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師研修總結

小學教師研修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1 16:25: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師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學教師研修總結

篇(1)

一、“生本課堂”的理念深入了解

自2012年起,我校在進行“生本課堂”的課題研究。自此,全校老師閱讀了蔡林森老師的《先學后教》這本書。當時對“生本課堂”只是有了粗淺的認識。隨著課題的深入了解,自己也嘗試著上了幾節課,慢慢地接近“生本課堂”。通過這段時間的研修,我更意識到生本課堂的重要性。“以學為主”、“順學而教”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必須依靠學生自己去建構才能真正實現。離開學生自己的學習、自己的操練,指望靠老師的“教”去實現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目標,這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研修階段,聽了駱XX校長、姚XX主任、程XX老師、劉XX老師等課堂教學。發現他們將課堂的時間給學生,還學習的自主給學生,讓學生在充分的“學”中學會學,在多層次的“學”中親近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

二、充分相信孩子——自主獨立、合作互動、當堂檢測

“生本課堂”是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的作用是什么呢?——引導!觀摩的幾節示范課上,無論是認字寫字、閱讀理解,還是口語表達、練筆習作,都一定要實實在在地安排學生自學,以使學生能夠借助自己已有的經驗和認知,獲取新知,收獲真正屬于自己的認、寫、讀、說等方面的意義。語文學習的過程應是學生自主習得的過程,課堂應該成為他們有科學指導的充分自學的地方。

合作互動讓同伴間的教與學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輔導者收獲的是自信,而被輔導者會在被同伴輔導之后“更自信了,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質量得以保證,同時也必將因為這樣的關注和成功的體驗而不斷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當堂檢測的優勢在于,能夠及時了解學的情況,進行精講釋疑,及時指導,為“測后導學”這一環節的有效落實提供了前提。

三、理論聯系實際,走向課堂

篇(2)

具體措施:

一、完善中小學干訓體系,推進干部隊伍建設

加強干訓資源的整合與管理。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教科所等部門加強資源整合,在教育局干訓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下,所有培訓項目納入區教師進修學校年度培訓計劃,實行統一領導,分部門實施,統一管理機制。同時增加專項資金投入,保障干訓工作順利實施。

大力推進名校長建設工程。創條件搭舞臺,造就一批專家

型骨干校長。13年上半年做好推薦評選第三批市“名校長”工作;規范名校長的管理工作,不斷提升中小學校長學歷層次,促進名校長的專業發展;繼續組織實施“十一五”小學校長提高培訓,培訓重點從校長教育理念培訓轉向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的培訓,嘗試校長易校蹲點,開設“區中小學校長論壇”;加強局管后備干部培訓,有針對性地進行企業管理與現代教育、比較教育等專題學習,學習、考察先進中小學的管理經驗;開設基層黨務工作者培訓班,不斷提升黨務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更好地服務于基層組織建設。

積極探索干訓的新模式、新內容。開展中層干部專題培訓,加強校長培訓課題研究,發揮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在干訓中的作用,不斷充實培訓內容,創新培訓形式,提高培訓效益。

二、規范名優教師管理工作,發揮名優教師導向作用

進一步規范名優教師的管理工作。強化管理體系,完善考核機制,促進名優教師自身的繼續發展。13年度完成第一、二批區骨干教師、區學科帶頭人、首批區名教師的任期考核。繼續實施名優教師特殊津貼制度。

進一步發揮名優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發揮“名師聯誼會”作用,抓好名師帶徒活動,開展名師系列講座,讓名師在自身發展的前提下,帶領更多的中青年教師成長,促進全區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落實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行動方案,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

組織實施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行動。以校本行動為主,開展各類培訓活動,創設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良好環境。根據區教育局制訂的“適應”、“過關”、“成型”、“實績”各階段的具體標準,4月各校完成對新教師“半年適應”階段的考核,7月前以區進修學校為主組織對新教師進行“一年過關”階段的考核。教育局將組織專業人員,抽樣性地對有關學校進行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行動實施工作進行專題調研。

加大對教壇新秀隊伍的培訓和管理力度。制訂專門的教壇新秀培訓計劃,根據培訓、使用、考核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提高教壇新秀的理論基礎、教學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專業領導力和影響力,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

開辦新一期(第六期)小學語文、數學青年教師研討班。通過開展觀摩與研討課活動,舉辦專題講座與教學經驗交流活動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教學與科研能力,打造一支青年骨干力量。

四、高質量完成農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重點抓好中小學《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和《新課程學科教學評價》兩門課程的全員培訓工作。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2013年5月組織相關教師參加《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全市統考。2013年9月底組織相關教師參加《新課程學科教學評價》全市統考。10月對本次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進行總結考核評比,認真做好迎接省級評估工作。

組織專家、名師開設系列講座。引領教師們開闊眼界,拓展教育視野,掌握教育教學的前沿信息,促進廣大中小學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與教育理念,促進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設計、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的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教學的水平。

創新模式,開展網上教師培訓。加大人力、財力投入,開發和引進網上教師培訓資源,應用“市教師教育網絡教學平臺”,啟動網上培訓試點,努力使全區的中小學教師都能通過網絡共享各學科的優秀教學資源,提高培訓效益。

優化以賽促訓模式,促進教師成長。今年將組織中小學教師參加教師英語大獎賽,大賽分為專業組和非專業組,在此基礎上選拔優秀教師參加市比賽;組織高中英語“高中新課程教學設計”評比,并推薦優秀案例參加市比賽;組織其他各類基本功比賽和教學設計比賽。

五、積極開展校本研修工作,推進校本研修健康有序開展

加強領導,全面推進中小學校本研修工作。教師進修學校負責中小學校本研修工作的具體管理、指導、評估和考核,及時總結、推廣校本研修實踐中先進經驗、優秀成果;充分發揮教研員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引導教研員牢固樹立服務理念,立足基層、面向全體教師,開展菜單式培訓,為中小學提供一定的培訓者資源;各中小學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校本研修工作的組織指導、檢查和評估;為提高校本研修的工作質量,13年還將組織全區教研組長進行集中培訓;13年高中校本研修的指定培訓內容為“新五項基本功”的第五項培訓——“教師言語表達”。

不斷創新,探索中小學校本研修的運作與管理模式。按照“創新模式、加強管理、學校自主”的要求,全面深入推進我區中小學校本研修。要通過組織開展自主學習、自修反思、課題研究、教學技能訓練、專題講座、集中輔導、觀摩教學、研討交流、師徒結對、案例分析、網絡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等活動,把校本研修落到實處。

以研促教,加強教師中小學校本研修的教科研工作。要加強校本研修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構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培訓方法和管理辦法,逐步形成各校的校本研修特色,實現校本研修中教、學、研一體化,努力把校本研修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典型引路,積極創建校本研修示范性學校。各校根據《區中小學教師校本研修示范學校評估標準》(試行)要求,積極創建校本研修示范性學校。通過各種激勵機制,創新方法和途徑,形成校本研修長效機制,使教師通過校本研修真正實現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教師進修學校要及時總結校本研修的工作經驗,樹立典型、示范引路。

六、加強中小學教師學歷培訓,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鼓勵教師參加學歷提高培訓,改善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保證教學質量和水平。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高一級學歷獲得者比例分別達到50%、85%、85%。

職教中心專業課教師須加強專業技能培訓,“雙師型”比例達到60%并逐年提高。

鼓勵高中骨干教師報考碩士研究生課程,支持課程班結業學員申報學位考試,使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逐年提高。

七、繼續開展各類專項培訓,抓好常規性師資培訓工作

暑期全員按需培訓。暑期全員培訓要在廣泛調研和仔細聽取教師意見的基礎上開列菜單,真正做到符合一線教師的內心需求,把握教育發展和教師發展的節拍,開出的課程應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把對菜單式培訓的關注從形式轉向內容,從表層走向深入,真正發揮其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的作用。

新課程培訓。繼續做好中小學教師新教材培訓工作,積極配合寧大成教學院、市教研室做好高中新課程師資培訓,努力通過培訓使廣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師深刻領會高中新課程實驗的背景、指導思想、目標和新課程的基本特點,理解高中新課程的理念,掌握實施新課程的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實施新課程的能力,穩步推進我區高中新課程改革和實驗工作。

班主任培訓。按照市繼續教育“十一五”規劃,實施班主任培訓工作,13年開始將對全區班主任進行輪訓,切實加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進一步提高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進修學校承擔班主任培訓計劃的制訂及組織培訓工作,班主任培訓的課程設計要科學實用,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學生管理和學生心理健康等列為培訓必修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注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繼續開展省心育教師的資格證書考試。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結合全區各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切實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

繼續加強常規培訓。扎實開展幼兒教師資格證書考前培訓、新教材培訓、教科研培訓;進行中小學教師及公務員普通話培訓及測試;抓好民辦流動人口子女學校教師培訓;加強對新教師的管理、培訓;進行暑期教師師德培訓等。

八、加強師訓機構自身建設,保證培訓質量不斷提升

完善制度建設。高度重視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把制度建設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通過建立完善的教師繼續教育制度體系,從根本上規范教師培訓工作,從而確保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完善網絡建設。以網絡培訓為突破口,抓緊本地教師教育網站建設,利用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和現有的網絡資源,加大網絡課程、網絡資源引進和開發力度,逐步實現網絡培訓,努力使更多的中小學教師,尤其是廣大農村教師能便捷獲取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和教學培訓資源,緩解工學矛盾,提高培訓效益。

篇(3)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專家團;校本研修;模式研究

1.校本研修的界定

專家團在本文是指:縣進修學校、縣教研室、鄉鎮教研員、各校名師、學科帶頭人中選出理論水平較高,具有實踐能力的、傾情于課改的成員連同聘請的一些全國知名專家(主要負責網上答疑、專家團成員活動策劃、指導、理論援助)組成。專家團由進修學校統一組織、管理,定期去全國各省市參觀、學習。定期開展交流、討論。定期到自己所分管的一線指導教師、展開調研。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是專家團與小學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導求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與途徑。校本研修的內涵可以歸納為:“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和“在學校中進行”。校本研修的目標是讓教師從“教書匠”發展為“研究者”,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使教師成為終身學習的先行者、探索者和示范者;使教師群體率先成為優秀的學習型組織。

2.國內外校本研修現狀

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校本培訓在我國比較常見的模式有:課題帶動模式、集體充電模式、師徒結對模式、觀摩聽課模式、個人自修模式和校際交流模式等。在校本研究方面采用了行動研究法、教育敘事法、課堂觀察法和案例教學法等。最近又出現使用教育網志Blog網絡虛似社群開展校本培訓的新模式和相應研究方法。一些研究者的研究已經充分表明,由于校本研修中專業發展的提供者是學校和教師本人,校本發展是獨立進行的,很容易陷入反復和重復的狀況。目前在我國開展的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缺乏針對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的考慮;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先進性;校本培訓內容相對集中和單一化,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綜上所述,現有的校本研訓模式在中小學中的實際運用過程中,都表現出比較缺乏專業引領和外部資源支持。

3.專家團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模式

本文作者在總結國內外校本研修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在安陽縣二十二個鄉鎮開展的專家團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行動研究,提出三種研修模式:咨詢診斷模式、項目研修模式、網絡學習共同體模式,這三種模式分別適用于開展專家團引領下的校本研修的不同階段。

3.1 咨詢診斷模式。咨詢診斷模式具有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的特點,這種模式不是專家團研究人員以既定的方案手要求手把手要求中小學教師如何做,而是要求研究者采用提問、咨詢和討論等策略,尋求共同發展的切實可行的方案,在這種模式中專家團研究者扮演了咨詢者和診斷者的角色,同時也是共同研修的實踐者。小學教師在這種模式中也是共同研修的實踐者。一般咨詢診斷模式需要專家團的研究小組與小學某位教師就某項研修內容達成一個口頭或書面的合作協議,合作協議中要包括合作研究的內容、路線和方法等,合作協議的簽署會就研修的目標等取得共同的信念和價值觀,這對保證該模式的順利實施將起到重要作用。實施咨詢診斷模式時,中小學教師需要執行的路線是:“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自我反思,集體研討,提出新方案,教學設計……”而專家團研究者需要執行的路線是:“參與教學設計,進行課堂觀察,完成案例分析,集體研討,提出新方案,參與教學設計……”其中“集體研討,提出新方案”環節是專家團研究者與中小學教師兩條路線的交匯處,由于咨詢診斷模式的研修,往往是一個研究小組對應一位小學教師,所以我們也稱該種模式為“一對一”模式。

3.2 項目研修模式。這種模式要求研修過程要基于某個具體項目進行,項目研修模式具有獨特性、多目標性和生命周期性等三大特點。

在項目研修模式中,所選擇的項目一般都是以解決中小學中的某個問題為目的,如“利用電腦技術提高學生數學學習動機”就是筆者所負責的一所實驗校提出的研究項目。在項目研修時,專家團研究者往往需要和小學中的校長或教科研主任一起承擔起項目管理者的角色,這就要求他們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項目管理者既要負責設計整個項目的方案,又要在項目生存周期的各個階段支持項目的正常進行,項目的參與者一般由專家團研究人員和中小學教師一起組成。在很多課堂教學研究中,學生也是項目的參加者。

3.3 網絡學習共同體模式。網絡學習共同體一般由專家團研究者和小學教師共同構成其成員。這種模式強調研修是在網絡支持環境下,通過“師傳徒受”、“做中學”、“知識表述”、和“深度交談”四階段活動,使共同體成員得到提升和發展。在這種模式中,專家團研究者和小學教師沒有教導者和被教導者的關系,他們都既是學習者,也是輔導者和助學者。這種模式特別有助于解決專家團研究者和中小學教師跨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由于這種模式需要比較好的技術條件支持,所以一般由專家團研究者提供相應的網絡支撐平臺和技術支持,并負責組織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的活動。實現基于網絡的學習共同體模式有四個步驟。第一步:師傳徒受,活動中的“師傅”角色并不一定由專家團研究者承擔。在筆者實踐該模式時發現,這一角色由小學中的專家型教師擔任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師傳徒受活動中,扮演徒弟的學習者要通過觀測、模仿和親身體驗等知識的社會化途徑,理解消化師傅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為進行“做中學”奠定基礎。第二步:“做中學”,活動實際上是一種案例式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需要把師傅展示的案例型、經驗型知識,通過歸納性思維實現從示例上升到理論。其次是去創造出新的示例,由此完成在“做中學”的內化知識過程。第三步:“知識表述”活動是學習者把在“做中學”中創造或組織的隱性知識碎片提煉成顯性知識,并進行知識梳理的過程。知識表達可以采取撰寫研究報告或反思日志等形式完成。第四步:“深度交談”活動是通過召開網上小型研討會就知識表述的結果,利用類比、隱喻或假設等手段進行隱性知識表述的過程。由于基于網絡的學習共同體模式往往是多位專家對應多位小學教師,所以我們也稱該種模式為“多對多”模式。

4.結語

專家團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正在突破以往關于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認識,教師專業的創造性正在被一點點激發出來,專家團研究人員與小學教師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專家團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不僅正在促進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創新,同時也有利于專家團將教育服務融入一線教育實際,促把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推向一個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丁鋼.從國際教育發展看“創建以校為本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J]廣西教育.2004,(1):18

[2] 施莉,鄭東輝.校本培訓核心思想解讀[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4)10-13.

[3] 葉平.走向校本研究[DB/OL].省略/2/xb-gs2.htm.

[4] 施莉.我國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簡評[J].教育科學研究,2001,(2):17-18.

[5] 中小學老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研究課題組.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研究報告[J].教育研究,2002,(11):85-90.

篇(4)

關鍵詞: 教師教育;協同研修;學習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一、問題提出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教師必備專業能力。2013年,我國開始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工程”),旨在提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其應用信息技術于教育教學的能力。“工程”明確要求“利用網絡研修社區,推行網絡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整合式培訓”。

教師網絡研修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之一。然而,當前的網絡研修存在“教師網絡研修的資源庫建設緊缺;研修活動設計尚處于研究層面、不利于推廣;網絡研修環境差異性較大”等方面的不足。同時,“工程”過多關注在職教師的發展,忽視職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有悖于教師教育理論中的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發展的理論,割裂了教師發展的完整性。這些不足和問題都影響網絡研修以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效果,需要構建一個基于教師教育理念的、補當前網絡研修不足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網絡研修模式。

結合教師教育理論、當前信息技術網絡研修的現狀以及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出和實施了“基于網絡協同研修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實施模式”(以下簡稱“模式”)。

二、“模式”解讀

(一)基本內涵

以教師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目的,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資源,以由職前和職后教師為主體構筑的學習共同體的協同研修為學習方式,開展的基于網絡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模式。

1.指導思想:教師教育理論

指導思想是模式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核心,是模式深層內隱的靈魂和精髓,它決定著模式的方向性和獨特性。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實施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教育過程,強調教師教育的一體化和系統化,重視教師的職前和職后的協同發展。

2.運行方式:協同研修

協同研修是教師發展的重要路徑。基于網絡的協同研修可以簡稱為“網絡研修”。馬力提出“網絡研修是一種以網絡協同學習平臺為技術支撐而開展的有組織、有引領的教師自主研修活動的新方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網絡研修成為教師協同研修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所倡導的方式。

3.組織形式:教師學習共同體

協同研修離不開學習共同體的組建。教師學習共同體是由教師以及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社群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自主自愿結合而成的學習型組織。我們所談的教師共同體的組成人員類型與當前我國常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的人員組成類型是不同的。這里的“教師”,既包括在職教師,也包括職前教師,以及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有關的其他相關人員。當前,我國組成教師學習共同體的人員主要有三類:第一類人員是廣大教師;第二類人員是區(縣)級研修員、網絡班級主任、研修輔導員;第三類人員為學科帶頭人、學科專家、教授、教師教育專家等。黃慧芳等指出“國內教師網絡研修的對象是教師,而且是中小學教師。”也就是說,常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主要是由在職教師組成的,強調共同體成員的“同質性”。教師學習共同體是由在職教師和職前教師組成,既重視“同質性”,還重視“異質性”,突破了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固有模式,還原了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本來面目。

(二)理論基礎

1.教師教育理論

教師教育理論認為,教師教育應該包括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并使之一體化。作為當前教師教育重要內容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需要以教師教育理論為指導,把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進行通盤考慮、整體規劃、協同發展、共同提高。

2.情景學習理論

情景學習理論的創始人萊夫和溫格認為,學習不能被簡單地視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識從一個人傳遞給另外一個人;學習是一個社會性的過程,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構的;這樣的學是處于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滲透在特定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任何知識都存在于文化實踐中,參與到這種文化實踐中去,是學習的一個認識論原則。”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和技能是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而獲得的,要在學習知識、技能的應用情境中進行學習。

3.學習共同體理論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哲學家斐迪南?滕尼斯認為,“共同體”是通過某種積極的關系而形成的群體,這一群體統一地對內對外發揮作用,是現實的和有機的生命組合。它強調共同信念和愿景,強調各個成員分享各自的見解與信息,相互協作、承擔責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動。

教師研修共同體是教師基于“研修主題”開展實踐研修活動而構建起來的一種個體學習和實踐的聯合體。以同質促進、異質互補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共同體,在教師的研修實踐活動中聯合互動,共同開展研修,可以“形成一種主題中心任務驅動、資源共享、相互借鑒、協同研究、共同發展的良好機制”。

該模式對于彌補當前網絡研修過程中的資源不足、缺失網絡研修的系統設計、扭轉“簡單的網絡環境和虛擬網絡社區等環境并存”的“一刀切”局面、貫徹教師教育一體化的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同時,我國加緊實施的“三通兩平臺建設”,尤其是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以及高校《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的建設和使用、職前教師和職后教師的互補性和協同性等方面為開展網上研修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因此,開展基于網絡的學習共同體實施模式研究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三、“模式”的實施

(一)共同體的組建

以區域(省或者市)為單位,由師范生、在職中小學教師、高校《現代教育技術》主講教師、高校《學科教學論》教師等,通過行政命令或者自主自愿的方式組成學習共同體。

通過這種方式組成的共同體具有同質性和異質性的特征。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是學習共同體的主要成員,具有共同的地緣性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提升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力的同一目的性。共同的地緣性和學習目的是開展協作交流、組成學習共同體的基礎。同時,在職教師和師范生具有不同學習經歷和學習需求,體現出此學習共同體的異質性的特征。異質性的特征使得共同體的成員間具有不同的行為特征和行為傾向。教師對網絡學習空間的行為傾向直接影響教師學習的效果,影響教師網絡研修社區中的互助行為。

此共同體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師是共同體的最主要的組織者和發起者,負責課程的設計、開發、完善以及課程的講授,同時負責疑難問題的解答以及網絡研修活動的組織、開展和協調。《教材教法》課程教師是共同體網絡研修的重要參與者,負責課程內容的補充和學科知識的解答(尤其是針對具體學科的內容)。

當然,最初組建的共同體可能是一種松散型的共同體。隨著課程的進行,最終會形成由《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師、《教材教法》課程教師為固定對象、在職教師和師范生為流動成員的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的成員可以分為專家(大學教師)、技術派(師范生,當然也包括一部分中小學教師)、經驗派(中小學教師)等。

(二)研修的基本過程

《現代教育技術》是大學師范專業的必修課程和常設課程,每個學期均開設。學習共同體成員的研修過程可以分為:注冊、研修、評價等幾個階段。

1.注冊

師范生根據本校教學計劃的安排,登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進行申請注冊、登記。在職教師根據當地主管部門的要求或者自主自愿的原則,在高等學校學期開學前,登錄當地高師院校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并進行注冊。《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主講教師負責申請人資格的審核,根據相關要求確定申請人是否具有課程學習以及網絡研修的資格。

2.研修

課程主講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平臺,介紹本課程的教學安排、學習要求、學習方法以及評價規則等。結合《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和教學計劃,針對師范生開展面對面或者非面對面的系統教學。并結合所講內容設計網絡研修主題,組織學習共同體成員參與網絡研修。《教材教法》教師也可結合具體的學科內容,設計必要的網絡研修主題,開展針對性的網絡研修。師范生和在職教師通過瀏覽網絡課程資源、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參與網絡研修等方式,達到完成學習任務、提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網絡研修是重要的學習形式。

一般而言,網絡研修的模式主要有:

(1)自主學習:學習共同體成員結合《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資源(文本、視頻、圖片、練習題等)進行自主學習。在職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課程資源、結合自身特點和時間,開展靈活的學習。師范生可以及時、反復地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2)集中研修:高校教師或者其他人員根據教學內容或者學科內容,采用自主設計研討主題、邀請他人講解、播放視頻等方式,組織共同體成員學習、研討。在這個過程中,共同體成員之間暢所欲言、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這種集中研修要以《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內容為主,體現出基礎性、普遍性的特征。當然,也可以在某個時期,結合共同體成員的共性問題,開展超越《現代教育技術》網絡n程內容范圍的網絡研修。在集中研修前,教師要精心準備,巧妙設計;研修中,要把握方向,啟發誘導;研修后,要及時總結,凝練提升。集中研修需要教師投入較多的心血進行科學的組織和安排、需要學習共同體成員的積極參與、需要學習共同體成員具有同一的學習時間點或者時間段等條件,這無形中增加集中研修活動開展的難度。因此,集中研修活動的開展要量力而行,控制開展的頻率。

(3)隨機研修:共同體成員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與他人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研修探討。根據此模式開展的經驗,隨機研修是網絡研修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學習者最喜歡和收獲最大的學習形式。學習共同體成員在學習或者工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或困惑,愿意通過此網絡課程平臺尋求支持幫助。他們的問題或困惑往往在第一時間就得到大家關注、討論并很快解決。通過對學習共同體成員的訪談,這種及時快捷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他們鐘情此種網絡研修的最主要的原因。

3.評價

學期結束,教師采用綜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成績作為學習者的課程學習成績。過程性評價以學習者網絡研修的次數、發帖數量、跟帖數量、提交作業的數量和質量等為評價依據。終結性評價以課程結束時的考試成績為評價依據。對于師范生而言,高校期末組織的慣常性考試是終結性評價的主要方式。對于在職教師而言,可以由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結合具體情況,采用靈活的方式。

(三)網絡研修的效果

通過實踐,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涌現了一批核心成員,吸引了更多的中小學教師自覺加入。有些師范生畢業成為在職教師后,仍然活躍在該學習共同體中。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研修,不僅增強了中小學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提升教育教學的信心和勇氣,而且增強了職前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感受和理解,成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四、“模式”的特點

(一)指導思想上:凸顯教師教育理念

該模式以師范生和在職教師為主體構筑的網絡學習共同體,體現了教師教育重視職前教師和在職教師共同發展、提高的理念。同時,該模式對學習者的持續性幫助,也體現了教師教育的連續性、終身性的思想。

(二)價值取向上:凸顯了實踐性

在研修過程中,教師在進行網絡研修過程中將獲得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亦稱為隱性知識,其特點為情境性、經驗性、個性化、默會性和動態性。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真正信奉的,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和表現出來的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徐福蔭教授指出: 信息時代的教學觀強調師生互動,強調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強調在活動中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

協同研修的主題往往來源于教學實踐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具有實踐的價值導向,是為實踐服務。這貼近教育教學實際的特點,使得成員具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和網絡研討的熱情。

(三)研修方式上:注重參與性

成人學習理論認為,成人已有經驗與新知識、新經驗的有機結合使成人的學習更加有效,也更有意義。馬克斯?范梅南認為,再好的教師(即便是大師),再好的教學(即便是啟發式的教學),也不能替代學生通過親歷的方式體驗和感悟知識。該模式中,在職教師可以把學到的最新的信息技術應用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師范生可以感受、體驗、領悟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精髓,提升應用信息技術于教育教學中的自覺性以及能力。

(四)學習方式上:凸顯合作性

合作學習是重要的學習方式。肖沃斯和喬伊斯非常重視合作學習,把學習共同體中的同伴關系稱之為“同輩教練(peer coaching)”關系。他們認為,在教師學習共同體中,不管是由專家還是由參與者主持的專題小組研討會,教師們對所學內容的應用率都大大提高。“同輩教練小組的形成使教職員們產生了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們轉過來又將促進更為合理的共同決策。一個設計巧妙的師資發展項目能夠為學校改革提供經久不衰的動力,也能夠不斷地更新教師的知識和技能,并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該模式構建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成員間互為“同輩教練”,并在基于網絡開展合作學習、交流、對話、研討和觀摩,實現優勢資源共享,取長補短,體現合作性學習,提升了研修效果。

五、問題與反思

該模式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模式,對于可持續性地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該模式并非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唯一模式。各地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另外,在采用該模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主管部門的參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既是教師自身發展問題,更是政府工程,需要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參與。培訓前,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動員、發動;培訓后,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對培訓結果的認證;同時,該模式的實施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以及財政的支持等。

第二,中小學校的配合。教師投入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的熱情和積極性與中小學校的態度有密切關系。中小學校要鼓勵和支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政策推動教師參與網絡研修。

第三,客觀公正看待和實施該模式。該模式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要模式,但并非唯一模式。對于推動局部的、地域性的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具有較明顯的效果。但是,我們并不否認集中培訓,也并不否認我國當前所采用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模式。

第四,需要培養骨干積極分子。骨干和積極分子是本模式運行的關鍵因素。一方面,骨干和積極分子可以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具有真實感和親切感。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可以幫助大家克服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恐懼感,提升網絡研修的崆楹托判囊約巴絡研修的質量和效果。另一個方面,只有培養骨干和積極分子,才能形成較為穩固的學習共同體,及時快速解答共同體成員提出的問題,減少挫折感,提升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教師[2013]13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Z].教育部,2013.

[2]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EB/OL].http:///gzdt/2013-11/06/content_2522685. htm,2015-12-10.

[3]黃慧芳,辛一君,俞樹煜,李自青.我國教師網絡研修研究現狀的可視化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5(5).

[4]馬立,郁曉華,祝智庭.教師繼續教育新模式:網絡研修[J].教育研究,2011(11).

[5][美]J?萊夫,E?溫格著,王文靜譯.情境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李更生,劉力.走進教育現場:基于研修共同體的教師培訓新模式[J].教育發展研究,2012(8).

[7]張思,李勇帆.高校教師使用Moodle網絡教學平臺影響因素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8).

[8]張思,劉清堂等.教師混合式培訓中的同儕互助模式與支持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6).

[9]汪曉鳳,陳玲,余勝泉.基于實踐性知識創生的網絡教研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0).

[10]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

[11]徐福蔭.信息時代的學與教[J].電化教育研究,2007(12).

篇(5)

一、內涵與模式

教師工作坊這里指一種混合式的教師研修模式,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借助于網絡研修平臺,發揮學科專家和名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帶動區域性骨干教師開展常態化的全員培訓。本質上是由學科專家、培訓者和骨干教師組成的異質化的學習共同體。名稱上借鑒了傳統手工作坊的意蘊,強調教師緘默性的教育智慧的凝練與分享。操作上它將短期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在崗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實現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提升。通過工作坊,可以開展相關主題的網絡課程研修和基于問題解決的網絡校本研修,還可以進行網絡空間教學等活動。

教師工作坊的主體是研修的教師群體,由培訓者和學員共同組成。對于工作坊的培訓者,教育部有關文件中統稱為“主持人”,由高校專家、優秀教研員(培訓者)和骨干教師組成“三人行”核心團隊。湖南省在實施過程中為了加強分工與合作,將“主持人”細分為“學科專家”“坊主”和“坊主助手”三種角色。每個教師工作坊“學科專家”“坊主”各一人,“坊主助手”根據研修活動開展的需要可設多人。研修學員幾十、上百甚至數千人不等,統稱為“坊員”。工作坊成員登錄網絡研修平臺,事先會被分配到預設的研修社區,賦予相應的角色,并自動擁有該網絡平臺的實名制“個人空間”。

教師工作坊一般基于單一的學科或領域開展研修,有些綜合性的工作坊也是可以跨學科、跨領域的。工作坊研修模式突破了單一遠程培訓、集中面授或自主研修的局限性,將幾者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這種新型的混合式培訓模式,要力爭做到以下“六個結合”:

(1)集中面授與網絡研修相結合。教育部示范性教師工作坊集中面授時間一般為15天左右(可以分段進行),地方性的教師工作坊集中面授時間數天不等。集中面授時要求理論講授、案例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結合,以提升“主持人”工作坊的主持能力。面授過程中,舉辦方要注意觀測學員的學習態度、服務意識、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能力,遴選并確定坊主,組建主持團隊。網絡研修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將線上與線下研修相結合,重在專家引領、主題研修、反思實踐、交流研討和成果展示。網絡研修要充分發揮“教師工作坊”課程學習、交流研討和“個人空間”優質教育資源在線生成、推送分享功能,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

(2)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建坊以后,主要由工作坊“主持人”組織學員在線上進行課程學習、活動參與、研討交流等。推動學員及時將所學內容應用于實踐,鞏固學習效果,實現學用結合。工作坊研修項目實施機構采用名師巡講、主題論壇和現場交流等方式,定期組織學員開展線下集中研修活動。

(3)主題研修與自主選學相結合。工作坊研修項目實施機構應配合工作坊主持人,根據學員需求設定研修主題,優化研修內容,明確研修任務。將必修與選修相結合,提供豐富適用的課程資源,供學員選學,實現按需施訓。

(4)專家引領與團隊協作相結合。通過培訓機構專家團隊和工作坊主持人的規劃設計、教學指導、組織協調和診斷評估等,引領研修持續高效開展。建立坊內學習小組,實現分層研修;建立學員相互指導和幫扶機制,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建立坊間有效聯結機制,實現協作研修。

(5)問題解決與案例研討相結合。研修項目實施機構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探索利用測評工具進行診斷分析,幫助學員發現問題。針對重難點問題,依托典型案例,專家引領學員進行分析研討,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和路徑。

(6)行動研究與成果評價相結合。通過專家指導,基于學科大主題,設立行動研究小課題,采取小組合作或個體研究方式,將研究與實踐相結合,驅動學員深度學習,形成系列研修成果。建立研修成果學員互評機制,將數量評價與質量評價相結合,激勵學員分享研修成果,生成遴選高質量成果。

二、目標與任務

教師工作坊實行坊主負責制,坊主可由高校學科專家、優秀教研員或一線名師擔任。坊主在學科專家的指導和助手的協助下,共同引領一定數量的區域骨干教師進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探索建立骨干教師常態化培訓模式。具體實現三大研修任務:

1. 培訓工作坊主持人,分級組建教師工作坊

通過集中培訓培養各學科(領域)“種子”教師,擔任省級和縣級教師工作坊主持人,分級組建省級和縣級教師工作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省級教師培訓機構負責組建省級教師工作坊。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培養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項目縣專職培訓者和教研員成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斷提升其培訓能力。主要包括團隊打造與引領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主題并引領研修的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學示范能力、工作坊線上和線下活動的組織設計與實施能力、評價能力、現場診斷與指導能力、資源匯聚與整合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負責分學科(領域)組建縣級教師工作坊。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縣域教師網絡研修社區,遴選具備網絡學習條件的鄉村教師進行工作坊研修,不斷提升鄉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主要包括教材分析與使用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學生學習方式與方法、教學評價、基于課堂教學的小課題研究等。

2. 發揮主持人引領作用,生成分享優質教育資源

工作坊研修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工作坊主持人在本區域學科教學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其從優秀邁向卓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主持人持續發揮影響力的工作機制,為鄉村教師的可持續專業發展提供保障。

通過實施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為各地生成一批優質培訓課程資源及服務于鄉村教師一線教學需要的實用教學資源。將教師工作坊與教師“網絡學習空間”對接,加強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遴選匯聚、智能推送和交流分享。

3. 整合教育信息化項目,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通過推行教師工作坊研修,有機整合全省中小學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優質空間課堂”“網絡名師工作室”、教師信息化教學“示范性空間”等項目,提升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變革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規程與要求

教師工作坊研修應是有組織的活動。教育部印發的《“國培計劃”――教師工作坊研修實施指南》對“種子”教師的遴選、培訓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工作坊研修項目的實施流程提出了指導意見。為了保障湖南省“名師工作坊”和其他“教師工作坊”研修實效,便于相同學科(領域)實時交流分享,有助于研修成果的提煉匯聚,對研修平臺、開坊流程以及工作坊主持人提出了相應要求。

1. 統一研修平臺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工作坊研修統一依托“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網”(http://

)進行。通過“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一體化網絡研修體系,開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教師工作坊研修。“研修社區”和“教師工作坊”具備成員管理、計劃、課程學習、資源推送、活動組織、成果匯聚、監測評價、行為記錄與信息反饋等功能。

2. 規范開坊流程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網規范了各類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開坊的基本流程:報到確認分班開坊申請提交坊管理成員設置班級管理成員通過開坊審核。每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在平臺上均有公告說明。

3. 明確坊主責任

擇優遴選高校學科專家、優秀教研員(專職培訓者)和一線名優教師擔任教師工作坊主持人,需符合以下條件:①教學(教研/科研)工作業績優異,在全國或本省范圍內具有一定影響力;②具有豐富培訓經驗,承擔過省級以上教師培訓任務;③能夠為人師表,引領幫助其他教師成長的愿望強烈,團隊合作能力和凝聚力強;④省級特級教師、“未來教育家”或“青年精英教師”培養對象,其他省級名師候選人或入選“國培計劃”專家庫的一線教師、教研員和高校專家優先。

教師工作坊主持人的專業水平、敬業精神和履職情況,直接影響到工作坊的研修效果。工作坊主持人肩負著組織管理、專業指導、監督評價、成果提升等四大方面的職責。①組織管理方面,主要是引導學員登錄,通知公告,管理學員行為,學情統計反饋等;②專業指導方面,負責制訂研修計劃,組織研修活動,提供研修資源,診斷關鍵問題等;③監督評價方面,點評學員作業,推薦優質資源,推薦優秀日志,監督研修進程等;④成果提升方面,主要是策劃特色活動,總結研修經驗,匯聚優秀成果,生成培訓課程資源等。

在明確教師工作坊坊主(主持人)基本條件和主要職責的基礎上,還應分別對學科指導專家、坊主助手的工作條件與職責提出相應要求。同時,對工作坊坊員的研修活動提出合適的、可操作的考評標準。

四、課程與資源

豐富、優質而實用的課程資源是吸引教師長久留在研修平臺的關鍵因素,因此,預設的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與動態生成的優質教育資源顯得同等重要。教育部相關文件對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課程設計與資源提供分類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教師工作坊每次研修活動都要先確定一個主題,即教學中有待解決的某一具體問題,然后圍繞這一主題,全員準備,各自闡發自己的理解認識,形成爭鳴與碰撞,做到有理論思考、有實例研討、有反思總結。研修主題涉及六大領域,即師德素養、信息技術應用、教學方法與技能、教學評價、教學研究、工作坊研修指導等。

研修課程由教師培訓機構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要求,根據研修項目的目標任務和學員實際需求,圍繞一個或若干研修主題,分階段設計系列課程模塊。每個模塊應包括學習目標、專題內容、典型案例、研修活動、研修方式和成果要求等。研修課程應標明必修與選修,明確線上與線下研修的學時任務。

由于工作坊研修倡導混合式研修,不同的研修階段(或環節),培訓要求以及課程資源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面授階段側重工作坊主持能力,包括工作坊研修規劃和指導能力、線上及線下研修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線上協作研修工具使用能力、課程資源設計與整合能力、研修效果評價能力等。網絡研修階段重在為坊主設定切合的研修內容,幫助其在指導學員的同時,總結自身教學經驗,凝練教育思想,塑造教學風格,提升專項能力。

教師工作坊主持人培訓的課程內容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具體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二是提升培訓能力,具體包括培訓教學能力、教師工作坊主持能力、校本研修規劃與指導能力、區域性教師培訓設計與組織能力、網絡研修指導能力等。

承擔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培訓機構須提供高質量資源,滿足學員必修課程的學習需要。資源應針對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聚焦學員的共性需求。教育部有關文件指出要參照MOOCs方式建設優質教育資源,進行碎片化加工,原則上每段課程不超過15分鐘,能夠通過即時問題測評和作業互評監控學員學習過程。“示范性項目”本類資源不少于線上學時的四分之一。資源應聚焦課堂教學前沿問題、核心問題、焦點問題,有效整合典型案例。“示范性項目”本類資源不少于線上學時的2倍。

教師工作坊推崇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每個成員既是原創教育資源的建設者,又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享用者。主持人在培訓機構的支持下,結合研修主題,通過自主開發與推薦使用相結合的方式,提供針對性的研修資源,包括課堂教學實錄、專題講座、典型案例、微課程等。每位學員圍繞研修主題,在學習小組幫助下,開發不少于2學時的生成性資源,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微課程和研修日志等。

五、組織與保障

教師工作坊研修雖然已經推行兩年,但還是新生事物,要確保常態化、有效地開展,必須加強組織管理和監督考評,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激勵機制和長效機制。

1. 加強組織管理

建議實施分級管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教師工作坊主持人各司其職。“國培計劃”示范性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由教育部負責總體規劃和統籌管理,安排專項經費支持線上研修。省級項目辦負責項目組織實施的具體管理和協調工作,組織專家進行方案評審,建立項目監測與管理平臺,進行信息收集與,提供研修支持服務,開展過程監測和績效評估等。

省教育廳要將工作坊研修納入全省項目規劃,為學員線下研修提供經費支持,做好學員選派管理、工作坊研修監管和績效評價等。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為本地學員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將研修學分計入教師培訓學分。

培訓機構負責集中面授與網絡研修組織實施工作。組建研修專家團隊,做好平臺支持與服務,提供課程資源;會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做好學員學習管理與評價;按要求做好項目總結評優等工作。

工作坊主持人負責主持工作坊研修活動,做好整體規劃、研修指導、活動組織、資源提供和學員評價等工作。高校學科專家提供研修專題的理論指導,發揮教師專業發展的專家引領作用。坊主助手協助工作坊主持人組織學員進行日常研修,協助做好學員評價工作等。

2. 加強考評監督

“國培計劃”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由教育部負責績效考核工作,省教育廳和省級教師培訓機構加強項目管理,按照相關標準給予經費支持,加強對培訓機構組織實施的指導工作。

省教育廳會同培訓機構做好省級教師工作坊研修的過程監控和績效考核工作,并根據工作和學習成效及時對工作坊主持人和學員進行動態調整。

培訓機構負責教師工作坊、工作坊主持人和研修教師的考核評價工作。考核要堅持實效性和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參照教育部頒發的相關標準,利用大數據做好監測工作,綜合評價各工作坊及相關主體的行為,將相關結果定期反饋項目辦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研修社區顯要位置公布優秀名單,優秀成果,并向學員“個人空間”推送。

建立長效協作機制,在省教育廳規劃指導下,建議由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負責省級中小學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統籌管理;具體負責名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組織實施;協同各教師培訓院校(機構)組織實施工作坊研修環節;指導縣級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開展。

建立監督反饋機制,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組織實施機構安排專人在線全程跟蹤,及時了解并反饋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定期召開學情分析會議,以研修簡報、周報、月報等形式上報省教育廳。

3. 完善激勵機制

(1)減輕工作坊主持人的日常工作量。擔任“國培計劃”示范性工作坊或省級名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主持人,經縣市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建議在正常工作量的基礎上,另外計算一定的標準工作量,或者按照此標準減輕日常工作量。

(2)為工作坊研修提供經費保障。工作坊研修經費應按照教師網絡研修經費標準予以保障,目前,湖南省是按照3元/人學時的標準用于平臺運行費、資源費、輔導費、管理費等。其中輔導費應不低于1元/人學時,用作坊主、專家和坊主助手的勞務費。建議對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組織評估,評為優秀等級的省級名師工作坊、教育部示范性工作坊,由省教育廳給予一定的獎補經費。評為優秀等級的縣市級教師工作坊,縣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酌情獎補。

(3)工作坊研修要為研修教師認定學時(學分)。教師參加工作坊研修,經考核合格,應根據研修方案為研修教師認定研修學時學分。此外,培訓機構根據學員提供資源的數量、“種子”教師和學員對資源的認可度,在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規定的學時基礎上,可酌情獎勵一定學時(學分)。

篇(6)

關鍵詞:校本研修;資源整合;機制;內容;模式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1-0118-02

收稿日期:2006-04-07

作者簡介:張淑偉(1971-),女,河南新密人,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 ,從事教師教育研究。

轉型期的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要想更好地發揮在校本研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須立足實際 ,突出實效,在探索和實踐中做好以下工作。

一、整合資源,創新機制,構建現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

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主要職責是指導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和研究,推動中小學教師 開展教改實驗,為本地區中小學開展校本研修提供指導和服務。然而在具體實踐中,培訓機 構 會遇到一個實際問題,即培訓機構的職能與教研室、教科所(室)、電教站等發生重疊,如果 這個問題不予解決,就會引起各部門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況且,從組織設置來看,在同一縣 域范圍之內,完全沒有必要設置如此眾多功能相近的事業單位。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縣級 教師培訓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教師[2002]3號)》,很有必要將教師進修學校、教研 室、教科所(室)、電教站按照“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的原則合并為一個機構,成立一 個“四位”一體的新組織,具有教研、科研、培訓、信息化等綜合功能,統一管理、服務于 教師教育工作。這樣既可以避免沖突,又可以減少資源浪費,實現優勢互補。

2005年4月,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評估認定工作的通知 》(教師函[2005]4號),并明確規定了“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評估標準”(試行) 。《通知》在功能定位指標中明確提出:進行教師教育相關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有 效實現本 區域教師進修、教研、電教等相關部門和機構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形成上掛高等院校、下 聯中小學校的現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形成有效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 。筆者認為,資源整合的關鍵問題在于合并不是捆綁型的,不是形式上“幾合一”而是真正 的功能、機構和管理的整合為一。如果同在一屋檐下,一個牌子幾套人馬,各吹各的號,各 唱各的調,不僅不會出現1+1+1+1>4的結果,反而會大大影響整體功能的發揮。當然,如果 整合后的新機構領導層能以大局為重,真正以服務基礎教育為己任,不計較個人得失,不過 分看重自己的權力和位置,領導各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那么就會縮短磨合 期,盡快建成集教師綜合素質培訓、教育教學研究、教育信息資源開發、教育技術推廣服務 、校本研修引領等為一體的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

二、健全組織網絡,完善管理制度,指導學校建設有效運行機制

在具體實施中,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必須對轄區內實驗校的研修活動進行監管和服務,明確中 小學校長在校本研修中的責任和作用,指導各類學校制定研修目標、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管 理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有序高效運行。

(一)因校制宜,因人而異,建立目標導向機制

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校本研修必須因校制宜。教師培訓機構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把實驗 校大致分成幾個發展層次,指導學校制定出校本研修工作的長遠規劃、中期目標、短期計劃 和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實驗學校根據在職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劃分為入職期、適應期、發展期、創造期等不同 類型,也可以按任職資格等級分為初級教師、中級教師、高級教師等不同層次。不同層次 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同一層次也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教師培訓機構要指導實驗學校建立 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動態管理系統,明確各個層次的發展方向及各個層次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 目標。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基本素質、能力、職稱、身份(不同級別的骨干),申報不同的級 別,學校根據申報情況進行評審,最終進行級別定位。

(二)健全機構,強化組織管理,做到事有人管,人有事做

1.建立學校校本研修組織

建立“校長―校本研修領導小組―校本研修活動組―教師”四級管理體系。校長是學校校本 研修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校本研修總體目標的確立、整體方案的設計和培訓資金的保障 。由校長、教師代表、教師培訓機構指導教師組成的“校本研修領導小組”負責學校中、長 期研修方案的制訂、實施、評價與調控。“校本研修活動組”負責學校學期研修計劃的制定 ,并組織教師具體開展校本研修活動。

2.建立校本研修協作組織

校本研修的自主性不等于自我封閉,校本研修也需要開放。目前,廣大農村中小學布局結構 不合理,多數學校規模較小,教師人數少,師資水平相對薄弱,培訓資源短缺。要防止校本 研修工作的低水平運作,有必要建立校本研修協作組織。協作小組成員由結成協作伙伴的若 干學校領 導小組成員和教師培訓機構的包點教師及中心校的有關負責人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協商和組 織協 作組內教師校本研修活動,幫助不同的學校發揮各自的優勢,促進學校之間的交流和資源共 享。

3.建立“教師校本研修導師團”

導師團成員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教育專家學者、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研究人員、本地區各 級名師、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等。在校本研修活動啟動之初,教師培訓機構要組織在校本 研修研究方面的專家,對各實驗校的負責人和教學骨干進行理論講座,使大家統一思想,澄 清認識。在校本研修實施過程中,導師團成員要經常深入分包學校對教師們進行指 導和系統性的專業引領,使教師們的認識得到深層的升華。

(三)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有章可循

教師校本研修活動由學校組織實施,往往容易出現隨意化傾向,從而影響校本研修的均衡發 展和質量提高。要保障和推進校本研修工作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是非常 必要的。

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出臺全面推進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導意見,各 地 市也要制定出配套的實施細則。這些制度要多“彈性”,少“硬性”,內容要具有普遍性, 對所屬各級各類學校都具有指導意義。各縣(區)、學校還必須根據自己實際的制定出適合縣 (區)情、校情,內容具體、可操作的具有最佳約束和激勵效果的管理制度,如《檢查管理辦 法》、《考核評價方案》、《表彰獎勵辦法》等。

在各項管理中,最不容忽視的是評價管理,因為它是激活教師發展的動力,具有鑒定、導向 、改進和調控功能。對教師參加研修情況的評價工作可統一在教師培訓機構的指導下,以中 小學校和鄉(鎮)為單位進行,由縣(區)、鄉(鎮)、校指導組和中小學校長對參訓教師進行評 價。

為了實施動態評價,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要倡導并指導實驗學校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校本研修 機制。研修機制的基本活動方式是為每一位教師都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記錄袋包括以下內 容:(1)教師 基本情況(其中包括所處發展階段);(2)發展目標,包括學期計劃、中期目標和長遠規劃;( 3) 文集匯總,包括校本研修自培計劃、學習筆記、反思日記、案例評析、教學隨筆和自修總結 等;(4)成果展示,包括開放課教案、優秀案例、自制優秀多媒體課件、論文和個人獲獎證 書等四大塊。學校制定《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動態管理系統》,明確各個層次(入職期、適應 期、發展期、創造期)中各個級別(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的發展目標。學期 初,全校教師都根據自己實際進行申報,學校根據申報評審,最終進行級別定位。每學期末 ,教師根據自己達成目標情況自評,學年組或學科組進行互評,最后學校進行階段性總評, 根據總評結果確定教師能否晉級。

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校本研修機制,明確了研修目標,引入了競爭機制,為評價管理提供了 抓手,使校本研修活動充滿了活力。

三、精心選擇研修內容,為校本研修提供載體

校本研修內容大致可分為通識性內容和特色性內容兩部分。

1.通識性內容

根據實效性、系統性和發展性的原則,那些符合國家改革要求,有利于教師專業素養和職業 道德素養提升的通識性內容應當被列入各學校教師校本研修的基本內容。現階段的教師專業 發 展主題應該是以新課程、新理念、新技術為研修主題,以師德教育和新理念培訓、教育教學 理論和新課程通識培訓、新課程學科培訓、教學技能培訓、新技術專項培訓為主要內容。

2.特色性內容

不同的學校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學校不同發展層次的教師有不同的發展需求。以校為本、 以師為本的校本研修還應當結合學校和教職工的實際審慎地選擇研修的特色性內容。如:為 幫助入職期的教師盡快實現角色轉換,站穩三尺講臺,可選擇一些教師職業道德法規、班主 任工作論壇、教學基本功訓練等作為研修內容。

四、構建有效研修方式,最終實現研修目標

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實現形式。在實踐中,根據各中小學的實 際,可采用以下幾種校本研修方式:

1.“自修反思”式

要求教師對照自選發展目標,有目的地研讀師德教育、新課程、新理念的專刊。在自學過程 中,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實現理論觀點與實踐問題的碰撞磨合,聯系發生于本地、本校及身邊 的教育、教學現象,回放自己的教學實踐,在自省自查中形成新的認識。通過撰寫反思日記 、教育隨筆、典型案例,定期召開教師“教學反思”座談會,促使教師素質與理論的提高, 激發教師終身發展的欲望。

2.“接受借鑒”式

主要是通過經驗分享和理論知識的更新,讓教師自主重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具體的 做法有:(1)組織必要的教師培訓會,聘請專家講學;(2)舉辦名師論壇,讓名師講述經驗和 體會,發揮其輻射功能;(3)導師團組織校內或校際集中研討,解決帶普遍性的問題;(4)開 展教學觀摩、師徒結對等。

3.“課題帶動”式

主要是利用學校承擔的各項科研課題研究資源,運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結合課題 研究過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師行動研究,不斷地改進教育教學行為,在提高教育質 量的同時,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4.網絡環境下的研修方式

網絡學習共同體模式,即培訓人員、教研人員、中小學教師借助網絡環境而形成學 習 型組織,通過共建共享教育教學資源和開展名師骨干幫帶、案例評析、成果交流等活動,使 共同體成員得到提升和發展。

利用網絡還有咨詢診斷模式,即培訓人員、教研人員針對中小學教學場所中的實際問題或視 頻教學案例,采 用提問、咨詢和討論等策略,通過網絡進行雙向視頻交流,與中小學教師共同尋求切實可行 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畢天增,等.走進校本學習與培訓[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2]朱小蔓,等.新世紀教師專業化走向[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 3.

[3]徐學俊,等.教師校本研修及其區域協作機制探索[J].教育研究,2004(12 ).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為根本出發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校本培訓為基礎,堅持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講求實效,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湖南省20xx年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我校“教學提質增效年”活動,全面實施“內涵強師”行動計劃,構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為加快我區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研訓安排

時間地點內容主持

7.8上午各辦公室休學典禮準備研訓材料z各教研組組長

7.8下午會議室各科質量分析和學情研究學科組長

7.9上午會議室“教學提質增效年”茶話會(教研組經驗總結交流、工會組經驗總結交流、課堂教學研討交流、創新作業交流、培訓心得交流、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新課程理論交流、辯課等等)zz

7.9下午電腦室1專題學習《芙蓉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均衡配置工作方案》zz

7.10上午會議室1、專題講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教師專業成長發展規劃(制定個人成長計劃、完成教師專業檔案盒里面的內容)zz

7.10下午各辦公室1、自主研修:“崇師德、塑師魂”2、小組討論交流,撰寫培訓心得。3、撰寫培訓總結,提交到區教中心郵箱zz)z

暑假相關地點1、7月25日起,陳艷、湯艷參加英特爾培訓;2、8月20日,鐘艷、張靜參加市骨干班主任教師培訓;3、全體教師在家進行自主研修,撰寫研修心得。

三、暑假培訓領導小組

組長:z(校長)

組員:z(書記)zz

新聞:zz

四、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激烈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 日本巨大的奶头在线观看| wwww亚洲熟妇久久久久| 综合亚洲另类欧美久久成人精品 | 国产在线观看www污污污| 含紧一点h边做边走动免费视频| 免费a级毛片高清在钱| 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蛋壳| 偷窥 自由 网络 视频| 毛片tv网站无套内射tv网站| 免费看男女做羞羞的事网站|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丰满人妻在公车被猛烈进入电影 |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正在播放国产多p交换视频|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欧美| 人妻被按摩师玩弄到潮喷|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国产男同志gay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欧美性猛交aaaa片黑人|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午夜dj在线观看高清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软件| 私人vps一夜爽毛片免费|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视频| 黄色网站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