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1 08:27: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息管理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信息管理;專業;學位;方案
作者簡介:劉吉成(1963-),男,寧夏中衛人,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王釔(1972-),男,河北定州人,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220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0-0049-02
在信息經濟時代,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大量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我國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專業,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進行探討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結合華北電力大學工學學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方案進行探討,以期進一步完善該專業學生的培養和建設方案。
一、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基本情況介紹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自2000年9月開始正式招生,截至2012年7月已經畢業9屆學生近400人。
華北電力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培養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結合電力行業的特色,培養具有扎實的管理學理論基礎、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知識,有較強的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較強的信息系統分析和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本專業重基礎、寬口徑、講實用,重視外語、數學等基礎課的學習,將計算機技術及信息類課程與管理類課程并重,教學過程中強調運用計算機進行定量分析、輔助決策與優化管理,著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四年的系統學習,畢業生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單位領導分析所處環境、確定目標并對現有的信息系統進行改進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的能力;能在電力系統、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和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從事信息系統分析、設計、開發、實施、維護和評價等方面的工作。從近幾年的學生就業和考研情況看,每年就業率基本維持在89%左右,考研率在30%左右,而且考研率近年有上升的趨勢。
目前,為適應新形勢下對該專業學生培養的需求,擬申請從2013年起將華北電力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學位由過去授予的管理學學位改為工學學位。
二、學位變更的必要性
1.對學位點建設具有支持作用
華北電力大學目前已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信息管理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在上述一級和二級學科點下有相應的碩士專業或方向,并且該碩士點可以授予工學碩士學位。因此,為突出學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特色,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如果能夠授予工學學位,對上述學位點的建設將發揮更有力的支持作用。
2.對學生就業及發展有幫助
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日益深入,面向發電、輸電和配電等一體化的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正開始應用并逐步完善。許多企業正在推廣和實施全企業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統。在如此迅猛發展的信息化過程中,需要大量掌握信息管理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工學學科人才。當前,由于本科畢業生的增多,使得用人單位更多地是把大學生作為一種具備特定技能的普通勞動者看待,擁有特定的技能是大學畢業生能夠找到一個較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此背景下,考慮到學生的就業問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如果能夠授予工學學位,將明確體現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學科技術背景,更容易取得用人單位的認可。在實際工作中,某些技術崗位職稱評定也要求有工學學位,取得工學學位有利于學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獲得相應的職稱和崗位。
3.有助于學生考研及海外深造
國外一些著名高校在招收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研究生時也特別要求應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如取得工學學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選擇國外知名大學讀研的機會將會更多。
4.向國內部分高校看齊
專門設置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的院校很多,其中工科院校偏重對計算機應用的學習,文理院校偏重在管理上的研究。適應信息經濟時展的需要,當今國內部分高校紛紛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位由管理學向工學方向發展。如已經確認該專業授予工學學位的部分大學有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電子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工商管理系)、第二炮兵工程大學(管理工程系)等高校。
三、學位變更的可行性
1.符合國家相關文件規定
按照國家教委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等相關文件規定:120102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注:可授管理學或工學學士學位)。目前國內基本上985、211高校都逐步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2.專業基礎建設比較扎實,專業教學培養方案基本合理
秉承華北電力大學“辦一所負責任的大學”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團隊協作精神強,具有一定創新能力、較強實踐能力和良好發展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系統開發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強化學生信息應用能力及創造力為出發點,科學設置專業培養體系,重視專業知識更新,強化專業教材建設,把“夯實基礎、突出能力、注重創新、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貫徹到專業教學的各個方面。不斷摸索專業培養思路,總結辦學經驗,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對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進行補充、完善,使其具有特殊性,也更趨于科學、合理和規范。
四、專業建設與發展目標
將從多個方面改進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教學,以適應學位類型的轉換。華北電力大學工學學士學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改進與發展規劃的目標是:追逐信息經濟時代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科發展的國際潮流,緊密結合電力行業的特色,面向社會培養符合社會需求、既懂管理理論又精通信息技術(IT)的電力及其他行業的復合型工學專門人才;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拓寬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學,以適應學位類型的轉化;通過多種渠道引進具有計算機和信息管理背景的專業教師,壯大師資隊伍,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信息管理人才。
五、應對學位變更的專業建設策略
為了實現學位轉型后的培養目標,在課程建設上擬定了三個主線:即復合型課程主線、技能型課程主線和電力特色主線。按照這些主線,需要進一步完善信息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1.突出課程建設特色
(1)拓寬基礎課程。一般說來,信息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立在整個經濟與管理學科的專業課基礎之上。按照整體的要求,計劃將和信息管理關系較為密切的課程,如技術經濟、電子商務、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管理運籌學、財務管理和會計學納入到教學計劃中,并按照其重要的程度將其劃分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程。
(2)類C語言的應用貫穿于專業基礎和專業課教學的自始至終。在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的設計上突出培養技能型人才這條主線。按照社會的需求,在技術上以網絡技術和編程語言為主線,貫穿了類C語言系列課程以及系統開發、系統分析與設計等課程,使得學生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感到課程之間的相互呼應和邏輯關系。主干專業課程中的技術類課程規劃如圖2所示。
(3)突出電力特色課程。設立電力特色的課程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與華北電力大學的電力學科優勢相結合,旨在讓學生學習電力市場中信息理論的最新發展應用。它體現了電力系統中信息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專業特色。設立電力特色課程不僅可以推動教學,也有力地推動了學生在電力系統中的就業。
(4)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相結合。在技術類課程和大部分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將安排學生動手實踐的學時,這些課時一般占總課時的1/3左右,以保證學生可以獲得實際的動手能力。另外,在畢業論文階段,規定其論文必須以畢業設計的形式展現,在設計中必須體現計算機在經濟管理當中的應用。這一措施有力地保證學生能夠利用畢業設計的階段綜合運用專業課程學習的技術手段和理論方法,培養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
2.強化教學特色
(1)不斷探索提高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途徑與方法。如何更好地培養社會需求、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是學校一直關注的重要課題。本專業自2000年開始招生至今,在辦學實踐中大家清醒地認識到: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存在共性,作為個體,又千差萬別,存在特殊性(個性);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樣性,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又是大學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在信息經濟時代,探索提高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途徑與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要繼續倡導“重實踐、重設計、積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理念,繼續保持并加強課內實踐教學,提倡理論教學與科研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較早地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和生產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華北電力大學信息系統開發研究所、管理工程網絡實驗室硬件條件一流,實驗室安裝了Delphi、SQL Server2000、Visual Foxro、java、.net、VB、Microsoft Project2003、P3等應用軟件,安排專門課程學時,組織學生上機操作,使學生能學習軟件應用技術,由此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專業將強化過程管理,建立教研室、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的三級管理體系,通過畢業論文(設計)努力提高學生的學術研究、軟件開發和綜合應用能力。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采取畢業設計,要求在畢業前的14周時間內完成,主要工作包括畢業設計選題、撰寫開題報告、軟件開發、撰寫畢業論文等方面的工作。與畢業論文不同的是加大和突出了軟件開發的工作,旨在培養學生信息
系統分析、設計和開發的技能。通過畢業設計能將學生大學期間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具體問題,鍛煉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3)“學生助研”,以科研帶動教學。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積極支持和參與,高素質的指導教師隊伍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保證。學校老師應該吸納優秀學生參加科研課題,使學生能及時了解和追蹤科技發展的前沿動態,并解決在科技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
(4)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魅力。由于專業特點,本專業應全面實現多媒體網絡教學,課程教師積極學習、采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每個學期學校組織對教師進行前沿的多媒體教學培訓,將靈活多樣的教學技術引入課堂,及時更新教學課件等電子教學材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5)實踐教學平臺開發與運用。近年來,無線移動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且互聯網、校園網絡也日益成熟和穩定,如何利用這些最新的技術和相關的網絡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容許學生參與的網絡教學平臺是至關重要的。實踐教學平臺的開發與運用是貫徹復合型專業的辦學理念和“T”型知識結構培養的重要舉措。
(6)專題講座與報告。將定期邀請校內外信息管理行業的專家學者為學生舉辦專題學術講座和熱點問題討論會,研討信息管理方向前沿理論和學術動態,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引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工作。
的確,相比金融學、計算機、漢語言文學、工商管理等資深老牌專業,1998年才在國內大學正式設立的信管專業儼然是個面目模糊、剛剛起步的青年。這也成了不少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對它持懷疑態度的原因:在一個才設立不到20年的專業里能學到什么知識?畢業后能找到工作嗎?事實上,如果了解這個專業成立的相關背景和學科優勢,相信這些謎團自然就能解開了。
機遇:信息時代應運而生,未來企業的“香餑餑”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到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這一背景下,由管理信息系統、經濟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學專業合并的信管專業由此誕生。
國內絕大部分高校的信管專業隸屬于經濟管理類院系,因此,手里拿著管理學學位證的信管專業畢業生們不是僅僅只會埋頭敲程序的“碼農”,而是“比搞技術的懂管理,比搞管理的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美國信息資源管理學家霍頓和馬錢德等人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指出:信息資源與人力、物力、財力一樣,都是企業的重要資源。隨著企業信息化的逐步推進,對于如今的金融企業來說,對企業生產經營中涉及的信息資源進行全面規劃和有效利用,逐漸成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砝碼,而與之對應的信管人才正是社會的亟缺人才。
不同于簡單的信息技術人員,信息管理者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如對于企業的CIO(首席信息官)來說,信息系統規劃能力必不可少,單純的計算機專業人士根本無法勝任。互聯網行業“大牛”、百度CEO李彥宏就是北京大學信管專業出身的。
就讀體驗:文理雙修,技能加身
為了達到這樣的高要求,信管專業的學生可謂是文理雙修,涉獵廣泛。在本科期間,學生需要學習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運籌學、數學建模等數理基礎課程,并通過C++、C語言、Java等程序設計語言的學習來掌握扎實的信息技術基礎,然后學習經濟管理學和數據庫應用開發、網站設計與經營、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系統仿真等課程,逐步掌握信息系統與資源開發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技能。其中,信管專業的特色課程有空間信息管理、企業信息化、信息技術與學科前沿等。
所以,對信管專業的學生來說,既要敲得了動輒上百行的代碼,也要能把數百年內不同門類的管理學理論倒背如流,這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
每到期末考試,“計科狗”熬夜苦編程序,“漢語妹”狂啃課本的時候,信管專業的同學早就習慣了游走在機房和圖書館之間那種“無縫切換”的日子,苦中作樂時還美其名曰“文理并重換換腦子,復習起來效率更高”。
考試周不好熬,可經過了這日積月累的修煉,當你不經意地拿出自己編的游戲軟件或自主開發的簡易APP接受同在管理學院的文科生的崇拜時;當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為寫論文頭痛,你卻因為有日常的文科知識積累而寫起論文來游刃有余時,會覺得不枉平日里受的罪。
雖然信管專業學科覆蓋范圍很廣,但是大家可以放心,因為課程難度相對不大,信管專業相比計算機專業或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課業壓力并不算很重,能自主規劃的課余時間也算寬裕。同時,因為學科的廣泛性,信管專業的同學相較于文法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在轉專業或跨專業考研時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
就業選擇:擇一而精,培養核心競爭力
信管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領域廣泛,可以在政府各級管理部門、IT行業、工商企業或金融單位,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施、評價等相關工作。可能有人會覺得,信管專業同其他交叉學科專業一樣是“萬金油”,但就專業老師和優秀學長學姐的一貫經驗來看,就讀于交叉學科專業意味著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在大學四年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盡早分析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板,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然后有意識地進行專業訓練、培養專業技能。可以利用平常的空閑時間練習寫數據分析報告,設計完整的數據庫分析系統或網站,構建一個簡易的搜索引擎,用編程語言嘗試開發軟件……掌握一門過硬的技術才是培養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如果你精通一種主流的編程開發語言和軟件配置管理工具,且參加過一些實際項目的開發工作,畢業后就可以從事企業的管理軟件開發工作。與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相比,對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的熟悉就是你的競爭優勢。如果你的編程能力較弱,則可以著重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爭取拿到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等權威證書,同時注重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那么你不管是應聘互聯網企業的系統維護或是銷售管理等相關崗位時,就會更有競爭力。
當然,如果你既是專業素質超高的“技術控”,又是精通經濟、市場、財務知識的全才,那么ERP、SAP專家顧問、CIO等高精職業自然向你敞開大門。
高校看臺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信息管理學科教學與研究基地,致力于培養復合型信息管理高級人才和信息職業領導者,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單位,學科實力排名全國第一。學校通過聘請外籍專家、選送學生出國留學等途徑,培養與國際接軌的人才。近年來,每年均有部分信管專業的本科畢業生直接赴歐美著名高校留學和新加坡等國家就業。
本次國際研討會會期兩天,由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美國佩斯大學出版系、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武漢大學高級出版人才培養基地承辦,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編輯學會、武漢大學出版社、武漢大學數字出版研究所、武漢大學出版發行學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協辦。
開幕式由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主任徐麗芳教授主持。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傳中致歡迎辭;美國佩斯大學出版系主任謝爾曼?拉斯金教授與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胡偉分別致辭并對會議召開表示祝賀。
開幕式之后至10月23日上午,本次研討會舉行大會主題報告。報告人分別為美國斯克里布納出版公司編輯總監馬克?弗雷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方卿教授,美國EBSCO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公丕儉,企鵝蘭登書屋內容應用和數字流程開發部高級經理凱茜?桑德勒,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主任張志強教授,臺灣政治大學圖書信息與檔案學研究所教授邱炯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周榮庭教授,美國佩斯大學兼職教授克里斯汀?福特,電子工業出版社副總編輯李弘,同方知網出版集團副總經理張宏偉,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傳媒與數理學院院長陳少志教授,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數字出版中心總監鄭立新,美國佩斯大學兼職教授練小川,睿泰集團技術總監、數字出版業務群總經理、江蘇云媒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進,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大學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田麗,臺灣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黃昱凱,廣西英騰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蘭濤,北京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林春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教授朱靜雯,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副主任李武副教授,北京斯麥爾(XML)數字出版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鐵男。
>> 2008―2013年《檔案法》研究期刊論文統計分析 近30年我國綜合檔案館研究論文統計分析 2008年~2012年河南省檔案學作者期刊論文統計分析 對我國檔案學核心期刊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的統計分析 2008年~2012年我國高校檔案學研究生統計分析 復式教學研究:期刊論文的統計分析 我國檔案信息服務研究論文統計分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期刊論文統計分析 2002年~2011年我國“棄檔”現象研究論文的統計分析 1998年-2008年我國網球碩博論文統計分析 2004―2013年我國體育類核心期刊藝術體操科研論文統計分析 2005年~2015年我國檔案安全應急預案研究文獻統計分析 我國近年莎士比亞研究論文統計分析 2004-2008年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期刊論文與引文統計分析 我國檔案文化產業研究文獻統計分析 我國媒介融合研究統計分析 1985~2007年我國國際競爭力論文的統計分析 我國期印10萬以上期刊的統計分析 檔案法操作性相關研究文獻統計分析 我國檔案法規體系建設定量分析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鄧濤.解讀《國家檔案法規體系方案》之一檔案法規體系建設的歷史和現狀[J].中國檔案,2011(8):31-32.
[5]馬費成,宋恩梅.信息管理學基礎[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97-98.
[6]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7:191-195.
論文摘 要:本文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酒店旅游)的辦學特點,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師資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想和方法。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是一所具有酒店與旅游行業特色的獨立學院,所設專業均圍繞酒店、旅游行業而建設,隨著全球信息化的發展,行業對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具有酒店旅游特色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凸現。為了更好地適應行業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我們需要不斷地、系統地思考本專業教學體系中各環節的內容,進行一系列專業創新改革,全面提高本專業人才素質。本文淺談一下對本專業教學改革的一點認識。
一、確立科學的專業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模式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中指出:“獨立學院應確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獨立學院填補了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兩種辦學類型之間的應用型本科層次高校的空缺。獨立學院要培養的本科人才不能等同于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必須比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具有更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更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性;另一方面,也要比普通本科高校培養的人才有更強的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能較快地適應崗位的需求,服務社會。[1]
因此,明確人才培養模式,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和保障。我院在制訂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方案時,借鑒國內大學以及兄弟獨立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培養方案,以提高特色人才培養為目標,結合學院辦學經驗與酒店和旅游特色,依據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對人才培養的定位與培養目標、教學環節設置、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設置、實踐教學環節等進行思考,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致力于建立適應我國酒店旅游領域的“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模式,同時要充分體現本學科專業的發展前沿,增強課程的現實性、實用性及可操作性。
二、明確教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逐步完善專業教學計劃
為了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改革,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做到與時俱進,必須明確專業教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修改并完善專業教學計劃,不斷吸收本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使教學內容體現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保證教學內容完整性、系統性和先進性。目前,我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一般包括基礎課、核心課、必修課、選修課4個層次。其中主要課程包括了管理學原理、數據結構與數據庫、信息管理學等16門課程,核心課程是本專業本質特征的體現,它是由主要課程中選出的管理學原理、經濟學、信息管理學、數據結構與數據庫、信息組織、信息存儲與檢索、計算機網絡、管理信息系統組成。我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要在主要課程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增設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專業部分基礎課與專業課,增強學生的行業背景,更好地為酒店、旅游信息化領域服務。
根據社會需要和技術的進步,積極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創建能夠滿足動態變化的課程體系結構,同時要不斷的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及時的獲取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使其在畢業時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加強學分制的管理、加大選修課比例、每學期邀請專業人士和酒店旅游行業人士進行專題講座、加大實驗與實踐課時的比例等,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完善學校的網絡平臺,使學生能充分利用網絡共享教育資源,積極建設精品課程,將相關的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融入到專業的教學中,聘請兄弟院校優秀教師為學生上課,以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課程設置首先確定必修課程,其它課程則根據專業拓展的方向不同進行分類,完成必修課程的學生,可從分類課程中選擇實用性、針對性較強的課程進行學習,加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三、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重視能力的培養
實踐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以及通過實踐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平臺,也是我院培養服務性行業信息管理人才的重要環節。針對我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特點,實踐教學環節應以理論培養體系為基礎,結合社會對學生能力的需求,同理論培養體系相結合,構建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綜合實踐培養體系。根據理論培養體系將本專業的實踐體系分成課程設計、行業實踐、綜合實踐三個部分[2],在專業教學計劃中,按照課程設計、行業實踐、綜合實踐的順序安排實踐環節,逐步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滿足本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加強實踐教學,需要良好的實踐平臺,一是建立軟硬件配置合理的校內實驗室;二是積極與酒店、旅行社合作建立實訓基地,使學生掌握行業的動態以及相關流程,另外,積極與當地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實驗室,充分利用企業資源,鍛煉學生動手能力。[3]
四、加強師資建設,完善知識結構
教師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學,教師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因此,為了保證酒店旅游行業信息管理人才的質量,必須加強師資建設。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像酒店、旅游這類服務性的行業同樣受到了沖擊,所以必須加大行業的信息化,也就使得我院旅游酒店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進行變革。面對變革,教師首先應該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積極投入到酒店和旅行社中去了解行業和業務流程,捕捉行業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要求的變化,從而更新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需求的改變;其次,教師要積極參加學科的前沿研究、積極參加學術研討,掌握學科的發展動態,并將所獲得的內容填補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獲得最新的知識與技術,從而適應行業的發展需要;再次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大力推進啟發式教學,努力取得高水平教學改革成果。[4]此外,專業要重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聘請著名專家學者和行業人才承擔教學任務或開設講座。同時加強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相互交流,促使教師將學科進行交叉,從而完善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
專業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不斷改革、創新和完善,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與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聯系緊密,所以專業建設必須與時俱進,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因此,為了保持長久的發展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專業改革制度。不斷完善專業教學體系,是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我們要認真探索恰當的課程設置方案,根據“厚基礎、寬知識、強能力、高素質”的標準,構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酒店旅游)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對獨立學院而言,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要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創新積極性、學生的實踐動手積極性,不斷鼓勵教師對專業教學改革的創新研究,努力構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酒店旅游)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徐建國,逄錦榮.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創新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07,(10):74-77.
關鍵詞:檔案學高等教育;中國;加拿大;比較研究;武漢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1引言
檔案學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的重要責任,同時,檔案學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國檔案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筆者選取了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與政務信息學系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作為中加檔案學高等教育的兩個典型機構進行比較研究。分析中加在檔案學高等教育方面的異同與優劣,使我國檔案高校明確自身優缺點,進行調整完善,以更好地適應檔案事業發展的需要。
武漢大學檔案學專業前身可追溯到1934年湖北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設立的檔案管理特種教席,為我國檔案學教育之濫觴。目前,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與政務信息學系在教學水平、科研實力、教育層次等方面,均走在全國檔案學教育的前列,是中國檔案學高等教育的極佳典型。1961年,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創辦了圖書館學院;1981年,圖書館學院與歷史學院合作開始招收檔案專業碩士研究生,開了整個北美地區檔案專業碩士教育的先河。1984年,圖書館學院正式更名為“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目前,哥倫比亞大學設置了種類豐富的檔案學研究生培養項目,包括檔案學碩士、檔案學碩士(原住民研究方向)、檔案與圖書館學雙碩士、哲學博士(檔案學方向)等,且為檔案工作人員提供進修教育,成為北美地區檔案學高等教育的典范。此外,2009年,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成為ischools聯盟第31位成員,這是唯一一家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成員機構,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也是該聯盟的成員之一。因此,二者在檔案專業成立的背景、現實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具可比性。
2中加檔案學高等教育現狀比較
2.1培養層次。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學專業,培養層次分為博士、碩士、本科教育三個層次。2003年,經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武漢大學建立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博士后流動站,招收檔案學博士后高級研究人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檔案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完整的教育體系有利于學生形成扎實的專業功底,同時,也可能由于教學內容較為集中,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范圍相對狹窄。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的檔案學人才培養層次起點較高,從培養碩士研究生開始,向上延伸至博士層次。學院招收所有正規大學任意學科背景的本科畢業生進入檔案專業學習,但學生成績在本科期間至少在“b+”以上,同時,還招收外籍學生,為國外培養檔案人才。
通過比較,我們可發現,兩個學院在培養層次上存在較大差異。我國三個層次的培養模式,其中,以培養本科學生為主體,主要原因是我國各級檔案機構數量眾多,且社會整體檔案意識不斷增強,人才需求量大。而加拿大的檔案學高等教育起點高,且可為國外培養專業人才,與加拿大總體教育水平高密不可分。
2.2培養目標。武漢大學檔案學專業在不同培養層次其培養目標亦不相同:在本科階段的教育中,要求學生“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各種信息機構從事檔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技能”:在研究生階段,則要求學生“具有獨立從事研究、敦學或擔任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注重學生“教學”與“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在碩士階段,則主要培養學生“能夠高效地計劃、實施和提升檔案館保存、組織和有效利用社會記錄信息的能力”,注重對檔案從業人員工作技能的培訓;在博士培養階段,主要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能夠從理論和方法論角度豐富檔案專業核心知識,通過研究創新貢獻于信息學領域及其學科的發展”,意在提升檔案學教育的發展水平。
通過培養目標的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兩國雖然都認為檔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加拿大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因而,直到博士層次才主要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而我國則始終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而,設置了不同的培養層次來貫徹這一專業教育理念。
2.3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是反映檔案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指標。為了便于比較,本文選取了兩個學院檔案學碩士課程進行分析,課程設置詳情見下表。
武漢大學根據時展的要求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例如,設置了《電子政務原理與應用》、《數字檔案館原理與技術》等課程。學院設置了4個研究方向,包括:檔案學理論與應用;電子文件管理;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檔案管理現代化。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補修課三類,應修學分不少于28學分,學科通開課不少于8—10學分,研究方向必修課不少于4學分(至少2門),其余為選修學分。
自1981年設置檔案學課程以來,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緊密結合本國檔案工作發展的現狀,不斷調整課程的設置。學院要求學生應完成48學分的課程,其中,24分為核心課程,24分為選修課程,以及一些0學分的課程和實踐活動(例如參觀)等,有研究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寫畢業論文。在畢業論文的要求上,中加兩國存在較大差異,在我國,完成碩士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是獲得碩士學位的必要條件,而加拿大則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來進行選擇是否寫畢業論文。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與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檔案學碩士課程設置
通過兩個學院碩士課程的比較,我們還可以發現,兩個學院課程設置,均具有濃厚的院系背景色彩,武漢大學設置了許多與政務信息相關的課程,而哥倫比亞大學則設置了圖書館學相關課程。
2.4師資隊伍。根據相關統計結果,近年來,我國檔案學專業教師在數量與質量上都有了較大改善:從職稱結構上來看,2000年至2008年,全國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檔案學專業教師數量逐年增加,由52人增至84人,增長約61.5%;從學歷結構上看,2000年至2008年,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檔案學教師數量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26人增至2008年的129人,增長近4倍。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擁有較強的師資隊伍,經調研,目前,檔案系共有教師10名,擁有“正高”、“副高”職稱的教師占整個師資隊伍的80%,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60%。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除了擁有12名檔案專職教師外,還擁有26位兼職教師,共29人擁有蹲士學位,占師資隊伍的76%以上。兼職教師來自當地一些信息機構或大學圖書館、城市檔案館,擁有非常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通過調查,筆者發現,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師資隊伍中一個非常突出的特
色——教師的國籍構成多樣化,分別來自加拿大、美國、英國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多國文化與檔案信息資源的溝通與交流。
3啟示
我國檔案學教育具有多層次的培養模式,有利于系統地培養檔案人才,這是我國的優勢。同時,也存在問題與不足,應進行一定的改革。
3.1在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化的前提下,分類型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saa”)在1982年和2004年,分別開展了對檔案工作者職業發展狀況的調查,并根據得出的結果指導檔案研究生教育和檔案就業工作的開展,使美國的檔案學高等教育取得r良好的教育效果,成為世界范圍內檔案學教育的典范。而我國與加拿大都沒有檔案工作機構為高校檔案學教育進行類似的實際調研,并指導其制定培養目標,這是兩國檔案學教育的共同缺陷。
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分為本、碩、博三個層次,其中,本科教育是整個培養體系的基礎,碩士、博士階段均以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為主。在本科教育階段,教師就應指導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對本科畢業后希望直接從事檔案工作的學生,增加其專業技能性課程的比重,并為學生積極提供實習機會;而對有研究興趣的學生,在本科教育的后期,就要注重他們研究能力的培養,為他們開設基礎研究理論與方法的課程。不可否認,當前,我國檔案學研究生大都處于導師助手的位置,在導師確定的研究課題下,負責基礎性的研究工作,不具備“獨立從事研究工作的能力”,顯然,不符合碩士、博士階段的培養目標,這也是制約檔案學基礎理論發展的瓶頸。
3.2課程設置在堅持特色化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相關學科的內容。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檔案學課程體系中,特別是專業核心課程,體現了濃厚的“檔案”特色,如,設置了《檔案古文書學》、《檔案文獻管理與著錄》等課程。由于其檔案學專業是由圖書館學院與歷史學院合作建立而成,因此,課程和培養項目的設置還體現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該校檔案與圖書館學雙碩士項目中,要求學生完成檔案、圖書館學兩個學科的基礎課程,培養學生適應文檔一體化、圖書與檔案管理一體化工作需要的能力,使之成為“復合型”人才。
教育部檔案學學科指導委員會提出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要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人才。檔案學高等教育要真正達到此目標,必須在保證學生學到專業核心知識的同時,打通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隔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也大都依托歷史學或圖書館學建立起來,長期以來,為了保證學科發展的獨立性,我們過多地關注削弱甚至消除與歷史學、圖書館學有關課程,今后,我們應該適當增加這些相關課程的內容,達到“厚基礎”的人才要求。此外,為了適應學科、職業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應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如英語、計算機能力。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加強以計算機網絡設備和數據庫為主要內容的檔案信息化基礎建設,是“十二五”期間檔案工作的主要任務,因此,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在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特別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時,要著重加強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
論文摘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本文根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結合目前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指出高校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不足,提出了改進的建議。
一、引言
管理信息系統(MIS)專業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有了第一批MIS博士。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清華大學試辦MIS專業,1990年復旦大學首次設立MIS專業碩士點。由于各個院校的具體情況不同,MIS專業被命名為“經濟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圖書情報管理”、“林業信息管理”等等,分別從屬于管理學院、商學院、計算機學院或信息學院,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1]。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以下簡稱《專業目錄》),將科技信息、經濟信息管理、信息學、管理信息系統和林業信息管理等5個MIS相關專業合并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
從學科特點來看,該學科是管理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交叉學科;從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來看,各高校的側重點均不同。理工科大學側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如清華大學;綜合類大學側重于情報學和信息學,如北京大學;財經類大學側重于經濟管理,如東北財經大學。盡管各高校的側重點均不相同,但都屬于管理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個學科課程的整合。目前,信管專業尚未形成統一的專業人才價值認同,教學模式和培養模式也沒有統一化,這些在客觀上造成了社會對信管專業畢業生認識的偏差。
二、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信管專業所培養的既非計算機軟件人員,也不是管理人才,它不同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也有別于工商管理等管理專業。《專業目錄》中將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既懂經濟管理知識,具有管理思維,又掌握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能在國家各級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設計、開發和進行信息管理的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
三、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
目前多數學校的信管專業普遍存在著實踐不足、專業特色不突出、人才走向與專業培養目標發生偏離的現狀。經調查,信管專業的課程由不同學科中的課程組成,學生普遍反映課程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習內容方面,知識面廣但課程深度不夠,表現為什么課程都學,而結果是什么課程都沒有學會;二是就業競爭力方面,學生無一技之長,專業特色不明顯,表現為經濟理論與管理能力上不如經濟管理與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計算機實力上不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信管專業學生普遍認為就業方向介于“計算機應用”和“經濟管理”之間,就業前景不明朗,就業滿意率不高。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具體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
各高校課程體系多是專業知識“拼盤式”的簡單累加.缺乏系統性和關聯性。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很困惑,不清楚信管專業的特點和優勢在哪里。在四年的學習中學生大多沒有掌握一技之長,學生普遍覺得自己的競爭力不夠強,未能在某一領域做到精通,在市場競爭中無法凸顯自己的特點,其結果為畢業的時候找工作困難,就業率低。
2.課程設置不合理
以信息技術應用為導向的高校是在原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經濟學、管理學課程,以管理為導向的高校是在原來工商管理專業的基礎上增加數據庫、程序設計語言、系統分析設計等計算機課程,管理類的課程與信息技術的課程沒有很好的融合,所以導致從管理專業的角度看,學生的管理知識基礎不扎實:從計算機專業的角度看,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欠缺。[3]
3.教師隊伍不合理
信管專業的老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專業不對口。擔任信息技術模塊課程的老師大多來自計算機專業,擔任管理知識模塊課程的老師大多來自于經濟管理專業,多數教師缺乏的是講授多學科知識融合的能力。[4]
4.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不完善
各高校信管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多數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內容僅針對本課程,沒有做到課程體系之間的相互銜接。各高校所開設的實驗大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沒有開設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結果學生往往是什么都會一點,但又不能在綜合實踐中靈活應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各高校沒有明確的實踐訓練培養目標,缺乏完善的培訓體系,實踐訓練缺乏系統性,達不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許多高校信管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都是根據相近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內容作一定修改和擴展而成,很少根據信管專業的特點制定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計劃。
四、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如何培養信管專業的學生,使之能學有所長,是學術界應該引以重視的問題。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思考。
1.創建信管專業區別于其它專業的特色[5]
普通高校信管專業培養方案的制訂要參照教育部信管專業目錄的要求,根據自身的辦學層次、辦學特色,確立信息化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專業人才應具有的知識體系、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使得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目標明確。信管專業所培養的復合型人才的特色和優勢在于,既具有計算機專業人才所缺少的管理素質,又具有管理人才所缺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社會信息化建設的核心人才。
2.注重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
信管專業的建設不能由管理和計算機專業知識簡單拼湊,應以經濟管理為基礎,以信息學科體系為支撐,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來構建,把管理類的課程與信息技術類的課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6]。另外,各高校可以考慮把四年制的信管專業改為五年制,這樣在課程設置上就更加全面,學生的實踐課程就會更多些,更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3.建設和優化師資隊伍
由于信管專業是涉及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等多學科融合的專業,因此,專業教師既要具備較扎實的管理理論基礎,又要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目前復合型師資人才缺乏的情況下,建設優化信管專業師資隊伍應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各高校可從IT業界聘請高級項目經理和系統分析師兼職上課,建立相對穩定的兼職隊伍;其次,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為教師創造到企業界進行信息管理實踐的機會,加強同國內外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通過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來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科研、教學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為“雙師型”的復合型人才;最后,各高校在招聘新教師時應注意適當引進一些已經在社會上從事過相關專業工作,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專業人才,不要老是招聘應屆畢業生。[5]
4.完善信管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首先,要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強化模擬實驗,確保實驗課程與教學配套,并且加大實驗課的比例;其次是專業綜合實踐技能訓練,它以課程設計的形式體現,將相關課程實踐串聯起來.實現課程知識點和技能的集成應用,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技能,如管理信息系統案例開發實踐;最后,在教學中需要建立穩固的實習基地,讓學生參與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五、結束語
我國信管專業的發展歷史不長,信管專業建設還不成熟,各高校的信管專業都處于探索中。因此,普通高校信管專業發展的關鍵是抓住自身的特點,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找到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具有信管專業特色的信息化人才。
參考文獻
[1]何永剛,黃麗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體系研究綜述[J].情報雜志,2007(08).
[2]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董焱.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初探[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4).
[4]趙苑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