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3 05:33: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生綜合素質自我評價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本人堅信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挑戰,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我畢生的力量。時光如梭,轉眼即逝,當畢業在即,回首三年學習生活,歷歷在目:
三年來,學習上我嚴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方法,積極思維,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強,學習成績優良。
我遵紀守法,尊敬師長,熱心助人,與同學相處融洽。我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努力為班為校做好事。作為一名團員,我思想進步,遵守社會公德,積極投身實踐,關心國家大事。在團組織的領導下,力求更好地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性格活潑開朗的我積極參加各種有益活動。高一年擔任語文科代表,協助老師做好各項工作。參加市演講比賽獲三等獎。主持校知識競賽,任小廣播員。高二以來任班級文娛委員,組織同學參加各種活動,如:課間歌詠,班級聯歡會,集體舞賽等。在校文藝匯演中任領唱,參加朗誦、小提琴表演。在校辯論賽在表現較出色,獲“最佳辯手”稱號。我愛好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力求德、智、體全面發展,校運會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賽中均獲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長了知識,也培養了我各方面的能力,為日后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通過三年的學習,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夠,具體就體現在學習上“鉆勁”不夠、“擠勁”不夠。當然,在我發現自己的不足后,我會盡力完善自我,培養吃苦精神,從而保證日后的學習成績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即將告別中學時代的酸甜苦辣,邁入高校去尋找另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在這最后的中學生活里,我將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學習成績,為幾年來的中學生活劃上完美的句號,也以此為人生篇章中光輝的一頁。
高中生綜合素質自我評價2有法律意識,公德意識,本人誠實守信,環境意識,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有愛心、樂于幫助他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維護公德、關心集體。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物、維護公共設施和公共衛生的情況。樂于參加集體活動,能夠為實現集體目標付出努力。品德優良善于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能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善于與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
品德優秀,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目的明確,有理想,善于發現提出問題,努力嘗試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學習態度端正,能主動學習,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與整理使用信息,有獨立學習與研究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虛心請教。
學習態度端正,認真完成作業,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明確,有理想,與同學能夠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方法恰當,會從失敗中找經驗正確認識同伴的優缺點,了解同伴的客觀評價,能合理調控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行為。有科學的保健意識方法,能夠尊重同伴觀點,理解同伴處境,多交一些知心朋友,融合關系。與同學老師關系融洽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與不足,自尊,自信,自己做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挑戰自我,對錯誤要虛心請教。
有團隊精神,善于與人交流儀表大方,舉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具有一定審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表現美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聰明伶俐用在我身上一點也不夸張,清純活潑是我可愛的內在因素。我熱愛學習,尊敬師長,勞動積極,對一切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強烈的求知欲為我打開了廣闊的知識世界,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我相信我會用理想為舵辛勤做槳,劃向成功的彼岸有適合自己的科學的鍛煉方法,有科學的保健意識,身體狀況,衛生習慣良好,能夠承受一定的壓力。
每天堅持鍛煉,正確面對挫折坎坷。熱愛運動,身體健康有科學的鍛煉方法和一定的運動技能。熱愛運動,身體健康,心態積極向上。
高中生綜合素質自我評價3道德與公民
作為一個公民,我以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祖國的每一點變化,都牽動著我的心,的日子,神州五號發射的日子,申奧成功的日子,都是讓我最難忘,讓我最激動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熱愛祖國的中國人一樣,為那一時刻的到來而歡呼雀躍。作為一名團員,我思想進步,有政治抱負。在團組織的領導下,更好地鍛煉了自己,而且還在業余黨校中順利結業。作為一名中學生,平時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去做,對學校的規章制度能夠嚴格遵守,課余時間外出,能夠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規,對公共設施能夠愛護,外出坐車我會主動給有需要的人讓座或幫助他們。在家里,經常幫助家長做家務,比如洗碗筷,擦地,解決一些簡單的電腦問題等。在學校,和同學相處能夠以誠相待,信守承諾,平時不管學習多忙,只要同學求我幫忙的事,我都會答應他們。
學習與創新
在學習上,我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懂得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能運用各種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習水平,有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的習慣;能夠結合所學不同學科的知識,運用已有的經驗和技能,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我勤于思考,敢于提出質疑,對知識有獨到的見解,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努力追求學習完美。在課余時間里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競賽,比如:計算機數學比賽,全國生物競賽,校園辯論賽等。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增長了自己的見識,還鍛煉了自己的意志。
合作與交流
我具有很強的團隊精神,很樂于參加集體活動,珍惜集體榮譽,維護集體利益。我能表達個人觀點,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觀點與處境,即使別人的觀點不受贊同,為了不傷害他的自尊心,我也會尊重和鼓勵他。我善于與他人交流合作,每當我有快樂的事,我都會與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際關系也很融洽。我也會接受同學的批評與建議,和同學一起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和同學一起探討問題。我熱愛生活,我喜歡觀察生活,為了發展我的實踐能力,我會參加一些活動,不但可以認識一些朋友,還可以開拓視野。
運動與健康
我熱愛體育運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有著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堅持參加晨練,呼吸早上新鮮的空氣。我喜歡在陽光下運動,比如打羽毛球,騎自行車,打太極等。積極體育鍛煉不僅強魄了我的身體,還讓我在運動中增進了與同學間的友誼。
審美與表現
我對于美的含義有著自己的理解,能夠在生活中發現美,懂得美的真正含義,在穿著上,得體大方,也不失為是一個懂得用美來裝點自己的人。我能感受并欣賞生活、自然、藝術和科學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在學習之余喜歡聽純音樂和歐美音樂,這不僅沒有影響我的學習,而且還使一天緊張的學習得到了放松。我還喜歡攝影,用相機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自己的人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中生綜合素質自我評價4在思想方面:我能嚴格遵守學校紀律,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樂于助人,關心同學,與同學相處融洽。
在社會工作方面:我曾任班長管等職務,長期為同學們服務,參與組織了各項有益活動,培養了較強的策劃、組織、協調、管理和創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
關鍵詞:綜合素質;評價;全面;作用;重要性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深入改革,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也備受指責,高考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日程。2006年教育部對全國的初中畢業與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提出測評展現“綜合素質評價”要求,綜合素質評價即指在每個學期的期末或每個學年的期末,各地的中等學校組織的一次對全體在校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評價的測評。2008年新疆順應改革,啟動普通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提出對普通高中生綜合素質的評價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出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導向,以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為宗旨的評價目標,該目標是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重視質量的分析,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努力實現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同時,也明確指出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將作為高校招生錄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當前我校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學科教學中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有效地促進學科教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班主任利用綜合素質評價促進班級管理
班主任一般都是班級的“老大”,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班級整體向上發展。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是至關重要的,有時班主任也會感情用事,對學生的評價片面不合理。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平等、自由、民主、合作與相互約束的關系。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能有效預防班主任“一言堂”。綜合素質評價中采用學生自評(占10%)、學生小組互評(占50%)、教師互評(占40%)的模式對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做全面、公正、合理的評價。學生小組互評占比例的一半,我校班主任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管理學生,讓班干部真正發揮作用。既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又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
二、學科教師利用綜合素質評價促進教學管理
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觀測點在高中開設的全部課程中都可以體現出來,每位任課教師都可以根據綜合素質評價對每位學生進行監測,可以做到內容全面、客觀,程序科學、規范,關注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關注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在評價體系中每位任課教師都要參與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在管理過程中如實記錄平時表現,學生為了獲得較好的等級,會在各科教師課堂上積極表現。例如,高中生多數存在偏科現象,選文科的學生在理科課堂(或選理科的學生在文科課堂)上表現出不重視課程的態度。學生上課出勤率低、不認真聽課、抄襲作業、不認真完成作業、厭學等現象頻發。采用綜合素質評價能有效避免這種現象。教師要在課堂上給每位學生建立課堂檔案,記錄課堂表現,根據實際表現評價學生。
三、評價的重要性
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好壞完全取決于該學生平時在學校的言行舉止、學習態度和為人處世。這也是高等院校招生的一項重要指標,不可忽視。所以“綜合素質評價”關系到升學的問題,重要性僅次于考試成績。堅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注重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突出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使評價過程成為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過程。
總之,利用綜合素質評價來評定學生的整體表現,能夠客觀公正地對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定。但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的評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存在偏差,此評價不能評定學生校外生活方面的表現,因此,學生的檔案材料中體現的綜合素質不是很完整,還有待在其他方面進行補充。
關鍵詞:能力建設;高考改革;綜合素質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現階段社會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家之間的競爭也逐漸轉化為人才之間的競爭。人才是當前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促進我國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因此,為了能夠充分選拔優秀人才,我國在現有高考制度上,對高考制度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具體的高考改革方案。本文對浙江高考改革試點的調查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研究意義,主要體現為在研究中,通過分析當前高考制度對高考的重要性,明確高考制度改革深入發展的影響,并從不同方面對能力建設與高考制度關聯進行分析,希望為其他地區實施高考改革提供寶貴的建議。
一、高考改革對高考的重要性
(一)實現了對高考招生制度的完善
國家在社會不斷進步的形勢下,逐漸加強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同時為了能夠有效選拔人才,大力加強了對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深入實施。根據對當前高考改革的研究發現,浙江省是高考改革的重要試驗點,浙江省于2008年實施部分科目一年考兩次試,2009年則實行高考分類改革考試,學生通過自主報考的形式實現考試。隨著國家對人才的重視,國家教育部門更加強了對高考的關注,2011年和2013年浙江又在不同程度上對考試的方式進行了改革。高考改革是比較系統的工程,2014年國務院頒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相關內容后,浙江教育部門出臺了浙江省中學教學指導意見等內容,從根本上實現了對高考招生制度的完善,為浙江省中學遵循高考改革的內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保障了高考考試的質量
高考考試過程中的組織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考改革的成功與否。浙江高考改革試點通過對高考改革內容的深入實施后,在浙江高考過程中展開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浙江省高職學校對學生相關學科技能的組織;擴大招生的范圍和招生人數;開展高職院校高考前的提前自主招生考試等。高考改革后,浙江高考改革試點在深入實施過程中,能夠通過對高中生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狀況進行全面的跟蹤和走訪,從而對高中生的學科學習情況展開評估,極大程度上保障了高考考試的質量。
二、高考改革下的能力建設與提升分析
(一)提升了高中物理教育教學能力
高考改革深化實施下,能夠充分提升高中物理教育教學能力。浙江省是高考改革試點的重要地區,通過對該地區高考試點改革的研究發現,浙江省在實施高考改革后,該地區的高中學校在對高中生展開教育教學時,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以高中物理為例,在高考改革深入實施后,高中物理教師能夠通過對學科指導意見的了解,明確高考中物理考查的相關內容,從而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重要物理知識內容的教學。物理學中的牛頓第二定律應用,學考和選考中都是最高等D級的綜合應用要求,因此,物理教師在課堂中,應利用兩課時或是三課時對該內容加以講解,以此提升物理教育教學能力。
(二)提升了高中生對學科的選擇能力
受高考改革影響最大的便是高一學生的科目選擇,一般情況下,高中生在高二伊始的時候,便會面臨文理科的選擇。高考改革深入實施后,浙江高考試點地區的高中生可以有權利從七個科目中自主選擇三個科目,不一定局限在理科學科或是文科學科上。各高校專業(類)設限選考科目范圍至多3門,但是考生只要1門選考科目符合高校設限要求即可報考。據統計,考生選考物理即可報考(包括高校設限選考科目為物理或沒有設限選考科目)的專業(類),達到全部院校專業的91%。而原高考中,文科考生只可報考約34%的專業(類),理科考生可報考約66%的專業(類)。這意味著,在新高考方案實施之后,考生的專業選擇面比現行高考文理分科有了大幅度提高。此種高考改革內容實施后受到了高中生的普遍歡迎,學生的選擇面更廣了。
(三)提升了高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高考改革的深入實施,能夠從不同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浙江省高考試點在實施高考改革后,提出了關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建議,參考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錄取機制,此種高考改革內容,使高中教師和學生都不同程度上重視了綜合素質能力的建設。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雖然高考改革實施后仍有少數學生對如何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存在疑問,但高中物理教師的素質教學,能夠有效為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建立提供建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包括力的合成與分解等內容時,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對力的學習真實化,并通過和諧穩定的課堂環境,為高中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在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深入實施下,國家逐漸加強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尤其在科教興國的戰略下,高考制度的深化改革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高考制度的改革主要是為了使高考制度能夠更加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全面的優秀人才。就本文對浙江高考改革試點的研究發現,浙江高考改革在不斷深化實施中,在一定程度上使浙江招生制度得以完善,并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澄,王后雄.高考改革試點方案的多維評估方法研究[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5,3(8):44-49.
一、健康人格對青少年發展的重要意義
人格是在生活實踐中能夠體現個人精神面貌的各種穩定的心理、行為特征的獨特結合,是人的精神和心理素質的核心所在。健全的人格應該是高中生生理、心理、智能、性格、思想和道德的健康發展。培育健全人格,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崇高的社會道德感、較強的情感控制力和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等,促進其全面發展。
1.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高中生對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行為以及自己與周圍的人和物的關系的一種認識和評價。高中生具有了健全的人格,就能形成強烈的自我意識,全面而客觀地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進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做到自愛、自尊、自信、自強、自律,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行為更加符合自身發展的目標和社會的規范與要求。
2.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
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健全的人格,能使高中生有效調節和控制自身的情緒,保持健康快樂的心情、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拼搏奮斗的進取精神,合理地宣泄、轉移和排解消極情緒。
3.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從本質上說來,社會適應能力就是高中生調整自己與社會關系協調程度的能力。健全的人格能夠促使高中生對社會產生較強的責任感,增強自己的歷史使命感,更加主動地關心社會、了解社會,努力使自己融入社會。
4.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以感情親疏為特征的心理關系和心理體驗。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現代社會人取得成功的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也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對高中生而言,健全的人格能促進他們與其他社會成員熱情相處、真情溝通和良好互動,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從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自己的學習甚至未來的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創造發展機會和發展資源。
二、思想政治教學與高中生人格教育的關系
1.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應有之義
著名教育家先生認為:“教育是幫助受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們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基本政治理論教育,是高中生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質健康發展的必修課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高中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提高他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進而實現全面發展。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塑造高中生健全的人格,促進高中生認知、情感、道德、心理、審美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
2.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
素質教育的本質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應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使學生形成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和鮮明個性,養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習慣,構建和諧人際關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自身潛能,適應社會、貢獻社會。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進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徑
1.轉變思想政治課教學觀念
人格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離不開具體的內容、形式和載體。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充分發掘教材中與人格教育密切關聯的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格教育密切而具體地融合為一體,把思想政治課堂變成人格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建立在深厚的思想基礎之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摸清學生的思想基礎,尊重和滿足學生個體思想發展的內在需要,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從而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使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優化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對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開展人格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導性。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樹立“大政治”的觀念,突破課本和課堂,優化教學內容,用學生身邊的事例、典型的故事,以靈活的形式,把理論說教變成有現實意義的引導。要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人格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重視和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思想政治教材中涉及的“天下為公”的遠大志向、“自強不息”的堅韌精神、“誠信為本”的道德原則、“先憂后樂”的高尚境界等人格教育的瑰寶轉化為高中生的價值取向和人生信念。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習慣于“灌輸”“說教”“假、大、空”,教師“一言堂”,缺乏生機與活力,學生沒有自我空間,自然無從談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在人格教育中發揮特殊作用,就必須改變教師獨占課堂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采用案例教學、討論啟發、合作探究等教學法,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科學探究、合作創新,讓課堂變成啟迪學生智慧、滋養學生心靈、完善學生人格的快樂殿堂。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生物;創新能力;培養對策
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各個國家的之間的經濟貿易聯系越來越頻繁,對創新型的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目前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以培養創新型的人才為共同目的.高中階段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階段,本文對高中生物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研究課題,分析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實踐教學的基本狀況,深入的剖析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踐行國家教育改革中加強高中生物教學活動對學生創新型的培養這一重要舉措.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培養創新能力有助于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面對科技信息化的大變革時代,我們以促進理論化的創新為基礎,利用創新促進工業化的結構調整,推動社會變革.社會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科技化、綜合畫的發展特點.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民族立身于世界的根本,影響著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緊系著民族的衰亡.教育的發展需要創新人的創新能力.社會不斷地進步,時代也在改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教育,同樣,教育也需要創新型的人才推動才能發展進步.我國的傳統教育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的主體性、過于重視教師的傳授輕視學生的主動學習方面,這些方面都是阻礙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因素.“素質教育”的提出取締了傳統的應試教育,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成績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現狀
傳統的應試教育在我國的時間久遠,思想根深蒂固.當前的素質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受到了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阻礙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受我國高考體制的影響,部分學校在高二的文理分科之后才開始向學生進行生物教學,高中生物作為高考的考試科目之一,應與高中數理化的齊頭并驅.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性不強,造成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的能力薄弱.由于學校的不重視,使學生忽略了學習高中生物的必要性.課時少,開課晚以致于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完不成教學任務而加快教學進度,學生在學習中難以理解生物知識,產生對高中生物厭煩的心理.學生的實踐能力差.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校期間要不斷的接收數語外、政史地、物化生等繁雜的教材知識,沒有時間去動手操作驗證,創新能力沒有發揮的空間,形成了時間條件下的思維固化.教學模式單一.在各中學普遍的教學活動中,高中生物教師一味的講解教材知識,學生在被動的接收知識,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思想受到限制,缺乏對生物教材知識充分的理解.
三、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對策
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中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渠道,例如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設備,對生物的細胞結構、運動通過動態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直觀的動態過程,促進學生的理解.利用教學模式的多元化開拓學生的思維模式.為了能夠更好地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化發展,借鑒了西方的成功教學經驗,尋找到了適合我國實際教學情況的教學模式.例如:探究型學習模式、合作式學習模式、發現式教學模式、概念式教學模式、心理教學模式等.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恰當合理的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這樣減少了教師枯燥講解教材內容的時間,降低了教師講解的難度,對傳統教材知識內容的有效延伸,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注重生物的實驗教學.課堂實驗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環節,意在考察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多知識都是包含在生物的實驗中的,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實際的動手操作才能發現生物中的奧妙.所以,教師在生物的實驗課堂上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觀察,制定個人的觀察計劃,并詳細的記錄觀察各階段的變化,總結觀察結果.例如在DNA、RNA的細胞分布實驗中,讓學生辨別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和RNA的染色變化情況,通過簡單操作實驗,使學生熟知實驗室的操作技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建立多元化的生物課堂評價體系.全面科學的評價有助于引導學生改正學習的錯誤,激勵學生.首先,評價的內容要具有綜合性;其次,將形成性評價與結束型評價結合,以等級制代替百分之.學生高中生物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教師通過不斷地創新新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學習和情感間的互動交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設定情景的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教學課堂創造活躍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樂趣,將素質教育開展實施發揮最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興銘.淺析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上,下旬),2014,(24):287-287.
[2]鄭飛.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7):183-183.
一、高中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特點
現在的高中學生,均為90后,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崇尚民主、平等、自由,具有強烈的求知欲。但當代高中生由于年齡較小,認識能力有限,對外來文化的良莠分辨不清,價值觀念錯位,理想信念淡薄,缺乏遠大志向。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富裕的高中學生,勞動意識缺乏、艱苦奮斗意識消退,進取精神弱化。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什么遠大的追求,缺乏憂患意識和危機感,過分依賴父母或長輩。由于當今社會的復雜、競爭的激烈、學習負擔的沉重,高中生們大多數心理壓力較大,這樣難免會造成精神、心理異常和行為異常現象,如焦慮、壓抑、暴躁、孤僻等;由于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傳遞越來越便捷,高中生張揚個性,思維獨立,創新能力突出,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太強。現在的高中生獨生子女較多,他們在家庭中備受關愛,家庭生活中與他人接觸較少,導致這些學生缺乏關愛意識、公德意識。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交往中常常強調個人的得失,過多地關心個人的價值實現;由于在“溫床”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因缺少“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質薄弱。
我校是自治區首批示范高中,百年名校,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經過了中考的遴選,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較有實力的,他們在內心里都保持著在初中時的心理定位,是班級乃至學校的佼佼者,是老師們的關注對象,是同學們的仰慕對象。然而,到了新的環境,強強相遇,他們的優勢不再那么明顯,老師們關注的目光不再那么專一地集中在他的身上,自己在同學中也不再顯得那么優秀,有些也明顯的感覺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學,難免會產生一種心理失衡,覺得自己不行了,產生出一種學習的焦慮。
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應對策略
(一)以“辦學理念”為核心確定育人目標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因此,學生的發展是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通過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引領每一位學生主動發展、健康發展、持續發展,這是學校堅定不移的追求。由此我校構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贏得未來”的辦學理念和培養“心系天下,人格健全,行為高雅,勇擔重任”的時代新人的育人目標。
(二)以“校本課程”為根本引領學生發展
我校作為廣西高中課程改革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樣本學校,為了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踐行“讓每一個學生都贏得未來”的辦學理念,在保證高質量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大力開發校本選修課。我們將校本選修整合為四大類:人文素養、科學技術、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學生在每學期的選修課中都要自主地選擇一門,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其綜合素養與能力。
(三)以主題活動為載體鍛煉學生能力
一是“感恩教育”系列。學校通過“感恩教育”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責任教育”為主題的班會課、清明文明祭祖、教師節、“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活動、“給媽媽的一封信”、“尊老敬老”為主題的社區實踐活動等一系列的活動,端正學生思想行為,讓學生潛移默化,并找到了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二是“發揚傳統”系列。學校通過高一新生7天軍訓、參觀校史館、話劇晚會、五四青年游園活動、英語經典美文背誦大賽、“我的中國夢”歌詠比賽、遠足踏青勵志活動等進行傳統道德教育,強身健體,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思想素質。
三是“科學文明”系列。學校通過“防艾”知識講座、書法展覽、畫展、攝影作品展、“變廢為寶”環保手工制作展、“綠色家園”主題班級網頁制作、十佳宿舍、文明班級評比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文明素養。
(四)以“社團活動”為平臺夯實學生未來
關鍵詞: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成為人們關注的亮點之一。學會學習,學會思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但是在普通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習方式的認識尚不十分清楚,盲點較多,更談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再加之受制于高考升學及高中階段辦學思路的制約與影響,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及其相關研究還難以真正實施,其必然影響學習的進程和效率,并在某種程度將制約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化。對于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們分析學習方式與學習效果之間某種必然性的聯系,更好地指導高中階段的教與學。探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策略,目的在于認識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基本特征與外部影響因素,爭取有效地幫助高中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
二、高中生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身心發展趨于成熟,社會接觸面漸廣,社會交往更頻繁,學習內容比初中生更復雜、更深刻,升學和就業的壓力促使他們的社會化進程加快。其認知結構的核心成分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占了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觀察力、有意識記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發展,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確,認知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因此,高中生的學習方式有著與小學生、初中生和大學生學習不同的特點。
1.學習的自主意識增強
自主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學生逐步確立主體意識和觀念,培養獨立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內驅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賴性減少。相關研究表明:學習的自主意識較強的學生能夠相信自己的判斷,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不對教師的話言聽計從,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的學習方法以及輔導材料等。
隨著高中學生心理的發展和升學壓力的增加,學生認識到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與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密切相關,高中生的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的動機更強烈,學習的社會責任感增強,能主動地制訂計劃,較科學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有意識地進行持久的學習,并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控并排除各種干擾。他們常能自覺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斷地總結學習的經驗和教訓。
2.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
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生仍以掌握系統的、理性的間接經驗為主,但他們也注意向社會學習,開始重視把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形成知識、能力和個性的協調發展。高中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速度并重,懂得對不同學科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力求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把對所學知識的吸收理解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
由于高中生都具有自己獨立認識世界的方式、態度,有著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身心發展水平、智力結構、認知方式,原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氣質、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們的學習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不可能都按照相同的學習方式去學習,但在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了相關知識學習的經驗,基本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一套學習方式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學習理論體系,并且趨于完善。
3.學習活動表征出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局面
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特別強調知識的積累、自身能力的鍛煉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基于對以上幾個目標的追求,并且受制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學習環境的局限,很多時候出于個人的利益,他們會表現出利用已有的條件搶占有限的學習資源來強化學習中的優勢,再通過學習的優勢進一步去占有好的學習資源的行為,這就出現了競爭。合理的學習競爭是有益的,它能夠產生一定的危機感,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加強自身能力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也能使學習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競爭的出現同時也伴隨著合作的產生。合作性要求學生將自身的學習行為有機融人所在群體的學習活動中,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時,展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高中階段的課程比較繁多,難度增大,任務重,學生經常會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而有些問題在短時間內還解決不了,這時就要尋求別人的幫助。相關研究表明:有86.36%的學生在當同學遇到困難時都會選擇“會詳細耐心的解答,既幫助同學,也能鍛煉自己的思維。”這說明學生既愿意得到同學的幫助,也愿意幫助同學,能夠認識到學習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沒有因為學習中的競爭而相互保守。
4.問題意識增強,批判性思維水平提高
現代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發現問題為起點到解決新問題為終點的過程。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看學生是否能夠或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高中生生活經驗增加,科學知識增多,其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也明顯增強,對事物了解得更深人。他們能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結構,不再對書本上或老師講授得的知識一味地全盤接受,開始擁有自己的觀點并敢于批判和懷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觀點的不足不妥之處,并能按照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方案、檢驗假設的完整過程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三、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的策略
學習方式的變革是系統工程,對于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策略的討論,應從理論與實踐進行兩個層面考慮。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的過程,需要從變革文化觀念、學校家庭氛圍、教師能力等各個方面做起。
1.發揮文化因素對學習方式塑造的積極作用
由于文化是長期以來積累在人們內心的基本假設和信仰,因而文化對人們的觀念、認識和思維方式等具有彌漫性的影響。這種彌漫性既表現為它對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表現為它對人在所有問題上的觀
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基于思維方式的文化傳統對學習方式的影響往往更為直接、更為明顯、更為久遠。
影響高中生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學校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穩定、具有封閉與保守的特征,并且貶抑變化,忽視反思、批判與創新。在我國教育中,教師權威化、專制化,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經典等取向與這種文化如出一轍。因此從學習方式的變革來看應該建立一種新型的學校文化,首先以開放的姿態對待外界新的文化思想和思潮,積極地、批判性地汲取其精華部分,使學校師生在與不同文化的接觸中擴大視野,進而以開闊的心胸去理解、選擇和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其次是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校內的革新和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是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及其成員要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這些生活方式的變革,才會有真正的變化產生。
發揮文化因素對學習方式的作用的另一個重要策略是轉變教師的觀念,而反思是轉變觀念的最主要方式。一方面是進行課后小結通過集體的力量改進;另一方面是通過查閱資料、進行調查等方式對其背后隱藏的觀念進行理性的、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探索新的觀念和相應的教學行為。
2.變革評價制度,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
評價制度是調控學習方式的杠桿,從學習方式的變革來看,變革評價制度主要涉及改革傳統的高考體制,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高考是我國傳統教育評價的典型代表,也是影響學校教與學改革的最大因素。現行高考的最大特點是,以學科考試分數的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以紙筆測驗作為唯一形式。但新課程所強調的是合作、探究和發現的學習,因此,要“回歸”多樣的、主動的學習方式,所以變革考試制度首先應重視學生的平時表現,加強學生對多種多樣學習方式的重視,并通過這些方式培養起相應的學習能力。其次把學生的綜合素質當做能否升人大學的一項評分重要因素,促使學生在學習以外的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科技活動、校內活動、校外活動、個人興趣愛好等方面有更全面地發展,幫助學生從“聽講型”的學習方式向“實踐型”的學習方式轉變。
高考制度的改革還應朝向實行多元、多維評價體制的方向發展,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另外,這種完整體系的建立也要求我們不斷豐富現有的評價手段,要積極借鑒和運用質性評價,增強對學生評估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3.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形成和發展積極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