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4: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空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家具可以營造藝術的環境氛圍,給人不同的視覺美感,不同風格類型的室內環境就會有與之相搭配的家具格調。可以看出,室內環境風格體現出了主人或者設計者的風格,無論是家具風格還是建筑風格都是居住者本人的性格呈現和情感的表達,是對主人抑或是設計者本人文化藝術修養的最好詮釋。而家具不管是從造型還是比例,或者是功能結構,都和室內環境風格一致,體現出動與視的和諧統一。從選材到色調,以及功能和造型的視覺效果,都蘊含著統一的思想和美感。比如中國風格的室內環境設計結合了傳統文化中的“雅”,在家具選擇上也多體現出優美的造型,講究比例的恰到好處,與室內環境相得益彰。
二、家具是空間環境的延伸
(一)家具可以巧妙地實現空間劃分,提高空間的靈活性
建筑空間中可以利用家具的擺放位置和造型,來設計出不同的空間格局。比如一些住宅設計中廚房家具的擺放,給人廚房與餐廳相通而又相隔的空間感受。巧妙利用家具,不僅可以增加家具的功能,還可以起到放大空間的效果,增加環境的情趣。有時會通過隔斷、酒柜、屏風等將餐廳隔開,或者是貨架、柜臺等的擺放劃分大眾活動區和營業區。此外,有些是通過家具色彩的變化起到空間劃分的效果。比如通過不同色調的餐椅形成不同的區域。另外,可以通過家具造型的改變,達到空間劃分的效果。如就餐時高背椅設計,達到特定區域空間凝聚的效果,密切的氛圍有利于增強情感交流。
(二)組織人流
用不同造型和功能家具的組合,或者安放在不同區域,就會達到不同的空間效果。通過家具的組合劃分出一定的獨立空間,可以組織室內人流的活動路線。因為家具空間位置設置的時候,必然會阻擋交通和人們的視線,因此,可以通過家具的位置設計來阻止人流。比如在候車廳、展廳、門廳等較大空間內,可以通過家具這一功能,引導人流的方向,避免人流無序性集聚造成擁堵。
(三)家具可以平衡構圖
家具設計對室內空間影響很大,一定空間內,家具的選擇和擺放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合理的家具設計會節約空間,給人舒展開敞的感覺,反之則會給人造成雜亂擁擠的感覺。空間感會受到數量和外型設計的影響,同樣色彩也會給人不同的空間感,利用家具可以調節室內空間疏密和輕重等問題,從搭配和安排上來平衡構圖,給人制造出敞亮、均衡和穩定的空間感覺。
(四)家具表現了建筑空間的風格
家具的造型、色彩、樣式決定其風格,家具風格在建筑空間內也決定了建筑空間的風格和特點。當前建筑空間裝修裝飾似乎無新意可言,逐漸走向模式化、快餐化。那么要體現建筑空間的風格,使其具有個性化和特點,就需要家具來體現。例如當前流行的巴洛克風格、英倫風格和地中海風格等,很大程度上是由建筑空間內的家具風格體現出來的。在我國人民大會堂,各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廳的建筑空間風格一方面是裝飾體現,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家具風格的不同來體現出每個地區的特點。
三、家具受到室內環境的制約
設計者可以通過家具改變空間的格局,但是家具設計同樣也會受到室內環境的制約。建筑空間的結構特性和功能特性限制了家具形態的創造和空間選擇。因此,由于受到室內空間和環境的制約,其形態必然不可以隨心所欲的更改。家具選擇和設計中就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建筑環境和市場選擇,尤其是外觀設計和尺寸大小。比如,在空間相對較小的條件下,家具尺寸太大既不協調也不方便,無疑是對原本不大的空間雪上加霜,給人擁擠不協調的感覺。而在較大空間環境下,選擇較小的家具,就會造成單調、空洞的感覺。同時,建筑的功能特性也限制了家具的形態選擇。比如辦公室需要提供給人冷靜思考和工作的穩定環境,此時應該選擇一些安靜的冷色調,而一些顏色比較亮麗,風格歡快的家具就不能放在辦公室、會議室等比較正式的場合。同時,幼兒園為了激發兒童智力和興趣,常常在選用顏色時就偏向于亮色系。此外,在公眾場合,家具選擇就不能太隨性,比如躺椅、吊床之類,這些休閑放松的家具私密性強,放在公眾場合顯然是不合適的。
四、家具的配置與選擇
合理的家具形態與布局方式是建筑空間組織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可以實現空間實用性,而且可以為人們營造良好的氛圍,使人們生活更加舒適。首先,家具的選擇安置和設計要根據空間性質和要求與建筑物有機結合,發揮家具的功能,營造一個和諧的空間環境。比如可以通過燈具和一些工藝品等類似的陳設品輔助,來滿足不同年齡、職業、身份、習慣等使用者的個性要求。其次,家具在室內環境布置中要根據室內環境特點通過排列組合和線條承接展現流暢美。而且根據建筑空間的大小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家具數量和尺寸,在風格、色彩和材質等選擇時要與住房風格協調。但這并不意味著同一,否則會走向單調和單一,所以可以通過對比統一結合的方法,簡約而不簡單,繁瑣而不累贅,保證家具和室內空間環境和諧的同時,顯現設計的靈動,調節室內空間環境的氛圍。再次,家具選擇與配置要考慮到建筑的環境因素。比如根據空間環境的大小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家具尺寸。還要考慮到功能性強或者是基調特征明顯的建筑空間,要選擇與其基調、身份、功能等一致的家具,比如紀念性會堂、賓館酒店或者是學校等公共場所中的空間環境。此外,家具布置時要按照空間布局的特點,做到錯落有致,同時要考慮到主人的生活習慣和安全健康,比如要注意通風和采光,以及行走和活動的方便性等。家具布局要考慮到整體效果,亦要認識到家具是室內空間環境的一部分,不能顧此失彼,做到變化中體現規律,賦予其藝術的美感,從而使人們感到心情愉悅。
五、結語
富有情感意味的建筑空間最能震撼和感染人,而從不同的情感角度出發創造出的建筑空間也相應有較大差異。情感的塑造與表達是戰爭紀念性空間設計的基本要素,是其規劃格局和空間結構的內涵所在,也是其靈魂之所在。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中的情感,根據表達角度的不同可歸納為崇敬型、悲劇型和輕松平和型。每個戰爭紀念性空間的設計因時代、環境不同,相應地具有不同的紀念主題情感。主題情感的表達,主要通過在紀念建筑空間中情感的滲透及其在空間中的微妙變化來實現,從而使得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由于情感的滲透而具有獨特而豐富的內涵。設計中應深層次地挖掘情感的意蘊所在并予以表現,使觀眾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和體驗。從整體的空間效果和序列構成,到局部單體與輔助設施,一草一木都應能貫穿紀念的情感要素,力求創造一個情感豐富、氛圍濃厚的戰爭紀念性空間場所。
二、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中的情感表達類型
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中的情感表達是由感性的情感到理性的空間逐層互動反映出來的。戰爭賦予的紀念性是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的本質特性,而紀念性所包含的情感類型豐富而多樣。根據人們在此類空間中情感訴求方向的不同,其所表達的情感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表達人們對戰爭中逝者的崇敬與追思,對戰爭中的英雄與其事跡由衷的贊頌與敬仰之情。一種是表達對戰爭所帶來的災難的悲憤與控訴,對戰爭特別是非正義戰爭嘲諷、譴責的情緒。還有一種是通過對戰爭的反思來表達對和平的祈愿,對當下和平生活的滿足以及對未來生活寄予的希望和愉悅之情。具有豐富情感是紀念性空間凸顯其獨特紀念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的設計中把握觀眾的紀念行為、紀念方式、紀念過程和心理規律等因素,使人與紀念性空間互動對話,從而深入地激發起人的紀念心理。在具體的設計手法上,運用尺度、比例、向度、虛實及明暗等空間語言,表達人們的心理訴求。比如,要想使人產生輕松愉悅的心情,空間可以做得高大明亮,相反低矮昏暗的空間則會使人感覺壓抑陰郁。要想表達迷茫恐懼之感,使人走進一個狹長封閉的空間是比較適合的;相反,開闊宏大的空間場景則會使人興奮愉悅等。由此可知,不同的空間存在形式所引發人的心理反應也是不同的,可以利用這個特點發揮空間的主動性去作用于人的情感。根據人在戰爭紀念性空間中表達情感訴求的種類,反應在建筑空間形式上相對應的也是通過三種類型來表達其紀念情感。這三種通過空間語言表達紀念情感的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可分為仰視型、俯視型和平視型。仰視型的戰爭紀念性空間中傳達的是上述第一種人們在空間中的情感訴求。這種情感是要表達紀念對象的崇高精神與偉大功業。因此,空間需要給人巨大的視覺沖擊力,夸張的空間比例與視覺形象超出一般想象,使得觀眾感覺到自己與紀念對象間巨大的差距,從而產生崇敬之情。俯視的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表達的情中國人民紀念館內部感對應著上述第二種人們的情感心理,傳達的情感態度是對陳列對象的批判與否定。這種情感心理往往是靠戰爭紀念性空間所創造的神秘壓抑和混亂恐怖等氣氛襯托呼應而來。而這類空間氣氛體現在空間形態上常常是晦暗幽閉、扭曲無序、錯亂隨機、似乎無法掌控的形態。這些空間形式相對于清晰明亮的空間更能激發人心靈深處的不適而產生的急欲逃離的情緒。平視型的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中要表達的情感是上述第三種類型,傳達出觀者中立、平和的情緒心態,情感傾向往往建立在對戰爭的反思及對當下和未來生活的審視與展望,空間氛圍以輕松愉悅為主。這種情感主題下的空間形態常常表現得自由靈活,平易近人。
三、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形態的情感表達
戰爭帶給人們的情感是復雜的,不同情感主題表達的空間所包含的形態、組合、氛圍等都有所不同。結合以上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與情感表達的關聯分析,可以總結出悲憤壓抑、崇敬肅穆、輕松平和這三類戰爭紀念性空間典型情感代表類型,這些情感又通過獨特的空間語言在戰爭紀念性建筑的內外空間中演繹。
(一)外部空間形態的情感表達
表達悲憤壓抑紀念情感的戰爭紀念性建筑,其外部空間形態適合采用下沉式、圍合式和矩陣式的空間形態來展現。“地下暗”指亡靈安息的地方,具有天然的死亡、沉重和陰郁的氣息。下沉式的空間形態可以營造一個不受干擾安靜的空間場所,對表現該類型的紀念主題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參與者置身下沉空間,擺脫了塵世的喧囂熱鬧,更容易使人在這個寂靜的環境中冥思,感悟死者的生命意義。“圍合式”的外部空間形態,在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中一般是借用墻體或植物來實現對空間的圍合限定。圍合所形成空間的體量大小、參與圍合的墻體與植物的高度、墻體的形態與植物的種類等組合關系的不同,也會導致所圍合空間形態的不同,進而導致表達的情感的差異。如,采用能起到較好阻隔視線的圍合物,圍合出安靜、封閉、尺度不大的空間來表達悲劇性情景。“矩陣式”外部空間形態,通常采用高度大于人的柱式結構,以阻礙參與者的整體視線,柱間距為剛剛適合一個人行走的寬度。參與者在柱陣群中孤獨地行走,無法與群體溝通,失去方向參照,為了擺脫這種不適而產生的急于逃離的心理,會使人不斷產生混亂、迷茫、恐懼、壓抑的情感。表達崇敬肅穆情感的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常有著較為豐富的外部空間形態變化,有著強烈的個性化特征。整體空間形態常采用中軸對稱式布局,來營造出莊重、嚴肅的紀念氣氛。空間縱向依照軸線展開較大的進深,橫向又擁有開闊的空間,空間中主要布置雕塑或紀念碑來作為紀念場景的視覺控制中心。入口與主景觀之間通過呈上升態勢的階梯連接,人們在移動的過程中心理上會產生由遠而近的過渡距離空間。在這個進深軸線上,空間序列的不同階段所具體表現的空間形態也是不同的。例如,采用狹長的縱向軸線空間形態,可以引導人的視線,誘導人前進的渴望,然后在空間序列的尾端出現主體建筑物,自然地滿足人們的心理訴求,從而使人產生崇高之感。與狹長的縱向軸線空間相比,寬廣的橫向空間可創造使人自感渺小的感覺,這種與紀念對象產生的距離感同樣可加深崇高肅穆之情。在空間序列中,有時還會出現圓形的外部空間形態,其主要是作為過渡空間,來平緩空間的到來。當然根據不同的紀念內容、場地環境、文化背景及其空間形態和空間組織方式等會有多種可能。當代越來越多的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所營造的空間氛圍趨向平和輕松,這不僅反映了人們對待戰爭理解方式上的變化,也是此類建筑空間功能上擴展的需要。輕松平和的紀念性外部空間形態,常采用自由柔和的曲線構建空間平面形狀,空間尺度適于人們游玩休憩。典型的平和型戰爭紀念性建筑外部空間,其空間形態呈矩形,通過各種空間元素的相互組合,如雕塑、浮雕墻、水面和草地等烘托平靜的空間氛圍。該類型的建筑營造一個安靜平和的空間,讓人可以在這里安靜地休息、思索和享受,參與者在此類型的空間中得到心情放松與愉悅。空間運用多種心理感知元素,讓人們從內心深處產生對和平長久的期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從而實現對紀念主題的構想。平和性的空間形態還會通過創造空白空間,即設計一個平緩、安寧的廣場,以空白的空間形式闡釋深層次的內涵。在這里人只需看到天空和大地,這種意境效果能夠平靜觀者心情,引導人們超越事件本身的恐懼,而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反思災難、悼念亡靈、祈禱平安。戰爭紀念性建筑空間不一定必須都是高大的建筑物,融于生活中的個性設計也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設計方向。
(二)內部空間形態的情感表達
建筑空間的整合就是在凸顯個性的前提下,使得局部的異構與整體有機的結合起來。結構與建筑整合即在充分考慮安全性的前提下,將結構協調與建筑體系中,同時凸顯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的有機結合。空間的本質就是從邊界上定義面和界線,其中結構就是界線,而建筑形態則是面,按照空間概念,結構和建筑空間整合的關系是最為重要的演變動力。早起的磚石建筑空間和界面依靠的是梁柱,古典的結構技術的發展就是結構上的創新和組合,梁、柱、穹頂等等,這些結構構成了建筑的空間整合。當代建筑創新和創意成為了主要的設計動力,空間的組合關系和空間的趣味性成為設計的目標。結構不再是空間構造限制,而是如果適應空間整合,幫助建筑設計創新滿足安全性目標。當代的建筑更重視的是思維的創新,打破原有的結構設置和選型的限制,結構整合融入到空間形態中,空間限定和界面利用結構件完成,結構整合使得空間創意成為可能,成為空間創意的重要基礎。因此結構與空間形態整合作為建筑設計的重要策略已經開始被設計者們所重視。同時應當注意的是建筑空間包括內部和外部,而外部空間設計也成為了設計者關注的重點。外部空間的設計重點強調的是等級、序列、滲透、層次等等,公用與私密結合,凸顯建筑功能性。而內部空間的設計和整合則是重視建筑內部的分割、聯系、趣味等等,使得建筑的功能更加靈活和新穎。綜合看建筑外部空間和結構的協調就是架空和懸挑關系,而內部則是對圍合與限定空間界面的屬性,二者對建筑空間整合設計都十分重要,后文將重點對內部空間整合進行分析。
2結構技術滲透的內部空間整合設計
結構和建筑內部空間的整合就是內部空間設計,采用的就是結構圍合和空間劃定,改變的是空間的界面屬性。結構件在建筑內部是不能回避的,因此空間整合必須考慮結構因素。結構圍合與內部空間的劃分就是將結構看做是獨立和主要的空間要素,構成內部空間的界面和邊界。結構不僅僅限定了空間大小以及私密程度等,也幫助空間限定了功能,實現對空間的引導、分割、連接等等,更實現虛實的轉換,結構件的組織和分布可以構造和塑造空間氛圍和空間屬性。結構不同其空間的要素也就不同,創造無障礙的空間、圍合中庭、引導空間、組織空間等,這些要素是內部空間整合的基礎。
2.1無障礙的樓層形式
對無障礙樓層形式的選擇是現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一致,其滿足的是不同功能需求,提供最大限度的靈活性,無障礙的空間可以自由分割與組合,滿足可持續性的設計原則。從結構系統中看,實現無障礙的樓層有三種結構思路,一則減少空間柱的數量,使之處在;二則采用巨型柱梁,利用大網格的模式在縱向支撐,形成橫向的大空間;三則采用結構化的設計,實現空間的整合。如某個工業園建筑,建筑平面的設計利用結構主義思路,辦公和服務空間進行隔離,連廊和辦公會所進行串聯功能設計,將多個辦公建筑聯系起來,體現了靈活性和空間整合。豎向結構則利用網格化的鋼框架結構,結構件集中在,平面中沒有柱結構,這樣的化布置的方式,創造了一個無障礙的樓層,從而實現內部裝飾的自由與靈活,實現了外部形態的創新與內部功能的實現。
2.2中庭設計
建筑設計中,中庭是一種可以共享的空間,可以幫助實現過度和串聯的作用,組織空間的效果較好。同時中庭的設計可以提供良好的空間體驗,也可保障持續設計原則,中庭可以自然通風以及采光,降低建筑能耗體現建筑的生態化功能。現代建筑中創造舒適的中庭也是重要的空間整合設計。建筑中庭的采用就需要在建筑中間開口,因此需要將結構進行調整,使其載荷分布到,結合外部結構的傳導能力,穩定建筑實現中庭的功能。如高層建筑中的中庭設計應采用模式將豎向承載結構件和抗側力的結構件布置在,以此實現對中庭設計思路和空間整合。
2.3空間組織與結構引導
結構是界面的重要構成要素,因此在結構組織和設置上應重視其對空間的引導和組織作用。有效的組織和布置結構界面可以創造空間的差異性,也是空間整合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建筑內部的空間整合更需要有效的組織與引導,從而提高空間的趣味性。在某個建筑中,水平的柱和樓板構件進行重新組合,從而形成了內部空間的異構,形成不對稱的空間形式,給人以新穎獨特的空間感覺,滿足和設計的創意。
3結束語
土樓的院落空間集合了虛與實、個體與群體,單從外觀上看是一個單體建筑,進入里面呈現在眼前的是偉大的家和微縮的國,體現了整體與個體緊密連接、相輔相成。圓樓是一個環形空間,中心是祖堂為議事之處,外圈為居住,房間幾乎是同樣形狀、大小,整齊劃一,從動靜功能分析上來看比較合理,將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合理協調規劃。在一個空間中的中心位置相對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有著重心、集聚、領導的作用,在土樓當中,公共空間被安排在了重心位置上,因此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從空間規劃上來講對于每個房間的距離都是相等的,利于人群的集中與疏散。土樓公社打破傳統的“圓中圓”方式,采取“外圓內方”的院落布局,“e形環體”內部的方形和外部的圓形體量交錯產生的庭院空間,這一系列庭院空間形成土樓公社里最主要的公共交往空間。中心方形院落做為主要公共空間與其他的公共空間和屋頂平臺組成園區內公共空間的系統。土樓的院落布局為現代建筑空間設計提供依據,設計者在進行創作時首先要考慮到使用者是哪些人群,他們的需求有哪些,應根據他們的要求來考慮院落的布局。對于傳統土樓的布局方式在當時的特殊環境要求下得以形成,而當時的要求已經不適應于現在,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創新保留。空間的組合方式,形體的穿插關系以及未來使用者在其中的流線都是關鍵因素。
二、建筑空間設計應用
從土樓建筑本身來看,大多數布局具備以下特點:①中軸線明確,廳堂、主樓、大門都建在線上,其他附屬建筑分布在左右兩側,整體兩邊對稱極為嚴格。圓樓也是如此。②以廳堂為核心。以廳堂為中心組織院落,以院落為中心進行群體組合。即使是圓樓,主廳的位置亦十分突出。③廊道貫通全樓,可謂四通八達。土樓中間居住的不是一戶人家,而是一個家族,所以在內部空間規劃上來講,具有其獨特性與復雜性。而圓樓的精髓所在就體現在占地少,空間大,適應山區地形。圓形土樓空間在合理性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空間價值:①圓樓內部空間不存在“死角”。②圓有平等均等的特點,好壞差別不明顯,利用房間的分配和家族的和諧。③圓樓的內院空間大。④由于圓樓空間消除死角,對于木材用料更為節省。⑤圓樓具有更強的抗震能力,更加安全。土樓公社在建筑布局上首先就是打破圓形的封閉格局。設計最終采用了e字型的平面方式,開放性的入口的設計。體量上采用一個螺旋形上升的姿態,既保持傳統的圓樓形象又能有效打破其封閉平淡的缺陷,使其脫離傳統民居的局限為創造豐富多變及活躍的現代建筑風格打下基礎。住宅及旅社沿周邊均勻分布,中心作為一個公共活動空間為住戶提供一處休息交流的平臺,整個建筑由廊道貫穿其中,四通八達,傳統布局為新建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功能空間設計應用
單從功能布局上來分析,傳統土樓的功能主要是群居性的自我防護,正因為當時的這種需求才形成了現在的經典。所有土樓集體住宅,首先是聚族大廈,其次才是單家之居。整座土樓的核心是中堂或祖祠,大門廳、中堂、天井、祖堂等這些空間都在整座建筑的中心或前面位置,而所有的房間似眾星拱月般圍繞這個中心。這種排布體現了土樓的向心性、勻稱型的關鍵,也表明了土樓的集與個、公與私的構成規律。祖堂作為土樓的精神內核載體,無論建筑規劃和形式如何變化,祖堂始終都是土樓空間主要軸線上最宏大、最富麗的空間。土樓公社在建筑功能布局上盡量做到齊全,樓內的主要公共空間就是中心方形庭院,底層用作自行車庫和消防車道,除了設備房和公共用房之外還設有公共活動空間,如乒乓球室、閱覽室和管理用房等。為了考慮親友來訪首層入口處安排部分商業零售。在其樓里設計了日常生活所需的空間,讓人們在閑暇之余有可取之處,這些全面的考慮得以借鑒與傳統土樓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功能布局,關上大門,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社會。
四、向心性與封閉性對人的交往關系影響
土樓的這種以家族為單位的居住組織,為等級制度創造了條件,它的空間分布以及獨特的內向空間形式在社會組織上具有有效的交往優勢,與此同時,強化了中心和家族全力,與封閉、等級、強權的概念聯系在一起,這些特點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院落式住宅。傳統土樓作為一種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房間沿周邊均勻分布,與現代集體宿舍的建筑類型類似,但較現代板式宿舍更具親和力,有助于社區中的鄰里感。土樓公社在內部空間布局增添了新內容,并且在每一層都會有活動空間,為住戶提供一處開放的交流空間。在當今這個冷漠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疏遠了,信任減少了,向心性為現代建筑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力與交流。土樓的封閉性將周邊惡劣的環境予以屏蔽,內部向心性同時又創造出溫馨的集體小環境。
五、結語
任何傳統都是具有兩面性的。丹下健三這樣看待傳統:“為把傳統印象創造,就必須加進否定傳統阻止其形式化的動力。傳統必須被破壞,傳統和破壞的辯證統一就是創造的基礎。”因此,對待傳統,應該以傳統所蘊含的哲學真理為基礎,而不能只是簡單膚淺地模仿其表面形式,應該從感性認知到理性分析辯證地繼承傳統的優秀內涵,而不能只是簡單一味地再現傳統的形式與特征。現代建筑設計對待傳統庭院空間只能繼承其精華,必須摒棄帶有局限性的表面形式,同時結合新的時代與個性化生活方式下的精神與物質需求,創造出新的庭院空間內容與形式。
1.傳統庭院空間的局限性
傳統居住類庭院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其中所包含的很多優秀的設計理念與手法仍值得我們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繼承和借鑒。但傳統庭院畢竟是經歷了幾千年封建中央集權制社會形態下的精神與物質需求的產物,也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強調君權禮制為中心,導致其輕視物質利益,輕視科學技術的傾向,阻礙了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給建筑科學的發展帶來負面作用。另一方面,中國傳統道家文化也有很多類似“無為而治”、“不與天爭”的消極成分,在建筑設計的理論與實踐方面則表現為經驗主義、觀念保守以及缺乏創新。因此,應盡可能避免這種負面影響。
2.個人行為心理和功能需求
傳統居住類庭院空間具有較強的功能適應性。傳統庭院的各功能空間是由其相對獨立又互有聯系的構成要素通過圍合限定而成的,并通過動態變化中人的行為流線來組織各個功能空間。在當代建筑設計中,我們可以借鑒這種手法,考慮人的行為層面,根據需要靈活劃分與連接不同的功能空間,從而又引導人的行為。其次,傳統庭院空間具有較強流動性。傳統庭院通過改變其空間的開敞程度及各要素的組合排列等方式對空間流線進行引導與劃分,這樣既能有效分隔人流,又能增強空間親和力,減弱人由于長時間行走而產生的疲勞厭煩心理。在當代建筑中,可借鑒這種手法來引導劃分空間流線,增強空間吸引力。
二、結語
根據我國房屋建筑的室內裝修情況來看,在房屋建筑的室內裝修過程中,應將所需要的材料、人工等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然而,就目前的資源配置現狀來說,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標準。因此,產生了投資比率偏高、能源高消耗等諸多問題。一方面,不合理的資源配置給室內設計帶來很多不應有的難度,室內設計面對著已經成型的房型只能是不得已而為之。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室內建筑資源的配置使自然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例如,室內裝修的木材消耗量達到了總量的50%;傳統室內外墻體的裝修材料采用實心黏土磚等等,大面積的農村良田被征收,造成了自然資源的浪費,同時使農村土地遭到了嚴重破壞。按照國家的標準,室內甲醛濃度不得高于0.08mg/m3,如果室內材料的質量差,將影響室內的環境,同時也浪費了資源的配置。例如產生甲醛等有毒氣體會直接影響人體健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危害。因此,合理利用資源,提高建筑室內裝修質量,采用綠色設計,使建筑室內空間得到有效利用,成為當前和未來綠色建筑室內空間設計的發展方向。
二、綠色建筑室內設計的內容
(一)節約能源消耗
隨著高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運用,要節約能源耗量,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技術,用以供水和取暖,從而減少其他能源的耗量。因此,要將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與房屋建筑材料結合在一起,采用特殊材料和施工工藝,使房屋建筑的門窗、屋頂等變成光伏組件,以達到合理利用資源的目的。
(二)結構空間綠色設計
在合理利用資源的前提下,綠色建筑的室內設計必須充分考慮空間的有效利用,采用各種方法進行自然通風,同時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等資源,使資源得到綜合利用,避免綠色建設室內裝修給環境帶來污染。
(三)注重利用自然資源
在進行室內綜合設計時,在房屋建筑的外部設置遮陽板,選用節能玻璃、安裝雙層落地窗簾等,都可以有效減少空調運行時的能源耗量,從而滿足綠色建筑室內的照明、取暖等生活所需。由于空調制冷會污染環境,因此在空調設計中添加自然風功能,使能源消耗大大降低,從而提高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使用綠色材料
合理利用資源下的綠色建筑室內空間設計,在綠色材料上的使用是室內設計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于綠色建筑的未來發展起著決定作用。由于建筑材料的成本較高、綠色建筑投入較大,因此,想要普遍推廣使用綠色材料,必須增強人們的綠色建筑意識,不斷探索和創新,以降低綠色建筑材料的技術成本,使資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三、資源合理利用的相關對策
(一)資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徑
在綠色建筑的室內空間設計中,想要做到資源合理利用,就必須加大綠色建筑的宣傳力度,使資源合理利用得到不斷推廣。同時大力發展生態園區、生態優秀區和生態綠色城市,增強人們的綠色建筑意識,對生態綠色建筑的相關問題給以高度重視,使資源得到綜合利用。
(二)完善資源有效利用相關政策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加強資源再生利用研究力度;分析相關法律問題和政策,健全副產品和廢物等物品的回收利用機制和綠色經濟核算機制,使資源有效利用相關政策不斷完善。與此同時,將資源有效利用存在的問題,納入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考核中,從根本上解決政府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問題,給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加強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
資源的合理利用需要企業、個人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因此,政府部門必須加強宏觀調控,制定支持綠色建筑室內空間設計的相關政策,對綠色材料帶來的虧損稅收問題給予相應的補貼等,使資源綜合利用得到有力支持,如設立資源合理利用技術研發基金、資源合理利用投資資金等,從而使廢舊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研發不斷深入。
(四)充分利用經濟關系
現代化建設中,資源的合理利用不只是在綠色建筑室內空間設計上,還需要其他行業的支持,共同參與到資源綜合利用的實際行動中,以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例如調整工業結構,減低污染排放量,注重機械維修和保養,采用新技術降低能源耗量,使資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四、結語
1.1柔性邊緣在空間中,人們更喜歡停留在空間的邊緣,顯然是因為處于空間的邊緣為觀察空間提供了最佳的條件,為人們提供了安全感。而開放空間則有著模糊的柔性邊界,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形成開放空間特有的流動狀態,強調空間功能與學生行為可以有機互動、相互滲透、融合和貫通,使學生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更加輕松自在,加強了學生們之間的交流互動。
1.2吸引力小學建筑的開放空間,是孩子們在課余時間最愿意待的場所,在獲取知識之余,也可以開心地玩耍。開放空間,是學生們的聚集中心,是人流的聚集點,并成為象征意義的交通樞紐。既然是人流的中心,則必有活動的發生,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好奇心重,他們會關心正在發生的事情,吸引他們參加到其中,有活動發生從而吸引活動的發生。
1.3靈活性靈活性即空間的易變性,小學建筑的開放空間更應具有這一特性,以保證最有效的利用。用靈活性的手法解決空間連接問題,自由的隔墻或是靈活的家具組合將空間劃分開來,靈活的過渡、轉換,形成松緊適當、獨立又相連的空間。
1.4多樣性開放空間多樣性涉及平面、空間的布局、色彩材料等方面,保證開放空間的新穎及個性,避免簡單的傳統設計。要具備兒童團體的活動空間,同時也應提供兒童個人單獨的學習、休息和自我思考不受外界干擾的安靜角落。開放空間的多樣性、多功能性,才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兒童在不同時間的需要。
2.開放空間類型及設計
小學的教室多是班級分隔明確,班級之間的交流較少,下課之后也只有窄小的走廊作短暫的交流,不利于兒童交流溝通和他們身心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校園建筑中應設置開放空間,讓孩子們有更多的自由度。在小學校園建筑中,開放空間的類型很多,如建筑的走廊、中庭、露臺、屋頂花園等。在開放空間中,有很多灰空間的應用,介于室內外的過渡空間,亦內亦外、內外相互滲透、時敞時閉的不定性空間,含有室內和室外的兩種空間性質。
2.1建筑門廳空間小學校園建筑入口空間也即門廳空間,作為進入教學樓的第一空間,往往能夠帶給孩子最直觀的空間感受。門廳空間是室內外空間的連接點和分界點,室內外相互滲透、融合,同時聯系各個功能空間,是建筑空間中最為活躍、最有魅力的空間部位。門廳空間主要功能為人流的集散,學生們之間相互交流和學習、課余休息,但是小學建筑入口門廳空間有著自己更為獨特的方面,深入的考慮學生們日常學習和活動的特點,可以為孩子們創造出不一樣的空間。在出入口的門廳中設置合理的高差,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成為臨時的舞臺,為孩子們的課間生活增添色彩;與樓梯結合,既是交通空間,也是交流空間;大臺階的設計,可以作為孩子們的游戲空間,提高空間的利用率(圖1);也可以在門廳處放置公告欄,布置學生們的作業展,活動的同時也能進行學習交流,在不知不覺中汲取知識;在門廳空間中也包括一定的休閑區域、植物觀賞區域、等候區等小空間,精心設計在大空間中的小空間避免了空洞和間隙,提高了空間的活力。例如在史家小學的入口門廳,將綠化、水體引進室內,增設了展示、洽談、游戲等設施;地板、柱子明亮的色彩,同綠色植物、水體在一起,讓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倍感輕松;三層通高處理,空間更為開闊,學生的心理更為放松,為學生交流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圖2)。
2.2底層架空空間底層架空空間是開放空間的另一種類型,在建設用地日益緊張的今天更有意義,不僅能夠在有限的用地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場地,同時還能起到改善校園空間環境的作用,位于建筑底層的開放空間與地面環境最為接近,能夠豐富建筑的外部,賦予建筑明確的形象特征,加之綠化草地,如果適當地引入水體、小品等,使架空空間與室外的自然環境有機融合,使人在架空層內也能體驗到自然的親切感,為學生們提供與自然親密接觸的場所。這種大面積的有頂空間,同時使室外活動場地相互滲透,形成一個擴大的室外場地,讓學生們即使在下雨天也可以輕松自在的活動。
2.3廊空間廊空間是小學平面流線設計的重點,它是建筑內部的功能和流線設計最容易出彩的地方,走廊既是連接各教室和輔助用房的空間,同時也被設計成為了學生交流和休閑的公共空間,它的尺度和形態各異,相互穿插,我們從小學建筑的實際使用看到走廊作為公共開放空間的利用率是很高的,也是學生們聚集交流活動的主要空間。走廊空間可以有很多種類型,如在朝向活動場地的外廊,通常將其加寬,如此便可以有更開闊的空間,有更多的地面交往行為可觀賞,走廊的擴大同時也能滿足課間大量同學的聚集行為;平面設計中錯動連接會出現較大的交通面積,幾個教室之間設置沒有半圍合的空間,從而產生更為寬闊的開放空間,在其間我們可以作為圖書角、交流學習角等(圖4);在國外,開放式教育更為成熟,時間也更長,所以有很多將教室和走廊之間的墻去掉,或改為活動墻而形成融合型走廊,同學們互動交流,也為教師們的教學提供更多的靈感和方法(圖5);視野開闊的戶外長廊也是廊空間的一種,在這里,孩子們放松心情、開闊眼界、飽覽周圍空間,如無錫太湖新城小學的室外長廊,將綠化與水體引入孩子們視野,與自然的親密接觸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增強與外環境的互動。
2.4活動平臺小學建筑的活動平臺是指在地面以上的供學生活動的開敞或半開敞空間,與陽臺相比空間更為寬敞,公共性更強,彌補了樓上學生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是休息、交流和玩耍的重要場所。活動平臺的設計應該與室內空間有一定的聯系,避免孤零零的,不僅擴大了學生的活動范圍,同時也把光和新鮮空氣引入室內,平臺與室內空間的融合模糊了室內外的界限,加強了學生之間及其與環境的互動聯系。活動平臺有很多的方式,例如,在建筑創作時也可有意識地讓建筑體量高低錯落,則每層樓的屋頂都可成為活動場所,學生們不用下樓也可以有寬敞的活動空間,當大片屋頂成為活動平臺時,可以視為廣場空間,可以布置一些景觀小品等,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圖7);同時在平面設計中,教室的交錯布置,可以為班級設置一個公用的陽臺,既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公共的活動場地,同時也加強了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與室外環境的接觸,成為孩子們課間的一片樂土(圖4)。屋頂花園作為典型的頂層建筑開放空間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當代校園建筑中,對于頂樓的學生來說,上屋頂比下樓更方便,屋頂空間如果能合理利用,也能成為良好的活動平臺。因此屋頂平臺的設計應該適宜人的停留,增加吸引力,注重與室內空間的結合。把平屋頂設計成可上人屋面,既豐富了空間層次,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共享環境。例如臺灣光隆小學,充分利用屋頂空間,布置精心的綠化,使得空間的層次感更為豐富(圖8)。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