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1 03:33: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概論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繁多而教學時數有限:西醫學基礎課程主要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等12門課程,教學內容多,跨度大,醫學專業性相對較強。如何選擇教學內容,注意教學內容相互銜接,避免重復內容的出現,同時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特點,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對西醫學基礎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用得上,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重視程度不夠:由于高校擴招,非醫學專業的學生生源具有多樣性,如文理兼收,有的學生沒有化學和生物學知識背景,有的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程就行,對醫學專業課程帶有排斥情緒。面對課時少、其他功課壓力大以及將來就業等問題,有些學生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復雜而精細的醫學知識。部分學生經常不參加課堂教學活動,或者上課時學習其他專業的教材,僅在考試前突擊復習,應付考試。
3師資隊伍薄弱:基礎醫學概論設置時間短,基礎薄弱,未能形成自己的優勢與特色。受財力有限和學術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新興非醫學專業的發展出現后勁乏力和生存空間萎縮現象。這些都大大影響了師資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措施
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由于專業特點和師資情況不同,各醫學院校所用的基礎醫學概論的教材存在明顯差異:一種是分系統編寫,即把西醫學基礎課程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按器官系統進行編寫;另一種是分學科進行編寫。
我校組織教師編寫的《西醫學概論》是采用把幾門主要西醫學基礎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學、人體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分學科進行編寫,這有利于非醫學專業的教學內容與醫學專業基本同步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述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的基本知識,力求內容少而精,概念準確清楚,突出重點,語言簡練易懂,便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基本的西醫學基本知識。
2優化備課:西醫學基礎課程存在著知識上的相依、相承和某些內容上的相似性。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加強教學過程的溝通,對教學內容有大致和全面的了解。任課教師不但要精通自身專業和所授部分內容,還要熟悉和掌握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要有更全面、更豐富、更系統的知識。備課時所有授課教師同時參加,大家從總體和細節上深入溝通,如授課內容的先后、內容取舍,相互之間如何協調,減少授課內容重復或脫節等問題。例如生理學的體溫調節,微循環,組織液等教學內容與病理生理學的教學內容發熱,休克,水腫等章節關系比較密切,為避免重復,可以安排病理生理學的老師統一講解。爭取在有限的課堂時間把教學內容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講清楚,講明白。
3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任課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數,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方法,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任課教師積極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PBL)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如講解病理學部分“血栓形成”的內容時,我會先提出問題:為什么術后患者(或產后婦女)不宜長時間臥床休息,以臨床和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引起學生的興趣,帶著問題聽課,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加深對“血栓形成的條件”這一醫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把抽象的醫學知識和臨床案例、生活現象等相聯系,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學的東西容易接受,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這不但激發非醫學專業學生對醫學的濃厚興趣,甚至部分學生產生希望做醫學專業學生的想法。
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網絡和圖書館等多種途徑,從課本外獲得更多的相關醫學知識。學生積極性很高,收集了大量資料和圖片,有幾位學生還做了精美的圖文并茂的幻燈片,將收集的內容展示給老師和同學。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開闊思路,加深印象。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滿足日益增多的非醫學專業西醫學課程教學的需要,更好地體現西醫學基礎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我校在2004年初成立了西醫學概論教研室,組建了有豐富教學、科研和臨床經驗的師資隊伍。在安排教師承擔非醫學專業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安排部分醫學專業的教學任務,這些措施保證了任課教師自身專業知識的更新,及時了解醫學知識的發展和前沿問題,同時也加強與其他專業課程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作為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資源與權益綜合管理專業的第一位博士,朱慶林自留校任教以來一直從事海洋環境、資源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并作為骨干教師,先后主講了《海洋管理概論》、《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環境保護》(自編教材)等本科課程,《海洋環境評價》(自編教材)、《海洋綜合管理》、《海洋環境管理》(自編教材)等研究生課程。他先后主持和承擔各種海洋水文調查與評價以及與海洋管理相關的研究項目30余項,多次參加物理海洋學進展與展望、海洋與湖沼年會、中韓海洋論壇等大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組織了多次海洋資源與權益綜合管理學科(平臺)建設專家研討會,為海洋管理和環境保護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行為世范,教研相長
多年來,朱慶林教授除了承擔校內學生的教學工作,還積極為各種海洋管理機構講授相關知識。他承擔研究生教育中心組織的“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專業培訓”中的“海洋管理概論”授課任務;為中國海監九期上崗培訓講授課程《海洋環境管理》,并被中國海監總隊制作成錄像作為中國海監遠程教育網中國海監行政執法人員上崗資格培訓課程,他還參編中國海監行政執法培訓叢書《海洋管理概論》和《海洋權益維護理論與實踐》;在上海為工程碩士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班主講《海洋環境管理》課程,為這些人員掌握專業的海洋管理知識做出了努力。
憑借著在海洋管理和海洋資源、環境評價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研究經驗,朱慶林教授先后參加或主持了多項國家科研項目,包括威海電廠二期工程海上水文觀測;國家“973”項目黃河口地質演變和泥沙運移海上實測工作;萊州電廠水文方面可行性研究和環境評價以及海域使用論證工作;蓬萊電廠海上水文觀測與數據處理工作;江蘇燕尾港電廠建設及港口擴建海上水文實測;浙江舟山國家“863”項目地波雷達比測試驗;福建羅源灣電廠及港口建設可行性研究;福建羅源火電廠環境影響評價;福建羅源火電廠數值模擬試驗及海洋環境評價補充(主持);東營大唐電廠可行性研究;山東尋山電廠海洋環境評價;煙臺污水處理廠排污混合區海洋環境影響報告修編;江蘇濱海港電廠海域使用論證和海洋環境評價(主持);舟山成品油碼頭及配套設施工程海域使用論證(主持);石島灣核電廠廠址環境影響評價;福州港江陰港區15#~17#泊位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海洋環境影響評價、海域使用論證(主持);福州港江陰港區8#、9#泊位工程海洋環境影響評價、海域使用論證(主持);“遼海作業一號”平臺改造作為人工魚礁導航設施環境影響評價(主持);成山頭海域建設波浪能、潮流能海上試驗與測試場的論證及工程預設計;長島海流能源資源調查分析項目;山東省長島縣猴磯島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范項目;雙島灣區域規劃泥沙沖淤及水動力專題研究(主持);國電濰坊風電項目海域使用論證及電纜路由論證(主持);青島煉化液體化工品碼頭工程海域使用論證報告編制(主編);廣西LNG項目海洋環境影響評價(主持);青島煉化百萬噸級乙烯項目配套碼頭工程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編制(主編);國家海洋軟科學項目“海洋功能評估數學模型研究”(OSS2006)(主持);“海洋功能評價數學模型軟件”(主持研發,國家專利證書號2008SR15187)等工作。
目前,朱教授正在進行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營口LNG項目海域使用論證及海洋環境影響評價(主持),福建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百萬噸級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裝置配套碼頭工程海域使用論證和海洋環境影響評價(主持)等工作。
學術交流,相互促進
為了了解世界各國在海洋學領域的進展情況,朱慶林教授多次參加大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組織了多次海洋資源與權益綜合管理學科(平臺)建設專家研討會,不僅促進了各國海洋領域評價技術的交流,同時也增進了相關知識的融合。
關鍵詞:社會保障學;課程;本科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6-0027-02
一、引言
社會保障作為一項正式制度發展不過一百多年的時間,但是發展的速度非常的快。究其原因,社會保障關系到每個國民的切身利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保障機制和社會和諧發展的促進機制[1]。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好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一個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從事《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研究顯得非常重要。從現有各類有關社會保障教學論文的文獻來看,主要是從《社會保障學》課程的構成體系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角度來論述的,還沒有從高校各個專業《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的特性來論述的文獻。基于對前期文獻的回顧,以及本人多年的《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經驗和理解,本文從高校各類本科專業特性出發,來分析各類專業《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的重點和異同,以期對高校各類本科專業的《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社會保障學》課程體系及其各類本科專業開設狀況
社會保障是國家通過立法,采取強制手段對國民收人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會消費基金,對基本生活發生困難的社會成員給予物質幫助,以保證社會安定的一系列有組織的措施、制度和事業[2]。隨著社會保障在社會運行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愈見顯現,《社會保障學》課程知識逐漸成為現代人知識結構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社會保障學是研究社會保障本質關系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即研究以國家(社會)為主體對國民收人進行分配和再分配,以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要的特殊分配關系及其發展規律性[3]。就從現有的《社會保障學》教材來看,比較有代表性的教材是教育部推薦(面向21世紀)的教材、各個大學知名教授的編著教材及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權威教材,其中:一是中國人民大學鄭功成主編的《社會保障學》,該書是“高等學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核心課程系列教材”的研究成果,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另一種教材是中國人民大學孫光德、董克用主編的《社會保障概論》,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張琪教授編著的《社會保障概論》,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年李珍教授編寫的《社會保障理論》,該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2010年,趙曼編著了《社會保障學》教材,該書是國家級精品課程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些教材在編寫方面,基本上都遵循了社會保障學科的本質屬性,也呈現出不同的地方。從這些教材的編寫體系方面來看,《社會保障學》教材基本包括基礎篇和制度篇兩塊內容,見表1。
目前我國的大學幾乎都開設《社會保障學》,不僅把它作為社會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管理、勞動經濟、公共經濟、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的主干課程或專業基礎課。金融學、財政學、經濟學、法學等專業還把該課程納入專業的選修課程,有些高校甚至而且把《社會保障學》納入面向全體學生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通過教育部最新頒布專業目錄,開設《社會保障學》課程可以概況為以下幾大類專業,見表2。
三、高校各類本科專業《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體系的異同分析
我國高校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開設《社會保障學》課程的,最早出現于國內幾所比較知名的大學。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國內高校紛紛開設《社會保障學》課程。與此同時,也帶來《社會保障學》課程開設的困惑,這個困惑就是《社會保障學》教材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差異性該如何解決。從表1中,我們知道現在我國出版的《社會保障學》教材體系內容表現出一致性,沒有本質的差別。而從表2中,我們又知道很多不同的專業都需要社會保障學方面的知識,以完善各自專業的知識體系。專業的不同,導致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都存在較大的差別。《社會保障學》課程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尤其是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專業,但是不同的公共管理類二級專業《社會保障學》課程安排應該有所區別。除了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專業外,行政管理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城市管理專業都把社會保障作為一種通識性課程安排的,后續沒有相銜接的課程。但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則有《社會保險》、《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和《外國社會保障制度概況》等后續課程,其中的《社會保障學》的有些內容與《外國社會保障制度概況》、《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社會保險》重復內容太多,各個老師的授課內容的重復性給學生帶來很多的疑惑。因此,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社會保障學》課程應該更加注重社會保障理念和制度的介紹,加以案例的剖析。而其他公共管理二級專業則應比較全面的介紹社會保障制度和實踐,也應突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與實踐。
《社會保障學》課程也是社會學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社會保障學》課程知識對社會學專業和社會工作專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會學是一個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因此,該專業的《社會保障學》課程應突出理論性,闡述社會保障制度的社會學和社會政策意義。社會工作專業是一個比較突出實踐專業,社會工作的對象就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因此該專業的《社會保障學》課程應該詳細介紹社會救助部分的內容,也要詳細介紹養老社會保險制度的內容?!渡鐣U蠈W》課程是經濟學類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程,經濟學、財政學、稅務學、金融學和保險學專業都開設《社會保障學》課程。在這幾個專業中,相對而言,財政學、稅務學、保險學專業更加需要《社會保障學》課程的支撐。因為,社會保障是國家財政支出的一部分,而商業保險也是一個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因此,這幾個專業應該分別更加詳細的介紹社會保障與財政、稅務和保險的關系。經濟學專業《社會保障學》課程應該更加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社會保障的影響,金融學專業《社會保障學》課程則應該突出社會保障制度與金融體系的密切聯系。
相對而言,工商管理類專業和法學類專業的《社會保障學》課程知識的地位不是那么重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社會保障學》課程知識應該側重從企業的角度出發,說明企業社會保險繳費的重要性及其實踐,企業員工福利計劃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法學專業《社會保障學》課程知識應該側重社會保障法的發展歷程、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社會保障政策的法制性。
四、總結
總之,《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是一個系統的、動態的的過程,高校不同的本科專業《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應該有所側重,在專業的動態發展中而有所變革,不能千遍一律。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改革發展和完善,對現有的社會保障學知識教學帶來了新挑戰,為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我國《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娜仁圖雅.《社會保障學》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改革[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8,(1):29~31.
[2]張琪.社會保障概論[M].北京: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
1.1新職工上崗前培訓
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技能,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而開設的培訓。培訓內容有高等教育學、教育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法規概論等課程。崗前培訓可為年輕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2集體備課和預講制度
青年教師需經過臨床帶教的指導,在第一次講課前都必須集體備課和預講。在集體備課過程中,青年教師可以獲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學習到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本門課程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教研室根據師資隊伍培養計劃,安排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優秀青年教師進行預講,預講后同行專家提出意見和建議,幫助年輕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1.3教學法活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管理部門綜合運用多種培訓技術手段,積極探索新的培訓模式,大力開展各項教學法活動。例如,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三明治教學法(Sandwich)、微格教學法(Microteaching)等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高等醫學教育理念傳輸給教師。該院擁有以醫學教師培訓為特色的國家級教師成長中心,醫學分中心定期舉辦教學方法培訓班,該院累計參與培訓教師人數為所有院系之最,多名教師因為表現優異被推薦為培訓講師,并承擔對外培訓工作。
1.4以賽促教
積極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各級教學競賽。參加教學競賽的選手經過院系預賽、復賽、決賽,再到大學、省級乃至國家級決賽,經過層層選拔,再通過教師自己的反復練習和不斷完善加上專家悉心指導,其教學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獲得較好成績的教師往往會成為院系的教學骨干,這種以賽促教的形式也是師資培訓的途徑之一[2]。
1.5其他形式多樣的教師培訓
鼓勵年青教師多參加醫學教育的培訓課程:①參加醫院組織的“教育心理學”、“教學法基礎”等理論知識培訓課程;②參加各級醫學教育部門組織的“醫學教育教師骨干培訓班”的學習;③組織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相關知識;④組織參加國際級、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醫學教育學術會議。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課程,為臨床教師提供更多與國內外醫學教育先進理念接觸的機會,從而擴大視野,提高教學素養。
2臨床教師考核與評價
2.1臨床教學資格準入
該高校附屬醫院從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之后醞釀實行臨床醫生的教學資格準入考核制度,要求醫生必須取得教學資格準入考核合格證后方可根據承擔相應級別的教學工作。教學資格準入考核從2010年初正式開始實施,分為兩種級別:
2.1.1教師資格準入。
由教學管理部門對工作2年以上的年輕醫生進行教師資格準入考核。采用自制的評價表考核教學態度、教學方法、語言表達能力等基本素質(表1),考核結束后進行集中點評并邀請授課效果好的教師進行示范性教學。該準入考核結果與培訓選留考核掛鉤,通過者方可參與臨床帶教,同時獲得辦理《高校教師資格證書》的資格;未通過者需隨下一屆再次考核。2.2教學質量測評和反饋制度
2.2.1教學督導、同行、教學管理人員聽課制度。
組織教學督導專家、教研室同行、教學管理人員深入課堂聽課,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采用大學教務處統一編制的教學質量評價表進行評價,教學管理部門定期收集專家意見,以短信或信函形式向教研室和授課教師進行反饋,教學管理部門以此作為教師職稱晉升和年終績效考核的依據[3]。
2.2.2學生課堂授課全程評價。
學生對全體課堂授課教師進行全程測評。由教學管理部門培訓學生督導員,根據自制測評表,對教師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價。學期末,教學管理部門按每門課程進行匯總,將各授課教師的排名和學生的建議向教研室和相關教師反饋。學生的評分將作為教師職稱晉升和年終績效考核的依據。
2.3編制教師手冊對教師教學工作的量化評價
借鑒學生形成性評價中用到的學習檔案袋(Port-folio),教學管理部門設計了教師手冊,內容包括:①教學工作登記,包括理論授課、臨床帶教、教學競賽、教學培訓、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教學論文及著作、繼續教育等所有已開展或將來可能開展的教學活動,每一項教學活動在職稱晉升以及績效考核中均有相對應的分值和權重;②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包括職稱晉升、年終個人績效考核及科室績效考核教學評分細則等內容,讓每位老師了解量化評估指標。教師手冊不僅方便教師及時記錄自己所承擔的工作,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同時也為職稱晉升和績效考核時進行量化評估提供了依據。
2.4教學培訓和評價體系的作用
該院的培訓與考核措施經過多年運行和完善已基本形成體系。本文以2009-2012年該院參與授課的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SPSS13.0軟件對學生測評得分和督導專家測評得分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該院教師培訓和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以200年的數據為參照,分析2010-2012年學生測評和督導專家測評得分,可以發現兩項得分均有明顯提高,督導專家測評平均分從88.19分上升至91.70分,學生測評平均分從90.96分上升至93.99分,2010學年至2012學年督導專家測評和學生測評數據與200年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2學年與2010學年督導專家測評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012學年雖然學生測評得分較2011學年略有降低,但是仍與200年有統計學意義,可能是因為從2012學年開始大學實行了網絡測評,評價表與該院自制評價表有差別所導致。
3對策
3.1建立臨床教師培訓和考評體系的必要性醫生的自身成長經歷和醫學教育國際化的趨勢決定了開展教學能力培訓和考核的必要性。
醫學生畢業后就開始承擔臨床教學任務,而他們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學相關理論和知識的學習。與住院醫師相比,規范化的教學能力臨床教師缺乏培訓[4]。同時,隨著國內醫學教育與國外交流越來越密切,以醫學整合課程教學模式、PBL教學法等為代表的國際上較為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被引入國內,臨床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方法,才能適應醫學教育國際化的趨勢。
3.2培訓和考評體系具有約束性和激勵性
在高校附屬醫院或教學醫院,醫療工作能在短時間內看到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了醫生工作的重心??蒲泄ぷ髂軌颢@得高額的研究經費,能夠擴大學術領域的影響力,是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的硬指標,而教學工作責任重、周期長、見效慢,不直接與經濟效益掛鉤,因此,醫院必須建立諸如教學資格準入等強有力的約束機制,保證臨床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同時必須建立有效激勵機制,通過制訂科學合理、公正透明、有區分度的職稱晉升和績效考核量化評價指標,調動醫生參與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3.3培訓和考評體系促進教師終身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紅樓夢》 蘇州 民俗 文化
清代的康乾時期,市民階層空前壯大,民俗文化也變得引人注目,普通大眾開始頻繁出現在文學作品中?!都t樓夢》是中國古代百科全書式的小說作品,寫到了較多的民俗,其中也有對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民俗的描寫。一方面,民風民俗給曹雪芹的創作帶來了深刻影響;另一方面,《紅樓夢》中對蘇州民俗文化的描寫真實再現了當時的市井生活,有利于今天我們了解古代蘇州生活,更好地弘揚蘇州民俗文化。
一、蘇州民俗文化之一:日常生活
衣食住行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內容,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蘇州民眾自有其獨特的日常生活方式,下面我們主要從飲食與服飾、出行與娛樂兩方面來談《紅樓夢》中的蘇州民俗。物質生活民俗的每一個方面,幾乎都是該民族傳統觀念的外化,它不僅造成民族成員之間的共識性,產生彼此身份的認同感,而且還可以強化其宗教信仰、倫理觀念和政治觀念,增強其內聚傾向。[1](P58)
(一)飲食與服飾內容
1.飲食:精巧細致,講究品位
蘇州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傍水而居的蘇州人有著水的細致與柔美,對吃穿是十分講究的,生活方式雅致精細?!都t樓夢》中有對蘇州生活的描寫。劉姥姥進大觀園那段故事,就從飲食、居住等方面進行了刻畫,其中就有蘇州生活的影子。曹雪芹在書中寫道:“劉姥姥因見那小面果子都玲瓏剔透,便撿了一朵牡丹花樣的笑道:‘我們那里最巧的姐兒們,也不能鉸出這么個紙的來。’”(第四十一回)[2](P335)那“小面果子”應該是一種糕點,“牡丹花樣”“玲瓏剔透”說明這種糕點的精巧細致,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蘇州的著名面點——船點,其選料講究,種類豐富,有的像動物,有的像蔬果,無不栩栩如生、小巧玲瓏。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中也提到了眾多蘇式點心:翡翠包子、水晶燒賣、桂花圓子……孔子曰:“食不厭精,燴不厭細。”蘇州飲食就完全發展了這種精細的飲食觀。從蘇州人的飲食可以看出他們懂得享受生活,講究生活品位。對飲食的講究,也反映出蘇州人對個體生命價值的珍視,就像林黛玉,骨子里帶著自尊自愛的氣質,重視自我的生命價值。
2.服飾:艷麗華美,盡顯貴氣
《紅樓夢》中的穿衣也是非常講究的。王熙鳳剛出場時“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褙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第三回,第23頁)蘇州織造業發達,盛產各色紋飾的緞匹。“大紅洋緞”“撒花洋縐”就展現了蘇州服裝面料的華美?!都t樓夢》中還常見女孩兒做針線活,像林妹妹這樣的大小姐,也會為寶玉繡香袋。書中的刺繡,大部分都是從江南帶來的,而蘇繡又是江南地區的佼佼者,名揚天下。賈薔曾專門從蘇州帶回“妝癖灑堆,刻絲彈墨”。灑堆即灑花,所以書中常出現“灑花褲”“灑花襖”“撒花緊身兒”,可以看出蘇州服飾的華美細致,難怪江南才子唐寅的《閶門即事》中寫道:“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蘇州的富庶可想而知。
(二)出行與娛樂方式
1.出行:舟轎并用,體現水鄉特色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蘇州人氏,她是“棄舟登岸”來到賈府的。古時交通不便,遠行舟馬為先,地處江南的蘇州可以說是一座水城,船多橋多,所以出行多靠船只。林妹妹就是坐在船上,順著運河來到賈府的,這舒緩的姿態倒也符合蘇州小橋流水的雅致生活。此中除了看出以船出行的普遍,還可看出水鄉對人的影響。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擁有有容乃大的氣度,其實作者是在以水喻人,水的含蓄、柔美、包容,恰是蘇州人性情的寫照。水滴石穿,綿綿不斷的韌性也是蘇州精神的一種體現。蘇州多名士、才子:范仲淹、錢謙益、唐寅、馮夢龍……水是一種載體,靈動的水孕育了蘇州人獨特的人文氣質,孕育了這些風度翩翩的名士才子。
除了坐船出行,蘇州最重要的陸上交通工具就是轎子了,這在《紅樓夢》里也有印證。林妹妹棄舟登岸后,“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并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第三回,第21頁)過去蘇州城里街巷狹窄,又多橋梁,騎馬極為不便,至于馬車,更難通行。[3](P117)所以轎子是人們常用的代步工具。無論是乘船還是坐轎,都要求較高,講究舒適愜意。蘇州的大戶人家,院宅內都有轎廳,家里都自備轎子。轎子做工也極為精致,精雕細鏤,內飾華麗。蘇州有結婚坐花轎的習俗,今天雖然已步入現代社會,婚禮禮儀沒那么繁瑣了,但有些人家還會以傳統方式送女兒出嫁,可謂古色古香。
2.娛樂:賞花看戲吟詩,富有生活情趣
繁榮的經濟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蘇州人對日常生活要求更高。他們熱愛自然,風花雪月皆文章,飛蟲鳴鳥均成趣?!都t樓夢》中,大觀園的女眷賞花看戲吟詩,愜意地生活著。書中寫櫳翠庵的白雪紅梅:“回頭一看,恰是妙玉門前櫳翠庵中有數十株紅梅花開的如胭脂一般,映著血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第四十九回,第401頁)講的是寶玉賞玩梅花,這又暗合了蘇州的“探梅”習俗。在蘇州人心中,梅花絕不僅是觀賞玩樂的對象,她們傲霜斗雪,更是寄托了高潔的精神追求,“探梅”習俗展現的是純凈的心靈與美好的追求。《紅樓夢》中,凡是過節、過生日,都會搭臺子唱戲,還會行酒令、吟詩歌,充滿趣味。今天的蘇州仍有唱戲的氛圍,只是較之以前黯淡了許多,但吟詩的風氣卻一直保留下來,這也是蘇州人儒雅的體現。
二、蘇州民俗文化之二:歲時節日
清代袁學瀾的《吳郡歲華紀麗》一書,收錄的歲時風俗有316條。[3](P264)可見蘇州民俗文化內容之豐富。蘇州的歲時節令,文化內涵特別豐富,幾乎每個節日都有相應的民間傳說,每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
(一)節日的有關描寫
1.元宵節:紅燈高掛,盡顯歡樂氛圍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了眾多節令,或濃墨重彩,或幾筆帶過。第一回中姑蘇的甄家在元宵節弄丟了英蓮,后來葫蘆廟因炸供而起火,其中炸供就是當時的民俗。人們“多用竹籬木壁”,意思是普通人家的庭院大多用竹子圈起來,這也體現了土風民俗。江南多竹,“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瀟湘館的場景也是以竹出名。竹的堅韌、挺拔也與蘇州人的氣質相符合。“真是閑處光陰易過,倏忽又是元宵佳節矣。士隱命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第一回,第8頁)紅燈高掛,爆竹燃放,敲鑼打鼓,競猜燈謎,歡吃湯圓,有所謂“吳中風俗,尤競上元”之說。[3](P289)如今,蘇州過元宵節,也離不開熱鬧的燈會,古胥門下和金雞湖畔,每至元宵,絢麗多彩、富麗堂皇。從中可以看出古今文化傳統的一脈相承。
2.春節:熱鬧祥和,祈求幸福
除了元宵節,除夕也是分外熱鬧的。五十三回中還有對過年的詳細描述,年前準備,到真正過節,到正月十五,作者把這個節日的前后刻畫得詳細清楚,細小到吃穿用住,都體現了當時民俗生活的豐富多樣。過年前寫到了榮寧二府打掃宗祠、祭拜祖先、發壓歲錢、貼對聯、換門神等活動。有句話叫“屋塵收拾號殘除”,蘇州有撣塵的習俗。年前,無論城鄉,無論貧富貴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舍、清除污垢,俗稱“撣埃塵”。直至今日,吳地人一直保有此習俗,不同的是,今天的打掃行為已褪去了巫術意義,更多的是一種心理需求,也可以說是一種自覺行為。書中又寫道:“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二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第五十三回,第434頁)如今每年春節,蘇州民間還有在門上貼春聯、門神,在屋內掛年畫的習俗。“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的詩描繪了這一由來已久的習俗。蘇州的特色是桃花塢木刻年畫,大家喜歡買一兩張梼杌木刻年畫掛在家中,增添過節氣氛。同撣埃塵一樣,換桃符是人們相信桃樹有驅鬼辟邪的功能,但更多的是對吉祥生活的祈福。書中人物的活動還有守歲、拜年、吃年酒等,和今日蘇州民俗仍有相通之處。
(二)節氣的有關描寫
1.清明:放風箏去晦氣
《紅樓夢》寫了大觀園的姐妹們在院子里放風箏,好不熱鬧。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誰放晦氣的,快拿出去罷。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晦氣。”李紈說:“這一去把病根兒可都帶了去了。”探春說道:“你們一般的也有,這會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諱。”(第七十回,第583頁)蘇州人有清明放風箏的習俗,可見這一習俗由來已久。從李紈和探春的話中也可以看出“放晦氣”這一說法。而且,放風箏還有個忌諱,就是不能把別人放掉下來的風箏重放,不然會給自身惹來“晦氣”。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放風箏有著放走晦氣、帶走病痛的寓意,也有著一定的迷信色彩。
2.芒種:花朝節來相會
蘇州人愛花,芒種對蘇州人來說,不僅是種稻收麥的季節,更是花的節日?!都t樓夢》寫到:“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仙,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須要餞行。”“那些女孩子,用花瓣柳枝轎馬的,或用綾棉紗羅疊成桿旄勝幢的。每一棵樹,每一枝花上,都系上了這些物事。”(第二十七回,第224頁)大觀園中的女孩子編柳折花,滿園飄帶,花香怡人。曹雪芹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江南花朝花神生日的風俗,裝點在大觀園中芒種節日這一天。[4](P150)這樣突顯了江南情調,展現了吳地的習俗。今天的虎丘還有花神廟,常熟還存有花神碑,至芒種時節,賞花觀廟的人依舊比肩接踵,這一習俗依舊在延續。值得一提的是:黛玉的生日為二月十二,正是花朝節,這也正暗示黛玉有著百花之主的地位,是《紅樓夢》中無可替代的人物。
三、蘇州民俗文化之三:民間信仰
民間信仰除了信仰的主旨以外,同樣蘊含著文化娛樂、經濟商貿、道德教化等多重作用。[3](P121)除了各種教化作用,民間信仰更是人民道德理想的追求。
(一)尊崇佛教文化
1.信徒與寺廟眾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一帶,自古以來,寺廟林立,信徒眾多,佛教文化綿延不絕?!都t樓夢》由空空道士和渺渺真人點化頑石攜入塵世開篇,以寶玉出家成為和尚結尾,暗含了因果輪回的佛教思想,表達四大皆空、人生如夢的感慨。[5](P2010)品性脫俗的妙玉,自幼便入了佛門,惜春、紫鵑最后也皈依佛教。佛教旨在讓人跳出人間苦海,返璞歸真,作者亦規勸世人看淡功名。這種“超脫”的觀念,體現了蘇州文化灑脫與淡然的一面。書中這一信仰也是對現實的反映,佛教對于當時百姓來說是苦痛人生的精神解救劑。直至今日,蘇州信佛者還是很多,寒山寺、靈巖寺、興福寺等寺院至今仍然香火不斷、朝拜者眾多,體現了佛教文化的影響之大。
2.信仰佛教的原因
佛教傳入中國后重要的特點便是世俗化了,《紅樓夢》中上至達官貴族如寶玉、下至貧民百姓如癩頭和尚,都尊崇佛教。在蘇州人眼中,佛教中的神佛與民間神并無差異,都是崇拜的對象。信仰總有其產生的根基。統治者的推崇以及長期對民眾的精神灌輸是原因之一,佛教宣揚忍耐受苦,等于告訴人民不要越界行事,這就完全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當時平民生活困苦,無所寄托,信佛成了他們精神解脫的方式。還有自幼多病者,如妙玉。尋遍良醫醫治不好,萬般無奈下皈依佛門,一生青燈古佛相伴,這其實有一定的迷信因素。還有一點,戲曲、小說的繁榮,使很多小說中包含的佛教觀念已淺顯化,佛教觀念被“通俗化”,更貼近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易于他們對佛教的接受,信佛觀念因此便自然而然地日漸深入人心。“廟門比廠門多”的民諺,足以反映蘇州禮佛之盛。
(二)崇拜民間神靈
1.膜拜呂祖與鬼神
《紅樓夢》中“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說的正是蘇州的閶門。閶門附近有個神仙廟,每年的農歷四月十四,人們都要去“軋神仙”。相傳這一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會扮成凡人來到人間,于是大家紛紛涌到神仙廟,想要沾點仙氣,希望延年益壽。因此蘇州人特別尊崇呂祖,把它奉為民間神。江南其俗信鬼神,好祀。[3](P134)吳地自古崇信鬼神,蘇州也不例外。信神崇鬼有著一定的宗教意義,現在,蘇州仍有迎神賽會的習俗,這是鬼神崇拜的一種表現,但已經褪去了迷信的意義。
2.崇拜民間神的原因
江南信鬼神、好祀,說的是迷信色彩濃重的祭祀禮,在科學技術比較落后的古代,人們無法解釋存在的合理性,就把它們歸因于神鬼。為了使之合理化,蘇州人民常會把民間傳說與自然現象聯系起來,甚至捏造民間神,像劉猛將、大禹王等,哪個俗神背后沒有一套傳說呢?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中,勞動者處于社會的最底層,愿望與需要得不到滿足,憤懣與不滿無處宣泄,他們的心理常常處于不平衡的狀態,這時民間神的力量能讓他們從孤苦的境地中解脫。此外,人民都渴求幸福美滿的生活,對民間神的崇拜也是對幸福的祈求,它不只是一種宗教活動,更代表著人們對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今天的我們,關注的應該是這些民間神信仰背后的精神內涵,從形式到本質地去探尋,那些巫術意義上的信仰可以拋棄了,時代的發展不容許用愚昧的眼光回顧過去。
綜上所述,《紅樓夢》的創作與蘇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體現了濃郁的地域性特色。理清蘇州民俗文化與《紅樓夢》的關系,有助于更好地研究這部小說,有助于人們對蘇州民俗文化的理解、傳承與發展。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論文指導教師:王菊艷)
注釋:
[1]鐘敬文:《民俗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曹雪芹:《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35頁。
[3]蔡利民:《蘇州民俗》,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4]鄧云鄉:《紅樓風俗名物譚》,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