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2: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廠品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食品質量與安全 教學改革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b)-0190-01
1 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一個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是多學科知識組成的綜合體。依據《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內容,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體系應包含四大模塊內容:工程技術,生產技術,管理技術,檢驗技術。
1.1 課程體系的調整
我們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體系應包含四大模塊內容調整為:(1)工程技術:食品工廠設計概論,食品工廠機械與設備。(2)生產技術:食品營養學,生物化學,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水產食品學等。(3)管理技術:食品安全衛生學,食品工廠企業管理,食品物流學,食品質量管理與安全控制,食品法規與標準等。(4)檢驗技術:食品毒理學,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學,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食品安全衛生檢測,食品感官檢驗等課程。針對廣東省水產品加工業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實際,水產食品企業和檢驗部門的要求,結合我校海洋水產特色和區域性優勢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趨勢。加強了水產食品學、食品工廠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課程內容。
1.2 教學內容的改革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屬于工科,大多數學生要到食品生產企業工作,并且相當一部分從事生產、品管、研發等工作,這需要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綜合能力與工程能力。如水產食品工廠QS、HACCP、ISO22000認證的文件之一平面圖,就包含食品工廠設計、食品車間的設計、改造、布局、繪平面圖等工作。它是由食品工廠設計、水產食品學等多學科知識的集成、綜合、應用和創新。為了培養學生水產食品工程設計能力,增加了水產食品工廠設計項目的畢業設計論文,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
2 教學方式改革與探索
為了按水產食品加工工程實際要求,水產食品加工工程技術人才的素質和要求去培養學生,對教學方式進行以下改革與探索。
2.1 結合企業實踐模式
根據水產食品企業需要的水產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人才和企業對學生工作能力的認可。結合一些授課教師水產品加工企業橫向課題,有通過QS、HACCP、ISO22000認證,國家、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有省名牌產品等水產食品加工企業的水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的應用實例。課題內容有水產品加工企業的產品研發、提高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工廠設計、改造設計、管理技術、制定產品質量標準、編寫項目申報材料,有負責水產食品企業QS、ISO22000、HACCP認證等水產食品企業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實踐技術工作。
2.2 重視實踐能力培養
通過以下課堂實踐教學,由學生在本課程最后2節課講課,講課內容強調以廣東省水產食品加工為背景,圍繞水產食品質量安全,結合已學《水產食品學》等課程,在幾大系列水產食品自選一種水產食品,編制該水產食品生產作業指導文件的內容。各組選的水產食品不能相同。強調團隊協作,由學習委員負責每班分成3組,每組11人~12人,自選一種水產食品,自選一個組長,負責各小組成員分工。如誰收集資料,誰制作課件ppt,誰代表小組主講,每組講課時間10分鐘~15分鐘。最后其它學生、教師點評、補充、講解,通過與學生一起對不同水產食品生產作業指導文件進行評價,剖析。通過實踐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自學能力、綜合能力、應用能力。使學生達到以下目的:(1)認識水產食品生產作業指導文件的內容是水產食品企業,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之一;(2)認識該文件是QS、HACCP等認證文件中執行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即各種具體規定要求和詳細的作業指導文件;(3)培養學生綜合應用食品法規,食品標準,食品工藝學等多學科知識的實踐能力;(4)認識食品生產作業指導文件應包含食品質量管理、食品衛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內容。
2.3 采用案例教學方法
重視從實踐的案例及評析,對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知識的能力進行綜合鍛煉和培養。如因食品安全質量管理導致損失的案例:某水產食品加工企業出口日本水產加工食品,因水產加工食品含有雞蛋成份沒有標明,被罰款,給企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評析:因雞蛋對某些人會造成身體過敏,危害身體健康,相對這些對雞蛋過敏的人,雞蛋就是不安全的食品。對策:出口水產食品加工企業要熟悉進口國的食品安全質量管理的法規,包裝袋標簽要全部標明食品的配料成份。應將過敏原控制列為關鍵控制點(CCP),控制措施是產品標簽加注過敏原控制。
2.4 交流與互動相結合
通過加強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相互交流與互動,使學生由課堂上被動的學習者變為課堂上的主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培養,深受學生的歡迎。
2.5 采用問題教學方法
如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要求,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時,應當提交書面申請和以下相關文件之一(食品廠區平面圖、食品車間平面圖)。先把一些上屆學生設計的水產食品生產車間平面布置圖發到學生郵箱,由3個學生自己組合一組,自選一份水產食品生產車間平面布置圖,思維、分析、評價該平面布置圖設計存在對水產食品衛生、安全、質量有影響的問題,有何創新設計,最后由其它組學生,教師點評、補充、講解。
3 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一個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單純的理論學習不能夠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必須要有大量的實踐環節加以輔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經常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質監局、食品加工廠參觀實習。所以必需要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以達到應有的實習教學效果。這些年,廣東海洋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已與廣東省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這些單位有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質監局,取得出口HACCP認證、省、國家農業龍頭企業,獲得省名牌產品等水產食品加工企業。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0457-6241(2013)21-0062-06
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國許多地區的歷史考試,融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設計了基于材料的歷史論文題(或稱材料論證寫作題)。該題型在測量內容上,強調的是歷史課程知識而不是教材知識;在考核目標上,立足歷史思維能力而不是史實的簡單記憶,希望以測量內容、目標與形式的變化來推動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深化。但是,受各種條件的制約,一些題目的考查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掘,命題從實踐經驗到技術理論都需要進一步提升。本文希望通過探討國外先進地區的試題命制,借鑒命題思想方法,以期煥發我國歷史材料論文題的活力,使歷史測量題型不斷推陳出新。
美國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是大學前置課程,課程的主要對象是一些學有余力的高中學生,他們學習AP課程,并通過AP測試,AP測試的學分可以折抵大學課程的學分。AP世界歷史課程內容涵蓋各大洲,主要關注五個主題:人類與環境的相互影響;文化的發展與影響;國家的構建、擴張和沖突;經濟系統的創建、發展與影響;社會結構的發展與演變。其試卷結構如表1:
從表格和相關資料看,美國AP歷史測試中論文寫作占有重要地位,其寫作題型之一的材料論文題更是頗具特色。論文題基本由情境和寫作設問兩大部分構成,試題情境可以是文字、圖表在內的各種與歷史有關的一手或二手資料,也可以是模擬性的視角描述,而論文設問規定了寫作的方向、范圍和要求,寫作的角度基本由情境與考查目標而定。一般地,歷史材料論文題的考查目標覆蓋記憶、理解、應用三個層次,重心則偏向于考生的歷史創造性思維。請看下面一道AP測試的世界歷史試題。①
例題:運用材料,分析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日本和印度在棉紡織業工業化進程中的異同。請補充一條材料,并說明該材料對論述棉紡織業工業化這一論題的價值。
材料一:印度棉紗和棉布的產量
――來自英國殖民當局的數據
材料二:日本棉紗產量(包括手工和機器生產)
――來自日本內閣統計部門的數據
材料三:早上,天還沒有亮,我們就在亮著燈的工廠里上班直到晚上。下班后,我們幾乎沒有力氣站起來。晚上,我們工作到很晚,她們偶爾會給我們一個甘薯。然后,我們還得清洗,弄好頭發等等。那時候大概都11點了。即使在冬天,也沒有暖氣,為了取暖,我們不得不擠在一起睡覺。第一年我們是沒有工資的,第二年我的父母會拿到35日元,接下來會有50日元。
我上班不久,我的妹妹阿希也到這家工廠上班。我想她大概工作2年,就病倒在床。那時候工廠里大約有30個人生病。那些已經確診為肺病的人立刻被遣送回家。每個人都害怕肺結核,沒有人靠近這樣的病人。阿希也被送回家了,很快就死了。她才13歲,她當時決心成為一個能拿100日元一年的工人,讓我們的媽媽高興。當她面色蒼白地離開工廠時,我永遠不能忘記她的眼睛。
――來自兩個女工對她們少女時代
在日本紡織廠工作的回憶,約1900年
材料四:一個工廠女工掙的錢常常比一個農民的全年收入都高。對于這些農村家庭來說,女孩是收入的重要來源。這一時期,貧窮的農民要把60%的收成上交給地主。因此,這些窮苦的農民只能把拌著野草的米飯當做食物。他們僅有的救濟就靠那些去工廠上班的女孩。
――來自一個日本僧人的敘述,約1900年
材料五:那些低廉的工人從哪里來?他們全都來自農村,來自于那些耕種自己的或者租種的土地但有剩余勞動力的家庭。他們來到城市,來到工業區成為工廠工人。農田上的收入提供家庭所需,維持父母兄弟姐妹的生計。那些受雇于工廠的人與家庭沒有多少聯系,他所要做的就是掙足夠的錢養活自己。那就是為什么工人的工資很低。這說明農業對我們國家商業和工業的發展是一支多么重要的力量。
――來自日本實業家鶴見俊輔,約1900年
材料六: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機器生產的競爭,整個國家手工織布工業迅速下降。盡管許多人仍然穿著用手紡機織出的布做成的衣服,但很多手工織布者已經丟棄了他們的手紡機。
當地紡織業把它們的存在、發展、成長歸因于那些有進取精神的本國銀行家和投資者,作為股東、投資者、金融家,他們向紡織業投入了大量的資本。
――來自印度經濟學家拉達卡瑪?慕克吉
《印度經濟學基礎》,1916年
材料七:女性紡織工人百分比
――來自論文“日本的工業化與婦女狀況”
1973年
材料八:日本日貿棉紡織廠圖片(圖片略)
――來自20世紀20年代的一部官方公司歷史
材料九:大部分棉紡織廠工人來自于小農、村莊的農業工人和失業的手紡織工。他們居住在租來的小屋里,一個工人通常會在一個工廠里工作不到兩年。工資很低,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沒有明顯改變。
――來自印度英國皇家勞工委員會的報告
加爾各答,1935年
材料十:印度紡織廠圖片(圖片略)
――來自紡織業主協會國際聯盟英國官員
阿爾諾?皮爾斯的關于“印度紡織業報告”
1935年
這道試題讓我們感受到AP歷史材料論文題所給的材料豐富,閱讀量非常大。例題中呈現了數據表格、圖片、回憶錄、調查報告等多種形式的材料,這些材料閱讀上并無太大障礙,但要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來并合理地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并非易事。此外,材料論文題考查的結論大都是開放的,考生很難從教材和提供的材料中找到現成的答案,這導致材料論文題“與普遍流行的材料解析題的設問不同,這種將材料解析與撰寫小文章結合起來的設計嘗試,有助于鼓勵學生自選角度來分析歷史,利于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①
AP歷史考試的材料論文題,不僅有利于命題者抓住重點內容,考查學生的理解、應用能力,而且有利于評估題目的難度和區分度,彌補其他題型在考查功能上的不足。結合上述例題和相關資料,我們對歷史材料論文題的測量功能,可以得出以下五點認識:
1.考查知識學習的深度
從測量和教育理論上看,材料論文題考查歷史知識學習的深度,既是指兼顧命題評價的可操作性、史學方法及考生的思維開放與心理水平,提高考查記憶水平的效度;又是指考生建構知識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能力,考查較高層次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使題目的難度、區分度以及考生能力呈現收到良好的測評效果。從美國AP試題中,我們可以發現,材料論文題考查知識學習的深度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所選取的材料豐富、來源廣泛,為考生對論題進行深入分析提供了有效平臺。二是所學知識和所給材料在答題中不僅是被引用、轉述、復述的對象,而是用來理解并說明問題的;考生要對一些材料要進行批判性的閱讀,關注材料所反映的問題、作者的觀點與立場,揭示材料是否存在“價值偏見”。也就是說,考生只有在客觀、深刻地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方能為寫作奠定基礎。三是圍繞所給材料確定一個合適的論題,而不是漫天撒網的泛泛而談。寫作應該緊扣所確定的主題,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有用信息,進行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分析論證,從而達到對論述主題的深度理解和認識。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為的那樣,當考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內在結構(如性質、規律)及該事物的外部結構(即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時,考生才能真正掌握學習材料的內涵,從而把握歷史知識的實質。
2.考查歷史認知的過程
傳統的歷史考試題型主要考查歷史知識的固定結論,學生自然也死記教材的結論。歷史材料論文題的考查要求則不同,它要求考生由淺入深地理解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提煉材料中所隱含的歷史主題,運用基本的闡釋、說明、反駁等史學方法作出較為完整的論證。這種考查要求再現了知識的認知過程,凸顯了“過程與方法”。為了引導考生展現歷史知識的認知過程,論文往往以某一線索或主題為線軸,形成材料背景,提供開放性的論題,要求考生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地論證問題,并得出自己的個性理解和思考,其考查目標集中于考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論證與再創造。在這一認知過程中,融入了探究性學習的思維,即:從已知信息中發現問題――擬定議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已有知識材料中收集查證――論述結論。該思維過程完整地再現了考生認知歷史的心路,展現了“過程與方法”考核特色。
3.測量凸顯人本的復雜思考
人本主義認為,學習過程“應是學生獲得相應學習方法、促進其健全人格形成的過程。”②從美國AP歷史題看,考生在作答時,提煉論題、組合材料、理解和運用材料中的觀點進行論證,展現了考生對試題的思考過程,這種思考過程以論文形式呈現,真實地再現了考生的思維品質,自然滲入了人本精神。美國AP測試歷史材料論文題,往往從人類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視角出發,選取有史學意義和教育價值的主題,挖掘人本主義的內涵,對歷史知識進行重新整合,試題蘊含的人本精神主要有:關注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及歷史學界爭論的話題,以命題反映熱點,讓考生分析爭論性“話題”,從不同的角度考察各種情況,倡導多角度、多視角論述問題,審視人本精神的價值,思考當時人們是如何去應對歷史難題的;命題還不斷引進新鮮的史學觀念,倡導考生“同情”地理解問題,關注普通大眾的感受和個體體驗,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排斥生活。在這一過程中,試題設計者補充并挑戰傳統的史學觀念,修正舊有的歷史觀念,重新審視“發展”的定義;此外,陶冶學生道德情操,養成以熱愛生命為核心的生活精神,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其命題創新追求之一。
4.測量注重學科思維能力的考量
AP歷史材料論文題注重歷史學科的思維測量,尤其是高層次的思維能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試題提供的材料豐富,考查了考生多層次、多角度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從上述試題材料來源看,有來自英國殖民者和日本官方的統計數據,也有來自民間普通女工的真實回憶和日本僧人的所見所聞;有來自學者、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也有實業家自身的見解;不僅如此,試題還要求考生額外補充一條材料,以充分論證主題。這些材料開闊了考生的視野,使考生洞察歷史人物在決策時所面臨的復雜環境,全面認識歷史事件產生的復雜背景和歷史事件中不同群體的真切感受。
二是從AP歷史材料論文題的寫作要求看,其測量目標歸納起來有三點:(1)正確理解和合理使用材料;(2)有效整合和分析材料;(3)依據材料進行合理的論證、評價和創作。這些考核目標體現了歷史學科的高層次思維能力測量。AP歷史材料論文題,在理解材料觀點的基礎上,既著力于求證思維的考查,對歷史教材知識和史學觀念、基本方法進行整合,然后分析、說明或駁斥一定材料下的某種歷史觀點;又不斷突破求證思維的框架,考查考生發散型思維,在相對開放的條件下,要求考生提出自己對歷史文明的個性理解。因此,材料論文題可以真實地展現考生甄別史料、理解和運用、分析和評價等高層次歷史思維能力。此外,歷史材料論文題要求考生領會與主題有關的文字、圖表等史料,以通順的文字、條理清晰的層次、合乎邏輯的結構,靈活運用歷史知識、史學觀念和歷史研究方法來評價、論證問題。這種呈現方式也是測量高層次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反映了考生的學科素養和水平。
5.測量關注評分規則的調控策略
材料論文題能否測量出考生的真實學業水平,除試題本身的影響外,評分標準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科學合理的評分標準可以客觀地考量出考生的思維能力水平,不僅如此,評分標準還直接影響到考試成績, 進而影響評價試題的難度、區分度、效度等各項測量指標。
美國AP歷史材料論文題的評分標準是基于歷史基本技能的核心要素評分,主要樣式參見表2:
從AP測試歷史科材料論文題試題結構和測量功能看,歷史材料論文題的評分標準,主要由論題、材料討論、材料理解、材料運用和語言組織等多方面要素構成,這些評分要素是考生需要展現的基本歷史技能。評分標準中有兩大類:基本分和附加分,以此來區分考生的歷史技能水平。透過AP測試,材料論文題的評分標準可以從論題、觀點、史實、結構、文字等方面去規劃,并分層次評價判分。結合表2信息,可以設計出如表3的評分構想。
從表3看,考生能夠利用試題提供材料以外的知識來完成論文寫作,算是其特長的發揮,應該判給附加分。上述評分量規的要素,是根據分析材料所必須考慮的歷史技能來設計的。這一評分方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沒有具體的知識點來呈現試題的答案,而是以寫作題需要的歷史技能作為評價的要素。這顯然與在評卷中經常使用的采分點給分不同。論文題的評分基本理念,應該是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因此,評卷教師可以根據特定的評分量規,彈性地評估考生的答題。
隨著學生主體性教育理念的凸顯,關于學生怎樣學習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圍繞怎樣運用測量評價盡可能多地抓住學生的學習表現,已成為當前國內外教育測量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問題。從國外歷史考試測量的經驗看,我國歷史考試的論文題研制可結合下列三個方面進行理性思考:
1.測量目標切實可行,寫作設問注重開放
論文題測量目標的具體明確、易于操作,體現了評價目標的層次性和序列化原則。新課程提倡的三維目標落實到具體的試題研制中,究竟應該如何合理地、有層次地進行分解,為測量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引,這是我國考試命題首要回答的問題。從國外經驗看,測量目標的層次化可以用圖表來示意,具體內容見表4。
從表4信息看,歷史測量目標是依據課程目標而確定的,由課標而來的測量目標具有抽象的概念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必須進行定量性轉化表述,并界定具體行為,形成歷史筆試考查的可操作目標與要求。所以,清晰化的測量目標是歷史考試必備的。有了明確、清晰的測量目標,考生作為被測量對象,其價值的追求與實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試題的開發。一旦論文題以單一的、統一的價值標準去要求考生,考生就會“不合時宜”地順應要求。所以,論文題評價主要體現在測量價值觀的開放、試題內容的開放和答題過程的開放。當論文題營造出體現價值尊重的考查氛圍中時,考生才會樂于參與評價的過程,受益于考試評價的結果,進而不斷促進自己的進步。
2.命題路徑科學合理,價值訴求滲透對話
在論文題的研制中,設問的謀劃、問題的制定,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命題必須符合科學要求的基本程序和條件,建立在一定條件的材料之上,才有助于考生展現測量目標所要求的各項能力。材料論文題不僅要具備設計的具體條件,還要在考查價值上追求“理解與對話”,試題考查考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同時,還要滲透對科學素養的考查,激發考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
由此,命題路徑與條件的邏輯關系形成了“命題指導思想”“歷史學科能力”與“歷史知識內容”的一個三維體系。這種邏輯關系中滲入了“理解與對話”。“命題指導思想”是指對理論聯系實際的對話;“學科能力”是對高校選拔人才的理解;“知識內容”是對歷史在生產、生活等方面應用的反映。理解與對話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考生綜合表現的改進與發展。考生作為測量活動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可參與到試題解密后的評估中,對“理解”的表達與分享,是需要通過“答題”來實現的。論文題變革的過程,需要有“理解”的彰顯,以此作為研究的起點,測評主體、客體雙方的心理要求。
3.測量理論聯系實踐,技術創新海納百川
傳統的歷史試題認為只要行為目標規范化,情境創設得當,就可以通過設問操作來再現考生的能力。這樣的命題實踐往往會把考生看做是“給予”的對象,考查過程也就是一個靜態且線性的過程。但是,新課程改革下的考生成長歷程,是動態且非線性的,命題者應該能動地使測量過程動態化,不僅要關注考生的知識素養,隨著設問的深入,還要重視對考生公民素養、學習能力、表現能力等的診斷。對于國外新的測量理念和考查方式,要不斷地學習、引進,以促成當前國內測量研究的欣欣向榮景象。中國未來的歷史考試測量研究,理所應當對相關研究進行“何以可能、何以必須”等問題進行論證,對國外測量的研究邏輯應進行定位和思考。結合已有的命題經驗與教訓,來自各方的有效反饋,改進試題研制的思路,及時尋找到行之有效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教學方法 教改 發酵工藝
前言
發酵工藝學是建立在牢固掌握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等專業基礎課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基礎上的課程,它還涉及發酵設備、發酵工廠設計、發酵分析等內容。主要講授發酵工業上微生物菌種的培養基保藏,發酵工業培養基及原料處理,發酵條件的影響及控制,發酵產物的提取及精制,工業微生物的生長、物質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及微生物的代謝調控機制以及發酵工程中的先進技術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發酵工業微生物菌種的分離純化、保藏與復壯方法,掌握發酵工業培養基的主要原料及處理方法,了解微生物發酵工藝及設備,了解影響發酵的因素,并掌握相應的控制方法,掌握發酵產物的提取與精制方法,掌握工業微生物生物合成的機制,了解其物質代謝及發酵機制,掌握代謝的調控機制以及發酵工程中的先進技術的原理和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
一、教學方法與改革方案
作者多年致力于發酵工藝學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積累了相對于該課程的相關教學方法和經驗,發表了工業發酵方面的多篇科研性文章,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進行了發酵工藝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改革方案研究工作,具體介紹如下。
1. 教材選擇及學習方式改善
現用教材為“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食品發酵與釀造工藝學》,該書將總論與工藝結合得比較連貫,發酵和釀造也有精當的比較,適于該課程使用。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資源。對學習素材感興趣,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是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前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圍著書本與教師轉,由教師牢牢地控制著。現在,要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活動中,許多學生已經適應被動式的接受知識,回答問題機械化、模式化,遇到需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答的問題,許多學生寧可等待教師公布“標準答案”,能夠主動質疑的學生更是少得可憐……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必然導致其學習能力的退化。改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改善學習方式,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需要,是提升學生學習品質的需要。
新時期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要求教師對教材中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難易程度與學生的認知基礎、情感體驗都能通盤考慮。這樣,才能利于學生的發展。實踐證明,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這樣,才能使生動的教材變成生動的課堂,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所以,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促進和幫助學生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自身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地學習。
2. 增設與該課程相配套的實驗課
實驗在自編教材基礎上,增開了菌種保藏(3種)及學生感興趣的納豆發酵(細菌型)、丹貝發酵(霉菌型)、啤酒發酵(酵母)以及大型綜合發酵實驗―檸檬酸發酵等內容。在實驗內容的安排和設計中,為避開與基礎課驗證性實驗可能產生的重復,同時為避免學生實驗陷入簡單作坊工藝操作,實驗安排以原料產品為主線,將微生物原理、工藝調控、產品分析、相關的測試和計算融入整個實驗中,確保學生通過一個產品的發酵工藝技術掌握較為通用的實驗設計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鼓勵學生進行相關科研論文的撰寫和嘗試性發表,為迅速發展的食品生物技術領域和發酵食品行業輸送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研發潛力大的專業人才。
3. 參觀實習基地建設
學生課內參觀實習的發酵工廠不得少于3家,每個點均設1~2名帶隊指導老師(由公司技術及質量主管擔任)向學生介紹工藝流程及調控技術等,這一環節大大增強了這門課程的直觀性,并給予了學生接觸企業、了解企業需求、尋求行業生長點的機會。
4. 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制作大量的彩色投影膠片,并復印裝訂成冊,存放于資料室,便于學生翻閱;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部分發酵工廠、工藝布局等內容及一些演示性實驗,給予學生更直觀的印象。為進一步加強實踐環節,購入釀造工藝學等專業錄像供學生觀看。涉及到產品生產工藝調控的專題環節,還聘請了發酵企業的車間主任或技術主管作專題介紹。
5. 教與學的效果評價
主要考核方式為筆試,期中考試結合課程論文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及總論部分的掌握程度進行考察,從論文中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和特長。并鼓勵學生將所撰寫的課程論文(主要是綜述)嘗試性地進行投稿,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領域的了解和探索。
6. 注意收集畢業生、企業的反饋意見
該門課程教學的目標即是直接應用于生產實踐,因此畢業生及企業的反饋意見將有助于及時彌補教學中疏漏的重點,以利學生學以致用。與在發酵企業工作的往屆畢業生保持密切聯系,關注企業需求的新動向,及時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強化。經常走訪用人單位,了解單位對畢業生的相關評價,更加了解我們所培養學生的長處和不足,從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進行揚長避短式的教學,以長促短,彌補不足之處,培養出更適合用人單位需求的學生。
7. 科研反哺教學
教研人員要致力于發酵食品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積累豐富的科研經驗,然后豐滿教學內容,賦予課堂講授過程的生動性、真實性、趣味性和技巧性,讓學生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經驗和技巧。
二、教學效果
按照上述介紹的教學方法和教改方案進行發酵工藝學課程的教學開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充分利用前期課程食品微生物學及發酵工程概論等的知識結構,使學生獲得了連貫的發酵與釀造的系統知識,學生自學能力明顯提高。
2.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了部分內容及進行一些演示性實驗,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動感和趣味性,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3. 學生畢業設計樂于選擇微生物發酵方向的課題,并在完成過程中表現了較高的專業技能。
由于該課程為專業課,其后續內容基本體現在畢業論文的完成過程中,課程教學的成功點在于:大批學生自選進入發酵類實驗室完成論文;論文設計思路較新;能較準確地解釋實驗中發現的現象,解決實驗中遇到的障礙;在工藝性論文中能考慮生產實際需要,如成本、規模化的可行性、整體效益、環保等;論文寫作用語精確,書寫規范。論文指導老師也反映學生整體發酵方面的專業素質較高。
4. 學生善于提問,研討愿望強烈,有創新意識。
5. 建立了合理的教學效果評估方式。
以課程論文的形式于期中進行教學效果考察,并在課程論文完成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學科前沿及重點,挖掘生長點。
小結
食品發酵技術的迅猛發展將要求高等院校輸送一批具備食品基礎理論、精于發酵技術的高能力、高素質專門人才,因此,目前的教學體系仍要進一步完善,以便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激情。
由于行業間技術保密,給實踐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進入工廠進行的實踐環節時間越來越短,內容越來越少。為保證這一環節,要以多種形式與更多的企業聯系。
另外,要注重實驗教學的設計和投入。實驗教學在該課程的學習中應該占有很重的份量。加強發酵工藝學課程實驗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實驗操作思維能力,并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大面積提高發酵工藝學課程教學水平。因此,在教學中積極創設實驗環境,想方設法多做實驗。除了教材應做的實驗外,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的增設一些觸手可及的就地取材的實驗。
傳統教學過程中,主要靠教師的講解和演示實驗,由于實驗器材的限制,學生大多只能被動地聽、被動地看,老師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應該加大實驗儀器設備的投入,很多實驗內容可由學生隨堂動手做,變被動聽為主動學,這樣教學中的主體由教師轉向學生,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教師首先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其次才是一個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探索的平臺,引導學生把探索學習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什么是論文總結?論文總結就是指我們對某一學術領域有什么貢獻,體現出我們學習的價值所在。一般的內容主要是講怎么努力的學習然后取得的成績,最后提出建議和新的努力方向。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論文總結的寫作和食品論文總結的范例欣賞。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某一學術研究上的認識
2、具體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學習,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么,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后學習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準備,即事前準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夸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食品論文總結范例:
一年來,我們食品工業戰線的廣大職工,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了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和解放思想、放寬政策、搞活經濟、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保護竟爭、促進聯合的要求,緊緊圍繞搞好搞活市場這個中心問題,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經濟成果.
一、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今年,我們食品工業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都完成得很好,比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和提高.
1工業總產值;計劃為x億x千x百萬元,完成xx千x百x十萬元,提前二十一天超額完成了汁劃.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十五點九.
2.產品的產量;在二十個主要產品中,有十甲個產品在十一月未就已完成了全年的產量計劃.其他品種到年末也都超額完成了計劃.其中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xx個產品、超額百分之五以上的有x個產品,其他產品都在超額百分之三以上.3.產品質量:今年比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醬油、醋、各種醬達到了部頑標準.許多產品恢復到了歷史上的最好水平.肉聯廠的紅腸被評為全國優質產品,獲得了銀質獎章;正陽樓的松仁小肚、釀造七廠的醬油、釀造一廠的味素、糕點一廠的乳白面包、糖果一廠的脆香搪等七個產品被評為省的優質產品;有三十三個品種被評為省食品工業系統的優質產品.
4.品種花樣:今年以來,共試制成功并已投放市場的“四新”產品(新產品、新品種、新造型、新裝磺)達一百多種,豐滿了柜臺,活躍了市場,滿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5.勞動效率:今年比去年也有較大的提高.每個職工平均實現產值一萬二千二百元,比去年增長百分之二十八;創利一千四百七十五元,比去年增加一倍多.6.各種消耗:今年各產品的消耗普遍下降.味素使用淀粉,去年每噸產品耗用三點六噸,今年降到三點一九噸;醬油的出品率,去年每斤混合料出二斤七兩左右,今年達到二斤九兩;醋的出品率,今年比去年提高百分之二十多.
7.資金占用:今年比去年減少百分之十一點三.
8.企業利潤:全公司實現凈利潤一千三百二十萬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二、抓了幾項主要工作
今年,我們對幾項主要工作由于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抓得細,抓得實,所以比較主動.
1.狠抓了產品銷售,變以產定銷為以銷定產,變賣方市場為買方市場,促進了生產發展.工業企業在生產和銷售兩個問題上,究竟應該注重抓產品生產還是抓產品銷售,這既是一個實際問題,也是一個理論問題.過去由于批判了“流通決定論”,強調按計劃生產,使工廠的注意力集中在生產上,忽視了銷售,把市場搞得很死,工廠生產也受到了很大影響.今年以來,我們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改變了方法,重視了抓產品銷售,采取了五條措施:一是改變供貨渠道,把原來工廠包地區的供貨辦法,改為工廠和商店自行掛勾的供貨方式,既搞活了市場,又促進了生產.一二是增加了推銷人員,僅糕點糖果兩個行業就增加了二十多名推銷員,他們帶樣品深入各商店和省內外大力推銷產品.現在,他們生產的糖果已銷到全國十五個省,二十多個大中城市,北京、天津、甚至西藏高原都賣他們的糖果,全年銷往外地一百多萬斤,這是歷史上從末有過的.三是經常召開產銷聯席會,廣泛征求意見,改進生產,增加品種,提高質量,擴大銷量.四是成立產品試銷部,據統計,全市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廠已經建立起來,對掌握市場動態,搞好產銷,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五是貫徹了薄利多銷的原則,增強了競爭能力.今年,對味精進行了兩次調低售價,調減百分之三十,相應的擴大了銷量百分之五十以上.糖果平均調低銷價百分之十五,使水果糖的價格低于上海、天津、北京、沈陽等市,這就為我們外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以上五方面的工作,說明工業企業貫徹以銷定產,以銷促產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特別是在國民經濟實行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方針,擴大竟爭的情況下,重視和加強產品銷售工作更有其現實意義.
2.貫徹了“挖潛、革新、改造”的方針,千方百計擴大短線產品的生產能力,適應了市場的需要.我們食品工業經過多年的建設.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還有十幾個產品,如面包、肉制品、飲料等的產量還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為了盡快縮短產銷差距,今年以來,我們把工作的重點一直放在挖、革、改上,充分發揮了現有企業的作用.為市場提供更多的食品.在這方面,我們主要抓了七件事:(略)從以上“挖、革、改”的整個工作來看,今年我們的工作方向是對頭的,堅持了以挖掘現有企業潛力為主,爭取國家投資為輔的原則,擴大生產能力,應該成為今后發展食品工業的指導,思想.
3.積極開展了創“四新”、“一提高”的活動,大大增強了我們食品工業產品的竟爭能力.今年以來,由于進一步貫徹了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解放了思想,放寬了政策,竟爭形勢越來越發展,市場經濟越來越活躍”・;…因此,從年初起,我們在企業中全面開展了創“四新”、“一提高”活動.在這方面主要抓了四項工作:(略)從以上情況來看,想要使我們的產品在
市場上站得住腳,使我們的企業在不斷擴大競爭的形勢下,能夠生存下去,就必須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品種花樣,經常更新換代,這是一年來,我們體會極其深刻的一條重要經驗.
4.充分發揮了我們的技術和原材料優勢,努力擴大生產.(略)由此可見,想要搞好生產,經營的方式方法要活,要發揚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來安排生產、組織生產,才能爭得主動左又.
5.根據生產發展的需要,改革了基層管理體制,適當調整了領導班子.(略)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年來,我們食品工業取得的成績是很大的,經驗也是比較豐富的,按“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有些產品仍然產不足銷,差距較大.〔舉例略)2.某些產品的質量不穩定,忽高忽低.(舉例略)
3.品種花樣還不多,產品包裝裝滿更新慢.(舉例略)
4企業管理水平還比較落后,缺乏一套科學的管理辦法,
適應不了四個現代化的需要.
問題在下面,根子在上頭.存在以上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們公司領導,思想落后于形勢,識事遲,行動慢,指揮不力而造成的.在新的一年里,我們一定要發奮圖強,進一步發揚優點,盡快克服缺點,加強領導,不懈地進行工作,千方百計把我們的生產搞上去,把經營管理切實抓起來,創造優良成績,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多作貢獻.
又又市食品工業公司
20xx年xx月xx日
食品車間年終總結報告
在黨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在公司及車間領導的關心幫助下,特別是通過對莊總"向管理要效益,節約每個銅板為自己,也為納愛斯"講話的學習后,經過不斷的實踐,在經驗積累、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質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現總結如下:
一、向管理要效益,緊抓安全生產.沒有安全就談不上效益.針對此,我要求員工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時時牢記安全注意事項,杜絕睡崗、聚崗、脫崗等違規違紀行為.如反應釜屬于壓力容器,高溫高壓運行;行車操作中重物易擺動;還有吸濾現場易臟易亂,容易發生滑倒、拌倒事件,這都存在著很多安全隱患.所以,我要求員工了解它們的基本情況和性能后再操作,且要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做到"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
二、向管理要效益,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和設備利用率.工作中,我時刻注意員工的思想動態,及時做好員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積累管理經驗,結合制度科學管理,以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并努力做到知人善用,讓每位員工都在最適合的崗位上工作,"能者發揮所長,健者不遺余力",低投入,高效率地做出更好的成績.根據車間規定,我還要求員工結合每天生產情況及時調整所用反應釜只數和濾池個數,以減少設備修理次數,充分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物耗能耗,增加效益.
三、向管理要效益,確保產品質量.沒有質量保證,產量再高也是徒勞,相反,還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為此,我嚴格執行車間分等級的質量管理制度,獎罰分明,以促進員工努力鉆研業務,提高操作水平,確保泡花堿成品的各項指標均在合格范圍內,做到高質穩產.
四、向管理要效益,努力做到同樣的質量成本最低,即物耗最低.為此,我要求員工合理控制配比以降低砂、堿消耗;堵塞一切"跑、冒、滴、漏"現象,節約用水、用電、用汽以減少浪費;加強設備維護,以確保設備正常運轉;并結合相應制度嚴格考核,嚴禁浪費以做到降低生產成本.
關鍵詞:模具專業;畢業設計題目;多元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4-0258-02
畢業設計是高等教育實現教育培養目標的最后一個重要的實踐教育環節。它使我們的畢業生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多學科理論、技能知識來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如此學生如何更好完成畢業設計課題,對我們模具專業教育工作者在題目設計及選擇上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我們試圖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畢業設計選題細則:
一、模具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與就業壓力
從這幾年的學生就業情況分析,模具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在企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簡單產品設計;②機械設計、模具設計繪圖員;③注塑與注塑工藝分析;④模具鉗工裝配;數控機床的編程與加工操作;⑤普通機加工操作;⑥產品質量檢驗;⑦生產管理或銷售。也有部分學生迫于就業的壓力選擇了與所學專業不相符的崗位。另外值得考慮的是一般高職基本上是兩年半在學校學習,后面半年(第六個學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盡管金融危機已經度過,但是目前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畢業生在第五個學期就急于落實工作單位,忙于參加各種招聘會,因此第五個學期的課程及畢業設計往往與就業常常發生沖突。按這幾年的經驗,企業來學校招聘畢業生的時候,不同崗位的招聘要求是不同的,即使沒有通過考試就錄用的畢業生,到了企業實習的時候,也被輪番考核所淘汰。企業與畢業生之間的選擇是雙向的,學生有基礎、有能力學習的話,往往在就業或工作中處于不敗之地。我們希望學生能踏踏實實地利用畢業設計學得更多,或者彌補以前薄弱的知識環節。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期望的就業崗位以及個人知識掌握程度來設計畢業設計題目。
二、模具專業畢業設計題目的難易程度定位
我們的模具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是面向工廠,而我們的教學上往往動不動就是工廠的例子,沒經消化就和盤托出,學生很難輕易接受。有的更是拿出幾個工廠來的制件,丟給學生,不管過程只管設計出模具來。我們不防退一步,淡定地觀察我們身邊的工業用品,不乏不是工廠出來的制件,也不乏不是模具做出來的產品(我們把它分解了,就是五金件和塑料件了)。而我們的學生甚至老師對它們更加感興趣,想知道它們是如何成型的,材料性能如何……
我們在輔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時往往聽到學生抱怨說“那制件的模具太難設計了,這個結構書本上沒有呀,網上有的我看不懂……”我們回顧一下模具專業主要的兩門專業課程《沖壓成型與模具設計》、《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相對制件的不同就模具結構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1.沖壓模具設計?搖①單工序沖裁模;②復合沖裁模(倒裝、正裝);③彎曲模;④拉深模;⑤連續模。
2.注塑模具設計?搖①兩板模;②三板模;③兩板模/三板模(帶抽芯);④兩板模(帶斜頂)。
我們身邊的工業產品數量及類型很多,我們常見的也是比較簡單的制件,比如一個接線板,拆開它,把其零件畫出來(簡單規則產品的尺寸卡尺就可量出),如此一來,我們的沖壓模設計的畢業設計題目、注塑模具設計的畢業設計題目都出來了。若碰到實在簡單的制件,我們可以在繪制3D圖形時加以修改,加入若干的孔、槽等,使其增加有關模具設計的知識點;若是碰到成型難或者有缺陷的制件,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加于修改,以符合我們的專業學習難度,能夠參考我們的書本把其模具設計出來。
我們要明確學生畢業后不能馬上從事設計工作,更不能馬上設計復雜的東西。在我們心中,學生掌握基礎就夠了,以后的發展就靠他們的“造化”了,總而言之,我們的畢業設計的題目的選擇必須善于發現,精心挑選,敢于改進。
三、模具專業設計題目的方向、分配以及畢業設計安排
很多情況下企業到大專院校招聘時間為第五個學期中后期,也就是十月份過后,有的企業往往招聘后就要求馬上上崗實習。沒有找到單位的同學經常忙于參加招聘會。因此目前畢業設計的安排與傳統教學安排有所不同,畢業設計課題必須提前發放,最好能在第五個學期開始。這個學期的課程不多,學生可利用課余之余,針對自己選擇的課題早做相應的處理,爭取在校期間能盡早完成畢業設計并答辯。
畢業設計課題在高職院校里面往往是“一題多人”,這往往滋生部分學生的懶惰習慣,部分學生可以說畢業設計“有人代勞”了,每年拿著人家的畢業設計改個名字就申請答辯的比比皆是。有條件的職校應盡量做到“一人一題”,至少要做到“三人一題”。
有人問,模具畢業生那么多人,去哪里找那么多題目?哪里有那么多精力去一個個地輔導?其實不然,身邊的題目比比皆是,我們修改或者擴展產品(制件),那題目就多如牛毛了。在這里要說的是畢業設計題目的確定可以參考學生的就業崗位的方向,我們作為模具設計與制造方向的畢業設計不要僅僅停留在“設計一副模具”。除了五金制件、注塑制件外,還可以設計機械加工的課題、數控加工的課題。
另外一種更為人性化的方式是學生不一定選擇指導老師指定的課題,在選題方式上更為靈活,學生可以根據有聘約的實習單位的崗位工作或者學校指定的頂崗實習單位的實習,聯系崗位實際安排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比如張三說他哥哥在深圳某模具廠做鉗工主管,也去那里打過暑期工,畢業后要去那里上班的,希望老師能給他安排模具鉗工方面的畢業設計課題。無可厚非,我們的畢業設計課題的方向應該為這些學生做些考慮。因此,在畢業設計中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為畢業設計搭建一個與市場相連的橋梁也是教師育人的職責。
畢業設計題目在方向選擇上應加強師生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不要把設計課題和方案框得過死,要保留發揮空間,防止學生被動地按部就班地完成設計課題。
四、畢業設計題目的多元化與畢業設計題目的管理
就上面所闡述的,在畢業設計課題的選題上,我們從課本知識的難度上、學生的興趣愛好上、社會就業形勢上加以更多的考慮,讓我們的畢業設計在題目上趨于多元化。在此基礎上我們不斷增加“有價值”的新題目。這樣的話,新的問題又出來了,題目如此多而雜,如何管理?指導老師如何分配相應課題的學生?去年用過的題目今年能否繼續用?這些問題讓學生與指導老師處于某種尷尬的境地。
為此,既要管理好現有的課題,又要不斷加入新課題。我們不妨像考試那樣建立畢業設計題目題庫,分類展示于系部校園網上。讓我們的學生只要一點擊,就可以找出畢業設計題目的類別、圖紙尺寸參數、圖形數據資料、指導老師資料。在畢業設計選題之際,我們也可以把網站設計得更靈活點,讓我們的學生在網上選擇課題(或者選擇指導老師),反過來,每個課題設置選擇次數限定,避免“一題多人”。更先進的是,指導老師更加方便地知道已選擇課題的學生信息,更輕松地登記學生的畢業設計進度及成績。
另外,特殊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申請與頂崗實習崗位相符的畢業設計課題,這樣更加方便管理。
五、強化畢業設計要求,規范論文書寫質量
盡管給每個學生的畢業設計課題上都對畢業設計做了一些要求,但是最后交給指導老師檢查或者畢業答辯的時候,設計論文及圖紙的樣式五花八門,大方向的設計要求完成了,而很多細節部分著實讓指導老師頭疼,如論文字體字號不統一,參考文獻順序錯亂,插圖排版亂糟糟,CAD圖紙圖框變形……
因此,強化畢業設計的細節要求非常重要。指導老師不可能在每個細節上面面俱到地輔導學生,這時候我們可以在給學生發放設計題目的時候,附上幾個重要的文件,如:
1.畢業設計論文格式;
2.word插圖方法;
3.CAD標準圖框(根據學校定制);
4.畢業設計論文樣本(包括裝配圖、零件圖、工藝過程,做成pdf文件)。
這些文件為方便管理,也可放到學院系部網站,供學生自由下載。以前很大一部分同學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最后只能等平時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把設計完成了,然后照著人家的設計修改過來,質量一般都不壞。如今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件,就可以選擇積極地去模仿學習,最大程度地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書寫質量,同時也為指導老師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六、結束語
在新的就業形勢下,在模具專業畢業設計選題上的研究和改革中,我們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校的模具專業畢業生設計能力、動手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踏上就業的起跑線,他們將表現出更強的自信。
參考文獻:
[1]任長春.淺談高職教育中畢業設計環節的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09,(35).
[2]葉東.高職高專模具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的管理與研究[J].科技信息,2009,(7).
論文關鍵詞:制造企業,逆向物流,運作模式
隨著工業技術的飛速發展,產品的更新換代日趨頻繁,生命周期日漸縮短,制造企業大量壽命終結的末端產品隨之產生。這些產品一旦處理不當,不但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將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環保法規約束力度的加大,逆向物流戰略已成為制造企業強化其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而逆向物流戰略成功與否,首先取決于制造企業選擇何種逆向物流模式,本文將在制造企業逆向物流特點的基礎上,著重探討制造企業應如何正確選擇逆向物流的運作模式。
1制造企業實施逆向物流的特點
1.1高度不確定性
制造企業產品繁多,生產物流過程復雜,相應地其逆向物流也較其他行業更為復雜。制造企業逆向物流的產生地點、時間及回收品質量和數量均難以預測,這導致了逆向物流供給的高度不確定性,再加上己恢復或再使用產品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使得對回收產品的需求更是難以預測,因而供需平衡難以掌握。
1.2運作的復雜性
逆向物流的恢復過程和方式按產品的生命周期、產品特點、所需資源、設備等條件不同而復雜多樣,因此比正向物流中的新產品生產過程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逆向物流的主要活動和功能包括:再制造、修整、再循環、填埋、再包裝和再處理等內容.
1.3實施的困難性
逆向物流普遍存在于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中,從采購、配送、倉儲、生產、營銷到財務,需要大量的協調和管理。盡管在一些行業,逆向物流己經成為在激烈競爭中找到競爭優勢,但是許多管理者仍然認為逆向物流在成本、資產價值和潛在收益方面沒有正向物流那么重要,因此分配給逆向物流的各種資源往往不足。另外,相關領域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匾乏,缺少相應逆向物流網絡和強大的信息系統及運營管理系統的支持,都成為有效逆向物流實施的障礙。
2制造企業逆向物流模式選擇
2.1企業逆向物流自營模式分析
逆向物流的自營模式是指制造企業建立獨立的逆向物流體系,并承擔本企業產品的回收、再造、處理等相關方面的成本和責任,管理逆向物流的信息系統、回收處理設施及相關人員等方面的運營模式。
2.1.1制造企業逆向物流自營模式的特點
論文摘要 通過分析當前蔬菜產業現狀及育苗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現代蔬菜產業,最關鍵的是要解決蔬菜育苗的現代化和專業化問題,并指出我國蔬菜育苗的發展方向。
蔬菜作為重要的生活消費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安全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據統計,目前我國蔬菜的播種面積已超過1 800萬公頃,蔬菜產業的穩定與發展在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繁榮市場、農業提質增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 我國蔬菜產業現狀
1.1我國蔬菜產業發展形勢
1.1.1生產穩步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7年全國蔬菜播種面積1 860萬公頃,較2006年增長40萬公頃,增長2.2%;總產量5.99億噸,較2006年增長1 700萬噸,增長2.8%。2007年秋冬以來,我國蔬菜生產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據農業部農情調度,2007~2008年度秋冬種蔬菜播種面積866.67萬公頃。
1.1.2價格穩步增長。據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網監測,2004年以來我國蔬菜價格一路攀升,2007年我國蔬菜批發價格指數(年平均值)124.83,較2006年上漲4.73%。
1.1.3質量穩步提高。2006年,農業部組織有關質檢機構分5次定期對37座城市60種蔬菜18 523個樣品中的農藥殘留進行了檢測,按國家標準判定平均合格率為93.0%,比2005年上升了l.6個百分點。
1.1.4出口穩步攀升。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出口蔬菜732.69萬噸,較2005年增長7.7%,出口額54.26億美元,較2005年增長21%,蔬菜貿易順差53.34億美元,居農產品之首;截至2007年11月我國累計出口蔬菜(含鮮冷凍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蔬菜)736.66萬噸,同比增長10.23%,出口額55.78億美元,同比增長l3.49%。
1.2我國蔬菜產業目標任務
農業部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十一五”末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在穩定面積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結構,提高單產、質量、效益及供給能力。具體任務是:全國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2 000萬公頃,產量將達6.5億噸;產品農藥殘留合格率穩定控制在95%以上;出口增速保持在10%以上,到2010年出口量達到l 200萬噸,出口額75億美元;良種覆蓋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工廠化育苗覆蓋率達到30%;商品化處理率達到50%,精深加工率達到20%;蔬菜產業對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額提高到500元。
2 目前蔬菜生產育苗技術存在的問題
面對蔬菜產業的機遇與挑戰,蔬菜產業在質量不穩定、價格波動大、生產技術落后等方面問題突出。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蔬菜栽培采用了育苗移植的方式,因此在整個蔬菜生產中育苗占有重要的地位。
2.1蔬菜育苗極為分散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有4 000萬戶以上的蔬菜種植戶,絕大多數采用自育自用方式,育苗成本高,秧苗素質差。
2.2育苗設施簡陋
一家一戶的育苗設施簡陋,防寒保溫和遮陽降溫效果差,影響幼苗生長發育,培育出的秧苗質量不高。
2.3育苗方式方法滯后
目前我國蔬菜育苗方式以傳統的床土、營養缽育苗為主。傳統的蔬菜育苗基質為營養土、有機肥等,存在營養土配比難以掌握、育苗工序難以簡化等問題,并且易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影響作物生長;而且熟土累積有大量的病菌和蟲卵,易導致苗期甚至是大田期土傳病蟲草害發生蔓延難以控制,必須使用大量的農藥來控制,因而易造成苗期有害物質的積累,影響蔬菜質量,造成環境污染,危害人類健康。
3 蔬菜育苗的發展方向
蔬菜育苗是蔬菜栽培的關鍵環節,也是促進蔬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環節。蔬菜種苗良種化、育苗工廠化、供苗商品化、種苗標準化是當今世界育苗的發展方向,可縮短育苗時間,節約用種量,提高育苗的保險系數,對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外來良種以及提高成功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保證;同時對提高土地的復種指數、解決土地危機、保護環境有積極作用。
3.1蔬菜育苗現代化
農業標準化建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基礎。沒有蔬菜育苗的標準化,就沒有蔬菜生產的現代化。只有把蔬菜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化軌道,才能加快蔬菜生產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才能提高蔬菜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經營水
平,才能完善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實現農業現代化,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
3.2蔬菜育苗專業化
我國蔬菜育苗方式正在發生變革,蔬菜育苗專業化以輕基質為代表的漂浮育苗等集約化育苗技術發展迅速。蔬菜集約化育苗技術包括4個方面內涵:一是集成,即把以往繁瑣的育苗環節和復雜的秧苗技術集成起來,實行規范化管理;二是集中,改分散育苗為集中育苗,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工廠化育苗;三是節約,即能夠體現省工、省藥、省種,從而實現增產、增收、增效;四是安全,即減少農藥施用,降低農藥殘留,保證產品質量,達到農產品的安全、優質、營養的目的。
3.3漂浮育苗
漂浮育苗是國際上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推廣的高新技術,它代表了育苗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一種無土育苗方法,就是在溫室、塑料大棚和小拱棚內,將種子直播在填有基質的帶有錐形孔室的泡沫塑料育苗盤上,盤子漂浮在裝有完全營養液的池中,讓種子萌發、生長、成苗。其基本原理是用基質代替土壤固著幼苗根系,并提供少量養分,由營養液通過毛細管作用上滲到基質,代替土壤全面提供養分供生長需要,從而使整個育苗過程脫離了土壤,擺脫了土壤的束縛,擺脫了因土壤傳帶的病、蟲、雜草的危害。漂浮育苗由人工控制室內溫度和濕度以滿足幼苗生長需要,從而減輕了外界自然條件的不良因素,如寒流、大雨、冰雹等的影響。因此,漂浮育苗能夠在人為控制下培育出更為健壯的大田用苗。該技術可監測與調控育苗全過程,有利于實現育苗技術規范化和成苗質量標準化;能抗御低溫傷害,減少早花現象,達到生長整齊一致、早發、快發的目的;能夠將病菌侵染源減少到最低限度,減少農藥使用量及次數,降低農藥殘留,提高產品質量。
3.4無公害蔬菜集約化漂浮育苗
無公害蔬菜生產是當前蔬菜生產的發展主流。要生產出無公害的蔬菜產品,關鍵是要有符合無公害生產標準的幼苗。集約化漂浮育苗由于采用無土輕基質,克服了土傳病害,避免了取土對土壤的破壞,減少了農藥對幼苗和環境的污染,培育的幼苗完全能夠符合無公害蔬菜生產的要求。因此,集約化漂浮育苗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有效地把漂浮育苗技術與蔬菜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對蔬菜產業走向產業化、突破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擴大出口、保護環境、解決農藥殘留污染、增加農民收入、增進人民身體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能促進蔬菜產業又快又好發展,做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推進農業的長足發展。
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