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12: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化學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體系包括以下幾種智能:(1)言語—語言智能;(2)音樂—節奏智能;(3)邏輯—數理智能;(4)視覺—空間智能;(5)身體—運動智能;(6)自知—自我認識能力;(7)交往—人際關系智能;(8)自然觀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論所倡導的學生觀是一種積極的學生觀。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具有八種智能,只是其組合和發揮程度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學校里不存在“差生”,全體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學生的問題不再是聰明與否的問題,而是在哪些方面聰明和怎樣聰明的問題。我們應該樹立這樣一種信念:每個學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發展潛力,只要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都能成才。教師只要善于發現化學后進生的優勢智能領域,幫助學生將優勢智能領域遷移到化學學習中去,很可能就會發現這部分學生在化學學習上有很好的表現力。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后進生的語言智能進一步開發其數理智能。化學知識具有多而雜的特點,且相似、相關的概念相互交織,從而造成一部分后進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原理、化學用語、物質性質等記憶存在困難。針對這部分后進生,教師可編出一系列的順口溜,如化合價口訣、氧化還原反應口訣、金屬活動性順序口訣等來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使其熟練掌握并加以應用。
2.準確把握內容深廣度,激發后進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最大的困惑就是無法控制好這個“度”的問題。在必修1中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大綱要求只是掌握金屬鈉、鋁、鐵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物理化學性質,然而不少教師在這處內容處理上采取“挖洞”式教學,一一羅列,如講到鈉時,鈉、氧化鈉、過氧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幾乎把所有有關鈉及鈉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一一進行講解,導致課時嚴重不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學校只好增加課時,學生的負擔加重,學生學習化學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傷害。退一步講,高一化學后進生主要為學業水平測試而戰,沒有必要挖這么深;進一步講,就是為了高考而在化學必修課程中采取揠苗助長的做法也是十分不妥的,與新課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3.開展探究式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以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和提供相關材料,可以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領悟形成知識結論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在教學中教師應將演示實驗與學生自主實驗相結合,堅持以學生為本,突出過程分析,即教學過程不只是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結論情況,而是更關注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索與理解。雖然一些后進生不僅學習化學比較困難,而且動手能力和課堂自律性均很差,但對實驗還是很感興趣的。如在基于前面已學過金屬鈉與水反應并做過這個實驗的背景知識下,我提出鐵不能與冷水、熱水反應,但能否與水蒸氣反應?再給出設計裝置的要點,進行實驗探究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轉變。這也正是新課改理念的重要指導思想。后進生有可能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我就讓學優生帶動他們,起到一個示范作用,直到由他們獨立完成。他們通過鍛煉,一次一次得到及時的表揚和肯定,感受到“通過努力是可以成功”的道理。
4.對高一化學后進生純理論知識的教學
雖然探究式課堂教學有眾多優點,但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探究。教材的內容、課堂的容量、教學任務等客觀因素決定能否采取這種方法。常規的新概念、新知識教學是要去情景化的,比如物質的量的概念和應用,大量化學方程式的記憶,等等。讀者去看一看必修模塊的內容就可以看出編者的用心良苦。在“物質的量”這一節之前,編者先編排了一節學生熟悉的實驗——粗鹽的提純,即使初中沒學好化學的學生看到這個實驗也會覺得很親切,從而拉近了學生與化學的距離。“物質的量”這個知識點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習并掌握這個概念有助于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力。要想后進生接受這個知識點,教師需要把抽象知識形象化,利用形象的比喻引入課題。如我們買一打手套,大家都知道一打為十二副,那么這一定數量的集合體即為物質的量,它的單位是摩爾,然后從日常生活入手,把物質的量與米、厘米等學生所共知的單位作類比,“用米、厘米等計量長度的單位;用克、千克計量質量的單位。同樣,人們用摩爾計量物質的量的單位”,使學生知道“物質的量”這個概念,并且指出“物質的量”是計量微觀粒子的物理量。總之,在講解這部分純理論知識時,引入與講解要淺顯易懂,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這樣才能容易引導學生構建合理的認知結構。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善待后進生,盡量地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在學生的心靈里映出美麗的圖像。“讓學生愛你,親近你,你才能羸得學生的心,才能勝任教師的崇高使命”。同時,教師要言傳身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給學生做示范,給學生以模仿的機會,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上課,用他們喜歡的語言交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文化,使得后進生也能完成新課標所要求的多維目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2]王磊,胡久華.高中新課程必修課教與學(化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4(1).
[3]湯艷,王后雄.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中的化學差生轉化策略.化學教學,2007,(8).
本文是本人在指導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化學實驗應用中得出的的一點體會:
首先,弄清化學實驗與研究性學習的關系: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化學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基本特征,挖掘和開發化學實驗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功能,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化學實驗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和技能、體驗和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創新意識、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活動過程。化學實驗是學生化學學習中的能動的實踐活動形式。化學實驗為學生創設了親身參與實踐的情境,具有獲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學實驗的功能和研究性學習的特征決定了化學實驗必然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二、化學實驗作為研究性學習途徑的教學策略
在化學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研究性學習,要充分挖掘化學實驗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功能,發揮化學實驗在研究性學習中創設問題情境、驗證假設或猜想等環節中的作用,研究開發研究性實驗,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現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實現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式學習向主動研究性學習的根本轉變。
第二、化學實驗與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
通過化學實驗開展研究性學習,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必須依據學生的知識能力來確定研究課題,特別是依據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來選擇適當的研究課題。根據我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體會,在服從課題研究的原則基礎上,我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選擇課題。
一、結合化學教學選擇研究課題。當今課改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適當增加一些探索性實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轉化,可以改進為探索性實驗:根據現有實驗條件,如何實現Fe2+和Fe3+的轉化?讓學生首先設計實驗方案,其次交流設計思想,篩選確定最佳方案,最后實施實驗并得出實驗結論。這種探索過程比空洞的講授更能調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主動參與信息加工、構建知識,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好的開發。
二、結合日常生活選擇研究課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無處不在,我們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開始思考,提出問題,并篩選確定研究課題,然后讓學生收集資料、研究實驗方案,通過實驗自主探討、自主學習,極大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探討鐵生銹的原因,一方面學生選擇了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鐵件,又設計了銹蝕的不同條件開展實驗,另一方面學生又到工廠、商店、居民區、農村……開展實地調查,學生對鐵生銹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預防生銹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寫出了較高質量的化學小論文。
三、結合當地生產實踐選擇研究課題。我們結合當地經濟建設的實際情況,結合課外活動及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大膽探索、積極創新。譬如圍繞水的問題,可以啟發學生從我縣水的資源、利用、水患、污染、監測、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學生積極性高,提出了許多問題,他們調查排污口,參觀自來水廠,監測水的pH值及重金屬離子、苯酚等含量,并請來環保局人員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四、結合化學課外活動選擇研究課題。利用化學課外小實驗、趣味化學實驗、化學小魔術等積極探討化學實驗的設計方案,研究化學實驗的現象、實驗裝置、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實驗記錄、實驗分析和實驗報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與方法、熱水瓶(鍋爐)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沖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學習在化學實驗應用:
1.設計實驗方案
教師提出實驗目的,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然后師生共同逐個討論,尋找多種方案或確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學習實驗室制乙烯這一內容時,先說明乙烯中會混有SO2和CO2氣體。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它們的存在。結果學生都知道應先將氣體通過裝有品紅溶液的洗氣瓶,看到品紅褪色,證明有SO2氣體。但在接下來的檢驗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見出現了分歧,學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將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②將氣體通過裝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氣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渾濁;③將氣體通過裝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氣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④將氣體通過裝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氣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⑤將氣體再一次通過裝有品紅溶液的洗氣瓶中,品紅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然后師生討論:方案①和③沒有將可能未與品紅溶液反應完全的SO2帶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雖完全除去了SO2氣體,但SO2與NaHCO3溶液反應會產生CO2氣體,顯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氣體,也不會減少或生成CO2氣體,且現象明顯,上述兩個方案都合理。
2.改進實驗裝置
教材上有些實驗裝置復雜、實驗費時費藥,有些實驗現象不夠明顯,還有些實驗環境污染嚴重等等,教師可帶領學生對這些實驗進行改進。如酚醛樹脂制取實驗以后,試管難以洗凈,每次實驗只得更換試管,改進后我們用醫用廢磷霉素小瓶替代試管進行實驗,不但節省了大量的試管,而且藥品用量比原來少了許多。
3.研究不同反應條件對實驗的影響
學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實驗后,讓他們將上述實驗操作順序顛倒,觀察現象,并進行解釋。再如用較純凈的鋅粒與稀硫反應速度較慢,當在反應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時,反應速度大大加快,可讓學生探索原理。
4.開展家庭小實驗活動
環境教育內容亦滲透于教材欄目中.人教版高中化學的教材的教學欄目主要包括課堂、課后思考題、習作題和實踐題這幾部分,其中與環境相關的問題不少,比如“實踐活動”、“思考與交流”等.案例分析如,在教材必修2中以“回收廢舊鋼鐵,鋁制品在節約能源、保護環境、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意義”為主題進行調查訪問.如果要成功地完成這項任務,基本的化學知識必不可少,學生必須要了解隨意丟棄廢舊鋼鐵、鋁制品對環境產生哪些后果.如此,學生才可發現回收這些廢棄品對環境的益處.
二、促進環境教育教學的對策與方法
1.提問式引導,興趣教學
化學是一門相當有魅力的學科.化學與生活聯系密切,生活中的很多物質都與化學分不開.比如食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調味料,再好的食材缺少食鹽嘗起來也不會美味.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含量大概為99%.在日常生活中,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或多或少都會將一些信息傳遞給學生.因此,學生就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學習時對未知的知識就更感興趣,不會排斥進行學習.這就對教師發揮引導者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教師要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了解未知的知識.引導的方式可借助提問展開.案例分析教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觀察過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時的顏色?(問題一)學生1:紅色學生2:黃色教師:那有誰了解木炭在氧氣的條件下燃燒時的顏色,哪一種呢?(問題二)學生們:不知道(大部分搖頭),學生3:白色(回答的學生可能從其他的途徑獲得了解,如科普知識節目)這兩個問題,前者就是取材于現實生活,學生有機會觀察到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的顏色;至于后者,學生如果不借助專門的實驗是觀察不到的.畢竟純氧氣的條件日常生活中不存在.教師利用問題一作鋪墊,再引入問題二,進而講解有關碳、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的相關知識.在講述完學科知識后,插入這幾種化學物質以及化學氣體對環境作用的知識,由淺入深進行講解.這樣的講課方式,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易于接受.
2.實驗教學法
實驗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僅有助于化學學科知識的學習,也有利于環保意識的培養.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要求嚴密性.所以在化學課程的教授中,教師必須對課程實驗予以高度的重視.教師在給學生講授了理論知識以及實驗如何操作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耳聞不如目見,學生在經過動手操作后,對所學的知識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案例分析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家庭小實驗活動.利用一些廢棄物品改造成為微型的實驗儀器.如,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透明塑料瓶、塑料管加以消毒處理,制作成微型實驗儀器,比如微型酒精燈,微型水槽等.
3.開展實踐活動促進教學
開展諸如社會調查、專題講座這類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生活環境與化學的關系以及啟發學生思考應該對環境的保護采取何種態度、何種措施.實踐活動的開展,輔助化學課堂教學,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開闊思維,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并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案例分析開展以“調查學校周邊的水環境是否存在污染問題以及從學生的角度提出解決措施”為主題的社會調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考查,眼見為實,用自己的眼睛記錄真實,并搜集資料,仔細整理歸類,將第一手的環保資料握在手中.如此這樣,學生就更能認識到環境保護與自身距離并不遙遠,也能將理論知識派上用場,并且課堂教學活動也比較充實、豐滿.
三、結語
下午好!
有機會在這里與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我今天來,主要是向大家學習來的。談起教育教學,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謹將自己的工作情況以及點滴心得體會匯報于下,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與時俱進,努力創新
在教學工作中,沒有什么論資排輩,唯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特級教師更應該保持永遠清醒的頭腦、時常新鮮的血液。
任教以來,我堅持不懈地潛心研究教學規律,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從嘗試單項、個別的微觀課堂教法入手,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調控教學節奏”為線索的教學改革新路,使自己的教學克服了盲目性、隨意性、局限性,朝著科學化、理論化、整體化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經驗總結《談談調節教學節奏》,被省教委有關領導譽為“節奏教學法”,多次在全國或省級交流并被多次節錄發表。而后,進一步發展為“快樂教學、節奏教學、創新教學”的教學理念,發表了多篇論文,交流或獲獎。
我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教學手段,使自己的教學理念一直處于領先水平。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就在陳培勝老師及化學組全體老師支持與參與下,自拍興趣實驗錄像,用于輔助教學,被化學老前輩陳國欣老師贊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又是全國少數最早使用flash制作課件的人,我曾經建立了三個化學網站,被許多化學搜索引擎收入,一些關于教育類的e網書籍也做了介紹,后因收費而停止。今年,我又建立了化學博客,才幾個月,已逾六千多人瀏覽,并有本地及外地老師來信交流。
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特級教師更需要保持“學高”、“身正”這一境界,要學知識,要學做人,修身養道。“學習,學習,再學習,終身學習。”這是我的座右銘。
作為一個特級教師,更應該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勤勉踏實,忠于職守,為人師表,無私奉獻,以教育為榮,以學校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從不挑三揀四,再多、再苦、再重的任務也樂于承擔,這兩年,由于二中化學教師不足,領導讓我承擔跨年段超課時的工作,我二話沒說,義無反顧地履行了一個人民教師應盡的職責。對工作兢兢業業,對同志誠誠懇懇,對學生循循善誘——這是我的終身追求。
在信息化時代,人人都需要充電,特級教師更應注重本身素養的提高。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我們再也不能滿足于用粉筆來教學了,而要把計算機和網絡當作新的教學工具,進一步把我們的課堂進行延伸,以滿足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從理論到實踐,我都作了大量的探索,發表了《關于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思考》等文章,并被聘為“莆田市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巡回講學團”成員,主講的課題《網絡環境下的中學化學教學改革》,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三.教好書,育好人
人們總是說:“為教育事業做貢獻。”從我個人理解,就是教好書,,育好人。我幾十年的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注釋。
真正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學生涯中,我盡力做到關心每一位學生,愛護每一位學生,特別是所謂“差生”,總是想方設法去了解他們,幫助他們,“春風化雨暖人心”。雖然我現在不當班主任了,仍然經常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在培養年輕教師方面,我能與年輕教師打成一片,平易近人,不擺架子,主動幫助年輕教師解決教學難題,很受年輕教師的歡迎。每當年輕教師開設匯報課或觀摩課時,總是來找我當參謀,我也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毫無保留地提出最誠懇的意見,對教案、教具、教法、教態、教學課件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輔導,使年輕教師得到盡快的提高。
曾經被聘請為市化學科骨干教師上課,因此,有一些市骨干教師打來電話或通過伊妹兒求教;一些本地、外地化學老師,通過網絡留言或發伊妹兒求教,本人均盡最大努力給與幫助。
四、業余興趣,舞文弄墨
汪xx老師以崇高的師德,出色的成績,獲得了多項榮譽。她曾被評為2007年“市優秀青年教師”,2008年“區級教學能手,2012年“市優秀班主任””,2011年、2012年、2013年所帶班級榮獲“市先進班集體”、“五四紅旗團支部”等稱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熱情,支撐著她瘦小的身軀,十年如一日地踐行一名普通教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竭盡全力教育每一名學子,把她誠摯的愛全部奉獻給了學生。
汪xx老師常說:“教師,這份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鑄就了孩子們的未來,升華了人類思想的靈魂”。“做一名教師,是我人生的選擇;做一名優秀教師,是我人生的目標”。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十年來,她已從一個小姑娘成為人之妻,人之母。她愛家庭,愛兒子。但是,她對每個學生所付出的愛,勝過了家庭,勝過了孩子。她不顧孩子年幼,毅然接受了住校班班主任的重任。那可是每天要早晨6時半到校,晚上11點下晚自習的,整整16個小時,就在校園里忙忙碌碌。2012年下半年,她患了急性闌尾炎,由于忙工作,未能及時到醫院看病,導致病情嚴重,并發急性腸膜炎,緊急做了闌尾切除手術。醫生叮囑至少要休息兩周時間,但她心里牽掛著學生,病假不到一周就返校上班,走進了課堂。去年的一天,孩子持續發高燒5天,又轉化為肺炎,需要住院治療。她忙于學校的工作,沒有抽出一天時間去陪伴孩子。幼兒園召開家長會,慶“六一”開展親子活動等。老師一次次通知,要求媽媽參加,但她都婉言謝絕請了假,她對幼兒園老師說:“我非常非常想來幼兒園參加活動,但是,教師的這份責任,讓我放不下畢業班的同學們。”汪xx老師虧欠家庭,虧欠孩子的,已經太多太多,這也成了她心中抹之不去的痛。
特別的愛,獻給特別的你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交流,惟有從心里迸發愛,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她對學生是這樣表明自己的心聲:“你們來到我的班級,就是我的孩子,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在你們成長的道路上。方法總比困難多。”
每接一個新班,她就用短短的幾天時間,將學生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對特殊的孩子,她會獻出特別的愛。單親家庭、困難家庭、癡迷電腦、身有殘疾等等,針對不同的情況,她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把特別的愛,獻給了那些有特殊情況的學生。
對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愛是有缺失的。汪xx老師象母親一樣關心他們的生活,和他們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就是他們的依靠。
對沉迷電腦的學生,想方設法找出他們的閃光點,與家長密切聯系,揚長避短,不斷的督促與關心,逐步減少玩游戲時間。讓學生把特長充分發揮出來,把興趣轉移到學習功課上來。
對身體殘疾的孩子,她格外放在心上。班上有一名學生左耳先天性耳聾,還有一名學生小時候被火車壓斷了腿,安裝了假肢。汪xx老師小心翼翼地關心愛護這兩個孩子,還反復叮嚀,要求同學們不開他們的玩笑,并給以適當的幫助。汪老師為了他們的快樂成長,并沒有降低對他們的要求,鼓勵他們樂觀向上,砥礪前行。在她的幫助鼓勵下,一次“交通安全”主題班會課,腿殘疾的孩子竟然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親身教訓,汪老師感動得流了淚,愛真是可以感化一切。這兩個孩子精神面貌、學習狀態一直很好,成績名列前位,汪老師深感欣慰,她的愛有了學生成長的回報。
一、加強學科組建設,提高教研組工作效能
學科教研組是基層的教研組織,學科教研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決定著學科教學、科研的質量與水平。因此,加強學科教研組建設,創新教研機制、創建符合課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將成為學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項中心工作。但從基礎調研情況來看,教研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機制落后、教研水平較低等現狀。為此,新一年學會工作將以教研組建設為抓手、以教研機制創新為手段、以創建新型教研文化為目的,切實提高教研組工作效能。
1.認真開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認真領會精神,明確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并以此為行動指南,做好教研組工作長計劃、短安排,同時對教研組存在的問題開展相關的整改活動。
2.加強教研組長業務研修培訓工作。學會將根據有關相關行政、教研部門的安排,組織教研組長開展相關的研修培訓活動,切實提高教研組長的教學、教研與業務管理水平,從而為教研機制創新提供基礎性的保障。
3.引領教研組長開展教研機制創新的探索與實踐。新的一年里,將根據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求,組織教研組長對學校課堂教學、教育科研、教學評價等相關教學常規制度進行反思與研討,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教研管理機制,并在探索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提煉與推廣。
二、突出兩項重點工作,積極探索實踐
根據教育行政和業務部門的工作要求,本年度將“深入課題研究”、“創新教研機制”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深入學習、積極研究、先行先試,確保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深入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因其具有規劃性、系統性、長期性等特點,對推動業務學習、提升研究水平、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而且課題研究將為中學化學教學帶來長期的教學、教研效益。為此,學會本學年度將深入課題研究作為工作重點之一來抓。
1.進一步開展市級重點課題“普通高中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學科子課題“高中化學學習策略的指導與訓練之研究”。該課題從屬于課堂教學常規機制創新研究的一項內容,課題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導老師建立起基于學習取向的課程教學。本年度將在上學年制定實施方案的基礎上,組織會員深入學習課題實施方案,領悟課題實施目標及意義。同時,引導我會會員基于高中化學學科特點,積極開展實踐中如何開展學習策略的指導與訓練的探索。本著邊學習、邊實踐、邊提升的課題實施原則,引領參與課題實驗的會員在學習中實踐、實踐中提升,深化對學習策略的認識、把握學習策略指導訓練方法,最終實現專業素養提升、教學質量提升的雙贏目標。
2.繼續開展“九年級化學單元整體教學”之課題研究。“單元整體教學”從屬于教學常規中的教學設計(備課)研究和課堂教學研究兩個范疇,試圖解決如何開展教學設計、如何從整體性的角度開展課堂教學。該課題是基于目前九年級“低效耗時、效率不高”的教學現狀提出的,本課題研究旨在研究、揭示教材單元整體性關系,從而為一線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提供支撐。該課題擬用一半左右的時間來完成。為使本課題研究得到較好的落實,本學年將結合相關工作的開展,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的認識”、“單元整體教學的初步實踐”、“單元整體教學階段總結”三次專題研究會議,分別進行理論研討、實踐嘗試、階段小結等相關工作。
各縣(市、區)教研室、學校、會員,也應根據各自的計劃,結合“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化學教研組建設及教學常規機制創新”這一主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相關工作,從而為創建符合課程改革需求、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研常規與教研機制。
(二)創新教研機制
教研機制的創新是提高教研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措施。然而,從目前學校教研來看,存在“手段落后、模式守舊、效益不高”等特點,甚至有些學校的化學教研工作幾乎流于形式。究其根源在于缺乏理論指導、活動效益很低。基于此,學會也將創新教研機制作為本學年的另一項工作重點。
1.積極探索構建“說課——聽課——評課”三位一體的教研新機制。對于三位一體教研機制創建的實踐探索,將以“課堂教學中師生行為”為研究對象、以“課堂觀察”為手段、以發揮“講學評價的傳導作用”為著力點,努力提高學校本教研的效果。由于此項工作處于探索階段,本年度將主要開展如下三項基礎性工作:(1)課堂觀察的理論學習與培訓;(2)基于“說課——聽課——評課”三位一體教研機制的初步探討;(3)基于上述教研活動機制的活動實踐。本年度擬開展四次的教研活動,探索活動機制、收集活動案例,并在此基礎上提升。
2.基于網絡的教學研究。網絡教研的最大優勢在于克服時空限制、人人平等參與的優點。本年度擬繼續通過“龍巖中學化學”網絡平臺,繼續開展基于課堂教學調研、教學技能比賽等方面情況的網絡教研活動,探討如何有效開展教學、如何提高教學技能等方面內容;另一方面,將利用“龍巖中學化學群”、“初中化學名師教研群”等qq群,擬將開展6-8此的專題網絡教研活動。由于網絡教研活動在我市還處于起始階段,許多方面的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探索,這將要求會員積極參與、獻計獻策,確實發揮網絡教研的貢獻,發揮其在推進區域教研中的應用作用。
對于網絡教研工作,各縣(市、區)教研室、學校、會員,也應根據各自的情況,積極創造條件(如創建專題網站、創建專題博客、創建專題qq群等),從而做到有序組織、人人參與、確保實效等。
三.繼續推進“三項工程”,創建優質教育品牌
建設三個工程是學會在上一屆年會工作計劃中提出來的。根據新一屆學會理事會工作思路,配合國家、省、市工作規劃,將用五年的時間,積極探索三個工程的實施策略,并努力使三個工程的建設取得初步呈現。在過去的一年里,我會在三個工程建設中開展了實踐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新的一年里,學會的工作安排有如下幾個方面。
1.對于“名師培養”工程,我會一方面將繼續結合市教育局“紅土書香”品牌,倡導名師進一步開展“讀教育名著、學教學理論”系列活動,積極撰寫心得體會和教研論文;另一方面,結合教育主管部門工作計劃,為名師爭取更多的外出學習、學術交流等機會,進一步拓寬名師的視野;再一方面,積極推薦我市優秀會員參在各級各部門組的專題會議上開展學術專題講座。
化學科組是我校一支年輕而又充滿朝氣和活力的教學隊伍,經過科組教師的多年來的共同努力已成為了一個富有務實奉獻、開拓進取精神的和諧團結的集體。科組教師與時俱進,努力地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和和實踐能力。以教科研促教學,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大面積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化學尖子生。全體全體教師勇于創新,爭創一流。在教科研和教學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業績。2010年被評為廣州市“優秀化學科組”。
新課程的實施,掀起了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給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樣也是對我們化學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新的挑戰和機遇。化學科組全體老師乘課程改革的東風,滿懷豪情地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大潮,勇當弄潮兒,勇創教學水平的新高,三年來在教科研和教學質量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科組教師承擔了“十五”市、區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并已順利結題,獲得了三等獎;撰寫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獲獎或發表的有115篇次。先后有42人次獲得校、區、市、省級單位的表彰。
1、教師基本情況
科組現有教學人員共19人,全部本科學歷;高級教師11人,一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占化學教師的57.9%。
附:科組教師情況---略
2.實驗室配置與設備
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XX年學校在區電教站的大力支持下對理、化、生實驗室進行了徹底改造,現共有化學實驗室6間,分上下兩層。其中一間是化學探究室,主要供輔導學生參加化學競賽及化學課外活動用,所配儀器設備先進。五間配備了抽風裝置,可進行一些有毒氣體產生較多的實驗;全部實驗室都安裝了先進的、帶電腦的多媒體平臺。配備了兩名專職實驗教師,各種儀器、設備、藥品、模型齊全,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開出率均達到了100%。
3.教師教學硬件與軟件情況
全科組老師人人通過學校電腦水平測試,每人都配備了臺式電腦,可在寬帶網上縱橫馳騁,大部分老師可自行開發多媒體課件,實現了信息技術手段與本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特別是信息化教學在我校的迅速發展,本學科組教師在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方面,在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方面,在以實驗為引導、探索啟發式教學、做好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探討性分組實驗等方面,全面啟動信息化教學資源,利用網上的化學實驗資源,把研究性學習貫徹到每一個課堂教學中。利用一系列成功的實驗教學為學生學好化學打下堅實基礎。
二.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自古以來歷代教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我們仿效之.!
?利應?天下利,求名?求?世名,我們敬仰之!
30年前我們忽視了智育,30年后我們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應試教育,忽視了德育和體育,如何撥亂反正,實施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我們探究之!
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我們實踐之!我們以為教書育人的科學發展觀的四大基本元素是: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全面---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
協調---知識、方法、價值觀三維教育可持續發展---自學方法、終身學習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了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行,我國進行了新課程改革,它以促使學生發展為根本,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立足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大力倡導科學探究,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體現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滲透和融合,構建新的高中化學新課程體系。我校化學組的各位教師,自廣東省開展新課程標準以來,積極參加省、市、校各級的培訓,各位教師還努力學習有關新課程的理論,本組主要學習了《走進新課程》、《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和《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等四本書。按照新課程實驗全員培訓,不培訓不上崗的規定,我們連續三年組織化學教師參加市的新課程培訓,還參加了市教研室化學科在教研活動中的理論學習和觀摩課學習。每位化學老師都取得了新課程培訓證書。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形成了新的教學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課堂教學,作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正確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使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布魯納認為:認識結構是指在感知、理解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形成的心理結構,是學習和理解知識的內部因素和基礎。學習不是被動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而是積極主動的信息加工過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成功學習的基礎,只有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認識、主動獲取教學內容,主動吸收人類精神財富,他們才能認識世界,從而推進了素質教育的發展。 【1】
2.創新教育
舊教材中,化學課程內容偏重于學科知識專業化、系統化,講究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存在著“繁難偏舊”的弊病,這是以知識為中心教學和片面追求升學率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有鑒于此,新課程立足于21世紀公民科學素質的提升,著眼于課程內容與學生認知特點和發展需要的內在聯系,提出新的學習主題和相應的內容標準。由此出發,新課程標準對作為課程內容具體體現的化學教材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首先,教材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發展的現實,展示化學對推進社會文明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才能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其次,教材內容的安排也體現科學探究的特點,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材內容的信息傳遞也用文字陳述,圖形、表格和各種醒目的欄目等多種途徑,從而增添化學知識的魅力,讓學生喜歡化學和主動學習化學。最后,教材在知識安排和版面設計上富于開放性和彈性,給老師和學生留有個性化創造的空間。總之,化學課程內容豐富多彩,充滿了個性活力,體現了濃郁的人本意識。
3.研究探索
新課程開設了一些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如高一化學有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價格、資源情況及燃燒物對環境的影響,對家庭燃料的選擇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燒提出自己的看法。高二化學調查常用電池的種類、使用范圍、性能和價格以及電池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調查廢舊電池如何處理以及回收廢舊電池的意義和價值。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從生活、自然界和社會現象中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或化學學科內一些適合于通過探究來學習掌握的基本問題,這種方式要求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時,要遵循科學和進行科學研究的步驟和過程,要敢于面對困難和障礙,科學探究更注重學生在探究中表現出的創造性,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空間不局限于教育和實驗室,他們還要到工廠、社區、科研所、圖書館等地進行調查、訪問和查資料。經歷問題探究的實踐過程,獲得科學研究的初步體驗,加深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問題的思考與感悟,激發起探索、創新的興趣和欲望,建立一種主動宏觀,獨立思考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4.學以致用
新課程更好地體現了化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能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世界,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首先,貼近生活,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認知事物的有效途徑,結合日常所聞,并由此得出科學的認識和解釋,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便捷,更有感性認識的基礎。因此,新課程中編寫了一些課外小實驗或家庭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在課余利用日常生活用具或物質就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當學生能用化學知識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后,他們是十分高興的,并有一些成功感,由此,可以進一步激發起對知識的渴望,并有助于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很有好處。
5.環境保護
21世紀隨著現代科學與技術進步,給人類社會帶來了高度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但同時也給人類生存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和各種公害。在眾多的環境污染問題中,以大量化學物質進入環境、破壞生態、影響人體健康最為嚴重。為了預防和解決我國環境問題,新教材高一化學《氧族元素,環境保護》開辟了專門的章節,來讓學生們學習環境保護。首先教材告訴我們如何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的方法;其次教材介紹了常見的污染及其防治;再次教材以生動的圖片向我們展示了環境污染和造成的危害,從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我們得到了感性認識。在高三化學教材的《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章節中,進一步要求學生在設計或進行實驗操作時,均應考慮到環境保護問題,對于廢氣、廢水、廢渣及有害物質不能任意排放到空氣中。另外,在侯氏聯合制堿法,燃料的緩慢燃燒、甲烷、煤、石油等章節內容中,也充分滲透環境教育思想。總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新教材在內容上的編排,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要求。科組長盧克老師的《關于綠色化學教育的實踐與探討》的論文在《中學化學教學參考》雜志上發表。
6.愛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