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0: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健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為貫徹第三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健康第一”的精神,開拓課堂教育和課外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方向,重點發展實踐教育,改變以競技體育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通過對普通高校體育傳統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提出合理的教學改革模式,推動和促進高校體育健康課的發展。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方式,大多是以專業競技項目和應試教育為主,具體表現為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單一,忽視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單一教學模式功名式教育等泯滅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只為應付于考試的內容和分數,而從不考慮所學體育知識技術是否對提高自身的素質有用,不能享受到體育鍛煉所帶來得心理和生理快樂,也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充分發揮和提高,使教師始終處在一種被動的單一的教學方法之中,而不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1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測試,試驗對比,綜合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
1.1初始資料獲得階段
1.1.11997年9月對濟南大學人學新生進行調查,掌握身體素質基本情況并進行測試。
1.1.2查閱高校體育教育文獻及對專家進行咨詢。
1.1.3掌握學生的基本素質,并了解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喜歡程度,對體育基本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和對體育項目的看法,參加體育鍛煉的狀態等。
1.2實驗階段
以體育課教學班為單位,在大學內進行教學體育實驗班的教學改革試驗,體育理論教學占40%,外堂實踐課占50%,考勤情況占10%的教學計劃,并且每周進行2次以同學自由選項為主的體育俱樂部活動。
1.3總結階段與推廣提高階段
從新生人學就進行教改后的體育教學,我校體育系推出了《面向21世紀大學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的子課題教材《大學體育實驗教程》,對體育教學課進行了全面改革。
1.4教學改革全面實施階段
在全校實行全面的體育教學改革,將體育課教學改革方案報教務處批準后全面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課的教學,其教學內容為:依據體育理論各方面內容,合理安排教學,依據體育教學改革以“健康第一”為指導,將理論與實踐綜合分析,以課題組負責人為主編寫了《大學體育教程》和《體育與健康》教材,指導體育教學改革的進行,在全校實行了教學改革后的教學計劃。
2各學年教學內容及測評方法
2.1一年級以發展身體一般素質為主,進行一般力量、速度耐力素質的學習,掌握基本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手段,理論了解學校體育目的任務及運動解剖,生理學基本知識,理論課考試為筆試,試卷答題占400,6,平時及出勤占100,6,外堂實踐課測評結合軍事綜合測評方式進行測試,實際方式內容包括原地舉手鈴,男(5Kg)、女(4Kg)共15次,然后曲線地滾球15米,接仰臥起坐20次,進行折返跑5mxlOmx15mx20m,最后原地跳繩男100次、女80次停表,這樣既能根據場地情況進行安排,又檢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情況,成績占50%。2.2第二學年以提高綜合理論知識和綜合身體素質為主,理論以體育保健學、營養學、體育競賽知識為主;在身體素質學習中以提高力量素質和靈敏素質為主。在學習中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制定合理有效的練習方法,提高學生的體育樂趣和身體素質能力。
2.3第三學年在提高綜合理論知識和綜合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講授體育競賽知識,三大球(籃、排、足)及三小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賽的欣賞方法和身體素質鍛煉處方,實踐課以耐力練為主。
2.4第四學年根據學生的自我愛好進行專項選修課體育教學,學生自主選擇專項,開設了籃球、排球、足球、田徑、武術、健美操、毽球、魔球、交際舞等項目。豐富了學生的體育知識,并對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有了更加探人的了解和掌握基本技術、具體測評方法,定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5個等級。
3結論與建議
3.1體育教育改革后的課程注重了理論課的教學,使學生不僅掌握人體運動的最基本知識,而且對于體育競賽的組織方法、競賽方法及如何欣賞精彩的體育比賽都有了比較深刻地認識,在理論上掌握了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提高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
3.2實踐課綜合素質的學習,克服了以前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提倡以提高一般身體素質為主,使體育活動能力得到提高,養成了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了意識的形成,促進了學生“終身體育”的觀點,使體育與“健康第一”的思想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各自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參加自己喜愛的項目和訓練方法,達到了體育鍛煉和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
3.3因地制宜,結合學校場地、器材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適宜的考試內容和方法,注意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的提高及專業性練習方法的培養,克服了專業課必須有專業場地、專業器材不足的缺點,充分調動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加探了學生對體育的理解和愛好。
一、“健康第一”思想的含義及實施措施
1、“健康第一”思想的含義
對于“健康”這個概念,我們不能狹隘地理解,需要充分的認識到,健康不僅僅是對于疾病的抵御,還有就是肉體、精神以及生理等各個方面的完善狀態,確立生理、心理、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健康觀。2、決定“健康第一”思想實施的因素近些年許多高校對體育課程設置做出了許多的改革,設置了多樣的體育課程就是比較明顯的改善,例如改革后的體育課程設置了基礎課、選項課、保健科、體育理論課以及體育保健課等等,但是這些課程并不只是有利無害的,雖然看似全面的滿足了學生的體質發展的需要,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卻引人深思。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體育教育還存在著許多的因素制約著“健康第一”思想的順利實施。
二、高校體育教育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下的改革探析
“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主張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讓學生能在教學過程中親身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在成功體驗中發現自我,在練習過程中學會培養良好的品格。“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對高校體育教學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應以促進學生身心和社會適應水平的提高為目標,關注廣義的健康意識的養成。結合高校青少年的心理訴求,建立完善的體育教育體系,將“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貫徹落實。
1、轉變對體育的認識
對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就是說,當學生對體育有了明確認識的時候,才會積極主動的投身學習和鍛煉;因此要使學生認識到什么是體育,體育鍛煉對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以及這些知識技能對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激發學生的主動興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元化的課程設置,引起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主動情緒。
2、體育教學系統的改革
課程項目、場地、器材的安排是教學系統的關鍵因素,可以說是硬件條件。對于高校體育教學應鄙棄慣性教育體系,拓寬教育思路與結構,通過調整體育課程結構拓寬體育授課面,結合各高校設施及教育條件合理設置項目、規范課程體系,認真研究課程內容比例、考試安排等基本要求,不脫離實際,反復論證新設課程,并不斷總結完善,課程項目、場地、器材的安排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興趣的前提。建議可補充休閑、娛樂體育項目如:橄欖球、保齡球等項目。教學方法的選擇在體育教學中可以說是軟件條件,為了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和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就需要要求學生反復多次的進行重復的練習,而為了讓學生保持練習的積極性,就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比如:游戲法、比較法、競賽法等等,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同時結合先進的教育方法引起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動力。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表揚性、勉勵性。同時可以通過意識引入或創設結合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形象的情景如:音樂渲染、表演引領、語言描述等。以迎合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創新能力,在樂趣中掌握運動技能,達到“學中有樂,樂中有學”。
3、完善評價體系
先進的體育教學體系要求教學科研,較好地掌握科研的方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因事制宜,改變傳統的評價體系,使傳統的“以競技運動為中心”教學考評方式轉向到“啟智、求知、育人”的主要目的上來,并且能夠靈活的用科學的思維去進行總結,并且掌握現代體育教學理論。尊重學生的學習情感與體驗,并且注重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從而構建一套架構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設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學習過程中,當遇到動作的質量不規范和其他困難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有效的對其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從而提高學生聯系的積極性和興趣,因為正確的評價體系能夠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并且發揮出自身最大的潛能。
4、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健康第一”思想對體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體育教師不僅僅要擁有較高的素質教育意識,還需要教師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學實施方式應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發揮其學習的潛能。教學組織過程注意學生身體、興趣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制定相應的組織方法,確保更多的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并能體驗成功的樂趣。所以說,要想落實好“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就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同時,教育主管部門還需要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招聘機制,從而引進高水平人才,優化體育教師素質。
三、總結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充分證明,體育鍛煉活動對青少年學生的生長發育、心理活動的健全和完善是有良好影響的。體育教學有它的特殊性,學生直接參與實踐鍛煉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活動,能夠有效調節和糾正個體的心理、情感缺陷,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并使其個體心理素質、個性特征不斷完善。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有效地宣泄出負性的有害情緒,從而保持其心理的平衡與健康。因此,中小學體育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育老師應是主力軍,這是新時期賦予體育老師的新職責,也是我國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這就要求體育老師在訓練活動中,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方案。體育老師可建立學生觀察卡,對學生分成不同類別。有的學生做事粗心、魯莽,有的學生膽怯、怕羞,有的學生內向、孤僻、不合群,有的學生遇事感情沖動、易怒,有的遇事極易緊張,不一而足。鑒于此,“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癥下藥”,讓他們參加不同的訓練項目,從而改善他們心理上的弱點,增強其適應能力。對膽怯、怕羞做事易臉紅的同學可安排一些運動量較大的項目,如摔跤、跳馬、單雙杠、跨欄,培養他們敢于開拓、進取、勇往直前的品質,以勇敢的精神跨越心理障礙。對于孤僻、不合群的學生多安排一些集體性、需要更多人合作的訓練項目,如拔河比賽、接力賽、多人游戲,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讓他們慢慢融入到集體大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針對急躁易怒的學生,多讓他們參加一些需謹慎、耐心才能完成的活動,如下棋、打太極拳、健身慢跑,或從事長距離競走及劃船、騎自行車、射擊等一些緩慢、持久的運動項目,培養其頑強的意志力,增強其頑強的意志力,增強其自我控制能力,穩定波動情緒,使容易沖動、急躁、草率的弱點得到克服。對經常容易緊張的同學,平時多讓參加激烈的體育比賽,如田徑、球類等項目。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首先需要教師以飽滿的愛心去關心、觀察學生,還要教師以良好的品德、敬業精神、學習能力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創設熱情友好、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
另外,艱苦、惡劣的環境最易磨練人的意志。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和環境創設一些艱巨的任務、困難的情境,讓學生去嘗試、去體驗、去適應。如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登山、游泳、定向運動課,在北風呼嘯的冬天、熱人的夏天堅持在室外上課等。讓學生涉足“險境”,親歷險象,使他們體驗到困難和艱苦,讓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中磨練意志,以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還需值得一提的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在課程中設置一些困難和障礙,使學生通過克服和戰勝各種困難,培養不畏艱難險阻、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其次,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意志類型,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設計一些活潑新穎、帶有“冒險”性的練習,來培養學生控制自己的能力。如在學生進行長跑練習時,要求完成定量的耐力練習或者在疲勞狀態下,提出完成新的任務;增加器械的高度或重量,提高練習的數量或要求;為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難,可讓學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負荷或壓力,如在單元考核或隨堂評定中,教師通過找“岔子”,有意抬高或壓低分數等級,以激發學生的“不滿”情緒,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不公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嘗一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學生在困難面前付出更大的努力。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我們的集中注意、提高觀察力,還可以使我們到得良好的情緒、樂觀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2.體育鍛煉有助于意志品質的形成
在單調的校園生活中,常常會產生緊張、壓抑、煩躁等不良情緒。而體育鍛煉能夠調節情緒,使我們振奮精神,克服一切困難。長此以往,不斷堅持,就會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3.體育鍛煉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緊張、忙碌的生活使我們的思想封閉,人們之間缺乏情感交流,關系疏遠。體育鍛煉則會拉近人們之間的差距,大家在運動場上活動,進行平等、友好、和諧的交往,不時地進行情感溝通,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和諧相處。
4.體育鍛煉有助于身心健康
社會競爭和生活的壓力會使許多人產生不良情緒,從而產生憂郁、孤獨、焦慮等各種心理障礙。我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僅鍛煉身體素質,還能鍛煉心里素質,獲得成就感,心情愉悅、精神振奮,遠離疾病。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促進人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根據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1)在體育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活動既有趣味又可以自己實踐,學生樂于接受,愿意參與,我們體育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很深,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素質都有好處,也使我們的教育由身體向內心延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學生經常體驗到成功,就會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又有了堅持鍛煉決心。同時,在體育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給學生講心理健康的知識,讓學生知道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教師要以堅毅、樂觀、自信、豁達等良好的心理品質構成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站在育人的高度上去幫助、啟發、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長,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以便在以后地學習、工作中揚長避短,獲得成功。
(2)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家巴班斯基說:“教師是否善于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大作用。有了這種良好的氣氛,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揮他們學習可能性的最高水平。”根據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的特點,教師應給給他們一個獨立練習的時間和空間。在技能形成的練習中讓學生自我表現,發展個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實踐,敢于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不斷的鍛煉,克服緊張心理和情緒,提高實踐能力。
(3)個別咨詢,矯正學生的不良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還要針對個別學生差異,對于已經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以個別談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直截了當,學生有什么問題就說什么問題,只要談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到不受限制,暢所欲言,就可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有針對性地幫助、提高健康教育的成效。對在課堂上表現不同的學生,更加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在課下,我們主動地和學生接觸,了解他們的特點,愛好,生活習慣,身體素質,和學生建立一種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形成強壯的體魄,健全的人格。
(4)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鍛煉
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鍛煉活動,充分發揮體育在健身、健心、健腦等娛樂和文化傳遞方面的作用。通過組織多種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體育鍛煉,充實學生的業余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學生的身心良好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環境因素大學生在走進大學后,面對的是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環境,需要自己結識許多陌生的人和事,處理好學習和生活的瑣事。以前一切事務都由父母安排,現在都需要自己一人承擔。在上大學之前對大學生活的期盼與上大學后所面對的現實差異,平時學習成績的影響,生活的影響,交際的影響,就業的影響,家庭影響等,這些環境的影響時刻在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
(二)學校教育因素目前,高校教育雖然一直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許多學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詢中心,但是大學生的心理工作開展得還不夠。如心理咨詢老師不是專業的心理學教師,而是一些其他專業或者是離退休的教師返聘回來的,他們對現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不是很了解,而且在心理指導方面缺乏專業性,無法解決實際問題。許多學校沒有開展心理教育課程,有些學校也只是在公共選修課中出現。學校也很少開展心理教育方面的活動,有時只是象征性的發放一些調查問卷,對問卷調查的結果無人問津,可見也是學生心理健康與學校教育密不可分。
(三)學生自我意識因素現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差,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許多大學生在學校中認為他的能力很強,無所不能,處處搶風頭,事事要強,但實際能力卻達不到,自身又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導致最后出現心理障礙;也有些學生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很低,認為自己什么也干不成,不敢面對失敗。大學生必須具有正確的人身觀,正確的認識自我,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是自己具備社會需要的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能力。
二、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作用體育教學的目的除了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鍛煉方法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接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樹立終身體育觀,學習一些衛生保健知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一個健康的人不僅是有健康的體魄,還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通過直接講解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可以指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講解體育鍛煉方法時,融入心理輔導知識,如有些同學由于缺乏自信而出現厭學情緒心理,教師在講解示范的過程中邀請這類同學作為“模范”,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動作要領,給大家起到示范作用,這樣通過教師的獨特的輔導,使這些同學能感受到做好示范時的樂趣,通過教師的多次關心和指導,從中得到了自信,會把這些學生的厭學心理去除或者減輕。對學生的心理起到了一定的指導或引導作用。
(二)體育教學可以預防大學生心理障礙大學生由于生活、學習、就業、家庭、等方面的壓力以及環境的改變等原因,經受許多心理矛盾和精神挫折,使許多大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如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有些學生缺乏自信,使其性格缺陷,神經衰弱等現象常常出現。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各種運動技術、技能,在體育教學中獲得樂趣,如體育舞蹈教學,學生在學習體育舞蹈期間總是笑口常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濃厚,舞蹈和音樂渾然一體,使學生能夠享受體育,愉悅心情,放松身心,充滿自信,獲得一種美的享受,從而能夠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對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
(三)體育教學可以治療大學生一些心理疾病有些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后,由于環境的改變,需要適應許多人或事,需要自身不斷的自我調整;上學前的遠大理想和上學后的差異;對自己的期望過高;學習知識的枯燥等原因,使一些大學生生活焦慮,墨守成規,主動性差,不愿意和別人交流,思想閉塞,產生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體育教學可以對這些癥狀進行治療或者減輕其癥狀。實踐證明行為療法對焦慮癥、抑郁癥患者具有一定效果。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散打、跆拳道等項目的練習,使自己的能量得到發泄,在各種體育比賽中體現了自己的價值,調節了與伙伴之間的人際關系,使自身壓抑許久的心情得到緩解,然而能夠在體育運動中獲得一種,疏導心情,達到治療心理疾病的作用。
(四)體育教學能使學生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口號中可以看出,體育運動能使人身體健康,使人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從而促進人心情舒暢,使其快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體育運動知識和體育技能,通過一系列的身體活動,使自身的能量得到了一定的發泄,流了汗水,學習了技能,獲得了成功的感受和喜悅;與同學之間的協同合作,共同完成體育學習任務,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使其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改善;在老師的幫助下或鼓舞下完成了體育學習和鍛煉,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了解,使課堂氣氛活躍,心理壓力減少,活得輕松的學習氛圍;通過體育課堂中的一些比賽,可以鍛煉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思想政治素質是人最重要的素質,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加強思想政治方向教育,加強道德品質修養,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靈魂和核心,也是學生健康心理養成的重要條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養成教育是一個重要內容。在體育教學中,我就注重利用各種方式進行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首先,利用學生自制課堂紀律進行約束,形成良好的學習、練習習慣。其次,我還注重榜樣模范的力量效應,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對凡有樂于助人的學生予以鼓勵、表揚,同時還注重培養小組長,由小組長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鍛煉。這樣,學生既能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同時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鼓勵學生自主活動,加強意志的自我鍛煉
教師要看到學生自我鍛煉意志的愿望,并鼓勵他們自主活動。如對自覺性較高的高年級學生,可引導他們自己制定有一定難度的目標,并指導他們正確分析主客觀情況,選擇適當的鍛煉方法。學生在明確行動目的,了解困難過程以后意志鍛煉收獲更大。我在每周每班中將一節體育課定為小組自主活動課。要求學生自己組隊,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素質練習或游戲進行活動。學生積極性較高,他們愉快地玩起了跳繩、打羽毛球等日常游戲,也自覺組織籃球賽,往返跑等體育活動,運動場上往往笑聲不斷。同時,學生都能自覺遵守本小組規定,不用教師加以管制。整節課,學生都體現了積極、自覺的良好心理品質。同時,這種效應還延伸至課外及自習課,在課外活動及自習課話動中,學生也能自覺、積極地參與。
三、幫助學生正確的認知,體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
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使學生在體育學習時將心理傾向于活動本身,而不是活動的結果,以便使學生充分發揮其能力和體驗到成功感,從而為他們樹立自信心奠定基礎。有自卑思想的學生,大多是性格懦弱、思想抑郁的學生,幾乎沒有嘗試過成功的喜悅,很少受到教師的表揚。體育教學中,體育技能較弱的學生常常表現為不敢嘗試,不敢參與某項活動或練習。教學中,我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表現,適時地鼓勵他們參與體育運動,敢于嘗試。教師要相信學生,鼓勵他們在體育學習中積極練習,并適度地運用表揚和鼓勵的手段。如在一次排球課上,一個自身協調性不太好的學生墊球姿勢不太標準,害怕受到同學的嘲笑,不敢做動作,經過教師的鼓勵,他大膽嘗試,最后可以大方的在同學面前做動作。
四、培養學生相互關心的良好心理品質
現在的學生往往在家中較受寵愛,因此常表現出霸道、自私、缺乏愛心等。為了培養學生愛心,讓學生相互關心,每新接一個班,我就規定一條體育課堂紀律:積極匯報,大膽說話,發現課堂中有學生不適應立即向教師匯報。學生積極配合我的工作,在課堂中發現有人不舒服,就會馬上來報告,我就及時處理,同時還安排相應同學去照顧。既避免了課堂意外的發生,又充分調動學生相互關注、相互關心。時間長了,學生對體育課中常見運動反應癥狀有了一定了解,對一些常見癥如:中暑、肌肉痙攣等能邊報告邊處理。學生間相互關注、關心了,學生關系融洽了,班級更團結了。
五、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與挫折
挫折是現實生活中的正確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較少經歷挫折。在體育教學中,應當有意地為學生創設一些“困境”,逐步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在體育訓練中,某一項目完成得不好,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完成項目的全過程進行思考,找出不足,思考怎么克服,并積極再次嘗試,直到成功。另外,還要讓學生體會到“我累了”“我不干了”等這些話很容易使人自暴自棄,如果有了這類想法,應盡快打消。
六、教師以正確的教態、積極的心理影響學生
受復雜的社會環境、緊張的人際關系、激烈的競爭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從大學體育活動中的表現來看,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畏難及自卑心理。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對學習的競爭感到焦慮不安,對自己缺乏自信,缺乏獨立性及對社會和集體環境的適應能力,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稍不如意就悲觀失望,甚至表現出偏激、狹隘、自私的個性特征。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例如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差,他們在體育練習中因怕做不好動作被別的同學譏笑而產生對運動的恐懼感,導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棄,從而造成較重的心理負擔。二是自負及自私心理。例如一些學生虛榮心強,愛出風頭,喜歡在課堂上引起教師和其他學生的注意,愛表現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從心的動作時,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逞強硬撐,結果失敗,久而久之就會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等等。
二、當前大學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的主要問題
客觀地說,當前中國教育界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中也一貫在倡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大學體育工作者思想上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較之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觀,然而,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和體育戰略上某些偏差的影響,當前大學體育教學中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個方面:
(一)教師示范作用發揮不足
體育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對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作用至關重要,心理健康的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能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他們能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富有創造性地安排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氣氛,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促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學習心境,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然而有的大學體育教師盡管在專業技能方面無可挑剔,卻因認為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不高、自身職業生涯發展受限等諸多因素,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例如有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及訓練活動中,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成績差的學生態度冷淡等,致使一些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再如一些體育教師教學方法簡單粗暴,對體育活動中違反紀律乃至動作不規范的學生使用過激的語言,對學生的教育敷衍了事,無視學生的主動性,甚至思想狹隘,斤斤計較,胸無大志,遇困難退縮,見榮譽就爭。面對這樣的教師,學生們也會去爭名奪利,忘記了做人的坦誠。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對投入體育活動的興趣,也必然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
大學時期是人一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影響學生的終生發展。大學生心理發展迅速,正處于心理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成人感、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即將到來的就業競爭等又會給他們帶來許多困惑不安、心理問題。由于有的問題具有不可彌補性,而預防勝于治療,因而在大學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僧身心成長和發展所必需的。體育課程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較之其他學科,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因為體育運動具有特殊的心理調節作用,它能使人們通過運動舒緩壓力、融入群體、增強團隊協作等作用。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在對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應特別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體育教育活動中去,從而增強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適應能力,克服消極心理障礙,促進身體健康和與心理健康協調發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陳舊
心理健康不是孤立的,應該貫穿于體育課程的始終。要實現體育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不光需要通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如借助下雨天不能實施戶外體育訓練的時機在室內講解心理健康的有關內容,或指導學生閱讀體育教科書中心理健康的內容,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體育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使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和身體鍛煉的過程中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即通過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學會通過體育活動和心理學方法調節情緒等。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許多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孤立起來,由于在運動技能教學中缺少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設計,而把心理健康教育僅局限于專門課程的傳授,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與運動技能教學訓練相脫節的誤區。簡而言之,就是沒有做到育體與育心的緊密結合。
三、大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關注,就學校教育而言,各門課程均有著自身的任務及優勢。大學體育教學要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更好地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使他們擁有健康體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更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的需要。
(一)堅持率先垂范,用教師良好心理品質引導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示范引導作用,在學生各方面發展中都至關重要。課堂心理環境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教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在教學中能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的氣氛中學習;相反,教師情緒的失控,往往會導致師生關系冷漠和教學氣氛的緊張。心理健康的體育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和師德修養,有較強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因此,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美化課堂心理環境,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前提。因此,體育教師尤其要加強自身修養,堅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質引導學生。新型的體育教師應更新觀念和認識,在確保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時也要加強心理健康、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學習和研究,在教學中進行各種積極嘗試,提高體育教學的科學化水平,以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緩解心理壓力。
(二)注重環境熏陶,用良好的體育教學情景感染學生
體育課的環境,包括場地器材等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兩個方面。一方面,要設計科學合理有效的場地與器材。體育課大多在室外進行,復雜多變的環境,會給學生上體育課帶來一定的干擾。所以應在課前畫好場地,放好教學器具、器材,使之整潔、美觀、富有吸引力,讓學生一到場地就有歸宿感,就感到心情舒暢,愉快有趣,渴望快點上課。因此,設計科學合理有效的場地器材很有必要。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優化體育課堂心理環境的核心。教學中的人際關系既包括師生關系,也包括學生之間的關系。在良好的人際關系背景下,師生之間的關系所帶來的是積極互動的情感,合作支持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氣氛,都將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由于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活動要遠遠多于其它課堂教學,也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三)精選教學內容,用優化的體育活動促進學生
大學體育教育目標,主要是通過包括體育課堂教學及各類競技比賽在內的一系列體育活動來實現。一方面,要著力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教材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照顧他們體育興趣,滿足現實的體育需要。盡可能擴大選取范圍,特別是游戲性教材內容。如利用游戲,培養學生的健康心態。游戲是學生喜愛的活動項目,通過游戲,學生的思想、智力、意志、體力得到鍛煉提高,特別是對那些有自卑感、較孤僻的學生,多讓他們參加集體性的游戲活動,因為在游戲中,讓學生分成幾小組,每一組的學生為了在集體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就會互相督促,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好的群體力量,同組的同學就會互相吶喊助威,從而促使學生間進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形成情感互動,行為互動,克服了一些不良的個性品質,使情感得到升華,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個性發展。與此同時,要優化競技體育教學內容。由于競技體育內容大多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技術的結構比較復雜,學生很難掌握,且易發生運動損傷,造成很多學生對此望而生畏。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減少競技體育的內容,降低動作技術難度,突出體育課程健身與娛樂的功能。內容要少而精,易于掌握,易于開展,利于終身鍛煉,并且效果明顯,使更多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達到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堅持實踐為主,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指引學生
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通過專門的理論課,更要堅持以實踐為主,即通過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因此,體育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豐富體育活動形式,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首先,要加強激勵表揚。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到快樂,這對于具有強迫癥和抑郁癥的學生,能夠起到較好的緩解與調節作用,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適當,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要充分考慮到個體的差異,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標,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或讓學生自己選擇,使每個學生的興趣、特長都能得以發揮,在各自擅長的項目中找到運動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能。其次,要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創造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學生有了逆反心理,教師要主動與之溝通,進行疏導。營造一個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體育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以及身體素質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并因人而異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第三,加強心理誘導。心理研究表明,當自己的能力適應任務挑戰時,學生就會產生愉快。在體育教學中要善于利用任務進行誘導,循序漸進,使其懂得只要主觀努力,方法得當,就能將自己的潛能挖掘出來。揚長避短,逐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第四,加強教師示范感染。對于某些技術動作,盡管教師做了技術示范,可是有的學生不相信自己也能完成這些技術動作。這時候,教師除啟發、鼓勵學生的信心外,還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去帶頭練習,當他們成功的完成這些技術動作時,能很快的消除這部分學生的心理顧慮,增強其完成動作技術的自信心。最后,要引導學生正確自我暗示。教師要想學生傳授有關的運動心理學知識,并結合練習進行心理訓練。培養學生具有在面臨某種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進行積極的有效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的能力,從而逐步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五)鞏固課堂成果,用豐富的體育課外活動發展學生
課外活動有著趣味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學生容易接受,愿意積極參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參加課外活動同時,它不受課堂教學中的時間、空間、形式上的極限,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教學活動由課內向課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統一課業向自主選擇課業轉變。學生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選擇活動內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過程中完成某種“練習”,使大量無效流逝的間隙時間變得充實有意義,使玩所涉及的人、物、成促進自我素質提高和能力發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會大課堂中接受錘煉,使身心健康成長在課外活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