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9 04:12: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學數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加強新舊知識聯系,實現遷移通暢
奧蘇伯爾認為知識遷移就是,人們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知識學習發生影響。由此可見,認知結構是知識遷移的基礎所在,沒有認知,知識遷移將無從談起。在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知識學習發生影響的這一過程中,關聯點是重中之重,只有找出兩者之間的關聯點,學生才能將知識進行遷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又要引導學生對過往知識進行總結溫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自覺地建立新舊知識的關聯點。
比如在低年段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教學中,學生在上學期已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數,認識了“個、十”的數位名稱、順序、位置,此時在教學中使其掌握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由此分析,新舊知識的共同點有:1.計數方法基本相同。從以“一、十”為單位到以“百”為單位的數,都是個位逐次加1上升到十位;十位逐次加10上升到百位;從以“百”為單位的數到以“千”為單位的數都是各位逐次加1上升到十位;十位逐次加10上升到百位;百位逐次加100上升到千位。2.數位順序相同。均為從右到左,由低位到高位。3.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相同,都是“十”。這些共同要素構成新舊知識的連結點。因此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以類比促遷移,抓訓練攻難點”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由此及彼,“以舊學新”,突破難點,掌握新知識,達到知識和方法的遷移。
1.2加強科學訓練,提高遷移,舉一反三
在一切的教學中,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都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障礙,如何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也是教師的主要任務,要想突破,首先,教師要準確明白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重”在哪里,“難”在哪里;其次,要想突破,教師必須掌握正確的教學策略;最后,教師要在教學中做到精講精練,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
如學習“千克和克”的認識后,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調查物品的質量:一個書包、一只筆、一袋大米、一臺電視機、一個電飯煲,并根據自身對千克、克的理解掌握分清孰輕孰重;學了“認識鐘表”后可以讓學生在周末記錄整點時的自己在家的活動、記錄在校一堂課40分鐘下課時指針應該指示到什么位置;學習“統計”后可以讓學生統計家所擁有物品各自屬性(電器、線織物品、陶瓷、玻璃…)的數量情況,為父母整理家務時提供數據參考…。這樣的科學訓練,引導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杜會,給學生以更廣闊的學以致用的空間,學生學到的將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觀察、分析、合作、交流、創新、實踐等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和訓練。
1.3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夯實知識遷移
抽象概括能力對學好數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越高,其知識遷移能力就越強,對新知識的掌握理解就越容易。在對學生進行抽象引導時,根據切入恰當時機讓學生積累更多對具體形象事物的感性認識,使抽象概括具備一定基礎。
比如在低年段“認識圖形“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客觀事物,發現事物的各種屬性,然后把本質屬性從中抽象出來。在掌握了概念的內容后,再把這些本質屬性推廣到同類事物中,才能對概念所反映的同類事物有普遍的認識,這才算理解了概念。如教師為了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感性認識,準備了3厘米長的小棒3根,及4厘米、2厘米、8厘米長的小棒各一根。教師請學生先用8厘米長的小棒去圍三角形,學生發現隨便配上哪兩根小棒都不能圍成三角形。“為什么呢?”“這根小棒太長了,另外兩根小棒太短了。”“如果把它們換掉,你們能將它們圍成三角形嗎?”學生互相討論,結果圍成了各種三角形。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后,師生共同抽象出三條線段圍成封閉的圖形是三角形的兩個本質屬性,然后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再通過變式練習,深化了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
關鍵詞:奠定基礎;思維深刻;思維創造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081-01
小學數學,是一門需要思維培養的課程,只有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習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才會觸類旁通,才會舉一反三和進行類比、對比。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數學思維,他們學習數學就變成了笨學。“笨學”,學生不會有絲毫的進步和取得相應的成績,所以,我們教師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讓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思維方式,做到思考獨到、有條理、有順序。
一、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增加思維奠定基礎
數學是一門知識抽象、邏輯嚴密的學科,小學生年齡較小,讓其在短時間內明白一個道理,單靠老師的硬灌,會感到乏味,甚至望而卻步。因此在教學中首先還必須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力量。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接受系統性學習的初級階段,培養興趣尤其顯得重要,因此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能夠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用成語、熟語、諺語、謎語、歇后語、故事等多種形式組織課堂教學,誘發興趣;引導動手操作,激發興趣;精心設疑,誘發興趣;通過游戲,激發興趣和延伸拓寬,增強興趣。如教學《分數基本應用題》時,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四步曲”來完成:一找關鍵句,即找出表述兩個量之間關系的句子;二確定單位“1”,即找出關鍵句中是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三寫關系式,寫出“單位‘1’的量×分率=另一個量”這樣的乘法式子;四列式并計算出結果。總之,教師要善于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生的知識與思維之間架起橋梁,讓他們感到學習充滿樂趣,讓他們感到學習不是負擔,而是一種需要。學生的求知欲越來越強,知識面越來越廣,人也越來越聰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寓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于教學的始終,做到“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所謂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過表面現象,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來自于對事物本質屬性的理解,對非本質屬性的排除。為此教師可以變換思維方式,如用尺子量一張紙的厚度,讓學生學會運用歸一思想量出N張紙的厚度再除以N;還可以進行情節敘述的變式如“甲筐水果比乙筐多10千克”可以變為:①乙筐再填上10千克和甲筐一樣多。② 甲筐去掉10千克和乙筐同樣多。③甲筐給乙筐5千克后,甲乙兩筐同樣多。④甲筐給乙筐4千克后,則比乙筐還多2千克⑤甲筐給乙筐6千克后,則比乙筐還少2千克等。此外加強“一題多變”的訓練,既是提高學生審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培養學生解題思維深刻性的重要策略。如教學分數基本應用題“面粉有40千克,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3/4,大米有多少千克?”在讓學生理解題意正確解答后,可以把第二個條件“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3/4”改為① “是大米重量的3/4”②“大米重量比面粉多3/4”③“比大米重量少3/4”④“大米重量比面粉重量的3/4還少3千克”等,讓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分數應用題的結構,提高解題水平,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容量。又如在低年級教學與乘法有關的解決問題時,可以安排如下習題來訓練思維的深刻性:1、我家種了2行樹,一行6棵,一行4棵,一共種了多少棵樹?2、我家種了2行樹,第一行6棵,第二行也是6棵,一共種了多少棵樹?通過分析判斷第一題用加法計算,“2行”是多余條件,干擾學生,要學會選擇條件進行解題,第二題除了“2行”是多余條件,還要幫助學生從過去的加法算式中跳出來,運用新學的乘法知識來計算比較簡便。
三、培養思維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