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信息系統論文

信息系統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3 15:15: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息系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信息系統論文

篇(1)

【關鍵詞】公司治理系統公司管理系統會計信息系統

一、引言:

縱觀會計發展歷史,會計已經從簡單地記錄事項并向所有者報告管理者經營業績的階段演變到向組織內部和外部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會計的目標相應地也從報告解除受托責任拓展到優化配置資源。但是,從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現狀來看,會計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沒有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甚至有時還誤導了資源的流向,使投資者的利益受到了損害。會計信息質量不高,與會計人員素質。會計法規和準則等方面均有關系,這方面的研究已有諸多成果。本文試圖另辟蹊徑,立足公司治理、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共生關系,從理論層面揭示會計信息質量是怎樣受制于環境并積極地影響這些環境。作者的觀點是,會計作為企業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它同公司的管理結構和治理結構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個管理有序、治理完善的企業中,會計必然運作良好,它為企業內部、外部決策者提供可靠、相關的會計信息。從經驗來看,那些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企業一般都在企業管理上比較薄弱,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筆者進而認為會計信息失真的深層次原因是在于我國許多企業缺乏完善、健全的公司管理系統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統。會計職責的履行和作用的發揮離不開企業管理和治理結構,只有將會計置于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統中加以考慮,才能理解會計在經濟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找出現實中所存在問題的癥結,尋求對癥之藥。

二、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摸型

目前,有關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研究存在著兩種傾向,即公司治理研究只考慮狹義的公司治理范圍,其中主要研究內部監控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而公司管理研究中,又只注意企業外部環境、公司文化、管理風格的影響,而很少把公司管理系統與公司治理系統結合起來綜合研究。

其實,公司治理與管理是存在緊密關系的兩個方面,按柯克蘭和瓦提克(CochranandWartick)的研究結論: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之間潛在沖突是構成公司治理問題的內容之一,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標就包括協調公司的治理和公司的管理。[1]治理與管理的區別依賴于經濟學上定義股東與管理者關系的企業理論模型:股東擁有企業僅不參與經營管理,股東通過選舉董事會作為他們在公司決策中的人來監督經營者的行為。據此,公司治理被看成與公司的內在性質、目的和整體形象有關,與該實體的重要性、持久性和誠信責任等內容有關,而公司管理則更多地與具體經營活動有關。可以認為,治理與管理的差別在于:(1)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而管理的中心是內部的;(2)治理是一個計放系統;管理是一個封閉系統;(3)治理是戰略導向的,管理是任務導向的。簡言之,公司治理關心的是“公司向何處去”的問題,而公司管理關心的是“怎樣使公司達到上述目標”的問題。同時,企業治理和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和管理都可能直接對公司管理運作過程產生影響,但在通常情況下,公司治理系統主要是通過影響公司管理系統來達到間接影響公司管理運作的目的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與管理效益的。在實踐中,通常認為專司公司治理的董事會在很大程度上參與了企業管理。特別是在英美等國家的治理結構中,董事長往往又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CEO),許多高層經理又是董事會成員。鑒于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這種交叉關系,國外有學者指出應該將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綜合起來加以研究,并提出了一個描述性模型。我國有學者借鑒其思路,構造了一個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模型[2]。

公司治理系統由內部監控機制和外部監控機制組成。我國公司法確定階“三會四權”制衡機制就是典型的內部監督機制。外部監控機制是指一股股東、資本市場、經理市場、產品市場、社會輿論和國家法律法規等外部力量對企業管理行為的監督。

公司管理系統在這里被描述成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企業戰略目標與決策系統;二是企業組織結構與組織管理系統;三是企業文化與價值系統。按照著名的麥肯齊企業管理系統的7—S框架(因素包括結構、戰略、體制與程序、人員與班子、技能、作風。共同價值)來分析,上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主要是硬件要素,第三部分主要是軟件要素。從控制角度看,在公司管理系統中,決策體制、管理組織體制、管理規程與制度以及會計、審計系統等構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調控機制,對企業管理行為形成了內在的和制度化的約束。

模型中還有兩個相關的系統。一是企業外部環境系統,這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資本市場等因素,它們既影響公司治理系統,又影響公司管理系統,還構成公司治理系統的一部分。二是公司信息網絡。它應是公司治理系統和管理系統的共同組成部分和賴以有效運作的基礎。強調這一點,對于我國企業現階段在企業建立有效的治理機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我國很多股份企業治理結構發揮不了作用,除了制度上的缺陷,本身能力差之外,再就是缺少支持有效決策和有效行動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常常是企業管理的自我調控系統,特別是會計和審計系統提供的。

三.會計信息系統與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統

當現代經濟已客觀地表現為實體經濟、貨幣經濟和數字經濟的三重世界時,現代企業中的管理信息網絡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數字形式表現出來的會計信息系統[3]。會計是企業管理活動的一部分,它產生于企業管理系統中,以管理當局的名義向外披露會計信息,并對其可靠性、真實性負責。會計亦是公司治理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公司內、外部利益相關者只有根據會計信息了解并監督企業管理活動,進而作出相關決策。會計信息系統和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統的關系具體分析如下:

(一)會計信息系統與公司治理系統

公司治理系統由內部監控機制和外部監控機制組成。內部監控機制是主要股東①、董事會、監事會對企業經營者進行監控的機制。在一定情況下內部監控機制是公司治理的主體。它一方面利用企業管理當局披露的會計信息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約束和激勵。另一方面因為內部監控機制的特殊地位,它有義務保證企業的會計系統和審計系統向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及外界披露提供系統、及時、準確的會計信息。美國公司董事協會在描述董事會職責范圍時就認為董事會在檢查和監督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工作方面的作用包括:“辨別董事會對信息的需求,并安排這些信息的及時提供;每年對流向董事的信息進行評價,以確保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合理性。”[4]

外部

監控機制包括資本市場、產品市場和經理市場等外部力量對企業管理行為的監督。資本市場起著為通資金提供者和企業間的信息,在企業間配置資源的作用。資本市場上的決策者主要是中小股東和債權人,由于他們不直接監督經營者,因此要求公司向他們提供詳細、可靠的財務數據,要求證券市場管理者制定公平交易規則,來規范會計信息的供給。而資本市場發揮作用的前提是企業積極地披露保留的信息,市場又能將企業披露的信息及時地反映出來實現對企業的正確評價。產品市場對企業的監控是通過企業與供應商和顧客之間的“縱向競爭”來實現的。現代企業間既存在競爭又有相互協調。競爭性是產品市場發揮作用的前提。而社會化大生產又要求企業間相互協調合作,保持一種長期穩定的交易關系。在交易過程中,合作雙方提出的條件常常會直接影響另一方企業的經營方針和管理方式的具體內容,因此雙方都需要全面收集對方的經營狀況信息,以決定合作的內容和方式。而這種所需要的經營狀況信息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企業向外披露的會計信息。在有效的經理市場上,企業經理是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本,其價值取決于市場評價,市場評價的標準除了知識、經驗以及城信度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經理任期內的經營績效。經營績效又主要是通過企業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動狀況的財務會計信息表現出來的。如果經營績效良好,經理人員不僅可以獲得優厚的回報,其在經理市場的價值也會大大上升,如果經理出現經營劣跡,其價值會一落千丈,最終會影響其職業生涯。綜上所述,現代財務會計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會計對現代企業冶鋼結構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種積極響應。而有效的審計監督制度,又確保了這種相輔相成關系的正常秩序并發揮積極作用。

(二)會計信息系統與公司管理系統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系統中內外監控機制的有效運作和作用發揮,主要取決于公司的會計信息系統。如果沒有可靠、相關的會計信息支撐,董事會、監事會及外部監控機制的任何決策都可能盲目無效。為此,有必要在企業管理層面上,將產生并保證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的系統稱之為公司管理系統的自我調控機制。它從企業有效管理的角度在財務上對內部管理進行控制,主要強調管理行為與法規制度的一致性以及可靠財務信息的暢通。公司治理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確保公司內部存在一個有效運作的自我調控機制,這是達到公司目標的必要保障。

什么是公司管理的自我調控機制呢?美國管理會計協會(CIMA)的定義是:它是這樣一個整體系統,由管理者建立的,旨在以一種有序的和有效的方式進行公司的業務,確保其與管理政策和規章的一致,保護資產、盡量確保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5]。因此公司管理的自我調控機制主要是指企業的會計系統和內部審計系統。完全可以認為,現代管理會計內部審計制度的確立并發揮日益顯著的作用,是現代會計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發展而作出的應對措施。實際上,公司管理系統中的一些硬件要素也構成了一定的約束控制作用。這些硬件包括(1)決策控制機制;(2)管理組織體制;(3)管理制度。它們與內部會計、審計系統一起構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調控機制。

由上可見,以會計、審計系統為核心的公司管理系統的自我調控機制主要服務于企業進行有效管理,但它也是公司治理的內部監督機制和外部監控機制運作的信息基礎。三者處于一種互動的狀態。會計信息系統的作用就在于協調各方的利益,尤其是股東、債權人等組織外部相關者同組織內部管理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使得在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時,也實現了個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會計信息系統內最終是服務于兩個目標:一是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管理決策信息;二是幫助企業內外監控者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的監督激勵和評價[6]。

同時會計審計系統的有效運作亦離不開公司內部科學合理的決策體制和管理組織體制以及完善的規章制度的有力支持。公司治理的內部外部監控機制與公司管理系統的自我調控機制也處于相互作用的狀態。董事、監事和社會公眾要從企業管理系統中獲得會計信息,而企業的會計、審計系統又直接或間接地接受董事會或監事會的領導。為此,我們可以構建一個以會計、審計系統為核心的管理系統的自我調控機制及其與公司治理系統整合的模型。

四、公司治理、公司管理與會計治理三者互動關系的歷史考察

在工業革命以前的漫長年代里,盡管出現了復式簿記這樣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巨大突破,但會計的發展始終是緩慢的,僅停留在簡單的記錄階段。工業革命到來之后,科技的飛速發展引起了組織上的變革和創新。以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屬為特征的股份公司的產生就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組織上的創新。現代流行的大部分經典性會計思想的產生都源于股份公司的實踐(尤以美國為甚)。今天的絕大部分管理會計的方法都產生于1825-1925年,而這一恰恰是公司制逐步完善的時期。作為現代生產技術的先驅者的紡織工業,首先將制造一件產品的所有生產過程內部化并一體化于一家工廠。這些縱向聯合企業中的經理們要求會計系統提供每一道工序上半成品的單位成本數據,以便于將自制半成品成本與外購價格作比較。然而,真正引發會計大發展的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工商企業——鐵路公司的出現。它們首先雇傭大批支薪經理,建立起大規模內部組織機構,嚴格劃分各部門,并明確了各部門的責任和權力。當時鐵路公司的高層經理都深深懂得,內部信息的不斷流通對于新興大企業的有效經營是至關重要的,他們首創了會計和統計報表制度用以監督、評估經理們的工作。由于對精確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企業日常經營中所產生的大量各種各樣的數據的方法也大有改進,更重要的是它導致了會計制度的改革,促成了會計脫離管理的領域而自成一門學科。新的會計制度分為三大類:財務會計、固定資本核算和成本會計。當時還就新的會計在有關鐵路的雜志和許多新出版的金融雜志上展開了廣泛熱烈的爭論,從而形成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會計大討論。這些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構想出并于以后幾年逐漸完善的會計方法,很快便為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首批大工商企業所采用,直到進入二十世紀相當一段時期,它們一直是美國工商企業的基本會計方法和基本控制手段。[7]

到了19世紀后期,許多大型的工商企業紛紛學習引入鐵路公司的管理和監督方法,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安德魯·卡內基的美國鋼鐵公司。正如霍利所指出的,工廠生產速度的大增,使其對經理的要求也大為提高。由于金屬生產的每一個生產過程都牽涉到不同的活動,因此全面的協調和監督是困難的。為了對分管各個冶煉階段的工頭們進行有力的管理監督,他們發展了一套實行協調和監督所不可缺少的統計數據。特別是引進了“會計憑征制度”,每個車間在完成每一訂單后,都要填列所消耗的材料和人工的費用。記載著生產每噸鋼軌所耗費的各項原材料成本的日報和月報及時地送到卡內基手中,成為卡內基最主要的監督工具。

其后在二十世紀初,對公司制的演進和會計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是杜邦炸藥公司,它是歷史上最早的權力集中的、按職能劃分部門的聯合企業。與其它的聯合企業一樣,公司由董事會的執委會領導。除董事長之外,執委會的成員們都負有雙重責任,既要對分管的職能部門的業績負責,又要對公司作全盤性

的管理,而第二項責任居于優先地位。執委會在執行工作時的主要依據之一就是由財務部門所算出的日益復雜的、關于成本會計和固定資本核算的資料。杜邦公司分管財務的副董事長皮埃爾·杜邦在公司合并完成后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統一所有參加合并公司的會計制度,為公司的所有工廠和辦事處制定出一套相同的會計程序,并牢固地控制流動資本的穩定供應。他們在完成這些工作時,在現代工業會計方面進行了開拓性的工作,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一是首次將會計上的三個基本類型—財務會計、固定資本核算和成本會計——有效地結合成一體,從而有助于為現代的資產會計奠定基礎,到1910年,他們已發展出一套后來成為二十世紀工業企業標準會計程序的會計方法和會計監督。二是設計出投資回報率(ROI)這一指標(即后來被廣泛運用的杜邦財務指標分析體系)。利用這一指標,杜邦公司的經理們得以明確地說明,現代管理對利潤率和生?仕鞒齙哪遣糠只竟畢住ü躍繕頭峙涔痰牟牧狹鞒探泄芾硇鞫玫降慕肌U廡峒粕系拇蔥魯曬晌似笠稻肀夭豢繕俚墓芾矸椒āMü廡椒ǎ攀構芾砩系撓行蔚氖衷諦骱圖嘍驕沒疃矯嫻靡勻〈諧×α康奈扌蔚氖幀8]

在1925-1975年這段時間里,美國企業的會計系統則受到了稅法和會計準則這些外部因素的極大影響。在20世紀最初的二、三十年中,由于工業革命的影響,會計領域變得相當復雜,早期單一的會計方法不再存在,有效的會計方法尚未建立起來。在會計藝術觀的指導下,美國會計界呈現一片混亂景象。當時,對資產計價,流行多種方法,包括原始成本、重置成本、現行市價等,對收益的性質來源,都存在不同的理解,,由于19世紀后半期至大蕭條時期,美國社會缺乏完整、嚴格的法律等外部約束公司的治理行為。這時會計便真正成為企業家們粉飾公司業績,欺騙股東,追求個人利益的“藝術”了。由于當時會計實務如此混亂,1929-1937年的經濟危機一開始,就有人猛烈批評會計界,甚至有人認為,松散的會計實務是導致美國資本市場崩潰的原因之一。在這一情形下如何從外部強化對企業的監督和治理日益受到重視。美國國會相繼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別通過了《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規定所有證券上市公司都必須提供統一的會計信息,并于1934年成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并要求該組織負責制定上市公司所必須遵守的統一會計規則,從而使財務會計進入了接受準則規范的時代。經過SEC、APB、FASB等準則制定機構及其相?乩嬙盤宓牟恍概Γ?0年代中期,美國已形成了較為規范的會計準則體系。而會計準則制定過程是一個各利益相關者相互博奕的過程,希圖通過制定具有強制性的“公認會計準則”來貫徹自己對企業進行治理和管理的思想,以最大程度實現自我利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會計準則就是現代企業強化公司治理與管理的產物。

1975年以后,現代工商企業所受到的最大沖擊莫過于信息技術革命。技術創新必然導致組織創新,此時日本走在了企業革命的前列,創新一系列諸如適時制造系統(Just一in-time)、靈活生產體系(contingencyproductions

system)等新的生產管理制度。從8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工商業者開始產生危機感,并對傳統的生產管理制度進行了認真檢查和深刻反思,許多公司決定學習日本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并推行新的“適時適量生產和存貨控制制度”,全面改革了生產管理方式。但同時,現代管理會計的觀念仍是老一套,沒能與這些新的生產管理制度同步發展。因而本世紀八十年代以后,美國會計界指出了管理會計已出現嚴重危機,1987年約翰遜和卡普蘭兩位教授出版了轟動西方會計界的專著“相關性消失了——管理會計的興衰”,認為現行的管理會計體系應該有一個根本性的變革,才能符合當今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發展的現實情況。在其后十余年中西方會計界在對管理會計反思的同時亦進行了創新和變革。大力吸取企業理論、信息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等現代管理科學,不僅對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了改造,還產生了適應現代生產管理制度的新分支,如全面質量管理會計、適時制度系統會計、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等。

通過以上歷史考察可見,會計系統作為企業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它扮演著雙刃劍的角色:一方面技術革命引起了企業組織的變革,管理的需要呼喚著會計的發展,創新的會計系統又成為了企業管理順暢進行的重要保障;而另一方面,當企業組織還不夠完善,企業缺乏外部約束時,會計系統又可能成為內部人所控制的,用來欺騙股東等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工具,而要糾正這一切,又必須依賴于企業內外部法律、規章制度,組織結構即治理和管理系統的健全和完善。

五、啟示

當將會計信息系統置于公司治理系統和公司管理系統相整合的框架中加以研究時,可以發現:會計信息系統一方面是聯系治理系統與管理系統的紐帶,是治理系統和管理系統共同組成部分和得以正常運轉的基礎;另一方面會計信息系統作用的發揮亦離不開企業內部科學、嚴密的組織管理和公司治理結構對其的引導和控制。三者之間是一種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關系。

聯系我國現實,在會計信息失真時,人們往往對會計本身橫加指責,認為缺乏真實、相關的決策信息是會計本身的失職。顯然這種就會計論會計的觀點是有失偏頗的。當企業內部監控機制中的董事會、監事會只是一種形式而產生不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及監控動機時;當企業外部資本市場成為眾多對企業經營狀況并不關心的中小股東進行投機炒作的場所時;當企業管理者更多地是以行政方式委派到倫業而不是從經理市場中競爭產生,甚至還無所謂經理市場時;當企業還沿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制度慣性進行管理時;會計信息是否還能發揮其作用?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甚至可以說,沒有健全規范的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統就不會有對決策相關的會計信息的需求。

篇(2)

[關鍵詞]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概述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歷經了單機單任務、一體化醫院信息系統。以前各醫院建立的計算機系統主要是MIS系統,以財務為重點,涉及掛號、收費、藥庫等流程。現在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將是臨床管理的信息化,把信息技術真正應用到疾病的診斷和手術中去,然后在臨床信息系統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建立電子病歷,促進病歷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一般來說,醫院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為醫院及其所屬各部門提供患者醫療信息、財務核算分析、行政管理信息和決策分析統計信息的收集、存貯、處理、提取和數據通訊[1]。將門診管理、住院管理、醫技管理、職能科室管理等各部門通過計算機網絡有機集成在一起,提高醫院信息利用率和醫院整體運行效率。加強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的意義信息化為醫院帶來了更加科學、規范的工作流程,工作效率的明顯提升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醫院的核心業務也越來越依賴于信息系統穩定可靠的運行支持。目前,我國約有3萬多所醫院,5萬多個防疫站,大多數醫院采用的是病床管理和財務管理。據衛生部一項統計顯示,參與調查的中國6000多家醫院中,只有31%的醫院用上了信息管理系統[2]。目前的3萬多家醫院中有6000家是三甲以上的醫院,衛生部曾強調“國內三甲以上的醫院都需要實行信息化管理”,未來幾年,我國將有超過70%的醫院實現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統所具有的絕對重要地位和其相對脆弱的本質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建立完善的安全備份系統和管理機制,對加強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面臨的挑戰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存在的信息安全隱患由計算機和網絡組成的管理信息系統具有天然的安全脆弱性,表現在包括系統體系、安全模型、安全問題判斷和安全管理環節在內的多個方面。對于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來說,信息系統的開放體制與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存在很大的制約。操作系統、網絡、數據庫管理系統、用戶系統和安全策略等各個級別和層面都存在安全問題。醫院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問題日益突出。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面臨包括詐騙、間諜、蓄意破壞行為、火災、水災等大范圍的安全威脅,諸如信息被竊取、計算機病毒、服務器的非法入侵破壞等信息安全隱患越來越普遍和復雜,危害越來越大,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是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主動、系統地對風險進行全過程識別、評估及監控,以達到降低系統風險,減少風險損失,甚至化險為夷,變不利為有利的目的[3]。對于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來說,信息安全風險管理就是識別、評價各種信息安全風險因素帶來的損失風險,對風險進行控制,減輕風險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將損失降到最低。從目前醫院信息系統的發展狀況以及對醫療信息系統數據的安全性要求來看,要加強信息安全的風險管理,就是要做到從物理、網絡、系統、主機以及應用層面來確保系統中各種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提高整體防護能力,規范安全管理流程,保障信息系統的平穩運行,這是保證醫院信息系統安全的關鍵所在。構建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體系的對策建議針對當前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存在的信息安全隱患,為構建行之有效的醫院信息安全體系,筆者從以下4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篇(3)

關鍵詞:會計本質;知識經濟;低碳經濟;新經濟形勢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2-0-01

一、知識經濟與低碳經濟的背景介紹

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Based Economy),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一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經濟形態;工業化、信息化和知識化是現代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創新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動力,教育、文化和研究開發是知識經濟的先導產業,教育和研究開發是知識經濟時代最主要的部門,知識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最為重要的資源。而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知識經濟的興起將對投資模式、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教育的職能與形式產生深刻的影響。在產業結構方面,一方面,電子貿易、網絡經濟、在線經濟等新型產業將大規模興起;另一方面,農業等傳統產業將越來越知識化。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二、我國會計會計理論界對于會計理論的主流觀點

1.會計信息系統論

1966年,美國會計學會在紀念該學會成立50周年的文獻《論會計基本理論》中提出會計基本上是一個信息系統。所謂會計信息系統論,不過是運用信息系統論的觀點,重新認識、界定會計的本質。這逐步被學術界所接受,并與管理活動論共同列為我國80年代有關會計本質討論的兩大主流派觀點。

2.會計管理活動論

在1980年中國會計學會成立大會上,閻達五教授與楊紀琬教授合作發表了題為《開展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幾點意見——兼論會計學的科學屬性》的學術論文,首次提出了“會計管理”概念,視會計為一種管理活動。

三、新經濟形勢下對會計本質觀點的解析

1.在當今新經濟形式背景下,信息的使用者不僅僅需要了解本單位的財務方面的信息,還要了解企業所賴以生存的大背景信息和更豐富的前瞻性信息。而且,在當今的大環境背景下,這些非財務的信息在企業所需的信息比重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重,例如企業的核心技術、管理團隊的背景資料、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產業的競爭形式、國家對于自身企業的政策支持(特別是一些特殊的行業如采掘業等)、節能環保政策技術、國際大環境的形勢變化(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如經濟危機)等,而這些信息是在財務信息上是無法得到體現的。

2.根據會計管理論的觀點,會計被視為為一種管理活動,這一概念的提出與“管理工具論”相比,“管理活動論”在理論上是一個重大突破,為會計工作適應改革開放,適應企業會計轉軌變型的要求,提供了理論依據,是我國會計歷史上的歷史性的進步。在當今的新經濟形勢下,企業管理的范圍得到擴大,也神話了管理的內涵。同時,由于信息化處理程度的提高,企業管理的手段更為豐富。所以,以前對于會計本質的認識有點模糊,范圍過大,無法區分好會計管理和其他管理活動的界限。因此這一概念應該更為具體地規定。

3.控制是會計所表現出的重要的特征,它正在逐步成為會計的重要職能之一,但是不能用控制去籠統的概括會計的本質。新經濟形勢下知識經濟的發展豐富了控制手段,夸大了控制的界限。由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管理的金字塔越來越扁平,控制的界限早已不再局限于地域,遠程控制成為了可能。因此,這種技術的發展使得企業財務控制在經營控制中的作用得到了弱化,而片面強調會計的控制職能只會以偏概全,應該使得其意義更為深化。

四、會計本質應將其放置在新經濟形勢下進行考量

新經濟形勢的改變,改變的是社會的大環境,改變的是會計環境,改善的是會計手段。在這一全新的環境下,我們有必要重新去考量會計的本質。傳統的“管理活動論”、“信息系統論”、“控制系統論”雖然都不能很完整地概括新形勢下會計的本質,但卻各自在某一方面抓住了會計本質的精髓,而這僅僅是由于認識角度的不同,而這三種理論都需要對會計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和豐富。

正如前文所例舉的,知識經濟與低碳經濟下的會計本質應對新經濟形勢更加快速地適應,加快對虛擬衍生金融工具、網絡企業、電子商務等新生事物的理論解釋,并要在世界當今大環境下不斷深化與所屬特殊歷史背景的融合,使得會計本質更能體現現代新經濟形勢下的時代特色。

同時,在當今世界局勢新一輪變換之中,我國的會計理論研究應有意識地根據我國當今經濟社會現狀,緊扣時代脈搏,不斷與新興的經濟社會內涵相結合,走出一條由我國特色的、承接我國發展脈絡的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葛家澍,劉峰,著.會計理論[M].財經出版社,2003.

篇(4)

[論文摘要] 會計的創新和發展有著內在的規律。會計環境、會計目標、會計對象、會計信息技術等要素對會計理論和信息系統的變革、完善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透過這些要素變化分析,揭示會計創新的內在聯系。

會計環境是左右會計發展的外在因素;而會計目標、會計對象和會計信息技術等要素變化是推動會計發展的內在動力。而今會計環境與20世紀相比,已發生諸多變化。在當今環境中,會計提出了更高的發展目標;要求關注會計對象中過去曾經疏漏的具體元素;而會計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在不同角度引發了會計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諸多問題。所有這些正在推動著會計系統的演變和變革。

會計創新,又稱會計再造,是依據當今知識經濟、全球經濟、信息經濟的客觀需要,通過對傳統會計的揚棄,構建現代會計理論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形成與信息化相匹配的數據處理、存儲,以及信息應用機制,以實現會計工作的重心轉移和管理工作更進一步的深入和精細化。筆者曾在相關論文中探討了會計創新的內涵和基本取向[1],而本文則從會計環境、會計目標、會計對象和會計信息技術4個方面剖析會計創新的基本推動力。

一、會計環境變化推動會計創新

會計系統的發展是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它不僅有自身內在的發展動力和軌跡,而且“遵從”、“趨同”環境的發展變化,以便和所處環境保持“協調”[2]。

會計環境“是指會計所處的具體時空的情況和條件”[3]。而這些具體時空下的“情況和條件”又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即會計環境具體可分為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宏觀環境”影響會計系統的主要因素包括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國家法規及人文意識等;“微觀環境”影響會計的主要因素有企業經營規模、管理水平、組織形式等。

目前會計劃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領域。就財務會計而言,其原則、假設、方法,以及憑證、賬簿和報表的模式成熟于“工業時代”;就管理會計而言,產生于20世紀初期,是會計方法與“科學管理”結合的產物,隨著“量化管理”的發展而不斷完善。而當今社會已步入“后工業時代”,這種時代背景變遷,使會計的“宏觀環境”、“微觀環境”無不發生跨越式的變革。

如今會計的宏觀環境與“工業時代”相比,呈現出“知識經濟”、“全球經濟”和“信息經濟”等多元化的特征。這種變化至少在3個方面推動會計創新。第一,會計與企業以外其他單位進行“資金”和“信息”交流的方式發生變化,如電子商務、電子稅務、電子政務等方面的變化,要求改變會計現有的數據采集、存儲、加工、傳遞和輸出模式,以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需要。第二,當今社會引發了會計對象的內在結構發生變化、對會計提出了更為精準的目標、產生了全新的會計信息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所有這些,要求突破現有的會計原則、假設,創新會計計量、確認和會計報告模式,構建全新的會計信息機制,以便在經營管理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當今社會會計工作者規模擴大,素質提高,尤其是會計研究工作者的變化,將助推會計創新。

會計微觀環境的變化,有兩個方面較為突出。首先,由于國際市場的發展,引發企業生存、競爭的模式變化,促使企業不斷兼并擴張,刺激了價值鏈企業同盟及“虛擬企業”的出現。這些新的趨向,給企業組織和管理帶來了諸多新的情況,引發了一系列新的會計問題。其次,自動化、信息化的發展刺激了企業流程再造,推動以部門職能分工為基礎的管理轉化為面向流程的管理;促使企業通過信息技術將流程中各項具體分工集成為有機的系統,以達到提高管理效率之目的。

二、會計目標變化拉動會計創新

“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石”,發揮著連接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紐帶作用。會計目標的變化左右著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而會計目標與會計環境協同,隨社會發展而變化。會計目標由“受托責任觀”,到“決策有用觀”,再到“目標體系觀”,直至現在,仍然在求索之中[4]。

就“決策有用觀”而論,如今對決策的認知和理解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決策有用觀”研究的出發點是財務會計。財務會計遵循“公認會計原則”向企業外部相關的組織和個人提供會計報表。“公認會計原則”在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比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是形成了“死板”的標準化信息提供模式。

標準化的會計報告模式,忽略了不同決策的差異性,反映了在特定技術條件下不能顧及決策個性的思維定式。而如今,決策的非結構性、不同決策的差異性得到更多的關注;為不同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信息,為不同決策提供不同信息,成為會計的主要目標之一。從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信息處理能力不斷提高,傳輸速度不斷加快的趨勢分析,有能力也有必要突破現有的標準化會計報告模式,而依據不同決策需要不同會計信息的客觀事實來構建全新的會計信息報告機制。

盡管“決策有用觀”的理念有所突破,但關于“決策有用觀”質疑仍然不斷,說明這一觀點尚存紕漏,仍然無法準確表達現代會計的目標,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對于會計目標認識至少應該從3個方面超越思維定式。

首先,超越會計僅向企業外部提供信息的思維定式,正視管理會計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的客觀現實。關于“決策有用觀”的會計目標,多數是從“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角度,通過企業信息和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關系來進行探討的。這一思維定式研究的是財務會計的目標,不包含管理會計的目標,所以,不能稱其為完整的會計目標。

其次,在準確把握管理會計的基礎上,研究會計目標。管理會計是會計方法和科學管理結合的產物,“是在追求組織機構的目標中辨認、計量、分析、解釋和交流信息的過程。管理會計是管理過程的整體組成部分之一”[5],其中“會計”是方法,“管理”是核心。管理會計的管理活動需要企業許多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并非會計部門能夠獨立完成。這是探討會計目標不容忽視的客觀現實。

再次,對會計目標的研究,應超越“會計信息系統論”。會計不僅是一個信息系統,更是企業管理中量化管理子系統。會計“信息系統論”的觀點無法得到“管理系統論”、“控制系統論”認可的事實,就說明會計信息系統僅是會計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不能涵蓋“會計”的全部。

如果能夠拓展思維空間,從不同角度來研究會計目標將會使結論更接近客觀實際,也將對會計發展、創新產生重大影響。

三、會計對象變化需要會計創新

會計對象與會計學科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的發展和演變,不少學者認為會計對象是會計學的理論邏輯起點。人們關于會計對象的認識,由“財產”、“勞動量”,到“資金運動”,以至現在的“資源運動”等各種學說的變化,不僅體現出“認識”的變化和會計理論的發展,而且體現出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變化[6]。

由“會計對象—會計對象要素—會計報表項目”的會計對象觀分析,會計對象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6方面的要素。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使會計對象要素的變化錯綜復雜,相互影響,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第一,知識經濟改變了“經濟資源”實際意義,對傳統意義上的會計要素產生重要影響。目前,企業擁有“人力資源”的優劣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先進技術”成為企業獲取超額壟斷利潤的重要手段,“信息資源”的價值備受關注。如此等等的變化不僅對“資產”要素產生影響,而且間接影響其他會計要素。

第二,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發展、成熟,以及商業信用形式多樣化,為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緩解了企業的各種責權、債務之間的矛盾,但也使企業與所有者的關系,企業與債權、債務人的關系復雜化,直接引發企業相關費用、利潤的確認和計量等問題。

第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使企業的籌資、投資、生產、經營與市場呈多環節、多渠道的復雜連接狀態。企業全方位受市場左右,放大了企業經營的風險,使企業經營風險估計成為重要課題。此外企業內部物資存儲和生產管理的諸多變化,也產生了一系列的會計問題。

盡管從上述3個方面分析,可以認識會計對象的變化。然而這種會計對象研究出發點,仍然僅只是停留在“會計對象—會計對象要素—會計報表項目”思維模式,仍然局限在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的職能范圍之內。

關于會計對象的研究至少應作3個方面的超越思維定式。

首先,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統一體的角度研究會計對象。會計對象是會計實踐活動中的完整對象,既包括財務會計處理的業務對象,又包括管理會計處理的業務對象。會計對象應是會計預測、決策、預算、反映、分析、評價整個過程中所涉及對象,而不應只是財務會計的對象,僅局限于當前的“會計要素”。

其次,把會計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有機組成子系統,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研究會計對象,從企業管理需求以及發展變化的趨勢來研究會計對象,而不是僅就會計實踐活動探討會計對象。

再次,超越以贏利評價企業經營成敗的思維定式,從企業經營所肩負全部責任的角度研究會計對象。企業要向所有者負責,但也應對社會負責,對員工負責。因此,單以“利潤”或“現金凈流量”來評判企業經營就很有局限性,因而,會計需要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會計對象”有更豐富的內容。

一旦拓寬了會計對象的研究視野,改變了會計的空間觀、時間觀,關于會計對象認識將會產生突破性的變化,會計的發展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空間。

四、會計信息新技術加速會計創新

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相對于傳統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而言,是全新的會計信息技術。

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在實際工作的應用、完善和創新,是眾多科研工作者艱辛勞動的成果。電子信息技術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活動的影響,也不言而喻。但在理論上,更多的表述是“會計電算化對會計的影響”,專項研究會計信息技術與會計理論體系之間關系的理論相對較少。

在此,筆者就會計信息技術對會計理論體系的影響作以簡要梳理。

首先,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應用、發展,催生了新的會計學科(會計信息技術學),改變了會計學的學科體系結構。當前,關于這一新學科的命名,有的稱之為“會計電算化”,有的稱之為“會計信息系統”,有的稱之為“計算機會計學”,但各自研究的內容大同小異,沒有本質差別,其實質研究的是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形成這種同一學科、多種命名的現象的原因眾多,但根本原因是忽略了這一新學科本質。

其次,對會計方法、技術理論產生重要影響。會計從某種意義上講,可稱之為方法學、技術學。技術手段由手工轉向電子化后,財務會計的技術理論已經發生重要變化。第一,憑證、賬簿的作用和意義發生變化,如,記賬憑證信息得以擴充、明細賬不再依據原始憑證登記、憑證和賬簿作為存儲會計數據的手段和方法的意義正逐漸消失。第二,淘汰與新技術不相容的理論,如,“賬務處理程序”為“數據處理流程模式”取代。第三,派生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所需要的新技術、新方法,如,會計數據備份、數據恢復技術。

再次,引發會計數據處理機制發生革命性的改變。關于會計數據處理機制可以理解為會計數據處理定式。據此而論會計數據處理機制,將會在多方面發生變化。第一,會計數據處理將突破單獨由會計部門處理定式,代之以企業內多部門參與會計數據處理,即,會計數據庫與企業信息數據庫集成,成為“共享數據庫”,網絡成為各部門參與數據處理紐帶。第二,“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信息機制受到挑戰,“數據源—會計信息加工方法—適合個性需要的信息”將成為構建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構架。

可見,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會計重構的動力,也是會計創新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杜天宇. 價值鏈會計與網絡會計比較[j]. 會計之友,2007(10,下):67-68.

[2] 于玉林. 現代會計理論——會計系統論、會計信息論與會計控制論[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32-40.

[3] 王開田. 會計進化論——科技革命與會計管理范式創新[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20.

[4] 王勝利. 論我國會計目標體系[j]. 中國農業會計,2005(12):22-24.

篇(5)

關鍵詞:系統動力學 會計電算化 教學模式的改革

作為一門綜合自然與社會科學的橫向學科―系統動力學是基于系統論,控制論以及信息論來進行對結構,功能以及歷史方法的統一。然而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之中,系統動力學已經涉及到了能源,交通,經濟,環境,生態,醫學等廣泛領域之中。對于系統動力學的基本原理是指把系統看成一個反饋機制,通過剖析系統,獲得信息的方式來獲得,從而去尋找最優的或者較優的系統結果,換句話來說,這是一個人們利用計算機去收集資料并且進行尋優的一個過程,延伸到具體的操作機制是指建立系統動力學模型,利用dynamo和vensim軟件去研究系統內部之間的結構,行為或者功能之間的關系從而來尋找出較優的系統結構。

本篇論文將著重分析當今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現狀基于系統動力學的方法論。從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來看,系統動力學理論將會成為會計電算學的基本理論,一是因為如開頭所提及,經濟快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的普及與應用將會大大的節省操作時間,節省人力,保證質量;二是因為當今經濟形勢的多樣化呈現出了會計不同職能性的需求,不僅僅只是以往的單一算賬計算之簡單;三是因為會計系統的精準度將會大大影響企業或者國家經濟的成敗,人們追求高準確度的會計系統是推動電算化系統走向必然,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因素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個人上面,共同決定了會計電算化成為了當今會計系統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如今的教學模式中,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接受會計電算化教學,不僅是順應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順應職業趨勢的發展。

盡管會計電算化已經成為了當今會計行業的標志,這種明顯區分于傳統會計教學的新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學的進度以及順應了時代潮流,但仍然有欠缺之處,具體表現在多個方面。

一、會計主體假設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也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狀態,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公司并不能真實的呈現出公司的會計信息系統的具體大小空間。

對策:要以傳統會計的理論前提,將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變為相對的會計主體假設,在教學之中,仍要以傳統會計基礎為原理基石,不可完全拋棄傳統理論,繼承傳統理念。

二、持續經營假設

電子商務區分于傳統公司形態,往往一些網上電子商務并不如原始公司周期長,以即時性為特點為獲取短暫性的利益,這種沒有預期的解體對會計系統的預見性構成了威脅。

對策:應將持續經營假設變為即時經營假設。

三、安全機制

會計電算化雖廣泛普及并推廣中,但以目前國內的計算機發展進度來看,會計電算化在信息安全以及數據保護方面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一旦隱患發生,必然導致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失控,這也是目前國內企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對策:不斷完善計算機的安全系統裝置,在教學當中,應該學習如何在計算機崩潰的情況下去解決問題利用原始會計信息系統。

四、貨幣計量假設

眾所周知,網購是近幾年新興并且高速發展的一種購物模式,它大大的不同于以往的購物模式,電子貨幣取代了原本的紙幣或硬幣,并且不在是面面交易,這是一個突出問題伴隨著如今會計行業。

對策:計量單位出現多樣化,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多樣化的處理不同的問題,著重培養多樣化的網絡會計。

五、會計分期假設

現如今,公司內部的經濟結構呈現及時性,在時間上變得更為靈活并且具有不確定性,會計報告必須具備同步性與公司的實時經濟需要,然而會計分期假設無法滿足公司及時性的需求。

對策:變定期為實時,擺脫時間地點的障礙,在教學上,繼續大量培育網絡會計針對現如今的經濟形勢。

綜上所述,會計電算化仍具有不同方面的不足與缺陷,經濟需求主體的多樣性表明我們不僅僅只學習會計電算化系統,要因時因地以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理論作為基石去解決多樣化問題;需求主體量和質的增加體現出會計電算化必須要具備精準性和高效性,從而在教學模式中,倡導學生對會計電算化相關軟件掌握必須熟練與精準。需求主體的時效性要求了會計電算化應具備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與進步的過程,從而也在要求學生的創新與不斷推新的思想,

提到與時俱進不斷的過程,會計信息處理系統也將會呈現不同的趨勢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

隨著社會發展,會計電算化系統將不再僅僅只針對單個的企業,新型的會計信息系統將面向社會,面向大眾,由針對單一性走向面對整體性,因而這就需要了未來會計信息系統趨于全面信息化模式,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這需要,對原有的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進行升級,首先廣泛收集數據形成龐大的數據庫,然后廣泛的收集交易資料形成另一個龐大的交易文件,將所有的問題進行統一的處理,形成分析文件,進而形成最終的所需文件。這一對策實現了信息的真實性和廣泛性,企業者有了多方位的比較,并且確保了信息的可行性,在一定方面,降低了企業成本。但是這需要相關部門人員的監督,確保信息的不外露與安全,另一方面,需要專業的稀缺人員去實現相關目標,確保目標的可行性。這是一條必經的改革之路針對于現有的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

本篇論文主要介紹了基于系統動力學的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現狀以及發展的必要性原因,除此之外,會計電算化同時并存的弊端與缺漏以及原因也依次列舉在本篇文章之中,本篇論文的結尾也提出了一個宏觀上的解決對策針對于大方面的不足現狀盡管其中的可行性目前仍然有障礙,但這必然會是未來對于完善電算化信息系統的必然之路。針對于教學模式,學生在受教之時,不能只單一接受科技化的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模式,應該將原始的會計信息系統與現代科技化的電算化模式相結合,才不會在電算化出現上述弊端的同時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馬元興.會計專業工學結合的內容與實現途徑[J].會計之友,2009(1).

[2]牛瑞新.高職會計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廣西輕工業,2009(9)

篇(6)

論文摘要:近年來,無論在教學還是在學術研究領域,人們總是將會計信息化和會計電算化相混淆,認為兩者是同一概念,沒有實質區別,可以替換使用;也有人認為會計信息化的概念優于會計電算化,但不知道優在何處,只是在朦朧中意識到會計信息化可能會替代會計電算化。筆者認為搞清楚兩者的來龍去脈,對兩者加以正確的區分,有利于教育教學、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與定位甚至學術機構的確切命名。

1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概念的由來與含義

1979年,計算機應會計工作在我國拉開了序幕,當時人們的認識就是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能夠有效地提高會計的工作效率,學術界并沒有提出一個權威性的概念統一人們的思想認識。1981年于長春召開的“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問題討論會“上,第一次提出了“會計電算化“的概念。

會計電算化的基本含義是指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領域,用會計軟件指揮各種計算機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難完成、甚至無法完成的會計工作的過程。

2005年8月,由《會計之友》雜志社承辦的中國會計學會會計電算化專業委員會年會在山西太原召開。會上提出了“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發展的理念,與會專家就這兩個概念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一致認為用“會計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會計電算化“的進一步發展,也可以進一步提升“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水平。

會計信息化是會計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過程,是將會計信息作為管理信息資源,全面運用以計算機、網絡與通訊為主的信息技術對會計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傳輸、存儲應用等處理,為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者、企業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時的信息,會計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看到,兩個概念是人們在不同時期、信息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提出來的。

2 會計信息化與會計電算化的區別

2.1 信息技術環境的區別

人們通常所說的信息技術不是單純的一種技術,而是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信息感測技術等組群技術的簡稱。會計電算化階段,人們謀求能夠開發出解決會計領域的單項工作或整體核算工作的軟件,從而幫助會計工作人員實現勞動力的解放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則主要以單機環境或F/S(文件/服務器)架構為主,很少涉及網絡通信技術和感測技術。會計信息化階段,人們需要研究和開發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乃至決策支持等諸多子系統于一體的管理信息系統,會計信息系統屬于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子系統,這個階段的MIS(管理信息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SCM(供應鏈管理)、CRM(客戶關系管理)等產品和概念的提出無不建立在網絡和通信技術基礎之上。

可見,電算化和信息化都應用了計算機技術;電算化較少使用網絡通信技術,信息化則更多地依賴于網絡通信技術的支持;電算化幾乎沒有用到感測技術,信息化則會隨著其發展越來越多的使用諸如條碼感測、智能感測等感測技術。

2.2系統地位層次的區

會計電算化主要服務于財務部門的核算與管理,屬于部門級應用;而會計信息化則是企業信息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會計信息系統是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子系統,除了服務于財務部門外,還要為信息管理層、決策支持層和決策層提供服務,屬于企業級應用。

2.3 系統目標的區別

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是人們隨著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而提出的差異概念。會計電算化以解放生產力,提高工作效率為出發點,首先強調的是會計數據處理的規范化,改變手工會計的不規范現實,要求會計軟件的開發、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按照我國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規范操作,立足于財務報告的規范生成;而會計信息化則更強調會計輸出結果的效率和增值性,這種增值效應依賴于網絡環境下會計數據的快速搜集、實時傳遞以及對不同層次數據的深加工。會計信息化的成效依賴于會計信息輸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輸入的區別

會計電算化條件下輸入系統的是記賬憑證,數據主要由財務部門自己輸入;而會計信息化的大量數據可從企業內外其他系統直接獲取,同時可以預見,隨著原始憑證標準化問題的解決以及網絡安全技術的日臻成熟,經過數字簽名的原始憑證會直接進入會計信息系統。

2.5數據處理的區別

會計電算化主要通過批處理方式處理業已發生的數據,而會計信息化使實時處理數據成為可能。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企業的業務部門通過Intranet(企業內部網)協同工作,所產生的各類數據信息存儲于系統集成的數據庫中,企業信息的內部用戶可以通過對數據庫的實時訪問,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

2.6信息輸出的區別

電算化環境下,會計信息的輸出主要有顯示、打印、磁盤等方式;信息化環境下,內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過網絡實現信息傳遞與共享,通過授權、劃分權限級次,企業內部各個機構、部門從信息系統上直接獲取。隨著XBRL(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深入研究以及B/S(瀏覽器/服務器)體系架構在大型系統中的逐步推廣和應用,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Internet上公布其財務信息。

3 區別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的意義

3.1 有利于澄清教學中的模糊概念

目前,計算機會計教材比比皆是,名稱不一,有會計信息系統、計算機會計學、會計電算化、電算化會計、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等諸多稱謂,筆者不反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宗旨,但教學過程的授者是教師,受者是學生,名稱和概念過多會導致授受雙方無所適從,會使教學缺乏說服力,也會使學術研究缺乏統一的認識和思想,這可能是會計信息系統教材參差不齊、內容相左的重要原因。會計信息系統結合了信息論、系統論的思想,吻合了會計信息化的概念,適應了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大趨勢,是計算機會計教材名稱的首選。

3.2 有利于企業正確定位自己的信息化進程

企業信息化進程受制于信息技術的發展,1979年我國開始搞計算機會計的試點,1983年國務院成立了電子振興領導小組,直至1990年國內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會計軟件,可以說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一個企業能夠擁有自己的計算機硬件,找到合適的會計軟件已屬不易,不存在網絡大規模的應用和遍地開花,而且這十幾年的時間里企業的計算機會計確實是只在會計電算化階段徘徊,軟件生產廠商開發的會計軟件業主要停留在會計電算化上,即能夠用軟件替代手工完成傳統的手工會計核算工作,阿尼塔。S.霍蘭德所謂的“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是手工會計的翻版“即是這個意思。20世紀末本世紀初,隨著大中型、分布式數據庫逐步應用于國內信息處理領域;隨著F/S(文件/服務器)逐步向C/S(客戶機/服務器)、B/S(瀏覽器/服務器)體系架構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ERP產品推出,特別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有實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術與服務以后,計算機會計脫離了“信息孤島“時代,進入了集成財務、生產制造、供應鏈、人力資源、經營決策的企業信息化時代,會計信息系統不再是孤立的系統,會計信息系統不再單獨地服務于部門需求,會計信息會隨著更準確的輸入、更深層次的加工、更實時的處理以及滿足了更多樣的需求而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增值服務。

當然并非所有企業都適用C/S、ERP,所有企業都應該對自己的信息化程度進行正確定位,無論企業規模大小,無論企業的硬件架構和所選用的軟件層次如何,不可否認的是企業一并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可見,會計信息化取代會計電算化已是趨勢使然。

3.3有利于學術機構名稱和職能的正確定位

篇(7)

關鍵詞:采礦系統工程,現狀,展望

 

采礦系統工程為采礦工程學與系統工程學相結合的所形成的一個新的學科分支。論文參考網。采礦系統工程是根據采礦工程內在規律和基本原理,以系統論和現代數學方法研究和解決采礦工程綜合優化問題的采礦工程學科分支[1]。采礦工程是一門由來已久的古老技術,很多問題都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的解決,現場問題常常依賴經驗判斷,容易存在很大的主觀差異性,借助采礦系統工程中的數字與計算技術,可以實現采礦技術問題的定量決策,大大提高了準確性和科學性。同時,采礦工程涉及面較廣,影響因素較多,如何從總體上合理把握,綜合協調,也需要利用系統工程的相關知識來解決。近年來,隨著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引入到采礦系統工程中,為我國的高效安全采礦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發展。

1.采礦系統工程的基礎理論與技術

目前,采礦系統工程中常用的基礎理論學科及相關技術,主要如下:

1) 應用數學或計算數學分支。如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隨機過程及數值方法等。

2) 運籌學及其學科分支。如線性規劃,整數規劃,非線性規劃,目標規劃,動態規劃,圖論及網格分析,排隊論及存儲論等。

3) 現代應用數學的相關學科分支。如地質統計學,可靠性理論,模糊數學,灰色系統理論等。論文參考網。

4) 與計算機技術密切結合的交叉學科分支。如系統模擬,系統動態學,人工智能學,決策支持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2.采礦系統工程發展現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采礦系統工程得到長足發展,應用范圍相當廣泛,分述如下:

2.1 礦山地質系統

在采礦系統工程中,主要使用數據庫來存放地測數據,早期主要使用dBASE、FoxBase、Foxpro,近年來則主要使用Access、Oracle等軟件。而在處理數據方面,則主要使用統計學的方法,常使用Excel以及各種數據庫軟件從總體上把握礦產分布及其變化規律。

1) 礦產儲量計算與地質作圖

采礦系統工程廣泛使用方塊法,同時,為了滿足礦山設計的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還常常使用為線框模型法來表達礦體,這種方法計算精度較高。然而如何由鉆孔柱狀圖推出剖(平) 面圖的地質作圖問題,雖然專家學者使用了許多方法,但還沒有很好的解決。另外,在三維實體模型表達礦體方面,國外的礦業設計軟件都有這種功能。

2) 礦產資源評價

目前人們普遍采用模糊綜合評判評價礦產資源,先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及各因素的權值 , 然后采用模糊評判、灰色關聯度分析等方法。近年來也有人探索用人工神經網絡、遺傳算法進行評判。至于礦物資產的評估,基本上以收益現值法為主。近年來,又引入探索期權估價法,案例估價等其它方法。

2.2 礦山規劃與設計系統

1)地下開拓系統

對于煤礦開拓運輸系統,常使用專家系統確定。或者從各項工程費用累積而成的數學模型中,使用解析法求極值,求解出最優開拓方案。同時,技術人員還常采用計算機模擬法比較各方案的優缺點。

2) 地下采礦方法

對于確定采礦方法,主要使用專家系統和模糊綜合評判。對于煤礦此類特定層狀礦床,采用解析法,而在具體布置采準巷道時,大多采用 CAD技術。鑒于地下工程是個空間概念,國外常采用三維立體圖表示。

3) 采掘計劃編制

人們主要使用線性規劃和整數規劃制定礦山采掘計劃。論文參考網。另外還常使用計算機模擬予以輔助。如為了適應礦山環境的復雜多變,利用CAD技術編制采掘計劃。

2.3 礦山生產工藝系統

1)開采工藝及設備選擇

開采工藝及設備的選擇主要是通過專家系統來確定,為了確保影響因素權值的正確確定,還可以使用人工神經網絡方法。其他的選擇方法還有解析法和計算機模擬等。

2) 開采工藝過程分析

主要是采用計算機模擬來研究開采工藝過程。近年來,現代控制理論也逐步引入到開采工過程分析過程中。

2.4 礦山管理系統

1)礦山管理信息系統

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普及,國內外許多礦山都建立了礦山管理信息系統,覆蓋地測、設計、計劃、設備、庫存、營銷、財會、人事等工作,內部各子系統用局域網相連,外部聯系則通過Internet。

2)礦山生產過程監控

目前礦山還不能達到全過程自動控制,對于井下電機車的調度,主要是借用鐵道運輸的經驗。對于井下一些重要卻又危險的作業,主要采用工業電視來監控。對于少數大型的設備,都具有了自動控制的功能,但是距離自動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3)通風安全

主要是使用專家系統來確定通風系統,使用解析法來優化通風井巷斷面,使用CAD技術來繪制通風網格圖,利用因果關系預測、時間序列預測、卡爾曼濾波預測等方法進行事故預測,以及采用故障決策樹等技術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及概率等等。

3.采礦系統工程發展趨勢

采礦系統工程是采礦工程與系統工程相結合的一門學科,既要遵循采礦工程的內在規律,又必須運用系統工程的觀點和方法。目前情況下,采礦系統將有如下發展趨勢:

1)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采礦系統工程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它的決策,如果只采用一種方法,效果難以理想,需要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并且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2)多項內容的綜合分析決策。采礦系統工程在系統結構上關系比較復雜,再加上各個礦區條件的差異性,因此,在處理和解決某一決策時,需要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內容之間又容易相互影響,故今后將朝多項內容分析決策的方向發展。

3)計算機運算與可視化功能的密切配合。工程設計圖是采礦工程的語言,隨著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動畫顯示以及虛擬現實技術將會在采礦系統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4)采礦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結合。隨著采礦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采礦工程的實踐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采礦實踐的發展需要,兼收嚴格優化方法的優化功能與非嚴格優化方法的靈活使用性將會形成一種趨勢。

5)嚴格優化技術正向實用要求逼近。在采礦系統工程的早期階段,利用運籌學得出的采礦問題最優解常常偏離采礦的工藝技術要求。近年來,隨著CAD 技術的出現,人們又將傳統的設計方法轉用計算機實現,卻又忽視了優化的目標。今后,采礦系統工程將在人―機的交互方式下實現決策的優化,并盡可能提高作業的自動化程度。

6)新學科、新技術的應用繼續發展。隨著新興學科,邊緣交叉學科理論迅速發展,它們也將逐漸與傳統領域結合,使采礦系統工程得到新的發展。

7)礦用軟件開發日益規范化、商品化。采礦系統工程的軟件將會一步發展,市場和價格也會逐漸規范化,價格上也會更加便宜,使用也會更加普遍,對外國軟件的使用上也會更加熟練。

8)跨學科的聯合研究。跨學科的研究工作隨著系統研究對象的擴展,已經成為目前階段必然發展趨勢。

4. 結語

雖然采礦系統工程是一門新興學科,但是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需求量的急速增加,采礦工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再結合全球化的契機,以及新技術,新方法的引入,必將推動我國乃至全世界采礦系統工程學科發展的春天,為能源高效安全開采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煤炭科技名詞.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2] 張幼蒂,王玉俊. 采礦系統工程[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0

[3] 邵登陸,岳宗洪. 采礦系統工程的發展現狀與新趨勢[J].中國礦業,2008,17(9):99-102

[4] 云慶夏,陳永鋒,盧才武. 采礦系統工程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礦業,2004,13(2):1-6

[5] 劉建華,岳宗洪. 采礦系統工程的發展與新趨勢[J].現代礦業,2009,3(3):7-10

[6] 云慶夏,陳永鋒. 我國采礦系統工程的技術進展[J].中國礦業,2000(9):40-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无遮挡xx00动态图120秒| 日韩黄色视频|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刚刚碰一|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ā片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禽2o2o性论交|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址|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高潮|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熟女无套内射线观56|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日韩经典午夜福利发布| 毛茸茸的中国女bbw|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成熟丰满熟妇xxxxx丰满|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国产无夜激无码av毛片| 无尺码精品产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暖暖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完整版| 国产偷倩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国人国产免费av影院| 一区二区在线 | 国| 办公室撕开奶罩吮奶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香蕉视频官网| √在线天堂中文最新版网|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