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51: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實踐教學理論是將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新創設氛圍確立為改革核心,并將培養人的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作為教育宗旨,強調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權,這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具有創新精神,敢于改變傳統教育理念,挑戰和突破傳統教學方法.課堂的有效性應以“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以學生為依據、中心,結合中學數學教學發展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并根據其年齡特征、個性特點、思維特點、學習狀況以及生活經驗等來安排初中數學參與式教學活動,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余地和思考空間,加強學生的自身探索.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紙片折一個等腰三角形,并以中軸將其對折,根據其三條邊以及折痕讓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盡可能多地寫出結論,這樣,學生就可以總結出等腰三角形具有兩底角相等;中線、底邊上的高、頂角平分線互相重合;中線到兩邊的距離相等等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和引導者.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神圣的,且不記回報,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當學生感受到這種情感時,就能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合作、互促關系.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可以有多種途徑,其中針對初中生的心理、智力特點來說,和藹、幽默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和藹可親的態度能夠有效消除學生對教師產生的畏懼、距離等情感,而幽默風趣的語言則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得到快樂,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汽車的輪子都是圓的,為什么不會出現其他的形狀呢?并加入一些幽默、貼近生活的語言,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具有積極意義.
3.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中就提出了發揮創造性的途徑.初中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這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不少研究指出,人的想象力在人的發展和進化中具有重要性.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理解問題就越有創見.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對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進行充分利用,巧妙地設置疑點,幫助學生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并鼓勵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時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展開,形成多向、靈活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例如,在證明“等腰梯形對角線相等”的過程中(其中AB,CD為兩腰,AC,BD為對角線,如圖1所示),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討論、合作、交流等方式找出幾種證明方法,最終得到多種主要證明方法.例如,通過證明ABC≌DCB或ABD≌DCA;或延長BA,CD交于點F,證明BDF≌CAF,等等.這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設
計中來陶行知先生還指出,學生的言論自由是發揮他們創造性的必要途徑.為了達到學生言論自由,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提出問題、設置疑問,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大膽發問,并為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養成多思善問和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而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平均數的學習中,有這樣一道題:小明去學校上學,去的時候車速是36千米/時,返回的車速是24千米/時,則小明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對于這個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先不給學生答案,讓他們進行積極討論、大膽質疑,從“36與24的和除以2”以及“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這兩個方面去解答.
二、總結語
初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心理、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教育的目標不只在于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獲得了這些知識、技能后,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駕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創造性地從事工作。然而在現實中,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中國心理學會對22個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大約3000萬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約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顯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并且還有上升趨勢。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要重視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中學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其主渠道則應是課堂教學。我們的教育除了傳統的知識教育之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必不可少的目標。
可見,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歷史教學,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呼喚,亦符合歷史學科的內蘊和學科教育的一般規律,故而既必要又可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具體起來應該:
一是情操教育培養
情操,內在的哲學涵義是理性的價值選擇,是審美情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情感、志向層面上的綜合反映。人生追求是情操具體而首要的表現。一個人的人生要想有意義、有價值,必須樹立一個適合自身和社會的目標,而實現這樣的人生目標,必須要有積極的自我意識。
首先,利用課堂,進行積極的自我意識教育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期望,也是心理素質的重要指數。自我意識可以分為兩類:積極的自我意識和消極的自我意識。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個體成才、成功的必備情操。美國成功學的主要創立者拿破侖·希爾有句名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于一個意念。這個意念指的就是自我意識。"他在《成功學全書》中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可見良好的心態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性。"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意識。自信心的訓練,主要手段是對學生進行成功激勵;成功激勵主要是運用外界令人興奮的刺激誘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把外界刺激內化為自覺行動,形成一個積極的自我觀念,使他們獲得不斷完善自我的持久動力和信心。成功激勵法的實施以轉變教師觀念為前提,教師要確立三個基本觀念。即: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學習,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愿意學習,相信一個成功能產生另一個成功。教師這種積極的心態會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最終使他們樹立自信心。在教學中,我經常結合所學內容開展"我喜愛的名言"主題演講括動。久而久之,如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卡耐基的"缺乏自信是人們失敗的內在原因,一個人只要有信心,就可能成為自己愿望的人"等名言便成為很多很多學生的座右銘。
其次,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與人合作意識
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關心他人,不能很好地與人合作,是初中生在人際交往素質方面的嚴重心理缺陷,也是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須環節。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采用"合作式"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鄭和下西洋"一課,我提出以下思考題:"西洋"指的是哪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鄭和下"西洋"的概況與哥倫布、達·伽馬的比較結果怎樣?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討論題: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條件是什么?哪些事實可以題,然后共同討論,大約20分鐘,要求組內人員也都有明確的分工任務,在規定時作內完成: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就其討論題在全班匯報,大約15分鐘;同學互評,約5鄉鐘;教師點評,約5分鐘,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開拓思維,理清線索。從學習過程看并不難,但是成員間的合作很重要,也可能會出現摩擦,有的同學態度不積極,影響了組內的進度:有的同學過分顯示自己,影響其他人的積極性。有的在這方面認識快,有的在那方面有悟性,而只有大家都齊心協力才能比較完滿地回答好問題。在上面的"合作式"教學中,遇到困難時,由學生自己合作解決,使學生體會到了與人合作的重要,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與他人和諧相處、通力合作意識,學會在民主的氣氛中擺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學會如何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培養了競爭意識。這些好的品質,為日后走上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將會起到很大作用。
再次,運用對比式教學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自從國家產生以來,愛國主義作為一種推動群體生存和發展的高尚情操所產生凝聚力、號召力是其他任何意識和價值觀念無法替代的。那么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加強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正確對待自己的祖國自然十分必要;尤其對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至今仍需發展的中華民族的后代進行這種教育更為必要,對此歷史課責無旁貸。正如希臘伯利克里所說的"每一個人在整個國家順利前進的時候所得到的利益,比個人利益得到滿足而國家走下坡路的時候所得到的利益要多些,一個人在私人生活中,無論怎樣富裕,如果他的國家被破壞了的話,也一定會牽入普遍的毀滅中,但是只要國家本身安全的話,個人有更多的機會從私人的不幸中恢復過來。"因為國家對個體的價值至關重要,故而愛國主義在古今中外都備受推崇,并且如前所述,是一種體現健康心理的高尚情操,應當亦必須納入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譬如在講到南宋抗金時,一方面講到岳飛順應人民意愿堅持抗金斗爭,他的"岳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收復建康等地,在郵城一戰大敗金軍,受到人民的愛戴。岳飛被害后,為懷念岳飛,人民在杭州西子湖畔修建岳王墓,世代瞻仰;與此相對,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岳飛的賣國賊秦燴,當地人卻制作一種"油炸燴"的食品表達痛恨之情,還將秦燴鑄成鐵像,跪在岳飛墓前,受到萬人永久地唾棄。
如此鮮明的對比認知,不僅會使學生在心靈深處產生對愛國者的愛和賣國者的恨的情感體驗,而且會使他們學會"以史為鏡"進行思辨,樹立起正確的審美意識,區別真善美與假惡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愛國情懷。
最后,培養學生國際意識
在培養學生愛國情操的同時,面對當今國際化、全球化的世界趨勢,還應培養青少年"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國際意識,這就應該通過對學生進行世界史的教育:使他們也要樹立對其他民族的尊重、理解、認同、寬容的觀念,吸納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在中國史的學習中,通過讓學生列舉由于"閉關鎖國",盲目自大,逐漸建向衰落給中國所帶來負面影響的實例,吸取其教訓,列舉改革開放使中國進一步走位繁榮和富強,帶來巨大變化的實例,鼓勵學生好好學習,為將來參與國際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外激內化,培養頑強的意志力
有了濃厚而健康的興趣、動機和情操,如何去實現呢?只有積極的自我意識是不夠的,還要堅持不懈地管理好自我意識,這里的關鍵是依靠頑強的意志,持之以恒,這在現實中是千真萬確的。心理學上講,"意志既可作為心理過程影響智力活動,又可作為一種性格特征影響智力與能力。"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說,培養意志乃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結合歷史教學,在培養意志力方面應采取如下措施:
1、榜樣激勵法
古今中外歷史上凡事業有成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無不具有堅強毅力。并且他們在青年時便表現出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優良素質,對自己要實現的日標具有堅定的信念和一往無前的徹底性,因此,從青少年時期培養頑強意志對其整個人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歷史教學中,我注意用一些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克服困難的歷史人物和事例來教育學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蒙受冤獄和遭到肉體、精神雙重折磨情況下,憑著堅強的意志力寫18年才完成巨著《史記》。唐代高僧鑒真克服千難萬險,六次東渡,雙目失明,但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都是很好的榜樣激勵素材。對那些缺乏人生目標的學生,陳勝少年時立下鴻鵲之志,在中學時憤"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事實皆可起到鞭策作用。通過諸如此類的史實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反應方式來對待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從困難與挫折中吸取教訓,使意志品質得到升華。
2、自我教育法
1.反思性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美國心理學家Posner曾在1989年提出了經典的教師成長公式,即教師成長等于經驗與反思之和。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作為一門實踐課程,眾所周知英語需要通過學生的實踐才能培養和提高其語言技能。因此,學生的學習成果才是教師教學效果的主要評價方式。教師在對材料進行組織,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參與性加以考慮,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設法調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思考和探究自身的教學效果,對學科發展的動向時刻留意,對教學反饋的信息著意收集,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自身的業務能力進行提高。優秀的教師往往會在信息的積累過程中不斷反思,改革教學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這點來說,反思性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是其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2.反思性教學有利于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是知識的傳授者外,還是一個學習者。教師一方面要著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進行培養,另一方面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使教與學齊頭并進。反思性教學能夠幫助大學英語教師認真思考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對自己教學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能夠根據反思的結果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進,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達到理想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
3.反思性教學能夠增強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和責任感。大學的不斷擴招,加重了英語教師的授課任務和工作壓力,使他們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科研任務。反思性教學這種通過反思和解決問題來提高教師能力的理論,能夠幫助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實踐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觀察,對某些問題的反思、實施和驗證有利于增強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為其論文撰寫和科研提供素材。此外,反思性教學會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反思性教學中可以增強大學英語教師的責任感,對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
二、基于反思性教學理論下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議
進入20世紀后,廣大教師和各級教育管理部門逐漸將教師專業發展作為關注的熱點之一,如何通過反思性教學促進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研究中一直被強調的問題。在終身教育的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師的作用也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對新的觀點和方法進行探討,改進教學的同時提高自身水平。總體來說,在反思性教學理論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可以從如下幾點入手:
1.在教學中始終保持反思意識。隨著我國政府對英語課程標準的提高,目前進入大學的新生基本都已經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無論聽、說、讀、寫都基本能夠達到大學英語四級水平。學生入校后對英語課堂的期待是教師能夠教給自己什么,大學英語教師也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反思自己的教學如何才能符合學生的期待。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始終保持反思意識,要有職業危機感,能夠根據現有知識結構不斷地進行調整、充實和提高以勝任更具挑戰性的教學任務,與當前個性化、專業化的教學需要相適應。大學英語教師應將教學當成教學實踐與反思不斷循環發展的過程,對自己的教學不斷地進行反思。根據自身所處階段和需求的不同,對自己欠缺的知識結構認真反思并以開放的心態加以彌補,反思的內容可以是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目標,也可以是教師的作用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等,通過反思來促進自身專業的不斷發展。
2.對知識結構進行整合,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隨著社會對高水平、高素質、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不斷高漲,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開始逐步向多元化發展,開設了各種不同的英語專業方向。這個發展趨勢促進了英語專業類型和專業方向的豐富,但同時也給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知識結構帶來了新的挑戰。大學英語專業教師在知識結構方面通常包括三部分,即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但從當前情況看,我國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仍然顯示出了一定問題;一些英語教師的跨學科知識結構尚不夠全面,學科知識結構不夠合理,很難真正培養出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部分大學英語教師教育理念落后于時代步伐,有待加強實踐性知識的學習等。面對種種問題,大學英語教師必須立足時代的變遷和學科范式的轉變,對以往的教學進行反思,全面地重新整合自身的知識結構,轉變以往單一的教學理論方法為跨學科、多樣性和多層次的研究理念,對專業發展目標進行清晰的界定,促進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3.通過對話與合作尋求共同發展,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大學英語教師雖然同教一本書,但由于不用坐班,各個教師之間通常聯系較少,基本處于“互不干涉”的狀態,使大學英語教學成為一種封閉式教學,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十分不利。大學英語教師應對這種教學方式加以反思,認識到彼此工作的相似性,從而加大彼此的對話與合作,通過集體共同研究和探討解決問題,尋求彼此的共同發展。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協作”,為彼此提供相互切磋、相互啟發的機會,并在此基礎上對自身較好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進行分享,通過觀摩示范課等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開闊自己的視野,學習對同一問題的各種不同處理方式;其次,大學英語教師應在專業發展中認識到自己的身份———教師和學者,即大學英語教師除了英語教學能力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將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促進自身教學模式從技能型教學向研究性教學轉變。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參加和組織教改實驗,對各種教研、科研論文進行撰寫,將教學過程中反思的問題上升為研究主題并投入到研究和行動中,從而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完成理論研究,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一)在改進教學組織形式中的啟示
高校體育教學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雖然有過突出表現,但對于現階段的教學環境來講,固有的教學組織形式已經不再適用于新的高校學生,倘若堅持傳統的教學方法,將會對高校體育的教學發展,造成嚴重的惡性循環。為此,本文認為,交往教學理論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啟示是非常大的,可嘗試將該理論應用到教學組織形式當中。第一,交往教學理論比較強調師生交流與溝通,而固有的教學組織形式都是教師為主導,這就為交往教學理論的應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因此,在日后的教學組織當中,可以首先播放相關的資料或者是闡述數據,之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與學生互相討論,之后決定訓練方法。第二,在課堂教學當中,不乏有些學生會按照錯誤的方式去執行,此時的教師應抱有“創新”的態度與學生展開交流與討論,應從知識上、技術水平上、訓練方法上與學生探討,讓學生自己認識到訓練的錯誤和動作的失誤,之后積極按照正確的方法去訓練,完成知識點的理解和動作要領的領悟,這要比強硬的規定和言辭過激的批判更加有效。所以,交往教學理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啟示在于,促進教學組織的優化和重構。
(二)在進行體育教學評價中的啟示
體育教學評價是依據一定的體育教學目標及其有關的標準,對整個體育教學過程進行的調查,并評價其價值和優缺點,以求改進的過程。在實際的工作中,體育教學評價主要是劃分為評價學生學習、評價教師教學兩個部分。首先,交往教學理論對評價學生學習的啟示在于,不再過分強調體育成績的指標,而是從學生的實際訓練強度、學習態度、個人能力等情況出發,為學生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并非單純的強硬訓練。第二,交往教學理論對評價教師教學的啟示在于,告別過去的純成績比拼,同時促使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增多,幫助更多的高校體育教師放棄“高高在上”的地位,能夠站在與學生相等的平臺上對話,這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和個人教學能力的領悟,都具有較大的積極意義。從目前的教學評價來看,很多高校體育教師都在不斷的努力,一方面會實行積極的教學手段,變相體罰等措施得到禁止;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學的框架和實際成果,都得到了提升,總體上的教學趨勢還是比較積極的。所以,我們在未來的體育教學中,應積極推行交往教學理論,與學生更好的溝通,從而實現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總結
高中地理教材在新課程標準下出現了較大的改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對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高中的地理教材資源并不是都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供的有些案例雖然學生都很熟悉,但是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激活教材內容,是新課程標準教師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正是因為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材中的案例可以與生活中的案例結合起來,對教材進行有效處理,教學會變得更加有效。例如,在學習地震成因及預防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如在2012年日本海底發生大地震的時候,給周圍居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教師可以結合地震在日常生活、交通供水、供電、生態環境等方面帶來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震災成因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如,在學習洋流知識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喊暖流交匯帶來的豐富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位置出發,分析此處的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漁場等,這樣一來,學生結合實際,在遇到其他洋流流經處也能夠結合具置分析原因,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了。
二、生活解釋教材,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
地理學科的學習是枯燥的,再加上高中地理知識的復雜性,要求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詞語、諺語、歇后語、生活例子等來對地理教材中的專業術語進行解釋,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傳統工業區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倫敦這個例子為學生講解工業區地理位置的選址因素,讓學生嘗試著分析倫敦的區位因素,區位因素中很多抽象的術語就能夠具體起來,學生能夠對工業區知識更加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懂得地理知識,也能夠學以致用起來。再如,在學習氣候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早穿棉襖晚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這一諺語來為學生分析西北氣候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此外還有“春城昆明”“避暑之都貴陽”等,通過這些形象的比喻,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師再帶領學生利用專業的地理知識分析諺語中的科學合理性,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也提高了。
三、借助生活經驗,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類探索的首要條件,學生對化學學習的好奇心是推動學生探索化學知識的先決條件。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過程中,好奇心的驅使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是學生創新行為形成的內在動力。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曾經說過,他并沒有比別人更多的天賦,只是對一切事物有著比別人更多的好奇心而已。學生只有對一種事物有著強烈好奇心的時候,才會有創新思維。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就是因為某些人對一些事物或者現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才去探索、研究、實驗,最終才有了很多對我們現代生活有著重大影響的發明和創造。正因為牛頓對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產生了興趣,才有了后來的萬有引力;萊特兄弟對于鳥的飛行產生了好奇,才有了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飛機。如果沒有這些人對于新生事物的強烈的好奇心,就不會有創造性的思維意識,更不會有這些改變世界的發明創造。因此,我們要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和探索問題原因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二)設計合理巧妙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欲望,滲透創新教育
為學生創設疑問是培養他們探索精神的向導,是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維的源頭。學生進行創新活動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疑問,然后學生通過開發自己的思維來解決這些疑問,從而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怎樣做才能夠在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適時合理地提出疑問來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發展創新能力呢?首先,我們要充分分析教材大綱和教學內容,全面考慮每個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程度和層次,然后設計好每個疑問的梯度。這些問題既不能有太高的難度,又不能太直截了當。我們要讓學生在問題中找到準備的切入點,然后順藤摸瓜,通過開發創新思維,積極思考,最終解決疑問。這樣的質疑解惑既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又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在化學學習過程中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生的創新精神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培養和訓練形成的。創新精神是指學生在學習創造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主動、勤奮鉆研、實事求是、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敢于冒險的探索精神。教師要培養學生對于陌生事物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精神成為一種日常的行為習慣。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他們都能夠具有敢于挑戰和冒險的創新人格。
(一)創新的先決條件是對于事物的好奇心
一位美國哈佛大學的校長曾經說過:“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作為學習和探索的動力,那么就不可能有那些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發明創造的存在。”由此可見,人們對于事物永不停止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的重要性。所以,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許他們在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中犯錯,不要一味地批評,要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和適時的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體會到收獲的喜悅感。
(二)嚴謹的學習態度是創新行為的基本作風
許多發明創造是在不斷的堅持下,在偶爾的機會當中出現的,有時一個不小心的疏忽就可能導致與成功擦肩而過。法國著名的化學家巴拉爾發現了溴,這讓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后悔不已。這是因為在巴拉爾發現溴之前,化工廠就曾將一瓶液體送給了李比希,可是李比希沒有重視起來,他并沒有進行細致的分析就說這瓶液體是氯化碘,而實際上這瓶液體正是巴拉爾發現的溴,李比希就是這樣失去發現溴的機會的。所以說,無論做什么事情,尤其是做科學研究這樣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有嚴謹的作風和堅持不懈的態度。
(三)創新精神需要頑強的意志
任何發明創造都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人們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很多的發明創造都是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試驗才取得成功的。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從小就跟著父親進行軍工產品的試驗,在試驗過程中發生了無數次的爆炸事故,他的親人和助手因此而失去了生命,他自己也被炸傷,可是這些困難并沒有擊垮他,他一直堅持試驗,最終在遠離人群的船上取得了成功,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發明家。因此,要想成功,要想取得創新成果必須要有頑強拼搏的信心和意志。
三、結合化學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一切發明創造中,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對學生開展創新教育主要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有意識地展開聯想。對于學生提出的想法和問題,教師要給予肯定,對于有問題的地方,教師要正確引導并注意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其次是要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和動手實驗的能力。認真細致的觀察是所有科學新發現的基礎,實踐是把學生的創新意識轉換為真正的創新能力的過程。這兩個環節要求學生從認真觀察開始,通過實驗把想法變為行動,最終發現共同現象或不同現象,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新習慣。
四、結語
(一)教學分層
學生分層之后,數學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針對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和數學水平的不同,制定針對各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并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和內容要具體,把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考慮進去。教學目標可以劃分為多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的目標不一樣。針對A層次的學生,數學教師要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并能夠提出問題;對B層次的學生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理解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綜合問題;對C層次的學生則引導他們掌握知識重點,能運用基礎知識解答簡單題目。
(二)任務分層
新課改要求現代高中數學教育要重視實踐性,其課后作業和練習則逐漸被忽視。在分層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大綱要求適當布置課后作業。針對C層次的學生,只布置一些簡單題目,鞏固所學知識;對于B層次的學生布置常見的難點題目,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而對于A層次的學生則布置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題目。
(三)評價分層
以往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僅以成績的高低作為唯一判定標準,由于教育的不斷進步,人們逐漸認識到這種評價標準的片面性。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實行不同的評價標準,評價的方式應該多元化、綜合化。教師評價學生時,要全面考慮到學生的性格、學習態度等各種因素,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數學教師要依據三個層次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目標,然后在同一層次上進行比較。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同一層次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的進步,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進行分層次評價可以促使A層次的學生爭取更好的成績,增強B、C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實現每一個學生都能全面進步的理想。
(四)輔導分層
數學教師對學生的輔導也采用分層的方法,屬于高層學生的問題,其他兩層的學生則不用解答。此時,教師可以安排他們做自己層次的習題,等到他們數學能力提高,進入上一層次,要求也就相對提高。另外,安排高層次的學生輔導低層次學生的學習,既有助于高層次學生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使下一層學生解決了學習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