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專業實踐性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會計學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途徑;保障機制
目前,高等學校會計專業是培養我國應用型會計人才的主要途徑。據統計,在我國目前一千多所全日制公立大學中,有近九百所學校設置了會計專業,在校大學生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學習會計專業或相近專業。無疑,會計專業成了管理類的熱門專業,受到辦學機構和學生的追捧。越是這樣的熱門專業就越是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越是要注重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國高校會計教育在教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導致會計專業畢業生未能達到社會的要求,用人單位抱怨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才能委以重任。畢業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差,這無疑與其在校接受的實踐教學有關。因此,如何拓寬我國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是提高我國會計教育質量的重要課題。
一、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學科。對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國內高校提高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的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從各地人才交流會、畢業生招聘會和互聯網上的人才需求信息中都強烈地感受到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這種普遍要求,即具備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或能力、較強的綜合素質等。很多招聘單位認為,我國會計專業的大學生理論知識基本上達到專業培養目標,但他們的實踐能力普遍很弱。可見,對于會計專業人員的實踐能力越來越引起用人單位的重視,社會迫切需要重視和加強對畢業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傳統的會計實踐性教學形式單一,技術手段落后,而且僅僅停留在會計核算這一環節上,這種實踐性教學與新時期要求培養“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等會計人才的目標是不相適應的。
二、我國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途徑
會計實踐教學是會計理論教學的延續、補充和深化。會計實踐教學具有直觀性、真實性、啟發性、實用性等特點,通過實踐教學可以起到親驗實際會計業務、規范基本操作技能的作用。目前我國傳統的會計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途徑主要包括校內和校外的模擬實驗。
1.校內模擬實驗。校內模擬實驗主要有《簿記能力訓練》、《會計實務能力訓練》、《成本會計能力訓練》、《財務管理能力訓練》、《納稅會計能力訓練》、《會計報表分析》、《審計學案例分析》、《會計與審計電算化能力訓練》、《會計綜合能力訓練》等。這些實踐課程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完成:(1)通過實物參觀,增強感性認識。在基礎會計學習過程中,往往要接觸到有關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相關知識。教材上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都是印刷在教材上的簡化表格,與真實的賬表存在一定的差距。(2)多媒體演示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用電腦制作音像、圖片、文字等手段演示和解說實務操作過程的實踐性教學形式。多媒體課件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直觀效果,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感性認識,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大大提高教學內容的藝術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快樂地接受所學知識。多媒體演示教學可以與日常課堂教學活動結合運用,也可以制作專門的演示課件(包括企業情景和人物情景)在專門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中使用。多媒體演示教學有利于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壓縮課堂教學時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節約教學資源,大大提高教學效果。(3)校內模擬實務操作。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企業越來越多地開始用計算機代替手工記賬,這就要求會計專業學生既要掌握傳統的手工賬的操作,還要熟悉在電算化條件下會計的賬務處理。①傳統手工賬在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傳統的手工賬在會計實踐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教學一般分兩步進行。首先進行分步模擬實習,教師要安排好分步實驗的項目、內容,明確實驗的重點與難點。待主要會計業務都完成分步實驗之后,進入會計實踐教學的第二個步驟,進行綜合訓練。綜合訓練的目的是通過對一個生產企業、一個會計期間整個會計循環過程的會計核算,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會計操作技能。 學校通過開設手工會計實驗課程,以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實際會計事項為依據,以會計核算業務、會計核算程序、會計憑證在各會計崗位的傳遞程序作為模擬實驗對象,用傳統的手工方法填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科目匯總表(或匯總記賬憑證)等,使學生更加直觀真實地會計業務的來龍去脈。規范的手工模擬實習,要有一套內容完整、業務真實的實習資料,還要有出納、成本、固定資產、工資、總賬等崗位,還應建立起與此相聯系的職能部門,如銀行崗位、稅務崗位等,明確各崗位責任制。在實踐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都能到相應崗位去鍛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實習的全面性,增強學生適應各崗位的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我們通過復制若干個企業某年12月份發生的全部會計業務的所有憑證(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等),將這些資料復印裝訂成若干份,并裝訂成與實際資料一樣形式,將學生分為2~4人一組,模擬各種崗位,進行實踐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②會計電算化在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原有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已逐步為計算機和商用軟件所取代,而會計的管理、決策、預測等高層次職能也日趨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很多會計專業院校,為適應這種變化,開設了《會計電算化》和《審計電算化》課程。在實踐中,我們通過和一些財務軟件開發企業協調,獲得了軟件公司的支持和贊助,給學校機房裝上企業版的財務軟件。學生利用教師編制的模擬上機資料或者從企業獲得的真實資料,在計算機里模擬企業的會計流程,實現建立賬套、設計會計科目、編制記賬憑證、編制報表等實踐過程。學生在模擬實驗過程中,如同置身企業的真實業務環境中,從而達到實驗目的。利用會計核算軟件教學,能全面、形象地介紹會計核算的全過程。電算化的應用是多媒體實踐教學的延續,老師可以先進行多媒體演示,然后讓學生上機操作,這樣不僅可以全面的了解企業的操作程序,而且簡單快捷。另外,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更加接近企業的實務,學生在全面掌握這些技巧后,在業務能力上達到了學校和企業間的無縫對接。
2.校外實習基地在會計實踐教學中的運用。會計是一個操作性較強的專業,僅僅通過在學校里的模擬試驗不能完全滿足會計教學的要求,學生利用自己在校掌握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最終檢驗的標準還是進入企業中實習的結果,學校內部不能實現這個目標,因此,進行校外實習基地的實踐就成為我國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學校和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渠道,在公司、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單位建立會計學專業實習基地或者實踐創新基地,并建立和完善實習基地教學評估體系,提高實習基地的建設和管理水平,為學生提供較多的課外專業性實踐機會。通過實習基地的建立,教師可以很方便地組織實習小組(3~5人為宜)定期到企業的財務會計及其他業務部門實習,請現場的財務負責人講解企業或事務所里發生的各項業務。此外還可以邀請實務界精英來校講學,增加學生知識面,開闊視野。我國各大高等院校在會計學實習基地的建設方面,發展方向并不相同。有的學校傾向于在事務所建立實習基地,有的學校則傾向于在工業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由于院校的學科背景不同,同樣是會計專業其實習基地建設的行業選擇也不盡相同。總之,我國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在實習基地的建設方面,要加大對學生實習方向的選擇,盡量使會計學實習基地和今后學生就業的行業聯系起來。當然,受到教學資源的限制,這種完善必然是個長期的過程,也一定會隨著學校進一步發展而更加完善。
三、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保障機制
會計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各個方面的努力,除了上述的一些途徑以外,保障措施也尤為重要。保障措施是否有力直接影響會計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效果的好壞,這些保障措施包括:
1.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的經驗的多寡和能力的強弱密切相關。很多教師從校門到校門,博士畢業或者碩士畢業、發表過一定層次的學術論文,便順利地當上了會計專業的老師。他們從未從事過實際業務,很難具備相應的能力,無法從事實踐課的教學。針對高校教師這種脫離實際的現狀,各高校應與會計職業界建立起廣泛的聯系和交流機制。
我國法務會計建設的必要性
由于現代會計只注重如何用特有的專業術語來表達復雜的經濟行為,而現代審計又只注重財務報表是否按公認會計準則編制,并也用相同的專業名詞來解釋他們的審計工作,這就使普通公眾難以理解這些用復雜會計、審計語言表達的經濟行為,從而為進一步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經益增加了障礙。因此,如何在復雜的會計、審計語言與法律之間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梁,便成為當務之急。法務會計的應運而生,解決了復雜的會計語言與法律之間的溝通問題,為妥善處理與會計有關的法律問題提供了一個極為有利的工具。法務會計主要存在于三大領域:
(一)企業、事業單位。該領域中的法務會計的主要職能是使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行為符合國家現行法律,在遵守或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尋求本單位的最大財務利益,并能運用法律的武器進行交涉以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二)社會服務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都是法務會計應用的重要部門。在這些機構中,活躍著一批經過國家有關部門考試、考核并具有資產評估、稅務、證券評估等資格的法務會計人員,他們依據各種法定經濟標準和規范,通過檢查、分析、認定之后所出具的報告自然具有法律效應。
(三)司法機關及國家審計部門。司法機關的司法會計也是法務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會計在偵查、審理
交易糾紛、貪污受賄等經濟案件時,都要涉及被審查單位的會計資料及會計人員。這就要求司法會計人員不僅要精通法律,還要有會計、審計知識,才能勝任。國家審計機關和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也應該是既熟知國家、企業內部有關審計法律,又懂會計、審計的法務會(審計)人才。
法務會計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
從事法務會計的人員必須具有一系列的知識與技能,才能有效地進行財務調查。這不僅包括會計知識,而且包括經營知識和法律意識。具有這些技術,法務會計人員才能夠進行調查、分析、報告,并對舞弊以及白領犯罪調查的財務方面進行作證。在很多情況下,可能會要求法務會計人員對刑事案件中的舞弊或者民事案件中的財務損失進行量化。因此,法務會計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至少應包含以下七類:會計、審計、知識;辨別舞弊的技能;相關的法律知識;對人的心理和動機的理解力;調查的精神狀態和職業批判的懷疑精神;溝通技術;對計算機的信息技術的掌握等。
從事法務會計的人員還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獨立敬業精神。法務會計人員必須在行使其職能時保持客觀、公允、真實、合理、合法。這就要求其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嚴謹的治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敏銳的洞察力。除此以外,自律、保密、定期接受后續教育、合理收費、公平競爭等方面也是從業人員不可或缺的素質。獨立與保密是密切相關的,也是從業者綜合素質的體現。
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方案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加入WTO的需要,盡快培養出一大批既精通會計又熟悉相關法律,既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又有獨立敬業精神的法務會計人才。
(一)設置法務會計專業
目前,在國家教委會公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有經濟法、會計學、審計學等相關專業,但尚未有法務會計專業。國家教委應盡快組織法務會計本科專業的申報,鼓勵那
些已開設了會計學、審計學、經濟法專業的高校積極申報法務會計專業。
1.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課程設置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部分,理論教學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法務會計專業實現本專業培養目標而設置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如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管理學、基礎會計、財務會計、高級會計學、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財務審計、法理學、法律倫理、司法會計、經濟法、稅務會計或稅法、國際稅收(法)、民法、刑法、犯罪學、邏輯學、心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證據調查學等。
法務會計專業選修課也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據專業需要設置的選修課,如:應用文寫作、公共關系學、證券投資、稅務會計、審計實務、保險法、勞動法、仲裁法、金融法、破產法、刑事訴訟實務、民事訴訟法實務、經濟法案件偵查等;另一類是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其適應能力和提高其文化修養而設立的校內選修課或公共選修課。這類課程涉及領域較為廣泛,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
2.實踐教學環節和課外實踐安排。實踐性環節是培養高質量法務會計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實踐性環節可分為不定期實踐性環節和定期實踐性環節兩個部分。不定期實踐性環節,主要是配合理論課程進行的案例調查 、案例討論、模擬法庭辯論、專題研究報告等;定期實踐性環節,是在學生學完了基本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在本科第三學年安排專業實習、第四學年安排畢業實習和做畢業論文。
畢業實習過程中,將學生分別安排到法院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實際工作鍛煉。其間,學生應在律師和注冊會計師的指導下,參與一到兩個經濟案件的調查、取證、審理和撰寫報告工作,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中去。畢業論文階段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法務會計的某個研究領域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最后撰寫一份1.2萬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3.教學改革與創新。本專業除了傳授知識技能外,應強調對學生分析能力、合作與研究精神的培養。課程側重財務法律管理技能、財務決策、金融調查創新和風險管理等方面內容。授課方式采用理論講解、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相結合。案例式的教學創新立足于財務金融與法律會計交叉領域,使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以及與業界專家的研討和案例模擬分析,達到理論扎實、業務熟練的實戰目的。
在課程之外,本專業還應設計大量應用性課題的講座,內容緊扣法律和會計領域的前沿動態,使學生了解國內外最新投融資犯罪領域和會計審查領域內的發展狀況。如刑事訴訟實務、仲裁法、金融法和金融犯罪調查、稅
法和稅法犯罪調查、破產法和破產管理人制度、電子商務欺詐和計算機犯罪、刑事訴訟實務、民事訴訟法實務、公司財務報表的閱讀和分析、法律與公證實務、經濟法案件偵查等。
法務會計是一個復合型學科,同時涉及會計、審計、法律、管理、金融等多個領域。法務會計師的知識結構就像一個二層的大蛋糕;最大的底層是堅實的會計專業背景;中層部分是包括審計、內部控制、風險評估和欺詐調查在內的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小的上層部分是對法律環境的基本了解;蛋糕最上面的糖果則代表較強的溝通技巧,包括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面向21世紀的大學本科會計教育目標應該是培養熟練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又具較多相關知識的應用型、通用型專業人才。
(二)加快研究型法務會計人才的培養
目前在研究生培養中,法務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還幾乎是空白,應盡快設置法務會計專業碩士點,或在現有會計學專業、法學專業碩士點以及會計學專業博士點上設置法務會計研究方向。對于報考法務會計專業研究生的學生要有資格限制要求具備會計學專業或法學專業學士學位,在職報考的學生要求具備律師或注冊會計師資格。這些研究生在讀期間除了學習有關法務會計專業研究型的理論課程外,主要從事法務會計的理論與實務研究,通過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或通過兩年左右的博士學位論文研究,使學生對法務會計的某個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并初步具備專門從事法務會計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的能力、這部分學生畢業后可作為業務骨干盡快地充實到法務會計教學、研究和實務工作第一線,以推動我國法務會計工作的開展。
【論文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鑒于中職生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就業的困難形勢,加強會計專業教師的教學培訓,提升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及加強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變得極為迫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中、初級實用型會計技術人才,是擺在我們會計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現實而迫切的問題。筆者認為改變會計教育觀念,加強和改進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是辦好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教育、實現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關鍵。
一、實踐性教學是實現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
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特征是以培養中等技術應用性專業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一定基礎理論知識、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等特點。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實踐性教學是職業會計教育的重要特征,離開了實踐性,什么技能、技巧、運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無從談起。作為職業教育的會計專業,面對經濟全球化、面對新的會計環境,必須高度重視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比重,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這樣,才能使中職會計專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實踐性教學的好與壞,是影響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環節,是中職會計專業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現狀
盡管中職會計專業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中初級應用型會計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但從目前的教學效果看,培養出的人才,在實踐技能方面與社會需求相差甚遠,甚至引起用人單位強烈不滿。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尚未轉變。在會計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上,沒有完全脫離應試教育模式,過度的重視會計知識的灌輸,強調會計知識的理論性、系統性和完整性。面對接受直接會計經驗為目的.強調按照職業活動體系來組織會計教學強調會計知識的實踐性、需求性和應用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會計操作能力等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
(二)課程設置沒有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實踐性課時偏少受過去計劃經濟和教育管理體制的影響,在會計課程的教學計劃上仍偏重理論性教學,實踐性教學課時數偏低。職業教育強調的是‘‘用什么學什么”。理論教學的任務是傳授從事相應職業所需要的最實際、最基本的知識.能為技能教學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以夠用為度。然而傳統的會計專業在教學計劃上仍重視理論性教學,輕視實踐性教學,不能滿足專業應用技能的培養要求。
(三)在會計實踐技能的訓練方式上,采用封閉式訓練很多學校都配有專業的會計模擬實驗室.采用封潞式的訓練形式。即按著教學進度計劃,首先進行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礎理論全部學習完畢后,利用一段時間在教室或模擬實驗室完成所謂的實踐技能訓練,造成會計專業理論與會計實際嚴重脫節,結果是既滿足不了社會需求,又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光。
(四)教師的實踐經驗缺乏。教師隊伍的現狀使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開發勞動力資源、直接向社會輸送實用性人才的重任,這就決定了它對教師隊伍的建設,特別是對專職教師隊伍的建設有著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大部分是普通高校畢業學生.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實際工作經歷,自身動手能力不強,熟練的操作技能也就談不上,對學生只有“紙上談兵”傳授一些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中職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則也就難以有效的落實。
三、改進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建議
(一)加強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中職會計專業教師的理論水平。會計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提高中職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要獲得良好的會計實踐教學效果.必須首先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而當前的情況是,大多數中職會計專業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實踐能力較為薄弱,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綜合提高中職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水平,是提高會計教學水平的關鍵。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地鼓勵教師到企業去實習.建立教師實踐基地。
(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思考,運用已學知識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師限定閱讀內容提出問題,或者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或者閱讀后讓學生相互討論教師加以總結引導等方式,達到讓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目的。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經濟業務,如企業債券,可先讓同學們討論、分析、比較,最后教師參與,從而讓學生分清區別和聯系,正確處理經濟業務。對學生記憶方法的指導,一是將教材中抽象說法具體形象化;二是將難記的概念進行分解,在理解基礎上記憶。
(三)加強會計實踐教學促進學生會計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會計職業教育的一項主要任務。中職會計教育院校應該建立一個會計實習基地,模擬企業的經濟活動讓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實際操作,既獲得感性認識,又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提高實踐能力。要讓學生了解實踐操作的目的、意義和作用以及實踐單位的實際情況,明確實踐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項,將書本知識轉化為操作技能,指導老師根據實踐操作的情況及實驗報告評定學生成績并記入檔案。組織會計實踐教育,應貫徹以下原則:(1)教學實踐性原則。通過對某一企業在一定時期的經濟業務的會計實踐,可以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矛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2)教學直觀性、形象性原則。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掌握技能和技巧,從而獲得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3)教學系統性、一貫性原則。會計實踐可以讓學生從操作上把所學的知識回顧一遍,達到對會計核算各種方法的系統、連續地運用。
(四)改革課程設置將“雙證”培訓帶入教學之中,按照《會計法》的規定,中等職業教育的會計專業來說,學生除要取得會計專業的中專學歷證書外,還要取得“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而在此之前必須取得“財會電算化合格”證書或者“珠算五級”證書。這就意味著“雙證”,即“學歷證書”和“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是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走上財會工作崗位的“敲門磚”。因此,從事中等職業會計專業教學的學校,必須白上而下高度重視“雙證”的教學與培訓工作,加強對“雙證”教學的思想認識,集中時間、人力、精力做好“雙證”的教學,讓學生在畢業時能取得教育部門頒布發的學歷證書和財政部門頒發的“財會電算化合格”證書、“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為他們一畢業即到企事業單位從事財務工作做了良好的準備。
一、會計論文的現狀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專科教育財經類學生的畢業論文。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2.會計論文是總結會計經濟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發展會計理論,以指導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國,有上百家財經類期刊刊登會計論文。中國會計學會秘書處為了總結前一年度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每年還組織前一年度會計學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匯編成冊出版,由此激發了廣大會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熱情,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并以正確的理論支持和指導會計改革深入進行。
3.寫作會計論文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考核會計專業人員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等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二)會計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學術性即科學性,是指在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會計論文的學術性不僅表現在應用價值上,而且表現在理論價值上。主要表現為:
會計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建設與發展會計學科領域,描述會計經濟活動中某一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對會計學科的發展具有實踐上的價值;
在理論上,對新的發明和創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通過嚴密邏輯推導,求得規律性認識,豐富原有理論體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論體系。
論文摘要: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本文對當前會計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和加強會計實踐教育的重要條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提出了加強會計實踐教育的基本策略。
加強會計實踐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創新興趣和創造靈感。不僅是培養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的需要,更是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的需要。
一、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從會計專業背景看
會計專業是一個成熟的管理類專業,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量較大,并且開辦會計專業的院校也非常多。應用型會計人才是指由一般高職院校所培養的面向基層,具有一定理論基礎、較強動手能力和二次開發能力的專業人才。根據市場調查與分析:高校、科研機構、社會中介機構,會計高職畢業生基本沒有需求;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金融企業的會計人員總量已經飽和,優化人員結構給應屆畢業生留下的空間很小;而未來十五年,民營經濟將實現迅速發展,需要大量既懂核算、又懂管理的會計人才,給會計專業畢業生開拓了較大的就業空間。因此,一般高職院校的會計教育都應“以突出應用能力培養,辦出特色和以崗位群設置為依據,辦出專業特色”為指導思想,把培養目標定位在“主要面向中小城市的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從事日常業務核算與管理工作,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素質、知識、能力的應用型會計人才”。這個培養目標突出了以下特點:
(1)去向明確,主要面向中小城市各類企業;
(2)職責明確,強調應用的重要性,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3)高職特色,強調針對專業的通識教育,著眼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4)專業特色,強調符合社會經濟實際需要和會計專業的職業特征。這一培養目標,與本科院校相比,突出了對學生適應目標崗位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2.從專業的實踐教學背景看
會計學科是應用型學科,實踐性很強。但在我國目前的會計教育中,實踐教學普遍重視不夠。存在較為普遍的問題是:沒有規范或較為正規的會計仿真實驗室。會計工作是企業單位的非常特殊的崗位。該崗位的工作“產品真實、規范、準確及合法與否,不僅關系到每個會計的個體利益,還關系到整個投資人、債權人以及國家的利益,崗位責任重大。
二、加強會計實踐教育的重要條件
1.領導重視是關鍵
目前,實驗資料的完備、設備設施的齊全、利用度的高低等,已成為會計專業教學評估的重要指標。若高校各級領導能夠高度重視會計實踐教育在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會計實用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夠切實加強對會計實踐教育的投入;能夠對其建設和發展,擁有長遠的觀念并作為重要課題進行經常研究;能夠利用各種方式,加大會計實踐教育的宣傳力度,就一定能為會計實踐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教師重視是基礎
動員最廣泛的教師參與,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是推進會計實踐教育、 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目前會計教師的實踐能力普遍欠缺,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是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通過敬業愛崗,不斷地提高思想水平和覺悟;二是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通過不斷地鉆研業務、改革教學方法、參與社會實踐等形式提高業務素質;三是要求教師加強有關計算機網絡領域知識的學習,掌握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三、 加強會計實踐教育的基本策略
1.改進實踐教學方式,強化案例教學
必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和社會調查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將會計理論教學活動與會計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教學過程中對案例的分析,讓學生自己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把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反過去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從而激發其創造性,提高其處理會計實踐問題的綜合操作能力。
2.要建立實踐教學考核辦法
實踐教學的效果取決于實踐教學本身的質量。但如何考核實踐教學質量,是實踐教學中的一個難題。可以說,實踐教學質量考核辦法是引導學生進行怎樣實驗的指揮棒。目前,各高職院校的會計實驗考核辦法基本上都是驗證性的,即以會計專業的某些規范,驗證其做法和結果符不符合這些規范,然后給出成績。驗證性考核辦法是基礎,不能取消,但也只應在單元實驗且是基本方法、基本實驗中采用,其他的應多采用設計型、分析報告型撰寫等形式進行考核。
3.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會計教學中,老師對學生是否聽課、效果如何并不是很關心。現狀是,大部分學生朝氣蓬勃,開朗外向,喜歡與人交流,善于表現自己。但由于以前的基礎差,底子薄,大部分學生又缺乏學習主動性,致使他們中有些同學對學習的自信心不足,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多和學生交流,不僅要曉之以理,還要善于動之以情,既做他們的老師,又做他們的朋友,通過談心,了解學生的心理,及時發現問題,再耐心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實踐性教學對財會專業的學生來說有著比課堂演示教學的優越性,它是財會專業學生實踐理論知識的最佳途徑。而只有這樣,才能與時具進,才能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實用型會計人才,才能在當前的改革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于海云.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 4
[2]陸萍.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與探索[j].會計之友,2008;8
首先,科研能力培養模式有助于學生專業素質的提高。扎實的專業基礎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前提,而科研訓練是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催化劑,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時伴隨著專業素質的提高。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兩個基本要素。會計專業理論體系科學,知識結構嚴謹,本科教學中非常強調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一整套會計專業課程的訓練,使學生基本掌握相關的會計知識。然后在自身固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重組和再構建。通過科研訓練,可以讓學生接觸到前沿性、高端性的科學研究,也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自主探索,使課堂上的會計理論知識得到靈活應用。同時,一個科研課題往往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項目的實施過程更是一個探索發現的再創造過程,有利于學生開拓學術視野,鞏固所學的會計專業知識,使會計專業技能更為嫻熟,從而增強其就業或繼續深造的基礎競爭力。
其次,科研能力培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科研工作具有很強的理論性、邏輯性和實踐性,對學生要求較高。會計專業學生在科研實踐中,要參與課題選擇、文獻收集、信息篩選、課題設計、數據分析、結論提取、科研報告撰寫等過程。課題選擇就是發現和提出問題,極具挑戰性。文獻收集與信息篩選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多種檢索工具和檢索技巧,并對海量信息加以選擇、提煉,實現信息增值,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課題設計、數據分析以及結論提取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探索階段尤其強調創新和實踐的理念,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知識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培養會計職業判斷能力也有很大幫助。科研報告等的撰寫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掌握規范化論文書寫格式的能力。一個科研項目往往都是團隊努力的成果,期間,學生的人際交往、集體意識、協作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第三,科研能力培養更符合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等會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會計專業人才,這表明高校會計教育擔負著為社會輸送創新型人才的艱巨任務,而基于科研能力視角的會計專業學生培養模式正是適應社會需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與意識的措施。每一個科研項目的提出與實施都需要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勤于思考,大膽假設與嘗試,不拘泥于傳統知識體系與分析方法,也不能盲目套用國內外已有的科研課題,因而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順應時展的新要求,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會計專業是理論性嚴謹、實踐性要求高的應用型學科,探索基于科研能力視角的會計專業學生培養模式,是高校面臨的重要而亟需研究解決的課題。本文將從培養機制、教學方式、學生科研項目、考核體系以及培養環境等角度對會計專業科研能力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和總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優化培養機制,開設專門的研究體系課程。為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科研能力激發他們參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高校應優化培養機制,教研結合,開設專門的研究體系課程,在教學環節中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首先,針對大一新生整體可以開設科研動員大會,并定期開展科研小組討論課程。在教師和在校研究生、博士生的指導下,讓一年級學生盡早接觸前沿的科學研究,為他們灌輸創新的意識,潛移默化中改變他們以往的應試思維,并激發他們潛在的科研熱情。其次,針對大二、大三的學生應開展中、高級研討課程。中、高級研討課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將會計專業主修課程與其他領域的課程(包括管理類綜合學科和交叉學科課程等)相整合起來的綜合課程,旨在讓學生掌握多學科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為進行科學研究提供理論知識的支撐。同時,可以開設信息檢索、寫作、探究推理等方法論課程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科研方法,為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撐。最后,在大四學年可以結合畢業論文開設專門的研究課程,形成導師指導下的分課題、分項目的科學研究,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科研能力,同時也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第二,創新教學方式,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會計專業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應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改革教與學的關系,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貫徹“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要職責不在于授業解惑,而在于啟導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組織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打破傳統的“授―受”關系,與學生建立新型的民主互動關系。在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可以嘗試采用專題式、討論式、案例式和分組課題式等教學方式。專題式教學是指針對某一會計專業科研命題,通過陳述、探究、反思、互動等過程,在闡述知識的同時,逐步引導學生了解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方案。討論式教學類似于“頭腦風暴法”,對廣泛的科研難題進行群體的開放式討論教學,教師并不提供標準答案,只是激發大家的想象力,引導大家進行開放式的思考和討論。案例式教學是指以典型的商業管理的真實情景或事件為案例,讓學生自行準備材料并分組討論,最后在課堂上進行總結。當然成功的案例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耗時較多,因而案例選擇要精當和適度。分組課題式教學是完全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根據會計學科內容進行自由選題,然后自主進行探索研究,最后撰寫總結報告,并進行課堂報告與討論。
第三,開發學生科研項目,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學校應積極開發特別為學生科研而開展的研究項目,鼓勵學生自己提出項目方案并開展研究,同時以循環賽制的形式鼓勵和督促他們全程參與,并選拔出優秀的學生科研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在獎學金評比、各類評優評先以及保送研究生等方面都可以優先考慮科研能力強、科研成果顯著的學生。比較典型的學生科研項目包括清華大學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以及“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可以參考這些競賽項目開發更多的大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同時根據各院系的實際情況成立專門的學生科研機構,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學生科研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學術講座、科研討論以及讀書報告等課外科研活動。會計專業學生可以在配備指導教師進行輔導的同時,嘗試與研究生進行互動科研的模式激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并鼓勵他們跨專業、跨院校組隊參與課內、課外科研競賽,積極探索學術問題,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研活動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科研能力。
【關鍵詞】會計專業 會計工作 素養教育 企業
一、加強會計專業學生業務能力的措施
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業務能力必須要在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更注重實踐性教學; 教師師資的科學構建和在考證和教學相結合。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更著重實踐性教學。
本科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是高級實用性人才,能夠更加實用于日常會計工作,而不是研究性人才,所以應該以“理論夠用,實操為主”的原則來安排課程。
1.校內實驗課程的安排。校內實踐操作的相關內容很多,例如: 會計手工實驗操作、會計電算化關于用友軟件的應用、編制憑證、編制報表、識別假鈔等業務實驗。可以提前將會計知識基礎打牢。
2.校外實習。在校期間多給學生在大一到大三暑假內安排或提供一些短暫的會計工作實習機會,以便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馬上加以應用,更加掌握知識,還了解會計人員將來要處的實際業務環境, 以便在學習理論時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次校外實習就是大四了,要讓學生初試牛刀,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去發現會計工作中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站在實際的角度去面對工作,可以更加從容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會計工作。
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了實踐性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素質,為以后更好的勝任會計工作做準備。也為會計行業注入了新鮮優秀的能量。
(二)教師師資力量的構建。
毫無置疑,教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是學生的楷模, 要培養學生的高素質、高水平,教師得要先具備高素質、高水平。 學校必須要打造一批年輕的雙師型教師,這不僅僅是要具備教師證和其他的專業技能證, 更重要的是要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具有夯實的實踐經驗以及扎實的教學能力, 既能擔任教師又能擔任會計專業技術人員, 在教育教學中能夠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將知識、 能力、 專業技術以及工作作風和做事態度融為一體, 使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清晰知道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道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對會計行業充滿熱情,對會計工作充滿信心。 在教師的帶動下發展學生的專業應用素質和專業道德水平, 有利于學生成為優秀的會計工作人員。
(三)多設置考證班以增加學生優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素質。
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參加會計工作,他們需要會計人員資格證、會計電算化證、會計師證等相關證書。然而學習相關知識需要一個系統的課程,學校就要為學生開設考證課程,以便大家學習考證去的相關證書。 在課程學習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考試做題,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和隨機應變,更要教會學生形成計算機信息處理的能力, 進行綜合財務分析的能力, 研讀并體會政策法規的能力。不僅要鉆研學習, 又要敢于創新。 培養學生在考試中學習,在學習中培養創新的能力。這些證書將對他們畢業后產生很大的影響,可以作為他們的“敲門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并施展自己的會計能力。
二、促進會計專業學生全面發展的策略
為了促進會計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 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 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一)加強身體素質鍛煉, 成為一個健康的會計人員。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體魄就沒有了一切。本科學生經過常年累月的學習和考證,身體上容易產生許多疾病,比如: 頸椎病,就是學生和會計人員通見得職業病,就是因為平時做賬過久導致,本科院校要針對這些常見疾病做好預防并尋找一些解決辦法,增加體育課程的設置,培養學生健康體魄素質,多開展“愛體育”活動。有一個的體魄,才會做好會計工作。
(二)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會計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選擇會計專業越來越普遍, 加上學生學習強度的提高,許多學生在學習力不從心并感
莫大壓力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當別人超過自己就會害怕,就會著急,一旦出現挫折就感到受挫難受。這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心理產生問題, 導致人容易崩潰,容易消沉。本科院校要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設置專門的心理輔導教師, 及時有效疏導學生的困境和心理壓力, 培養學生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 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的面對工作,面對美好的人生。
(三)培養學生交往能力。
本科校園中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給學生一些很好的引導作用。嚴謹的校風校紀,教師的教誨,讓我們逐漸培養自己的優秀品格,在與老師或者與同學朋友之間都有了正確良好的交往方式。 多開展一些活動,多增加一些渠道來加強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促進校園文化的健全和發展, 同時一個交往能力很強的人,在會計工作中也會表現的更加優秀和突出,更加容易得到領導的賞識。
三、結論及展望
為了培養合格的全面的會計專業人才, 本文認為上面提到兩個大的方面中的六個措施環環相扣, 缺一不可。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專業, 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和實踐相結合; 會計專業的教師一定要作好楷模, 最好是由一些有一定從業經驗的教師擔任; 為了將來學生找到好的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相關證書的考取, 以考促學的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就業能力; 身體和心理健康和交際能力也是需要加強的。只有這樣, 才能培養出合格全面適應社會發展的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麗紅.論對會計人才素質的培養[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7.
[2]郭志杰.會計人員道德淺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