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8 07:47: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汽車機械基礎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教學管理
交通運輸專業培養具備汽車運用與維修,交通運輸生產經營管理與組織等方面知識和能力,能在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和企業,汽車4S店及物流公司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以及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是學生能否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主要途徑。實踐教學是大學生素質養成、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為適應市場經濟和交通運輸發展需要,將“拓寬專業口徑,開拓新的專業空間”;作為我校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出發點。改革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 形成新的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我校本科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意義重大。
一、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結構與作用
(一)實踐教學體系的結構實踐教學涵蓋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既包括課程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又包括專業思想教育、專業技能訓練等多項內容,并與課堂教學、畢業設計(論文)緊密聯系、互相依托、互為補充, 由此形成一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現模式[1]。根據實踐教學的要求,在我校交通運輸專業的教學培養計劃中,實踐教學體系由以下4個環節組成(圖1)。
1.實驗教學環節。該環節與課堂理論教學相對應,有計算機基礎、文獻檢索、大學物理、電工技術、材料力學、VB程序設計、數字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機械制造基礎、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車載傳感器、運輸管理等課程實驗及上機實驗,由基礎到專業逐步進行。
2.實習環節。該環節與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培養相適應,包括汽車構造、交通運輸組織學、汽車維修工程學、汽車檢測診斷技術等課程實習、駕駛實習和畢業實習。
3.課程設計(論文)環節。該環節包含培養學生專業設計能力的機械制造基礎課程設計和交通運輸港站設計課程設計以及培養學生論文寫作技巧的交通運輸組織學課程論文和交通運輸學課程論文。
4.其他實踐環節。該環節包括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和探索創新能力的課外學科實踐、各類計算機操作及科研實踐或創新設計;還包括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磨煉意志的專業思想教育、專業勞動、各項義務勞動、軍事訓練和社會實踐等。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作用實踐教學是專業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在制定專業培養計劃時, 實踐教學體系要符合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創新型人才的要求。
1.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質。學生通過基礎課程實驗和上機實驗加深對基礎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全面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和基本科研素質。
2.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專業能力。通過專業課程實驗、實習及駕駛實習,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專業能力得到提高。
3.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存在差異,創新性實驗項目的開展能使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得到充分的滿足,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學生通過交通運輸綜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課外學科實踐以及創新性實驗項目的開展,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4.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獻身社會的優良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專業思想教育和軍事訓練,組織各項義務勞動,利用寒暑假,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獻身社會的優良品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二、我校目前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與問題
(一)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福建農林大學于2000年開辦交通運輸專業, 至今已培養了300余名畢業生,目前在校本科生 200余名。為適應市場經濟和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善創新、高素質、有特色的多層次、應用型交通運輸專業人才為目標,本專業培養計劃經過了多次修訂,實踐教學體系和管理機制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肖人濟.利用CAD實現參數化設計[J].機械設計,2007(4).
[2]鄭清燕.基于CAD的快速設計的若干關鍵技術研究[J].機械制造,2008(2).
[3]陳煒,董洪.實現智能化CAD的汽車覆蓋件模具結構設計[J].機械設計于研究,2009(4).
[4]紀陳懇.在CAD開發中實現參數化設計模式研究[J].機械設計,2010(5).
[5]陳衛偉.CAD參數化設計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9(14).
[6]段約光.基于工程數據庫的CAD系統參數設計研究[J].模具工業,2008(2).
[7]韓冠宇.智能化機械傳動裝置CAD系統[J].機械設計,2009(5).
參考文獻
[1]國土資源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2]馬俊海,呂長廣.全野外數字測圖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6,29(5):15—17.
[3]佟士懋.AutoCADActiveX/VBA二次開發技術基礎及應用實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4]梁雪春,崔洪斌,吳義忠.AutoCAD實用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8.
參考文獻
[1][美]DonaldA.Neamen著,趙桂欽,卜艷萍.譯,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ConnellyJA,ChoiP.MacromodelingwithSPICE,Prentice-Hall,1995.
[3]FenicalLH.Pspice:ATutorlal>Prentice-Hall,1992.
[4]謝嘉奎主編,電子線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參考文獻]
[1]金映麗,王繼軍,顧宏民,蝸輪蝸桿傳動CAD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2004。26(2):124-126。
[2]喬桂玲,呂莉,蝸輪蝸桿的參數化設計與繪圖[J],煤礦機械,2007,28(2):85-88。
[3]機械設計手冊編委會,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論文關鍵詞:機械工程類專業;創新能力;課程體系
在科技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競爭十分激烈的當今時代,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已愈來愈成為時代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機械工業取得了穩定、快速的發展,同時對機械工程類專業教育提出嚴峻的挑戰。根據本院制定的創辦“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水平較高,位居省內外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的地方性、教學型、綜合性大學”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素質高、基礎好、知識廣、能力強、有個性、會創新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邵陽學院機械工程類人才培養的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邵陽學院大學生的重要培養目標之一,針對機械工程類創新型人才的專業特點,邵陽學院機械工程類專業探索出一條科學、完善的機械工程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路子。本文從創新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實踐創新體系等方面構建機械工程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使邵陽學院能培養出具備素質高、能力強、會創新的應用型高級機械工程專業人才。
一、機械工程類創新人才培養的意義
科學制訂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對培養什么類型的人才有很大的作用。過去機械工程類專業的課程體系過度注重基礎課和專業課,而忽視了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長方面的課程。教學內容則往往過分依賴教材,著重強調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傳授。對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前沿,教材往往相對滯后。對學生往往采取“填鴨”式的教學,學生注重死記硬背,拼命忙于應付考試,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缺少靈活性,缺少創新精神。所以,制訂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時,始終堅持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堅持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等素質的全面發展,注重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協調發展。
二、構建機械工程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創新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主要是由人文素養和科學態度相結合的通識教育平臺、多學科綜合交叉構成寬厚的學科基礎教育平臺、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淵博的文化修養并重的課程模塊所構成。
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包括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人文社科基礎知識、文體藝術修養知識、應用科學技術知識與基本技能等有機結合,改變過去教學內容偏窄、知識結構單一的格局。主要課程有中國近代史綱要、形式與政策、品德與法律、體育、健康教育、大學英語、大學語文、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計算機基礎、演講與口才、技術經濟學、企業管理等。主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與進入社會后發展需要的通識教育知識,培養學生對時代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發展觀,培養學生的經濟意識與政治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現代工業化進程的飛速發展,現代工程逐漸凸顯創造性、綜合性、社會性、復雜性等特征,未來工程師在“非工程”方面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工科大學生在業務素質方面要加強與民族意識、工程意識、經濟意識的融合,并處理好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自身發展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關系。因而,必須進行多學科綜合交叉學科基礎教育平臺,即涵蓋機、電、液知識、檢測技術、控制技術、制造技術與經濟管理技術的寬厚的基礎課程體系。主要課程有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金屬工藝學、計算機接口與應用、機械制造工藝、電工電子技術、熱工原理、液壓與氣動技術、控制工程基礎、工程檢測技術、汽車工程學、企業管理等。旨在加強學科基礎教育,拓寬專業口徑,培養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適應性,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興趣、專長、發展方向和社會需求,按專業大類招生,分專業方向培養。基于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淵博的文化修養并重的原則,對專業課程學時減少的同時,課程內容進行精煉,突出應用廣、水平高、效果好的特點,對現代制造技術、機電一體化、熱能工程、模具設計制造、汽車與內燃機、制冷與空調6個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模塊結構進行優化,在每個專業方向均設置特色課程和探索性課程,針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增強學生就業競爭性開設部分選學課。
高素質的機械工程類專業創新型人才不但要具備從事工業產品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管理協調能力。因而,構建創新系列課程模塊要基于工程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結合機械工程學科發展前沿、創新理論與方法的學術前沿,著眼于整個機械系統,開設課程有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產品技術創新、現代設計方法、CAD技術、機電系統動態仿真、機械優化設計、有限元分析、機械系統創新設計、工業機器人等課程,涵蓋了創造學、創新設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夯實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用現代機械設計理論與技術通過大量工程設計去實踐,為以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構建工程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創新體系
實踐環節是機械工程專業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單靠理論教學是不能內化成學生創新能力。在教學中要與生產相結合,將科研活動引入教學,加強工程實訓和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使學生知識來源渠道多樣化,能力培養多元化。注重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社會責任感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完善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主要目標的工程實踐教學新體系。
實踐基地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崗位聘任及培訓等制度。在此基礎上,順利實現了人事改革,通過競聘上崗,擁有實驗專職技術人員9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1人;教學儀器設備852臺(套),總值達901.36萬元。按照工程模式進行實踐基地的設計與規劃,重視學生的工程能力、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按照省級示范建設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標準來進行規劃和設置。整個實踐基地分成三大塊:動力機械實訓基地、基礎實訓基地、動力機械創新實訓基地和專業實驗場地。
動力機械實訓基地包括金工實習基地和動力機械拆裝實訓基地。機械實習工廠基地以數控設備為主,每年能承擔實驗教學任務達16000人次,除了承擔正常的實驗教學任務外,還承擔數控操作的認證培訓工作,學生在數控課程、數控實習的基礎上通過考試可獲得資質證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及就業競爭力;動力機械拆裝實訓基地包括機械產品拆裝、機電產品拆裝、模具拆裝、制冷設備拆裝、內燃機拆裝以及拆裝準備間,每年可承擔拆裝實訓教學任務達2000多人次。
動力機械基礎實訓基地包括工程力學模塊(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模塊(互換性及測量技術、金屬材料熱處理)、傳動與控制工程模塊(控制工程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機電傳動控制、PLC等)和熱工基礎實驗模塊(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工程測試技術、能源與環境)。每年可承擔實驗教學任務達32000人次。并對實踐內容進行重組,實踐手段和內容體現了先進性、綜合性及設計性。
動力機械創新實訓基地包括機械創新模塊(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創新設計)、機械工程軟件實訓模塊(AutoCAD、Pro-E、UG、Cimetron等)、虛擬實驗模塊。以前實驗要求給學生提供詳細的指導書,讓學生機械地去驗證。這樣,驗證性實驗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手腳,使學生的思路打不開,也造成一部分學生的依賴思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供了各種虛擬傳動零件、機構及各種仿真軟件,為學生自行設計和組合創新機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不向學生具體提出要求,只提出需實現的功能,學生通過各種虛擬實驗機構驗證創新實踐成果,并通過機械工具制作出產品模型。整個實訓過程學生獨立做出,自己編寫和總結實驗報告。這種實驗方式以設計為主線,注重創新設計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方案設計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專業實驗場地包括機械工程實驗模塊、熱能工程實驗模塊、車輛工程實驗模塊、材料成型實驗模塊,承擔了三個機械工程類專業、六個培養方向的專業實驗教學任務,每年可承擔實驗教學任務達11000人次。
關鍵詞:汽車;水平搬運器;專利;技術綜述
1 汽車水平搬運器概況
汽車水平搬運器是機械化立體車庫中的關鍵設備,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將停在原始庫位的車輛自動的搬運到升降臺進而存放到相應的庫位中,以及從車庫庫位上將車輛自動的取出。目前的機械化立體車庫中一般有三種類型的汽車水平搬運器:軌道式、梭車式以及搬運小車式,其中搬運小車式根據托運汽車的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升降式搬運小車和夾臂式搬運小車。
1.1 軌道式搬運器的結構與原理
世界上第一臺軌道式搬運器誕生于英國,其典型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軌道系統、載車板系統和驅動系統。軌道系統3鋪設于整個車庫地面,包括導軌24、傳送輪25、傳送軸30、鏈輪鏈條31和軸承32;位于導軌系統上面的是載車板系統1,其由升降部件21和載車板22組成,其中載車板22上還設置有與傳送輪25相配合的支腿4;驅動系統主要包括液壓油缸28和電機29。當汽車駛入車庫的載車板上時,載車板通過升降部件將其支腿落入軌道系統的傳送輪中,傳送軸通過驅動系統和鏈輪鏈條驅動傳送輪轉動,從而實現汽車的平面移動。
1.2 梭車式搬運器的結構與原理
梭車式搬運器與軌道式搬運器相比,主要是用梭車代替了軌道式搬運器導軌系統中的復雜傳送裝置,其典型的結構如圖2所示。該梭車式搬運器主要由梭車底部252、梭車升舉機構254以及梭車支持平臺256。梭車升舉驅動裝置上面設置有載車板,當汽車駛入車庫的載車板上時,升舉驅動裝置通過控制載車板的升降調節汽車的升降以實現汽車在泊車位和搬運器上的轉換;與軌道式搬運器類似,車庫地面同樣設置有與梭車配合的導軌,梭車控制裝置通過控制梭車底部的梭車輪在梭車軌道上運轉進而實現汽車在車庫中的水平移動。
1.3 升降式搬運小車的結構與原理
升降式搬運小車的出現是汽車水平搬運器技術發展史上的重大變革,其典型結構如圖3所示,主要包括:車體21、供電組件22、輪組結構23、控制組件24以、升降組件25以及載車板。首先汽車從車庫入口駛入載車板上,然后升降式搬運小車駛入載車板的下方,其升降組件會將載車板以及載車板所承載的汽車托起,并根據設定的路線將載車板及汽車運送至指定停放位置,從而實現汽車在車庫內的水平搬運。
1.4 夾臂式搬運小車
夾臂式搬運小車與升降式搬運小車相比,主要是通過設置四組夾臂機構夾取汽車的輪胎將汽車托起,進而實現水平搬運,其典型的結構如圖4所示。該夾臂式搬運小車主要包括行走機構1、架體2和夾臂機構3,夾臂機構3包括四個可旋轉的夾臂4 。當汽車駛入車庫時,夾臂式搬運小車可以駛入汽車的底部,前輪搬運器負責汽車前輪夾持,后輪搬運器90負責汽車后輪夾持;夾臂旋轉動作可將汽車輪胎夾起或松開,從而托起汽車進出載車臺或庫位位置。
2 汽車水平搬運器的技術發展路線
從汽車水平搬運器核心技術發展的發明構思與技術問題分析,自20世紀30年代起其技術發展路線共經歷了四個階段:軌道式搬運器階段、梭車式搬運器階段、升降式搬運小車階段和夾臂式搬運小車階段。圖5是汽車水平搬運器技術發展路線圖。
20世紀30年代以前,車庫主要依靠汽車自行停車,自動化程度低且占地面積較大。軌道式搬運器的出現解決了車庫“自行停車”的難題,其核心思想是“軌道中的傳送機構帶動載車板運動進而帶動載車板上的汽車動”,但它存在以下技術問題:(1)占地面積增大;(2)軌道傳送機構復雜,可靠性低;(3)軌道鋪設導致車庫成本增加;(4)建筑設計復雜,施工難度大。
與軌道式搬運器相比,梭車式搬運器用履帶式或滾輪式梭車代替了在軌道上設置復雜傳送機構,將汽車水平搬運器技術由“軌道中的傳送機構帶動載車板運動進而帶動載車板上的汽車動”推向為“履帶式或滾輪式梭車在軌道上運動進而帶動梭車上的汽車動”。然而,梭車式搬運器也有很多缺點:(1)沒有解決大面積鋪設軌道造成的成本增加問題;(2)梭車只能在軌道中行駛,沒有平面運動的自由度,給停車庫的前期建筑設計增加了難度;(3)載車板在存取汽車的過程中會出現空回程,減慢了存取車的速度,降低了存取車的效率。
升降式搬運小車的出現是汽車水平搬運器技術發展史上的重大變革,其解決了前述兩種搬運器需要鋪設大面積軌道所產生的各種技術難題,將汽車水平搬運器技術由“履帶式或滾輪式梭車在軌道上運動進而帶動梭車上的汽車動”推向為“升降式搬運小車在地面上運動進而帶動其上的汽車運動”,其具有以下優點:(1)提供了一種在車庫內無需鋪設導軌也可完成汽車搬運的技術方案,降低了車庫的安裝成本,提高了車庫的面積使用率;(2)簡化了機械設計,僅搬運小車及其附件即可完成汽車的搬運;(3)車庫建筑結構前期設計相對簡單。
與升降式搬運小車相比,夾臂式搬運小車用夾臂機構代替了升降式搬運小車的升降系統和載車板,其具有以下優點:(1)無需設置載車板,結構簡單,節約成本;(2)無需設置凹陷部,車庫建筑結構簡單;(3)夾臂式小車直接駛入汽車底部,通過夾臂機構將汽車夾起即可實現汽車的水平搬運,因此存取車過程更簡單,效率也更高。夾臂式搬運器相較其它類型的搬運器己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且建筑設計相對簡單,但這種搬運器夾臂機構比較復雜,運行的時候動作也比較繁瑣,這就對控制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汽車水平搬運器的發展前景
目前,汽車水平搬運器技術向結構設計合理化、智能化、新能源等方向發展。在結構設計方面,必須了解各部分功能的具體要求:夾臂系統(或升降系統)應兼顧安全、合理以及可靠;行走系統應能實現原地轉彎,以減少占地面積并提高存取車的效率。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崛起,汽車水平搬運器以智能化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為基礎,逐步走向智能化。當今經濟的飛速發展,導致環境污染,霧霾日益嚴重,汽車水平搬運器驅動系統新能源化是節能環保型車庫發展的重要環節,代表了搬運器驅動系統未來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JB/T 8713-1998 機械式停車設備的類別、型式與基本參數[S].
【關鍵詞】高職 零件加工工藝及工裝設計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3C-0186-02
零件加工工藝及工裝設計是傳統課程機械制造工藝與夾具設計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開發的一門課程,是面向汽車、機械等零部件生產企業從事生產技術工作的高職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專業技術課程。因為該課程具有實踐性強、涉及面廣、內容豐富、靈活性大的特點,所以要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教學環節的設置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本文就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經驗進行分析。
一、課程定位
零件加工工藝及工裝設計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典型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及專用夾具設計,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具備典型零件工藝規程編制能力、進行簡單夾具設計的初步能力,為從事生產技術工作打下基礎。同時,它也是對前續機械制圖與測繪、機械結構分析與設計等課程在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工藝問題方面的綜合應用,又為同期的零件普通車削加工、零件數控車削加工和后期的專業頂崗實習、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畢業設計與制作等課程的實施與教學奠定基礎。
二、教學思路
(一)充分利用資源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擁有機電技術研究所、機械工廠。機械工廠擁有各類機械制造設備達200多臺,承擔東風柳汽、玉柴公司、柳工集團等企業的技術開發與產品加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與桂林福達公司、柳州福臻公司、柳州商泰公司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互惠雙贏校企合作關系,校企聯合組織學生進行專業頂崗實習。該課程與企業通過專業工作分析確定的職業能力,共同確定典型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共同明確教學目標、制定考核標準等。
(二)注重課程銜接
與先修課程機械制圖與測繪、機械結構分析與設計的項目測繪與設計(即二級減速器)相統一,與零件普通車削加工和零件數控車削加工等實訓課程同步。即在測繪和設計出典型零件(如階梯軸、齒輪等)的基礎上該課程與實訓課程實現一體化教學,與專業頂崗實習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應用的整合發展。
三、內容設計
(一)學習情境的設置
在教學內容上設計了五個學習情境:
第一個學習情境“機械制造工藝理論知識”以系部現有的教具減速器的軸和齒輪等為載體,掌握機制工藝基礎理論知識、相關概念、零件加工工藝分析與計算,并能識讀工藝規程卡、機床夾具總裝圖。在此基礎上結合零件普通車削加工等實訓課程完成零件的加工,實現一體化教學,對學生初步理解理論知識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第二個學習情境“軸類零件工藝規程編制及夾具設計”以校企合作企業東風柳汽生產的汽車傳動軸等軸類零件為載體,讓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工藝規程的編制和專有夾具的設計,并與實際生產文件對照。掌握軸類零件工藝編制及夾具設計。
第三個學習情境“齒輪類零件工藝規程編制及夾具設計”以學院機械廠為柳工公司加工的變速齒輪為載體,讓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工藝規程的編制和專有夾具的設計,并與實際生產文件對照。掌握齒輪類零件工藝編制及夾具設計。
第四個學習情境“箱體類零件工藝規程編制及夾具設計”以校企合作企業玉柴公司連桿生產廠家柳州通用機械廠的連桿為載體,讓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工藝規程的編制和專有夾具的設計,并與實際生產文件對照,掌握齒輪類零件工藝編制及夾具設計。
第五個學習情境“叉架類零件工藝規程編制及夾具設計”以校企合作企業柳州五菱公司微型汽車發動機的箱體為載體,讓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工藝規程的編制和專有夾具的設計,并與實際生產文件對照。掌握叉架類零件工藝編制及夾具設計
(二)學習內容的延伸
在隨后的專業頂崗實習階段將學生有計劃地安排在學院機械廠齒輪加工組、軸類加工組、柳州商泰公司、東風柳州汽車公司和柳工公司等企業的連桿、箱體加工車間,以論文形式要求對崗位生產的產品進行技術分析、現場解決工藝問題的方法等進行匯報,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和職業素質,提高職業崗位競爭力。
(三)教學內容的實用
軸類、齒輪類、叉架類和箱體類四大類零件是機器的典型零件,機械加工中常見,教學載體的選取完全來自實際的生產,教學內容從企業需求和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的需要來設定,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為學生的就業和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四、教學組織安排
(一)總體思路
在零件加工工藝及工裝設計課程的理論學習中,學生應在會編制零件工藝規程的基礎上,與實訓課、專業頂崗實習結合,掌握零件加工過程中各種裝備的選擇和使用、零件的加工方法及零件加工質量的檢測與分析。如圖1所示,針對不同結構的載體零件,從易到難逐個進行工藝制定一裝備設計-工件加工-質量分析的模塊訓練,從而實現從學徒工到熟練工、從操作員到技術人員的轉變。
(二)學習情境內容組織
圖2是學習情境內容組織框圖。從圖2中可見每個教學項目以“零件工藝性分析-工藝規程編制-專有夾具設計-加工-質量分析”步驟來組織實施。本著“學中做,做中學”的理念,通過小組合作、一體化教學等方式教學,在學習中工作,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相互溝通、自我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職業崗位能力和社會生存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在職場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教學評價
關鍵詞:車輛安全體系;安全評價;模糊推理評價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36-10424-03
Research on the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ransportation Vehicle
LI Na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 Studying the road traffic accident analysis and forecast method, the paper educes their disfigurem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ray feature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and the weakness of domestic traffic accident database, the GM(1,1) Model has been set up according to gray forecasting theory, then the death toll and traffic accident volume have been forecasted by this model. The result is credible.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way is feasible, practical and predominant.
Key words: vehicle safety system;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fuzzy inference evaluation
1 對車輛安全因素的研究分析
車輛是交通出行的載體,是交通事故的直接“參與者”與“肇事者”。交通事故的發生與汽車本身性能及安全性的關系是十分明顯的。
1.1 車輛機械因素
2005~2007年以車輛機械故障引發的交通事故主要原因為車輛制動系統、操縱系統輪胎和燈光。
1.2 車輛防撞系統因素
車輛防撞系統是車輛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重要組成部分,相關文獻統計表明車輛防撞系統能預防15.3%的交通事故,特別在高速行駛中,每年能減少上萬人的死亡人數,為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起到很大作用。
1.3 車輛技術管理因素
車輛技術管理包括車輛維修市場管理、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站的建設和管理、營運車輛的技術管理和車輛技術狀況保障。本課題組研究人員對北京及周遍10多個市的60多家客貨企業單位的技術管理體現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好的管理機構對運輸事故次數的發生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綜上所述,確定以下因素為車輛子危險因素。
1)車輛機械故障制動系統、操縱系統、輪胎和燈光。
2)車輛防撞綜合性能車輛本身碰撞相容性和車輛防撞系統能力。
3)車輛技術管理的健全性車輛技術管理機構及人員、車輛技術檔案、車輛強制維護和車輛管理的規章制度。
2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
2.1 模糊矩陣評價法
需要將兩類指標統一轉換為模糊評價向量形式,以便作統一處理。
對于多層評價模型,作綜合評價時,先由最低層屬性指標開始。屬性指標分屬于上一層不同的子目標,因此要分別作各子目標的單因素模糊評價矩陣。
綜合評價模型,由子目標綜合評價矩陣 構造子目標層的單因素模糊評價矩陣 。建立多層評價模型。
2.2 模糊推理系統(Fuzzy Inference System)評價方法
模糊推理系統FIS(Fuzzy Inference System)是基于模糊集理論概念、模糊If-then規則和模糊推理的計算結構,是一個從給定輸入運用模糊邏輯映射到輸出的過程。這時輸出的是一個模糊子集,有必要將這個模糊量轉換為精確量,以便最好地發揮模糊推理的決策效果,因此反模糊化(Defuzzification)就是把模糊推理得出的模糊量通過合理的方法提取一個有代表性的值作為清晰值(crisp value)輸出[9]。從而得出輸入與輸出的映射關系。
基于上述模糊推理的思想構造出的道路運輸安全評價模糊推理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
模糊綜合評判是對具有多種屬性的事物,或者說其總體優劣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做出一個能合理地綜合這些屬性或因素的總體評判。采用模糊綜合評判得出的結果只是一種靜態反映事物的結果,而模糊推理系統還可以實現實時評價。
第一節確定了車輛子危險因素系統中的車輛機械故障;車輛防撞綜合性能和車輛技術管理的健全性,第二節通過對模糊綜合評價的介紹,確定應用模糊綜合評價的模糊推理系統(Fuzzy Inference System)的思想與方法,對駕駛員因素和車輛因素進行綜合評價。
3 運輸車輛危險度的綜合評價
3.1 運輸車輛危險度的定義及隸屬函數的確定
根據道路運輸企業對整車安全管理現狀和中國整車安全綜合評價標準的調研,對車輛的危險度的論域定義在[0 100]范圍內,由五個分明的三角形模糊子集表示其隸屬函數。
3.2 車輛機械綜合評價
車輛機械故障是車輛行駛過程中車輛制動系統、操縱系統、輪胎和燈光的失效。
車輛制動系統評價指標主要是制動性能、制動抗熱衰退性和制動穩定性,其評價值為30分,隸屬函數如圖3.1。車輛操縱穩定性的評價參量主要是穩態橫擺角速度增益,共振峰頻率、共振時振幅比、相位滯后角、穩態增益,回正性,最小轉彎半徑,轉向力、轉向功,側向偏移,極限側向加速度等,本文給定的評分為10分,其隸屬函數如圖2。輪胎和燈光的評價主要是失效的時間,其隸屬函數如圖3、4。
圖2 車輛制動性能隸屬函數 圖3 車輛燈光設備隸屬函數 圖4 車輛輪胎隸屬函數
汽車的制動性能和操作穩定性與車輛危險度之間關系由模糊規則推理得出。
3.3 車輛防撞綜合性能綜合評價
車輛的100%重疊正面碰撞,側面碰撞和尾部碰撞評分分別為17分。其隸屬函數相同。
3.4 車輛技術管理與危險度的關系
在北京40余家道路運輸企業的車輛技術管理調研基礎上,結合專家咨詢。車輛技術管理評價的隸屬函數和與車輛危險度的關系曲線如圖5。同時車輛強制二級維護和車輛危險度的關系和車輛技術管理因素相同,如圖6。
3.5 車輛因數危險度的綜合評價
前面討論了車輛因素中機械故障、車輛碰撞、技術管理等各個要素的隸屬函數的確定,以及各要素與駕駛員危險度的關系。在Matlab工具箱中建立了車輛因素對駕駛員危險度的綜合評價的系統圖,如圖7所示。在建立了規則庫后,就可用上述的模糊推理系統模型進行運算得出在車輛機械因數、防碰撞因素等綜合影響情況下的車輛危險度的輸出值,其中10組關系值見表1。
表1 車輛危險度評價值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結論:
1) 從第一至第二行的數據可以看出當車輛的各項指標因數很差時,車輛的安全評價值為低和很低狀況。同時第八項看出各項指標高時,車輛安全度很高。因此可以得出車輛的各項評價指標和隸屬函數是合理的。
2) 從第三至第四行隨著車輛機械性能和防撞能力的提高,車輛的安全性提高比第五和第六項好的多,從而說明車輛的機械性能和防撞能力對車輛安全性影響較大。
3) 從表中后二行可以看出車輛的安全的各項評價指標值適中時,安全性一般,因此要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車輛的技術管理和強制維護也是很重要的。
從表中可看出,車輛的機械性能、防撞能力等輸入因素對車輛安全度的評價值與實際工作中車輛安全性的主觀感覺相符,說明了應用安全評價FIS模型對車輛評價是可行的。
4 結論
本文首先對運輸車輛安全系統的分析,得出了車輛子危險因數,然后選用模糊推理模型(FIS)的評價方法對車輛的危險度進行評價與仿真,評價結果和實際相符,實現了實時的評價效果。結果表明評價指標和方法合理,能夠實現了對系統的實時評價。
參考文獻:
[1] 葉興成.道路交通安全的系統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2] 許洪國.汽車事故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戴文戰.基于三層BP網絡的多指標綜合評估方法及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5(5):40.
關鍵詞:自動變速器 工作原理 常見故障診斷方法 檢修
1緒論
隨著現代產業技術的發展,自動變速器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其中,由于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變速器又完成了由原來的手動變速器到更為方便的自動變速器的轉換。這就要求現代的汽車維修技術人員必須有非常扎實的變速器的工作原理知識,不僅要熟悉機械修理和電氣修理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將機和點統一到一起來認識,這正是現代汽車維修的關鍵所在,自動變速器的維修很好的體現的現代汽車維修工作的關鍵。
2 自動變速器的概述及分
汽車變速器常見的有四中形式:分別是液力自動變速器(AT),機械無極自動變速器(CVT),電控機械自動變速器(AMT),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CT)。目前轎車普遍使用的是AT,AT是由液力變扭器、行星齒輪和液壓操縱系統組成,通過液力傳遞和齒輪組合的方式來達到變速變矩。其中液力變扭器是AT最具特點的部件,它由泵輪、渦輪和導輪等構件組成,直接輸入發動機動力傳遞扭矩和離合作用。
2.1液力自動變速器(AT)
液力自動變速器的結構是由液力變矩器與動力換擋的輔助變速裝置組成。液力變矩器安裝在發動機和變速器之間,以液壓油為工作介質,起傳遞轉矩的作用。目前,絕大多數液力自動變速器都采用行星齒輪系統作為輔助變速器。行星齒輪系統主要由行星齒輪結構和執行機構組成。由此可見,液力自動變速器實際上是能實現局部無極變速的有極變速器。液力自動變速器使汽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適性,優越的動力和方便操作。但這種變速器成本高,效率低,結構復雜。
2.2機械無極自動變速器(CVT)
采用傳動帶和可變槽寬的棘輪進行動力傳遞,即當棘輪變化槽寬肘,相應改變驅動輪與從動輪上傳動帶的接觸半徑進行變速,傳動帶一般用橡膠帶、金屬帶和金屬鏈等。CVT是真正無級化了,它的優點是重量輕,體積小,零件少,與AT比較具有較高的運行效率,油耗較低。但CVT的缺點也是明顯的,就是傳動帶很容易損壞,不能承受較大的載荷,只能限用于在1升排量左右的低功率和低扭矩汽車,因此在自動變速器占有率約4%以下。
2.3電控機械自動變速器(AMT)
電控機械自動變速器是在傳統固定軸式變速器和干式離合器的基礎上,利用自動變速理論和電子技術實現調控的。AMT既具有液力自動變速器的優點,又保留手動變速器的高效。它結合兩者的優點,是非常適合我國的機電一體化的高新技術產品。在幾種變速器中,AMT的性價比最高。
2.4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CT)
雙離合變速箱又稱為直接換擋變速箱。DCT的優勢比較明顯,但其內部結構非常復雜。雙離合器是一個非常緊湊而緊密的部件,也是DCT的核心。外部大的離合器負責奇數檔的動力接合和中斷,內部小的離合器負責偶數檔的動力接合和中斷。因此DCT的換擋速度通常說來相比只有一個離合器的半自動變速器更快。
3 自動變速器的工作原理
自動變速器之所以能夠實現自動換擋是因為駕駛員踏下油門的位置或發動機進氣歧管的真空度指揮自動換擋系統工作,自動換擋系統中各控制閥不同的工作狀態將控制變速齒輪機構中離合器的分離與結合和制動器的制動與釋放,并改變變速齒輪機構的動力傳遞路線,實現變速器擋位的變換。
傳統的液力自動變速器根據汽車的行駛速度和節氣門開度的變化,自動變速擋位。其換擋控制方式是通過機械方式將車速和節氣門開度信號轉換成控制油壓,并將該油壓加到換擋閥的兩端,以控制換擋閥的位置,從而改變換擋執行元件(離合器和制動器)的油路。這樣,工作液壓油進入相應的執行元件,使離合器結合或分離,制動器制動或松開,控制行星齒輪變速器的升擋或降擋,從而實現自動變速。
電控液力自動變速器是在液力自動變速器基礎上增設電子控制系統而形成的。它通過傳感器和開關監測汽車和發動機的運行狀態,接受駕駛員的指令,并將所獲得的信息轉換成電信號輸入到電控單元。電控單元根據這些信號,通過電磁閥控制液壓控制裝置的換擋閥,使其打開或關閉通往換擋離合器和制動器的油路,從而控制換擋時刻和擋位的變換,以實現自動變速。
液力變矩器利用液體的流動,把來自發動機的扭矩增大后傳遞給行星齒輪機構,同時,液壓控制裝置根據行駛需要(節氣門開度、車速)來操縱行星齒輪系統,使其獲得相應的傳動比和旋轉方向,實現升擋、降擋、前進或倒退。以上過程中,扭矩的增大、油門開度和車速信號對液壓控制裝置的操縱、行星齒輪機構傳動比和旋轉方向的改變,都是在變速器內部自動進行的,不需要駕駛員操作,即進行自動換擋。
4自動變速器的常見故障和分析
4.1換擋沖擊大
4.1.1故障現象
在汽車起步時,換擋手柄掛檔時震動大。行駛過程中,升檔是產生震動。
4.1.2故障原因
(1)升高慢
(2)發動機怠速高
(3)換油元件打滑
(4)電控件出現了問題
(5)主油路的油壓高
4.2自動變速器打滑
4.2.1故障現象
汽車起步加速時,發動機轉速快但車速升高慢。汽車行駛過程加速時,發動機轉速加快但車身沒有明顯的加快。
4.2.2故障原因
(1)自動變速器里油太少
(2)單向離合器打滑
(3)離合器的制動帶損壞
(4)離合器或制動器漏油
4.3頻繁跳檔
4.3.1故障現象
汽車行駛過程中,自動變速器突然降檔而發動機轉速增大并產生沖擊。
4.3.2故障原因
(1)節氣門傳感器故障
(2)電控件的原因
(3)控制系統電路的原因
4.4不能升檔
4.4.1故障現象
汽車只能在1檔行駛,不能升到2檔。
4.4.2故障現象
(1)汽車的車速傳感器出現問題
(2)檔位開關有問題
(3)檔位對應的制動器或離合器出現問題
5結束語
過本論文細致的研究,了解了自動變速器的基本組成結構,及工作原理有很深刻的認識,并且知道了變速器的重要性。對于變速器所出現的故障,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依據并及時作出維修。隨著汽車科技的發展。汽車上的設備會越來越多,我們要及時的更新有關的知識,避免盲目的拆裝。這樣我們就能更上社會的步伐,不會被淘汰。
參考文獻:
[1]楊柳青主編.《汽車檢測與診斷技術》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