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3:55: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幼兒愛心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問題的提出
人類的愛有多種表現形式,如親情的愛、教育的愛、尊敬的愛等。而愛心是包含于愛里面的一種情感和能力。弗洛姆認為愛是一門藝術,愛是需要學習的。幼兒愛心的培養首先是從家庭開始的,幼兒園也是愛心教育的重要場所。當前幼兒園的愛心教育進行得怎么樣呢?幼兒園重視愛心教育嗎?在幼兒園中又要怎樣進行愛心教育,才能讓幼兒感受到愛,學會愛,具備愛的能力呢?
本文采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從受訪幼兒園老師開展的愛心教育活動入手,分析愛心教育在幼兒園里的現狀,探討如何培養幼兒的愛心。在J幼兒園抽取30名教師進行訪談,對訪談進行錄音,并翻錄整理。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教師眼中的“愛心教育”
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他對教育的理解影響著教育行為,從而影響受教育者。關于什么是愛心教育,被訪的老師是這樣說的:
“舉例說,我們班的六一節目,排的是舞蹈《螢火蟲》。我比較注重孩子情感上的培養,我就按照給孩子一種比較善意的體會,把螢火蟲的發光、發熱啊,這種自然現象解釋給孩子聽,然后提升到一種較高的層次,奉獻的精神?!?
“我們會在教室的角落設置一個動物飼養區域,讓小朋友養小金魚啊,烏龜啊,我覺得這些都可以培養小朋友的愛心。”
“這些在語言活動也是可以滲透的,我覺得并沒有一個專門的主題來做這個。像平時我們在重陽節的時候,講要尊敬長輩,老人,這其實就有培養孩子的愛心在里面。”
“我覺得孩子本質就是善良的,像前段時間,我們北海有位中學校長得癌癥了,我們發動全園捐款,孩子們很踴躍的。還有像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我們的孩子都有奉獻自己的愛心。這些教育都是潛移默化的。關鍵是教師有沒有這種意識,去引導孩子?!?
教師意識到自身的角色是引導者,將孩子的愛心教育滲透到活動中來。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教師將孩子愛心的培養融入到對小動物的愛,對老人的尊敬和對受難者的同情中。這是一種比較自然和漸進的教育方式。教師們也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可以融入愛心教育,只要引導和激發出孩子的愛心,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教師開展的“愛心教育”
被訪老師列舉了一些幼兒園里開展過的帶有愛心色彩的活動,數量還不少。
“捐款,愛心樹,愛心朋友,愛媽媽……家庭,朋友,老師,各方面都有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大班孩子去了福利院、敬老院,讓孩子體驗感受愛?!?
這么多與愛心有關的活動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當我們詢問活動的效果時,老師的回答比較簡單,“孩子很喜歡”。教師給孩子提供的是活動的體驗而非單方面的說教與灌輸。
“形式多種多樣,滲透到各種主題活動中。兩個孩子在爭搶玩具,然后老師及時發現,進行一定的正面教育?!?
被訪老師認為愛心教育融會到教學活動中并不是困難的事情。像上面提到的正面教育,雖然是從爭搶玩具開始的,但是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正面的道德教育,也是實施愛心教育的重要環節。
(三)教師在“愛心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1.引導者。
裴斯泰洛齊認為愛的種子是天生的,它們的根源存在于嬰兒和他的母親之間存在的關系。兒童對母親的愛是來源于母親對兒童的愛。同樣,在幼兒園里,教師對幼兒也要本著慈愛之心,把幼兒園變成大家庭,由此培養幼兒對教師的愛,并培養其一般的義務和道德感。不管是J幼兒園中開設的動物飼養區域還是發動孩子為災區捐款、去福利院看望老人等等活動,教師都是作為“愛心教育”的引導者。兒童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愛,并將這種愛逐步擴大到全社會。
2.施愛者。
教師是施愛者意味著教師是愛的給予者,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是愛的擁有者,擁有愛心,擁有愛的能力。教師給予學生的是師愛,是無私的、主動的愛。教師是師愛的主體,幼兒是師愛的客體。教師在給予幼兒愛的同時,自己有成就感和滿足感,而幼兒則在教師的愛中得到充分的滿足和快樂,并且被愛感染和鼓勵,在教師身上看到什么是愛,并學會去愛。斯普郎格曾明確指出,“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的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就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喚醒兒童的心靈,只有愛才能擔當此重任。教師扮演的施愛者就是用師愛引發出幼兒的愛,喚醒幼兒愛的心靈。
(四)幼兒園中的“愛心教育”多,孩子的“愛心現象”少
從采訪中得知,J幼兒園是比較重視孩子的愛心教育的,但是受訪者卻認為“幼兒的愛心在生活中還是不怎么能夠體現出來。”在J幼兒園,教師觀察到孩子表現出較少的分享行為,對其他小朋友的關愛少有體現。被訪教師認為,現在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得到的寵愛太多。大多數父母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給予孩子足夠的愛,但他們往往忽視了怎樣教孩子回報自己的愛。父母過多地施愛,造成了孩子不會去愛。
另外,受訪老師還認為“孩子有時的冷漠和單親家庭有一定的關系?!钡S后她又舉反例推翻這個命題。“但是,我們班只有一個孩子是單親,他跟媽媽過的,母親比較敏感,對小孩的教育比較在意,但這孩子在愛心這方面發展得還是挺好的?!弊詈?,教師認為家長的引導才是孩子是否表現出愛心的關鍵。
Y老師提出了一個自己的觀點,她們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本質來說是比較單純,天真的。有些孩子這方面來得比較容易(激發),有些孩子就困難些。”Y訪老師認為,孩子天性就是具備愛的能力和愛心的,不過要通過教師或家長的引導才能被激發出來。也就是說,孩子在參與這些愛心教學活動的時候,他們體驗到了愛心,體會到了什么是愛心行為,但是,他們不一定馬上就表現出來,需要成人的引導。
(五)影響“愛心教育”的主要因素
1.家庭因素。
孩子先是從父母那得到愛,才有了對愛的認知,有了施愛的榜樣。孩子理解父母對他的愛,體會到應該回報父母的愛,才會使他具有愛人、關心人的情感。
G老師:“從自我做起,家長本身做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模仿能力很強,正面的榜樣,友善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睆娬{了家長在孩子的愛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幼兒教育主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就自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愛心教育的基本是愛的教育。既要有愛的基本含義的理解,也要有實際的詮釋。讓孩子明白愛的含義只是開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諸于行動,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愛的教育不只是教師和學校的的事。伴隨孩子去實踐最多的是家長,實踐的主體是社會。所以,真正的愛的教育更多的事需要家長的參與、社會的支持。愛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多樣化。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仍是一個值得長期堅持的教育
關鍵詞:愛的教育; 幼兒; 堅持
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幼兒教育主題,圍繞著這樣一個主題,不少的幼兒園、幼兒教師可以說是煞費苦心。與之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與教育方式方法也在不斷的實踐與摸索中應運而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就自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一、愛心教育的基本是愛的教育。
也許,大家以為這是當然,無需再提,可是對于“愛”的真諦又有幾人真正深入的了解?我們對于幼兒進行的愛的教育大多只局限于教師的教育過程,我就曾看見過這樣一個案例:課堂上,老師“孔融讓梨”的故事講完了,他問學生:“春游時,你帶了兩只梨,而同學小明卻什么水果也沒有帶,這時你會怎么辦?”全班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讓一只最大的梨給小明!”老師笑了,因為這節課成功了!可是,他剛回到辦公室,學生就來叫了,有兩個小朋友吵了起來,為的是爭搶一只稍微干凈的皮球玩。
當我第一次看見這樣的案例是時,有著似曾相識的感覺。只是在一次看圖講故事之后,而孩子們搶的也不是皮球。我只能感嘆從某種角度說我的那次愛的教育根本稱不上是“教育”,因為對于孩子而言,那只是我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將規定的愛的含義像傳授學科知識那樣“教”給兒童,即通過直接告知的方式,直接告訴孩子愛應該是什么。孩子的任務就是將教師所傳遞的那些知識記住。而我也簡單的認為愛心教育就是讓孩子能對某些給出的事件或現象做出一個簡單地判斷,即讓孩子能說一說我們應按怎樣去愛。而實際上,許多事件或現象是不能簡單地說一說,它包含著每一個人對愛的理解和用實踐行為的詮釋。所以我要提出愛心教育的基本是愛的教育。既有愛的基本含義的理解,也要有實際的詮釋。讓孩子明白愛的含義只是開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諸于行動,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愛的教育不只是教師和學校的的事。
長期以來大家一直認為,學校承擔著社會文化價值維持與傳遞的功能,教師依據社會的要求和教育大綱的規定,代表著社會,將這些社會文化價值有計劃有系統地傳遞給孩子。那么不管什么樣的教育都是教師和學校的事。這樣的想法、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各類教育活動。在愛的教育上不能再讓其延續下去。這是有原因的,正如我們前面提到教師的教育活動讓孩子明白愛的含義只是開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諸于行動,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而伴隨孩子去實踐最多的卻是家長,實踐的主體是社會。所以,真正的愛的教育更多的事需要家長的參與、社會的支持。教師不要再在那里身單力薄地“苦苦教育”著,那樣教育的結果大多是徒勞無功的。
三、愛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多樣化。
幼兒教師針對愛心教育的開展的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也好、游戲也罷只能稱作一種方式方法。我所說的多樣化可以解釋為通過各種途徑讓幼兒多付出愛心、感受愛心。教師再多的說教、故事、掛圖等等也不如讓幼兒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去付出愛心,感受別人得到自己的關愛后的滿足感更能激勵幼兒。更加不如幼兒相互之間、幼兒與他人之間愛的交流所取得的成效。
但無論是什么方式方法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最基本的就是把我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征,順應孩子的自然,盡量避免強制。順應其自然而不是任其自然,教師、家長的啟發和引導要適時、適情,以便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仍是一個值得長期堅持的教育,讓孩子的一生就從愛開始。
摘要:愛心交流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特別重要,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以重點運用,得到孩子們的認可,形成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基于愛心交流視角的幼兒園教育創新研究是必要的。
關鍵詞 : 愛心交流視角;幼兒園教育;創新研究;
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關鍵是成人怎樣正確引導和培養。在愛心教育中家長對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家長要以身示范,做孩子的榜樣。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要義。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孩子進行愛的情感教育。基于愛心交流視角的幼兒園教育創新研究成為當前幼兒教育的最佳途徑。
一、愛心教育的意義
如今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家中缺乏能夠與之分享物質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現在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上寶,對其寵愛過渡,唯恐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受委屈。于是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下,形成了不少弱點,其中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愛心,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不合群,不關心他人;不會與同伴和平相處,打架、沖突時有發生,這會嚴重影響幼兒的發展。因此,“愛心”教育迫在眉睫。父母“身教勝于言教”,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孩子,讓尊敬長輩的優良品質發揚光大。活動后,通過與家長的交談以及看到家長反饋來的記錄。我們也很感動。父母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洗腳的情景,每個人的眼里含著淚花,心中涌動著感動,此時,充分體現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意境,每個人胸口堵著感動,多少年來,還是第一次給自己的父母洗腳,怎能不感動?
二、基于愛心交流視角加強幼兒園教育創新
(一)多帶孩子到自然環境中
愛好大自然是幼童的天性。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神秘美麗,接觸自然的活動是那么妙趣橫生,孩子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能得到許許多多的歡樂并獲得美的感受,豐富他們的情感。家長在引導孩子感受和欣賞大自然的美的同時,要教育孩子關心和愛護大自然,告訴孩子這美麗的大自然是屬于大家的,草坪不能踐踏,花木不能攀折,果皮雜物要仍進垃圾桶。
(二)利用優秀文藝作品進行情感教育
幼兒在認識上具體形象化的思維特點,家長應充分利用適合幼兒的生動形象的文藝作品,如圖畫書,影視,童話等對孩子進行愛的情感教育。幼兒特別喜愛童話故事,童話中的角色和情景在幼兒頭腦中栩栩如生。當故事中的主人翁遭到不幸時,最能使幼兒產生同情心,打動他們幼小的心靈。許多成年人都會記得“賣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等外國著名童話和我國不少民間故事,對童年時代培養善良的情感起到很大的作用?,F在也有不少頌揚熱愛父母,熱愛同伴,熱愛人民,愛護公共財產等高尚精神的優秀兒童故事,我們可用幼兒易懂的語言將這些故事講給孩子聽,滋潤他們幼小的心靈。
(三)善于結合日常生活對兒童進行愛的情感教育
例如,孩子的奶奶蹲在那里摘菜,有心的媽媽便可對孩子說:“瞧,奶奶在為咱們摘菜,她蹲在那兒多累??!”孩子聽后可能會去為奶奶搬個小椅子。這時,媽媽便要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關心奶奶的行為予以肯定,進行心理上的強化:“奶奶,您還累嗎?”媽媽問奶奶?!安焕哿?,我的小孫子知道心疼奶奶了!”孩子受到夸獎后,心中也美滋滋的。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定會重復這種良好行為的。
(四)在愛心呵護中以身示范
幼兒的模仿性極強,他們是在模仿中學習做人的。家長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對象,如果做家長的平時尊老愛幼,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這種善良的情感和行為必定會深深地影響孩子,培養他們一顆愛心。某幼兒園中班的一位老師曾向我講述這樣一個感人的事例:有一天,幼兒園為孩子們準備一種美味的點心,小朋友中午吃午點,每人一塊,孩子們都高興的品嘗著可口的午點。但有一位小朋友悄悄地把點心放進衣兜里,當老師詢問他為什么不吃點心而裝進衣兜里時,孩子說:“因為我爺爺病了,我想把點心帶給爺爺吃。”這孩子為什么如此關心爺爺呢?這位老師為此進行了家訪,得知孩子的父母平日非常孝敬老人,他們全家進餐時,總是習慣地把最好的菜肴先給爺爺奶奶吃。每當老人身體不舒服時,媽媽就叮囑孩子:“今天我們說話,走路都要輕輕的,晚上也不要看電視了,因為爺爺頭暈,怕吵?!笔馨职謰寢尩挠绊懞徒逃⒆右簿妥匀挥幸活w孝敬爺爺的愛心。
三、特色教育
現在很多幼兒園一味強調特色教育,例如:英語班、心算班、舞蹈班等等。小寶寶過小就戴上了藝術教育的高帽子。我認為不是很可取。孩子太小,不要認為學得越多越好。關鍵在于循序漸進。東西學得不在多,而在于是否有利于促進孩子其他如:心理、情感、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發展。文學作品,教師有心用合適的方式去帶領幼兒走進這本書,就一定能夠在孩子的身上看到影響和變化。假設將幼兒道德行為的發展分為外爍階段、中間階段和內發階段,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幼兒不可能直接越到最高層次,尊重幼兒的道德行為必須有一個由外而內的過程,這首先需要通過良好的道德環境,以及借一個合適的外在動機,讓幼兒逐步地朝著積極的方向靠攏,隨著時間、經驗的累積,慢慢地轉化為內部動機。
四、老師用自己的愛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
用自己的愛,感悟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擁有愛心是我們干這份工作的首要條件,沒有對孩子的愛,談何對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愛,畫出來就是一顆心,一顆紅心。用愛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用愛心回報我們。創造一個公愛的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老師是愛他們的,老師對任何孩子都是一樣的。適當的鍛煉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不會做的時候,老師教,可學會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讓孩子養成事事都是別人為自己做的不良習慣。在這一點上,更需要家長多做些努力,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啟蒙老師,孩子們在幼兒園所養成的好習慣還需要長時間的鞏固。
【關鍵詞】 幼兒教育;愛心教育;方法
一、構建愛的環境,開展愛心教育
要讓孩子懂得愛、學會愛、撒播愛,首先要讓他們感受到愛是具體可摸、活生生存在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愛心教育不是干巴巴的訓話,也不是冷冰冰的說教,而應是充滿情感的教育行為。為幼兒創造一個愛的環境,這是進行愛心教育的關鍵。
幼兒在園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要讓孩子感受愛心,首先要讓他們感到老師是愛的天使,是溫暖的小鳥,讓其在時時刻刻的注視模仿中接受愛的教育。早晨入園接待時,老師可在門口與孩子們熱情打招呼,摸摸頭、拉拉手,歡迎他們的到來;休息時與孩子們談談心,對特別的孩子給予特別的愛;活動時,要對弱小畏難的孩子吃偏食,讓他們多玩多動;上廁所時,幫孩子提提褲子、系系鞋帶;午點后,幫孩子們擦擦嘴、洗洗手。這些愛的舉動,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創設播愛平臺,開展愛心教育
1. 通過講故事唱兒歌等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例如,《小花貓生病了》《老豆豆過生日》《愛唱歌的小麻雀》等兒童故事,膾炙人口,生動感人。老師要聲情并茂地講,鼓勵幼兒要繪聲繪色地講,講完后,要引導幼兒從新奇生動的故事情節中走出來,去認識其中的對與錯、好與壞、誰是榜樣、誰是“壞蛋”,再結合身邊的人或事舉一反三,幫他們分清是非、辨別真假。久而久之,幼兒就會效仿故事中的角色說話、做事,進而形成良好的待人處事品質。
2. 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愛的真諦。游戲是幼兒教育的主導手段和活動平臺。教師要善于運用幼兒游戲中自主自愿的規律,將愛心教育貫穿于活動始終,引導幼兒在娛樂中學習互助互幫,在嬉戲中體驗集體的智慧力量,在玩耍中提升包容和諧的心態。例如,我們可以要求幼兒扮演家庭成員的角色,感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的分工職責,體會他們照顧別人的辛勞。在玩游戲《小麗摔倒了》時,要讓幼兒動腦筋、想辦法,明白在生活中遇到一次次自己或別人的“跌倒”應該如何面對,應該如何有力地站起來,應該如何避免那些無謂的“摔倒”,一天比一天堅強自信。
3. 依據時令環境培養幼兒美的情懷。幼兒的心靈如同一張白紙,他們好奇、渴望了解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作為幼教工作者,要恰到好處地滿足孩子的天性,帶領他們走向自然,走向美,感受美,培養他們愛美的情懷。春天,帶孩子到戶外,看看花,聞聞草,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萬象更新。夏天,帶孩子到樹蔭下乘涼,撫撫枝桿,摸摸葉片,感受綠意和生命的神奇美麗。迎著絲絲涼風,觸摸自然力量和感受愜意。秋天,帶他們到田間地頭,看碩果累累,聞瓜果飄香,體會勞動的光榮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冬天,帶他們掬一把皚皚白雪,翻弄冰清玉潔的瑰麗,為彎腰的松柏挺直脊梁。諸如此類,對幼兒來說是生動的,是新鮮的,是感性的,是可以刻印在心靈上的。長久下去,幼兒潔白的心靈畫板上一定會烙下美的印跡。
三、樹立典型榜樣,開展愛心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幼兒是模仿著長大的,這是他們的天性。在幼教活動中,要善于樹立榜樣的標桿,讓孩子在模仿中明白事理。首先,幼兒工作者是最大的榜樣,要時時以身作則,處處言傳身教,給孩子做好模范。比如,有幼兒摔到了,老師應該第一時間跑過去,輕輕地扶起,用手摸摸,甜甜地問問:“疼不疼?。啃」怨浴!薄肮院⒆?,不哭,下次要慢慢跑!”同時幫幼兒擦掉眼淚,撣去泥土,領回教室,進入游戲。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些舉動雖小,但是孩子看在眼里,會記在心里,當下一次面對同樣的情景時,他們也會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久而久之,即能內化成為關愛的習慣和品質。
同伴良好的行為形象最能影響孩子積極勇敢地朝向真善美。譬如,某個小朋友主動幫助老師收發玩具,某個小朋友主動整理圖書,有人擦玻璃很干凈,有人整理桌凳很科學,有些幼兒經常使用“謝謝”、“對不起”、“麻煩”、“沒關系”等禮貌語言。老師看在眼里,要及時鼓勵表揚,善加誘導,必要時可以錄成視頻,在活動中播放宣傳,引到幼兒向“榜樣”看齊,進而形成互幫互愛、文明和諧的班風。
摘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個性行為品質,并使之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強有力的催化劑。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愛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富有愛心的孩子。孩子時時刻刻把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父母平時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孝敬老人、關心孩子、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等,讓孩子覺著父母是富有愛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關鍵詞:家長;愛心;指導;培養;教育;幼兒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不得不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家庭中獨生子女現象的逐漸普及,孩子已成為每個家庭的中心和重心。父母長輩的過多保護和百般溺愛,漸漸地促使孩子養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個性品質,他們在接受來自于成人的源源不斷的關愛時,感到非常地理所當然,因而他們也就絲毫不會去考慮別人的需求與感受。長此以往,這樣的孩子,在群體中與他人相處時往往就會時時處處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表現出冷漠和自私的不良行為傾向。試想,這樣的孩子將來在立足社會、與人交往和處理人際關系時就會產生許多障礙問題,這種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將會影響他們一生的發展。 在《學前教育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中班幼兒正處于個性情感初步形成并相對穩定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幼兒的認知與判斷能力也已經有了初步的萌芽,抓住這一有效時期,加以科學、全面、形象、生動的情感熏陶,將有利于幼兒良好道德情感的初步建立。而作為學前教育機構的幼兒園,要使我們的愛心教育得以深化,體現實效,則必須要牢牢抓住家庭教育這一環節,以家庭環境的改造和創設為依托,使德育滲透在學校、家庭、社區各個領域,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說教式的教學模式。注重愛心教育的系統性與實效性,以景制情、以點帶面,來實現學校、家庭教育的完美結合,從而實現家庭愛心的目標,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
1.以親情為主線開展家庭愛心教育
在我們整個的研究過程中,幼兒家庭愛心教育的實施,始終是圍繞著"親情"這根主線展開的。因為我們深深體會到孩子和父母那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是世間最濃烈最珍貴的情感。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更有著說不完的愛的牽掛、愛的故事。 我們有針對性地向孩子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說說家里誰是最早起床的人?家里有了好吃的東西,爸爸媽媽為什么不舍得吃?當你生病時,爸爸媽媽會怎么樣呢? 這些問題都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所以他們有很多的直接感受和體驗。他們爭先恐后地說著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故事,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滿足的笑容??墒钱攩柕剑喊职謰寢尀槭裁瓷岵坏贸院脰|西?爸爸媽媽上班很累回到家還要做許多事,你有好辦法幫助他們嗎?有的孩子說"我媽媽說她不喜歡吃零食"有的孩子說"媽媽累了,叫奶奶來燒飯……"從孩子的答案中,我們不難看到,孩子們因為缺少情感體驗,總是將自己置身事外,覺得那些是大人們自己的事。
2.以主題為形式注重情感體驗與激發
由于受年齡和生活認知經驗的限制,他們道德情感的形成還處于一種萌芽和不穩定的狀態。因此,需要我們成人不斷地給予引導、激勵和強化。我們在家庭愛心教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堅持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深化活動內涵、豐富活動形式、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為此,我們先后開展了"我的一家""我愛爸爸媽媽""學做哥哥姐姐""客人到我家""爺爺奶奶來過節""大家一起玩""我長大了"……等一系列的主題活動。我們對主題內容進行了合理的計劃和編排,力求做到由近及遠、由表及里、以情制景、以情動人。每一個主題的開展既有老師預設的活動(其中包括要求孩子觀察記錄爸爸媽媽做些什么家務、去父母單位參觀訪問、請弟弟妹妹上自己家做客等),同時還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筋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做法,把自己關心父母、愛護弟妹、尊敬長輩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讓小伙伴們一起學學自己的好辦法等。 隨著主題活動的蓬勃開展,孩子們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獲得了情感、認知、語言、動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均衡發展。我們教師也在和幼兒共同深入主題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與家庭、社區互動才能使我們幼兒園的情感教育熠熠生輝。
3.以互動為模式烘托情感激發的氛圍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幼兒家庭愛心教育。因此,我們整個的研究過程就必定要和家長緊密合作,連手互動。我們利用家園聯系窗、家長講座、家園小報、家長沙龍、家教辨析會等形式,向廣大家長介紹和宣傳本課題實施和開展的價值和意義,以此獲得家長的配合、發動家長積極參與。我們將定期開展的愛心教育活動方案詳細地張貼在信息欄中,并明確標明家長配合的事項。例如:在三八節時,我們設計了"親親好媽媽"的主題活動?;顒觾热萦校嚎鋴寢?、畫媽媽、唱媽媽、親親好媽媽等……。我們建議媽媽要配合孩子一起挑選媽媽的照片,告訴媽媽們在和孩子一起找照片的過程中,應該給孩子講講媽媽以前的故事(媽媽為了照顧你,不再精心打扮。媽媽生下你以后,身材不再苗條了。媽媽以前有很多的照片,現在的照片越來越少……)通過和孩子一起找照片,看看媽媽那么多的變化,使孩子在親子交流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媽媽身上這么多和原來不一樣的地方,其實都是為了我呀!在接下去的畫媽媽的活動中,孩子們紛紛用自己的愛心畫出自己媽媽最美麗的樣子,把它作為禮物送給自己最親最愛的媽媽。媽媽接受了這份禮物后,把自己的一份滿足、一份感動寫在了畫上,而后幼兒園在組織了親子聚會"我的好媽媽",媽媽們和孩子圍坐在一起,享受和感悟親情。像這樣的親子活動內容還有:"爸爸真辛苦""對換節""我是爺爺奶奶的乖寶寶"等,通過親子交流,讓幼兒進一步體驗父母長輩的辛勞,尊敬和關愛他們。
4.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
許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愛孩子,卻忽略了給孩子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其實施愛與接受愛是相互的,如果讓孩子只是接受愛,漸漸地,他們就喪失了施愛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給予,并且覺得父母關心他是理所當然的。有的父母以為給孩子多點關心和疼愛,等他長大了,他就會孝敬父母,疼愛父母。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你沒有給孩子學習關愛的機會,他們怎么會關愛父母呢?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學習好了,將來才會有一個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為孩子著想,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習慣、品質、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更重要,并且這些都需要在生活、學習中培養的,不會一蹴而就。持之以恒的培養才會使愛的種子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
我們在組織這樣一系列的親子活動中,在充分利用了來自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的同時,也幫助家長建立和形成了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使家長認識到孩子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更認識到了孩子良好情感品質的建立會真正促進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
摘 要:天真的笑臉,純凈的童音是用來形容兒童的,而幼兒教育的任務就是讓天真爛漫的兒童快樂健康的成長。幼兒教育和中小學教育有著很大的差別,不需要教師有多高的專業水平,但是需要教師有愛心和奉獻精神。
關鍵詞:幼兒教育;愛心;奉獻
三到六周的孩子像一顆在陽光雨露滋潤下成長的幼苗,他們需要陽光的溫暖,雨露的滋潤,這陽光雨露就是愛。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想孩子的父母一樣,把愛心傾注給每一個孩子。這樣幼兒教師就需要奉獻精神。有了愛心和奉獻精神就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幼兒教師。
一、滿懷愛心做好每一項工作
把幼兒教育工作當做一項事業來看待,你現在的付出會培育出未來的一棵棵參天大樹,這就是教育工作的神圣所在。特別是幼兒更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用愛來澆灌。帶著愛心去做每一項工作,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將來會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就會覺得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價值的,就會有成就感。
幼兒教育工作非?,嵥?,不但要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知識,還有開發孩子們的視野,更重要的是還要負責孩子們的生活。所以幼兒教師有著雙重角色,既是老師,又是家長。孩子到了幼兒園里,事無巨細都需要老師來管,甚至孩子上廁所都需要老師負責,這也是幼兒老師的辛苦所在。做這些像保姆一樣的工作沒有愛心是不行的。幼兒教師要做到愛自己的孩子推及別人的孩子,就能夠把愛給每一個孩子。有了這種愛心,是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根本。
二、給予每一個幼兒理智的愛
不管是中學教師還是幼兒教師,教師給予學生的愛畢竟和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有區別的。父母之愛是一種親情之愛,血濃于水的愛;而教師給予學生的愛是一種關愛、理智的愛。但是這兩者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是無私的,唯有無私才能讓孩子感覺到,愛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教師給予學生愛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起到教育的效果,而教育行為是一種理智的行為,因此,教師給予學生的愛也應該是理智的,幼兒教師也是一樣。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讓幼兒感覺到你既是老師又像父母,這樣在幼兒教育中才能起到起碼的教育的效果。要讓幼兒感覺到你是愛他們的,但是也要聽老師的話,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要做到這一點,幼兒教師就需要主要角色的轉換。在照顧孩子們的生活時要像媽媽一樣;在教給孩子知識,規范孩子的行為時就是老師的角色了。在實際的幼兒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隨時轉換角色。一會孩子需要上廁所了,你就是媽媽;一會教給孩子唱兒歌,你又變成老師了。這是幼兒老師和其它學段的老師所不同的地方。這樣給予孩子的愛才是理智的愛,孩子們才能夠在這種理智的愛中在知識、心智、身體方面健康成長。
三、幼兒教師要有奉獻精神
上面已經提到,幼兒教師其實有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父母,所以幼兒教師擔負著雙重任務:教育的任務,照顧幼兒在校生活的任務。這相對于中小學教師更累,更需要有奉獻精神??梢赃@么說一個好的幼兒教師不一定是在專業上突出的老師,但是必須是一個充滿愛心和具有奉獻精神的教師。這種奉獻不僅僅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在日常工作中幼兒教師要對孩子們事無巨細的進行照顧,還要備課、上課、組織孩子們做游戲等等,工作內容繁雜。內在,幼兒教師還要有博愛的胸懷,要分出對自己孩子的愛給自己的幼兒學生。幼兒教師的奉獻精神正在于此。這也是幼兒教師值得尊敬的地方和與其它階段的教師不同的地方。沒有奉獻精神是做不好幼兒教師工作的,幼兒教育這個職業是崇高的,幼兒教師是最值得人們敬佩的。
人們經常把學生比喻成小樹、幼苗,把教師比喻成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幼兒教師不但是園丁,還是陽光和雨露,用母親般的愛滋潤著每一顆幼苗健康成長。愛心和奉獻是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基礎,是對幼兒教師最根本的要求。
幼兒期是幼兒情感發展的啟蒙期,幼兒的情感發展如何,將直接影響他們今后的素質和個性發展。但是長久以來,身體發展的重要性已經幾乎為所有家長所認識。然而,幼兒心理的健康卻被忽視。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孩子以逐漸成為給個家庭的“核心”造成他們只懂得享受愛,卻不知道去關愛別人。
幼兒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在幼兒園中度過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對孩子們進行愛心教育是我們的責任。和在孩子們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我們通過教育和引導,從一點一滴做起,對幼兒實施愛心教育。
1.在教育活動中,對幼兒實施愛心教育。
設定以“愛”為主體的活動。例如,我們班開設了“謝謝你幫忙”這個主題。通過讓幼兒對各種行業工作的了解,如帶領幼兒參觀食堂,參與簡單的勞動等,讓幼兒理解各行各業工作人員的辛苦,從而對服務我們的人心存感激。利用“三八”婦女節開展“我的好媽媽”的教育活動,從而讓他們知道要感謝自己的家人。
挖掘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引用一些相應的故事,通過老師的講訴、電腦課件演示、觀看光盤等形式,師生共同參與討論,讓幼兒理解和接受。如傳統的《孔融讓梨》、《雷鋒的故事》,現在的熱心公交工作的李素麗的故事、感動全國的背著妹妹上大學的洪戰輝的故事……讓幼兒以這些人為榜樣,從中讓他們體會到別人奉獻關愛帶來的歡欣和快樂。
2.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注意觀察幼兒,要抓住一些突出事件和平常的小事,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比如:貝貝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來了、寧寧今天主動幫老師擦桌……這些生活中的小事,老師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從而強化幼兒的行為使幼兒短暫的、個別的、一時的愛心,轉化為內在的自覺化的品質。
同時為幼兒創造機會,及時滿足幼兒關心他人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發現孩子關心他人的萌芽,抓住機會進行時時教育。幼兒感受到自己付出愛心帶給自己和他人的快樂。
3.在社會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
3.1多帶領幼兒參加有益愛心的社會活動。
我們可以組織幼兒園開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捐贈衣物活動;幫助殘疾人和孤寡老人的活動等。如帶領幼兒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獻愛心活動。為敬老院的爺爺奶奶表演節目;幫敬老院的工作人員打掃衛生;手工作品義賣,用籌款購買玩具和生活用品,無償的捐贈給了福利院小朋友們。通過這些活動的實施,在全社會形成一個人人獻愛心社會風范。
3.2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人在為我們付出著。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學會感激別人。
“六一”是小朋友的節日,這一天我們邀請了所有的家長參加。節目的最后,孩子們伴隨著“感恩的心”這首歌一起說:“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為我們做了很多很多,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也要把愛獻給您們?!闭f完后,孩子們在自己爸爸媽媽胸口貼上了一顆紅紅的心。許多家長都感動的留下了眼淚。通過類似的感恩活動,使幼兒得到愛的滿足和學會從愛別人得到快樂,減少幼兒的自私、任性、缺乏責任感和不關心他人的行為,提高能力和自尊。
4.創設與愛心教育相適應的環境。
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發展的,一個好的環境本身就是幼兒的教科書和良師。它能夠陶冶幼兒的情感,使他們的身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發展。要從心理上愛孩子。作為老師,就要為幼兒付出朋友間真誠的愛,母子間真情的愛。如:幼兒剛入園,離開了溫暖熟悉的家和對自己呵護備至的親人,他們會覺得一切是那樣的陌生,這時,老師和藹可親的態度,無微不至的關懷,就會使幼兒產生安全、愉悅的情緒。老師對幼兒的愛,在幼兒中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幼兒之間更加友愛、融洽。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越來越需要人們具備與人合作分享的品質。現在的孩子在活動中更多的注重自我中心、自我欣賞、自我滿足,對于怎樣與人合作、怎樣欣賞與分享同伴的成功、快樂,體驗的較少。筆者認為發揚互愛的關鍵在于:讓孩子學會分享。分享行為是人類行為發展的重要方面,它保證了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通常被賦予很高的道德價值。我們在引導孩子與人分享時,既要體諒孩子“難以割舍”的復雜心態,同時又要教導孩子:分享,體現了自己對別人的關心與幫助,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一種互利。與人分享是幸福的,這樣彼此關心、愛護、體貼,大家都會覺得溫暖與快樂!
愛孩子也要創立良好的班級環境。在我們班每一名幼兒都會參與到活動室的布置當中。幼兒從家中帶來了小動物、小植物放在自然角。每天,值日生會負責的為植物澆水、清除葉子上的灰塵,會按時的給小動物喂食,給小烏龜換水……讓幼兒從對關心、愛護小動物、植物,逐漸轉移到關心集體。從參與進一步激發幼兒關心周圍事物,關心集體的情感。
蒙臺梭利說:“生命的成長必須有愛的感覺,愛充實兒童的自覺性,他們的自我認識是通過愛得來的?!痹谟變簣@集體活動中,我們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必須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培養,一言一行的引導,讓愛在幼兒的心中扎下根。讓幼兒懂得要去關心和愛護周圍的人,從而逐漸懂得去熱愛祖國和人民。
愛是藍天、是大海,愛是陽光、是雨露。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為世界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吧。
摘 要:愛是世間最美好的詞匯,學會愛,我們才有平和的心態、博大的胸懷,懂得體貼與照顧,知道真情所在;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睈凼且环N情感交流,愛是一種行動體驗,愛更是一種理解和尊重。
關鍵詞:幼兒 愛心 情感 行動
陶行知曾說過,“教師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幼兒園生活中,作為教師更應當與幼兒一起創造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讓孩子在感受別人愛的同時,也嘗試著去愛別人。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明確指出: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和能力。幼兒教育的對象都是3-7歲的孩子,他們幼小,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園丁”的呵護和培養,這時就需要教師用似春雨般的愛去滋潤,似春陽般的愛去熏陶,這對正處于個性和道德品質形成的萌芽時期的幼兒來說,是進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徑。由此看來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應該讓幼兒在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時時感受愛,認識愛,學會愛。因此,我認為幼兒的品德教育,愛是永恒的主題。[1]
一、用情感表達師生愛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人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的,因為這種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它是無比神圣的。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幼兒來說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靈熏陶,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用語言來播種、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對孩子充滿愛的教育活動,都仿佛在為孩子打開一扇扇窗戶,讓孩子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并且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熱愛幼教這個崗位,我捧出一顆火熱的心去熱愛孩子,熟悉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真心實意地交朋友,使他們感到師生之間的真誠和依賴,教育才會成功。[2]
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們平時愛惹我生氣,不知他們竟也知道關心我!下課了,孩子們硬要把剝好的橘子塞進我的嘴里,說:“老師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會好了!”在那一刻我發現孩子們已經學會愛別人了,面對這金子般的愛,我頓時熱淚盈眶了。這不就是高爾基說的:“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钡拇_,愛是一種情感交流,當你把熾熱的愛通過你的點滴傳給孩子時,就會激起孩子對你情感的回報,從而樂于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3]
二、用行動體驗傳播師生愛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需要?用行動體驗傳播師生愛,這種愛要能夠把每一個孩子愛到心坎里,愛的是那么溫暖那么無私;孩子犯錯時,能多給孩子一個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會給孩子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孩子最好的幫手游戲時最好的伙伴最真誠的朋友;當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老師是最好的欣賞者。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贊美、一個友善的態度,一顆充滿的愛心……教師要用這份真誠的愛深深地去感染每一個孩子的心靈。[4]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哭鬧是常有的事情,看著他們哭著找媽媽的時候,我的心也被觸動了,每每這時我便走過去把他們抱起來,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一樣的溫暖……其實,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孩子。所以當你生氣想發火時,當你的言行沒有為人師表時,請想一想,一面面小鏡子正照射著你!”于是,我在孩子們面前非常重視榜樣作用。[5]
三、用理解和尊重感染師生愛
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這應該是我們所有教師的共識。愿所有的教師心中都充滿真愛,把不同的愛獻給不同的孩子,讓我們把真愛的種子種進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發芽,并結出喜人的碩果。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6]
幼兒雖然年幼,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思維,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強加和包辦代替就會使幼兒失去選擇的主動權,使幼兒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出現事事處處依賴成人或者出現逆反心理,這對幼兒健康心理和思維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應該重視孩子的想法,不應用成人的看法去評價孩子。這讓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為人師時,沒有太多豐富的教學經驗,有的只是一顆熱愛這份事業,熱愛孩子們的心。當時在大班實習,心里有一絲緊張,有一絲好奇,在面對那些調皮的孩子起初顯得束手無策。為這些,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向老教師取經,慢慢地我發掘了孩子們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才是師生間溝通的前提。教師就應該充分認識到:孩子是處于發展中的人,每個幼兒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每個孩子都有發展的可能和潛力,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在與孩子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的交流。[7]
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過教育把孩子從自然人培養成為懂得愛、珍惜愛、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擁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讓我們把愛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顆愛心!
【摘要】在學前教育管理過程中,要想從中萌發幼兒的一顆愛心,幼教人員應當啟用自己的無限愛心工程,努力去教育、引導、傳帶和熏陶他們,讓一粒“愛心之粟”能夠綻放出萬千“愛心之籽”,從而促使幼兒在享受“愛和被愛”之中健康快樂、茁壯成長。本文所述的愛心教育,即是筆者從事多年幼教管理,認真踐行“冰心之愛”――“有了愛就有了愛的一切”之中摸索總結出來的一些成功做法。
【關鍵詞】學前管理 幼兒愛心教育 健康快樂 實踐與探討
在獨生子女占主導地位的現代社會家庭里,由于疼愛、溺愛、錯愛甚至畸形之愛的泛濫存在,逐漸使得“龍子鳳女們”養成了任性、嬌氣、自私和強烈依賴的性格心理特征。他們在無微不至的關愛與呵護中日復一日地成長著,卻難以能夠真正品嘗“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溫馨與快樂。瞧:在大街小巷里,一個幼兒因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大哭大鬧,任爺爺怎么哄勸都無濟于事;在幼兒園里,一個小孩摔疼后坐在地上哭喊著,一群小朋友圍觀著嘰嘰喳喳、指指點點,卻無一人能夠上前幫忙或者表示一絲安慰;在班級里,一把椅子倒在那里,許多小朋友“繞道而行”卻難見人把它扶正放平…… 由此可見,幼兒愛心教育已經到了不容忽視和毫不遲疑的時候了!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幼教實踐與體會,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一是要在日常教育中讓幼兒充分感知愛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幼兒一遇到困難和麻煩事,首先想到的要么是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等親人),要么就是自己的老師。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從平時的生活中知道,這些人能夠給自己帶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關愛和幫助。由此說明,“愛” 是幼兒們最最需要的東西。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我們要通過各類途徑和方式,讓孩子們能夠從中深刻感知來自老師的關愛。首先,要做好“寓愛于教育教學之中”。為了拉近師幼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幼兒們時時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之情,筆者引導孩子們編制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如《老師就是媽媽》《我是老師的小寶寶》《幼兒園就是我的家》等。其次,要多用“肢體語言”向孩子們傳遞老師對他們的關愛之情。如善意的微笑、會意的眼神、輕輕的撫摸、鼓勵的掌聲等。幾年前的一個中班幼兒,由于單親家庭的特殊原因,她性格內向、膽小孤僻、不善言語,即使與老師和小朋友們也離得遠遠的。經過近一學期的努力,筆者就是憑著這些肢體語言把她“慢慢捂熱”起來。當她來到大班的時候,已經能夠在比賽過程中獨自歌舞了。再次,“寓愛于快樂的游戲活動之中”。由于游戲是幼兒教育中最常見常用的一種活動形式,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等活動,對幼兒們進行愛的情感教育,讓他們在“充滿陽光和師愛”的歡樂環境之中健康成長。
二是要在愛的激活中讓幼兒逐步學會如何去愛。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既要享受被愛的幸福,還要經常通過“贈人玫瑰”來享受“手留余香”的另一種幸福,這才是愛的真諦和全部幸福之所在。本文從幼教實踐中總結認為,我們在給予幼兒無限關愛的同時,還有更重要的是,善于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形式,對幼兒心中愛的情愫進行有效激活和放大,讓他們能夠深切地體會和感悟到愛的全部意義――被愛和他愛,把健康愛心元素逐步植入到了孩子們的思想和血液之中。如在《小黃鴨》音樂活動中,小朋友看到一只可愛的小黃鴨迷路了怎么辦?……應該把小黃鴨護送回家。在《小娃娃跌倒了》歌舞表演中,老師運用優美的舞姿啟發和帶動幼兒“把小娃娃扶起來”。在《七色花》《送你一把傘》之類的故事教學中,對幼兒滲透愛的情感教育,更容易讓他們理解、接受和模仿。通過有效激活幼兒們的“愛之情感”,努力促使他們產生愛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動,從而不斷放大愛的教育效應。
三是要在家園對話中讓幼兒逐步能夠走向真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聽到有這樣的談論:一些幼兒在園所里確實是一個乖巧、禮貌、聽話、懂事的孩子;然而一旦走出老師的“勢力范圍”或視野,立即像完全換了一個認識的,顯得非常任性和自私,跟家長是要這要那甚至哭鬧耍賴,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弄得家長無可奈何、好不頭疼。究其個中原因,這是中國家庭的“溺愛與錯愛”形成了孩子“自私戀我型”的性格心理。然而本文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有兩點:其一,當今園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確有不全面、不健康、不正確之處,如兩者之間“各自為政”甚至互有抵觸。如園所教育著力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互助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而家庭教育中則人為地剝奪了幼兒的獨立自強意識,不是“包辦一切”就是“越俎代庖”。二是現代教育的觸覺太短,延伸度嚴重不夠,滲透力非常牽強。如家園所對幼兒的正面教育相比較,社會上不良之風對家庭和孩子的滲透影響力是非常強大的。對此,我們要真正肩負起“塑造靈魂、鑄造精神”的社會意識和歷史責任,努力作出有效性“拯救”措施。比如,通過家園互訪、手機電話和媒體網絡等方式,正常保持家園對話和暢通聯系,在摸清幼兒家庭狀況與結構的基礎上,有效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園教育的“綜合治理”。再如,對幼兒家教中的不科學因素和“畸形”的管教方式(有些家長缺乏耐心教育,對幼兒的無理要求,要么不以為然要么強行拒絕),要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非權力因素”施以積極性影響,從而對幼兒帶來“健康之愛”。
(作者單位:鹽城市六一幼兒園)
摘 要:在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當代,孩子成了掌上明珠,父母對孩子是有求必應,因此幼兒在不經意間極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病態心理傾向。出現這種病態的教育結果,根本原因為老師或父母沒有以適當的方式關愛孩子,即僅一味地給予愛,卻忽略掉了教授孩子學會如何去愛別人。主要就培養愛心從點滴做起,積極創造愛的環境,家庭實施愛的教育等三個方面闡述幼兒教育中的愛心培養。
關鍵詞:幼兒;愛心培養;方法
一、培養愛心從點滴做起
1.學會感受身邊的愛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孩子學會愛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要培養孩子學會愛之前,必須讓孩子感受到他身旁有愛的存在。在學校期間,幼兒與老師的接觸比較頻繁,老師對孩子的愛直接影響到孩子對愛的體驗,因此老師可利用點滴小事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去愛。例如早晨接待來校學生時,老師可以用充滿熱情的方式向孩子們打招呼,撫摸孩子的頭,與孩子們愉快地牽手等;下課后,偶爾找一些孩子談心,讓孩子更近距離地感受到愛的存在;離開學校時,盡可能對每個孩子說再見等。利用這些細小的事,讓孩子深刻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
2.學會付出愛
愛與被愛之間呈相輔相成的關系。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利用每次機會給孩子們創造付出自己愛的機會,例如當有小孩跌倒時,要鼓勵孩子去扶起,讓孩子們相互卷衣袖或系鞋帶等。對表現好的孩子,要及時給予適當的表揚,例如發放五角星、獎狀等物品,同時可鼓勵其他小孩把他作為學習的榜樣。
二、積極創造愛的環境
1.充分利用自然環境
老師可在教室里添置一些花草和小動物,并讓孩子們了解到小動物的可愛與有趣,并讓孩子時刻關注愛護它們,讓他們從中體會到付出愛心后的快樂。老師可利用一些溫柔親切的口吻和動作讓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老師的愛,并模仿老師的行為讓孩子的愛心提高。在對小植物小動物付出愛的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他們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2.為孩子們創造愛的氛圍
老師的關心和愛會給學生留下深深的印象,并影響孩子的一生。作為一名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時時刻刻充滿愛,這樣才能讓幼兒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老師給予的關心與愛護。在與孩子的接觸中,老師可常用喜歡的眼神去注視孩子們,并與孩子經常互動,例如與孩子們手拉手行走或經常去愛撫她們等,由此讓孩子們在充滿愛的氛圍里快樂的成長。此外,老師也可定期讓孩子們把自己喜愛的玩具物品帶到學校與同學們分享,孩子們在得到別人的愛的同時也會逐漸學會給與別人愛,讓自己從中感受到愛與被愛的樂趣。
三、家庭實施愛的教育
家庭是對幼兒愛心培養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幼兒模仿的主要對象。父母在對幼兒進行愛心培養時,可利用自身與幼兒的親密關系,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愛的氛圍,讓孩子體會到深深的愛,并給孩子提供有利的模仿對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當經常關心和尊重幼兒,對待孩子杜絕采用厲聲呵斥、體罰等粗暴手段,而是用溫柔體貼的方式去呵護小孩,但要掌握一定的尺度,不要一味地寵愛他們。平時多與小孩談談心,交流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感受與收獲,并適當地加以表揚與指導,并可讓孩子從父母那里感受到一股穩重的愛。在長輩面前,成人可做好表率作用,例如給老人捶捶腿、泡一杯茶、說幾句關心的言語等,此類行為皆會引導小孩主動付出愛心。家長一定要戒掉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盡量在各方面保持一個優秀的形象,讓孩子在自己的影響下健康成長。
陶行知曾說過,“教師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痹谟變簣@生活中,作為教師更應當與幼兒一起創造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讓孩子在感受別人愛的同時,也嘗試著去愛別人。
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明確指出: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和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處于眾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傾向,使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前不久,一項現代兒童生存狀況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獨尊”的傾向。具體表現為:他們很少幫父母做家務,沒有覺得父母掙錢辛苦,也很少幫助別人。這是我們現行教育的一種悲哀,即在為孩子付出大量愛的同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愛,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老師,愛所有關心幫助自己的人。
那么如何把愛的種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孩子的愛心不是靠強行灌輸,在一夜之間培養出來的;更不是用沒有原則、失去理智的溺愛換來的。它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模仿、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如同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一個從外在到內在、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一、在日常生活活動中貫穿愛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最初擁有愛心,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生活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發生了變化。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關鍵是成人怎樣正確引導和培養。人們都看過這樣一個公益廣告:“媽媽。洗腳?!笨梢钥闯?,孩子是渴望愛心教育的,愛心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大集體,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對他們極其重要。作為老師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從孩子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如教育孩子:不小心碰著別人要主動說聲對不起;別人幫助你要說聲謝謝;別人摔倒要關心幫助別人……但是,當我們在大唱贊歌的同時,,工作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又不免令人深思。最典型的教育案例――《被遺忘的愛心教育現場》。在一次散游,教師帶幼兒到戶外游戲,途中恰逢一工人在疏通下水道,周圍一帶都散發著作嘔的臭味?!袄蠋?,那位叔叔在干什么???” “站在那么臟那么臭的地方,他可真不講衛生!”……一些好問的孩子拉開了話匣子??墒沁@位老師只顧著捂鼻子,根本沒有理會孩子的提問,取而代之的是她大嗓子門的吆喝聲:“臭死了!孩子們快點走,要不然我們的鼻子可要跑了!”說著,便將孩子像趕鴨子似的帶離了那個活生生的愛心教育現場。
陳鶴琴先生說:“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這一基礎包括品德、經驗知識和智力等方面,而品德是核心。但是恰恰這一基礎卻不為該老師所重視?;蛟S還有更多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不善于捕捉幼兒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片段,隨機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這是現行教育對當代教師的素質要求,我們有義務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愛的同時,也學會愛別人。由此可見,一日生活中教師愛的隨機教育固然重要,可也不少了愛的環境的催化。在環境創設上,有意識地選擇一些以愛為主的內容,如在主題墻的布置上,體現愛的教育;在自然角里放些小朋友們喜愛的動植物,讓孩子關心、愛護、照料它們,體驗付出愛心的喜悅;教師應時刻充滿愛,以積極的口吻,溫柔的動作、耐心的態度去感染孩子,使孩子的愛心在愛的氛圍中慢慢充盈起來。
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整合愛心教育
1、充分挖掘學科教材中的“愛心”素材
在幼兒園的教材中,有些“愛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語言活動《三只蝴蝶》,該活動目標為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同伴間要相親相愛。但活動并非到此結束,要將“愛心”教育延伸下去。讓幼兒說說自己還有哪些與同伴相親相愛的事,并畫下來,與同伴分享付出愛的喜悅。實踐中我們還利用文學、美術、情景表演等藝術手段作為愛心培養的有效途徑。藝術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說教的呆板,使幼兒的心靈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時,愛心也一點點一絲絲地滲入孩子的心靈。聽故事、引導幼兒理解并續編故事、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師能夠應用的方法。比如:請幼兒表演故事《狼和小羊》使他們進行角色表演的同時,體驗對小羊表示同情的情感,愿意主動去幫助他,從而使他們懂得,生活中應該同情弱者,樂意去幫助需要的人。角色扮演讓幼兒根據一定的情節,扮演某個角色,并通過言語、行為、姿勢動作、表情等來表現該角色特征,從中體驗在某些情境下該角色的心理感受,進而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時,能做出恰當的反應。
在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也應當特別注重結合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實習期間開展主題活動《我就要上小學了》時,我針對小朋友馬上就要畢業了,開展《我要感謝的人》這一活動。我告訴幼兒:“馬上就要畢業了,在這三年里你最想感謝的是誰呢?你怎樣來表示感謝呢?”有的小朋友說要感謝老師、有的說要感謝阿姨,還有的說要感謝自己的小伙伴;他們折了千紙鶴送給老師,畫了最美的畫獻給阿姨,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最喜歡的玩具。最讓我感動的是:兩個小朋友互相抱在一起,悄悄地說:“你要常給我打電話?!碧煺嬷赡鄣脑捳Z,留下了多少孩子對老師、阿姨和小朋友的愛。主題活動有目的的開展,對培養幼兒的愛心會有顯著的效果。
2、在游戲活動中教給基本的技能與技巧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教育的重要手段,運用幼兒游戲自主自愿的特點,將愛心貫穿于游戲中,誘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娛樂中愉快地體驗愛心行動。在活動中,教師就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致,并能同其他幼兒一起游戲,共同使用玩具,比較穩定地相互交往,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友好情感,友愛行為。利用游戲進行教育,最有利的就是讓孩子“置換角色”,就是讓孩子去感受別人的酸甜苦辣,讓孩子體驗不幸者的感受,從而讓孩子獻出自己的愛。例如在角色游戲中,通過玩娃娃家,扮演媽媽,感受媽媽的辛苦,從而對媽媽產生敬愛之情。
教師還應教給幼兒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安慰助人的技巧。正確的交往技能,能使幼兒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萌發關愛之心。然而有了關愛之心,并不一定能產生良好的安慰助人行為。由于自我化的作祟,幼兒也許會好心辦壞事。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討論、歌舞等形式,教授幼兒一些安慰別人的語言和方法,助人技巧的要領。
三、在家園配合中進行愛心教育
綱要中提出:家園密切的合作,步調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幼兒園的最佳合作伙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社會和幼兒園無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戀的是家庭,最親近的是父母,最愛做的是游戲,關鍵時刻配合幼兒園共同教育,會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教師應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如家訪、電話、便條、家長會等,與家長密切聯系、配合,積極宣傳愛心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防止“一個寶寶兩個樣”的現象。常言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顯著特征,就是潛移默化的熏陶。父母應從家庭實際出發,根據孩子身心發育的特點,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從點滴抓起,循循善誘,以情導行,以事明理,寓教于樂,對孩子進行生動的滲透性的愛心啟蒙教育。有這樣一個事例:孩子對媽媽說:“爸爸和我一樣,也喜歡看動畫片?!眿寢屝χ鴮⒆诱f:“你爸爸本來不喜歡看動畫片,但為了讓你高高興興看動畫片,他就不看其他節目了,你爸爸就是這樣,遇到事情總是先替別人著想,然后才考慮自己,你可要向爸爸學習啊!”我想,這就是自然生動的愛心啟蒙教育。
由于幼兒的道德發展處在他律階段,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因此,他們對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說教,難以理解,而利用具體形象的榜樣力量去教育影響幼兒,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家長與左鄰右舍的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對弱者的同情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使他們產生與人友好相處、具有同情心的情感。家長在注重榜樣力量的同時,還應給孩子愛的機會。對于成人來說,接受孩子的愛是快樂的、幸福的;對于孩子來說,給予別人愛,別人能理解、能接受,比接受成人的愛更快樂!遺憾的是,多數家長只知道為孩子奉獻愛,卻壟斷了孩子愛的機會,愛的權力。不妨放開你的手,讓孩子幫幫你,,讓他們有愛別人的機會。父母生病了,讓孩子來照料;父母下班累了,讓孩子多幫忙些家務……讓孩子在被人愛的同時感受溫暖、快樂,并由此學會愛別,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家園配合進行愛心教育,讓幼兒擁有健康的人格,珍貴的愛心。
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過教育把孩子從自然人培養成為懂得愛、珍惜愛、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擁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讓我們把愛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顆愛心!
摘要:傳統的教育理念,都是本著一切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但是隨著時間與社會的發展,在這種教學理念下產生的教育教學方法就值得反思,并且需要進行相關意見的改進。大多數家長將孩子放在第一位,這樣就會讓孩子從小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強烈意識,而幼兒階段是對孩子愛心情感體驗教育的重要發展階段,本文主要對愛心情感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進行深入的分析,增加孩子自身的情感知識體驗。
關鍵詞:幼兒教育 愛心情感體驗 重要性
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知識觀與教育觀的變革和發展,從而反映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體驗式教學的運用和推廣,讓愛心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幼兒階段的教學??梢姡處熑绾文苓\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途徑來加強對孩子的愛心情感體驗,讓孩子懂得愛的真諦,是當前幼兒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我們先談談愛的沖突在孩子情感上所產生的影響。
一、愛的沖突對孩子情感的影響
很早之前就有“媽媽愛吃魚”這樣的一個故事,媽媽總是將魚肉讓給孩子吃,將魚頭留給自己,當孩子問起來的時候,媽媽卻說自己喜歡吃魚頭。因此,當再吃魚的時候,孩子總是將魚頭放在媽媽的碗里,認為媽媽是真的愛吃魚頭。但事實上媽媽是想將最好的留給孩子,可媽媽善意的謊言卻讓孩子誤以為媽媽是真的愛吃魚頭。
面對當今社會中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的現狀,這些孩子他們享受的是來自父母、老人、眾多長輩的多重疼惜和關愛,因此,這些孩子沒有機會也沒有意識去關心他人,也就導致了他們從內心深處不懂得感恩、回報和愛護他人,隨著孩子們的成長,對他們自身的健康和身心發展,尤其是人格的發展,會起到很重要的影響。
二、讓孩子體驗父母偉大而豐厚的愛
從本質上來講,情感在一個人受教育與成長的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道德、義理這一情感標準,能夠對一個人的成長進行正義性的引領。這樣,在道德與義理的約束和控制下,用理智性的教育讓孩子真正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我們教師以一顆真誠的愛心將他們引向一種發展的道路,從而讓孩子有自己的選擇,要讓孩子懂得愛的真正涵義。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需要與孩子進行心、口以及眼睛的交流和表達,這樣才能夠讓孩子真正了解和掌握愛與被愛的真諦,最終才能很好地學會如何愛別人與自己。
所以在幼兒階段的教育當中需要以愛為基礎來開展有效的情感體驗活動,這樣才能進一步幫助孩子有效地體驗這份偉大的愛,讓孩子從小就能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們在充滿愛的世界中健康成長,最終擁有愛的能力。
三、感受愛與被愛的雙重人生
體驗來源于生活,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又高于生活,可以說是對當前生活情境的概括和提煉。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真實的教育活動進行虛擬情境的有效創設,從而給孩子提供一個情感體驗的氛圍,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學會進一步的思考和表達,增加他們自身的情感知識體驗,加深對生活和社會的理解與認識。
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安排一系列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例如策劃并組織孩子給父母洗腳的活動,讓孩子有機會回饋父母的愛。而此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孩子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父母對自己深深的愛。要求學生放學回家主動給自己的父母洗腳,之后再對家長進行及時的采訪,從父母的采訪內容中就能夠很好地讓孩子親自感受父母的辛苦,進一步了解父母對自己的養育過程,要讓孩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對父母的愛,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實現孩子與父母間的情感交流??梢?,這樣的一場情感表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在場所有人的情感共鳴。進而,讓孩子對來自父母的愛更加珍惜。由此可見,愛心的情感體驗感動者是孩子、父母還有教師自己。
讓學生親身感受父母偉大的愛,并體驗愛與被愛的過程中,孩子就能夠越來越知道情感的實質上含義,有助于孩子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以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對待任何東西,富有愛心。而從另一個方面,就充分體現愛心情感體驗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為孩子今后的人格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結:
總而言之,愛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同時愛也是一種美好而自然的感受。只有存在愛,才能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和諧與美好。因此,學校教育教學理應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成為現代化教育的一種教學追求,尤其是在幼兒教育階段當中,教師應該切實根據孩子的身心成長特點和規律,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和手段,讓孩子真正體驗和了解情感的真正涵義,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與學習。因此,教師應該明白不同的愛對孩子的影響,讓孩子體驗父母偉大而豐厚的愛,并學會感受愛與被愛的雙重人生。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居多,家庭教育環境往往以孩子為中心,家長完全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們得到了父輩和祖輩更多的關愛和呵護,許多家長只知道一味的對孩子"施愛",而不懂得引導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給予他們的種種關心和愛護。他們把父母對自己的愛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對父母、對身邊的伙伴、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情感冷漠。例如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對集體中的玩具、圖書等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那就是他的,如果誰"侵犯"他,要么就大聲嚎哭,或是動手抓、用嘴巴咬、用腳踢、嘴巴里還不停地叫著"這是我的,不給你!"若一個孩子從小就這樣自私自利、那么長大以后就很難做到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因此,從小加強對獨生子女愛心的培養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
1.愛心教育貫穿在一日活動的隨機教育中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除了按照規定的教學內容外,即在規定的周計劃外或月計劃外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那么隨機教育更具有實效性針對性。例如:針對班級中生病的小朋友,有一天,貝貝小朋友感覺不舒服并且還嘔吐了,立即就會有很多的孩子捏著鼻子表現出很嫌棄的樣子,有的孩子還不住的說:"臭死了!臭死了!",有的孩子會不停地喊著:老師快來叫他坐到旁邊去,他會弄臟我的衣服的;老師快來把地上弄干凈!有的就干脆跑到外面去,不愿和他同呼吸室內的空氣了……我就抓住這個教育機會進行談話,我請幼兒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體驗生病人的痛苦,不能嫌棄他們。在我的引導下,有的孩子真切的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有一個叫媛媛的孩子說:"生病可難受了,我要是嘔吐了,媽媽就會拍拍我的后背,還會倒水給我漱口,叫我別難過,吃點藥就會好了。通過談話,有的孩子悄悄地來到剛才嘔吐的那個孩子跟前,還用手摸摸他的頭說:"現在還難受嗎?"還用自己的小杯子接了杯水送給他喝呢,有的孩子安慰說:"馬上你媽媽就來接你回家了,我陪你玩吧";"你還難受嗎?叫老師打電話給你的爸爸好嗎?",我看了他們個個都像小大人似的,和剛才的表現截然不同了,都在爭先恐后的安慰"小病人"。等到下午,這個小朋友的媽媽來了,孩子們都在向他媽媽匯報說;"阿姨你家貝貝生病了,你帶他去醫院吧"。他的媽媽聽了非常感動。記得還有一次吃午飯的時候,吃的是雞排,雞排多了三個,我就抓住這次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我試探著問問孩子,"今天的雞排多了三個,多的雞排給誰吃呢"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說“我不吃,給其他的小朋友吃吧”“給浩浩小朋友吃吧”“給生病的小朋友吃吧”就這樣,三個雞排引發了幼兒關心別人、互相謙讓伙伴的情感。
2.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的愛心
幼兒教育的特點具有直觀形象性,在幼兒教育中,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基本上處于一種直觀感知階段,因此對幼兒愛心教育也必須是直觀形象的,且要多次重復,行為得到肯定后幼兒就會再生、遷移已有的經驗和情感,反復的直觀強化后幼兒就會自然而然的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音樂教育能在認識向行為轉化過程中起到一種"催化劑"的作用,由于音樂形象鮮明生動具有情感性的特點,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孩子們受到"愛"的情緒感染,形象性就是以生動鮮明的音樂活動來感人,通過人的直接感知,給人以情緒體驗。情感性就是以具體的形象來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事之形有美丑,而后吾之情有愛憎"。音樂教育不同于說教,它是訴諸情感的一種特殊教育形式,音樂對幼兒情緒影響很大,它能使幼兒激起同歌曲和樂曲及音樂游戲的藝術內涵相一致的情感。因此,我就利用音樂活動培養幼兒的愛心,及關愛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首先,在音樂教材的選材上,我會選擇形象生動、內容具體的音樂教材,這樣,才會便于幼兒感受并與其產生情感共鳴。
3.通過故事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的愛心教育
童年與故事是分不開的。故事中錯綜復雜的情節,廣泛的涉及范圍,神奇的關系等,正好滿足幼兒豐富、天真的想象與好奇。大多數幼兒對故事十分感興趣,他們在故事中學習知識,認知道理。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當把握好時機,在故事中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愛心更為重要。
4.通過情景表演的形式,培養幼兒的愛心
首先,在選材上我會選擇些以情節簡單、人物簡單、幼兒都喜歡的動物形象為主,力求對話少而精,并且緊扣教育目標,讓幼兒通過表演很容易就掌握表演的內容、情節,再通過老師的引導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為孩子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
許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愛孩子,卻忽略了給孩子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其實施愛與接受愛是相互的,如果讓孩子只是接受愛,漸漸地,他們就喪失了施愛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給予,并且覺得父母關心他是理所當然的。有的父母以為給孩子多點關心和疼愛,等他長大了,他就會孝敬父母,疼愛父母。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你沒有給孩子學習關愛的機會,他們怎么會關愛父母呢?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學習好了,將來才會有一個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為孩子著想,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習慣、品質、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更重要,并且這些都需要在生活、學習中培養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6.家園一致,共同為孩子營造愛的空間及分享愛的活動
孩子的愛心不是靠強行灌輸出來的,更不是用沒有原則的,失去理智的溺愛換來的,它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模仿,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家庭和幼兒園應密切配合,父母老師是最直接的愛心播種者。對孩子們的愛心教育要一致,家長必須配合老師,共同為孩子營造愛的空間及分享愛的活動。如從愛護玩具和動植物開始,啟迪孩子的愛心。對幼兒的愛心教育可以從細小的事情做起,幼兒有許多玩具,有時幼兒不愛護玩具亂扔亂放,我就對他們說:"你們把布娃娃摔疼了,快抱起來摸摸她,把她送回自己的'家',要不然她們會想家、想媽媽的。"幼兒都有想家、想媽媽的經歷,就很同情布娃娃,不再亂扔亂放了。如與小朋友分享好吃好玩的東西對別人說一些關心體貼的話,同情并幫助有困難的人 ,幼兒的愛心就是通過這樣一次次的行為模仿和強化而逐漸形成的。
愛心是水,滋潤著你我的心田;愛心是金鑰匙,能夠打開孩子的心靈窗戶;愛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边@正是教師無私奉獻的典范。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只是在經歷了不同的環境和教育中品性也發生了改變,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處于眾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傾向,使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因此,身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身上肩負著巨大的重任。讓孩子學會愛,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老師,愛所有關心幫助自己的人。那么,如何把愛的種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
1 在一日生活中貫穿愛心教育
一日之際在于晨,早上給人一個親切的問候,一個真誠的微笑,都會讓人心情舒暢愉悅。因此,我會抓住早上來園的時間,早早的站到活動室門口,面帶微笑的迎接每一位小朋友。并親切的說:“小朋友,早上好!”然后拉拉手,抱一抱,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那份愛。并要求小朋友和家長說再見。老師用言行傳遞愛,讓幼兒學會懂禮貌,簡單的感恩,初步感受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身邊的人。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大集體,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對他們極其重要。作為老師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從孩子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如教育孩子:不小心碰著別人要主動說聲“對不起”;別人幫助你要說聲“謝謝”;別人摔倒要關心幫助別人……陳鶴琴先生說:“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弊鳛榻處熞朴诓蹲接變荷钪杏薪逃饬x的生活片段,隨機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有一次,涵涵在自然角看著飲料瓶里的小魚,皺著眉頭對我說:“老師,飲料瓶太小了,小魚游的不舒服了?!边@時我變隨機鼓勵她幫助小魚。她找來了儲物柜里的一個大魚缸,裝滿水,輕輕的把小魚放進了水里,給小魚換了一個大的新家,感受到了幫助小魚的快樂。小朋友對這些小生命本來就有憐愛之心,老師應該抓住時機將他們的這種憐愛之心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2 充分發揮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效能
幼兒的年齡雖小,但接受能力較強。在的教學活動中,幼兒能從歡快的歌曲、有趣的故事、生動的圖片中學習知識、獲得發展。利用教學活動不但可以拓展幼兒的知識面、提高幼兒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幼兒的愛心,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例如:在音樂活動《迷路的小花鴨》中,一只可愛的小花鴨迷路了,小朋友看見了怎么辦?——把他送回家;在歌表演《小娃娃跌倒了》中,作為教師的我啟發幼兒用優美的舞姿來表演扶起跌倒的小娃娃;在角色游戲《醫院》里,進行幼兒對于醫生關心病人,護士為病人打針的角色體驗;平常我經常讓孩子欣賞故事《孔融讓梨》、《七色花》、《送你一把傘》,在這些教育典型的道德情景中,引發幼兒思考,從而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知道分享,懂得謙讓,產生同情心。我還利用有特殊意義的節日,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培養幼兒的愛心情感,如:“三八婦女節”組織幼兒制作賀卡,畫上自己要對媽媽說的話,知道愛媽媽、體貼媽媽,表達自己的愛意。
3 家庭中愛的教育
幼兒的愛心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家長是孩子行為的最直接模仿對象。因此,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的同時,更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對孩子起示范作用,營造愛的氛圍,感染孩子的心靈。平時應尊重和關心孩子,對孩子說話要溫和體貼,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多給孩子鼓勵和表揚,讓孩子直接感受到來自成人的濃濃的愛;另外,家長還要與幼兒園教育保持一致,與老師經常溝通交流,共同努力,使愛的種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扎根、發芽……
教師對幼兒進行愛心養成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永恒話題,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奠基工程,愛心教育的實施對幼兒一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促進性的作用。幼兒的童心需要百般呵護,只要在幼兒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一定會收到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