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0: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生老師導師制工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職學院 導師制 思考
課 題:本文為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成果。課題編號:ZJA2013017。
一、導師制的起源與現狀
大學生導師制教學管理模式,源于14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由溫切斯特主教威廉?維克姆首創,曾于1929―1931年留學英國牛津大學的費鞏教授,最早把大學生導師制從牛津帶到了中國。1940年,竺可楨主持浙江大學時,每位學生可以自己選定一名教授為導師,導師要經常找他談話,從治學、做人等方面給予指導。
我國引入導師制雖然早,但真正確立則是改革開放以后,在博士生、研究生的培養中采用了導師制教育模式。2000年初,浙江大學全面推行大學生導師制,接著北京大學在2002年也推出了大學生導師制,2004年以來,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等依次推廣,隨后許多高等院校開始導師制實踐。這一教育制度引起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和教育部門的關注。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學校數和學生數都接近高等教育總規模的一半,國家與省教育部門也開始關注高職院校實行的導師制。
二、高職院校導師制的發展現狀
1.一些高職院校試點實施了導師制
隨著高職院校的發展,國內高職院校也在探索實施導師制教育模式。從幾個學院實施導師制的情況看,實施導師制后學生的學習成績取得了明顯進步,導師在了解學生的基礎、特長、愛好和職業培養方向上,調動了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拓寬了學生專業知識面。但導師制的實施都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由于導師制的管理制度與機制都不完善,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還沒有大范圍推廣。
2.一些高職院校在某些方面實施了導師制
一些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教學、專業專向培訓、頂崗實習與就業指導、專業指導方面實施了導師制。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實行“大班上課小班輔導”的授課方式,第三學年用10周左右的時間通過老師指導學生完成綜合項目的方式進行專業專向訓練,學生在整個學習期間可以預約老師交流、研討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對學生進行了全程就業服務與指導,從頂崗實習開始,每位學生都有指導老師,指導老師要定期到企業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與進行指導,并且對畢業生開展3年的延伸服務,學生畢業3年內學院老師對學生的專業學習、職業發展進行指導;我院為了增進師生交流,促進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專業指導,采用了專業教師擔任兼職班主任與班主任的形式等。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采用兼職班主任的形式進行班級專業指導由于沒有相應完善的制度與激勵措施,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由專業老師承擔班主任,又由于班主任要承擔所有班級事務性的工作,還要承擔教學任務,時間與精力都使班主任無法對班級所有學生進行專業指導。
三、高職院校實行導師制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是構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和體系的有效探索,是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根本需要。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還處在探索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導師資源相對缺乏,導師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學的導師績效評價體系等。
1.導師資源相對缺乏
導師制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和幫助學生培養學習知識技能和做人做事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由于高職院校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專業導師相對較少,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在內的高校招生規模擴大,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從事應用研究和對外服務等多項工作,這樣,高職學生人數多,教師工作量大,直接影響了高職院校導師制實施的效果。
2.導師制度不健全,導師的責任和義務不明確
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傳統模式是輔導員和班主任制度相結合。從一些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的情況看,由于沒有明確輔導員和導師的工作職責,導致兩者之間部分工作劃分模糊,不僅導師對自身的工作職責認識不清,而且高職學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也開始出現拖沓和扯皮現象,影響了高職學生教育和管理的效率,不能夠有效實現導師制建立的初衷。
3.尚未建立科學合理的導師績效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的導師績效評價體系是導師制有效運行的機制保障,也是充分發揮導師工作積極性的載體。當前,由于高職院校缺乏科學合理的導師制績效評價體系,導致導師工作積極性不高。而且,部分高職院校教師擔任導師后所開展的工作并沒有被計入工作量或其他教學工作相比津貼還是相對偏低,影響了導師的工作熱情。
四、建立高職導師制運行的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要實施與推行導師制,必須在導師隊伍的建設、導師的職責、導師的聘任制度、導師的考核與激勵等方面建立長效的運行機制。
1.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高職學院要實施導師制,必須加強高職學院的師資建設,名師出高徒,任何教學模式的實行,都要依靠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通、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職院校要實行導師制,需要加強培養一批思想道德高尚、業務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導師隊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而合理的學生與導師比例最好控制在10~15人,每位導師指導的學生人數過多,導師制的實施是很難取得預期效果的。
2.明確高職導師職責
導師制要能取得預期效果,必須明確高職導師的職責,必須明確“導什么”和“怎么導”這兩個問題。第一明確導師“導”什么。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導師應明確該指導的基本任務,要從入學、到專業學習、人生規劃、思想引導、就業指導進行全方位、有針對性的引導。第二落實導師“怎么導”。
3.制定導師聘任制度
導師制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師的選配。高職學生的導師必須是思想道德高、工作責任心和專業綜合能力強的專業教師,不同學校可以根據學校師資的情況從教師的職稱等情況制定選拔制度。學院可以通過校園網公布導師的基本信息、聯系方式、研究成果等,使學生了解每位導師的基本情況,然后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并提交選擇意向。學校將學生的選擇情況進行統計,交給相應導師,導師再進行選擇,最終完成雙向選擇,確定指導關系。
4.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一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是導師制順利運行的基石。高職導師考核評價體系應綜合考慮導師“德能勤績”四個方面的表現,實現考核主體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可以包括導師自評、學生評價、導師互評、系部評價和學院評價等。在具體量化考核指標時,可以參考導師所指導的學生參加比賽的獲獎情況、學生就業的情況、學生的思想品德表現、同年級學生對導師的評價以及導師的工作成效、態度等方面。
5.建立長效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導師考核和獎懲機制,提高導師的工作實效。建立客觀公正的考核體系,公平、公正、公開的導師考核和獎懲機制,是導師制有效運行的基石。高職院校要在考核的基礎上,建立導師獎勵基金,對年度考核優秀的導師進行獎勵,高職院校要每年評選優秀導師,并予以公開表彰。對考核不合格的導師,要深入調查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談話和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導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并跟蹤檢查其工作轉變情況,切實保障導師制的實際效果。
五、在高職院校推行導師制的意義
高職院校在推行學分制的情況下,實行大學生導師制勢在必行,導師制是學分制順利實施的制度保障之一。
1.導師制是實施學分制的重要保證
在學分制下,需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設計成長過程的管理,以避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必須建立起對學生的管理和引導機制。因此,實行學分制的高校建立導師制,加強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2.有利于根據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
有利于引導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對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他們面臨的學習和生活方式與中學有很大的不同。在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的過程中,導師的介入可以幫助學生完整準確地了解相關專業的特點、發展動態及社會需求情況。根據學生自身學習情況和個性、志趣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指導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和發展計劃。
3.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輔導員或班主任負責學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管理一個或數個班級;專職教師負責專業課程或公共課程的教學工作,與學生的接觸點一般限于在課堂上,他們分屬不同的戰線,一般情況下“不相交錯”,容易導致相互分離,不能形成教育合力。導師制能夠有效解決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師生分離”問題,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高等職業院校的導師制處在起步探索與試點階段,要全面實施導師制,要發揮導師制的有效作用,必須在導師師資建設、導師的聘任、導師的職責、考核與激勵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并要不斷建立完善長效的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1]吳曉紅,王敏,強添剛.“1+1+n導師制”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以東北林業大學交通學院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7).
[2]劉斕.高職導師制度的實踐與問題反思[J].教育與職業[J].2013(6).
[3]徐建華.高職院校建立專業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J].正德學院學報,2011(12).
[4]農琪.高職院校建立專業導師制度的研究與實踐[J].大眾科技,2011(5).
[5]任春嬌.英國導師制的經驗對我國碩士導師的啟示[D].沈陽:東北大學,2010(7).
關鍵詞:“三全”導師制;地方本科院校;懷化學院;對策
懷化學院學院剛剛改系并院不久,新的領導班子成員就利用暑假休息時間,探索教育管理模式,經過多次研究、討論,最終達成一致的意見,制定了《學院“全員全程全面導師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開學之前在院務會上經過全體教師舉手表決,全票通過該方案。目前,雖然《方案》剛剛實施不久,但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這種育人模式評價較高,95%的同學非常贊同在像懷化學院這樣的地方本科院校采用這種模式。
一、實施“三全”導師制的價值及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高校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與發展
導師制一直是我國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普遍采取的育人模式,而大部分高校在本科生階段實施的導師制,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近些年來,我國一些高校也將導師制作為培養本科生的一種新的育人模式付諸實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進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但目前在高校實施的本科生導師制,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需要改進與完善。“三全”導師制正是在堅持傳統本科生導師制基本做法的基礎上,在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培養、生活習慣的關心、學業規劃的引導、畢業論文的指導等方面對導師的基本條件、基本職責及工作內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三全”導師制是對傳統本科生導師制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的重要舉措,適應我國本科生教育發展的趨勢,地方院校思考和借鑒。
(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既是保證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增強教師教學時效性的重要條件;不僅有利于學校開展正常的教學工作,而且還可以為學校開展其他工作增添活力。相對于中小學來說,高校師生交流較少,師生關系沒有中小學那么理想。“三全”導師制為師生交往與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特別是新生剛入學就可以與導師見面,與導師交流新環境下面臨的新問題。導師經常與學生交流、討論,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經過四年的相處,師生關系一定會變得非常融洽。由于導師指導的學生分布在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這樣,讓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涯中,與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經常交流、研究、討論,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形成一個團隊。導師可以利用團隊中各個成員的閃光點來激勵大家,有利于整個團隊成員的成長,讓學生關系、師生關系更加密切、珍貴。
(三)有利于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相對于其他高校的學生來說,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在就業競爭力上確實存在著很多劣勢。學生自身的基礎、學校的影響力、師資力量、學校周邊的環境等因素,都影響著學生的發展與就業。加上目前我國就業體制還不夠完善,社會對地方本科院校的偏見,一些就業單位無條件拔高引進人才的“門檻”,使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在求職時只能“望門興嘆”。因此如何使學生畢業時具有較強的社會競爭力,就成了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務。“三全”導師制以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為重點,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為根本目的。全體教師參與教育管理學生,根據自己所指導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的方案,用四年時間,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進行全面指導。毋庸置疑,這種育人模式如果實行得好、落實得好,它對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二、學院的具體做法與經驗
(一)目標明確,制度規范
《方案》確定了明確的目標,即讓學生畢業時成為具有較強社會競爭力、能順利就業,具有不斷發展后勁、德智體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優秀人才。促使學生順利就業,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和社會競爭力是學院實施“三全”導師制的根本目的,也是全院老師的主要任務。《方案》規定了導師的基本職責和基本條件。學院針對《方案》制定了相關的考核制度,規定導師工作考核每學年進行一次,考核一般采取自評、學生評議、院考評相結合的辦法。將導師工作的考核結果,作為教師工作年度考核、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和崗位聘任的依據。考核不及格的教師不能被評為當年的優秀教師。學院設立優秀“三全”導師榮譽稱號,每年對在“三全”導師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學院還成立了“三全”導師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相關管理規定和辦法,對“三全”導師制的實施進行指導、檢查和考核,保證“三全”導師制的順利實施。
(二)全員參加,全程跟蹤,全面指導
根據“三全”導師制方案,學院26位教職工全部參與實施。學院利用開學前的一次院務會期間對老師們進行了具體分工,包括院領導在內的每位成員負責在每個年級指導3名學生,共計12名學生,并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抽簽的形式確定指導的學生。開學后不久,老師們分別召開了見面會,與自己指導的學生進行了交流。“方案”要求每位老師從大一新生入學開始,直到學生畢業,對其全程跟蹤,進行精心指導。“方案”要求每位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上引領,學習上輔導,生活上指導,心理上疏導”,成為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引路人。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學習、科研,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體,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心理的引導,努力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
(三)領導重視,教師支持
領導班子精誠團結,高度重視,這是實施“三全”導師制的重要條件。剛剛改系并院不久,新的領導班子成員就非常重視學生的就業問題和全面發展問題,院長李偉迪多次組織班子成員集體商談教師指導學生的事宜,經過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多次討論,深思熟慮,最終形成了《方案》。院長李偉迪及書記何其鑫多次在院務會上強調,所有的導師必須高度重視“三全”導師制,必須盡最大努力為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競爭力提供服務。全院教師的支持是落實“三全”導師制的根本條件。教師是“三全”導師制的實施者,沒有教師的支持,“三全”導師制就無法落實。在院務會上,全院教師全票通過《方案》,大家一致贊成這種育人模式,很多教師指出了它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指導學生的分配和與學生的見面會等很多方面,老師們表現得非常積極和主動,氣氛十分活躍,讓開學工作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三、問題與不足
(一)學生與導師互動意識不強
目前,馬院學生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導師的重要性,認為導師只是負責指導自己的論文,而不會關注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學生與導師很少聯系,甚至是大三、大四的學生,在關于論文選題和寫作上,也不積極主動。通過調查發現,90%以上的導師認為學生不主動,為了學生的選題,還要導師經常聯系學生,導師組織召開的座談會,部分學生也不參加,也沒給導師請假。85%的學生認為大學導師的作用遠遠比不上中小學的班主任。“三全”導師制是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但是如果依靠老師單方面的努力,學生不支持,不配合,很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部分導師落實不到位
通過調查表明,大部分導師認真負責,組織召開了與學生的見面會、座談會,并且給學生布置了任務。但少數導師工作熱情不高,不主動了解學生的情況。在與學生見面后,部分導師就再也沒和學生聯系了,對學生發送的短信不積極回復。部分學生認為少數導師不太好交往,論文的選題和寫作指導意見不明確。部分大一的學生認為導師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關心得不夠,沒有體現出導師與其他教師的差別性。“三全”導師制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導師不認真落實,很難實現《方案》的目標。
(三)制度不完善
由于剛剛實施“三全”導師制,還處于探索時期,因此很多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健全的制度是實施“三全”導師制的根本保證。目前實施“三全”導師制的主要依托是《方案》及相關的計劃、規定和考核制度,考核制度也不是很細致,沒有明確的標準和依據。缺乏嚴密的監督制度,導師制工作小組的監督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四、對策與建議
(一)宣傳發動,促進互動
導師制是本來就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沒有互動,也就不存在導師活動。學生與導師的互動意識不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由于學生對導師不夠重視,沒有意識到導師的重要性。很多學生認為導師僅僅是一種擺設,對于“三全”導師制的落實感到疑惑。因此,在學生中宣傳“三全”導師制十分重要。輔導員、班主任、教學秘書要利用班會、團干會、班干部會議,向學生大力宣傳“三全”導師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及其意義,要強調導師的重要性,要求學生主動地與導師聯系,積極向導師匯報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按時完成導師布置的任務。任課教師利用上課時機也可以抽部分時間宣傳“三全”導師制的作用及意義。導師也應該利用與學生座談的機會,耐心講解“三全”導師制的價值與意義,強調導師的責任,表示愿意為學生服務的決心。總之,利用各方面力量,通過努力宣傳,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另外,院領導必須利用院務會的機會,反復強調“三全”導師制的重要性,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實現學生與導師的良性互動。
(二)健全制度,強化行動
首先,要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獎罰分明,是激勵導師認真落實《方案》的重要路徑。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得好與不好一個樣,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嚴格的獎懲制度。每年對導師工作考核一次,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取消當年的評優資格,并予以通報批評。對于考核優秀的教師進行表彰,并且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評優、晉升職稱等。對于導師指導學生獲獎、的,可以給于適當的獎勵。其次,要強化監督機制。要建立導師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對導師工作進行監督、考核。對導師工作進行不定期檢查,經常向學生了解情況,對于工作不到位的隨時提醒,對于工作不負責的提出警告。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每年對導師的工作進行考核。最后,要建立導師、輔導員、班主任合作機制。在高校,輔導員、班主任與學生交往最多,比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只有加強與輔導員、班主任的聯系,通過與他們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將“三全”導師制落到實處。
(三)加強合作,實現聯動
學生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僅依靠學院老師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加強與學校、家庭、社會的合作,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的聯動作用。為此,必須讓學校及相關部門充分了解“三全”導師制的方案及實施情況,爭取獲得學校的支持,可以將學校分管院領導納入到導師制工作小組成員當中。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隨時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及發展情況,向家長了解學生假期的表現。要努力尋求社會的關注與支持,導師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充分調動自己的人脈關系,尋求社會的幫助。例如可以為學生獲取社會實踐或見習的機會,甚至可以為學生提供就業的機會。還可以與地方合作,定向為企業或相關單位培養學生。這樣,可以讓“三全”導師制更好地落實,并順利實現既定的目標。
總之,“三全”導師制是對傳統大學生導師制的繼承與發展,是一種新的育人模式,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大學生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地方本科院校培養人才的任務非常艱巨。只有每個老師認真負責、兢兢業業,才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社會競爭力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相信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三全”導師制一定會帶來一片光明的前景。
[參考文獻]
[1]李思雯.大學導師制淺論.大學教育,2015,(1)):25-26.
[2]曾麗.淺論本科生班導師制的作用及完善.文教資料,2015,(10):128-129.
[3]高春華.論本科生導師制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陜西教育(高教版),2013,(01):133-134.
關鍵詞:導師制;本科生;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7-0020-02
一、導師制的內涵與意義
1.導師制的內涵
《中國百科大辭典》對導師制的解釋是:“英國高等學校的一種教學制度。14世紀開始采用。導師對學生負有教學和輔導的責任。一般每一導師負責指導一名或數名學生。亦有專門負責學生生活、行為指導和咨詢的導師。”[1]而在我國,導師制一般都是針對研究生教育的。長期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一般涉及到的課程不多,學生大都把時間花在科研工作上,這就要求導師要專門指導學生學習、科學研究、論文撰寫等工作。而隨著普通高校的擴招,學生素質的不斷進步,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實行了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是對這種制度的應用和延展,是按照一定的師生比例由一個老師對這些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直接的、全面的綜合輔指導,是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質的一種互動式教育教學制度,是對現行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嘗試性改革,使每個本科生都能在導師的詳細指導下都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畢業生。
目前我國高校的本科生導師制有以下幾種形式:
(1)全程本科生導師制:一般高校在大一新生開學前都設有專業指導課,即在課上詳細介紹本專業以及它的課程設置、專業發展前景等等。在此基礎上介紹不同研究方向的指導老師,學生可根據此挑選心儀的導師,但同時導師也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即為“雙向選擇”。一旦雙方選定以后,根據學校安排導師一般會針對學生制訂成長方案,讓學生從大一開始有針對性地學習一些知識,便于在高年級階段順利參加導師的科研工作。同時導師還會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課題研究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大學最后時期面臨的是就業或考研,全程導師這就需要積極參與就業指導或者考研輔導,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大學階段。
(2)高年級導師制:相比全程導師制,高年級導師制僅僅針對的是大三以后的學生。考慮到學生已經具備相關專業基礎知識,也就是說給這階段的學生配備的是科研實踐型導師。這種情況一般采取學院統一規劃與雙選相結合的方式配備導師。通過導師的指導使得學生在課題研究、創新能力、論文撰寫等方面不斷進步。
(3)低年級導師制:相反,低年級導師制的服務對象為大一和大二學生。這階段的學生主要還處在從高中階段往大學階段轉變的過程中,而這時候也往往會出現學習方法掌握不好、學習態度不太端正、學習缺乏激情、對專業產生迷茫等現象。而該導師制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的,通過指導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的發展及前景,讓他們對專業產生興趣,對學習充滿激情,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過了這個階段以后,隨著他們逐步走上軌道,導師就不需要再配備了。
(4)英才導師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也需要為社會提供多元化人才,往往這些人才需要更強的創新能力。因此,有些高校專門針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制訂了英才導師制。該導師制旨在針對一些成績優秀,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修專業,自主安排科研活動,實行個性化培養。
2.導師制存在的意義
經過一些學校的實踐證明,不論以上哪種形式的導師制,都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產生了重要的意義。由于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高校擴招一方面造成了本科生源的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師生比不合理,育人質量下降。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把本科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而實施導師制是學分制條件下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措施。因此,提倡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實行全程本科生導師制。
導師的主要職責有:時刻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激勵學生立志成才;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學科、專業的發展方向及前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根據社會需求和自我特點,結合自己的實際能力,按照培養計劃和教學規律,選修課程、制訂學習計劃及安排學習過程;協助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教學任務;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科技團隊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明確生活目標,端正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質量;時刻跟蹤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各項心理疏導工作;對學生進行就業形勢和擇業觀教育,幫助學生進行成才設計和職業規劃,指導學生擇業、求職和考研;采取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每學期開學、期中、期末對學生進行一次集中指導,每月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不少于11次,期末要對每一個學生寫出學習、學業評語,并指出學生的努力方向,及時調整指導計劃。
我國目前的中學生都是在家長、老師的嚴格管理下遵循著統一的作息時間,甚至有高中老師以“高考前辛苦,進了大學就解放了”的論調來誤導學生。進了大學校園,每周平均30節課,老師留的課后作業也減少了很多,平時也沒有那么多的考試來鞭策自己,大部分的課表空白讓學生無所適從,他們不懂得學習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因此,給予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及時指導,使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對完成學業非常重要。近幾年,學校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部分學生因一進大學校園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能很快轉變學習方式荒廢了學業,而學生們也普遍要求在學習、生活上能夠得到更多的指導。
本科生導師制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化;在導師制條件下,導師與學生的距離與關系都有了變化,導師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等等,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導師,并從他們身上學到本領;在此基礎上為每個學生制訂相宜的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指導,引導學生逐步完善知識結構。
二、江蘇某高校外國語學院導師制實施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學院的基本情況
該校外國語學院現有英語系和日語系。英語專業現有專任教師76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8名,高職比近80%。專任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人,碩士學位30人。專任教師的職稱結構、學歷結構都較為合理,設有基礎英語、高級英語、研究生英語等3個教研室。英語專業分為本一、師范、外貿和翻譯4個方向,平均每個年級學生185人左右,目前在校人數為734人。日語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0名,其中副教授5名,講師15名,高職比達25%。專任教師中,博士在讀的教師3人,碩士學位8人。專任教師的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在小語種學科中處于中等水平,都較為合理,設日語教研室,平均每個年級學生人數在50人左右,目前在校人數為207人。所有的老師都可以擔任導師,總體師生比在1:10左右。
2.導師制實施現狀
為進一步發揮教師在學生培養中的主導作用,探索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促進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將從德、智、體等方面全面關心學生,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成才目標;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從考研、就業和出國留學等方面對學生的專業發展方向選擇和學習計劃、學習方法等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參加工程實踐與科研工作,突出加強創新創業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給予幫助。外國語學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科研意識和學術研究能力,將所學知識和技能與實際運用相聯系,發揮學院骨干教師和學術帶頭人的作用,我院已在英語專業學生中實施導師制工作。由導師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專業方向、講授的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興趣和發展要求選擇導師,導師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學生;未能通過雙向選擇達成意向的導師或學生由教育科學系大學生導師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安排。由相關教師課內外對學生進行科研訓練,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工作,培養初步的研究能力,并幫助擬報考研究生者選擇報考學校及考前準備。導師制為期1年左右,一個老師帶2~3名同學,從2010年10月開始,已開始了兩年多的時間。這段時間以來,外國語學院已獲得省重點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2項、省重點指導項目1項、省一般項目5、校級15項。今年另有兩項已申報了國家級同類項目,考研錄取率也在不斷提高。目前日語專業尚未開始實施導師制。
3.推行導師制所取得的效果
(1)影響了辦學思想。大學里的課程設置往往比較寬松,教師的課外時間也較多,好多教師往往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自己的科研上,這就導致了學生與教師溝通見面的機會減少,勢必弱化了教師教書育人的基本功能。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就是要讓學校的辦學思想徹底轉變成“一切從學生的利益出發”。在這種辦學思想指導下,所有的教師都要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他們也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對學生的教育和輔導上。
(2)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導師可以對學生因材施教。導師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制訂相應的培養方案,并指導他們提前做畢業設計課題研究,同時本科生也參與了導師的課題,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存在的問題
(1)涉及面小。目前的導師制是在高年級的部分英語專業同學中實行。絕大多數同學都不包含在其中。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從高中的全面管理模式走進大學校園,還不能適應沒有固定教室和固定上課時間,以及有課上課、沒課的時間自由支配,沒課的時間見不到老師的大學模式。
(2)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包括從師生的互選、指導過程以及對整個過程的評價都缺少相應的管理,從而導致師生雙方積極性不高,導師不知道要從什么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也不知道哪些內容該問導師,職責與工作內容不夠明確,激勵和保障措施不完善。
三、健全導師制的相關對策
1.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
通常選擇導師要考慮的因素有:職稱與學歷、責任心、品德與為人、學術水平與科研成果、研究方向等。目前師生比在1:10左右,完全有條件實行全面導師制。大一新生剛進校還不能明確自己將來的研究方向,因此“雙向選擇”無法順利貫徹。可以通過資源整合的方式,將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職稱的幾個導師組成一個小組,從熟悉高校教學規律,有關專業培養計劃、課程結構體系開始,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等到將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納入導師隊伍,充當導師的助手,對低年級本科生進行指導。等到進入高年級后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確定研究方向,更換指導老師。
2.加強本科生導師的學習和培訓
導師要從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高度充分認識本科生導師制的重要意義和深刻內涵;認真履行導師的職責和義務,加強與學生在思想、學習、科研、生活、考研、就業等方面的交流和指導,力求做出成效,做出成果,從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高度擔負起導師的責任。進一步明確本科生導師的工作職責人才培養模式, 導師自身要對學科、專業及課程的設置有相當的了解;對導師的培訓要采取集中培訓與個人學習相結合,切實提高本科生導師引導學生的水平。在過程管理中,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導師制的相關條例,避免出現導師不負責任的現象。
3.構建一種靈活探索學習機制
每位導師應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接觸科研、愛上科研,即可以從以前的被動接受信息轉變成在開放自由的科研氛圍中探索學習并研究,從而激發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這種新的探索學習機制不只對學生很有幫助,確保了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導師課題中區,同時還可以讓導師從學生中得到新的思路和啟發,實現師生互惠。
4.建立相對合理的本科生導師制評價機制
如何考核和計量導師的工作量,以及評價導師制執行的效果。由于每個導師所帶學生具體情況不同,導師付出的心血和收獲的成果也會不一樣。這些工作應在教師的年度考核、晉升職稱方面得到合理體現。鑒于目前該學院的情況,可從兩方面建立導師評價體制。
(1)導師的工作要求。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情況、知識結構、性格愛好、家庭經濟狀況等;以高度的責任心做好指導工作,每學期應有指導計劃和指導總結;以座談、講座等具體形式,開展經常性、不定期的、有計劃性的教育活動,規定每學期集體指導至少三次,在這種無拘無束的自由交談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往往被激發;將先進的媒介平臺融合到指導工作中,如微信、博客等等,以方便導師與學生的遠程交流。
(2)導師考核與獎懲。每學期都要對導師的工作質量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導師的工作態度、人格影響、履職情況、指導方法、工作效果等等;考核可從導師自評、學生測評、學院審核三個步驟來完成,等級可分為優、良、合格、不合格;對于優秀的指導老師,學院每年組織推薦參加校級優秀指導老師評選,對于不合格的老師,學院可首先取消其導師資格,并將結果納入教師工作年度考核體系中。
5.要加強學生對導師制的認識
通過學生的加強認識,全力配合,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受到教育和激勵,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質;另一方面更能促進教師的自我培養和再教育,有利于教師在自覺或不自覺的情況下,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知識體系的更新與充實,其實質就是教學相長和師資隊伍的自我優化,使得導師制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能切實達到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效果。
6.堅持推進學分制改革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學分制為主體,但是都是以學分、績點為標準的,而學生所學課程中大多數以必修課為主、專業選修課為輔,這就導致學生被動學習,不能充分發揮自主性、多樣性。所以,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堅持學分制改革創新,探索適合現代化人才培養的新方法,讓學生學習從被動轉為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本科生導師制是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探索,也是高等學校提高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的新動力。目前,很多高校都還處于摸索階段,如何健全完善本科生導師制的相關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更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理論研究與探索,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與改革,從而更好地促進本科生導師制的作用發揮,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本科生導師制 化學專業 現狀調查
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本科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和基礎,其質量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本科生導師制(以下簡稱本導制)是近年來推出的一種強有力的改革措施,被認為是培養造就多規格人才、個性化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模式與機制。我國《教育大辭典》對導師制有這樣的定義:“導師對學生學習、品德及生活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的一種教導制度”。
在我國,導師制一直是研究生的主要教育模式,本科生則實行班主任制或輔導員制。但從2002年開始,以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為代表的高校開始嘗試在本科生中實行導師制,隨后逐漸在各高校展開。本科生導師制就其推出理念來說,是為了彰顯精英教育的品質與價值,但由于起步晚,本導制仍是不規范、不定型和不成熟的,在實踐中仍然面臨諸多困境。為此,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對某高校化學化工學院的學生進行調研。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法,對某高校化學化工學院大三和大四的學生發放200份問卷,回收178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130人,女生47人,大三47人,大四126人,化學專業49人,應用化學專業82人,化學工程與藝術專業46人。
2.研究工具
調查采用的是《化學專業本科生導師制評價問卷》,系自編問卷,編制程序和方法如下:先通過文獻檢索,探索初步形成本科生導師制的相關評價機制;再根據開放式問卷和深入訪談了解學生對導師制的看法,初步形成本科生導師制的評價框架;在此基礎上確定調查項目,編制問卷。再隨機抽取部分學生,在同一時間進行預調查,征詢學生意見,并根據結果對一些易產生歧義的題項進行修改后形成正式量表。該問卷共20題,主要由以下八方面的內容組成:對導師制的認識、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與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結合情況、指導途徑、指導頻率、指導方式、指導內容、指導效果、問題與建議。收集的資料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頻率分析和交叉表)。
二、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現狀分析
1.對導師制的認識
關于是否了解學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目的,50%的學生了解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目的,50%的學生不了解。當問到本科生階段是否有必要實行導師制時,75.8%的學生認為本科生階段有必要實行導師制。也就是說,大多數學生認為有必要實行導師制,但不清楚導師制作為一種教育模式是如何運作的及將達到什么成效。這跟目前本導制的實施不規范有很大關系。
關于你覺得導師帶幾名學生比較適合的問題,所有學生都認為一位導師同期指導的學生數不能超過10人,其中40.4%的學生認為一位導師同期指導5名學生比較合適。據調查,該院導師每人指導學生數大約在20左右。可見,學生的期望與現實狀況存在很大差異。
2.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與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結合情況
該學院嘗試將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與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結合起來,先進行小范圍試點。調查發現,導師同時是畢業論文指導老師的學生占了22.7%,其中對畢業論文滿意的學生占83.3%。當問到是否希望導師和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同一個人時,54.5%的學生希望導師和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同一個人,14.2%不希望,31.3%無所謂。由此可見,學生對畢業論文滿意率高,試點效果良好,超過一半的學生希望兩個導師合一。
3.師生交流方式與頻率
調查發現,導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主要是見面交流和電話聯系,但是學生更希望以見面交流為主,電話聯系為輔。導師現在的指導方式主要是不定期的集體約見(33.1%)和定期的集體約見(21.9%);學生希望的指導方式主要是定期集體約見(26.4%)和不定期的個人約見(23.6%)。當問到導師指導學生較為有效的途徑時,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個別輔導、集體座談和專業研討會。就師生交流方式而言,學生希望以面對面的個別輔導和定期的集體座談為主。
從導師和學生現有的交流頻率看,隨意性比較大,交流次數較少,排在前三位的是半學期一次(21.9%),其次是一學期一次(19.7%),第三是一月一次(16.9%)。再看看學生希望的交流頻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一月一次(32%)>不固定次數(14%)>一周一次(12.9%)。很顯然,大多數學生渴望增加與導師交流的次數。
4.導師指導內容
導師在指導學生時,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以答疑為主,導師根據自己的經驗解答相關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的解答(47.8%),二是由導師講,學生只是聽或寫(16.9%),三是隨便聊聊,沒有什么答疑釋惑(12.4%)。
導師在學習方面對學生的指導與幫助,排在前三位的是:專業情況的介紹、咨詢,學習方法指導和畢業論文指導。導師在生活方面對學生的指導與幫助,主要體現為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51.7%)和解決生活上的難題(25.3%。導師在心理方面對學生的指導與幫助,主要體現為師生之間的談心、交流(46.1%),關于困難、壓力和挫折等方面的指導(37.1%),人際關系指導(23%)。
5.指導效果評價
對于該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效果,29.8%的同學評價良好,34.8%的同學認為效果一般,12.9%的同學評價為較差,還有22.5%的同學沒做評價。學生認為影響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效果的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一是制度不完善,學校對本科生導師制的監督和鼓勵機制沒有落實(41.6%),二是導師平時工作很忙,聯系上了也沒有很大作用(24.7%),三是寄希望于導師聯系自己,不好意思主動找導師(18%)。
三、進一步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問題與出路
本導制在我國實施也就十多年的時間,屬于新生事物,教育部沒有相關文件規定本導制應如何實施。因此,各高校在實施本導制的時候隨意性較大,缺乏規范性。
本次調查發現,化學專業本導制在實施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本導制實施目的不明確,制度定位比較模糊。該校把導師制貫穿所有本科生中,不同年級的學生均配備導師,并進行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指導。這看似全面、實際難以落實的導師制,混淆了同班主任、輔導員和任課教師的職責邊界。丁林[1]認為,定位模糊是本導制碰到的首要、最大困境。導師制究竟是管理與教育制度,個別指導的教導制度,還是咨詢制度或顧問制度?由于導師制的定位問題沒解決好,導致導師制的目標、功能及導師的職責復雜化。
二是導師資源稀缺,生師比例過大。由于該院導師制是覆蓋所有本科生的,因此一個導師平均帶大約20個學生。每位導師指導多少學生效果最好?這涉及管理學問題。從國外一些大學的做法和經驗來看,每位教師指導的本科生在5~10人為好,如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生師比分別為3∶1和6∶1,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均為9∶1。而我國每位導師帶的學生普遍達10~20人[1]。可見,要保證導師指導的學生數量科學合理,較低的生師比是前提條件。對于這個問題,各高校采用不同方法彌補,如社團導師制、項目導師制、論文導師制或英才導師制。該校試點的將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和本導制結合起來,就是所謂的論文導師制。就化學專業來說,將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與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結合起來,本科生從低年級就開始參與到導師的科學研究工作中,改變現有學生在大三下學期甚至大四才著手準備畢業論文的運行模式,改善現有導師制的運行狀況和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是一個有益探索。
三是多數導師身兼數職,難有時間、精力指導學生。多數導師身兼教學、科研、班主任管理、行政事務等于一身,加上指導學生多,指導往往流于形式。調研發現,導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單一,每學期面對面交流一兩次。劉敏[2]認為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日常交流缺乏必要規范,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應有指導,這是導師制實施的主要問題。
四是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有研究指出,現行管理制度不適應導師制的進一步發展[3],對導師的工作效果難以做出一致性評判[4]。現有導師制評價屬于粗放型,沒有嚴密的評價指標,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利于激發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如只規定每學期與學生見面的次數,對于具體指導內容和方法及效果都沒有明確規定。
本導制在我國仍處于探索階段,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在借鑒國外大學本科生導師制成功經驗的同時,還應該立足各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規章制度。不同層次的高校(研究型、研究教學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其導師制的定位應該有所不同。正如丁林[1]所說的,科學合理地定位是本導制健康發展的根本,創新實現范式是本導制突破重點的關鍵,健全體制是本導制取得實效的保證。
參考文獻:
[1]丁林.本科生導師制:意義、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5):75.
[2]劉敏.對本科教育中推行導師削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4(12).
[3]趙吉勇.本科生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大連大學學報,2006(3).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模式;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7-4257-02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and Measures
LIANG He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China)
Abstract: The tutorial system is a kind of operation model with teacher-leading , whose goal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both the teachers’instructor and students’learn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connot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nd analysis some problems i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model of teaching;personnel training
隨著招生范圍擴大,高校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怎樣保證高等教育質量不下降并且穩步提高是擺在每一所高等學校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1]。而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為高校本科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支撐,因為它有利于緩解高校擴招背景下有限的教師資源與相對無限的學生需求的矛盾[2]。
導師制這一概念起源于英國,是由14世紀創辦牛津大學新學院的溫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提出并實踐。但是直到19世紀末,導師制才首先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被運用于本科教育[3]。所謂導師制,是指指導教師對一部分少數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一般情況下,傳統的教學是以“教”為主,而導師制是以“導”為主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培養、提高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導師制中,師生關系將更加親密:導師通過對學生的觀察,指出學生存在的各種不足和應該努力的方向;而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提高德育層面和知識層面[4-5]。
1本科生導師制的優勢
1)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與個性化知識結構的形成
與普通的課程培養不同,導師制的重點是鼓勵學生從自身興趣出發,發揮個人特長。導師制的目的在于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精神需要,在建立在此目的的基礎上,促進教學相長、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即將步入社會、就業的轉折階段與最后關鍵儲備期,同時也是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導師制可以促進老師和學生全方位的交流,主要包括學習、思想、生活、對未來職業的規劃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導師的研究項目并進行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科研意識和創新精神。同時,導師也可以結合本專業的發展,給予學生專業方面的指導,使學生在立足本專業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發展方向選擇相應的課程,從未形成相對合理的個性化知識結構。導師對學生的言傳身教,潛默移化的培養了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對于計算機類的本科生而言,導師可以將項目中部分原理簡單易懂、可操作性強的科研任務進行分解,將任務按照實際情況分配給學生完成,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科研能力。
2)提升大學生的自我監督管理能力
大學階段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承前繼后階段。學生如果沒有在大學中培養很好的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將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大學生完成了高中部分的學習,進入大學后,他們會發現大學的學習內容和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師的授課方式和管理方式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在大學中,任課教師只是授課,而輔導員的工作只是對學生的思想和生活進行管理,他們的工作路線幾乎不相交,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相互脫節的狀態。導師制的實行,補救了這種弊端,尤其是對于那些從傳統教學型向教學科研型轉型的高校,實現了從以“管”為主到以“導”為主的教學模式,導師在認真全面科學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輔導員日常管理,以人為本,在自我管理意識和方法等方面尋找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同時,優秀的本科生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從未能夠更好地適應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生活,從這一點來說,培養過程也是發掘優秀研究生的過程。
3)對老師綜合素質的挑戰
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的首要條件是要有高素質的老師。高校向社會輸送人才的內部力量是學生,推動高素質的培養的外部力量則是老師。導師制的實行,對導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導師不僅要有高尚的師德、淵博的知識,而且還要具備精湛的技藝、健康的心理。導師深厚的專業造詣和扎實的教學功底,是言傳身教的質量與效果的保障。另外,導師的情感、態度、性格、自我意識等是影響學生心里素養形成的一個直接的重要因素。正所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方針,教育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都需要通過教師來實現。現代教育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斷提高的教師素質,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要想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就相當于紙上談兵。最后,導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優秀的本科生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一些青年導師可以提前體驗培養學生的樂趣,提前掌握培養研究生的方法。
4)加強了師生的雙向交流溝通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如果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將無從下手,即使勉強為之,也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導師制的實行,使導師在思想上放下“架子”,學會傾聽、鼓勵、交往、合作。師生之間的雙向溝通方式比較靈活,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觀點、建議,因此更易于產生平等感和參與感,這有利于雙方的互相理解,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2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限制因素
雖然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行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現在在我國本科生導師制還沒有大范圍的普及,主要有以下限制因素:
1)師生比例的限制
面對我國大學逐年擴招本科生數量不斷增長的現狀,師生比例變得不合理。每個學校教師資源有限,無法為每一位同學配備優秀的導師。而現實問題是,我們不能控制招生數量,也要避免由于導師制的推行而使導師承受的教學負擔過重壓力過大,使導師制成為一種形式。
2)經濟因素的限制
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所需的經濟投入主要包括配套設施的建設所需費用,比如科研室、配套機房、科研經費以及導師教學的報酬。經濟因素必然是制約大學實施本科導師制的一個重要因素。
3存在問題
1)職責與工作內容不夠明確
我國高校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的前提是轉變思想關念。就導師而言,由于受傳統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一些導師不能正確認識教學與科研、教書與育人的關系,人為的將他們分裂開。同時,學生也不明確導師的確切職責范圍,不知道遇到哪些問題應該去找導師幫忙。
2)考核指標難以量化,激勵措施不足
在導師制實施中,有關考核辦法的硬性規定內容難以量化,而且導師對學生的指導幫助也不是立竿見影一蹴而成的。因此,對于導師這部分工作的考核,只能是相對地進行比較評估,可能會有失公允的情況。同時,高校對本科生導師制的激勵措施比較松懈,導師對本科生的工作并沒有納入到學校的報酬體系中,執行過程也只是流于形式,名不副實。
4對策與建議
1)明確本科生導師的定位與職責
參照清華大學對本科生導師的定位,導師的職責為:幫助學生規劃在大學中及以后的學習與生活。拓寬學生專業知識和課外知識,提高其學習、實踐和處理人際關系能力。指導學生擁有正確做人做事的態度。導師的職責是指引學生做人和做學問,要做到“四個結合”,即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相結合,共性教育和個性教育相結合,嚴格管理和親情感化相結合。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
導師在受聘期間,應享受導師津貼,導師的工作應該按指導學生的數量、質量計入其教學工作量。還應該建立健全的導師評價制度,對優秀的導師予以適當激勵,對較差的導師進行批評指導改進,構成監督、評價、激勵體系,保證導師制的良性運行。
5總結與展望
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有助于把培養綜合素質型人才的辦學理念貫徹到高校教育教學中,以教師主動帶來學生主動,化師生遠距離居住為近距離交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非常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目前,本科生導師制在我國仍然是一項新的教學探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學生學分制的進一步完善;社會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需求;不斷提升的教師資源;不斷加大的高等教育的投入資金,今后在我國將必然普遍實行高校本科生導師制。
參考文獻:
[1]劉振彪,陳曉紅.對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03(4):81-82.
[2]張金萍,周游.成功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幾個關鍵問題[J].黑龍江高教究,2004(8):117-119.
[3]丁林.本科生導師制:意義、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高校研究,2009(8):74-77.
[關鍵詞]書院制 本科生導師制 學導平臺
[中圖分類號]G40-0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05-0152-03
為什么導師制度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研究表明,1.主要是大部分高校強調專業學習,教師教書的同時也有育人的責任,但實踐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出現了教學與學生教育管理相脫節的“兩張皮”現象,這一狀況長期制約著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2.自1999年,高校大規模擴招以來,高校學生人數倍增,但教師確沒有增加,使得高校的師生比不斷加大人;3.給學生更多學習自主時間的是學分制,這有利于從興趣、愛好出發使學生制訂出符合自身又有個性的學習計劃與目標,同時專業導師能根據學生特色的學習計劃指導他們制訂出大學期間的整體規劃乃至人生發展總的職業生涯發展計劃;4.高校住宿也不再完全像以前那樣按院系、年級、班級集中居住,這就使得過去傳統意義上以學生宿舍為載體的教育管理的功能趨于弱化,需要新的教育管理機制進行補償。總之,以上四點都是導師制度出現的重要原因。
在目前研究中,將書院制度與導師制度相結合的還比較匱乏,所以如何將導師制度與書院制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就需要我們有所創新。近年來,導師制度正不斷地進入中國高校,成為高校教育育人的新方式。教師的職能通過本科生導師制度的強化越發具體化、制度化,使得近些年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及學生自身發展的個性化有很大提高,促進了高校本科生的教育質量。大部分研究都是從四個方面進行:1.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2.根據學生自身特點的個性化指導;3.專業教育是本科生導師工作的重點;4.全程指導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一、本科生導師平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存在問題
導師制度在中國嘗試的時間還不長,尚處在起步階段。根據中國高校教育的實際情況,本科生導師制度實行的外部條件與內部條件參差不齊,因此從實施的角度、深度和程度來實踐,我國的本科生導師制度的探索過程中出現了不規范、不定型和不成熟等現象。相關研究指出,出現上述現象主要歸結于四個方面:
1.本科生導師制度定位的模糊
把本科生導師制度定義為一種教學制度,是一小部分高校的做法;還有一些學校為本科生導師制度的完善從思想、專業、心理、就業及生活等方面對本科生進行輔導,時間跨度為整個大學四年,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是漏洞百出。在定位及定位后的實施過程中不嚴謹、不清晰,使得這一好的改革舉措出現大量弊端。
2.本科生導師制度中導師比例嚴重不足
在國內的實際情況中存大最大的問題就是高校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差距太大,教師不足、招生過多,這也是中國國情所導致的。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師生比例嚴重失衡,高校也越來越重視教師給學校帶來的學術科研成果,也就導致了教授與導師之間的熟悉程度越來越低,使得本科生在大學成長過程中缺失了與專業教授學習、研討等方面的學習。
3.本科生導師制度的管理機制匱乏
現存狀況中,國內高校借鑒了國外導師制度的先進模式,但這只是形式上的完善。實際上,在管理條例及措施方面存在不足,導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強制性與約束性,這都根源于沒有相對合理、嚴謹的運行機制。例如:牛津大學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到導師處一次,同時導師針對某一專門問題展開討論,然后導師為學生指定閱讀文獻,下次見面時就本篇文章進行討論。當然對導師的工作也要進行考核,達到平衡。而國內高校無法做到此方面,學生和導師之間能在課堂后攀談幾句已經是不錯了。沒有有力的約束機制,是無法根本上解決此問題。
4.本科生導師制度資金與環境的欠缺
沒有充足的資金和固定事宜的場所也是導師制難以踐行的重要原因。導師在指導本科學生時,涉及到研究設備、討論場所、導師的額外薪資等諸多因素,就像上課一樣,沒有教室、沒有好的教具就不可能使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又能高效的吸收。正所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于現階段中國高校學導制實施出現的問題,大部分研究資料中都指出了以上四點。
(二)解決方法與對策
1.合理定位
在定位方面首先要考慮到高校自身的發展目標,其次是能為本科生導師制度提供的支持力度,以及學生培養的方向目標。例如:華東師范大學的定位要塑造世界知名的研究性大學,所以對國際視野的十分重視,所以在教育改革上十分重視專家學者對本科生的培養;相對而言對本科生導師制度的支持更加重視,特別是2007年建立了孟憲承書院,以免費師范生為教學主體,加大導師配給力度,提供先進、開放、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在學生社區方面為師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的提供良好的條件;最后在培養方向上,更是注重免費師范生的全方位素養的養成教育,新生在大一的教育與哈佛大學提倡的培養理念完全一致,但華東師范大學又根據中國教育的現狀,在之后三年的學生培養計劃中仍舊把導師配備當作學生培育的重要環節。
2.優化師生比例
在2007年的全國高校師生比例中,二者的比值為1:17.28,而這一數據直到2013年的可變性仍舊不大,這就說明師生之間的比例嚴重失衡,何以調節中國高校的師生比例上存在嚴重失衡問題的現狀成了首要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不是大批量招收高校教師就能解決的。從國情出發,中國符合進入高水平研究性大學的專家學者型人材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應該從導師的類型著手,進行多級導師分對象進行指導,動用社會、學校、高年級同學從事指導工作,就目前的形勢更適用于中國高校教育的國情。
3.強化管理制度的實施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如何使導師制度更好的實施,首先是要制訂出符合高校發展的管理章程,同時配備以嚴格的檢查機構,使分管部門全力做好監督、執行工作,在制度中也要對擔任導師的專業教授給以更多的權利與義務,使得導師更愿意從事這份工作,把這種教導本科生的工作變成與科研工作一樣重要。具體辦法應從管理學的角度從中國高校管理制度的實際出發,制訂出嚴密、可操作、可監管、受師生歡迎的有效制度。
4.增加資金投入及環境設施建設
古語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同理,本科生導師制度的實施之前,要配以相應的硬件設施,方能為更有效的實施提供可能。國外的導師制,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全家住在學生宿舍,這即實現了導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的理念,又給這些青年教授提供了生活及學習環境。此外,現在的教授喜歡和學生在一個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去交流,碰撞出更多的知識火花,學生也更愿意與這些幽默風趣的教授進行學習,因為他們平易近人,沒有大牌學者的空架子,如果青年人追捧明星,那在高校受歡迎的教授就可謂是“名師中的名星效應”,并且這種效應更有助于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二、本科生導師平臺與書院制有機結合的創新性
“本科分系的目的不是要培養隱士,不是將學生緊鎖在各自知識探索的監牢里,而是要培養學生在大學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學會與同學溝通。”――A?勞倫斯?洛厄爾,1909年。正如洛厄爾話中的含義,書院制度就是以住宿制度為核心,打造學生成長成才的溝通環境。
(一)實施多級導師制
1.高年級的學生――引導新生迅速適應校園學習、生活
“本科生導師制度”又稱“學長制”,英文“Student Mentoring Scheme”,簡稱“SMS”,即在高年級學生中挑選適當的優秀學生,擔任低年級班級的本科生導師,一名導師對應一個班級,實行固定聯系的制度。
新生進入大學后,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會覺得有些不適應,但由于目前輔導員與所帶學生的比例,在短期內較難對每個學生進行細致地指導,因此選拔一批高年級的優秀學生,聘用其擔任本科生導師,指導新生適應大學生活,有利于新生更好地實現個人發展。學導制作為書院導師制中的重要一環,對書院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學導制是新生接觸書院理解書院的一線團體,打造一個高素質的學導團隊對于書院各項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專業老師――指導大一、大二學生專業學習、科研指導
說到專業老師,也是導師制應該有的核心。這些導師的配備需要選聘愿意將本科生指導工作作為工作樂趣的專家學者,同時他們也需具備廣博的學識與獨到科學的見解。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專業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引領地位是遠遠超過班主任、輔導員的引領。所以專業老師的配備要選擇有高強度責任心的專家、教授來擔任。不僅要在專業學、科研領域里給予專業的指導,還要在學生素質、做人的道理上予以引領。
3.社會導師――指導專業實習、就業方向
社會導師的選聘,與高校培養的學生在進入社會前有很重要的導向作用。一般會選擇學生所學專業來選擇社會導師,并且這些所選聘社會導師都是在該領域有帶動和標桿作用的人。以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為例:書院是全校免費師范生集一體的院系,所以選聘的社會導師都是在中小學工作的特級校長、教師。這些人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并在該領域中有出色的表現,能為未畢業的學生在職業生涯中啟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4.人生導師――提高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人生導師對學生人生發展、為人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一個國家將來擁有公民素質,除了專業素養,還要在人生觀、價值觀及道德觀方面有正確的判斷,所以人生導師往往是一些品德高尚的學術大家。
(二)專業院系與書院共建的本科生導師制平臺
1.根據書院的自身特色為本科生導師平臺合理定位
在書院制度當中,本科生導師制度的實施是必須進行的一個方面。因為書院是不進行專業教學的,所以要與專業院系共建導師平臺的建設。而這一平臺的建設在定位上一定要與學校發展理念相符合,在選聘上更注重學校、書院、專業院系的共同點上開展,才能使所導的學生朝著有明確清晰的方向發展。
2.專業院系圍繞書院制的特色合理分配導師
由于是在書院制背景下實施導師制度,而書院是沒有專業老師的,這就涉及到院系與書院的合作。高校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全部教職工與所有院系共同努力的結果。專業院系與書院如何形成一種良性的合作關系,這就需要雙方的配合。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專業院系的專業能融入到學生社區當中,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業指導與人生引導,這都離不開專業院系對導師的要求與選聘。但書院并不了解專業老師的個性特點,所以由專業院系進行選拔最為合適。本科生導師的自身素質會影響到學生人才培養和書院的建設,那專業在選擇本科生導師的生活及行為作風是一定的標桿,對于學生的生活作風要有正確的引導。
3.與專業院系協商制定有效的本科生導師管理制度
如何提升導師制的管理制度,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難點之一。一部分高校推行導師制度,最后都以管理不善而紛紛失敗。國內高校的教師早已習慣于把課堂以外的時間交給輔導員、班主任以及高校大部分的社團、讀書會等組織,學生的專業學習指導僅僅依靠課堂,課后再想找到老師探討專業問題只能通過郵件交流形式,而如果想得到科研方面的指導,對于本科生來講更是不可能。
4.導師與學生溝通的場所進入學生生活區域
選聘了導師,當然要為其提供可以更好交流的場所,而這在專業院系是無法辦到的。專業院系已經被大量的辦公室、實驗室、教室所占用,想實現師生之間更好地交流溝通,理應脫離相對嚴謹的環境,需要一些輕松、自由的場所。而學生宿舍恰好是學生學習之余的主要活動區域,導師走入學生的生活區域,既能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也能讓這些專業學者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導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分享自身的求學歷程為學生提供學習與生活的導向。此外,書院可以在經費上給與學生活動各項支持,以實現學生培育的軟件與硬件的提升。
綜上所述,搭建書院制模式下本科生導師制度的平臺對高校教育事業的改革有著非常重要和長遠的貢獻。雖然就現有條件來看,這條路是漫長而艱難的,但堅持這一改革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搭建好書院制模式下本科生導師平臺,這既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我國教育事業進步的動力支持。致教育改革戰線上的同志們。
【參考文獻】
[1]靖國安.本科生導師制:高校教書育人的制度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05).
[2]涂春花.本科生導師制:高校教書育人的新載體[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01).
[3]丁林.本科生導師制度:意義、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高等教育研究,2009(05).
[4]徐嵐,盧乃桂.“成長的窗戶”還是“冰冷的制度”
一、加強“公信建設”,做好示范參與
一項制度能否很好的落實,很關鍵的一點是這項制度的公信力如何。如果有好的公信力,那么制度的推行和落實就能得到全體老師支持,推行起來就也容易的多;反之,如果公信力不夠,大家在懷疑中執行這項制度,那結果可想而知。
為了順利推行德育導師制度,增強其公信力,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興華學校在導師制度推行之初就堅決全體中層領導都加入到德育導師制度當中去,并且和其他德育導師一起接受規定考核。很多領導因為在考核中排名靠后而不得不改變工作方法,這不僅促進了德育導師制度的實行,也給其他老師施加了無形的壓力,為德育導師制度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實行全員參與,挖掘“活力”資源
德育導師制是一種既管又導、整體推進的學生思想工作新模式。也就是把需要更多關心的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分解給德育導師,讓更多的老師關心、指導學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學習。在實施德育導師的初期,本人沒有把在編的后勤工作人員和離退休老教師納入德育導師的考慮范圍之內,主要是認為后勤工作人員作風比較散漫,不太適合做德育導師工作,而老教師精力有限,出于照顧的原因也沒有聘用他們。但是,在德育導師制度推行的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們開始反思之前的工作思路,對老教師和后勤工作人員有了新的認識。
有一位老教師非常想加入到德育導師的行列,但由于年齡不符合德育導師的要求,所以只能在學校領導不知情的情況下個人和班主任溝通,主動承擔了初三班里幾個“困難生”的德育工作。德育導師就是老師以學生的朋友、顧問身份作為其成長的指導者。學生們與導師在一起,少了一份拘束,多了一份輕松。讓大家意外的是,老教師不僅沒有因為精力上的原因耽誤了工作,而且憑著自己豐富的經驗把德育導師的工作做的游刃有余。很多得到他幫助的學生甚至說過:“如果為這樣的好老師讀書,我讀死也愿意!”對于一位教師工作的任何肯定和評價,恐怕都比不上這句樸實的語言!
在知道了老教師的事跡之后,學校德育領導小組反思原先對德育導師的種種限制問題,開始把學校后勤人員和學校老教師也加入到德育導師的考慮范圍之內。事實也證明,全員參與模式是明智的選擇,原先不被看好的學校后勤工作人員在德育導師的工作中也有出彩的表現。有一位后勤工作人員當了初二的生活導師后,每天堅持在學生就寢之前到寢室找學生聊天,手把手的指導學生進行內務整理的指導,幫助學生把寢室內務做的井井有條。在這個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幫忙解決。她還創造了一項獨具特色的“懲罰制度”:哪個寢室違反了紀律,第二周導師就一周不與孩子們聊天!試問,沒有水融的師生感情,誰敢用這樣的“懲罰制度”?
實行全員參與,讓更多的老師參與到德育導師的工作當中,不僅增加了德育導師的備選人員,還給德育導師工作添加了“活力”因素。從某種意義上將,老教師和后勤工作人員甚至可以說是推動學校其他德育導師工作的“鯰魚”,他們的出色表現,也讓其他老師開始對德育工作不敢懈怠。
三、成立導師小組,加強成員合作
原來學校德育主要由政教處和班主任來實施,實踐一段時間后“德育導師”由樂于奉獻、在師生中威信較高的教師擔任,改變了“單打多”的德育模式。為了進一步增加德育導師的工作效率,方便德育導師工作的開展和管理,領導小組以學校班主任為德育小組組長,其他兩個德育導師為組員,每個班級組成三人一組的德育小組,共同進行班級的德育工作。工作重點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為規范等方面“一對一”指導,動員了各方面力量,整合了多種資源。
在導師制度推行的初期,有些老師的合作意識不夠,工作開展的不是很順利。最典型的是初一年級有班主任因為怕得罪同事而不愿意履行組長的職責,造成該小組成員之間合作非常不好,從而導致這個班級的衛生和生活管理職責不清,落實不到位,在學校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德育導師管理領導小組了解這一情況之后,馬上召開了一個協調會,承諾只要班主任敢于去做,一切擔子領導來挑,并組織所有導師進行了一次加強成員合作的思想動員。后來初一班級德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比以前默契多了,工作的開展也順利了。班級內的德育小組成員通過協調,在初一新生進校之后的半個月之內,天天晚上輪流到寢室了解情況,并且進行就寢指導。現在的初一新生,只要熄燈鈴一響,學生寢室就一片安靜,甚至有些值班領導開玩笑地說,在晚就寢考核問題上,初一年級就是“免檢單位”。
由此可見,德育導師之際合作對于德育導師制度的開展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只有加強德育導師之間的合作,才能提高德育教導工作的效率。
四、獎罰嚴格有效,激發參與熱情
一套制度的實施,好的獎懲措施是保持老師熱情的基礎。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本人為了保證德育導師制度的執行,制定了一套嚴密的考核制度:如導師學生評價制度、導師考核制度、規范建檔制度、談心與匯報制本度、特殊案例會診制度等。并制定了獎懲管理辦法,并且嚴格執行。很多老師因為工作出色得到了表彰和獎勵,這讓有些原先不愿意擔當德育導師的老師認識到,當德育導師不僅對能夠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而且自己也能從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因此對德育導師的觀念也慢慢發生改變。
有一位后勤人員原先由于不理解德育導師制度而不愿意參加,后來通過德育導師制度的開展,她逐漸認識到了德育導師工作的重要性和光榮感,她開始自愿要求參與。雖然她自己在學校后勤崗位的任務也很重,但是當了衛生德育導師之后,為了做出成績,她一直堅持不懈的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包干區的打掃工作,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為了給一位學生培養出好的保潔習慣,她自己戴上手套,每天早晨親自帶領學生撿垃圾。經過近一個月的指導,班里學生每天三次打掃變得非常盡職盡責。原來她班里的衛生區由于任務重,衛生考核結果經常墊底,她當了衛生德育導師之后這個班級的衛生考核分躍居年級第一,實現了質的飛躍。德育導師考核組對這種情況馬上跟進,嚴格執行考核方案,及時對她的成績進行了肯定。
上面這樣的例子隨著德育導師制度的推進也涌現出不少,這證明只要德育導師考評辦法和獎懲措施是合理的,就能真正起到激發導師工作熱情的作用。超級秘書網
五、加強引導,鼓勵創新
創新,是導師的自我創新。由于年齡的接近,年輕老師和學生比較有共同語言,當他們發現行為困難生身上的問題的時候,在學校沒有硬性要求的情況下,主動接近這些學生,和他們成為朋友關系,用真誠的關心幫助這些學生,讓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不再那么偏激。這些差生上課不好好聽,經常想出各種方法在課堂上搗亂。有一位老師聽說有一名學生在小學非常喜歡看書,就幫他借了很多書,讓他看了之后和老師談談讀后感,在談的過程中對這位學生進行了及時的肯定,讓這位有了一種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從此之后表現越來越好。
導師在實踐中積極創新,甚至出現了薄弱科目促進型、后進生自律管理型、心理差異轉化型等不同類別的導師,一個老師可以兼任幾種導師身份,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為己任。“德育導師制”改變了以往任課老師“只管教、不管導”的狀況,形成了現在的“全員育人”局面。既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在導師和學生間架起了師生間的“心靈橋梁”。
面對國內社會的轉型、基礎教育的轉軌,中小學德育工作將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但這同時也是德育發展的有利機遇。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積極思考如何充分地激發全體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許有助于改變學校教育工作的被動現狀,從而達到德育全員化的理想境界。在這里,或許再多的制度都是次要的,自上至下,全身心地投入才是德育工作發展的原動力。
參考文獻:
1、《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肖川著
2、《教育社會學》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吳康寧著
3、《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葉瀾著
4、《德育導師工作方法與策略》欽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