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論文
時間:2023-03-22 17:38: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所謂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指教師在從事高等教育職業勞動中,為了適應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根據教師道德的原則、規范、范疇的要求,在道德修養方面所進行的一種自我提升和改造的活動,以及經過提升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以及道德品質的集合。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在高等院校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處理個人與學校組織、教師團隊、學生團體以及社會教育事業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是一定社會或階級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
二、新時期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
高校教師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具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是培養合格教師的需要。人民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毫不夸張的說,人民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和學術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未來的教育發展水平,而職業道德修養水平遠比學術水平更加重要。高校教師的教育行為要受到教師本人內心信念的制約。教師的內心信念是教育過程中評價行為善惡的內在力量,這種內在力量的心理機制來自教師的良心和教師的義務感。教師道德修養就是要培養和強化這種道德良心和道德義務,使教師自覺地按社會主義教師道德要求去做,完成教育的任務。
另一方面,提升職業道德修養也是培養合格學生的需要。高等教育所面對的對象是一批經歷過高考和基礎知識學習的學生們,他們對世界、對社會以有一定的認識,在一些事情已有自己的主觀判斷,但他們由于不夠成熟,對某些事物認識不夠深刻,導致其容易被事物表象所迷惑,缺乏抵制誘惑的能力。高校教師身兼科研和教學兩大任務,而實際上,如何啟迪學生的心智,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應該是高等教育的本質。因此,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僅對教師自身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學生道德意識、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生的優秀品質主要靠教師的高尚德行來熏陶,學生的理想要靠教師的崇高信念來啟迪。教師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為,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的形成和完善起著潛移默化的塑造作用。綜上所述,從培養合格高校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來說,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國從1999年開始進行高校擴招,高等教育逐漸在社會普及,這不僅是我國政府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視,同時也是我國國民素質提高的內在要求。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創新以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傳統的高等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新鮮事物的認知。因此,新時期的高等教育不僅對高校教師知識儲備以及專業技能提出了新挑戰,而且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也提出了高要求。在新時期,學生的素質普遍提高,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加之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的普及,都對新時期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論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還是在知識儲備量方面,都要求高校教師要時刻充實和提高自己,不斷與時俱進,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這樣才能更好的“傳道授業解惑”。此外,高科技的普及也對高校教師的教育實踐活動表現起到了監督作用,若教師在教學中有言辭不當或表現不佳的地方,很可能會被學生錄下視頻傳到互聯網上,使得更多的人來關注,擴大事件的影響。當然,如果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表現優異,職業道德修養水平高而深受學生喜愛,學生也可能會將其錄下視頻當作正面素材傳到互聯網,與更多的人分享優秀資源和“正能量”。所以,新時期對高校教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新時期高校教師面對的群里,并不局限與本校教師與學生,而是整個社會,甚至全球,因此,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十分重要。近段時間,互聯網曝光了幾例中學教師在教師節向學生及學生家長索賄的案例,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大家紛紛對新時期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質疑。當然,這幾個案例雖然不是發生在高等院校,但足以為我們高校教師敲響警鐘。一旦有人不顧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作出違反法律法規、校規以及職業道德的行為,不僅會受到社會的譴責,甚至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提升職業道德修養道德修養
來源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并為社會實踐服務。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動力來源于其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每時每刻都在與學生打交道,產生廣泛的社會交往。在社會交往過程中,隨時隨地都會遇到道德上的是非、善惡問題。正是這些教師每天遇到的大量道德問題,促使他們感到有進行道德修養的必要。因此,在教育實踐活動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才有意義,否則只能是空談。既然在新時期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具有重要意義且面臨著更高的要求,那么應該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筆者認為,主要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覺性。認識到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性,雖然是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必不可少的,但卻不是其根本動因。高校教師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最關鍵的是要靠自覺。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高校教師一定要嚴于律己,要將提升職業道德修養作為發自內心的主觀能動力量,不斷地磨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即便是在學校組織、教師和學生隊伍的監督之外,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保持職業道德修養。只有做到這樣,才會自覺地按照社會的師德要求,進行自我提升和改造。
(二)持久性。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因此,要達到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必須保持持久性,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特別是在如今充滿誘惑的時代和社會中,更要求教師抵制住誘惑,時刻銘記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身份,以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
(三)學習性。高校教師要通過讀書來獲取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方面的理論知識,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理論知識水平,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用正確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只有掌握了科學的理論知識,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惡。此外,還應該虛心請教,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孔子的治學名言。即在高校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以優秀的職業道德修養來熏陶學生,將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他們,同時,教師也需要向學生們學習當下流行的好的新鮮事物,做到教學相長,也正像孔子所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
加強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能有效地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提高教育水平,樹立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對提高整個國民素質,具有著深刻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內涵與特點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是指高校教師在從事其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還包括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等。高校教師加以自身鍛煉、改造和提高,不斷提升專業素質,提高教學水平。職業道德特點可歸納為三方面:第一,內容構成的復雜性。高校教師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同時,在不同角色之間也往往會產生矛盾,如教學與科研之間,以及社會服務與對學校所應盡的義務之間所產生的沖突,這就需要高校教師正確處理好這些復雜的關系。第二,典范性。高校教師育人的神圣使命,通過教學和言傳身教來實現,是榜樣,是精神召喚。第三,對社會影響的深遠性。由高校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的身份與地位所決定的。通過教學與科研間接地服務于社會,首先直接作用于學生,逐步擴展到家庭以及社會。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現狀
高校教師擔負著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的責任,教師的人格影響力有時比語言教育更具有心靈的滲透力,對學生產生無形的、潛在的、深刻的道德影響。但是,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倫理道德觀念相應地發生了變化,部分教師出現了一些與教師職業道德不和諧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書不育人,育人意識不強。有的教師認識不到位,淡化了教書育人的責任意識,對于課堂與課外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不聞不問,利用課堂或課后隨意發泄對現實的不滿和個人私憤等。第二,敬業精神衰退,治學不嚴謹。相當一部分高校教師缺乏學術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致使學術研究與專業教學缺乏根基,教材鉆研與知識更新不夠認真與深入,課程內容存在個性化、隨意性現象,教學質量下降。在從事科研的活動中,不潛心鉆研學問,剽竊別人科研成果,濫造學術論文。在市場經濟大潮影響下,“跳槽熱”“第二職業熱”沖擊著校園,教師不認真進行教學,使教學成了次要的事。第三,不注重師德修養。有些年輕教師自身沒有形成完整的職業道德觀念,自身行為舉止得不到學生好評,不尊重學生,高傲自大,對犯有錯誤的學生,不能及時引導,無法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如果高等教育放棄對教師品行的約束,放棄師德建設,教師不去以身傳教,不去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那將是失職,勢必影響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
教育是根本,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建立高校建設的制度保障體系
加強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使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有規可循,有章可查。在保障教師合法權益的基礎上,約束與監督教師的行為,使教師由敬畏服從外在的道德規范轉化為自覺的約束。諸如:建立科學而又公正的師德評估體系和考核方法;建立高校領導干部人格示范講評制度;建立學校各級領導師德建設責任制;建立人事評聘與獎懲相結合的制度,做出量化或標準化的政策規定;建立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崗上培養制度,在崗前培訓中,讓新任教師了解相關的教師職業道德法規,給予必要的關懷與督促。確定規范建立質量監控體系,完善師德建設的考核、監督制度和激勵機制。
(二)樹立典型,發揮示范作用
發現身邊涌現的治學嚴謹、愛崗敬業的優秀教師,用真實的典型材料,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等宣傳手段,宣傳先進事跡,帶動校風學風的建設,激勵教師加強師德修養,既抓典型又抓群體,形成良好互動局面,使整個教師隊伍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三)加強師德建設,重在實踐
在師德建設中,要讓教師把職業道德規范運用到本職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使師德規范成為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完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最主要的途徑和方法就是提高教師的科研教學實踐能力。讓教師自省,審視自己的師德,全方位、多視角地思考師德建設的重要性,例如:建立優秀的老教師指導幫助年輕教師的制度;推行新進教師獨立上課前擔任一至兩年助教的制度;實行新進教師負責一至兩年管理工作或學生輔導員的制度。
(四)創設條件,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教師收入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工作、學習、生活條件也得到了較大改善,但部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較低。各高校應時刻關心他們的個人生活,為教師構建寬松和諧的工作學習環境,增加凝聚力。提高教師職業修養、學術水平和教育教學基本技能,防止職業倦怠,增強職業幸福感。總之,高校師德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保證高等教育質量和體現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前提。只有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才能使高校教師更好地承擔起歷史重任。
參考文獻:
[1] 李太平.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 馬健華.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報,2006,(18):27-28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而提高整個國民素質,具有深刻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教師職業道德的含義
教師職業道德,就是指教師在其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應當具備的道德品質,以及調整各種社會關系的規范的總和。教師職業道德素質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質及道德修養等。所謂道德理想,就是指人們依據并結合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要求,激勵人們向往、追求并力求實現的完美人格的高尚品德;所謂道德品質,是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并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傾向的個人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總體的根本屬性,主要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為;所謂道德修養,主要是指個人在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方面,自覺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所進行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為活動,以及教師自身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對于教師來說,是指按照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所進行的鍛煉、改造和提高,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情操以及所要達到的道德境界
二、教師職業道德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我國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總的來說,經濟的發展促進了道德的進步和發展。在教育領域,廣大教師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學識、能力、寶貴時間無私地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涌現出了一批忠于黨的教育事業,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無私奉獻的好教師。但是,也有一些教師的行為與教師的基本道德大相徑庭。
首先,缺乏學術誠信,剽竊別人科研成果,學術腐敗。一些教師缺乏嚴謹治學的態度,缺少求真務實的學風,為了評職稱,出成果,竊取別人的科研成果,濫造學術論文,這些剽竊別人勞動成果的行為,是當前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表現之一。如原浙江大學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論文造假、抄襲他人實驗數據。
其次,以教謀私,搞“有償家教”。有些教師利用本專業的優勢開辦各樣的輔導班,此舉本應無可厚非,但關鍵是本是課堂上完成的內容,卻變成了教師課外輔導獲取經濟收入的手段,影響了正常的教學。
再次,亂收費,接受賄賂。有些教師自編講義、自擬習題、試卷,高價向學生出售,增加額外收入。還有甚者,利用工作之便向學生索要賄賂,如在獎學金的評定中存在不公平的現象等。
第四,缺乏愛崗敬業,進取之心,得過且過。在市場經濟大潮影響下,“跳槽熱”“第二職業熱”沖擊著校園,教師不認真教學,教學成了次要的事。
第五,不尊重學生。有的教師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對犯有錯誤的學生,批評不顧場合,損害學生人格,傷害學生自尊心,不易被學生接受。
諸如此類教師的行為,極大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形象,給教師光榮的職業蒙上了陰影,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勢必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三、加強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途徑
教育是根本,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教師的道德建設尤為重要。
第一,加強制度建設,把師德師風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在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須與科學的法制化管理相結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作保證。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對教書育人成績突出者予以表彰和獎勵,并在教師年度考核、職務晉升等方面加以體現。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各單位和部分精神文明建設及教育教學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落實到師資管理的政策導向中。建立和完善監控機制,制定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批評和相應的處罰,對情節嚴重并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
第二,師德建設還應取得社會的支持。新聞媒體要積極報道教師師德的先進事跡,形成尊師重德的社會輿論,批評教師中不良的道德行為,并建立社會監督機制,揚善懲惡,形成師德風范與文化氛圍,提高教師的育人水平。
第三,建立抑惡揚善機制,創造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教師的道德狀況,是教師行為的反映和表現。在教師職業活動和生活中,如果善行得不到及時和應有的褒揚,違反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而逍遙自在,不受譴責,那么違規者會越來越放肆,還會引起其他一些職業道德自律意識不強的人起而仿效,以致惡性循環,污染社會風氣。因此,建立抑惡揚善機制,創造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對我國社會道德風氣的根本好轉至關重要。
第四,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師德師風建設中,要注意歸納、挖掘、提煉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的典型材料,大力宣傳師德師風先進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經驗、好方法,努力營造尊重先進、學習先進、追趕先進、爭當先進的校園氛圍,進而帶動校風學風的建設。要樹立典型,表彰先進,把樹立典型與培育優秀的教師群體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既抓典型又抓群體,以典型帶群體,以群體育典型,形成良好的互動局面,達到宣傳一個人,帶動一大片的效果,從而樹立正氣、凝聚人心,使整個教師隊伍形成了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第五,完善職業道德的載體建設。職業道德教育要通過一定的載體來實現,沒有一定的載體,活動難以開展,教育難于落實。這種載體包括場所、設施和器材等方面。如教師不準打麻將,應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娛活動,就必須有教工俱樂部、歌舞廳等活動場所;不隨地吐痰、亂拋亂扔,就應設痰盂和垃圾通道等。載體建設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為大家喜聞樂見,容易收到實效,避免形式主義。
第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引導教師自覺進行道德修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對擔負著“振興教育希望”的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顯得更加重要。我們一方面要加大宣傳普及力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會議、板報、墻報、廣播等),大力宣傳教師職業道德知識,像掃除文盲、法盲那樣掃除“道德盲”;另一方面,要對初登講壇的新教師進行必要的職業道德教育。通過開展講座、介紹先進人物的師德經驗、專題演講等活動,倡導職業道德新風,使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深入人心,自覺成為廣大教師行動的指南。
參考文獻:
[1]馬健華.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8).
論文摘要:教師職業之重要及教師要有更高的職業道德要求是古今中外教育理論大家的普遍認識。社會要實現對教師這個特殊要求,要從四個方面去努力。其一,要從師范教育入手,使愛教育、愛學生深入人心;其二,對教師進行持續的職業道德教育與輿論引導;其三,社會要給教師充分的尊重,在政策上給這種觀念以具體的支持;其四,教師應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教師職業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戰。市場經濟條件下,師德建設中表現出若干問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作為一種社會職業,教師是否應該具有更高的職業道德規范?怎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天地君親師”一說,顯然把“師”放在與“天、地、君、親”同等的位置上。教育家陶行知說:“農而不重師,則農必破產;工而不重師,則工必粗陋;國不重師,則國不能強;人類不重師,則人類不能太平。”亞里士多德說,教育除了有社會功能外,還有為個體發展服務的功能。葉瀾指出,教育實踐直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應有更高的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職業的傳承、教育使命,決定了教師絕不能僅僅是具備一定的知識,教好書,更重要的是育好人。挖掘、啟迪學生的真、善、美應是教師的責任,而“育人”“啟迪”卻不是一般的體力、腦力勞動,它離不開一個“愛”字。贊可夫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愛”工作對象絕不像熱愛一個工作那么簡單,這當中有太大的工作彈性,太難描述的工作狀態。這都要靠教師自身高度的職業自覺性去自我權衡、實現。這便是“德”,是它在決定著一切。“德”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百行德為首”,強調各行業中“德”的重要位置。從古到今,對用人都堅持“德才兼備’‘,“德”是放在首位的。來自外部的種種規范、規則往往只能形成框架、目標,實現的程度也全在一個“德”字上。誰能給“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定義出全部的內涵?作為一種職業,教師對社會和個體發展有著重大的決定意義。社會對這種職業能不提出更高的職業規范嗎?因其重要,所以要求才更高。教師也是人,教師不過是一種社會職業,不應有過高的要求,更不能使之神圣化。這些說法看似客觀、中庸,實際_L沒有深刻地意識到教育的巨大功能,至少是混淆了“職業”“事業”的概念。
教師職業應有更高的職業道德規范,這是職業本身決定的,它也來自社會一般要求。“還是個老師呢!”這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顯然,五千多年傳統文明的積淀,從“德”的意義上來說,較常人,社會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教師是較高道德的化身。教師是教人的。教人的學問,更要教人做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更多的是“德”的要求。
對教師職業更高的道德要求也來自廣大教師。修訂后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自覺響應。筆者在一個有三千多名教師的地區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持認同觀點的高達95 %,盡管從目前看其中也有并不十分熱愛這項工作的。《中國教師報》第270期刊登的張亞同志的文章更能代表千萬普通教師的心聲。“教師的職業特殊,因此人們對教師的要求也特別高”,這是理解的說法;“我是老師,就必須為人師表;我是老師,就必須敬業奉獻”,這是“愛”的自覺。
那么,如何實現對教師工作更高的職業道德要求呢?
一、從師范教育入手,努力使師范畢業生初步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
看似陳舊的話題,卻因有關教育的缺失、弱化或受到現實某些因素的沖擊而顯得更有現實意義。
就像不是所有知識豐富的人都能當教師一樣,不是每一人都適合讀師范而成為教師的。政府應讓真正有志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進人師范學習。這當中有“智”的考慮,更有“志”的考慮。“讓一流的學生去讀師范”應成為政府的遠見卓識,并需努力踐行,至少,也應是兼顧—我們也有一流的學生在讀師范,他們將肩負文明傳承的重任。在這一點上,剛恢復中高考制度時的做法就比較成功。
優秀的人員進人師范院校后,培養他們,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師范畢業生,師范院校責無旁貸。師范院校要落實相關課程,其中,有關職業道德教育應作為重要的課程著力落實。專業課加教育學、心理學是不夠的,因為這還只是知識、能力層面上的教育。情感方面的教育,即使學生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學生的教育也是亞待研究開發或進一步深化的課程。從個體發展、社會進步角度出發,師范院校理應承擔此重任。近期某些地方在選聘教師時,要求一般院校的學生拿到《教育學》、《心理學》的合格證便予錄用是不成熟的做法,是對師范教育的矮化。當某個人站在三尺講臺上時,他已開始影響他的教育對象了。筆者沒有低看非師范生的意思,只是想說,師范教育的特殊性是不可替代的,其他專業的畢業生有更合適的用武之地。
教育中,“愛”比專業知識、能力更為重要。如一位只有初中學歷的教師所教學生的化學成績在當地名列前茅,一名學生更是在國際上獲獎。他愛著他的事業,他的學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引自《中國教育報》)。
當然能有兩全的人更是個體與社會的大福。大學之大,是因為有大師。高校中大師同時也做老師,一定是學生的幸運。筆者參加教育管理專業學習時,學校所請教授多為著名學者。聽他們講課,從知識、能力上來說有提高,個人品質土也得到升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常有這樣的感受。
“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走向教師崗位的應具備高尚師德是社會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二、強有力的社會制度規范與輿論引導
一個意識到教育有如此巨大功效的社會更應持續強化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條例在制定后,貫徹落實的重任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在此基礎上,學校制定出相應更具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很有必要。比如制定若于細則,讓具備一定專業基礎,具有良好師德的所有從業人員都知道在具體環境中的行為規范。這一點,各級主管部門、學校都很容易做到,問題在長期堅持與落實。《論教育的職業道德》一文說:一個好教師應具備以下十幾種素質:1.友善的態度;2.尊重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3.耐心;4.廣泛的愛好;5.良好的儀表;6.公正;7.幽默感;8.良好的品行;9.對個人的關注;10.伸縮性;1.寬容;12.遇事頗有辦法。其中若干項是與師“德”密切相關的。
筆者所在主管局制定的《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更具可操作性。該辦法在若干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甚至可以量化的師德標準。
這是一個對教育者的再教育過程,是師德規范的延伸。葉瀾教授在《教育管理學》中指出,在對教育者的再教育中可采用多種方式使教育具體化。多種方式的激勵,典型的樹立,強調榜樣的引領教育是行之有效的辦法。筆者所在主管局每年都舉行以“愛崗、敬業、鑄師魂”為主題的師德演講活動,效果顯著。可見,主管部門、學校的堅持,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這當中也離不開社會輿論的監督、引導。漢川大地震是對師德的考驗。如譚千秋那樣,當災難襲來,表現出的心里只有學生安危的忘我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倡導的“師愛”。這已是超出一般師德要求的大愛。看著一排排加了黑框的名字,許多人震驚了,因我們良知還在。
三、實現更高的師德規范需杜會多方面的支持
師德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需社會多方面的支持。教育從業人員的幸福感決定著他們能充分地表現出工作熱情,對教師來說,這種熱情就是工作中煥發的責任意識、“愛”的意識。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需要全社會的理解。這種理解包括政府引導下的全社會對教育的敬畏,對教師的尊重,進而真正形成從制度層面上到社會個體尊師重教的氛圍。社會理應給這樣的群體充分的尊敬。在我們強調“重要”、“偉大”時,市場經濟背景下,更要給這種社會職業充分關愛。“讓教師成為人們最羨慕的職業”還需要進一步落實。國外成功的經驗更是應該參考。我國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及遞增有法律規定。距離是存在的,何況連續的對教育投人的增加比較多地用在了硬件建設上。如果教師們從心底感受到從業的幸福,那么,由此而產生的對社會與社會個體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韓國教師的富且貴與國家發展的關系值得參考。很難想象如果一名教師的工資還不到一名小工的水平,事業的崇高、從業的幸福從何談起?熱情會降溫、責任會淡化也是自然的事。不可否認,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社會群體,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全是一群無私的奉獻者,否則那真將是一種神化。眼下,教師隊伍中出現的所謂種種師德滑坡與經濟待遇不無關系。解決這樣的問題應是比較簡單的。對公務員,人們想到過“高薪養廉”,對廣大的教師,是否也可以從待遇上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呢?內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甚至職稱評定制度中的突出問題也應一并考慮,那也是挫傷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原因。處理好來自外部、內部的不公,解決有關制度中的突出問題應是研究師德建設問題的重要一環。我們欣喜地看到,社會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教育投人也在不斷增加。在有重大貢獻的科學、教育工作者得到重獎的同時,關注龐大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同等重要。群體激勵理論在這里也可以借鑒。2008年11月17日,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在第二屆小學校長大會上指出,“整個基礎教育戰線具有戰略意義”,“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
在這樣的社會“支撐”中,學校的作用應表現得更為具體。讓教師在學校內部也時刻感受到幸福,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激發強烈的師愛,是每一所學校的管理人員應潛心研究并努力實踐的常規工作。
我們不把教師工作神圣化,卻要對教育事業心懷敬畏。
四、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升師德水準
下面將XX年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XX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 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 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XX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
(二)學歷教育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XX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XX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 的教學反饋、優秀案例評選、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 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活動。本學期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 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XX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 《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 在“信息技術教育” 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四、XX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XX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論文摘要:依據教師法,對教師應要履行的六條主要義務進行了剖析。結合現狀,通過對若干有違教師職業道德不良現象的分析,明確指出了教育的主題和作為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品德。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出了若干建議。
1 教師的法律義務
教師是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專業人員,由于教師的言行和品德時刻影響著學生的心靈,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為了使學生受到正確的引導和良好教育,我國的《教師法》第八條對教師應到履行的義務做出了如下明確的規定:(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4)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5)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從這些義務規定中可以明確的看出,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其目的是為了把他們培養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人,因此,作為教育學生的教師,不僅應該有淵博的知識,還應該為人師表。特別是在高校里,由于學生正處于成長期,他們既有一定的思想,但卻還不是很成熟,且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因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言行舉止、治學態度、行為習慣等都會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因如此,為了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作為教師,就必須首先要遵守國家法律,用自己備好課、講好課、上好課的具體行動來當好學生的表率,不僅要言教,更要身教,要時刻以自己的模范行為來教育和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表率和楷模。
但從這些義務規定中可以更加明確得知的是,不論是在教師的教育職責方面還是在教師的教育內容方面,教育的主題都是緊緊圍繞育人育德展開的,這不僅深刻體現了品德在教書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更是對教師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因此,教師在履行義務的同時,其優秀的品德就成為更為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資格和條件。
2 教師的職業道德
道德是人們行為的規范和準則,它會對人的行為產生一定的約束作用。如果從職業的角度來看,將道德融入在某一職業活動中,此時的道德就成為職業道德。據此,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應是從事教育職業的人從思想到行為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
教師職業道德也簡稱師德,從教師的職業特點來看,由于教師在從事教學的工作中具有示范和引導作用,因而,師德的含義不僅包含著教師在其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而且還包含著與之相應的道德觀念、思想情操和精神品質。這就意味著,作為教師,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應具有淵博的知識之外,還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然而,令人值得深思的是,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我國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以及職業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伴隨而來的是全體社會成員在思想道德、心理狀態及外在行為等方面出現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使得社會上出現了較多的不良習氣,而且使教師這支較為純潔的隊伍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和影響。特別是近幾年來,社會上普遍反映教師師德下滑,師德失范現象屢有發生,抨擊教育腐敗等問題的論辭比比皆是。即使是在教學當中,仍然也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且有違教師職業道德的不良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教學時常呈現出重教書、輕育人,重成績、輕過程,重智育、輕德育等不良現象。盡管這些問題的產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從根上講,不能否認的是與教師的師德有著更為直接的關系。因此,加強職業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已成為教育領域一項較為重要的工作。
3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想法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由于教師的職業道德高低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培養效果,更關系到我國的教育事業能否健康發展,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因此,教師這支隊伍必須是一支德才兼備的隊伍。若要把這支隊伍建設好,應至少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提高認識,加強學習。民族的振興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素質的高低、職業道德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因此,要從國家和民族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職業道德與義務的關系,要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重視和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強化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通過對教師的持續性教育和制度約束,使教師自覺抵制社會的不良習氣,深刻認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和意義,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教育觀。
(2)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人民教師,既要腳踏實地,教書育人,盡職盡責,又要淡泊名利,甘為紅燭,專心致志地做好本職上作。要正確認識教育事業的神圣性,要廉潔自律,,有高度的自尊、自愛、自律精神,要始終牢記人民教師的義務和責任,牢固樹立樂于為師、終身奉獻的崇高志向,盡全力完成好教書育人的任務,堅定不移地熱愛和獻身教育事業。
(3)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是人民教師所必須具有的高尚品德,是社會賦予教師的職責。教師要想為國家培養人才,其前提是不僅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而且還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特別是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愛生如子,才能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無私的傳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從嚴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啟迪學生,用自己純潔高尚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
(4)嚴于律己,嚴謹治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其素質的最直接表現,教師只有努力鉆研業務,創造性的探索教育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敢于進取創新,樹立新觀念,尋找新規律,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師范生;實習過程;師德培育;綜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范生是未來教師的中堅力量,其職業道德直接影響未來的建設者和加班人,關乎祖國的前途命運。實習階段是師范生師德培育的重要時點,對師范生師德養成具有重要作用。
1已有研究概況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對師德、師德教育問題進行大量的探索與實踐。近年來,關于師德培育的著作主要有《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指南》(傅維利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走向新師德師德現狀與教師專業道德建設研究》(檀傳寶等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師德培育與生成》(王毓珣,王穎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教師概論》(肖正德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高師院校師德的培育與創新》(游德存等主編,現代出版社,2014)等。截止2016年2月,在中國知網上以“師德培育”、“師德培養”或“師德建設”為主題共找到8293條記錄,但以“師德培育”、“師德培養”或“師德建設”為主題,包含“師范生”詞頻進行精確搜索,僅找到77條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師范生師德培育的關注度。
2已有研究內容和主要觀點
2.1師德的概念
從已有研究來看,師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師德是指對教師個人道德的全面要求,而狹義師德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引用較多的主要有:“師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和行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1]“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是一定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與概括。”[2]
2.2師范生師德培育的意義
對于師范生師德培育的意義,學者們普遍認為,師德是師范生素質的核心,直接關系著祖國的未來。有學者認為:師德培育不僅影響著未來教師的整體素質,影響著廣大未成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更影響著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乃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有學者提出:師德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務,它關系著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向,關系著高等學校的生存和發展。[4]
2.3現狀和主要問題
對于師德培育現狀和主要問題,學者大多認為,目前我國師范生師德培育總體狀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觀念理念上問題,有學者認為:“學校注重學生常規教育,忽視師德教育,未站在應有的高度來強化學生的‘師表’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5]在培訓目標和內容上,有學者認為:“師德教育目標過于理想化,忽視了新的時代背景對師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師德教育內容陳舊,不能反應當前教師的現實生活。[6]在保障上,有學者認為“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持,師德教育的投入不夠,專項資金很少。”[7]
2.4師范生師德培育的對策措施
有學者提出師德培育的兩大主要方式是疏導式與開放式,其具體途徑和方法主要包括課程、活動、情境等。[8]有學者提出恢復教師職業道德課或開設教育倫理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師范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學者認為:教師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間接教育;將教師道德與責任義務教育融入“公民教育”與“責任公民”教育之中;強調道德踐行。[9]有學者基于文化認同提出師德建設重要途徑有:以凝練學校精神為基礎建構文化認同,弘揚師德風尚;以建立學校制度為保障樹立文化認同,規范師德行為;以專業成長為方向發展文化認同,豐富師德內涵;以先進典型為示范輻射文化認同,升華師德品格。[10]
3主要問題
總體來看,已有關于師范生師德培育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也存在有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3.1研究對象方面
已有研究主要針對職后教師,較少涉及職前師范生。實習過程作為師范生師德培育一個重要階段,是師范生體驗、踐行師德的重要節點,目前這一階段的研究相對不足。
3.2實證研究方面
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絕部分研究重在理論探討,較少有一線的深入觀察、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實證研究相對不足。
3.3對策實效性方面
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很多學者對師范生師德培育提出了頗為建設性的對策和思路,但由于更多是理論的總結提煉,缺乏一線現場觀察和實地調研,其提出的路徑方法、對策措施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不強,實效性不足。
參考文獻:
[1]趙宏義.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王正平.教育倫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陳紹斌.高師學生師德培育的關鍵點[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11:127
[4]李秀梅.關于高校師德建設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02:41
[5]鄧如清.新世紀中等師范學校師德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6]裴文霞.論幼兒師范學生的師德教育[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7]房敏.教師教育中師德教育實效性低下的理性分析與對策探討[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8]李萌.最新學校教師資格認定考核與職務聘任及競爭上崗工作標準實施手冊[M].北京:中華圖書出版社,2005.
[9]張桂春.國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科學,2001,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