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設計概論論文

設計概論論文

時間:2022-05-14 09:39: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設計概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設計概論論文

設計概論論文: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指導概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美發與形象設計領域也在飛速發展,根據這種趨勢來看,不能不讓專業技術的教師進行一點思考。從近兩年畢業生的反饋信息來看,美發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日趨旺盛,就業市場對畢業生的技術要求更加嚴格全面。優秀的技術人才雖然供不應求,但美發行業市場也在加強考驗職業學校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整體實力是否被行業普遍接受以及畢業學生是否具備過硬的實操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在這里筆者根據以往的經驗、現在的實踐及未來的規劃,從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的環境、標準、危機、經驗、發展等方面論述一下。

一、職業教育順應新興行業發展

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著美發行業的前進步伐。美發行業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在全國各地將出現不可限量的發展盛況。我國美發行業人員將會擁有更多的發展空間。2014年美發服務業產值超過1萬多億元人民幣,在過去三年中,年均增長率為3.91%,目前行業人員規模超過1600多萬人,展示了良好的行業發展前景和空間。而美發經濟市場的不斷壯大和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必將會推動美發與形象設計技能專業的繁榮與昌盛。中國城市化建設使越來越多的勞動力投身到美發事業,大大小小的美發店面像雨后春筍般涌現。對美發市場來說,美發企業有大有小,有寬有窄,一切皆應適合自己為上,正所謂“兵無常勢”,適者生存。而美發業具有投資少,進入門檻低,對從業人員的知識文化要求不高的特點,是吸收一些考不上大學的學生、下崗失業人員、進城務工群體的重要渠道,也是國家啟動和吸收民間投資的重要領域之一。

二、校企合作出人才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中國職業教育由于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一些個人辦的私立美發學校培訓時間短,學員只是受1到3個月填鴨式技術培訓就上崗工作,學員在短時間內無法全面掌握美發技術,實操能力差,因此從個人主辦的美發學校學習班出來的學員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需求,其結果可想而知。國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里的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學制三年,以往這種馬拉松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待在學校里學技術,學生的積極性極低,到企業工作出現了不適應企業的工作技術要求等。想走出這種困境我們要借鑒德國的先進教育體系,在師資選擇、培訓、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需改進;還要將理論、技能、管理和實際操作能力合理地結合在一起,即“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新型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是把學生融入企業達到“學中有工,工中有學”的教學效果,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工”與“學”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是訂單式培養人才的途徑,是校企結合的表現形式,能更好地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重視復合型人才 在美發行業越來越正規化,市場需求日益提升的情況下,我們還應進一步開發相關課程,如美學、心理學、營銷學、繪畫色彩、禮儀等各方面學科,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和綜合能力培養相結合,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中國的職業教育日趨規范化,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這幾年通過校企合作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中職畢業生找到理想的就業崗位,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來滿足社會的需求。

三、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發展

當今的中國,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美發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基于種種原因,很多行業都是經歷了衰敗后再度復生的。美發也曾經是一個失敗的行業,經歷了漫長的時期,它終于脫胎換骨,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因此,一些家長們看準時機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職業高中學習美發技術,使其將來能自食其力。宏觀上講,2005年對美容美發業是一大沖擊,其原因在于專業人員的減少,社會需求量加大;但從微觀上講,卻意味著消費者會從產品質量服務水準上享受更高層次的待遇,價格上也會更實惠。而我們的發型師則無論從技術、從業素質等方面都要面臨著一次與國際接軌的挑戰。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發業也日益蓬勃。大時代的來臨,大批的美發從業人員涌入,中國美發業在精神、文化、意識形態上猶如被喚醒的睡獅。美發文化的融會貫通,是大勢所趨,要使之逐漸走向高素質品位、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發展路程,就要求各院校的專業教師經過嚴格的培訓,才能上崗任教。目前許多著名品牌涌入中國,他們為擴張市場占有率,幾乎都大力推廣加盟店,招聘技術純熟的美發師來加盟開店,花樣繁多。

對于我們這些由國家創辦的職業技術學校美發專業,勢必造成壓力,一些不懂的學生和家長認為到大型的營業店里學習美發技術要比在學校學得快,學得好,學得多,因此有個別學生在我校學了一段時間就溜走了。這些學生不知道要當好一名美發師是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識,這些知識技能不是短時期學成的。在營業店里學不到像一些心理學、美學、店務管理等知識。學校教育學生是全方位的,要培養一名優秀的美發師必須培養復合型人才。我們的辦學理念也在逐步向新形式發展,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為企業培養訂單式的技能型人才,建立良好的運作程序,形成良好的口碑。真正想把我們的專業辦好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么容易,其背后飽含著我們職業高中教師的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在創業過程中,教師必須清楚知道“知識技術就像牛奶一樣是有保鮮期的”,我們必須經常為自己充電,多學習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掌握較高的美發技術水平……必須擺脫浮躁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多吸收新鮮的、先進的美發技能,以敏銳的感覺,認清我們的教學和市場的需求,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導入新的教學理念,在贏得學生的信任、家長信任的同時又贏得自身專業的發展和飛躍。

四、加強專業建設的思考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美發專業作為培養美發師的搖籃,不僅要教育學生們學好專業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在以前我們只重視教學管理,狠抓學生的學習效果,卻忽略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學生畢業工作后卻發現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顧客總是不相適應。根據對市場的調查結果發覺這樣一個道理“要做事,先做人”。只有個人素質提高了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和適應服務行業的需求。在我的教學模式中,每天把精選出來的個人奮斗、激勵、感恩、挫折等小文章以各種形式編入到教學內容中成為學生們的必修課。比如,在教學中,我經常帶學生們去社會福利院、光榮院、孤兒院、敬老院等地方給那里的人剪頭。在活動的同時我教育學生們對老人、殘疾人、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怕臟、不怕辛苦、更不能歧視身患殘疾的人,面對這些人我們要用溫柔的語言、微笑的態度去服務。通過多次去這樣的場所鍛煉學習,同學們在加強了技能的同時,也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人與人的交往是用心去溝通,作服務行業的人要學會用關心、愛心、耐心贏得顧客的信賴。

提高師資水平 美發教育者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大部分的教師都是“技優而教”沒有接受過高層次教育培訓,而作為美發的職業教育者,有著極強的引導性和示范性,我們經過嚴格的培訓——末位淘汰——再培訓的過程,逐步形成一支專業過硬、教學管理精良、理論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專職師資隊伍。比如,我校對美發教師培訓的方式是分幾個方面,語言方面培訓、心理學方面培訓、美學方面培訓、專業技術方面培訓等,另外對專業教師的要求必須持有國家頒發的專業高級教師證書或者專業技師證書,才能上崗任教。專業建設探索 延吉市職業高級中學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創辦于1995年,我們的管理人員、師資力量、辦學經驗都經歷了20年的孕育,現在已經成為國家級示范專業。專業本著“以人為本、一專多能、合理定位、滿足市場”的原則,堅持“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育教學理念為宗旨,以“做中學,做中教”為人才培養目標,強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加大技能訓練的實效性。聘請行業專家參與學校的教學管理和專業建設討論,為本專業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諸方面獻計獻策。我專業與延吉市多家一流企業合作,做到高質量的就業安置,畢業生供不應求。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教育教學成果顯著。在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美容美發大賽中,美發專業成績驕人,得到社會的認可,達到學生滿意,家長、社會都滿意的目標。

業內外一直盛傳美發從業人員是低年齡、低文化程度介入,緊接著一句就是“低素質”,妄自菲薄溢于言表。我認為尊重與地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低齡、低文化程度是事實,因為我們的學生都是考不上高中、升不了大學的學生,但這些并不代表低水平、低素質。在國外也是同樣的現狀,不同的是不斷的學習、團隊學習的觀念造就了像沙宣、湯尼蓋等優秀的品牌。有學歷并不代表一定就有能力,文憑不代表水平;學歷代表過去,學習能力才代表未來。眾所周知,樹的成長是不斷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過程。向下,穩固樹本身,吸收土壤中更多的養分。向上有更多的雨露、陽光滋潤。這樣,樹才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有感于樹的成長我們應該設計新的課程體系,它包括經典的訓練課、理論課、時尚的現場發型實操課、創意的發型設計課、開拓思路的世界名流派(沙宣、湯尼蓋、日風韓流等)技術解析課、秀臺表演課等豐富多彩的課程安排(每個課程都包含發型設計、剪、燙、染等內容)。每課自成體系,都要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達到完美的技術水平,整個課程更是完美的組合。我們還應該聘請一些在美發界中有名氣的專業人士來我校作專職報告和現場作秀,使學生打下穩固基礎,開拓視野,成長為“專業發型設計師”,而不是理發師或其他。這些課不僅僅是單一技術提高的課程,它更是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術與商業的完美結合,融入了科學、專業的美發工作流程,形成適合中國發型師的教學課程,使學生學會用專業的知識得到更好的職業發展。

五、結束語

職業教育不但教技術、技能,教學生懂得什么叫發型設計,而且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未來,制訂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素質的自我提升,培養學生更多的基本功訓練,培育美發業技能型的高端人才。

作者:譚秀華 單位:吉林省延吉市職業高中

設計概論論文: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的專題設計

專題式教學可以解決課時少與內容多之間的矛盾。以我校為例,在《意見》沒有印發之前,我校碩士研究生“自然辯證法概論”課課時是54學時,是《意見》中規定的3倍。新課程方案實施后,課時雖然明顯減少,但教學內容沒有減少,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沒有降低。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采用專題式教學可以較好地解決課時少與內容多之間的矛盾。專題式教學可以解決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矛盾。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與教材和教學計劃內容的一致性,偏重知識傳授的完整性、系統性,但卻同時削弱了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專題式教學可以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內容與社會熱點問題、學生所關心關注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能夠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建立起緊密聯系,使理論有了實踐的根據,使實踐有了理論的提升,二者相輔相成,既較好地解決了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矛盾,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每個專題的設計都與社會熱點問題、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專題式教學可以解決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矛盾。專題式教學有助于解決教師教學和科研相脫節的矛盾。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說,由于教學工作量較大,大部分時間都用于教學,科研相對薄弱,而且相當一部分教師的科研方向與教學內容是相脫節的。采用專題式教學,增強了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體系構建等方面的自主性,教師可以把自己在科研中關注和研究的問題融入到專題教學當中,把學術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通過教學,為科研提供動力;通過科研,為教學拓展內容,使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既提升了科研能力,又提高了教學水平。

專題設計的基本原則

專題式教學要求授課教師既要完成該課程的授課任務和教學目標,又要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授課教師在進行專題設計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第一,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在進行專題設計的時候,首先必須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教育部對碩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制定了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基本要求,對教學內容也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自然辯證法概論”課教學大綱對教學活動具有規范和指導作用。大綱明確指出,本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方法論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社會論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與創新型國家建設。教學大綱中的主要內容為專題的設計提供了范圍依據。因此,所設計的專題必須在大綱所要求的范圍之內,反映大綱的主旨,遵循大綱的基本要求,實現教學目標。

第二,以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前沿問題為切入點。專題的選擇既要緊密結合當前國際經濟、政治和社會熱點問題,以及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問題,更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關涉他們所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切入點,既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引導他們運用理論去分析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和研究意識。每個專題都有一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這些問題通過這樣的邏輯思路展開,即問題“是什么”、“有哪些表現”、“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應如何解決”、“對你有何啟示”等,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剖析,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他們的邏輯分析能力。筆者在一個學期的授課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碩士研究生關注、關心的問題主要有三類:一是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前沿問題,如區域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提出的“海洋經濟快速發展”問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提出的“未來人與計算機的交互方式”問題、“仿生機器人的開發利用”問題等。二是社會熱點問題,如“如何應對老齡化問題”、“房價何時能降”、“節假日出門難的問題如何解決”、“社會風氣如何改善”、“大學的教育體制如何完善”等。三是與自身相關的問題,如“研究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常常迷茫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最優的學習方法是什么”、“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態”、“找工作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等。

第三,以科技與人文的融合為主要內容。自然辯證法從學科性質上來說,屬于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相交叉的哲學性質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因此,在設計專題時,必須符合自然辯證法學科性質的要求,內容上要充分體現自然、科技與人文的融合。自然辯證法屬于哲學學科,但研究對象主要是自然、科學技術,它是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來研究和考察自然界以及科技運行的基本規律。現代科技突飛猛進地發展,既給人類帶來了福音,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諸多困惑與問題。設計教學專題,應該教育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分析、回答當代科技革命中提出的重大社會問題,幫助碩士研究生樹立正確的科技觀、價值觀、人生觀,從而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功能。

專題設計舉例

“自然辯證法概論”課共有18課時,最多只能設計9個專題。這9個專題不可能覆蓋《教學大綱》中所有講授內容,只能打破章節的限制,篩選、融匯其中的重要內容。下面僅以6個專題為例,闡釋專題設計的基本原則。

專題一:瑪雅文明失落的啟示。主要是作為緒論部分來講授。目的是想通過對瑪雅文明失落的原因和啟示的探討,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人與自然、社會和科學技術之間的密切聯系,了解自然辯證法所具有的綜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特點,以及該課程所涉及的主要內容和領域,包括自然觀、科學技術觀以及科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專題通過對瑪雅文明的介紹,著重讓學生們分析、討論兩個問題:其一,瑪雅文明失落的原因是什么?瑪雅文明的失落給我們今天帶來了哪些啟示?學生們分別從生態環境惡化、人口增加、糧食短缺、戰爭、精神信仰體系瓦解等方面探討了瑪雅文明失落的根源。其二,瑪雅文明的失落給我們今天帶來了哪些啟示?答案方方面面,包括要保護生態環境,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等。如此層層遞進,啟發學生思考,最后引導學生自覺認識到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專題二: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反思。主要依據《教學大綱》第一章的內容,即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該專題回顧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原始的低層次的和諧到近代人與自然的對抗到現代生態自然觀所提倡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一歷史演變過程,剖析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和諧到對抗再到新的階段上更高層次的和諧,這樣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人們對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的不斷深入。專題通過一部有關地球的紀錄片《家園》,又名《地球很美有賴你》導入,然后著重讓學生分析造成今天人與自然關系惡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重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在這兩個問題的解答中,尤其突出分析了“過度消費的生活方式”問題,這個問題也是與碩士研究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生非常有興趣討論這個話題,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有著深刻的啟示。總之,通過該專題的講解和討論,一方面使學生了解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養成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文情懷;另一方面,也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專題三:科學精神的缺失與重建。主要依據《教學大綱》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內容,即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和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方法論。專題通過科學的本質特征來透視科學精神,探討科學精神的內涵及現實表現,著重討論和分析當前科學精神缺失的原因及重建的路徑,如何掌握科學技術研究和科學技術活動的方法等。專題從“太極高手‘隔空打人’的神功”的相關新聞報道導入,通過對該現象的討論和分析,揭示各種偽科學產生的根源,揭示科學精神缺失的危害,從而得出培育和重建科學精神以及掌握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專題四:李約瑟難題及其啟示。主要依據《教學大綱》第四章的內容,即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社會論。專題主要探討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即李約瑟難題的提出、李約瑟難題的解答方案、李約瑟難題的當代啟示。專題以“近代科學為什么未在中國產生?”這一問題導入,讓學生開動腦筋,分析其原因。學生分別從經濟發展方式、封建專制制度、科舉制度、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思維方式等方面探究了近代科學未在中國產生的根源,通過分析,揭示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哲學等因素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從而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社會運行觀。

專題五:科學技術中的倫理問題。主要依據《教學大綱》第四章的內容,即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社會論。通過對科學技術中倫理問題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倫理觀,掌握科技工作者的倫理規范,培養學生的責任倫理意識。使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覺遵循職業倫理和社會倫理準則,規范自己的行為,為人類的和平發展貢獻力量。專題以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為案例導入,分析科學技術對自然、社會和人類發展的影響。揭示科學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倫理維度,以及技術的發展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倫理道德問題,包括航天技術的倫理問題、基因工程技術的倫理問題、信息技術的倫理問題等。通過對當前科技倫理問題的分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倫理觀,才能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正確的方向性引導,使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好地為人類的福祉服務。

專題六:學習十八大報告精神。涉及《教學大綱》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內容。專題主要是把十八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融入到“自然辯證法概論”課教學內容之中,通過對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指導意義和實踐要求的深入講解,通過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以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內容的詳細介紹,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我們黨的科學技術思想,理解科學技術創新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明確建立國家創新體系,推進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意義。

專題以作十八大報告的視頻導入,簡要介紹十八大召開的歷史背景、基本內容、理論創新和重大意義。重點分析和討論三個內容:第一,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第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第三,如何構建國家創新體系。通過課堂講解和討論,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只有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才能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只有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才能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只有加快構建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能力,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才能實現建設中國特色創新型國家的目標。總之,通過該專題,將十八大報告的精神實質與《教學大綱》中的內容有機結合,讓學生充分領悟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指導作用,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

專題教學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專題式教學既具有一定的規范性,也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在教學中應注意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第一,處理好“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在進行專題設計的時候,要緊密聯系教學大綱中的教學要點,每個專題要關注和講解不同的問題,要各有分工。看起來好像與其他專題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但在分工的基礎上,又要注意專題與專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注意把每個專題之間的內在聯系給學生分析、揭示出來。比如,講自然觀,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歷史演變過程,充分體現人的實踐活動或科技活動的影響,人與自然關系惡化的重要因素,離不開科技,同樣涉及科技倫理問題等,這樣看似是一個個孤立的問題,實際上是渾然一體的有機整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人、自然、科技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關系。

第二,處理好“過程”與“效果”的關系。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密切相關。教學效果依賴于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為教學效果服務的。從“自然辯證法概論”課來說,教學效果主要反映在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創新能力的增強、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等方面,而這些目標又是通過教學過程來滲透和完成的。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注重教學態度、課堂教學的組織、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改善、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等重要教學因素。通過對過程的精心組織和設計,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課程節奏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地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第三,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自然辯證法概論”課屬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強調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理論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這既是在進行專題設計時要貫徹的基本精神,也是該課程要實現的基本目標,這是專題教學中“不變”的方面。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信息傳播方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學生幾乎每天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接觸和發現新的信息和問題,這需要教師能及時掌握這些信息,及時調整和更新問題,做到與時俱進,這是專題教學中“變”的方面。因此,教師要經常與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專題教學才能有針對性。(本文作者:柴秀波單位:山東工商學院社會科學教學部)

設計概論論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設計

〔摘要〕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質量、凸顯其實效性的重要方式和途徑。高校教師要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就必須結合課程特點和當代大學生的認知、情感等實際情況,不僅要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科學安排教學內容,而且要選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制作有吸引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以進一步提高其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干課程,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政治素養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原理”課教材在2001年出版后進行了多次修訂,2015年版教材除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進行了高度概括和凝練之外,還融入了新時期我們黨和國家提出的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和新精神。新形勢下,高校教師要適應時代要求,提高“原理”課教學質量和實效性,必須精心規劃,對“原理”課教學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

一、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

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必須以認清課程性質、制定教學目標為始端〔1〕。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預計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是教師講授教學內容和選取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原理”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使教學活動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針對性。然而,目前部分“原理”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由于沒有認識到“原理”課教學目標是依據課程標準、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以及大學生的實際需求而制定的,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因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沒有很好地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導致其制訂的教學目標不是太高就是太大,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復雜的社會現象與問題。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價值取向等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許多大學生認為“原理”課理論性、政治性太強,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并不緊密,往往對其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同學對其產生反感并加以排斥。因此“,原理”課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避免將教學目標制定得太高、太大,既要堅持“三貼近”的原則,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主體,又要關注世情、國情、民情等時政熱點話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分析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與他們實際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社會現實問題,幫助其將抽象、單調的思想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科學認識,使他們能夠真正做到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原理”課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為例“,原理”課教師要從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去設計教學目標。首先,教師要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的講授,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回答出物質的概念和存在形式、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矛盾運動規律等重要的理論問題。其次“,原理”課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觀察、分析社會現象和問題的能力,使其在未來的學習和實際工作中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等能力。第三,“原理”課教師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其理想信念。筆者認為“,原理”課教師只有把以上三個方面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使教學目標更具明確性和可操作性,進而有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設計符合教育對象特點的教學內容

“原理”課作為高校開設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其教育對象是除思政專業以外的其他專業的在校二年級大學生。“原理”課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應用到的知識點較多,課時數卻不像專業課那么充足,使得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全部教學內容都講授到。因此,原理”課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個性特點,分別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然而,目前一些“原理”課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一方面,對所有專業的學生設計的教學內容都相同,沒有體現出差異性。另一方面,過分追求教學內容的全面性,未能很好地將馬克思主義“兩點論”與“重點論”的觀點運用到實際中去,忽視了教學內容中主要問題、重點問題的設計。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致使不同專業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得不到滿足,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筆者認為,“原理”課教師在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時,既要從學生原有的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基礎出發,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分別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又要從“原理”課內容多、課時數少等特點出發,抓關鍵,集中力量解決主要問題和重點問題。只有這樣,“原理”課教師才能合理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首先,按照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如“原理”課教師在講授物質的概念及其存在形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時,可以對漢語言文學、歷史等有一定哲學基礎專業的學生適當地引入西方哲學與中國古代哲學中一些比較典型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更好地認識到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性,而對于數理化、機械等哲學基礎相對薄弱的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教師就要把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筆者認為,這種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分層次組織、安排教學內容的方法,滿足了各個專業學生不同的需求,使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其次,抓關鍵,集中力量解決主要問題。如“原理”課教師在對“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明確這一章主要講授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原理”課教師在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時,應該抓住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這一條基本主線,聯系我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實踐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重點講述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矛盾運動規律、唯物辯證法是根本方法等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理論知識。這樣做,不僅能夠使“原理”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抓關鍵,而且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教學效果自然能夠得到很大提升。

三、創新適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

高校“原理”課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按照所要講授的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合這一課程要求和當代大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這是確保“原理”課教學任務高質量完成的前提和基礎。但是,目前許多“原理”課教師在選取教學方法時比較單一和僵化,往往選擇灌輸法,而沒有從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選取討論法、談話法、自主學習法等教學方法。教師單一、機械地采取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育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原理”課教師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以“原理”課教學內容為依據,從當代大學生的認知、情感等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實踐中,“原理”課教師可以選取以下兩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首先,選取案例教學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更能生動地說明一些問題,使學生易于理解及記憶,達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目的〔2〕。討論法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中,“原理”課教師將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如教師在講授“世界的物質性”這一節中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時,可以選取“豬孩”王顯鳳這一典型案例。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遼寧鞍山“豬孩”王顯鳳因缺少父母關愛,幼年時一直與豬為伍,沒有人類的感覺和思維能力,后來在教育專家、心理學家的幫助下,她逐漸熟悉了社會環境,恢復了人的意識的真實案例,并且在播放視頻的同時提出“意識是如何產生的”、“它的本質是什么”等理論問題,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教師通過以上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而且能夠使學生很好地理解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社會實踐在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等抽象的理論知識。其次,選取教師點撥、學生自講互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采取教師點撥、學生自講互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他們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如教師在講授第三節“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時,由于其側重于方法論問題,與實踐結合較為緊密,學生也較容易理解和感興趣,所以可以采取以上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實踐中,“原理”課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小組,要求其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分別講述“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認識方法”、“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不斷增強思維能力”三部分內容,每組講述時間為十分鐘左右,每組講完之后留五分鐘時間讓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點評,然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最后由學生投票選出最好的一組。教師通過以上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在理論上全面、深刻地認識到唯物辯證法的重要性,而且在實踐上培養和鍛煉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講課能力,為其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這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自己的辯證思維能力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四、制作有吸引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為了順應信息時代的潮流,滿足“原理”課教學的需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部分“原理”課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這就要求“原理”課教師在教學之前,依據“原理”課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但是,部分“原理”課教師在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時,太過于機械化,把全部教學內容都用PPT課件放映出來,致使PPT上文字太多,學生容易對其產生反感。還有一部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過多的精力用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如加入了一些華而不實的音頻和視頻,雖然課堂氣氛有所改變,但課堂的重點、難點并不突出〔3〕。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充分發揮多媒體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提高“原理”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把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要素有機地整合起來,制作出能夠滿足學生實際需求、既美觀又實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如在設計“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教學課件時,教師一方面要把“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個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通過文字的形式在PPT課件上面呈現出來,另一方面,又要把“豬孩”王顯鳳的真實案例和《人與宇宙》這一科教片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播放出來。但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適度原則,播放時間不能過長,不僅要使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文字、圖像、視頻等方式變得生動化、具體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要突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而提高“原理”課的教學效果。總之,教師在對“原理”課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以大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性格特點等實際情況和課程本身的特點為依據,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法、制作教學課件。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原理”課教學設計的積極作用、提高教學質量,進而達到教師和學生都滿意的教學效果。

作者:岳文晉 高平堂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設計概論論文:工業設計概論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

摘要:工業設計概論作為工業設計專業的專業理論課,其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對課程的教學效果尤為重要。文章針對工業設計概論課程教學當下面臨的新挑戰進行分析、總結,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作業三個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提出探索性改進方案。

關鍵詞:工業設計概論;教學改革;創新

工業設計概論作為工業設計本科教育的引導課程,承擔著協助學生塑造專業思維模式、培養學生專業興趣、拓展學生專業視野的重要教學任務,在新的時代不斷面臨新的挑戰。教育者有必要根據近年來工業設計概論課程的教學實踐,總結課程教學正在面臨的新變化、新問題,通過尋找原有教學方式的不足,提出新的教學策略,使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得到創新,以提高課程有效性和教學質量。

一、工業設計概論課程面臨的新挑戰

1.課程教學對象出現變化

工業設計在專業劃分中從以前的文學轉向工學,因為大類合科的教學要求,很多剛剛入學的大學新生對工業設計專業產生質疑,缺乏興趣甚至抱有轉專業的想法,錯誤地認為工業設計是一門藝術型設計課程,需要有繪畫等藝術表現能力。他們在剛剛接觸工業設計概論這門課時,表現出缺乏信心、學習不認真或積極性低下的特點,缺乏學習動力和興趣。

2.以往教學模式受到沖擊

隨著技術飛速發展,知識的獲取方式越來越便捷。工業設計概論作為一門理論基礎課,其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按照教科書的內容逐個講解知識點,內容多且不容易記憶及理解,學生很難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課程教學中也缺乏師生的互動和教學反饋,使課程更加顯得枯燥乏味,難以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

3.時代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出更高要求

學生通過學習工業設計概論課程,培養自我創造力和科學的思維模式,是成為一名工業設計師的必要過程。工業設計概論課程教學內容的平鋪直敘,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擴散式聯想。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工業設計概論課程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對工業設計概論教學創新的探索

1.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規劃工業設計概論課程重點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在教學內容中重點突出區分機械設計、工業設計與藝術設計的專業特點,做到正確理解工業設計。教師應重點介紹大學四年的教學培養方案及相關課程設置,厘清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前后課程的遞進式學習內容和每門課程的重點,便于學生制訂自己未來的專業學習計劃,做到有目的地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工業設計概論課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相關內容的視頻,如中央財經頻道的紀錄片《大設計》、日本娛樂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等,不僅可以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便于理解,也能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

2.教學方法的創新

工業設計必須遵從設計的法則,在工業設計概論課程的教學方法上,教師也可以運用設計法則進行設計創新。為工業設計概論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可以依據三個方面的設計法則①:引導手冊法則、意元集組法則、講故事法則,并結合線上網絡公開課與翻轉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工業設計概論課程更加豐富。引導手冊是一種利用已有的知識幫助人們理解新信息的教學技巧。基于工業設計概論課程的特點,引導學生了解新的知識,可以運用說明型引導手冊(圖1);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運用比較型引導手冊(圖2),如在講解工業設計簡史時應用比較型引導手冊。意元集組是一種把不同的信息集結或歸納成模塊和單元,便于人們對信息進行解讀和記憶的技巧。工業設計概論課程的知識內容非常多,但深入性不夠,不便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記憶。教師可以在課件中體現知識的模塊化信息,改變以往的編號形式,做到知識內容圖形可視化,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圖3)。講故事法則是通過講故事的人與觀眾的互動,創造出意象、情緒,從而實現對故事的理解。如,與知識相關的視頻多以故事陳述的方式體現。在工業設計概論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生活情景融入知識點講解,激發學生的情感,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如,講解優化設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憶大學日常生活的一天,通過了解由于生活中的不便利而發生的小故事,提出優化生活日用產品的重要性,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優化設計的概念,同時也培養了創新意識。

3.課程作業的實踐體驗

改革后的工業設計概論課程作業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課下收集、整理資料,通過討論,以ppt的形式上講臺表達對問題的理解、對問題的創新性想法。教師以學生的姿態與學生對小組作業進行討論,并進行總結和提出改進意見。這樣的作業設計既鍛煉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也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最重要的是加強了教師與學生間的教與學的體驗,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在經濟發展與技術革新的雙重推動下,中國工業設計在未來仍將保持高速發展。工業設計教育的基本任務必將經歷從傳道授業解惑向培養具有前瞻性的開拓型人才的嬗變。在這一過程中,工業設計概論課程必須通過持續性地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與優化課程作業設計等,緊扣時代的脈搏,重點突出自身前瞻性與綜合性的特點,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為抓手,塑造學生的基本專業思維模式,為工業設計后續教學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張彬彬 萬 彥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機械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設計概論論文:微電子學概論多媒體課件的設計

摘要:基于微電子學概論課程的特點,介紹了微電子學概論課程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方法與過程,從教學實際出發,精心組合多媒體中的各要素,實現課件最優化,為學生的自助式學習提供一個具有交互式功能的多媒體課件系統。

關鍵詞:微電子學概論;多媒體;交互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過程是彌補傳統教學教育方式的諸多不足,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多媒體課件是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種基本的教學軟件,其設計方法直接影響到課件的開發質量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微電子學概論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歷史、半導體物理和器件物理基礎、集成電路基礎、集成電路制造工藝、集成電路及系統芯片(SOC)設計方法學及設計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封裝技術、微電子技術發展的一些基本規律等,是一門與實際聯系很緊密,形象化教學素材十分豐富的課程,將這門課程開發轉化為多媒體CAI課件對提高教學效果、教學質量非常有益。

一、多媒體課件設計的指導思想

現代教育觀念強調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活動,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為此,應該把“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作為多媒體課件設計的指導思想,把它設計成助學式的并且具有交互功能的課件[1]。此外,多媒體課件必須既符合相關課程的特點,又符合一般教學規律,且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多種技術手段進行設計和制作。對于微電子學概論課程,多媒體CAI課件應該滿足以下基本特點:

1.微電子學概論課程中的版圖技術、制造工藝、器件、封裝等內容均需要演示較為復雜的圖形或過程。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像、動畫、音頻、文字、視頻等進行合理的處理,做到圖文并茂,形象生動,以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2.多媒體CAI課件應當有豐富的信息資源,便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傳統的教學中,信息來源非常有限,且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獲得文字、圖像、音頻、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多媒體課件制作,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2]。

3.微電子學是一門發展很快的學科,所以多媒體課件需要及時更新。由于受到教材限制,傳統教學方式所覆蓋的教學內容、教學深度和廣度都十分有限。而多媒體技術可采用硬盤、光盤等存放教學內容,易于從互聯網獲取更新的信息,具有強大的可擴展性,便于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這是傳統教材所遠遠不能達到的[2]。

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

多媒體CAI課件制作的基本過程是:首先,用相應的計算機軟件對文字、圖形、圖像、音頻和動畫等各種素材進行采集或制作。其次,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教學內容編寫成腳本,設計好計算機每一屏幕所要呈現的教學內容,并且把教學信息鏈接成網狀的、非線性的教學程序。最后,用多媒體素材編輯合成軟件將各種教學信息素材連接成完整的多媒體應用系統[1]。

目前市面上可用于多媒體應用程序創作的軟件工具非常多,Authorware是一款交互式多媒體應用程序創作工具,它能夠很好的支持多種格式的多媒體文件,并能夠把這些多媒體文件集成到一起,起到豐富課堂內容優化課堂結構的作用[3]。通過Authorware實現微電子制造過程真實情景的再現和元器件內部載流子運動的模擬,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

(一)素材的采集及制作

多媒體素材的采集和制作是CAI課件設計制作的前提。采集即收集各種相關材料如視頻、音頻、彩色照片等,而制作則是將多媒體素材轉換為計算機所能識別形式的過程。

多媒體課件需要大量各種各樣的素材,如聲音、視頻、圖形圖像、動畫等等;對于微電子學概論課程而言,可有制造工藝流程錄像以及版圖層、封裝結構、器件結構等各種各樣的圖形及動畫。因此,素材的收集及制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各種各樣的渠道,在平時應注意收集歸類,以便日后方便使用。對于文本、圖片資料可以用掃描儀等設備將書本內容直接掃描即可;但是對于制造工藝流程錄像,則需要通過互聯網獲得;而一些演示器件內部載流子運動過程的動畫,則需要親自制作。但是,直接掃描和互聯網得到的數據一般是非常原始的,必須經過處理過程才能用于多媒體制作。部分素材則需要采用專門軟件進行設計制作,才能更好地滿足多媒體課件系統的需要[2]。

(二)腳本的設計

多媒體課件軟件腳本的設計應建立在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方式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教學方式的描述,教學內容取舍的決定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做到重點突出、中心明確、層次分明,并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創造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多媒體課件軟件腳本的創作一般由教學實踐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來支持完成[2]。

(三)多媒體應用系統設計

一個助學式的并具有交互功能的多媒體課件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該系統在功能上應包括課件演示、動畫演示、習題系統和課件管理等部分,并具有一個與之密切相關的多媒體文件集合。在完成多媒體課件素材的采集及制作和腳本的設計后,采用多媒體素材編輯合成軟件將各種教學信息素材連接成完整的多媒體應用系統,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作業以及答疑解惑。

三、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總結

一個良好的多媒體課件要能夠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己思考,通過豐富的課件內容去感知知識的內涵。此外,一個成功的多媒體課件更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使教學情境環環相扣,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最終達到掌握知識,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

多媒體課件雖然種類繁多,但其目標始終是為教學服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因此制作多媒體課件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特點遵循教學性原則、控制性原則、簡約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藝術性原則等基本原則。

四、結束語

多媒體教學提供了一種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協同學習的良好環境,運用多媒體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在微電子學概論課程中采用多媒體CAI教學,既節省了很多板書和作圖時間,又可以借助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技術直觀地表現課程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于理解和記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設計概論論文:“嵌入式系統概論”課程設計

嵌入式系統是近年來發展很快的計算機方面的學科,并迅速滲透到控制、自動化、儀器儀表等學科。浙江大學從2002年開設嵌入式課程以來,一直關注嵌入式系統領域的課程開發與建設,收集了國內外相關專業的嵌入式課程教學資料,總結并提高課程對嵌入式系統快速發展的適應性。在英特爾公司的支持下,嵌入式中心從2003年以來嵌入式舉辦了多次嵌入式課程研討班,與國內各高校多次探討了嵌入式課程的知識點與課程安排,并與CMU一同開發嵌入式課程資料。

嵌入式方向包括軟硬件協同設計、嵌入式體系結構、實時操作系統、嵌入式產品設計等方面的知識,需要掌握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典型開發工具,培訓學生具備嵌入式系統軟、硬件的開發能力,對于特定行業領域(例如移動終端、數字家庭、信息家電以及對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已經逐步形成了特定的嵌入式開發方法與手段。

隨著軟硬件技術快速發展,嵌入式系統不再是一門課程就可以介紹清晰,而逐步成為一個課程群,該方向的專業課程可劃分為:嵌入式系統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統、實時系統、嵌入式軟件設計、軟硬件協同設計、嵌入式系統軟件工程、嵌入式系統中間件、數字信號處理等。一些學校還開設了微機外圍電路應用設計、單片機編程、ARM等課程。

我們收集并分析了國內部分高校在嵌入式課程上的教學大綱,以此為基礎設置了我們的嵌入式系統概論課程。表1是我們收集的大學名稱、課程名稱、學時數與知識點,這些課程基本上是基于Intel的XScale實驗板設計的,對我們設計“嵌入式系統概論”有借鑒作用。

綜合上述高校的嵌入式課程,有些是針對計算機專業開設的,有些是針對其他專業的,有本科期間開設的,也有碩士期間開設的,一些高校開設了多門嵌入式方向大課程。我們設計的“嵌入式系統概論”是針對本科階段開設的嵌入式方向入門課程,主要面向大三的本科生,其課程結構如圖1所示,其前修課程一般是計算機組成、微機原理、接口、匯編、操作系統、程序設計語言、體系結構。部分后續課程開設在研究生階段。

嵌入式系統概論課程的目的,是綜合前修計算機專業課程,以及包括數字電路等更基礎的知識,開拓學生對嵌入式的視野,為后續課程奠定基礎。因此在嵌入式課程中不會介紹匯編語言設計、接口電路的設計等知識。

我們認為,該課程理論部分的知識點分布基本上如圖2所示,主要分為四大模塊,分別是嵌入式概念、嵌入式體系、嵌入式系統軟件、嵌入式軟件開發。實驗部分由于各學校實驗材料的差異,較難對比,我們的使用設備主要是30套Intel XScale與30套Motorola Dragonball。

對于嵌入式體系結構,首先介紹各種嵌入式體系結構、處理器、DSP。

由于ARM體系是目前嵌入式系統工業界事實上的標準,一般都以ARM體系為例介紹嵌入式體系結構,并介紹ARM匯編。由于上課學生已經學習了匯編語言,所以需要簡單介紹ARM匯編與微機匯編的差異與特點,要求學生以自學為主,作業為輔,可以較快地掌握該匯編。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本科生階段在計算機組成課程中還學習了MIPS匯編,所以學生們對ARM匯編掌握起來就更快一些。

在嵌入式體系的具體實例介紹中,我們結合本課程的實驗平臺簡要介紹XScale體系,這部分主要也是自學為主,結合實驗環節讓學生掌握看硬件資料的能力。

在嵌入式體系結構部分,還需要介紹嵌入式系統的硬件系統,包括JTAG接口、外設、中斷、總線等。通過這部分的介紹,學生們可以了解嵌入式硬件系統的構成與軟硬件接口。

嵌入式系統軟件就是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包括非實時嵌入式操作系統與實時嵌入式操作系統(RTOS),在嵌入式課程中主要介紹RTOS。在系統軟件模塊中將介紹實時系統概念、操作系統在嵌入式系統領域的改造,例如處理器調度的實時性改造、中斷處理、文件系統、MMU等。嵌入式系統概論課程主要介紹常見的各種嵌入式操作系統,包括它們的特點、應用領域,并以嵌入式Linux為例子,介紹Linux的改造、裁減與移植。

最后一個模塊是嵌入式軟件開發,是介紹嵌入式軟件開發的過程,使得整門課程最終能夠形成一個完備的嵌入式開發體系。Bootloader的設計,也可放在操作系統移植中進行介紹。嵌入式圖形用戶界面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作為概論課程需要介紹各個嵌入式GUI的優缺點與適用范圍。同樣,課程介紹包括Tornado、等嵌入式開發環境,以及嵌入式中間件。課程最后將以實例來介紹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流程。

作為后續課程,我們認為一些專題性質的開發工具,例如開發、Symbian開發、BREW開發等,可以利用浙江大學暑假短學期為期兩周的課程實踐來完成。而實時系統可以單獨開設研究生層次的課程,面向領域的嵌入式系統設計可以開設相關的專題班進行討論。部分嵌入式軟件開發的知識點,可以交給其他課程完成,例如人機交互設計課程里面,可以介紹嵌入式GUI的設計,FPGA可以在相關硬件課程中完成。微機原理課程也可以涉獵部分嵌入式課程的內容,例如工業控制、嵌入式系統擴展等,對于微機原理課程的改革,也是嵌入式中心正在進行的工作之一,希望將實驗設備更新到奔騰M處理器,增加FPGA,實現原來微機原理的實驗,并完成嵌入式的實驗。

由于課程的概論性質,而嵌入式系統的紛繁復雜,使得理論課不能把所有知識講透講深,所以本課程網站()提供相關的課件、實驗資料、培訓材料的下載,為學生們提供了自學的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理論課程的不足。

經過實踐,嵌入式系統概論課程可以有效加快學生對嵌入式系統的認識,迅速對嵌入式系統有完整的知識準備,而不是只會一個特定的嵌入式系統。作為概論課程,我們有意淡化了實驗平臺對理論課程的影響,脫離了“嵌入式=ARM+Linux”的誤區,為學生后續的相關課程學習打好了基礎。

設計概論論文:“數字藝術設計概論”課程的創新設計

“數字藝術設計概論”課程在很多學校又稱為“數字媒體設計”或“數字媒體設計概論”。

10多年前,當“多媒體技術”課程剛開始在高等院校開設時,是作為高年級專業課程安排的。隨著近年來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應用領域的日益深入,如今,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很多高等院校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另一方面,動漫和游戲的迅速崛起,帶動了多媒體技術向數字藝術設計的方向發展,如今,“數字藝術設計”已經成為許多高校的專業或者專業方向,并且有著良好的就業前景。

但是,廣泛的調查表明,由于我國基礎教育長期執行高考文理分家,學生過早地專攻于高考考試內容,無論文科或是理科學生,在藝術素質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知識缺陷。而“數字藝術設計”是科學與藝術以及計算機與藝術設計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學生藝術素養的嚴重缺乏,不利于其在本課程中的學習與未來的發展。因此,主要針對IT及其相關專業精心設計的“數字藝術設計概論”課程希望能成為多媒體技術知識的延伸,作為數字藝術設計的起步。

1藝術欣賞基礎

針對學生藝術知識水平嚴重匱乏的現狀,在“數字藝術設計概論”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我們以“附錄”的形式安排了兩次“藝術欣賞基礎”的教學,內容包括“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藝術中的理想”等方面。主要以歐洲藝術史為主線,嘗試通過學習“藝術哲學”思想,豐富藝術素養,培養藝術鑒賞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通過學習和實驗,理解“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藝術特征”等知識,領會藝術欣賞的基本哲學觀點;透過對藝術品本質及其產生規律和藝術理想的認識,學習欣賞和分析藝術作品的方法;通過因特網搜索與瀏覽,掌握通過網絡環境不斷豐富藝術知識的學習方法,嘗試通過藝術領域的專業網站來開展藝術欣賞的學習實踐;了解主要藝術流派和著名藝術大師及其主要作品。

2教學內容設計

作為“數字藝術設計”的基礎課程,我們把教學內容的設計主要落實在數字藝術設計基本知識和數字藝術設計主流開發工具的掌握上。

由于開設課程的歷史不長,“數字藝術設計”課程的教材和教學資料匱乏,即使有,也大都是理論性很強,而實踐與應用性偏弱,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尤其是對強調教學型、應用型的高等院校相關課程教學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數字藝術設計活動本身卻具有鮮明的應用性,因此,我們也可以而且應該充分重視這門課程的實驗環節,以實驗與實踐教學來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筆者編著的《數字藝術設計概論》教材以一系列與網絡學習密切相關的實驗練習作為主線,來組織對數字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以求掌握該課程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

我們為“數字藝術設計”課程設計的學習內容包含了數字藝術設計知識的各個方面,例如:

第1章:熟悉數字藝術設計。包括數字藝術設計的計算環境、數字藝術設計的應用與作品欣賞等方面。

第2章:基本要素、美學原則與文字圖案設計。包括Photoshop基本操作、基本要素與文字效果設計、美學原則與圖案風格設計等方面。

第3章:二維靜畫圖形藝術設計。包括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與Photoshop圖層、濾鏡效果,圖形、圖形學、圖形藝術設計與數字模擬繪畫,二維靜畫圖形藝術設計與繪制矢量圖形等方面。

第4章:網頁藝術設計。包括網頁藝術設計及其計算環境、Fireworks Web圖形制作初步、Fireworks Web圖形制作技巧等方面。

第5章:二維動畫圖形藝術設計。包括二維動畫圖形藝術設計與Flash移動漸變動畫、Flash Motion動畫“字牌翻轉”、Authorware與作品制作:臺球、Authorware拼圖游戲、Authorware大圖片顯示等方面。

第6章:三維圖形藝術設計。熟悉三維圖形藝術設計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了解三維圖形藝術設計的工具軟件。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中,主體是課堂理論教學,其他如實驗、作業甚至于考試等環節都是作為輔助手段來設計的。亦即:知識是老師教的,學生通過實驗環節來“驗證”理論教學的內容。因此,教學測評就主要依賴于書面理論考試。但是,在大眾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效果普遍出現滑坡,導致淡化了“驗證性”實驗的基礎,因而嚴重影響了課程的教學質量。事實上,在單純課堂教學這個環節中,學生能夠從中獲取的知識就很有限。

一般認為,“應用型”、“教學型”院校的學生具有思想活躍且活動能力強等特點,但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習自覺性不高、單純憑興趣學習的觀點重、刻苦精神差等。于是,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這些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學生求知欲望強的特點重視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對理論知識的興趣。同時,提高實驗成績在教學測評所占的比例,以此來“杠桿”學生對實驗實踐教學過程的重視,把教學改革的實踐具體落實到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變上。

我們為本課程教學設計了一系列與網絡學習密切相關的實驗練習,來組織對數字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以求掌握該課程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共有19個實驗、1個課程實驗總結和1個課程實踐。每個教學單元中都包含課程知識介紹、所需的工具及準備工作和實驗步驟指導等,以幫助讀者加深對課程教材中所介紹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主流軟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等。實驗內容的具體分布見表1。

第1章實驗:包括數字藝術設計的計算環境、數字藝術設計的應用與作品欣賞等方面。通過學習和實驗,熟悉數字藝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內容;通過因特網搜索與瀏覽,了解網絡環境中主流的數字藝術設計技術網站,掌握通過專業網站不斷豐富數字藝術設計最新知識的學習方法,嘗試通過專業網站的輔助與支持來開展數字藝術設計應用實踐;通過閱讀和欣賞數字藝術作品,了解和熟悉數字藝術設計的應用范疇,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和鑒賞能力,了解和熟悉不同的數字藝術設計技術及其表現能力,初步接觸和了解各類數字藝術設計的工具軟件。

第2章實驗:包括Photoshop基本操作、基本要素與文字效果設計、美學原則與圖案風格設計等方面。通過學習和實驗,了解圖像顏色的基本概念和顏色模式;了解平面設計圖形圖像處理技術;通過學習使用Adobe Photoshop CS2軟件,掌握平面設計的基本操作和圖形圖像處理的基本功能;熟悉數字藝術設計中有關文字要素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字效果的基本內容;嘗試設計文字的一般和特殊效果,掌握組合文字的基本處理方法;熟悉和關注數字藝術設計的美學原則,了解數字藝術設計中圖案與構成風格的圖形創作的基本內容,初步掌握圖案與構成風格的圖形的基本制作方法。

第3章實驗:包括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與Photoshop圖層、濾鏡效果,圖形、圖形學、圖形藝術設計與數字模擬繪畫,二維靜畫圖形藝術設計與繪制矢量圖形等方面。通過學習和實驗,了解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的發展歷史,了解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的概念和內涵;掌握Photoshop的圖層、通道、濾鏡等技術概念和基本應用技巧;學習用數字藝術設計的方法來模擬傳統繪畫,從中體驗傳統繪畫與電腦繪畫的同和異;了解二維靜畫圖形藝術設計的相關概念;熟悉矢量圖形知識及其數字藝術設計的繪制方法;了解更多的二維靜畫圖形藝術設計軟件及其一般功能。

第4章實驗:包括網頁藝術設計及其計算環境、Fireworks Web圖形制作初步、Fireworks Web圖形制作技巧等方面。通過學習和實驗,回顧和熟悉網絡的基本概念,了解“網頁設計”的基本內容;通過因特網搜索與瀏覽,了解網絡環境中主流的網頁制作技術網站,掌握通過專業網站不斷豐富網頁藝術設計與制作最新知識的學習方法,嘗試通過專業網站的輔助與支持來開展網頁設計與制作應用實踐;通過對一些成功網站進行的搜索、瀏覽與分析,了解網站建設需要注意的問題,學習網站建設和網頁設計的成功經驗;通過欣賞,熟悉網頁色彩設計的表達與內涵;熟悉Web圖像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要求;了解Macromedia Fireworks的一般概念和主要功能,熟悉Fireworks工作界面,通過一些簡單作品的制作,掌握Fireworks的基本操作;了解Fireworks的層、蒙版、濾鏡、特效、樣式、切片、按鈕、導航欄、彈出菜單和GIF動畫等概念。通過一些Fireworks的實例制作,熟悉和掌握Fireworks的設計技巧。

第5章實驗:包括二維動畫圖形藝術設計與Flash移動漸變動畫、Flash Motion動畫“字牌翻轉”、Authorware與作品制作等方面。通過學習和實驗,了解二維動畫圖形藝術設計的基礎知識及其工具軟件;了解關于Flash二維動畫圖形藝術設計的基礎知識;通過“兩架飛機”的制作,掌握Flash移動漸變動畫的設計操作;通過“字牌翻轉”的動畫制作,掌握Flash動畫的設計操作;了解Authorware二維動畫圖形藝術設計的基礎知識,熟悉Authorware的基本操作;通過制作Authorware作品《臺球》,了解Authware程序的基本組成;通過“拼圖游戲”的制作,熟悉Authware復合圖標的知識與功能;了解外部函數接口和Xtras在Authorware程序設計中的運用;通過“圖形顯示控制”和“音量控制”等的制作,學習Authorware程序設計。

第6章實驗:通過學習和實驗,熟悉三維圖形藝術設計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了解三維圖形藝術設計的工具軟件;通過欣賞三維圖形藝術設計的優秀作品,提高自己對三維圖形設計作品的藝術鑒賞能力。

課程實踐: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安排課程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觀當地舉辦的藝術(美術)博覽會,并根據要求撰寫課程實踐報告。

4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對受教育者的多種要素進行價值評估,而考試是教學評價的工具和手段,是測量應試者知識與能力、素質和潛力的量尺。考試為教學評價提供了量化資料,卻不能替代教學評價。但是,在傳統的教學管理和過程中,人們對考試與評價的關系存在著認識不清、相互混淆的情況,其主要表現就是由考試來單一體現教學評價,其直接后果就是以應試方法取代教學過程,教師“考什么就教什么”,學生“考什么就學什么”,甚至“什么時候考就什么時候學”。正因為如此,考試受到的批評和責難也越來越多。

事實上,高等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管理給教師以較大的自由度,高等教育,尤其是應用型院校的專業課程,面向就業,面向社會,更需要通過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來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和學風的積極建設。

我們認為,教學改革必須重視開展考試制度、考試方式的改革,應該提倡和鼓勵在傳統考試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科學的教學評價方法,理性地認識考試的地位和作用,科學理解考試與評價的關系,實現從單一考試到多元評價的躍升,這是教學改革的關鍵之一。

多元評價認為能力的培養遠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嘗試從多方面、多角度來開展評價活動。評價方法的多元性,即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包括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智力因素評價與非智力因素評價相結合等。我們可以汲取上述兩個方面的優點,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借鑒,分別應用于不同的評價指標和評價范疇。評價方法應該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標+權重”方式進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則應該采用描述性評價、檔案評價和激勵評價等多種方式,以動態的評價替代靜態的一次性評價,視“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為同等重要。

實際上,各項測評指標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而不應成為學習的負擔。例如我們在“數字藝術設計概論”課程中設計的教學測評方案是:

課程成績 = 藝術欣賞實驗成績(2次)+數字藝術設計技術實驗成績(14次)+課文閱讀與課外習題檢查+課程實驗總結+課程學習能力自我測評-平時缺勤/遲到扣分

其中:通過“藝術欣賞實驗”促進學生提高藝術鑒賞能力;通過“數字藝術設計技術實驗”實現課程主要教學任務;通過“教材閱讀與課外習題檢查”促進學生對課本的預習、復習,改善學生的閱讀習慣和督促學生完成課后作業;通過“課程實驗總結”與“課程學習能力自我測評”幫助學生自覺復習與鞏固本課程全部學習內容,加深對本課程教學目的的理解;通過缺勤扣分規范學生的自覺行為。

多元評價要求評價既體現共性,更關注個性;既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評價可以是多角度的,注重的是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毅力和氣質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評價學習不再僅僅依靠考試的成績 (甚至期末不考試) ,還包括了對學習的態度、興趣和行為等等的考查。用一句話說,就是以多維視角的評價內容和結果,綜合衡量學習的發展狀況。

5抓實驗促理論,抓過程得結果

以精心設計的日常化的實驗實踐活動促進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推動教學方法改革,有利于從多個方面促進學生優良學習習慣的養成,從而促進學風建設和提高教學質量。

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測評,抓過程得結果,可以有效地促進學風的改善。例如,我們為“數字藝術設計概論”課程編寫的以實驗為主線開展教學的教材1,全書通過一系列在網絡環境下學習和實踐的實驗練習,把數字藝術設計的概念、理論知識與技術融入到實踐當中,從而加深對該課程的認識和理解。

從創新的教學內容設計、實驗實踐內容設計和教學測評設計的實踐中我們體會到:

(1) 抓動手實驗實踐促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抓教學過程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應用型院校和應用型專業課程的很好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改革是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創新設計的基礎。

(3) 合適的評分標準有助于提高實驗的效果。

在實踐中,我們摸索并安排了如下實驗評分方法:每個實驗以5分計,其中,閱讀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用彩筆標注,留下閱讀記號)為1分,完成全部實驗步驟為2分(完成了但質量不高或者僅部分完成則只給1分),認真撰寫“實驗總結”占2分(寫了但質量不高則只給1分)。以此強調對教學內容的閱讀和通過撰寫“實驗總結”來強化實驗效果。每個實驗成績的合計為實驗總成績。

(4) 專業課程的教學測評一般都是抽樣測評,為培養學生的科學評價概念,我們有意識地把測評的總分限制在95分以內。

6后記

分析表明,學生在專業課程中產生的學習困難,首先來自于他們對所學知識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而我們在教學中采用“先做(實驗)后說(理論)”和“邊做邊說”的方法,把根據學科理論知識精心設計的實驗實踐環節與學科理論教學相融合,并積極實踐教學測評的創新方法,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的認知困難,符合特定的學生對象,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為數字藝術設計專業方向課程群的發展建設,我們針對同一層次的學生對象,精心設計了《藝術欣賞概論》課程及其教材,對此,我們將在后續再做介紹。

設計概論論文:基于創新的《動漫概論》課教學內容設計

〔摘 要〕面對新的技術和社會發展現狀,從學科的角度,《動漫概論》課在文化產業視角下教學很有必要融入新知識,融匯相關學科的知識點,創新專業內容教學,以適應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的發展,促進教學改革實踐。

〔關鍵詞〕動漫概論 教學內容 創新 設計

國內很多院校在相近的學科中開設動漫專業,《動漫概論》是動漫專業必修的入門課程,學生從非專業向專業過渡轉化的課程,教學應該從理論講授到理論應用,培養興趣與提升學識對于學生同樣重要。近些年,在各種教學模式改革中專業教師的自我實踐證實很重要,如何立足于實際進行專業教學,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創新理論教學。目前,我國已經逐步完善了動漫相關的產業政策,在產業政策的影響下,當代動漫教育從技能素質的角度培養既懂管理又懂制作的復合型人才顯得很重要。

一、《動漫概論》課教學內容創新設計概述

專業教學是學科知識、方法、思路等的傳授,不是知識點的復述,與時俱進地創新專業內容教學尤其重要,從教學內容入手,創新課程教學。老師如何教授該課程應該有一定的規律和體系,改變傳統考核思路模式,專業教學強化學生通過理論分析問題、對接實踐的能力,理論和技能同樣重要。新的《動漫概論》課教學知識點設計建立在大動漫范疇基礎上,以產業為目標,從理論到理論完全不能適應本校實際,動漫理論應來自于理論實踐教學和技能實踐,動漫專業建設與本地區產業緊密聯系。文化產業――動漫教學――專業建設,從實踐到理論再實踐,課題或者項目驅動理論教學更有現實意義。

《動漫概論》課教學包括學科本體與文化知識。首先,《動漫概論》教學必須在觀念和資料的準備方面占據優勢地位,教學內容增加人文學科知識,動漫作品注入文化元素,吸收最新的文化及其產業成果應用于教學,這對于初學動漫制作人員全面理解技術與藝術的關系很重要。了解中國文化產業與動漫的現狀,教學內容增加相關的知識點,如文化產業理論。以學校的學科特色為出發點,加強動漫專業建設,以創建特色專業為目標,教學內容結合社會和企業需求,拓展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動漫概論》課教學內容常見問題

近年來,《動漫概論》教學主要存在脫離時代的發展語境、忽視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的論述等問題,具體來講:1、《動漫概論》課程教學面臨的許多機遇與挑戰,諸如,技術、文化、需求、時代、產業等,動漫教學很難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理論教學對于入學考試文化成績不高的學生很容易枯燥乏味,學習的樂趣在于循循善誘,理論教學沒有與實踐結合,教學效果不理想!老師教學如同一個演員在舞臺的“表演”,逐步改變“自我娛樂”式的教學模式,促使本學科的深入發展。2、新的時期,按照傳統動漫的工藝與技巧解釋動漫概念已經不符合現實狀況,只能在《動漫史》中出現了。新的工具、技能以及表現方式開拓了學生視野,有助于培養學生大膽的實驗創新精神。動漫制作涉及的材料很多,媒介和材料的多樣性給動漫創新開辟了廣闊的視域,如定格動畫可以把材料作為語言研究的一個方向。如今,傳統媒介技術變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數字技術促進動漫藝術應用的發展,盡管有的教材在知識體系上增加了動漫創作研究,這也很容易把《動漫概論》教學引向作品鑒賞。3、許多《動漫概論》教材的知識點依舊在動畫部分,虛擬現實技術在數字媒體行業日益重要,動漫教學應向相關專業延伸與拓展,諸如游戲、漫畫與動畫的關系。我們在教授新的知識點總是存在著概念、范圍、類型、特征的思路,忽視漫畫、連環畫、游戲、動畫的聯系,數字動漫產業的相關論述極少,甚至沒有;教材內容上存在著“以偏概全”現象,不同版本《動漫史》與《動畫概論》內容不分,有教材甚至認為:動畫就是文化創意產業。4、由于學科背景、授課時間等差異,縱觀國內各種版本《動漫概論》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對于知識點側重不同,造成了學生對動漫應用與理解的形形色色差異。也有老師認為:以老師的學識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學大綱、授課內容和規范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種思想和觀點都應有,認為理論學習應該是“百家綜合或者爭鳴”,而“放養”學生,任意組織內容進行授課。

總之,教學內容應該有系統性體現動漫學科特點,教學方式不能太死板,也不能完全任由老師自由發揮或者取悅于學生,最好能夠體現大師風骨!當然,教學內容也不能是簡單的說教或者讀課本上知識點,這樣做會失去理論對實踐的意義!

三、《動漫概論》課新增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從動漫藝術本體入手,諸如概念、技術、設計、敘事、流程、審美、功能、時間等動漫語言,了解動漫藝術風格,針對性明顯、創新性不強。動漫學科特點與電影藝術的綜合性、假定性、視聽性相似。筆者認為新增教學內容應該從以下方面考慮:

(一)后現代藝術。當代社會審美思潮多元化,個性需求多樣性,我們以理性的態度面對它,既不盲從也不隨波逐流,而設計應該以自然和人文為基石,動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必然受到外在因素影響,涉及廣泛的藝術、社會和人文學科,后現代設計藝術還是比較人性和自由,后現代藝術吸收借鑒傳統文化藝術,而表現出多元文化價值觀,個性元素設計離不開動漫形象的實用價值。很多人認為:后現代主義藝術觀顛覆了現代主義觀,后現代社會是各種信息充斥的時代。后現代藝術不僅是藝術思潮,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如何創新發展的思路。藝術多元化促進個體精神的釋放,突破了時代精神和傳統藝術設計視域的壓制,更加關注人的全部活動和情感世界,也有人借助大眾文化和民間藝術表現力,實現藝術語言的革新,設計美在于表達作者內心真、善、美感受,實現產品應用價值,各民族文化可以采用新媒體技術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二)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動漫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動漫創意融合多學科知識,隨著新技術對文化產業的沖擊,開發、建立本土資源以及數字表現體系,文化產業轉型發展推動創意設計新的產品。關注國內相關文化產業實踐的發展,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文化創意成為新的生產革核心,各地區產業集群優勢不斷擴張,尤其省會和沿海開放城市通過新的經濟力量培育文化產業形態。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各地年鑒和產業報告,了解中國文化產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體制改革促使文化產業不斷發展,產業政策轉換為宏觀調控的手段,面向大眾消費的商品依靠文化創意力量獲得發展動力,真正的動漫創意產業是產、學、研、銷一體化,沒有創新很難突破產業困局。

(三)工商管理知識。研究商品市場中銷量好的動漫設計以及衍生品設計,以市場需求改變設計。經濟的繁榮,藝術消費必然走向昌盛,藝術品消費促使新的創作動力產生,經濟利益分配促使藝術生產進入良性循環。動漫藝術品設計、生產要適銷對路,建立規范的藝術消費市場體系,藝術進入經濟市場成為商品,專業教學需要資金運作、商業知識、管理等融入課程理論教學,如,產業集群、資本運營、生a經濟效益與人力資源考核等知識。在衍生品的營銷中城市、商業、工業、市場結合形成產業優勢,如何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多的利潤?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需要。

(四)中國連環畫與漫畫藝術研究。連環畫與漫畫來源于繪畫,既能表現故事情節的精華,又能表現作者的藝術水準。中國連環畫藝術敘事、表現風格多種多樣,樸實、熟練的繪畫風格更具有藝術表現力,連續的故事情節畫面與動漫分鏡頭有相似之處,如趙宏本、沈曼云、錢笑呆、徐宏達、顧炳鑫、劉繼鹵、王叔暉、賀友直、汪觀清、華三川、程十發、范曾等連環畫作品。研究國內外藝術大師的作品,繪畫形式如何表現故事以及如何設計角色形象,這些形式對于當代的漫畫與動畫設計有借鑒作用,許多古今文化知識成為連環畫創作的素材來源,人物和場景的繪制證明了設計與美術的淵源,因此,動漫設計可以借鑒連環畫的畫面設計。

四、《動漫概論》課教學知識點設計

(一)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體系:1、動漫概念(動漫表現形式分類、動漫與游戲、動漫史上重要的風格流派、動漫創作素養),理論為主開展教學;2、動漫設計與制作流程,如果有條件可以課后考察動漫公司;3、原動畫設計,可以進行角色形象臨摹或者國內外動漫明星介紹;4、動漫語言學習,如文學語言、電影語言、視覺語言、聽覺語言、表演語言、數字技術語言,動漫語言在創意設計的重要性;5、中國連環畫與漫畫藝術研究,多研究中國連環畫以及國內外的漫畫作品;6、動漫產業與衍生品的開發(動漫策劃與衍生品開發,了解動漫產品的推廣流程,可以簡單分析國內的動漫產品案例);7、動漫營銷策略與市場運作模式(增加動漫設計策劃、市場調研、營銷與市場需求互相促進);8、文化產業與后現代藝術,如產業視角的動漫文化價值觀;9、中國文化產業現狀與體制,如國內動漫政策法規。以上教學內容專題和模塊特點比較明顯,章節知識點沒有按照概念、判斷、推理的思維模式排列,知識點內在的聯系由小到大、由點到面,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學科視野。總之,教學內容體系創新后,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課程資源、教學活動、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都要有相應更改,以適應教學內容創新。

(二)進度。教學進度中各知識點也不能“照本宣科”地進行,課時應該有彈性,理想的教學時間是40至72課時,每周的課時量控制在4至6節,針對學生的差異突出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靈活應對學生的學習反饋,布置課外作業增加學生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作業發現產業中的某些問題,體現理論的指導價值。

(三)考查。從文化產業的層面擴展動漫專業理論教學,其教學內容從教學實施、考核方式、教學評估等方面進行深化,結課考查的方式也應該變動,通常理論課以閉卷考試的形式進行,這種做法的弊端是忽略了學生平時的練習和表現,最好是以綜合的形式進行考核評價,鼓勵學生圍繞技能應用自主學習。在專業教學改革中有學者嘗試課程教學引入部分課題或者項目鼓勵學生參與;還有學校以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突破口,反思教學內容設計,筆者認為:依據學生對知識的應用狀況評價教學效果比較有價值,如參與設計、參加比賽,畢竟學科發展是一個漫長過程。總之,由于學校特色的差異,專業建設成果依靠學生對社會的貢獻以及能力的大小來證明,學生社會實踐彌補專業建設的不足,實現本專業教學資源開發。創新探索動漫人才培養路徑,藝術探索走向文化產業,注重相關學科相互延伸與支撐。

結語:與時俱進創新教學內容

近幾年,動漫技術發展迅速,高科技日新月異,主流和非主流動漫作品越來越多,從技術的發展洞察產業的變革,藝術動漫實踐范疇不斷深入,創新必然引發產業市場競爭。前衛、實驗性很強的藝術潮流影響數字動漫發展。對學科前沿知識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文化創意產業、藝術素養與技術培養互相影響,如果動漫教學割裂二者的聯系,只能培養初級技術人員,動漫專業需要創新教學內容。一個專業發展要有逐漸的累積,不是一個人能全部完成實現,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專業教學還要聯系實際,與時俱進,以降低風險。

設計概論論文:論設計概論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

內容摘要:設計概論課程作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基礎理論課,對學生藝術專業的理論學習幫助很大,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為使該課程達到更大的實效性,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性研究和實踐就迫在眉睫。因此,在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基礎之上,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增加以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模式,以期實現藝術設計專業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設計概論 教學方法 現代化教學

現代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為我們帶來了更多資源的同時也使得理論課教學面臨新的問題。目前,大學生大都處于90后,思維更為活躍,性格更為自我,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經不能夠滿足現時代的需求。“中國夢”和新型教育理念的實施更為高校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在這種環境下,作為設計概論課程的教師應利用好現代化這把雙刃劍,大膽改革新型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大學生為目標,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長期發展需要。

一.設計概論課程在高校藝術史論課程中的定位

設計概論課程作為藝術設計等專業的基礎理論必修課,以設計的基本思想、應用原理、設計歷史和設計教育為主要講授內容,是學生學習和掌握設計專業理論的重要基礎,也是進入專業設計學習的綜合性和指導性理論素質培養課程。同時,也作為我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主要科目,體現了這一課程在高等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中的意義和價值[1]。可見,設計概論課程開設的必要性。

國內各高校的設計概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習并掌握設計的基本理論體系,掌握圍繞設計項目運作而形成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觀念。設計概論課程一般都設置在大一或者大二,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設計的內涵與外延、設計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中外設計之溯源、設計的分類以及設計師和設計批評等基本理論,提高學生的藝術設計文化素養,并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最基礎的設計方法論。

二.設計概論現實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關于高職院校的設計概論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研究與實踐,在近幾年高校教育改革中也初露規模和成效,例如尹慶民《應用型高校教育改革與教學實踐創新》、金國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探索》、周湘淅《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策論》等專著,《關于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思考》、《非遺視角下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嘆息高職院校藝術造型類課程的教學模式》、《高職等設計概論課程建設探討》、《“設計概論”課程教學創作型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就業為導向的“設計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關于高校設計概論課程新的教學實踐模式探討》等論文和期刊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經驗。但有關新時代下新手段的研究都還處于起步和嘗試階段,而且并未形成規模,仍需要進行第一線的探索和嘗試。

首先,教材相對單一。自2002年起,有關設計概論課程的教材大致有趙平勇、李立新、李硯祖、李立芳、尹定邦和趙農等編著的。一部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教材,應當是群賢同道精誠合作的結果;而設計學科本身對“團隊精神”的執意強調,更是這一學科發展的學術基礎[2]。編撰教材并非易事,特別在當下信息、技術、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把本學科內最優秀的成果傳遞給學生,并要講求科學性,更是困難重重。當前國內的教材大都存在知識陳舊、案例老化等問題,這也是目前設計概論課程中學生普遍認為“理論無用”的原因所在。

其次,教學方法過于傳統。雖然多媒體教學早已普及,但“滿堂灌”、依賴PPT的情況并未改善。單一的采用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傳統授課方式,就會容易使學生產生“假知”,從而導致知識與能力的脫節。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心理,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

第三,與專業課程聯系不夠緊密,社會實踐性較弱。教學與實踐的關系,一直都是高校教改所面臨的急迫解決的問題。目前,對于兩者關系的認識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種過于強化實踐教學的價值,而否定理論教學的意義;另一種則認為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過于強調學校理論的專一性,而忽視對兩者的結合。

在當下以及未來的科技發展的動力之下,應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探索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確立新的教學關系,使O計概論等理論課程更為有效的與學生自身相聯系,理論聯系實踐,理論幫助實踐,積極地提高設計概論課程在教學中的實效性。

三.課堂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創新

在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中,轉變教師思維是第一步。課堂不應該是一群“觀眾”面對一個“演員”,而應該是一個“導演”組織一群“演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對史論課程一般都興趣缺缺,而且,大多數藝術專業的學生文化底子較為薄弱,缺乏自我學習能力,加之教師一味地講授,不免會使整個教學效果不佳。因此,首先應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的為學生傳授基本的理論概念,在與具體設計作品的結合中,來感受知識,增強記憶,促進學生思維的活動。比如,在講授設計與科技的關系時,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最新科技成果的視頻,學生在贊嘆科技力量偉大之時,再將設計與科技的關系講授給學生,然后再播放些許設計與科技相結合的視頻,使學生感受到設計中的技術美,從而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興趣和學習能力。

其次,大學校園是教改的領頭羊。互聯網掀起的數字革命讓人們進入了“在線”的時代。社會呼喚的是有創意的新型人才[3]。微課堂、慕課堂正在顛覆我們的認知。微課的開展,改變了單一的傳統教學,雖短短幾分鐘,但卻可以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提供因地制宜的教學,進行個別化教學。比如,將設計概論課程的知識點進行分割,分別錄成微課,上傳至學院網站,供學生自由選擇,甚至可以增添彈幕,在提問版塊留言,因材施教。

2012年10月,美國著名的《時代周刊》雜志發表了名為“大學已死,大學永存”的深度報道,探討慕課給現代大學帶來的沖擊[3]。例如在2014年7月,清華大學物理系大三學生楊平凡上了清華大學上線的第一門慕課“電路原理”,并考試合格,以及隨后眾多高校也陸續推出在線課程,不但能和自己所在學校的分數互認,還能拿到外校的第二專業證書[3]。設計概論課程的慕課改革也是行得通的,而且在此基礎之上,還可拓展學生的視野,了解最新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發展。大部分高職高專學校,以及國內大多數院校,很難做到專家、教授成群,除去可以聘請客座教授或者舉行專家講座外,慕課是獲取教育資源平等最為方便和快捷的方式。

第三,《2014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揭示了今后六項新技術對高等教育教學產生的影響。這六項技術是:翻轉課堂、學習分析、3D打印、游戲和游戲化學習、量化自我、虛擬助理[3]。這些都成為我們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設計概論等史論課程,可以根據不同章節進行靈活教學。比如在進行設計師章節的教學,我嘗試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分組,自己制作PPT,請學生自己來分享有關設計師、設計理念和設計作品,并闡述對設計職責和社會服務的認識。然后我再進行總結式講授,一方面起到了推波助瀾、加強記憶的作用,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一步豐富知識點,也有利于學生將來確立自己的設計風格[4]。再如講有關中國設計溯源時,帶領學生前往河南省博物院,進行實地講授,這種實物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和教學手段,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會記憶猶新。

四.結語

借助高新科技手段為媒介,打破原有的傳統教學,以“微課堂”、“網絡教學”、“游戲教學”、“理論講授與聲像結合”、“Unity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為實驗,從“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轉變。采用課題小組成員探討、與學生代表座談會以及問卷調查等手段,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對大學生藝術設計教育載體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新時代下大學生設計概論課程載體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依據大學生藝術與設計理論教育載體發展與創新普遍遵循的原則,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理論研究能力,反思設計教育、行為能力[5],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刺激學生的深入思考,最終提出新時代下設計概論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學科發展與創新的策略。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設計藝術修養、自主學習能力、造性思維以及人文素養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設計概論論文:基于FABE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環節設計探索

摘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重大任務,但學生普遍對其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由于課程本身內容抽象概括、偏重理論,除了使用多種教學方式之外,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能否合理的設計和實施教學環節,便成為保證學習效果的根本影響因素。就此本文提出把以FABE模式為代表的經典推銷模式引入課程教學,并以案例展示如何基于FABE模式在教學中進行具體教學環節的設計實施。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FABE模式;教學環節

日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黨中央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的重視又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內容,既涉及思想意識形態層面的內容,又涉及哲學、經濟學等理論,學生經過認真學習可以端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也可以在專業知識構成層面完成一個提升,但由于市場經濟實用主義一些觀點的影響以及原理課程內容較為理論抽象等原因,學生學習原理課的動力不足,興趣不高,課程教學面臨較為明顯的困難。固然,我們可以通過發揮媒體優勢,利用慕課、微課、微視頻等時尚創新的方式和載體展示原理課的內容,讓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但筆者認為,最為根本的教學保障依舊在于課堂上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引入和教師授課過程中教學環節的表述效果。只有高度重視具體教學環節的設計安排,才能使課程知識被學生認可,產生共鳴。

一、原理課教學面臨的困境及成因

現行的原理課是由實施“05方案”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門課程合并而成,合并的本意是為了突出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重要性和基礎性,但是伴隨著課程體系的改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出現了輕視態度和畏難情緒,這使得課程的教學面臨巨大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學生層面對于原理課的主觀評價有所偏頗。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往往被學生視為政治宣傳課、政治說教課、政治灌輸課,所以枯燥、空洞、說教就成了它的標簽。相對于直接相關就業升學的專業課程而言,學生認為原理課不重要,相對于日新月異的專業知識而言,學生認為原理課的內容枯燥陳舊。此外,原理課中的一些內容本身也容易引起學生的質疑,比如有經濟學、管理學R抵識背景的學生會認為課程中政治經濟學部分的內容與西方經濟學有所沖突,會疑惑“商品的價值到底是由勞動創造的還是由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家才能共同創造的,工資到底是勞動力價值的轉化形式還是勞動的價格”[1]等問題。就算是沒有涉獵到專業知識,大多數學生也會對于“失業是否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經濟現象,剩余價值理論是否可以用于解釋當今的企業財富積累”等一些觀點存在質疑。

2.教師層面對于原理課的教學改進不夠具體。原理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進一直是學術界尤其是從事原理課教學教師所關注的重點熱點問題。“05方案”之前,教師在教學中就開始普遍采用多媒體、案例、圖解、專題等教學方法以突破傳統“填鴨式”的灌輸教育;“05方案”之后,更多的方法出現在與原理課相關的研究文獻和教學實踐當中,比如研究性教學、敘事型教學、體驗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等。但在方法論層面的研討熱度持續高漲的同時,對于原理課具體教學環節設計關注的研究則很少,僅有少量文獻研究實踐教學環節的相關內容,對于教師講授過程中的教學環節設計幾乎沒有涉獵。大多數教師較注重多媒體等新技術手段的使用以及案例新穎性、趣味性方面的考慮,很少關注自身講述過程中的環節設計。這使得在具體講述到一則原理、一個觀點時由于環節缺失構架邏輯和說服能力,使得原理課內容無法被學生真正的接受,課堂教學成果無法深入持久,學生的記憶僅僅局限于一時的新鮮熱鬧。

二、FABE模式概述

推銷模式是根據推銷活動的特點和對顧客購買活動各階段的心理演變的分析以及推銷員應采用的策略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出的一整套程序化的標準推銷形式。[2]由臺灣中興大學商學院院長郭昆漠教授提出的FABE模式較有代表性,其“FABE”是由Feature、Advantage、Benefit和Evidence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而成,這四個英文字母代表了推銷過程中溝通的四個步驟。

1.將產品的特點(Feature)詳細介紹給顧客,即面對不同的顧客,推銷人員要以準確且有針對性的語言介紹產品,要注重挖掘產品獨特的深層次的特征。

2.充分分析產品的優點(Advantage)。推銷人員針對第一步中介紹的特點深入分析,挖掘出產品的特殊功能或因特點而具有的特殊優勢,這種順勢而來的優點比簡單的主觀的夸贊更易有說服力。

3.盡述產品給顧客帶來的利益(Benefit)。在了解顧客需求的基礎上,把基于產品的優點所能給顧客帶來的經濟、社會利益到工作、情感利益都一一列舉出來,通過強調顧客得到的利益、好處激發顧客的購買欲望。一切以顧客利益為中心,這是FABE模式中最重要的步驟。

4.以證據(Evidence)說服顧客購買。推銷人員要避免使用最便宜、最劃算的字眼來說服顧客,而應采用足夠客觀權威的證據來展示上述特點、優點和利益的真實性,并用數據、案例等可靠的證據來解除顧客疑慮,最終促使顧客接受交易條件完成購買。

FABE模式的標準推銷句式是“因為(特點),從而有(優點),對您而言(利益),你看(證據)”。作為典型的利益推銷法,遵從FABE模式之所以能高效完成的推銷活動,主要是考慮了不同顧客的購買動機,運用簡單直接但極具說服性的語言和邏輯強有力的推介產品展示利益,用配套的手段和材料巧妙地處理好顧客關心的問題并解除顧客異議,最終說服顧客完成購買。

設計概論論文:基于MOOC的《酒店管理概論》微課程設計開發探究

摘要:當前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慕課)以其獨特特征獲得迅猛發展。基于這個背景,本文通過分析慕課的特點與酒店管理概論課程特征,進行了二者的匹配研究,提出了酒店管理概論微課程的設計原則以及ADDIE模型設計過程,從而為慕課環境下專業課程的開發研究提供可借鑒思路。

關鍵字:慕課;酒店管理概論;微課程;ADDIE

中D分類號:G42

前言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 教育領域也隨之產生了巨大的變革。2008 年開始,Coursera,Udacity 和 edX 三大在線課程網站聯合世界知名大學包括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密歇根大學等展開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簡稱 MOOC“慕課”),提供各類免費課程,與眾多在線學習者共享高端前沿知識資源,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微型移動學習的需要,獲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1]。同樣,我國教育部也密切關注慕課的發展,積極推動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與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討論,以開放、包容、務實的態度,鼓勵高校和社會參與者興利避害,共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和課程平臺,促進其在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改革等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正是基于這個大背景,本文選取了《酒店管理概論》這門課程進行微課程的設計開發研究,從而為慕課環境下專業課程的開發研究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1.慕課的內涵與特點

微課程的主要理念是運用建構主義,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在課程中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首創了聲名遠播的“一分鐘的微視頻”的“微課程”(Micro lecture)。MOOC 的主要構成是 10-15 分鐘時長的課程視頻,是近年來在線學習以及網絡課程開始關注的一種新型課程形態―――微課程[2]。課程主要由分段式觀看教學視頻、階段性小測驗和即時網上輔導反饋、網上提交和批改作業、網上社區討論、虛擬實驗室等方式組成,并按照學生學習規律來設計教學內容和進程。

慕課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開放性和靈活性。MOOC對教育變革的主要影響就在于它所傳遞的信息社會的一個基本理念: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可以學到任何知識。突破了傳統學習的時空限制,同時可以利用手機移動終端等隨時隨地開展學習。(2)專業性與權威性。MOOC課程由世界范圍內的名校名師主講,“名校+名師+名課”效應更加能吸引學習者。當前MOOC課程吸引了世界范圍內知名高校的著名專家學者參與。他們精心選擇課程知識的核心內容或專題,利用最新科技將視頻等學習資料發送到互聯網上供學習者選擇。(3)互動性和實用性。學習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活動,學習是連接各類節點和信息源的過程。MOOC吸引了大量在線學習者,這些學生學完了課程并活躍于相關的網絡社區中組成學習共同體,互動交流,互幫互助。“慕課”教學將傳統的大班授課有效轉變為小組討論模式,使得師生關系更加平等化,有利于學生能動作用的發揮。

慕課的發展也引發了大家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思考,有學者認為互聯網時代慕課日后會成為主流教學平臺,校園乃至教師角色將會有很大改變,慕課將取代傳統面對面教學模式;也有學者堅信慕課只會是教育模式的補充和更新,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育模式[3]。慕課的出現確確實實影響著當代教學模式,如何利用好這一平臺,每個學科可能都有自己的見解,如何利用慕課更好的開展有效專業教學才是關鍵。

2.酒店管理概論課程的特征

《酒店管理概論》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全面了解酒店管理的基本概況。酒店管理概論課程具有以下特征:(1)內容多樣化。酒店管理課程知識結構多方面,并且其內容之間相關程度不是很高。(2)知識點模塊化。以酒店客房清掃服務為例,可分為以下幾個流程:衛生間清潔、客房抹塵、中式鋪床、吸塵等各個小模塊。(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目前,多數學校在進行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時,都按照“理論 + 技能”的模式。同樣酒店管理課程也需要根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課程設計。

3.慕課與酒店管理概論課程的匹配分析

3.1實現學生隨時隨地的開展酒店管理知識點模塊化學習。

一方面,酒店管理課程知識點的模塊化,以及具有項目化教學的特點,特別適合慕課的特點。另一方面,現在無線網絡在高校校園也基本實現全覆蓋,開展微課教學最基本的條件儼然形成。

3.2實現學生酒店專業知識與情景教學的融合

酒店管理概論課程作為學生對酒店認知的入門課程,學生對專業和職業的認識均處于模糊階段。星級酒店管理中的服務氛圍和技能無法用語言進行簡單描述,也無法激發學生興趣。微課程將知識點精煉化、片段化,用多種形象的表現方式讓學生融入職業氛圍中,更好地掌握知識。

由此可見,慕課與市面上的“網校”和網絡視頻開放課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即更關注課程的價值,讓學生具有真實的學習環境體驗,關注如何使學生從中獲益。

3.3為學生搭建交互式學習交流平臺

在微課學習過程中,微課平臺除了有豐富的視頻資源外,還有供學習者選擇的線上交流機會。同時,平臺中存在很多在線論壇和學習小組,通過各種交流,可以克服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和距離,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便教師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適時答疑解惑,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學員間“互相評分” (peer grading) ,能夠加強學員間的交流和互動”。

4.酒店管理微課程設計原則

4.1強調資源整合

由于酒店管理課程分為理論類型與技能類型,因此慕課設計也要強調這種專業特色分工。理論類型課程需要突出名校名師的概念,突出理論知識的扎實,可以嘗試院校聯合開發,打造酒店管理概論專業慕課課程,實現在線優質課程資源共享。技能類型強調的是產學研平臺,與國際酒店集團管理公司合作,進行慕課的開發建設。

4.2強調模塊化教學內容設計

微課程不等于課堂實況錄像的一小段切片,不等于完整課堂的局部片段,其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將酒店管理概論課程知識點進行分拆,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要求,進行模塊化教學內容的設計。此外,微課程的設計要體現情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3調全過程學習

酒店管理概論微課程設計要強調全過程學習,可以把慕課視頻作為教學的線上環節,要求學生在課堂外觀看視頻和做練習,在線下課堂上則把重點放在師生們共同深入的互動交流、探討,直至問題解決。這種“翻轉課堂”模式有助于學生學到更加全面的知識,對學習的內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5.《酒店管理概論》微課程設計的ADDIE模型

ADDIE模型是一套有系統地發展教學的方法。ADDIE模型就是從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執行(Implement)到評估(Evaluate)的整個過程。ADDIE模型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要學什么(學習目標的制定)、如何去學(學習策略的應用)、如何去判斷學習者已達到學習效果(學習考評實施)。

5.1分析(Analysis)

內容包括學習者分析、課程內容分析、教學工具分析、教學環境分析等。這里面特別要注意:酒店管理概論課程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的設計。一是結合酒店專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習慣;二是分析酒店管理概論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微課程的具體知識點內容開發。

5.2設計(Design)

內容包括知識點內容結構、表述方式、視覺設計等。結合酒店管理情景模式,進行微課程知識點設計。比如酒店各部門職能通過平鋪直敘的方式進行表現,而酒店各部門服務技能通過服務場景的方式進行表達,讓學生能夠很好的將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包。

5.3制作(Develop)

內容包括選擇方式、錄制、后期加工、字幕等。微課程的制作不同于PPT等教學工具,專業老師很難掌握這些專門技能。這里的制作需要專業的慕課制作團隊與授課團隊進行合作,如同拍攝一部微電影一樣,進行微課程各種場景、臺詞等制作。

5.4應用(Implement)

內容包括課前預習、課中輔導、課后總結等。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在課堂以外的其余地方,觀看網絡在線的微課程視頻;課堂中,老師圍繞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還可以與學生互動交流,開展深度的知識探索。這里需要注意將傳統教學的解析式教學法與“慕課”教學模式的生動性緊密相結合,充分引導學生認識到酒店管理課程的多元性、靈活性。

5.5評價(Evaluate)

內容包括微視頻評價、課程組織評價、教學效果評價等。基于慕課的微課程教學,將傳統教學的兩個過程――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正好顛倒,知識傳授借助當前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后完成,知識內化則由老師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完成,隨著教學過程的顛倒,課堂學習過程各個環節也隨之發生相應變化。同樣教學評價體系也發生了轉變,需要采用新的評價標準來適應微課程。

結束語

MOOC的不斷興起,對傳統教學的挑戰毋庸置疑,這一變化打破了學校、國界的大門促使學習成為了人類的基本人權,終身學習成為了可能。 MOOC帶給我們的既有希望也有困境,機遇和挑戰同行,優勢和不足并存。因此如何以MOOC為代表的在線教育開設滿足高等教育的需求,本文僅以酒店管理概論課程進行了一定的探索,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推廣。

設計概論論文:山川綠野油悶筍包裝設計的理論研究概論

1.山川綠野油悶筍包裝設計的的理論研究概述

1.1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分析現狀中國農產品特產包裝的現狀,特別是特產類具有濃重地域文化的農產品包裝設計現狀。分析研究產品包裝對于產品與企業的重要性。了解包裝設計對于企業文化的重要性,研究山川綠野油悶筍包裝現狀,聯系地域文化和產品特點,量身打造產品的包裝。

意義: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和了解,將地域文化,農產品包裝趨勢,農產品特點相互結合,并且融入到山川綠野油悶筍的產品包裝設計上,增加產品銷量,提升企業知名度等意義。

1.2理論研究現狀

包裝設計在當代來說不僅僅是包裝一個意義,包裝是產品與品牌企業對外的第一視覺。是商品品牌的一部分,有時候包裝的重要性甚至是超越了包裝這一純粹的功能的。能夠通過包裝的個性化視覺感受強化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加深消費者對其品牌的印象。中國是農產品大國,可是中國農產品包裝的現狀是包裝落后,我國農產品外包裝形象設計存在問題有:設過于混亂,低檔。設計形式過于陳舊,農產品的外包裝袋在使用上沒有考慮到環保因素等。農產品外包裝大量使用化工原材料制作而成的材料較多。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文化層次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外包裝設計及包裝材料的使用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環保型包裝設計符合大眾喜好,國際綠色環保理念。特產類農產品包裝沒有明顯的區別,很多特產包裝的并不能體現其地域文化,體現其產品特殊性。地域性農產品是應該強調其產地特色的農業產品,它是地域性農產品品牌生存的基礎。將地域文化融合到包裝設計既可以豐富包裝設計文化內涵,滿足消費者的審美要求,又可以借助產品包裝無聲的推銷地域人文內涵,可以添加品牌的寓意加強企業品牌的競爭力。

2.關于山川綠野油悶筍包裝設計主要理論觀點匯集

2.1地域性農產品包裝研究

地域性農產品富有地域性文化特點,所以地域性農產品包裝是在傳統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包裝設計,展現其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地域性農產品是指生長于特定地區,在|量和特點取決于它的生長地理和人文文化因素。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和沉淀,發展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色彩的農業產品,比如說東北大米,章丘大蔥等。地域性農產品的特點有地域性,文化性,正宗性,代表性,品牌性。而地域性和文化性,告訴我們從地域的地理特征文化人文因素和歷史因素,可以使我們的農產品品牌更加有文化內涵和知名度。地域農產品因為有標志性的環境和人文條件,形成了地域性品牌先天優勢,相對于其他的農產品更加容易培養市場偏好,獲得消費者的喜愛。

2.2綠色環保性農產品包裝設計研究

商品包裝在最初時候的功能是承載和保護商品,使其避免受到損壞,變質還有散落等。可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的提升,消費者們對于產品包裝的要求也隨之變化,不僅僅是希望包裝能保護好商品,也要求其能美化產品,有實用性,個性化和藝術性。而包裝設計是產品的臉,是吸引消費者的直觀感受。所以過度包裝也隨之而來。過度包裝是為了經濟利益從過度包裝造成嚴重浪費。綠色包裝可以在產品使用后對其回收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維持生態平衡,減少生產不必要的廢棄物,不僅減少了資源浪費而且保護了環境迎合了社會喜好。

2.3山川綠野油悶筍包裝設計理論分析與評價

農產品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日益增長,農產品的包裝設計的現狀急需改變。綠色包裝在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而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國家環保政策不斷完善,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日益增長。綠色環保包裝設計是發展趨勢。而我國地域廣闊,各地農產品質量優良,地域文化各異。地域性農產品包裝如果融入了其地域文化,人文因素,歷史發展和地理特點,不但可以豐富產品文化內涵,宣傳地域文化而且有利于產品品牌發展。并且事實證明地域性農產品更容易依靠其優良質量等特性得到消費者喜愛。所以我認為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如果融入了它獨特的地域性和綠色環保理念,是非常有利于產品與企業的發展的。

設計概論論文:淺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設計概論課程的意義

摘 要:設計概論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所必須學習的一門公共理論課程,重在提升學生的文化、專業理論素養和知識儲備;就高職層面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而言,因為學習基礎和能力較本科院校學生相對要差一些,因此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相對要弱一些;筆者曾先后教授過本科層面和高職層面的學生,對這兩類學生在理論學習方面的差距有較為明顯的感覺,為了幫助高職層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認識學好包括設計概論在內的理論課程的重要性,故撰文淺要談及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設計概論課程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意義

設計概論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所必須學習的一門公共理論課程,與中外美術史、中外工藝美術史等理論課程一樣,都重在提升學生的文化、專業理論素養和知識儲備。筆者曾先后教授過本科層面和高職層面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相對而言高職層面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習慣較本科院校學生要差一些,故學習包括設計概論在內的理論課程時其興趣和主動性也要弱一些;對這兩類學生的差距筆者有較為明顯的感覺,為了幫助高職層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認識學好包括設計概論在內的理論課程的重要性,筆者撰文淺要談及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設計概論課程的意義。

一、高職層面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習仍需理論功底支撐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習只有三年,所學課程名目與本科層面的相同專業方向基本一致,但因為比本科少一年學時,故授課內容偏重于實用技能、理論知識的學習較本科相對要少一些。這在很多專業課程教學中都有體現,比如筆者在高職院校教授的書籍設計課程只有四周課時,而本科院校通常為六到八周;高職的書籍設計課重在學習工作實踐技能,簡短的理論學習后即開始實訓課題,規劃定位書籍的整體風格、運用軟件編排內容、裝幀設計等,而本科層面的書籍設計則十分注重理論學習,有較多的課來學習書籍的起源、發展歷程、未來發展趨勢、設計流派風格、著名設計師作品賞析等,作業實訓時除了學習必要工作技能外還要進行概念書籍設計,鍛煉學生們的構思能力和駕馭主題的綜合能力。高職屬于技能型教育而本科院校教育偏重于綜合素質型,兩者在教學內容和手段上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但高職層面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習仍需理論功底支撐;高職教育要偏重于實用技能教學,然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高職層面學生未來的發展仍然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理論學習能增強學生的再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能拓寬思維層面、促使學生的設計技能向更高層面提升。這是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包括設計概論在內的理論課程的重要意義之一。

二、設計概論課程的學習能培養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軟實力

高職層面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學習能力相對于本科學生要弱一些,這是不爭的事實。高職院校教師所面對的這個學生群體中的大多數是不優秀的,因為中學階段不太優秀的學生大多被錄取到高職院校,更不用說近年來的高校擴招主要是高職院校擴招、讓很多中學階段不優秀甚至不合格的學生都可能進入高職院校就讀,但求學得一技之長、以后順利就業,故當今高職院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強調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教育。但因高考形勢下的無奈選擇,令很多學生并非出于興趣和熱愛來就讀藝術設計專業,且他們自身普遍缺乏耐心細致的求學態度和習慣,軟實力不足。故設計概論課程的學習,就成為逐步培養軟實力的一條重要途徑。藝術設計工作需要硬實力、即手繪和操作電腦進行設計表現的能力,但也需要軟實力,這個軟實力包括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態度,對事物的綜合認知能力,再學習能力,等等。設計概論課程的理論學習,學生們將對各種設計工作的門類、歷史沿革、重要思想觀點有所認識和了解,有了這個基礎,當設計師從事某項具體的設計時,就比較容易理解設計主題的內涵、歷史背景、衍生內容等;有了這些認識和理解,設計過程中也更容易左右逢源、找到很多思維的切入點,這是一種很必要的軟實力,這是設計概論課程學習的另一個意義。

三、設計概論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

O計概論課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要促使學生認識并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重要性,僅僅依靠書本知識的灌輸還遠遠不夠。因為學習基礎和能力相對較弱的高職學生通常對理論課程提不起興趣,故在設計概論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付出比專業技能課更多的精力和努力,需要根據書本內容和教學提綱來廣泛收集有關圖文視頻資料,教學中應當選擇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話題作為切入點來引入教學內容,等等;同時,設計概論課程的作業還應該盡量避免理論考核的形式、讓學生在厚厚的書籍中找答案的做法,不妨大膽采用繪圖形式,在引導學生熟悉相關章節內容后用繪圖設計和表現的形式來回答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總之,設計概論的教學,需要教師付出比專業課更多的精力和努力,而教師的付出,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的提高,必然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結語

本文依據筆者的理解,淺要談到了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設計概論的意義,即為學生學專業提供理論支撐和提升軟實力,同時教師教學當付出更多精力和努力。筆者對本論題的理解還在進一步積累和深入,本文有不周之處將得以改進提高。

設計概論論文:微課教學設計在《城市軌道交通概論》中的運用

摘 要:近幾年的微課熱已經讓這種短小精干的教學形式為大家所熟知和接受,“微”不能長篇深論,“課”應有基本架構。因此,微課的教學設計就顯得非常關鍵。筆者將自己的一個微課教學設計運用在《城市軌道交通概論》課程中,希望與同行分享、交流。

關鍵詞:微課 教學設計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微課是一種適應現代快節奏,圍繞某個教學主題,精細化設計的,長度不超過10 min的內容精、小的新型課程形態或者說微視頻。《城市軌道交通概論》這一課程涵蓋的內容多而廣,但教學目標多為要求學生認知和記憶,需要獨立思考、分析理解的知識點甚少;另一方面,課程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城市軌道交通各組成系統需要對照實物或圖片來介紹。針對該門課程采用傳統教學形式(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已經很難為中職學生所接受,也無法達成教學目標。因此,采用微課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實現《城市軌道交通概論》教學目標的較好辦法。

1 微課教學設計基本原則

傳統教學備課時,教師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則可以去遵循,如:五環四步法,而微課主要受時間限制而無法實施。結合了大量的參考和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可以遵照以下的幾條原則來進行微課的教學設計。

(1)學生是主體的原則。微課是給學生觀看的教學視頻,應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學生的視聽習慣和需求。現在的微課有很多表現形式和制作方法,無論是手機/DV拍攝,或是錄屏,還是可汗學院式白板講述,都應注意畫質和音質,后期使用軟件編輯美化。

(2)指導或啟發的原則。選取適合制作微課的教學內容,直觀地演示操作步驟或簡潔生動地闡述原理,從而給學生以指導強化或釋疑啟迪。

(3)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原則。微課要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這段時間內做到教學設計內容銜接自然、邏輯清晰,使學生能保持輕松、良好的學習狀態。

(4)考核評價的原則。雖然筆者提倡快樂學習,但不代表筆者支持學習毫無壓力。增加考核評價,能避免出現學生看微視頻就像看一段教師自導自演的電影這樣的不良傾向。因此,筆者在微課最后都會設計少量的微練習/微習題,可以是填空、選擇、問答或論等任意形式,大家可自行斟酌選擇。

2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微課教學設計

該文的微課是針對中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用與檢修專業的學生設計的,該課程屬于專業核心課程,是后續專業(技能)方向課程學習的基礎。課程的重點為:全面地概括了解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歷程、車站類型/線路的設計及設施、軌道車輛、信號系統、通信系統、供電系統、機電設備、自動售檢票系統,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組織、運營控制、行車組織、乘務組織、客運組織、票務組織、安全設施及管理等內容。課程的難點為:掌握國內外新型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及設備發展的最新案例情況。

考慮到要處理的教材內容信息量大,知識點與實踐結合緊密,且學校實訓場地、設備受限,筆者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網絡上收集了海量的視頻和圖片資源,同時利用師資培訓和下廠實踐學習的機會拍攝了寶貴的現場操作實錄和實物照片。從而為課程《城市軌道交通概論》的微課教學設計和微課制作打下了扎實基礎。總所周知,好的微課不只是將授課PPT一頁頁播放錄下來就行的,而是需要在設計腳本和制作微課的過程中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筆者在《城市軌道交通概論》課程微課教學設計中具體是這樣做的。

(1)城市軌道交通的介紹。

在開篇介紹城市軌道交通時,筆者采用了簡短的國內外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概況視頻資料,通過它可以清晰地看到該專業領域發展的方方面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并為學生下一步認識城市軌道交通各組成系統提供了具體直觀的印象。

(2)認識城市軌道交通組成系統。

這一部分是課程的重點內容,一共7個章節,分別介紹車站、車輛、信號、供電、運營等基礎知識。每一個組成系統的學習,根據內容需要設計至少3個微課,包含總體介紹、結構組成、工作原理等三大塊。筆者還在微課程中設計了以城軌車頭為形象的動畫角色小U(urbanrailway)作為陪伴學生一起學習知識的伴讀出現在每一個微課中,它的作用是引導(類似于游戲里玩家養的寵物)學生學習。筆者也曾考慮過采用畫中畫的方式,自己扮演引導講解這一角色。比較之后還是覺得小U的方案更吸引中職學生,能使其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要了解的內容。這些微視頻可供學生課前預習用、課后復習用,突出隨時看、隨時學的特點,也符合目前時興的移動式、碎片化、自主進度學習模式。

(3)分析重點,剖析難點,加深印象。

微課程中部分重難點問題,如:城市軌道車輛機械組成,其復雜結構盡量用實物圖片展現出來,再配上動畫的形式表達其正確結構組成和裝配順序,再配上實際車輛段維檢時機械部分的視頻,加深學生印象,并在微課的最后引入了仿真車輛設備結構與作用(實訓設備配套仿真軟件)以方便學生隨時練習,從而達到突破重點的教學目標。

(4)注重細節,心得分享。

在具體的微課設計過程中,還應注意有些細節可能會影響到最后完成的微課能否成為一個成功的教學手段,以下是筆者的心得分享。當然采用何種方式屬于個人風格,不同的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以達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①微課的PPT設計。

不要出現張數太多而導致學生厭煩失去學習興趣的情況,我認為20張以內為宜,僅供大家參考。用Camtasia Studio軟件后期處理時加上片頭字幕過渡變焦等,注意編輯美化。微課PPT制作應以淺色背景為主,文字要簡練、醒目,圖片清晰,配色清爽。

②微課中教學視頻的設計。

無論是采取哪種方式,都要注意畫面清晰、音質純正無雜音(最好單錄再添加音頻):教師視頻背景可以是墻壁或淺色窗簾等不明顯襯托物:畫中畫時教師視線應直視鏡頭,并適當做出相應的表情,如提出問題的疑問、解答問題的喜悅等。為了使學生能在放松的狀態中學習,在整個微課中。可以適當添加背景音樂,幫助學生調節情緒、放松心情,以有利于其知識技能的掌握。

3 結語

筆者真誠地希望與各位交流心得,以上所述微課教學設計正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和推廣,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應該在之后的設計運用中不斷反思、創新,尋找更合適的方式方法,愿共同學習進步、提升教學業務水平。

設計概論論文:《設計概論》的教學內容探討

【摘要】以專業理論教學的方式去教高職設計專業的學生顯然是行不通。如果我們的教學舍去煩雜的推理,結合設計實例來闡釋理論,就能體會到理論對設計實踐的指導意義。明確高職類藝術設計專業藝術史論課程的特殊性及其與純藝術專業(繪畫,雕塑等)史論課程的區別、與本科的理論課程的差別,根據就業需要,逐漸修正教學目標。

【關鍵詞】藝術設計理論;理論加實踐的教學方式;項目實踐

目前的藝術史論課程教學多沿用美術專業的內容和方法,以傳授知識為目標,實際上只有少數專業學習理論的人士能讀懂這些理論,高職學設計的學生本身文化基礎不高,對這些理論敬而遠之;而作為大多數設計師不會去鉆研抽象的理論,但他們能很快能感覺到思潮的變化,并在設計中無意識地流露出這些理論的影響。因此以專業理論教學的方式去教高職設計專業的學生顯然是行不通。如果我們的教學舍去煩雜的推理,結合設計實例來闡釋理論,就能體會到理論對設計實踐的指導意義。明確高職類藝術設計專業藝術史論課程的特殊性及其與純藝術專業(繪畫,雕塑等)史論課程的區別、與本科的理論課程的差別,根據就業需要,逐漸修正教學目標。

《設計概論》是學習藝術設計理論的基礎教材,為適應的教學計劃,在章節的安排上共三大部分,基礎理論、設計史和設計行業職業教育。在設計理論的部分。首先使學生了解藝術設計的發展脈絡、基礎知識,激發學生對設計的興趣,明白設計不是形式和功能的簡單疊加,設計是一種語言,在能夠有效的使用這種語言之前,首先是理解、聆聽和思考。設計史做關于設計類型或設計風格的歷史背景介紹,結合圖例講解具體知識點,然后展示他們是如何運用在當今的設計中。行業職業教育希望能夠使我們的同學認真思考自身所學專業和畢業后從事職業之間的關系,并思考以下問題:我來這兒學習什么?我應該怎樣學?為什么我要這樣學習?我所學習的專業和我以后將要從事的職業有怎樣的聯系?對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認真規劃,有選擇性的重點學習自己心儀的未來職業、崗位需要所必須學習的課程、應該掌握的技能,形成自己的職業意識、技術意識。引導學生思考:我將來準備什么?、我應該怎樣提升自己?激勵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成為一位優秀的職業設計師。樹立人生理想和職業目標,在預期的人生軌跡上奮力追夢,一步步達到的理想目標。同時介紹以歷史上杰出設計師個人創意的行為,使同學們思索設計師的成功的原因,希望能夠幫助提高學生的設計藝術修養,增強人文素質。

在教學內容的設定上,可以采用理論加實踐的教學方式,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但是抽象思維能力有一定的欠缺,通過實踐教學,強化了理論學習的內容。實踐學習的內容要和理論教學同步,切易于實施,課堂上,單一的理論教學會使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續,可以就每一個課的知識點,進行課題上的項目實訓,例如:1、采用合作學習方式2-4人小組,閱讀以下文字,思考藝術設計學的培養目標與工作內容,以組的形式討論應該如何學習藝術設計學,并發言。四人小組要根據問題來進行閱讀材料的分工,遇到教材沒有直接顯示的問題時,要進行積極的相互探討,最后寫出小結。2、“我的設計定義”,由教師下發設計定義參考,講解“頭腦風暴法” ,應用這種方法,在紙張上寫出自己對藝術設計定義的看法,由一個同學傳到下一個同學手中,依次寫下自己對藝術設計的理解。

課后,學生一般有大量的時間,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專業實踐內容,與教學相結合,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例如:1、在兩周內,考察學校周圍的戶外廣告設計,用相機拍下你認為好的和不好的,并分析他們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教師在課堂上選派幾位代表上講臺表述。2、去離你家最近的商場或超市逛逛,選定一種商品,看看同類產品有幾種不同品牌在貨架上,?有名牌嗎?最吸引你的是哪個品牌?沒有名氣的你會買嗎?如果不會,為什么?3、列舉十種女性化妝品品牌,指明品牌所屬企業名稱。每個品牌的消費群體是哪些人?這些人有什么消費特征?4、列舉十種運動服飾品牌,分析國產品牌與洋品牌各自的優、劣勢。你周圍的同學一般會選擇那些品牌,他們選擇的理由是什么?5、在你看來,藝術與設計有什么樣的關系,你準備怎樣對待繪畫基礎課?

一位從事設計的教育專家說:“現在很多半路出家從事設計事業成功的設計大師,說明每個人都具有內在的設計潛力,但是那些苦讀數年始終徘徊不得其門而入的例子,說明沒有找到打開設計之門的鑰匙。這個鑰匙就是設計之道,道即方法,道即技能,得道與失道僅在觀念之差,觀念的形成在于悟性,悟性的培育在于觀察客觀世界的思維方式。”對于高職藝術學生來說,設計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動手能力的培養是教學中的重點。高職學生在進行設計理論的學習時,要特別注重實際的設計實訓。只有在設計過程中,面對實實在在的設計,面對特定的項目,面對特定的服務對象去一步步實踐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最終推斷出一個有依據的設計結果,才能將理論知識有效地掌握。設計理論的學習也不僅僅是課堂的學習,一門課的課堂學時是很少的,要是學生僅僅是在課堂學習的話,那肯定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對設計的學習應該主動出擊,融會貫通到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全過程中,只有花時間、花精力才能產生知識的積累,才能完成課程的要求。

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薩默斯語說過:“優秀的教育最特別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識點,而是在于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希望通過本書,同學們能夠正確認識藝術與社會的關系,認識藝術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升學生對自身的職業認知,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課題來源:本文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院級課題“高職藝術類《設計概論》課程改革”成果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熟熟熟熟熟熟熟熟妇50岁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波多野结衣在线播放| 欧美老熟妇又粗又大| 不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网站| 四川丰满少妇被弄到高潮| 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高潮|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女人自熨全过程直播| 欧美人与动牲交xxxxbbbb| 精品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9|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av无码网址|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7奇米|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片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 台湾佬综合网|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k频道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