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6 10:54: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園網絡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網絡化教學 學法 影響與建構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網絡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與教學當中,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活躍教學氣氛產生了很好的影響,實現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需求,將教學引入了全新的警戒。
校園網絡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層次等,自主地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實現了自主性學習的需求,網絡化教學又提供了共享、查詢、下載等功能,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增多、直觀快捷。
1.校園網絡化教學使按需學習成為可能
校園信息網絡化建設加速了個性化教育與按需學習的進程。學生在聽教師講課的同時,自己也可以利用其他時間上網發現許多與講課內容相關的東西,從而可以大大開闊視野。對于那些不愿意聽課或對所授課程興趣不大的學生來說,他們則完全可以在網上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和能夠施展才華的天地。“書中有黃金屋”正在變成“網上有黃金屋”。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根據對原有資源的掌握情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選擇難度適宜的習題在網上練習,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在更高層的學習中發現自己的潛能。從而避免了以往課堂上已經掌握了所學知識的學生無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識的學生又無所適從的被動局面。
2.校園網絡化教學使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直觀
校園信息網絡技術利用文字、聲音、圖形等各種途徑充分刺激學員的各種感官,改善了人腦獲取信息的感官功能,促進了學生記憶、思考、探討等活動的開展,從而使教學內容的呈現與獲得,從單調的文字形式轉變為多種直觀生動的形式。特別是網絡虛擬技術的發展,使教學內容的逼真性更加直觀,可以使復雜、抽象、常人難以接觸和觀察到的過程變為現實。信息網絡的虛擬技術呈現給學生逼真的模擬環境,使學習活動擺脫了文字書面的敘述,擴展了學員視野,培養了他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校園網絡化教學使知識的獲取更加快捷
信息網絡時代,信息網絡的覆蓋面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達到了無所不及的地步。網上知識保羅萬象,內容豐富,達到了無所不有的境界,“鼠標一點,讀書萬卷”。人們獲得知識信息方便快捷,信息資源共同擁有,使教師和學生對知識信息接收的時間差、廣度差、量度差幾乎消失,在獲取知識信息上處于平等地位,有著相同的條件。例如,利用互聯網查詢最新發表的論文,只要輸入關鍵詞或主題詞,就可能迅速看到有關的最新文獻資料,非常快捷和方便,還可利用網絡建立個人專有的“知識庫、信息庫、數據庫”。對能迅速擴充自己知識容量的信息和有用的資料數據,及時用電腦存盤,準備隨時檢索和查閱。這樣,學習者就只需認識新知識的核心內容和怎樣能夠快速而有效地查詢到這些新知識的方式,可以隨時進行網上查詢、搜索和下載。
4.校園網絡化教學使學生能夠進行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對自己進行的評價。自我評價是網絡課堂教學中一種最主要、最經常的評價形式。學生能否良好的進行自我評價已成為影響學生本人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由于自我評價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因此,在網絡教學過程中,開展自我評價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內在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校園網絡化教學中,學生的練習可以隨時提交由計算機給予評判,學生除了可及時的自我反饋外,還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全班其他同學達到的學習層次和成績情況,相互激勵、促進。
二、校園網絡化教學對建構學法的要求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方法是臺上、臺下人與人、面對面講授,教學內容由學院制定,而信息網絡環境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和學習內容,既能滿足學生的群體性學習需求,又能較好地滿足學生自主性和個性化學習需求。而且,校園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人-機-人交互的條件,更能提供一個人際交互的環境,因此,信息技術輔助下的網絡化教學模式,不僅在個別化教學模式方面具有與媒體技術一樣的優點,更在協作學習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確立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同時,除在教法上大膽創新外,更要積極探索符合網絡化特點的自主式學習和協作化學習的方法。
三、校園網絡化教學的基本學法
從我校的實際和其他院校的做法看,目前階段比較好的校園網絡化學習方法主要有:
1.問題探究學習法
問題探究學習法是學生個體以日常學習中發現的問題為牽引,通過自主式的網上搜索、瀏覽、下載等手段,借助校園網絡平臺尋求正確答案,達到學習目的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法的好處在于,學習者帶著明確的目的上網探究問題,變有疑為無疑,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學生自主培養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鉆研精神,有利于學生學會并掌握網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模擬體驗學習法
模擬體驗學習法是學生個體或群體,借助計算機模擬實踐系統進行自我訓練、自我提高,進而達到學習目的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將學生自身置身于近似事物發生、發展的實際環境中,通過直接接觸模擬的客觀情況和模擬的實物,獲得必要的感性知識和技能,借以擴大和加深理性認識,提高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受到類似實習、實際操作、實裝訓練的效果。
關鍵詞:校園網應用軟件教學資源庫交流平臺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的社會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報紙、廣播、電視一樣,成為了社會主要媒體。在這種環境下,各個中等職業學校都先后建起了校園網絡,投入了很多資金,可是校園網的開發利用卻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提高校園網的作用更好的為教學服務呢?這也逐漸成為各校領導重點關注的問題。下面總結一下本人的分析和看法。
一、校園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對校園網建設沒有科學長遠的發展規劃
各學校都認識到校園網的意義,但校園網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還看不到直接的經濟效益,很多學校都不愿意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資金,而只是很少的投入,在硬件上把校園網建起來,今天填點這個,明天加點那個,沒有一個長期的科學發展規劃。最終導致在資金上一點沒少投入,但整個網絡從結構配置到管理都很亂,使得校園網的作用發揮不出來。
2、不重視技術和管理投入
很多學校都購置了網絡硬件設備,但在技術人員培訓投入卻很少或者沒有,也沒有固定的校園網管理部門。有的學校有專人來管理,但又缺乏連續性。這也是阻礙校園網建設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3、不重視軟件的建設
大多學校在軟件建設上的投入基本是零,特別是應用軟件,重視硬件設備的投入,輕視軟件建設和師資培訓,結果校園網只能用來在互聯網上聊天、收發郵件、下載等,再就是共享打印,致使校園網使用率不高。
二、校園網建設的主要原則
1、系統的先進性
校園網建設要有先進的設計思想、網絡結構、開發工具,也不能盲目追求最新的高價的產品,要采用市場使用率高、標準化和技術成熟的軟硬件產品。要有長期的科學的發展規劃,分步地把校園網建起來。
2、系統的穩定性
在網絡的設計、設備選擇、安裝調試等各環節,要進行統一規劃和分析,科學配置,使網絡能夠可靠穩定地運行,適應各環境的變化。
3、系統的安全性
在網絡設計時,要考慮系統的安全性對于病毒傳播、黑客攻擊等要有效的防范措施,也要最大程度地控制網絡風暴,保障網絡的安全運行。
4、系統的可擴展性
在網絡建設時,要考慮發展變化,作好為滿足用戶發展在配置上預留,還要滿足因技術發展需要而擴展和升級的需求。
三、校園網的主要應用模式
建設校園網不是有了硬件網絡就完事了,而是要讓校園網為教學服務,使學校在教學管理更高效、科學和客觀,在教學手段和形式上更先進和多元化,在教學資源上更豐富多樣。并非是高價位的硬件設備就好,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低廉的成本,得到高效網絡利用率。重點是如何發揮校園網的作用,這就要清楚校園網有哪些主要應用模式。
1、教學計算機網絡化管理
現在各單位都上計算機網絡系統,主要目的就是實現計算機網絡管理,例如學生紀律考核管理、學生成績:管理、圖書管理等等,但當前各學校達到這:沖程度還很少有的學校實現計算機管理,卻是各自獨立而不統一。多數學校網絡硬件是有,但在管理應用軟件上投入的很少。只有實現了計算機網絡化管理,才是真正體現了校園網的作用,這是發揮校園網作用的關鍵。所以要重視軟件投入,從學校的全局考慮,上一套全面統一的管理軟件,使得學校的各個方面都實現計算機管理,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打造一個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
2、豐富全面的教學資源庫
建設校園網教育教學資源庫,為教學提供豐富多彩的資源,是體現校園網價值的另一個方面。教學資源種:類很多,包括教學課件、教學視頻、教案、論文、多媒體素材、電腦軟件、電子圖書等等,建立一個類型齊全、信息豐富、使用方便的校園網教學資源庫體系,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感受到校園網的先進性,在教學工作中逐漸發揮出校園網的功能和效益。
教學法資源庫建設,是以校園網絡硬件和校園網站為基礎,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和積累,是需要每個人參與,要做的工作還很多,通過鏈接、鏡像和自主建設,逐漸地把資源庫建設起來,到時就會體會到校園網的作用了。
3、多樣化的交流平臺
在校園網絡硬件、互聯網和校園網站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多樣化的交流平臺,比如論談、聊天、郵件、博客、網頁等等,把教師、在校學生、畢業的校友、學生家長、企事業單位等等相關人員都聯系起來,通這個平臺溝通交流,為學校建設提供民主支持,為學校發展服務,這是發揮校園網作用的又一重要途徑。
依托校園網,以網絡技術為支撐,以個性化的資源為基礎,以學校發展改革為目的,使新的管理和教學理念和網絡環境結合起來,特別是在探索層面上開展研究活動,積極探索新管理模式和教學模式,是發揮校園網作用和學校發展的新課題,只有這樣,校園網的作用才能越來越得以體現。
四、校園網建設中的幾點建議
(1)要提出一個長期科學合理的校園網建設發展規劃。即使資金充足,也要分幾步把校園網建設起來,第一步先建成校園網絡硬件基礎;第二步建立一個包括教學資源庫和多樣化的交流平臺在內的一個綜合校園網站;第三步再考慮教學管理應用軟件建設。
(2)要設立校園網管理部門,有網絡硬件維護人員,有網站維護人員,有信息資源維護人員,有管理應用軟件維護人員,從而保障校園網管理工作的連續性。
【關鍵詞】校園網;教育技術;網絡教學;資源庫
【中圖分類號】TP39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97-02
校園網,簡單地說就是服務于學校的局域網。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不斷提高,對教育的投入也不斷加大,校園網的建設也越來越紅火。目前,我國擁有校園網的學校已達幾千所,不少學校為建校園網而投入大量的資金。但由于沒有合理的理論指導和統一的規劃,結果有的學校只把校園網建成學校行政管理和師生上網的工具,甚至有的學校的校園網成了一種擺設。本文就如何建設和使用校園網做以下分析。
一、校園網建設的思路
目前我國有幾千所學校已經成功建設了校園網,但有不少由于建設思路不對而導致建成后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要做好校園網的建設工作,不僅要統籌兼顧服務器、交換機、計算機配置等硬件設備,更要做好網上資源庫的建設工作,使師生能通過網絡查找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建好并能充分使用校園網還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步驟:先培養網絡人才,然后考慮建設資源庫,最后才考慮網絡的分布。這樣建設好校園網后才能很好的投入運行并使用,并在使用過程中使校園網更加完善。
1、教育觀念更新
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對21世紀的學校教育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網絡化的學習,使得人們不僅可以從學校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全世界汲取最新的知識,視野大為開闊。處在這個時代的教育者,要趕上時代的步伐,就要具有教育現代化的意識。敢于創新,更新觀念,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掌握現代教育的新方法,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教學的模式和經驗,推動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2、培養專職的網絡維護人員和教學人員
在校園網建設中,人們通常重視的是硬件建設,往往忽視了對專業信息隊伍的要求和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網絡維護人員是網絡能夠正常運行的保證;網絡教學人員是利用網上資源進行教學的火種,他們在網絡建好后能夠利用網上資源進行教學,并感染其他教師利用網絡資源,使之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網絡的熱愛,從而加入自發收集和開發網上運行課件的行列,使網絡的建設和使用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網絡的健康發展。
3、抓好師資隊伍培訓
師資隊伍培訓是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擁有大批掌握并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因此,我們對教師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培訓,注重提高教師使用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水平,培養教師自己設計制作課件的能力及網上操作能力。
開展培訓初期,一方面對教師進行觀念轉變及心理疏導,從聽示范課、欣賞優質課件入手,消除他們對計算機的畏懼心理;另一方面對教師進行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全員培訓,使每位教師都能熟練地進行單機教學。并對教師的鍵盤輸入、操作速度及 WORD 文字處理進行測試、記錄和考核,要求每位教師必須熟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以此作為現代合格教師的標準,先后評出了名次,并與教師評估和晉級掛鉤,為熟練操作和運用網上資源奠定了基礎。
為了實現計算機校本培訓的突破,我們又對計算機專職教師進行了更高一級的骨干培訓。我們選出了幾位骨干教師參加課件制作、網頁設計制作及校園網應用的培訓。現在他們能獨立設計制作課件和網頁,還能幫助輔導其他老師,成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的骨干力量。
4、建設網上資源庫
網上資源庫的建設是校園網建設的重點,沒有足夠的網上資源,學校的網上教學就只能是一句空話。也許有的人認為互聯網是知識的海洋,只要能上互聯網什么樣的知識也能找到,不用建資源庫,其實這種認為是不對的,在互聯網上雖然能找到很多知識,但各種知識分布比較分散,用起來很不方便,況且并不是所有網上的知識都很適用,所以學校必須建立自己的網上資源庫。網上資源庫應該包括各種課件、工具軟件、專題知識等等資料,以方便廣大師生使用。
5、建立良好的教學、管理平臺
良好的教學平臺能方便廣大師生利用網上資源進行學習和工作,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建好網絡教室。教師利用網絡教室對學生的學習資源進行控制,既可以集體教學,又可以進行個別教學和小組教學。教室應具有遠程教學功能,教學內容可通過網絡傳播,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二、校園網的合理使用
校園網建好后,需要合理地投入使用,不能成為游戲設施,不能單純激發學生的興趣或只用于公開課教學,更不能成為一種擺設和點綴。應該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并在使用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網絡的發展。教師在應用網絡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不斷探索,合理使用好網絡這種現代工具。
1、合理使用網絡教室
網絡教室的使用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也許有人認為:既然有了豐富的網上資源,在網絡教室上課教學模式就應該全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要充當輔導者就可以了。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在網絡教室上課分為集體教學、小組學習和個別學習三種方式。實踐證明,在這三種教學方式中,學生都只有在教師的指引下才能合理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集體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控制學生的學習內容,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有效的傳授知識。集體教學適合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新知識的學習。對于小組學習,教師必須明確規定學習目標、創設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才能取得建設性的效果。小組學習適合于學生鞏固新學到的知識。而在個別學習中,由教師選擇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找到正確的探索途徑,學生在教師的合理誘導下能快速地找到新知識和自己原有知識的聯系,從而順利地構建知識。
2、在使用過程中建設校園網
用好校園網的關鍵有兩個,一個是要有豐富的資源,一個是要引導廣大師生去使用這些資源,并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擴展資源。校園網的應用應以自學和查找資料為主,首先應建立教學資源庫,為課堂教學實現資源共享成為現實,資源庫應具備大量的、學科齊全的課件和題庫。學校應鼓勵教師積極制作優秀的課件,使資源庫得到不斷的豐富;其次校園網應用于體現學校信息管理活動的功能,如校園新聞、網上通知、電子題庫、校長信箱、教師之家是學生課外延伸的空間,拓展學生視野,豐富課外生活,讓學生主動參與網上文化建設,如網上黑板報、網上小學、網上刊物、學習交流園地、網絡教師、課外活動園地等。同時應定期征詢廣大師生對使用校園網的意見和建議,使校園網不斷得到完善。
3、利用好網絡資源
建設校園網的根本目的是應用,網絡環境搭建成功后,當務之急是如何合理的運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化課堂教育、教學及管理?
(1)利用網絡優化課堂教學,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資源的整合:將網絡資源更好的應用于教學,為教師的創造性勞動營造良好的環境。首先網絡方便快捷的展示功能豐富了課堂教學環境,加大了課堂知識密度,提高了教學效率。
另外,要運用網絡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體現在三個變化上:一是改變備課方式。由“備教材、備教法”變為“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媒體和網絡”;二是傳統教學開始變為多媒體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突破了時間和空間、微觀和宏觀、歷史和現實的限制,縮短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優化;三是課堂教學變精彩了。由過去“我教,你聽”“我灌,你受”的沒有活力的課堂變得氣氛活躍了,靜態變動態了,抽象變具體了,學習難度降低了。
(2)開展網絡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學會選擇,學會提出問題,學會運用網絡資源學習。為學生開辟豐富的網絡資源,讓學生在學好教材同時,有更多的選擇,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自主學習的能力。
(3)網絡教學資源共享:教學資源共享是多媒體教學網絡信息資源系統的一大優勢,教師應利用“校校通”資源平臺,將自己的精品課件、優秀教案、論文、試題等隨時上傳到校園網上,相互切磋,取長補短;還可以自由選取搜集資源庫中的文、圖、聲、像媒體素材,為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師的備課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可以通過網絡瀏覽 Internet 上的教學站點,查詢學習和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
(4)網上交流:網絡環境下多向互動的多種傳輸系統為信息交流創造了條件,網絡是學習的平臺,也是學校、教師對外交流的重要渠道。學校應采用“開放式”辦學的思想,加強對外交流,把優秀的教師從“網”上請進來,自己從“網”上走出去。
(5)網絡化辦公管理:網絡辦公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必然趨勢。教師和管理人員應逐步掌握并充分應用信息工具,利用網絡平臺對學校教育教學進行學籍管理、布置工作、通知、在線考試、校內公告等。
網絡使我們的教師、課堂與世界各地、與城市、與全國各地名校近在咫尺,使我們與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經驗、教育技術等唇齒接觸。網絡資源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育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獲取、收集、運用、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實現了網絡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要全面的反映網絡應用的優勢,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更好地開發網絡應用功能,為實現數字化、網絡化的校園而不斷探索
教育發展史告訴我們,每一次教育技術的革命都會帶來一次教育的革命。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對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教育將會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網絡化的學習方法,使得人們不僅可以從學校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全世界汲取最新的知識。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教育現代化的意識。為此,學校的領導要敢于創新,敢于"觸電、觸網",要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的理論,掌握現代教育的新方法,帶領廣大教師確立現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觀念。敢于做改革派,深入教育教學改革的第一線,與廣大教師一道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實踐,不斷總結現代化教學的模式和經驗,推動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參考資料:
[1]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計算機教育課程綱要》.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 網絡化 網絡教學平臺
一.何謂高校“形勢與政策”全程網絡教學平臺
為了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強調探究式學習為主的教學形式,從而以互聯網技術作為新型學習生態壞境的構成要素,即所謂的網絡化教學。“形勢與政策”全程網絡教學平臺,是將網絡化教學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形式,以期達到課程教育網絡化、自主化的目的,也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對實施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徑的一種有益探索。
二.“形勢與政策”全程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
1.內容的多元化
內容豐富、形式多元化,恰恰是網絡化教學的顯著特征之一。從內容源頭上看,既有電子版的傳統教材,教職人員通過對網上海量信息進行篩選后選取的學習材料,抑或是從那些專門從事網絡教材開發的機構購得的教材,還有一些是思政課教師制作和編輯的的數字化教案或PPT,上傳至專門的學習網站并加以管理;從內容形式上來看,既有一般性的、以文字為主體的word文件,更多的是以圖片、音頻、視頻、文字、動畫等融為一體的多媒體形態的教學軟件,它們將藝術性、科學性、教育性、趣味性融于一體;從適應性來看,網絡化平臺更加靈活、豐富、鮮活,既能夠突破傳統教材的滯后性和貧乏性,能夠保持基本教學內容的嚴肅性和穩定性,還能夠將傳統的理論知識與最新、最熱門的前沿知識有機地統一起來,真正地做到了跟上時代的步伐。
2.教學的個性化
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中,學生通常都是把課堂、教材和老師作為主要知識接受管道,相對來說更加注重教師的教,教師往往面對一整個群體,采取單一的傳播途徑,以統一的教學內容進行講授,很少或很難把握學生的個性――諸如其學習基礎、思想狀態、情感狀況,從而表現出來的是:師生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一刀切”的特征明顯,個性化教學無從談起,學生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培養也成為天方夜譚。而互聯網憑借其良好的交互性特征,真正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基礎。通過互聯網,教師能夠及時有效地為學生進行咨詢、答疑和和解惑;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進行在線學習并獲得在線幫助,因此,學生的學習選擇余地顯得更為充足。正因為如此,網絡化教學徹底地改變了過去“一對多”、“大一統”式的缺陷,而真正成為“多對一”或“一對一”的互動學習過程,實現了個性化教學。
3.師生關系平等化
以教師的教為中心,是傳統教學的一個顯著標志。而師生關系在以網絡為基礎而建立的平等溝通平臺――即網絡教學平臺中,發生了改變,由“主一客”關系模式變為“主一客一主”關系模式。在互聯網這樣一個世界中,教師和學生同時處于自由而平等的地位,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存在。不僅僅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而且更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與各自的潛能,以達到網絡化教學的目的。
三.構建”形勢與政策”全程網絡教學平臺的可行性
1.數字網絡科技的突飛猛進,為網絡化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效方面,數字網絡科技能夠為教學改革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從互聯網技術誕生至今,網絡安全、網絡存儲、視頻音頻、網頁制作、人機對話、遠程控制等各方面的技術和水平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這些都為搭建“形勢與政策”網絡教學平臺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后盾。
2.互聯網為網絡化教學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資源。
毫無疑問,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信息庫就是互聯網。互聯網擁有海量的數字資源。如果“形勢與政策”課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工具,不僅僅能夠充實教學內容,克服形勢與政策課教材的滯后性缺點,還能夠豐富教學手段,強化教學效果。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豐富、快捷、廣闊的互聯網信息,為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3.教師的計算機網絡操作水平不斷增強。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加上互聯網終端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他們絕大多數都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知識和技能,具備了互聯網的基本操作能力,學會并精通各種最流行的軟件,并能熟練制作美觀實用的PPT和內容豐富的講稿。他們還能充分利用網絡的特性與功能,恰到好處地運用互聯網再去獲得新的知識、并傳遞他們想要傳遞的信息。
4.校園網的普及以及快速發展,為學生上網學習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當下中國絕大多數的高校都建立了校園網,并允許學生們在自己的學生公寓中寬帶上網,而且網速很快,效果也很不錯。通常來說,每間學生宿舍大概有1―3臺電腦,有的宿舍甚至人手一臺。這也為我們構建“形勢與政策”網絡平臺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四.“形勢與政策”全程網絡教學平臺構建的措施
1.高校網絡化教學體制的制訂、落實是保障
高校領導們的認同、重視和真抓實干,是決定形勢與政策教育成功的關鍵。要真正發揮形勢與政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有作用,需要“把形勢與政策教育作為重點學科和重點課程加強建設,將其作為考核評估高校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納入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估體系,建立由黨委統一領導,宣傳部、學工部、團委、教務處等齊抓共管的領導體制”。此外,應確立并完善“形勢與政策”課網絡化教學分工負責的運行機制,即宣傳部負責組織相關的資料、確定專題內容,思政課教師負責建設本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網站,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除應為網站添加內容以豐富網站的知識點,同時應定期邀請校內外專家進行視頻講解以及網上輿情引導等。如此一來,不僅職責分明、目標明確、有章可循,而且學校對“形勢與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也加深了,最終使得各部門間的工作能夠協調起來。
2.“形勢與政策”課網站建設是載體
高校應建立自己的“形勢與政策課”網站,現在每個大學都有自己專門的網站,每個高校可根據自身特點在教學頁面或思政部頁面建立“形勢與政策”網頁鏈接,便于學生查找,也便于教師登錄。網站后臺包括文字、圖片、視頻文件的上傳、在線對話等。而教學體系設置應包括以下幾個版塊:一是專題學習版塊,根據“形勢與政策”課的時效性、變動性強的特點,教學內容安排不必刻意追求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以專題研究,動態化展現,滾動推進的方式,其實更加符合本課程的特點。同時將相應專題的教學案例、課件、電子教材、閱讀延伸、參考資料、影視資料等整合進去,擴充內容。校宣傳部按照教育部印發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抓住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計劃并深入鉆研每個學期的教學專題。二是成績管理版塊,通過建立網絡系統成績管理平臺,優化成績管理形式,學生的作業、論文、日常考核、考試等都可以在網上進行。這就需要學校引進先進合理的網上學生成績統計軟件,此功能應能夠實現結果提交和成績評定,如果學生卷面答案雷同,系統能自動將雷同部分用醒目顏色標示出來;學生在線學習的時間、參與考試的時間能夠自動生成記錄;系統能夠自動合成成績,并按照學生的學號、班級形式呈現。這樣既方便了教師對學生的考核,也方便了學生自己適時查看學習狀況,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加強相應版塊的學習。
3.正確處理好“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關系
如今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網絡化教學所包含的以多媒體教學為基礎的課堂教學、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網絡教學以及前兩者的實踐延伸――實踐教學三個環節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三者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以多媒體教學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基礎性教學”,也是“主導性”教學,我們要持之以恒地抓牢。
在教學中,我們要成立一個專家組,定期召開論證會,確定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要點;認真落實專題教學負責制;針對有爭議的部分運用集體智慧討論,得出正確結論。尤其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更要“授之以漁”,給學生傳授本課程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讓學生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也能正確認識和分析國內外的重要事件、熱點焦點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留下自學和思考的空間,即通過布置課后討論題、小論文等,讓學生通過網絡搜集相關材料,形成討論主題、論文主題的相關認識。這樣就把“課堂教學”延伸到了“網絡教學”中。網絡教學是對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是“課堂教學”的“第二次生命”。這個環節主要是教師在了解學生已經搜集了相關資料并形成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及時開展的“網絡教學”,引導學生對所要討論的問題向正確方向發展而實現的。在這個環節,學生通過在線交流、專家論壇、專題學習等網絡板塊鞏固、加深、擴展“課堂教學”內容,同時登錄成績管理版塊提交自己的論文、作業等,系統自動生成相應學生的成績,方便了師生的工作和學習。
形勢與政策本身具有很強的變動性、時效性,因而,“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要更加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進一步延伸就成為必不可少。高校應建立自己的社會實踐“實訓基地”,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積極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加深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甚至通過社會實踐對一些社會問題提出積極有效和建設性的建議。同時,要將“形勢與政策”教學與學生黨團組織活動、學生社團、校園文化活動等結合起來,在活動中加深對黨和國家相關政策的認識和領悟。如有的高校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研究會每學期都會定期開展相應的黨的政策、理論學習研討會以及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這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的理解與感悟,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為國奮進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嚴瑩、陸向華.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多維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2).
3.李曉衡等.《形勢與政策》課網絡教學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10(4)
4.徐仲偉,陳志軍.網絡文化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關鍵詞:數字校園 電子化參與 電子化民主 數字校園民主
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的論點之后,2012年3月,教育部又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可以說,這兩個文件奠定了未來10年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基調。
我國高校的校園信息化發展向來走在整個教育信息化的前列,扮演著引領者角色。在剛頒布的《規劃》中,專列一章論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問題,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和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創新前沿”,要求“大力推進普通高校數字校園建設……建設完善的信息、網絡教學、知識共享、管理服務和校園文化生活服務等數字化平臺”等。
可以看出,高校數字校園的建設將是引領和代表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一個典型樣板。它將直接決定整個高校信息化的水平與方向,值得認真研究和探討。
重新認識高校的數字校園
首先需要探討的問題是:數字校園的建設與發展,其所依據的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
在20世紀末,當高校數字校園初建之時,它通常也已水到渠成,穩步發展;管理似乎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這種情況下,數字校園未來的發展將走向何方呢?
本質上說,數字校園是展示信息技術對高校整體性、全方位和結構性深刻影響的重要舞臺,其所體現的是一種信息時代社會變革整體背景下的共同發展趨勢。它的核心目標是利用信息技術來改變高校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流程,推動高校組織模式、管理結構與運行方式的變革,從而實現優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促進教學與科研之目標,最終實現高校管理與運行模式的重大變革。簡言之,就是要用“數字校園6E理論”作為指導,分析未來數字校園建設與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模型。
“數字校園6E理論”認為,數字校園是由6個要素組成:管理信息化(E-administration)、教學信息化E-learning)、科研信息化(E-research)、校園網絡生活方式(E-lifestyle)、電子化參與(E-participation)和電子化民主(E-democracy)。這6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則構成數字校園的基本結構(見圖1),各要素之間既有先后順序,同時也相互關聯,共同影響著數字校園的發展進程。大基本職能。相應地,高校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也是圍繞著這3個核心來展開和延伸,即管理信息化(E-administration)、教學信息化(E-learning)和科研信息化(E-research)。進一步講,數字校園還構成了大學的網絡生活方式(E-life style),即一個由信息通訊技術所構成的工作、學習與交往的“數字虛擬生活環境”。它主要是針對大學校園中數量最多、最為活躍和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學生而言的,他們是校園網絡生活方式的核心主體和代表人物。
在校園網絡生活方式的基礎之上,就是“網絡化參與”(E-participation)和“電子化民主”(E-democracy)。信息與數據的傳遞與交換的加快、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教學環境的改變僅是手段,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最終目標,應該是高校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完善。
總之,以管理信息化為基礎,以教學信息化、科研信息化為核心,以網絡生活方式為表現形式,最終實現校園管理的民主化,是大學數字化校園的核心理念和發展目標,也是認識數字校園建設重大作用和意義的基本出發點。
理解網絡環境下的校園管理民主化
我們認為,當前數字校園對大學的影響與作用正在進入一個更深的層面:高校的管理民主化問題。教育民主化是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初看起來似乎與教育技術關聯不大,但實際上從國內外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來看,數字校園將可能會對高校的教育民主化產生顯著而深刻的影響,值得重視和研究。
當現代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之后,管理學家克里斯第納·貝勒梅等人(Christine Bellamy&John A,Taylor)曾指出,在當今信息時代,“現存的政治制度能否找到一種同信息通訊技術聯系的新形式,借以更新它的合法性,并在新的民主政治中適得其所,將至關重要。”確實如此,放眼世界,在當代民主化研究的諸多思潮中,“各種民主理論都力圖同信息通訊技術‘交朋結友’,然而又都將信息通訊技術視為手段”。
關鍵詞:醫院圖書館;信息服務;資源建設;拓展服務;信息共享
The Precis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Hospital Library Internet Plus Age
GAO Ge1, LI Zheng-hong1, GAO Hai-liang2, LUN Zhi-jun1
(1.Library of Jilin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Changchun 130021, Jilin, China;2.Library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Jilin, China)
Abstract:New network background,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through change, with a new service concept, service mode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service to reade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ccurat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hospital library in the Internet age, including improvement and enrich the electronic resources, upgrade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courses,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layer < summary > and < dynamic >, subject service, mobil internet serv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Jilin Province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space etc.. In order to maximize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reader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ospital library.
Key words:Hosp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Expand service; Information sharing
21世o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解決文獻信息爆炸的最好方法是把文獻電子化、網絡化,可以說網絡革命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經過傳統圖書館階段、自動化圖書館階段后,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圖書館也在不斷的改革和發展,已跨入網絡數字圖書館階段。全新的網絡背景,需要圖書館通過變革求發展,以全新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目前,我們正處在文獻、知識嚴重過載的時代,讀者信息需求廣泛、科研水平越來越高,圖書館又肩負著提高醫務人員信息素養的重任。近年來,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以讀者信息需求為出發點,不斷探索創新服務模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①提高了醫務人員獲取、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②為廣大師生、科研人員及院領導提供了精準信息服務。我館近年來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創新服務探索:
1 電子資源建設
擁有完善的信息資源是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前提和基 礎[1],醫院圖書館應結合醫院重點學科的發展和臨床特點,優化配置中外文醫學電子資源數據庫,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數據庫體系。
我館的電子資源主要包括兩部分,院內網資源和校園網資源。由于醫院的信息系統保存有大量患者信息,為保障信息安全,我院院內網和外網是完全分離的,為了方便讀者利用電子資源,我們圖書館把部分常用的數據庫鏡像到內網服務器,便于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檢索和利用。此外,還有許多數據庫購買費用昂貴,且每年以10%的速度上漲,我院作為吉林大學的附屬醫院,院內網也可以通過信息中心的校園網接口接入吉林大學校園網,來利用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但是,有些數據庫即使通過校園網接口也無法直連,為使我院師生能夠更充分的利用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去年我館特申請了10個校園網的IP地址,現已調試完成,供來館用戶使用。另外,我館訂購了外文期刊整合系統、大醫醫學搜索、Up To Date數據庫,作為校園網電子資源的補充,為讀者獲取外文全文和循證醫學文獻提供了額外支持。
通過院內網與校園網電子資源的相互補充,搭建了我院醫學電子資源信息綜合服務平臺,豐富了文摘與全文數據庫的廣度,基本可以滿足我院醫護人員的信息需求。
2 信息素養培訓講座
如果說電子資源建設是從檢全率角度考慮,那么每學期10講的《醫學文獻資源開發與利用系列講座》就是檢準率的保障。
我館的信息素養培訓講座已開辦10余年,講座內容從初級的數據庫檢索方法和技巧,到高階的數據庫深度利用和挖掘,再到利用Histcite可視化工具挖掘核心文獻。針對我國“提倡科技創新、注重知識產權”的方針政策,我館還將進一步開展知識產權相關培訓課程。
我館的信息素養培訓課程設置不斷更新,是緊跟時代和技術發展的創新服務,在館員提升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將所學所感傳授給用戶,使我院醫護人員的信息素養也隨之提升。
3 《簡報》信息推送服務
在互聯網+時代為了及時、準確地反映我國醫療發展與改革的現狀和趨勢,傳遞醫院管理信息,交流醫院管理經驗,為我院的管理者提供醫院管理信息和決策依據,我館繼續以主動服務的理念,編輯出版了《現代醫院參考信息簡報》管理版和學科版、《國內醫院動態》,為院領導及科主任提供精準醫院管理信息服務。
3.1《現代醫院參考信息簡報 管理版》 《現代醫院參考信息簡報 管理版》以半月刊形式出版,自2015年3月創刊以來,截至目前已出版32期。主要欄目設有:學科建設、政策解讀、管理制度、醫療信息化、同行進展和科技前沿等,讀者對象主要是院領導、行政機關科室、臨床科室主任和護士長。
3.2《現代醫院參考信息簡報 學科版》 《現代醫院參考信息簡報 學科版》以半月刊形式出版,每月20日通過OA郵箱發送電子刊,學科版是按照二級學科并結合我院的基本情況進行分類,最終確定為33個專科(或專輯),每個學科每年發行4期。主要欄目設有:行業快訊、專題研究和醫學人文等。截止目前,已經向33個專科相應的科室主任發行了104期。為了更好的了解科室需求、提供精準信息,我們主動走進科室與醫務人員進行座談。
3.3《國內醫院動態》 《國內醫院動態》主要是面向院領導層,報導國內各大醫院在管理、信息化、新技術、新療法等方面的最新動態。以半月刊形式出版,自2015年6月份發表第1期以來,截至目前共出版了27期。
在辦刊一年的時間里,每一期我們都廣泛閱讀,精心挑選素材,合理安排版面,深得院領導和許多科室主任的認可和關注。為了提高《現代醫院參考信息簡報》的質量,我們發放了《簡報》 滿意度調查問卷,期望通過讀者的客觀評價和真實需求,能夠在2016年為我院提供更為精準的信息服務。我們的目的是讓信息做到精準投放,使信息發揮最大效用,為我院的管理者提供醫院管理信息和決策依據。
4 拓展服務項目
4.1學科化服務 學科化服務是針對某一特定學科用戶,通過學科館員對學科信息的加工整理和對學科情報的挖掘分析,以滿足學科用戶的信息需求,并幫助其提升獲取及利用學科信息的能力,使用戶的教學、科研、臨床活動同圖書館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主動對用戶科研活動負責的推介系統[2]。
由于我館人員有限,學科化服務一直未得到深入發展。2015年,在我館引入新人后,初步嘗試以學科館員深入科室的方式進行了學科化服務。與創傷骨科溝通好學科化服務項目后,首先,以學科館員的身份參加科室早會,了解科室接觸的病例特點,交接班后的學習內容,初步掌握了科室主任和其他師生的真實需求;然后根據科室職工反映臨床工作繁忙,許多臨床一線職工無法參加圖書館的信息素養培訓講座,應師生要求,針對我館的網絡信息資源的檢索和利用做了一次簡短的綜合講座;最后,參與到在研項目“納米纖維復合膜”的科研一線中,通過查新檢索方式,提供國內外最新研究動向的信息支持和定題跟蹤方式。
隨著我館學科化服務的啟動,已將服務層次由單純的“服務一線、資源推介、信息傳遞、參考咨詢、定題服務”提升到“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的環節中[3],為今后我館繼續開展和深化學科化服務提供了實踐參考。
4.2論文寫作與投稿指導服務 我館職工的個性化需求也體現在論文寫作與投稿的過程中,為此我館對前來咨詢的用戶也給予一定的指導,包括論文統計學分析、寫作指導、投稿指南、研究生畢業論文設計等。
核心期刊能使讀者能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在眾多期刊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4],我館及時提供國內權威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目錄供全院職工參考。但隨著網絡詐騙滲入到了期刊領域,近年來,我院職工投向假冒期刊的現象也時有增多,因而,不管是在信息素養培訓中,還是面對前來咨詢的人員,我們都教與大家辨別真偽期刊的方法。
近期,我館又利用SCI的《期刊引證報告》(JCR)挖掘學科重點期刊,輔助作者選刊、投稿,我院醫務人員在SCI收錄期刊發表的論文呈逐年上升趨勢,這與我們的創新服務模式是分不開的。
4.3移動互聯網服務 伴隨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微信提供的公眾平臺也受到各大醫院的關注。同樣,微信在醫院圖書館中也有許多應用:讀者交流、圖書推薦、公布活動、同行交流等[5]。我館在2015年8月也申請建立了“吉大一院圖書檔案”的微信訂閱號。現已能實現圖書檔案信息的通知公告,SCI期刊影響因子、核心期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查詢,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技巧分享,醫學研究前沿信息共享等功能。
目前關注人數已近千人。現在每次信息素養講座前,我館不但通過OA信息,也在微信訂閱號中提前,使得廣大師生隨時都可以關注到我館的最新動態。未來,我館還將對《簡報》、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技巧分享、醫學研究前沿信息共享的內容進行及時更新,使讀者除講座外也能隨時隨地關注我館提供的信息服務。
另外,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提示我們,移動圖書館和云圖書館將是重要的發展方向。現今,數據庫廠商應注重開發手機APP和微信客戶端,未來的移動圖書館不應僅具備閱讀功能,還應該兼備檢索功能,即可以在PC電腦上實現的數據庫功能都可以在手機上實現。互聯網同時還應該實現PC端與手機端的互聯互通,構建用戶的云圖書館,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實現同步更新。我館在未來選擇數據庫資源時,也將以此為依據進行篩選。
4.4構建吉林省區域醫學信息資源共享空間 傳統圖書館是基石,數字圖書館是主體。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區域醫學信息資源共享成為可能。我院作為吉林省內的龍頭醫院,O有兩個院區、下設集團醫院十余個、下級分級診療合作醫療機構近百個,我館有義務構建吉林省區域醫學信息資源共享空間。
2015年,在多次省內醫院圖書館會議中,我館堅持宣傳開放共享理念,現以QQ群為依托,提供文獻傳遞服務。未來,將以吉林省醫院圖書館委員會網站為依托,提供立體的咨詢服務。我館申報的2016年“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醫務人員信息素養提升學習班》成功獲批,期望將我館的資源與服務傳遞給更多的省內同行和醫務工作者。
5 結論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是互聯網思維進一步的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于圖書館而言就是“互聯網+圖書館”,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圖書館服務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圖書館發展生態。互聯網+時代醫院圖書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正為圖書館變革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將推動醫學信息服務向更深層次和更廣范圍拓展。醫學圖書館員必須抓住發展機遇,利用信息共享空間提供創新服務,不斷提升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最大限度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各種需求。
參考文獻:
[1]謝凡.醫院圖書館的新常態服務[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5,24(5):53-56.
[2]肖健,張玉,王宇光,等.醫學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綜合平臺建設的構想[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2(1):21-24.
[3]劉桂玲,郝俊勤,楊春華,等.泛在圖書館環境下醫學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5):80-82.
論文摘要:本文從圖書館網絡系統設計、自動化管理系統、網站設計、電子閱覽室管理、隨書光盤管理、數字化資源建設幾個方面思考了如何建設圖書館現代化信息服務系統。
圖書館的現代化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可以分為自動化圖書館、網絡化圖書館、數字化圖書館等三個方面的建設。圖書館的現代化,是指根據圖書館工作的實踐,遵循其客觀規律和特點,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條件,科學合理地組織與管理圖書館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最有效地完成圖書館的各項任務。圖書館現代化的實質,就是實現圖書館管理技術的現代化和圖書館管理方法的現代化。我院新圖書館建成了,現正需要進行圖書館的現代化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我認為我校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設計
1.1網絡系統設計原則
圖書館局域網建設的目的是為建設網上文獻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數字化圖書館搭建網絡平臺。根據學院網絡用戶多、訪問數量高、數據流量大、數字化信息數量增長快和網絡技術發展迅速等特點,圖書館局域網的設計應堅持這樣一些原則:①開放性與標準化。網絡系統設計中將系統的開放性和標準化放在首位,采用開放式的體系結構和標準的網絡通信協議,選用符合國際標準和工業標準的網絡設備,形成支持多種協議和多種接口,能兼容不同廠家設備的開放式網絡,使之易與現有的和未來的網絡系統廣泛互連。②成熟性與先進性。采用理論成熟并被實踐證明實用的技術和設備,確保實用可靠。同時,鑒于網絡技術發展迅速的特點,堅持網絡設計高起點,盡量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以適應未來網絡技術的發展。③經濟性與可擴展性。網絡系統設計堅持經濟性原則,既考慮在既定的投資條件下追求網絡效益的最大化,更重視系統建設的可擴展性,使系統有較大的發展余地。各子系統的模塊化增強了可管理性、靈活性和可縮放性,使系統能隨著業務發展進行擴充和升級,并使原有設備得到保留和有效利用。④可靠性與安全性。圖書館網絡系統是一種面向最終用戶連續運行的實用系統,因此,要有較高的可靠性。各級網絡具有網絡運行監測和管理能力,網絡設備具有熱插拔功能,不需中止網絡運行就能進行內部模塊的更換與擴充,能對故障進行在線修復。⑤網絡的可管理性。采用先進的網絡管理系統,為整個網絡提供全面網絡管理。能在全網范圍內實現靈活的虛擬子網劃分,并利用管理系統的監測、診斷、過濾、故障隔離等功能保證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數據的可靠性。
1.2網絡結構及性能
根據圖書館實際需要,我們采用目前較為適用的三層交換以太網結構,主干網絡采用千兆以太網并考慮網絡升級預留萬兆接口。圖書館主干?
不良信息監控攔截系統提醒您: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內容中或訪問的內容中含有不允許的關鍵詞,本次操作無效,系統已記錄您的ip及您提交的所有數據。請注意,不要提交任何違反國家規定的內容!如網站管理員看到本攔截,說明您網站內有一條或多條違法信息,請立即聯系我公司技術員協助您徹底檢查并清楚所有違法信息,本次攔截的相關信息為:辦證
電子閱覽室的管理
電子閱覽室集微機設備、光盤服務器、網絡、操作系統及各種軟件于一體,依托電子計算機、多媒體、遠程通訊和網絡技術,為讀者提供全新的機讀型(數字化)、印刷型文獻的檢索與瀏覽,是高校圖書館實現自身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子閱覽室在建設和管理時應注意的問題:由于電子閱覽室集中了圖書館中較高價值的設備和數據庫,存在著技術管理復雜和安全管理難度大等問題,因此我認為電子閱覽室應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加大電子閱覽室的宣傳與培訓。
A、對讀者宣傳電子閱覽室的功能
電子閱覽室的功能是不斷發展的,因此要及時宣傳新增的功能和服務。
B、讀者培訓
圖書館首先應編寫各種電子資源的使用指南,全面介紹電子資源的特點和使用方法,通過舉辦讀者培訓班,定期不定期地講解各種服務工具及檢索手段,培訓的形式可以采用集體上課、講座或個別輔導,可對新入學的學生進行集體上課。
為了實現管理的科學化,需要現代化的軟件系統來管理。通過這個軟件系統實現自動計時、計費、賬戶管理、門禁管理、上網控制、遠程自動關機、遠程鎖屏和解鎖、查詢統計、密碼設置、數據安全等。
網絡的安全管理。使用口令:只有網絡管理員知道網絡服務器的開機密碼,減少服務器被惡意和無意破壞的機會;限制訪問:降低服務器被攻擊和破壞的可能性;數據保護:通過文件備份,數據冗余和電源保護實現對服務器數據的保護。
加強館員素質建設,為讀者提供現代化服務手段,實現電子資源的高效率利用,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提供良好基礎。
5隨書光盤的管理
隨書光盤的內容和格式具有多樣性。主要有自帶運行界面的光盤,這種光盤中大都有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類型;有以超文本鏈接為結構的電子文檔;有純粹以文件方式存放的相關資料;以及用CD、VCD、DVD等格式及其它形式存放的視頻音頻資料等。
圖書館光盤檢索系統建設包括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使用的光盤檢索和在校園網上使用的光盤檢索。前者主要用作檢索利用率不是很高的光盤文獻,讀者訪問光盤塔中預先存放的光盤,后者將利用率高的光盤放在校園網上,供聯機使用,首先采用光盤鏡像服務器或磁盤陣列鏡像光盤數據技術,對光盤進行壓縮處理,將光盤資源數字化,再構建光盤信息數據庫,并實現與圖書館OPAC的鏈接,最后通過網絡向讀者提供查詢、下載服務。
6數字化資源的建設
具有特色的數據庫信息資源是高校圖書館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的創新標志,現在數字化資源主要以外購為主,比如《超星數字圖書館》、《書生之家》、《萬方數據》、《中國知網》等通過鏡像服務、包庫、免費試用等方式供使用。
結束語: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與網絡化建設已全面帶動并加快了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的建設與發展,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圖書館要加快自身的現代化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從而推動圖書館規范化、自動化、網絡化及數字化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偉,張明昊《建設網絡化自動化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的思考與實踐》情報科學2001(11).
[2]孫英.《試論大學圖書館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的現代化》.
[3]王淑琴等《信息化圖書館網頁的設計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