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2: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內科護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物理性危險因素針刺傷
針刺傷與銳器傷已成為臨床護理人員主要的職業傷害。內科護理人員職業感染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20倍,并且85%歸因于針刺傷。
1.2化學性危害因素消毒劑
一些高效消毒滅菌劑對人體的呼吸道、皮膚、眼睛等都有一定的影響。長期接觸會引起結膜炎、咽喉炎和支氣管炎反應性疾病。空氣中汞的允許含量如果超標、就會引起頭痛及口腔黏膜發生炎癥;甲醛溶液,甲醛滅菌法是臨床上用于防止院內消毒,此法對預防細菌和病毒的感染效果好。但是甲醛對眼球和呼吸道黏膜有很強的刺激作用,直接危害醫護人員的健康。
1.3生物性危害因素
醫院內各種細菌、病毒可在空氣中形成溶膠,造成污染并難以控制,特別是護理人員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護理人員會不可避免地經常接觸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增加了感染機會。
1.4護士的責任心缺失
不執行醫院的規章制度,交接換班對接不認真查對醫囑。護士不及時學習掌握新技術和新護理方法,無法熟練使用各種急救搶救儀器。溝通質量欠佳,無法與病人及其家屬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工作中的法律意識薄弱。由于護理人員嚴重缺少,很多人往往處于疲憊狀態下工作,導致自身預防保護的意識不夠強。還有的護理人員性格急躁、粗心大意。也有的是缺乏經驗的護理人員容易違反防銳器損傷的規范程序,從而增加受傷機會醫療器械風險。
1.5環境風險護理工作突發事件多
壓力大,長期得不到宣泄,極易出現抵抗力下降,加之一些患者情緒不穩定,容易對護理人員的言行產生誤解,與護理人員易引起爭端,遭到辱罵,因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醫護人員就會產生恐懼、焦慮等心理。還有的醫院由于床位間距小和醫療器械配備不足,使得護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容易使護理人員在緊張的工作,以此醫院要完善職業風險管理制度,努力把護理危險因素的發生率降到最低。護患之間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關系,如病人靜脈注射時沒有“一針見血”,病人認為護士技術差,心中不悅產生護患矛盾,同時也會因為患者的不配合而發生針刺事件。特別是手術后并發癥也較多,患者的病情一旦加重,家屬往往會遷怒于護士,患者投訴加劇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增強了他們的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
2內科護理防護危害因素的措施
2.1防護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措施
做好急救物品的應用與管理。搶救藥品要做到數量定量、根據物品的使用情況建立設備保養記錄。各種新設備、新儀器啟用前先對使用人員進行培訓,保證每位護理人員都能正確操作儀器,防止醫療護理事故的發生。充分認識針刺傷的危害性,工作中要嚴格管理各種銳器,做到有效預防,做好標準預防知識的學習,提高預防的自覺性。如果發生銳器傷應立即盡可能擠出傷口處的血液,用流動水進行沖洗。盡可能的回避跟中輻射,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過量輻射。
2.2防護化學性危害因素的措施
首先是掌握化學消毒劑的性能。掌握化學藥品的功效及濃度,取放物品時要戴口罩,眼鏡,防止與藥品避免直接接觸。若不慎將消毒液濺入眼內或皮膚,要用清水反復沖洗,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害。工作中護士應戴手套,防止用手直接接觸汞;應保持地面,墻壁保持光潔,醫院要對醫務人員進行體內汞蓄積量的定期測定。
2.3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
操作中盡量減少與患者血液、體液的接觸,嚴格遵守并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工作中養成操作后及時洗手的良好習慣,使用速效洗手液可減少疾病和微生物的傳播,同時還要加強預防接種,防患于未然。
2.4提高護理人員個人能力
首先要加強護士基本功訓練,靜脈穿刺要提高準確率,這樣能起到減少自身感染的作用。其次是培養抗壓能力。提高自我護理技術,不斷學習新的護理知識、技能來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練就良好的服務態度和恰當運用溝通技巧,從根本上減少風險的發生。防范護理要從提高法律意識入手,全面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充分認識到執行法律、法規的重要性。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增強護理人員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3結論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消化內科住院治療的消化疾病患者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齡16~74歲,平均(62.4±5.8)歲。86例患者中患有消化道良性腫瘤患者18例,患有消化道出血患者29例,患有消化潰瘍患者34例,其他病癥患者5例。分為觀察組43例與對照組43例。兩組性別、年齡、體征、職業、病程以及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消化內科藥物對癥治療和常規護理措施,護理措施主要包括:①要求患者進行臥床休息,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格的監測。②對患者的飲食結構進行調整,要求患者食用清淡的食物,遵循多餐少食的原則。觀察組患者在此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細節護理,馬上為患者進行吸氧,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嚴格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對于患者的出入量以及嘔血量和便血量加以記錄,在飲食方面針對嚴重出血患者實施禁食,針對少量出血患者可以給予無刺激以及清淡的流食,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在其病情好轉之后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細節護理主要包括:①情感細節護理。護理人員在和患者交流、接觸的過程中,應使患者感受到關懷、安慰。②動作細節護理。由于護理工作要求有較強的操作性,所以護理人員在進行每項操作時應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實施。③儀容細節護理。護理人員應使自身每天以一個精神飽滿、干凈利索的形象出現在患者面前,同時,良好的儀容也將護理人員的白衣天使形象進行了充分的展示,使醫院的整體風貌得到了提高。④語言細節護理。由于護患關系較為短暫,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使用正確、良好的語言將自己對患者的良好意愿進行表達。
1.3療效評定:使用VAS評分表評價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10d、30d的疼痛程度,使用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調查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的自我護理情況。
1.4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10d和護理后30d的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能力均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在護理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制定相關護理規范,實施有計劃的護理服務。
①基礎性護理:針對患者的護理包括用藥護理,使患者正確使用藥物。在日常生活中,詢問患者是否需要幫助,使室內衛生保持干凈,使病房內保持安靜,并且增強患者的睡眠質量。
②加強心理護理:患者患病以后心理比較脆弱,入院治療使患者心理方面承受很大壓力,易使患者產生抑郁情緒。在日常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并且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對患者住院期間遇到的問題幫助解決,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對疾病知識有所認知,樹立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③加強護理人員培訓措施:針對護理人員進行深層次培訓,將護理人員分成小組,每組設立組長,對日常護理工作進行監督,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樹立護理人員責任心,定期對護理工作進行總結。
1.2觀察指標:生存質量包括生理功能狀態、心理狀況、社會生活評分,滿分設定100分,同時進行SAS和SDS評分測定。
1.3統計學處理:本組研究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治療,對照組在進行護理前后SAS評分分別(41.28±12.85)、(39.52±12.56),SDS評分分別(43.28±12.74)、(34.52±11.56)。試驗組進行護理前后SAS評分分別(42.03±12.74)、(33.96±12.42),SDS評分分別(44.03±12.95)、(33.78±11.22)。兩組患經過護理后,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包括滿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保持平衡的心理狀態,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優質護理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措施,提升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使患者滿意度得以提升,從而增加患者康復效率。隨著社會進步和醫療設施的不斷發展,優質化護理管理更加系統化,盡量滿足患者要求,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心情愉快。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56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80例。觀察組男151例,女129例,年齡47~78歲,平均(59.5±3.5)歲;對照組男148例,女132例,年齡48~80歲,平均(60.1±3.7)歲。所有患者均診斷確診為神經內科疾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內科常規護理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基礎上實施細節護理管理,主要內容如下:(1)培養護理人員細節管理意識。科內成立專門的細節管理小組,護士長擔任小組長,晨會時通過回顧總結和晨間床頭交接等方式分析在日常護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討論問題存在的原因,總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細節問題,實施針對性護理技能培訓,增加護理人員細節思維意識,提高細節護理能力。(2)制定規范化的細節管理制度。在神經內科管理工作中,要求根據完善的細節管理流程開展護理管理工作,嚴格規范細節護理中每一項護理技術、護理服務中的細節問題,制定全面的護理工作手冊。如預防患者跌倒、壓瘡及走失等細節護理;并制定完善的護理人員交接班制度、核對制度以及應急預案等,實現流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細節管理,降低各種差錯事件發生率。(3)突出護理工作重點。在神經內科中,由于危重癥的中老年患者較多,例如大面積腦梗死患者及腦出血患者等,安全事故發生幾率大,護理風險較高,因此晨間床頭交接班時,需將危重癥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重點護理對象,加強安全監管,每天查看病人每一寸皮膚完整性,進一步細化細節管理流程,減少護理事故發生。
1.3觀察指標
由醫院護理管理部門根據《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價,主要根據醫院相關護理評價標準對包括病房管理、安全防護、護理文書、護理操作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分。并在患者出院前1天采用醫院自制好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本次護理工作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選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P<0.001表示有非常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病房管理評分、安全防護評分、護理文書評分、護理操作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01),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2009~2010年我院共接收了65例腎內科患者,對其進行護理研究,共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齡為10~68歲之間。
2護理方法
2.1對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
此次研究的患者共有23例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患者術后還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在進行護理時,要對患者的透析進行護理。首先,護理人員和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血液透析的目的和效果,讓他們明白術后接受該治療的必要性,對于透析治療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進行交代,讓其能夠緩解內心的壓力,消除恐懼。血液透析需要在嚴格的無菌環境下進行,在透析的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精神狀況以及熱原反應等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同時應當準備好急救需要的設備設施等,確保患者出現意外情況能夠及時得到救治。其次,患者接受透析治療后,護理時要進行相關疾病知識教育,讓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加深對該疾病的了解,在生活和康復過程中能夠注意,為患者進行穿刺時要指導患者的呼吸,緩解患者的痛苦,指導患者緩解痛苦的方法能夠提升護理順利度,讓患者更快的康復,在透析護理過程中也是非常有效的護理方式。
2.2對兒童患者的護理
此次研究中有12例兒童患者,因為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心智等不成熟,在生活中自理能力差,年齡偏小的患者也不能夠準確表達自己身體上的不適,所以兒童的護理也是腎內科護理工作的要點和難點。護理人員從護理之初就要和患者的家屬建立比較好的信賴關系,加強溝通交流,和患兒及性能溝通,讓他們可以熟悉護理人員,避免陌生感,讓患兒家屬可以和護理人員關系親近,這樣有助于在護理工作中取得他們的協助,獲得他們的體諒。護理人員為患兒消除其恐懼感,幫助他們穩定情緒,在進行溝通的時候,語言行為都應該良好,要對患兒進行鼓勵和激勵,讓他們能夠配合治療。此外,患兒家屬因為患兒的疾病而焦急,對治療、護理等存在疑問的時候,護理人員需要向患兒家屬進行解釋,雙方不要存有疑慮和矛盾,護理人員始終要有良好的修養和素質,避免糾紛矛盾產生。
2.3術后的健康教育護理
腎內科疾病需要接受長期的治療,因此住院僅僅只是其治療的開始,在出院后,患者還需要接受各種治療和檢查,對患者提供健康指導能夠幫助患者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讓其獲得良好的恢復,像是飲食禁忌、監測項目等的指導,能夠避免患者錯過就診時機,改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一般在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間進各種護理活動中,比如按時吃藥、鍛煉身體等等,使患者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有利于病情長期的康復,也可以有效的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另外,由于腎內科疾病的治療過程很長,容易造成患者抑郁、恐懼等心理,而健康教育能夠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使患者看到康復的希望,能夠自覺參與到自我護理中,感受到家屬對自己的認可,覺得自己不再給家人增添負擔,則會積極配合治療。
3結果
通過有效的護理,本組65例病例全部康復出院,并且在出院后2個月內進行走訪,沒有感染和并發癥的產生。
4討論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風濕內科就診的患者,從中選取20例發生護理倫理問題的個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齡33~72歲,平均年齡(41.2±3.5)歲,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心理疾病或意識障礙,排除他因導致的護理倫理問題。且征得患者同意,將其病例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同時選取我院40例護理人員,以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價其倫理護理能力,其中護士25名,護師13名,副主任護師2名,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2.2±5.2)歲,其中中專學歷21名,大專學歷8名,大學及以上學歷11名。
1.2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病例資料、護理內容,統計護理倫理問題的類型,并進行原因分析。以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統計受調查護理人員對倫理護理實踐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結果
通過總結分析近些年風濕內科護理倫理問題發現,其中13例是由于對患者隱私部位護理不當引起的,4例由于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引起的,3例是由于人文關懷程度不夠引起的。而對護理人員進行調查顯示,其中19例護理人員對基礎倫理護理知識掌握不到位,占47.5%,13例護理人員面對倫理問題時做出錯誤選擇,占32.5%,另外還存在護理人員對患者合并的感染性疾病存在恐懼心理,對患者未進行人文關懷護理,未遵患者家屬合理護理需求進行針對性護理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風濕內科護理的效果。
3、討論
風濕內科作為臨床治療風濕性疾病的科室,在臨床各個科室之中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相關研究顯示,在其他各個科室普遍存在的護理倫理問題,在風濕內科也同樣存在,而且發生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不僅僅會對風濕內科的日常護理產生影響,甚至還會導致患者就醫情緒的惡化,進而引發更為嚴重的醫療糾紛。因此,本組探究通過選取我院風濕內科的相關護理病例,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相關解決措施。
3.1護理倫理問題的主要分類及原因分析
如上文中結果所示,13例是由于對患者隱私部位護理引起的,其中11例為男性患者,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面對女性護理人員而產生遮羞心理;而3例是由于人文關懷程度不夠引起的患者均為女性,這與女性患者心思細膩也存在一定關聯。而綜合分析,可以將倫理護理問題分為三方面:其一是基于患者遮羞心理而存在的隱私護理問題,這是臨床護理一大難點,而且由于護理人員多為女性,護理男性患者時難免會進行護理,因而引發倫理問題;其二是基于患者合并疾病的傳染性而存在的恐懼心理,進而導致的消極護理問題。但是由于風濕內科護理人員的護理重點并不是對傳染性疾病的護理,因而容易因自身的恐懼心理而造成消極護理,引發倫理問題;其三則是基于人性化護理而引發的人性化倫理問題。
3.2影響風濕內科護理人員倫理護理質量的相關因素
首先,部分護理人員對護理倫理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比如不明白什么是護理倫理,不知道如何辨別可能存在的護理倫理問題等等;其次,部分護理人員由于自身護理水平與素質不高,對待倫理護理工作的積極性也不甚相同,如存在消極護理、護理恐懼心理等等;最后護理人員面對護理倫理問題時沒有準確的辨別能力,比如在醫師未到場的情況下,護理人員無法獨立進行判斷;護理人員面對兩難選擇時,無法有效貼合護理倫理理念進行最佳選擇等。
3.3解決風濕內科倫理護理問題的積極對策
結合我院風濕內科護理實踐的情況來看,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予以改善:首先,要培養護理人員護理倫理的意識,開展倫理護理強化學習班,對個別倫理護理意識較為薄弱的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提高其自身倫理護理意識,也可以在新老護理人員帶教實習中,融入護理倫理的帶教實踐,使新入門的護理人員可以快速掌握護理倫理的精髓。其次,要引導護理人員在倫理問題面前做出正確選擇,鑒于一些護理人員自我抉擇意識較為薄弱,可以在臨床帶教中以突出護理實例為教學點,側重培養其舉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單純進行護理倫理培訓不能從根本上改善風濕內科倫理護理現狀,因此制定有效的考核與評價體系也尤為重要。筆者認為,要想改善并提高風濕內科倫理護理質量,最關鍵的還是要培養“以人為本”護理觀念。目前我院所采取的相關對策就是從“以人為本”護理觀念出發,進行一系列改善護理模式的措施,且就施用情況來看,顯著降低了護理倫理問題的發生率,而且護理人員的倫理意識也有了極大提高,獲得了患者的廣泛認可。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100例,隨機地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61.5±2.3)歲;高血壓12例,冠心病16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力衰竭10例。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0.8±2.5)歲;高血壓13例,冠心病15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力衰竭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癥類型等對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以P>0.05有可比性。
1.2人性化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基本常規護理法,操作相對簡單,主要包含藥物變更,維持病房衛生整潔有序,物品整齊擺放等。觀察組行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0.8±2.5)歲,大都為老年群體,不論在生理還是心理方面均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老年患者前往醫院就診,極易出現更復雜的精神反應,產生抑郁、焦慮及高度緊張等消極情緒,嚴重時脾氣易怒,極可能發生患者頂撞醫護人員的事情。鑒于老年患者對入院治療較為排斥,護士要始終以溫和耐心的態度對待每位患者,與其主動交談,盡早了解患者病情進展狀況及主治醫師的治療方案,弄清患者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護理或治療中的每個問題,使患者逐步驅散疾病所帶來的心理陰霾,端正患者的心態,以優質的服務贏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
1.2.2營造人性化的住院環境
對于心內科患者而言,良好的住院環境會加速病癥治愈及康復的進程。醫院方及護士要千方百計搞好病房內硬件設施的改造和更新,同時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護士每日定點徹底打掃衛生,做到病房內一塵不染,保持室內外通風及空氣暢通,完成室內的滅蟲及消毒任務,為患者創設溫馨、和諧的住院環境。
1.2.3藥物護理
心內科患者多數為老年人,記憶力每況愈下,常會發生錯服或漏服藥物的問題。為此,護士要嚴加管理患者的用藥,對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要做好相應的服藥監督及服藥護理工作。例如,服用降壓藥物易造成性低血壓,則要提醒患者起床及變換時動作要輕柔;服用催眠類藥物會造成頭暈或精神不振等癥,護士就需讓患者臥床休養,切忌運動。另外,護士要依照每位患者排便的時間特點,科學安排瀉藥的服用時間,避開夜晚排便,防范患者晚間病情突變。
1.2.4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是人性化護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減少或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有著重要作用。護士態度要隨和,語氣要柔和,話語要平和,所選用的時機還要恰當,以盡快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與患者將心比心,提供更優質的人文關懷,使護患融洽相處。
1.3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護理滿意度的指標包含: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完成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通過(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并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人性化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7.5±2.3)d,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9.9±2.1)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P<0.05)。對護理的滿意度:對照組中,非常滿意11例(22.0%),滿意28例(56.0%),不滿意11例(22.0%),護理滿意度為78.0%;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18例(36.0%),滿意31例(62.0%),不滿意1例(2.0%),護理滿意度為98.0%。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