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師范生畢業論文

師范生畢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7-20 13:1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師范生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師范生畢業論文

篇(1)

    1.1教育研究意識現狀

    師范生的科研意識主要指的是他們在主觀上有沒有開展教育研究的愿望,包括對教育教學中問題的發現與探究,其主要體現在學生論文的選題上,教育研究類論文的數量,往往體現出該院(系)整體師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但近幾年來,畢業論文質量逐年下滑的同時,在選題上,一邊倒的全是學科專業研究類課題,嚴重缺乏學科教育研究類課題。師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素質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嚴重偏離培養“教育研究型”師范人才的目標。以韓山師范學院生物學系為例,本文對近三屆(2010屆-2012屆)師范類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情況作了簡單統計:近三屆的師范類畢業生總共有340人,在論文選題上選取教育研究類的共有25人,占三屆師范生比例的7.35%。因此,從整體而言,其學生的教育研究意識還是相當薄弱,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善于發現與探究,缺乏對教育研究的興趣與愿望。

    1.2教育研究素質現狀

    良好的教育研究素質不但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具有及時發現、科學分析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必須具有收集資料和信息處理的能力、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創新精神等等[5]。但目前很多師范生,缺乏作為一名未來教師所必應具備的教育研究素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寫作基本功不夠扎實。表現在有的論文中心論題不突出,論文結構不合理,缺乏基本的邏輯層次,思路不清;遣字造句的能力差;二是,收集和整理各種文獻資料以及信息處理能力不強。具體表現在缺少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造成缺乏第一手資料,沒有寬闊的資料收集來源,且引用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科學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薄弱。

    2提高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加強教育研究類論文指導

    盡管不少高師院校十分強調要提高師范畢業生的教育研究能力,鼓勵并加強師范畢業生對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撰寫,但是并沒有落實到實處,以致在選題上,一邊倒的全是學科專業研究類課題,嚴重缺乏學科教育研究類課題。其主要原因有:1)學院政策上偏差,每年每位畢業生的畢業論文研究經費只有區區幾十元(有的院系甚至沒有),要對師范生進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訓練,的確有點困難;2)傳統的高等師范院校在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教學上存在著重基礎知識教學、輕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現象;3)在校師范生缺少教學實踐經驗,盲目地進行教學研究,容易出現脫離實際,流于資料堆砌的現象,而進行學科專業類畢業論文,他們都有模可仿,有的甚至做做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再將同類例文的數據修改并將其注釋略作改動,即可成為自己的畢業論文;4)在高師院校中,老師缺少面對中學的專業教育研究類課題,大多數的教學改革課題都是針對高校課程,學生參與度不高;5)許多老師帶學生做畢業論文,所給的課題基本都是該教師的專業研究方向,甚至是其所持有研究項目中的子課題,學生所做的研究有利于他們的課題研究,故而大多數老師不愿帶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的畢業論文。顯然,傳統的師范生培養模式及培養目標已無法滿足基礎教育對“教育研究型”師范人才的需求,高等師范學院應以培養“教育研究型”教師為目標,及時地調整培養模式,特別是在畢業論文上,應加入、加強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指導,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努力培養學生教育研究的能力及素養,為其從教后的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基礎,更好地為基礎教育服務。

    3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實現途徑

    針對畢業論文是對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集中體現,是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一個重要培養途徑。接下來本文探討如何對畢業論文進行改革,以達到提高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目的。以生物學系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為研究對象,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革:

    3.1畢業論文方向內容改革

    擴大師范生畢業論文研究方向,加強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在鼓勵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同時,予以一定的要求。對有能力帶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老師做出硬性規定,規定其至少帶4位學生做教育研究類課題,而對每屆師范畢業生硬規定至少要有50%的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有的學生要考研,因此其畢業論文方向可選學科專業類的)。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面對中學的教育研究類課題,自主發現問題并作出選題方向,盡可能滿足自身作為一名未來教師的需要。

    3.2畢業論文方式方法改革

    以往的畢業論文絕大多數是學科專業類論文,因此其論文形式比較單一。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這種單一的畢業論文形式已無法滿足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要求,因此應拓展畢業論文方式方法。師范生在撰寫畢業期間,應積極地走出實驗室,到教學一線去開展畢業論文,學校為此應該多與中小學合作,建立長久的見習實習聯系,讓學生能在做畢業論文時,有學校可去、有對象可研究,學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母校開展研究。鼓勵學生在教育見習和實習中開展畢業論文,實習中或見習的學生就是師范生完成教育研究最好的研究對象(在我們從業之前)。在見習、實習等教學實踐環節中,將課堂所學的教育理論聯系實際,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以此作為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成果形式也應該多樣化,除了撰寫論文之外,還可以將制作的優秀課件、優秀教案、優秀教具作為畢業論文的成果,但必需附上一定字數的說明。優秀的課件、教案或教具,不僅展示出作品本身的內涵,更是學生對課程深入了解與剖析的體現,只有具有較好較強教育研究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揮想象,展開思維,制作出新課標改革下適用于面向新時代學生中學課程教學的課件、教案、教具。因此,應鼓勵學生針對中學課程教學,進一步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制作相關優秀課件、教案、教具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的成果。對畢業論文成果是課件、教案形式的,應以一定章節的課程量制作。而教具應是以某一知識框架內的所有相關可行可用教具或模型。在質的要求下,對量進行一定要求,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教育研究,而不是給學生逃避進行其他繁難畢業論文提供便利或途徑。

    3.3畢業論文考核方式改革

    針對畢業論文方式方法的多樣化,畢業論文考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學生完成初步的畢業論文初稿后,經指導老師審查,再進行相應的修改。而以非論文形式作為成果的畢業論文,也由指導老師審查,以及有經驗的教師或相關人員給予意見后,做出完善和修改。對于學科專業的畢業論文應由學科的資深教授組織團隊進行審核,再給予評價;而教育研究類的論文應由從事教育研究的專業教師進行審核并給予評價。從而確定優秀畢業論文的選取與確立。除此之外,在答辯方面,對每種形式畢業論文的答辯,應由相應資深教授主持并當任答辯審核員,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畢業論出審核考察并給予建議和補充,尤其是教育研究類的畢業論文,更應如此,學生可通過老師們所提的問題和所給的建議作進一步的探究,不至于因為畢業論文的完成而停止了對教育研究的進行。

    3.4畢業論文管理制度改革

    改進傳統的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從院到系再到導師,再由導師到學生,建立“院-系-導師-學生”四者于一體的管理模式,相鄰兩者相互監督,導師應定期對學生畢業論文進行指導和指正,學生應多向導師請教與探討。每篇畢業論文,導師應不低于10次指導次數,做畢業論文期間師生見面不低于10次。學院(系)應對參與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學生給予經費,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給予發揮,為學生聯系中學以便開展研究。對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在政策上也應有所傾斜,放寬學生教育研究的方向,提供更多的優秀畢業論文名額和獎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研究,選擇教育研究類課題作為畢業論文,為其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作鋪墊。

篇(2)

關鍵詞:師范生;實踐能力;三導師制

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指出:“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模式,增強實習實踐環節,強化師德修養和教學能力訓練,提高教師培養質量。”這為師范教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鑒于此,我校在借鑒世界各國推行導師制的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師范教育的發展實際,在本科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中創設“三導師制”。該制度除了具有傳統導師制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等優勢之外,還能緩解高校師資結構性短缺,建構“德智合一”的育人機制,暢通師范教育與基礎教育溝通的渠道等,對強化實踐育人環節,提高育人水平成效顯著。

一、“三導師制”師范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思路和目標

現行教育體系中,由于課程開設不合理,理論與實踐缺乏溝通與整合,實踐教學所占比重偏低,實踐教學隨意性較大;特別是大學擴招后學生日常教學班額擴大,師生比不斷提高,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不足等弊端,使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訓練嚴重不足,效率低下,導致師范生入職后職業道德意識淡薄、職業技能缺失,嚴重制約其職后教師專業發展。

針對上述弊端,我校創設了“三導師制”。所謂“三導師制”,即在實行輔導員制的同時,學校安排三位有教育經驗的校內外專業教師,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基礎上擔任本科生的導師,以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品德養成等方面尤其是教育實踐能力訓練進行個別指導的制度。其基本思路及培養目標如下:

基本思路:在大學四年中,學校安排由校內專任教師、省(市、區)中小學教研員和實習基地的中小學教師組成導師組,共同擔負師范生指導職責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三位導師在大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針對學生專業發展中的不同問題,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其中,校內專任教師擔任師范生的專業導師,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學術專業能力。主要是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規劃,督促完成學業,幫助其解決學習、生活、思想中的困惑和問題,引導其參與科研活動,培養學術能力。其指導貫穿學生大學四年。教研員擔任師范生教學綜合技能導師,側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認知能力,培養其綜合的、持續的教師專業發展能力。中小學教師擔任實踐指導教師,側重于指導學生進行各項基本的教師崗位實踐技能訓練,加強職業道德培養,指導其形成并提高基本的教育實踐能力。

培養目標:“三導師制”力圖充分發揮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個別指導優勢,以貫徹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教育理念,通過平等的師生關系,互動的教育形態,多元的導師組織,以增強師范生“樂教、適教、善教”的能力,實現師生共進的發展目標。通過不斷增強師范生專業實踐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在師范生專業實踐技能培養中推行“三導師制”的措施

針對當前我國本科生導師制實踐中存在的諸如師生比例失調,缺乏有效的導師工作績效評價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等問題,我校在“三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構建了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

1. 制定嚴格的導師遴選機制

選聘合適的、高素質的導師隊伍是決定“三導師制”實施成效第一關鍵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導師遴選機制。

首先,明確導師的任職資格。應聘請有責任心、有教育經驗的教師擔任導師。在思想作風上,要求導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能為人師表,志愿擔任導師。在業務上,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治學嚴謹,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其次,規范導師的選聘程序。(1)各院(系)推薦、學校確定名單后,在專門網頁上連同導師基本情況的介紹統一向學生公布,并接受學生咨詢。(2)各院(系)召開學生動員會,介紹實施“三導師制”的指導思想、操作程序等,并組織學生積極選報導師。(3)師生舉行見面會,實行雙向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研究興趣選報導師選擇志愿,每人限報三個志愿。導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與領域要求選擇學生。學校作最終調整后,確定每位導師所指導的學生名單。(4)由學校統一聘任并頒發導師聘書。導師的任期一般為四年。從導師進入的時間來看,專業導師貫穿學生大學四年全程,教研員導師和基地學校實踐導師是在大學三年級開始,在學生已基本修完基礎課程,進入專業學習階段開始啟動。

2. 明確導師職責及工作要求

為了使每位導師都能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學校擬定“導師職責(試行)”,發至每位導師,并專門召開了全體導師會議,集體確定目標責任書,并在會上對“責任書”上有關“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及“培養任務”逐條做出解釋。要求導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對學生成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三導師在師范生的專業成長中各負其責,共同擔負起引領學生專業成長的職責。

(1)學校專業導師。主要負責師范生大學四年的專業引領,協助制定學業規劃,就業指導,心理輔導,擔任實習高校指導教師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其主要的工作方式有:第一,專業引領。通過個別輔導,激發學生對教師職業興趣及各學科專業的學習研究興趣,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規劃和職業發展規劃。根據學生的專業興趣吸納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團隊,指導學生參與教師在研課題研究。同時,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寫作,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第二,實踐指導。為師范生在校內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自主修煉和模擬訓練提供咨詢輔導;在學生實習、見習階段,擔任高校一方的實習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轉化為實踐技能。第三,心靈輔導。在大學四年里,專業導師要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生活、思想動態,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心態調適等工作,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困惑,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教研員綜合實踐技能導師。我校充分利用湖北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設在學校的優勢,積極推動省、市、區教研員參與師范生培養工作。為此,聘任中小學教研員擔任師范生教師專業綜合技能實踐導師。其主要職責是對學生進行學科教改前沿動態的通識講座,教師實踐技能訓練與指導,專題考試培訓,教師專業成長指導等,為學生從準教師向合格教師的轉化起到很好的引領和助推作用。其工作方式有:第一,通識講座。師范生入學之初,教研員對全體師范專業的新生進行教師職業理想、職業信念教育,增強師范生的專業自豪感,堅定教育職業信念。每學期之初,教研員為師范生開設基礎教育學科專業課程教學論、教改前沿動態的通識講座。學期中,對學生進行教學實踐技能授課。師范生實習之前,教研員進行實習前的動員,為師范生普及中小學實踐教學基礎知識。大學四年級,定期為師范生舉辦教師資格考試與教師編制考試考前專題輔導和培訓等。第二,聽課評課。在學生實習之前和實習過程中,教研員深入模擬課堂和實習課堂,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與指導,包括對師范生的說課、所上模擬課(試講課)和實習課進行現場指導、點評、示范以及微格教學分析,同組其他師范生全程參與,以讓師范生能夠準確掌握上課的基本常規和要領,了解自身薄弱環節,明確努力的方向。第三,教研觀摩。教研員在組織省、市、區范圍內的中小學教師學科教研活動時,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現場觀摩和親身參與,以讓師范生盡早接觸中小學教師學科教研活動。第四,教師專業引領。教研員一般被稱為“教師的教師”。教研員的引領是中小學教師走向成熟和成為骨干教師的重要的外部條件。因此,在指導過程中,要求教研員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幫助師范生制定初步的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并組織同組學生一起針對每個學生的專業基礎進行評估,以明確學生努力修煉的方向,并提出改進建議,以為其入職后快速走向成熟奠定基礎。

(3)基地學校中小學實踐導師。主要負責向學生介紹中小學教育教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幫助學生獲得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體驗,指導學生授課及開展班級教育教學活動,以讓習得教育教學技巧和方法。在方式上,主要采取“請進來” 和“走出去”兩種。“請進來”,即不定期邀請基地學校實踐導師到師范院校為師范生舉辦專題講座和實踐指導,以及擔任師范生專業技能競賽的指導教師和評委,進行現場點評和輔導。“走出去”,即我校師范生到實習基地學校進行見習、實習,接受實習基地學校指導教師手把手的親身示范和現場指導,以讓實習生掌握基本的教育實踐操作,培養基本的教育實踐能力。

在導師指導期間,師范生和導師之間保持經常性聯系,除了面對面的交流與指導之外,導師還可通過電話、網絡視屏會議、QQ等媒介和平臺為學生答疑解惑,全程助推學生專業成長。此外,要求導師在開展工作前要認真制定指導工作計劃;日常指導導師應填寫“師范導師工作記錄簿”;學期結束要做好書面工作總結,并提出導師工作改進建議。

3. 建立導師工作績效考核激勵機制

當前,由于各高校對導師的工作績效評價、激勵機制尚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導師工作的積極性,阻礙了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實施。為保證導師制的實施質量,首先,必須建立完善的導師工作績效評價體系,實行嚴格考核。為此,學校設計了兩份考核表,一份發給各位導師,一份發至每位同學。一方面,依據“導師職責”,對導師在每一學期的工作任務完成數量和質量進行全面評價;另一方面,對其所指導的學生成長狀況,特別是學生實習水平和論文質量進行綜合評估,以側面測評導師的工作質量。其次,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學校根據導師指導的學生數及工作量給予導師相應的指導經費,并進行適當獎罰。對本校的專業導師和省教研員導師,按照其所指導學生數量和質量測算成教學工作量,按學校有關規定計酬。并把本科生導師工作的考核結果,作為教師年度工作考核、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和崗位聘任的重要條件。對于校外的教研員和中小學實踐導師,則在規定一個基本報酬的基礎上實行浮動薪酬制,導師津貼直接與工作數量與質量掛鉤。再次,學校每年召開一次師范生導師工作大會。會前就導師制的實施情況向全體師生征詢建議,并總結一年來的工作;在會上對優秀導師進行表彰。

篇(3)

論文摘要:教師職業技能是師范生今后從事教師職業必須掌握和運用的教育教學方面的技巧和能力。這種職業技能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對高師生加強訓練和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高師院校在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中還存在諸多不足。要保證培養的質量和效益,必須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原因和探索其職業技能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師范生是未來的人民教師,其未來職業的特定性決定了它應具備教師職業技能的特殊性。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是指就讀師范教育專業的師范生,為今后從事和勝任教師職業所必須掌握和運用的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這種技巧和能力的培養,是師范院校培養師資和各類教育工作者系統工程中一個重要的技術項目,涉及的內容頗為廣泛,加強這種技能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內容及其意義

    (一)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主要內容

    一是語言文字技能,即師范生應具備準確清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規范正確的文字表述能力。它以教師口語(含普通話和外語口語)和“三筆字”為主要內容,這是對師范生語言文字基本功最起碼、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二是計算機運用技能,即師范生應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和運用能力。這是21世紀教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條件下作為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必然。三是教學工作技能,即師范生應具備開展教學組織等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課前的備課技能、課堂的上課技能、課后的輔導技能等三個方面。四是班主任工作技能,即師范生應具備開展班級管理、學生教育等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集體教育的技能,個別教育的技能,與學校、家庭和社會溝通的技能,制定、實施、檢查和評價班主任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和學生操評的技能等四個方面。五是其它工作技能,即師范生應具備的其它有關的教師工作的技巧和能力。如文藝技能,體育技能,教研技能(課題申報、實驗研究、社會調查、論文撰寫等技能)。

    (二)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重要意義

    從師范生個人角度看,它是提高師范生能力和素質的重要途徑,是迎接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師范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渠道。師范生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很多,教師職業技能是其應具備的專業文化素質的重要體現。但技能是一種掌握和運用專業技術的技巧和能力,它必須以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經過系統地加以學習和訓練才能逐漸形成。師范生只有接受系統地鍛煉和培養,才能把這種技能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同時,我國新課改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亞待解決教師的適應問題,教師能否適應與教師的教育素養、學科素養等因素息息相關,而教師教育教學的知識、技巧和能力正是教師教育素養的重要體現。因此,師范生在校期間只有加強職業技能培養,才能為將來從事教師工作打好基礎。另外,近年來師范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作為一名“準教師臂的師范畢業生,要想在就業市場中找到位置,就必須具備過硬的能力和素質,而這一切又離不開其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從師范院校角度看,它是體現師范院校辦學特點、促進師范教育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師范院校的辦學特點主要體現為以塑造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的人民教師和其它各類教育工作者為中心任務,而師范教育在整個教育事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可謂是教育基礎中的基礎。不論是體現師范院校的辦學特點還是促進師范教育的健康發展,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從國家和社會角度看,它是培養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師的必然要求。培養和造就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師是我國21世紀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新型的合格教師必須是一名德才兼備的教育教學能手,能夠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用現代教育理論與教育教學方法武裝「自己,具備教育教學和科研能力。要培養這種新型的合格教師,必須讓其在大學階段系統地接受師范教育,進行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和技能培訓。這就要求高師院校以高度責任感的戰略眼光來認識提高師范生素質的重要性和突出師范特點開展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必然性。

    二、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一)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并沒有完全引起學校師生的高度重視,在具體實施培養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一是重學科專業教育輕職業技能培訓,導致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不夠系統、規范和完整,強化訓練軟弱無力以致出現相當部分師范畢業生高分低能的現象。二是重理論學習輕實踐鍛煉,導致師范生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相脫節,出現了師范畢業生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學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如有的師范畢業生在校時專業學習成績優秀,但走上教師崗位后卻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校教學,出現了忙于課前寫教案、課上背教案、課后理教案,以及教態不自然、板書不規范、提問無目的、點評不到位、表達無條理、多媒體計算機操作不熟練等教學技巧和能力問題。三是重應試考試輕技能自主訓練。專業學習和測試與技能訓練對師范生來說是同等重要的,但受到“應試教育”等因素的影響,相當部分師范生還認為只要考試過關就萬事大吉,以致平時只重視應付考試而不注重技能的自主訓練,使之難以培養出良好的職業技能。四是重個性發展輕技能的全面培養。有些學生過于注重培養自己的個性,若有一技之長就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忽視其它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培養。總之,由于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得師范生得不到系統、規范和完整地職業技能培養,給他們今后的就業和工作帶來了困難,也給促進師范教育的健康發展和培養合格人才帶來了阻礙。

    (二)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培養目標體系相對模糊。這可以從許多師范院校的師范類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中還沒有制定一個系統的、規范的、完整的具體實施技能培養目標體系和實施細則而得到說明。正因如此,導致許多院校在技能培養中存在缺乏依據和標準,出現技能培養不夠系統、規范和連貫以及主觀性、隨意性的現象。二是制度建設相對滯后。許多院校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為開展師范生技能培養的制度體系。如《師范生職業技能的培訓制度、考核制度和證書制度》還未出臺,《教師口語和“三筆字’訓練與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與考核制度》《微格教學技能訓練與考核制度》《演講與口才、體育裁判知識等文體特長項目的技能訓練與考核制度》《計算機培訓與考核制度》《教育見習和實習制度》《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設計或創作)制度》等都還不夠健全、規范和完善。三是師資隊伍建設相對薄弱。就目前高師院校主要擔負師范生技能培養重任的“中教法”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而言,普遍存在著教師學歷學位偏低、職稱偏低、科研成果偏少,以及教師積極性不高、學校政策支持不夠等問題,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師范生技能培養的質量。四是經費支持相對不足。以我校師范生教育實習為例,學校按每生一定比例將經費專項劃撥至學院,學院再將經費統籌用于實習點聯系幾實習學校指導,實習生住宿,來回車票,制作實習簡報、板報、材料等有關實習活動。由于經費不足,有些活動并不能很好地落實,而幾年前實施的與中學實行“教育實習基地”定點掛牌制度,也因經費問題使該項制度的運行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承擔教育實習重任的教師縱然有責任、能力和信心搞好教育實習工作,也會因經費問題而力不從心。

   三、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一)明確技能培養目標,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高師院校應根據師范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師范生技能培養的具體目標,確定技能培養的基本內容和任務,以及為完成任務、實現目標在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踐培養模式、經費支持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規劃和實施,形成一個明確而又科學的技能培養目標體系,保證技能培養目標的實現。從實踐教學角度看,要保證目標的實現必須積極構建技能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具體來說,一是基礎實踐環節,包括軍事訓練、公益勞動、英語實踐、計算機實踐等;二是專業實踐環節,包括語言文字訓練、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微格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和實習活動等;三是綜合實踐環節,包括文體實踐活動、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設計或創作)、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等;四是創新實踐環節,包括課外科技立項、社會調查報告、大學生挑戰杯賽、學生科研論文、科技小發明等。在構建技能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要特別重視以下建設。一是“一個基地”,即教育見習和實習基地。搞好與中學的定點掛靠或共建基地建設,為師范生提供崗前技能實踐的鍛煉平臺,把師范生所學的知識“帶出去”和中學的教學經驗、教改實踐“引進來”。二是“兩個中心”,即中學學科教育及信息資料研究中心和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測試中心。建設好這兩個中心,能為師范生了解和把握中學學科教育和教改的基本情況和規律,為師范生技能培養提供信息資源和組織上的保障。三是“三個教室”,即微格教室、cai課件制作室及中學理科實驗室。搞好“三室建設”,能為師范生提供教學技能訓練、教學課件研制、中學相關實驗操作和研究等條件,為師范生將來從教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

    (二)健全完善制度,組織措施得力

    高師院校應根據教育部《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措施,這是師范生技能培養的基本保障。當前,在師范學科專業教育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證了專業教育的順利進行。然而,與之相比,在師范生技能培養方面卻顯得重視不夠,如課時不足、訓練不系統、考核不規范等問題。師范生技能培養急需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制度來保障實施。如建立師范生職業技能的培訓制度、考核制度和證書制度,制定一系列內容具體、標準統一、便于操作、執行有效的技能培訓量化標準和實施細則,詳細規定師范生每一年應達到的技能水平,并進行相應的嚴格培訓和考核,向通過培訓、考核合格的師范生頒發教師職業技能合格證書或等級證書,從而促進師范生自覺訓練,保證技能培養目標的實現。只有從制度上做出規定,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技能培養存在的不足。當然,由于師范生技能培養不像專業課那樣便于操作和考核,所以,學校務必考慮這種技能培養的特殊性,要專門成立院校領導班子、安排專人負責這項工作,并通過建立健全校、院、系等各級組織以保證這項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實效化。

    (三)優化教師結構,保證經費到位

    師范生技能培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師資隊伍的建設情況,技能培養始終都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實施,教師是“傳授知識、解釋疑惑之人”,對師范生技能培養的質量和效益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在技能培養中,學校務必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根據師范專業和學科特點,制訂出相應的師資培養和引進計劃,通過人才引進、人才培養、教育資源整合等手段和途徑,不斷優化師資結構,建立一支思想端正、作風優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同時,為保證師資隊伍建設質量,學校還必須根據師范專業和學科特點的情況,改變過去“應試教育”所形成的那一套教師的評價標準與考核制度,這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此外,學校還應根據師范生技能培養的需要,設立專項教學經費,用于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師范生技能培訓與考核等相關費用。只有充足的經費保障,才能確保技能培訓工作正常有效地開展。

篇(4)

時光荏苒,光陰飛逝。驀然回首,已是華師第四個年頭了。依稀記得當年的懵懂小伙,仰望華師校門的情景。木棉又到一年艷紅之際,忽覺今年的花愈發之紅愈發之烈。難忘母校培育之情,“艱苦奮斗、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將永遠銘記于心。孔子像前,走過的一批批華師人不會忘記曾經唱過的校歌“澆灌紅花數十年,培育英才萬萬千,建設祖國錦繡河山,華師兒女奮勇當先……”難忘教育科學學院的教育之恩。第一次走進教科院,還是一個連專業都分不清的無知者,而今四年過去我們專業知識已經過硬。這都得益于教科老師的辛勤耕耘,無私奉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作為教科學生我們自豪。

感謝我的導師陳啟山!是他引領我走向了學術的殿堂,是他引領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之下,我開闊了視野,深邃了思想,豐富了知識。尤其在畢業論文的指導上,老師更是不敢稍微懈怠。從論文選題開始,老師便傾入了大量的心血。得益于老師的啟發我選擇了研究沉沒成本效應。雖然在這片浩瀚海洋之中,我只是一個三歲小孩。但有老師在前面撥云撩霧,使我看著茫茫大海不再懼怕。論文的實驗設計、撰寫、修改直至最后的付梓,都離不開老師的付出。不敢辜負老師殷殷期盼,只好時刻督促自己,起航,搏擊中流。老師的治學態度、為人風格、生活作風深深地影響著我,令我欽佩之至。

感謝教科院的老師!是你們的在講臺上揮汗如雨,才有我今日之成。老師教誨之音,如和風細雨,潤物無聲;老師嚴謹之學,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感謝陳彩琦老師、任旭明老師、曲琛老師、張敏強老師、王才康老師、田麗麗老師、張積家老師、何先友老師、王瑞明老師、黃喜珊老師、唐紅波老師、王玲老師、鄭雪老師、王穗萍老師、張衛老師、陳筱潔老師、鄭希付老師、遲毓凱老師、李小建老師、黃學超老師等等!

作為一名國防生,我要感謝軍選辦的所有領導、干事、老師的關懷!感謝所有在一起生活、一起訓練的戰友們!永遠能夠記住東11大家在一起的笑聲!

感謝07心師的所有同學!曾經一起學習、一起歡樂,大學的時光有你們陪伴,一生無悔。感謝208舍友,大家默默相互攙扶,一起營造了一個美好溫馨的家!

篇(5)

師范大學是培養教師的搖籃,其課程設計直接關系到教師人才培養質量。二十一世紀,“教師教育走向開放性……教師教育的專業化”[1]。北師大中文學科在制定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方案時,努力遵循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研究學校修訂教學計劃的總指導精神,對兩方面信息進行調研,一是對北京市重點中學一線優秀教師關于新型中學教師培養的標準與要求調研;,二是對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深入研究,廣泛征集教師建議。基于以上認識構建中文學科課程設計體系。

(一)課程設計模塊的構建

我校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的培養定位于“培養一批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堅實的專業基礎,能引領中國中學語文教育改革方向的高水平中學語文教師”;定位于“培養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綜合素質優良、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扎實、有較強中文教學實踐能力與拓展能力、富有創新精神、樂教適教的漢語言文學基礎教育高級專門人才”;定位于“培養新型中學語文教育人才和教育專家”。圍繞以上3點定位,設置課程,其三大模塊課程類別及學分比例為:“通識教育課程(26℅)”、“專業教育課程(54℅)”“教師教育課程(20℅)”,其中“專業教育課程”包含“文學類方向課”、“語言類方向課”和“師范類專業方向課”。第一學年以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為主;第二學年學習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及教育教學基礎理論知識;第三學年以實踐性較強教師教育課程為主,同時修讀學科專業選修課;第四學年開展教育實踐課程,包含教育見習、實習,畢業論文寫作。其中教師教育類課程中的“職業信仰與養成教育”課程貫穿整個大學四年學習。上述分析可見,該課程體系既注重學科專業知識掌握,又注重教師教育技能培養,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

(二)實踐性教學的加強

“教育是實踐應用性職業。教師要善于把自己掌握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就需要有教育的技能與技巧。這種技能與技巧要通過教育理論的學習和實習應用才能獲得。”[2]我校中文學科課程設計順應這種先進教師培養理念,加強實踐性教學,突破傳統師范生教學模式。實踐性教學加強體現在實踐性課程大幅度增加、學時加長以及教學方法、評價方式靈活多樣。

1、實踐性課程包含:(1)公共類課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信息技術應用、數理統計;(2)教育類課程,如:教學法、現代教育技術基礎、教育教學思想解讀、教師語言藝術、教師媒介素養概論和職業信念與養成等;(3)學科專業類課程:語文課程設計、語文教材研究,以及與中學教學聯系密切的中文學科師范類10門課程。這些課程的教材均基于對中學語文課程進行調研,參考中學語文所選篇目編寫,如中國古代作家作品導讀、中國現代作家作品專題等。這些課程無論從中學語文教學方法還是學科深層次把握上均有很強的實踐性指導意義;(4)第二課堂活動、環節,如書法競賽、教師教育技能大賽、支教活動等,這對提高師范生教育技能水平,提升綜合素質起到積極作用。

2、教育見習、實習時間的加長

現代教育理念表明,“教師職業有其自身特點,其職業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職業的內容和任務不僅教書,更要育人;職業方式也與其他行業不同。”[3]教師職業需要經過較長時間專門職業訓練,師范生是未來中學教師,為加快師范生角色的轉變,在職前培養過程中,我們加長強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時間。大三見習,大四在中學實習。通過加長見習、實習時間,拓展師范生的實習內容,進而增強其在校期間的實踐經驗與個體經驗。在實習前見習,形成“實踐一反思一成長”的循環模式;再次,為增強師范生對中小學教育現狀的了解,以教育實習為主、見習為輔,開展教育調查研究,不斷增強師范生實踐性知識的比重,使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增強各種能力。這一環節在免費師范生課程改革中表現尤為明顯,也是免費師范生課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

3、教學方法、考核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隨著社會進步,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技術提高,我校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的培養,注重教學方法、考核與評價方式的多樣性。教學上,如“微格教學”的應用,貫穿于整個大學四年培養中,應用于教育類課程、學科教學法課程及學科專業課程的實踐性教學上。該方法也是目前各國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來培訓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教學技能的系統方法。考核評價方式靈活多樣,如教案設計、課件制作、模擬教學、調查報告、小組辯論、演講、課題設計等多元化的方式進行考核。這都是注重實踐性教學體現。

二、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與傳統師范生課程設計比較

我校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注重學生寬厚的學科專業知識掌握、教師教育技能的訓練、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與傳統師范生培養比較,具有如下特點:

(一)二者均注重中文學科專業知識的牢固掌握

“教師的專業性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的。我們這個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知識創新時代,也是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因此對教師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4]教師專業化包含“教師掌握較高的專門(所教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體系”[5]中文學科,無論是傳統師范生還是免費師范生培養都應必須牢固掌握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基礎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學科知識。傳統師范生專業學科課程占所有課程學分的64%,免費師范生則占54%。這是我們課程設計的基礎——掌握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免費師范生課程設計既傳承傳統師范生課程的優良積淀,又充分吸收當前學術領域前沿的成果,將傳統師范生教材內容中至今仍有價值的理論、觀點和方法保留下來,形成新的體系。

(二)免費師范生更加注重教師教育技能的培養

“教師專業化體現在既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體系,又掌握教育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并需要經過“臨床”實習。”[6]為培養21世紀師資,北師大中文學科免費師范生課程設計更加注重教育技能的培養,教育調查、見習、實習等實踐環節大幅度增加。其教師教育課程較傳統師范生多60%,有極大提高,這與世界發達國家優秀教師培養水平更加接近。

免費師范生的培養,其教學方法、考核與評價方式更靈活多樣,在這方面傳統師范生的培養顯得更單一些;注重免費師范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有關教師教育技能比賽、支教活動等“第二課堂”的開設,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進而提升了師范生一畢業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教師崗位的相關工作能力。這也是較傳統師范生培養不同之處,也是注重教師教育技能培養的體現。

(三)免費師范生多模塊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

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以“能力、素質培養”為宗旨,建立了多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多模塊實踐教學環節包含:一是獨立的教學實踐環節,如社會實踐、教育調查、見習、實習;二是貫穿理論教學中的基本技能訓練,包括學科技能、教育技能;三是“第二課堂”社會的開展。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體現了理論教學與專業技能訓練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原則,有針對性的鍛煉免費師范生的崗位技能,更好的滿足社會對這一專業人才技能的需求。

綜上所述,免費教育師范生課程體系優于傳統師范生之處有三:1、加強教育類課程,重視教育實踐活動,教師教育課程數量多,而且細、精、透;2、緊密結合中小學教學實踐;3、授課、考核、評價方式靈活多樣,有利于教育技能的培養;4、課程設計體現教師教師職業專業化。

三、我國高等師范與各國高等師范課程體系比較

為更好了解發達國家師范課程體系,筆者按照師范生課程結構列表如下,數據來源我國研究成果及法國本科培養教學手冊[7][8][9][10]:

上述可見,我國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較傳統師范生接近發達國家師資培養水平,特點是:

第一,教師的學科專業培養和教師的職業訓練并重;

第二,加強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技能以及教育實習、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三,發達國家教師教育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所占比例高;

第四,發達國家非常注重教育實習,尤其是法國,實習時間長。

各國教師的職前培養方案把教師培養專業化,符合教師是專業性職業特點,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

四、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的幾點思考

基于對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近4年動態追蹤實踐研究,以及對其課程設計體系進行多方位比較分析,筆者對我國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提出如下思考:

第一、教師教育類課程是免費師范生培養重點、難點,也是課程改革重點部分,因而對授課教師提出更高要求。試想,如果我們的學科專業老師如果教師教育水平一般,又怎樣培養高水平免費師范生?

第二,免費師范生的畢業論文多撰寫學科專業領域內容,缺少對基礎教育的深層次研究或教育實習階段發現問題的探討,不利于學生教師教育技能、綜合素質培養;

篇(6)

所謂“全實踐”就是將小學教育專業發展全程中所有實踐環節作為一個整體來系統定位、統籌安排。這種“全實踐”的課程理念重視實踐統整境遇下的實踐洞察與頓悟;重視實踐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知識重組重構;突顯實踐是學習主體內化、重構知識的前提、中介和歸宿。[1]一種課程的設置以及實施,觀念需先行,特別是在知識和方法的取舍上,觀念顯得尤為重要。“全實踐”理念以既有課程為前提,作為新的課程群的整合基礎,更是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實踐”理念的關照下“,全實踐”課程的整合變為可能。“全實踐”理念下的課程是一個體系,是一個群落。因此,我們引入了課程群的概念。所謂課程群是為實現某一培養目標而以某門課程為基礎,由3至6門性質相關或相近的子課程整合而成的課程體系。[2]“全實踐”理念下的課程群主要包括小學教育專業中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選修課的技能操作,各學期安排的見習實習、短期的社會實踐、寒暑假社會實踐、畢業前綜合實習及畢業論文等所有培養小學教師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課程教學環節。“全實踐”課程強調的是實踐要素諸方面在時間上要全程延通,在空間上要全方位拓展,在內容上要全面整合,在理念上要全息浸透,在課程體系上要全面統整。[3]全方位的融通和整合是“全實踐”課程群建設的途徑,也是實現小學教育專業實踐課程發展的有利途徑。

二“、全實踐”理念下的實踐課程性質

實踐證明,完善的實習課程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教育實習實效。鑒于當前存在的實習課程管理不足等問題,我們建議構建全程性、系統化、分階段的實習課程管理模式。

(一)全程性

全程性是建設實踐課程群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在實踐課程的整個過程中融入具體的、不間斷的實踐科目,才能保證實踐課程的連續性。復雜性科學中的融貫論告訴我們,要堅持微觀分析與宏觀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式[4]。因此,我們不僅要從微觀來考慮實踐課程的具體科目應設置哪些,還要從宏觀綜合上考慮實踐課程的全程性。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認為全程性實習課程應包括從大一到大四的全程實踐課程安排,包括第一、二學期每學期至少兩次教育見習或者教育活動;第三、四學期每個月到實習基地見習一次;第五、六學期每周到實習基地見習一次;第七學期開始教育實習,在校內實習一個月,即教育實習的準備階段,在實習單位實習兩個月,同時進行畢業論文的開題及研究工作。如玉林師范學院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進行的就是這樣一種全程性的教育實習模式,成效顯著。

(二)系統性

系統性是實踐課程體系的基本性質,也是貫穿“全實踐”理念課程始終的基本原則。系統論認為人們綜觀全局、立足整體,把整體與部分、系統整體與周圍環境辯證地統一起來[5],從而為系統地解決復雜問題提供了科學方法。基于全程性,再將各種實踐課程的具體科目進行系統安排,對實踐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保證。因此,在安排全程性教育見習實習工作的同時,我們有必要考慮課程內容和課程管理的系統性。除了安排師范生必修的公共課與必修課外,可適當開設如下課程來加強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例如,在第一、二學期安排如何聽課評課的講座或專門開設“課堂研究”課程;第三、四學期開設專門研究小學教材的小學教材解讀課程;第五學期開設各科教學策略課程;第六學期開設微格教學課程,等等。一系列的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保證了教育實習全程性的有效實施。

(三)階段性

全程性、系統化的實習課程實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階段進行的。實習課程內容的實施是由簡單到復雜,實習時間由短期到長期分階段進行,只有在成功完成了上一階段的實習課程與任務后,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因此,在安排課程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實踐課程群的系統性和全程性,更要注意課程實施的階段性。首先,這是由學生的認知水平決定的。剛步入大一的的學生還是以理論學習為主,完成角色的轉換,直到大二或者大三再進一步要求學生繼續進行角色轉換,以免造成學生的角色沖突,從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學業。其次,這是由實踐課程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實踐是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實踐課程的開設意義并不大。而且實踐的高級階段是建立在其基礎階段上的,沒有前期的教育見習作為準備期,也就很難較好地實現良好的實習。

三“、全實踐”理念下的實踐課程群模塊

對基于“全實踐”理念下的實踐課程可具體分為5個模塊,它們既相互獨立,又相互支撐、協同作用,達成小學教育專業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師資培養的目標。具體內容如下:

(一)認識實踐課程模塊

認識性實踐課程主要是指通過對學生的耳濡目染,以及親身體驗獲取對教育各種現象的認識的實踐過程。認識性實踐是其他一切實踐課程的前提和基礎。初步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在后期更好地進行相應的高層次的實踐訓練;最重要的是認識性實踐課程模塊的設置遵循了認知的過程。人的認知過程是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循序漸進發展的。因此,可以在第一、二、三學期進行認識性實踐,培養學生的小學教師職業意識。如聘請優秀小學校長、優秀小學教師到校開講座,或組織學生到小學去觀察學校的各種活動,在感受體驗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

(二)管理實踐課程模塊

班級管理是教師教育實踐課程的主要課程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課程之一。管理實踐課程模塊的確立有其充分的存在價值。第三、四、五學期進行專業性實踐,配合開設教學與課程論、小學德育原理、班級管理等課程。同時,有計劃地組織師范生到小學當教師的助手,或是聽課、指導小學生課外活動,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特點,更深刻地體會教師職業。

(三)教學實踐課程模塊

教學實踐是教師教育實踐課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也是師范生花費時間最多的部分,甚至部分師范院校把教學實踐作為師范生實踐課程的全部。教學實踐固然是最重要的,也直接關乎師范生就業,但是如果我們把教學實踐融入整個教師教育實踐課程群當中,保證教學實踐的全程性、系統性和階段性,那么教學實踐課程模塊則會在有序的實踐課程群中實現,學生的教學技能也會隨著整個實踐課程體系的順利構建而得以保證。因此,除在第六、七學期繼續第三、四、五學期的實踐內容外,應配合學科教學法課,訓練學生進行備課、評課教學實踐,和微格教學訓練。

篇(7)

引言

教育實踐課程是高等師范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提高高等師范生的教育素質具有獨特價值。高等師范化學專業教育實踐課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課堂教學實踐(包括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中教化學實驗研究和專業技能課等)、課外活動教育實踐、模擬性教育實踐、研究性教育實踐等。通過實踐教學,可以使師范生將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綜合運用于教育和教學,循序漸進地適應從“學生”到“教師”這一社會角色的轉變,使之成為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掌握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基本技能,有良好人格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現代教師。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穩定的師范教育實踐模式。但是,隨著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對教師專業特性理解的加深,現行高等師范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和實施模式與培養專業化教師之間的矛盾逐漸暴露出來。筆者就高等師范化學專業教育實踐模式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

1改革的必要性

1.1我國傳統教育實踐模式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高等師范院校針對師范生的培養問題做了大量改革及其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幾十年不變的實踐教學模式沒有根本改變,它已不能適應現代基礎教育發展的要求。以教育實習為例,其實踐形式單一,時間短而集中,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教學技能。高等師范化學專業只顧及高校自身因素,與中學教育實際脫節,4大基礎化學實驗(無機、有機、分析和物理化學等實驗課程)只注重本學科的系統性和學術性,不重視聯系中學化學實驗實際,不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制約了師范生的專業技能發展。

1.2教育實踐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基礎教育執行新的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師范教育必須密切關注新的基礎課程標準,因此,大力加強長期以來處于弱勢的教育實踐課程教學,是當前實現教師專業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2改革方案及實施計劃

我們秉持師范教育為基礎教育培養優秀師資的辦學宗旨,開展了一項與重點中學協作、對高等師范化學專業教育實踐模式進行全面改革的研究,旨在探索一條有中學優秀教師全程參與的、培養師范生化學教育教學能力及素質的新路子。我們的研究密切關注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在高等師范化學專業教育中全程滲透新課程標準理念,以高等師范化學實驗教學、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為依托,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為突破口,通過與重點中學合作,共同培養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中學化學師資。

2.1改革方案主要內容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1)與重點中學優秀教師協作,指導培養在校生教育教學能力。在高等師范化學專業的教育教學中,全程滲透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理念,從大學1年級的入學教育,到日常安排的教育見習,直到4年級的教育實習,以及最后的就業指導等教學環節,充分發揮協作教師的指導作用。2)與中學優秀教師合作,以高等師范化學各實驗課程為依托,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理念為指導,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使學生掌握中學化學教師從教的科學研究方法。

2.2改革目標改革要達到以下目標:1)通過聯合培養,讓師范生了解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的思想,明確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優秀中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樹立主動培養意識。2)探索服務基礎教育改革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專業實踐能力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3)總結高等師范教育專業與中學聯合培養的經驗,建立基礎教育新型師資的培養模式,為高等師范專業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經驗,為高等師范專業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適應、服務基礎教育,帶動基礎教育發展的辦學路子。

2.3具體實施方案

2.3.1構建連續性的教育實踐模式大學1年級,采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從化學師范專業新生入學教育開始,首先邀請與我們合作的中學(新鄉市22中,新鄉市10中、新鄉市1中等)教師來我校給學生介紹基礎教育改革情況,然后,我們帶領學生到合作中學,考察學校的各種活動情況,培養他們熱愛教師職業、教育事業、學生,為人師表等良好職業意識。在這一年里,與合作學校一起按計劃、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定期舉辦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新課改理念(如現代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教師角色行為變化、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等)。從第2學期開始,有計劃地組織師范生到中學去進行教育見習。將師范生分到中學的各個班級中,讓中學的班主任指導師范生學當教師的助手,指導中學生的課外活動,了解中學生的特點,加強教學技能訓練,學習如何組織課外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大學2年級和大學3年級是師范生學習和成長的黃金時期,從大學2年級開始,對師范生進行教學實踐強化訓練。我們將化學專業的師范生分成若干個教學實踐強化訓練小組,每個小組配備由我們和中學化學教師聯合組成的指導教師(以下簡稱小組指導教師)小組,每一小組的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師范生的校內化學教學技能訓練、暑期實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等,一包到底。在大學2年級的第2學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校內化學教學技能訓練,其內容主要包括“說課”與“試教”(模擬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每位學生選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中的2個課題進行準備。準備2個課題內容的說課(每節10~15min),2個課題內容的試教(每課45min)。在“說課”與“試教”前,首先要深入了解課程標準對教學的具體要求;然后,要鉆研教材內容,分析吃透教材,了解中學教師在講述本課時的經驗和心得體會;了解學生的認知準備和認知發展準備;最后,合理地選擇教法,進行教學設計。小組指導教師負責指導每位學生修改、完成2課時的說課稿和規范的講課教案,并指導學生說課和試教。最后,小組指導教師評教、打成績。平時說課試教訓練成績占教育實成績的20%。通過“試說”、“試教”活動,可以培養師范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素質,同時,能夠幫助師范生理清課堂教學思路,把握教學目標,用好教學手段;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進而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等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和綜合素質,為其將來從教打下堅實基礎。在大學2年級的的暑假安排暑期實習活動。暑期實習任務及要求:1)師范生自已聯系實習中學進行實習,內容包括:聯系實習指導教師,聽指導教師講課,了解相應教學進度,在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撰寫規范的教案,完成講課等實習工作。在教學實習的同時,見習班主任工作,調查中學教學現狀等,并撰寫調查報告。2)暑期實習結束后,每位學生交一份蓋有實習學校公章的“暑期實習鑒定表”和實習講課教案及中學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暑期實習成績占教育實習成績的10%。通過暑期實習活動,師范生嘗試著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去,通過實踐來培養教育教學能力。師范生在暑期實習過程中會發現許多理論問題和自己實際教學技能上的不足,并將這些問題帶回學校。大學3年級返校后,師范生要一邊完成專業課的學習任務,一邊全面總結暑期實踐活動的經驗教訓,并將帶回的問題結合教育科學和化學專業理論,與小組指導教師共同探討解決方法。在這一年里,在教學實踐強化訓練、暑期實習以及中學教學見習的基礎上,在小組指導教師的協作指導下,師范生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到中學每人講課1-2課時。小組指導教師從備課(寫教案)、試講、課堂授課、課后輔導、批改作業等教學環節進行指導,評教,總結經驗教訓。通過聯合培養,在大學的前3年中,師范生學到了許多實際教育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已基本學會與中學生交往,掌握了一些班級管理技能技巧,增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理論—實踐—理論的循環過程,使師范生能夠更好地把理論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提高了教育技能水平。大學4年級的第1學期,師范生按教學實踐強化訓練小組,由指導教師帶隊,進入中學指導教師所在的中學和班級,進行為期8周的教育實習。通過教育實習,他們能夠全面了解教學過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習特點、學校生活等。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的表現已基本達到中學教師的能力和要求。大學4年級第2學期,小組指導教師引導師范生對中學教學過程中的教育情境和教學個案進行調查研究,從中發現問題、收集資料,形成科學的理論觀點,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工作,以培養他們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完成教育教學類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

2.3.2改革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創新和科研能力我們與中學優秀教師合作,以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中教化學實驗研究和專業技能等課程為依托,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使師范生掌握中學化學教師從教的科學研究方法。傳統的化學專業實驗課存在以下問題:1)4大基礎化學實驗(無機、分析、有機和物理化學實驗)和中教化學實驗研究這5門實驗課的內容存在交叉、重復現象,這既浪費了人力物力,也影響了教學質量。2)“驗證性實驗”內容比例太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較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抑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要點:1)加強基礎技能訓練型實驗教學,重視傳授實驗的基本方法。2)壓縮驗證性實驗教學內容,結合中學化學教材,增加研究性和綜合設計性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其方法是,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步驟,寫明實驗原理、目的,讓學生自己制定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條件,選擇合適的試劑,控制用量。3)增加綠色實驗。以綠色化學實驗的概念和微型化學實驗技術為切入點,開展綠色化學實驗研究,在實驗中,減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從平時做起,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1)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素質。讓學生選報各門化學實驗課程的興趣小組,在實驗教學中,讓興趣小組的同學參與實驗準備的全過程。興趣小組成員定期更換;對學生進行實驗員崗位工作培訓。通過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2)改革實驗考核方法,注重平時技能訓練。為了強化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對化學實驗課程考核方法進行了改革,實驗考核成績由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組成。期末成績占40%~50%,平時成績占60%~50%。期末成績包括筆試和實驗技能操作考試成績。平時成績根據每次的實驗成績評定,每次實驗成績由1)課前預習(占20%)、2)實驗紀律(占10%)、3)實驗操作(占20%)、4)實驗記錄(占10%)、5)衛生整理(占10%)、6)實驗報告(30%)等部分構成,鼓勵學生思索、歸納和總結,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探索精神。

3改革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通過化學專業教育實踐模式改革,加強了高等師范教育與中學教學的聯系,通過合作培養,做到了理論與實踐“零距離”,人才的培養與使用“零間隙”,畢業生上崗“零過渡”。把最優秀的畢業生輸送到基礎教育教學第一線,用他們的先進教育理念輻射、帶動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從事基礎教育工作教師的專業素質,縮短師范生的就業適應時間。該項研究另一特點是高校與中學的互利。師范生以教師的身份進入中學,參與中學教師的日常工作并接受他們的指導,培養了師范生的教學和管理能力;師范生可以協助中學教師批改作業、參與學生管理等;定期舉行的師范生、中學教師和大學教師集體備課活動,可啟發中學教師的教學思路;中學教師參與高校教師的課題研究,可以培養他們的教學科研能力。該項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探索出服務基礎教育改革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本著互利的原則,在中學建立長期的教育實踐基地,構建基礎教育新型師資的培養模式,為高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經驗,為高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適應服務對象、進一步促進基礎教育發展的辦學新路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69视频|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 日本在线观看|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青青青草国产线观| 人人色在线视频播放|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 性一交一乱一透一a级|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消息称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大学生被内谢粉嫩无套| 内射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大雞巴亂倫有声小说|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日本在线 | 中文|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无套|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午夜裸体性播放| 国产情侣疯狂作爱系列|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成人av无码网站|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ⅴsaⅴ国产精品| 少妇一边呻吟一边说使劲| 国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