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2: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師范生實習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實習中,讓我感受最為深刻的是教師在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要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實習,首先是聽課。要做好聽課筆記,跟著授課老師的思路走,授課是一門藝術,既要講得清楚,又要生動。聽課就是聽出老師的教學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習授課老師的教學優點。
聽了課后,準備授課。授課首先要備好課,備好課就是備教材,備學生,寫好教案。
備教材,分析教材,教什么,怎么教,這些都得在授課前清晰地規劃好。
備學生,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在現有的水平中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
寫教案,是把整個所要講的知識在課堂中怎樣實現的過程寫下來,從三個維度,以學生為主體。
接著是上課。在真正的課堂中,我畢竟是第一次站在真正的講臺上面對那么多的學生,總免不了緊張。
剛開始在課堂講授過程中總忘記下一步該說什么,盡管已經準備了很久,對教案,對教材都眼熟能詳。上課的節奏不能把握。
我第一節上的是自由落體運動,雖然準備得很充分,可是在課堂中,學生還沒聽懂我在講什么,筆記也還來不及做,我就開始講授下一個知識點。一節課下來,學生不知道我講的這節課的重點是什么,猶如云里霧里。由于指導老師同時教四個班的,接著第二個班老師親自操刀,同樣的內容,我的知道老師卻講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幽默風趣的語言,引起學生的注意,課堂活躍。接著第三個班老師又給回我上,在觀摩了老師上以后,聽取老師的意見,在重要的知識點反復強調,這樣學生才這道這個知識點要做筆記,課堂節奏放慢,高中生的接受能力雖然比初中時有所提高,但是速度還是不宜過快的。課堂中偶爾加入些輕松幽默的語言,確實使課堂氣氛輕松,學生又能更好地學習。在課堂中一定要跟學生互動,提問可以針對個人,也可以針對全班,問題一定要問得有意義,有啟發性。第三節課上完后指導老師肯定了我的工作,這使我大受鼓舞。接著在第四個班里更加順利地進行教學。
講了兩節的新課還講了一節的習題課。
習題課的習題不宜太多,我選了四道題,都是些典型而且全面覆蓋所學的知識點。在講題過程中,要借助草圖構建物理過程,物理是比較難學的一門課程,講授習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要照顧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講題是節奏同樣要適中,語言簡練,不能啰嗦,學生才能聽懂。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正的課堂中才能學到授課技能,在這里要謝謝指導老師的不吝教導,以及上課學生的配合。
實習還有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讓我深刻體會到班主任的不易。工作繁瑣。
高中生在生活、學習以及紀律方面需要班主任像父母般仔細反復叮嚀,因此班主任除了要教好自己的那門功課外,還要進行繁瑣的班主任工作,如晚上巡宿舍,早午晚三個時段的跟班等等。由于現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大多是家中的獨自,難免嬌生慣養,沒受過什么挫折,心靈比較脆弱,又要彰顯個性,他們都很早接觸網絡文化,思想比較早熟,比較叛逆,喜歡跟班主任對著干,教育他們需要一手硬一手軟,樹立班主任的威嚴,同時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兩手同時抓。
我所帶的班級里有兩個“大姐大”,還有一大票的頑皮男生。對于他們我選擇逐個擊破,跟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建立師生中的信任,幫助他們在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困難,分享他們的快樂。
剛開始晚修坐班時,我坐在講臺上不敢直視學生,更不敢在講臺下面走動,后來才逐漸從我是教師的角色出發,慢慢走上班主任工作的軌道。
晚修坐班剛開始時學生也不敢問我題目,跟他們熟絡以后,才漸漸有學生請教,到后來整個晚修,我都基本不能停下來坐坐,都在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的問題基本都是很簡單的,但是你不能不耐煩,要詳細而又清楚地給他們講解,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
班主任工作還有很多瑣屑的事,校的廣播操比賽,早上的升旗,早操等等,都要親力親為。當我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時,繁瑣的班主任工作其實也不繁瑣,我們會快樂地完成這些工作。
我在辦公室里聽到過一個很有感觸很受感動的話,因為高一要軍訓,班主任也要跟班一起去。一位教師問軍營里的情況,領導說班主任的生活必需品軍營有提供,而且多多都沒問題。學生要自帶。接著辦公室里的教師都說:“那我要63條棉被,這樣我的孩子們都不用這么麻煩帶這些去了。”可見,班主任工作其實也是老師的快樂。
以上是我對實習的總結。實習讓我具備了教師的一些基本素質,這些素質在以后的工作中還有待加強。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謀生的職業,還是一種社會責任:傳道授業解惑也。
一、教學管理理念
在學校,從領導階層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師,都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宗旨進行學校的管理,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作為一個課程改革的示范學校,一個教育實驗基地。這所學校鼓勵著老師做各種研究,各種改革。每個班主任都有著自己的管理經驗與管理宗旨。有了這種思想的自由,自然這里也就充滿著探索與嘗試,從而有所創造與進步。在我實習的班集體中,班主任對他的學生說:“我要讓你們成為學習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學習者?!边@樣一句簡單的話,讓我感到這里老師進行班級管理的良苦用心。他們關心的不只是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從一個完整的人的概念出發,去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
二、教學理念
在實習期間,借著錄課的機會,我聽了很多的市級,校級的公開棵,還有理科實驗班的課。在這些課堂上,讓我看到教學改革正在悄然進行,有意識的老師正在努力體會“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的創造也逐步成為教師追求的教學效果。其次,這里的老師也都在適應著多媒體教學,信息化教學,使得課堂更加生動,資源更加豐富,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渠道也就更多。盡管,這種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推廣仍然有很長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遙遠,相信,這股改革的浪潮會給教育領域帶來很大的沖擊。
三、實際工作經驗
在上面,是我在這所學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認為最有意義的收獲。實際工作經驗上,由于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也獲取了許多。
在班主任工作上,我認識到了一個老師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學生時刻看老師,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從自己嚴格要求,并影響感染學生。這就要求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必須是貼心的,也是帶有希望的。實習期間,班主任李老師教給了我許多的班級管理經驗。我想這些經驗是寶貴的,更為寶貴的是老師的主動精神。在他的言談中,看出一個老師對于班級管理的深度認識。所以我想:一個好的班主任不應只是從學習上給學生幫助,而是從一種“管理”的角度上去讓班級受益,讓班級體的每個成員成長。
教學工作上,由于指導老師的認真指導,我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與合作伙伴一同對各種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嘗試。盡管,有的時候沒有達到我們理想的效果,但也獲取了很多的教學經驗。在上了6節課后,我深刻體會到了了解學生學習水平,性格特征的重要性。一個老師在上課時,一定要圍繞著“學生能否學得更好,能否真正掌握方法”的主題,而不是從怎么上好我的一堂課出發??梢?,一個優秀的老師需要具備很多方面的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教學技能,正確的教學理念……這次的實習,讓我從實踐中去思考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對于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師范生教育實習是中小學教師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開展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是推動教師教育改革,強化師范生實踐教學,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強教師養成教育,引導師范生深入基層,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徑;是密切高師院校與中小學的聯系,促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更好地服務基礎教育的重要紐帶。開展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也有利于幫助農村中小學提高師資水平,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學校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密切配合,大力推進,將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落到實處。
二、完善師范生教育實習制度,強化教育教學實踐。高師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組織高年級師范生,到中小學進行不少于一學期的教育實習。要圍繞培養高素質教師的目標,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遵循教師教育規律,調整教師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全面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和適應能力。各地要將師范生實習支教與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緊密結合,根據實際需要,創造有利條件,積極安排和接收高師院校師范生到農村學校進行實習支教。
三、精心組織實施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高師院校要積極推進教學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規章制度;加強教育見習,做好師范生實習支教前的專業思想教育和教學技能培訓,使學生基本具備從教能力;采取導師帶隊、師生結合、合理配置、成組派遣的方式,組建實習支教小組;要選派骨干教師擔任實習支教的指導教師,在教師考核、職務聘任和表彰獎勵等方面體現積極的政策導向,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并深入中小學第一線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饋機制,加強對實習支教師范生的全程指導和跟蹤管理。
四、建立相對穩定的師范生實習基地。高師院校要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指導下,會同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因地制宜地選擇確定一批條件適中、集中連片的中小學作為實習基地。探索建立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和高師院校服務基礎教育試驗區,促進師生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實踐,在教師培訓、教育教學研究和咨詢等方面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
實習基地學校要密切配合高師院校和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做好實習支教師范生的管理、指導和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選配骨干教師與高師院校教師組成聯合實習指導小組,加強實習指導工作。
五、創造性地開展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高師院校和中小學要不斷創新師范生實習支教的途徑和方法,積極探索三方合作、協同開展師范生教育實習工作的有效機制。要及時研究和解決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合理安排實習支教師范生的教學工作量,切實保證實習效果。各地不得以實習支教代替新教師的正常補充。要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實習基地學校培訓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教育實習;英國;“三明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2-0019-02
一、普通高師實習存在的問題
教育實習是師范院校在校生畢業之前能夠得到最全面、最真實、最權威、最準確的中小學教改情況的信息源。可以說教育實習是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之一。目前我國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涉及到教育實習所占課程學分低,實習地點落實難,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還在于教育實習時間短且集中。
我國教育實習的特征可以用四個字概括――短而集中。在時間上,我國的教育實習在各校教學計劃中本科一般為6~8周,只占其總時間的5%,專科為4~6周,其中要除去實習前一周的準備時間以及實習后一周的總結時間,實際實習時間僅僅才一個月左右;在時間安排上,實習時間一般安排在第7學期,即集中在大學四年級秋季。而外國的實習則相反,英國非常重視實踐體驗特別是教育實習對教師發展的作用。首先是絕對時間長,即教育實習的時間幾乎占了全學年的1/3,二是分散與集中相結合,教育見習分散于1~3年中,而教育實習集中在某一個學期。英國的教學實踐不僅有教育實習,還包括各年級段中的教育見習,時間一般在20周以上。學生在至少四年的實習過程中,要在多所不同的合作學校見習、實習。低年級每周半天到中小學見習,以了解中小學實際,熟悉和積累教師職業技能。高年級的實習則強化“重負荷教學訓練的特點”,實習生需承擔教師工作量的1/3,以獲得足夠的教學經驗。不僅實踐體驗的時間長,而且與理論學習交替進行。經過各方面文獻收集與整理總結,現把英國對師范生“學校體驗”時間作的明確要求列于下表1[1]。
短時間的實習只能讓實習生完成幾節課的教學或者配合中學班主任做一點工作,而深入細致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活動、家訪等,則根本無法落到實處。這樣,在師范生和正式教師之間缺乏一段重要的體驗、嘗試、適應、熟悉、提高的自我培訓階段。這就把教育實習從整個高師教育過程中剝離出來,使教育實習成為高師教育過程中的一個孤立的教學環節,不能很好地將教育實習貫穿于高師教育教學整個過程與高師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
二、英國的“三明治”教學
美國學者研究總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2]培養反思型教師,必須從教育實習開始。對此,我們可以借鑒英國的“三明治”教學模式。所謂“三明治”教學,即是指在校學生到企業實踐,并由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學教師合作講授有關課程;“三明治”教學又可分為“厚三明治”教學和“薄三明治”教學。前者指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先在企業工作一年,在后三年課程的安排上著重于實踐性課程;后者指學生采用工讀交替的方式,先在學校讀一年,第二、三年安排一定時間到企業實習,第四年全在學校?;谖覈膰?,筆者認為可參考“薄三明治”教學模式。
從表1可以看出,在培養模式上,英國對不同的教師有不同要求,幼兒教師有兩類培養模式,一類是3年或4年制的本科,另一類是一年制(3+1)本科后教育證書,我國目前只有前一類,后一類主要是針對非師范生的,英國不僅注重師范生的實習,對非師范生的實習也很重視;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都有兩類培養模式,一類是一年制(3+1)本科后教育證書,同樣是針對非師范生的,另一類是2年制的培養模式,其中包括2年學科專業,2年教育專業,后兩年更加重視教師技能方面,這是英國教育注重教育理論和教育體驗結合的體現;在實踐體驗上,師范類幼兒教師實習時間需要達到32周,非師范生類幼兒教師也需達到18周;小學教師非師范生需達到18周,師范生必須達到32周,而中學教師非師范生的教育實習也需達到24周。更多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培養出更加合格優秀的教師。
三、 英國的“三明治”教學對我國師范生教育實習的啟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不僅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對師范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學實踐提出了新的挑戰,要培養符合新課改的新教師,針對目前教育實習存在問題亟待解決。我國師范生的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時間上的短和集中,筆者參照英國的三明治教學提出了相應建議,主要體現為延長實習時間,將教育實習與教育理論課結合起來。
我國目前教育實習的時間短而集中,應參照英國的教學模式,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習。針對不同學科的不同需要,我們可以將見習與實習的時間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次排在第二學期,時間為2周,以觀摩、聽課為主,并結合所學的教育學、心理學和現代教育技術等教育理論的學習,參與中學教學改革的調研;通過見習班主任工作,觀察了解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寫出相關的教學論文或總結。第二次安排在第四學期,時間為4周,結合所學的學科教學論和其它課程,以聽課、講課、評課為主,對學生的要求是必須講三節課左右,協助班主任工作,參加學校日常工作的管理。第三次安排在第六學期,實行集中實習,時間為10周,主要實踐內容包括課堂教學、學科課外活動的指導、班集體管理和個別教育以及教育調研等,實踐的主要方式有講授、指導、調查和撰寫報告。這期間要求學生將所學的教育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教育技能綜合地應用于中學教育教學實踐,從而培養和提高獨立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通過對中學教育現狀的考察、體驗,進一步提高師范生對教育事業的理解和認識,堅定獻身教育事業的信念;通過對中學教育現狀的考查與研究,形成對教育現實的初步了解,培養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方法。以往的教育實習都安排在第七學期,筆者認為,第七學期可以安排一些教育類的課程,不能僅滿足于傳統的“老三門”教育課程,即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梢栽趲煼渡鷮嵙曤A段結束之后,帶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再來結合具體的教育類課程進行反思性的學習,比如,中小學心理學、中小學教育學、中小學教師技能、班主任管理等學科。
我國師范生的培養還應該考慮到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培養目標,換句話說,本科階段和碩士、博士階段的培養目標應該不同。筆者認為,本科階段的師范生應該注重第二、第四、第六學期的見習與實習任務;碩士階段在本科充分切身體驗的基礎上,再加強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學習;博士階段則需更加注重教育理論的研究,旨在以更加殷實的理論指導實踐。
在對初任教師的要求上,我國要求不同年級的老師需要有相應學科的教師資格證,據調查,師范類畢業生畢業之后一般都會直接拿到教師資格證,非師范生類的學生相對難一點。相對美國、英國來說,我國教師資格證的獲得要容易得多,在教育理論和職業體驗上的要求都比外國的要求要低。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師教育實習,不再是師范院校單方的任務,而應是高師院校與實習學校共同的責任;不應僅著眼于提高師范生的從教能力,還要促進實習學校教師的發展;不僅要改善高師院校的教學質量,還要促進實習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2]一方面加大對合作的中小學的資金投入,多方聯系,力求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不要一年一個實習點。另一方面高師學校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這個基地是大學教師、實習生和中小學教師共同的活動場所,實習生成為大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之間聯系的樞紐。大學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基地進行實證調研,中小學教師可以在此進行交流、討論、學習,提高行動研究的能力,比如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就和銀山中學建立了合作關系。
還需要考慮的一點就是師范生的就業問題,筆者認為建立實習-就業一體化模式可以提高實習生的就業率。這樣不僅可以解決一部分師范生的就業問題,而且還可以減輕師范生心中的焦慮,由于教育實習的時間和考研的時間沖突,如果能以“準教師”的身份任教,在實習過程中責任心則可以大大加強,有效的提高教學技能。
參考文獻:
[1]趙國金,高艷梅.普通高校師范生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2):19-21.
Abstract: Post practice is a prevalent teaching practice mode widely developing in local normal college of China. It will well serve and improve rural basic education as well as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Moreover, it will promote the reformation of training mode in normal colleges. Extensive researches have conducted study in this fiel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mainly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contents and main views. This paper intended to give an overview of pre-service teachers educational post practice, so as to give the helpful reference to application and similar research work.
關鍵詞: 師范生;頂崗實習;研究綜述
Key words: pre-service teachers;post practice;general overview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7-0235-02
0 引言
教育部頒發的《關十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要求高等師范院校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積極地動員組織畢業年級師范生,到中小學進行至少三個月的教育頂崗實習,要求師范生到農村中小學頂崗實習,被置換的農村教師參加國培計劃,從而提高農村教師師資水平。師范生教育頂崗實習是教師教育實踐課程改革創新的重大舉措,指師范生在師范院校的組織安排下,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到實習學校去頂崗任課,完成教育教學實習任務的教學實踐活動。其最大特點是學生“全職頂替在崗教師”代課、做班主任,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師范生可以完整體驗一名教師的職業生涯,其次是時間比傳統實習一個月要長得多,一般是三個月到一個學期,所以學生都能得到充分鍛煉。而被頂替的教師能夠利用離崗的時間參加近一個學期的國培計劃,也能夠得到很好的研修從而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本文在專家、學者們關于師范生教育頂崗實習的研究論文和資料的基礎上,主要從研究方法、研究內容、主要觀點三個維度梳理了師范生教育頂崗實習的相關研究,做了一個簡單的綜述,希望能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1 研究方法
筆者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檢索了教育頂崗實習方面的期刊,在圖書館查閱了國內教育頂崗實習的相關文獻,發現關于教育頂崗實習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增長,說明這一新生事物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人士關注,不過目前還沒有師范生教育頂崗實習的專著,頂崗實習模式僅在教育實習的相關專著中有簡單的論述。
通過在中國期刊網上搜索的文獻資料發現,對師范生教育頂崗實習的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是理論探索,第二是實證研究。目前對頂崗實習的理論研究較多,具體工作方面的深入探討缺乏。李斌強從忻州師院教育系學生頂崗實習實踐出發,重點探討了頂崗實習中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模式。
2 研究的主要內容
對師范生教育頂崗實習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析,發現研究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2.1 以當地一個高師院校為例,對其開展頂崗實習的探索過程、實施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開展教育頂崗實習的策略,這類分析和闡述的文獻占了所查文獻的大多數。
早在1975年四平師范院校就有了頂崗實習探索,被作為師范院校教育實習創新的榜樣,為改善農村教育師資力量做出了貢獻。云南師范大學從1988年開始也實施了頂崗實習,佘壯懷對其開展頂崗實習的背景、意義、經驗和成效做了詳細的介紹和總結。緊接著是信陽師范學院1989年開始的“頂崗實習、雙向培訓”,它引發了師范院校教育教學的新一輪改革。舒剛,陳銘書等對實習的現實背景、具體做法和成效進行了重點闡述,探討了頂崗實習模式與傳統教育實習的區別及其優勢。
進入新世紀后掀起了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大改革,2002年西南大學正式提出并實施師范生教育頂崗實習,隨后河北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相繼都開始了這一探索模式。如冉亞輝從頂崗實習基地學校的角度,論述了西南大學實施頂崗實習取得的成績和成功經驗以及給基地學校帶來了巨大利益。高月香等對河北師范大學頂崗實習生進行問卷調查,在《高師教育實習改革實踐探索——以河北師范大學“頂崗實習”為例》中分析實習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研究基本都是在實證的基礎上,對個案進行介紹,總結經驗,反思問題,既為實踐層面更好地開展頂崗實習作指導,也為理論研究作基礎。
2.2 師范生教育頂崗實習理論層面的研究。關于教育頂崗實習的理論研究比較多。有專家認為“頂崗實習”即師范類本科學生完成骨干課程經培訓后,到教育落后的農村中小學,進行為期3個月到半年的實習活動,同時組織置換出來的中小學未達標或者骨干教師進行培訓。其特點體現在頂崗實習的時間延長,學生能全方位得到鍛煉,置換出來的教師可以到高校參加培訓。
另外,還有一些關于頂崗實習中教師專業技能指導模式的分析,指出頂崗實習的指導模式主要有跟隊指導、基地指導、實習組指導等;在探討頂崗實習的作用時,談到頂崗實習促進了師范生教學技能和素養,筆者認為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 研究的主要觀點
3.1 教育頂崗實習意義的主要觀點 冉亞輝、李吳在《頂崗實習高師生教師專業技能指導模式論析》中認為頂崗實習就是“大熔爐”,能夠有效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通過頂崗實習,學生進行“全職”教師崗位鍛煉,提高了專業技能。這是所有頂崗實習生的共同心得;劉湘溶在《簡析教師專業化與教師教育專業化》一文中認為頂崗實習可以促進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頂崗實習的學生是全職教師,實習中解決問題的過程使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差距,他們的職業精神也得到了極大的改變;葉斕在《新世紀教師專業素養初探》中認為頂崗實習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農村教師的工作熱情。教育頂崗實習因為實習生的加入,給中小學校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們富有朝氣,積極向上,使基地學校充滿活力,他們主動發展的狀態讓農村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過程。此外,師范頂崗實習生和學生之間的相處方式也對老教師起到了榜樣和示范作用。此外,還有不少學者對其意義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進行了論述,認為師范生頂崗實習有利于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改革。
3.2 教育頂崗實習模式的主要觀點 高月春、劉茗在《高師教育實習改革實踐探索》一文中,以河北師范大學的頂崗實習工程為例對政府主導型模式進行了研究。他認為,是在河北省教育廳的具體指導和推動下,從2006年5月開始試行,2007年下半年全省鋪開,每年四期,每期三個月,派大三大四學生到農村中小學開展頂崗實習。陳英、郭壽良在《高師學生“頂崗實習”的社會價值探討》一文中,重點對市校合作模式進行了研究,他探究了較早將教育頂崗實習理念付諸實踐的西南大學。冉亞輝在《馮坪中學實施頂崗實習的報告》中對校校合作型進行了詳細研究。他以南京曉莊學院為代表進行了分析研究。2006年5月,南京曉莊學院推出“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得到了參與師生、實習學校以及教育專家的極大肯定,被認為是在實踐陶行知先生的鄉村試驗教育思想,履行服務農村教育的歷史使命。學者所提出的模式還有很多,在研究過程中,應不斷加強探索,爭取收獲更多的模式,收到更多的好的研究成效。
3.3 教育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方面的主要觀點 呂京在《師范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實現機制》一文中認為頂崗實習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他認為頂崗師范生的教育教學素質有待提高。從實習過程來看,實習師范生暴露出如下問題:實習中有小部分學生以病假不適,或者考研等各種借口經常請假。實習生教學基本功不扎實,組織管理課堂教學的能力低,對新課標的要求與小學生心理特征把握不準,實習生班級管理經驗不足,缺乏技巧和藝術,處理突發事件和教育問題學生的能力有待提高,人際交往、溝通協調合作能力也需加強。
趙春在《談教育實習對提高師范生專業素質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師范生頂崗實習的專業指導教師力量薄弱,指導力度不夠。他認為,這也是制約頂崗實習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劉紅梅在《地方高校師范學生頂崗實習探索》一文中認為,師范院校與實習基地缺乏溝通,影響實習順利展開。以上大都是對師范教育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研究的主要觀點,這些分析是中肯的,對這些分析中存在問題我們要進一步的分析、改正。
開展教育頂崗實習活動,取得了多方受益的成效。基地學校培養了優秀的中小學教師,提高了農村教育的質量;師范生得到了全面鍛煉,提高了綜合素質,還促進了師范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因此各師范院校應該協同當地教育局,建設穩定的實習基地,長期與基地學校合作,落實并推進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作為一種新穎的實習方式現在還處于初步的探索階段,實際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困難,研究如何更加科學有效的實施教育頂崗實習就顯得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李巧玲.師范生頂崗實習支教研究綜述[J].高等教育,2013(5).
[2]冉亞輝.馮坪中學實施頂崗實習的報告(之一、之二)[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5.
[3]高月香,劉茗.高師教育實習改革實踐探索——以河北師范大學“頂崗實習”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7(6).
[4]劉湘溶.簡析教師專業化與教師教育專業化[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3).
關鍵詞:改革教育實習師范生就業
一、教育實習隊師范生就業的意義
1、教育實習有利于提高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就業成功率。教育實習是培養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課堂上的學習僅僅是專業理論的積累,并不代表組織教學和駕馭知識的能力。通過實習,使師范生全方位進行“實彈演練”,教育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得到強化和提高,增強師范生的“實戰技術”和應聘成功率。
2、教育實習有利于增強師范畢業生對社會及用人單位的了解,提高就業針對性。實習前,畢業生對用人單位的了解只是表象的。通過實習,可以進一步了解用人單位的管理理念、工作狀況、崗位要求、教育教學模式等具體情況,從而可以有針對性的對自己進行鍛煉,以提高師范生就業的成功率。
3、教育實習有利于師范生把專業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對于師范生而言,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要比其他專業更突出。因為從事教師職業,不僅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需要良好的實踐技能和方法。因此,教育實習正是師范生把理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良好平臺,通過實踐鍛煉,找出自身學習的優點與不足,不斷總結和提高,以增強就業應聘的實力。
二、教育實習現狀對師范生就業的影響
教育實習不僅可以提高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能力,還可以為師范生就業奠定基礎。而目前由于教育實習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師范生的就業:
1、教育實習的時間安排,對實習效果和就業有一定影響。我國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基本上都是安排在大學最后一年一次性完成,實習時間一般不超過8周。由于實習時間短,活動容量有限,無法保證實習效果。再加上實習時間集中于畢業年,導致實習與就業、升學備考之間時間沖突,畢業生很難完全靜下心來投入到教育實習中,必然會對教育實習的效果有所影響,同時也會影響畢業生的就業與升學。如:我親眼見到不少師范生應聘試講時,由于不熟悉課堂教學,比了解各年齡段的學生知識點,只是很機械的把所背教案再現,不會與學生互動,遇上一些比較活躍的學生提問,就不知所措,組織不了學生、駕馭不了課堂。由此可見,由于實踐少、缺少了解學生、熟悉課堂而影響試講效果,導致應聘失利。
2、課程的設置,對實習效果和就業有一定影響。在學校,老師除了帶一門主課,還要兼副課、或當班主任、組織活動等。在現實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教育局長和校長感嘆:現在的師范生普遍不如以前的,基本功不扎實,分配啥,啥不會。在實習過程中,實習生普遍反映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論及教學實踐方法不夠。感覺在學校雖然學習了許多專業課,但都派不上用場。仔細分析后我們發現,在師范生的課程開設中,絕大部分都是專業課和公共課,關于師范教育理論的課程基本上只有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方法論等教育理論課程。使專業知識與教育理論及實踐技能課程之間的開設比例嚴重失衡,致使實習過程中缺乏教育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技巧,不利于師范生教育的專業化培養。如:原來的師范生,教師基本功扎實,在教育教學中能獨當一面?!靶∪T”都會,能歌善舞,能彈會畫,每 “六一”前夕,各小校都盼實習生來幫助搞活動。而現在的實習生,各校都不愿接待。又如:在特崗教師招聘前夕,不少家長托人找各學校的老師幫寫教案、做教具,托關系找學校提供演練上課的場所及輔導老師。從師范生應聘工作時不會寫教案,不會做教具,一上講臺就懵了,可以折射出師范生專業知識與教育理論及實踐技能的欠缺。
3、實習單位的配合,對實習效果和就業有一定影響。很多實習學校因為擔心實習生影響到正常的教育教學效果,以致學校的升學率等。導致實習學校不能保證實習生得到應有的鍛煉。如:我們學校接待的師范實習生,很多實習生直到實習結束都沒有一次實踐教學機會,更多的時間都是幫助實習學校教師批改作業等一些的工作。這樣的實習內容很難使實習生有多少鍛煉,更別說在教學方法上有多少提高,致使實習生自身敷衍了事,實習流于形式。以致降低實習效果,影響就業。
三、教育實習改革的措施及建議
教育實習是師范院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教學技能及訓練技巧的全面考查和檢驗,也是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鍛煉和提高他們從事教育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合格教師的一個重要環節。教育實習既涉及到校、院(系、辦)的組織領導,又涉及到帶隊教師的教育管理,還涉及到學生教學工作能力的培養。因此,教育實習是集組織領導、教育管理和教學實踐于一體的一項復雜的工作。下面就針對近幾年師范生就業反映出有關教育實習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教育實習工作的改革的措施和建議,僅供參考。
1、以教學計劃改革為出發點,強化社會實踐環節。
堅持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主動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其課程體系。強調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以優化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實踐教學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努力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師范生在校期間沒有機會接觸社會,缺乏實踐鍛煉。為了給師范生在校期間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教學計劃中應安排適當的社會實踐課, 規定學分, 列入考核。第二, 學生工作中應適當安排社會實踐的內容, 利用假期組織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不僅是業務知識與技能的鍛煉, 更是工作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鍛煉。第三,針對就業需要,靈活安排實習的次數和時間。在師范生入學教育中安排見習活動。一般院校新生入校都要進行入學教育,而新生剛入學,對自己的專業和將來要面臨的工作一片空白,這時適當組織見習活動,一方面讓新生對未來工作環境有所熟悉,便于有針對性的學習專業課;另一方面能及時調整所選專業,避免就業時才后悔選錯專業,造成學非所用。根據見習單位的工作安排及教育周期,有正對性的安排見習,使學員能全面見習,全方位鍛煉,避免就業時出現教師基本功缺陷,影響就業。將畢業集中實習的時間與畢業、就業、升學的時間錯開,使學員安下心認真實習,提高實習效果,為就業奠定基礎。
2、以教育課程改革為基點,完成學科和專業的整合。
近年來,隨著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師范院校課程設置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急需對學科和專業進行有機整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體系。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包括:更新專業設置,增強專業的順應性,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標準,使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重;在課程設置上,應體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理念,本著有利于提高辦學效益,有利于師范生就業的目標,調整課程結構比重:一般文化課程和學科專業課程占60%一75%,教育學科課程、教育技能課程、教育實踐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總量占25%―40%;注重培養師范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奠定培養發展型教師的理論基礎,拓寬師范專業知識結構的生長點,以培養具備師范專業知識、技能和素養的合格師資,為就業打好基礎。
3、以實習基地改革為平臺,提高實習效果。
[關鍵詞]教師教育頂崗實習教育研究能力
[作者簡介]劉大軍(1978-),男,吉林松原人,華南師范大學教務處,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許文果(1978-),女,河南平頂山人,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現代教育理論。(廣東廣州510631)
[中圖分類號]G6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2-0079-02
教師職業具有知識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教學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依據一定的教學材料和手段,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育實踐活動。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主要來源于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師范專業,師范生踏出大學校門后在角色上立即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由學生變為教師。師范生僅僅具有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并不夠,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要求師范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頂崗實習支教為學生提供了實踐鍛煉的機會。當前人們對頂崗實習關注更多的是師范生教育技能的鍛煉和提升,卻忽視了利用頂崗實習平臺對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進行培養和訓練。文章將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視角闡述培養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必要性,以及通過頂崗實習培養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可能性及路徑。
一、教育研究能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教師的專業發展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教師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必然趨勢,教師教育的發展和嬗變經歷了由經驗化到技術化再到專業化過程。在經驗化背景下,教師教育大多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實現,師傅憑借自己的經驗來教徒弟,徒弟通過模仿師傅的行為來實現自己向教師職業的轉變。隨著科學技術和教育學科的發展,教師職業的技術化傾向開始出現,教師職業能力逐漸被看做是學科知識與教育知識及技術的熟練的應用,強調用教學技能提高教學效果。經驗化教師教育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是教師教育的原始階段。技術化教師培養使教師僅僅把眼光放在簡單的技術操作上,失去了教學中的能動性、教育批判與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師專業化發展便出現了,反思與研究成為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師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于教育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問題。
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的發展,已經被人們廣泛地關注,關于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的定義學界尚未達成普遍共識。早在20世紀60年代英國的勞倫斯·斯騰豪斯便提出“教師即研究者”,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的響應和支持,因為這一口號的核心理論意蘊直指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脫節的現實。隨后斯騰豪斯的學生埃利奧特和凱米斯發展了他的思想,分別提出“教師即行動研究者”和“教師即解放的行動研究者”的命題。它意味著教師著眼于自己的教學實際中,教育研究并非在教育領域外對教育教學進行研究,而是教育研究者必須深入教育教學實際中。教師作為教育實踐的主體實施者,理所當然成為教育研究者。教育研究過程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過程。這是時展和教育教學改革對教師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選擇。史密斯將“教師做研究”定義為教師對學校和課堂工作進行的一種系統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師與研究者、教學與研究的統一。
綜上,筆者認為,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說來就是教師把整個教學過程視為研究對象,以研究者的身份置于實際教學中,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嘗試改革原有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對可行的經驗進行總結,并上升到理論的層面,使教師變為自覺的教育研究者。
二、頂崗實習促進師范生職前教育研究能力的發展
教育實習是師范教育中的關鍵環節,是師范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一次難得的機會,在頂崗實習模式實施之前,教育實習已經成為師范生培養的一部分寫入人才培養計劃中。實習方式有許多種類,如分委托模式、分散回鄉模式、集中定點模式和混合編隊實習等。雖然這些教育實習方式各有特點,但在實習時間、實習內容等方面具有共同之處??墒牵@些實習模式不利用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對矛盾:
一是實習時間短與教育研究周期長的矛盾。原有的教育實習模式實習時間最多8周,在這段時間里實習生要完成實習動員、試講、備課、說課、見習、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實結等任務,根本無暇進行思考和研究,進行一項教育研究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原有實習模式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二是實習過程表面化與教育研究過程深層化的矛盾。教育實習是為了給學生一個在真實教育情境中進行教學訓練的機會,但在現實中,由于種種原因,教育實習變得流于形式,呈現出表面化的傾向,有的學生在實習期間可能僅上過一兩次理論課。這樣的實習過程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沒有辦法使學生融入實際教學中,更不可能進行深入的教育研究。
三是實習目的的技術性要求與研究性要求之間的矛盾。許多實習生甚至指導教師僅把訓練學生教學技能作為教育實習的主要目的,卻忽視了實習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養成反思和教育研究的習慣和思維,忘卻了教育實習的目的。
頂崗實習為師范生開展教育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一是頂崗實習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教育情景,獨立承擔學科教學任務,有條件進行教學研究??迫卫蠋煹碾x崗培訓,使實習生能夠更完整系統地體驗教學全過程。這突破了傳統教育實習中實習生只是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的“配角”。定崗實習使實習生作為主講教師,獨立承擔一門課程系統的教學任務,以及一個班的管理工作。從而使其能夠放開手腳,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一些教學研究和思考。二是具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教育研究和思考,頂崗實習為期半年,在這半年里,實習生完全進入教師的角色,有時間體驗各種教育教學任務。頂崗實習使實習生在進行知識教學、教學技能訓練的同時,有實際的情境進行教育思考和研究。三是與指導教師的密切聯系利于從外界獲得指導和幫助。在頂崗實習背景下,指導教師的工作內容和方法也發生著轉變,因為當學生獨立承擔教師角色的時候會遇到許多在大學課堂上沒有接觸過的問題,指導教師的指導就變得更加重要了,頂崗實習學生在與指導教師的聯系中,通過具體問題來獲得知識、技能和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指導,這為學生開展教育研究提供了保障。
三、頂崗實習促進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發展的路徑
(一)實踐中師范生教育研究意識的養成
師范生進行的教育研究與大學或研究機構中專家、學者進行的象牙塔式的形而上的教育科學研究具有明顯的區別。師范生的教育研究主要以探索實踐經驗,習得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樹立教育研究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師范院校在對師范生職前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關鍵是使其樹立教育研究意識,掌握初步的教育研究方法,為將來其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條件。研究意識的培養并非只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進行,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貫穿于大學四年的教育中,師范院校應該把對學生教育研究意識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具體培養途徑包括:一是設置教育研究類課程及講座,如開設學科研究方法類、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類、教育教學改革類課程及講座等,這類課程的設置應該反應中小學等用人單位對教育研究能力的實際要求;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包括各種以增強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創新競賽和社會實踐活動等;三是專門的學生研究課題立項,當前各高校都設立了一些學生研究項目,如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等,通過學生教育科研立項,為他們提供教育研究條件和保障,激發他們的研究興趣。
頂崗實習支教為師范生教育研究意識的培養提供了一次升華和質變的機會。師范生在大學校園里從事的教育研究只是一種訓練,真正的教學研究只有到了實際的中小學教學情境中才能夠更有效的進行。當然,由于師范生知識和經驗的不足,還不能進行比較高深的或涉及面較廣的教育研究,也不期望他們能夠產生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目的是通過半年的頂崗實習,使師范生對教育研究有更深入的體會,通過研究來檢驗大學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能夠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能夠發現一些問題,并嘗試去解決它。
頂崗實習中教育研究意識的培養應該包括:一是頂崗實習前研究課題的準備。在頂崗實習準備階段,就要激發學生的教育科研興趣,鼓勵學生根據興趣挑選選題,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參加頂崗實習。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加以解決或對教育原理及理論進行檢驗;二是在實踐中引導實習生發現問題。當具體的教育情境呈現在實習生面前時,很多教育問題都會出現,應該引導實習生問題意識的形成;三是加強指導,解決問題。指導教師對實習生的指導是其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四是幫助總結經驗,形成內化的研究意識。通過實際研究,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并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形成教育研究意識。
(二)院校協作研究場域的建立
院校協作是大學教育院系與中小學以合作方式開展各種教育及其研究活動的一種理論與實踐,這一理論在我國已經有了較多研究。院校協作理論為頂崗實習合作研究模式的構建提供了新的視角。頂崗實習作為師范生培養的一種新的嘗試,豐富了院校協作理論。院校協作中雖然高校和中小學進行研究合作,但高校與中小學校界限明顯,彼此保持著各自的獨立性,高校的學者到中小學從事或指導教育研究,并沒有真正融入中小學教學中。但在頂崗實習背景下,師范生頂替原有教師,置換這部分教師到高校重新培訓,這就出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院校協作結構,使院校協作發展到一個新的層次。
在院校協作理論的指導下,頂崗實習支教實習生由于身份的獨特性,他們既是大學中的學生,同時也是中小學教師。這種特殊身份可以使他們建立起院校協作研究場域,即高校和中小學,并能夠充分利用這兩個場域的資源。他們可以利用高校的文獻資料、先進理論和指導教師的學術、研究方法等資源,也可以利用中小學的具體情境資源從事自己感興趣或關心的課題研究,發展自己的教育研究水平和能力。研究場域為他們進行教育科研提供了便利和條件。因此,從院校協作理論的視角觀照頂崗實習,深入探索頂崗實習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發展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三)三個互動的教學研究共同體的形成
在頂崗實習中,師范生、高校指導教師、中小學教師形成一個共同體,有著緊密的關系,師范生置換中小學教師,被置換的教師到高校進行培訓。高校指導教師既是實習生的指導教師,又可能成為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教師,這就形成了三方雙向互動的研究共同體。
這一雙向互動關系包括:一是頂崗實習學生和指導教師的雙向互動,這一互動關系并不難理解。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有效的解決遇到的問題。學生反饋信息和問題給教師,從而促進教師的研究和思考。他們共同研究問題形成了一個雙向互動的研究共同體。二是高校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在培訓中的雙向互動,中小學教師到高校培訓是為了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進行教學,他們大多是帶著疑問而來。如果培訓內容只是講解一些枯燥的理論,他們對這樣的培訓不會感興趣。他們需要的是能夠解決他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理論和方法,這就要求培訓內容更貼近現實。高校教師要加強與學員的聯系,共同研究或指導他們解決提出的現實問題,這就形成了一個雙向互動的研究共同體。三是頂崗實習生與中小學教師的雙向互動。一方面,中小學教師可以把他們的教學經驗傳授給實習生;另一方面,頂崗實習生在教學中會遇到困擾中小學教師的一些教育實際問題,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是一致的,這就有了研究的共同課題,實習生具備的新的理論知識可以為中小學教師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新的視角,從而形成了一個雙向互動的研究共同體。
三方研究互動的渠道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實現,現代遠程技術解決了空間和時間的交流限制,他們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和合作。還可以通過定期研討或教育沙龍等形式交流和分享研究經驗。在三方互動的教育研究過程中,頂崗實習生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結論
由于師范生受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歷的局限,其教育研究能力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形成教育科研意識和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是師范生職前培養的重要目標。頂崗實習的實施為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平臺。在頂崗實習中,高校、指導教師及實習學校應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師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甫全,方佳.論院校協作的歷史沿革、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式[J].現代大學教育,2010(6).
[2]劉大軍.應用型人才培養視域下社會力量對高校課程管理的影響[J].江蘇高教,2011(1).
[3]鐘啟泉.教師“專業化”:理念、制度、課題[J].教育研究,2001(12).
[4]李振國.師范生應到農村教師職場接受頂崗培訓[J].教育與職業,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