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體育產業交流材料

體育產業交流材料精品(七篇)

時間:2022-09-10 16:03: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產業交流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體育產業交流材料

篇(1)

一、體育國際貿易研究的文獻資料概述

我國體育行業長期處于計劃體制運作之下,體育產業與市場的形成也只是近幾年的事,因此,即便體育行業國際貿易實踐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一直沒有被提上理論高度進行分析和研究。目前唯一一本有專章介紹國際貿易與中國體育產業的書籍是由天津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李榮日副教授編寫的《體育產業概論》。該書第七章名稱即為《國際貿易與中國體育產業》,主要從產業經濟的角度分析了國際貿易與中國體育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政策的關系,最后提出了國際貿易給中國體育產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從體育產業組織角度看,該書主要介紹了WTO所倡導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奉行的非歧視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指出隨著我國全面參加多邊貿易體制,獲得在多邊貿易組織中的發言權,我國的體育產業組織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產業機構的角度看,該書主要分析了國際貿易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產值結構、就業結構、投資機構、需求結構的影響,提出了依靠國際貿易活動調整和優化體育產業結構的建議。從產業政策的角度看,該書主要分析了國際貿易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結構政策、組織政策、布局政策和技術政策的影響。總的來看,本書此部分內容采用了文獻綜述方法,將產業經濟學只是嫁接到體育國際貿易領域的分析之中,言之成理,自成體系。但是其考察重點局限于WTO對體育產業的影響。

二、體育國際貿易研究的熱點

盡管如此,我國體育國際貿易研究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研究熱點分布在以下四個領域。

1.加入WTO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機遇與挑戰等)。如劉可夫認為,加入WTO將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促進我國體育產業融入世界市場,有利于加強體育產業的經濟基礎,有利于體育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促進我國體育市場體系發展,有利于擴大體育市場消費,等等。周道平等認為,入世后我國體育產業將面臨眾多挑戰:體育產業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滯后,不能適應入世的需要;對現有的體育外貿專業公司形成沖擊;對體育出口產品結構形成沖擊。上述分析與我國絕大多數幼稚產業面臨的問題相似,其理論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沒有新意可言,泛泛而談沒有實質作用。實際上,我國體育產業本身就很不成熟,原來的產業集群大多數也是基于外資或者中外合資的,產業內容大部分是來料加工或者進料加工,既無獨立知識產權也沒有資本控制權,完全成為勞動密集的配套行業,其外貿行為顯然是一種產業內貿易,甚至很多是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成為跨國公司轉移成本、逃避稅收的工具。至于專業體育外貿公司,除了少數涉及體育類期刊雜志的出口行為外,其他的基本不成型,大部分停留在加工體育裝備階段,價格低、質量次,不具備真正的國際競爭力。

2.加入世貿組織對我過體育用品出口的影響。如劉明輝采用文獻資料法研究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體育用品業帶來的嚴峻挑戰指出:(1)目前國產體育用品在標準、技術、質量、成本以及規模效益和管理理念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生產資料市場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加之我國體育用品業起步晚、經營規模分散、市場經驗不足,沒有真正形成一大批經得起考驗的民族品牌,”入世”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產器材與洋貨將會在不平等的條件下競爭而取于劣勢。(2)我國體育用品出口雖逐年有較大的增長,但其中大約有50%是屬來料加工,40%屬一般貿易,真正以國產品牌打出去的只是鳳毛麟角。我國體育用品出口平均價值不及國際品牌的1/10。入世后,門檻降低,體育用品的進口量會急劇增加,而民族品牌出口總額則會大幅度下降。(3)入世后部分無開發能力的粗放型經營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4)入世后隨著我國關稅的降低,國產體育用品的價格優勢會很快消失,市場上國產體育用品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

上述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據,但是正因為我國民族體育品牌不成熟,大部分屬于加工貿易,因此所謂沖擊說顯然比其他封閉行業輕的多。所以機遇應該是多于挑戰的:(1)國產品牌在強大的洋貨沖擊下,將促使其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思路及管理方式,要迅速地按國際標準體系和市場要求,更合理地進行產業調整和實現企業間的優勢互補條件下的聯合和重組,并充分利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2)迫使一些企業面對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而迅速確定外向型經營觀念,主動到境外去開辟新的領域。(3)將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多的、更寶貴的學習機會,盡快找出不足,使其積蓄技術力量和管理經驗,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立足長遠的發展規劃,振興民族品牌,逐步擴大國內市場份額。(4)有利于規范、凈化國內市場。隨著洋貨的進入,國外市場的監理工作也將在國內啟動,國內一些憑”拿來主義”生產產品的企業將面臨嚴峻的考驗,這對凈化、規范國內市場和從另一角度促使國產體育用品升級換代,將起到建設性作用。(5)有利于擴大就業。大量的國外訂單進入國內后,國內的勞動力市場和原材料資源會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諸多的國外企業在中國投資辦廠,會大量吸納我國的剩余勞動力,有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3.加入WTO對我國體育院校和相關專業的影響。在為數不多的研究體育與國際貿易關系的文獻中,加入WTO對我國體育院校和相關專業的影響就占據了半壁江山,這實在與大部分研究領域和常規的研究角度相悖。但是研究的深入細致倒是顯得鶴立雞群。這大概與體育院校研究人員對于本職工作更為熟悉和關注而相對地缺乏國際貿易方面知識的緣故。陳寧研究了WTO有關教育服務的規定,認為加入WTO會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促進中國網絡遠程教育的發展;中國教育投資市場逐步放開。因此,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高等院校發展就要有相應的對策,即:更新辦學觀念,拓展服務范圍,突出辦學特色;從單科性向多科性大學發展,打造優勢學科;強化運動訓練體系,以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融入競技體育發展的主流;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辦學水平;加大國際交流力度,聯合國外同類高校辦學。上述研究和分析高屋建瓴很有創新意義和宏觀指導價值。又如吳美麗等提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影響,指出:加入WTO后,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漸進的,不是突然的,但是,很多也是現在可以預見的。短期內負面的影響可能會多一些,但從長遠看對高校體育產業的影響利大于弊。同時,加入世貿易組織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戰爭,它意味著我國要在真正的“自由貿易”的環境中經營、競爭。我國要認識到加入WTO后給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帶來的機遇,更要充分了解到其帶來的挑戰,從而做好“與狼共舞”的準備。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議。但是本文對上述觀點存在疑問,首先對高校體育產業與加入世貿的關系存在疑問。高校體育產業本身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其本身最初是依托于專業院校的場地和人才服務優勢創辦的,到目前為止仍然屬于學校經營管理的附屬,即便其收益在高校運做收益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是顯然不屬于主流,而且從目前體制看也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主體,因此,目前討論高校體育產業與國際貿易和WTO的關系就顯得比較牽強。

4.體育產業與區域經濟貿易發展。在為數不多的研究中,最為接近國際貿易學研究主體內容的應該是部分專家、學者從體育產業與區域經濟貿易發展的聯動作用進行的研究和分析了。這類文章主要運用的還是文獻資料法和調查法。如曹可強研究了上海市體育產業如何應對WTO規則促進自身質量的提高,指出:在WTO規則內,上海市體育產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體育用品制造業、體育服務業的發展機遇上。同時,要執行WTO規則,上海市體育產業發展還面臨一定的挑戰:體育用品制造業規模小效率不高,因此政府要充分運用WTO“保護幼稚企業”規則妥善保護和扶植中小企業做大做強。而體育服務業更是有較大差距面臨競爭壓力,主要表現在:體育競賽表演業處境窘迫,西方職業競技體育沖擊上海體育市場;體育健身娛樂業勢單力薄,受到舍賓等泊來健身企業的挑戰;體育中介服務業步履維艱,特別是體育經紀人和體育金融保險行業將很可能被國外巨頭壟斷。據此,提出了以下對策: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內,制定體育產業的保護政策;根據體育產業資源比較優勢,實施有所側重的發展戰略;組建體育產業集團,提高體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轉變政府職能,完善體育產業服務體系。又如吳聲光等研究了如何實現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體育產業的有機結合,提出了我國應該在自貿區實施的體育產業策略:打造中國-東盟體育產業交流平臺;從教育開始樹立開放的產業觀念;抓住建立自貿區的契機,拓展體育旅游市場;加強運動訓練的交流與合作。范純進一步研究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與廣西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問題,指出了發展前景:廣西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與東盟旅游合作的優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為廣西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了契機。上述研究和分析作為目前真正具有實踐價值和意義的體育國際貿易探索,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平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研究展望

除了上述四個研究角度,有關體育國際貿易的研究散見于部分文章的某一部分,如張金橋等研究了體育產業生產要素及要素稟賦評價的基本理論,運用國際貿易的要素稟賦學說討論了我國發展體育產業的比較優勢和相應策略,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學術意義。因此,未來我國體育國際貿易研究的一個重點就是從國際貿易學的理論寶庫中汲取更多的營養補充到體育產業研究中去,促進體育經濟與體育產業研究的深入拓展。未來體育國際貿易學研究的另一個重點應該是體育制造業和體育服務業的進出口貿易實務內容,作為新興行業,體育外貿的發展方興未艾,肯定存在很多急待解決的理論和實務問題,特別是如何在國際貿易規則下靈活運用付款、租船定艙等術語和方式成為很重要的問題。而理論研究在這些方面目前還是盲點。但是可以預見的是,體育國際貿易或者國際貿易體育必將成為體育經濟學研究的新熱點,這從國際貿易法等交叉學科的興起過程中可見一斑。

四、小結

文章主要討論了當前我國體育國際貿易研究的熱點、不足之處和發展前景。認為,目前我國體育國際貿易研究正處在起步階段,研究領域狹窄,研究深度不夠,相關研究者對國際貿易知識特別是國際貿易與體育的關系缺乏了解。需要在今后的學習和研究中不斷加以總結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榮日:體育產業概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P229~268

[2]劉可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及其對策[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年第5期,P8~12

[3]周道平劉少英張天成:入世對我國體育產業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其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02年第4期,P21~22

[4]劉明輝:我國體育用品業如何應對入世后的機遇與挑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3月第2期, P173~175

[5]陳 寧:入世與中國體育院校發展的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P8~11

[6]吳美麗孔垂輝任保國:加入WTO后我國高校體育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4月第4期, P452~454

[7]曹可強:上海市體育產業應對WTO規則之策略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P5~7

[8]吳聲光李朝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體育產業結合的思考[J].體育學刊 2005年5月 第12卷第3期,P31~33

篇(2)

雖然我國的體育產業起步較晚,但是隨著對體育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視,使得體育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體育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展,其覆蓋面越來越廣,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為體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使得對體育經濟發展的研究變得更具有意義,本文將對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

中國體育經濟;發展現狀;對策

體育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式,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結果,同時也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體育經濟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現狀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現狀

體育經濟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經濟發展飛速的必然結果。由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取得了顯著地效果,中國經濟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體育經濟的發展也取得了很好的進步。雖然體育與經濟的融合出現的較晚,但發展確實十分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發展領域不斷延伸,體育用品,體育項目,體育健身娛樂等行業發展紅火,全國各地的體育館,健身房遍地開花,而且一些體育競賽的表演項目越來越受人民的青睞。據數據調查顯示從2006年到2011年,我國體育經濟每年的增長幅度都會超過15%,以健身娛樂,體育表演項目,體育服務等行業為主的體育產業性經濟機構在全國范圍內超過2萬多家。體育產業覆蓋面非常廣,是我國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我國社會的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每年體育產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大約有1000多萬,其中包括直接的就業機會和間接的就業機會,此外每年也會提供近100多億的家庭收入,隨著體育經濟的發展,體育經濟對社會的貢獻會越來越大。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可以看到,單是2008年我國體育經濟所實現的增值為1500百多億,占2008年GDP的0.5%,我國體育經濟僅在展業活動方面取得的收入就超過1000億人民幣,而且具數據顯示,體育服務業占我國第三產業的4%。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到體育經濟的發展前途是十分光明的,它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和市場,同時也產生重大的作用,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稅收的增長,就業機會的增加都有非凡的意義。

二、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問題

雖然我國體育經濟隨著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相對于體育產業的蒸蒸日上,體育經濟的發展是比較落后的,而且其發展面臨許多問題。首先,我國體育經濟的機制不健全。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根據國家體育部門的規劃進行,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的運轉方式,極大地打擊了體育經銷商作為體育經濟的發展主體的積極性,降低了其在體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除了受到傳統體制的制約,同時也受到了體育市場體制的制約。中國的計劃經濟不僅使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的束縛,同時也使得體育與經濟嚴重的脫節,使體育產業的起步較晚并且在發展過程中其機制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問題,例如體育市場結構的許多層面都不夠完善,體育管理機制沒辦法滿足市場機制運行的要求,沒有形成完整的市場體系,競爭機制發揮不了作用等等。其次,體育經濟產業化發展需要加強。我國的體育用品企業大部分處于小本經濟階段,主要是進行加工作業,沒有自主研發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相對于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體育名牌,我國體育品牌的知名度十分低并且在體育服裝市場的占有率與這些國際知名品牌存在懸殊的差距。和其他的產業一樣,體育產業也需要服務措施,但是我國的體育用品產業對產品的銷售培訓,消費咨詢等方面不重視,沒有提前和產后的服務措施。從整體上卡我國體育經濟的產業化急需加強。最后,我國體育經濟管理人才缺乏。促進體育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大批專業人才,這類人才不僅要懂經濟,管理,還要懂體育,但是我國目前體育產業的管理人才不具備這樣的綜合全方位的知識。而且這樣的人才短時間內沒辦法培養出來,并且我國現在培養體育管理人才的機構很少,所以導致我國從事體育經濟的管理人才或者是只懂得經濟方面的知識,或者是對體育十分了解,而復合型人才則少之又少。

三、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對策

首先,加大體育機制的改革。面臨體育發展是的現狀,體育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我們要解放思想,加大對體育體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完善的體育管理體制,使政府體育部門的職責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減少政府對體育經濟的干預,充分發揮體育經銷商的主觀能動性。大力支持體育產業協會的建立,加強對體育產業的管理,為體育經濟提供保障。其次,推進體育經濟產業化經營。增強品牌意識,利用科技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我國的體育產業需要積極進行產品創新,在材料,樣式,功能上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的質量,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并且學習借鑒國外知名體育品牌的經營模式,讓我國的體育品牌走向世界。同時意識到體育產業是一種服務性行業,所以加大服務措施體系的建立。培養體育經濟管理人才。體育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人才,所以可以引進國外的較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也要建立體育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機制,改變人才缺乏的局面。同時加強對這類人才的培訓,組織與其他國家的體育產業方面的交流與學習,方便我國人才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管理方法和經驗。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體育經濟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其發展也面臨許多的問題,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實現體育經濟的騰飛。

參考文獻:

[1]吳超林,楊曉生.體育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紅梅,陶淑華.中國體育經濟發展現狀探析[J].當代經濟,2011(09):68-69.

篇(3)

為加快推進我省體育健身器材行業轉型升級,引導體育健身器材行業健康發展,進一步提升行業規模實力、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特制定本規劃。

一、“十二五”發展回顧

(一)主要成就

按新統計口徑,全省體育健身器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由2012年的111家增加到2015年的139家,年均增長7.79%;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由2012年的210.4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65.18億元,年均增長20.18%;利潤總額由2012年的12.5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4.26億元,年均增長24.74%;利稅總額由2012年的20.4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7.61億元,年均增長22.62%。2015年底,全省體育健身器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居全國第一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2.76%、13.04%、10.38%和17.44%。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新常態下,體育健身器材行業主要經濟指標累計增速仍然保持兩位數,主營業務收入一直居全國第一位。

全行業擁有泰山、英克萊、英派斯、匯祥4個中國馳名商標。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德州、青島、煙臺、淄博、濟寧、泰安等地。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體育競技器材生產企業,山東匯祥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跑步機健身器材生產企業,英派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為我國最大室內健身器材生產企業。行業內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有山東邁寶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青島英派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泰山體育產業集團3個。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體育用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傳統體育健身器材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多數為杠、架、圈結構,電子技術產品較少;二是家庭作坊式企業較多,單體規模較小,管理水平相對較低,高級技術人才短缺。企業普遍存在人才培訓體系不健全、人員流動性大、供給短缺等問題,企業管理人才、設計人才及高級技工匱乏等問題較大,招工難、留人難現象比較突出;三是產品創新不足,多數企業在低價位低技術產品上競爭,缺乏產品技術研發,同質化競爭嚴重,自主創新能力弱;四是生產經營領域缺乏組織協調,競爭秩序混亂,流通領域品牌眾多,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和規范。企業盈利模式單一、盈利能力低,企業間競爭越發激烈,嚴重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企業利潤率不斷下降。

二、“十三五”發展形勢分析

(一)全民健身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將體育產業作為新興重點戰略產業給予扶持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進行扶持,要求各地要將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提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億,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體育產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占GDP的3-5%,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我國體育產業與西方發達國家有巨大差距。但我國人口基數大,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位,為全國體育產業和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展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體育健身器材行業將迎來發展史上最好的時代。

(二)新的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當前,正值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形成的歷史匯的重要節點,是深化改革開放、轉方式、調結構的攻堅時期,是體育健身器材業進行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要時期。與此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推動建立萬物互聯的“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等新生態的出現,也為體育健身器材行業的創新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三)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出口形勢比較強勁

世界體育健身器材市場增長較快,前景廣闊。據不完全統計,歐洲約占40%、美洲約占30%、亞洲約占20%,僅美國健身器材市場銷售規模每年近100億美元。目前,美國廠商大幅度增加進口,尤其是對于價格低、品質好、功能全的產品需求旺盛,這就為我國健身器材增加出口創造了市場條件。

(四)新的消費觀念增加國內市場需求

國內富裕起來的老百姓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由此衍生出的健康經濟為體育健身器材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們用在健康方面的花費約占總收入的48%,而中國在健康方面的花費只占總收入的8%左右。據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公布的數據:真正健康的人約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亞健康人群占75%。換言之,中國處于亞健康狀態人數已超過7億人,這個龐大的人群將為體育健身器材提供廣闊的市場。《全民健身條例》規定“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應當根據自身條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動場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免費提供健身器材。”

三、“十三五”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戰略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總體要求,以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通過發展規模經濟、區域經濟、體育健身器材生產基地,加強重點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及人才培養,提高企業生產管理運營水平,進一步提高山東省體育健身器材產品競爭力。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把創新作為產業升級的關鍵,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聯合,引進和培育配套服務業體系,推進產品創新;融入“互聯網+”戰略,運用互聯網思維培育和發展智能制造,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培育新業態,推進經營模式和銷售模式創新。

2.堅持質量為先、安全為本。堅持把質量作為產業升級的生命線,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技術攻關。建設法規標準體系、質量監管體系、優秀質量文化,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產品安全是產品質量的具體體現,實現企業產品的安全責任可追溯。

3.堅持綠色制造、綠色發展。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產業升級的必要條件,繼續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加快推進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加快提質增效,重視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繼續節能降耗,走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

(三)主要目標

1.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省體育健身器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不低于13%,利潤年均增長不低于15%,利稅年均增長不低于17%,出口年均增長不低于10%。

2.產品結構和品牌優勢明顯提升。企業品牌建設成效明顯,差異化定位更加清晰,產品質量及檔次明顯提高。到2020年,新增山東名牌產品8個、山東省著名商標10個。

3. 產業集群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國家級和省級產業集群規劃更加合理,業態布局更加完整,產業鏈配套更加完善,集群內公共技術、人才、貿易、電子商務等平臺更加成熟。到2020年,新增國家級產業集群2個、省級產業集群3個。

四、發展重點

(一)重點支持各類研發平臺建設

重點支持山東省體育器材制造行業現有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體育用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科研平臺的后續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或在國外建立研發機構。

1.支持泰山集團重點研發新型體育競技器材,使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在現代體育中得到廣泛應用,使得產品與國際標準、競技要求接軌,實現標準化、智能化、人性化、藝術化。

2.支持淄博匯祥、青島英派斯研發中心研發室內體育健身綜合器材,開發組合健身器、保齡球設備、跑步機、訓練機、各種健騎機等,使電子技術與科學訓練相結合,實現科學訓練和健身。

3.支持濟寧英克萊研發中心研發室外健身器材,包括各種云梯、漫步機、各種雙杠、單杠、平衡滾筒、各種空中轉輪、腳轉輪、大、小轉盤、腰背按摩器、關節運動機等,使全民健身器材在公園、在小區、在湖邊、在青山因地制宜扎根,造福于人民。

4.支持寧津縣健身器材技術中心研發場館健身器材,為體育訓練場館、全民健身中心服務。

5.支持濰坊華爾康娛樂研發中心和青島奇特樂研發中心研發幼兒園、兒童樂園、小學娛樂健身設備,開發兒童壓板、兒童秋千、聯合浮橋、過山梯、滑梯等,充分利用光電感應、太陽能技術,開發智力體育娛樂設備,使孩子們在娛樂中學習、在游戲中鍛煉成長。

(二)重點發展網絡健身

讓體育走進家庭、走進網絡世界。充分利用泰山集團已經研制成功的具有敏感人體識別技術的全球首家高科技i-dong在線運動平臺,進行資產整合,創建以泰山集團為主的愛動網絡體育產業中國網絡體育平臺。利用愛動體感運動機的產品優勢,為人們提供健身指導、康復訓練、未病治療、膳食管理、賽事活動等專業健康的服務,著重推廣愛動進軍營、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的“六進”活動。利用這一高科技成果,使人們運動健身不再受場地、天氣、時間約束,在家里、辦公室等處都能與朋友一起健身娛樂。

(三)重點推廣應用新材料、新技術

重點改進體育器材表面處理技術,包括黑色金屬電鍍、噴涂,不銹鋼表面著色、拋光,根據室外健身器材的特殊要求,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選取優質耐用的材料和防腐蝕表面磷化處理,使其達到堅固耐用,安全可靠。所有產品外形美觀,同時具有更強的耐磨性和高強度抗紫外線能力,其防腐、防曬、耐候性大大增強,從而達到表面不易褪色、掉色等功能。

在室外體育健身器材中推廣應用環保、無污染高性能材料、鈦合金材料、碳纖維合金復合材料、不銹鋼復合材料。重點支持以泰山集團為主建設國內最大的碳纖維體育器材加工基地,鼓勵企業推廣應用新材料、新技術,研究開發碳纖維雙杠杠芯、撐桿、網球拍、羽毛球拍、滑雪板、高爾夫球桿等體育比賽用品和賽車等碳纖維運動自行車。

(四)重點建設產業基地

重點支持泰山體育與國際奧委會合作,建設全國最大的冬季奧運會比賽項目場地訓練和比賽器材研發生產實驗基地,更好地辦好2022年第24屆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打破冬奧項目器材被國外壟斷的歷史。鞏固和發展寧津健身器材生產基地和以山東匯祥為龍頭的淄博體育健身器材產業基地;擴展以樂陵為中心的德州、慶云、禹城的體育健身器材產業基地和以青島為中心的即墨、膠州、城陽的體育健身器材產業基地。

(五)重點推動兩化深度融合

打破傳統思維,配合國家“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戰略要求,加強現代網絡技術、智能化的綜合應用,在產品設計上更加注重人性化、智能化,推動“云”互聯技術的跑步機、組合健身器,運用互聯網思維將健康管理、健身指導運用于跑步機、組合健身器中,開啟“互聯網+跑步機”的鍛煉新模式。繼續深化“兩化融合”,引導行業實現設計―制造―銷售―服務的全領域智能化、信息化覆蓋。

(六)重點推動健身與醫學相結合

重點支持在健身專家、保健專家與消費者之間打造健康管理平臺,入醫療保健數據,運用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個體和群體健康狀況及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檢測、評估和干預,使人們在健身鍛煉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看到自己的各項身體指標,如血壓、心率和血糖等數據,實現以促進健康為目標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醫學服務過程,有效控制和減少疾病的發生,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健康服務,實現由體育產業裝備制造業價值鏈的延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推進產學研聯合創新

加強產學研相結合,與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合作,重點在新材料、新工藝方面培養和發展一支以振興我省體育產業為己任的科技人才隊伍。省五金與衡器行業協會組織泰山集團、濟寧英克萊、淄博匯祥、山東大學材料學院、省體委器材中心等部門進行產品研發、創新設計和宣傳,為山東省城鄉居民、廠礦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提供標準化、普及化的體育健身器材。

(二)實施標準化戰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加強體育用品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標準體系,督促企業依標準促研發、搞生產、提質量,嚴格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制修訂。鼓勵企業申請有關質量體系認證;加強對產品質量和企業采標的監督檢查,把好產品質量關口。

(三)加強品牌建設

全面樹立體育健身器材行業“精藝設計、精密制造、精細管理”的精品意識,啟動行業龍頭企業“樹品牌、擴渠道、創百年企業”的長遠戰略布局;以科技創新和產品創新培育品牌,增強企業質量競爭力,使企業走出價格競爭的漩渦,變價格戰為質量戰、技術戰,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促進行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保持行業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

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把參與國際競爭提到關系企業生存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以擴大產品出口,帶動企業創新提高工藝制造、生產和管理水平,推動企業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同時應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做到兩手抓,兩手硬。

篇(4)

我國目前可堪稱世界體育強國,但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與體育事業的蒸蒸日上極不相稱。筆者對其加以具體分析后,認為影響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論文。

1.市場定位不準。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束縛,視野不開闊,認識不到體育與經濟的關系,造成二者嚴重脫節。多年來只強調國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業開發。國家隊出國參加大型比賽拉贊助,從來都回避創收的動機,并沒有把體育定位在一種商業活動的格局上;對體育的消費也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層次消費上,而沒有將其引向貨幣化、市場化的高層次消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進一步解放思想,人們雖逐步認識到體育與經濟的互動關系,但在摸索發展體育產業的同時,常常不能完全脫離十幾年的慣性思維,以開闊的眼界邁開步子大膽干。另一方面,亦或是經驗不足、缺乏理論的指導,在中國的產業結構需要大調整的時候,大部分企業家還有點跟不上形勢。

2.傳統體制制肘。我國體育賽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國家體委包辦,形成一種法定的計劃運轉。在改革過程中,才嘗試性地使體育從政府行為向企業行為轉變。這一舉動雖然帶有相當濃重的市場經濟成分,但在某種程度上仍帶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企業在與體育部門聯合辦體育的過程中,往往不能獲得足夠的自。另外,在贏利后,企業得到的往往占少數,許多賽事的投入越來越多,而效益好的卻寥寥無幾。長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資體育的企業的積極性。

3.市場競爭乏力。我國全球知名企業少,眾多企業與美國、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企業相比,資本明顯處于弱勢。因此,在很多國際性的重大賽事,如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的冠名權、指定性產品等的商業競爭中往往難以占有一席之地。

4.政策扶植乏力。在美、英等體育經濟發達國家、政府為扶植本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都相應地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對體育部門舉辦的體育比賽、體育組織接受的捐贈和體育場館的經營收入,不同程度地減免稅收;企業出資贊助體育比賽,可以記入企業生產成本或作廣告支出;修建體育場館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優惠政策和低息貸款。而我國在這方面的扶植力度遠遠不夠,同教育、文化等事業相比、體育產業在政策優惠方面受到“冷遇”。

5.相關服務不完善。體育產業和所有其他產業一樣需要一系列完善的產前、產后服務措施,服務措施跟不上必將會阻礙體育產業的發展。我國絕大部分體育用品生產企業一味地強調體育產品的生產、銷售,卻不注重體育產品的消費咨詢、培訓和指導,沒有及時地為消費者提供體育指導員,體育中介公司亦嚴重匱乏。這些因素都延滯了體育經濟的發展。就拿曾經火爆一時的健身器材市場來說,對于如今出現的令人費解的市場萎縮現象眾說紛紜。但究其主要原因,則是由于針對健身器材的選擇與使用的指導從沒熱過,有些產品根本沒有使用方法說明,或者有,也只是極其簡單的寥寥數語,根本起不到作用。消費者沒有科學的“健身計劃”,沒有合理的運動指導。

6.缺乏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國內企業存在著嚴重的盲從傾向,哪種體育運動獲利較高時,眾商家便都往一條道上擠,造成了重復建設、規劃不科學、盲目攀比建設規模的不良現象;同時,由于現有的體育經營管理人員大都是退役的運動員、教練員和待業下崗人員,他們一般只熟悉體育工作,而缺乏對市場運作及其規律的了解,體育產業經營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二、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出路

1.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體育改革力度。我國體育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完全依賴國家預算,吃“皇糧”。這種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將逐步消失,體育也處于改革的大潮中。體育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企業聯手辦體育,同時刪減分流行政人員: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逐步實現政體(即體育企業)分開,真正按市場規律發展體育經濟。如上海市為舉辦八運會興建的具有國際標準的場館耗資56億元,沒要國家一分錢,完全用市場方法運作,堪稱氣勢恢弘的大手筆。我們企業家的思維也應從工業經濟的圈子延伸到體育經濟領域,考察國外極富商業價值的體育產業,結合我國國情、開拓中國市場。

2.大力推進體育產業化經營。

(1)發展體育品牌經營。①體育用品品牌經營。就是將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的服飾、飲料等實行品牌經營。中國體育用品有李寧、青島雙星等名品。但擋不住耐克、彪馬等國外品牌的強大攻勢。國內市場難以守住,在進攻國際市場時實力又遠遠不及。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舉國上下正在興起的“全民健身運動”,為體育界提供了無限商機,但又不乏挑戰。面對硝煙彌漫的體育用品市場,各商家應認清市場形勢,主動進行企業的產品、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主動調整,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在體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斷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著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闖出去占領國際市場。②體育賽事品牌經營。在中國體育日漸步入社會化、產業化發展軌道的大背景下,把一個體育賽事經營成名牌賽和把一個體育產品經營成品牌產品一樣,同樣可以獲得品牌效應。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有影響的國際田徑賽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級馬拉松賽的行列。

篇(5)

關鍵詞:體育經濟;體育會展;體育用品產業集群;晉江

晉江市現有制鞋企業3000多家,年產量10億雙,超億元企業57家,產品60%進入國際市場,行銷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基地之一。1999年,有著“鞋都”之稱的晉江舉辦了首屆鞋博會。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第5屆晉江鞋博會更名為“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區域展會升格為國家級的國際性制鞋工業展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一全國專業鞋業展會已成為鞋業行業“風向標”,被業界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展會”之一[1]。以晉江鞋博會、晉江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為例來研究體育會展與體育用品產業集群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具有典型意義。

1 體育會展及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的內涵體育會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間,由多個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體性的以體育為核心紐帶的會議、展覽以及節事、旅游等相關活動[2]。體育會展產業作為一項新興的產業,是會展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通過舉辦以體育為核心紐帶的會議和展覽展銷,不僅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能提升城市的國際地位,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達到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3]。

蔡寶家認為,產業集群是產業發展演化過程中的一種地緣現象,即某個領域內相互關聯(互補、競爭)的企業與機構在一定的地域內集中連片,形成上、中、下游結構完整(從原材料供應到銷售渠道甚至最終用戶)、外圍支持產業體系健全、具有靈活機動等特性的有機體系[4]。楊明指出,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就是以體育用品產業為主導的,由眾多中小企業及有關聯性的企業和相關機構,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聚集而形成的一個經濟群落。它是體育用品產業走向集約化、專業化的重要組織形式[5]。晉江作為縣級市匯集了大量的制鞋、鞋材等企業,已經形成了一條集產、供、銷等相關配套設施的產業鏈,是我國典型的區域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基地。

2 體育會展是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發展的助推器2.1 是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的展示舞臺體育用品博覽會是企業展示、推介體育用品的重要載體,它將對體育用品業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晉江鞋博會是晉江體育用品企業展示形象、宣傳品牌、推廣新產品的最佳舞臺,是同行業間加強聯系、增進友情、溝通信息、洽談商貿的首選場所,同時也是進行學術交流、借鑒經驗、展示晉江體育用品業所取得成就的絕好時機[6]。2008年,晉江借助第11屆鞋博會大力宣傳“中國體育城市—晉江”,并以“品牌晉江,助跑奧運”為主題,首次規劃布設了“中國體育城—晉江”綜合展館,集中展示中國安踏、雙星、特步、亞禮得、愛樂、361o以及德國BAYER(拜耳)、日本BARUDAN(百靈達)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的最新產品。

2.2 促進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品牌發展博覽會期間,新聞媒體報道了博覽會開幕的有關新聞,許多媒體還做了專題報道,對博覽會進行強力推介。這有效地提高了鞋展的知名度,擴大了福建尤其是晉江鞋業板塊的對外影響,增強了業界對晉江作為中國鞋都的認知度,促進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品牌的發展[7]。到目前為止,晉江鞋業擁有12家上市公司和26家上市后備企業,聘請的影視、體育明星代言人多達70多位,僅在中央電視臺的年廣告費投入就將近10億元人民幣。鞋業企業累計擁有31枚中國馳名商標、9件中國名牌產品、36件國家免檢產品,“國字號”品牌總數占全國運動鞋行業的一半以上。

2.3 對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的經濟拉動效應論及會展經濟最常提及的莫過于1:9的經濟拉動效應,即舉辦一次會展,與之相關的住宿、餐飲、交通、通訊、旅游等收入是展覽場館收入的9倍或更多。鞋博會為晉江市的賓館、餐飲、交通、商業、廣告、裝飾等行業帶來商機,促進了城市第三產業的繁榮,尤其是現代服務業與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世界500強企業大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臺灣大型賣場萊雅百貨在晉江SM廣場的搶灘入駐等展示出了“品牌之都”的城市形象。有數據顯示,前9屆鞋博會客流量達57萬多人次,海內外參展企業達11460家,成交金額達301億元,共簽約項目202個,利用外資金額15.37億元。其中,第9屆的合同交易額是第1屆的4倍。據不完全測算,第9屆鞋博會為晉江及周邊地區的相關行業帶來了近億元的收入,有業內人士稱,4月已成為晉江第三產業的“黃金月”[8]。

2.4 為體育用品產業集群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的發展和升級離不開信息、技術服務[9]。體育會展可以為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基地帶來大量的信息和先進的技術。如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期間,各地鞋業客商云集晉江,帶來了國內外鞋業市場最新的行業發展信息、前沿技術,有效地加快了制鞋行業的物資流、商品流、信息流。同時,參展商通過與貿易商交流洽談、互通信息,深入細致了解和挖掘到當前國內外鞋類市場的流行趨勢和銷售熱點,為今后及未來開發、生產、銷售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做好了充分準備;而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的參展以及高端論壇的召開,更是為行業帶來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成果、新信息,對晉江制鞋業的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7]。

3 體育用品產業集群是體育會展發展的堅強后盾3.1 提升體育會展的影響力一些毫無辦展經驗的晉江政府工作人員,到外地考察了相關專業展會后,在偏僻的羅山SM國際廣場舉辦了首屆晉江鞋博會。首屆鞋博會規模小,參展商幾乎都是本地企業,國際采購商很少,展位布置不夠合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益。但這個新事物卻開啟了晉江鞋革產業發展的新紀元。晉江體育用品企業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悄然從單純的制鞋行業,發展成為一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基地,產品覆蓋運動鞋、運動服裝、運動器材等多個領域,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伴隨著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的發展,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第5屆晉江鞋博會更名為“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一個區域展會升格為國家級的國際性制鞋工業展會,并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為鞋業行業“風向標”。

3.2 促進體育會展品牌效應的發揮晉江鞋博會雖然缺乏國際、國內其他地區較有影響力的品牌,如Nike、李寧等參展,但是隨著晉江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其逐漸得到了國內、國際體育用品企業的認可,晉江鞋博會品牌效應逐漸顯露。晉江鞋博會展館面積從第2屆的2萬平方米到第11屆的4萬平方米,展位數從第2屆的858個到第11屆的1600個,參展商從第2屆的278家到第11屆的400多家,客流量都穩定在5萬人次,貿易成交額從第2屆的14.5億元到第11屆的57.6億元。國外、境外參展商數量也逐漸遞增,第10屆鞋博會共吸引了意大利、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以及香港、臺灣地區的著名企業參展,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專業采購商到會采購、洽談,合同交易額達53.2億元[10]。第11屆展會期間共吸引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和16個國家、地區的400多家知名企業參會,達成合同交易額57.6億元,增長8.2%,客流量5萬人次,充分顯示了鞋博會的國際品牌效應和強大的招商引資能力[11]。

3.3 促使體育會展轉型升級

晉江鞋博會,顧名思義只是一個制鞋的行業會展。眾所周知,一個運動鞋產業根本無法支撐起一個龐大的行業展會,最后的結果只能是越做越小、越做越窄。然而隨著晉江體育用

品業的發展,晉江已不僅僅局限在運動鞋的生產,而是形成了一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基地。因此,鞋博會的發展已經跟不上晉江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基地的發展。通過對體育產業專家以及晉江體育企業營銷總監的調查,他們都認為晉江鞋博會在國內外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上升空間很小。他們建議晉江鞋博會要進行轉型升級,向更高層次的體育用品博覽會發展,真正打造成國內甚至國際知名的體育用品博覽會。

參考文獻:

[1]晉江鞋業博覽會的發展歷程[EB/OL].[2009-04-15].sjfzxm.com/xiemaozs/20090415100528.htm.

[2]俞海濱.上海體育會展的創新發展[J].體育科研,2009,30(2):22-25.

[3]胡炬波.我國體育會展產業的發展性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23(3):14-16.

[4]蔡寶家.區域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實證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1):31-34.

[5]楊明,郭良奎.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發展及政府政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7,28(3):27-30.

[6]朱光輝.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發展策略探析[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5):105-107.

[7]第六屆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EB/OL].ce.cn/district/ztpd/200704/18/t20070418-11073563-1.shtm1.

[8]晉江鞋博會效應凸顯,會展經濟躍升[EB/OL].info.

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o-d1001836946.htm1.

[9]江和平,張海潮.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93.

[10]歷屆(前十屆)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概況[EB/OL].[2010-08-26].panjizhai.com/htm1/2010/0826/474680.php.

篇(6)

關鍵詞:老齡化;社會體育;發展

前言

隨著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社會體育的發展也迎來了春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體育鍛煉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全民健身計劃(2010—2015)》的實施效果喜人,調查顯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上升,截至2014年底,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3.9%,比2007年提高了5.7個百分點。城鄉居民的身體素質有所提高,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為89.6%,比2010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全民健身事業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全民健身事業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全民健身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年度工作報告基本實現。這些數據都表明,我國的社會體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當前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探討社會體育發展的趨勢對于新一期全民健身計劃的制定,社會體育的繁榮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1老齡化社會特點

老齡化社會是指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達到或超過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結構模型。根據聯合國制定的標準是該地區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中國已經步入老年型社會。由于中國存在人口基數大、社會經濟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等特征,因此在步入老齡化社會后呈現出以下特點:

1.1老年人口絕對數量大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1.19億人,占總人口的8.87%。我國老年人口絕對值居世界第一,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占世界老齡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總量預計將超過4億。

1.2人口老齡化增長速度快

當前老齡化已是世界發展的趨勢,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占總人口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總人口10.2%,與第五次普查結果比較,第六次普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先于工業化速度,呈現出“超前性”的特征。發達國家在進入老齡化社會時,都已經實現了工業化,進入后工業化時期后,截止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已達到2萬美元。而我國現今正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截止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突破4000美元。

1.3人口的高齡化趨勢顯著

由于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提高,在這一趨勢的影響下,人口的預期壽命也大大延長。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已呈現出高齡化的特征。

1.4老齡人口地區和城鄉差異大

就地區而言,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大部分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老齡化程度要高于大部分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而就城鄉差別來說,老齡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反,原因就在于在城市化進程中,許多農村青壯年人口向城市中轉移所致。因此,農村中面臨的老齡化問題將更為嚴重。

2老齡化背景下社會體育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然而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卻快于經濟發展速度,這就導致當前相應的養老保障體系還不健全,還無法滿足現今老齡化社會的需求,由此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老年人最為關注的健康問題。現今人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老年人由于其身心特點,對于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極高。而體育運動作為增進健康的有效手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就當前形勢而言,全民健身熱潮興起,社會體育發展迎來一個大好時期,許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在社會上火熱開展,由于取消了政府賽事審批權,各種民間舉辦的賽事活動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就老年人來說,由于其生理機能退化,不宜從事緊張激烈的體育運動,而是一些,動作舒緩,節奏較慢的運動,并且這些運動須具有良好的健身健心效果,對于老年人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如何科學引導老年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將是未來面臨的一個機遇。同時,當前我國還存在著體育場地器材設施不足的問題,根據《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顯示,全國共有體育場地169.46萬個,用地面積39.82億平方米,建筑面積2.59億平方米,場地面積19.92億平方米。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12.45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46平方米。然而發達國家如美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高達16平方米,日本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更高,為19平方米。根據國務院46號文件預計,到2025年人均場地面積達到2.0平方米左右。所以面對人們越來越強烈的健身需求,場地設施的建設和合理利用將是今后面臨的一大挑戰。此外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也亟待加強。老年人科學的進行體育身體鍛煉活動離不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與幫助,當前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還遠未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老年人由于體育鍛煉缺乏指導和幫助而導致的運動損傷屢見不鮮,因此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將是今后的一重點任務。

3老齡化背景下社會體育發展的趨勢

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和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體育的發展也將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3.1休閑化

休閑化是今后社會體育的必然趨勢。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休閑意識的強化和提高,體育運動正在快速進入人們的生活方式,滿足人們的休閑需要,運動休閑化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休閑運動所倡導的是一種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休閑運動活動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比如釣魚、登山,滑冰等等;休閑運動倡導人們回歸到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人們陶冶情操,舒緩心情,放松壓力,此外休閑運動還有促進人們社交的功能,人們在休閑運動中有了相互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在與家人、朋友、同事交流過程中增進了感情,具有良好的促進社會心理健康的作用。人們在休閑的過程中可以自我選擇活動的時間、空間、還是人群組合、活動方式等,因此它可以適合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興趣愛好的人群。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充分體現自我價值,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技藝。

3.2科學化

科學化將是今后社會體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大趨勢,科學化不僅僅是指人們健身的科學化以及體育相關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更是指社會體育政策在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科學化。人們的健身需要專業化、科學化的指導。這就需要一方面國家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人們科學健身的意識,使人們都能夠養成科學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體育用品制造業要在新形勢下走創新發展的路,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提升傳統體育用品的質量水平,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同時應盡可能的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當前我國正在法治化的進程中,社會體育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執行應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根據國家社會的現實,針對現今社會體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制定出科學合理并且切實可行的政策法規,為社會體育的發展提供保障。并且整個過程也應在相應部門監督完成,確保規定的政策都能夠落到實處。

3.3產業化

伴隨中央46號文件的中取消政府賽事審批權等各項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政策的頒布以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契機的到來,社會體育必將迎來一個大發展時期,特別是在當前深化改革階段,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個體需求也越來越豐富,人們健康意識得到強化,老齡化程度加深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人們對于體育的需求必將對體育休閑產業以及與體育健康相關的產業的發展與壯大產生強烈刺激作用。同時群眾體育活動的豐富與發展也將推動諸如體育培訓,體育賽事策劃等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需求決定了產業的發展方向,在當前這樣一種潮流的引領下,社會體育的大發展必將推動社會體育產業化進程,這將為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起到助推作用,最終將對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幸福指數的提高具有積極意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網站[EB/OL].[2011-2-28].

[2]中央政府門戶網站[EB/OL].[2012-2-20].

[3]祁峰.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生產力研究,2010(7):163-165+261.

[4]天津經濟課題組,虞冬青,田生,張珊珊,孟力,曲寧,張麗恒,仲成春.老齡化社會的機遇與挑戰[J].天津經濟,2013(2):27-34.

篇(7)

“文化+產業”促進其他產業品質提升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文化元素已滲透并貫穿于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呈現出多向交互融合、全面滲透態勢。“十三五”時期,應突出文化元素作為重要新興生產要素的功能,以文化創意拓展“中國生產”的可能性邊界,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為此,要深入挖掘中華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流行文化、生活文化和域外文化,大力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創意設計業、休閑體育業、創意農業等培養成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創意、設計和品牌培育等手段全面提升一、二、三產的發展質態和產業核心競爭力。

以產業融合塑造先進制造業新優勢。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積極豐富制造業、加工業等行業產品的人文內涵。堅持以發展綠色、節能、環保、智能、可靠和時尚等高品質生活消費品為重點,推動消費品工業向創意創新創造轉型。把先進設計思想和理念融入于產品和服務研發設計之中,著力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需求、新營銷等設計應用研究,加快促進工業企業與設計服務業的對接合作。培育品牌文化內涵,健全品牌價值體系,形成一批綜合實力強的國際知名自主品牌。

以產業融合深化旅游文化內涵。加強對傳統文化、民間藝術的研究挖掘和開發,積極探索文化遺產利用的新形式、新途徑,鼓勵對文化遺產、工業遺產、農業遺產和文化景觀等進行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豐富創意和設計內涵,積極開發養生、運動、娛樂、觀光等多樣化、綜合性旅游休閑產品,著力建設一批休閑街區、特色村鎮、旅游度假區。

以產業融合培育農業新業態。挖掘傳統農耕文化、農村生活方式和農業生態資源發展創意農業。通過土地規模流轉和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運用創意設計助推特色農業和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現代農產品專業市場的升級換代,促進特色農產品的推廣交流。推進地理標志產品、道地藥材、民俗文化、農林園藝、農事科普深度融合,發展創意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和科技農業。

以產業融合拓展體育產業新空間。加快推進體育與創意、旅游、會展、休閑娛樂、地域文化的融合發展,把文化、創意、科技等元素引入體育場館和健身服務企業建設。創新場館運營機制,發展集體育培訓、競賽表演、休閑娛樂、健身旅游為一體的體育綜合服務。培育和引進國際國內一流品牌賽事,著力打造影響力大、參與度高的體育精品賽事和節慶體育活動。加快體育用品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研發,提高體育衍生品的創意和設計水平。

“文化+互聯網”助推文化數字革命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基礎設施強勢突破,“互聯網+”的分工體系使大規模社會協同成為可能,推動傳統行業加速擁抱互聯網。“文化+互聯網”就是要主動鏈接互聯網,更加注重基于網絡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意創新。

“十三五”時期,要用“文化+互聯網”,做活存量、做足增量,向上云化和大數據化,向下O2O化;用“文化+互聯網”,激發文化消費意愿,打通文化產業鏈,推進跨界融合;用“文化+互聯網”,加快推動文化創意產品和設計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打造內容集成和數字傳輸綜合平臺,加快雙向深度融合,推動文化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服務方式創新。一是高度重視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文化生產工藝、業務流程、服務手段、營銷渠道和消費方式創新。二是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挖掘整理消費者特征數據、規模數據、情感體驗數據和定價數據,實現精細化內容與用戶的無縫聯結,推進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模塊化生產,改進文化產品定價機制。三是引導文化企業樹立數據理念,開展數據經營和管理,培育大數據入口、數據存儲和加工文化企業,以滿足個性化社會消費和創意設計產業需求為導向,支持C2B、O2O、眾包、眾籌等電子商務模式創新。

“文化+資本”培育文化金融產業

產業發展需要金融機構助推、資本市場支持。推動“文化+資本”,實現文化產業與資本對接,是解決文化企業融資問題的內在要求,是有效配置資源、增強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實現規模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十三五”時期,應重點關注以下領域:一是互聯網金融和藝術品金融化發展,積極培育文化眾籌、文化眾創等文化互聯網金融工具,支持股權眾籌平臺和眾籌項目企業登記注冊;二是推動社會化文化金融創新發展,包括機構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融資模式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等;三是重視構建文化金融產業鏈,形成集服務平臺、信貸、信托、基金、擔保、評估、產品設計、交易、專業服務等為一體的文化金融分工協作體系;四是完善文化金融發展政策,包括支持金融業扶持文化企業發展的政策、無形資產抵押政策、互聯網金融發展政策、鼓勵文化企業直接融資政策和文化金融機構扶持政策等。

“文化+科技”搶抓新科技革命機遇

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科技創新為文化創意提供載體和手段,文化創意為科技創新提供舞臺和空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丰满麻豆vⅰde0sex| 男人把女人桶爽30分钟|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欧美交换国产一区内射| 中文字幕av高清片| 在线永久看片免费的视频| 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 成年美女黄网站18禁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网站|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 中年熟妇的大黑p|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性少妇中国内射xxxx狠干| 伊人久久久精品区aaa片|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在线看| 国产精品麻豆欧美日韩ww|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护士张开腿被奷日出白浆| 色先锋av资源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四虎| 强行征服邻居人妻hd高清| 国产免费av片在线看|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国产第19页精品| 婷婷四虎东京热无码群交双飞视频|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性一交一乱一伦在线播放| 日本丰满熟妇hd|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图片|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