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7 12:17: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語文考試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也到了關鍵時刻,教師應該分析教學現狀,找出現行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改革,探究更好、更合理的教學方法。
1.改革教育體系,制訂科學的高中語文課程方案
合理且有效的教育體系是保障教學效率的關鍵,尤其是對于語文教學,只有制訂合理的語文課程教學方案才有可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高中語文在高考中很難提分,因為語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學生可以做到從一開始就認真對待語文這門學科,那么相信學生在高考中的語文水平會有很大提升。改革教育體系,需要從高一開始進行改革,增加語文課程在高中課程中的比例。學生普遍認為在高中階段真正重要的是文科綜合或者是理科綜合這種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例的科目,往往會忽視語文的重要性。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告訴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學校和教師都應該帶給學生這種意識和感覺,例如,學校可以合理安排有關語文學習的活動,如詩歌朗讀、作文比賽、漢字聽寫大賽等,還要為學生安排語文自習課或者為學生安排語文課下學習時間。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生的時間一般是被安排好的,即使是自習課也被安排成為特定科目的學習時間,學生沒有自己的獨立學習時間。據調查一些學校沒有為語文安排課下學習時間,導致學生沒有時間學習語文,給學生一種語文在高中課程中不重要的錯誤感覺。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首先應該改變學生和教師這種錯誤的觀點。
2.完善考試機制,增加教學的監測力量
考試是檢測教學質量的標準,但并不是唯一標準,檢測教學標準的方法有很多,考試是一種有效且可行的方法。學生進行高中學習的主要目的是面對高考,高考對于每一位高中生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用考試作為一種檢測教學質量的方法極其有效。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時刻處在緊張狀態中,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考試中總結考試經驗,讓他們在大型考試甚至是高考中不會有緊張的情緒。對于軍人來說,要把平時的訓練當做打仗,這樣戰士在戰場上才可以從容應對;對于學生也是一樣,要把每一次考試都當做高考,每一次考試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機會,學生通過面對各種各樣的考試才可以總結出應對考試的方法和策略,也可以總結出考試經驗。以語文考試為例,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考試策略,有些學生擅長先寫作文,一些學生習慣先做閱讀,這些做題技巧都是學生在平時考試中總結出來的最適合的經驗。
3.注重語文素養的培養
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并不是單純地學習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不到提高,空有做題的技巧是無法達到高考對學生的要求的。所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感,語文歸根到底還是一門語言的學習,要進行語言學習,學生就不得不培養語感。所謂語文的感覺就是體會語文中所體現出來的各種感情和作者的內心世界。例如,在做閱讀分析題時,如果學生沒有語感就無法體會文章所表達的各種感情,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文章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是多樣的,例如可以為學生安排每天定量的語文閱讀,讓學生通過不斷閱讀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樣要為學生安排寫作內容,最常見的形式就是讓學生寫日記,很多老師讓學生每天都寫日記,有時學生實在沒有內容可寫,為了應付老師只能寫流水賬應付。筆者認為為學生安排不定量的寫作內容即可,讓學生在自己有情感要表達或者是有靈感的時候進行寫作。教師可以不定期地檢查學生的寫作內容。
4.利用多媒體手段豐富課堂內容
新課標對于教師有明確要求,要求教師用多媒體進行輔助課堂教學。現代教師必須學會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在教學中最常使用的就是多媒體,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語文教學中經常會讓學生分析文章或者是各種題材的內容,這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出來。有時候聲音、圖像或者是視頻更有助于學生體會情感,而且可以給予學生直觀刺激,加深學生的印象,有助于長久記憶。不僅如此,通過給學生觀看一些圖像或者是聆聽一些聲音,還可以激發學生靈感。
結語
對于高中語文進行教學改革,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加深教師對于語文的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學生和教師走出對語文認識的誤區。另外,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教師要發揮引領作用,帶領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幾個誤區
一是教學目標偏離,即忽視、輕視學生閱讀的主體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這種主體性;
二是教學過程簡化,即教師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學生的個體化的認知過程;
三是教學教法單一,即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文、局限于課堂、偏重于考試,未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失誤直接導致學生閱讀主體地位的動搖和削弱,與《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建議”第四條“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相背離,影響著語文教育的效果,直接影響高考語文閱讀體的考試成績。
二、高中語文新課標和高考語文考試對閱讀的要求
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即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探究性閱讀,目的性閱讀。
1.高中語文新課標的特點。
2.閱讀的面寬了,閱讀能力覆蓋廣了。
3.著眼于通過閱讀實踐來提高語文整體素養。
4.體現了全新的閱讀價值觀。
(1)樹立新的學習觀,建立主人翁意識。
(2)注重個性化閱讀,發展獨立的閱讀能力。
(3)注重審美體驗,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4)注重積累,注重文化積淀。
現在高考語文考試則注重對科技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文學作品閱讀,實用文體閱讀的考察,側重對目的性閱讀的考察。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目的性閱讀訓練。
三、如何把目的性閱讀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目的性閱讀的實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要從個性化閱讀,探究性閱讀,發展到目的性閱讀。 轉貼于
第一步、個性化閱讀
適用于高一學年,主要強調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閱讀的興趣,語文學習將成為無源之水。主要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進行放開,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閱讀對象。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30年的經驗使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是否會很好的閱讀。會邊讀邊想的學生,比起那些不會迅速閱讀的人來,處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順利些。”
第二步、探究性閱讀
在個性化閱讀的基礎上,將學生自主閱讀與教師點撥相結合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要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性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經歷閱讀探究過程,從而有效地改變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性閱讀,在閱讀活動中,解放學生的童真個性,張揚學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三步、目的性閱讀
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目的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并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于科學化、規范化。規范閱讀和規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后兩學年也并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就目的性閱讀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來說,它應該是合作探索型課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個步驟:
1.明確問題,確立閱讀目標。用有一定涵蓋性、綜合性的問題為閱讀定向,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
2.自主探索,篩選目標信息。由學生自主獨立進行相關信息的采集、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
3.討論交流,提高閱讀效率。分小組討論、研究,教師加以啟發引導;
4.交流評價,反饋閱讀質量。由學生主體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反駁、完善,教師評價。
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會很多,師生問答不能是簡單的對錯判定,而應該是平等協商的討論;所以,學生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先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再詢問老師的看法并與之討論;如不同意教師的意見,要進一步質疑,再討論。
關鍵詞:病句辨析;病句修改;高中語文;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1-0105-02
近些年來,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轉變,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進行,越來越多的問題和矛盾出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在高中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忽視了高中語文病句辨析與修改的重要性,經常只是在遇到時才粗略地提一下,基本沒有系統的關于病句辨析與修改方面的教學。由于教師自身沒重視,學生也越來越不重視,通常也是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下面筆者將從高中語文病句辨析與修改現狀著手,分析存在的問題,思考如何更好教學。
一、關于高中語文病句辨析與修改的教學現狀和問題
由于大多數師生長期不重視病句辨析與修改,考試中遇到病句修改基本采用四選一是運氣法做題目,作文中錯別字和病句也是層出不窮。教師基本只在講解試卷遇到病句辨析與修改題時才粗略地講一下,缺乏系統化的講解,學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教師也沒有深入了解學生是否真地學會了病句辨析與修改。教師在病句辨析與修改教學上不花費時間,有的教師甚至到考前才會把病句辨析與修改作為一個考點突擊訓練,并且只是針對具體的考試題目講解,完全是為考而講。所以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關于高中語文病句辨析與修改教學的思考和建議
1.引起思想重視。高中語文病句辨析與修改從本質上來說屬于語法教學的一部分。語文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語法,語法學不好,語文成績也好不到哪里。準確使用語言,不僅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在寫作時更加得心應手,還能提高文學鑒賞能力。總之教師應該充分認識病句辨析與修改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思想上重視了,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提升教學效果。
2.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病句辨析與修改,樹立良好心態。很多學生完全是為考而學,認為病句辨析與修改在考試中所占比例很小,僅是語病題3分,作文出現了病句也不會扣分。所以平時花費時間也很少,很多學生都出現過病句錯誤,有的學生甚至就不知道六種語病。而且在調查幾次考試中病句題的完成情況時,發現了:語文成績好的學生和語文成績差的學生在病句辨析與修改題目上基本無差別,可以說是毫無規律。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筆者發現了一個更令人意外的情況,原來絕大多數學生在做病句題時采取的方法是“語感法”,即讀起來不順的就是病句;還有一些同學在判斷有無語病時,先看幾個選項里有無與國家政策相關的,只要有就判斷這個選項是正確的。這種方法讓人哭笑不得,正確率卻沒有一點保障。不少學生雖然題目做對了,但是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選那個選項,根本不能準確找出病句的錯誤,至于修改,就更加不用說了。對此現象,教師應在平時的實際教學中多進行系統的病句辨析與修改訓練,告訴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真正具有病句辨析與修改的能力,為高中語文學習夯實基礎。
3.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堅信一句話,理論指導實踐。在高中語文病句辨析與修改的實際教學中,教師也應該總結教學經驗,整理、總結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此,有以下幾點建議。(1)平時多讓學生練習,增加系統化教學。高中語文關于病句的平時訓練和講解太少,所以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多訓練增強學生的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適當增加系統化的病句辨析與修改教學,如每星期抽出一個課時專門進行病句辨析與修改講解,系統地講解六種語病,使學生能夠系統化地學習病句辨析與修改的知識。(2)探索病句辨析與修改的方法。①提取中心思想,把握核心內容。有些病句結構十分復雜冗長,錯誤也不太明顯。對于這種情況,可以指導學生提取句子主謂賓,先看主謂賓是否正確,再檢查對修飾主謂賓的定狀補,采用先整體后局部的方法一步步把一個字數較多的長句子分割開來,就很容易找出句子的問題所在。如:現在,我又看到了那闊別多年的鄉親,那我從小就住慣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嶇的山道,那熟悉的鄉音,那大別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聲”。從這個長句子里我們提取出了主、謂、賓――我看到了鄉親、茅草房子、山道、鄉音、笑聲,一提取我們就發現了語病所在,“鄉音”和“笑聲”怎么能看到呢,要么將“鄉音”和“笑聲”換成別的可以看到的事物,要么就加上聽到這個詞。②抓標志斷語病。有不少病句本身有明顯錯誤標志,如:a.看關聯詞語,復句中的關聯詞語易出現的語病主要是搭配不當、位置不當、分句內容不合邏輯、濫用詞語;b.看并列短語,句子中并列短語上易出現的語病主要是搭配不當、分類不當、語序不當或語意不明;c.看數量短語,在數量短語上易出現的語病主要是產生歧義、位置不當;d.看否定詞,在否定詞方面易出現的語病主要是表意相反、位置不當;e.看兩面詞,就要考慮語病兩面對一面或一面對兩面的不照應;f.看介詞,在介詞上易出現的語病主要是缺少主語、主客顛倒、搭配不當、結構混亂、漏用濫用;g.看代詞,使用代詞易出現的語病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義;h.看助詞,使用助詞易出現的語病主要是不合邏輯、漏用使句意不明;i.看長賓語,句中出現了長賓語可能語病是賓語中心語殘缺、搭配不當。③語感質疑法。這種語感質疑法是指先把題目的各個選項通讀一遍,遇到感覺不對的地方就剖析開來仔細分析,直到找出其中的錯誤為止。
總之,對于高中病句辨析與修改,教師應多總結實際教學經驗,結合具體情況,讓學生學起來感覺容易、愉快,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馮俠.辨析修改病句復習指南[J].新語文學習,2011,(05).
[2]李翠巧.淺談初中語文病句修改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3,(08).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語文;高考;耦合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3-0050-01
高中語文新課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健康和諧地學習和發展。教育部頒布的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然而目前高考作為全國性的人才選拔考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前途和命運,因而受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和教師都最大程度地受到高考影響。本文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與高考脫節現象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關措施,以使其更好地與高考接軌。
1.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與高考脫節思考
在實際教學和命題中,曲解、異化語文教學與高考關系的現象比比皆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現象:
1.1一線教師的認識偏差。一線教師中,存在著以下教學模式:一是"題海式"訓練,語文教學參照其他學科經驗,無視語文學科自身的學習規律,提倡語文學科理科化,大搞題海戰術。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語文這樣一門富有人文關懷、審美情趣的學科,在學生眼中,毫無趣味可言。二是"技術至上"式。持這種觀點的老師錯誤地把語文教學基本等同于解題方法指導,然后在大部分的課堂教學中,有意無意地灌輸自己的方法,這種以解題技術取代品讀、鑒賞、感悟的教學而言,與語文學習的正途背道而馳。三是"海闊天空"式。這些教師誤解了新課程理念,以為課改就是課堂活動多,形式多,弱化了語文教學根本立足點的語言。四是"蜻蜓點水"式。這些老師在高一高二階段,或多或少搞過一些新課程改革實驗。然而現實中應試之風盛行,他們無法承受改革失敗所需背負的罪責,頗不情愿地走回語文教學的老路。
1.2高考命題者的主觀因素。一是對中學教學及學生情況認識欠缺。目前高考語文命題專家以大學教授為主,其優勢無須贅述,但是這樣一支命題隊伍同樣存在隱患,最突出的問題便是命題者對中學語文教學實際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乏十分清晰的認識,從而給命題的科學性、高考的信度效度帶來不利影響。二是對課程標準及考試說明理解不透,比如以近幾年湖南省高考語文試卷為例,試卷基本體現了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的理念和要求,即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注重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偏題、怪題之嫌。再如江蘇卷中近年出現的備受青睞的探究題,也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高考命題與課程標準保持同步是好事。然而絕大多數的探究題,本身沒有多大探究價值,或者探究之說名不副實。
2.高中語文新課程契合高考的對策思考
綜上所敘,針對目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種種與高考不能完全耦合的現象,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路徑入手,使高中語文教學與高考進一步契合。
2.1教師需真正理解新課改的內涵。高中語文新課改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是學生得以終身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具體而言,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了解自己在學什么以及學習到何種程度,使其有意識地主動參與至各種學習活動之中;二是注重改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現成的語文知識的習慣,并使其養成動筆、動手以及動腦的好習慣,在實際行動中進行學習;三是要積極培養學生反思與總結的好習慣,最終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四是要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五是要讓學生學會科學合理地利用時間,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恰到好處。
2.2教師要打造理想的語文課堂。理想的語文課堂不是讓各種非語文活動占據的偽語文課堂。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切實開展聽、說、讀、寫活動的課堂,是語文味十足的課堂。一是教師要堅持用課程標準及考綱來檢測自己的教學,要堅定基于"新課標"的語文教學實踐必然能使自己的學生贏得高考的信念,潛心開展語文活動,培養學生語文能力。二是必須以學生愿學、樂學、主動學為前提。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運用個人的人格魅力、語文教師獨特的語言感染力、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等,當然最主要的是努力挖掘知識本身的魅力,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渴望,對語文的熱愛。三是應盡量避免教師"呈現-灌輸"的教學形式,提倡學生"質疑-實踐-發現"的學習方式。
2.3新課改教學內容與高考考點相融合。教師應在高考考點進行深入地分析的基礎上,對高中語文新課改的內容進行改革。如高考語文中有找出詞語中的錯別字這一項,語文新課改內容中對這一項也有所反映,并以專題的形式對這個考點加以練習與訓練。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高考靠解題能力和技巧是不夠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根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突出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與高考沒有突出的矛盾。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有其獨特的一面,所謂的解題技巧等是與學生整體語文素養分不開。
2.4打造更加科學的高考試卷。科學的高考試卷有利于全面檢測學生語文素養,考查學生語文能力,真正的為高校選拔人才。一是進一步優化命題專家隊伍,吸收一批具有相當理論高度、豐富教學經驗并對高考有深入研究的一線教師進入命題團隊,以此彌補大學教授對中學教學及學生情況認識欠缺的不足,使高考試卷更加貼近課程、教材和學生,更加符合中學教學實際,從而以可信的高考試卷引領語文課堂走向低耗高效。二是需要高考命題專家進一步加強對課程標準及考試說明的研究。在吃透課標及考綱精神的前提下,通過認真命制、分辨、篩選,實現高考試題最優化,從而以科學的高考試卷引領語文課堂走向規范純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史華蓉.論高中語文新課改與高考的接軌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7):67
[3]張鐘玉.高中語文教學與高考關系之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1(31):7-10
關鍵詞:語文 銜接 過度
一、高一學生語文成績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課標的差異
初、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學內容的差異、教法學法的差別,從而導致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困難。初中的課程標準淡化語法,致使一些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甚至有些老師根本就不講授這一部分,結果學生在學習高中語文時遇到了很多問題,給高中語文學習造成了許多困難。
如詩歌教學。初中階段實際教學不是很重視,基本只要求學生讀讀背背,了解詩歌內容。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語言,發揮想象,感受真情,審美,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和結構形式。
再如文言文閱讀。初中階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內容,淡化語法、句法、修辭。而高中階段則要求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課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
2、教材的原因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在內容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難度、深度和廣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敘述方法比較簡單,語言通俗易懂,直觀性、趣味性強,結論容易記憶,應試效果也比較理想。相對而言,高中語文“起點高、難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不適應高中語文學習,而影響成績的提高。
3、教法的原因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少,知識難度不大,教學要求較低,因而教學進度較慢,對于某些重點、難點,教師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多次演練,從而各個擊破。另外,為了應付中考,初中教師大多數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并讓學生通過機械模仿式的重復練習以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結果造成“重知識,輕能力”的不良傾向。這種封閉被動的傳統教學方式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發現意識的形成,創新思維受到了扼制。但是進入高中以來,教學教材內涵豐富,教學要求高,教學進度快,知識信息廣泛,題目難度加深,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樣通過反復強調來排難釋疑。且高中教學往往通過設導、設問、設陷、設變,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后由學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較注意知識的發生過程,傾重對學生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這使得剛入高中的學生不容易適應這種教學方法。聽課時就存在思維障礙,不容易跟上教師的思維,從而產生學習障礙,影響語文的學習。
二、相關對策研究
注重教法、學法的銜接,由于初、高中教學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標要求上的側重點不同。初中更加重視學科素養的養成,學生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科知識體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對學科知識體系的掌握要求比較高,不僅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科知識,同時還要達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還面臨著一個國家的選擇性考試――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學法上必然存在差異。
高中語文教師就應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的學法,包括如何預習、怎樣讀書、記筆記、思考問題、考試方式的差別、對不同階段學生的要求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自學能力。除堅持初中養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們覺得學生要多讀多寫多說多聽才能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培養語文能力。
1、多讀。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的方式要多樣化,朗讀、默讀、精讀、略讀,兼而有之。讀的內容也要雜,課本要讀,報紙要讀,科技文章也要讀。只有廣泛閱讀,才能厚積薄發。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教材,初中階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具體理解”,初中強調合作,高中更強調發展獨立閱讀能力,自己分析判斷。因此,對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誦讀背誦的基礎上,更強調理解。要求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基礎上,更強調自我鉆研,自覺讀寫,擴大讀寫量,提高讀寫效率。
2、多寫。
據統計,一個人要達到文通句順,至少要寫夠十萬字。顯然,初中一學期按規定寫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總計約兩萬字,即使加上小學階段作文,考試作文等,寫作量也是遠遠不夠的。寫的方式也應多樣化,如日記、周記、筆記、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時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要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評改,互相啟發,拓寬思路。
3、多聽。
不光聽教師說,聽教師泛讀,也要聽課文朗誦錄音。指導學生學會聽課。要求學生在記好筆記的基礎上,主動參與,積極的思維。強調重視學習過程,重視動態學習,重視能力提高。使學生認識到,有的內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記錄下來,也就沒有很大的價值了,關鍵在于思維的過程,只有在課堂上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才能提高思維能力,提高閱讀能力,取得好的成績。
4、多練。
關鍵詞:高中語文;問題;原因;對策
高中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通過學習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文審美和探究能力,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但通過多年的教學筆者發現,多數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足,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學習興趣也相繼減弱,甚者出現排斥的心理,導致成績難以提高。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對教學的反思以提高教學質量。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教學改革讓高中語文換了新面貌,但參差不齊的教學方法似乎更多于形式上,而忽略了其實效性,加之學生對學習語文的態度,讓語文常常處于尷尬的位置。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歷,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
幾千年的中國文化讓中國語文集哲學、歷史、政治、文藝等于一體,具有情感豐富,內容多樣的特色,尤其是中國古詩文,此種特色表現更突出。高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習者不僅能夠品位中國文化,而且能夠感受古人的豐富情感。但在教學中往往容易忽視文章的情感,而將重點放在文章結構、詞語的解釋,將文章飽滿的情韻剔除,學生獲得的也只是詞意,而一堆似懂非懂的詞句無法勾起學生興趣,更無法達到與古人感情的交流,在無法達到共鳴的學習中,學習效率自然無法提高。
2.忽視了教學的生活營養
生活滋養著世界萬物,當然也滋養著所有的文化,生活為文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素材,而文學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現如今學生的生活一般都為集中在學校,接觸生活幾何少,真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正是由于生活經驗的缺乏,讓學生的語言缺乏生氣,寫出的文章缺乏真實感,甚者完全按例文的套路,無自我的思考。如此的學習也違背了《課標》指出的:“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的初衷。
3.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
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氣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反應和接受能力快的學生,往往在課堂上表現活躍,能夠與老師的思路“擦出火花”,有時候筆者會將這些學生的反應完全作為全班同學的統一反應,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未能很好的照顧到學習稍差的學生,導致這些學生從跟不上到應付再到放棄。比如有次在學習《鴻門宴》時,翻譯“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這句話有幾個學生能夠比較正確的回答,筆者就簡略的帶過去,但課后發現很多學生又重新問起,這才明白自己在課堂上的忽視。
二、高中語文問題的成因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反思,發現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也不盡相同,現分析如下。
1.培養模式的單一化
從語文學習和考試中可以看出,高中語文讓學生陷入了純記憶中,雖然其聽說讀寫能力有所提高,但人文精神卻停滯不前。原因在于教學過程過多于側重考試的教學點,過多于側重分數,過多于要求學生以標準答案為準。
2.學生認知的不足
語文學習是個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高中語文考試,其題多與課文無關,因此學生容易認為語文可聽可不聽,聽了也沒用,考試也不考,尤其是語文基礎稍好的學生,此種行為更為突出。而他們并不知道,對課本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基礎,沒有日積月累對詞語辨析、文章閱讀和寫作的練習,就無法在日后的考試中做出正確的判斷。
3.學生學習態度的漠視
對于語文的學習,在多年的教學中感受到學生對其態度比較漠視,想聽就聽下,想做就做下,甚者有學生在語文課堂做其他科目的作業。之所以學生會出現如此的現象,多數原因為語文題目答案模糊,做題無成就感,而理科的題目既能帶來刺激,又能帶來成就感,因此學生更喜歡做此類的題目,從而對語文越來越“冷淡”。
三、高中語文教學調整對策
語文既難學又好學,只要用對方法,讓課堂充滿激情和活力,讓文字綻放出生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就能吸引學生,提高學習熱情。
1.灌注“情”,鑄就語文“魂”
心里學家認為:情是認知活動啟發、發展和維持的動力,沒有情也無所謂智慧。常言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語文并非“無情物”,它也能“化作春泥更護花”,只要教師將文章的情與學生的情融為一體,教學就能達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2.注入“味”,深化語文“質”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無時無刻不存在我們身邊,也無時無刻不激蕩著我們的感情,更新著我們的認知,教師若能將生活有效的融進課題,必能引起學生心情,再次激發起學習。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時,通過網絡收集與文章有關的圖片,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從圖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這樣就能夠將無形的美化為有形,讓學生感受更深。對于作文,是學生最為頭痛的,如何達到“下筆如有神”是每個學生的向往,而實際中學生往往表現為“擠牙膏”。要想“下筆如有神”首先必須讀萬卷書,讀萬卷生活之書,學習生活語言,才能具備說好話,寫好文章的基礎。
3.引入“新”,定位語文“向”
任何學習都應與時代接軌,體現出時代的特征,與時代相聯系,特別是作文,往往是社會的熱點,而作為學生,由于其生活圈的單一性,往往缺乏對這類問題的關注,更無法結合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導致論述缺乏力度。因此,老師可以將新聞、熱點等“新鮮事物”引入課題,讓學生既能感受到社會的變更,同時也能夠活躍其思維。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反思,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學生實際,采取有效的調整措施,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激情。
參考文獻:
[1]王金華.新形勢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學園:教育科研 ,2010,10(18):88
一、對高中語文的實際需求以及間接需求的分析
所謂高中語文的直接需求,是從實際角度斟酌,教師所必要教授給學生的學習技能,在平時教學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也是一般學生接觸到的語文教學。除此之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素質不斷提高的同時,語文教學衍生出的一系列間接需求,在社會中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高中語文課堂的間接需求是,在必要的語文學習技能之外,我們必須從理論中走出來,從書本中走出來,擴展知識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培養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使當代學生能自主深入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并且發揚光大。高中語文間接需求顯示了高中語文課堂的重要性――是中華文化傳承的基點。
二、現有高中語文課堂類型分析
現代語文課堂的類型多樣,不同老師的不同教學方式以及不同的教學理念,造就了不同的課堂類型,但大致上都大同小異,可以總結為三類。
1.功利性課堂的優缺點
所謂功利性講堂,是指以測驗為終究目標的講堂教學情勢,其講堂內容主要為測驗辦事。通常這種課堂形式單一,內容相較于其他兩種課堂形式略微枯燥,但是是國內最常見的課堂形式之一,優缺點也最為明顯。其優點在于,善于總結考試規律,學生的答題會較為規范準確,易于抓住考分。其劣勢在于,沒有高效有趣的課堂互動,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學生很難養成自主學習思考,發現新事物的思維,容易形成思維定式。
2.拓展型課堂的優缺點
所謂拓展型課堂,是指以培養學生課外學習興趣為目的的課堂形式,其課堂內容主要是拓展課外知識面,通常這種課堂形式較為活潑多樣。其長處在于,能高效控制課堂,豐碩學生課外生活,擴展知識面,使學生養成自立的習慣,進修的本領。其劣勢在于,過多的拓展知識面,反而忽視了基本功,對于學習技能的練習講解不夠,導致同學們感覺考試這座大山異常的難翻越。
3.綜合型課堂的優缺點
綜合型課堂相較于以上兩種課堂形式采取折中的方式,既考慮到學生面臨的現實問題――考試,又為自主學習思考勻出時間,是一種較為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它集中了功利性課堂以及拓展型課堂的優點,但是需要考慮課堂時間的合理安排。
三、現代高中語文課堂的缺陷
針對高中語文課堂效率不高的問題,經過仔細觀察后發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1.學生缺少學習語文的興趣
因為很多學生在功利性講堂的講授模式下,缺少對語文進修的熱情,對語文進修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常常在課余時間不會自立進修語文,也不會自動對語文學科的方方面面舉行探討,只是被動領受老師教授的常識,是高中語文講授講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學習語文時間不充足
高中課業壓力大,科目數多,語文作為評分彈性最大的科目,用來學習的時間被壓縮到少之又少,進步講堂效率,把語文學習盡可能用到講堂上,才能填補學生學習語文時不敷衍的情形,同時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樂趣也可增加學生們學習語文的時間。
3.學習語文導向性不明確
語文學習沒有一個明確的尺度,其更加重視學生的內修以及思想情感,品格的修煉,不僅僅是一個量的達標,所以一些同學會在一段時間內找不到方向,在不斷的迷茫中徘徊,從而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提高課堂效率策略
1.課前做好充實的準備工作
提高課堂效率,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實的準備和詳盡的教案,并對學生要在這節課上所學到的內容進行詳盡地規劃,不然會導致課堂效果與預期相差很大,進而惡性循環,影響講授進度。
2.對課堂時間進行爭分奪秒,細致規劃
細節決定成敗,一節高效率高質量的課,應該當把時間詳盡到分秒鐘,使講堂時間獲得充實的利用,在劃定的時間內,對課堂內容進行科學有效的安排,才能使學生收獲頗豐。這是對教師一項巨大的挑戰,也是考驗一名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準線。
3.使課堂形式多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舊式課堂中,一般的教學形式是老師講,學生記筆記,然而現今,教師應適當減少講課,多讓學生表達,引進更多課堂形式(比如游戲,情景表演等),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愛上語文。
4.擴展學生知識面
當代講授最不倡導的便是死讀書。教師應適當擴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走出書本,從蝸居中慢慢接觸到社會,了解社會,這樣才能培養出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