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08:25: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匯報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交流 改進策略
Present condi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the classroom exchang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Du-Ping
【Abstract】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exchanges be a student necessity of study way, is aftertime work and life one of the essential abilities, should learn a stage to give value since the childhood.This text enumerate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classroom exchang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mathematics classroom exchanges of strategy:establish good of exchanges atmosphere;Set up the exchanges form of"many to, dynamic state of"; Availably instruction student exchanges.
【Key words】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the classroom exchang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交流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動與他人交換意見,感受同伴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詳細的檢查、提煉和完善。所以,注重數學課堂交流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是當今數學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下面本人從小學數學課堂交流的現狀以及改進策略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小學數學課堂交流現狀
主要表現有兩點:
1.1學生交流流于形式。
教師教學時,往往按照課前預案創設問題,宣布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在老師指揮下也介有其事地進行交流,熱熱鬧鬧一陣,而事實上,整個交流的過程其實都在教師的預設之中,學生基本上是順著教師的思路走,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較少,交流流于形式。(二)學生交流能力低下。
一直以來教師在課堂上過多的教學活動束縛了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使學生習慣于聽從教師的講解,滿足于被動的完成任務,不會自己思考,不會和同學交流。在課堂中,學生的數學交流意識、方法、技能上尚有明顯的不足,直接導致不會交流。比如,學生不能有序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解法,不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等等,進行交流之后卻仍然不能辨別真偽。
2.數學課堂交流的改進策略
2.1創設有利于數學交流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是可行的。在交流時教師要有意識的參與學生的交流活動,調節小組的交流氛圍,關注學生的交流心態,并適當調節不同層次學生的交流心理,特別是要鼓動學困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交流活動中。
2.2構建“多向、動態的”交流形式。
在學習活動中,交流起到了觸及人們思維活動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指導學生開展以下多種形式的交流:
2.2.1閱讀課本――和書本的交流。創設自學情境,明確自學目的,讓學生能夠借助相關資料和書本知識的理解來完成學習任務。通過與書本的交流,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理解課本的能力,獲得一定的數學學習的方法,為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2.2.2小組合作學習――生生交流。“組長輪流制”。將學生就近按6人合成一小組,設組長一人,6人輪流擔任。組長的責任是分配合作任務,組織調節交流活動保證合作交流的順利開展,進行交流內容的歸結,作好集體交流的匯報準備。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成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2.2.3集中匯報――師生交流。教師在師生的匯報交流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幫助學生突出知識的重點,完成知識的歸結;另一方面要用心聽取學生的匯報,挖掘學生發言中的閃光點,促成交流的順利進行,并適時小結。
3.有效地指導學生交流。
第一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閱讀是了解和學習數學的一種常見方法,也是培養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一種基本策略。閱讀材料可以是數學課本,可以是學生自己寫的作業、材料,還可以是數學史話和故事。通過組織有序和廣泛的閱讀交流,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和學習數學,學習必要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第二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只有傾聽,才有交流。聽的時候要抓住如下幾點:(1)聽表達的大致過程,從總體上把握別人發言的要點;(2)聽別人解答問題的思維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3)聽別人表達的內容是否周全、觀點是否鮮明,自己準備隨時質疑或補充。整個傾聽過程中要做到眼觀、耳聽、不插言,最后鼓勵學生大膽參與評價于補充。
第三要訓練學生掌握數學語言,引導學生學會對話。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語言。在教學中,可以進行“說數學”的練習,這種練習,可以在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也可以在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
第四要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帶著“尊重和欣賞”去傾聽別人的發言,要學會合理評價別人的觀點和想法,要學會從別人的發言中捕捉閃光點,并要從中受到啟發,讓交流的過程成為大家共同發展的過程。
【關鍵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新課標改革承載著濃濃的春意,創新教育沐浴在縷縷陽光中,新課標改革如同春季的雨露滋潤了我們的心田,讓我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意義。新課程的進一步開展和改革使我們的課堂活力四射。特別是數學課堂原本相對嚴肅的教學變得積極活躍有生機的氛圍,使教學生動有趣,也使學生充分發揮才智的同時張揚了自己的個性。這就是新課標改革的魄力,但反思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實施了新課標的課堂場景存在著一些只重形式而忽略教學有效性尚待檢驗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實效性不高。
1教師做好備課工作
課堂教學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所以教師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尤為重要。教師的課前準備態度決定著小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效果,需要準備很多的內容,有一定的教學任務。第一,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充分地預習。預習時讓小學生自己先找出本節課的重點,自己通過努力來理解疑難之處,嘗試解決后作好記錄。這些預習有助于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第二,教師通過對教材的二度開發鉆研,確定教學內容并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來構建高效課堂從而實現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目標。第三,注重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而不是局限于理解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點。第四,要求教師對數學課程完全理解并十分熟悉,清楚整個學段教材的邏輯線索,能夠把前后相關的知識整合起來。
2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教學應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來共同完成。小學生因為活潑、好動等特點,無法在某件事物上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所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在課堂上多創造學生參與的機會是吸引其注意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那么教師就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入手,以學生能夠明確學習意義目的地自主學習為目標,在日常生活中發掘學生經常會遇到的學習情境的資源。
2.1創設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
對于小學生,他們剛剛進入少年期,更容易理解具體直觀的事物而不是那些抽象的理論。在有創意學生真正參與的課堂上,學生投入其中,本能的求知欲已經,潛移默化的把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技能。譬如在學習小數加減法時,學生已經學習了自然數加減法。那時在小數的加減法的課堂上,展開逛超市的活動,學生此時是消費者的身份,商品的價位則都是帶有小數的價格。讓學生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嘗試探索小數運算的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發現小數和自然數對齊方式的異同點。
2.2創設數學知識之間交匯聯系的情境
布魯納認為促進認知發展的學習應該以“學科知識的結構”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在知識的整體與局部、本質與現象的聯系中掌握知識。在單一知識內容的教學中,要適時創設與已學知識相聯系的情境,與已有的知識結構相聯系,不斷擴大、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創設數學知識內部前后聯系交匯的情境,讓學生積累前后聯系的經驗,促進其主動建構能力的提高。
2.3創設自主探索的情境
對有些概念、性質、意義,如果教材直接以結論形式呈現,注重的是學生需要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而不是思維的過程,不易理解吸收。為了能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在數學教學內容的形式性與數學發現的經驗性之中加入了學生探索數學化的過程。譬如,學生初次接觸軸對稱圖形時,就可以讓學生動手做不同形狀的風箏,在集體課外活動時進行風箏大賽,通過風箏在天上飛的時間長短決出優勝者。通過優勝者和落敗者風箏的比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尋找斷風箏會掉下來的原因,從而產生認識這種圖形的愿望。
3改進教法
3.1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學生獲得知識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地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如教學“圓的周長”一節時,可以指導學生分成小組,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直觀操作,教師和同學們的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并從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3.2注重生成
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注重知識的生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稍谝龑W生充分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探究、驗證。如在教學“可能性”一節時,首先學生需要了解實驗材料和實驗要求,在課堂上分成小組,設計活動方案、匯報活動方案、進行實驗、初步推測、匯報最終結果、各組實驗交流匯報的意見、推理、驗證、歸納出可能性的大小和相關的聯系。
4結語
抓住學科的本質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教師嚴格要求自己,運用有效教育的教學理念,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改變一貫以來的教學行為習慣。學生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動手實踐、團結合作、互相交流強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課程。
參考文獻:
[1]陳修兵.淺談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新課程(教師版),2011(6):68-69
[2]蔡明靜.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青海教育,2012(10):64
信息技術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新課標指出:“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崩枚嗝襟w計算機和通訊網絡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數學教學的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本文就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創新與應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巧妙地應用信息技術教育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是小學數學課堂上常用的演示工具。教師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選擇其中合適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講解中;利用一些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清楚地說明講解的內容與結構,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或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和理論模型等。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模擬軟件或計算機外接傳感器來演示某些實驗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樣,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計算機代替了幻燈、投影、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教材中雖然提供了實驗方法,但實驗過程復雜、難以具體操作,且費力費時。教學中,我充分運用CAI演示:用紅色曲線表示圓的周長,用藍色線段表示半徑,用黃色表示面積部分,多層次地將一個圓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使學生直觀感受到:一個圓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數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圍成的那條封閉曲線就越接近直線,并啟發學生想象,分組剪拼操作:怎樣把圓轉化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1)所拼成的圖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2)它們的長(底)、寬(高)與圓的周長、半徑是什么關系?學生迅速地抽象概括出了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既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突破了學習難點,又優化了教學過程,最大化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二、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整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實現協作式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支持環境。計算機網絡環境大大擴充了協作的范圍,減少了協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在教學《統計――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一課時,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小組4~6人,學習小組自由選擇調查內容,然后分配每組學生一項調查任務,通過網絡和計算機對調查內容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在進行數據調查的過程中,我利用攝像機對每組學生進行全程攝像,讓學生清楚地體會學習的過程。在課堂展示的時候,每組學生都制作了課件、網頁等媒體資料介紹了本組的學習情況。在這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教學結構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提高了學生應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能力,培養了數學學習能力、協作能力等無法在書本中學習到的能力,這節課給全體同學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有效整合,可以提高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是指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語言、數學思維品質、數學觀念和意識或者說是數學文化中最基本的素質。數學素養,是學生數學學習中應具有的品質。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例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我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更深入地研究數學課堂上遺留下來的引申問題,讓他們在網上查閱有關的資料,自己制作數學電子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
四、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我們可以利用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進生活。
比如,在小學數學第五冊《兩步應用題》的教學中,我首先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從學生最關注的有關奧運賽事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又如教學小學數學第八冊《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安排學生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上學生代表匯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的大小,有的是歷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具有說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松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之一,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作為終身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潘懋德,唐玲,王玨.信息技術師資培訓教材(應用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8.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小學數學
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許多嶄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要適應時代的需要,接受新觀念、學習新思想,用新的思想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新課程改革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許多新思路。作為教學設計者的教師,必須在自己的教學中體現出這些新思想,并把這些思想轉變為現實可操作的教學過程,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才能真正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下面結合“分數的意義”教學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捕捉生活現象,引入新知
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就是在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F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能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
如教“分數的意義”引入新課時,我先請一位同學幫忙把一條漂亮的頭繩分給兩個學生,并讓學生邊分邊說,引出本課的教學關鍵“平均分”;接著問這兩位學生:“他這樣分,你們滿意嗎?”通過充分的感知,學生深刻地理解了“平均分”的含義。
這樣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現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學生增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且使學生感到新穎、親切,對數學有了一種親切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二、轉變學習方式,獲得新知
新課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要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教“分數的意義”時,我大膽轉變教學方式,先提問學生:“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讓學生主動地面對新知去回憶再現舊知,并通過交流互相啟發補充。接著提出:“關于分數,你還想知道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想象和問題自學課本,并把獲得的知識在小組、班級中交流,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提高他們歸納、表述的能力。
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小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收獲。這就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即使是學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緊張的壓力也會消失;合作學習中組與組有競爭,如:匯報學習成果時,哪個小組先討論出來,就先回答,小組成員可以積極發表見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對其他組的匯報如有不同見解,可以自由提問、辯論,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發展學生個性,創新新知
新課程標準同時提出要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的發展,依托于個性的充分發展。要發展學生個性,就是要發展學生批判思維能力,使他們富于冒險心、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等。還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一個問題。允許獨立從事探索活動,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或失敗,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
發展個性,創新學習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努力為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為了強化學生對“若干份”“一份”和“幾份”的理解,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展個性的舞臺,出示一些富有創造性的練習:①分數填分母②分數填分子等,讓學生自由填空并說它所表示的意義。于是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盡情飛翔。在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又可以看到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的閃現。
四、結合游戲學習,體驗新知
練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把練習內容寓于游戲、競爭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學生興趣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
在做分數的意義的練習時,我設計了 “拿乒乓球” 游戲。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組派一個人參加,根據老師的要求(用不同的分數)拿乒乓球,看誰拿得又準又快。這樣,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練習變成豐富多彩的游戲與競爭活動,學生興趣濃、情緒高、思維活、反應快,在“玩”“樂”中獲取知識,體驗新知。這樣設計既符合新課程思想:“創設了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學習新課程,我知道在教學中,只要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體系上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進行設計,那么提高學生的素質就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80-01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必將應用于生活。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而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實用性極強,因而如果忽視了知識的學習與應用,無異于白學。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通過生活化教學來加強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呢?本人就生活化教學策略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簡單闡述。
一、根據教材,促進學習材料聯系生活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進行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學習材料聯系生活可以依托現行教材,加強“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改變數學學習生活蒼白無為的狀態。目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仍然缺乏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學生生活當中熟悉的、喜聞樂見的內容。學習材料聯系生活就是要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將數學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豐富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建構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處理教材、調整教材,重組教材內容,給數學課本增加“生活營養”,讓教學扎根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有價值的案例,使之成為適合學生發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生活魅力,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二、使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影響深遠,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學習、提升。比如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個關鍵,因此,教學中要盡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中,師生的交往主要是通過言語交流。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素質,尤其是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抽象化的數學讓學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個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實則里面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教師如果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數學教學語言生活化是學生引導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三、挖掘生活素材,在生活中“找”數學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數學信息。現代教育觀要求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教師要對教材進行選擇、整合、重組,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挖掘生活資源,進行創新教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采集生活教學實例,通過數學活動,促使他們自覺地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萌發應用意識。在學習新知前,教師可組織學生搜集與新知有關的生活信息,豐富學生對新知的體驗。如,在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后,為了讓學生從生活物品中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課前教師可以布置一項作業:搜集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上課前,學生興高采烈地展示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品,如魔方、牙膏盒、火柴盒、餅干盒等。學生積極地匯報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會,有的學生提出:制作長方體時要有6個面;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要同樣大;正方體的6個面要一樣等。在整個材料準備的過程中,學生已經直接感知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征,教師只要稍微加以點撥,學生便可抽象出它們的本質特征。同時,學生也感受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了求知欲。
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能力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新學知識的拓展。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一課后,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回家測量家里客廳的長和寬和面積,最后算一算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內外緊緊結合起來,把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又如學習統計后,我有目的地讓學生統計班級中近視眼人數,通過統計,學生了解到班級近視眼人數較多,使他們意識到保護視力的必要性。從那以后,學生都能較自覺地做眼保健操。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而應該將其踏踏實實地落到實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積極踐行這一教學理念。在生活中要指導學生努力發現所存在的數學知識與現象,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還要積極聯系生活中的相關事例,以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實來指導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以在課堂上所學習、掌握到的理論知識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
參考文獻:
[1] 任杰娜.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J],學周刊,2012年第29期
[2] 芮阿琴.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嘗試和體會《云南教育》 2001 第21期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實施
新課改推行后,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適應不了當前學生的需求,如果繼續沿用的話會讓學生產生很多負面情緒,不但不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適得其反,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及探索精神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學習。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只注重知識的硬性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這將對學生的發展造成很大的消極影響,也會滯緩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中應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們應當反思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能夠有效改善當今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運用這種方法能夠有效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相互配合的能力那么,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應當如何合理地對學生分組,教師應該如何完善合作指導工作,充分提高教學效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這是一個應當深思熟慮的問題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有效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在小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和發展
一、充分考慮學生特點,合理分組
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只是一昧的教師講,學生聽,根本沒有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與教師之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而通過采取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與學生、與教師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缺點,借助他人的優點進行改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進步。但是,不同的學生在性格、性別、愛好、學習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性,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將學生們進行隨意分組,那么將不僅影響學習的效果,還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打擊因此,教師應該在充分考慮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分組的原則應該做到,所謂是指,小組之間應該求同,而小組成員之間要求存異小組之間求同指的是每個小組之間的實力要差不多,這樣才能保證小組學習的正常進行;小組成員之間要求互異,目的是讓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當然,教師還應該為每個小組分配好角色,應當包括小組長、記錄員、實驗員、匯報員,他們之間各自有著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組長主要負責與老師溝通,組織本組學生進行討論學習;記錄員負責記錄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心得和結論;實驗員主要負責情景實驗的操作;匯報員負責最后結果的匯報和展示學生們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提升。
教師應該在一段時間以后將小組成員之間的角色進行互換,目的是讓每位學生都體驗不同的工作,嘗試完成不同職位的任務,這樣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二、通過情景創造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
只有學生對學習充滿了熱情和興趣,才會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所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學習活動實施前,教師需要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在了解所授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手段進行一定的情景設計,設置形象具體的場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寓教學內容于情景當中,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知識這一課時,可以先提出問題,什么是三角形,我們在生活中那些東西的形狀是三角形的,然后讓學生回去拍攝他們眼中的三角形,并將學生拍攝的圖片搜集起來,上課的時候統一進行播放這樣的一個情景設計,將會極大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學生準備好所需的材料后就要進入到小組合作學習狀態中,首先,教師將學生自己所拍攝的照片進行展示,并不是使用自己的教材資源,這樣會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因為小學生感情豐富,教師簡單的一個舉動就會給他們帶去很大的影響,所以展示他們自己的素材會感到很有成就感,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們對三角形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然后創造一個情景,讓學生們合作用三角形來造自家的房子,再給學生們分發完小棒材料后,學生們個個都躍躍欲試,都想給自己的小組造出漂亮的房子出來,這樣一個情景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和熱情,在學生們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在這個環節結束后,教師會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比,評比完后會指出,三角形的東西比較牢固,三角形不易變形然后讓學生們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運用三角形的穩定性的呢,同學們會展開熱烈的討論,積極發言,這種情景的創造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利用比賽競爭的方式,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會讓學生感覺很無趣枯燥,時間久了學生便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此時就需要教師增添一些有趣的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比賽競爭活動,讓小組成員能夠充滿斗志和活力,躍躍欲試,在比賽的過程中,各組成員相互配合,解決難題,體驗獲得知識和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對獲得勝利的小組進行表揚,對失利的小組進行鼓勵,這樣學生們會對下次的知識比賽會產生期待這種競爭的引人,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當然教師也要對比賽進行友善引導,小學生年輕氣盛,面對比賽難免會出現尷尬的局面,所以教師要做好協調導向的工作,引導學生友善比賽,積極幫助學生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
四、適時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激勵,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教師教學時不能只是自己單方面的按照教學計劃開展教學活動,應該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進度,對教學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可以跟得上老師的教學進度,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學中教學應根據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實際的表現給予適當的激勵,簡單的激勵不但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還能夠提升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動力。
五、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幫助學生達成合作學習的目標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為了能夠保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順利的完成,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給予正確的引導,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要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這樣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之前,要為學生制定切實有效的學習目標,要為學生解釋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等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引導,也是教師參與合作學習的一種具體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培養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而對小組合作學習制定具體的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效率,促進小學數學的發展
六、結語
想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升,那么首先就要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而想要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將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出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取長補短,增強自身合作能力。教師需要對小組合作學習不斷完善和優化,促進合作學習有效發展,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還能保證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現行的小數教材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經常出現1993年(甚至更久遠的年代)統計的信息,教學內容明顯偏舊,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于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比如在小學數學《兩步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首先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從學生最關注的有關奧運賽事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想創新。又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們安排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上學生代表匯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臺春季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松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我們正是這樣利用信息資源跨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
2.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們學校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即學生在校集中授課,受教學時間的統一限制。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化整合數學學科教學應該增加新的教學形式?;谶@一思考,我們有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并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十進制計數法》、《數的產生》時,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并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后,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
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絡信息領域,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強等特性,促進教育制度的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
3.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
當前與時代的發展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相比,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信息環境下的學習要求,看來是刻不容緩。
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節課時,我們安排了課堂練習。練習中,計算機將正確、錯誤的評價以及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解題過程,通過網絡在屏幕顯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僅使學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而且教師也可從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使教學過程向教學目標靠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
又如在教學《常用的計量單位》整理和復習一課時,利用網絡教室,我們要求小組合作,內容是:把常用的計量單位分類整理,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從而改變以往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學生在練習紙上整理數據,教師很難了解到學生整理數據的全過程,教學的實效性很難把握等結果。而網絡環境的互動性,大信息量傳載功能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使師生及時地掌握各小組整理的全過程,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中,我們要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是一個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與學習的主導者,他將成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探索活動的輔導者與支持者。
4.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探究性課題的整合
如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世界中,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探究性課題的研究。
比如我們在校園網或教師的個人主頁上,公布研究的課題“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等。全校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許多學生興致勃勃地參加,圍繞選題,或個人或結合成學習小組,通過網絡資源,查找有關資料。在專家老師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與小學數學拓展型課題的整合,使學生的學變得更為主動。他們在交流研討中,不僅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同時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
5.信息技術與小數學科整合所要注意的問題
計算機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但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欠熟練,尤其是小學生,往往因相關同步知識不具備而使輔助教學本身遇到障礙。
從數學學科的角度需求出發來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為了用計算機而使用 ,要強調教師的心理學、教育技術學和學科教學基礎,要在充分了解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使用計算機,發揮計算機的長處,而不是拋開一切只要用計算機就行。關鍵還是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