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2: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學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建筑設計;低年級;提高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5-0019-03
《建筑設計》課程作為建筑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該課程的授課方式以教師“一對一”指導學生為主,與學生習慣的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一對多”的授課方式有很大差異。要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求學生改變學習習慣,轉換角色,變為學習的中心體,主動探索、發現知識,具有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并能積極與人交流、討論。
建筑學專業低年級的《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關鍵在于通過簡單功能的建筑設計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漸形成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一、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低年級學生處于建筑設計理論和技術理論學習的初級階段,也處于對建筑設計課程的指導教學模式的適應期,因此低年級的建筑設計教學過程中更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1.“前松后緊”的現象普遍存在
習慣了“一對多”授課方式的低年級學生,長期以來養成了課堂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往往不能很快適應《建筑設計》“一對一”的授課方式,需要較長的時間調整學習習慣和方法,從而養成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習慣。
學習習慣的調整和適應過程中,低年級學生課后的時間安排往往不合理,缺少足夠的課后自學和思考過程,無法按教師要求的進度完成相關任務。課堂上,大多學生因不想暴露自己進度落后的問題,而不愿意與教師交流和討論,致使教師上課無的放矢,影響教學指導效果,最終導致課程設計進度的拖延,學生后期交圖不得不熬夜受累。面對這樣的學習壓力,低年級學生疲于應付,不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2.師生間存在交流溝通障礙
師生間良好的交流是保證低年級建筑設計課教學質量的關鍵。但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師生交流往往形成以下幾個影響課堂指導教學效果的障礙:第一,由于尚未接受系統的專業知識教育,低年級學生不懂得系統準確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或建筑理念,語言缺乏邏輯性和系統性。第二,由于長期處在教師一言堂的環境中,低年級學生習慣被動地、安靜地接受知識,對建筑設計課上教師給予的改進意見只會一味接受,不敢提出質疑,甚至一聲不吭,毫無回應,以為這樣才是安靜聽講的好學生。以上問題,使得教師無法準確判斷學生對課堂指導的理解和領悟程度,而只能按照經驗重復強調關鍵性問題,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和“尖子生”的脫穎而出。
3.同學間專業交流欲望不強
建筑學專業學生間的專業交流能碰撞出激動人心的思想火花,而且同齡間積極的交流和對比也能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提高學生建筑設計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但低年級學生中以下現象屢見不鮮:第一,由于專業知識面窄,他們往往對建筑作品缺乏感悟,不會進行作品分析,甚至不敢大膽表達自己觀點。因此,同齡間甚至同班同學間往往缺少專業交流,“閉門造車”的現象普遍存在。第二,悟性高的學生擔心被其他同學模仿,不愿意與同學交流感受,分享學習心得。
4.查閱資料的自學能力較弱
建筑學的藝術性、社會性和技術性要求學生應具備開放的心態和視野,博覽群書,拓寬知識面。信息化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除了圖書館的紙質書籍外,互聯網還提供了極其豐富的電子書籍、圖片或資料。雖然高校圖書館均會定期對學生進行資源庫的使用培訓,但因可多人共享的電子數據庫資料多是文字形式的理論文獻,不利于低年級學生興趣的培養,而易于低年級學生接受的印刷精美的紙質圖片書籍卻受數量的限制,無法同時實現多人共享。因此,低年級學生更傾向于求助互聯網的圖片資料。然而,互聯網資料繁雜且良莠不齊,低年級學生在缺乏對優劣和美丑的判斷能力的情況下,或者無法收集到教師所推薦的優秀作品的詳實資料,往往斷章取義地理解作品;或者因作品資料品位不高甚至惡俗,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也極其不利。
二、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和措施
上述問題與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密切相關,若熟視無睹,學生進入高年級階段將面對更多的困難,甚至不能適應將來設計院工作的要求,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僅停留在“一對一”的解決學生設計方案的層次上,不僅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和創意,還要更合理、靈活地組織安排課堂教學,更應指導學生擬定課后的學習計劃。以下是筆者提出的一些建議。
1.提倡1:1和1+1的時間計劃
所謂“1:1的時間計劃”,就是要求學生課后至少應安排與課堂等量的自學和思考時間,或者用于學習相關建筑規范,或者用于推敲工作模型,或者進行建筑構思,等等。“1+1的時間計劃”,就是要求學生除完成建筑設計作業外,還應保證足夠的課后閱讀時間,每周的課后閱讀時間應該相當于課堂和課后用于建筑設計作業上的時間總和。積極提倡上述的時間計劃,既有助于確保學生及時完成設計任務,避免臨時突擊造成的壓力和心理負擔;又能對學生灌輸學習主體意識,培養獨立自學習慣。當然,要求學生按上述時間計劃安排課余時間,反復提倡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投入精力,認真檢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敦促他們的設計進度,并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
2.以問題為驅動,授之以漁
教師按設計的不同階段設定不同的問題,并傳授分析問題的方法,要求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自主收集和分析資料,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獨立學習思考的能力。以設計初期的基地分析為例,教師應先介紹設計工作必須關注的若干基地環境要素,通過案例分析講解基地環境對建筑的影響以及通過設計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傳授了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之后,教師向學生提出預設的若干問題,如課程作業的基地入口和基地道路的設置,建筑的占位與布局等。學生在掌握了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后,在新的情景下展開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和研究,嘗試各種設計的可能性,在獨立思考中體會探索和學習的樂趣,增強自主學習思考的意識。
3.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教師首先應向學生強調: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語言表達能力,以調動他們與人交流的熱情和課堂發言討論的積極性。然后,教師應視教學實際和進度靈活安排課堂小討論,包括:分組討論和個人發言。教師參與分組討論并給與點評,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尤其是不愛發言的個別學生。個人發言,即:個人面對教師和全班同學的發言,發言者壓力更大,應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輪流參與,使每位學生都能受到這種訓練。個人發言適用于小組代表介紹本組討論結果或小組協作成果,也適用于學生個人設計方案的解說,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全班學生提問或討論個人的設計方案,并給與點評。該過程既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助于學生間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同時也讓對交流有所保留的學生意識到交流和相互學習的益處,全面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和熱情。
4.促進同年級及年級間的交流
教師應該積極創造同年級學生和高、低年級間學生交流的機會。可舉辦年級設計作品展或年級座談會,并邀請活躍的高年級學生參加,介紹學習經驗,充分利用和發揮同齡人強大的帶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對專業的興趣。以查閱資料為例,教師可以邀請高年級的優等生講解自己的設計方案,從介紹資料閱讀,到創意萌芽介紹,最后到作品定稿的全過程,使低年級學生認識到閱讀是創意和設計的源泉。教師可進一步推薦專業的建筑網站、論壇和書籍,還可以大師名作為例,現場演示搜尋全面詳實的作品資料的方法和過程。
另外,促進高低年級學生間的交流,也可為個別低年級的優等生建立更多的專業交流渠道,發揮其在本年級的帶頭作用。
建筑學專業低年級教學是培養學生對建筑的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建筑設計》是與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緊密接軌的課程,學生在低年級階段形成的不良習慣、方法將嚴重影響其今后的學習和職業生涯。總結《建筑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低年級學生的各種不良表現、分析并及時調整修正教學教法,是極其必要的,筆者對低年級教學進行了實踐性探索和經驗總結,希望有助于改善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露.建筑設計與建筑技術課程整合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06.
[2]邢燕,張馳.建筑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2,(10).
[3]余卓群.建筑學教改芻議――從評估看建筑學專業教學改革[J].建筑學報,1995,(5).
他是開封市華北建筑工程公司總經理,2007年,公司營業額幾千萬,2011年已經做到了11個億,華北建筑的合同值已經連續4年翻番。
對于近幾年市場極不穩定的房地產建筑業來說,營業額每年翻番的業績可以說是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王軍自己分析,這是超前的思維和不走尋常路的結果。能有這樣的思維,源于自己近幾年不斷的課程培訓充電。
“我以前是一個上臺說話都緊張的人,現在我可以在幾千人的會堂上侃侃而談,通過一系列課程的學習,我完全變了一個人。”帶給“鷹王”最實際的回報,是華北建筑上億元的產值。
學習風暴蔓延
王軍其實是一個從小生活很優越的人,但是完全沒有紈绔子弟的習性,家境雖然殷實,但他從未將自己看成家族產業的繼承者,反而從最底層的業務員做起。
當他通過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成為一家成功企業的老總時,也沒有因為自己以前積累經驗,停止學習和創新。
“在如今的情形下,別人可能出手比你更快,沒有一個用于突破自己和企業的思維,很難在今后打敗對手。按照老的模式走已經行不通了,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改變自己。”
事實證明,王軍選對了。通過一系列課程的學習,他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對整個行業的認識,也改變了自己的性格。他說,要想在這個行業內做領頭羊,必須另辟蹊徑。
他做了一次對自己頭腦的“改革開放”。從2008年,他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課程,無論是管理還是財務,他都努力學習,而學到的東西卻沒有立刻在企業中運用。
他在等,等待一批跟他有同樣想法的人出現。之后,他將公司的中高層全部送出去學習。20個人,他投入了近50萬的學習費用。
王軍說這就像是戰場,動真槍的永遠是士兵和將軍,司令有再高的水平,沒有人執行,結果一樣是敗仗。
“我需要我身邊所有的人,和我的目標一致,至少不會跑偏。這樣的團隊才具有戰斗力。”
2011年,他帶領團隊參加“執行風暴”課程,效果立竿見影,“每個人都像是活起來一樣,很多事情沒有人去說,但是已經完成得非常完美。這種自發性的工作,以及快樂的心態,通過我們企業自身培養情緒,比較難,打造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但員工的積極性絕不只是靠自發性的心理狀態來保障,企業制度才是根本。“管控風暴”課程的學習讓他開始重新制定企業的規章制度,小企業要有大企業制度范兒。“很多小企業過于草率地制定自己的制度,其實只要合理規劃,小企業一樣可以與世界500企業一樣做制度。”
在王軍看來,對執行的訴求來自于心理狀態的改變,對企業健康的訴求則來自于制度的建立。完善、有效的學習將這一切變為可能。
永遠處于“缺電”狀態
王軍說,他一直處于缺電狀態,時刻等待著信息灌入他的腦子。他就像一部缺電的機器,隨時準備接受充電。
這種狀態源于他對公司發展的擔心,“這就像是考試,從60分考到90分容易,但是從90分考到95分就比較困難。如果沒有做好接受學習的準備,這道檻是比較難跨過的。”
王軍影射的是自己公司利潤增長翻番的狀況,從2011年公司合同額達到11億元以后,王軍就開始未雨綢繆,如果想要在2012年達到22億,“整個公司必須要沸騰起來。”
使員工沸騰起來的辦法很多,讓員工接受課程是一種,另外一種就是金錢獎勵。
2011年,他拿出公司15%的利潤給員工分紅,2012年會達到20%,“我朋友我說瘋了。”
盡管王軍學習了很多要“愛”員工的思想,但是他完全沒有被這些表象所迷惑,依然非常清楚員工的最終需求:錢。
“2011年之前,我想這個企業是我的,我只要給員工開工資,你就得給,但是當我聽導師講過之后,完全變了。我對錢又有更深的理解,員工最終需要什么?其實就是錢,每年的利潤都是他們給的,我一個人拿70%還不夠嗎?剩下的全分出去。”
用王軍的話說,自己會算大賬了,原來算小賬的日子過去了。
華北建筑通過“鷹王”的學習改進整個企業的分紅和制度體制,但是王軍想要的不僅如此。打造整個企業的培訓系統是華北建筑2012年的主要工作。這包括王軍對企業戰略一致性的培訓,專業性素質的培訓,以及企業內訓。“2012是個培訓年。”
同時華北建筑還加大引進新人的力度,“只有新鮮血液進來,才會有新觀念產生,這跟整個企業學習道理相同,新人能夠帶來活力,課程培訓能夠帶來新的思維和理念。企業發展,要靠這個。”
王軍正在準備與開封的建筑企業一起市政府,希望市政府能夠進一步鼓勵本地建筑公司的發展。
“探域”。
一、從“好玩”到“玩好”
“好玩”就是“引趣”,讓學生感到學習十分有趣,這是學習的原動力;“玩好”就是“引深”,讓學生不斷鉆研深入探索,這是學習的內驅力。
要讓學生感到數學有趣,我當時的做法是從“每課一趣”開始。每節課上都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數學題,或是數學游戲,或是數學智力趣題,或是趣味數學故事。有時在開講時講,有時在課末時講,有時滲透在課中講。趣題可以和所學內容有關,也可以與所學內容無關。趣題一般不超綱,也可以適度超一點。趣題宜自然融入,力求起到引發興趣、激活思維、活躍課堂之效。
我們先看一個例子:設想用一根僅比赤道周長多出1米的鉛絲圍成一個同心圓,憑直覺,同學們能否迅速地判斷一下:此時我們的拳頭能否從赤道與鉛絲的空隙處
穿過?
直覺告訴我們,1米與赤道周長相比,簡直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赤道與鉛絲之間,別說是拳頭,就連一根鉛筆也很難通過。
我們的判斷正確嗎?
讓我們算一算吧!
圖1是一個同心圓,OA表示地球半徑r,AB表示赤道與鉛絲之間的空隙。赤道長為2πr米,鉛絲長為(2πr+1)米,于是空隙寬度:
(米)
哇!有寬度為16厘米的空隙,我們的拳頭當然能穿過。
如此看來,有些數學現象,我們可以預先料及;有些數學現象,我們如果只憑直覺,往往結果難以預料,甚至會讓我們“出丑”。
現在看來,這“每課一趣”,就是“好玩”。
初為人師的我,沒有什么數學教學經驗,但學生的學習成績卻不錯,多半是源于我的“每課一趣”。但如果年級出的試題稍難一點,或有些創新題出現,我班的成績就不會那么突出。我悟出“僅有好玩是不夠的”,還要“玩好”。怎么“玩好”呢?我當時的做法是“每日一題”。就是每天出一道數學征解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作。征解題可以是課本問題的拔高,可以是身邊的精彩數學問題,可以是切合時宜的數學趣題。多數學生對每日一題也很感興趣,哪天沒有給出征解題,學生就會“若有所失”。征解題也可以由學生先提供給我,我簡單評判或修改后,署上學生的名字公布。
現在看來,這“每日一題”,就是“玩好”。
當數學教師不容易,“數學好玩”要求我們“深入淺出”,而“玩好數學”要求我們“淺入深出”。從“數學好玩”到“玩好數學”,我們共同努力,共同走向“玩轉數學”的境界。玩轉數學,談何容易!需要數學教師堅持研修,把握好數學的橫向聯系和縱向深入,把握好數學的趣味性和拓展性,結合學生實際,將數學的“好玩”和“玩好”,像知時節的“好雨”適時潤入學生的心田。
從某種角度說,“好玩”是數學的學科之美、形式之美、外在之美;“玩好”,是數學的發現之美、思維之美、探索之美。值得注意的是,“好玩”是要讓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的,“玩好”就不能要求所有學生一定都達到,這里有一個“度”的把握。“好玩”是一種境界,“玩好”是略高一層的境界,而在“好玩”與“玩好”之間把握好“度”就是一種理想的境界。
二、從“題海”到“題根”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習數學,關鍵之一是學會解題。解題教學是數學教師的基本功,解題是數學教學中的“微觀藝術”,任何藝術的精彩之處和感人之處,也許就在這“微觀”之中。
例題教學是幫助學生掌握概念、定理及其他數學知識的手段,又是使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及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奧加涅相說得好:“必須重視,很多習題潛在著進一步擴展其數學功能、發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從解本題到獨立地提出類似的問題和解答這些問題,這個過程顯然在擴大解題的武器庫,學生利用類比和概括的能力在形成;辯證思維、思維的獨立性以及創造性的素質也在發展。”數學教育家波利亞也認為,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與其窮于應付煩瑣的數學內容和過量的題目,還不如適當選擇某些有意義但又不太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發掘題目的各個方面,在指導學生解題過程中,提高他們的才智與推理
能力。
基于上述理念,我研究借“題”發揮問題,當時還沒有“題根”一說,我就是設法尋找這樣的“題”。它盡可能地有多種解法,盡可能地有多種“變式”,盡可能地有多種用途。如果這道題的“背后”還有數學文化故事,那就更好了。以一道題為例,借題發揮,探索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的價值,以期培養學生學會從多層次、廣視角、全方位地認識、研究問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樣的“題”,就是現在許多數學教育專家所說的“題根”。
我們看一道當時課本中的題:已知a、b、m∈R+,且a
先說“多解”的價值。
一道數學題,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可得到多種不同的思路。廣闊尋求多種解法,有助于拓寬解題思路,發展觀察、想象、探察、探索、思維的能力。
我引導學生用分析法、綜合法、求差比較法、求商比較法、反證法進行證明,并開玩笑地和學生說,證到此你們大概可得30分,學生疑惑而興奮;又引導學生用放縮法、構造函數法、增量法進行證明,我說這下可以得50分了,學生“胃口大開”;再引導他們進一步研究,用定比分點法、斜率法、三角法、幾何模型法進行證明,我高興地說,你們現在可以得到70分啦!學生不甘愿地說,一題12解,才70分!我微笑著說,“解”無止境啊!學生課后還可以再探索,告訴大家,至少還有12種不同的解法,全班學生驚愕!“憤悱之情”,可想而知。
事實上,繼續研究,至少還可得到用正弦定理法、相似三角形法、換元法、雙換元法、綜合法及放縮法、定義域及值域法、橢圓離心率法、雙曲線離心率法、函數圖象法、兩直線位置關系法、矩形面積法、定積分法的證明。
次說“多變”的價值。
一個例題,如果靜止地、孤立地去解答它,那么再好充其量只不過解決了一個問題。數學解題教學應突出探索活動,探索活動不僅停留在對原習題解法的探索上,還應適當地、有機地對原習題進行深層探索,挖掘出更深刻的結論。這就是數學教學中的變式藝術。
變式,是一種探索問題的方法,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學習方法;變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我引導學生“變啊變”,最后變成:
若ai、bi∈R+(I=1,2,…,n),且<<…<,有
。
學生感到“真過癮!”我說:“可以胡思亂想,但要小心論證。”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觸類旁通,開拓創新的過程,不就是數學家的思維過程嗎?數學家做什么工作?就做這個工作。我們也來當“數學家”。
引申、推廣,是找出一些特殊問題中所蘊含的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從而得到更廣泛的新結論。這種教學設計無疑會增強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創造性工作的歡樂。
再說“多用”的價值。
教學例題大多有其廣泛的應用,這道題至少有下列應用,所有解答略。
應用1:依次寫出與1之間的所有分母不大于10的分數。
應用2:(高考題)若0
A. B.
C. D.
應用3:在a克糖和(b-a)克水中,加入m克糖,糖水都變甜嗎?
應用4:建筑學規定,民用住宅的窗戶面積必須小于地面面積。但采光的標準,窗戶面積與地板面積的比值應不小于10%,并且這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條件越好。問,同時增加相等的窗戶面積和地面積,住宅的采光條件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應用5:(高考題)求證:(1+)(1+)…(1+)>(n∈N,n≥2)。
應用6:(奧賽題)求證: + >
。
其中,所有的字母都是正數。
“題根”是一個題族的根祖,一個題系中的根基,一個題群中的代表,抓到一個題根,就等于抓到這個題族、這個題群、這個題系。通過“題根”,往往可以清楚地掌握基本知識和方法,領悟數學問題的本質,從而有助于學生脫離“茫茫題海”。
三、從“學會”到“會學”
在教育實踐中,我深深感到,一個學生要想取得優良的學習效果,單靠教師教得好、教得得法,是不行的,自身還必須學得好、學得得法。遺憾的是,在教育理論和教學中,長期以來,教學多研究教,少研究學。實踐證明,忽視學,教也會失去針對性,減弱實效性。
于是,我把研究探域擴大到學生學習領域,開始系統地指導學生學習,期盼他們從“學會”走向“會學”。“學會”和“會學”看起來只是兩個字的顛倒,但意義卻大不相同。“學會”,只是說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了某種知識和技能;“會學”,則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
我的學習指導與多數人所說的學習指導不盡相同,我進行的是“全程滲透式學習指導”。數學滲透式是指教師以強烈的學習指導意識為前提,密切結合數學教學,把學習指導滲透到學生學習的學習計劃、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獨立作業、學結、課外學習環節中,是提高學生學科學習能力的一種學習指導模式。強調“全程滲透”,旨在強化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全方位、多層次、廣渠道地進行學習指導滲透,讓“學習指導”像無聲的細雨時時潤入學生的心田。
在“學習計劃”方面,讓學生明確制訂學習計劃的好處,要求他們養成制訂學習計劃的習慣,指導他們制訂好學習計劃;在“課前預習”方面,要求學生養成習慣堅持預習,教給學生預習數學的方法,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在“課堂學習”方面,注意數學概念、數學命題、數學解題、數學思想、數學能力和數學課堂學習方法的滲透;在“課后復習”方面,要求學生及時復習鞏固知識,教給學生數學課后的復習方法,檢查學生數學復習的效果;在“獨立作業”方面,教給學生科學地完成作業的方法,在批改作業中指導學生學習數學,在作業“再生”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學結”方面,注意數學知識的總結、數學解題技巧的總結和數學學習方法的總結;在“課外學習”方面,指導數學課外閱讀、數學競賽、數學興趣小組學習。
關鍵詞:理工科院校;特色人才;雙學位;輔修課程
Abstract:The lack of hard and soft facilities involving leg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has to face greater challenges in the wave of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 of law.These universities must fix their training objectives properly.Only when they effectively exert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ine legal science and some related superior subjects with the purpose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can they train the talents to better meet the social demands.Based on this view,our university adopts such specific measures as training legal talents in the direction of special law,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 degrees and opening subsidiary courses of law,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reach the aim of training legal talents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talents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double degrees;subsidiary courses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的加入,國家對法學人才的需求在質和量上都非常強烈,加速法學人才的培養實乃當務之急。截止到2006年底,全國有法學專業的本科院校已超過600所,雖然能夠很好地滿足社會對法學人才的需求,但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盲目發展、學生質量下降、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等諸多難題。面對這些困境,理工科院校的法學教育由于自身軟硬件設施的先天不足,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從這個意義上說,理工科院校的法學教育必須求變,注重將法學與本校其他優勢學科的結合,注重現代法律特色人才的培養。
一、問題提出
任何一個有意義論點的提出必須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才具有現實意義和生命力。理工科院校的法學人才培養必須尋求特色發展之路,這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的法學教育與政法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相比,在師資隊伍、圖書資料、教學管理經驗、人文環境資源等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其法學專業制定的培養方案和采用的教育教學模式幾乎完全沿用了傳統的法學基礎教育,因而其培養的學生既不具備法律優勢,也不具有專業技術優勢。
另一方面,培養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法學特色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的法律服務行業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的發展和新行業的出現使得法律的服務面不斷拓寬,新業務不斷涌現,法律服務業的分工越來越細化、專業化。法律服務已經從原來單純的訴訟拓展到經濟管理、知識產權、信息技術、建筑行業、能源、生化等諸多領域,而且,越是市場經濟中的新興行業,越是需要特別的法律服務。因此,為了適應社會對特殊法律人才的要求,理工科院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使法學與這些學科形成相互滲透的良性互動,從而培養出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特色人才[1]。由此可見,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更具有培養法學特色人才的先天優勢,可以從不同學科的結合點和交匯點上確定數個專業方向,辦出自己的特色。這樣既可發揮自己的特長,確立自己合理的位置;又可避免因一哄而上造成的教育資源浪費,有利于形成適應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興學科[2]。
就筆者所在學校而言,在堅持教育部確定的法學專業16門核心課程為主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一些必修課和選修課,突出“大化工、大建筑”方面的學科優勢,實現法學與這些優勢學科的融合,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法學特色人才。
二、目標定位
高等院校法學人才的培養目標大致包括學歷教育說、精英教育說、通識教育說、職業教育說和基礎教育說等,具體到理工科院校,我們認為法學教育應該是通識教育。隨著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四位一體”式發展,金融、房地產、知識產權、高科技開發、能源、建筑、生化等領域法律業務和涉外法律業務都需要跨專業的法律人才,對此,理工科院校有其自身優勢。基于此,理工科院校法學教育的目標應首先定位為通識教育,以普通法學教育培養目標為基礎,同時結合自身優勢學科的特色,將法學與這些優勢學科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拓展滿足社會需求的法學新興領域。
確立這樣的目標定位,既是對目前理工科院校法學教育面臨困境的有效回避,也是對現有優勢資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理工科院校開辦法學專業確實面臨很多現實困境,例如,領導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師資隊伍不足,圖書資料缺乏等,其培養能力實難與政法院校和綜合性大學法學院抗衡,因此,理工科院校必須面對自己的現狀,正確對自己的法學教育進行目標定位,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培養出社會認可的法學特色人才[3]。
其次,理工科院校的法學教育必須與其優勢學科相結合才能謀求生存與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化,與此相關的立法和司法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因此,具備法學和相關專業雙重背景的學生,將在這些特定的領域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理工科院校培養法學特色人才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最能體現這類院校法學教育的特色和價值。開設特色課程,編撰特色教材,實行多學科聯合授課,將主流教學與特色教學結合起來,做到既強化學生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與實踐能力的訓練,又兼顧到學生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識,從而使之成為具有多元知識結構和多重能力的復合型法學特色人才[4],這是理工科院校切實可行的法學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轉貼于
三、實現路徑
理論的證成需要實踐的支撐,因此,理工科院校法學特色人才的培養必須尋求符合自己發展的實現路徑。
1.探索特別法方向的學科內涵
理工科院校的法學院必須積極加強與相關學院的交流與合作,利用優勢學科資源,拓展法學新興領域,努力尋求法學人才培養新的“增長點”。例如,當今社會已經充分認識到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戰略意義,但是,與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很多法律問題目前還處于空白狀態。又如,新能源開發利用中的安全機制立法問題。如果我們對這些領域提前介入和投入,我們培養的學生極有可能在該領域居于領先地位。因此,我們在課程設置的時候,就可以有選擇地開設能源法的相關課程,如能源法基本理論問題、對相關能源法的文本解讀、能源法的國際比較等。同時,還應鼓勵老師積極從事與該領域相關的教學與研究,積極尋求與能源學院的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又如,筆者所在學校的建筑學科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較強的專業實力,我們應鼓勵法學教師積極探索建筑領域的相關法律問題,如建筑設計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工程招標過程中的法律問題、聯合承包過程中的法律問題、竣工交付后的法律問題、相關建筑法律法規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監理的法律責任、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管理的法律規定等,這些皆可成為特別法方向的學科內涵。
2.加強雙學位建設
雙學位是指在校本科生修讀主修專業獲取學士學位的同時,又修讀其他專業而獲取的學位。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既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特色人才的需要,又滿足了學生個體自我發展的內在要求,還可以發揮各高校的學科優勢,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甚至還可以整合高校之間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鑒此,筆者所在學院也積極開展法學雙學位建設。在全校范圍內,面對所有專業開設法學雙學位課程,選擇雙學位課程的對象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學制采取“2+2”模式,即學生在三、四年級學習主修專業課程的同時,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學習法學專業課程。采取這種模式的原因是:首先,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公共課程的學習任務較重;其次,很多主修專業的課程大三才開設,如果從一、二年級就選修法學雙學位課程,將無法使法學與其專業結合起來,從而有悖于我們開設雙學位的宗旨。
3.開設輔修課程
經過調研發現,很多學生對法律有濃厚的興趣,但出于經濟、時間等方面的考慮,他們無意獲取法學雙學位。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為了使他們掌握自己所需要的法律知識,學校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輔修課程,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增強其擇業競爭力,特別是為非法學專業學生報考法律碩士研究生、國家公務員以及國家司法考試提供法學專業知識儲備。
必須強調的是,我們在探索和實踐理工科院校法學特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也面臨很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師資瓶頸。培養法學特色人才的重要路徑之一是特別法方向的人才培養,這種模式對師資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對純法學專業學生的培養,更需要將法學與工科背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建設工程監理為例,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熟知建設監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還需要掌握與建設工程監理相關的專業知識,如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安裝工程施工、公路工程建設、橋梁工程建設、鐵路、水運工程施工等。可以設想,如果授課老師只是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而對建設工程的專業知識一無所知,那么,他在授課的過程中肯定無法將法律知識與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課堂氣氛與效果離預期就會相距甚遠。
其次,對雙學位教育缺乏質量監控機制。由于國家對高校雙學位本科教育工作沒有明確規范,更談不上對其進行有效監管。很多學校只是對取得雙學位所需要的條件、程序等進行原則性規定,缺乏進行質量監控的有關制度。除此之外,雙學位本科教育缺乏對學生學習的必要指導。雙學位專業的開設確實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和提高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但是,學生所在院系和提供雙學位專業的院系很少對學生的學習加以有效指導,結果導致一些學生在修讀雙學位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應當采取積極妥善的辦法予以解決。
首先,就特別法方向人才培養的師資瓶頸而言,應該努力改善現有的師資結構,使更多的老師勝任法學特色人才的培養。一方面,鼓勵動員教師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專業轉向,另一方面,在人才引進時,應盡量考慮其專業背景,尤其是優先考慮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法律人才。同時,應積極加強與相關學院的聯系,整合已有資源,實現互補。
其次,就雙學位教育質量監控機制的缺失而言,應該著重加強制度建設,進行規范管理。科學的管理辦法是實施法學雙學位教育的基本條件,在申請條件、學制、課程設置、教學安排、選課、成績考核、實踐教學、畢業資格、論文答辯等方面都應做出詳細的規定。例如,單獨制定雙學位教學計劃、實行與法學專業的學生合班上課和單獨開課的雙軌模式、強化學生的認知實習和畢業實習等,甚至可以醞釀對雙學位教育實行學分制改革。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幫助學生對學習計劃加以調整,以便學生順利完成主修專業和雙學位專業的學習。
參考文獻
[1]任立新.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法學教育觀:理工科院校法律人才培養的目標模式[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5(3):80-82.
[2]郭成偉.法學教育的現狀與未來[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40.
關鍵詞:專業學位教育;職業資格認證;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0 ?搖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1-0001-02
目前,除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與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認證、建筑學專業學位教育與注冊建筑師職業資格認證已經基本相互銜接外,其他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尚沒有建立起有效的銜接溝通機制。專業學位與職業資格之間的脫節,導致專業學位教育在較大程度上脫離了企業、行業的影響和制約,失去了與企業、行業共興共榮的機會,這已成為制約我國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的制度,成為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缺乏動力的體制性原因。
一、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的關系
1.專業學位教育。專業學位以職業實踐為取向,注重實踐應用,以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精通專門技術、擁有較強的解決重大現實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專業學位具有三個基本屬性:一是職業指向性。專業學位的設置依照特定的職業背景,具有很強的職業針對性,且只有發展成熟、專業化程度、需要高知識高技術的職業才有設置的必要。二是實踐性。專業學位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三是綜合性。專業學位要求學生具有綜合素質,要做到“知與行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做人與做事的統一”。
2.職業資格認證。職業資格認證是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職業資格包括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從業資格是指從事某一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起點標準。執業資格是指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工種)實行準入控制,是依法獨立開業或從事某一特定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是我國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家考試制度,是一種標準參照化的考試。對考試合格者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它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是求職、任職、從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
3.專業學位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關系。專業學位是專業教育的標記,是教育機構向受教育者頒發的一種標識教育程度和水平的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是國家向達到職業任職條件要求者所頒發的資質證明,是勞動者求職、任職、開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它是一種社會任職憑證,由獲得授權的認證機構發放,其獲得者只需通過有關認證機構舉辦的考核鑒定。但這看似迥異的二者之間也存有極大的共性:首先,二者產生的背景相似,都是為了順應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滿足社會各行業部門對于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極大需求而產生的,且都具有鮮明的職業性;其次,二者擁有共同的目標,專業學位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崗位任職需求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本質也是通過相關的機構培訓一批合格的、滿足社會需求的各級各類專門技術人才;最后,在有的職業資格認證中,專業學位是一個重要依據,據統計,到2007年底,我國取得一級注冊建筑師資格的人數是19376人,其中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評估通過院校的畢業生約占65%,可見專業學位教育已成為某些特定社會職業從業者必須具備的教育經歷。
二、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有機銜接的重要意義
一方面,實現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任職資格之間的有機銜接是發展專業學位教育的內在要求。專業學位教育的職業性和實踐性是其基本屬性,也是它區別于其他學位類型的本質特征。專業學位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于高層次應用型專門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實踐訓練,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任職資格之間的有機銜接有利于專業學位與特定職業及崗位任職資格或條件真正結合起來,加強其職業針對性和實踐應用性,真正滿足社會各行業部門對于人才的需求。同時,實現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任職資格之間的有機銜接,有利于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專業學位的培養質量及其社會認同度。另一方面,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有機銜接有利于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各方的利益實現。實現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有機銜接,對于政府而言,能夠大大減少對教育人力、物力、財力的重復投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于企業而言,直接招聘既有專業學位又有相關職業資格證的優秀人才,能夠有效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節約職工培訓的相關費用,減少用人風險,降低招工成本,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對于高校而言,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加強,有利于促進雙方的科研合作與交流;對于學生而言,不僅能夠減少大量的時間、精力和經濟上的重復投入,減輕學生負擔,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體現學以致用。
三、國外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銜接的有益經驗
國外主要專業學位教育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其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之間的銜接,是其保障專業學位教育質量,獲得社會、行業認可的重要基礎。
1.美國第一專業學位與行業任職資格銜接的策略。美國第一專業學位,它是授予完成規定的學術要求,并有能力在法律、醫學、神學等專業領域執業的學位,其實質是取得某一職業資格的基本學位要求。美國實行嚴格的執業注冊制度,要想順利通過注冊要達到“3Es”要求:即Education(申請者必須獲得經指定認證機構認證合格的第一專業學位)、Examination(通過行業協會組織的資格考試)和Experience(具有經認可的專業工作經驗),且獲得認證的第一專業學位是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和從業的必備條件,這使得第一專業學位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形成了制度性關聯,從而有效地促進了美國第一專業學位教育的健康發展。在操作層面上,第一專業學位的培養標準始終與行業用人標準保持一致,各行業協會積極參與到其招生選拔、培養方案制定以及專業認證的各個環節,并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課程學習計劃還與執業資格考試緊密呼應,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被納入到教學計劃之中。
2.法國工程師文憑教育。法國的工程師文憑教育是極具職業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其嚴格的人才選拔制度、優秀的教育質量和高比例的畢業生就業率享譽全球。其工程師教育學制5年,畢業后不僅可以獲得法國工學碩士學位,還可獲得法國工程師文憑。由此可見,法國的工程師教育與工程師職業資格直接對接,畢業即可獲得法國工程師執業資格,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基礎是法國工程師教育特別注重與企業的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得學生畢業進入相關工作領域后就能勝任工作。在課程教學方面,企業與學校共同制定課程,教學內容根據企業需要不斷進行相應的調整;在師資方面,法國工程師文憑認證委員會(CTI)要求工程師階段的教學必須有20%由“職業人員”承擔,也即企業中的執業工程師來承擔;在科研合作方面,學校承擔了企業相當部分的科研任務,且學生也能參與到企業提供的實際課題之中。此外,企業還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去。
總結以上國家的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相銜接的特點,大致可以歸納為兩種銜接方式:一是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直接匹配,畢業即獲職業資格;另一種則是把專業學位作為報考職業資格考試的必要或者優待條件。然而,無論是哪種銜接方式,重要的并不是銜接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是為了實現有機銜接的“靈魂”,那就是密切學校與企業、行業的關系,企業及行業協會要積極參與到專業學位的培養和管理的各個環節中,以造就符合本企業、行業需要的優秀人才。
四、加快推進我國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的有機銜接
我們應在現有少數幾個已經與職業資格實現銜接的專業學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校、企業行業和政府部門的能動作用,加快推進我國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的有機銜接。
1.銜接的方式:主要采用將專業學位作為職業資格的優待條件。主要采用將專業學位作為職業資格的優待條件,即專業學位獲得者在申請職業資格時,其在攻讀學位過程中通過考核的科目,在職業資格考試中應予以承認,可以免考。當然,在一些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職業領域也可將專業學位作為獲得其職業資格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應注意到目前我國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之間的銜接多是專業學位向職業資格的單向銜接,應該考慮讓那些職業資格獲得者在攻讀專業學位時也享受相應的優待,如其在職業資格考試中通過的科目,在攻讀相應專業學位時予以認可,可以免修,建立起一種雙向銜接模式,促進專業學位教育制度和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良性發展。
2.銜接的關鍵:專業學位教育的內容應與企業行業的準入標準相一致,其培養質量應符合企業行業的用人要求。一方面,學校在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必須要密切和企業行業的聯系,根據其相關的準入標準和要求,制定培養方案和相應的課程教學計劃,注重培養實踐能力,嚴把質量關;另一方面,企業行業也應積極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如提出招生選拔要求,制定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并參與相關評估認證,同時也要為學校提供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提供實驗設備和實踐場所等等。只有把企業行業的用人標準滲透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中去,才能真正地實現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的有機銜接,才能體現出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銜接的真正意義。
3.銜接的保障:政府要為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之間的銜接提供有利的制度環境。政府部門包括相關的教育部門、人事部門和勞動部門應通力合作、統籌協調,為二者的銜接提供制度上的可能性,如進一步協調專業學位教育制度與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管理體系,使二者相互融合并高度一致,從源頭上避免“政出多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與“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證書”的有機銜接就是一個較為成功的例子,國家漢辦(又稱“教育部對外漢語教學發展中心”)既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推動者,又是組織全國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核與認證工作并頒發“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證書”的政府機關,在促進二者的有機銜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研究生專業學位總體設計研究課題組.開創我國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的新時代——研究生專業學位總體設計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孫小麗.我國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問題、對策與趨勢[J].職業教育研究,2007,(10):7.
[3]郭蕾,賈愛英,生玉海.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任職資格教育結合的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2):37-39.
[4]鄧光平.美國第一級專業學位與行業任職資格銜接的策略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8,(11):42-45.
[5]Jean DOREY,劉敏.法國高等工程師教育解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