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9 06:28: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三學年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課程學習上,這與大一大二基本沒太大區別,就是課程少了一些,還是平時不夠努力考試前使勁臨陣磨槍。因此成績也沒什么變化,既沒有下降也沒有提高。英語四級還是沒有過,大四要加油了,快要沒有機會考啦。還有計算機三級也沒有過,學習太不努力了,這一點真的要改改了。
在生活上,也沒什么太多的改變。早晨有課的時候早起,沒課的時候晚起。由于我們宿舍人都比較懶,因此每次的宿舍衛生檢查分數都很低。偶爾通知院里領導來檢查時,我們才會使勁打掃衛生。周末不經?;丶遥瑢W校離家里太遠了懶得折騰,通常就是在宿舍睡覺,上網,看電影,偶爾去去圖書館。
在思想上,與前兩年有很大不同,畢竟是臨近畢業了,要考慮自己的目標了。經過將近一年的掙扎考慮,我終于做出了最后的決定,就是畢業后先工作,先了解一下社會現狀,以后在考慮考研的事。還有就是長大了該賺錢了,不好意思再像父母要錢了。
還有一件比較重要的事就是我參加了祖國六十周年群眾游行方隊,這經歷使我非常的難忘。能親身參加到這浩大的慶典中去,我感到格外的榮幸與自豪。在訓練期間我還上了黨課,又一次深刻的受到了黨的熏陶。
在工作上,倒是有不少的收獲。大三的下半年我和幾個同學一起組隊參加了e路通網絡創新大賽,比賽經過初賽、復賽、賽區決賽,全國總決賽,耗時將近半學期。感覺下半學期除了忙活這個,沒做什么其他的事啦。好在我們還是取得了一些成績的。我們獲得了北京賽區的網絡創新專項一等獎,全國賽區的三等獎。由于晉級全國的都有獎,全國的這個獎令我不是太滿意。
還有就是上半年假期做了一段時間的兼職,主要是充實一下假期生活,體驗一下工作,其次是賺一點零用錢,為父母減輕一點負擔。在兼職中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也為以后兼職找工作打了一點基礎。
利用了整整一個寒假考下了駕照,這使我省心了不少。我想工作后就沒有時間去學車了,以后就不會再為這事費心了。
暑假期間我參加了實習,提前體驗了一把工作的狀態,每天朝九晚六,擠公交。在實習中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我們在校園里學的真是太少了,現在真的體會到了什么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大學生離公司的要求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真的要多多努力啦。
我還參加安博的培訓課程,這個課程真的很累,但也很有收獲,我好久好久都沒有這么努力的學習了,甚至高考都沒這么努力過。在那種環境那種狀態下,讓人不得不努力,開始很不習慣,好多次感覺自己都快崩潰了,很想退出。但是大家都在堅持著,別人都能堅持我想我也能,時間久了漸漸的開始習慣這種高壓狀態的學習。這個課程再次喚起了我的學習熱情,我想我不會后悔參加過這個課程,即使以后我的工作和這個一點關系也沒有。
差不多就這些了,我想該總結的應該是都總結了吧。新學期又是新的開始,也是最后一年的大學生活了,想想還是有些傷感呢,要好好的珍惜最后的一年了。要離開大學了,也是步入社會的開始,要好好努力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墮落啦,要讓自己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啊,不一定為社會做多大的貢獻,最起碼也要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自己啊。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是大四的學生了,距離離開校園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偨Y大三這一年,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與大一大二有很大的不同,在這一年我們要真正的規劃一下自己的目標了,是考研還是工作??佳械拈_始考慮要考什么學校什么專業以及怎么安排學習計劃。準備畢業后工作的也開始陸陸續續的走上了實習的崗位。這一年我們不在像大一大二那樣悠閑。下面簡單的總結一下我的大三生活吧。
在課程學習上,這與大一大二基本沒太大區別,就是課程少了一些,還是平時不夠努力考試前使勁臨陣磨槍。因此成績也沒什么變化,既沒有下降也沒有提高。英語四級還是沒有過,大四要加油了,快要沒有機會考啦。還有計算機三級也沒有過,學習太不努力了,這一點真的要改改了。
在生活上,也沒什么太多的改變。早晨有課的時候早起,沒課的時候晚起。由于我們宿舍人都比較懶,因此每次的宿舍衛生檢查分數都很低。偶爾通知院里領導來檢查時,我們才會使勁打掃衛生。周末不經常回家,學校離家里太遠了懶得折騰,通常就是在宿舍睡覺,上網,看電影,偶爾去去圖書館。
在思想上,與前兩年有很大不同,畢竟是臨近畢業了,要考慮自己的目標了。經過將近一年的掙扎考慮,我終于做出了最后的決定,就是畢業后先工作,先了解一下社會現狀,以后在考慮考研的事。還有就是長大了該賺錢了,不好意思再像父母要錢了。
還有一件比較重要的事就是我參加了祖國六十周年群眾游行方隊,這經歷使我非常的難忘。能親身參加到這浩大的慶典中去,我感到格外的榮幸與自豪。在訓練期間我還上了黨課,又一次深刻的受到了黨的熏陶。 1
在工作上,倒是有不少的收獲。大三的下半年我和董悅、張春婷、王海英一起組隊參加了e路通網絡創新大賽,比賽經過初賽、復賽、賽區決賽,全國總決賽,耗時將近半學期。感覺下半學期除了忙活這個,沒做什么其他的事啦。好在我們還是取得了一些成績的。我們獲得了北京賽區的網絡創新專項一等獎,全國賽區的三等獎。由于晉級全國的都有獎,全國的這個獎令我不是太滿意。
還有就是上半年假期做了一段時間的兼職,主要是充實一下假期生活,體驗一下工作,其次是賺一點零用錢,為父母減輕一點負擔。在兼職中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也為以后兼職找工作打了一點基礎。
利用了整整一個寒假考下了駕照,這使我省心了不少。我想工作后就沒有時間去學車了,以后就不會再為這事費心了。
暑假期間我參加了實習,提前體驗了一把工作的狀態,每天朝九晚六,擠公交。在實習中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我們在校園里學的真是太少了,現在真的體會到了什么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大學生離公司的要求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真的要多多努力啦。
關鍵詞: 工程教育 教學改革 教學模式
引言
通過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實習去向,以及今年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得出,學生受聘于設計單位的比較少,而受聘于建筑施工企業的卻在逐年增加。這說明地方院校培養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大多分布在生產和管理一線。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目標是培養工程技術型人才,主要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土木工程專業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工科專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比較高。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要求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盡快適應工作的需要,因此,根據社會的需求,制定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十分有必要的。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正在加強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鑒于我國的國情及學生的就業需要,當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如何加強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得到更好的學習鍛煉機會,成為當務之急。
一、明確人才培養定位,堅持辦學特色
目前,全國有400多所高校開設土木工程專業,由于辦學歷史、辦學規模、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等軟硬件條件差異,存在不同的專業定位及辦學特色。根據近幾年設計院、施工企業等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為面向基層、面向工程一線,為地方、行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監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在土木相關建設、開發、施工等領域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二、合理設置學期,實現人才循序漸進培養
土木工程專業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每一學年分為四個學期,每年的9月―12月是第一學期,1月―2月是第四學期,3月―6月是第二學期,7月―8月是第三學期。大一至大三學年,每學年分4個學期,大四學年分2個學期,共14個學期。大四學年的第2學期安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和答辯。各學年的第三學期設為8周。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根據企業需求制訂和隨時調整教學計劃,建立動態的教學管理。以職業教育理念為先導,樹立以社會需求為中心的理念,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圍繞企業生產需求制訂教學計劃,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培養模式;隨時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企業生產旺季時學生頂崗實習,淡季時學生回校學習,工與學交替。
三、構建理論與實踐“交替式”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專業核心能力
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能力:
(1)建筑設計能力。具體能力為工程制識圖能力、工程材料運用能力、測量能力。
(2)結構設計能力。具體能力為工程力學分析與計算能力、工程結構設計實現能力。
(3)工程施工能力。具體能力為施工方案設計能力、施工現場管理能力、指導施工能力。
實踐教學是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工程意識。近年來,通過教改立項等方式不斷推進實驗教學的研究與改革,從重新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教學方法、整合搭建實踐教學平臺等方面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與建設。
在培養計劃中構建了與理論教學體系并行、并重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軍訓及社會調查、課外認證與競賽等各種實踐教學環節統籌安排,從整體上保證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四年實踐教學不斷線,以實踐環節為主要載體,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工程意識及科研、創新潛質。
為實現上述核心能力,土木工程專業專業嚴格按照“大一年級熟練掌握初級崗位技能,大二年級初步達到技術員理論和實踐要求,大三年級熟練掌握技術員理論和實踐要求,大四年級初步掌握助理工程師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基本原則,整合教學內容,適當前置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打通理論課和實踐課,構建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在基礎理論扎實的前提下,建構貫穿全學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即,學生入學先從實踐學習為起點,各學年均實施工學交替方式,并且各學年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形成螺旋式上升關系。
土木工程專業構建了理論和實踐兩大課程體系。其中,理論課程體系四大類課程系列,分別為數學課程系列、力學課程系列、結構課程系列和施工管理課程系列。具體如下:
圖1 土木工程專業理論課程體系
實踐課程體系“技能訓練―結構設計―工程設計”為課程主線。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制圖與識圖、測量技能訓練、材料試驗與檢測、工程實踐、畢業實習、課程及獨立設置的實驗實訓等;結構設計包括整體式肋梁樓蓋結構設計、單層工業廠房結構設計、鋼屋架結構設計、基礎工程設計等;工程實踐包括、施工組織設計、畢業設計、工程概預算設計、現場實習等。
以專業課程《土木工程測量》為例,該門課程是本專業“三板斧”課程之一,本門課程很多高校開設在大二學年,為了能讓學生在大一第三學期能夠全部頂崗帶津貼實習,實現企業預備役的目標,本專業將此門課程前置到大一第二學期,直接對接第三學期,同時,為了讓學生在入學之初就對專業有更好的了解,在職業前瞻教育課程中,開設了《土木工程測量》實踐課程4學時,讓學生初步掌握水準儀器的使用??傮w而言,該門課程的完成主要包含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職業前瞻教育中的測量入門課程;第二階段:大一第二學期理論課程學習+測量技能“第三學期準入制”考核;第三階段:大一第三學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完成相應的測量實訓任務,并通過第三學期總結考核。這種實踐理論實踐理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理論實現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螺旋式上升關系。
四、校企合作,培養具有創業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土木工程專業堅定不移地走“政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教學做合一”發展之路,校企共同開發理論―實踐一體化教材,確定課題、任務急項目指導書。以“適用、實用、夠用”為原則,體現工學結合。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以生產帶動實訓,實施“訂單式頂崗實習”,使學生在真實企業環境中從事生產性實訓,降低教學成本,促進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有效落實。特別對工科專業而言,與企業緊密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接企業“訂單”,為企業加工零部件或產品,可使專業實訓教學由消耗型變為生產型,學用緊密結合。將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融入對學生的評價指標體系中,建立突出學生職業素養的實習全程評價、校企多元考核的開放性評價體系,打破單純以課堂考試結果評價學生的傳統做法,注重技能考核,建立和完善第三學期準入機制,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參加第三學期學習。教學―實踐―就業一體化,實現畢業生零距離就業。在企業確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由企業提出用人數量和崗位要求,并參與制訂學生實習計劃、考核體系和評價標準等,實習期間按協議規定對學生進行全面管理。專業則依據教學計劃,結合市場需求和崗位職業能力標準及實習企業具體的用人要求制訂頂崗實習計劃和管理辦法。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結束后,經校企雙方考核合格后,共同簽發學生實習證書。鼓勵學生在第三學期實習過程中,結合專業課程及實習崗位,申請專利、發表相關論文。
五、加強實驗教學建設,培養學生實驗能力
實驗能力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為滿足不同發展規劃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需求,我們在各環節均設計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實踐項目。以實驗教學為例,我們設計了演示性實驗、操作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三種類型,基礎型實驗、綜合型實驗、設計型實驗、大學生創新試驗項目等多個層次。
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開發豐富實驗項目的基礎上,采用了靈活、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學生可打破課程界限,在相關的實驗室任意選修需要的實驗項目,每積攢16學時,獲得1學分。每年有超過2/3的學生選修了擴展實驗,有效加強了學生工程意識、創新能力及科研潛質的培養。
結語
目前,按此專業培養模式已經試行了4年,從實施效果來看,學生普遍感覺到學習的自主性增強了,對土木工程的總體認識與宏觀概念相對清晰。誠然,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剛剛開始,最終效果尚需時間與用人單位的檢驗。在探索過程中,筆者深感仍需不斷努力,保障突出大工程觀、彰顯應用特色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李曉春,等.工程訓練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
[2]李培根,等.我國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問題與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就業指導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經過大學四年的高等教育,大學生要完成從學生身份向社會人身份的轉變,能夠獨立,從事某一行業來步入社會。能否順利完成身份的轉變以及很好的適應社會,關鍵在于大學期間各方面知識的累積以及對自我職業的規劃。因此,大學四年被許多專家稱為“畢業起跑的助跑期”,在此期間做好一系列的職業生涯規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個體更好的對自我進行動態的認識與評估;有利于發掘個體潛能,增強個人綜合素質;有利于增強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增強個體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有利于個體充分做好求職準備,提升在職場的競爭能力。
因此,每一位大學生要注重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在大學期間要分階段有目標的制定自己的學業、職業計劃,拓展自己的能力。同時,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思政輔導員也要對此給予學生及時適當的指導,在就業教育方面從早著手。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內容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兩個基本過程,一是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評價,二是專業發展教育。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是貫穿于大學生活始終的一項系統性工作,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有不同的任務和身心發展特點,因此要劃分不同內容的指導計劃,并形成各年級分階段的連續性發展。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大學生一般要經歷以下幾個發展階段:大一“適應期”、大二“探索與發展期”、大三“拼搏與沖刺期”、大四“收獲期”、畢業后“調試與穩定期”。
(一)正確認識自我
1.正確認識自我是適應期的首要目標
步入高校大門的大一新生有了學生與成年人的雙重身份,自我意識開始迅速發展;同時,大學較為自主自由的學習與生活環境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博覽群書、自由發展、自我實現的嶄新平臺,在客觀上也為他們的自我認識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大學生的視野不斷開闊,對自我的認識也不僅局限于個人的氣質和性格等一般問題,還進一步深化涉及到社會地位、社會責任、自我價值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大學生自我意識將達到新的廣度和深度,自我意識也分化為目標自我和現實自我兩方面。自我意識的分化過程促進了大學生思維和行為主體性的形成,從而為客觀地評價自我、調節身心奠定了基礎,也為由現實自我向目標自我的發展提供持續的驅動力。
2.正確分析與認識自我的途徑
大學生自我認識的方法主要有三種:①根據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尤其是通過長輩和教師等對其較為了解的人的評價來進行自我認識;②通過與和自己的地位、條件相類似的人進行比較來認識自己。如與同班同學、同專業同學或其他院系的同學進行比較;③通過個人對自己心理活動的分析來實現自我認識。通常三種方法是綜合運用的,同時還可以通過一些性格、心理等測試工具來進一步評估自己的個性特點、心理特征以及價值取向,以便能夠從更為科學的角度來準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3.指導與培養
大一階段職業規劃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職業內容,了解自我。一年級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試探期。首先要初步了解近幾年來就業情況,特別是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行業或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多參加學?;顒樱鰪娕c人溝通的能力和挖掘自己的潛力;同時,打好英語和計算機知識基礎。
(二)提升自我素質,探索職業發展目標
二年級的大學生應著重夯實和拓寬基礎,分析自我優勢和局限性,進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試探性地確認職業目標。
1.通用技能和基本素質的培養
大二學年的職業目標尚處于發展和待調整狀態,因此,這一時期的第一目標是培養與提升大學生的通用技能和基本素質。①思想品德素質: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武裝自己,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自己;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②科學文化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是大學生各項素質中必備的基礎性素質,擁有扎實的文化基礎才擁有踏上工作崗位的敲門磚,大學生在校期間務必要學好專業基礎知識,同時拓寬自己的知識面。③身心素質:包括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與溝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
2.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學習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其得到檢驗。因此,在保證學業的同時要堅持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從中培養責任意識、組織能力、主動性與受挫能力、人際交往與協調能力等,同時,在課余時間還應有計劃地從事與自己職業目標或專業相關的實踐或兼職工作。
(三)自我的再認識,確定職業具體目標
1.自我的再認識對確定具體職業目標的必要性
自我的職業發展,在大三學年應當要做出較為明確的選擇。學校應著重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并與自己的身心特點和能力傾向相對照,通過專業技術基礎的調適,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或對其職業目標做出調適。因此,大三學年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拼搏與沖刺階段。有了大二學年所培養的基本素質和通用技能, 以及在相關行業的實習經歷,在大三學年應對之前的自我經歷進行總結,對自我進行再認識,以便進一步明確今后的職業具體目標。
2.自我的再認識具體途徑
①在學習與工作兩方面進行自我再認識。要扎實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從講座、網絡等多方面獲取提升自我專業知識、拓展知識框架的有效信息;在工作能力方面,則要了解與職業具體目標相關的職業技能,培養自身職業素養,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客觀科學的分析,查漏補缺,全面的提升自己。②做好就業準備。了解專業方向的就業市場情況、做好就業的技能及心理準備等。③進行實習,預演角色轉變。對自我的再認識完畢之后,就要及時更新自我的職業生涯個人簡歷,并選擇意向單位進行實習。通過實習,從宏觀上了解單位的工作方式、運轉模式、工作流程,從微觀上明確個人在崗位上的職責要求及規范,作為實習生,是一次接觸社會的好機會。通過實習,預演畢業后走上社會角色的轉變。
(四)、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企業員工――畢業后調試期
學生角色與職業角色的不同之處主要是:前者是接受教育的對象,首要是學好知識,解決好“是什么”,也就是逐步掌握本領,完善自己、完成“認識問題”的過程;而后者則是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本領,完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即通過工作為社會做貢獻,以自己的行為承擔社會責任,解決好“做什么”。
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已經被各高校所關注,設立的就業指導中心不僅為畢業生提供豐富有效的就業信息、政策咨詢等,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從現狀來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普及工作還較為滯后。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應將此作為就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在大學四年給予不同階段的教育和指導,提升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推動就業工作的開展。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春雨,黃洪旺,梁洪.如何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文化建設,2006.12
[2]高建華,杜學元.淺談如何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9
[3]黃雄英,鐘書芳.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關鍵詞:園藝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4-0096-03
在經濟新常態下,圍繞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海南吹響了農業綠色崛起的號角,將發揮得天獨厚的熱帶資源優勢和21世紀海南絲綢之路戰略節點的區位優勢,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以熱帶特色為主動力推動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海南國際旅游島城市化建設和休閑旅游農業發展迅速,以花卉、果蔬、草坪等園藝產業已成為海南優勢經濟產業。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作為海南大學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核心基地,本著服務海南的旅游、熱帶、特區等特色,傳承辦學歷史悠久的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和新海南大學的精神,秉承“海納百川,大道致遠”的校訓,根據海南園藝產業發展的新特點、企事業單位對園藝人才的新需求,基于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發展為目的的原則,對我院園藝專業師生進行相關調研,并根據調研結果找出了現有教學體系的不足,對其提出合理化建議,進行了相關改進,以便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高素質園藝人才,為海南園藝產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1 園藝專業定位與課程體系
園藝專業(草坪科學與工程方向)依托原“兩院”的傳統和精神,設立于2010年(開始招生),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具備果、蔬、花、牧、林、草等植物栽培管理、園林綠化施工養護、花卉營銷與審美鑒賞等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較強的崗位實踐能力,能在農林部門、農業開發區、風景區、高爾夫球場、運動場等部門從事園林植物栽培管理、綠化施工與養護、休閑農業、花藝環境設計、草坪生產與貿易、人工草地栽培、草坪建植與管理、高爾夫球場規劃設計管理和現代農業、農場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大園藝綜合性新型農業專才。開設課程涉及草業科學、果樹學、花卉學、蔬菜學、土壤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工程建造、國際園藝研究進展(專業英語)等。
2 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不足
2.1 課程種類過多,涉及范圍過廣 在調研過程中,學生提出現在所學的課程科目過多,涉及范圍太廣,分配到每門科目的教學課時數短,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本門課程進行全方面講解,只能找重點進行教授,這就使得學生無法對此課程經行全面了解,只能掌握重點甚至是略懂皮毛,造成了學生各種課程都有涉獵,但又都只通不精的普遍現象。這就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迷茫感,使其無法在頭腦中形成一個詳細的知識系統,只能夠有一個大體的知識框架,并且沒有一個核心領域可以做到學的精、記的牢,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等方面的發展[1]。
2.2 實踐教學過程的相對缺乏 《植物學》《果樹學》《觀賞樹木學》《蔬菜學》《種子種苗學》等課程實踐課時數相對較短。目前所設課時數只能夠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個大體了解,例如樹木學實踐環節,學生普遍反映通過短暫的實踐課學習,只能泛泛了解樹木的名稱,但對于其他相關方面的了解較少。并且認識樹木過程也是一味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告訴學生一種植物的名稱,學生記一種,無法做到學生對不認識的樹木進行自行查閱學習,從而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一定程度上打壓了W生學習積極性,降低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實踐教學內容有限,并且部分課程內容沒有及時更新,實踐過程不能根據當地教學條件及地域、季節的變化做出相應靈活的調整。同時,教學基地的建設及完善進程亟待加快,以便促進實踐教學的具體開展,推動教學進程,利于學生的不斷學習及發展。
2.3 課程內容的重復 目前一些設定課程的內容出現部分知識點重復現象,如《草坪保護學》《高爾夫球場草坪》《高爾夫球場環境保護概論》《草坪工程》課程對于草坪內容的講解出現部分重疊,導致學生一個知識點可能要重復學習多次,浪費時間、經歷及師資。
2.4 課程安排的開課學期不合理 學生反映某些課程的開課學期安排的不合理,尤其是大四學年的一些專業課程建議安排在大三學年進行學習。鑒于大三學年課程安排較為稀疏,所以很多學生在這一年里會產生迷茫感,雖然有較多的自我學習發展空間,但普遍出現學生無法較好把握,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從而虛度光陰的不良現象。而大四一年要開展畢業論文,進行相關文獻資料的查找,若還要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則二者較難兼顧,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畢業論文設計中[2]。此外,由于本專業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為獲得較為精確的實驗數據,可靠的實驗結論,提高論文的質量,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籌備,所以不應再在其中增加其他課程的學習。
3 教學體系的改進思考
3.1 公共課程 公共課程是高等和中等專業學校各專業學生共同必修的課程。總體上分為三大模塊:(1)社會科學公共基礎課,如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基本原理;(2)自然科學公共基礎課,如大學計算機基礎;(3)實踐環節公共基礎課,如課程設計。公共課雖然不一定與所學專業有直接的聯系,但它是培養學生掌握全面性知識、開展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學校在公共課程的設置中應相應增加語言類課程,例如應增加大學語文課程。學生通過對于本門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其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今后文獻資料的閱讀理解以及畢業論文的寫作,同時又可增加學生對漢語的深入學習,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公共基礎課程學習建議安排在大一、大二兩個學年,既可作為高中與大學的一個銜接,又可為學生接下來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3.2 學科基礎課 學科基礎課是依據不同專業所設置的為專業必修課打基礎的課程,這一部分的開課時間建議安排在大一、大二兩個學年。學科基礎課的設置的目的是在公共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專業必修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學校在學科基礎課的設置中應相應減少高等數學的課時數,增加生物統計學的課時數。生物統計學是數學在農科方面的具體應用,與本專業息息相關,應用性更強,但目前所設置的課時數不足以滿足學生全面了解本門課程的相關知識的需求,不能將其與專業相對接,使本門課很好地應用到實踐中。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較為全面的、牢固的知識,以至于陷入“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境地。其次,由于現代園藝不斷向信息化、技術化方向的發展,本專業需要大量具備一定計算機基礎的高科技型人才,因此這就體現了計算機課程設置的重要性[3]。除了目前所設置的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以及公共課程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這三門課之外,建議增加一門計算機在園藝專業上的應用的課程,使計算機與園藝專業有更好的對接,也使得課程的設置更加貼合實際,更加符合現代園藝相關用人單位的需求現狀。
3.3 專業必修課 專業必修課程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部分,是整個教學課程設置的重心部分,其課程設置的合理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質量。此部分課程的不足在上文中有所提及,即部分課程內容冗余,出現不同程度的知識點重復。建議把《草坪保護學》《草坪排灌水學》合二為一,將《高爾夫球場草坪》《高爾夫球場環境保護概論》《草坪工程》合為一門課程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對課程內容形成一個總體的知識框架,再進行知識點的細化,這樣既可以避免知識點的重復,同時可將知識點進行串聯,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個全面的知識體系,亦避免了時間、精力及師資的浪費。
3.4 專業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是培養學生對園藝不同方向興趣的課程,此課程建議設立在大二、大三兩個學年。涉及的方面包羅萬象,如關于園林設計、鮮切花栽培與管理、果蔬貯藏等??梢宰寣W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學習,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同時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利于今后的就業及創業。
3.5 實踐教學環節 為了讓學生能夠做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應該增加實踐教學課程。植物學課程實習應分三步進行:首先,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校園參觀,認識校園植物。校園擁有上千種植物,是一個很好的植物學習場所,掌握校園植物的名稱及特點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能。其次,學生應去植物園進行學習參觀,這是對知識點進行補充的過程。最后,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霸王嶺等地區的野外實習,既可進行知識點的復習概括,又可對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做到溫故知新?!叭阶摺钡挠媱潓寣W生在不斷的實踐中掌握植物學知識點,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良好的對接?!队^賞園藝綜合實習》課程的開展可放置于大三學年。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不同園藝工作園的參觀及考察[4]。學生在與基層人員的討論交流中了解現代園藝的發展情況、人員的需求狀況,同時了解如何更好地將所學所想付諸于實踐,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5]。具體開展形式可采用“大組套小組”,分組分工的形式[6]。每個小組5~6人,專門負責實習內容的其中一項,進行組間的學習、討論、整理及總結,最后進行大組之間的成果分享討論。這樣,既可以調動每名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集思廣益,實現“1+1>2”的效果。
4 結語
以上對于教學體系改良的建議及意見是基于海南當地現代園藝的發展情況以及相關用人單位的需求狀況,并結合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現有教學體系現狀進行調研及分析討論得出,以期能對現有園藝專業課程有一個進一步的優化,為培養掌握牢固理論知識及很好的實踐能力的綜合性應用型高精尖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同時,應根據海南當地教學條件及現代園藝專業企業用人需求,結合學生培養目標,總體上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授課方式。理論課的教授以班級為單位,采取小班教學,使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而進行相應輔導,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夯實基礎,從而實現師生間良好的互動與溝通。實踐課的教授以組為單位,采用進入實踐基地及農場進行實踐學習的方法。授課方式為教師進行統一操作講解,班級成員以組為單位,首先進行組內的探討學習,然后進行各組間的討論及評比,讓學生在實踐、交流及競爭中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把握,以期培養更加適應當代園藝產業技術領域崗位需求,能夠掌握牢固理知識及很好的實踐能力的綜合性應用型高精尖人才;培養具有較強創業精神及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為學生的學習及就業、創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麗霞,柴明良.高職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研究[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3):43-46.
[2]黃科,何,,等.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園藝文摘,2012(9):173-174.
[3]楊芩,李性苑,劉倫沛,等.“實用技能型卓越園藝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園藝文摘,2014(12):196-198.
[4]周靜波,張鑫,羅勁松.對園藝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J].安徽林業科技,2011,37(3):44-46.
【關鍵詞】教學管理 獨立學院 教學質量
一、引言
獨立學院的教學質量是獨立學院的生命線和生存之本。對于獨立學院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須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一個全員全方位的保障體系,而教學管理部門是此保障體系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因此,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性,探討實施教學管理視閾下提高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二、獨立學院學生的基本特征
1.個人綜合素質較高,但文化基礎相對薄弱
我國獨立學院的學生大多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家庭普遍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主要反映在許多學生從小受過特長教育。同時,他們善于走出校園,借助社會力量開展活動,較好的鍛煉了人際交往能力。
獨立學院的學生分數往往比本科一、二批的學生低幾十分,有的甚至超過一百分。在成績上主要表現為數學和英語成績相對較差、發展不均衡、偏科現象嚴重;在態度上表現為上課不專心、下課不自習、遲到早退現象嚴重;在能力上表現為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自我管理能力較差、自我規劃能力缺失。
2.個人主觀要求上進,但缺乏學習動力
從獨立學院學生的主觀意識上看,大部分學生上進心比較強,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文體活動;有較強的管理意識,主動競聘學校各個組織的學生干部;有較高的政治覺悟,積極學習黨的理論知識。
高考考場上的挫敗和社會輿論消減了他們的自信心,再加上現實學習中的吃力,使之出現了自我懈怠,學習目標缺失、動力不足,最終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逃學、沉迷于網絡、甚至退學等不良現象。
3.個人家庭條件殷實,但心理較為脆弱
獨立學院的學費比較貴,一年的學費少則1萬,這對學生家庭的經濟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多數獨立學院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但作為“90后”的獨立學院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家長的寵愛,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自控能力較差,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往往容易退縮,容易受到心理傷害。
三、教學管理視閾下提高獨立學院教學質量應遵循的原則
1.學校與家庭的有機結合
提高獨立學院教學質量是一個體系,具有很強的系統性,不但需要學校方面的努力,更需要通過管理手段,使家庭積極參與到學生學習中來,通過學校和家庭的有效結合,一方面可以使學校掌握更多的一手資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社會關注、關心學校的發展,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出謀劃策。
2.階段性與全程性的有機結合
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的提高應貫穿在學生大學期間的全過程中,同時也要結合大學不同階段的特點教育內容應有不同。大一階段要幫助學生實現轉變,培養學業規劃意識;大二要注重培養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組織和社會實踐。大三階段注重學生專業課知識的掌握,培養實踐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大四是學生由學校向社會轉折的重要階段,要認真規劃、完善自己的職業定向,多參加實習,培養就業能力。
3.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在整個大學階段,學院不僅要向學生講述學業方面的理論知識,還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業特點幫助獨立學院大學生進行各種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正確理解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同等重要性。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學校通過組織各項競賽活動,鍛煉和培養了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4.共性與個性的有機結合
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的提高既要面對全體學生,體現教育的共性,更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的不同進行差異化、個性化的教育。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有機結合是全面提高獨立學院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條件。
四、教學管理視閾下提高獨立學院教學質量對策
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特殊性,為了實現提高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的目標,在教學管理上應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規定,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立多主體的學業規劃體系
多主體的學業規劃體系即學生、學校、家長共同作為學生學業規劃的實施者和制定者,為學生的學業規劃作出各自的貢獻。學生是學業規劃的制定者和實施者,對學業規劃的實施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學校提供的軟硬件設施對學業規劃的實施提供必要的支持,沒有學校的支持,學生很難順利完成學業規劃,同時也阻礙學校的發展。作為培養學生的主體機構,獨立學院應該制定相應的措施確保學業規劃的實施,擔負起保證學業規劃實施的責任。家長應該明確自己在學業規劃中的作用,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促進規劃的實施。
2.建立多階段的學籍預警機制
多階段的學籍預警機制即學院在大學生四年學習的重要節點上,提前警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要面臨的狀況或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
學院實行學籍預警制度,在每學年的第一學期開學的第一個月,對大二、大三、大四學生所修學分進行審核,規定第一學年修夠30學分,第二學年修夠60學分,第三學年修夠110學分。對學分審核不達標的學生進行學籍預警,督促其合理安排選課,盡快規劃學業進程。
3.建立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即為保障學院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在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的帶有鮮明導向性的重要舉措。
獨立學院應制訂科學合理的專業方向和培養目標,對教學目標進行監控;應落實全員聽課制度,組織好每學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學質量全面檢查,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應嚴格規范考試環節,做到命題科學化、形式多樣化、成績多元化,對教學結果進行監控。
參考文獻:
唐秀麗.構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21-23
楊果仁.新建本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策略》[J].宜賓學院學報2009,5:30-32
作者簡介:于洋(1982―9),男,河北省滄州市人,本科學歷。單位:河北農業大學,職稱: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學管理。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3年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教學管理視閾下提高獨立學院教學質量對策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201301092)
【關 鍵 詞】英語系 課程設置 需求理論
一、需求的定義
計劃是根據對環境與條件的分析,提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途徑??梢娪媱澥怯械姆攀?,有根有據的,這就需要有一個需求分析的過程。在外語界,根據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不同學者對需求的理解和定義都有所不同。Berwick認為需求有兩個部分構成―覺察需求和意識需求。前者是教育者設立的需求,后者是學習者自身的需求和愿望(Berwick,1989)。Kemp結合教育實際,給需求下的定義是“希望得到的東西和現存狀態之間的差距”(a gap between what is expected and the existing conditions),并把需求分為6種需求(Kemp1998)。束定芳(2004)提出了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兩大類。前者是指政府的外交或其他政治目的的需求及社會和用人單位對有關人員外語能力的要求,后者主要是指學生目前的語言實際水平及其希望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
綜合以上對需求的理解和定義,可以總結出,需求分析一般指兩個方面,一個是從宏觀角度出發,具體指社會、國家的需要。一個是從微觀的角度出發,具體是指個人的需要。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角度出發―學生個人,學校,社會,來討論分析需求分析。其中個人需求主要指學生個人的自身發展的需求和期望達到的水平,學校需求主要是指教學計劃的制定人所希望學生達到某種水平的需求,社會需求主要是指國家和地域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需求。
二、需求要素之間的關系
上文提到的三種需求:個人需求、學校需求、社會需求顯然代表來自三個方面的需求:學生個人、學校和社會。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三個關系同樣重要,處于同等地位。以下通過三個大小一樣的圓來具體說明三者之間的關系:
圖(1):個人需求、學校需求和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
從以上的圖示可以很明顯得看到三者之間是存在重疊部分的,且這個重疊部分的面積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變化的。當重疊部分的面積越大,說明該課程設置就越理想,反之則越不理想。根據這一原理,在實踐教學中,課程設置若滿足了學生的個人需要,通過市場調查滿足了社會需要,通過相關教學滿足了學習者和社會的需要,則這樣的課程設置達到了最佳模式。相反則導致整個教學過程的失敗,不僅浪費了學習者大量的時間,可能還會造成他們厭學的情緒等,浪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無法滿足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見,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和以上圖示中三者的關系非常密切,三者缺一不可。
三、個人需求與課程設置
1.專業考試和課程設置
作為外語專業的學生,分別要參加全國統一舉行的英語專業四級(TEM4)和英語專業八級(TEM8)的考試。從考試題型來看,這兩項硬性考試更多的涉及到的是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核,這就要求學生在大學四年里好好學習基本知識。上海大學的英語系的課程設置中,從第一到第三學期,學科基礎課開設了基礎英語、聽力、會話和閱讀。從第四到第六學期,又在這些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開設了語法和寫作課程。從學分的角度看,基礎英語為最高分6分,其余的課程均為2分。由此,明顯可以看出,重在培養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的基礎英語課程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到了大三學年,高級英語取代了基礎英語,而且還添加了口譯和翻譯的新課程。在專業選修課中,大部分課程都安排在大三時期,其主要課程(必修課程)主要是文學、語言學、寫作和翻譯,這又為專業八級中的人文常識、翻譯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八級的通過率。
2.個人目的和課程設置
基于學生個體的特征,我們可以從學生的個人目的出發來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譬如想出國繼續學習的同學當然對口語方面的要求較高,大學四年里前兩年都開設了會話課程,大三期間則開設了口譯課程,從更高的角度去培養學生的口語水平。想考研的同學們就可以好好利用大三期間開設的文學、語言學、翻譯和跨文化等課程,為自己以后再讀研期間的專業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那些以后想從事經貿行業的同學來說,選修課中的經貿系列則為這類學習者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四、學校需求和課程設置
按照學校制定的英語專業教學計劃,將大學四年分為基礎階段和提高階段。教學全過程自始至終都要強調練好扎實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翻譯的能力,開拓學生的中外文化及專業傾向的知識面。在課程設置中前兩年主要針對基礎知識主要開設了基礎英語、聽力、會話和閱讀,在第二年開始加入寫作的課程。從學科基礎課的學分的分配角度看,基礎英語課程為6分,分別占大一大二總學分(學科基礎課)的1/2和9/23,聽說部分則為1/3和6/23,而閱讀僅占了1/6和3/23,寫作部分則為3/23。
相反,在提高階段,主要任務是在鞏固和加強聽、說基本功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閱讀、寫作及口譯、筆譯的應用能力,并結合一定的外貿知識的傳授,使學生的知識語言應用能力適應涉外單位、特別是外經貿部門工作的需要。所以,在大三時期,保留了聽力和寫作課程,加入了口譯、高級英語和翻譯。在專業選修課方面,課程的安排都主要集中在第7、8、期,主要開設了文學、語言學、寫作和翻譯。從學分的分布來看,高級英語占大三期間總學分的9/35,文學占3/10,聽力僅占1/10,寫作占3/20見圖(2)。為了使學生們有較扎實的外貿業務專業知識,學校在專業選修課中還安排了經貿系列的課程,例如開設了國際商法、國際貿易、進出口實務、外貿函電和涉外英語合同,而且在任意選修課中還開設了商務談判、跨國公司經營、經濟學概論等進一步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增強學生們的實際運用能力。
五、社會需求和課程設置
1.人才培養規格。課程設置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落實和實現人才培養規格的物質內容和重要保障。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整個市場對人才的樣式需求將呈現多元化或多樣化的要求。劉再起,王仰正(2001)把外語人才的培養規格歸納為具有“高”、“專”、“寬”、“好”、“強”五個方面的特征。
2.課程設置和社會需求。如今的社會大量需要的是外語和其他學科相結合而培養出來的人才,所以要做到“?!薄皩挕辈⒅?,使外語人才在專業領域達到既專又寬的和諧統一。其次,與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外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而且還要“高”、“強”。上海大學外語系設置了從大一到大四都有相關基礎課程,做到專業突出和綜合型并舉,課程設置具體可由公共基礎課(政治、計算機、體育、二外等)、學科基礎課(語法、聽力、口語、翻譯、閱讀等)、專業選修課(文學、語言學、寫作、口譯、筆譯等)、各類選修課(公共選修課、思想政治理論、任意選修課)、實踐性教學(軍事、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等)構成。
筆者通過分析幾大招聘網站智聯、中華英才、51Job等網站上的100則招聘廣告,了解到一些當今用人單位所希望任用的英語人才類型,分析結果顯示:5.56%的用人單位需要非相關專業但具有一定的相關專業知識,英語水平好的本科生,14.24%的用人單位需要相關專業的研究生,21.35%的用人單位需要對其他領域知識有所了解且英語水平較高的本科生,而58.85%的用人單位需要具有扎實的相關專業知識且英語水平高的研究生。所以應該構建以開設英語專業基礎課程為核心,同時開設其他相關專業的發散型結構(如圖3)。
可見市場對英語綜合能力強的人才還是相當需求的,跟實際能力聯系較緊密的聽說能力和翻譯能力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對寫作和閱讀能力強的人才的需求則最少。當然這并不是說傳統意義上的基礎知識教育顯得不重要,相反只有語言基礎知識牢固,才能更好的進行其他方面(譬如綜合能力)的發展。所以,上海大學英語系本科專業的學生在低年級階段著重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在高年級階段則著重閱讀和翻譯,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六、結語
本文主要從個人需求、學校需求和社會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大學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課程設置。在經濟文化國際化的背景下,學科之間的融合已經越來越明顯,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只有進行科學的課程設置,培養出來的英語專業人才才會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滿足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Berwick,R.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In Johnson,R.K.(eds.).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CUP,1989.
[2]Kemp,J.et al.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New York:Prentice Hall Regents,1998.
[3]陳冰冰.大學英語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論構建[J].外語學刊,2010.
[4]劉再起.王仰正.對新世紀大學專業外語教育的思考[J].外語教學,2001.
[5]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9-180-01
當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已經獲得諸多高校的高度重視,但從整體上看,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已有數年時間,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果,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意義顯著,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如何開展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仍是各高校仍然面臨的重大挑戰。
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意義
(一)幫助大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篇部分就是“自我認識”,幫助學生從性格、興趣、價值觀、技能等方面對自我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弄清楚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等問題。將自我認識與他人、社會的評價相結合,注意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隨時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大學四年甚至更長遠的個人目標,并將目標的實現過程進行分解,腳踏實地做好各項工作。
(二)有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素質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應有獨特的發展路徑。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使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個性特征,發現自身潛能,同時尋求老師、朋輩的指導,制定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從而使得學生的發展更為全面而且可持續。
(三)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學生進入大學,除學習外,對其他方面素質培養,對今后的工作世界一無所知,更別談如何準備。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學生們提供了了解工作世界的機會,并為他們提供了如何準備進入工作世界的指導。這都有利于學生從進入大學就開始為今后的職業選擇作出規劃,并結合工作世界的要求提升自己相應的能力。
二、當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教師隊伍建設不夠專業化
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中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老師多為輔導員,而輔導員絕大部分并非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專業出身,大部分是經歷簡單培訓后上崗,有的甚至并無任何準備就上臺授課。因為專業背景不同、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老師在上課時往往只能就理論談理論,而至于理論的來龍去脈和對學生真正的指導意義卻難以解釋清楚。
(二)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因為觀念上的原因,部分老師備課不認真、上課不積極,導致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缺乏熱情,上課只是單純的為了修完學分。課堂上,老師的理論講解占去了絕大部分時間,而很少有機會組織與教學相關的活動,缺乏對學生課業的科學評價。同時,受擴招影響,職業生涯規劃多為“大課堂”教學,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名甚至上百名學生的情況較為常見,導致老師缺乏對學生個體的個性化指導。此外,許多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安排在大一學年,這顯然與學生進入大學后的“適應階段”相沖突。
(三)課程的設置有些脫離實際
職業生涯規劃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將大學的象牙塔與社會的大熔爐相連接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職業生涯規劃課重理論講解輕實踐參與的例子比比皆是。課程結束后,學生仍然難以將所學到的知識與社會進行靈活對接,致使理論無法指導實踐,甚至脫離實踐。
三、改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建議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相對穩定、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是保障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順利推進的關鍵。在目前的基礎上,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視,增加經費投入,尤其注意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老師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并推動認證體系的建立,逐漸達到持證上崗的要求。同時,還可以考慮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研室,聚集一批有志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老師。
(二)合理安排課時
可以考慮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知識體系進行分解,將“自我認知”等部分放在大一學年進行,而將與找工作直接相關的探索工作世界等部分放到大三學年進行,這樣的課程安排顯然比當前各高校的普遍安排要合理一些。之前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會學生們認識自我,之后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學生們認識自我的基礎上進行工作世界的探索,為下一步的找工作做足準備。
(三)革新課程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課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除了進行必要的理論知識傳授外,必須引入實踐性的課程,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互動、實習實踐等活動,引導學生們寓教于樂,在活動中體會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魅力和對其未來的巨大積極意義。
在我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屬于一門年輕的學科,處在不斷地發展成熟之中,我們理應用一顆包容的心去客觀看待課程建設所取得成績和存在的不足,通過總結歷史經驗、創新課程內容等方法推動該課程早日實現“本土化”。
參考文獻:
[1]劉荷花.關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思考[J].太原大學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