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52: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美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新課程改革領域里,美術教育是不可一門課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對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重要了。
【關鍵詞】小學生美術教育教學方法創造力
在新時代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領域里,美術教育是不可一門課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對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重要了。在美術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小學生的美術才能與教師的作用
教師的教育在兒童美術能力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并影響和決定了兒童美術才能的發展。由此可見,良好的有系統的對兒童進行美術教育,可以促使兒童美術才能的發展。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美術才能,教師應該有豐富的美術教育經驗和方法,美術知識及傳授這些知識的能力。
2.改革課堂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以前的教學方式,是把課堂教學當成只傳授知識的場所,沒有做到教書育人、培養才能、開發智力效果。而是教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常規老一套不變樣,灌輸式教學,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所以,教學方法必須改革。在當今大力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教低年級孩子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就考慮出這樣一種做法:用水粉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杯內,再拿三個空杯子,放在桌子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帶有顏色的水展現在學生面前,講什么是間色和間色是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玻璃杯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杯子里一搖立刻變成間色,學生興趣一下高了。這種做法雖然很簡單,但孩子們看的很投入,興趣很濃。讓學生做實驗,紅色+黃色=?色,紅色+藍色=?色,藍色+黃色=?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記得牢,記得深,又證明了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學生又學會調。
3.教學方法是美術教學的前提
小學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是它特有的優勢,怎樣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優勢作用?關鍵在于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勇于創新,把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這樣讓學生在樂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同時,還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結合進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時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現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傳授知識,而要把開發智力放在重要位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廢,那么怎樣才能完成這幾方面的任務呢?這確實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在美術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本身除了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教者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
4.創造力的培養
4.1由于兒童自身潛意識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點,學生往往會把果子畫成人面,并賦予表情,把畫一個人側面的眼睛可以畫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腳可以隨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沒有一定的規律。在他們眼中,觀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態的模擬,也不受固定方式的束縛,隨意性的人物夸張變形,表現童趣稚拙,他們習慣用線條去繪畫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們教學時應極積引導兒童這種自然古樸、單純的審美意蘊和思維現象,順其自然,培養其創造能力。
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喜歡接受動態的、變化的知識信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科學選擇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能力。”這就告訴我們,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看得見、摸得到的美術知識,這要比單純的講解、記憶效果好得多。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實現美術知識的動態化呈現,通過色彩的變化、多種素材的展示培養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能力,調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進行“多變的大自然”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出示自然變化圖片,如油畫作品南海的太陽。尤其是夕陽西下時的晚霞滿天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多學生不時發出嘖嘖的贊嘆聲,被這美麗的自然風景吸引了。又如,有松花江畔的霧凇圖片,滿眼的玉樹瓊花讓學生目不暇接,有種身臨其境之感。還有憤怒的火山圖片,爆發的巖漿讓學生對大自然的神奇驚嘆不已。這些奇特的自然景觀令學生著迷,很快使學生進入了學習狀態,調動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輔助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進步,當今社會已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已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校園的每個角落,利用網絡學習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小學生更喜歡利用網絡接觸外部世界。尤其是美術教學,利用網絡知識可以使課堂更充實,讓學生了解了更豐富的美術知識,拓展了美術視野。利用網絡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讓學生自由自在的學習,落實教學的主體性原則,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進行“多彩的民族服飾”的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利用網絡了解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民族服飾,并將自己瀏覽到的圖片保存下來,課上利用多媒體進行交流。很多學生搜集到了苗族的服飾,從花色、選材、工藝、圖案等層面進行了詳細的展示。還有的學生展示了藏族的服飾,這種服飾厚重保暖,大襟束腰,前邊有一個突出的空隙可以留作存放物品之用。學生展示的民族服飾都突出體現了各民族的民族特點,體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生活及精神風貌,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課堂信息量,既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科學整合優質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創作等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創作等能力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美術教師必須科學整合優質課程資源,為學生搭建動手、動腦、創作的平臺,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美術實踐技能,綜合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我們小學美術教師應在這一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讓學生通過這些課程資源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在知識的體驗中感知美術的魅力和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對美術的鑒賞和創作等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比如,在進行“巧手穿編”的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從家里帶來麥草、不同顏色的紙條,上課時按照教材內容進行編織。學生興趣很濃,積極動手操作,有的學生用麥草編織菠蘿罐,有的學生用紙條編織向日葵、茶杯墊、帽子等。學生在編織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編制安全,指導編織思路和技巧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感悟到經緯概念的含義,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創新思維等能力,使學生感悟到美術在生活中的價值,又綜合提高了學生的美術素養。
四、結語
繪制一套好的投影片,首先要全面設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的情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情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構思投影片框數,形式是靜片、動片,還是復合片,把握投影與教學的聯系,遵循適時、適量、適體、省時、省材、易于演示的原則,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增大容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材料和工具
畫投影片的畫筆是日本進口的(12色的)油性彩色筆,筆的兩頭分別可畫出極細和較粗的線條,色彩明朗,粘性強,水不溶解,經久不退色,用酒精和松節油可洗掉,是繪制投影片最理想的彩色筆。
畫投影片的透明膠片,有成卷出售,用時根據需要剪裁。投影片畫面規格是18×15cm,外加寬1cm做邊框。畫好膠片后,用白色硬片紙制一個雙層外框,橫邊框4.5cm,豎邊框寬2.5cm,把膠片嵌在紙框中間,涂上白乳膠粘牢壓實,以方便操作和保護畫面。
二、投影片的繪制過程
由于油性彩色粘性強和快干的特性,不易在膠片上修改,因此首先應在畫紙上起稿,確定后再轉稿到膠片上,用黑色或深色勾輪廓線,然后在畫面背后大膽放手著色,色彩稍微畫出線外,也不會破壞輪廓線,這種勾線填色方法,普遍運用畫投影片,畫面艷麗,效果良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
三、各類課業繪制投影片方法舉例
1.《郊游去》記憶畫抽拉片
片底膠片畫一部公共汽車,坐滿少先隊員,車窗外飄揚著紅旗。收錄機播放著《這是祖國給的》歡樂歌曲。這時移動抽拉片,銀幕上出現藍天、白云、綠樹、鮮花……汽車像在前進。學生在構思,紅艷艷的英雄樹,橫跨珠江的海印大橋,川流不息的大小汽車,郁郁蔥蔥的白云山……學生彩筆在飛舞,從不同角度畫出廣州的美景,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2.《上學去》添畫組合片
根據學生回憶上學路上所見到的各種景物,用膠片分別畫成單幅,諸如樓房、小汽車、鮮花、小鳥等,每種景物用一張膠片繪出。上課時,供學生邊回憶上學路上所看到的景物,邊在投影器上添加,擺成上學路上的畫面。學生邊擺邊討論,從中認識到畫面的均衡,景物的大小前后關系,擺放的合理性。用十多張膠片各繪制一種景物,組合起來供一個課例使用,這種投影片的設計,能更好體現電化教學優越性,學生看到這種逐漸添加投影片,感到生動有趣,而不會像看掛圖一樣,產生厭煩情緒。在擺畫的過程中,促進他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有一種參與意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教師就能深入淺出地對學生滲入美術基礎知識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3.三原色調色原理教學器旋轉片
用三張直徑15cm的圓形透明膠片,把一二張膠片平均分成4份,分別涂上紅、黃、藍三種顏色,留下1/4透明部分,第三張透明部分同前兩張大小相同,剩下3/4涂上不透明色彩,平時透明部分重疊,圓片中間用一顆按鈕固定。
使用時只要在投影器上轉動色片,能認識紅黃藍各種原色,繼續轉動上下調色片,當兩種原色重疊時,就能在銀幕上清楚看到圖片邊緣的紅色和藍色、藍色和黃色等原色,在扇形部分出現間色之間的變化,例如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
這個原理也可把三間色調成三復色,制作方法相同。
這種調色器簡單,操作方便,解決了以往用顏色直接調配看不到原色的不足。
4.古詩欣賞與繪畫風景片
古詩《小池》——“泉眼無聲借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引導學生欣賞這首古詩時,我使用“情景教學”手段,畫了一組活動投影片,畫面上陽光燦爛,垂柳輕拂水面,池中荷立,充滿生機。然后用抽拉片移動幾只蜻蜓飛來,一群小魚游過。此時又播放一首輕音樂曲《小河淌水》。音美、形美、意美,把學生的思維引到了學校門口的小水池,使他們的聽覺、視覺、感覺一齊活動,受到了美的薰陶,激發了他們創作欲望,畫出了一幅學校門口熟悉的“美麗的小水池”風景畫。
5.《大家來植樹》創作畫的構思片
這個課題往年學生交來的作業是千人一面,沒有新意,大家以教材范畫臨過來,名曰創作實為臨摹。我改變程序式的教法,選擇了“構圖與立意”的重點,創作三幅簡單的膠片構圖讓學生去觀察、思考、討論和創作。
圖片(1),一座學校,當空懸著一輪紅太陽。
圖片(2),一片荒山曠野,一條小路通向天邊。
圖片(3),一棵大樹濃萌蓋地,寂然獨立。
學生圍繞三幅構圖,經過思考討論,各自構思理想畫面,交來的作業有三種類型;情景交融、場景壯觀、理想藍圖。構思新穎、寓意深遠,與往年相比,有了明顯的差異,較少找到臨摹痕跡。
6.人物表情復合片
小學生掌握人物表情喜怒哀樂的畫法比較困難,我畫了幾張人物表情變化復合投影片,進行直觀教學。
第一張利用重疊片,出示一幅頭像,讓學生觀察其表情與特征,然后喜、怒、哀、樂四幅同時出現,讓學生欣賞、分析,比較其不同表情、特點與特征。面部表情,以眼部和口部的變化最明顯。同時要求背誦口訣: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愁嘴向下彎眉頭皺;畫人怒瞪眼咬牙眉上豎。
第二張利用分解復合片(簡筆畫),在一張片子上畫出頭部輪廓,再分別在四張片子上畫上不同的五官表情,只需移動五官表情片,出現了表情各異的頭像。要求邊看邊默記五官變化特征,然后再默畫出來。
7.五官位置復合片
人物畫教學五官位置。在制片中,先映出一個正面人物頭像,然后將五官全部拉走,留一個臉形,講“三停”,將復合片三停線合上,再拉動“眉”、“鼻”片,分別放在三等分的1/3,2/3線上,就映出了“發際線至眉線=眉線至鼻底線=鼻底線至頦底線,”這樣給學生清楚地講明什么叫三停,并掌握眉與鼻的位置。
然后將復合片“五眼”線合上,拉動“兩眼”片講解什么叫“五眼”。再拉動“嘴”片,放在鼻底至頜底1/3處,拉動“兩耳”片,放在眉線與鼻底線之間。這樣,學生對正面頭像五官位置就弄清楚了。人的顏面五官位置有嚴格的規律性,在繪制“五官”的大小比例與在使用投影片時都必須準確,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8.運動人物(速寫)活動拼板人體片
小學人體畫教學歷來最難,學生也最怕畫人物畫。為了上好這堂課,要求學生制作一個紙板活動人體,人體每個關節用按鈕釘牢。
(1)開始用投影片映出走路、跑步、坐地的姿態,讓學生分析各部關節轉動,并用紙板活動人體拼出三種姿態。
(2)要求學生憑經驗記憶拼出一個足球運動員踢足球姿勢,并拿到投影器前放映,全班同學觀看評價,總結出一個動態優美且有力量的運動員必須符合下列三要點:肢體變化要協調,身體角度要恰當,器械位置要合理。
經過一系列紙板活動人體“操練”,在激昂的“運動員進行曲”音樂聲中,要求學生用記號筆畫出一個運動員,做到先拼后畫。在15分鐘內人均畫出3個運動員,個個動態栩栩如生,全班沒有一個雷同。
9.構圖基本知識——變化與均衡活動片
片(1)映出4張學生平時作業構圖通病——太小、太散、太滿、太偏。讓學生當小醫生,指出毛病,提出治方,讓學生初步認識構圖的重要性。
片(2)畫出碼頭輪船既高大又多。第一張只畫出輪船的多;第二張只畫出輪船的高大。通過比較讓學生理解構圖要根據繪畫目的和需要而畫。
片(3)映出三個排列一致的蘋果,學生看后說:“構圖呆板沒變化”。指名三個同學在投影器前,用事前制好的蘋果排出有變化的構圖,達到變化有大小、前后、掩露、聚散等效果。
片(4)映出兩個同樣蘋果,講解說:“這兩個蘋果中間的中心,兩邊‘重量’相等,叫做均衡”。“這個構圖只均衡沒變化,顯得呆板”,學生提出問題,接著又由他們在投影前排出一幅幅有變化又均衡的構圖。學生經過看、擺、評的鍛煉,較快掌握“變化與均衡”的構圖基本法則。
四、繪制投影片的一些特技方法
1.白色圖形和文字的繪制。用白乳膠涂在膠片上,加入透明顏色,制成透明底版,待干后用圓珠筆(沒色的)刻出圖形和文字。
2.木刻效果的繪制。用廣告顏色直接在膠片上寫畫,可以收到黑白木刻效果。若在畫畫的膠片上貼上彩色玻璃紙或彩色明膠片,可以得到套色版畫效果。
3.素描效果繪制。用硬一點的(HB)鉛筆在用橡膠擦毛的透明膠片上作畫,然后涂上一層透明膠水,可以得到很好素描的效果,也可以著一點色,則成為鉛筆淡彩教學投影片。
4.明亮雪白效果的繪制。如明亮的星星和雪白蠟梅,將其形體用小刀挖空,旁邊涂上深暗底色,映出效果特別明亮雪白。
藝術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其實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民間藝術的影子,例如,貼在窗戶上的窗花、沙發上的雕飾、家里的杯盤碗盞以及各色工藝品等,這些都是民間藝術的體現。許多看似平凡的舊器具,其造型和技藝卻滲透著民間藝術家的匠心獨運。讓學生走進家庭尋找民間藝術,可以讓他們懂得民間藝術就在我們身邊,民間藝術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同時,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開發美術教學的資源,可以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和研究的興趣,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我模仿央視的“尋寶”節目,讓學生把家里的“寶物”帶到課堂,并要他們了解“寶物”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然后在展示寶物的時候講解給全班聽,讓大家來評一評這件“寶物”是否恰如其分。學生都覺得很有意思,有的把家里的古玩拿來了,有的把舊銅錢拿來了,還有的把花瓶也拿來了,一時間,課堂成了一個微型的“民俗博物館”。通過“展寶”環節的介紹,學生了解了不少民間藝術的知識,并對民間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走訪校外,追溯民間藝術
2011年教育部在出臺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廣泛利用校外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美術館、圖書館、公共博物館及私人博物館、當地文物資源、藝術家工作室和藝術作坊等。”這條規定鼓勵小學美術教師去積極開發校外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民間藝術。民間藝術源于民間,走訪校外,走進民間,追溯民間藝術的來龍去脈,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及當地文物資源等,能讓學生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氛圍和藝術氣息,從而對我國的民間藝術產生敬佩之情,激發學習興趣;參觀圖書館,查閱有關的文獻資料,可以加深學生對各種民間藝術的了解,包括其發展歷史、藝術價值、工藝流程及有關的逸聞趣事。這些優秀的民間藝術資源,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藝術表現力,能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例如,有一次我組織學生下鄉,帶領他們走進農家,隨時收集隱匿于民間的藝術。在農村,學生看到了古式的建筑、古老的家具,還有草編、紙扎等,也許在學生看來,這些質樸的農民就是民間藝術,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上,學生接觸過一些以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繪畫。當這些景象和人物真正映入他們的眼簾的時候,他們才會真正震撼于畫家高超的寫實技巧和表現力。
三、走進節日,感受民間藝術
我國的傳統節日不僅是民族文化的聚集地,也是民間美術的大舞臺。例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等,人們在這些節日里掛年畫、貼春聯、剪窗花、賞花燈、猜燈謎、賽龍舟、做祭祀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堪稱民間藝術的“百科全書”。教師如果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走進節日,讓他們親身參與民俗活動,體驗民間美術在節日中的特色表現,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提高動手能力。有一次,我在年關將至、寒假之前組織了剪紙比賽,要求每個學生根據“春節”這個主題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剪成窗花,然后全班投票表決,評選出“最佳創意獎”和“最佳工藝獎”等獎項。為了保證比賽公平,我要求學生在窗花背后寫上自己的名字,并用簡潔的語言介紹自己的作品,主要是創意和寓意。由于比賽形式比較新穎,加上寒假將要來臨的氛圍,學生熱情高漲,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剪出了一幅幅非常具有創意的窗花,例如,有的學生剪出了奧特曼,有的學生剪出了牡丹花,有的學生剪出了福娃,介紹語也很有意思,有的是“花開富貴”,有的是“年年有余”,看到這些美麗的窗花和美好的祝福語,學生似乎感到春節已經來臨了。由于學生表現都很出色,除了最佳獎之外,我給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份新年禮物,并要求學生在春節那天把自己的作品貼在自家窗戶上。通過這項活動,學生一定會更加喜愛剪紙藝術。
四、走近藝人,體驗民間藝術
在開展合作學習前,教師首先要把握好學生特點,根據一定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一般而言,依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來合理分組,讓學生互幫互助,共同促進。“異質分組”,即按照學生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學習成績、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進行分組,以引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提高,促進優勢互補。“同質分組”,即讓上述因素相同的學生組成小組,使組內競爭向組間交流與組間競爭轉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班級學情,充分考慮學生興趣、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情況,靈活有效地選擇分組方式。比如,對于一些思考性、探究性強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同質分組”方式,加強組內合作交流,促進組內互助協作。對于一些操作性、實踐性強的教學活動,則可進行“異質分組”,以確保小組成員的差異性與互補性,實現小組之間合作競爭的公平性。
二、明確學習任務,引導合作探索
明確學習任務,引導合作探索是合作學習中的關鍵環節。在小學美術合作學習,教師要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及心理因素,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引導學生合作探索,體驗成功的喜悅感。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學習任務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精心設計真實而趣味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輕松、愉悅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比如,學習蘇少版小學美術教材第六冊第14課《會說話的手》時,筆者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出示手勢圖片,欣賞手影片段,引導小組合作,組合手形模仿,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合作意識。然后,指導學生擺出有趣的手形,用勾線筆描下手形,根據手形特點進行想象添畫,畫出有創意的聯想畫。接著,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巧手劇場”,進行自編手形畫故事表演,如龜兔賽跑、小貓釣魚、丑小鴨等,并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配合獎、最佳表演獎等。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學習任務的挑戰性和探索性,精心設計一些富有探索、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勇于參與、樂于合作,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索知識的學習活動當中。例如,教授蘇少版小學美術教材第8冊第4課《穿穿編編》時,筆者將全班以4人一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拆編游戲活動。活動要求:拆前仔細觀察穿編物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小組成員明確分工,仔細揣摩各式各樣的穿編方式,并做好記錄,組裝時要細心謹慎,小組成員配合協調,比一比哪個小組拆編得又快又好。
三、課外拓展遷移,注重有效評價
初學者總有一個“懶”字,只是喜歡欣賞別人的作品,也愛看別人作畫,就是不愛自己動手,總覺得自己太“笨”,畫得太“丑”,或害怕別人譏笑而不敢提筆。事實上,從古至今,許多有成就的畫家,在初學階段都有過踉蹌趔趄的經歷。這里就存在著一個“苦練”的問題,技法雖然弄懂了,并且背得滾瓜爛熟,提起筆來也未必畫得了畫,這就必須要刻苦地堅持素描寫生練習。
二、基礎訓練與基本要求
西洋素描比我國傳統技巧更加完備和先進,是具有科學性的,它能如實地反映客觀現實。但是我們學習他們的素描教學千萬不能生搬硬套。無論哪個時代、哪個國家的素描教學法,我們都要遵循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提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未足者增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的原則進行素描訓練。
素描的基礎,主要是在培養學生正確地觀察、分析、綜合對象和生動地表現對象的能力。素描與色彩要求結合得完美,首先要抓住素描造型。譬如中國的人物畫,是以線描為主要造型手段,加強白描的基本功訓練,準確掌握人體比例、透視及運動規律,這就要認真分析和認識對象,打好素描基礎。
在素描教學中,必須注意簡練、準確、生動的特點。對于初學者,應從循序漸進入手,先畫石膏和靜物,但死的模型也不必畫得太多。人體造型的難度是大的,隨著人體的運動,當中細微變化更難掌握,因此我們要求對人體結構要有所研究,重視解剖基礎訓練。
素描的練習,起初可用硬筆(鉛筆、碳鉛或鋼筆等)勾畫,時間不用長,畫面不用大,用小幅紙張素描,扼要地把對象的大關系概括出來即可,成為初步形體動態的印象。頭腦中有了這個印象之后,即可進行第二次素描,更能準確地調整好對象的位置、比例、明暗、輕重、動態、傳神等等造型因素,有程序地由淺入深地加以表現。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在第三次素描訓練時,要求同學們在課外時間進行,背離對象用心默記著去畫。記憶素描結束后,還要去對著物體和畫面仔細檢查一番,把默記錯誤的地方和不準確的地方糾正過來。如果覺得不滿意或有多余的時間,最好再默記一幅,或變換角度再畫幾張。這樣的素描教學法,一定會使學生學得活、記得深、收效大。
三、提高素質與鑒賞能力
學生在素描教學中建立了一定的基礎,作業就能層層深入地進行。達到這個階段,教師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整體關系,不忘取舍,削弱次要部分,強化主要部分,在深入的基礎上進行藝術提煉,以適時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這就需要在素描教學中經常開展名作欣賞、習作評比活動,與學生自己的作業相互對照,找出較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找到不足的原因。最后,教師可集中針對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研究,分析解決,并提醒學生在今后的實踐中對客觀事物要作出細致的觀察和認真的剖析,牢記作畫要領。素描習作可以靈活多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快速捕捉有生命形象的造型能力,能將寫生、記憶、默寫、夸張有機地融為一體。
四、總結
成功的教師都能深刻體會:有效的教學是始終牢固建立在教學雙方高度認同基礎之上的,這種認同包涵有四個方面的內容:學生對所學科目的認同,學生對執教老師的認同、教師對學生的認同、教師對科目的認同。當學生不以為所學科目能夠給自己帶來所希望得到的某種知識或能力的增長與樂趣時,便缺乏對科目的認同,因而會出現不斷地講小話、做其他學科作業、甚至出現一些毫無道理的刁難或藐視等現象。故而,要想達到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的每一個細節上,都應注意掌握好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采用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應多樣化,包括多媒體的應用。
一.課堂教學總體優化,要重視運用多媒體,加強直觀教學
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美術欣賞教學可能在短期內帶來知識與能力的增長,我們所看到的教科書中的范例,包括與之配套的燈片,由于畫面太小,或因時間的關系,有些范例太陳舊、落后,沒有達到真正的美感和欣賞的效果;如果有效地運用多媒體,如通過掃描儀,把一些與時代接近的圖片顯示給學生欣賞,教師進行講解和誘導,使學生視覺上耳目一新,思維上有一個美好的、能夠各自發揮的想象空間,那么,美術欣賞教學課的目的就能真正落到實處。
在美術課教學中,教師事先總要做大量的示范作業,有時時間和精力又不允許。有了掃描儀,這個難題就好解決了。如學生在學習國畫課時,我們可以找來一些名畫讓學生欣賞,如六年級的美術課有畫梅、蘭、竹、菊“四君子”,我們可以找到大量的圖片,通過CAI演示,讓學生欣賞。體會、感受,從而再進行臨摹、訓練。這樣的作業才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在低年級教學中,如一些色彩教學,我們可以播放一些兒童喜歡的動畫畫面,增強色感,指導配色學習。在想象畫教學中,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播放一些動畫片來引導。如二年級的想象畫吹泡泡,可以播放動畫片《小飛象》片斷,兒童既高興又啟發了想象,整堂課至始至終都有趣味。這樣的課,小朋友自然愛上,而重點、難點又在欣賞中解決了。
創作一件完美的美術作品,總是要經過反復修改,修改就需要教師及時指導。學生作品中的問題往往具有共性,所以當部分學生初稿出來后,先選取幾張具有代表性問題的作品,用投影儀展示出來。這時,可以同時引導學生及時發現問題,找出修改的方法,并同時將學生作品中各自的優點都一一予以展示、講解;學生相互之間也就能取長補短。繼而各自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生也可以展示。
美術教學中,手工課所占比重也很大。以往,我們示范作業時,教師邊講邊示教,但終因空間狹窄、視野遮擋、前后不連貫等原因,很多學生無法清楚而完整地看到整個演示過程,因而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做或不想做。但我們如果運用實物投影儀,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學生通過畫面,能清楚地看到教師整個演示過程;同時,優秀學生也可以上臺嘗試作業或演練,或將作品通過投影儀進行展覽,并讓學生自己講解、自我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手工課真正成為學生自己動手作業的課。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盡可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以期提高和擴大手工課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幻燈,通過直觀的視覺形象來感知和認識
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理論,人的興趣首先產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獨特形式的刺激。我們在大談現代多媒體手段的同時,幻燈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工具,特別是常規教學中美術教師運用最多;它具有體積小、資金少等特點,一般邊遠地區的教師也能掌握。而合理地運用,也會相得溢彰。例如,小小的剪紙課教學,教師剪完作品后,平著展示給學生,和放于幻燈機或投影儀上放大,二者的效果就不一樣。在上三年級剪紙花邊一課中,我把作品通過投影儀,產生的黑白對比效果給學生一種新奇感,放大后的例圖格外突出,紋樣清晰可見,教師也可以由一個單元至多個單元的組成即花邊的形成。教師可根據圖形指導學生欣賞,也可用單獨例樣并由此而設計的花邊進行對比講解,誘導學生的創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