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會計計量論文

會計計量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4-03 09:51: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計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會計計量論文

篇(1)

(一)傳統的會計計量模式就是建立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之上的,用名義貨幣來計量,以歷史成本為基礎

這種計量模式認為只有交換的商品,其價值才能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交換中投入價值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增值,而只有在對投入價值補償保全的基礎上,才算得上增值。針對不同的會計對象,選擇不同的計量單位和計量屬性,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可供選擇的計量模式,例如:歷史成本/名義貨幣,現行成本/名義貨幣,現行市價/名義貨幣,可變現凈值/名義貨幣,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名義貨幣,歷史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現行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現行市價/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可變現凈值/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

(二)介紹幾種常見或可能運用的會計計量模式的特點

1歷史成本/名義貨幣。這種會計計量模式依據了貨幣計量假設,配比原則和穩健性原則,它的優點在于它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可驗證性,有利于資產保管責任的履行。缺點在于不考慮貨幣價值的變動,不能較好的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不適于制定經營與投資的決策。

2歷史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這種會計計量模式與歷史成本/名義貨幣計量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它考慮了一般物價變動水平,但沒有考慮個別物價的變動,而且一般物價指數的選擇也比較困難。

3現行成本/名義貨幣計量模式。這種會計計量模式否定了傳統的歷史成本會計計量所依據的貨幣計量假設,計量的收益中包括了資產置存的收益,屬于按投入價值計價。它的優點在于能夠正確計量企業的收益,并做到計價在時間上和方法上的一致性,它的缺點在于現實成本很難予以確定,而且報表項目之間也缺乏縱向的可比性。

4現行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這種會計計量模式試圖通過現行成本計量屬性來消除個別物價變動的影響,通過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的調整來消除一般物價變動的影響,從而全面的解決物價變動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問題,不足之處在于取得會計信息的成本較大,缺乏客觀性與可行性。

二、會計計量模式選擇的依據

(一)理論依據

所謂理論依據是指在不考慮會計信息本身所代表的經濟利益及其可能的經濟功效與影響,純粹從理論角度來推定應選用的會計信息加工、生成操作手段的主要內容———計量模式。

會計計量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的,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結構的邏輯起點。會計目標對會計計量具有決定性的導向作用,一方面會計目標是會計計量的理論基石,不同的會計目標理論會產生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另一方面,會計計量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環節,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側重點不相同。由此,決定了會計系統運行的終極目標不同。目前,有關會計目標理論存在兩種最基本的學派:受托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

1受托責任學派。它是在公司制盛行的時期發展并逐步完善的一種思想流派,是以資源的“委托———受托”的形成為經濟前提的,而資源的“委托———受托”關系的建立又是以資源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為基礎的。只有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發生以后,作為經營者主體的受托者才有義務對所有者履行相應的責任和義務,而作為所有者主體的委托者才有必要對受托者受托經營責任的過程進行監督,對受托責任的結果進行評價,受托經營責任主要包括對委托者財產的保管責任,以及有效使用委托資源并使其保值增值的責任。受托責任學派主要強調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因此,認為歷史成本是以資產取得時的交易價格并經交易雙方認可為基礎,能夠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公正性,主張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2決策有用學派。它是在證券市場日益擴大化和規范化的歷史經濟背景下發展的,即從20世紀60年代后開始得到迅速發展的一種思想流派。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條件下,發達的資本市場已經開始建立,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需要大量而且相關的會計信息,而會計信息的供給又離不開會計信息系統,因此,會計系統必須以提供會計信息,服務于投資者決策為目標取向。由于會計持續經營假設的存在,經濟決策所需要的會計信息依照時間序列表現為:歷史的、現實的、未來的。歷史成本用來衡量經濟活動的歷史狀況,現行成本和現行市價用來衡量經濟活動的現實狀況,因此,決策有用學派在會計計量上主張多種計量屬性并存擇優,以便為現在的和潛在的投資者提供相關的且有用的會計信息。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受托責任學派是傾向于事實性基礎的,是從信息提供者的利益關系出發的,而決策有用學派則是更傾向于目的性基礎,是考慮從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出發的。

(二)現實依據

所謂現實依據是指計量模式的確定并不是純粹理論的推理與演繹所能完成的,在計量模式的選擇,確定過程中,各種非理性因素往往會影響以至決定這一選擇過程。

總起來看,影響會計計量模式選擇的非理性因素主要來自經濟的、政治的、技術的、環境的等多方面的因素,這其中,又以經濟利益因素的影響最為明顯。

1經濟因素。由于會計信息代表的是一定的經濟利益關系,并且會計信息因公開披露,還會直接或間接的造成一些具有經濟后果的影響,因而,各種利益集團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必然會通過各種方式,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會計計量模式的選擇,例如,在英國20世紀80年代初通過的標準會計慣例公告第十六號《現行成本會計》要求用現行成本代替歷史成本,但后來因遭到公司經理階層的普遍反對,最后不得不予以放棄。

2政治因素。政治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但相形之下,它對會計的影響不是很直接的。例如,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會對會計準則委員會只允許采用“遞延法”處理投資貸款項目進行了干預,使得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可以并用。

3技術因素。這里的技術因素是指會計職業的發展水平,如果現實中會計人員素質低下,則影響復雜的計量方法與計量模式的選用。

4環境因素。會計計量模式的選用一般應以能夠符合經濟環境的規定性為其基本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十分恰當的體現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當歷史的車輪已經駛入科技和知識起主導作用的新經濟時代,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不足也顯現出來,采用新的計量屬性如現行成本、公允價值,也就成為可能。

三、會計計量模式的選擇

會計計量包括資產計價與收益決定兩個部分,這兒我們集中討論資產計價的模式選擇問題。就目前來看,世界各國的資產計量模式的主流是歷史成本/名義貨幣。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計量的對象和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貨幣幣值的波動、資產價格的升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新經濟事項的出現使歷史成本的計量不再適用,人力資源、環境資源等的計量使會計計量對象擴展,這些都沖擊了傳統的會計計量觀念。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在我國目前應選擇以歷史成本/名義貨幣計量為主,多種計量屬性并存擇優的計量模式,其理由如下:

(一)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當前上市公司的數量只占其總數的極少部分,且其中占大部分的國有股不能上市流通,企業大量資本的取得仍用直接方式,委托與受托關系廣泛存在,所以,受托責任學派的觀點普遍適用,應采納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為主。

(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討論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時,概括出兩個基本的質量特征,相關性和可靠性,其中可靠性就是施加在會計計量上的現實限制,可靠性一般由客觀性、中立性和可驗證性三個要素組成。尤其在我國國有企業占主體的經濟體制中,會計信息更是關乎社會的穩定的重要因素,因而會計信息質量倍受關注,而在五種會計計量模式中,歷史成本又是最客觀的信息,最容易取得。

(三)除上述因素外,計量模式在付之于實施時,還必須要滿足可操作性的要求,目前,我國會計職業的發展水平和會計人員隊伍的素質不高,會計操作手段也不十分完善,使得采用一種全新的計量模式會遇到各種困難,并增加了工作量,顯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四)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采用其他的計量屬性作為一種補充和完善:例如,對于人力資源,無形資產用未來現金流量貼現值計量屬性,對于衍生金融工具用公允價值來計量,對于機器設備,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資產用現行成本來計量。

參考文獻:

〔1〕陳今池。會計理論與方法〔M〕

〔2〕財會月刊〔J〕。2001,(8)。

〔3〕上海會計〔J〕。2000,(11)。

〔4〕經濟論壇〔J〕。2000,(10)。

篇(2)

關鍵詞:會計計量屬性;歷史成本;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新會計準則體系在計量屬性上要求大多數經濟業務應當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如確有必要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這是我國會計計量屬性的重大變革。企業在對經濟業務進行計量時,該如何選用會計計量屬性,才能保證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符合準則的要求,形成能夠符合會計目標的計量模式?本文就此作些分析和探討。

一、各種計量屬性的特征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的計量屬性包括:

(一)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是取得資源的原始交易價格,因而具有可靠性和可驗證性。但是,在物價變動明顯時,歷史成本計量的缺陷是明顯的。因為只要存在物價的上漲或是下跌,就會使歷史成本計量的結果不合理,其可比性、相關性下降,難以真實揭示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投資決策。歷史成本在價格變化較小時,可提供相關、可靠的會計信息,且信息成本較低。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通常表示在計量日或報告日重新購置或重新建造相同或同類資產所付出的代價,是現在時點的成本。這種計量屬性能避免價格變動的虛計收益,反映真實的財務狀況,客觀評價企業的管理業績。但是,確定重置成本較困難,無法與原持有資產完全吻合,從而影響信息的可靠性;其次,它仍然不能消除貨幣購買力變動的影響。重置成本適用的前提是資產處于在用狀態,一方面反映資產已經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反映資產能夠繼續使用,對所有者具有使用價值。

(三)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指資產在正常經營狀態下,帶來的未來現金流入或將要支出的現金流出。這種計量屬性能反映預期變現能力,體現了穩健原則,但它不適用于所有資產。

(四)現值

現值指資產按預期未來現金流入量的貼現值計量的一種屬性。這種計量屬性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與決策的相關性最強,但其未來現金流入量的現值是不確定的,其決策的可靠性最差。

(五)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對資產和負債以當前市場情況為依據進行價值計量的結果,堅持動態反映觀,摒棄按初始交易價格入賬后一成不變的靜態反映觀,認為資產價值隨時間而變化,強調資產計價要能準確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

公允價值的取得相對較復雜,可操作性低于歷史成本,公允價值廣泛應用的最基本條件是:擁有健全而成熟的生產資料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發達的專業評估技術以及嫻熟而講求誠信的評估隊伍等,如果這些基本條件不具備,那么公允價值的使用必然受到限制,在一個條件不具備的經濟環境中過多地使用公允價值,可能反而適得其反。我國目前是謹慎使用公允價值。比如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通常采用成本模式,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地取得,也可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再比如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兩個條件: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和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此時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否則應當采用賬面價值計量。

關于以上各種計量屬性的特征,總結如表1:

二、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

(一)會計計量屬性選擇應遵循的原則

由于各種會計計量屬性本身具備的特征及其優缺點,其選擇一直存在較大爭議。因為不同的計量屬性會使相同的會計要素表現為不同的貨幣數量,從而使會計信息反映的財務成果和經營狀況建立在不同的計量基礎上,滿足不同的會計目標要求,因此,如何選擇計量屬性,形成能夠達到會計目標的計量模式,是我國會計改革過程中需要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問題。

在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上,應當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是在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進行權衡時要發揮會計準則的導向作用。《基本準則》要求是以經濟決策為主要目標,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還是以受托責任為主要目標,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進而影響企業對“主次問題”的權衡。除此之外,還要發揮會計主體的職業判斷,由企業作出“主次問題”的權衡。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可靠性與相關性并非絕對的概念。前者存在一個度的問題;而后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對個別經濟決策者而言的相關性——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對同一項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進行權衡并不是要選擇某種會計計量屬性作為單一會計計量屬性,而是要對所要計量的對象解決誰主誰次的問題。

二是選擇的會計計量方法具備充分的可操作性和現實可能性,能為會計人員熟練掌握且不影響提供信息的及時性。

三是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和重要性原則,以產生的邊際效益是否大于邊際成本為界,即衡量該計量模式所提供的信息能獲得的效益是否大于或能否補償為提供信息所需付出的成本代價,以免得不償失。

(二)會計計量屬性選擇應考慮的因素

對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除了遵循以上原則之外,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在市場經濟中,很難基于會計目標和會計計量的直線聯系進行一一對應的選擇。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行為,單一計量屬性構成的計量模式無法實現各方提出的多元化信息要求。會計目標的多元化必然會要求會計計量屬性的多元化。

一是要考慮宏觀經濟環境。一般說來,無論采取什么樣的計量屬性,都要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如在物價穩定的經濟環境下,通常采用歷史成本來計量;而物價持續變動時,就采用能反映物價變動的計量屬性。例如,在通貨膨脹環境中,以重置成本計量的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可信。又如在經濟穩定,競爭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對穩健性原則要求不高;反之,當經濟發展波動較大,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較強時,實務上就要求應用穩健原則。

二是要考慮投資者和經營者利益。由于會計信息代表一定的經濟利益關系,其公開披露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有關團體利益及其分配。如在物價上漲的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者可能傾向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因為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下,由于成本補償不足,可以虛計和夸大企業的經營收益,從而虛夸和粉飾經營者的工作業績,使經營者獲得相應的物質利益;然而企業投資者投入資本,由于成本不能足額補償,其資本難以保全,從而侵蝕投資者的資本及由資本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因此投資人從自身利益出發會限制這一會計計量屬性的采用。又如會計計量結果會影響公司股票市價,公司為保持良好形象,總是愿意采用能使其利潤較高的會計計量模式。

三是要考慮企業經營性質。比如,對上市公司而言,投資者(包括潛在投資者)的信息要求是會計信息系統最關注的目標,它應是以歷史成本計量和部分重置成本計量的信息,滿足當前投資者的要求,將公允價值、可變現凈值計量的相關信息以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的形式提供給外部潛在的投資者。對非上市公司而言,管理者的意愿更受會計信息系統的關注,因而信息的揭示應以首先滿足決策層有關經營管理的要求為目的。

四是要考慮使用成本。會計信息的提供是有代價的,在選擇計量屬性,構建計量模式時,要充分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和重要性原則。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受可搜集數據和信息資料的制約,只有具有充分的數據與信息來源,才能增加估價與計量的可靠性。否則,基于現在或未來時態進行的會計計量就建立在主觀臆斷的基礎之上了,以此搜集詳細數據和信息資料是會付出代價的。會計所提供的信息的詳略程度,必須與決策相關,而且它所帶來的效益要大于成本,以免得不償失。從這一點來說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優于其它計量屬性。五是要考慮會計人員的素質。這就要求所選用的會計計量屬性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要能為會計人員熟練掌握且不影響信息的及時性。此外,會計計量屬性本身的復雜性及客觀性也是會計計量屬性擇定的影響因素之一。會計計量屬性的復雜程度及加工信息的客觀性,直接影響會計人員及信息使用者能否接受。簡便易行、具有可驗證性的計量屬性及模式易于被會計人員及信息使用者理解和接受,相反,復雜及主觀性強的,則易導致會計人員及信息使用者的誤解,進而限制其可接受性。

另外,如果在執行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時,由于盡量減少納稅調整的考慮,在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上,更是應該多種計量屬性并用。比如在《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公允價值,是指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采取產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企業分得產品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其收入額按照產品的公允價值確定;企業的各項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取得該項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等。”

可見,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不能單純依據某一標準來決定。總之,并存擇優不是指每一報告期要使用每一種計量屬性,而是指在所有屬性都可以使用的前提下選擇本期關注信息要求的計量屬性。

因此,在選擇會計計量屬性時,應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分別不同情況并根據各種計量屬性的不同特征,選擇一種或幾種計量屬性并用。在運用多重計量屬性時,應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同質性,即會計計量結果應與會計對象、會計報表項目以及會計主體的實際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情況保持一致;二是可驗證性,即不同會計人員對同一會計事項進行計量時應得到相同的結果,相互之間可以驗證;三是一貫性,即會計計量方法前后期應盡量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果變更,則應在報表附注中披露變更的原因以及變更導致的累計影響金額;四是充分相關性,會計計量結果盡量滿足“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雇員、貸款人、供應商和其他的債權人、顧客、政府及其機構和公眾”等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

[2]陸建橋.關于會計計量的幾個理論問題[J].會計研究,2005(5).

[3]黃曉榕.多種計量屬性并用的允當性及其應用特征[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6(10).

篇(3)

財務會計計量模式通過兩部分構成,即計量屬性與計量單位。計量單位就是指記賬本位幣的問題,我國一直是將人民幣為本位記賬幣。計量屬性就是指對被計量的對象的價值實行度量,不同的計量屬性所計量的價值不一樣。2006年我國最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規定:公司在把符合條件確認的會計要素入帳登記并列報于會計報表及其附注時,應該依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施行計量,對其金額進行確認,會計計量屬性主要涵蓋:重置成本、歷史成本、現值、可變現凈值、公允價值。

二、我國對財務會計計量模式的現實選擇

(一)會計目標,即會計工作應達到的目的和要求決策有用論與受托責任觀兩種觀點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當代公司兩權分離,管理層與股東形成典型的的委托——關系。委托方的一種即是股東,其最關注的熱點就是資本的保全問題,關注其補償與資本投入過程,目標是最大化的投資價值,而管理層對公司受托實行管理。在薪酬、業績的壓力下,常常追求的是企業規模,對會計信息進行操縱,而做虛假報表。委托方為達到其收益最大化,資本保全的目的,指出會計信息計量應以事實為基礎,對所產生的經濟事件進行真實的反映,而管理層為了對受托責任的踐行情況進行反映,也對可驗證的會計信息需求較高。因此,如何在我國體現受托責任呢?歷史成本計量對于受托方和委托方都是能夠接受的,中國的經濟體制主要是國有經濟,整個經濟體系中占據最大規模的是國有經濟,而兩權分離形成的國企特殊的受托責任制,和一般的受托責任制有異。我國愈加重視的是如何經由分配資源,達到其調控宏觀的目的,如何避免流失國有資產等。這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歷史成本計量是必然占據主導地位的。

(二)政治經濟環境的必然選擇從中國的社會制度角度來看,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由國家來掌握經濟命脈,由政府來調配生產資料,是在政府的計劃管理下實行市場經濟的,同時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所采取的方案是“漸進療法”,是依照國情按順序頒布各項措施,而非是如“休克療法”一般各種措施同時出臺,這也是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符合的。后事之師,前車之鑒,國際上有著無數經濟體制改革的案例。斯洛文尼亞、波蘭歷史上政府權力不強,不會對國家經濟做出太多干預,有較強的國內市場傳統,同時其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他們與西方國家聯系密切,且受西方國家較大影響,因此,他們采取“休克療法”令經濟成功轉型,迅速地融入了全球經濟;烏克蘭、俄羅斯中央集權,市場經濟傳統比較弱,長期推行計劃經濟,采用“休克療法”后宏觀經濟政策難以協調,改革引起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就中國的社會制度而言,會計信息首先要考慮國家需要是改革模式所關注的問題。當前我國的經濟頗具“雜糅”的特點,這也是我國會計目標雙重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多屬性會計計量模式的并存是最佳的選擇。綜合前文所述,表明了中國多屬性會計計量模式的客觀性和必要性,而這些年來我國科技的進步,會計人員素質的升高則使得公允價值計量的使用成為可能。國家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學歷水平,整體素質均在不斷的提高。提高的能力,使得會計人員可以更好的對公允價值進行理解,研究分析其具體使用。綜上所述可見,雙重計量模式——以公允價值為輔、歷史成本為主是中國當前情況下的現實選擇。

三、我國財務會計計量模式未來發展趨勢

(一)多屬性計量模式在相當長時期內的并存發展趨勢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知道多屬性計量模式在中國并存的事實,同時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可以知道,這樣并存的狀態還會在很長的時間持續。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使用的是“漸近療法”,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主體為國有經濟,推進其它多種所有制模式協調發展的改革,而且特大型國有壟斷公司的改革一直難以真正的推動,能源、金融等行業壟斷民營資本依舊難以進入。如此改革雖然有利于我國整個經濟體系的平穩運轉,然而肯定會導致多重體制的問題。如此多重體制的產生也使得我國財務會計的計量應當采用的是多屬性多元的計量模式,目前公有制最需要的是通過歷史的成本所衡量的會計信息,同時以公允價值為計量的會計信息更被其它所有制所重視。當前經濟體制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由此,我國財務會計計量模式也肯定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為輔,歷史成本計量為主二者并存。

(二)多屬性計量模式最終向現值計量單一模式轉變的發展趨勢

第一,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盡管速度不快,然而卻一直在堅定不移的前進著。隨著資本市場的高度發達,改革的完成,全球一體化經濟的形成,作為簽訂公平契約的重要前提,公允價值計量,必將成為會計計量的唯一選擇。

篇(4)

【摘要】我國新會計制度在頒布實施以后,各個單位的財務和稅務管理體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進,但仍然表現出了較多的問題和缺陷,因此,我國應該不斷擴展會計管理和會計信息的披露范圍,應從市價與成本比較、公允價值、歷史成本等方面實行計量屬性,提高對于未來預期的準確性。在改革財務體系的過程中,要加強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相分割,從而充分發揮會計制度的審計作用。本文就對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上的差異進行了比較,分析了兩者之間的相互借鑒性。

【關鍵詞】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公允價值      會計畢業論文   

為了保證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我國在2006年頒布了三十八項會計行為準則和基本準則,并且在會計準則中有條件、謹慎和適度地引入了公允價值理念中的計量屬性。為了保證國家公平納稅和財政收入,我國對于企業所得稅法和相關的實施條例在歷史成本核計的基礎之上,對于以非貨幣形式所獲得的企業收入也利用公允價值理論進行了計算。在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中都充分利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然而在這兩者之間,雖然存在較多的共性,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性,因此可以進行相互借鑒。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上的比較

現階段,國際組織和各國對于公允價值的基本內涵尚未形成統一的界定,但一般情況下將其定義為:在會計計量日,對實體市場參與者相互之間所進行的交易中資產出售所獲得的價值,或是負債轉移所必須支付的價值所進行的報告,也就是當事人在市場交易中,自愿進行負債清償和資產交換所產生的金額。而我國則將其定義為:在公平的市場交易中,交易的雙方在全部熟悉情況的前提下,自愿進行債務清償和資產交換所產生的金額。

由此可見,公允價值并非是對于非貨幣財產的主觀評價,而是充分參考各項標準之后所擬定的,其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含義:第一,公允價值形成于市場的公平交易,且這種交易是自愿進行的,雙方都對交易情況有著清楚的了解,所以,強迫進行的清算和交易過程所產生的金額并不能作為公允價值。第二,在公允價值的計量中,其對象必須是所有交易者,負債和資產都具備一定的公允價值。第三,公允價值中交易的雙方及其交易行為,并不一定是現實的戓特有的交易雙方或交易行為,也可是虛擬的或者假定的交易雙方或交易行為,其價值的主要確定手段是估值技術。公允價值計算的主要特點在于交易市場的公平性,因為公允價值產生于理性的交易者在自愿的情況下所進行的交易,所以,公允價值取決于交易者在完全掌握市場信息時,雙方對于市場資產的實際價值所進行的估計,以及由此形成的公允價格,而與交易是否實際發生并無直接關系。

綜上,財務會計中公允價值十分強調交易的自愿性、對等性和公平性,公允價值是一種雙方協定的交易價值,是由估算產生的,其所反映的是市場的模擬價格。稅務會計的公允價值的含義基本可以概括為:由市場價格所決定的價值,也就是說,稅務會計所涉及的計量屬性是市場的現行價格。公允價值在稅務會計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公允價值在企業所得稅中的應用是指企業交易中所產生的商品價值的確定依據是公允價值。

根據我國稅法的相關規定,對納稅人銷售應稅勞務或貨物以及企業銷售行為的價格在無正當理由而明顯偏低的情況下,要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企業的應繳稅額。如關聯方與企業進行交易活動,企業需要視關聯方為與企業無關的個人或是企業,并且根據市場價格或是計價標準來處理相關的費用和收入。稅務會計也可以利用重置成本屬性進行計量,重置成本是指企業所購置的與原資產相似和相同的資產,此類資產的價值應與市場價值相等。然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中的現值和可變現凈值不同,這主要是由于稅務會計中一般沒有減值準備這一概念,在稅務會計中十分重視信息的確定性與可靠性,因此,不確定性信息是稅務會計所不能接受的。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公允價值的相互借鑒分析

1.在公允價值的使用范圍方面的借鑒。

稅務會計對于公允價值的使用通常局限在實體經濟上,而財務會計對于公允價值的使用不僅限于實體經濟,也可以使用在資本市場當中,這也是稅務會計應該加以借鑒之處。稅務會計要關注資本市場上公允價值的應用,從而為公平征納稅款提供保證。現階段,在交易市價較為活躍的資本市場上,財務會計中的公允價值理論已經基本上為稅務會計所接受,但仍未應用于沒有上市進行交易的各項金融工具之中,以未上市公司股權的激勵政策為例,公允價值理論很難得到應用,而只能以其自身的凈資產作為征收稅款和確定價值的基礎。

2.確定公允價值技術方面的借鑒分析。

在公允價值的層級中,第一層級的計量是以較為活躍的,且能夠核實并定期獲得的市場報價為基礎的,也是絕對可靠的。第二層級的計量是以市場報價以外間接或直接獲得的市場參數為基礎的,這部分是有可核實依據或能夠核實的。在選擇模型或進行相關調整的過程中雖然難免參雜一些主觀因素,但基本不會對計量結果發生較大影響,所以,這一層級也是基本可靠的。第三層級的計量是以不可觀察的參數為基礎的,也就是市場參與主體的主觀判斷和估計,具有較高的可操控性,可靠程度較低。由于將公允價值應用于市場交易活動是一種無法避免的趨勢,第三層次的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為了避免對于模型的過度依賴,提高公允價值計算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盡量減少波動和未來現金流折現及估值技術的難度,應該在財務會計中借鑒稅務會計常用的計算方法,通過成本利潤率來計算,但是,要注意成本的利潤率是可變的。

同樣,稅務會計在確定公允價值時,也要適當借鑒財務會計的確定方法,不能由于主觀認為確定公允價值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判斷和假設,就簡單地判定公允價值的確定結果是不可靠的,而是要按照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和具體的市場條件來加以判斷。只要公允價值的評價機構掌握正確的評估技術和有效的市場環境,其所做出的評估結果就基本可以認為是獨立客觀的。

3.在公允價值操作指導的制定上的借鑒分析。

公允價值計量應用于財務會計通常會分為三個基本層次,所以,要按照計量的特征,將資產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并制定出一定的操作指引來對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現階段,在我國的財務會計中,只有一部分的金融工具使用了公允價值進行計量,而其他的資產在計價時只是有條件地、適度地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然而,在實際的財務會計工作中,區分各項資產到底需要采用哪一層級來計量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制定具體的公允價值操作指引是十分有必要的。公允價值應用于稅務會計之中,在劃分層次時具有十分明確的思路,這是因為對于層級的使用,稅法做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畢業論文即只有在無法取得上一層級公允價值時,下一層級的公允價值才能夠獲得使用,所以,在使用時具有較強的剛性,在財務會計制定公允價值的操作指引時這一點可以得到充分的借鑒,這樣能夠有效地避免企業為獲得利潤而對公允價值進行操縱。

4.公允

--> 價值使用時的外部監督與內部控制上的借鑒分析。

財務會計在對通過公允價值計價的上市公司的每一層級制定出相應的操作指引以后,為有效避免企業刻意選擇有利于自身的計量手段,還要制定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各層級計量的有效實施提供保證,而且還要在一定范圍內受到外部進行的監督和管理,會計師事務所所接受的社會公眾監督和審計監察就是較為典型的外部監督程序。稅務會計公允價值對于層級的使用會受到法律的嚴格控制,且這種控制在程序上是十分謹慎的,這也是財務會計應該充分借鑒的內容。然而,在稅務會計中,對于公允價值所進行的內部控制能否得到完全的執行還沒有明確的規定,現階段仍然由稅務機關進行獨家的認定,而在這一點上,稅務會計應該借鑒財務會計的具體做法,也就是接受來自于外部的監督。

5.在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方面的借鑒分析。

財務會計在確定公允價值時,要特別注意確定相應的信息披露方式。當公允價值會產生較大的波動幅度,以及市場投資者缺乏足夠的理性的條件下,計量日會產生偶然性較大的信息,所以,要適當地借鑒稅務會計中當前公允價值信息的披露手段,從而保證非市場因素的顯性化。財務會計對于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值得稅務會計借鑒的,這種信息披露方式能夠極大地提高納稅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我國現階段對于納稅人基本納稅信息在財務報告上的披露還僅限于基本的納稅數據,而沒有計算這些納稅數據的過程和方法,披露信息的透明度較低且信息數量很少,對于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的計稅過程信息更是完全沒)有涉及,但財務報告又是社會公眾和投資者唯一能夠獲取企業納稅信息的渠道,所以,在今后的財務報告中必須要加強對于稅務會計公允價值信息的披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公允價值理論由于自身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并且在我國的財務會計和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稅務會計實務中都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所以,應該對公允價值及其相關的理論做應用價值分析,從而使實踐與理論進行相互聯系,對公允價值理論進行應用性的實踐指導。在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中應用公允價值理論,雖然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阻礙,但從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長遠發展來看,將公允價值理論應用于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將成為日后重要的發展趨勢,并且會隨著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日漸完善,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騰春慧.新企業會計制度下改革與完善財務報告探討[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23

[2]董盈厚.計量屬性選擇與所得稅會計信息質量[j].財會月刊.2007(9):11

[3]劉永健.論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中的應用分析[j].新財經.2011(5):285

篇(5)

關鍵詞:會計目標;會計計量屬性;歷史成本;公允價值

一、會計目標與會計計量屬性的關系

會計界關于會計目標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流派:受托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受托責任學派認為:由于社會資源(主要是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資源的受托者就負有了對資源的委托者解釋、說明其活動及結果的義務。因此,會計的目標就是向資源的提供者報告資源受托管理的情況。為了有效地協調委托和受托的關系,客觀、公正地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在會計信息質量方面應強調客觀性,在會計確認上只確認企業實際已發生的經濟事項,在會計計量上,由于歷史成本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因此堅持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以有效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決策有用學派認為:會計的目標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決策的會計信息,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從會計確認上,認為:會計不僅應確認實際已發生的經濟事項,還要確認那些雖然尚未發生但對企業已有影響的經濟事項,以滿足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在會計計量上,主張以歷史成本為主,鼓勵在物價變動情況下多種計量屬性的并行。然而無論哪個流派,會計界都應該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誰?二是會計信息的用途是什么?三是什么樣的會計信息是有用?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包括現實和潛在的投資者、信貸者和其他相關利益主體;會計信息的用途是使用者利用會計信息作為經濟決策的依據,并評估治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這就需要會計信息有相應的質量保證,即要求通過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是可靠的和相關的。

眾所周知,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與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包括披露)之間關系密切,其中確認和計量是核心。所謂會計計量,是指運用特定的計量單位,選擇合理的計量屬性,確定應予記錄的交易或事項金額的會計量化過程。按照西方會計研究成果認為:對會計計量屬性一般從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和流向(投入、產出)兩個方面考慮。從而產生出:歷史成本(從過去投入角度計量)、現行成本(從現在投入角度計量)、現行售價(從現在產出角度計量)可變現凈值(從未來產出角度計量)、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從未來產出角度計量)等。計量屬性的不同選擇,會使相同的計量對象表現為不同的貨幣金額。例如:2003年末購入的一棟購價為100萬的辦公樓,假如不計算殘值并按50年折舊,如果采用歷史成本計量,那么到2008年末其價值為90萬元;如果以現行成本計量,假設2003年末到2008年該地區該類房地產價格上漲了一倍,那么2008年末按以現行成本計量的價值可能180萬元。可見,不同的計量屬性,會使相同的會計要素表現為不同的貨幣數量,從而使會計信息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建立在不同的計量屬性上。

那么,在會計實務中,究竟應該在何時采用何種會計計量屬性呢?這個問題最終還得回到會計目標上來并最終服務于會計目標。如果信息使用者要求以反映經營者的受托責任為目標,可能歷史成本便成為會計計量屬性的主導模式;如果會計目標更多地傾向于決策有用觀時,特別是對于那些在持有期間,價格波動較大,歷史成本難以追蹤市場價值的資產(如股票,期貨等)當信息使用者會計目標開始更多地傾向于決策有用觀時,一些其他計量屬性,例如公允價值可能成為會計計量屬性的首選模式。由此可見,一方面不同的會計目標理論會產生不同的會計計量觀點;另一方面,會計計量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環節,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提供的會計信息側重點不同,由此決定了會計系統運行的終極目標不同。

二、會計制度改革對我國資產計量屬性的影響

會計制度是一個國家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尤其是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我國的會計制度呈現出漸進式變遷的特點,期間資產計量屬性也經歷了多次變化。縱觀建國以來我國會計制度發展,可以將其粗略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年-1978年),這是計劃經濟主導時期。建國初期,我國仿效蘇聯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確立了分行業、分部門一統到底的會計制度,從賬戶名稱、報表格式到成本核算方法等都高度統一,會計主要是圍繞服務于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當時的國家經濟成分是公有制占據主導地位,其他經濟成分比重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建立集中統一的會計制度為會計制度變遷目標,會計信息僅僅為宏觀經濟計劃管理和內部管理服務,資產計量基本上只有歷史成本單一計量屬性。會計目標主要反映資源的受托責任,比較漠視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各方面的會計信息需求。這種單一計量屬性在提供具有充分客觀性、可驗證性的會計信息,正確反映物權、所有權轉移,合理配比收益和費用,均衡各期損益,公允衡量企業受托經營業績等方面,具有其優勢,可以較準確地確定企業產出中的保值和增值部分。但是由于資產計量屬性單一;使眾多資產計量不準確、不合理,導致資產價值虛增、會計收益虛盈、財務會計信息充斥著大量的“水分”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存貨項目,有許多企業存貨積壓嚴重,短期變現幾乎不可能,存貨的真正價值(市價)已遠遠低于賬面價值,但卻仍按歷史成本反映在賬上并列示于報表之中,降低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第二階段(1985——1991年),企業會計制度的變革伴隨著改革開放而推進,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個時期,各種新的經濟成分不斷出現,如外商投資企業、股份制企業的產生,舊的會計制度已經不適應新的經濟情況。這個時期我國企業會計制度的變革以《會計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為標志,資產計量屬性有了一定的擴展,歷史成本、重置成本二重計量屬性的應用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乃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會計制度模式的一種積極探索。但由于這個時期,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正逐步向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過渡,舊的經濟體制雖已突破,而新的經濟體制尚未最終形成,因此,會計制度變革只是對舊經濟體制的一種修修補補,資產計量屬性的作用與發展受到局限。

第三階段(1992——2000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新的經濟現象不斷出現,尤其是資本市場的建立,上市公司的不斷增加,會計信息使用者劇增,及時、相關、可靠的財務信息成為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這個時期,以《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十三個《行業會計制度》及先后《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等16個具體準則為代表的新會計制度出臺,會計改革進入新的階段,會計制度的變革進程明顯加快,無論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巨大的變化。由于政府、投資人、經營者等市場主體具有不同的行為目標和經濟特征。會計目標不能僅僅反映資源的受托責任,還需要滿足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比如,股市的投資者需要通過了解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來作投資決策,需要會計信息向相關性和有用性偏移。隨著16個具體準則的出臺,資產計量屬性向多重會計計量屬性轉變,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現值、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得到應用。比如要求上市公司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或跌價)準備,資產中的“水份”在一定程度上被擠干;尤其是公允價值計量和歷史成本計量相比,能更好地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從而更確切的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會計信息質量得到了提升。然而,由于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處在完善階段、經濟國際化尚處在起步階段,許多資產市場化程度不夠高,法律與監管也不夠完善,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曾一度被上市公司濫用,使得該計量屬性經歷了放閘又關閘的尷尬局面。

第四階段(2001至今),進入21世紀,一方面,隨著經濟國際化和知識經濟浪潮的興起,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加大,大量無形資產、衍生金融工具等資產的出現,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相關性缺陷越來越突出,而價值計量尤其是公允價值計量則成為能夠滿足人們信息需求的最相關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信息不僅具有較高的決策相關性,而且從提供真實價值信息的角度看,公允價值信息的可靠性也絕不遜色于歷史成本;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和貿易的國際化必然要求作為商業語言的會計提高其一致性程度。因此,與國際慣例接軌,是這次會計制度變遷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這次會計制度變遷的重要導向。為此,2006年我國出臺了38個具體會計準則和1個基本會計準則。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06)中,明確了“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反映出會計目標取向由重視信息的可靠性向可靠性與相關、有用性并重的轉變。基本準則(2006)中還首次規定了會計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五種,同時,會計計量從重視初始計量發展到更加重視基于初始計量的后續計量。會計計量屬性比之于過去更加完善,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如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得到較為廣泛的運用。能更好的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從而更確切的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這些變化能有效地增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為投資者、債權人等眾多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決策的信息。

三、會計計量屬性的未來趨勢展望

筆者認為:從發展來看,未來主導的會計計量屬性將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為主。首先,公允價值計量是合理反應企業財務狀況、提高財務信息相關性的需要。它著眼于現在和未來,體現了一定時間內資產或負債的實際價值,能夠真實反映資產能夠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或企業在清償債務時需要轉移的價值。其次,公允價值計量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對于處于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的金融工具,顯然公允價值是會計所能提供的最為相關的計量屬性。再次,公允價值計量是會計國際化的需要。作為用來規范國際商業通用語言的會計,在全球經濟發展的浪潮中逐步實現國際化是必然要求。按照國際慣例和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價值計量有利于我國吸收國際資本,也有利于我國公司到境外上市或兼并外國企業。

【參考文獻】

[1]高巍,王秀靖.略談會計計量基礎及其應用[J].中國集體經濟,2007(3).

篇(6)

(一)偶發成本偶發成本指環境成本在未來的某一時點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成本,在財務會計上構成或有負債。如企業因原油泄露意外環境事故而在未來支付的罰款或賠付、未來的垃圾填埋場的修復成本。

(二)形象與關系成本形象與關系成本是指企業為了提高社會形象并與企業所在社區保持良好關系而發生的成本。它們通常被稱為無形成本,其發生將影響管理者、消費者、雇員、社區和執法者對企業經濟行為的主觀判斷。例如企業自愿年度環境報告的成本,企業為改善所在社區的環境而自愿發生的綠化支出,其他為提高企業環境保護形象和環境保護知名度而發生的成本等。這些成本本身是有形的,但是這些支出所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如企業形象的提升等)通常是無形的。企業內部環境成本的發生,除了表現為企業期間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和或有環境負債增加外,還有可能表現為企業相關環境資產的增加,最終會對企業財務產生直接的影響。

二、完全成本會計對外部環境成本的確認和計量

(一)環境資源降級成本計量模型環境資源降級成本指企業因為生產經營活動而導致生態資源質量下降,進而對資源環境造成破壞的貨幣表現。生產和消費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實際就是環境資源等級的下降,因環境降級成本存在多污染源、無明確承擔者等特點,導致我們對其計量非常困難。企業單一污染要素造成的環境降級成本為:Cwi=XwiPwi(1-bi)其中:Xwi為企業各項活動所排放的第i種污染物的數量;Pwi為治理每單位的第i種污染物所花費的費用;bi=Zwi/Xwi為第i種污染物消除的比例;Cwi為第i種污染物所導致的環境資源降級成本。當企業存在多污染要素的情況下,先分別計算不同污染要素導致的環境降級成本,然后相加,取其總和,計算出多污染要素造成的環境降級成本。

(二)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成本這類成本一般是企業因為生產經營活動而導致環境污染,從而使人類的健康、財產和福利受損,但是在目前的法律體系下企業尚未承擔這些損失的貨幣表現。衡量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成本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人力資本法,即人們因為環境污染導致提前死亡或生病所帶來的個人收入的減少和醫療費開支的增加。前者相當于環境質量脫離標準對勞動者預期壽命和工作年限的影響與勞動者預期收入(扣除來自非人力資本的收入)的現值的乘積;后者相當于因環境質量脫離環境標準而增加的病人人數與每個病人的平均治療費(按照不同病癥加權計算)的乘積。該方法界定了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最低成本數額。二是統計上的生命價值法(Val-ueofaStatisticalLife,VSL),即以人們為了避免生病或降低提前死亡的風險所愿意支付的貨幣金額來衡量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成本,該方法界定了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最高成本數額。

三、完全成本會計應用案例

篇(7)

摘要資本成本會計在西方會計理論界曾經引起長時間的爭論。爭論的焦點集中在現行財務會計實務是否應該確認和計量權益資本成本。通過對穩健性原則、主體現念、債務資本與權且資本的界限、成本觀念和利息資本化等理論問題的研究,可以看到:在財務會計體系中確認和計量資本成本不僅是可行的而五也是有益的。

關鍵詞權益資本成本資本成本會計計量

資本成本會計(AccountingfortheCostofCapital)在西方會計理論界曾經引起長時間的熱烈論爭,但主要局限于財務會計如何對資本成本進行核算,未涉及其較深層的理論問題,而且論爭之焦點集中在現行財務會計實務是否應該確認和計量資本成本,尤其是權益資本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一些相關問題。有鑒于此,本文擬以發達的金融市場、完善的現代公司制度和會計信息系統為依托,對這些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以求達成共識,推動資本成本會計盡早付諸實施。

一、權益資本成本的確認和計量與穩健性原則

穩健性原則(ConservatismPrinciPle)作為一項修訂性慣例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它曾經對財務會計實務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其要旨在于:如果某項業務有幾種會計處理方法可供挑選時,應當選用對服東權益產生樂觀影響最小的那種方法。比如說,對資產的計價,如果有兩種價格可供選擇的話,就應該選用較低價格入帳;如果是對負債的計價則相反。但是,“對于費用與其遲確認不如早確認,而對于收入則與其早確認不如遲確認”①。一句話,穩健性原則要求“寧可預計損失和費用,而不可預計收入”。

按照資本成本會計的基本原理,在確認權益資本成本時、借記“利息匯總”帳戶,貸記“留存收益”賬戶。據此,有人認為在計量權益資本成本的同時,也確認了權益資本的收益。這種在收益實現之前便確認的做法,違背了現行財務會計的穩健性原則。

我認為這種認識是片面的。這是因為:

第一,權益資本成本帳務處理的過程,一方面確認相計量了權益資本成本,而另一方面也確認和計量了留存收益。它既確認和計量成本(費用),也確認和計量留存收益,其結果對股東權益總額并沒有什么影響。之所以這么說,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如果公司沒有固定資產,也沒有存貨(即產銷完全平衡,實現零存貨),那么,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權益資本成本增加,當期凈收益必然以相同的數額減少,而這減少的數額不就是記入“留存收益”帳戶貸方的數額嗎?

相反,如果公司既有固定資產,又有存貨,這時,權益資本成本要在固定資產、存貨和銷售成本之間進行分配,當期有一部分權益資本成本轉化為固定資產和存貨的成本,只有由銷售成/1擔的這部分權益資本成本作為當期的費用與當期的收入配比,由此得到的凈收益自然小于記入“留存收益”帳戶貸方的數額。但是,如果我們從持續經營的角度來考察,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化為固定資產和存貨成本的權益資本成本部分最終會轉化為銷售成本,從而與某期的收入配比。這樣,在某個特定的期間,留存收益總額還是不變的。這與不同折舊方法在固定資產使用期限內不影響整個使用期限的利潤總額道理相同。

第二,如果把穩健性原則表述成“某項業務有幾種會計處理方法可供挑選時,應當選用對股東權益產生樂觀影響最小的那種方法”的話,那么,應該說,違背穩建性原則的不是資本成本會計而是現行的財務會計。因為在現行財務會計程序和方法下,當期的凈收益包括權益資本成本和真實的利潤兩部分。把本應屬于成本的部分作為凈收益,顯然高估了當期的凈收益。就當期而言,這能說穩健嗎?

第三,根據實現原則,收益只有實現才能加以確認。這一點我堅信不疑,但是,我認為資本成本會計對權益資本成本的確認與實現原則無關。因為它影響的僅僅是成本和留存收益,頃與收益概念無關。恐怕沒有人會認為收益就是留存收益。因此,那種認為資本成本會計“在收益實現之前便確認它的做法、違背了現行財務會計的穩健性原則”的說法根本不成立。

當然,收益與留存收益并非毫無關系。眾所周知,收益是引起留存收益變動的一個主導因素。沒有收益就沒有凈收益,沒有凈收益又哪來的留存收益呢?即使如此也無妨。因為面對全球性的金融工具創新,未來收益實現的確認標準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

第四。穩健性原則在現行財務會計實務中最有代表性的例證就是存貨計價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勘storMarketwhicheverisLower)。有人擔心如果推行資本成本會計,在存貨成本中計入部分資本成本會不斷增加存貨的價值,從而使存貨價值超過市場價格,違背穩健性原則。②其實不然,如果存貨成本超過市場價格,仍然可以根據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按市場價格計價,并對存貨成本進行調整。我認為如果真的出現公司存貨成本超過存貨的市場價值,這個信息將更有意義。因為這對公司是一種警告,說明公司存貨生產或銷售存在某些問題。公司必須注意這個問題并設法改進。

其次,穩健性原則在當今財務會計體系的地位已是日暮西山,今非昔比。穩健性原則從其產生的時代背景來看,與企業的組織形式和金融市場相聯系。從企業組織形式來看,穩健性原則適應于獨資或合伙企業組織形式;從金融市場來看,穩健性原則適應于金融市場欠發達,企業資金主要靠銀行、財團和其他金融機構直接提供,即主要來自直接融資,而不是靠金融市場間接融資。隨著形勢的發展,穩健性原則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現代社會已經進入金融社會,發達的金融市場促進了現代公司制度的發展,而現代公司制度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市場和現代公司制度的發展.改變了整個企業的組織形式和資本來源渠道。因此,也改變了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主體,即從以債權人為主體轉化為以股東為主體,包括其他與公司有經濟利益關系的單位和個人的多元化信息使用者集團。在發達的金融市場和完善的現代公司制度下,作為曾經保護債權人利益,防止公司將資產作為股利分配給股東的穩健性原則,已經完成了其歷史使命。現代財務會計要求客觀和公正地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情況,穩健性原則顯然難當此重任。因此,我們不能再用穩健性原則作為否定確認和計量資本成本的依據。

二、權益資本成本的確認和計量與主體現念

在19世紀,所有權觀念(ProprietaryConcept)主宰著財務會計。當時,大部分企業組織都是獨資或合伙企業組織形式,由其所有者直接管理,公開持股的公司十分罕見。根據所有權觀念,企業的全部資產歸所有者所有,企業全部的負債也由所有者承擔,構成所有者的義務。企業由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或幾個人擁有。在這種情況下,單獨確認和計量權益資本成本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相反,重要的是要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成本。因為從所有者的角度來看,債權人是唯一、真正的“外來者”‘在滿足了這些“外來者”的權益之后,剩下的就是企業業主的利潤。因此,在金融市場不發達和企業組織形式以獨資或合伙形式為主體時,重要的是如何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成本而不是權益資本成本。

以后,隨著金融市場和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式后來居上。這時,財務會計的基本觀念發生相應的變革,從原來的所有權觀念轉變為主體觀念(EntityConcePt)。根據主體觀念,公司被認為是一個與其所有者獨立的個體,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與發達的金融市場相聯系的公司通過兩個渠道來籌集其所需要的資本,即從債權人那里籌集債務資本,或通過發行股票從股東那里籌集權益資本。這時,從公司作為一個獨立主體的角度看,無論是債權人還是股東相對公司這個獨立的“人格化”主體而言,都是“外來者”。至于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如何組合,這是公司理財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就需要對這兩種資本來源的特點和成本進行權衡。既然現行財務會計已經確認和計量了債務資本成本,再確認和計量權益資本成本又有何妨呢?

根據主體觀念,所有的資本都是由公司主體的“外來者”提供的,無論從哪個渠道取得資本,對于獨立的“人格化”的主體而言,都是有代價的。然而,遺憾的是現代財務會計師一方面傾向于接受主體觀念,另一方面卻在會計實務中的某些領域繼續采用所有權觀念。資本成本的處理就是其中一例。根據主體觀念,無論是債務資本成本還是權益資本成本都應該作為成本處理。因為從公司作為獨立的主體而言,它們都是公司使用資本的代價。在現行的財務會計實務中,不論是債務資本成本還是權益資本成本都不是作為成本處理。對于債務資本成本,以利息的形式支付債權人,作為利息費用處理;對于權益資本成本,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給股東,作為留存收益分配處理。因此,我認為當前財務會計不僅理論與實踐相背離,即使就理論本身而言,也不是那么一致。

主體觀念還認為債務利息從性質上看并不是費用,而是收益的分配,即對各種權益所有者進行的分配,均屬于公司收益的分配。例如,美國會計學會會計概念和標準委員會在1957年曾經指出,利息費用和所得稅均屬于利潤的分配。根據主體觀念,主體本身的經濟活動與主體的所有者如股東以及其他主體必須區分開來。因此,從理論上說、利息費用、所得稅和服利都是公司的成本或費用。但是,當前的財務會計理論卻對它們進行分門別類,利息費用和所得稅作為費用處理,而股利作為留存收益分配處理,顯然,違背了主體觀念。它把公司這個主體的所有者——股東與公司主體本身混淆起來了。這不能不說,財務會計理論本身也并不是一致的。

三、資本成本的確認和計量與成本觀念

上面我們從主體觀念討論了資本成本的確認和計量問題,下面我們以此為基礎從成本觀念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從總體上說,財務會計記錄各種成本,而各種資產通常以其成本來計量,凈收益便是收入與為了取得收入而發生的各種成本之間的差額。因此,如果利息確實是成本,那么,利息就應該記錄在會計成本帳戶上。

什么是成本呢?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名詞委員會發表的第4號“會計名詞公報”曾經對成本下過如下定義:“成本是指由于取得或將能取得資產或服務而支付的現金、轉讓的其他資產、結付的股票或承諾的債務。所有這些不同的支付方式,都可用貨幣表示其總額。”④這個定義基本上還是令人滿意的,但是,它還不能明確地表述出成本總是指“某物”的成本這一層含義。這里的“某物”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成本目標”。例如,某建筑物的成本就是為了取得該建筑物而使用的各種資源的總額。如果是用現金購買該建筑物,這個總額便可以用現金表現;如果是公司自行建造該建筑物,那么,這個總額就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和其他資源成本的總和。

同樣地,如果產品是外購的,那么,其成本可以用耗費的現金數額或發生的負債數額來計量;如果產品是公司生產,其成本可以用人工成本、原料成本和其他資源成本的總和來計量。因此,成本計量了成本目標所使用的各種資源。公司在生產產品時,使用的人工用人工成本計量,使用的原料用原料成本計量,使用的各種服務用類似的項目來計量。所有這些項目構成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

同理,公司還應用各種資本即應用各種資本來取得各項資產。如前所述,這些資本來自兩條渠道: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但是:

1.債權人不會為需要資本的公司提供債務資本,除非這樣做他們可以得到回報。這個回報,在會計上稱為“利息”,就是公司使用債務資本的成本。

2.來自公司股東的權益資本同樣也有成本。股東不會為需要資本的公司提供資本,除非這樣做他們可以得到回報。這個回報就是公司使用權益資本的成本。根據主體觀念、應用權益資本的成本與應用債務資本的成本沒有什么區別。

債權人提供債務資本可能得到的報酬是標明的利息,而股東提供權益資本預期的報酬包括兩部分:(1)各種股利;(2)股票市場價值的增值。他們當然不希望股利就是全部的報酬;相反,他們期望其投資所得到的部分收益將留存于公司,而這些留存于公司的收益所創造的收益以及其他因素將帶來公司股票市場價值的增值。將股東的報酬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與使用權益資本需要成本的結論并不矛盾。這個成本正是股東提供資本給公司時要求得到的報酬。

根據上述分析,目前所用的“股利”這個名稱有點詞不達意。因為如果股東得到的報酬只是目前公司支付的股利,那么,他們是不會投入他們的資金的。他們之所以投入其資金是因為他們期望所得到的報酬率高于目前的股利率,并且期望將來能得到較高的股利或者當他們出售股票時能得到較高的市場價值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正因此,股利率一股低于債務利率。因此,用“股利”來表述權益資本成本低估了它。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凈收益”也有點詞不達意了。“凈收益”計量公司的經營業績,它本身不是一種成本,而是刁耗用的成本即費用與收入的差額。按照現行的財務會計實務,“凈收益”包含了一部分成本即使用權益資本應負擔的權益資本成本,但是,“凈收益”并不等于權益資本成本。凈收益還包括卓越的管理、優質的產品、良好的市場占有率以及其他因素所帶來的酬。

四、資本成本的確認和計量與兩類資本的界限

公司所需要的資本可以通過金融市場用發行債券或股票籌集。從廣義上說,權益是指資產的所有權,也就是投入資產的資本來源。權益包括債權人權益和股東權益。有人擔心財務會計確認和計量資本成本會混淆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界限。債務資本及其利息是對資產的一種法定求索權,而權益資本只有剩余的求索權。⑥我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首先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都是公司的資本來源,對公司這個獨立主體本身而言都是有代價的,因而,需要確認和計量其成本。這只是其共性。我們并沒有否認其個性。其次,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看,確認和計量資本成本、對于在資產負債表上分別報告各項負債和股東權益沒有影響。進一步說,確認和計量資本成本不僅對資產負債表沒有影響,就是對收益表也沒有什么影響。在這時,成本中包含資本成本與包含折舊費用并沒有區別。它們都不是“法定的求索權”,也都不是當期的現金流出量。

五、資本成本確認和計量與利息資本化問題

如前所述,資本成本的確認和計量將使一部分資本成本資本化為存貨、廠房和設備的價值。對于存貨項目,按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34號準則公告,其利息成本不能資本化,更談不上權益資本資本化了。但是,我認為這個問題對于會計信息系統而言無關宏旨。因為在未來高新技術環境下,公司將以銷定產,實現零存貨,也即銷售多少才生產多少。這時,資本成本是否資本化對公司當期損益沒有影響。如果公司存在一定量的存貨,那么,資本成本是否資本化對公司當期的損益可能有影響,但是,存貨總是要出售的,如果從持續經營的角度來看,對公司整體的損益也沒有什么影響。至于固定資產項目,按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34號準則公告,只有符合條件才能將債務資本成本資本化為固定資產價值。但是,“從會計理論來看,計列應負利息是一種最合理的會計方法”⑥。這里的“應負利息”包括實際支付的債務資本成本和權益資本成本兩部分。根據前面的分析,權益資本成本是否資本化為固定資產的價值,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內,對公司的損益也沒有什么影響。

西方現行會計實務允許公用事業企業在固定資產價值中計列應負利息。這是因為公用事業的收費標準和盈利水平,嚴格控制在政府的監督之下。“為了保證公用事業企業能夠獲得正常的投資收益,允許在其投資總額內計列應負利息,這樣,按照控制總額所規定的盈利水平才是合理的。”⑦既然公用事業企業的固定資產利息已經資本化,要把它延伸到所有的公司又有何難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妖精又紧又湿高潮h视频69 | 午夜家庭影院| 加勒比hezyo黑人专区|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永久免费的av在线电影网无码| 美女裸体a级毛片|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中国丰满熟妇xxxx性|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69精品人人人人|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 黑人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热app| 在办公室被c到呻吟的动态图| 日本aⅴ大伊香蕉精品视频 |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大地资源在线播放观看mv| 玖玖资源站亚洲最大的网站|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波霸爆乳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毛卡片| 亚洲亚洲熟妇色l图片20p| 婷婷射精av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