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5: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園法制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技工學校的培養目標是針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的需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突出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專業技術特長、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技校畢業生工作在生產和社會實踐的第一線,直接體現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進步程度。因此法制教育對技工學校的學生尤為重要,有助于學生快速了解社會、熟悉社會、適應社會,增強就業能力和創業創新能力。
1技工學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強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辦法。
未成年人自身辯知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和易于教化等特點,在刑法上普遍采取了從寬處理的政策。但現在的情況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1.2 法制教育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內容。
技工學校學生多是初中畢業生,有的還沒有初中畢業,學生來源復雜,學生的文化程度、自身素質普遍較低。有的學生甚至已經不能被社會所接受。學校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培養和教育的重要場所,擔負著為經濟發展和國家建設輸送人才的重要任務。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教育,強化技能訓練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理想情操的培養,特別加強了學生的法制教育,使其更加符合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和需要。
1.3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個性發展和成材的前提。
素質教育、大眾化教育促進了青少年的個性發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應該看到:“應試教育”雖然已受到社會的強烈抨擊,但它仍有一定的教育市場;大眾化教育中的職業技術教育有待于發展和規范;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的個性得不到發展和充分利用,缺乏動手、生存和就業等能力。 重視和加強青少年的個性發展,使各具個性的青少年人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最終實現人人都成才,成為社會各行各業的棟梁之才,是我們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當務之急。
2 技工學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技工學校的教育教學研究部門缺乏對技工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沒能較系統地研究出一套將法制教育、德育教育、職業指導相結合的素質教育體系。
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積極參與性不高。現在的法律課教師多為帶班上來的政治教師,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便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沒有任何積極參與性可言。起不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和創業教育的目的。
教育導向錯誤。目前的學校教育雖然一再強調素質教育,但這是一種斷層的教育概念,它和后面更高階段的教育目標是不銜接的。在應試教育的模式沒有真正改變的情況下,從教師、家長到學生,沒有一方會接受所謂的素質教育。因此在素質教育或整個教育理念中事實上存在著自我矛盾自我否定的東西,它必然異化了素質教育而使它形同虛設。
教育方式不當。一些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不尊重學生的人格,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有的對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善于教育引導,未能起到“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作用;更有一些教師師德不彰,不注重品行修養,陋習不避學生耳目,污染了學生的視聽。在這種缺位教育的環境下,青少年未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輔導,其生理、心理健康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一旦處于誘發環境中,極易釀成違法犯罪行為。
義務教育階段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在校學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目前雖然社會各界都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應試教育的影子仍然揮之不去,升學率還是家長、社會以至學校自身對教育成果的評判標準,雖然有些學校領導自己也認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無奈,因為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在課程安排上,重視程度上還不夠。這就給技工學校的法制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教育管理缺乏整體化。技工學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沒有硬任務、硬指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 3技工學校法制教育的對策建議
技工學校學生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薄弱環節,應引起高度重視,將技工學校學生的法制教育納入整個社會普法的系統工程。將法制教育作為強化學生素質,深化德育教育,完善就業和創業的重點。
3.1國家必須承擔起責任主體的責任。作為公權力的人,國家是應對青少年違法犯罪負責的主體,因為它掌握了國家的所有資源,只有它有條件也應該為此負責。一要有明確可行的立法。首先要修改完善青少年立法,建立一個全面的青少年立法體系。其次要明確立法的主旨。從反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角度出發,青少年立法的基本理念應是對青少年進行保護,保障他們健康成長。因而,相對應的,應對青少年違法犯罪受理機構的設置、處理原則的確立以及保護措施的制定等方面進行論證探討,以期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控制體系。
3.2技工學校要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體系。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教育,使教育真正成為澤被后世的好事。針對當前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以下幾個方面是需要加以重視的:要明確教育理念。盡快著手解決與“素質教育”這一理念不相配套的教學體系,以使這一理念切實落到實處;要增加學生的法律教育。把法律教育納入教育規劃,培養一批法制教師,開展系統的法律教學,以期培養青少年具備法律素質;要重視培養青少年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要改進教育方法,更加關心青少年的心理、思想發育狀況,及時給他們提供咨詢服務和幫助,合理引導,保護他們的個性發展,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認識方法,學會正確地對待社會事物,形成良好的辨別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為青少年以后獨立自主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教育內容要豐富。各學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電視片,電影和專題廣播,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組織有獎征文,組織模擬法庭,開辦法制宣傳園地,印發普法小冊子,開展法律咨詢活動,參觀監獄,旁聽有關刑事、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審判活動,請政法干警講法制課,開展學生“帶‘法’回家”普法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法的觀念;教學要規范。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基礎教育與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精神和中央兩部“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加強法制課程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學內容,要把法制教育課納入教學大綱,規定具體的課時安排。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編寫出統一標準、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教育質量要提高。要組織力量對任課教師、班主任、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并逐步配備專職法律教師,壯大法制教師隊伍,同時,在教學上要與主科同等對待,并列入考試范疇。
3.3社會和家庭要積極參與共同加強技校學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參與,學校要明確職責,給教師確定硬任務、硬指標,要將授課的效果與教學實績掛起鉤來,與年終考核、晉級、晉職掛起鉤來。同時,家庭及全社會都要共同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揮各自的優勢,努力營造一個學法、守法、護法的社會環境。校外的法制教育要通過開展法律進萬家、依法治家、依法治村、依法治區(片區)、依法治廠等活動,努力創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學校要通過采取與政法等有關部門建立共育單位,聘請校外輔導員、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卡、定期家訪,向社會發放倡議書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傳教育。同時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校園周邊治安進行集中整治,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健康的學習環境。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關心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程燎原《從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一學期以來,本人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團結帶領政教處成員和全體班主任認真完成學期既定工作計劃,現匯報如下,請各位代表評議。
1、進行政教處工作的整體謀劃及相關計劃、方案的擬定和班級評價等工作。
一學期以來主要完成了政教處學期工作計劃,學生軍訓計劃,加強大課間活動的管理規定,迎春學校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規,學校體驗式班會課活動通知等工作的計劃方案的制定。認真完成了班級學期評價工作、師德標兵評選工作和每月一次的班級評價等工作。
2、進行德育經驗類材料的撰寫及各類檔案材料的梳理評選。
本學期主要承擔并完成了以下材料的整理報送:一是梳理了四學會德育課程并參加市優秀校本課程評選獲二等獎。二是對已經結題的“四學會”課題進行了市級優秀教學成果的整理上報。三是重新對“四學會”課題進行總結梳理,并進行了省級德育課題的撰寫申報。四是進行了省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撰寫申報。五是準備檔案材料迎接了市教育局對我校進行的文明禮儀教育檢查指導。六是完成了教育局工會安排的家庭教育檔案以及家庭教育論文的整理上報。七是撰寫并向市教育局報送了全國德育經驗交流會案例材料。八是為學校安全教育迎檢、課程實施水平迎檢和文明單位迎檢準備相關檔案材料。對以上材料的整理既梳理了工作又鍛煉了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是自己本學期收獲最大的地方。
3、進行校園文化展板的設計及更換。
上半學期通過加班加點總計完成了各處室、教研組、班級、實驗室及迎檢展板約15類近300件校園文化版面的設計制作。為節約資金,有近一半的展板自己親自動手進行了裝訂和懸掛。同時,進行了中小學班級文化建設評比,評選表彰了文化建設十佳班級。
4、嚴格按照形象進度組織開展德育工作。
[關鍵詞]大學 生命教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5-0181-02
一、生命教育概念的提出
生命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提出的,他于1968年創辦了“阿南達村”學校,倡導并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他出版了《生命教育》一書,提出必須對人的生長發育與生命健康予以關注。1979年,澳大利亞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EC),倡導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來定位道德教育目標,將生命教育這一概念明確化。
那何為生命教育呢?現在的觀點普遍認為,進行生命教育是為了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人的價值和生命,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對信仰的追求,使其養成關愛的情懷,學會過現代文明生活。廣義的生命教育是肯定、珍惜個人的生命價值,他人、社會乃至自然、宇宙的價值,進行生死尊嚴、信仰問題的探討,包含生死觀教育、人生哲學教育、情緒輔導教育、創造思考教育、多元智慧教育、終身學習教育、生活倫理教育、兩性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會公益教育、環境教育等多個方面。狹義的生命教育是人生觀的教育,教育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二、我國生命教育研究的現狀
臺灣和香港地區是我國最早開展生命教育的地區。20世紀90年代初,臺灣一些學校和個別地區開始推行生命教育。2000年,臺灣“教育部”率先成立生命教育委員會,并將2001年定為“生命教育年”。21世紀初香港地區也開始重視生命教育。2002年,香港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明確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公民教育及價值教育,并開始在多所學校推廣生命教育課程體系,讓學生體會生命的意義,增強學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近年來,生命教育在我國內地也不斷發展,湖北、上海、遼寧、福建等地己經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并開始進行生命教育探索。2003年4月,湖北省召開了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防止高校學生自殺”為主題的大型專題會議。2004年12月,遼寧省出臺了《中小學生命教育專項工作方案》,啟動中小學生命教育工程,提出“培養學生成為充滿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具有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使中小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2005年3月,上海市公布《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希望通過建立學校、家庭、社會資源共享的生命教育體系,引導和幫助學生認識和感悟生命的價值,熱愛自己的生命,進而尊重、關懷、欣賞他人生命,樹立積極的人生觀。”縱觀生命教育在國內的發展,目前我國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學生,關于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探討較少。
三、目前大學開展生命教育的手段
目前在大學中開展生命教育以課程教學為主,主要以三種形式開展:
(一)開設生命教育課程
臺灣東海大學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主要有“生命教育概論”“生命發展與關懷”“自然科學與信仰”“宗教概論”和“生命專業倫理”等必修課,以及涉及宗教、倫理、生死教育、自我成長與人際互動、服務實踐的選修課程。
(二)整合現有課程體系
臺灣輔仁大學開設了將人生哲學、大學入門與專業倫理3門課整合的“全人教育”基礎課程。哈爾濱醫科大學對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了改革,課程主要包括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心理危機的識別、有效自助、他助與求助等。
(三)開設生命教育主題的選修課
復旦大學開設“生命教育研究”選修課,幫助學生探索與領悟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并發展個人獨特的生命。
四、大學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方向
(一)加強生命教育師資隊伍培養
生命教育在國內教育領域尚屬新生事物,生命教育對于各高校而言還是各自為戰,缺乏較為統一的課程體系和師資培養,而高素質、專業的生命教育師資隊伍是有效開展生命教育的前提條件。高校應組建、培養一支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師資力量,選拔一批生活態度積極向上、具有較強人格魅力、熱衷生命教育的教師進行生命教育的培訓,使他們掌握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引導學生發展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并能對問題學生及時進行危機干預。在教學之外,還要從理論上分析、研究和提升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措施,為生命教育的發展提供支撐。
(二)以“全人”培養為目標,將生命教育融入學生的人生觀教育
將生命教育融入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幫助學生領悟生命的有限性、珍惜生命,積極有為地去面對人生,形成科學的生命觀,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不僅應體現人文關懷,注重大學生和諧人格的培養和教育,更應當將大學生真正看作是一個“全人”,引導大學生關注生命發展和自我成長。學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教育環境,使學習成為一種自發和快樂追求。
(三)將生命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各學科教學當中
生命教育是各門學科共同參與的全方位教育,在已有課程的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理念,有助于解決目前大學課程多,課時量大,專門用于生命教育的時間不足的情況。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增加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心理和生理是一個生命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心理健康對于生命教育來說必不可少。通過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起源,體驗新生命的喜悅,從中學會珍愛生命,同時理性的思考死亡。
在法制教育課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內容。生命是受到法律保障的,人的生命受到法律的保護。生命教育結合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避免個體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會的行為。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有關保護自身及他人人身安全的法律知識,從法制的角度來讓學生意識到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四)以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生命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生命知識只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生命教育要堅持認知、體驗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將知、情、意、行融為一體。
健康愉快的文體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幫助大學生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對心理問題起到緩沖和矯正作用。大學生通過參與校園文化活動擴大了人際交往的范圍,這是大學生走出自我,開闊眼界,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和協調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健康活潑、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生命教育實踐活動,營造校園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生活氛圍,讓愉快、積極的情緒情感充滿生活,學生才能感受到積極、健康、高尚的精神熏陶,逐漸培養個體的生命尊嚴感,才能形成不斷的、正面的生命體驗,才能真正觸動心靈,感受到美好人性的呼喚,自由、自發地敬畏生命,才能最終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實現人生理想。
【參考文獻】
[1]張沖.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意義及實施[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2]文錦.高教視野中的生命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
[3]田克.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第12期.
[4]張美云.近年來我國大陸關于生命教育的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4期.
[5]林建榮.高校開展生命教育的原則與方法探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6]李高峰.國內生命教育研究述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第6期.
[7]梁祝平.論大學生生命教育及其實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校園文化涵蓋物質、制度、精神三個層面,包括環境、制度、課程、教師、學生等方面的文化內容。下面就從五個方面闡述校園文化在我校發展進程中的推動作用。
環境文化:學校發展實實在在的教育載體
有位哲人說:“人是環境的產兒。”學校的環境文化是助推學校持續發展的實在載體。
環境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硬件,包括“基礎建設型設施、美化裝飾型設施、宣傳教育型設施”等。如今,步入我校校園,總會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典雅幽靜,整潔清爽,花木茂盛,綠意濃濃,可以感受到一股濃郁的文化氛圍。整潔的墻面上,裝飾著富有經典韻味的壁畫、詩文:花紅柳綠的花園里,豎插著寫有“讀書的孩子最聰明”“讓孩子伴隨成長,讓生命浸染書香”等標牌;學校所有設備用房里,都寫有體現不同特點內容的標語:教師辦公室里有“以書修身,以書立人”,教室里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圖書室里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覽室里有“以讀書為時尚,讓讀書成習慣”,實驗室里有“實踐出真知”,師生餐廳里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學生宿舍里有“食不言,寢不語”……學校提出了這樣一個口號:走進校園,耳之所聞,皆為書聲;目之所及,盡為書影。整個校園散發著書香氣。也正因有此濃郁的書香氛圍,我校于2009年4月份被市教育局評定為“優秀級書香校園”。
這樣的校園環境,能夠陶冶師生的情操,塑造師生的美好心靈,激發師生的進取精神,時時處處都在規范著師生的行為。一句話,人們身在其中,一切都在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制度文化:學校發展所要形成的運行體系
學校管理制度是辦學思想、治學理念、學校價值的主要載體,學校必須把制度建設放在學校管理的重要位置上。
過去,我校已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學校規章制度。但是,今天我們審視這些規章制度,其中很多條文內容已十分明顯地不符合現代教育時宜了。為了修訂這些規章制度,我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2004年第1期《人民教育》刊載的《與現代學校制度相關聯的若干政策思考》等文章,以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思想為依據,對過去的制度進行了認真而慎重的修改和增補,力求將新的文化追求融入制度條文的制定以及制度的執行之中。在制度修訂過程中,學校領導依據“有利于學生、教師、學校和諧發展”的指導思想,通過民主程序,制訂出教育、教學、科研、后勤等各個層面上的工作流程,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辦學方針、育人目標、辦學特色、發展目標等轉化為可以操作的管理行為。
學校制度是務實的、管理人的具體行動底線。因此,對它的制訂,內容要精要,設計要精要。注意簡約、明確、易記、易操作。還要注意各種制度的相互支撐和銜接,體現“凡事有準則,凡事有負責,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監控”,這樣才能保障學校的各項工作有序、有效地開展。學校中還有些非制度化的制度,如升旗儀式、開學典禮、主題校會以及校旗、校徽、校歌、校服、校節、一訓三風等,這些也要形成傳統。我們把有些規則編得朗朗上口,如“學生文明禮貌用語”“師德修養十不準”等。對師生的規則要求,應防止僵硬、避免傷人和氣,一定要注意滲透感彩。如在花草樹木旁寫上“謝謝你對我的愛護”,在校園墻壁上寫“講普通話是語言文明的標志”,在垃圾桶上寫“同學們,別忘了果殼紙屑都歸我”……
教師文化:學校發展居于主體地位的內容
教師文化的歷史任務,就是為了建設嚴謹高雅、務實進取的師德、師風和專業精通、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技能。
有人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他的閱讀史。對教師來說,閱讀的意義更為重大。我校舍得對教師讀書投入經費,添置了許多新書、新資料,增加了教育期刊的訂閱種類和數量。學校采用“積累卡”的讀書方法,讓教師把平時學到的格言警句、理論片斷、精辟經驗等隨時摘抄在卡片上。因“積累卡”費時不多、攜帶方便、適用性強,所以有效地推動了教師的讀書活動。
我校在縣特級教師工作室的指導下,將“經典誦讀”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學校編印了《經典詩文誦讀指導》讀本,組織教師學習,讓教師認識到當前中華復興已進入核心力量層面,即經典文化層面。學校采取多種措施,著力引領教師誦讀經典,讓他們接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傳統的熏陶,從而提升人格,奠定儒雅人生的基礎。
在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上,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走在研究的引橋上》《教師成為研究者》等書籍。特別重視學期課改精神,正確接受課改理念,克服課改的搖擺性、盲從性。學校組織教師去南通、鎮江等地參觀取經,邀請市優秀教師上觀摩課、特級教師評課。學校開展了多輪的說課、觀課活動,指導教師寫好教學案例、教育敘事,編印了教師案例集、敘事文集。在我們市開展的“教學質量年”“課堂教學效益年”“有效教學管理年”和“課程實施發展年”等活動中,我們采取了多種切實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邀請市教育局領導給教師作“師德修養”報告,請特級教師給教師作“教師與讀書”的講座,培養教師“熱愛職業”“合作精神”“團隊意識”,促進他們由傳統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
教師文化建設,無論是思想建設,還是教學技能提高,應始終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不斷更新觀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注重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課程文化;學校發展帶有根本性的永恒主題
作為校園文化主要表現形式的課程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務實創新的教學文化。它使教師今日的教學不同于昨天的教學,明日的教學不同于今天的教學,開創個人教學和學校教學日日新的局面。
知在行先,不知無以先。課程改革是一次學校文化的重建,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把推進課程發展的坐標定位在教育科研上。
學校有《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途徑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策略的研究》兩個市級主課題。在這兩個主課題的指導下,派生了若干短期課題。我們根據農村小學課題研究力量薄弱狀況以及學校的實際需要,采取的教育科研實施策略是:小課題,短周期,重實效。小課題研究,符合學校的研究能力,直接改善了教學實踐,解決了課改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了教學質量。這個研究經驗在市課題研討會上交流時,得到了專家和農村小學領導的一致認可。
對教學案例的研究培訓,我們采取了“學、思”演進的方法。在組織教師觀摩課堂教學之后,進行認真評點、反思,然而寫出案例剖析文章。教育隨筆是記敘老師教育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形式自由、短小通俗的文體,很適合我們一線教師。因此,我們鼓勵教師重視寫教育隨筆。在我們的鼓勵下,我校教師寫了不少充滿靈氣的教育敘事。以寫教育隨筆帶動教師教育論文和經驗總結的撰寫。近幾年,我校有多名教師在國家、省、市教育類報紙雜志上發表了文章。另外,在省“教海探航”征文中,學校有兩篇文章獲二等獎,兩篇文章獲三等獎。數十篇教學案例在省、市競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這些成績在我們縣農村小學是絕無僅有的。
課程文化建設從文化角度,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潛能和人格的和諧發展。
學生文化:學校發展必須追求的終極目標
學生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心。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教師文化的建設,都是為了培養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及相應的行為習慣。
我校的學生文化建設,主體工作是開展“書香班級”的創建活動。為解決學生讀書的書源問題,我們在班級里開辦了“圖書小銀行”,號召每個學生向小銀行儲蓄兩本書。這樣,在一個班內就能“儲兩本讀百本”。學校按年段進行“圖書漂流”。“圖書小銀行”和“圖書漂流”大大增加了學校的圖書存量,擴大了學生的圖書閱讀面。
學校在學生中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請縣、鄉關工委老同志給學生作“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的報告。學校編印了《三字經》《弟子規》《論語》三本閱讀課本,增設了“晨讀15分鐘”“自由午讀”“課外閱讀指導課”等學校設定的學生讀書時間。學校在學生中開展了“金秋書市”“校園讀書節”“校園讀書日”等活動。
我們學校十分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明理導行”,學校舉行“心理健康報告會”“法制教育報告會”等,讓學生把自己的言行與學校榮辱聯系起來;二是“訓練導行”,學校開展了“做文明人,行文明事”活動,“行為訓l練”從細節抓起:三是“考評導行”,常規行為的訓練堅持“天天查、周周結、月月評”,開展了“文明班級”、“文明宿舍”以及“爭十星”等評比活動。
實施“快樂教育六年 幸福相伴一生”,重點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創新教育觀念,改革堂教學模式,全面落實課程方案。按照國家規定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開展教學活動,不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除搞好基礎文化課教學外,還要特別關注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四個領域的教育教學工作。嚴格遵守《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辦學40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一、三個建立——為快樂教育奠定基礎
1. 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學校的規章制度,是學校各項工作規范有序開展的堅實基礎,是學校內部的“法律文書”。為了保證學校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制定、完善了各種規章制度,如教職工出勤制度、教職工考核細則、班主任考核細則等。
2. 建設兩支高素質隊伍:行政干部隊伍和教師隊伍。一代師風,影響著一代人風。學校的良好運作首先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作為基礎。因此,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也是關鍵。首先,確立師德導向目標:“德高為師”。以新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標準,用這六條標準衡量教師言行,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力求達到這個高度。其次,建立師德導向機制。師德建設的導向機制包括培養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評價機制等。建立教師師德培訓檔案,制定配套的培訓計劃和方案。
3. 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小學教學質量監控是教育質量監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質量監控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為指導,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樹立新的教學質量觀,積極推進中小學教學質量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努力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學校建立了教學常規檢查通報制度、常態課堂教學情況抽查與反饋制度、學生學習質量抽查與分析制度、建立和完善學科學段學習目標檢測與分析制度、建立學生學習能力測查與分析制度等。
二、五個一——為快樂教育提供保障
1. 確立一個目標:做最完善的自己。教師校本培訓能否有效開展,確立共同目標是前提,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實用性是關鍵。學校經過廣泛討論、醞釀,確立了“做最完善的自己”的培訓目標,并根據學校年輕老師多、發展潛力大的實際,提出了合格教師“四個”(會教書、會育人、會服務、會發展),教師個人基本素質“四個會”(會想工作方法技巧、會上高水平的觀摩課、會說工作心得體會、會寫實踐經驗文章)等具體要求,引導教師了解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2. 探索一種模式:以“教育教學論壇”展評活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從2008年啟動了“教育教學論壇”展評活動,效果甚好。其主要特點有:“論壇”活動目的“三突出”。一突出實踐,二突出實用,三突出實效;“論壇”活動專題系列化、梯次化。關注教師成長,落腳校本研究平臺;“論壇”活動壇主多元化。每屆論壇或每個專題設立壇主進行主講,壇主可以是專家、領導、教研員,也可以是教師,還可以是家長;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論壇”活動形式多樣化。論壇活動根據實際需要變換活動形式,如才藝展示、基本功大賽、課堂教學展示、研訓教一體化等等。
3. 營造一種氛圍:由“他培”到“自培”,再到“專業發展提升”。教師培訓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教師“自培”。由此,學校在校本培訓中做了以下嘗試:首先,開展教師自主發展能力培訓。其次,建立教師個人特長資源庫。每個教師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重要的是揚教師專業之長,發現特長并總結出來。每個人的特長集中起來就是學校的群體特色。本著這樣的理念,學校讓每個教師申報或發現自己的特長項目,集體再進行設計、強化、包裝,使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成功和自信,使原來被共性知識培訓淹沒的教師個性特長顯露出來了。
4. 提升一種境界:問題即課題,把工作做實、做細、做精。首先,做好課程研究。實踐證明,教師進行專題研究活動是將工作做實做精的好方法。學校特意給各學科安排了專門的時間、地點、開展不同主題的活動。如,研究教材、處理教材、學生分析的研究;加強教師的集體備課。每位教師要研究每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并進行練習設計,將這些研究轉化為授課實踐加以落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其次,做好小課題的研究。小課題研究是將工作做細做精的好方法。鼓勵教師在工作實踐中思考教育實踐、總結教育行為、提升教育理論。為此,就是要求教師以教學后記、教學案例、教學隨筆、教育論文等形式勤動筆,勤思考,使他們關注問題并付諸行動。
5. 建立一種機制:教師專業發展激勵機制。建立有效的以“教師為本”促進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是校本培訓能夠長期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為此,我們主要從競爭激勵、成就激勵、評價激勵三個方面激勵教師。
三、三項措施——把快樂教育落到實處
1. 改進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學校全面落實“345”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創建整體優化快樂的課堂結構,探討實施快樂教育的途徑和教學方法,打造了開放式、多元化、自主參與、張揚個性的課堂,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構建和諧的課堂必須做到:一是與時俱進地選擇好教學內容,扎扎實實地為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樁。二是以滿腔的熱情、智慧的頭腦、敏銳的觸覺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喚起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三是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學習熱情,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全力以赴地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不斷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2. 把握“三度”,精心設計作業。我們要求在作業布置上把握住三個“度”:(1)適宜度。課堂作業應緊扣本課的教學實際,力求在課上完成。課外作業(家庭作業)要控制作業量,不得加重學生作業負擔,特別是機械重復地抄寫作業必須杜絕,不得有偏題、怪題。(2)新穎度。精心設計,突出教學重點、難點。作業按場合分有課內、課外作業兩種,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要做到:“講科學、重實效、嚴要求”。書面作業形式以外,應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布置動口、動手的實踐作業,如調查、觀察等。重視課外閱讀,重視實踐與創新,突出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3)滿意度。教師將布置作業的權利交給學生,學生可根據自己當天所學習的知識內容、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大小以及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可多可少,可自行設計,也可廣泛參考。基本要求:做你喜歡做的作業;做你自己認為真正需要做的作業;做你能夠完成的作業。這樣的讓作業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藝特長、張揚個性,讓作業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樂事、趣事。
3. 打造兩個環境,和諧六個關系,積極營造“和諧樂園”。兩個環境:(1)打造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安全無小事,責任大于天”。學校從“交通安全教育”入手,確立“以學生為中心,工作走在學生前,工作做在問題前”的管理理念;實行“三空值勤制”,校領導以身作則,在大門口執勤,接送學生過馬路;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學生組成“小交警”、“文明勸導隊”,同交警一起走上街頭,維持放學交通秩序,發放交通安全宣傳材料,勸導不文明交通行為,把交通安全知識帶到千家萬戶。(2)打造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為強化學生的環保理念,豐富學生的環保知識,學校積極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定期發放環保知識宣傳材料,開展“共建美好家園”活動,組織學生走進社區,清潔綠地,宣傳環保知識,舉辦征文、手抄報比賽和以環保為主題的文藝匯演。學校高度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校園內干凈整潔,綠草如茵,教室內、走廊上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起到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