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4 12:20: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評課記錄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羅洼鄉中心學校 王瑞琴
在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情緒管理的研究中,所有過程性的資料收集有一下幾個方面:
1.文獻資料收集法法:學習《新課程標準》及查尋積累相關資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當前國內外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情緒管理的研究現狀及支持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并與實踐相印證,使實驗能在理論的指導下有條不紊的順利開展。
2、問卷調查的資料收集,有調查問卷、問卷的分析結果。在實驗前、中、后期分別進行問卷調查、課堂實踐調研,掌握實驗的進展情況,及時反饋小結,使實驗能循序漸進地深入。
3、典型課例研究的研究資料,結合學科特點,選擇觀看優秀教學課例,集體研討法,以公開課、研討課、觀摩課等形式進行研討,探尋適合我校各學段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情緒管理模式,收集課件及教學設計、聽評課的記錄總結,課例分析性材料。
關鍵詞:小學語文;校本教研;策略;創新
目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校各學科教師的教學觀出現了新的變化,小學語文教師為適應新時期變化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要通過語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提高適應新課改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的能力,由此,開展小學語文校本教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由于受傳統校本教研的影響,當前小學語文校本教研存在許多不足,比如,教研形式化嚴重,方法因循守舊等。本文針對這些問題,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特點提出了小學語文校本教研的策略,希望能夠真正幫助語文教師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一、當前小學語文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師對教研活動不重視
許多小學都比較重視教研活動的開展,而且在每個學期初期都針對教研活動作出了詳細的時間安排。但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重視教研活動,認為教研活動的過程就是聽聽領導和其他老師講講心得,教學方法大同小異,當教學時間多了經驗也就豐富了,沒有從觀念上注重教研的重要性。
(二)校本教研缺乏創新
校本教研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這需要教育工作者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學習和研究。但目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課程較多,教學時間比較長,教學負擔比較重,這使他們難以有較多的時間研究校本教研的創新方法。所以,在許多小學語文校本教研過程中,教師只是記錄筆記,走個過場就完事,整個校本教研工作只流于形式而已。
(三)校本教研的信息化落后
互聯網的興起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但由于某些學校教育的基礎條件比較落后,不具備開展互聯網教育教學的條件,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小學,加上交通不便,這些因素都造成了學校語文校本教研中信息的閉塞,不能及時了解教育信息的發展變化。
二、小學語文校本教研的策略
(一)創新校本教研形式
1.通過課例進行研究分析
各學校應加大對常規課例研究的重視程度,將小學語文教師分成小組進行單元備課、評課和聽課,每個小組選擇負責人對小學語文的教材進行分析和教學設計,共同找出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并對重點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討論。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案例的研究中,讓同級語文教師講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過程,以及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不足之處,然后讓教師共同進行探討,展開教學反思。通過教學案例分析,讓教師共同探討教學中應該如何應對困難,從而引導語文教師在接下來的課程中順利開展教學。
2.開展師生參與的校本教研新模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角色,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小學語文校本教研也應該大膽地嘗試開展師生共同參與的教研模式。由于教研的目的在于教學的順利進行,作為教學中具有主體性的學生,也需要發揮他們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參與到教研活動中,結合他們的需求,這樣研究出來的課程才能更適合學生的特點。
(二)發揮專家的引領作用
校本教研的對象是圍繞本校的實際情況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但教研仍然需要專業人員對教師的引領,需要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對語文教學規律進行專題分析,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指導和教學示范等形式,為各教師在教研討論中明確方向。
(三)借助互聯網優勢,開展同行教研互動
互聯網的應用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同樣也為教育教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小學語文校本教研也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優勢。比如,建立小學語文校本教研QQ群,教師在群里可以針對常規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發表看法和征求大家的意見,從而提高教研活動的互動性。另外,學校可以建立相關網站,開設各學科的校本教研專欄,將成功的校本教研案例發表在學校網絡平臺上,加強各學科之間的校本教研經驗交流,借鑒其他學科的成功經驗。
不僅如此,各學校之間也需要加強互動,實現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教研交流探討,這樣的教研活動大家的參與和互動積極性會更高,教研活動也會更加富有活力。
校本教研活動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學工作者長期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小學語文校本教研需要正視現階段工作中的不足,加強教研形式的創新,利用現代互聯網科技的優勢,提高教研活動參與者的互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 教學 策略
一、作文教學要循序漸進
作文是一項對于學生各項學習認知、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的一個綜合考察,作文教學涉及面極廣,所以想要有效的做好學生的作文教學工作,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的做好各項寫作訓練。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寫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一環緊扣一環地進行訓練。教師應注重抓基本功訓練,嚴格要求學生正確、端正、熟練地書寫漢字、詞語和句子。進行組詞造句、組句成段練習時,要求學生寫出最簡單的短句,為以后作文打好扎實的基礎。
首先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基礎的字詞句段學習與積累,特別是一些基本的字詞的含義,褒義、貶義詞的正確運用等等。比如同樣是說明某個人“按規矩辦事”的詞匯,“墨守成規”與“剛正不阿”的表達效果就完全不一樣。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與學習認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積累與鞏固,以便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作文寫作打好基礎。比如在學習“謎”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字是“言字旁”和“迷”字組詞的,是表示“語言”的,引導學生認識到漢字的意義;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組詞:謎語、謎底、謎團;之后讓學生根據詞語進行造句,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還可以讓學生在造句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進行“寫話”訓練。
另外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經常“練筆”。有個成語叫“熟能生巧”,只有進行多次的練習、鞏固,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特別是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學習認知有限、學習基礎不牢固,更需要引導學生經常進行寫作練習,以便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各個詞匯、各種表達效果的熟悉與運用。
二、作文教學要限時訓練
在引導學生進行了一定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就需要教師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在一定的要求之內進行寫作,以便能夠使學生的寫作更加具體,真正的考察他們的寫作水平,提升學生對于作文的整體認知。當然在訓練的時候教師最好格式現場出題,訓練時讓學生當場發題,限時交卷,促使學生瞬間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達信息,提高實際應用和應試能力。這一步是關鍵,也是學生的難關。必須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牢牢記住以下口訣:“先讀提示,審清題意,選擇材料,布局謀篇。”“文章寫好細檢查,點滴小錯別忽視。”同時,要嚴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訓練的初級階段,每次時間可放寬一點。隨著學生寫作能力增強,時間相應縮短,逐步做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決不能養成拖拉的壞習慣。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提升作文的實用性,讓學生養成全面的作文認識,認識到作文不僅僅是記錄與重復,更多的時候還需要使用到自身的創造性。
比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身邊發生的一些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讓學生描述一些熟悉的事物,以便能夠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加有針對性。例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上學”這個內容進行現場發揮,有些學生從“上學是改變命運的重要出路”入手進行寫作;有些學生則是從上學途中遇到的人或事入手進行討論;還有的學生是根據上學的目的、在學校上學應該怎么做這個角度進行寫作……不同的寫作角度證明了學生不同的寫作思路,同時也是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側面反映。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寫作鍛煉,相信就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鼓勵學生自改互改
在傳統的作文評改過程中,往往是教師一個人對于學生的寫作內容進行“評定”,要么是按“甲乙丙丁”進行分級,要么是“百分制”進行打分,學生在看到自己的成績后,幾家歡喜幾家憂,而對于作文中教師的點評則往往會忽視。很難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作為評改的目的。所以在新時期,就需要教師能夠改進傳統的作文評改模式,采取教師評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讓學生對于自己的作文、對于同學們的作文進行學習、評改,以便能夠提升學生對于作文的綜合認知。例如作文寫好后,學生先對自已查出的表達有誤的地方進行初改,然后,可安排學生互改,互改以同桌的兩人為宜。批改者對有疑問的地方作上記號,待互相討論取得一致意見后再更正。若有爭議的問題,可當場請教老師。學生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心里總是挺高興的,他們的寫作興趣自然就會提高。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減輕學生的寫作壓力,同時在互評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通過其他同學對于自己作文的評價更好的及時的認識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的進行改正,就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效率。
四、及時做好科學講評
小學生由于其自身的學習認知、學習意識不足,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記得快、忘得快”,很多學生在作文寫好之后就忘了自己寫過什么、怎么寫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及時的進行作文的評改,抓好習作講評課,及時反饋信息,是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為此我對自己提出了以下要求:如在時間緊的情況下,可抽查部分學生的作文評閱,重點抽查中下水平的學生的作文,采用當面批改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全面的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優點與缺點,及時的進行改正、完善,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當然在批閱過程中,教師也要認真記錄習作中存在的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錯誤,以便能夠為講評課作材料準備。另外也需要將一些寫得較好的錯誤較少的習作講評時讀給全班學生聽,給予鼓勵。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看到學生的進步,并對他們的進步進行鼓勵,以便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作文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教學科目,作文訓練單靠以上做法是不夠的,大量的多種訓練要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因此,平時要鼓勵和指導學生多讀多練,堅持不懈,才能夠不斷的積累基礎知識,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研組活動;有效性;研究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許多學校的教研組建設越來越跟不上學校和教師發展的步伐。理論學習、集體備課、課例展示、研討交流、實踐反思等應該成為教研組幫助教師掌握課改理念、學習先進課改經驗,解決教育教學疑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可是,我對全區小學語文教研組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后發現部分學校存在以下主要問題:校本教研制度不完善,教研組活動不能正常開展,教研形式比較單一,教研氛圍不濃,教研活動中問題意識差,教師缺乏真正的合作交流,沒有達到同伴互助、共同進步,教研組活動實效性不強。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想通過課題研究,探索提高教研組活動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學語文教研組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構建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建立有效的教研群體
建立有效的教研群體,首先需要有小學語文教研組長的創新性作為,更要有教研組內教師的內在需求。教研組長是實施課改和教學研究的組織者和帶頭人,要能結合學校教學計劃創造性地制定本學科教研工作計劃,還要喚醒本學科組每位教師的發展意識,并依據本學科的情況,指導本學科每位教師制定發展規劃。只有喚醒每位教師的發展意識,教師才會主動地參與教研活動,教學研究才能變為現實。所以,學校應該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教學領導要跟蹤指導教研組2有效開展活動,教研組長必須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研能力,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把本學科的教師組織起來,聚合組內教師的智慧,從而構建有效的教研群體。
二、創設濃厚的教研氛圍
教師專業發展要靠自己學習研究、實踐反思,還要靠專業引領、同伴互助。而許多教師平時只自己忙于備課、上課、批改等低水平的重復工作,缺少教研組研討交流中的專業引領和同伴互助,特別是缺少專家型教師的引領。因此,教研組長要認真謀劃好教研活動,定期邀請專家型教師參與學校教研活動,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最根本的還要建立有效的教研組評價機制。在教研組內形成濃厚的教學研究氛圍,調動每位教師教研的積極性,給教師創設展示教研成果的平臺,幫助教師樹立在同事中的威信,形成教學研究的內驅力與教研組的群體合力,真正開展教學研究,有效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質量。
三、聚合常規與主題研討
1.常規教研要務實。教研組長要嚴格按照本組教研活動安排,規范有效地組織教研組活動。每次教研活動都要做到“三定、四有”: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有主題、有準備、有記錄、有總結,積極創設民主、務實、科學和充滿活力的教研風氣。跟蹤教研組的領導要經常參與教研活動,并做好教研活動的指導和點評工作。理論學習、集體備課、上課觀課、說課評課、課后反思等都是提高教研活動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教研組長都要按計劃認真落實。教研組特別要加強新課改理念下的語文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以生為本,先學后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教學要為學生好學而設計。我通過深入學校參加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教研組活動,指導教師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探討、研究,提供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從而加深教師對課改理念、課標和教材的理解,有效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2.主題研討重實效。通過常規教研不能系統有效解決的教學困惑和問題,最好采取主題研討的形式來解決。但通過調研,我發現有的學校語文主題研討活動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一是主題研討沒有主題,研討主題表述不清,研討不能緊扣主題,研討成了3讀稿發言。為了各校能有效開展語文主題研討活動,我專門指導一個學校承辦全區小學語文主題研討觀摩活動。通過研討建議學校可以采取“主題研討八步法”:一要明確教研主題。學校要根據主管教研部門的工作要點,結合本校實際,有計劃分階段地指導教研組確定每學年或每學期教研主題。教研組要把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富有共性的而個體又難于解決的問題,經過調查分析后提煉出教研主題,還可以針對教師個體存在的問題而設計主題。教研組長要在一次活動結束后明確下一次活動的主題,其目的是讓教師做好研究準備,在下一次活動時能圍繞主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便本組教師共同研究解決。二是指定教師作課。教研組長先征求組員的意見,可以組長帶頭作研究課,也可以指定教師作研究課,還可以輪流作研究課。三是圍繞主題備課。組長或備課組長要先組織教師圍繞教研主題進行理論學習,再緊緊結合教研主題備課,采取“個人——集體——個人”的形式,包括確定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模式、師生活動以及時間分配,都要突出教研主題,即探索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和方法策略。四是確定中心發言人。教研組在課后主題研討活動時都要指定一位教師作為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也可以安排教師輪流擔當,中心發言人要圍繞教研主題做好主要發言的準備。五是課例展示。作課教師要嚴格按照集體備課后達成的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教研主題給本組教師作研究課展示,尤其要突出教研問題的解決策略。六是聽課研討。教研組全體教師都要圍繞主題,結合集體備課后的教學設計進行聽課、評課、研討。中心發言人主評,其他教師互動補充。在研討時要暢所欲言,對課不對人。要積極圍繞教研主題對照教學設計,既要肯定成績,又要發現解決教研問題的不足,尤其要能圍繞教研主題提出建設性意見。七是組長總結。教研組長要對本次主題研討活動的全程進行總結,包括備課、講課、研討等過程,尤其要提煉總結出解決教研問題的方法策略,還要反思不足,提出建議及布置今后的教研任務。八是跟蹤領導點評。跟蹤教研組的學校領導要針對教研組主題研討活動的過程,包括“備課、講課、研討”過程中教師所表現出的優點、不足以及對教研組今后活動的建議提出明確要求。全區小學語文主題研討觀摩后,我又深入各校調研指導主題研討活動,發現學校領導、教研組長和教師掌握了主題研討的方法,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明顯提高。
四、聚焦課堂教學的研究
4我認為教研組開展有效的教學研究活動,重在“聚焦課堂”,構建快樂、思考、收獲的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主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努力達到“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的境界,課堂追求“豐富、生動、有趣、高效”,教師做到“組織、參與、啟發、精講”,學生變得“樂學、好學、會學、學好”。我認為要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最好采取課題研究,因此我指導教研組并帶領區域小學語文部分骨干教師開展市“十二五”規劃課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的研究。通過課題研究,我們主要探索出小學語文“三步八環節”閱讀教學和“六環節”習作教學等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并通過全區語文“板塊教研”各課型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推廣。我先指導骨干教師備課作示范課,再組織觀摩教師研討交流,然后我又給觀摩教師作專題講座,最后將觀摩研討系列資料下發給各校,要求學校在語文教研組活動時繼續研討,并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反思升華,提倡創新總結適合學校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通過參加教研活動,我指導小學語文教研組開展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比如在閱讀教學中先探索“教什么”的內容,再探索“怎么教”的策略,后指導學生“如何學”的方法。通過研究,建議教師在講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精讀課”時力爭一課時完成新授任務,用結合“課后思考題”精心設計的導學案組織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等語文能力,又要根據問題引導幫助學生獲得更多更好的語文知識(問題答案),一課一得,有舍有得,踐行新教育“理想課堂”的六個度——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練習度、整合度、延展度。“略讀課”力爭25~30分鐘完成新授任務,用結合“課前導讀題”所設計的導學案組織教學,余下的時間根據單元專題和課文內容、作者、題材、體裁等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略讀課一課時也可以選擇兩篇課文進行教學,開展對比閱讀。我還指導教師在進行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時重點關注六方面:了解相關資料、學習生字新詞、理解概括內容、體會文章主旨、掌握表達特點、實際操作運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變只口說為重手寫,說寫并重”。建議教師在閱讀課上指導學生適機朗讀、默讀、寫字、寫話,根據課文內容做點填5空、勾畫、批注、句式轉換和問答題;課下布置學生運用所學寫法練習寫小片段或小作文,練習背誦、拓展閱讀積累等。通過參加教研活動,我指導教師圍繞“明確課標要求、正確把握教材、了解學生困惑、創新教學策略、探索教學模式、重視教學評價、做好作文修改”等開展寫話、習作課教學研究。特別強調教師指導學生寫話、習作要做到“三真”,即“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能體現“真、善、美”。讀寫結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課文主題、內容、寫法、好詞佳句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和技巧,積累一些好詞佳句片段,加強模仿和創造性練筆訓練。提倡教師對學生分類指導,進行作文專項訓練,嘗試“作文五步法”,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堅持自主、開放、個性化的原則,引導學生對照習作要求獨立思考和作文。通過參加教研活動,我指導教研組探索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的同時,還要將課堂教學與教學準備、訓練檢測、教學評價、課下輔導、課后反思等方面有效性結合起來,有計劃地分類開展好各項教學研究。特別強調教師課堂教學要聽說讀寫整體推進,培養學生質疑、創造、批判精神。課堂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育不可能產生奇跡,要堅持“先學后教,因勢利導,以學定教,能學不教,順學而教,少教多學”。教師要追尋和創建“真語文課堂”:課堂要做到“三真”——“教師真教,學生真學,教學真評”,“三多”——學生學的多,思考多,練習多,“三少”——教師講的少,問的少,演的少。教師要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切實的語文知識,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曾借助《江蘇教育》等媒介,不止一次地對建剛以及他的習作教學改革,表達過我由衷的敬意與期待。我曾主觀地寫道:“歷史總是要發展,也就總會有革命,總會有先鋒,總會有響應……建剛當是這樣的先鋒,可是建剛并不孤單。”現在看來,建剛果然不孤單!他的習作教學改革已從“一名先鋒”發展到了“一個團隊”。這是令我格外欣喜的。建剛帶領著他的團隊在習作教學改革之路上堅定地跋涉,而且已經走得挺遠:他們正在汲取已有教育理論(如程序教學等)中的合理因素,因為這是教育旅程中無法逾越的思想驛站;他們懂得培育適應改革的土壤(如“記錄學生的生活”“優化教師的語言”“轉變閱讀教學的思路”等),因為習作教學并非孤立的教學活動,而是嵌入在學生整體的語文學習生活中的;他們的研究觸角越發敏銳細致,已經觸及到“講評課件的呈現方式”、“習作問題的細致劃分”等問題……這些,對于當下的語文教學改革,特別是習作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具有深刻的啟示。
很喜歡李寧喊出的那句口號:“讓改變發生。”我想說,在建剛他們那里,“改變正在發生”——透過他們的文字,我分明感受到一種由解構到建構的路徑轉換,研究的核心問題也已經從習作教學“不應是什么”轉變為“可能是什么”。此外,這種改變還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從課程到教學。這里的課程特指靜態的文本課程,好比是“跑道”。“習作講評課”研究的老師們尋找諸多的策略,就是為了讓“跑道”變成“奔跑的過程”,于是他們采用積極的教學行為來調整、改造靜態課程。新課程強調教師要有“課程意識”,其實“教學意識”(尤其是教學創新意識)當與之并行不悖。因為課程最終的實踐形式離不開教學,而教學的追求就是夸美紐斯眼中的“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也就是教師教育智慧的教學表達。建剛及其團隊的“習作講評課”特別注重“學生的習作”,既視其為文本課程的教學結果,也看做是習作講評的教學憑借。他們從中發現亮點、總結問題,從而將有針對性的習作指導滲透其中。他們不再僵化地依照教材“畫葫蘆”,而是以教學智慧進行教材的活化,從靜態的課程執行到動態的教學創生,從而讓習作教材的文字生動地化為師生的真實經驗。
二是從抽象到具體。他們眼中的兒童是具體的“這一個”而非抽象的“每一個”。對“具體的兒童”的關注,是重視學生習作的必然結果。習作講評的核心優勢就在于,它是一種“反觀型改進”而非教材例文的“前置性預想”,它所面對的是孩子具體的文字和生動的表達,一個個孩子面對相同命題時的互異情思,就在這種具體的關照中鮮活生動起來。而此時的教學,也就具有了雅斯貝爾斯所說的“靈魂的喚醒”色彩,學習也就成了“在探索中尋求自我的永無止境的過程”。習作講評課尋找學生的優點(哪怕僅僅是好的詞語)、用一個問題的探討去喚醒一類問題的解決,等等,就具有這種喚醒的氣質。當學生的精神自我被喚醒,師生間的平等而有意義的對話與學習方式的真實轉變才有現實的基礎,而這些改變恰恰就是深層變革所需要的教學土壤。正是基于這樣的喚醒意識,建剛眼中那個“在前面一路自由歡快地小跑”的孩子,才在我們的眼前愈發清晰起來。
三是從作文到語文。習作教學關注的一類問題可以看成是語文教育中的“一個問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不可能逃開,甚至必須關涉到語文教學的“所有問題”。“聽、說、讀、寫、思”只是知識的劃分而不是現實的狀態。因此雖然是“習作講評課”的研究,但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建剛他們對于閱讀與習作、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等各個方面問題的綜合思考。社會學家孫立平說,經濟領域的改革必然引發社會總體變革甚至社會重建,其實習作講評課的研究似乎也有一個改造“所有問題”的潛意識,它雖然不可能包攬語文教學的所有問題,但卻是將所有的問題放在語文課程的總體背景中加以考慮。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僅可以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盲目,而且也可以看成是總體變革的切入,從而進入到語文課程的廣闊天地。
可見,建剛他們在教師觀、學生觀及課程與教學觀上的改變,既表達了某種“野心”,也描繪出美妙的教育圖景,他們的“習作講評課”的研究價值,已經溢出了習作教學乃至語文教學的邊界。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響應者日漸遞增了。建剛說這是一個“書寫的時代”,如果將其理解為一種隱喻,那么似乎可以說,我們不僅要用一種閱讀的姿態吸收前人給出的各種已有的思想,也要用一種表達的舉止陳述經由我們思考的時代見解。所以我忍不住臆想:我們都應當成為如建剛一樣的“書寫時代的書寫者”,唯此,才不會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關鍵詞]試教法教學效果小語教學
一、理論依據
(一)主體性教育思想
主體性教育論認為,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認識和發展的主體,一切教育的影響作為外部客體的東西,只有通過主體活動才能內化為主體的素質。“試教法”的角色轉換使得學生的學習由原來“教師教我”的被動學習心態轉變為“我教學生”的主動學習心態,使教學成為一種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學習過程中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試教法”把學生原有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教師的作用是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知識建構進行點撥。這正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運用。
(三)多元智力理論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各種要素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組合,使人的智能發展出現不平衡,呈現出各自相對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試教法”把具有不同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的學生合理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共同參與備課和上課活動,取長補短,充分發掘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二、實施步驟與要求
(一)選擇試教內容
試教教學法理論知識要求學生扮演師范學校教師的角色,對師范生進行授課,難度較高,因此宜選擇那些理論性不高、難度較小的知識,如“小學語文課程性質”與“閱讀教學的內容與方法”,前者不適宜學生試教,后者不僅適宜,而且學生很感興趣,并能在教學中聯系實際。
(二)組建試教小組
按照“組內異質、組問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試教小組,每個小組4-7人,并推薦1人為小組長,以便和教師聯系。教師向學生說明小語教課程開展試教活動的意圖、過程、要求等,為上臺試教的學生壯膽,引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內心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欲。
(三)小組集體備課
小組接受試教內容和任務后,做好成員分工,自學教材,查閱有關參考資料,把教材內容轉化為有利于自身個性發揮的教學內容,接著進行小組討論,并根據討論情況,寫出詳細教案。教師要對學生備課情況進行檢查指導,修改、完善學生的教案。之后,組織學生在組內說課或簡單試講,根據表現推薦授課人。試教法剛開始實施時,教師應有意識推薦素質較高的學生作為最先的試教者,以樹立榜樣,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
(四)組織學生試教
根據教學進程和教學時間,組織已經選定的試教者上臺,面對全班學生和教師進行授課。教師除了和其他學生一樣坐在臺下聽課,做好聽課記錄,還要根據學生試教實際情況進行隨時指導,如調節課堂氣氛,掌握每個學生的講課時間,處理偶發事件等,以確保試教活動順利完成。
(五)平等、民主、自由
進行教學評議創設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圍,讓學生敞開心扉,各抒己見,實現不同智慧的碰撞、磨合,激發大家創造的靈感。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善于調動學生的情緒,做好適時點撥,并以平等參與者的身份介紹自己的觀點,一方面是對試教者的教學本身進行剖析,以便鼓勵學生,或讓學生有的放矢地改進,另一方面還要對試教的語文教學法理論知識進行補充性和提高性的講授,使學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實驗效果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試教法”讓師范生扮演教師角色,使他們有一種內在的成就感,認識到主體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激發了自主學習的潛能。實驗班學生為了上好課,認真鉆研教材,自覺查閱參考資料,遇到疑難還會主動請教老師和同學,課堂上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同時,由于每次試教都是人多時間少,誰想上臺“試教”就必須與別人競爭,加之有“教學評議”環節,人人都想比別人“藝高一籌”,這種“隱形競爭”激勵學生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二)增進師生感情,促進教學相長
“試教法”為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提供了渠道,因為教師課余要指導學生備課,師生之間的來往次數相對增加。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教學中,也比較容易得到了學生的信任和認同。另一方面,師生在一起共同備課、評課,彼此交流不同的觀點,共享資源和智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三)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試教法”使學生備課、組織教學、評課、板書、口頭表達等方面的教學技能都得到有效的訓練。比后期的集中實習運用教學法理論更及時、更直接,同時使學生實踐機會增多,有效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能力的形成。其次,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提早進人教師角色,多層次、多角度地感受到“教師的苦與樂”,堅定了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心,有利于他們踏上工作崗位后及時地進行角色轉變。第三,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了訓練。實驗班學生待人接物比較自然大方,應變能力增強,上臺“怯場”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語文組教研工作總結
這學期,我校語文教研組的工作在中心校的統一領導下,按照開學初制定的工作計劃,全體語文教師團結協作、真抓實干,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全面貫徹學校對教研工作的要求,從規范入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學習課堂教學新模式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組語文教學水平及語文教學質量。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工作,語文科組的各項教研活動有序開展,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引導教師自主學習,豐厚教師的文化教學底蘊
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教師必須先提高自身素質;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師自己必須先學會學習。加強學習是適應多種文化“傳喻”方式并存的時代需要,是教師實施課程改革的需要,不學習難為人師。在教師學習方面,我們實行以教師自主學習為主的方式,在自主學習時,我們提倡教師以閱讀專業書籍和課堂觀摩研討為主要內容,講究多記錄,多反思,多實踐。每一周召開的教研活動中都會交流研討老師最近一周的學習心得。這樣,既解放了教師,又成就了教師,提升了教師的語文水平和專業素養。
二、注重學習與積累,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服務于教學。
我們語文組是個年輕的團體,有著對工作的魄力和熱情,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汲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來充實自己,只有不斷地提高教師自身文化素質和理論水平,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了提高全組教師的素質,教研組組織教師學習了關于語文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文章。我組利用周二的教研組會組織各類研討活動,會外組織教師自主學習研究《語文教學大綱》以及《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各個年級的語文教學目的、任務以及要求,從宏觀上把握各個年級的知識脈絡透過學習,豐富了教師的語文基本理論知識,對于新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從而也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
三、關注教師課堂實踐,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也是教研活動的重要環節。教研活動的主要方向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和教學質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教研活動中占有更為重要的地位。本學期我們安排了一系列聽課、評課、說課活動安排,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狀況,提煉共性問題進行研討,進一步明確了對策推薦,使廣大語文教師對一些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為了使大家能在意識上和教學方法上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課后,教師們能及時反思課堂教學,坦誠交流,總結成敗得失,教師們在理論與實踐的階梯上步步攀升,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益。
四、教學常規檢查常抓不懈,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