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9 00:29: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綠色施工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綠色施工和傳統施工一樣,均包含施工對象、資源配置、實現方法、產品驗收和目標控制五大要素。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目標控制要素不同。一般工程施工的目標控制包括質量、安全、工期和成本4個要素,而綠色施工除上述要素外,還把“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作為主控目標。同時,傳統施工中所謂的“節約”與綠色施工中的“四節”也不盡相同。前者主要基于項目部的降低成本和減少材料消耗的要求。后者則以環境友好為目標,強調國家和地方的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及資源高效利用;意在創造一種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影響最小,利于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的新施工模式。因此,對于工程施工方而言,推進綠色施工往往會增加工程施工成本;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做得越多,要求越嚴格,施工成本增加越多,施工項目部所面臨的虧損壓力也越大。但是,綠色施工引起的工程項目部效益的“小損失”換來的卻是國家整體環境治理的“大收益”。
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5]中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主要包括3方面內容:①四節,主要強調建筑在使用周期內降低各種資源的消耗;②保護環境,主要強調建筑在使用周期內減少各種污染物的排放;③營造“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綠色施工與綠色建筑互有關聯又各自獨立,其關系主要體現為:①綠色施工主要涉及施工過程,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生成階段;而綠色建筑則表現為一種狀態,為人們提供綠色的使用空間。②綠色施工可為綠色建筑增色,但僅綠色施工不能形成綠色建筑。③綠色建筑的形成,必須首先要使設計成為“綠色”;綠色施工關鍵在于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做到綠色。④綠色施工主要涉及施工期間,對環境影響相當集中;綠色建筑事關居住者健康、運行成本和使用功能,對整個使用周期均有影響。
綠色施工推進現狀
1我國推進綠色施工的進展
1)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綠色建筑工作進展。我國的綠色建筑推進主要是以節能降耗為突破口逐步展開的。主要工作包括:①建立節能推進機構———墻改辦,對墻體節能起到了促進作用;②《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標志著法規制度建立的起步;隨后《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15部規范規程,初步形成我國推進綠色建筑的標準體系;③相繼啟動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及評價工作,起到了明顯的示范效果和帶動作用;④建立廣泛的國際合作,引進許多較為先進的工程建設綠色標準,對我國綠色建筑標準的制定起到了借鑒作用。
2)綠色施工與綠色建筑協同推進情況。自2003年開始,我國在奧運工程建設中提出并成功實踐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2004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科技部組織實施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形成了我國推進綠色建筑的初步技術成果。2004年下半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設立“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為我國推廣綠色建筑提供了有力抓手。2005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綠色建筑技術導則》,用于指導綠色建筑的建設。2006年3月,國家正式頒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部分城市和企業也出臺了相關標準,如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11/T825—2011、上海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G/TJ08—2090—2012等。2007年,頒布了《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2009年,又了《建筑節能工程施工技術要點》,對提升節能工程的施工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綠色施工導則》,從綠色施工的社會責任、原則、總體框架、實施要點、四新技術等方面提出了綠色施工的導向性要求。2010年,國家標準《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T50640—2010頒布,從而規范了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和評比的方法。
3)綠色施工推進總體情況。立足于建筑工程綠色施工推進,所取得的成績主要包括:①綠色施工理念已初步建立,業內工作人員已經意識到綠色施工的重要性,并在逐步推進綠色施工;②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主導下,綠色施工相關技術和政策研究已在一些企業逐步展開,有效支撐并推動了綠色施工的開展;③綠色施工示范工程逐步確立并運行,截止目前,中國建筑業協會批準了多批示范工程,起到了明顯的示范和帶動作用;④指導綠色施工評價和評比的《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已經實施,有力推進了綠色施工進程;⑤《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規范》已進入征求意見稿階段,建立在綠色技術推進基礎上的工程施工已有明顯成效。
2綠色施工推進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推進建筑工程綠色施工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包括綠色施工推進深度和廣度不足,概念理解多、實際行動少,管理和技術研究不夠深入等。
1)建筑材料和施工機械尚存在很多不綠色的情況。建筑材料和施工機械的綠色性能評價和使用,是實現綠色施工的基本條件。目前,我國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材料和機械種類繁多,但對建筑材料和施工機械的綠色性能評價技術和標準尚未形成?,F階段使用的大部分施工設備僅能滿足生產功能要求,其耗能、噪聲排放等指標仍比較落后。
2)許多現行施工工藝難以滿足綠色施工的要求。綠色施工是以節約資源、降低消耗和減少污染為基本宗旨的“清潔生產”。然而目前施工過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技術和工藝仍是基于質量、安全和工期為目標的傳統技術,缺乏綜合“四節一環保”的綠色施工技術支撐,少有針對綠色施工技術的系統研究,圍繞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礎、主體結構、裝飾、安裝等環節的綠色技術研究多處于起步階段。
3)資源再生利用水平不高。工程施工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在我國,其利用率不足15%;而歐盟、韓國等國家已達90%。另據統計,我國每年新建面積約18億m2,如果其中有10%需進行基坑工程降水,則全國每年地下水抽排量達380億~1200億m3,相當于流失了10~33個北京市2011年總用水量(36億m3),地下降水施工的無序狀態使我國水資源緊張的情況更為加劇。
4)市場主體職能不明確,激勵機制不健全。市場主體各方對綠色施工的認知尚存在較多誤區,往往把綠色施工等同于文明施工。政府、投資方及承包商各方尚未形成“責任清晰、目標明確、考核便捷”的政策、法規和促進實施體系,使綠色施工難以落實到位。同時,我國尚缺乏綠色施工推進的激勵機制。不乏有建筑企業具有推進綠色施工的熱情,然而在成本控制的巨大壓力下,也只能望而卻步,阻礙了綠色施工推進。
5)工業化和信息化施工水平不高。工業化和信息化是改造傳統建筑業和提升綠色施工水平的重要途徑。我國建筑業工業化水平不高,產品質量受環境影響較大,現場濕作業量大,工人作業條件較差,勞動強度較大;信息化施工推進步伐較慢,目前尚處于艱難求索階段。這些均已成為阻礙我國綠色施工推進的重要難題。
綠色施工推進建議
建筑業推進綠色施工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因此,迅速造就全行業推進綠色施工的良好局面,是擺在政府、建筑行業和相關企業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綠色施工不能僅限于概念炒作,必須著眼于政策法規保障、管理制度創新、四新技術開發、傳統技術改造,促使政府、業主和承包商多方主體協同推動,方能取得實效。
1進一步加強綠色施工宣傳和教育,強化綠色施工意識
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指出:未能克服環境進一步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世界大部分人尚未形成與現代工業科技社會相適應的新環境倫理觀[6]。在我國,建筑業從業人員雖已認識到環境保護形勢嚴峻,但環境保護的自律行動尚處于較低水平;同時,對綠色施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綠色施工的推廣。因此,利用法律、文化、社會和經濟等手段,探索解決綠色施工推進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廣泛進行持續宣傳和職工教育培訓,提高建筑企業和施工人員的綠色施工認知,進而調動民眾參與綠色施工監督,提高人們的綠色意識是推動綠色施工的重中之重。
2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強力推進綠色施工
對于具體實施企業,往往需要制定更加嚴格的施工措施、付出更大的施工成本,才能實現綠色施工;這是制約綠色施工推進的主要原因。綠色施工在部分項目進行試點推進是可能的;但要在面上整體、持續推進,必須制定切實措施,建立強制推進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只有建立健全基于綠色技術推進的國家法律法規及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加強綠色施工實施政策引導,才能使工程項目建設各方各盡其責,協力推進綠色施工;才能使參與競爭者處于同一基點,為相同目標付出相同成本而競爭;才能解決推進過程中的成本制約,促使企業持續推進綠色施工,實現綠色施工的制度化和常態化。
3各方共同協作,全過程推進綠色施工
系統推進綠色施工,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政策引導,政府基于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和政策,系統推出綠色施工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激勵政策和行為準則,激勵和規范各方參與綠色施工活動。②市場傾斜,逐漸淘汰以工期為主導的低價競標方式,培育以綠色施工為優勢的建筑業核心競爭力。③業主主導,工程建設的投資方處于項目實施的主導位置,綠色施工需取得業主的鼎力支持和資金投入才能有效實施。④全過程推進,施工企業推進綠色施工必須建立完整的組織體系,做到目標清晰、責任落實、管理制度健全、技術措施到位,建立可追溯性的見證資料,使綠色施工切實取得實效。
4增設綠色施工措施費,促進綠色施工
推進綠色施工有益于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但對于具體企業和工程項目,綠色施工推進的制約因素很多,且成本增加較大。因此,借鑒“強制設置人防費”的政策經驗,可由政府主管部門在項目開工前向業主單位收取“綠色施工措施費”。綠色施工達到“優良”標準[7],將綠色施工措施費全額撥付給施工單位;達到“合格”要求[7],可撥付70%;否則,綠色施工措施費全額收歸政府,用于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這項政策一旦實施,必將提升綠色施工水平,改善生態環境。
5開展綠色施工技術和管理的創新研究和應用
綠色施工技術是推行綠色施工的基礎。傳統工程施工的目標只有工期、質量、安全和企業自身的成本控制,一般不包含環境保護的目標;傳統施工工藝、技術和方法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不夠。推進綠色施工,必須對傳統施工工藝技術和管理技術進行綠色審視,依據綠色施工理念對其進行改造,建立符合綠色施工的施工工藝和技術標準。同時,全面開展綠色施工技術的創新研究,包括符合綠色理念的四新技術、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綠色建材、綠色施工機具的研究等,并建立綠色技術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推廣應用機制,以加速淘汰污染嚴重的施工技術和工藝方法,加快施工工業化和信息化步伐,有效推進綠色施工。
1.1缺乏綠色施工意識由于對綠色施工缺乏宣傳力度,加之現場施工人員教育水平偏低,在施工過程中未形成整體的環境保護、資源消耗、能源節約等意識,更甚對綠色施工完全沒有概念,且現場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對綠色施工理解單一,不以整體局勢未核心考慮,不能摒棄傳統生產模式。
1.2生產企業經濟利益驅動由于綠色施工往往在經濟上的付出大于傳統施工模式,存在材料成本高、施工工藝先進、前期投入大、后期收效低等特點,且政府沒有相應規定和補貼等原因,導致生產企業很難以付出經濟利益的前提下主動加強綠色施工管理和生產模式。造成綠色施工變成口號而不能落到實處。
1.3缺乏科學管理方法我國施工企業管理存在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企業文化欠缺、管理方法不當等現實問題。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缺乏重視、意識淡薄,對新工藝、新設備認識不足,管理不規范等,缺乏系統的科學管理。
1.4監管不夠我國目前缺乏有政府主導的完備的針對綠色施工的監管部門,缺乏對綠色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規及科學完善的綠色施工技術標準。跟多是關于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的規定,業主及監理單位也缺乏對綠色施工管理的執行力度。
2綠色施工管理概論及內涵
2.1基本概念及內涵在建筑行業中,綠色施工主要指在生產過程中保證施工安全、施工質量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及施工工藝,能夠盡可能的節約生產能源和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能夠實現施工提倡的“四節一環?!钡木G色施工要求。綜上所述,實現綠色施工的兩個基本手段分別為科學的管理技術和先進的施工工藝,其總體構造為施工管理、節材工藝、節能工藝、節水工藝、節地保護及環境保護六個方面。綠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規劃管理、組織管理、實施管理、評價管理和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五個方面,其基本要求是建立基本的綠色施工管理體系、明確管理制度及目標,實現施工過程動態管理,并施工各階段的驗收和監督工作。作為可持續發展在施工管理中的具體體現,綠色施工管理是在傳統施工管理的基礎上補充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并充分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其核心就是通過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改進,減少能源消耗、環境污染,提高工作效率。
2.2綠色施工管理目標綠色施工管理不僅僅片面關注經濟目標,而且關注環境目標及社會人文目標,關注在項目建設周期內能夠可持續的協調發展。因此,相對傳統以犧牲環境、社會人文價值而實現經濟目標最大化的管理模式,綠色施工管理則是以經濟、環境、社會三大目標作為管理目標實現協調化發展。其中經濟目標主要是減少前期成本,節約資源,降低項目建成后的運營成本和獲得一個高性能運行的項目;環境目標主要是減少資源消耗,消滅浪費,防止污染和保護資源;社會目標主要是安全生產,職業健康,和睦的社區關系,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相信任和提高對外的整體形象。
3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
從綠色施工的定義,得出實現綠色施工管理的主要兩種手段包括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因此,綠色施工管理主要從組織、實施和技術三個層面來實現。
3.1組織管理組織管理作為管理工作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為實現綠色施工管理就必須實現組織管理方法的創新,實現業主、設計、建設、施工、監理單位的多集體融合,加強溝通協調。針對綠色施工意識薄弱這一現狀,應采取相應組織管理措施。(1)加強綠色施工宣傳與培訓。從管理人員到施工技術人員都應該意識到綠色施工的重要性,通過加強宣傳、培訓是綠色施工意識得到普及。從根本源頭保證綠色施工的實施率。(2)制定相關綠色施工管理制度。依據《綠色施工導則》及國家相關規定,結合企業及項目自身特點,綜合考慮環境、能源要求,制定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施工管理制度。(3)成立專門指揮部。通過成立獨立管理機構,指定專人專員負責,明確管理職責及管理要求。(4)建立完善綠色施工評價體系。針對整個施工周期,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結合自身施工特點要求,參照綠色施工評價體系,制定個性化的綠色施工評價體系。
3.2實施管理實施管理是在整個施工周期過程中從策劃、實施、落實對項目的控制,是綠色施工管理的關鍵過程,因此,科學的管理方法及完善的保障措施是必要的。(1)明確管理目的。結合綠色施工特點,強化管理人員對施工控制目標的認識,把控制目標進行限值管理。(2)實行動態管理。在施工周期內實現動態糾偏及時調整,并對現場實現動態監測、試試校對,實現控制目標閾值化管理。(3)專項管理。針對綠色施工實行專項管理,有利于實施過程一體化,控制目標針對化,能夠加強控制凝聚力。
3.3技術管理相較于傳統施工技術,綠色施工在施工技術、施工工藝方面的改進是必然的,那么施工技術的管理則是綠色施工能否實現的保障。因此,提出三項措施加強技術管理:一、制定專項技術管理措施;二、推廣綠色施工新技術;三、加強信息化管理,提高綠色施工管理水平。
4結語
1.1推行綠色施工技術的背景
目前,我國推行綠色施工的主要依據是《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T50640-2010以及建設部2007年9月的《綠色施工導則》。根據《綠色施工導則》的定義,“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環境保護、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地與土地資源保護(簡稱“四節一環保”)。實施綠色施工的原則:①要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②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綠色施工的總體框架由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六個方面組成。
1.2工程概況
蘇州某商業廣場136.6m綜合樓,總建筑面積88000m2,中央空調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商場空調系統冷源:商場夏季集中冷源為設于地下一層的2臺離心式冷水機組,總冷負荷為3960kW,供回水溫度為7/12℃,冷卻塔1臺設置于裙房屋頂;商場冬季熱源為設于裙房屋頂的2臺常壓熱水鍋爐,總熱負荷為1620kW,供回水溫度為60/50℃。2)辦公樓空調系統冷源:辦公夏季集中冷源為設于地下一層的3臺離心式冷水機組,總冷負荷為3956kW,供回水溫度為7/12℃,冷卻塔1臺設置于裙房屋頂;辦公冬季熱源為設于裙房屋頂的2臺常壓熱水鍋爐,總熱負荷為2320kW,供回水溫度為60/50℃。3)空調水系統:商場空調水系統管路采用同程式,立管采用異程式。辦公樓空調水系統管路全部采用同程式,由于辦公樓空調水系統超過標準設備承壓能力1.0MPa,故在避難層空調機房設置水-水熱交換機組。4)空調風系統:一層辦公大廳和商場空調風系統采用吊頂式空調器,室外新風直接接入吊頂式空調器回風側;辦公空調風系統采用風機盤管加全熱交換器的空調方式。5)通風系統:地下一層二層水泵房采用機械排風系統進行平時通風,自然補風;地下車庫采用誘導風機,平時進行氣流誘導;公共衛生間、屋頂電梯機房采用機械排風系統;不含防排煙系統。
2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包括資源保護、職業健康環境、揚塵控制、廢氣排放控制、固體廢棄物排放控制及有毒有害物品的處理、光污染控制、噪音控制和生活廢棄物的控制等。
2.1資源保護
資源保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水資源的保護;二是土地資源的保護。水資源保護主要是保護場地四周原有的地下水形態,在施工中,盡量減少抽取地下水。土地資源保護主要是指防止施工中使用的危險品、化學品存放處污染地面,以及污物排放的過程中污染土地。一般情況是加強工人的環保意識,對其進行有毒、害物品如何處理的教育,對廢棄油罐、廢棄機油等采取專門處理。
2.2人員健康
安裝工程施工現場是一個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施工高峰期,人員健康也是工程順利進行的保障,一般是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作業區和生活辦公區分開設置,生活區設在上風口,并遠離有毒、有害物質。2)從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氣味和強光、強噪音施工的人員,應佩戴護目鏡、面罩等防護器具。電焊人員應佩戴護目鏡。3)在深井、密閉環境、防水和室內裝修施工時,要有自然通風或臨時通風設施。4)現場危險設備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設置醒目安全標志,施工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塵、防潮、通風等措施;現場配電箱、塔吊等危險設備及油罐、材料堆放等處設安全標志;在安全作業方面定期進行教育。5)廁所、衛生設施、排水溝及陰暗潮濕地帶,定期噴灑藥水消毒;食堂各類器具清潔,個人衛生、操作行為規范。
2.3揚塵控制
揚塵是施工現場主要的環境影響指標,不僅對場地內造成危害,還會對場地外造成不良影響,嚴重時將引起投訴,損害企業形象?,F場采取灑水清掃措施,但應盡量不使用自來水,不能因為控制揚塵而造成水資源浪費;易飛揚和細顆粒建筑材料封閉存放,余料要及時回收??梢圆捎霉艿阑虼怪边\輸機械進行高空垃圾清運,高層建筑對建筑垃圾的處理采用垂直運輸和塔吊的方法。
2.4空氣污染控制
1)盡量采用預留孔、洞、槽的工藝方法,若要開鑿應采取封閉圍擋和必要的灑水控制揚塵措施。2)砂輪切割機等機具應有防塵措施,作業區內目測揚塵控制高度應小于0.5m。3)施工現場出口設置洗車槽,對離場車輛輪胎進行沖洗,運送建筑垃圾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的車輛應采取封閉措施。4)建筑物內垃圾清理搭設封閉性臨時專用通道由上而下、由內至外進行輸送。5)保護施工現場的植被,施工場地硬化,專人灑水及清掃,防止灰塵飛揚。6)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進行施工,減少運輸隊環境造成的影響。運輸、裝卸、儲存能夠散發有毒、有害氣體或者粉塵物質的,必須采取密閉防護措施。7)現場目視無揚塵,控制廢氣、煙霧及粉塵排放,控制使用油漆、涂料、膠水、溶劑等有害氣體排放,對排放有害氣體的機動車、柴油發電機等定期進行檢修。8)氣體污染。各種化工溶劑、膠水、涂料、油漆等要設專用通風良好的倉庫擺放,使用時采用通風措施。
2.5固體廢棄物處置
固體廢棄物應分類收集,集中堆放;對廢電池設置專門的回收裝置;廢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廢棄物單獨回收。每隔5~6層設置可移動的環保廁所,以方便高層作業人員使用。
2.6污水排放控制
施工臨時設施統一設置排水系統,施工現場設置沉淀池,工程污水先排放至排放點附近的污水點,將污水收集過濾沉淀達標后進行集中排放,確保雨水管網與污水管網分開使用,排水溝同城市管網相連接。辦公區、生活區廁所設置化糞池、食堂設置隔油池等進行三級沉淀達到排放標準后排放。存放油品和化學品的庫房進行防滲漏處理,在存儲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體。
2.7光污染控制
工地設置大型照明燈具時,可對照明設備照射角度控制,在照明燈外加上燈罩,設置固定式弧光防護罩,透光方向盡量垂直集中在施工區域范圍內,以防止強光外泄。電焊作業時采取遮擋防護措施,避免電焊弧光外泄。夜間實施對焊和電焊作業,應有遮光措施或設置遮光棚。
2.8噪音控制
現場除設置隔音設施外,還應設噪聲監測點,實施動態監測,發現超標情況,立即查找原因,及時采取隔音或吸音措施。經常維護和保養機械設備和工具;盡量選用低噪聲、低振動或備有消聲設備的施工機械設備;減少機器空轉時間,強噪聲機械要設置密閉的機械棚;空壓機、通風機等噪聲比較大的機械均設置消音裝置??刂魄懈顧C、沖擊鉆、電鉆、打磨機及安裝風管的噪聲排放。工地周圍學校、居民學習休息時段,盡量避免進行高噪聲施工作業。必須夜間作業的,應提前通知建設單位、當地居委和環境保護部門,并發出安民告示,同時投入足夠人力、物力,加強現場管理,夜間施工時禁止喧嘩,盡快完成施工。
3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節約材料(包括周轉材料)一直是施工企業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每個工程項目都根據各自的不同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節約材料。
3.1材料的選擇
施工應選用獲得環保認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符合國家相關要求的材料;辦公設施、生活區設施,可采用活動板房,周轉使用?,F場工作平臺采用可拆卸再利用的鋼平臺,廢棄鋼材做腳手架等防護措施重復利用?,F場的一些樓梯保護板采用回收的木板重復利用。
3.2材料節約
①根據施工進度、庫存情況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批次,減少庫存。②現場材料堆放有序,儲存環境適宜、整齊、美觀,措施得當、建立健全保管制度、責任落實。③選用合適的材料運輸工具、裝卸方法,防止損壞和遺灑。根據現場平面布置情況就近卸載,避免和減少二次搬運。④對鋼材、管材、電線電纜等都有精確預算,優化下料方案,減少廢料產生。⑤優化安裝工程的預留、預埋、管線路徑等方案。⑥就地取材,施工現場500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70%以上。
3.3資源重復利用和再生利用
①優先選用耐用、維護與拆卸方便的周轉材料和機具。②采用工業化的成品,減少現場作業廢料與建筑垃圾,充分利用廢棄物。③臨時設施充分利用舊料和現場拆卸回收材料,使用裝配方便、周轉、可利用的材料。④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對垃圾流向進行有效控制,防止無序傾倒和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回收和資源化利用。
4節水與水資源利用措施
地球上的水資源是有限的,節約用水和水資源的利用就尤為重要。施工現場一般要求生產、生活用水分開計量,生活用水設施均為節水型器具,并制定每人每月定額用量,以確保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4.1節約用水
現場安裝水表,辦公室、生活區均采用節水器具,如節水龍頭、腳踏淋浴開關、節水型閥門,公共廁所采用自助沖洗裝置。管道水壓試驗用水的循環使用。
4.2水資源再利用
1)雨水充沛,建立雨水收集裝置。可用作進出車輛的清洗,道路灑水、降塵,混凝土養護等。2)沖洗現場機具、設備、車輛用水,應設立循環用水裝置。3)在非傳統水源和現場循環再利用水的使用過程中,進行水質檢測,確保避免對人體健康、工程質量以及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5節能與能源利用措施
施工現場消耗的能源主要是電能和汽油、柴油等。加強生產、生活、辦公及主要耗能機械的節能指標管理,選擇節能型設備,并對主要耗能設備進行耗能計量核算。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合理利用太陽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將太陽能熱水用于辦公區和生活區用水。主要耗能設備包括焊機、電梯、水泵、切割機等,應對其節能指標進行控制。
5.1暖通空調安裝工程
綠色施工的節能技術措施1)空調機組、鍋爐附屬設備、管道、管件及閥門的節能性能及技術參數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保溫系統外表應無損傷、密封應良好,各項驗收記錄、技術文件應齊全、完整。管道的搬運和在安裝階段,不得損壞和降低空保溫節能技術參數。2)系統節能工程所使用的設備、管道、閥門、儀表、絕熱材料等產品進場,應按設計和規范要求,對其類型、材質、規格及外觀等進行驗收。3)水系統的安裝,經節能監測符合設計要求的技術參數。4)風管的制作:風管與部件、風管與土建及風管間的連接應嚴密、牢固,風管的嚴密性及風管系統的嚴密性檢驗和漏風量,應符合規范標準規定。5)需要絕熱的風管與金屬支架的接觸處應有防熱橋的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6)凝結水管:保溫層接縫處不允許外露保溫保冷層,管與其吊架之間須墊入與保溫層同等厚度的經過防腐處理的配套墊塊,以防止產生冷橋。7)節能絕熱材料的粘貼應牢固、鋪設應平整;保溫材料應按規定的密度壓縮其體積,疏密應均勻。防潮層與絕熱層應結合緊密,封閉良好,不得有虛粘、氣泡、皺褶、裂縫等缺陷。防潮層的立管應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設,環向搭接縫應朝向低端;縱向搭接縫應位于管道的側面,并順水。8)節能專項方案:應對節能工程的工藝標準、節能工程驗收內容,達到的質量標準,應有明確規定,交監理工程師批準后實施。
5.2暖通空調安裝工程施工檢測的節能技術措施
1)通風與空調系統安裝完畢,應進行通風機和空調機組等設備的單機試運轉和調試,并應進行系統的風量平衡調試。單機試運轉和調試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系統的總風量與設計風量的允許偏差不應大于10%,風口的風量與設計風量的允許偏差不應大于15%。2)空調節能工程智能化監測:按設計要求監控室內溫度,監控空調保證室內設計溫度的能量消耗,在室內溫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智能化監測裝置自動控制節約能源。3)空調與通風系統功能檢測: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應對空調系統進行溫濕度及新風量自動控制、預定時間表自動啟停、節能優化控制等控制功能進行檢測。應著重檢測系統測控點(溫度、相對濕度、壓差和壓力等)與被控設備(風機、風閥、加濕器及電動閥門等)的控制穩定性、響應時間和控制效果、節能控制情況,并檢測設備連鎖控制和故障報答的正確性。4)鍋爐及附屬設備系統功能檢測: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應對系統負荷調節和節能優化控制。檢測時應通過工作站對系統設備控制和運行參數、狀態、故障等的監視、記錄與報警情況進行檢查,并檢查設備運行的聯動情況。核實鍋爐及附屬設備系統功能系統能耗計量與統計資料。
5.3臨時設施施工
臨時設施結合日照和風向等自然條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風和外窗遮陽設施。使用熱工性能達標的復合墻體(注意防火問題)和屋面板,頂棚宜采用吊頂。
6節地與土地資源保護措施
平面布置合理、緊湊,盡量減少施工用地。充分利用和保護原有建筑物、構筑物等;臨時辦公和生活用房采用適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動態調整的多層輕鋼活動板房、鋼骨架多層水泥活動板房等可重復使用的裝配式結構。根據施工規模及現場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臨時設施。臨時加工廠、現場作業棚及材料堆場、辦公生活設施等的占地指標,應根據臨時設施的占地面積按用地指標所需的最低面積設計。生活區與生產區分開布置,臨時設施布置應注意遠近結合,努力減少和避免大量臨時建筑拆遷和場地搬遷,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原有土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在滿足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及文明施工技術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廢棄地和死角。施工現場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臨時道路相結合的原則布置。施工現場內形成環形通路,減少道路占用土地。
7結語
我國實行綠色施工10余年來,通過逐步完善法規制度,制定綠色施工技術規范等措施,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節約了能源,改善了環境,但是隨著深入發展,綠色施工技術在應用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影響,質量問題開始顯露:①斷橋門窗存在問題:PVC隔熱條在鋁型材內出現松動甚至脫離,破壞門窗的氣密性和水密性,導致窗體整體松散、脫離。②外墻外保溫存在的質量問題:外保溫系統脫落、保護層面層空鼓開裂、外墻外保溫體系滲漏。③屋面節能存在的質量問題:涂膜防水層脫離基層形成大面積起殼、涂料屋面開裂造成漏水、涂膜防水屋面氣泡。④綠色混凝土存在的質量問題:坍落度損失過大、早期體積穩定性差,容易開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發了綠色施工出現質量問題呢?竹隰生認為,我國綠色施工的發展障礙主要是我國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差、環保節能施工技術成本高、缺乏科學的制度體系、建筑企業人員素質低,管理水平低以及建筑業的結構不合理。張立山認為阻礙我國綠色施工的原因有:公民綠色施工意識缺失、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驅動、現行建設管理機制制約等。綜上分析,筆者認為影響綠色施工質量主要有技術、材料、法規制度和體制管理四大方面。我國傳統施工管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完善,在工程質量的監管方面,國際上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國內有《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20余部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及《建設工程監理規范》(GB50319-2000)、各種工程技術施工規范1500多項,均對建設工程質量有著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的指導規范和監管約束。那么質量是不是萬無一失了呢?問題的根源在于執行力的薄弱,對于綠色施工,就算未來法律再健全,施工技術規范再先進,管理制度再完善,但是執行力薄弱,執行者陰奉陽違,投機取巧,那么質量問題永遠無法解決,所以真正改善甚至解決綠色施工質量問題的關鍵所在就是提高制度的執行力,讓制度能順利地執行下去。
2綠色施工質量管理動態模型分析
2.1模型假設
在這個博弈中,政府的可選策略為:監督實施綠色施工質量管理制度執行,不監督實施綠色施工質量管理制度執行;綠色施工企業的可選策略為:執行制度,不執行制度。假設:A:企業不執行制度獲得利益;B:不執行制度被發現懲罰的金額;C:執行制度需付出的成本;D:執行制度后成果好獲得獎勵(包括政府減免稅收、設立專項獎勵基金等);E:政府監督時付出的成本;F:政府不監督付出的環境治理成本。
2.2模型分析
通過雙方博弈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懲罰金額B對執行力起著關鍵的作用,懲罰金額B越大,則y越小,即對企業而言不執行的概率越小,企業會采取“執行”策略?,F實情況下,由于政府不管制,企業不執行綠色施工質量管理制度的教訓十分深刻。如2010年,江蘇常州地區在建工程聚氨酯外墻外保溫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大量規則及不規則裂紋,正是由于企業利益驅使,處理質量事故未按規范流程,另外也沒有受到政府的處罰。
3針對加強綠色施工質量管理制度執行力的對策
3.1政府對策
3.1.1制定激勵措施和優惠政策
①補貼政策。對綠色施工給于財政補貼。綠色施工的前期投入成本高于傳統施工,這是施工企業抵制綠色施工質量制度的重要原因。對使用規定的綠色建材、實施綠色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遵循綠色施工質量制度的企業給予合適的補貼,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增加施工能力,擴大產業規模,推動綠色施工的發展。②稅收和貸款優惠。可以充分發揮稅收調節和財政支持的作用,對完成綠色施工質量較好、較高的施工單位,可以借鑒減免農業稅等政策,在稅收上予以優惠,比如降低營業稅或者所得稅的稅率等。在工程貸款上給予高質量綠色施工企業特殊照顧,制定較低的貸款率等。
3.1.2建立質量管理制度執行的監督追究機制
制定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實施指導規章。研究制定綠色施工項目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實施的指導性文件,對質量責任追究制度的原則、組織實施程序、問責范圍、問責方式、問責監督機制等作出統一規定。實行嚴格的法律責任追究制。執法必嚴,違法必糾。各監督機構一旦發現在綠色施工中有違反質量制度的行為,就要按照規定處罰高額罰款,情節嚴重者要送交法院。
3.2企業對策
3.2.1保證綠色質量,降低執行成本
通過技術、材料管理,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下使工程利潤達到最大化。例如在恒隆廣場的地下室,墻面已經刷白,涂層卻沒有因潮濕出現發霉、空鼓、脫落。就是因為采用天然礦石粉———安石粉取代常規的抹灰、刷乳膠漆,這種材料無污染,防潮效果好,墻砌起來就能刷,能節約工期10-15天。選用的地下室防水卷材也是無明水即可施工,可節約工期一周左右。僅防水施工一項就可節約工期成本500萬元。
3.2.2培育有執行力的組織文化
①樹立具有執行力的理念。只有把組織所追求的執行力理念和組織精神等深層內涵物化成組織員工的行為習慣,慢慢地在工作中逐漸形成統一認識,而且使思想認識更加堅定、執行更加順暢、落實更加有力,這才是真正的具有執行力的組織文化。②團隊精神對于執行力的重要性。加強團隊精神的建設,培養施工人員的團隊意識、大局意識,用統一的目標凝聚人心,形成目標合力。同時強調質量管理要按程序辦事,按制度辦事,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要朝令夕改,更不要違反客觀規律,從而實現有序管理。這有利于人員在工作中明確方向,減少彼此之間的摩擦,增進團結。
4結語
關鍵詞:綠色施工 成本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23文獻標識碼: A
一、研究的意義
從市場的角度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建筑施工企業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通過為社會提供質量優、工期短、成本低、功能完善的工程產品和服務才能在競爭中領先并贏得效益和發展,這迫使建筑企業不僅要在理念上創新,樹立綠色的成本觀念,而且在經營中必須推行綠色施工,開發綠色產品,爭取綠色認證,使生產和服務達到國際環境管理標準。
從戰略的高度看,在建筑業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除應重視建設項目投資決策、規劃及設計階段,建筑施工階段也應該是重視的一個階段。這是由于建筑施工自身具有的周期長、資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廢棄物產生多等特點,從而使項目施工過程對環境、資源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已逐漸成為施工企業文明施工的重要標志和追求的目標。
就施工企業而言,要控制成本風險,首先要樹立建立在價值工程基礎上的綠色成本意識。其次,施工企業必然要選擇綠色施工這種以資源的高效利潤為核心,以環保優先為原則,追求高效、低耗、環保,實現經濟、社會、環保綜合效益最大化的綠色施工模式作為施工技術發展的支撐點,以保證降低成本目標的實現。
二、我國綠色施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我國綠色施工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已經開始認識到綠色施工的重要性,推廣綠色施工,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綠色施工還存在一些問題:
1.1綠色管理的意識和知識的加強。
1.2建立系統科學的綠色施工法規、標準規范體系和行政監管體系。
1.3有效的新技術推廣交流平臺的建立。
1.4實施科學管理、保證施工質量。
2、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認識不足
(2)經濟原因
(3)制度措施原因
(4)企業管理水平低、成本較高
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存在人員素質不高,企業管理水平低下的現象,企業采用綠色施工技術隨意性、依賴性強,而制度化、規范化差,無法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導致成本上升,綠色施工經濟性效果更差,形成惡性循環。
三、綠色施工的概念
“綠色施工”是繼綠色建筑在建筑學領域研究和實施普及之后,伴隨生態建筑、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由結構工程師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到結構設計和施工階段提出的綠色系列理念和方法。
“綠色施工”依據“四節一?!钡睦砟睿越洕б鏋槌霭l點,改進傳統管理思路,統籌規劃施工全過程,在工程施工階段利用經濟可靠的施工方案,創新施工技術,改革傳統施工工藝并發掘使用新材料,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從生產的全過程出發為控制成本服務,降低工程成本,以實現成本控制最終目標---提高利潤。
四、綠色施工在項目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根據以上有關綠色施工、成本控制的相關理論,應用價值工程原理,將綠色施工和成本控制相結合。使得企業以價值工程為指導思想,成本控制為目標,綠色施工為具體的實施方法,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目標。
1、綠色施工、價值工程和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融合
施工項目的成本簡單地說是項目施工過程中各種消耗費用的總和。控制成本費用是一種系統的、綜合的、科學的管理活動,即管理、經濟、技術三者與成本控制成函數關系,用數學公式表示:成本=F(管理、技術、經濟)
2、綠色施工在成本控制中的實踐方法
就成本控制而言,由價值、功能和成本的關系,決定了企業在各項管理活動中必須關注成本,同時也決定了成本控制不能局限于成本本身。實踐表明,追求極限的成本思想只能從戰略的高度來實施成本控制,不是削減成本,而是要提高生產力、縮短工期、并確保工程質量。因此,通過綠色施工方案的實施,價值工程活動在實施成本控制中可取得的很好的成果。
就綠色施工而言,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準備(場地、機具、材料、后勤設施等準備),施工運行、設備維修和竣工后施工場地的生態復原等。要在施工過程中控制成本,就要從施工投入的勞動力、材料、機械和施工方法等方面入手,把各項費用的實際發生額控制在計劃成本的范圍之內。因此,企業通過尋找非綠色施工的影響要素作為降低施工成本技術措施的為突破口,對不同的施工過程、施工工藝、作業流程施工影響、危險源等不同對象進行劃分,來確定相應的綠色施工方案和措施。
3、遵循減物質化生產原則
減物質化生產原則是循環經濟要求的“3R原則”,是一種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類生產活動的規劃和管理。包括:(1) "Reduce"(減量化)原則。是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人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或消費目的,進而從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 (2)"Reuse"(再使用)原則。是要求制造商應該盡量延長產品的使用期,并且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復、長期使用。(3) "Recycle"(循環再生利用)原則。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
五、綠色施工管理在項目成本控制中取得的成果
總的來說,綠色施工在成本控制中取得的成果分為兩個方面:功能的提高和費用的降低。具體如下:
1.功能提高。主要包括生態功能和使用功能。
建筑施工生產過程與環境的關系圖5-1所示:
圖5-1生產過程與環境的關系
2.成本的降低。由于綠色施工可以縮短工期,有效利用資源,從而降低成本,給建筑者帶來投資方面的經濟效益。建筑者選擇合適的施工工藝,以及實施科學管理可以保證施工質量;通過減少施工現場破壞、土石方的挖運和人工系統的安裝,降低現場清理費用;通過監測耗水量、在有可能的場合重新利用雨水或施工廢水,降低水費;通過拆除廢料的重新利用,降低填埋場的額外收費和運輸費;通過更仔細的采購以及資源和材料的重新利用,降低材料費;減少由于惡劣的室內空氣品質引起的雇員健康問題等。很多情況下,由于綠色施工被局限在封閉施工、減少噪音擾民、減少環境污染、清潔運輸等目的,通常要求增加一定的設施或人員投入,或需要調整施工作業時間,因此會帶來成本的增加。而一些節水節電措施如果沒有系統長期的采用,則由于其節約的費用可能低于其投入而得不到應用。要使建筑造價與運行管理費用經濟合理,就要遵循以上的是原則和方法,使建筑運行費用較低,使建筑造價得到節約,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六、用價值工程進行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的具體方法
根據前述功能與成本的關系,要實現項目的價值地提高,其中有兩種方式更有利于施工項目的成本控制:①功能略有下降或不變,成本大幅度下降。②成本雖略有提高,但功能卻大幅度的提高,伴隨提升企業的信譽度而帶來的無形效益是意想不到的。提高項目的價值系數的步驟如下:
1.確定價值分析的對象。
2.繪制功能系統圖。
3.計算功能系數。
4.計算成本系數和價值系數。
5.確定改進對象,制定改進措施。
七、結 論
綠色施工涉及到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生態與環境保護、資源與能源利用、社會與經濟發展問題。目前,項目總承包制度和通過IS014000環境管理標準認證是我國施工企業推行綠色施工的主要措施。本文通過研究綠色施工、價值工程、成本控制各自以及三者融合后的應用價值,分析了實施綠色施工在短期內給企業自身帶來效益是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環境和法律風險,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在長遠戰略層面的效益是在提高企業社會形象的同時提高建筑企業競爭力。得到結論如下:
(1)推行綠色施工有助于實現以最低的成本及最高的利潤在規定的時間內建成項目的目標,消除企業觀望的態度,促進企業系統實施綠色施工。
(2)進行了綠色施工概念的定位分析,找出了綠色施工不僅是一種先進的技術,可持續發展的施工理念,還要以控制成本為目的和出發點。
(3)綠色施工在成本控制中的實踐方法是實施先進合理的管理和施工方法,也是施工企業強化質量管理和堅持文明施工的保證。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特征;設計原則;設計要點
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環保意識的提升,對于現實中的企業來說,講究企業與社會綜合效益的總體提升的呼聲越來越高,下文對綠色建筑設計進行一系列的展望,期待環保型建筑工業的日益發展,以提升社會的環保效益,促進環境的改善。
1.綠色建筑設計是未來的建筑設計發展方向
隨著傳統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人們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綠色建筑沒計,不但能夠很大程度的節約能源,更能在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問題上提供建設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說綠色建筑設計時建筑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綠色建筑設計是人們在經歷了長期發展后理性反思的結果。我國是個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人均資源非常匱乏,因此在我國推行綠色建筑設計,不僅僅是出于資源匱乏的考慮,更加是對我國長遠的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的規劃。所以結合我國的經濟、環境、氣候條件,采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實現節能、節地、節水、減少環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適度。綠色建筑是―項系統的工程,它不但在建筑設計上要追求綠色,同時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也要遵循綠色原則,這種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必定將成為未來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
2.綠色建筑設計的概念和特征
2.1綠色建筑設計的概念
所謂“綠色建筑”是指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并利用了環境因素,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運行階段能為人們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害空間,拆除后又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綠色建筑”可以理解為在建筑壽命周期內,通過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各種廢物的產生,實現與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資源與環境損失,換取最好的人居環境的建筑。綠色建筑能為人類提供―個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同時能實現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它是實現“以人為本”、“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實施二十―世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2綠色建筑設計的特征
首先,綠色建筑沒計應該有節能的特征。這是綠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地和諧相處,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環境中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對對自然有污染的傳統火力發電電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綠色建筑還應有環保的特征。綠色建筑從最開始的設計,到后來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應該注重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使用無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綠色建筑的舒適安全特征,綠色建筑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內部的布局設計應該注重安全性,同時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設計。綠色建筑設計應該遵循以上概念和綠色建筑設計的特征進行合理的設計,充分體現綠色建筑設計的人性化和環保性。
3.綠色建筑設計的常見方法
3.1綠色建筑設計的前期策劃。鑒于綠色建筑設計的人性化,綠色建筑設計應該是在設計師和用戶共同策劃下完成的。設計師要充分考慮綠色建筑的環保性和節能性等特點,進行初步的設計,設計初步定稿之后還要充分聽取用戶對于建筑設計的要求,做到設計的人性化。同時還要保證項目的設計要經過廣泛的論證,這樣才能保證設計方案的優化,在設計決策階段解決問題。
3.2綠色建筑方案設計中的重點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如自然風和自然光。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考慮建筑長期的成本計算,而不僅僅只是考慮工程本身所花費的成本。要考慮到綠色建筑后期對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住戶的舒適度,必須要考慮到適當的生態策略技術。允許在設計階段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在選擇設計方案時要協同各設計方案的優點,取長補短,力求使設計方案最佳,在設計時要考慮為群眾設計活動場所。
4.綠色建筑設計的設計要點
4.1重視整體設計
整體設計的優劣將直接影響綠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設計必須結合氣候、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切勿盲目照搬所謂的先進綠色技術,也不能僅僅著眼于―個局部而不顧整體。如熱帶地區使用保溫材料和蓄熱墻體就毫無意義,而對于寒冷地區,如果窗戶的熱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貴的墻體保溫材料也不會達到節能的效果,因為熱量會通過窗戶迅速散失。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將有限的保溫材料安置在關鍵部位,而不是均勻分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于有些類型的建筑如內部發熱量大的商場或實驗室,沒有保溫材料利于降低空調能耗,也會更利于節能。
4.2因地制宜
綠色建筑非常強調的一點是因地制宜,絕不能照搬盲從。氣候的差異也使得不同地區的綠色設計策略大相徑庭。建筑設計應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及其它地域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被動式集熱和制冷,從而減少因采光、通風、供暖、空調所導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區,太陽能的利用就顯得高效、重要。而對于終日陰云密布或陰雨綿綿的地區則效果不明顯,甚至可有可無。北方寒冷地區的建筑應該在建筑保溫材料上多花錢、多投人,而南方炎熱地區則更多的是要考慮遮陽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陽輻射和避免產生眩光。某種建筑平面或戶型在―個地區也許是適合氣候特點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個地區則會成為最蹩腳的抄襲。
4.3尊重基地環境
在保證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經濟性基礎上,在建筑規劃、設計的各個環節引入環境概念,是―個涉及多學科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規劃、設計時須結合當地生態、地理、人文環境特性,收集有關氣候、水資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系統、人文環境等資料,力求做到建筑與周圍的生態、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和協調,增加人類的舒適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結束語
綠色建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體現綠色平衡理念,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化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充分展示人文與建筑、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薰浩.綠色建筑初探[D].北京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2]江步.綠色建筑設計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劉彩萍.淺談綠色建筑設計[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24)
[4]李雪平.淺議綠色建筑設計[J].工業建筑,2006(36)
【關鍵詞】綠色建筑;精細化;建筑全壽命周期
1 綠色建筑的內涵及評價體系
1.1 綠色建筑的內涵
在我國頒布的第一部有關綠色建筑的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中,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節約能源,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角度,提出了綠色建筑的定義: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共生的建筑物。其中突出強調了四個方面:全壽命周期的概念、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滿足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和建筑要與自然和諧共生。
1.2 綠色建筑的評價體系
40年來,綠色建筑由理念到實踐,在發達國家逐步完善。近年來許多國家發展了各自的綠色建筑標準和評估體系,概括起來主要有六點:一是選址和規劃是否合理,綠色建筑必須盡量保護原來的生態系統,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充分考慮自然通風、日照、交通等;二是是否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循環使用,綠色建筑必須降低資源消耗,盡量使用再生資源;三是是否采取了各種節能措施,以有效減少能源的消耗,是否盡可能采用了太陽能、地熱、風能、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四是是否盡量減少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種生態技術實現其無害化和資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五是是否有效控制室內空氣中各種化學污染物質的含量;六是是否具有建筑功能上的靈活性、適應性和易于維護的建筑體系。①
2 走精細化道路發展綠色建筑
2.1 精細化考慮建筑全壽命周期
所謂建筑體系的壽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獲取,建筑材料的制造、運輸和安裝,建筑系統的建造、運行、維護以及最后的拆除等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建筑系統與環境之間進行著不斷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2.1.1 精細化建筑設計
以往,建筑師的重點主要在于建筑設計的功能或者形式,選材或選型上的依據往往是形式的要求或者甲方的意愿,建材和建造多服從于設計的需要。精細化建筑設計要求考慮建筑全壽命周期,因此,作為建筑性能決策者的建筑師有義務自覺地將提高建筑壽命周期環境性能作為重要的設計決策基礎,在設計階段預測建筑系統在壽命周期內的資源能源及污染的輸入輸出,從設計上統籌安排,綜合節能,并盡可能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設備以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減少全壽命周期建筑環境負荷,以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更好的推廣全壽命周期的設計觀念,我國引入了建筑壽命周期評價方法。建筑壽命周期評價不僅是對建成建筑的性能評價工具,更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作出科學合理的設計決策的工具。它可以輔助建筑師對建筑系統全壽命周期進行預期性研究,在設計過程中,強調設計與評價的互動交叉,要求建筑師在設計時考慮建筑系統在其全壽命期間對生態環境系統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盡量在設計階段加以避免或弱化。
2.1.2 精細化建筑施工
綠色建筑要求綠色施工,綠色施工的基本內容之一是減少施工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當然,綠色施工除了封閉施工、降低噪聲擾民、防止揚塵、減少環境污染、清潔運輸、文明施工外,還應該減少場地干擾,尊重基地環境,結合氣候施工,節約水、電、材料等資源和能源,采用環保健康的施工工藝,減少填埋廢棄物的數量,以及實施科學管理、保證施工質量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也有人將綠色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認為綠色施工具有“四化”的特征,即系統化、社會化、信息化、一體化,這實質上是將施工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②
精細化建筑施工要求充分考慮到施工的各個方面,不僅是完成建筑的建造,還應該從清理場地起到交付使用,整個施工過程中都要將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我國目前的施工整體水平較低,所謂的工業化還只限于建筑機械的使用,整個過程依舊依賴傳統的人工作業。系統化、信息化等也只是限于管理層面或者資料的整理,建造的主力――工人依舊是文化水平很低。所以在施工領域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求我們認真研究、探索和實踐,爭取早日實現施工的“四化”。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在每個工程施工之前,都要制定環境管理計劃,在滿足ISO14001環境管理標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與生態協調。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不斷完善綠色施工體系及其評價標準。
2.1.3 精細化建筑的運行和維護
精細化建筑的運行和維護即在建筑的運營管理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高效、低耗、無害的空間,降低建筑及設備老化,易更新、易維護,保證建筑在使用周期內均能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為了節省初期投入,而增加后期的運營管理成本,或以降低健康、舒適、高效等標準作為代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1.4 精細化建筑的拆除
對于廢舊建筑的拆除,最重要的是對建筑垃圾的處理。目前建筑垃圾的數量很大,僅北京、上海每年的排放量分別達到了1000萬t。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垃圾的淋濾液滲入土層和含水層,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有機物質發生分解產生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忽視對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重視施工垃圾的處理,是發展綠色建筑的關鍵之一。
精細化建筑的拆除需要設計初期采用易拆除、易降解、污染小的材料,拆除過程中降低建筑垃圾的產生,提高建筑垃圾的循環再利用。
2.2 精細化考慮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
對于資源的利用和環境的保護,不要僅僅是落于概念的炒作和手法的盲目照搬,而應該認真分析各種途徑的優劣及適用條件,依據建筑基地、周圍環境、氣候多方面相關因素,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精細的部分設計,集成綠化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充分展示人文與建筑、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
在保證建筑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基礎上,在建筑規劃、設計的各個環節引入環境概念,規劃、設計時結合當地生態、地理、人文環境特性,收集有關氣候、水資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系統、人文環境等資料,力求做到建筑與周圍的生態、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增加人類的舒適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這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復雜的系統工程。
2.3 精細化建筑的功能
經濟、美觀、適用是建筑最基本的三大基本要求,精細化建筑的功能設計也要求從這三方面綜合考慮。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人口增長、資源短缺的國情、世情,精細化建筑功能,節約土地資源尤為重要。通過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合理組織交通流線,合理安排功能分區,提高建筑的功效和土地利用率。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輻射、電波、氣體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室內具有優良的空氣質量,優良的溫、濕度環境,優良的光、視線環境,優良的聲環境,營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等。
3 結語
現今,我國的經濟增長由快速型逐漸向穩定型轉變,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的基本路線得到修正,粗放型大批量建造成為歷史,新建建筑的數量明顯降低,建筑質量要求提高,促使建筑師由快速、粗放型設計向精細化設計轉變。綠色建筑理念的發展,綠色建筑體系的完善,同樣對建筑師的精細化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決這個問題既需要轉變建筑師的觀念和工作,也需要從建筑教育開始,同時也需要業主和領導不要一味要求“形式新穎”,還需要制造業的介入,即整個國家工業水準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于震平,宋中南.施工建筑垃圾管理調查[C]//第二屆國際智能與綠色建筑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楊子江.建筑垃圾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及解決途徑[J].城市問題,2003,(4).
[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T50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4]Nils Larsson.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中國綠色建筑[C]//可持續發展建筑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1:28-45.
[5]甄蘭平,邰惠鑫.面向全壽命周期的節能建筑設計方法研究[J].建筑學報,2003,3:56-57.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