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態文明教育的現實意義

生態文明教育的現實意義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16 16:22: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態文明教育的現實意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態文明教育的現實意義

篇(1)

從我國大環境來看。“建設生態文明”、“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的觀念”在黨的十七大正式提出。而在黨的十報告中,進一步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高度論述,并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顯示了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從高等教育的特點和要求來看。高校培養的是符合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高層次人才,他們的思想品德修養、專業技術能力、教育文化素質等決定了我國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高校是為社會輸送具有先進思想、理念、技術的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所以,高校扛起生態文明教育的大旗,走在社會前沿推動、建設、宣傳生態文明教育,義不容辭。

二、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建設的內在要求

(1)必須要明確,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機組成部分,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和生態文明建設。

(2)結合當下背景、人文情況、案例等,分析、闡明目前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和大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有針對性地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提供現實和理論依據,指出教育的方向、目標和路徑。

(3)對開展好、建設好生態文明教育提出設想、建議,為我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建設出謀劃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和規劃,既能夠指導培育大學生的實踐教育活動又能夠促進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向社會的輻射和積極影響。

三、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建設的內涵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里程碑式的產物,是當代人對人類歷史發展歷程中人與自然、生態環境以及生產力關系所做的總結、反思式發展,是維持生態平衡、尊重自然規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并重的文明之路。生態文明的教育對象是社會全體成員。而大學生相對于其他社會成員而言,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社會需求。首先,大學生具有綜合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較高的素質,并且具有一定的社會歷練,有著客觀理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人生和世界有著較高層次的認知;對待未來懷有理想,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擁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有著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調動資源實現目標的能力;再者,作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他們,承載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希望。因此,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是指按照生態文明發展的基本要求、內涵和目標,結合大學教育的原則和基本規律,以生態文明觀——人與自然以及生產力的和諧發展為出發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訴求,對大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行為,使大學生能夠正確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形成生態文明道德觀,自覺遵守自然規律和生態系統原理,并指導自己的生產、生活、消費行為,為自然、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服務的教育實踐活動。

四、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現實意義

篇(2)

在高校思政課程中引入生態文明教育,教師不能僅從書本中對其進行教育,而應該充分的挖掘生活中各種有利于生態文明教育的資源,這些資源要是科學的,這樣才能讓思政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起來,同時,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明確生態文明教學的思路,通過有效的途徑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讓生態文明教學的時效性得到加強。

(一)生態文明教育引入教材中

將生態文明教育引入到教材中是指將生態文明教育的相關資料及資源進行整合,通過科學合理方式編入到高校思政教育課程的教材中去,這樣能夠更好的在思政課堂中進行生態文明的教育,并且還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其思想素質。如何將其融入到思政教育教材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先組織相關的專家或是有生態文明方面知識及研究的教授共同來進行思政課程融入生態文明教材的編寫,編寫的教材應該從自然環境及資源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常識等進行編寫,對于其環境的保護及資源的使用等方面也需要進行闡述,因為所涉及的方面較大,因此,對于在內容上要力求簡約易懂,要能夠讓學生容易接受并容易記住。第二,需要從形式及政策上加大對生態文明教育融合到思政教育教材中的力度,通過舉例來闡述現代社會中生態環境遭受到的破壞,比如空氣霧霾現象的發生,水源及土壤受到嚴重的污染,沙漠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的動物開始面臨滅種危險,有些甚至已經滅絕等等問題。讓大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現代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危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能夠認識到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生態文明教育引入課堂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其中不僅可以通過教材來進入課堂中,還可以通過思政教育的教師自身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及理解,從本質及現實方面來對生態文明教育進行闡述,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自身對現代生態環境的現狀進行自我觀念的表達,并將其本質及現實意義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中。生態文明教育引入課堂實質上是將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體現出來,通過課堂教育來完成生態文明教育的目標,通過課堂教學來向學生們表述現在生態環境上的現狀,通過表述人類該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作為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并介紹生態中的存活方式,通過選修課或是必修課或研究性學習等形式來讓學生對其進行了解,通過對現代生態環境的認識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行為及習慣,這才是現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在高校思政課堂中對于如何有效實施生態文明教育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不斷的創新,要充分挖掘出思政教育教材中有利于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學資源,并且需要能夠結合學生的興趣及關注度來進行相互融合,要能夠適時的,恰到好處的將其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行為及習慣。

(三)生態文明教育引入頭腦

生態文明教育引入頭腦是指通過高校思政教師對生態文明知識及理念等進行實踐的方式來加強學生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并通過其要求及所形成的價值觀來改變現在的大學生對于生態環境的思想,讓他們能夠形成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念,并且要能夠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怎樣才能讓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到學生的頭腦中,這是一個非常高深的問題。這不僅需要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好課堂這一陣地外,還需要能夠充分發揮社會實踐這一教學手段。所有理論性的知識都需要通過實踐來得到印證,所以,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生態文明是現在社會非常關切的問題之一,要讓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學識來對現代生態問題進行思考,研究其問題的根源并找出如何解決的辦法,這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開動大腦,還能讓學生了解到自身的學識,強化自身對生態文明的認知度,讓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促進學生情感認知,使學生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行為及習慣。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讓學生能夠從平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里感受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從身邊的一草一木開始,做到不踩踏,不浪費水電等,加強其生態文明的意識,讓生態文明行為成為自然反應,讓其真正的融入大腦,放在心里。

二、生態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程體系的原則

(一)注重課程融入的科學性

高校思政教育課程所教授的內容較多,教師應該將生態文明教育進行具體細致的分類,然后在融入到相應的思政課程中去,這是科學的將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的基本要求。比如在進行基本原理概論這門思政課的講授中,需要能夠讓大學生明白其所講述的基本觀念、立場,教師要能夠將生態文明與基本原理相互結合起來,讓其能夠融入其中,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二)強調課程融合的靈活性

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這需要兩者之間相互銜接,相互融會貫通,這樣才能促進其和諧統一的開展。教師在進行思政教育課程的教學時,要對課程的內容有著非常深入的認識,不能被其內在的理論結構所限制住,要能夠做到既尊重它又能夠順應時展的需求,要能夠緊繞時展這一主題,嚴格的按照其要求來進行課程的教學,教學內容要能夠與時共進,要充分的將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體現出來,將最新的成果融入到教學中,讓教學內容得到優化,讓教學的內容充滿時代的特征,這樣在教學中才能讓學生更加的信服。同時,高校思政教師還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日常生活,要能夠從生活中的小事中發掘出具有教育意義的生態文明教育事跡,在課堂中適時的提出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其與實際生活有所聯系,會讓學生產生親切感,讓教學的質量得到提升。

(三)強化融合研究的主動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需要及時的更新教學觀念,要能夠對思政教育課程進行創新,研究出更具科學性和吸引力的教學方法,同時還需要能夠符合現代大學生的接受范圍,要能夠有效的提高其綜合素質,并滿足高校對于創新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的需求。在平常的教學中,高校要營造出有利于教學的氛圍,積極鼓勵教師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學術研究及探討,要激發教師對學術研究的熱情,這樣才能讓教師不斷的創新出更多的教學方法。同時高校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來將教師對生態文明教育宣傳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要通過創設適當的情景來激發教師對社會中生活百態的關注度,讓教師在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時能夠清晰明了的回答上來;高校要加大對思政教師在思政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上的研究的支持力度,讓教師能夠無后顧之憂的去進行深入的研究,解決在實際的教學中生態文明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斷的完善教學的方法。

三、結語

篇(3)

【關鍵詞】生態文明教育 生態道德素養 教育資源共享

一、三江源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的背景和意義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玉樹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擁有廣袤的高原草甸、豐富的濕地資源,也蘊含著天然壯觀的高原生態景觀以及藏民族特有的生態文化內涵。而與三江源首尾呼應的是地處長江人海口的上海市,綿延六千多公里的長江像一條紐帶,將兩地連接起來。

三江源有著我國目前面積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以及當地藏民敬畏山水的原始生態文化。隨著西部大開發節奏的日益加快,當地的環境和傳統文化也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例如:青海湖的面積在連年萎縮。流域生態系統退化趨勢明顯;挖蟲草致富的熱潮加速了三江源地區水土的流失……而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青少年,由于無法感受冰川、草原及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因而對環境惡化的趨勢缺乏感受和認同。因此,三江源地區和上海,通過一系列生態環保活動的組織和推進,從情感和資源上進行互補,從而使兩地的青少年的生態文明的素質得到提高。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藏族傳統優秀生態文化的傳承意識將得到加強。

上海市徐匯區青少年環境教育有著多年綠色學校的實踐基礎,以及將環境教育向家庭和社區延伸的成功經驗。近年來嘗試從綠色形態教育向綠色生態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導學生完成主動參與環保活動到自覺餞行生態文明的轉變。然而城市學生對于更寬泛的環境理念沒有直接的感受。沒有情感上的共鳴,許多知識只能間接從書本上得來。因此,如何引導青少年與大自然親近、融合,樹立綠色生態理念,就成為推進生態文明教育深化的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通過“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經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等單位與青海玉樹三江源生態保護協會共同發起。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區域內綠色學校聯手青海玉樹地區中小學校,啟動了以青少年生態倫理道德教育為重點,促進長江流域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開展為基礎的“同飲一江水,共護一條河”長江首尾姐妹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特色活動。

二、三江源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的實踐和探索

2008年6月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5位教師作為活動的先遣隊,肩負著長江首尾地區環保、教育等跨部門合作和開拓兩地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創新實踐的重任,赴三江源地區進行了為期九天的實地交流和考察。活動中,以保護長江生態血脈為紐帶,利用三江源自然生態和藏民族樸素的生態文化背景,融和徐匯綠色教育經驗和理念,整合東西部環境教育資源,從普及生態知識、培養生態情感和樹立生態觀念三個方面人手,引導兩地青少年直視生態環境的現狀。樹立生態環境保護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共同開展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

1 開展兩地環境教學的互動,推動生態文明教育的深化

三江源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教育資源,其洪荒、原始甚至惡劣的自然環境,使人們養成了敬畏自然、相濡以沫的生態情感和人際情感。在玉樹孤兒學校里,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以愛為出發點的環境教育。他們傳承著藏民族的傳統生態文化的豐富內涵,出于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把江河比作母親。像兒女孝敬父母一樣深愛著這里的山山水水……自覺地把維護當地自然環境作為一種責任,作為凈化心靈的一種行動。“母親的河流是愛的源泉。請不要往里排放臟水,把母親心靈污染”,這是老師講給學生最動聽的環保語言。邊措是孤兒學校六年級的學生,他說:“如果一個人會同情別人,有著一顆善良的心,這個人就能看到動物眼中的淚水,也會聽到動物急促的呼救聲”。當老師把愛填滿孩子心靈的時候,他們就能變成格林童話中自雪公主,就會聽懂動物的戚語和憂聲,就會讀出植物的悲傷和痛楚,因而就能以一種超越人類自身情感的生態倫理良知,呵護自然,呵護生命,專注弱小,關愛他人,讓地球上所有有生命和無生命的自然存在物都享受道德關懷的陽光。這些對于在城市中生長,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們來說,無疑是最直接、最震撼心靈的生態道德教育。

由于當地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的限制,學生對環保科普知識普遍缺乏。為此,我們為孤兒學校五年級同學舉行了一堂《水――我們的好朋友》的環保示范課,通過簡易小實驗讓學生在探究體驗學習中認識水、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掌握保護水資源的知識和方法。思考青少年應該怎樣去保護我們的母親河。授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環保知識在探究過程中得到深化。課后才知道因為條件有限。學生從沒做過實驗,老師更無法利用試驗進行有效的環境生態的教學。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示范課中將所用的實驗器材完全取之日常生活,如飲料瓶改成了燒杯和漏斗、吸管代替了攪棒……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因此,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當地的環境與文化。幫助和支持三江源地區中小學環境教育教材編寫。讓當地成學生從身邊問題的探究中獲取環境科學知識。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環境教育方法,是普及青少年生態環保知識,促進當地環境教育開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玉樹我們還舉行了面向當地環境教育老師及教育行政部門相關人員的環境教育培訓講座。介紹徐匯區在綠色學校建設和青少年綠色文明教育的成功方法和經驗。我們希望能通過后續更多的培訓和交流,促進源頭環境教育的師資建設,課程和教材的開發,實實在在的幫助三江源地區開展多元環境教育,實現青少年生態環境知識、能力、情感的同步提高。

2 推進兩地綠色學校交流的互動,培植生態道德情感

田林第三小學是一所在生態文明教育中有思考、有探索并形成教育特色的上海區級綠色學校。“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的環保互動活動使田林三小與青海玉樹州孤兒學校結成對口互動學校。通過圖片、資料的展示和介紹,田林三小的教師指導學生走進青海、了解三江源。同學們創作了“共繪綠色西部”的環保小報、建立了“綠色流動圖書館”、捐獻帶有自己“環保心愿卡”的心愛玩具等。當這些玩具在2008年的“六?五”世界環境日之日,由我們將這些上海青少年的心愿和禮物送到孤兒學校學生手中時,孩子們的喜悅溢于言表,他們用質樸的語言表達了他們的感動。并決心通過兩地同學的交流互動。

促進了對生態環境、情感意識、環保實踐活動的相互促進和提高。

從三江源高原腹地考察交流后。我們先后在徐匯區中小幼學校以及上海市眾多的社會團體進行了30多場專題講座,廣泛宣傳三江源的自然生態和人文魅力,擴大活動影響范圍,促進兩地綠色學校進一步的互動交流,推動長江首尾姊妹學校開展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并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目前徐匯區二十多所中小學校正在策劃組織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開展“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的生態文明教育活動。2009年2月徐匯區田林第四幼兒園開展了以“心系三江源、共享一片情”為主題的環保節活動,并同玉樹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措池村學校結成了姊妹學校。上海市華育中學是一所全市聞名的民辦初級中學,今年校科技節特別以“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為主題開設專題講座、海報設計、電子作品、校園生態攝影、現場剪紙等生態教育活動。除此之外,徐匯區長橋二小、中國中學、南洋初級中學等學校也都組織了“愛我母親河”的主題生態環保活動在行動,以此來感受三江源自然生態和藏民族生態文化的內涵,深化對生命、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生態道德情感。

3 搭建“愛我母親河”的網絡平臺,架起兩地生態文明教育的“青藏鐵路”

由于青海、三江源與上海路途遙遠,互通信息非常不方便,而現代社會的信息化技術則能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實現兩地的互動和交流。為推進“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長江首尾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活動,便于兩地青少年克服地域的阻隔和限制,及時開展互動和交流。我們發揮徐匯區活動中心自身信息技術資源的優勢。組建“網站編輯部”和“網站技術部”,開發和建成專題網站“愛我母親河”(省略)并由志愿者專人負責網站欄目的互動、更新與維護。以圖文并茂的版面,展示長江源頭、流域及江尾生態之美和環境問題、長江流域青少年生態文明活動最新新聞、結對學校之間的互動活動、社會各界綠色志愿者行動等等。通過“長江生態”、“珍聞薈萃”、“長江印象”、“互動學校”、“長江論壇”五個主欄目實現兩地互動交流,為生態文明教育的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形式多樣,構筑了一條生態文明教育互動的綠色通道。

我們希望能以長江源頭的保護作為切入點,以“愛我母親河”的生態情感吸引長江流域更多城市的青少年及公眾認識并參加到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的活動中,以自己的自覺行動,讓美好的生態環境常駐,讓生態文明永存。

三、三江源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的思考和行動

一年來,我們在探索地區與地區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拓展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途徑,培養長江首尾漢藏民族青少年生態道德素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為了使以三江源地區與上海“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的生態教育活動能夠持久地開展下去,有效推動兩地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的合作互補與互動,我們計劃在下階段開展如下活動:

1 以長江生態血脈為紐帶,推動長江首尾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

“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活動是以長江生態血脈為紐帶,把長江的自然生態之美和環境保護問題帶到兩地中小學課堂及課外活動中,培養長江首尾漢藏民族青少年對母親河的情感和憂患意識,塑造具有生態素養的長江兒女形象,拓展了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的新途徑。

2 以“母親河”保護為載體,培養長江首尾青少年生態道德素養

“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活動是以“母親河”保護為載體,充分利用我國幅員遼闊的生態資源和中華民族生態倫理思想的精華對青少年進行生態文明教育。通過合作互補、互利、互惠、互動引導長江首尾青少年與大自然親近、融合,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歷史使命感,培養他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生態道德素養。

3 以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為契機。促進東西部環境教育資源共享

篇(4)

關鍵詞:生態文明;垃圾分類;學校;家庭;社區;共育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9-0231-03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深化改革,建設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十精神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和歷史地位。而垃圾分類處理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工作,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學校作為培養21世紀新型人才的陣地,更要通過宣傳、環境教育等,喚起全體師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特別是垃圾分類的意識,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在環境意識日漸引起重視的今天,學生對生態文明知識雖有所了解,但是還不全面,生態文明意識雖覺醒,但是尚不健全,生態文明行為雖然開始養成,但是存在缺位。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學校、家庭、社區的一體化教育網絡,讓學生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提升垃圾分類意識,落實垃圾分類行動,進而提高生態文明素養。

一、夯實底蘊,創新特色,為垃圾分類工作奠定基礎

生態教育,是公民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只有夯實學校的生態教育特色,才能更好地開展垃圾分類。開展生態教育,對學校而言,促進了學校的發展,提升了學校品牌;對學生而言,規范了文明行為,更培養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對教師而言,提高了自身的素質,更體現了為人師表的風范。學校應該始終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辦學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作為改進校園環境管理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來抓。學校的教育目標應該是“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在普及生態教育的基礎上,以生態教育的科學探究活動為重點,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為提升師生垃圾分類意識,落實垃圾分類行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管理,找準切入點,不斷強化生態文明教育

1.分層有效促進,營造垃圾分類實踐網絡。學校領導應該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成立垃圾分類活動領導小組,為學校垃圾分類工作出謀劃策,負責規劃、指導、研究創建垃圾分類活動。并邀請社區人士、環境志愿者、學校師生等各界人士成立生態學校委員會,與學校領導攜手共筑垃圾分類實踐網絡,實踐網絡應分工明確,學校垃圾分類領導小組由校長負總責,德育處催落實,少先隊具體抓,實行德育處、級長、班主任三級常規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形成各部門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承擔的縱向連接的工作體系,積極探索學校垃圾分類工作的新途徑。

2.環保科技引領,提升垃圾分類創新意識。充分發揮環保科技的課程引領作用,將科技探索活動與垃圾分類活動緊密結合,以點帶面,豐富校內育人環境,開辟校外第二陣地,優化育人環境,提高老師們的環保素養,將垃圾分類活動落到實處。科學老師可以利用課程開展不同主題的科技體驗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低碳生活的簡單環保,并積極投身到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中去,共同創建生態文明校園氛圍。可以組建“校園少年科學院”,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環保低碳、垃圾分類等方面的科技創新實驗,評選小院士、小博士、小碩士、小學士。以點帶面,提升全體師生垃圾分類的創新意識。

3.開發校本資源,充分挖掘垃圾分類課程理念。學校應該積極開展“生態課堂”教學活動,每個學科、每位教師認真組織教研活動,共同探討、研究生態教學特點,充分挖掘自身學科教材中顯性或隱性的環境教育滲透點,從不同年齡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將環境教育與課堂教學相聯系,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到的相關元素,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甚至可以將某一環境行動滲透到不同年級和所有科目的教學當中。品德課可以提升學生垃圾分類的認識,強化環保理念;科學課可以組織學生監測學校垃圾分類情況;語文課可以學習制訂垃圾分類行動計劃和生態章程;數學課可以講授統計廢紙數量的方法;信息課可以鍛煉使用圖表、管理數據的能力,統計校園垃圾分類情況;美術課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變廢為寶”活動,運用廢紙創作海報、壁畫、工藝品等;音樂課可以編排相關內容的課本劇……學校教學大會也能成為環境教育校本研訓的交流平臺,邀請環保專家開展生態教育講座,并積極安排教師參加各類環境教育培訓,以提高教師的生態教育素養。通過這些活動,可以使全校師生從各種視角認識垃圾分類和廢物回收問題,從而有所成、有所獲、有所得。不斷提升對環境教育的認識,掌握開展環境教育的途徑與技巧,不斷探索環境教育的做法。從而更好地挖掘教材中可滲透的環境教育內容,切實提高學生垃圾分類實踐能力。

三、全力打造校園文化,增強垃圾分類的實效性

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優化生態教育環境,構建有本校特色的環保體系,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將垃圾分類深入學生內心,強化學生良好的環境意識。

1.完善陣地建設,促使垃圾分類常態化。①充分發揮少先隊陣地的宣傳作用,提升師生垃圾分類意識。重視發揮少先隊隊部室、紅領巾廣播站、電視臺、紅領巾網站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少先隊宣傳板報、櫥窗的宣傳作用,不定期地舉辦學校、家庭、社區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的圖片展、學生手抄報活動等。紅領巾廣播站、電視臺每周設“垃圾分類”專題節目時間,可以向廣大師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工作。校刊也能成為宣傳垃圾分類的主渠道,定期刊登有關垃圾分類的環保知識,讓老師、學生、家長等通過校刊,了解學校垃圾分類的實施情況,起到宣傳、監督的作用。②充分發揮少先隊小干部作用,使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有序開展。每周召開少先隊中隊干部會議,進行有目的、有內容的垃圾分類培訓和布置工作。組織各中隊開展創建生態課室活動,制定生態規章,以及垃圾分類行動計劃。使生態規章人人都能熟記于心,并形成共識,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按照生態規章及垃圾分類行動計劃的具體要求去做。落實“生態文明班”評比工作,并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納入到“生態文明班”評選工作中,值周中隊設專人監管校園垃圾分類投放點,督促各中隊規范投放垃圾,作好登記。每班設立“回收箱”、“垃圾箱”,堅持“二次回收,二次利用”。并可以推選兩名“垃圾分類管理員”,直接參與中隊垃圾分類常規工作,長期開展垃圾分類回收、廢舊電池、軟包裝飲料盒專項回收等活動。發展和培養各級隊活動積極分子,切實鍛煉和提高少先隊員垃圾分類的自主實踐能力。

2.倡導活動育人,開展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活動。巧用節日文化載體,展現垃圾分類特色活動。學校可以結合植樹節、世界環境日、六一兒童節等節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彰顯本校特色,讓學生們從精彩紛呈的活動中明白要從身邊的環保小事做起,為保護地球母親,為凈化校園,為創造一個優美的學習環境而努力。①校園環保特色鮮明。每學期開學,可以圍繞提升師生生態文明素養的辦學理念,舉辦具有校本特色的開學典禮,明確我們小學生所肩負的學習、環保等責任,鼓勵大家堅持節能減排,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教育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中,平凡樸實的行為細節中做起,繼續付出自己生態文明的行動,強化垃圾分類意識,踐行垃圾分類活動,當好生態學校的小主人,為新學期注入新能量。②植樹節來臨之時,開展“節能減排,變廢為寶”環保系列活動。為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加強節約糧食、節水節電、垃圾分類回收等教育活動。在垃圾分類回收的活動中,同學們可以利用廢舊紙皮箱做成美觀實用的廢紙回收箱,每個廢紙回收箱上畫上各種生動有趣的環保宣傳畫和小口號。廢紙回收箱擺放在每一個班里,讓同學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注意將產生的廢舊紙張專門收集好,并帶動父母共同參與活動。③可以結合世界環境日,以環保墻體宣傳畫的形式宣傳綠色經濟。讓學生繪制生動活潑的環境主題美術作品,宣傳綠色經濟的必要性。體現作為學生,對保護環境、綠色經濟的思考,對環境、經濟的關注和責任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環境保護、綠色經濟重要性的認識。④六一兒童節可以召開別開生面的環保科技節暨跳蚤市場活動。同學們自己動手用環保材料、廢舊物品自制玩具,每一個游戲蘊藏著一個科學小知識,既強化了同學們的生態理念,又進一步宣傳了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實踐活動投入到綠色消費,創造性地發揮閑置物品的最大效益。⑤學校應積極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向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相關知識。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向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的益處,呼吁市民積極投身于垃圾分類的行列中去。⑥舉辦“廢舊物品巧變身”活動。每逢中秋、春節,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廢舊月餅盒、利是封等材料進行藝術再創造。美觀別致的手工制品既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認識。⑦邀請專家到校為學生進行環保知識專題教育。利用少先隊活動,邀請環境保護專家為學生傳輸各類環保知識,提升學生生態素養,為垃圾分類實踐活動打好理念基礎。⑧“綠色假期,綠色金點子”活動。每年假期,可以組織學生在家中進行垃圾分類金點子活動,把垃圾分類的環境意識從學校輻射到家庭,從家庭輻射到社會,讓孩子們過一個環保低碳的綠色假期。開學可以讓孩子們會把自己的“綠色金點子”做成小卡片,帶回學校貼在展板上。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生態環保理念與做法。

四、打造特色校園環境,提高垃圾分類活動意識。

篇(5)

【關鍵詞】高校 生態德育 實施途徑

【基金項目】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科研項目(思政專項)。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44-02

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問題引起了我黨的高度重視,在黨的十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到重要的戰略地位,首次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之中。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生力軍,除了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外,生態道德素質的養成至關重要。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生態道德素質,對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生態德育的必要性

1.生態德育是高校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態德育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生態價值觀是人與自然價值問題的根本觀點,科學的生態價值觀是把整個生物圈乃至整個宇宙看成是一個生態系統,認為系統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而人類在追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同時必須做到與和諧共生。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在大學生中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整體主義生態價值觀,并逐漸形成適應生態文明的生態世界觀、生態人生觀和生態價值觀對國家和人類的進步非常重要。

2.生態德育是高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舉措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進行道德教育,傳統德育多是從“人類中心主義”出發,強調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而生態德育提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點,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的一種突破,也是對傳統德育精神的豐富、發展和升華,它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大學生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的人才資源和生力軍,除了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具備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在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階段,具有良好的生態文明觀念、具備妥善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能力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

3.生態德育是高校傳播生態文明的有效方式

高校不僅是傳播知識的和學術研究的場所,更是傳承、發揚和創造先進文化思想的殿堂,應該以其特有的影響力去感染社會、引領文化、教育大眾。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應該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思想覺悟,踐行生態文明生活和生產方式,并在社會中發揮榜樣作用,以點帶面傳播生態文明,引導大眾自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全民族的生態文明素養,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綜合競爭力,逐步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

4.生態德育是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而實施可持續發展必須用多種方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生態德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生態德育是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核心,高校實施生態文明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環保公德意識,同時對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積極推動社會文化向生態文明的變革和演進,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國內高校生態德育的問題

高校對生態德育的認識不到位,大部分學校多是強調專業教育,沒有把生態德育作為大學生必備素質列入培養目標。一些高校重視校園環境和基礎硬件設施的建設,卻忽視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有的高校在生態道德教育方面流于形式,僅開展一些即興活動,缺乏目標長遠而系統的教育規劃。這些不全面生態道德教育,造成學生在生態價值取向的認同上缺乏一致性,反映在學校生態道德教育與社會環境相脫離、與學生心理需求相脫節等方面。

2.高校生態德育課程內容不系統、不規范

當下高校生態道德教育課程的內容十分零散,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生態德育課程大多依托相關專業開展,且多是一些專題教育,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有的公共基礎必修課,例如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課等,雖然涉及生態德育的相關內容,但教學形式較為陳舊,多以單向的、獨白式的、由教師到學生的簡單線性教學過程為主,缺少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加之期末考核形式化,最終使德育退縮到單純的認知領域,造成高校德育的機械化和概念化,使生態道德教育缺乏應有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導致生態道德知識不能很好地內化為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外化為自己的日常生態行為習慣。

3.高校生態德育教材師資匱乏

在師資方面,承擔生態德育教育的大多數是相關專業的教師、輔導員,相關專業教師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沒有精力專門做生態德育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而輔導員大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生態環境知識和倫理的培訓,對生態道德教育沒有深刻的理解,且往往流動性較大。在教材方面,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教材,相關教育內容多在生物、環境工程等學科的教材中有所涉及,且往往側重于知識層面,并沒上升到道德教育層面,不能達到樹立大學生生態文明理念、培養大學生生態文明的責任感和義務感的目的。

4.高校生態德育課外實踐少支撐

一是高校生態德育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不連貫。高校開設環境保護類選修課,主要以滲透教學的方式向大學生實施生態道德,但均是理論教育,并未根據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學生缺乏生態德育體驗,難以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發自內心的去熱愛和探索自然。二是高校生態校園文化活動和相關社會實踐活動并未成為校園主流,沒有形成全員參與氛圍。目前,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的生態道德教育活動大都由社團、學院自行組織,學校重視程度不高,無法形成校園主流,所以學生參與面相對較小,不能達到高校生態德育的目的。

5.高校生態德育校外途徑未建立

高校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課堂教育、學生校園文化活動均在校園內進行,相關實踐活動沒有與外界信息和資源進行合理整合,沒有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同實際的生活、社會實踐或科學研究相結合,缺乏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方面的實踐教育和技能訓練,難于讓學生在自身發展中切身體會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樹立生態文明的責任感,體驗生態道德踐行者的成就感。

三、國內高校生態德育的實施途徑

1.構建生態德育課程體系,納入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培養學生樹立良好道德素養的重要任務,生態德育必須首先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優勢,采取多層次、多渠道的教育方式,構建高效生態德育的課堂模式。一是注意在“兩課”教學中增補生態道德教育的相關內容, 將生態倫理教育滲透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中,并在考察中體現。例如在法律基礎課中講解環境保護法的內容和現實意義;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補充生態道德的教育內容;在哲學課中著重講解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等。二是通過開設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向學生系統地普及生態環境的基礎知識,使學生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普遍性,喚起學生的生態責任感,鼓勵學生為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作出努力。三是引導其他專業教師主動把生態保護意識滲透到各類專業課的教學中,向學生灌輸正面的生態倫理、科技倫理知識,使學生具備正確的生態自然觀、生態價值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2.整合校內外生態實踐活動,突出實踐育人

除了課堂教育外,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態校園文化活動,使大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在體驗中加強對生態道德的理解和感悟,進一步認識和認同生態德育的教育內容、產生生態責任感。例如,聘請著名生態學、環境科學專家作相關專題講座;組織學生觀看視頻資料、進行實地參觀等活動,引導學生對我國現階段重大環境問題進行關注和學習,提高環境教育的參與性;引導學生組建相關學生社團進行生態文明宣傳活動,形成良好的生態校園文化教育氛圍,在喚起民眾環保意識的同時,讓大學生切身感受生態道德教育的意義和責任;利用黨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抓住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無煙日等時間節點,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在學生群體中普及生態知識等。

3.建設“綠色大學”,注重潛移默化

從生態系統觀的角度來看,一個學校就是一個生態子系統,大學校園是整個社會系統的微型體現,是最容易感染大學生的環境因素之一。建設生態綠色校園,人人關注環境保護、節水節電、關愛他人,形成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能耳濡目染的外環境,引發其爭當“生態人”的熱情和干勁,是生態德育最為直觀、易于接受的方式。

4.利用科研優勢,創建理論支撐

高校在理論的探索方面有著良好的優勢,鼓勵相關教師進行生態文明等相關問題的研究,或者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科技創新,把理論研究成果以咨詢報告或者科技作品的形式反饋于社會,直接推進生態文明進程。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科研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直接體驗創造生態文化的過程,切身感受社會對于生態文化的認同程度,促進生態德育觀的形成與發展。此外,組織學生開展深入一線農村、廠礦的環境教育調研活動, 在調研報告的形成過程中,讓大學生認同生態價值觀和踐行生態文明行為。

5.聯動外部力量,提供補充教育

拓展生態道德教育的維度,充分挖掘環境保護、環境教育與家庭生活、社區活動以及地區發展的相關聯系, 努力與家庭、社區等聯合開展校外的生態德育實踐活動,由一維的學校教育向多維的綜合實踐演進,形成適宜大學生成長的德育生態鏈和生態區,使學生在探索自身與自然、社會的平衡中,形成生態道德信念、培養生態道德情感、確立生態道德原則。

參考文獻:

[1]王世民,李泊,周磊,李峻峰.論學校生態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J].江西社會科學,2003,(12):223-225.

[2]王世民,豐平.高校生態道德教育芻議[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6(04):125-128.

[3]侯彥杰,張海英.當代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確立與培育[J].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0,18(02):103-105.

[4]方世南.生態價值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取向[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

篇(6)

一、高職環境生態學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針對高職非環境專業環境生態學課程面臨的是:一是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環境生態學教材有10章左右的內容,包括了從緒論到生物與環境、種群與群落、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類型及保護、環境污染的生態防治、受損生態系統及生態恢復、生態監測與評價及防治、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及生態安全,全球生態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其中有些內容講得過多過細,而在課時安排上理論課和實訓課課程總學時一般有60學時左右。

二是教材不少,但教材內容都主要側重于生態學;同時內容設計主要是針對環境專業的學生,重點放在生態環境問題的的治理、監測上,如環境污染的生態對策、生態工程、生態監測與評價、生態規劃和生態示范區建設、生態系統服務、管理及生態安全等內容偏多,占了大量的章節及篇幅。而非環境專業的生態環境通識教育側重點在掌握環境生態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生態觀念,提高環保行為。例如,我國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及環境污染與人類的關系,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相對來說涉及的很少。還有一些內容與其他課程重復。如生物與環境一章部分內容就與生物學、地理學等課程內容重復,可以只講重點。

教學方法上。環境生態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很強的基礎學科,教學實施者對教學方法的探索不多,多采用傳統的填鴨式講授教學法,即教師站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坐在臺下靜聽。教師的這種單向教學法把教師與學生截然分割開,教師講得是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是昏昏欲睡,哪些內容是重點,哪些內容是難點,哪些內容與現實生態環境問題密不可分,學生全然不知。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不夠,主體地位沒能體現。

另外,高職院校的生源一部分是職高的畢業生,另一部分是普通教育的弱勢群體,這些學生各門學科的基礎都相對薄弱,知識面窄,環境生態學又是門綜合性的學科,涉及豐富的內容,有些知識內容在課堂短時間內不易理解、消化,影響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

二、構建以生態環境教育為主的高職環境生態學教學體系

生態環境在日益惡化,越來越多的高職生畢業走向社會,這個群體對社會的影響力也日益擴大,他們既是科學知識的接受者也是傳遞者。所以,對非環境專業的學生在環境生態學教學中要求在掌握環境生態學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生態觀念及保護自然、熱愛自然和維護生態平衡的責任感,把學習環境生態學專業知識和提高個人保護環境的責任心相結合,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提高環境生態保護行為,進而影響到周圍人的生態環境觀念。針對以上現狀,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生源情況等方面,提出構建以生態環境教育為主的高職環境生態學教學體系。

(一)以生態環境教育為主的高職環境生態學教學內容改革

作為公共環境生態通識教育課程的高職環境生態學,在教學內容上要科學規劃,設計要更貼近高職環境通識教育目標,即在掌握環境生態學基本知識、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生態觀念及保護自然和維護生態平衡的責任感。

1.適當調整教材內容的章節順序,突出環境教育的緊迫性

職業教育是為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服務的教育,也是終身教育。高職環境生態學的教學內容要恰到好處地為高職生的職業生涯與日常行為、生活習慣服務,時刻提醒他們要保育生態環境。例如,在講“緒論”中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時,將第12章內容“全球生態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提前到第二章來講,其他章節順序不變。目的是讓學生直面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對他們固有的生態觀念、不良環境行為從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上進行強大沖擊,意識到生態環境問題的緊迫性,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才不致最終毀滅自己,才會可持續發展。

2.整合教材內容,刪繁就簡,體現環境生態教育的實用性

教師應根據生態通識教育的需要來選擇教學內容。生物與環境一章,雖然這些內容是必要的,但沒必要講得過多過細。因此,把與生物學、地理學、土壤學等學科重復的內容進行簡化。把生態系統服務、管理及生態安全一章簡化為生態系統服務并入到生態系統類型及生態保護一章。退化生態系統的生態恢復、生態工程概述、生態監測與生態評價、生態規劃和生態示范區建設四章內容可以不講,如果是涉農專業,可考慮把退化生態系統的生態恢復、生態工程概述這兩章內容壓縮和精簡為受損生態系統的生態恢復并且少講。這樣既解決了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也體現了公共環境生態教育的實用性。

3.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部分教學內容,增強學習環境生態學課程的現實意義

教師在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可以有針對性的拓展,適當增加有較強現實教育意義的內容,做到學用結合。如增加我國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脆弱生態環境與保護、環境污染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及需要長期進行的生態環境建設等內容。

4.轉變教學觀念,創新實驗實訓內容,強調環境教育的時效性

環境生態學實訓教學應一改過去以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來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的目的,而是要讓學生親自參與環境生態問題的現場調查、實地參觀等活動,通過耳聞目睹,理解環境與人類的關系,熟悉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環境對人類的反效應。例如,可以結合當地實際,調查環境生態問題、調查生態示范區、參觀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廠、參觀垃圾處理廠等。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去發現問題,同時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根源,進而得到解決環境問題的最好方法。

(二)以環境生態教育為主的高職環境生態學教學方法改革

非環境專業環境生態學的教學過程:不再只滿足于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影響學生的環境行為,啟發他們對生態環境的感知、思考,并最終形成他們意識形態中最深層的環境生態保護觀念。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倡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多種常用的教學法及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合理應用。下面列出的是筆者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幾種常用的課堂教學方法,并且采用以下方法教學也取得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以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為教學媒介,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教學法。案例教學架起了課堂理論與現實情境的橋梁,加深記憶,提高學生理解與應用知識的能力。

如在講“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時,講解完基本理論后,立足本土實際,給學生展示兩個案例,以此來教育學生發展經濟要與保護生態系統、維持生態平衡同步進行,如只顧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自然會反過來無情地報復人類。

案例一:云南省從2009年開始持續5年大旱的典型案例。2009年,云南省遭遇50年一遇的嚴重旱情;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災,干旱范圍之廣、時間之長、程度之深、損失之大、受災人數之多,均為云南省歷史少有;2011年,云南遭遇局部持續干旱,25縣降水破歷史最少記錄;2012、2013年云南旱情旱情持續加重。

案例二:近年來,云南省大面積的種植人工經濟林桉樹林和橡膠林,當地人對桉樹林的描述是“地上無雜草,天上無飛鳥”。案例展示完,引導學生從環境生態學的角度來分析以上兩個案例,并結合本章內容提出3個問題:(1)面對嚴峻的甘旱,除了氣象因素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存在?(2)根據生態理論,論述當前云南省持續5年的大旱;(3)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分析天然林與人工經濟林的不同之處及兩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要求學生思考、分析,做筆答。部分云南本省學生結合他們本地區地方政府為了大面積種植橡膠林、桉樹林、杉木林而以種種名義和借口大量砍掉原始雨林和天然林的實情,一時興起,三道作業題竟然洋洋灑灑的寫了幾千字交上來。可見上述兩個案例結合所學知識對學生的觸動有多大。

2.課堂討論法

這種方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環境生態學介于環境科學和生態學之間,也介于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討論法可以將幾種學科有效地結合,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批判性、靈活性,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講環境污染及生態學防治一章前,提出問題環境與人類健康讓學生分組討論。討論過程為:學生自愿組合,4~6人為一小組,小組內先進行觀點交流,觀點改進,觀點總結,然后各個小組依次向全班同學表述本組觀點,最后教師總結各小組觀點。教師參與整個討論過程,巡回指導,對犀利、典型的觀點給予表揚,同時緊接著提出問題“要防止和治理環境污染,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用生態學的原理去防去治”,成功導入教材內容環境污染及生態學防治。

3.專題教學法

什么是專題教學?“專題”專門研究或討論的題目。專題教學是在教學中將一問題進行專門的研究、講解、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環境生態學的要點之一,是人與環境的關系,課堂教學要把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突顯出來。在講“全球生態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章節時,可采用專題的形式授課,一個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一個專題,要求學生了解、熟悉目前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環境行為習慣,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如講到人口問題,結合本節知識點人口數量、人口質量、性別比例失調,理論聯系現實生活展開授課。以我國的人口問題為專題分別從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調整性別比例、摒棄重男輕女的思想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深入淺出的舉例、講解人口與生態環境、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經濟發展、人口與社會環境等的關系,同時還可以結合討論法讓學生進行討論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罪魁禍首,加深學生認識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作用。

4.信息化教學法

信息化教學法,就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環境生態學課程具有很高的視覺要求,有些教學內容僅憑理論講解難以讓學生感受到具體的情境,更不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而借助圖片、光盤、網絡將經典的紀錄片、科教片片段直觀地播放給學生,能更完善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環境生態意識。

如在講生物與環境時,播放《人與自然》《動物世界》等精彩片段,讓學生細細地體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生物與自然間的關系,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愛護生態環境的熱情,也彌補了教學內容的欠缺,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在講生態系統類型及生態保護時,利用校園網絡給學生放送BBC電臺歷經多年錄制的探討人與自然、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紀錄片《人類星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幾大生態系統的分布、特點及目前存在的問題;思考人類如何與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如何保護它們,并與之分享環境空間。

(三)以學生為主解決學生主體問題

篇(7)

關鍵詞:漯河市;許慎文化園;保護;開發

許慎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是中國文字學的開山鼻祖。許慎文化園是依托許慎墓興建而成的文化景區。黨的十以來,就堅定文化自信 、加強文物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這就為新形勢下漯河市許慎文化園文物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一、漯河市許慎文化園保護與開發的重要性

許慎文化園承載的深厚歷史文化積淀,已經成為漯河旅游業的一張名片。2005年起,許慎文化園已經舉辦了三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許慎文化園已經非常有效地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的自身價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使城市的文脈得以延續、繼承和發展,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科學發規律的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

二、漯河市許慎文化園的歷代保護與開發

1.清代的保護

許慎文化園的建設依托許慎墓,許慎文化園的保護工作始于對許慎墓的保護。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8年),郾城知縣溫德裕最早在墓前立“漢孝廉許公之墓”碑(東漢時期許慎曾被舉為孝廉)。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郾城知縣王鳳森在墓東側立“許夫子從祀文廟碑記”碑(清代光緒皇帝下旨,把許慎的牌位移入孔廟)。這兩通碑為后代許慎文化園的興建、保護和利用奠定了基石。

2. 80年代以后的保護與開發

1982年,河南大學于安瀾教授在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年會上倡議在河南召開一次有關許慎的學術研討會,并在會上通報了許慎墓地在河南省郾城縣(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1985年這次學術研討會在開封市召開,會后專家學者們專門去郾城拜謁了許慎墓。這是現當代對許慎墓的第一次探尋。

1985年4月,許嘉璐先生受訓詁學研究會之托來到漯河尋找到了許慎墓。其后,許嘉璐先生回到北京,向學界募捐,又向河南省文物局申請了專款,整修了墓冢,重修了墓道,種下了翠柏,許慎故鄉修復了許慎陵墓和“許南x祠”的部分建筑設施,新設立了許慎紀念館。

1996年,許慎墓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文化園內的許慎墓作為漢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許慎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工作一直未有中斷,但是保護與開發的力度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行,不斷探索出新舉措,新路徑。

三、漯河許慎文化園保護與開發的措施

文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和歷史的見證,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與其價值作用永續性的特點,因此,探尋文物保護和開發的方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1.立足現狀,找準立足點

文物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務是“保護為主”,確保文物安全是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基石。許慎文化園包括許慎文化博物館、許慎文化資料中心等。許慎墓的保護應該以墓葬保護為主,同時做好墓前碑文的防腐蝕工作。許慎文化博物館要注意引進文物保護資金,以便及時更換和維修設備。許慎文化資料中心藏有大量紙質資料可以結合現代科技,做好紙質文物的防潮、防霉等工作。

2.把許慎文化園的保護開發與許慎文化研究結合起來

秉持正確的文物保護理念,必須深入研究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文物是人類文明的物質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任何一種類型的文物保護,都始于對其自身價值的探索,同時,要弄清文物的歷史斷代、沿革傳承,挖掘文物所經歷的各個歷史時期的真實信息。比如,關于許慎生平事跡,歷來爭議頗多,相關的研究也層出不窮,我們可以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探究,把許慎的生平事跡考證清楚,我們才能進一步的做好許慎資源的開發。

另一方面,要做好許慎文化的保護,必須要讓人們認識許慎,真正理解許慎文化的內涵,所以我們應該把許慎文化的保護與許慎文化的傳播結合起來。而這種傳播的媒介就需要一代代許慎文化傳承人不斷研究,深入探索,取得許慎文化研究的新成果。同時要深入淺出,把這些成果以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出來,真正做到讓許慎文化知識惠及民眾,許慎文化精神感染民眾,從而全民齊心,共同擔負起許慎文化的“保衛者”責任。

3.推陳出新,讓靜止的文物“活”起來

許慎文化園是文化景區,許慎文化是悠久的歷史文化。像這類景區給人的總體感覺往往是比較沉悶,缺乏生機和活力。所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推出一批具有鮮明教育作用的陳列展覽、文物影視節目和圖書等多媒體出版物,以物知史,以物見人,讓人們在休閑娛樂、文化熏陶的同時升華思想、陶冶情操,是讓靜止的文物“活”起來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

另外,可以把許慎文化園的開發與漯河市的文物開發結合起來,結合“食品名稱”“漢字文化名城”打造“三區、兩縣”旅游新城,還可以利用沙澧河打造綠色水城,展現漯河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許慎文化園保護與開發方面我們能夠開辟的路徑還有很多,我們要在新形勢下繼續探索,努力探索出一條把許慎文化保護與開發與宣傳許慎文化、發揚許慎精神結合起來的有效之路,這樣,才真正能夠實現我們使許慎文化得到傳承、許慎精神得以弘揚、同時使漯河這座城市的文脈得以延續、繼承和發展的美好愿望。

參考文獻:

[1]賀春旎.淺析館藏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 (11).

[2]周利瓊.淺談文物保護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科研》,2016 (4).

[3]王運良.文物保護單位再認識[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8(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 日韩人妻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 人 黄 色 网 站 视 频 色| 性欧美长视频免费观看不卡| 片多多电影电视剧影视剧| 人妻av综合天堂一区| 永久免费精品精品永久-夜色|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男女裸体影院高潮| 成人在线免费电影|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爆乳| freesex欧美喷水| 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区 | 好好日网站| 夫妇交换性三中文字幕| 日韩经典午夜福利发布| 荫蒂每天被三个男人添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动漫|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少妇人妻互换不带套|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大陆少妇xxxx做受|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中文区中文字幕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xxxx做受欧美|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