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態園林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植物層次性搭配
在進行植物的配置時,注重植物的不同色彩和層次,可以大大提高生態園林的藝術氣息,促進生態園林觀賞價值不斷提高。一般采用不同花色、葉色和高度的植物進行搭配,以體現植物色彩、分層的拼花藝術,保證生態園林景觀豐富多彩。例如,黃色的金葉女貞和銀杏,紅色的紅葉李,白色的梨花,冬季的臘梅,下層種植茶花、毛娟、茉莉和月季等,在最下層配置蘭花、草本碎花等,可以很好的保持生態園林的景觀,使生態園林一年四季富有生機和活力。
1.2植物花葉搭配
在物種的不同品種中,有一類葉色和形態都很漂亮、多變的觀賞性植物,因此,在進行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時,一定要將觀賞花和觀賞葉植物相結合,以保證生態園林的景觀價值,促進生態園林經濟效益不斷增長,確保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例如,夏季是綠色、秋季變黃色的銀杏,夏季為綠色、秋季變紅色的紅楓,與月季、桂花等搭配在一起,可以大大延長生態園林的觀賞期,提高生態園林的景觀價值。
1.3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搭配
材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高度與開花時節等各不一樣,將它們搭配在一起,可以有效改善生態園林的綠色景觀,使生態園林更加生動、活潑。例如,櫻花和、木繡球和美人蕉種植在一起,玉蘭、海棠、桂花和牡丹相結合,可以使植物在形態、色澤、壽命等方面保持協調,促進生態系統平衡發展。另外,根據生態園林的規模和設計要求,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水源,盡可能種植本地植物,避免植物長途運輸造成植物死亡和氣候不適等情況,確保整個生態園林設計的均衡性。
2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根據植物的生長特性進行配置,避免景觀單一、死板等情況出現;二是根據生態園林的規模,合理利用綠地,提高綠色植物的利用效率,遵循生態原則、植物生長原則等進行配置,保證生態園林景觀的層次性、色彩性和多樣性,以形成穩定的植物群落,促進生態系統平衡發展;三是如果出現蟲害情況,盡可能采用無污染的方法進行治理,避免土壤受到過多污染,確保植物的正常生長;四是選擇本地植物時,盡可能就近運輸,避免外來物種給本地植物帶來侵害,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降低生態園林的建設成本;五是在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配置過程中,預留部分面積的綠色草坪,便于人們休憩,提高生態園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人、經濟和自然和諧共處;六是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搭配,要盡量與本地的人文、地方特色相結合,以體現城市地域文化特點,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提升生態園林的品位和景觀價值,給城市綠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3結語
論文摘要 闡述了生態園林的概念,從生態學的角度提出在不同的生態園林空間中,無論是以植物為主景,或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共同構成主景,在植物配置上都要注重它的原則、配置方式、藝術手法、植物種類的選擇,并論述了關于生態型造景產生的效益,以期為生態園林建設提供參考。
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過程中,創造出了高度的社會文明,促進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而人們在享受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同時,卻不得不面臨全球環境的惡化、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威脅人類生存的嚴峻現實。這時人們逐步認識到生態環境失調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人類的生存需要一個優美、舒適、協調穩定、具有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生態園林的產生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順應時展及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1 生態園林的概念
生態園林是對傳統園林的繼承和發展,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科學的植物群落,達到生態美和藝術美的完美結合。應用系統工程發展和建設園林,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從我國生態園林概念的產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態園林至少應包含3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觀賞性,能夠美化環境,為城市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娛樂場所;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作用,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三是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合理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2 生態園林的設計原則
2.1 統一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時,植物的種類、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圍繞共同的主題,保持統一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2 景觀性原則
應表現出植物群落的美感,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和諧。這需要熟練掌握各種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并對整個群落的效果有整體把握,根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要求合理配置,同時對所營造的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節景觀有較強的預見性,創造“四季景觀”提高觀賞價值。
2.3 生態位原則
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城市園林綠地設計和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物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于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根據不同地域環境的特點和人們的要求,種植不同的植物群落類型,如在醫院、療養院應選擇具有殺菌和保健功能的種類作為重點;街道綠化要選擇易成活、對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煙塵、樹干挺直、枝葉茂盛、生長迅速而健壯的樹等。
3 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方式
3.1 觀花和觀葉植物相結合
觀賞花木中有一類葉色漂亮、多變的植物如葉色紫紅的紅葉李、紅楓,秋季變紅葉的槭樹類、變黃葉的銀杏等均很漂亮,與觀花植物組合可延長觀賞期,同時這些觀葉樹也可作為主景放在顯要位置上。常綠樹種也有不同程度的觀賞效果,如淡綠色的柳樹、草坪,淺綠色的梧桐,深綠色的香樟,暗綠色的油松、云杉等,選擇色度對比大的種類進行搭配效果更好。
3.2 注意層次
分層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藝術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
3.3 配置植物要有明顯的季節性
利用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節景相創造“四季景觀”,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機及其變化。總的配置效果應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即所謂“春意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蒼不蕭條”的設計原則。在樹木配置中,常綠的比例占1/4~1/3較合適,枝葉茂盛的比枝葉少的效果好,闊葉樹比針葉樹效果好,喬灌木搭配的比只種喬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無草坪的效果好,多樣種植物比純林效果好。
3.4 適當補充草本花卉以彌補木本花卉的不足
如木繡球前可植美人蕉,櫻花樹下配萬壽菊和堰柏,可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園林植物配置應在色澤、花型、樹冠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和生長勢等方面相互協調。同時,還應考慮到每個組合內部植物構成的比例及這種結構本身與游覽路線的關系。設計每個組合還應考慮周圍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幾個組合之間的關系。
4 生態園林植物種類的選擇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園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態和形態特征。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長,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選擇植物時應注意:以鄉土樹種為主搭配部分已適應本地區環境的外來樹種;考慮植物的景觀性,是否符合人們的審美需要;應根據各個地區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配置適宜的樹木;要根據綠地性質進行配置。如設計烈士陵園綠化時,宜選擇松柏類,給人以莊重的感覺;在幼兒園綠化設計,選擇色彩豐富的樹木,帶來活潑氣氛;考慮植物的經濟效果。另外,還要注意選擇無毒、無刺、少花粉、無飛絮的樹木。
5 生態園林設計植物配置時應注意的問題
5.1 關于植物群落
每一種植物群落應有一定的規模和面積,并具有一定的層次來表現群落的種類組成、規范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保證群落的發育和穩定狀態。群落中組合不是簡單的喬、灌、藤本、地被的組合,應從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較穩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尋找生長健康、穩定的組合,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態學和園林美學原理建立適合城市生態系統的人工植物群落。
5.2 遵從互惠共生原理,協調植物之間的關系
互惠共生即2個物種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雙方獲利。如蘭科植物、云杉、樺木、雪松、核桃等植物與菌根具有共生關系;一些植物種的分泌物對另一些植物的生長發育是有利的,如接骨木對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莢、白蠟等在一起生長時,互相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則對其他植物的生長不利,如蘋果、松樹與云杉、白樺與松樹等都不宜種在一起。可見,在配置植物種類時,也必須考慮到這一因素。
5.3 植物配置應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所處的各個城市規模不一樣,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條件、自然資源、歷史文脈、地域文化差異很大,城市綠化要因地制宜。城市園林設計時要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歷史文脈,體現地域文化特色,體現地方風格才能提高園林綠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氣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園林植物的生長,所以在選擇植物時應以適應性較強的鄉土樹為主,大量的鄉土樹種不僅能較快地產生生態效益,而且能體現地方特色。
6 生態園林產生的效益
6.1 生態效益
城市綠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是通過園林植物的生態效益來實現的。最終效果取決于綠化面積,植物群落增加了單位面積上的植物層次與數量,所以單位面積上的葉面積指數高,光合能力增強,對生態系統的作用比單層樹木大,如喬灌草結合的群落產生生態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結構復雜,穩定性強,防風、防塵、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氣體也明顯增強,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綠地中建立盡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環境,發展生態園林的必由之路。
6.2 社會效益
生態園林的社會效益,不僅是開展各項有益的社會文體活動,以吸引游客為主,更重要的是按生態園林綠地的觀點,把園林辦成人們走向自然的第一課堂,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啟示人們應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創建知識型植物群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的奧秘;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讓人們同植物和睦相處;生產型植物群落告訴人們綠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觀賞植物群落將激發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于消除人們的身心疲勞和精神壓抑,以及培養兒童、青少年的公益觀念。通過日常對自然界的榮枯(生長、開花、凋謝、季節變換)和生命活動(鳥類、小動物等動物)的接觸,還可以促進孩子們的自覺性、創造力、想像力以及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人類的生活、生產離不開綠色植物,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所以生態園林應是人類模擬大自然的縮影,園林不單是游憩場所,而應是人類得諸自然、還諸自然的一塊人工植物群落。
6.3 經濟效益
現在植物的養護手段浪費財務、時間和人力,又會污染環境。穩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維護和調節能力,可以將樹葉轉變為植物營養的原料,變廢為寶,減少不必要的養護管理工作。建立深根與淺根、落葉與常綠、針葉與闊葉等混交類型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夠充分利用各種生態因子,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又可防止病蟲害,如松櫟混交可互相抵御松毛蟲,可從根本上降低管理費用。另外,園林植物具有多種經濟價值,園林經濟效益應從目前第三產業收入向開發園林植物自身資源轉化。
7 結語
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離不開生態學和美學,園林本身就是多元的學科,涉及許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因此,生態園林設計要與農業、林業等行業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生態園林設計不能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不能是簡單的返璞歸真,而是在各生態群落的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因此,要繼續認真學習研究中外園林的精髓,把生態學理論與園林景觀藝術相結合在一起,創造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環境,極大地豐富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園林景觀;生態設計;途徑
1、前言
社會的發展總是在建立在一定的能源、環境的基礎上,因此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就是環境的污染和生態平衡的破壞,這與人們所追求的和諧、自然的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相違背。于是綠色和諧發展,生態設計的理念就應運而生,已形成了強進有力的發展趨勢。
2、園林景觀生態設計遵循原則
園林景觀景觀設計大致遵循四大原則:①生態、和諧統一原則;②經濟適用原則;③因地制宜原則;④以人文本的原則,具體介紹如下:
2.1生態和諧統一
這是園林景觀設計原則的核心,每一個環節都是建立在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園林景觀在設計時,會有不同的景物參與,在線條、比例及色彩上回呈現出多樣性,這時就需要對其進行和諧、統一的設計,避免出現雜亂無章或過度單調等現象。要保障設計出的園林景觀既能呈現出生動活潑的一面,同時又能營造出景觀層次感
2.2經濟適用
園林景觀的設計的主要目的讓人們更加貼近自然,身心愉悅放松的場所,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更多追求的應該是以最小的經濟投入設計出更加舒適、更加漂亮的園林。但經濟化,并不意味著過度減少資本投入,偷工減料,應該是用最少的錢購進性價比最高的綠色材料,進而實現經濟適用需求。
2.3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則也是園林景觀生態設計必須遵循的原則。園林景觀的設計要建立在當地生態、人文背景的基礎上,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當地人們需求的生態園林景觀。
2.4以人為本的原則
園林景觀的設計是源于人們的需求,最終亦是服務于民的,因此園林景觀生態設計是為民服務為宗旨的。在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是要全面考慮各色的人的不同需求,盡可能的滿足全民需求。
3.園林景觀生態設計的途徑
3.1減少不必要的植被、建筑破壞。生態園林景觀是遵循生態平衡的原則設計的,在進行園林設計時,應對園林中原有的植被及歷史建筑進行詳細觀察。如果這些植被不影響園林景觀設計的總體布局,則可將這些植被和歷史建筑進行保存。這樣即實現了資源的重新利用,避免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同時也節約的成本投入,一舉兩得。3.2實現植被間的和諧、優化。參與園林景觀設計的植被是多樣化的,因此在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時要對相關的植被進行專業性的研究,避免將相克的植被生物種植在一起。盡量實現植被間的和諧,植被與植被之間是互助共生的,這樣不僅能保障植被的茁長健康成長,同時也實現了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3.3生物多樣性、穩定性的管理規劃園林景觀實際上相當于一個生態圈的縮影,要實現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態化,就要保障園林中生物的多樣性,群落的穩定性。在傳統的園林景觀設計時,由于過分追求植被的長青這一錯誤理念,使得引入大量長青植被,但由于這種模式打破了生態圈追求的群落多樣性,植被相生相克,共同維持環境穩定、共同發展的自然定律,從而使得這些耗費大量資金的植被不能適應環境的需求而逐漸凋亡。因此在進行園林景觀生態化設計時,必要要保證生物多樣性,群落多樣性,盡可能模擬出適應自然生態環境需求的園林景觀,這樣才能保障園林景觀能有效抵御外界環境的干擾、破壞,既能滿足人們對生態園林景觀的需求,又實現了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當前形勢下,園林景觀的生態化設計已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潮流,因此適應發展需求,遵循生態化園林景觀設計的四大原則,才能設計創造出既能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又能實現生態的和諧、平衡的園林,才能創造出欣欣向榮的園林景觀發展景象。
參考文獻:
[1]張平.生態性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探討[J].2014.24:92-93.
[2]趙興明.生態理念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5.06:163-164.
[3]牛春霞.關于園林景觀設計的探究[A].太原市中小企業工程技術人才發展促進會.工程論文發展集[C].太原市中小企業工程技術人才發展促進會2015:01.
關鍵詞:園林植物;石蒜;綜合評價;依據和規范
在城市園林綠地構建中,園林植物及其應用是主要因素,園林植物景觀質量直接關系到園林綠地的整體景觀質量[1]。近些年來隨著植物造景和生態園林等的提出與實踐[2],更加強調了園林植物景觀的重要地位,為更好地發揮園林植物的作用,在園林綠地建設前的方案評估和建成以后的經營管理中有必要進行園林植物景觀評價,以及在新品種園林植物開發、應用前對其在園林中進行綜合評價,以減少盲目投資與開發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有關研究甚少,多數集中在從美學的角度對園林植物景觀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而且至今尚未形成一種公認的方法和指標體系,這對新品種園林植物的應用將無法有統一的評價依據,勢必將影響新型園林植物的開發與應用,因此值得進一步探討。
本文根據園林植物應用到園林景觀中各方面的要素研究與分析,對比以往常用的景觀評價方法,探討一種新的適合于新型園林植物應用評價方法,建立感性與理性兩大指標體系,對園林植物進行全面而規范的綜合評價,并通過一種新的園林地被為實例說明該評價方法的應用價值與前景。
1 新型園林植物應用綜合評價模型與方法
在所選擇的評價指標中,其重要性是不一致的,可采用權重系數反映各指標的重要程度[3]。其權重系數在充分借鑒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廣泛征詢江西農業大學園林與技術學院專家、教授的意見,并結合各大園林公司一線工程師、設計師及高級技工的實踐經驗提出各評價因子的權重及評價指標,通過建立指標體系及其權重確定,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法)構造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按感性、理性劃分兩大類,分別進行評定,如表(1)所示。所有指標分為兩大類,三原則分別為生態原則、美學原則、經濟原則。其中生態原則、經濟原則為理性指標,美學原則為感性指標。
1.1 生態原則
包括覆蓋率、生物量、植物生長勢、凈化空氣、拮抗、他感作用、植物褪化變異、生物入侵性、抗病蟲害性、抗寒、熱能力、土壤肥力要求、繁殖能力強弱、果實、種子污染性等單項指標。
1.2 經濟原則
主要從園林工程中所需種植成本、養護成本、清除成本、附加經濟價值(花、莖、果、根)四方面進行評價。
1.3 美學原則
從景觀美感度上劃分,主要以個人感官為主,主觀因素影響。主要指標有:植物季相變化、植物葉(包括葉形、葉色等)、植物花(花型、花色、花期)、植物莖(莖型、莖色)、植物根(根型)、植物與硬質景觀協調性、植物空間多樣性、植物與整體環境和諧性、植物與生態的和諧性、植物觀賞特性(包括植物器官的奇特性、株型等)。
每次評價一種新型植物必須選取兩種以上(越多越準確)已經在園林景觀中應用的同類型的園林植物為對照同時打分,如果該植物的總分值高于對照平均值的30%以上則為優秀的園林植物,很有發展空間。而高于30%則可應用于園林之中。低于對照平均值則為不宜應用于園林植物,應該慎重應用,如低于20%則不應應用于園林之中。
2 實例應用
石蒜屬為石蒜科鱗苔類植物,其地下部分為褐色膜質皮包裹的鱗莖,鱗莖近球形或卵形,皮褐色或黑褐色;葉于秋季花謝后或早春萌發,帶狀或狹劍狀,長短大小不一,花色有紅色系、黃色系、白色系,還有各色相間的復雜系;花型有奇特的水鬼蕉狀,雅致的百合喇叭狀;花被裂片有強烈被縮反卷的,也有平展的;有的石蒜適合做切花,有的適合做地被[4]。石蒜屬植物具有較為一致且獨特的性狀特征及生長習性,花時不見葉,有葉不開花,花都開在夏秋季節。石蒜屬植物鱗莖有毒性,性甘溫,《閩東本草》載“本品內服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可提取藥用成分,已被醫學界廣泛認可[5]。因此,石蒜又被稱為“中國郁金香”。作為地被植物,石蒜屬耐蔭、耐旱、少病蟲害、易繁殖、生命力強、管理粗放、適應性強、野生資源豐富,可很好地應用到園林景觀當中。
現以石蒜為例,對照已廣泛應用于園林中耐蔭地被植物麥冬、蔥蘭進行NOPE評價。
美學原則內各指標打分人員共60人,分別為江西農業大學非園林類專業本科在讀生20人,普通市民20人,園林專業學生、研究生20人(其中本科生7人,研究生13人)。集中1天下午14:30~17:00進行評分,評分媒體為照片,照片為4個季節中旬上午此3種植物生長良好的狀態下,采集拍攝,拍攝高度1.4m,焦距保持不變,光圈不低于8,分別拍100張,在從中選取效果較好的40張進行評定打分(其中都包含有花狀態下的照片)。照片集中用投影儀放映,5秒鐘1張。評分者打分得分乘以權重,相加后求平均。
經濟原則,則由九江市中堂生態園林有限公司工程師、設計師、園藝師共計20人打分,得分乘以權重,相加后求平均。
生態原則,由江西農業大學園林學院專家、教授討論后給出評分,乘以權重,得出平均分。表(2)為統計后各評委打出分的平均分。
3 結果
由于綜合考慮了園林植物應用于園林中的影響因子,采用客觀的定量指標與主觀評判相結合的方法,最終得出石蒜屬植物確實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其美學原則指標占27%;經濟原則指標占19%;生態原則指標占35%;其中整個生態原則占43%,將近一半,充分體現了建設生態園林的重要性,也十分符合各城市園林發展的趨勢。在一種新型園林植物應用到園林中之前先用NOPE評價方法進行預先的評價,可判斷新品種的優劣,這對于發展城市園林綠化有很大實踐意義。將減少大量的盲目應用園林植物的浪費,此種方法也將對園林施工和園林設計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王小德,盧山,方金鳳等.地市園林綠化特色性研究「J.浙江林學院學報, 2000(2)
2 上海市綠化委員會,生態園林論文續集「M.園林,1993,(增刊):28-42
3 唐東芹,楊學軍,許東新等.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1(4)
關鍵詞:景觀設計 美觀 生態平衡 植物
景觀設計的主要目標是美觀。所有景觀都應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娛悅。在追求生態平衡的現念下,景觀設計中的美觀必須與生態保持平衡。既要景觀美化,也要生態平衡,這是景觀設計中的完美主義。
一、遵守“生態平衡”原則,合理布局園林及水景
生態平衡是生態學的一個重要原則。近年來,我國不少城市打破了過去為景觀而景觀,為美化而美化的傳統理念,開始景觀設計的同時進行生態維護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在布局景觀、美化城市的同時,努力使郊區的綠地樹木滲透到城市,結合實際保留林地和綠草面積,基本上實現了景觀設計中的美觀與生態保護相對平衡。
在生態園林的建設中,正確處理綠地系統的結構與布局形式、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的協調關系,是景觀設計所致力探求的目標。我們所有設計者,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必須著眼于整個城市生態環境,合理布局各種景致,使城市綠地不僅圍繞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維護城市的生態平衡。
景觀設計與生態平衡也要求因地制宜。水資源豐富地區,可發揮水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天然水系湖泊,營造天人合一的“水景住宅”;而缺水及氣候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大可不必發揚“人定勝天”的精神而造景,破壞我們的生存空間。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水景噴泉所有的環境景觀用水,都是利用污水處理廠提供的高品質再生水,以滿足園區內的澆灌用水、道路噴灑、景觀噴泉用水等要求。
二、遵循“生態位”規則,搞好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
植物文化是城市園林精神內涵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植物是景觀中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通過景觀設計將不同植物合理配置,達到科學與藝術價值相結合。而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園林觀賞效果和藝術水平。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葉色、樹形的搭配,隨便栽上幾株就顯得雜亂無章,景色大為遜色。再者,園林植物品種豐富,形形,有的種類在一年中僅一次特別有效,或者在開花期、或者在結果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景觀植物配置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差異來配置植物。如長沙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就是這樣配置的――槭樹樹干直立高大、根深葉茂,可吸收群落上層較強的直射光和較深層土壤中的礦質養分;杜鵑是林下灌木,只吸收林下較弱的散射光和較淺層土中的礦質養分,較好地利用槭樹林下的蔭生環境;兩類植物在個體大小、根系深淺、養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異較大,按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分異進行配置,既可避免種間競爭,又可充分利用光和養分等環境資源,保證了群落和景觀的穩定性。尤其是在特定的城市生態環境條件下,應將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貧瘠、抗病蟲害、耐粗放管理等作為植物選擇的標準。如在南京的園林綠化植物中,槭樹、馬尾松等生長狀況不良,不宜大面積種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貞、廣玉蘭、棕櫚等適應性好、長勢優良,可以作為綠化的主要種類[2]。
在搞好生態平衡的基礎上,我們再將美學原則應用到實際中。如運用節奏與韻律,統一與微差,對比與協調等美學原則,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張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給人以美的享受。如上海外灘南京路――九江路以市花白玉蘭花為主調,林下種紅杜鵑,紅裝素裹,相映成趣;北京東路――南京路,用草花、綠籬、草皮組成形似“浪花”和“如意”的大圖案,色彩醒目;四平路兩側由廣玉蘭、銀杏、美人蕉組成有節奏變化的綠帶,上海九亭綠化示范園中,規劃了由廣玉蘭、紅葉李、銀杏、紅運玉蘭和茅白杜鵑,八角金盤組成的綠帶,形成“步移景換”的流動畫面。
三、遵循“合理性”原則,正確處理生態互聯關系
生態互聯,是指生態與其內部的各元素以及外部環境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的運用和處理,表現在景觀設計的全過程中。
首先,是景觀與外部系統的關系。如城市濱水地帶的規劃和景觀設計,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點。濱水區設計的一個最重要特征,在于它是復雜的綜合問題,涉及多個領域。作為城市中人類活動與自然過程共同作用最為強烈的地帶之一,河流和濱水區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運輸、游憩以及生態功能等等。因此濱水工程就涉及航運、河道治理、水源儲備與供應、調洪排澇、植被及動物棲息地保護、水質、能源、城市安全以及建筑和城市設計等多方面的內容[3]。
其次,是景觀內部各個元素之間的生態關系,即水平生態過程。來自大氣的雨、霧,經過叢林的截流、涵養,成為終年不斷的細流,最先被引入村中人所共飲的蓄水池;再流經家家戶戶前的洗滌池,匯入塞中和旁邊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養魚的場地,最后富含養分的水流,被引入下方的層層梯田,灌溉著他們的主要作物――水稻。這種水平生態過程,包括水流、物種流、營養流與景觀空間格局的關系,正是景觀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再次,是景觀元素內部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如叢林作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水塘作為一個水域生態系統,梯田本身作為一個農田系統,其內部結構與物質和能量流的關系,這是一種在系統邊界明確情況下的垂直生態關系,其結構是食物鏈和營養階,功能是物質和能量流動,這是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的對象,在景觀設計中必須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 王立波《植物生態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李池沅“植物造園與生態設計”城市規劃匯刊 1997No4
關鍵詞:節約型;園林綠化;養護管理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city garden green becom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ng economical society. Is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resource saving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reflected, no matter from social, cultural, or huma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in the fully reflect. Second, the ecological value is not the least important aspect. In this paper the intensiv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greening,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in cost-saving measures 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int of view.
Keywords: saving; Landscap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節約型園林綠化”,通俗來講便是園林綠化的“四個最少政策”, 用地少、用水少、投資少以及對周邊環境干擾少的一種新型綠化模式。廣義上講,城市園林綠化是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綠化,是建設節約型生態化城市的綠化。在城市擴展與耕地保護、水資源短缺等環境承載力日漸下降、矛盾日益突出的現階段,社會發展選擇了“節約型園林綠化”成為必然。
一、資源合理利用,保護措施到位。
目前,伴隨著資源的不斷匱乏與環境破壞的加劇,建設和諧社會的口號愈發響亮,特別是城市高速發展所造成的水土不斷流失、空氣污染、沙漠化等問題的程度日益嚴俊化,這些方面的惡化不得不使我國盡快著手緩解土地資源的壓力。因此,園林建設部門提出了所謂的“節地型園林綠化”,以進行園林綠化資源的綜合利用及保護。
土地合理綠化措施
首先從土地方面著手進行,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人與地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改善氣候的惡劣化,大力倡導在對原有土地利用的基礎上,推進墻面綠化、房頂綠化、垂直綠化以及立體綠化。這樣做一方面擴大了綠化的面積,另一方面也對綠化占地量進行切實有效地控制,節制了綠化與土地之間現有的矛盾,使寶貴而有限的土地資源在園林綠化中產生最大的環境和生態效益。
(二)加強隱性分散空間利用
其次需完善和加強的是對城市里一些分散的空間進行整合使用,如城市的街角、馬路周邊、立交橋底等隱性空間,進行合理的植被栽種,完善綠化。這樣既可美化城市,也可增加城市綠化面。
(三)完善綠化制度
在園林的綠化中,相關管理制度的制定有著必要作用。嚴格的制度是確保城市綠化不被破壞的重要舉措。在管理與保護范圍上,應著力放在城市的廣場、公園、小區和綠化林地上,對擅用綠地者、對綠地性質改變者和對綠地用途改變者進行堅決懲處,并且嚴格控制城市綠地面積的總量。在對待城市綠地和綠化管理的問題上,切實遵循法律程序辦事,制定和落實《城市綠地管理條例》,不斷健全和完善各項有關城市綠地建設的監督制度,以防止綠化成果遭到破壞。對于已經完成的綠化工程,必須按照工程的標準進行審核,以保證其地域性的綠化達到
要求。
二、實行節水保綠,合理灌溉配置。
水乃生命之源,園林綠化的前提是首先要確保水資源合理而充分的利用。對于城市里較大面積的綠化,無疑對水的需求會更大,特別是在少雨季節,氣候干旱,為了保證綠化植物的正常生長,必須要使用大量水來進行澆灌。然而對澆灌方式的選擇,會直接影響水資源的節約與浪費,一般在城市當中都會以自來水的形式進行合理澆灌,但是這種方式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從節能的角度來說,這也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所以建設節能節水型的城市園林是必要的,依照科學發展觀的指示,我們必須要對水資源合理利用,從而節約水資源。另外,節約用水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也具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城市的發展中,應進行園林灌溉技術上的改進,通過不斷推進建設節約型園林的步伐,來尋求合理的灌溉方式,目前在節能意識的推動下,以出現多種節能灌溉的方式,如滴灌的方式、噴灌的方式、以及埋灌的方式……這些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推動了灌溉途徑,趨向環保理念發展,出現越來越多的園林在不同的綠化帶,采取了不同的灌溉方式,防止了水資源出現不必要的浪費。舉例:比如對處在開花期的植物,可采取了滴灌的方式,這樣做既確保了水分供給,同時又能使花朵不會受損。因此,通過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才能在不斷的實踐中探索出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達到有效的對水資源進行利用和保護,通過科學灌溉、精準灌溉,來實現對綠地有效的管理。
三、加強利用綠化資源,優化持續發展步伐
伴隨著在城市當中綠化面積的不斷加大,對園林綠化有效地養護,也需要著力進行。四季更替,園林內部也會產生大量的垃圾。植物的剪枝、草坪中的枯草、樹木的落葉都需要及時的進行清理和維護。這些廢物的產生增長了園林內部的環境壓力。現階段,處理這些垃圾的方式一般都是集中填埋,這樣地清理方式,對城市的發展和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壓力都會不斷加大,導致惡化程度不斷加劇,各方面的矛盾不斷激化,對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形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鏈也絕不是建設綠色、和諧、可持續型社會所倡導的,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為此,對垃圾的合理利用也是促成節約型園林的重要手段,在對待枯枝殘葉的問題上,相關環境部門進行了必要有效的方法來進行處理。他們把大量的散落樹葉和干枯的草葉集中到一起,在高溫條件下進行發酵堆肥,這樣的做法具有極大的優越性,垃圾廢物得到了循環的利用,既減少了環境污染,更重要的是這些生物肥料再對園林樹木花草使用,促進了植被的茂盛與繁榮。長時間下去,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循環系統,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都很顯著。與此同時,建設節約型園林還要從管理層面入手,培養和實施大批管理人才,加強這些技術型和管理人才的素質,能夠在園林護理方面,減少因為盲目修剪與澆水施肥形成的浪費。,提高園林的植被生長條件,因此多對園林進行管理宣傳,加強公共管理意識有著必要的作用。
四、做好園林設計施工.營造完善
要同時實現園林的節約性能與綠化性能,其綠化施工環節相當的重要,也就是說,在園林的設計上,要強有力的進行植被覆蓋,以及對栽植方法做到有效的策劃,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植物的合理布局,其次要利用技術手段,對植物的栽種成活率進行控制,這樣對植被及時發揮其綠化美化的作用有著必要的保證。所以,園林在綠化上設計的重要性便彰顯出來,因此節約型園林形成的關鍵與設計的合理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就決定了,在園林設計時,必須嚴格的以設計圖紙進行施工,盡可能的使設計理念達到理想化,自然在切實彰顯設計理念的同時,也應當發揮園林的主觀能動性與超前的意識,采取現實情況與設計方案的有效結合,將施工中的諸環節以最佳狀態體現出來。做到科學方式植被栽種,按照環境與氣候進行選適合適宜的植被選擇,努力把握好園林內部的建設管理,為后期園林養護和管理進行有利條件的創造,這對園林綠化的施工與養護管理實現雙向結合,都具備著重要作用。總之,節約型城市園林的綠化建設,符合了科學發展觀要求,體現了資源節約型社會與環境型社會的客觀建設形態,為城市發展中需要長期進行的的發展方向,也是生態園林型城市創建的必然要求。
結束語:
通過對節約型園林的綠化養護管理探究,可以看出,節約型園林在城市環境綠化方面起著重要的改善調節作用,為城市美化的各個環節普及了環保的理念,同時也倡導了公益理念,為可持續的經濟建設發展,起到推動的效果。更需要在今后的園林綠化工程中進行優化和普及。
參考文獻:
[1].俞孔堅 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地理論與實踐 [期刊論文] -風景園林2007(01)
[2].羅春柳.曾滿香.張國峰 淺談園林樹木的養護方法 [期刊論文] -科技與生活2011(14)
摘要:社會的進步使人們在精神享受上的追求愈發高漲,所以園林師的設計水平要求程度也會越來越高,甚至于園林師們要苦思冥想地將園林中各景觀要素進行反復地推敲琢磨,在功能要求得到實現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完成更優秀的藝術設計,從而更全面地將園林的社會、生態、經濟三大效益表現出來。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
引言:
由于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發展推動著景觀藝術成為一門更加被重視的集社會、人文、科學為一體的綜合學科。時代的社會經濟、歷史、人類文明和大眾審美的是通過景觀來綜合地體現出來的,為了更好地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是景觀設計的目的,人們生存空間更高的層次感和方位感需要它來為提供。如何有效解決好人類和周圍的大自然環境協調關系,創造將自然、歷史、人文、科學于融為一個整體的生態景觀呢?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其進行有效果的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策劃與設計。
1.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怎么樣才能夠更加充分體現地方特色?景觀設計要求能更全面地體現地方獨有的自然特色。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導致各地的自然區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差度很高,這些特點在設計住區景觀時要重點把握,更好地制造出融入地方特色的景觀與環境,同時區內的地形地貌特點也必須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使得塑造出的景觀空間更富有創新性和特點。自然環境是景觀綠化是自然環境的基石,在住區規劃中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環境、氣候特征,對地勢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樹木的保留,要因勢利導,創造具有特色的環境空間。住區周圍環境背景將是景觀設計過程中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遠山,或是引水入區,營造富有山水化的自然住區。景觀設計應與建筑設計有機結合。
1.1 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有機結合
景觀設計風格應該基于建筑的風格,考慮到建筑的特色是景觀設計風格的取向前提。如具有民族與地方色彩的住區,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語匯,“自然天成”、“依山就勢”、“隨高就低”的藝術效果將是景觀設計應該達到的目標;如某房地產開發的深圳“第五園”,第五園的原創現代中式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將現代中式住宅院落前所未有地打造出來,現代人的生活里面也出現了天井,前庭與后院,在整體規劃設計上,利用現代手法將中式傳統住宅形式更好地表現出來,,這種現代中式居住觀體現出了項目對人文自然的追求,一種古老樸實典雅而又不失現代的親切感通過整個項目表現在人們眼前。
1.2 強化中心、創造層次感和圍合感
住區公共空間環境設計的重點是中心景觀的強化;如何評價住區環境設計的好壞,層次感將是一個重要標準。住區景觀設計在提供不同級別私密空間的同時,應該賦予各層次間有一個平緩的過渡。使得住區中具有細致的公私動靜變化細致,將空間氛圍努力營造成“圍而不閉,疏而不透”
1.3 人性化的設計原則
人性化的設計原則,在外部空間景觀設計中,其表現為滿足居民的心理需求,如果將外部空間景觀環境制造成具有溫暖居住氣息的家園,將會使居民感到不斷上升的安全感,溫馨及舒適,會產生強烈的歸屬感,才能被越來越多的居民所認可。人性化設計原則即是要設身處地為居民思考,設身處地為居民準備。這對整個住宅區進行朝向和風向的分析是設計開始之前的準備,這樣能夠更好地聯系好住宅區的風道。向陽面和背陽面的處理才是景觀規劃階段必須研究考慮的問題,往往在冬天時給人們提供給溫暖足夠的日照,而在相對的遮陽又是人們所必須得,娛樂交流娛樂放松場所也是人性化追求中必須提供的。
1.4 景觀的自然生態原則
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必須尊重保護自然生態資源,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基地的原生態山水地形、樹木花草、及大自然中的陽光、空氣、氣候因素等都必須得到更好地使用,設計者要追求更好地布局、更完美得設計,來創造出出與自然更為貼切的綠色居住景觀環境。藝術設計景觀的基本成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軟質的東西,如樹木、水體、和風、細雨、陽光、天空;另一類是硬質的東西,如鋪地、墻體、欄桿、景觀構筑。軟質的東西稱軟質景觀,通常是自然的;硬質的東西,通常人造的東西都是硬質景觀。當然也有例外,如山體就是硬質的,但它是自然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精神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標準也在不斷提高。相應的,園林設計師要也要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因為園林景觀正在成為人類現代社會生活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2.軟質景觀的藝術設計
2.1 園林植物
植物造型通常都能在設計過程中起到巨大作用。根據植物造景的定義“利用喬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并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觀賞”。植物造景區由于植物特有的生命特征使它在造景上具有根本的特點,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對植物能否達到預期的體量、季節變化、生態速度要深入細致考慮,同時結合植物栽植地、小氣候、干擾等多因素的考慮。以成活率達標為基準,為了形成疏林與密林、天際線與林緣線優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觀的園林景觀往往利用植物造景藝術的原理,而且伴隨著生態園林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以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生態上的景觀、文化上的景觀也被賦予在植物景觀上,甚至賦予更深更廣的含義。
2.2 水體
水體有動水和靜水之分。動水包括噴泉、瀑布、溪澗等,靜水包括潭、湖等。現代景觀中被普遍應用的應該為噴泉。噴泉可利用光、聲、形、色等產生視覺、聽覺、觸覺等藝術感受,大自然的水的氣息也能在城市里讓人們體會到。盡管如此,人工的痕跡始終不可避免地展現出來。如果能將人工與自然巧妙結合,那一定會早現另一種境界。
3.硬質景觀的藝術設計
3.1 鋪地
鋪地是園林景觀設計最重要一點就是鋪路。世界上那些鋪裝設計很漂亮的廣場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羅馬市政廣場、澳門的中心廣場等。但是我們現在的設計但是對于鋪裝的研究,我們都沒有特別重視特視。相比琢磨如何發揮鋪裝在景觀空間的作用,我們更喜歡在材料的檔次上下功夫,以為這樣就好,但其實事實并不是這樣。高檔的材料并不是萬能的。在國外,在這方面研究的很深。如巴黎艾菲鐵塔的廣場鋪裝與坐凳都是混凝土制品,但是并不會讓人覺得不協調或不夠檔次,為了產生不同的使用效應,我們可以用鋪裝的質地與顏色來規劃不同的空間。
3.2 墻體
出現的蘑菇石貼面墻相比以往的磚墻石墻,更受到廣大人民的親睞。不但墻體材料與以往相比有很大的變化,其種類也越來越多,有用于機場的隔音墻,用于分隔空間的浮雕墻等,特別是玻璃墻在現代社會的出現,因為玻璃的透明度比較高,推動了景觀設計的不斷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墻體已經不是簡簡單單地防衛象征,而是為了營造藝術感覺。
3.3 園林小品
園林小品的種類花樣越來越多,坐凳是景觀中最基本的設施,坐凳的布置要仔細推敲,相比設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坐凳,那種在空間親切宜人,視野條件良好,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護性的地段設置坐凳,更受人們的歡迎。如果設計中能提供輔助座位,如臺階,花池,矮墻等,很多時候能收到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4.結束語
居住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也是最主要的一項生活構成和行為內容。現代景觀要素的細部設汁很重要,一個景觀的好壞不僅要看結構,也要看細部,從臺階的尺寸,雨水口的處理,到鋪裝圖案建筑的立面種植方式都很關鍵,要反復推敲。道理很簡單,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既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抓緊時間學習,相信我國的景觀設計一定會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吳龍輝、陳偉新.河源市九和溫泉 旅游 度假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J].廣東園林,2005.12.
[2]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