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師范生個人實習總結

師范生個人實習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8 15:2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師范生個人實習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師范生個人實習總結

篇(1)

關鍵詞 教育實習 師范生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15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ing Reflection of

Normal Students in Teaching Practice

WANG Yajing

(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Abstract Teaching reflec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in the pedagogical practic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utur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ree aspects: training school, practice school and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Keywords: education practice; normal students; teaching reflection

師范教育工作搞得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整個教育工作,關系到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興衰。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整個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民族素質,就必須花大力氣辦好師范教育。 教育實習是提高師范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育實習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師范生的引導和培訓。

師范生作為未來教師的主體,其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教育教學專業素養,從而進一步提高整個教育工作的質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提高師范生的教學反思能力,為師范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這個背景下研究師范生的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 教學反思的概念

多數國內研究者認為,教學反思主要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反思。 林崇德教授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教學監控能力”這一概念,并做了如下界定:所謂教師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 這一概念實際上對教學反思能力做了界定,具體說來如下:教師不僅是教學反思過程的主體,也是教學反思過程的客體,要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監控和調整。作為教學反思的主體,教師具有主觀能動性,教師的知識構成、思想觀念以及環境等因素都會對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產生影響,因此教學反思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2 教育實習中師范生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

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獲得了教學經驗,但對經驗的反思分析不足,在培養反思能力方面效果有限。 通過和師范生的交流,了解到師范生在教學反思中存在如下問題:

(1)工作量太大,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師范生在實習過程中,要進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活動,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系統的反思。這可以說是制約師范生教學反思的最直接也是最關鍵的因素。

(2)教學反思理論知識薄弱。由于師范生的教學經驗不足,有關教學反思的系統性知識缺乏,理論知識的薄弱必然會導致反思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師范生即使意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但由于沒有良好的教學反思技能與方法,自身進行的教學反思只是表面化的反思,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反思時往往不能抓住主要問題。

(3)沒有良好的反思習慣。許多師范生對于反思的認識不夠,認為教學反思可有可無。對教學反思有足夠的認識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基礎。師范生由于教學經驗比較少,很多時候不知道該反思什么,在教學效果比較理想,學生課堂表現較好的情況下,一般就不去反思,只有在課堂教學不順利時才去反思。因此,師范生往往總結提煉不出自己的成功之處,不能把好的經驗應用到后續的教學實踐中去。

(4)沒有足夠的反思能力。許多師范生可以意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也有意識的去反思,但是由于有關教學反思知識的匱乏,再加上教學經驗的缺乏,往往不知道該反思什么,怎么反思,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師范生的教學反思。

(5)學校的管理環境不能夠很好的促進教學反思的展開。學校對教學反思整體重視程度不高,很少組織教師進行交流,也很少對教學反思進行指導,教研小組只是擺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且外在的管理只能促進表面工作,不能真正促進師范生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還有一些學校管理不民主,教師被安排著,自主性低,沒有時間進行教學反思。

(6)同事影響。同事是否進行教學反思對師范生的影響很大,同事聽課時對師范生的建議也有利于師范生進行教學反思。但在實際工作中,同事更傾向于指出師范生好的一面,且建議比較籠統,對師范生的作用不是很大。

3 師范生教學反思能力提升的策略

3.1 培養學校方面

(1)為師范生提供與教學反思相關的理論課程。在實習之前,師范類院校或具有師范類專業的院校一般會進行實習前的相關培訓工作,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實習的相關要求、教學常規工作、教育實習工作的流程等。許多培養學校,在實習之前,甚至還組織師范生進行了備課、試講、評課,但是由于時間或者別的其他原因,教學反思的相關理論并沒有過多的涉及,造成學生不知道該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學校可適當延長培訓時間,在實習之前,學校的指導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與教學反思相關的教學理論,讓學生掌握系統的教學反思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理論,把教學反思的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師范生的教學反思能力。

(2)為師范生提供教學反思實踐的機會。在師范生進行正式的課堂教學之前,培養學校應為師范生提供兩周的教育見習。在教育見習的第一周,培養學??梢韵驇煼渡榻B有關實習學校的相關情況,去聽優秀教師的課程,然后有組織的對優秀教師的課程進行點評,有意識的促使實習生去反思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在見習的第二周,培養學??梢越M織實習生去小學見習,聽優秀小學教師的課,讓師范生發現優秀教師的優缺點并進行交流討論,從而為今后自己反思提供經驗與借鑒。如果沒有教育見習,師范生會措手無錯,雖然學習了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課程,但教育并不是只需要理論就可以做好的,必須通過現場的觀摩和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相關技能。優秀教師的示范與指導無疑為師范生提供了實踐榜樣!

3.2 實習學校方面

(1)合理分配教學任務。在教育實習這一環節,上課給師范生提供了真實的教學情境,師范生都得到了實際課堂教學的鍛煉機會,提高了師范生的課堂教學技能。作為一名新教師,不僅要全面分析教材,準備教學設計,全面了解學生,批改作業等,面對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師范生往往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實習學校在分配教學任務時,可以適當的照顧師范生,給師范生安排適量的工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師范生學會反思自己的教學,成長為反思型教師。

(2)健全組織管理工作。實習學校的領導和老師是否歡迎實習生,是否配合培養學校進行有效的組織安排等都會影響師范生的教育教學積極性。如果一個師范生在實習期間得不到一個有經驗的優秀教師的指導,那么他一般就不能取得良好的實習效果,更不用說教學反思了。實習學校應為師范生配備優秀的指導老師對師范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優秀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反思自己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尋找解決策略。

(3)優化管理環境。實習學校應提高對教學反思整體的重視程度。教育教學要嚴謹認真,教研小組要發揮真正的作用,每周的教學研討都應對本周的教學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促使師范生學會思考,勇于思考。學校管理也應當民主,師范生有主人翁地位,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從而提高教學反思自覺性和積極性。

3.3 師范生個人

作為教育實習主體的師范生,每個人內在主觀能動性與外在客觀環境因素共同影響師范生的教學反思效果。培養學校與實習學校應為師范生提供良好的客觀條件,師范生個人也要提高自身的積極性,通過思考和實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專業素養,促進其教學反思能力的發展。

(1)合理安排反思時間。在實習中,由于教學任務繁重或者其他較為重要的事情,師范生往往就選擇舍棄教學反思時間。師范生要意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學反思時間,至少每天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簡短反思,一周內對本周的教學工作進行系統的教學反思。

(2)形成正確的反思意識。部分師范生缺乏反思意識,認為教學反思是可有可無的,對其教學沒有促進作用。師范生個人應形成正確的教學反思意識,認識到教學反思對其自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3)強化學習與教學反思相關的理論。在學校學習中,師范生往往更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對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等可量化測驗的學科較為重視,而對于教學反思這種較難觀測的知識較為輕視,在今后的學習中,師范生要重視教學反思,不斷的學習有關教學反思的理論,了解教學反思的內涵、方法、內容等。

(4)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良好教學反思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個認識與實踐循序漸進的過程。 師范生往往是在面對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氛圍較差,教學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對于教學效果較好的課程往往不進行反思,這就忽略了很多教學優點,實習生也應該對教學效果比較好的課程進行反思,可以通過反思日記來總結自己的教學優缺點,揚長避短,真正促進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庇纱丝梢?,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了解到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掌握程度,對學情的分析正確與否,對課堂的掌控是否有效。教育實習作為師范生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對今后的教育教學生涯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要系統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相關的知識,掌握教學反思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逐漸成長為一名反思型教師。

注釋

葉立群.師范教育學[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羅曉杰,牟金江.反饋促進新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發展的行動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6(1):96-102.

申繼亮,辛濤.論教師教學監控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1):35-42.

篇(2)

教師的知識應該包括基礎知識與學科知識,基礎知識是我們通常所指的通識教育課程內容,即文理基礎知識和一般學科知識,而專門知識就是教師教育的專業知識,即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知識等。把知識理論運用于實踐,考察的是教師技能方面的能力。教師的實踐技能應包括教師對課堂的管理、對教學的實施、對學生的了解與管理等方面。能力基于知識,但是能力更需要實踐的鍛煉,只有在實踐當中積累經驗,才能內化為教師的專業素養。

一重理論輕實踐的積弊

目前,我國正在從封閉的師范教育體系向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轉變。在轉變過程中,逐漸體現我國教師教育課程的積弊之一就是重理論課程輕實踐課程。長久以來,我國對教師專業實踐的重視較為不足,師范生參與教育教學實習與教育實踐的時間短,不能充分體現教師教育專業的實踐性。

在課程性質與課程份額上,實踐性課程偏少。無論是學科教育課程、通識教育課程,還是教育專業課程,多是理論課程形式。進一步說,我國師范專業課程體系主要按照某一學科知識體系來設置,形成以學術性課程為主體的課程體系,課程類別比較單一,必修課占絕大多數,選修課很少;理論課居多,實踐課偏少等,使得實踐性課程處于“邊緣性”位置。教育專業課程的見習和實習課作為實踐課程,其所占比例只有3%~4%。

在實踐課程的組織上,教育實習呈現流于形式和放任自流的現象。因為課程設置的時間短,學分所占比例小,使教師和學生輕于對教育實踐的重要性認識;加上實習的基地少,沒有合適的學校、沒有專業的訓練場館、沒有完備的計劃指導、沒有適當的考核與評價,沒有足夠的經費投入等,出現教師技能訓練走過場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于理論與實踐課程之間沒有形成有機聯系,導致學生認為理論與實踐是分離的,沒有形成正確的理念與行動的動力。多數師范生對教師教育的課程內容都感覺理論性和系統性過強,但缺乏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際研究,導致在高校學習的理論不能運用于對中小學實際教育活動的指導。因此,當學生離開校園走上工作崗位參與教育教學時,就會感覺自己學習的內容對工作的指導幫助有脫節,尤其是新進教師感覺自己是象牙塔、理想國的空想家。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取向

教師專業化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是一種動態的不斷深化的過程。就教師個人而言,教師專業化是一個終身持續研修、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是教師個體持續社會化的多階段發展過程。它以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為核心,重點在于提升教師個體的教學技能,優化教師的專業行為,增強教師的專業責任感,形成教師的專業自我。

教師作為一個職業,只有當其職業中知識和技能達到其它行業人員不經過艱難的培訓難以進入時,它才具備了成為職業的條件。教師職業和醫生、工程師等職業的差異關鍵在于實踐對象的不同。教師實踐的對象是學生的心理和思想,而學生是具體的、千差萬別的、活生生的、有靈性的。學生對教師實踐的每一行動都會有生動的反應和回饋,并且隨著教師工作的推進,學生的反應和回饋的內容與形式都會發生變化,因此,教學領域充滿了大量的可變因素,教育情景伴有很強的偶然性和不可預設性,換言之,教育過程充滿生成性與不確定性。只有充分調動教師主體的能動性,才能使教師不斷對自我和現實進行反思和拷問,對已有認識和實踐進行探索性思考,才能不斷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師范生如果缺乏基本的教師職業技能,連入職資格都不具備,就根本無從談起教師專業發展。準備當教師的師范專業學生首要任務必須練就教師職業技能,教師職業技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是當代教師之為教師的前提條件。如果忽視了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則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師范生的教師專業發展應強調實踐環節

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高校作為培養師范生的重要陣地,其培養師范生的規格質量是未來教師水平的重要保證。因此,高校對師范生的教師教育更應該注重對實踐能力的培養。

1制度保障

1994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規定,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基本技能訓練內容包括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技能、教學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大部分技能。這一大綱的規定對師范生基本教師職業技能提出了一般要求,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2012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文件強調制定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辦法。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分類制訂實踐教學標準。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確保各類專業實踐教學必要的學分(學時)。配齊配強實驗室人員,提升實驗教學水平。

2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教師能力觀

教師專業化,標志著教師具有獨特的教育教學職業能力,這種職業能力要求隨著教育的發展也在發生新的變化。提升教師能力,就必須樹立新的教師能力觀。師范生在成長為新教師過程中,首先要改變的一個刻板不足就是,對教學實踐活動有一種偏離現實的認識。因為師范生長期在概念理論構造的理想國里,缺少實踐的檢驗。因此,師范生的教育應堅持“實踐”的理念。

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教師能力的實現和提升,離不開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強調教師不再是理論知識的消費者,同時也是知識的生產者,每時每刻都在生產著自己的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是教師教育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教師靈活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離不開實踐性知識。教師在教學時所運用的知識是融合個人的教學信念、價值觀、過去教育與生活的經驗以及專業理論知識的一種綜合性知識。這種知識是在實踐中建構,又是關于實踐,還是指向實踐的。它能使教師即使處于復雜的實務當中,也能有效地解決當前教學情境中的種種問題,具有個人化、經驗化特點。

教師只有樂于實踐、勇于實踐、善于實踐,才會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把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轉化為忠誠于教育事業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教育教學行為,把擁有的科學文化知識轉變為創新的教育機智,把對理想教育的構建轉變為恰當的實踐過程。

3加強教育教學實踐環節,重視培養師范生實踐能力

為了更好地解決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實踐問題,一方面要建立師范院校與中小學平等合作伙伴關系,加強協作。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高校應將實習基地建設作為重點,師范院校應選擇所服務區域內若干中小學建立教育科研實驗基地,采取“走出去”的策略,使師范生走進中小學,加強學生與實習學校的交流與互動。

另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見習與實習制度,使師范生在校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地參與中小學的教育活動,熟悉中小學各項工作。為此,高師院校要將師范生納入經常性實踐教學計劃,使之制度化。比如師范院校應制定出越詳細越好的見習、實習的內容、目標以及客觀的、可操作性的評估標準,使師范生明確前一階段不合格,不得進入下一階段,實習不合格堅決不予畢業。

第三方面要善于取長補短,在努力發展和完善我國師范生的實踐教育過程中,可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加強對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的指導和評價,提高教育教學實踐的效果。例如:斯坦福大學與周邊22所高中、25所小學進行了長期合作,為學生安排了充分的教學實習環節。為了保證學員的實習質量,學院為學生配備了由學院教育專家挑選、實習學校校長推薦的實習指導教師,予以指導。學院規定學員在一年的學習中每天必須保證4小時的實習,每周舉行一次研討會。教學實習貫穿了一年四個學期,秋學期入學進行見習;冬學期進行為期10天的獨立體驗實習;春學期進行長時間的反思性實習;夏學期是全方位的教學實習。每個學期的學習任務和實習工作都將計入成績,作為學院評定畢業生的依據之一。

師范院校的教育實踐課程是教育教學課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教育實習、教育見習、教育參觀、教育調查和其他教育實際鍛煉等活動。它是師范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是師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是師范生在具體真實的教育情境中感受由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逐漸培養教師的職業意識、職業情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以及職業能力的過程。由此可見,教師教育中的師范生教育是教師專業化的起點,教育實踐課程作為師范生“教師專業化”培養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早已以制度化的形式而存在著。我們必須強調,注重培養師范生的實踐能力,符合教育實踐課程本身的要求,符合師范生“教師專業化”的培養規律,更有利于師范生個體的專業發展以及人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朱旭東,李瓊.教師教育標準體系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4]熊建輝.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5]姚志會.論教師專業化的實踐取向[J].教師發展論壇, 2010(3):10-12.

篇(3)

關鍵詞:“心之翼”成長聯盟;知識與技能交換;自主訓練;教師職業能力

一、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職業能力訓練的意義

教師的職業能力,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應當具備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的總稱,它是教師有效地從事教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教師實踐其職業道德的重要保證[1]。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職業能力主要包括普通話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書寫規范和書面表達能力、心理課教學、學生個體和團體心理輔導、學業診斷和行為矯正、班級管理、學校心理學研究,以及為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家長提供咨詢等。

發達國家對于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資格認定,要求至少有600小時的實踐,這說明要培養優秀的學校心理輔導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常規的教育見習、實習這一主要教學實踐環節,還要突出學生的個性與自主性,為學生提供自主訓練教師實踐能力的平臺。為此,結合心理學專業的特點,通過成立“心之翼”成長聯盟,旨在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使其張開心理的翅膀,為自身創造出更多的體會實踐、鍛煉自身從教能力的機會,從而為將來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心之翼”成長聯盟自主訓練項目實施概況

1.項目實施目標

通過成立“心之翼”成長聯盟,加強學生自主訓練,搭建一個一線教師知識與技能分享、校內外教師切實引導、學生間知識與技能互換的教師職業能力訓練平臺,從而實現見習、實習無縫銜接,促進引導、學習與演練相結合的特色實踐教學體系的形成,進而提升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具體目標是培養優秀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具體達到的效果通過自主訓練及其過程中的相互幫帶、取長補短,逐漸提升學生的教學等各項實踐能力,促進教師職業能力的自我培養,最終使學生能夠勝任各項學校心理輔導工作。

2.項目主要內容

項目內容構成分為三個層次:觀察/模仿學習、認知層面學習、漸進強化訓練。其中心理名師“請進來”、未來心理健康教師“走出去”屬于觀察/模仿學習,是通過開展“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活動,讓學生從情感層面上對未來教師職業充滿信心;心理教師職業訓練資源建設和“心之翼”讀書會屬于認知層面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和訓練技能奠定基礎;“心之翼”成長沙龍和教學技能競賽等一系列活動屬于漸進強化訓練,是對學生知識習得和技能訓練的有效檢驗。項目實施的具體內容如下:

(1)前期:在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以下簡稱“我院”)面向師范生發放成長意向調查表(電子問卷)進行調查;調查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提升學校心理輔導教師應具備的各項職業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能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項技能)的不同需求。

(2)成立“心之翼”成長聯盟。“心之翼”成長聯盟由三、四年級本科生為主體,一、二年級為輔的全院范圍內本科生共同參與的組織,成長聯盟的活動單元是由不同年級學生組成若干跨年級小組,旨在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交流、相互幫帶、取長補短、提高心理教師職業能力的自我發展的平臺。

(3)“心之翼”成長聯盟每兩周舉辦一次“心之翼”成長沙龍,以實現對心理健康教師職業能力的訓練。每期將邀請一名專業老師進行指導。以心理健康教育某個板塊為主題,由小組輪流主持,學生就自己或同伴的成長經歷以及所了解到的中小學實習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交流,通過自由發言討論每個板塊要求的技能及處理好該板塊的技巧,有意愿的學生可以做好PPT現場模擬課堂進行更真實的交流,大家在交流的過程中互換知識與技能,發現自己的弱點并吸取別人的長處。

(4)“心之翼”成長聯盟將分小組每周舉辦一次“心之翼”讀書會。讀書主題包括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育名著、心理咨詢專著等。讀書會上,成員分享自己讀過的教育名著、教育典型成功案例。

(5)心理名師“請進來”。“心之翼”成長聯盟定期邀請校外導師進課堂,現場展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本科生進行授課。根據一些與教學實踐聯系比較密切的課程的需求,由各位課程主講教師開辟相關的專題,邀請經驗豐富的校外導師進大學課堂,為本科生講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題設計、中學心理輔導實踐過程、技巧等?!靶闹怼背砷L聯盟會在訓練中后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專家工作坊,分批邀請若干中學的學校心理輔導名師與師范生進行“與學校心理輔導一線互動”的面對面交流。

(6)未來心理健康教師“走出去”。與實習基地實現無縫對接,現場觀摩心理名師優質心理課?!靶闹怼背砷L聯盟將以10~15人一組,分赴各個基地,現場觀摩心理健康教育課。

(7)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及教學技能大賽?!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程設計及說課大賽,一方面考查了教師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考查了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口語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心理輔導專業知識與心理課教學技能的綜合運用。

(8)編寫“心之翼”成長聯盟專刊,作為師范生學習分享的平臺,鼓勵大家發表在整個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并邀請心理學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工作的畢業生撰寫有關心理教師職業發展等方面的文章,通過這一平臺,促進全院所有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能力的自我培養。

3.項目特色

(1)通過“請進來”,在吸取校外高水平心理名師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驗的同時,為師范生樹立了優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的榜樣,使其切身體會到名師的成長與發展始于當下、始于不斷完善自我,激勵著師范生對教師職業充滿激情。

(2)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將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引入大學課堂和去實習基地現場觀摩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認識與感悟,使學生明確自主訓練、實習的具體目標。

(3)活動以跨年級小組為單位,以大帶小、互幫互帶、組內合作、組間分享,全面推動不同年級學生教師職業能力水平。

(4)以讀書會及“心理成長沙龍”的形式展開心理輔導教師職業能力的訓練,自主互動性強;院刊專欄的建立,肯定成長,有利于分享,有利于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5)從榜樣學習、現場觀摩、資源建設、自主訓練到教學技能比賽展示,整個項目實施符合建構主義學習觀,有利于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自主習得與應用。

4.項目實施效果

項目實施1年,累計組織開展了心理名師“請進來”10次;未來心理健康教師“走出去”4次;“心之翼”讀書會3小組,每組20次;“心之翼”成長沙龍活動2期,10個小組,15個主題;朗誦比賽1次;板書設計大賽1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及教學技能大賽1次;實結交流會2次??傮w上,項目實施的效果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主訓練影響深遠?!靶闹怼背砷L聯盟的系列自主訓練活動對師范生職業生涯影響深遠,盡管有很多師范生已經找到工作,但是他們仍然自愿參加“心之翼”成長聯盟的系列活動,如讀書會、成長沙龍、心理名師“請進來”等活動,繼續感悟名師成長,繼續為自己將來更好地勝任教師職業“充電”。

(2)教學技能明顯提高。在我院組織的教學技能大賽中,有58名學生參賽,平均成績在85分以上,優秀率為82.8%。我院評出一等獎3人,二等獎6人,三等獎10人。其中有3人代表我院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技能競賽,1人獲得二等獎,兩人獲得三等獎。

(3)專業學習與訓練投入度高。我院邀請的中學一線心理專家評委對學生的總體評價很高,覺得我院提供的自主訓練平臺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設計的教案和課件比較有水平,而且十分用心,這為他們今后開展心理健康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專家們紛紛表示十分期待這批優秀學生盡快前往學校實習,為實習學校注入新鮮的活力。師范生的專業課程優良率也達到85%以上。

(4)項目具有示范性,輻射面廣。以2008級帶動其他年級、輔修生和研究生參與到“心之翼”成長聯盟的活動中來;河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兄弟院校前來交流實踐教學經驗;項目開展了師范生實踐教學效果調研,結果顯示自主訓練項目效果顯著;積極組織了中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總結和交流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方面的經驗,切實推動了師范生作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同時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建設”上達成共識,擬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編寫系列化、多元化、靈活生動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和學生自助手冊,同時建立資料庫,方便教師間的資源共享。

三、教師職業能力自主訓練的經驗之談

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能力是一種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能力,其技能、技巧的獲得與提高一方面受到個人素質的影響,另一方面更有賴于在實踐中與他人的交流與協作。

(1)注重樹立教師職業理想。為師范生樹立了優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的榜樣,使其切身體會到名師的成長與發展始于當下、始于不斷完善自我,激勵著師范生對教師職業充滿激情。

(2)強調知識與技能交換。充分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運用各自擅長的知識和技能,交換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使雙方達到互幫互助、互惠互利的目的。

(3)建立學習共同體。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信息素養、交流與組織能力等特點,建立學習共同體,即組成學習小組,并選出一名組長。小組成員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會表現出不同的興趣取向,獲得不同的體驗,并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事物,擴展視野、積累經驗。每個小組在解決自身所面臨的教學任務時,既可以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又要進行必要的協商與交流,最終以有效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務[2]。

參考文獻:

[1]胡雪芬.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心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9,18(1):46-49.

篇(4)

【關鍵詞】非師范生;分散實習;質量監控

一、高校分散實習存在問題

畢業實習是學生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畢業生將所學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一次鍛煉。是以培養、訓練學生專業綜合素質與社會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檢驗學生全方位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F階段,非師范專業實習面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層面:實習地點分散,實習管理難以到位

學校實習經費有限,實習基地建設難、數量少,無法滿足實習要求。非師范生只能任意聯系實習單位,對實習單位規模、管理水平等等內容知之甚少,學生實習地點太過分散,學院不能對實習過程進行管理和監控,使得實習成為“放羊”。

(二)學院層面

很多學院實習經費有限,盡管學生數在逐年增加,學院在優秀實習指導老師人才培養方面缺少支持,缺少責任心強、專業技術好、專業水平高、行業實踐操作水平高的“雙師型”教師,致使實習期間的指導和管理力度不夠,直接影響學生實習積極性。

(三)學生個人層面

學生對實習重要性認識不夠,不知實習是理論作用于實踐的重要環節,把實習當做應付學院檢查的任務,不停更換實習單位,不認真實習,讓實習成為“走過場”,導致很多學生實習效果不理想。

因此,對高校分散實習模式進行改革,提高畢業實習質量,勢在必行。

二、高校分散實習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高校分散實習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分散實習前期改革

實習前期改革,主要指實習策劃階段改革。這部分內容主要體現在:如何制定科學、合理、完善的實習實施指標體系,和實習指導老師配置以及實習單位遴選三方面內容。

1.非師范專業畢業實習實施指標體系的改革。原有的非師范專業分散實習缺少實習實施指標體系。而這個體系是開展相關實習工作的行為準則,是實習工作的方向標。只有把實習任務及要求落實到位,才能有效地對實習過程和效果進行評價與監控。新指標的建立不僅要涉及到:對實習的重視程度、實綱的指定、實習日歷、實習調查報告等關于文字性方面的要求。也要涵蓋:實習單位的選擇、實習單位辦公室管理、具體實習實施項目標準,如辦公室公文處理、會議接待、活動策劃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只有制定了科學、合理、完善的新實施指標體系,才能深入對實習過程進行管理和監控,才能對實習過程的真實性、自主性、開創性進行甄別,從而實習工作向健康、有效方面發展。

2.實習指導老師的配備。關于實習指導老師配備方面,我校原有做法是:先由老師自愿報名,后由學院分配指導任務。在某些學期,實習人數眾多,缺少實習指導老師。在老師眼中,指導任務成了增加工作量方式,指導實習積極性嚴重削弱。有些老師并沒有任何指導經驗,指導任務被學院“強壓”下來,指導成為被動。因此,在嚴格管理、加強對實習生監控的同時,還要改革實習指導老師配備。要克服一切困難,配備責任心強、專業技術好、專業水平高、行業實踐操作水平高的“雙師型”教師。使各位指導老師在指導實習過程中,能充分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掌握的實踐經驗,最大程度實現實習指導過程的效率化,從而提高實習質量。

3.實習單位的遴選?,F階段的主要情況是:優秀實習基地少,不能滿足需要。學生只能依靠個人社會關系聯系實習單位。實習單位內部水平參差不齊,實習過程無法監控。因此,實習單位遴選工作勢在必行。隨意選擇實習單位,早就不能滿足實習需要。選擇具有科學管理經驗、先進管理隊伍、優秀團隊效益、良好行業信譽的實習單位才值得推廣。優秀實習單位,才可能培養出優秀實習生,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應加大對非師范專業畢業實習基地建設力度和經費投入,將更多優秀企事業單位納入實習基地建設中來。以建設促發展,以發展育人才,實現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機制。

(二)分散實習中期改革

分散實習中期改革的重點在于實習質量監控水平的提高。實習實施過程中的質量監控,是提高實習質量的重中之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改革實習管理手冊,量化實習指導標準和實施項目。現有非師范實習管理手冊已使用多年,內容設置為:實習計劃、實習日志、實結等。在反饋實習過程、檢驗實習效果方面作用實在有限。新手冊可以增加以下幾方面內容,有利于檢驗學生實習效果:如實習成果展示、實習信息收集整理、實習調查報告等等方面,盡可能設置多的實習項目讓學生進行填寫,需要填寫的內容越多,學生造假的可能性越小,越能全方位的監控和檢驗實習質量。

2.改革實習時間,保證實習效果。我校現在的實習時間安排在大四第一學期,從第三周到第十三周,大約七十天。而我校的教學時間為十八周。這就意味著,學生在校完成兩周學習后,外出實習十周,而后又返校學習五周。這樣安排,對學院教學內容設置、學生各項工作開展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帶來諸多問題。學生外出實習,教師必須停課,課程教學剛剛進行兩周就戛然而止,使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待學生第十三周返校,又因有些實習單位以各種借口“不放人”,要求學生繼續實習甚至承諾安排就業,留住了學生。在這樣的“誘惑”之下,返校人數有限,學院無法有效監管,面臨諸如課程教學無法進行,畢業論文無法開展,特別是學生人身安全存在隱患等問題。與此同時,這種“卡在半截”式的實習時間安排,導致很多實習單位對實習生的崗位設置受到限制。因為實習生往往是剛剛“上路”又要“下車”,所以單位不愿意為其安排相對重要的工作,而是隨意安排一下事務性工作。學生學不到東西,直接影響學生興趣和實習效果。為了使畢業生得到充分鍛煉,可以嘗試將實習時間安排在第十周開始進行,可以與寒假相對接。這樣一方面使實習時間拉長,學生有足夠時間學習新東西;另一方面單位也因有相對充足的時間來安排合適崗位讓學生鍛煉,將有利于提高實習質量。

3.改革分散實習管理平臺,對實習全過程進行管理和監控。很多學校因實習經費限制,沒有條件建立更多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導致學生實習過于分散,學校指導老師無法深入下到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進行指導和檢查,我校也是如此。因此,非師范生實習管理平臺難以建立,全靠學生“自覺”。要解決這方面問題,應做到:

首先,加大實習經費投入。一方面要繼續建立更多實習基地以供安排非師范生實習。另一方面,還要為本校實習指導老師提供更多進入實習單位檢查和了解情況的機會,以便于督促學生開展實習工作。其次,利用飛信、QQ、微信等現代化聯絡方式對實習過程化管理,如讓學生利用微信平臺,將每天實習工作整理和記錄下來,并及時對外??梢允箤W院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學生實習狀況,從而起到一定監督作用。

(三)分散實習后期改革

分散實習后期改革主要涉及到:實習評價方式的改革。我校關于實習成績評定法則是,上交實習管理手冊即可獲得實習成績。如果還需申報校級優秀實習生則需上交實習成果展示材料,如實習期間發表的作品、制作節目的光盤、項目的策劃書等等。因此,只有申報校級優秀實習生的學生展示了自己實習效果。大部分學生是隨波逐流、隨意應付。要對總結階段的實習質量監控工作進行改革,可以做到:

首先,關于學生實習成績評定的改革。可以讓學生以答辯形式參與實習成績評定會,接受學院關于實習項目設計與執行、實習方法與手段運用、實踐技能鍛煉情況等方面的提問,并聯系實習單位對其的評價綜合評定學生實習成績,這樣才能較公平公正的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實習。

其次,對本校指導老師進行考核,考核項目有指導態度、指導方式方法、指導效果等等。對優秀實習指導老師,進行全校通報表揚,甚至可以以在評定職稱等方面加分的形式,來鼓勵老師積極參與實習、認真指導實習。對指導老師不合格的情況,重點分析問題原因,提供進一步修改措施,以此提高學校老師指導非師范實習的嚴肅性。

最好,應積極開展優秀實習生的實習經驗推廣活動。以報告會形式向各兄弟院系推廣實習經驗,通過各種方式多角度展示實習成果,營造良好實習氛圍。為下一屆學生提供借鑒指明方向。

三、結語

非師范生實習面臨的所有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實習經費問題。經費缺乏,實習基地難以建立,導致學生只能以分散形式完成實習,由分散實習而衍生的問題接踵而來。高校應花大力氣解決經費短缺問題。首先,將一部分經費用于優秀實習基地建設,以經費促發展,以發展帶動建設,以建設培養人才,實現校企雙贏。其次,將經費用于雙師型教師培養,提高指導教師指導水平。加強對優秀指導教師的培訓力度,經常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專業技能培訓、學術交流等活動,及時了解專業最新信息,增加知識儲備,都有利于提高實習指導水平。最后,增加經費投入,加大指導老師巡查和指導力度,密切與實習單位聯系,讓指導老師積極參與實習全過程,為進一步合作打下基礎。

篇(5)

關鍵詞: 高師教育見習 實踐課程 課程建設 職業能力

高師學生培養方案一般將教育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盡管學生在教育實習中,能更全面地發現自己在知識結構、技能、教學意識等方面上的不足,但第八學期的論文工作與就業所面臨的壓力,使得學生來不及進行知識與能力的完善,匆匆畢業并走進社會,也使得一些學生感到難以勝任工作。為此,高師在二、三年級各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到中學參加教育見習,觀察、體驗、學習、模仿課程的實施過程。但由于種種原因,高師教育見習從認識、組織到實效均與教育實習存在極大差距,有必要從學生成長意義的視角,對教育見習的意義、作用及組織作進一步的認識。教育見習盡管是以學科教育實踐為切入點,但從實踐的反饋情況看,見習對于學生成長的意義要更甚于單純的學科教育的內涵,見習更深刻的意義在于通過進行職業能力建構的體驗,促進教師職業主體意識的形成,促進未來的有效學習和行動。

一、加載社會價值意義,構建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如何讓學生學會關注教育的社會價值?英國社會學家馬斯格雷夫認為:“知識因社會而不同,同一社會內知識也有差異,因此,學生應該學些什么,應由社會來定義。在此方式下,社會結構決定著知識的儲存及其分配?!保?]基于此,課程決定者對課程形成過程中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既不是出于對學科知識完備性的考慮,又不是出于應付新的純粹經驗的挑戰,而是出于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主導價值的要求[2]。但是,當今我國理科高師,學校與社會交流的局限性,導致社會主導價值在高校的傳播與影響作用的弱化,傳統的教育為社會、為國家服務的社會本位價值觀,未能在教育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存在著角色作為缺位現象,其結果是傾向于把傳統的孤立的課程目標看成是學科本身的最終目標,學科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教學的社會價值。但又由于學生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社會的價值因素特別是主流的價值意識還是通過社會的方方面面來影響或決定學生的價值取向。

職業價值觀反映的是人的需要與社會職業屬性之間的關系,是人對社會職業的評價。職業志向取決于個體對社會的意識以及個體各自的內在愛好。對于當今學生職業價值觀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行業前景、收入、職業穩定性等因素,其中也反映出影響職業價值觀的真正因素是融于社會經濟系統中的激勵機制,從而導致學生在知識的學習與抉取上存在著明顯的非理性。教育見習等實踐課程力圖通過提供情景的行為實踐,增強學生與社會有機的聯系,使學生了解未來社會職業的真實、明晰社會責任、改變對社會的觀點和看法,樹立普通勞動者與服務社會的價值理念,構建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反省自己的經驗,重新規劃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促使學生去尋求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平衡。職業實踐體驗應成為課程建設的有機組成,其對于高師課程建設的意義在于實現課程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二、提高責任意識,促進個性成熟與完善

在教育見習過程中,師范生嘗試以教師的職業身份來定位與正視自己,逐漸展露出作為教師應具有的主體特征,而對此種行為的支撐作用更多是來自于作為教師的主體意識與責任意識。具體表現為行為的目的性、計劃性、有效性顯著加強,開展主動思考與反省,嘗試用不同于以往的語言、舉止、行為方式與評價標準(對自己、他人),并使行為更符合大眾行為模式,也更具理性的色彩。同時也拓寬了學生視野,增強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理成熟:教育見習中,中學生的第一聲“老師好”促進了見習生學生身份向教師身份的轉變,見習生潛意識中也開始把自己看作是中學教師中的一員,開始學著做事,而且努力去把事情做好。在完成見習任務回校后,會有意識地進行學生、教師二種人格的實踐與演進。開始從原來的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會積極主動地優化自己,針對學校秩序化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如教學計劃、教學安排、課程、教材、考試等)進行更具自主的實踐。思維、意識、行為日趨獨立。當然,全新的實踐環境,也會使師范生發現中學教育并非想象中那般和諧理想,存在著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從而促使他們去反省,并試著適應環境。

行為成熟:從對學生見習相關調查看,盡管有98%的同學認為見習太辛苦,但是幾乎所有的同學還是認為見習收獲很大。第一次親臨職場的實踐盡管只是短短的幾周,卻對他們的行為有著明顯的催熟作用。師范生為更好地完成見習任務,努力以合格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個體在內心中主動展開合格乃至優秀教師的形象設計與優化,無形中進行著舉止言行的模仿與優化實踐,盡力去做好見習中要完成的聽課、輔導、答疑、實驗指導等一系列實踐工作,表現出更強的自律緊迫感與更深的行為責任感,這一切都促進和加速了師范生行為的轉化與成熟。

言語成熟:在見習過程中,師范生潛意識中的教師主體意識,會使他們更加留意、注重語言表達方式,并以一種不同于以往的言語風格出現,更加嚴謹,更具邏輯性。還會試學著如何更準確、到位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并為學生所理解與接受。

思維方式的成熟:教育見習一個重要特征是讓師范生學會獨立面對學生、班集體、課程,自主應對新的角色對象,在與不同思想觀念、個性特征的中學生的接觸中,師范生必須改變以往觀點片面、思維不夠全面等種種不足,嘗試換位思考,多元化考慮問題,試著從中學生、中學教師多個角度去聯系、整合地理解問題。

三、強化危機意識,推進有效學習

在教育實踐中,師范生在與學科教師的接觸中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在知識結構、教學能力、教學經驗等方面的種種不足;在與中學生的交流中,又會發現大學內容與中學內容的關聯性不足、應用性脫節等問題;而同學間的實踐表現與作為的比較,更使其知識應用水平、能力運用(包括敬業精神、教學藝術、人際溝通等)上的差距顯現更為明顯,并呈現清晰且放大的趨勢。教育見習使師范生學會自我評價,認識到自己職業知識與技能的不足。而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這種感覺會演變為一種壓力,一種危機意識,危機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可理解為一種職業的意識,特別是高師學生學業上的優勢并未與中學教學能力優勢成正相關。在一定程序上,也促使師范生對自己未來職業之路進行抉擇,是從事教師職業,或是學術求索,或是其它。因此教育見習對于學生知識建構的意義是“認識不足,于事以補”,在于認識并克服其職業適應危機。通過見習,師范生也要善于總結自己的優勢,正視自己的不足,把危機轉化為動力,努力去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形式與方法,通過日后自主而有意識的學習,習得更適合自己并與未來職業特點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四、前置職業體驗、了解職業內涵,提高職業能力

學生個人發展目標和職業目標的相互交織,形成了學術科目的智力需求和工作性質變化的實際職業需求之間的緊張關系。從課程設計的角度來看,實踐性課程如教育見習有助于消除這種緊張關系,使諸如工作技能、經驗等內容在課程建設中得到體現。這一點在日趨嚴峻的師資就業現實中得到了更為清晰的體現,需求方日漸重視學生的實際能力(如試講表現、實習成績等)。從相關調查看,幾乎所有受訪學生都有培養實踐能力的想法,但由于缺乏對未來職業的感性認識,而無法進行主動的職業規劃與訓練。而絕大多數高師學生的最終職業是教師,隨著教師職業準入制度的變革,使得高師的職業化教育能力日益成為其立足之本,教師工作的情境性特點更是希望高師通過加強教育見習等實踐教學手段,前置教師職業情境體驗,嘗試角色行為,讓學生站在職業主角的角度對未來職業的行為、內涵、特征有一個感性的了解與體驗,嘗試尋找理想與現實的切合點,以期確定自己對未來職業的偏好與信心,從而進行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以提高職業適應能力。

同時高師也應積極鼓勵與推動與中學的聯系,從課程體系、內容、結構到教育方式與手段的變革等內容去感受、了解并研究中學教學改革實踐,認識與把握教師職業角色內涵的演進動態,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構建符合自己發展特征的角色模型。在某種程度上,教師資格證書制度運用其目標定位功能,促進了學生職業角色的主動定位。

五、促進知識與能力結構的自主構建

英國學者所羅門在1987年發表的《社會性因素對學生理解科學建構的影響》中指出,觀念雖為個體擁有,但個體的科學觀念也要經過同行、他人的認可與社會的贊同等,社會因素不可忽略。這種社會因素可能是影響學習科學和形成科學態度的唯一重要因素[3]。當今高校學生的知識構建的影響大多來自教學計劃、教師、同學。高師教育的封閉性,一定程度使得教師與學生對于中學教學改革與發展成果認知相對滯后,導致社會因素對于知識建構的影響作用弱化,甚至缺失建構的大方向。如在中學科學教育日益強化科學探究、貼近生活、擴大知識面、注重現代科技知識對于現實生活指導意義的大背景下,高師教育卻還停留在重知識輕方法與過程的教學理念上,以知識為本的課程設計、教材選用、課堂教學限制了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科學過程、科學方法領域的教育功能。過于強調學科自身的邏輯體系、概念、規律的嚴密性現象還主宰著高師的課堂教學。高師教育理念與中學教學理念的斷層是高師學生知識結構缺乏社會性建構參與的一個縮影。

中國教育盡管逐漸從與社會的隔閡中走出來,但其與社會的關聯性還有待加強,而實踐教育是加強學生與社會、職業聯系的一條重要途徑。見習中的師范生作為一名未來的職業者到教學一線去觀摩,體驗、學習教師工作的真實與未來職業內容的全部,包括從課程教學、學生管理、教師間團隊合作、學校教學活動組織配合等。見習使得學生從學習的主體轉變為實踐的主體,從依賴教師指導轉化為開展主動實踐。見習也使得高師課程知識從靜態的文本過渡到動態的教學實踐,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批判、探索、重組與建構成為必要與可能,并實現了知識與未來的職業意識、內容與行為的關聯,也使建構具有現實意義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Musgrave,P.W.Knowledge,Curriculum and Change.Angns & Robertson.1973:2.

篇(6)

通過教育實習,使師范生在實踐中接受教師職業道德的教育和訓練,體驗和感受教師職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培養和鞏固獻身于小學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畢業生實習工作計劃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畢業生實習工作計劃一

一、畢業實習工作組織領導

1.系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組員:xxxx

2.指導老師

計算機系專任教師及兼職(實習)教師

二、畢業實習的目的意義

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計算機應用(平面設計方向)專業、計算機信息管理(信管方向、信監方向)專業畢業前頂崗實習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接觸工作崗位,了解職業需求,嘗試相關工作過程的重要活動。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于實際工作,又從社會實際工作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和本領,為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三、畢業實習安排

1.實習時間:20XX年1月11日至20XX年5月30日

2.實習地點:珠三角地區(東莞為主)校外實習基地

3.實習形式:“頂崗實習”

4.組織形式:集體與個別相結合(單獨提前實習者須經嚴格審查批準)。原則上實行實習指導老師包干制與實習領導小組、輔導員/班主任巡回檢查相結合。

四、辦理校外實習手續

無論是集體實習還是個別實習均應辦理實習手續,否則實習不予認可。

具體講,即:

①簽訂并報批《三方實習協議書》;

②填寫并報批《實習登記表》。

如果在第五學期下半學期要求提前實習的,須填寫《單獨提前實習審批表》,經批準方能外出。

五、畢業實習方式

畢業實習的組織安排形式:根據學院落實與學生自找相結合的原則,靈活采用多種方法,選擇多條途徑落實。具體方法和途徑如下:

1、通過學生個人或家長聯系,落實實習單位部門。

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在同一個企業單位實習的,組成一個實習小組,由指導老師指定組長。定期和不定期在一起交流實習經驗體會,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努力把實習工作搞好。

3、通過學院聯系安排、落實實習單位部門。未聯系到合適實習單位的學生,應服從系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到指定的實習基地頂崗實習,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安排,否則,不予正常畢業。

畢業實習單位(基地)一般的要求是:能滿足專業實習基本要求的校外企事業單位或校內外掛牌的實習基地。

六、畢業實習安全紀律

1、畢業實習人員必須遵守畢業實習單位的一切規章制度,服從領導,尊敬實習單位的指導老師或師傅;

2、實習學生應培養組織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

3、實習學生應樹立團隊協作精神,合理處理實習單位、部門的各種人事關系;

4、實習學生應認真做好保密工作,不泄露實習單位的各類經濟、商業、文檔信息;

5、畢業實習人員必須跟班實習,上班時間不得擅自離開崗位。

6、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人身傷害和設備事故發生,愛護操作設備等公共設施。

7、畢業實習中不得遲到早退和缺席,離開必須經指導教師批準后方可離隊。對未請假不參加畢業實習者,畢業實習按不及格處理。

8、畢業實習指導教師對違紀學生有權終止畢業實習或提出處分意見。

9、畢業實習前必須購買個人意外保險。

七、實習內容

各專業具體內容見畢業實習內容。

八、畢業實習成績評定

實習期間須按規定保質保量完成畢業實習報告,另外,實習學生中必須至少有30%學生需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實習成績采用百分制。實習單位給出的成績和指導老師給出的實習報告成績分別占60%和40%。成績在60分以上者,可獲得8個學分,未獲得實習學分者不能正常畢業。

畢業生實習工作計劃二

一、實習目的:

1、通過教育實習,使師范生在實踐中接受教師職業道德的教育和訓練,體驗和感受教師職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培養和鞏固獻身于小學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

2、通過教育實習,使師范生將所學得的文化科學知識、教育專業知識轉化為育人技能。提高對基礎教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

3、通過教育實習,培養師范生獨立工作能力,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基本上能按教育、教學的理論要求上好小學各門實習課,學會做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工作和組織課外活動及家訪。

二、教育實習的內容和要求:

1、進行課堂教學實習。每個文科、理科方向實習生必須擔任語文一周、數學一周以及圖、音、體等(選一科)課程的教學,重點是語文、數學的教學。英語方向學生必須擔任英語一周、語文一周以及圖、音、體等(選一科)課程的教學,重點是英語教學。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實習生,必須擔任電腦一周、數學一周以及圖、音、體等(選一科)課程的教學,重點是電腦教學。

2、實習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工作。每個實習生在原班主任的指導下必須實習班主任工作兩周和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組織少先隊活動一次以上,進行家訪不少于兩人次,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3、每個實習生必須認真鉆研教學大綱,熟悉教材,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進行試教,教案必須經原科任老師審查同意后方準上課,課后要進行輔導和認真批改作業。

4、虛心主動向實習學校的領導、老師學習,學習其教育、教學經驗。(聽聽各年級、各種類型的示范課。為今后走上教壇積累工作經驗。)

三、時間安排:

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11月13日—11月18日,見習階段。(11月13日前分別到各小學報到。)

1、實習生到實習學校報到,請實習學校領導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和團隊工作情況等,熟悉學校的環境。

2、請原班主任介紹班主任工作計劃、經驗,介紹該班的基本情況,掌握班內干部、學生名單,了解學生。在原班主任指導下,制訂班主任工作實習計劃。

3、下班聽課,向原班科任教師學習。

4、請實習學校組織語、數公開課一次。為實習生做好示范。

5、接受教學任務,在原科任教師指導下,安排好教學進度,編好授課時間表,準備好教具,寫好教案,進行試教等,為正式上課做好充分準備。

第二階段:實習階段(約三周半)

1、每個實習生擔任一周的班主任實習工作,主持一次班、隊活動,進行兩次家訪。完成任務后,請原班主任對實習生寫好書面評議。

2、實習生每人應擔任語文和數學12節以上,還要兼任圖、音、體、常識等課各一節以上的教學。

3、各實習小組,以學校為單位,抓好語、數各一節的公開試驗課。

4、實習生每上一節課后,即由原科任老師評定成績,成績不向學生公布。

5、實習完畢后,由實習學校領導組織指導教師對每個實習生作好實習鑒定,填好教學評估計分表、思想素質評分表、班主任工作實習評分表、綜合能力評價表。

第三階段:總結鑒定,教育調查,寫調查報告。(約半周到一周)

實習生聽取原班主任、科任老師對自己的實習意見。寫好書面總結和自我鑒定,調查報告,交帶隊老師檢查后交教務科。

四、本校指導老師的工作職責和要求:

1、本校指導老師分工負責與實習學校、班級聯系,指導、檢查實習生的實習情況,聽取實習生意見,了解、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指導學生備課、試教、聽課和進行教學評議。每個指導老師要求聽12節課以上,實習結束后,聽課本交教務科。

2、到各實習點與該校領導取得密切聯系,聽取該校領導和指導老師對實習生實習情況的意見,并將意見及時反饋給實習生,以指導實習生揚長避短。

畢業生實習工作計劃三

畢業實習是高等學校本科各專業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為使我系20xx屆會計學專業學生畢業實習卓有成效地進行,特制定本實習計劃,供指導老師和學生參照執行。

一、實習目的

通過親身實踐參加具體會計和財務管理業務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從事專業工作打下扎實基礎。同時,通過這次實習,進一步驗證、充實、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并在此基礎上認真收集整理資料,為撰寫畢業論準備,同時可以檢查教學質量和效果,為今后的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二、實習地點和時間安排

地點:學生自己聯系適合本專業的實習單位

時間:從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開學開始,5月4日返交報到,5月5日進行實習交流,并開始著手論文寫作。

三、實習內容

1、業務實習

主要是實習會計核算程序和具體方法,財務管理業務程序和方法

2、調查研究

(1)會計工作環境(包括法律環境、管理體制和單位內部財會工作組織建設等)及現狀;

(2)財務管理工作環境(包括法律環境、管理體制和單位內部財會工作組織建設等)及其現狀;

(3)近幾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的實施情況(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法;

(4)搜集和掌握有關實際資料,為撰寫畢業論文積累素材。

四、實習要求與考核辦法

各位學生的論文導師即為該生的實習指導老師,學生離校前應與指導老師取得聯系,實習過程中接受指導老師的業務指導,指導老師在學生實習期間將酌情去實習點檢查和指導。實習學生應嚴格遵守實習單位的作息制度和各項規章制度,謙虛謹慎,禮貌待人,自覺接受實習單位負責人及指導人員和實習指導老師的領導,認真做好實習周記,并定期為指導老師匯報實習情況。

篇(7)

莫雷諾把角色扮演看作當事人把自己置身于一個在現實中不屬于自己的角色,并按這一特定角色所要求的行為方式和態度行事。20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德(G.Mead)將角色概念引入社會心理學領域,稱為社會角色。他認為,角色扮演是人際互動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1966年,馬克•切斯勒(MarkChesler)等人率先把其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引入到學校課堂,并對其教育效果展開了實證性的探索。1967年,美國的喬治•沙夫特(GeorgeShaftel)和范尼•沙夫特(FannieShaftel)在《關于社會價值的角色扮演》一書中提出角色扮演教學模式,認為這種模式“不僅在培養學生個體的社會行為和社會價值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還有助于解決社會問題尤其是人際交往問題”。該書的出版正式確立了角色扮演教學理論。此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對角色扮演教學從理論與實踐上進行了更為廣泛深入的研究,角色扮演教學理論得到不斷的豐富和完善,角色扮演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教學模式被許多領域學科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Leaning)理論在1984年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大衛•庫伯(DavidKolb)在總結了杜威、勒溫和皮亞杰經驗學習模式的基礎之上提出。他認為學習是通過經驗的轉換創造知識的過程,學習并不是學習內容的獲得和傳遞,而是在經驗中去獲得知識,轉化知識,運用知識。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習者在學習環境中通過“做中學”來掌握和運用知識“,強調知行合一,注重通過學習者參與學習的過程,通過自身實踐來認識事物”,這是一種能有力激發個人潛能、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學習方式。借鑒以上兩種理論,結合高師教育學的學科性質,高師教育學TRE教學模式的內涵可以界定為:教師在講授教育學基本理論的過程中,精選部分適宜情境化的章節內容,引領并組織學生在虛擬的教育情境中以教師角色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TRE教學模式有其突出的優勢,傳統教育學課程更多的是告訴職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可以怎樣做”“應該怎樣做”,而TRE教學模式則為學生提供一個高仿真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做、去體驗“當”教師的過程。學生在體驗教師角色的過程中自主建構知識、升華情感、發展能力,進而獲得未來從教所需要的各種能力、意識、經驗和智慧,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二、高師教育學TRE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

1.理論學習

教育學TRE教學模式應以教育學基本知識的傳授和知識的積累為基礎。因此,學生在進行角色體驗實踐之前,應在教師的引領下系統學習、深刻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為理論指導實踐打好基礎。比如開展課堂教學體驗活動前,學生必須先了解備課的內容和要求、課堂教學方法、應當遵循的原則、上課的技能、評課的標準等課堂教學相關理論;開展師生關系角色體驗活動前,學生要首先學習關于教師角色、教師專業發展、師生關系的相關理論知識。通過理論學習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構,利于以后觀察學習內容的同化與順應,提高學習信息的可感受性及傳輸效率,以促進學習的遷移。此外,角色體驗前還應通過教育見習和觀看優秀教育視頻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和目睹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豐富感性經驗,為他們正式體驗教師角色提供示范和樣板。

2.方案設計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相關教育理論“,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嘗試個人解決問題并對活動過程進行整體設計”,確定教學或活動目標,選擇適宜的方法并撰寫可行的教育教學方案。在方案設計階段,學生要認真鉆研教材、查閱有關參考資料,開展教學設計,撰寫教案。教師要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方案進行仔細嚴格的審查、修改和完善,然后要求學生在小組長的導控下進行模擬演練與集體討論,為正式的體驗活動做好準備。

3.角色體驗

角色體驗是TRE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即學生借助于已學習的專業知識進行全真式課堂授課或教育活動開展,完成自身的角色體驗任務。學生在體驗期間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在腦、眼、手、身等的協調與配合中及時生成經驗、感悟體驗,體會教育情境的豐富性、多變性、生成性,關注教育現場中隨時發生的種種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并調動其機智解決教育情境中隨時發生的各種突況,從而促進其教育智慧的形成。而教育學教師處于指導者、觀察員和監督管理人的位置,主要任務是做好現場秩序和氛圍的調控,及時幫助解決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學生偏離活動計劃的行為,保證體驗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要注意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狀況以及其中細節,為后續的評議反思做好準備。

4.評議反思

評價反思是“角色體驗”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即角色體驗完成后教師和學生共同對整個過程開展反思,內容涉及活動設計、取得的效果、存在問題、改進建議。首先是自我評議。每一位“教師”體驗后要對照要求,及時回顧、分析自己的教學觀念和行為,實事求是地反思優點所在,找出需要改進之處。其次是學生互評。組織學生交流反饋,展開深入討論,集思廣益。教師要注意引導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良好氣氛,以調動學生參與研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是教師評議。教師應該盡量客觀、全面、準確地進行評價,闡述本次角色體驗涉及的知識理論、教育教學方法和技能、訓練目的等“,引導學生把在活動中的直觀、感性的體驗提升到理論的高度,實現理論的升華”,進而提高運用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意識和能力。

5.角色互換

經過一次角色體驗活動后,小組成員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對活動過程有了更深切的體會,這時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角色互換,每個成員都至少擔任一次教師角色進行模擬體驗,使所有師范生都分別成為整個角色體驗訓練的參與者、觀摩者、學習者和評價者。

三、進一步完善高師教育學TRE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建議

1.教師要樹立實踐取向的教學理念

重視實踐教學。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必定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在有些教育學教師或學者看來,教育學教學主要是形成學生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教育理念,應著重通過課堂講授,幫助學生理解基本概念與原理,而實踐是學科教學法課程或實習課程的任務,所以教學始終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因此,在當前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理念下,教師必須轉變舊有的教育觀念,轉變教育學課程實行中以知識為中心的傳統偏向,樹立實踐取向的課程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注重基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從重視知識傳授向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轉變。

2.重新合理設計、編排教育學教材

精選應用性強的內容開展體驗教學。高師教育學既是一門理論課程,也是一門指導教育實踐的應用性課程,承擔著使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教育規律,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學的技巧和能力等多重任務。但由于課時的限制(教育學課程的教學時數一般為54課時),教育學課程往往很難在保證學生全面掌握教育基礎理論的同時又有時間開展角色體驗訓練教育實踐能力,況且,教育學課程中并非所有章節的內容都需要或適合采用TRE教學模式,如教育學與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教育的目的等內容就不適合用來模擬體驗。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教學需要和時間因素,對整個課程的內容體系進行重新梳理、再加工,調整課程的比例結構。對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產生與發展等可通過精講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而用較為充裕的時間加大實踐操作環節,選擇適宜情景模擬化的章節內容開展TRE教學模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根據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筆者認為可以在教師與學生、班主任工作與團隊活動、學校德育、課堂管理、教學過程這幾個章節實施TRE教學模式。

3.協調與其他教育類課程的關系

整合課程資源“。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與教育見習實習共同構成體現師范特色的教育類課程體系,它們是一個有機整體,共同擔負著培養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任務?!币虼私逃龑W實施TRE教學模式要與其他教育類課程互相配合,最好是成立師范生技能訓練的領導機構——教師教育綜合技能訓練中心,將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論等加以統籌安排。具體做法是:在理論講授上,對這三科教學內容加以提煉與整合,刪除相互重復的部分。如對教育學科與心理學科都包含的“學生發展特點”內容加以整合,對教育學科與學科教學論都包含的“教學原則、方法”內容加以整合,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和教育資源的浪費。在實踐上,提倡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的任課教師均采用“角色體驗”教學模式授課并使之與教育實習、模擬課堂比賽等相結合,多學科、多途徑協調開展體驗教學。各相關課程教師應經常交流教學情況,協調要求,發現問題,聯合攻關,從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達到更加完善的實踐效果。

4.改革學科學習效果評價方式

建立以實踐能力為基準的課程考評范式。長期以來,由于受到理性主義課程理論的影響,高師教育學課程的評價大多采取期末書面閉卷考試的方式,考核內容主要是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忽視能力、態度、情感尤其是實踐能力的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輕視。因此,應改革學習效果評價方式,發揮課程評價的導向和質量監控功能。一方面,改變原來以理論知識為主要考核內容甚至是唯一內容的做法,將教育實踐能力考核納入評價范圍,對學生的角色體驗實踐進行量化評價,并按一定的比例計入本門課程的總成績之中,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并重的考核方式,以激發學生參與角色體驗訓練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改變原來單純由教師評價的做法,對于學生實際教育能力的考核,由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師評相結合,讓學生參與評定過程,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性,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調控能力發展。

四、總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熟女高潮视频| 变态拳头交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大学生疯狂高潮呻吟免费视频| 亚洲裸男gv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无码熟妇人妻av|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多毛|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日本乱码伦午夜福利在线| 女人色熟女乱|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内射夜晚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草草地址线路①屁屁影院成人| 少妇高潮伦|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99视频有精品视频高清|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波多野结衣的av电影|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 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麻豆|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欧美老熟妇乱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成年女人免费v片| www国产内插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