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保險創新論文

保險創新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7-06 01:02: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保險創新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保險創新論文

篇(1)

關鍵詞:制度創新,保險投資,資本市場

保險制度創新是指順應現代保險金融化的發展潮流,改變傳統保險經營理念,突破保險經營僅局限保險承保范疇的制度安排,實現保險保障與保險投資并舉,構建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深度融合、保險業與金融市場協同發展的新的制度安排。高效的保險投資是保險制度創新的動因,也是保險制度創新的結果。

一、保險制度創新的背景和趨勢

目前,國際保險業保險制度創新,是在國際經濟、金融出現金融保險服務一體化趨勢背景下的一場保險制度的變革。金融和保險服務的一體化是指各自的產品及服務被相互采用,從而形成業務交叉與融合。近來年,“一站式”金融服務成為金融業的一種發展趨勢。對客戶來講,通過一個金融服務機構獲得所需的各種金融產品與服務,這的確是非常便捷。金融與保險一體化客觀上是因為市場競爭激烈、金融管制放松、客戶尋求成本更為低、更便捷的金融服務等多種原因。隨著國際金融和保險集團在不同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各國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與保險業呈現出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推動了保險業在保險制度、產品開發和增值服務方面的完善與創新。

保險制度包括保險業運作的基本原則,如最大誠信原則、可保利益原則、損害賠償原則、近因原則等;險種設計、保險合同的制定、產品定價、展業、承保、理賠、投資、準備金的提取等方面的共同做法。20世紀后期,國際保險業在經濟、金融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進行了保險制度的重大變革,完成了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整合,保險金融化、證券化成為基本發展趨勢。目前,國際保險業在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高度融合的新的平臺上運作,實現了保險經營的一次“質”的飛躍。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保險業在運作中存在很多缺陷,有很多不符合國際慣例的作法。特別是在保險投資問題上,與現代國際保險業發展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保險經營長期“一條腿”走路的制度安排,制約了我國保險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影響了我國保險業健康和持續發展。未來的國際競爭要求我們遵循同一個游戲規則。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只有及早地融入世界,熟悉國際游戲規則,才能在日益嚴酷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進行保險制度創新,構建全新的保險經營平臺,實現保險業與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是與國際接軌,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選擇。

二、我國保險制度創新的環境分析

國外成熟的市場經濟經驗表明,保險制度創新是建立在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基礎上的。因此,進行保險制度的重大變革,需要逐步完善我國保險制度創新所需要的企業基礎和市場環境。首先,要建立現代化的保險企業制度。要解決好保險企業組織形式、保險公司經營模式及其經營狀況的基本評價指標、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競爭原則、稅收政策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其次,要完善保險經營的市場環境,尤其是保險投資環境,重點是完善保險投資所必須的政策法規環境和資本市場環境。完善的資本市場環境,是實現我國保險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險創新的平臺。

目前,我國《保險法》對保險投資的規定十分嚴格。從表面上來看,這些規定似乎可以保證資金的安全性,但問題是,在中國這樣一個體制模式和發展模式都處于轉型期、經濟增長率和經濟變量波動率相對都很高的國家中,這樣一種規定有可能將保險公司置于巨大的負。債風險之中。然而,如果只是簡單地改變或放松保險投資的監管規定,在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很不成熟、投機性很強,保險公司投資人才匱乏的情況下,又有可能使保險公司面臨重大的資產風險。因此,需要積極穩妥地改革和完善政策法規環境。

要解決保險投資的兩難問題,滿足保險業的資金運用需求,必須將保險投資問題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具體講,就是應當大力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同時推動保險投資的多元化。第一,政府要調整對資本市場的政策,從總體上看,要重點發展包括壽險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第二,逐步擴大壽險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的業務范圍,放開投資業務和允許其直接經營證券業,對產險公司和壽險公司應區別對待,逐步放寬壽險公司的投資業務范圍。第三,逐步放寬投資政策,允許國內保險公司選擇海外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進行投資。這不僅有利于加強內資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大其投資組合,降低風險程度。

目前,我國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受到嚴格的分業經營限制,保險企業的經營模式單一,缺乏創新的基礎。鑒于此,對于全球金融業務一體化趨勢,我門要從容面對,認真研究,既不可視而不見,又不可盲目追隨,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積極穩妥地推進金融一體化,為保險業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我國保險制度創新的基礎

實現保險業與金融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是我國現階段保險制度創新的基本目標。保險投資是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銜接的紐帶,是我國保險制度創新的基礎。國際保險業發展的趨勢表明,現代保險越來越離不開保險投資,保險投資是保險業的重要利潤來源,是保險業持續發展的基礎。

首先,保險公司是金融市場上一個正在不斷成長的重要參與者。它們承保各種不同的企業和家庭風險,從而推動其參與經濟與金融活動。在盈利性的驅動下,它們也已成為全球廣闊金融市場上日趨重要的投資者和金融媒介。它們給資本市場帶來了創新的保險方式,為金融風險提供保險保障,并在新金融工具的開發進程中搭起了銀行與保險產品間的橋梁。保險與再保險公司拓寬了金融工具的范疇,提高了市場參與者的多樣性,并為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融資和規避風險創造了新的機會。與此同時,它們還促進了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及其價格發現功能的發揮。

保險業參與資本市場有著深厚的經濟背景。回顧上世紀的90年代,我們可以看到,費率疲軟與低債券收益的環境刺激著創新,從而促使保險與資本市場之間出現了某種對接。保險公司在這一時期致力于將其龐大的投資組合與融資渠道進行多元化。例如,在信貸衍生市場上它們正成為日益重要的參與者,幫助銀行對其信貸風險暴露頭寸進行套期與多元配置。在融資方面,美國人壽保險公司已經發行了融資安排(FAs)與擔保投資契約(GICs),這一發行量很快上升到大約400-500億美金的規模(J.PMorgan,2001)。對市場參與者的調查表明,這些基金一般都投向與FA/GIC有相近到期期限的高收益證券,以便得到正向的收益。在保險需求增加過程中,對新活動中風險的日益重視,對保險費率的穩定這些考慮導致許多保險公司開始重新評估他們的資本市場活動。

其次,金融市場為保險業擺脫困境提供了必要的市場環境,為保險資金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有效運作提供了空間,為保險業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共發展,最終達到利益共享創造了條件。保險業介入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一方面表現為保險資金介入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保險資金介入貨幣市場,即保險資金存入銀行可以商談利率,允許保險公司與銀行合作,使保險資金進入消費信貸領域和房地產按揭業務,允許保險資金投向有長期穩定回報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允許保險資金涉足風險投資領域等;保險資金介入資本市場,即允許保險公司單獨或者與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組建獨立的保險基金進入股市,或者支持保險資金從目前間接進入股市轉為直接進入股市。另一方面,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對保險市場有三大拉動作用。一是保險產品更趨向投資型;二是保險公司經營的業務范圍發生變化;三是保險公司的組織結構由互助型向股份制轉變。

四、我國保險制度創新的目標

隨著國際金融保險服務一體化的推進,保險業、銀行業、證券業的日益融合,成為當今金融業發展的趨勢。它為我國保險業擺脫困境提供了必要的宏觀環境,同時也為資本市場的完善提供了契機。資產收益率低、“利差損”問題使中國保險業將面臨償付能力不足的困境;市場結構不完善、功能存在缺陷使資本市場發展陷入泥潭。為擺脫這一困境,需營造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整合的基礎環境,制定符合國情的制度安排,使中國保險市場深度參與資本市場的運作,與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以達到利益共享,并在風險控制的基礎上最終擺脫各自的困境。

首先,中國保險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也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保險業的競爭使得保險經營利潤空間日趨窄小,保險投資利潤成為維持保險生存發展的基礎。根據新修改的《保險法》,保險資金主要運用于資本市場中?,F階段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規范,不完善,但是資本市場只有在發展中才能得到規范和完善。中國保險業不能坐等資本市場規范和完善以后再發展,必須與資本市場同步發展;覦范和完善。保險業急需的資金運用人才只有在發展中才能不斷吸收引進和培養提高。

其次,保險業是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資本市場中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機構投資者之一。中國資本市場的完善、規范和發展需要一大批理性的機構投資者,需要穩定的長期資金來源,保險業就是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和主要的資金來源。同時,中國金融的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并不影響保險業在資本市場上發揮作用。隨著保險業的進一步發展,其在資本市場中的作用和地位會越來越大。

五、推動我國保險制度創新的措施

實現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高效的資金營運、高效的保險投資,因此,必須在完善資金運用管理體系上進行專業化資金營運管理。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險經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構建全新的保險經營平臺,探索并建立高效的保險投資運作管理體系,是當前重大的保險制度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拓寬并不一定等于資金投資收益的提高。積極探索合適的保險投資的組織管理體系,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設立專業資產管理公司,是保險業進入資本市場,提高投資收益率,防范風險的內部條件。

由于保險公司設立的資產管理公司所管理的都是保險公司保費收入資金,而不像一般資產管理公司那樣吸收社會各界的自由資金,這種資產管理公司應該被認定為保險相關企業。保險公司設立資產管理公司并不違反《保險法》的規定??梢哉J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是現階段我國保險投資的組織管理體系的新的制度安排。

當然,在現有體制下,要充分釋放我國保險業所蘊涵的巨大創新能量,還應該注重處理好幾個關系:創新與WTO規則的關系;創新與市場的關系;創新與運作條件的關系;創新與監管的關系。因為保險創新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創新擴大市場來獲取更多的新資源,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得到保險市場的認同,因此,研究和分析市場需求是保險創新的關鍵。

保險創新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具備相應的運行條件和制度條件;缺乏一定的客觀條件或者監管制度的保證,是難以充分發揮創新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的。特別是保險創新,一般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會帶來風險,加大了監管難度。而以逃避監管為目的的保險創新與原有監管體制有著更為直接的沖突。因此,盡快建立一套符合國際標準的監管體系,既是控制保險創新風險的需要,也是推動保險創新發展的需要。

主要參考文獻:

篇(2)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因而我們可以得出: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核心的農村金融勢必在某些方面存在問題。本文將從已有文獻對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關系的研究成果出發,探究促進我國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政策,為相關部門的政策出臺提供借鑒。 

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仍存在較為嚴重的二元經濟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統籌城鄉發展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縱觀近期文獻,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金融的發展呈現正相關的關系,但這種關系表現得并不明顯,主要原因在于,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阻滯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威脅。 

一、相關關系原因分析 

(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退出農村金融市場 

從2000年開始,在我國農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相繼撤出縣級及縣級以下地區。從而導致農村金融供應機構以及資金供應出現嚴重缺口,與當時農村經濟機制改革產生重大矛盾,隨著矛盾的日益尖銳,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著積重難返的威脅。 

(二)缺乏良好的農村金融環境 

現階段農村經濟的發展缺乏良好的農村金融運行環境:一是我國目前的農村金融機構還都缺乏明確的法律規范;二是缺乏有效的宏觀政策支持;三是缺乏對農村進行教育、醫療、法律等公共產品充分供應;四是應加強農村社會保險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三)農村非正規金融行業沖擊金融市場 

在農村,私人借貸極為普遍,構成了農村借貸的主要方面。農戶的支出比例從大到小依次為教育、生活、醫療和生產,當入不敷出時,農戶往往更傾向于通過私人借貸的方式獲得資金。有數據顯示,農戶從正規金融獲得的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重不到1/3。這主要是因為通過正規農村金融機構獲得借款非常困難。調查顯示,農民借貸的問題并不在于利率的高低,而是根本借不到錢。非正規金融的存在顯然有其必要性,但問題是非正規金融游離于法律之外,可能蘊含著極大的風險。 

(四)存款保險體系不健全 

存款保險制度作為金融穩定的重要保障因素,增強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防止擠兌危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現行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缺乏相關的存款保險制度,從而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二、政策建議 

(一)改革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和外部支持環境 

現有農村金融監管力量,分別來自于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各省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往往出現職責上的分工問題,或者造成監管漏洞,監管不到位,或者監管過度。因此應該加強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 

農村金融改革同時需要一個良好的金融運行環境。一是需要相應的法律和制度支持,我國目前的農村金融機構還都缺乏明確的法律規范;二是需要相關準備金管理,再貸款利率等方面的宏觀政策的支持;三是需要對農村進行教育、醫療、法律等公共產品充分供應,促進農村商業金融服務的改善;四是加強農村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以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 

(二)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與城市金融協調發展 

金融改革始于城市,這就造成了農村金融改革與城市金融改革脫節。農村金融改革落后于城市金融,農村金融供給不能適應需求的變化。農村經濟和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帶來了農村金融需求的變化。經濟發展的過程在逐漸地削弱二元結構特征,城鄉統籌、縮小城鄉差距也成為政府現階段經濟工作的重心。池小萍在“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的互動式發展”一文中提到,與城市金融相比,農村金融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服務地域的廣闊性而導致經營管理難度較大,而使以利潤為導向的金融機構望而卻步。因此,應注意農村金融系統改革與城市金融系統改革推進的協調性。 

(三)完善我國農村存款保險制度 

鑒于我國目前存在的良莠不齊的農村信用環境,設置強制投保可以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并且強化準入機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將經營效益差的信用單位排出農村金融市場,確保農民的財產安全。 

(四)注重農村金融的多元化發展,實現小額信貸組織創新。 

雖然非正規農村金融市場充斥了正規農村金融市場,但我們不能否認非正規農村金融市場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不同性質市場的存在可以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雙方會不約而同地改善經營模式,加強管理,而最終獲益者為廣大農民,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保障。 

例如,進行以利潤為導向、成本收益平衡、運行效率高的小額信貸組織創新,通過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利率的方法從多個渠道減少對捐贈的依賴。 

(五)區別化對待,滿足不同地區的農村建設要求 

我國不同地區農村的經濟狀況、耕作環境、教育水平等方面差異顯著,因此出臺政策應區別化對待,切勿“一刀切”。比如,將農村信用合作社按照行政區的等級劃分,逐層削減規模,使農村信用合作社真正的深入農村,切實為農民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節省農民辦理事務的成本,又能提高合作社的工作效率,從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六)完善金融所有制結構,加快資金回流 

有數據顯示,農村建設常出現資金運用不合理的情況。因此可規定對資金運用達不到規定比例的,要求其增加信貸資金投入,或者減少存款,或者自動退出農村存款市場。加快資金的回流,為農村的建設提供充分的資金流支持。 

參考文獻: 

[1] 周霆,鄧煥民.中國農村金融制度創新論[m].中國財經出版社,2005. 

[2]薛紅,賴景生.基于城鄉統籌視角下重慶市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相關關系分析[j].管理學家.2009(04). 

[3]彭藝,彭紫云. 農村金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以中部地區為例[j]. 理論探討.2010(04). 

篇(3)

關鍵詞:市場經濟農村金融改革財政政策社會公平

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且農業作為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重視其金融改革,建立健全科學的金融改革體系,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1]。但在改革過程中,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金融弱化”等問題,在市場經濟調節的前提下,很多金融機構不愿意涉足農村等經濟落后地區,其只愿意在農村地區“吸儲,而不愿意向農村地區放貸,因此,資金大多流向經濟效益高的發達區域。但我國政府逐漸意識到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鼓勵農村地區積極探索改革,加快農村地區金融制度的創新等政策,以期深化農村地區金融改革。

一、農村金融體系的概況

農村金融體系由很多農村金融機構組合而成的一個為農村、農業發展通融資金的有機整體,分為合作金融、商業金融和政策金融[2],其中合作金融是指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因共同利益而自愿參股,在資金上互相幫助、互相融通的一種特殊資金融通方式;商業金融主要是指商業性質的銀行對農業地區發放貸款,如地區商業銀行等;政策金融是指在貫徹政府經濟政策的前提下,不以商業性的標準為原則,而以國家的信用為根本,在農業的相關領域進行資金融通,保護、支持農業的生產,提升農村地區人民收入,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一)農村金融體系的基本狀況及發展態勢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主要以改革開放為界限,在改革開放以前,農村金融體系主要分為以下兩個發展階段:一是以后,在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同時,也對農村金融機構進行徹底改造,形成新的農村金融體系,到1951年,成立“中國農業銀行”,且第一次提出要“幫助農民、深入農村、發展生產、解決困難”的方針[3];二是1953年成立農村信用社,與農村供銷合作、農業互助合作一起稱之為農村合作化的3種形式[4]。在1979年改革開放以后,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首先1979年—1993年,形成農村信用社的主體地位;其次1994年—1996年,開始構建農村金融體系新框架[5];最后1997年—至今,形成多元化的農村金融市場組織,目前農村金融體系由正規和非正規兩種金融機構組成,其中正規的金融機構有非銀行類和銀行類兩種;非正規金融機構有農村合作基金會、民間私人借貸組織等,農村金融體系的主體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農商銀行),該三大金融機構形成了現在農村政策金融、商業金融和合作金融分工的農村金融格局。結合農村金融體系發展趨勢可以發現,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逐漸增多,但仍舊以政府金融為主,其他金融機構在農村區域的發展前景仍然不樂觀,必須加大對相關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繁榮農村地區金融機構。

(二)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存在的農村金融問題是需求得不到滿足,存在金融抑制現象,且農村地區金融的市場特征需求群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金融需求群體廣泛,有小微企業、農戶、有農村個體戶等最主要的金融服務是短期經營性貸款需求及少部分的資金結算需求[6]。但由于該群體滿足貸款新要求的信用擔保能力有限,對其投放的風險保障程度較低,形成了被金融機構邊緣化的群體特征,如我國某農業大省,其全省的農村信用社存款數量僅僅占到全部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35%左右,但是其“支農貸款”卻占到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90%以上,從數據可知,農村大部分資金支持都依靠單一的農村信用社,這很難滿足該省農民、農村、農業對金融的需求;其次,對金融服務的要求多元化。由于我國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現象,即城鄉差距、地域差距等,除了存貸款這最基本的金融服務需求外,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還需要一些理財、信息、管理等相關服務的需求。因此這就體現了金融工具的多元化,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工具太過單一[7],只能體現存貸款業務,金融創新工具基本無法進入到農村市場。

二、市場經濟視閾下進行農村金融改革的原因

由于農村金融機構所處客觀經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經濟落后地區的金融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制約的因素及程度遠遠超過發達地區,以致出現發展緩慢、停滯不前的現象。但是,在當前國有商業銀行、保險行業、理財機構逐步向落后的農村地區靠攏的情況下,大大豐富了金融市場,因此,必須立足于市場經濟視角,深入進行農村金融改革,協調國民經濟發展[8]。

(一)農村金融體系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對于農村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先應深入分析其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經濟原因,農村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相較于城市更低,其生活來源較少,部分落后地區完全依靠土地、山林,因此農民增收困難,很多農村金融機構無法融資或者融到優質資金,阻礙了農村信用社等機構的基本功能;其次政策原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農村金融體系的支持力度不一樣[9],支持“三農”發展的效果不明顯;三是農村地區的金融監管制度不完善,使得部分非正規金融機構成為農村金融體系的主力軍,但該類機構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國家金融政策的實施。

(二)影響農村金融發展的具體因素

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具有一定特殊性,提高了農村金融機構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不僅需要面臨政策風險、市場變化風險,也要面對不定期的自然風險,因農業的生產周期較長,在其生長過程中,任何形式的自然災害,如病蟲害、洪澇災害、干旱等,都有可能讓農業生產完全覆沒。此外,農產品上市期間,同一種農產品會在同一時間大量涌入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價格的波動,即使有農產品的期貨市場,但也只能規避某一時間段的風險,而且個體農戶無法參與到規避過程。影響農村金融發展的因素還有土地產權,產權是以法律法規為基礎,通過經濟所有制表現出歸屬的一種形式,主要包括使用權、支配權、占有權、收益權和所有權[10],目前,我國農村的土地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制,農民只擁有土地的經營權,而沒有處置權和所有權,無法對土地進行買賣,因此,農民需要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借貸時,不能提供法定的相關抵押品,且集體也沒有權利幫助農民進行抵押。

三、市場經濟視閾下進行農村金融改革的途徑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村地區金融業務逐漸增多,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應首先明確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方向及思路,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政策,規范農村金融市場,基于市場經濟視角,建立公平的競爭平臺,堅持從農民最基本利益出發,積極為農民謀福利,深化農村金融改革。

(一)營造良好金融環境,創新農村金融制度

針對農村經濟狀況,應適當創新農村金融制度。首先,對農村現有土地制度進行創新,將流轉權、用益權和擔保權賦予承包土地,但也要處理好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之間的關系。地方政府可以頒發土地使用權證、集體的土地證,對農民居住的房子賦予抵押權、擔保權等金融功能,拓寬農民財產收入途徑。政府可以成立專門的平臺,用于土地流轉和農村房地產交易,設置科學的交易雙方準入門檻,防止土地流轉的非農趨勢,保障農村用地的合理性,并確保農村房屋建筑的資本屬性;其次,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政府應積極宣傳農村金融新體系,改變農民對金融的“狹隘”看法,使得農民深入了解金融產品,并主動獲取金融機構的幫助。此外,金融機構也必須建立起完整的內部管理體系,立足于區域實際發展情況,更好地服務于“三農”。

(二)增加財政支持力度,做好相關惠農工作

政府在農村金融機構改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基于市場經濟視角,必須增加財政對農村金融體系的支持力度,做好相關惠農工作,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開展:第一方面,科學設置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完善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配備齊全的金融設備,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與農業其他建設相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量大,且維護成本、投資成本較高,大部分商業性銀行不愿意承擔甚至無法承擔這些領域的投資,因此,政府機構必須發揮宏觀調控職能,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支付的硬件環境;第二方面,增加農村地區的資本供給,政策金融應根據國家農業政策,加大對農村等落后地區資金的注入力度,結合地區農業發展優勢,重點扶持綜合農業,轉變農村地區經濟結構,促使農村地區經濟往產業化方向發展,通過發行中央銀行的再貸款,保障農村地區資金的充足供給。

(三)立足農村金融市場,創新農村金融產品

農民群眾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農村金融機構,如農商銀行等,應增加服務手法,結合農村客戶意見,推出價格合理、種類豐富、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開辦個人資產業務、負債業務,減少金融活動中的工作環節,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質量,不斷挖掘潛在優質客戶,并準確定位農村金融機構,必須注重其社會責任,幫助低收入家庭和創業家庭,堅持服務于“三農”,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前提下,制定靈活的貸款制度,不僅滿足農戶對生產經營資金需求,也保障貸款的利息收益。此外,也應健全農村貸款制度,完善農村信用體系,穩定農村金融市場,加強農村金融監管,政府可以設置專門的再擔保制度,進一步保護農村金融機構,防止出現農民無家可歸、無地等情況,采用財稅手段,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鼓勵商業銀行積極投入農村金融建設。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可以引入現代化金融監管產品,動態監測農村金融市場的變化,做好相關風險的防范,確保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的穩定。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在提升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對其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政府重視“三農”問題的時代背景下,農村等經濟落后地區必須抓住這一機遇,建立健全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村金融體系,基于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化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形成一個平等競爭、廣泛覆蓋、功能互補、定位合理的農村金融平臺。政府也應加大對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視程度,適當增加財政支持力度,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推出創新的農村金融產品,完善相關的農村貸款和存款制度,建立農村信用體系,輔之以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穩定農村金融市場,加強對農村地區的金融監管,提升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縮小城鄉差距,將更多資金引入農村地區,支持農村的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高保中,趙學增.經濟學和中國新常態下的改革與發展——全國第九屆經濟學發展與創新論壇綜述[J].經濟研究,2015,v.50;No.57912:173-177.

[2]張希平.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建立物流貿易通道問題研究——以喀什為樞紐中心的中巴物流貿易通道[J].金融發展評論,2015,No.7010:99-105.

[3]鄭高強,尚曉,李揚俊.烏魯木齊建設西北區域金融中心探討——基于分階段建設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思考[J].金融發展評論,2015,No.7010:89-98.

[4]楊帆,宋鵬飛.低碳生物技術創新與應用的法律激勵機制研究——以珠三角地區為例[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v.1404:17-23+31.

[5].互聯網金融發展與商業銀行網點管理轉型研究——以郵儲銀行管理模式研究為例[J].經濟研究參考,2015,No.268351:52-54.

[6]李春肖,李蕓,張弛.農業保險供給市場主體發展潛力研究——基于保險公司經營業績和投資業績的比較[J].廣東農業科學,2015,v.4223:194-199.

[7]李婧,朱承亮,鄭世林.不良貸款約束下的農村信用社績效——來自陜西省8市86個縣(區)的證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5,No.37111:63-76.

[8]覃振鋒.引領長線資本投資建設廣西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對策——新常態下廣西文化產業發展新突破研究系列論文之五[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5,No.16906:47-50.

[9]陳一洪.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城市商業銀行風險——來自42家城商行面板數據模型的經驗證據[J].金融監管研究,2015,No.4812:1-15.

篇(4)

關鍵詞:高職教育;考核方式;改革;教學模式;素質培養。

一、高職院校考試改革現狀。

當前,經濟全球化與一體化熱潮正洶涌澎湃,推動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向多元化、多層次化方向發展。特別是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期,對各種層次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同時,國際人才競爭也日趨激烈。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國家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面對這樣的形勢,高職院校教育發展滯后,教學與考試模式落后、陳舊,跟不上時展需要的問題日益突出。高職院校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從數量到質量都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與社會的需求還不能很好地結合,甚至嚴重脫節。這些問題如不能很好地解決,勢必會影響未來我國經濟的正常發展與轉型?!吨袊瞬虐l展報告(2009)》中指出,預計到2020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總量將高達8127萬。面對越來越龐大的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數量,高職院校要實現培養高級技能型應用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就必須從根本上改革傳統的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考試方式與考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是推動高職院校大力推進教學模式改革,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與途徑。近年來,一些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紛紛進行考核方式改革與探索,但至今依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職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的單一而陳舊的教學與考試模式,不利于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深入探討和研究高職院??荚嚪绞脚c模式的改革,是未來影響和決定高職院校能否實現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目前高職院??荚嚪绞酱嬖诘闹饕獑栴}。

(一)考試觀念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亟待突破。

當前,高職院校的考核方式與手段依然主要拘泥于傳統的閉卷考試,一張試卷、一次考試定成績,“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狀況依然嚴重。學生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學習目的與方式顯得急功近利。因此,現有的考核觀念陳舊、落后,考核方式與手段缺乏科學、合理的機制指導,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背離了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與高職院校對現代職業教育的人才觀、教學觀與質量觀要求不相適應。

(二)考試形式與手段單一,不利于引導和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進和提高,無法實現教考互動與互促。

高職院校應當以培養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為首要任務,以培養技能應用水平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計劃。但由于目前高職考試方式仍以傳統的閉卷筆試為主,因此其考核內容多強調理論內容,而忽略技能、實務操作與應用能力的考核;且多以一次考試定成績,多次多手段考核與綜合評價應用少,不利于真實、全面地考核學生知識與能力。同時,抑制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實際技能與創新素養的培養,更不利于發揮和調動教師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的熱情,不能有效推動教學手段的豐富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考試的綜合鑒定與測評功能失效,不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我們現在的考試內容多是以理論知識考核為主,且偏重于理論知識結構中的原理性、記憶性知識,導致考試與學習脫節,與學生未來所要從事的工作實際脫節,考試內容和方法與培養目標脫節,這些都極大地局限了學生知識結構的有效構建與拓展。同時,很多課程考試流于形式,劃重點、定范圍,助長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惰性,導致學生的學習十分功利,破壞了學校的學風建設。另一方面,雖然通過多年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探索,很多高職院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培養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教育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比例不斷提升,但對實踐教學結果的考核仍然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完整、行之有效的機制。實踐考核走過場,實施程序不嚴密,考核標準不科學等問題突出,致使很多實踐技能與能力的考核流于形式。

(四)考試的逆向反饋與激勵導向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未能實現與現代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有效銜接。

現代職業教育需要加強實踐技能應用、執業資格能力以及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與考核,為此,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條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教學考核模式。同時,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要求相關專業和課程設置要具有較強的職業(或崗位)針對性和適應性,因此,相關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要特別注重理論與專業發展實踐相結合,只有通過考試考核方式的改革,強調高超的職業技能培養,并強調學生基本從業素質如踏實、吃苦耐勞、善于溝通與合作、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工作主動性等素質的錘煉,才能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崗位工作,也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之路。而目前的教學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引導教學模式的改革。考試改革做為教學內容改革的先導與保障,沒能起到積極促進傳統教學考核方式的轉變,推行多元化、多維度、多方位的考試考核方式的實現。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條以考試改革為支點,以加強實踐技能應用、執業資格能力以及職業綜合素質培養與考核為目標的教學考核模式,是推動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工作與人才培養工作有機結合,探索出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由之路。

二、高職院校教學考核模式改革思路。

(一)總體改革思路與指導思想。

1、更新考試觀念。

綜合運用教育心理學與管理學、教育評價與統計學、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構建高職院校考核評價體系,加強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以改革傳統教學考核方式為手段,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發展模式,大力激發學生探索課程、參與教學的興趣與積極性,積極引導學生自覺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以此來引導學生加強自我培養、自我錘煉、努力成才的自覺意識。

2、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法。

為提高學生的總體技能并真實地考核學生的能力,要重視平時形成性考核,強化實踐考核,完善綜合考核測評體系。依據現代高職院校發展需要,大力豐富考核評價方法與手段,如可以根據不同課程的需要,綜合采用閉卷、半開卷、開卷、實踐操作、課題答辯、論文寫作、專業作品制作、情景模擬、任務表演等一種方式或幾種方式綜合考核的方法;同時,加強對平時形成性考核的認識,一門課程可綜合提供多次考試機會,采用分類分項、分層次、分內容的多種形式考核方式。另一方面,要以就業為導向,加大實踐考核比重,將職業資格考核學習與學生綜合實踐學習結合起來,重視學生對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最終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綜合考核測評體系。

3、以考試改革為契機,積極促進教師自身素質提高。

在推行多元化、開放性考核模式的同時,注重以考試改革為契機,積極促進授課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綜合開放性考核模式涉及理論、技能、應用等多層次、多側面寬泛的知識體系,要求相關授課教師要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廣博的知識。因此,綜合開放性考核會有效促進授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更新知識,推動教學相長,保持和實現教學工作能夠與時俱進。

4、強化對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考核評價工作。

努力將學生綜合考核評價體系與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接軌,按照不同專業課程的特點和要求,設計和制定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教學計劃與大綱,以此來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人文素養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和錘煉,同時,充分發揮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強化學生素質教育的過程評價,真正使高職院校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取得實效。

(二)依據現代高職教育培養目標與原則,采取多種措施完善考核體系與方法。

傳統的閉卷考試,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強調對知識的記憶能力與熟練程度。根據現代高職教育發展的新特點,我們需要在突破傳統考試內容和形式的基礎上,結合高職院校綜合培養、全面塑造,厚基礎、重應用的培養原則,結合信息時代和網絡經濟的新特征,探討相關各類課程考試改革的新模式。

1、打破一卷定成績的考核辦法。

改變純理論考試方式,加大和強化實踐操作和技能的課程內容考核比例,注重形成性考核,打破一卷定成績的考試方法。高職院校的一些專業課程傳統上一直采用以教師面授為主,期末一次性閉卷理論考試的方法,學生們學習起來枯燥、乏味,缺少實踐體驗,不利于學生有效掌握相關知識和內容。如經管類會計專業系列基礎課和專業課、金融專業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課程,雖然近幾年做了一定的教學改革,增加了實踐項目教學內容,但期末很多院校仍然以一張試卷定成績的考核辦法為主,忽略了實踐課程、項目模擬在教學與考核中的重要意義,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也無法實現全面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目標。因此,應當積極嘗試考試改革。

在這些課程的教學與考核評價過程中,應當整合閉卷、實操(如會計賬簿模擬、銀行點鈔業務實操等)、案例解析、答辯等多種形式進行理論與實踐業務學習的考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相應配合進行模塊教學或項目教學,將會計的憑證、記賬,填列會計報,以及金融專業的點鈔業務、信貸業務模擬演訓與案例分析等,以一個較完整的項目教學過程作為分期、分項結業成績,實現平時形成性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綜合評價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考評辦法。同時,為加強平時形成性考核,我們還可以打破傳統的考核模式,允許學生根據自身課程學習與準備情況隨時申請考試。為此,高職院校應當大力推行題庫項目建設,允許學生在一定期限內,單次或分次隨時申請考試,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總之,要努力打破傳統教學考核模式,努力把那些原來認為不宜進行操作考試的一些課程,進行改良設計,貼近專業發展實際,加強與實踐接軌,圍繞大力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這一核心,嘗試進行多元化的考試改革。

2、結合各高職學院特點,多元化設計考核方式。

從實際出發,結合課程自身特點多元化設計考核方式,豐富考核形式與手段。如高職院校的有些課程宜采取提供有限資料的考試方法;有些課程的部分教學項目宜采用口試或答辯考試方法;有些課程內容則適宜采用課題式考試方法等。西方一些國家的高職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對教學項目中需要死記硬背的公式等,往往采取強調應用,忽略記憶的教學手段,在考試中注重考核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以半開卷形式,給出公式內容,而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比如,統計基礎課、計量經濟學課等,這類課程公式繁多,而現在多以計算機計算為主,學生只要懂得公式的原理和應用即可,不需要死記公式去浪費時間。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谠嚮虼疝q考試法是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計相關考試題目,由學生抽題以口頭回答的方式完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此種方式來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況,同時考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度等多方面的情況。如財經英語等一些課程,其優點是可以廣泛應用、多角度多層次設計題目。考題形式與內容都較豐富且靈活,能夠較為準確地了解考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的能力與程度,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應變能力,是值得嘗試的一種考核方式。另外,課題式考核方式也是一種創新型考試方法。這種考核方式適合于項目教學中以團隊合作創作或制作類教學項目為主課程的考試。它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任務以課題形式呈現,要求學生分工協作,以一個團隊的形式最終完成課題任務。課題式考核方式的測評方式是每名小組成員都要對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各小組成員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的主要工作表現、特點和主要業績,老師依據小組各成員的評價結果及最終項目成果完成情況進行終評。這種考核方式的優點是在考核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同時,也測評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這類考核方式適用于電腦動畫制作、編程、網頁設計與制作、多媒體教學項目制作等課程。

這種考核方式在國外被方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我們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打破傳統的教學考核模式,不斷開發與創新出適應現代化高職教育的教學與考核模式。

3、教學考核環節增強開放性。

增強校企合作意識,走出去、請進來,開門辦學,開設校外實習教學項目,創新實習單位考核的方法,多層次推進考試改革。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是以企業為主,為學生提供真實、完備的實習工作環境、具體的實習任務、完善的實習工具和設備。實習結束后,由實習單位根據學生實習期間的工作表現和能力進行學習成果評價。這種考試方法注重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查,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時,加強對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和綜合崗位能力的培養,重點考核和測評學生是否有能力達到實際崗位工作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素養。如一些高職院校的機械設計專業、數控機床專業等均可嘗試此種考核方法。

4、嘗試將高職教育與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相銜接。

實行國家職業資格考試與教學成果鑒定互認的考核方法。與學歷文憑不同,職業資格證書是反映相關專業從業者具備某種職業所需要的專門技能和知識的證明,職業資格證書密切結合職業勞動的具體要求,切實地反映了各類專業工作所需的實際工作規范和標準,以及相關從業人員從事此種職業所需達到的實際能力水平。當前,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國提出了全社會各行業從業就業全面實施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為此,高職教育應當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及時調整和改革我們的教學考核模式,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雙證書”制度,真正將能力培養本位的教育思想落到實處,以此來強化學生崗位培養的針對性,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由于職業資格考試具有考核的權威性、公正性和全面性的特點,因此應提倡在推行一定程度的課程考核成果互認的考核方法。有些教學項目的考試,可以與國家職業資格鑒定考試結合,實行國家職業資格考試認可制,對于通過相關職業資格考試的學生,可以在一定范圍或一定程度上認可其考試成果,對于相關課程準予免考。

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職業資格考試的積極性,為他們走上社會早日成才奠定基礎。如金融專業的銀行從業資格考試、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保險從業資格考試等,都可以嘗試采用上述的方法。

———————————————————————

 

 

    參考文獻:

[1]任昌榮。對計算機相關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的探討[J].福建電腦,2008(2):186-187.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无码人妻黑人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亚洲日本va午夜蜜芽在线电影 | 熟妇女人妻丰满少妇中文字幕| 国产产区一二三产区区别在线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亚洲码和欧洲码168区|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色婷婷丁香无码三级|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 啪啪无码人妻丰满熟妇|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欧美乱日韩乱国产|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综合在线|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亚洲亚洲人成网站77777|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强行征服邻居人妻hd高清|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小莹客厅激情38章至50章一区| 射精情感曰妓女色视频|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日本大肚子孕妇交xxx| vr成人片在线播放网站| 亚欧精品午睡沙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