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7 10:41: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前言
現代企業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就是企業的內部控制,并且在各個企業經營活動方面均貫穿著企業內部控制,對企業的生產及經營活動發揮著調節及約束的重要作用。所以,促進企業內部控制技術的完善,尤其是構建有效且完整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對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對充分的確保會計信息質量,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以及對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主要目標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所存在的根本就在于內部控制評價目標的定位,也是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以及設計內部控制評價、測試考核、測試評價的參照和原則指導。只有明確的定位內部控制評價目標,才能夠確定相應的評價內容和評價范圍,評價標準體系和評價方式的構建才能夠有充足的依據及參照,從企業內部控制現狀的改善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來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主要目標應當是借助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評價的適宜性、有效性、遵循性及充分性,推動企業將內部控制體系執行與建設不斷加強。所需達到的評價目標具體包括:(1)推動企業對審慎經營原則和國家法律法規加以嚴格的遵守;(2)推動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的提高,確保實現經營目標和發展戰略;(3)推動企業各級員工和管理者強化內部控制意識,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有效的貫徹落實各項控制措施,從根本上保證嚴格執行內部控制體系;(4)推動企業將管理信息、財務信息及業務信息的及時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增強;(5)推動企業將風險管理水平提高,有效及時的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加以控制和評估。
二、企業內部控制評價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缺乏對內部控制經營目標評價的重視
企業的內部控制目標主要有遵循性目標、財務報告目標和經營性目標等,我國會計界在評價內部控制時,過度的強調和突出內部控制對企業財務報告信息完整性及真實性的影響,卻極少注重內部控制在經濟效率提高方面能否將應有的作用發揮出來,雖然避免會計信息失真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目標之一,但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本質作用應當是經濟效益的提高,進而實現企業的經營戰略目標。
(二)片面性的理解內部控制評價的重要性
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認為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然而卻經常性的將內部控制制度本身的科學性以及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的檢查忽略,當上級部門明確要求對內部控制評價加以開展時,企業僅僅是簡單的匯總復印相關的制度,或者在具體的執行中為防止評價程序的復雜繁瑣而對內部控制評價的簡約化片面的追求,甚至有些企業在調查表上直接運用“執行較好”加以敷衍,導致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存在著較大的形式性,內部控制評價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及效果。
三、缺乏完整的方法體系及理論體系
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尚且處在初級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切實的形成完整的方法體系和理論體系,絕大部分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仍然停滯于檢查控制活動的初始階段,對較高層次的管理制度檢查如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無相關評價標準或極少涉及相關評價標準。在企業的控制活動當中雖然也體現出了其他的控制要素,但是卻非常的不完整,所以導致了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存在較大的片面性,無法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
四、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有效策略
(一)適當的對經濟數量分析方法加以運用
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通常利用的主要是文字說明、調查表、審閱、觀察和詢問等方式,有著非常顯著的不精確性與主觀性。隨著會計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企業應當考慮在有機結合以往傳統評價方法的前提下,借助于計算機將能夠從總體上反映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套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起來,同時利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和經濟數學的方法,對評價模型加以構建,最大限度的將定性指標的定量化實現。
(二)加強內部控制制度評價的報告和整改
在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價時,借助于有效性測試,對單位遵循內部控制制度與否、遵循程度和內部控制制度作用的發揮加以了解,認真及時的進行總結和分析,并視內部控制缺陷的程度,通過書面形式向經理層、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報告,及時制定整改方案,包括整改目標、內容、步驟、措施、方法和期限等,并明確近期目標、遠期目標以及對應的整改工作任務,并采取應對策略切實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追究有關機構和相關人員的責任,督促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嚴格執行對內部控制制度,從根本上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嚴肅性加以維護,最終促進企業管理目標的實現。
(三)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檢查和監督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對企業的運營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必須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和檢查提起高度的重視。檢查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有兩大步驟:首先調查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和健全性,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運轉情況加以全面的了解,然后了解企業的業務處理程序,檢查業務處理程序的完善性。進行了解以后,從中選擇幾筆經濟業務,立足于該項內部控制制度,追溯到系統的終端,以便于證明是否存在控制環節,在此基礎上初步評價出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在調查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的前提下,控制測試具體的執行情況,初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嚴密與否和執行與否進行分析,并且分析出制度的可信賴度,為實質性評價的重點與范圍的確定提供所需的依據,同時對原制定的評價計劃進行調整。內部控制制度如果認真而又健全的執行,便能夠將可靠的會計數據得出,能夠給予信賴,進而將審查的份量適當的減少。
(四)不斷構建和完善企業文化的評價
當前,企業管理研究的一大熱點問題便是企業文化,怎樣將良好的企業文化構建起來,對企業的正常運行和員工的工作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許多研究學者普遍的認為,企業經營狀況的優劣是由企業文化所決定的,文化是充滿力量卻又無形的一種影響力,文化對整個企業成員的組成發揮著協調組織、約束凝聚的重要作用,文化能夠將企業的整體力量整合及凝聚起來,有助于企業更好和更快的發展。財富是不能將絢爛的企業文化創造出來的,但是企業凝聚的文化卻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富,企業獨特文化理念的構建,能夠對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積極影響,最終收獲到生產經營的累累碩果。企業文化內部控制模式的組建,應當對超前的風險意識加以具備,構建有利的企業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迅速發展的社會中促使企業文化理念不斷的完善及成長。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將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加強日益顯示出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企業要想得以可持續發展,那么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從根本上將內部控制評價做好。
參考文獻:
[1]王宏.論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體及內容[J].江西社會科學,2012(3).
[2]王洪艷,劉靜.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若干思考[J].會計之友,2010(22).
關鍵詞: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展望
內部控制是提升企業管理及防范風險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內部控制評價作為內部控制動態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促進內部體系的不斷完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反映的是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結果,是企業內部控制信息的載體,投資者、監管部門等信息使用者通過內控評價報告了解和評估企業的管理水平。
一、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制度背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美國安然、世通等財務欺詐案件發生,大家越來越認識的內部控制體系本身并不能完全避免管理漏洞,只有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行才能提供合理保證。因此,美國2002年出臺了《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強制要求公眾公司年度報告中應包含內部控制報告及其評價。
在我國,監管機構也對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了要求。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也為了加強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于2008年6月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明確要求企業應當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并與年報一同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
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聯合了《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在內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在基本建立我國企業內控規范體系的基礎上,確立了企業內控評價制度以及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內容和程序。指引要求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至少應當披露董事會聲明、評價總體情況、評價依據、評價范圍、評價程序和方法、缺陷認定情況、缺陷整改情況及整改措施以及有效性結論等八個方面的內容。
2011年1月上交所1號備忘錄,對上交所要求披露內控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評價報告的格式進行了規范,正式報告基本為統一格式,比較簡潔,如實施內部控制評價的總體情況、評價程序和方法、缺陷認定標準等。
2014年1月證監會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21號——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一般規定》,文件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披露做了進一步規范,要求上市公司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應包括以下要素:標題、收件人、引言段、重要聲明、內部控制評價結論、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情況、其他內部控制相關重大事項說明等七個方面的內容。
比較發現,21號規則的新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內控評價的范圍要求更詳細、更準確。要求從納入評價范圍的主要單位、業務和事項以及高風險領域三個方面進行披露,并對評價范圍是否存在重大遺漏形成明確結論。其中“主要單位”應披露“納入評價范圍單位資產總額占公司合并財務報表資產總額的 %,營業收入合計占公司合并財務報表營業收入總額的 %”。
二是對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的分類說明更清晰,它要求區分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和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分別披露兩者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認定標準,包括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
三是增加了“其他內部控制相關重大事項說明”,要求披露可能對投資者理解內控評價報告、評價企業管理水平或進行投資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內部控制信息。
本次規則特別是對評價標準的要求增多,對評價的程序和方法不再做專門要求,這表明對內部控制評價更關注評價的結果。
二、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研究現狀
國家企業內控評價,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推動了我國企業內控體系貫徹實施步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是確保企業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重要標志和制度安排,國內學者也針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做了相關研究。
從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影響因素來看,主要研究了是否設置審計委員會,是否境內外同時上市、外部審計質量、資產規模以及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宋紹清、張瑤,2008;方紅星、孫翯,2007;蔡吉普,2005)。
從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的經濟后果來看,研究普遍認為對外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有益于企業管理,能夠幫助企業降低資本成本,能夠促進企業財務報告的真實完整、資產安全、合法合規等目標的實現等(張然,2012;楊有才和陳凌云,2009)。事實上,學者們更關注報告中具體披露缺陷的經濟后果,池國華等(2012)的研究結果顯示,內部控制缺陷嚴重程度對個人投資者風險認知影響顯著;李萬福等(2011)的研究結果顯示缺陷更多的公司,其之于非效率投資的影響更大;單花軍(2010)研究發現,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越多的上市公司,受到訴訟和違規處罰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盛常艷(2012)研究顯示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越充分,公司的業績水平越高。
從披露內部控制評價標準的研究來看,評價標準還不統一,由于定性標準涉及評價者的主觀判斷,統一化和規范化存在一定的困難,研究提出定性指標應體現個性化特征,或者從分值區間進行界定(張兆國等,2011;池國華等,2011)。對于定量指標,研究者則是通過內部控制效果的縱向比較以及行業間的橫向比較,直接計算指標數值以確定評價標準。
總的來說,學術界對于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對促進公司的管理提升作用還是肯定的,但如何完善評價報告,特別是評價標準還有待更多的研究。
三、對內控評價報告研究和實踐的展望
由于內部控制評價在我國實施時間不長,相關的理論研究以及實務探索還在不斷深入,也產生了不少具有理論見地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理論深度和廣度以及研究成果應用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筆者從提升評價報告的實踐應用和缺陷認定標準兩個方面,提出以下展望,一是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應用研究。目前,我國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研究,仍側重于理論方面的探討。事實上,根據財政部的要求,部分上市公司于2011年才開始披露內控評價報告,來自企業的經驗數據不多。如何將內部控制評價的系統理論模型應用與企業實務相結合,是未來內部控制評價研究應該關注的問題;二是要關注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的構建。國內內控評價報告披露才開始,缺陷披露樣本量少,因此國內關于內部控制缺陷相關研究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而且《評價指引》等相關文件對缺陷標準尚未規范,到底如何界定缺陷認定標準,如何其操作性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論證。
參考文獻:
[1] 李萬福,林斌,宋璐.內部控制在公司投資中的角色:效率促進還是抑制?[J].管理世界,2011(2):80-100.
[2] 池國華.基于管理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模式[J].會計研究,2010(10):55-62.
[3] 單花軍.內部控制、公司違規與監管績效改進——來自2007-2008年深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0(11):140-148.
[4] 張兆國,張旺鋒,楊清香.目標導向下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及實證檢驗[J].南開管理評論,2011(1):148-156.
[5] 池國華,關建鵬,喬躍峰.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的構建[J].財經問題研究,2011(5):87-92.
一、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內容
在《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中就有提出,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是由會計師事務所按照相關規章制度的要求,實施企業內部控制的一種審計。與此同時,在《中國內部控制準則第2201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內部控制審計》中也給出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定義,也就是企業內部審計的機構在內部控制運行和設計上的有效評價與審查。當然,兩個企業內部控制的審計是有差異的,前一個本質上屬于企業內部控制中的一種外部評價審計,后者本質上屬于企業自身在內部控制上的一種內部評價審計,即企業內部控制外部審計與企業內部控制內部審計。此外,企業家總是不能理清內部控制的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評價兩者間的關系與實施方法,事實上企業內部控制的內部審計與企業內部的控制關系,也就是內部審計跟內部控制的關系。雖然是兩個部分,但是由于都是企業的在內部控制時的評價方式,所以兩者在方法、對象、主體等基本上相差不多,許多方面可以互相學習借鑒。
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部控制評價分析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是企業高管實施企業的內部控制時的一個重要過程,與企業的管理緊密相連。其中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包含著風險管理與評估等;而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也同樣涵蓋著風險管理,所以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部控制評價存在許多的相似性。此外,企業內部控制相關規范普遍認為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就是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主體,即在進行實務工作時,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要由企業內部的審計機構來完成。由于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跟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在定義上的相似度較高,且兩者進行實物工作時也有著緊密聯系。即便二者真的合二為一也同樣有許多的問題無法解決,相關準則規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人員和機構對本單位的內部控制沒有執行與決策的權利,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是獨立在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外的一種評價審查活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也就自然而然的在內部控制評價系統之中獨立出來,兩者不是同一個概念,更不可能互相代替。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都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對于如何展開工作,都由企業自己做決定。
三、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組織實施
對于企業的內部審計跟內部控制的實施來說,也就是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內部審計、內部控制的評價與內部監督等多項工作共同實施的結果,且當今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處理。同時對于企業內部審計跟內部控制的看法也存在差異,其中一種觀點認為,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是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的一個共存體系,誰不束縛誰,誰也不是誰的概括。第二種看法則認為,內部審計屬于內部控制,內部審計不可能離開內部控制獨立存在。而第三種認為,內部審計其中的部分對象與內容就是內部控制,即內部審計涵蓋了內部控制。最后一種觀點認為,企業內部控制跟內部審計有著緊密聯系,但是卻又各自獨立,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同時還存在區別。以上四種觀點并沒有對錯,在企業實際工作的時候,四種觀點都有可能出現。但是企業必須注意內部審計跟內部控制兩者都是開放的、發展的、動態的,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在企業長久的發展證明,兩者不管是在實踐中還是理論中,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是從單一發展到完善,簡單發展到復雜的一個歷程。也就是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都將會幫助企業實現發展的目標,這也是企業目前首要的問題。
在工作實踐中,許多企業都可以在開展了內部審計、控制或是其他有關控制的活動前提下,按照自身需要或是其他方面的需求對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進行完善,進而更好的對企業進行內部審計或是內部控制。在企業可以承受組建的成本下,企業同時組建內部控制跟內部審計這樣的兩套系統是有必要的,還可以建立兩個互相獨立且可以分別對企業實施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機構。換句話說,如果這樣的辦法有效,內部審計跟內部控制兩者不需要互換身份就可以做到自身以前做不到的事。
【關鍵詞】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對策
一、內部控制及其評價體系的內涵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實現企業經營目標,保護企業資產完整,同時為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可靠準確,確保經營方針策略的執行,保證企業經營的效率性、經濟性和效果性,企業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各種方法與措施的總稱。包括管理控制和會計控制。管理控制是指為保證經營方針策略的執行,促進企業經營活動的持續進行,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所進行的相關控制。會計控制是指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和保護財物安全性、會計信息真實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合法性相關的控制。
內部控制評價是指企業董事會或者其權力機構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進行全面綜合評價,進而形成評價結論,最后出具評價報告的過程[1]。內部控制評價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生成的靜態過程,而是一個包含多個計劃,多個步驟的動態過程。在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中,內部控制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企業在建立內部控制體系之后,應當對其內部控制設計與執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進行規范評價,繼而提出合理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改善措施,從而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企業的管理機制,它可以規范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因此建立規范可操作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不僅是企業控制管理策略的要求,也是企業經營戰略的需要。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在評價內容和目標上仍存在很多局限性,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措施的不能有效執行,因此盡快建立完善且具可操作性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迫在眉睫。
二、內部控制評價的目標與原則
1、內部控制評價目標
內部控制評價的目標是內部控制評價的最終目的,同時是企業設計內部控制評價體系、考量評價措施執行情況的基礎。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目標的定位角度不同,則其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的建立也會不同[2]。一般來說,為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現狀,企業的內部控制要達到以下評價目標:第一,促進企業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堅持穩健慎重的經營原則;第二,使企業加強風險控制管理,以此保證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的實現;第三,加強管理者和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使企業各項控制措施得以有效實施;第四,提高企業財務會計信息以及管理信息的質量。
2、內部控制評價原則
(1)風險導向原則和目標性原則。內部控制評價要重視風險性和目標性,突出影響目標的風險屬性,企業應當根據風險的大小及其對企業整體控制目標產生的影響來確定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重點環節。
(2)一致性原則。企業應當采用一致統一的評價標準,這樣評價結果才具有可比性,以免出現標準不同、效果不同的混亂結果。除此之外,企業應當保持評價標準的連續性,保證評價結果的可以連續使用,充分發揮內部控制評價的導向性作用。
(3)公允性原則。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應當尊重客觀事實,堅持“實事求是,有理有據”的原則,其評價結果應當有合理有力的證據支撐。
(4)獨立性原則。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確立及評價措施的貫徹實施應當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內部控制評價標準之間要盡量避免包含關系。
(5)科學性原則。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應當具有科學合理性,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應該以評價目標為導向,科學反映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特征,標準正確,內涵明晰。
三、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內容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在經濟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內部控制的內容范圍也隨之越來越寬廣。企業的外部環境、經營理念等內容都應作為影響內部控制體系建立的因素來考慮。一般來講,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有以下五個方面。
l、內部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包括控制行為、控制政策以及控制措施??刂骗h境反映了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管理部門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理解與認識,它是各控制措施貫徹實施的基礎,又是其他內部控制內容的推動者??刂骗h境的構成有價值觀念、管理機制、經營理念、組織結構、企業規章等,控制環境評價的關鍵是內部控制的完整性,促進企業員工內部控制意識的提高。
2、風險預測評估
風險評估是分析影響經營管理目標實現的活動,內部控制的風險評估是企業風險管理決策的基礎。風險評估一般是指對企業整體目標和企業日常活動目標的制定和聯系、對企業內部和外部風險的預測分析、對影響企業目標實現因素的認識和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調整。風險評估的原則強調內部控制體系要有很強的有效性,足夠識別各種風險。
3、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指為了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促進員工貫徹實施內控制度,內部控制中化解企業經營風險而采取的各種程序和制度,一般包括信息采集加工、實物資產控制、各控制指標的建立等??刂苹顒釉诳刂苹顒又嘘P注的重點在于銜接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評估活動、企業控制活動的形式確立和貫徹實施、增強內部控制活動的針對性,加強信息系統的控制等。
4、信息與交流
在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活動中,信息與交流的內容覆蓋非常廣泛,例如,為滿足經營需要,企業員工要經常收集各種經營管理活動和控制活動所必須的信息。內部控制信息評價要注意內外部信息的結合與交流,靈活運用各種交流渠道及方式,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環境復雜多變,企業應注重信息與交流的全面性、準確性、對稱性。
5、監督評價與審查
一般來說,監督評價與審查是指企業對內部控制各類活動的管理監督和內審監察,然后對企業內部再監督與再評價活動的總稱。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評價與審查可以是持續性的,也可以是獨立的,又可以是相互結合的。企業內部控制中的監督審查要重視程序的合理性、程序的靈活調整等。
四、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還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體不明確
目前我國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評價主要是通過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內部控制評價基本上取決于注冊會計師的評價,由于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背景不一,而且注冊會計師對內控單一評價是具有明顯的局限性的,因此僅僅通過注冊會計師定期對企業進行內部控制評價是不夠的,內部控制評價必須全面化[3]。
2、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不全面
目前我國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對企業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內容的評價,內部控制評價僅僅局限于財務活動領域。事實上,內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因此企業內部控制評價不應僅局限于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評價,對非財務報告內容也應當予以重視,實現對企業整體經營活動的有效評價。
3、內部控制評價的標準不統一
目前我國對于內部控制評價還沒有一套完全統一可行的標準,對企業評價活動如何操作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這造成了不同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評價時沒有可以依據的標準,各企業的內部評價結果不具有可比性。通常在審計機構出具的評價報告中,對各類企業內部控制報告的審核標準不一。
五、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對策
針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以促進我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1、增強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主體的獨立性
為了確保并加強內部控制機構的獨立性,企業構建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還應該成立專門的內部控制評價小組,開展具體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評價小組應當由對企業內部機構及管理活動非常熟悉的人員參加。通過兩者的相互配合,使內部控制的各項措施得到貫徹實施,內部控制評價工作順利全面進行。
2、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
目前,我國企業對于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還存在很大局限性,應當在圍繞以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五要素為中心的基礎上,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有效科學的全面評估,不僅評價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內容,也應當在評價體系中加入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內容,對企業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進行有效評價,最大范圍地發揮內部控制評價的作用和效力。
3、統一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實現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合理統一的評價標準對科學進行內部控制評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應當盡快形成一套統一可行的評價標準,把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一般而言,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內容可以采取定量評價的方式,、但是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內容一般很難量化,我們要把定量評價指標和定性評價指標相結合,充分體現數量與質量相結合的全面評價,結果與過程評價的銜接統一,以此提高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孫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之研究[J].理論研究,2008(3):140-143.
[2]魯忠.論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J].商情,2012(8):63-64.
關鍵詞:內部控制;指標;評價
中圖分類號:F552.6 文獻標識碼:A
目前,雖然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對如何具體地實施內部控制評價尚缺乏明確的規定,相當多的企業或個人對內部控制評價缺乏應有的了解,對內部控制評價的一些核心和基本問題缺乏清晰的認識。構建一套規范和完整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對于企業和監管部門而言均至關重要,缺乏評價體系的內部控制,其作用會大打折扣。本文借鑒COSO報告的思想,結合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新COSO報告和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成果,建立新COSO報告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研究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從而能夠對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企業內部控制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人在企業工作的長期經驗的積累,研究發現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健全與否的因素大致可概括五方面:
(一)內部控制環境因素
主要包括法人治理結構、高管人員的內部控制職責、員工的素質和品行、理者的管理哲學和品行、人力資源政策、內部控制文化特征。文化是內部控制的軟環境,良好的內部控制文化,有利于培育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利于倡導誠信、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和團隊協作精神,有利于樹立現代管理理念,有利于強化風意識。
(二)會計控制因素
主要包括業務活動的授權控制、會計與臨柜業務崗位職責分離制度、會計報告的真實性、經營業務控制制度的健全與完善、經營業務控制的有效執行程度、會計控制系統的地位。
(三)風險控制因素
主要包括風險定期評估制度的合理性、風險監測評估體系的有效性、風險管理考核與責任機制、風險預警方案的測試能力。決策人員只有根據設定的控制目標,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相關信息,結合實際情況,及時進行風險評估,才能使內部控制系統健康、有效地運行。
(四)信息控制因素
主要包括信息共享性、信息自動化程度、信息資料的質量水平。企業只有建立起信息與溝通制度,明確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信息及時溝通,才能促進內部控制有效運行。
(五)內部審計因素
主要包括內部審計人員的職責與能力、內部審計工作的改進情況。實踐表明,內部審計機構就能夠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內部控制系統的缺陷,就能夠監督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運作。
二、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的設計研究
內部控制定性評價指標。COSO委員會在其于1994年修改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把內部控制劃分為五個部分,即:控制環境、信息溝通、風險評估、控制活動、監督五個方面。本文在此基礎上,以新COSO報告八要素,即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作為內部控制定性評價體系的基本評價內容。建立的定性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次是由新COSO報告八要素構成的。第二層次是每一要素中的具體項目。第三層次是具體項目的具體指標。由于每一項目中,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很多,各行業的具體環境不同,對指標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的側重。
內部控制定量評價指標。對于定量評價指標,一般選取經營指標和財務指標兩方面的內容,筆者在選取定量評價指標時主要從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進行財務指標的選取,在每個方面只選擇一個或最具有代表性的財務比率作為應用的指標值。這樣選擇不僅可以簡化計算程序,而且也具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的特點?;谏鲜鎏攸c,本文選擇了以下的財務比率作為內部控制定量評價指標。
(一)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標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凈利率代表每一元的銷售收入所帶來的利潤,表示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由于銷售利潤率的提高與經營管理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內部控制對經營管理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把銷售凈利率作為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內部控制的好壞。
(二)資產管理方面的指標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該指標反映資產總額的周轉速度,周轉速度越快,反映銷售能力越強,企業通過薄利多銷的辦法,加速資產的周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
(三)償債能力指標
對于償債能力指標本文選取權益乘數指標,權益乘數=總資產/所有者權益,該指標主要反映企業的負債程度,權益乘數越大,負債程度越高。不從債權人和股東的角度去探詢這個指標的含義,僅從經營者的立場來看,如果企業舉債過大,超出了債權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企業就很難借到錢。如果企業不借錢或者比例很小,說明企業畏縮不前,利用債權人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很差。而這種經營能力具體體現在企業的經營方針和管理者的素質上,這兩者也正是內部控制的內容。
三、結束語
本文基于新COSO報告的內容,結合現有學者的研究成果,構建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內部控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我國對內部控制評價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整體上來說還是缺乏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系統研究,尤其是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套較綜合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筆者期待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進一步解決內部控制評價中的有關問題與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思路,為實際執行內部控制評價提供新的工具和方法。
參考文獻:
[1]潘云利.內部控制體系評價[J].研究與探索,2003,4:26-27
[2]王會杰.試論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框架的建立[J].工業審計與會計,2009,3:34-37
[3]鐘紓紓.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評價[J].中國集體經濟,2008,9:67-68
關鍵詞:內部控制評價;平衡積分卡;評價模型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7-0024-03
引言
轟動全世界的安然事件發生之后,美國政府加大了對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隨即出臺了《薩班斯法案》,它引發了全美對內部控制的空前重視。該法案明確提出了內部控制評價的具體要求。法案確立了企業內部控制信息強制披露的制度要求,提出了對內部控制評價框架應具備的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管理層內部控制工作中的盲目性,使內部控制工作更具效率和效果。
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關注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在90年代后期我國政府開始重視企業內部控制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建設,五部委均出臺了關于內部控制評價方面的規范,這些規范對于推動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如何具體的實施內部控制評價尚缺乏明確的規定,相當多的企業管理層或員工對內部控制評價缺乏清晰的認識和理解,有的甚至對內控評價有錯誤的觀念。
本文認為,構建一套規范完整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無論對于監管部門還是企業都是有很大作用的,若缺乏應有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內部控制的作用將大幅下降。內部控制為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管理活動服務,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應能保證企業的經營和財務活動順利開展,盡管經營指標和財務指標并不是內部控制活動的具體表現,但經營和財務方面的某些指標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內部控制的有效性[1]。評價企業績效的平衡積分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依賴財務指標來說明的。內部控制評價和平衡積分卡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此,本文嘗試利用國際流行的平衡積分卡框架來構建我國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并希望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模型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平衡積分卡的內容及在內部控制評價中的應用
平衡積分卡由哈佛教授Robert Kaplan和諾朗頓研究院的執行長David Norton設計的一種綜合業務評價系統。平衡積分卡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與發展四個方面的指標之間的相互驅動的因果關系展現組織的戰略軌跡,即實施績效考核、績效改進與戰略實施、戰略修正的戰略目標過程[2]。它把績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企業的戰略層面,使之成為組織戰略的實施工具。平衡積分卡是以企業的戰略為基礎,并將各種衡量方法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既包含了財務指標,又通過顧客滿意度、內部流程、學習和成長的業務指標來補充說明財務指標,這些業務指標是財務指標的驅動因素。圖1描述了平衡積分卡的4個方面及相互關系。
平衡積分卡的平衡是指在以下4個方面保持平衡:在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之間、股東與客戶和內部流程與學習成長之間,在所求的結果和這些結果的執行動因之間,在強調客觀性測量和主觀性測量之間。
內部控制評價是指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過程的監督和結果的評價,發現其內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環節,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從而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進一步加強和完善[3]。內部控制作為提升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不僅關系到企業的質量和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系到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就是對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要素的情況的評價??刂骗h境是內部控制的關鍵,是其他4個要素的基礎。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控制環境,其他4個要素無論質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所以,要評價內部控制的完成情況,必須從企業對控制環境的評價入手。5要素的關系如圖2所示。
1.控制環境的評價:控制環境的評價主要是針對公司組織結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等所作的評價。在組織架構的評價方面,企業是否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股東大會決議,企業章程是否結合了企業的實際情況,是否明確了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企業內部各層級機構設置;在發展戰略發面,企業是否能根據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的預測,并制定出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在人力資源方面,企業是否根據其自身的發展戰略,合理配置了人力資源,是否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潛能為企業創造價值;在企業文化方面,企業是否有全體員工所認同并遵循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在社會責任發面,企業是否有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如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
2.風險評估的評價: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的前提,它包括兩個方面: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在內部風險方面,企業是否對內部管理、自主創新、財務、安保、人力資源等因素引起的風險足夠重視并加以防范;在外部風險方面,企業是否對外部因素引起的風險加以重視,企業是否能夠順利識別、評估與企業發展目標相關的風險,并對此加以控制和防范,使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接受的水平之內。
3.控制活動的評價:控制活動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主題,企業能否通過設計、執行控制活動,將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具體的控制活動評價內容包括:資金活動、采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研究與開發、工程項目、擔保業務、業務外包、財務報告等方面的控制活動的評價。
4.信息與溝通的評價:信息與溝通是企業應對環境改變,保證控制有效的工具與手段,良好的信息溝通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關鍵是保證內部溝通和外部溝通的真實與及時,企業管理者能夠通過相關的信息采集,采取適當的反應和措施。
5.內部監督的評價:內部監督是企業內部控制活動得以執行的重要保障。具體包括:監督機構、監督主體、報告缺陷和改進、自我評估的設計是否有效。由于內部審計部門是內部監督的主體,只有其發揮職能,內部控制工作才能有效進行。所以,對內部監督的評價,主要是指對內部審計部門是否保持其獨立性的評價。
簡而言之,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活動就是在以控制環境為基礎的情況下,保持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之間的平衡。企業能否做到上述活動,是評價企業內部控制活動有效性、合理性的重要依據。
二、內部控制與平衡積分法運用中的共性分析
1.平衡積分卡在企業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難是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對平衡積分卡的認識不夠,專業水平不高,往往表現出對平衡積分卡的不信任,甚至質疑,給平衡積分卡在企業中的應用帶來了阻礙,大大影響了平衡積分卡作用的發揮。在企業中,有效的內部控制評價能夠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落實和執行。然而,我國大部分企業側重于對企業實施內控,對內控的結果好與壞的關注度不夠,對內部控制評價缺乏應有的了解,對內部控制評價的一些核心問題還缺乏清晰的認識。
2.平衡積分卡是一套戰略管理工具,它的實施是自上而下的,所以平衡積分卡若要實施成功,必須得到管理層的重視和支持。高層管理者實施平衡積分卡的決心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平衡積分卡的順利實施。內部控制評價是指通過對企業內部各組織機構內部執行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發現其內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環節,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意見,是提升企業質量,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工具。它的評價實施也應該從其企業的最高層到最底層,全方位、全過程、全員控制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制度。
3.平衡積分卡的實施需要財務、顧客、內部經營、學習和增長這些指標支撐。財務指標的創立和量化是比較容易的,而其他3個方面的指標就需要企業管理層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加以仔細斟酌。有些重要指標很難量化,如員工受激勵程度方面的指標,這就對企業的信息傳遞和反饋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可選用結果評價指標,結果評價指標就是要考核內控目標的實現程度,它是基于內控目標而建立的一系列結果考核指標,并規定相應指標的合理指標來進行評價。然而,選取的指標和權重的確定直接決定了內控評價的結果。雖然這種方法操作簡單,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權重確定的主觀隨意性,從而不能保證結果的精確性。
4.平衡積分卡的實施由于包含太多的測評指標,而大量的評價指標往往會使企業管理者無所適從,無法找到重要指標對企業績效的衡量,因此需要企業建立一個完善的企業信息系統。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已進入信息化時代,由于環境的變化,使得企業對自身的內部管理的各個發面提出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建立一個能充分體現內部控制整體性和過程性的完整高效的企業信息化內部控制系統。
三、利用平衡積分卡來加強內部控制評價的建議
1.內部控制由控制環境、控制風險、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督組成,在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中強調全員參與的思想,即每一個員工都是控制對象。因此,對內部控制實施評價就是對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行為的評價,而員工的廣泛參與,首先可以增強員工的風險意識和內控意識,其次也有利于企業和業務層面的各類風險更透徹的風險評估。平衡積分卡中有對企業員工的選擇和培訓教育工作的評價辦法,并且與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相適應。因此,平衡積分卡對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是適用的。
2.正確界定內部控制的評價目標,不僅能滿足監管部門對信息提供和披露方面的要求,而且能夠有助于企業戰略目標、經營效率和效果的實現。因此,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目標應從內部控制的目標出發,考核內部控制所規定的目標實現與否。不同的評價主體對內部控制評價的目標界定也不盡相同,如監管部門更多的是關注內部控制制度所達到的報告目標的合規性和合法性;而企業自身進行的內部控制評價不僅要符合法律法規,還要關注內控對企業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實現的作用程度。成功的平衡積分卡控制制度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和一套財務和非財務性評估手段聯系在一起的管理手段。有效的平衡積分卡的應用可以把它從最根本的績效考核地位上升到組織的戰略層面,成為組織的戰略工具。所以說,平衡積分卡的應用可以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3.我國傳統企業對于內部控制的范圍是狹窄的,大部分企業依然存在著“重管理輕治理”的現象,這種情況造成了內部控制的內容和范圍較小,缺少與管理相結合的過程,因此也造成內部控制評價范圍的狹窄。如果將平衡積分卡運用到企業內控中來,并實現兩者的最佳結合,需要企業改變原有只重視企業和下游的觀念,把關注的視野拓展到上游,以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控制。企業的內部控制擴大了,自然而然內控評價的范圍也隨之擴大,這不僅有利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實現,也有利于提高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加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4.平衡積分卡的實施能否在戰略績效管理中發揮作用,重要的是企業完善的信息系統的支撐。完善的企業信息系統有利于信息決策者了解企業信息化內部控制的效果。我國企業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建立一個與企業自身組織和市場環境相適應的管理信息系統與財務信息系統的重要性,它不僅關系到企業的運營效率,而且能促進企業及時對市場做出反應。
關鍵詞:內部審計;內部控制評價;作用
一、引言
自2007年以來,美國的次貸危機、全球性金融風暴及經濟危機的蔓延,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內部控制在企業中的重要性。在2008年發生的金融業最大的職務舞弊案例---法國興業銀行舞弊案,其主要原因便是興業銀行內部監控機制的“嚴重缺失”。觀察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近年來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問題也是一浪接一浪,遠期的有瓊民源、銀廣夏等,近期便有三鹿集團、中航油等。這一系列問題的不斷涌現,除了我國資本市場自身存在的問題外,重要的另一個深層因素就是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嚴重的問題。企業的內部控制問題已不單單是企業管理層的關注重點,而已成為政府等相關各方關注的焦點。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闡述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二、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的關系
1.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的涵義。由2003年國際內審協會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得出內部審計為:內部審計應用來幫助組織機構評價其重要的風險因素并且不斷改進風險管理和控制體系;同時評價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促進內部控制不斷的改善,以達到幫助組織保持有效地控制;目前世界范圍內普遍采用1992年美國內部控制研究委員會COSO對內部控制的定義,其認為內部控制包含五方面的要素,分別是: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
2.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同一性。1986年最高的審計機關國際組織的聲明中就明確的表明內部控制制度包括:組織結構、方法程序及內部審計。自此,內部審計便開始列入內部控制的重要要素之中了。
內部審計的主要作用和主要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審查和評價企業的內部控制及內部控制系統設計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監督內部控制系統運作的有效性,并且同時反作用于內部控制系統,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順利實現。此外,內部審計工作及完整的內部審計機制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手段。
3.完整的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有效發揮其作用的基礎。內部審計是在對企業內部控制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審計計劃,接著通過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以確定審計的重點和實質性測試范圍、時間及程序,再進一步修正調整原先的審計計劃。只有建立在完整的內部控制之上的內部審計才能是有效地內部審計。因此,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二者在其產生原因、作用目的、理論基礎假設等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離不開內部審計的作用。
三、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評價實踐中主要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實踐中,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評價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推動促進力度不足,企業領導管理層對內部控制評價的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充分意識到內部控制評價發揮的重要作用,內部審計在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中還未發揮導向作用。
2.很大一部分企業尚未建立完整的內部控制評價系統;沒有專有的部門和人員負責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尚未建立動態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導致了企業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展,相應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并不能及時改進跟上企業發展的步調;尚未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制度,不能很好的發揮評價結果的警報作用。
3.企業員工素質有待提高,參與性、積極性不足。員工的素質不同,對問題的評判標準不同,影響內部控制評價的效果。
4.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監督考核不足,缺乏有關監督部門。
5.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方法手段落后,相關信息技術的利用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許多問題。
四、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評價中的作用及建議
1.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評價中的作用
(1)評價作用。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企業內部控制是否合理、完善及是否正確遵守做出系統的評價,繼而確保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企業與其目標的實現;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否完善則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找出內部控制的缺點漏洞,及時補救改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遵守性的評價則對于監督促進各部門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2)優化內部控制的環境。環境因素是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礎,內部審計對其發揮著一定的優化作用。具體表現在:①有利于企業組織結構的完善。在薄弱或是無效的組織機構中,控制程序無法發揮其原本的功效,此時,內部審計者可以及時反映相關信息,提供改進方案措施,幫助完善組織結構。②有利于建立企業誠信及道德價值觀。企業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建立后有利于內部控制制度實施的有效性。內部審計者在企業管理者的的支持下可設計道德規范,評估企業員工及相關者的道德風險,進而維護企業的誠信及道德價值關。③對審計委員會的工作具有促進作用。同內部審計,審計委員會對于企業的治理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依據內部審計委員會的審計戰略,內部審計制定審計計劃并將審計報告上交給審計委員會。方便了審計委員會的工作,也確保了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及合理性。
(3)監督和再控制作用。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企業的經營活動更加復雜,需要一套完整的審計監督系統來控制各生產經營環節。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層為實現預期目標而采取的行為,在此過程中,內部審計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內部審計即具有可靠的監督作用,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企業行為的合規性進行有力的監督,促進企業遵紀守法,加強了對企業的控制。企業也應嚴格地挑選內部審計人員,為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4)有利于信息質量的提高。強化會計信息質量的管理師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內容,二內部審計則可有效地檢查會計信息質量的控制程度。在此過程中,內部審計主要是檢查企業是否設立了科學合理的憑證生成、傳遞、審查系統及相關的賬務處理和稽核制度等。及時糾正發現的錯誤,有效提高企業信息質量。
2.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的完善措施
(1)要明確內部控制目標評價的本質是幫助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盡可能降低經營活動過程中的風險。實際上,內部控制目標和內部控制評價目標是相同的。內部控制評價的終極目的就是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使內部控制系統充分發揮作用,所以內部控制評價是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的再控制??傊瑑炔靠刂圃u價的目標能夠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很好的審查以確保企業最終目標的實現。
(2)要理清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體。最初內部控制評價的產生式為了解決經營活動過程中的委托—的矛盾。通常我們所提的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體是外部的注冊會計師,但內部控制評價應該是企業全體人員特別是管理層共同參與的一項工作。因此,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應該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對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的合規性做出有效地評價。簡而言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題應該多元化,內部體包括審計委員會、監事會以及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同時包括外部主體如政府部門、注冊會計師等利益相關者。
(3)要理清內部控制評價的客體,即內部控制的構成。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包括對其設計及運行有效性的評價。
(4)要確定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模式。具體理清評價的目的、范圍、內容、過程等?,F代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較大、風險大,因此需要將風險管理的概念引入內部控制評價之中。首先尋找相關目標實現的風險,繼而評價企業內部控制是否能夠有效地應對風險,同時獲取可應對風險的證據,最后找出控制的缺陷,判斷其是否嚴重及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5)要重視定量分析的評價方法在企業內部控制評價中的作用。定性評價方法主觀性較強,而定量評價則可科學量化、對比,可作出較恰當的評價。因此,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應充分結合二者的優點,合理評價。
五、結論
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評價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也是內部控制評價的重要手段,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最終目標服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