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藝術設計教育論文

藝術設計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1-10 00:16: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藝術設計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藝術設計教育論文

篇(1)

和國外的高等教育一樣,國內高校也是通過設置通識課程實現全人教育的理想。通識教育提倡以整合的知識鍛造健全的人格,不是簡單地增加學生的知識量或教授專業之外的一些學科知識,而是強調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通識教育充分體現了全人教育的價值取向,是實現全人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國高等教育意識到了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通識教育在各高校的發展很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通識課程多為“兩課+外語+計算機+體育”模塊的公共必修課或素質教育類的公共選修課程,能真正拓展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通識課程很少,現有通識課程成為修滿學分的一個途徑,未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同時通識課程偏向應用性、工具性,忽視人文性、思辨性,教學形式仍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很好地體現通識教育的精神。通識課程的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有待優化。第二,全人教育理念的實現,并不能單純依靠通識課程教學,而是需要通過每位教師以身作則,把理念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與此同時,通識課程的綜合性和跨學科性對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國一些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通識課程教學沒有從事通識課程研究和授課的專業教師團隊,缺乏卓越的師資隊伍。第三,素質教育的選修課程設置,各高校根據其辦學理念、辦學條件和學科特色各有差異,但基本以自然科學、人文社科、藝術、經濟與社會、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為其內部構成。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而言,一方面學生的自然科學基礎薄弱,人文素養有待加強;另一方面通識課程的內容結構缺乏邏輯聯系,授課教師缺乏藝術美學的相關素養,使得通識教育效果很難讓人滿意。

二、藝術設計專業通識教育的改革

全人教育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廣闊而博大的世界觀。核心通識課程體系的構建就是從更寬廣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我。教育者應根據當前藝術設計專業生源的實際素質狀況,調整現有通識課程框架,實施系統化、精品化的通識教育,以培養更具人格素養的藝術設計人才。

1.強化通識課程的人本化、綜合化,建設核心通識課程

相對專業課程而言,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應具有永恒價值,由專業范疇轉向社會范疇,由知識技能的傳遞轉向人格情感的培養。可以說,通識教育承擔著培養對學生來說是受益終身的素質的責任。因此,我們需要提煉幾項核心素質作為通識教育的主要目標。從課程體系上說,需要建立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現代意義上提出全人教育第一人的隆•米勒指出,教育應該“更著重人的情感、創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好奇心以及人對終極存在的體悟等內在情感體驗與人格的全面培養,從而達到人的精神性與知識、技能的統一”。他將全人的發展方向概括為智能、情感、身體、社會、審美、精神六個范疇,強調通識教育課程中人文、社會、自然等的互動、整合。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生對大千世界的自然科學以及政治、經濟、倫理和生活知識等都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和體會,需要其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基于這一理念,結合我國的國情,可圍繞人文歷史、文學與藝術、道德倫理、自然科學、社會與經濟五個模塊進行設計和建設。

(1)人文歷史課程模塊

這一模塊一方面增進學生對人類文明歷史的全新審視和理解,另一方面通過學習文明的發展歷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藝術與社會歷史、人文思想的密不可分。其中應該包括西方文明史和中國文明史兩個方面的內容,學生還要有重點地選取對人類文明有重大影響的經典進行精讀和討論。

(2)文學與藝術課程模塊

這一模塊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感知力和對藝術表現的批判性理解力,領域涉及文學、音樂等。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而言,由于在專業必修和選修課中已經有了大量的藝術類課程,因此這一課程模塊需要避免重復開課,應開設綜合性、跨專業的藝術素養課程。鑒于文學與藝術設計的緊密聯系性,該課程模塊的比例可加大,為學生提供文學創作、文學批評和分析方法等內容的課程,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文學素養。

(3)道德倫理課程模塊

增加學生對中外哲學家有關倫理、道德、公平、正義、民主等內容的閱讀和討論,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思想傳統,了解道德問題的復雜性,塑造公民意識。通過課程的教學,學生可拓展對于政治與道德哲學的認知理解,探究固有觀念的是與非,具備分析復雜多變的現代問題的能力。

(4)自然科學課程模塊

科技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是實質性的。基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理工科基礎知識較為薄弱,這一課程模塊需要進行細分,選擇合適的主題內容并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單獨授課。如,開設科學的精神與方法、環境與生命、宇宙的性質、黑洞等課程,對重大發現與重要理論的歷史演化過程、杰出貢獻人物、對社會的影響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的、辯證的論述,其重點是讓學生理解科技發展的特有規律及人文內涵,并培養其思辨能力,把科學作為觀察人類與世界的一種方法,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更為寬廣的世界觀和思維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5)社會與經濟課程模塊

在美國,“服務社會”成為諸多大學理念的重要成分,而這也恰恰是我國一些大學生所缺乏的基本意識。社會與經濟課程模塊的開設目的就是讓學生清楚而正確地認識社會,更自覺地參與社會生活,同時就生活中的物價問題、房產問題、經濟周期和生活中的投資等問題展開研究,通過對經濟學基礎知識的講解,傳播蘊含在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

2.實現通識課程教學模式的多元化

(1)由單一的大班授課轉變為小班授課為主、大班授課為輔的形式

教學方式是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的通識教育課程以大班授課為主,課堂教學缺少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人數過多導致無法實現對學生基本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方式的培養、引導,這使得通識課程淪為另一種形式的理論或概論課程。大學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學是師生之間面對面交往的場所,知識的獲取不僅僅依賴于書籍,教師的行為舉止、品德修養乃至學識水平要依靠面對面的傳授和感染。因此,通識課程教學要提高小班授課的比例,以增加師生的接觸頻率和交流深度。

(2)實現課程設計的科學化、多元化

當前我國高校開設了五花八門的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一些課程內容龐雜、形式重于內容、體系缺乏科學邏輯性。全人教育十分注重知識領域之間關系的構建,反對一門科目對應一個知識領域的課程設計,課程安排應該跨學科建立起廣泛的聯系網。因此通識課的內容、設計是需要慎重對待的,需要通識課程的教學團隊共同討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與更具邏輯性和體系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師的專長,通識課程內容可以按照一個主題或圍繞一個學科領域這兩條線進行組織。按主題內容進行課程設計,即設定一個教學主題,通過一門課程或系列課程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講述和探討。其優點在于跨學科性和綜合性,并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按學科領域進行課程設計,即通過系列課程的學習了解一個領域的內容,從教學內容上看雖然與傳統教學類似,但其優點在于精與深。這類課程要在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上以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出發點,以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

(3)實現通識課程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隆•米勒認為:“全人教育是所有學生和教師共同學習和成長的發現、表達和掌握多層面經驗的旅程。”在通識課程教學中必須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和多元化的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非控制者。高校教師要扮演這樣的角色需要根據課程特點,結合學生特質,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做到因材施教。

篇(2)

    論文內容摘要: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等重要。創新精神的培養,離不開對知識的廣泛接納和吸收,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在當今大多重技能、輕理論的情況下,加強對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投入,是一項艱巨而又意義深遠的工程。

    我國1998年8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而,當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設計人才。“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其中“道”是無形的、本源的物質本身所遵照的運動規律;“器”是有形的、現象的技能、技法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關系猶如“道”和“器”,創新精神是實踐能力的根本、源泉。創新精神從何而來?它來自于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培養。

    一、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任務

    1.藝術設計理論概述

    藝術設計理論是一門對藝術設計的基礎知識、基本問題和基本原理做專門綜合探討的知識體系,主要包含藝術設計史的研究、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的研究、設計批評、藝術設計實踐理論的研究等內容。藝術設計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論——中外設計史、中外美術史等,專史專論——中外廣告史、中外服裝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設計史、工業設計史等。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的研究包括:設計概論、藝術概論、設計心理學、設計方法學、設計文化學、設計美學、藝術美學、藝術心理學、設計藝術原理等。設計批評是對與設計相關的對象的評價和判斷。藝術設計實踐理論是針對每一門具體設計專業的專業理論,這種理論不是簡單的對技法和工藝的概述,而是對技法和工藝一般規律的總結,是對技法和工藝本質及外延的研究。藝術設計理論是一個綜合性的、交叉邊緣學科,其知識體系涵蓋了哲學、美學、藝術學、心理學、社會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生態學、仿生學、人體工學、自然科學等諸多領域;因而,藝術設計理論課程的開設,是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指導學生設計實踐的重要途徑。

    2.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任務

    ①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

    李硯祖先生認為藝術設計是“人類為生存而進行的造物活動,是人為實現實用功能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物化勞動形態。這種造物具有一定的審美屬性和精神價值,因而是一種藝術質的造物”。①諸葛凱先生也認為藝術設計的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的藝術”。②從以上的觀點中可以分析出藝術設計的兩大要素:“造物”體現的科學精神,造物之“美”蘊含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總稱,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藝術設計實用功能性決定了它必須要遵循一定的科學原理進行造物,因而科學精神是藝術設計的內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價值的維護、追求,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珍視。藝術設計具有審美屬性和精神價值,體現了其對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視。若使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藝術設計中、滲透到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中,需要合理解決科技發展與文化心理之間的矛盾,需要學習生態學、仿生學、人體工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需要研究歷史、哲學、美學、藝術學、社會學、心理學、民族民俗學等相關內容。藝術設計理論知識體系涵蓋了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的方方面面,因而,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樹立、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是使藝術設計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重要渠道。

    ②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當今時代,一方面人們對藝術設計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越來越多樣,另一方面,藝術設計已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多種風格與流派并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若想設計出既符合大眾需要又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需要的是創新精神。創新需要以豐富的知識為基礎,藝術設計理論包含藝術設計史知識、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設計批評、藝術設計實踐理論知識等內容——知識體系龐大而豐富,所以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理論修養的根本途徑。

    藝術設計教育不是培養技術工人,而是培養具有理論修養,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藝術設計教育不應只傳授技法、技能,同時也應傳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藝術設計創新的本質、內涵),重在授之以“漁”而非“魚”。 藝術設計理論揭示藝術設計的客觀運行規律、總結藝術設計現象背后的本質,因而,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指導設計實踐的基礎。

    二、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現狀

    1.對待藝術設計理論不夠重視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師,都沒有充分認識到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認為理論可有可無。這與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開。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中,學生更偏愛能夠迅速帶來設計成果的設計實踐課,而藝術設計理論課相對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設計成果,較少受到學生的喜歡、重視。事實上,沒有藝術理論知識做支撐的藝術設計作品,不過是沒有靈魂的視覺元素的簡單組合。藝術設計教育,不是僅僅教會學生能創作成果,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掌握創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規律和內涵等本質性的東西。藝術設計實踐課程是教學的顯性課程,教給學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藝術設計理論課程培養的是設計師的氣質、創造意識和設計的綜合素質,教給學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應加強學生的理論意識。同時,教師的藝術設計理論意識也有待提高。教師在進行藝術設計實踐課程的教學時,可用相關理論知識來指導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授技的同時,也要傳“道”,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對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重視。

    2.藝術設計理論課程設置不大科學

    目前高校的藝術設計理論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理論課程開設參差不齊,有的高校只開設了設計史、設計概論和中國工藝美術史。科學的藝術設計理論課程體系應該包括:基礎理論課,如設計概論、設計心理學、設計美學、設計方法學等;藝術設計史論課,包括通史通論(如中外設計史)和專史專論(如工業設計史、平面設計史);相關的設計批評課程和藝術設計實踐理論課程等。

    3.授課方法單調

    傳統的藝術設計理論課一般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教學效果較差。現在多媒體引入教學,但是教學方式依然是灌輸式的,多媒體成了第二黑板。這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聲、光、色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因為理論課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課,聽課人數眾多,限制了互動式、靈活式教學手段的實施。另外,多媒體教學依然局限于狹小的教室空間,學生缺乏消化理論知識的身臨其境的客觀環境條件。

    三、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藝術設計理論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因此藝術設計理論教育對教師綜合素養的要求就相當高。不僅僅是藝術設計理論課教師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藝術設計實踐課老師也同樣要具備。由于藝術設計理論教育必須緊密聯系設計實踐,所以對教師的要求就是雙重的:既要懂設計理論知識,又要會從事設計實踐活動。專職的藝術設計理論課教師,在專心研究、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了解相關的藝術設計實踐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藝術設計理論研究的本質問題,避免紙上談兵的尷尬。專職的藝術設計實踐課老師,在掌握和教授設計技能、技法的同時,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不僅僅包括設計實踐課的專業理論,也包括基礎理論、藝術設計史論及設計批評等。教師隊伍是培養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師的全面發展,才可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師素質、建設教師隊伍是教育的大計。

    2.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

    藝術設計理論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都帶有較強的主觀性,所以理論課教學在形式上要更為開放與自由,使學生由以前被動的聽課變為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不應只局限于教室范圍,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安排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學習,針對現成作品進行理論講解和分析;也可以針對某一藝術設計理論觀點,進行課堂辯論或討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為理論而理論,藝術設計理論知識要和藝術設計實踐緊密結合,要提煉出設計觀、美學思想及其對現代設計實踐的影響與實用價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體會到理論課程的實用性和指導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藝術設計理論課程最終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寫論文或閉卷筆試。寫論文并不能檢驗學生真正的學習效果,因為歷年來的學生論文抄襲現象較嚴重,很多學生的論文都沒有實質性內容;試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學生的死記硬背能力。所以藝術設計理論課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論文加設計作品或試題加設計作品的方式來考核。論文加設計作品,是在寫論文的同時,要學生根據所寫論文的論點,設計出能反映論點思想或與論點思想相關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論文后面;試題加設計作品,就是把傳統的題型變化一下,把純文字型的試題,改為根據已知理論來設計相應作品的畫圖題或者是分析圖片作品的分析題。這樣,才能真正考核出學生理解、分析、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運用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價值。

    結語

    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綜合素質的培養,而綜合素質中很大一塊是藝術設計理論修養。設計師不可能都是設計理論家,但只要是在專業設計上有一定成就的設計師,就一定是具備相當理論素養的人。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應拋棄重技能、輕理論的思想,應加強對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重視和投入。

    注釋:

    ①李硯祖.工藝美術概論[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13.

    ②諸葛鎧.圖案設計原理[M].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65.

    參考文獻:

    [1]曾小紅.高等學校藝術設計理論教育初探[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2]朱和平,王美艷.談藝術設計專業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07(2).

篇(3)

論文內容摘要:現代設計的大環境中,傳統的裝飾藝術文化有被忽視的趨勢。傳統的裝飾基礎教學課時大幅度壓縮,減少了引導性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設計的創作源泉。傳統裝飾基礎課是創作的根源,是從具象到半抽象再到設計的過渡,是對同一物象進行多種變化可能的探索,是從對物象進行重新構想,或簡潔或繁復,它的設計創新的系統方法,也能夠和現代設計中思維的形式訓練結合,它的擴散性思維和多元化造型手法對創意產業也起著一定的影響。

在制造業迅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國內的設計教育呈飛速發展趨勢,社會經濟需要設計教育的大步跟上,創造本土品牌需要設計教育合理結合傳統設計教育與現代觀感的設計教育。我們在贊嘆速度帶來的各種豐富便利時,也應該感受到面臨的某些問題與困難,中國的設計教育至今還是處在發展探索階段,尚未真正定型與成熟。在現在各種文化互相交融、影響的全球環境中,作為發展中的中國,怎樣在吸收國外先進設計藝術教育的同時,發揚本土設計藝術,在日漸成熟的現代設計領域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是培養未來優秀設計師所應思考的問題。中國歷史悠久,人文內涵豐富,東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維方式有其自己獨特的民族審美情趣,拋棄原有的藝術文化,那顯然是不明智的,我們應在學習西方設計知識的同時,融會貫通,發展國內設計藝術,在現代感中體現中國的文化韻味和民族根基。近些年來,傳統的裝飾藝術文化有被忽視的趨勢,從以往的“工藝美術”教育到現在的包豪斯教育體系,傳統的裝飾基礎教學課時大幅度壓縮,學院和學生為了盡快進行專業實踐,專業設計課有提早進入低年級階段班級的現象,這個調整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從傳統裝飾基礎課程來說,相應地裁剪這些課程的教學時間,一方面會使設計思維的形成少了引導性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設計的創作源泉。WWW.133229.COM另一方面,學生接觸到工業設計所帶來的抽象思維設計,也可以通過傳統裝飾藝術課程,得到更好的多元化創作,結合本土文化進行適合現代視覺觀念的優秀設計。

一、傳統裝飾基礎課是創作的根源,是具象到半抽象到設計的過渡

傳統裝飾基礎是對具體的物象中體悟,是對原有物象進行再創造,是連接具象與抽象設計的紐帶,它既具有現實自然形態豐富的一面,又具有創作中形成的或繁瑣或簡潔的風格,把作者的觀念暗寓其中,有其豐富的藝術魅力。在裝飾基礎的訓練中,通過對植物、動物、人物、風景等抽象的變形,相應地拓寬設計思路,掌握具象事物的最重要特征,掌握具象與抽象之間的思維鏈接,運用現代的設計形式,進行圖像化的形式設計,使設計更加貼近生活,具有人性化的一面。裝飾基礎課需要運用提煉、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創造藝術形象。如果缺少了從自然形態到創作這一環,相應地就減弱了對事物的深入觀察。畢加索對“牛”的一系列形象探索,也是在對具象事物的觀察和形式構造的探索中創作,“牛”的系列形象展示了從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種變體。康德在他的著作《判斷力批判》中的一段話也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自然只有在貌似藝術的時候才顯得美,藝術也只有使人知其為藝術而又貌似自然才顯得美。”可見,對自然形象的探索一直以來是形式美感的需要。

有的人認為傳統無法跟上現代設計的思維,其實現代藝術設計的理念在傳統裝飾藝術中也一樣存在,清代的笪重光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這其實就是構成藝術美。“一以當十”、“似與不似之間”,這些傳統裝飾基礎中常用的手法一樣用于現在的構成設計中。裝飾基礎課程的訓練內容來源于生活,對設計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快節奏生活的到來,西方簡潔主義的藝術沖擊,工業化產品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著設計,設計是為市場和社會服務,和經濟、生活緊密相連,脫離生活只講究形式的設計難免讓人感覺華麗的虛構,一個脫離了本土文化的設計無特色可言,一個沒有自己特色的設計也無優勢可言,裝飾基礎課程的削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裝飾藝術的熏陶,在設計教育中,我們現在不是尋求統一的模式,統一的模式只會使設計的路子走得越來越窄,豪無創新的可能,只有發展自己的特色,掌握基礎設計步驟,結合現代設計的理念,在加強交流中取長補短,在熟悉本國的傳統藝術設計中比較外來先進文化,才能拓寬思路,一方面繼續提升本國的傳統設計,一方面在激烈競爭中為本國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師靳埭強創作了大量文化招貼。他在《2007全國設計倫理教育論壇》上的發言中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

二、裝飾基礎的多元造型手法對創意產業的影響

創意產業是一個經濟名詞,早在1986年,著名經濟學家羅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市場和財富創造的新機會,所以新創意才是推動一國經濟成長的原動力。裝飾基礎課作為創作的基礎訓練,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對各種材質的表現,對各種傳統裝飾藝術的多元化造型手法進行研究,在圖形設計、色彩感覺、構圖設想、材質應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的可能,這有利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而創意需要有這種發散性思維,這能啟發在思考中釋放自己的個性才能,從各個方面進行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更切實的表現方式,更好地在現代設計中把握創新。

從圖形設計上來說,裝飾基礎研究的是從現實物象中提煉、概括,是對物象經過細致的觀察了解,在觀察中尋找切入點,從這些不同的切入點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維結果,再通過多元化的造型手法,作多方位的圖形設計變形,這就要求對觀察對象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都進行剖析深入,再進行延展,激發聯想,而創意行為就是在這種過程中產生。創意行為需要突破普通的習慣性思維,必須有深入的觀察,作多方位的思維,才能有合理的異于常人的創意。創意并非是無物可據,無形自來,創意行為的思維訓練中,觀察是創造性技法之一,沒有形象性就沒有審美,也就沒有藝術可言,創意的行為起始于設計的初步,裝飾基礎設計的這種仔細觀察多方位思考的發散性思維有助于創意的迸發。

從色彩感覺來說,裝飾基礎包括研究各種色彩對人類情感的作用,而各種場所、日用品、大到城市建筑色彩的整體規劃,都同色彩研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人類對色彩的喜惡,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作為創意行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色彩感覺,那就忽略了人類的感情。裝飾基礎研究的是人類在生活中積累的各種圖形財富,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色彩,這對掌握不同人群的色彩感情有著很好的探索。

構圖設想是一切造型藝術的重要一環,裝飾基礎設計所涉及的圖形中,無論對單獨的圖形還是繪于各種材質上組合的圖形等,都對構圖作了細致的考慮。在現階段的裝飾基礎課程中,并非是要抱著原有的傳統內容不放,而是力求在符合現代設計思維的創作中設想,所思考的內容可以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把傳統的精華融合于現代設計中,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它強調用全新的思維邏輯方式融入現有產業實現價值創新,分析具象造型藝術構圖設想的三個必要環節——觀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引申、表現自然。這三個環節都是在發展的模式下進行,根據現有的內容通過構圖設想進行新的思維來實現創新。

藝術的實用性是傳統裝飾藝術固有的內容,各種圖形在材質應用上達到新的視覺感受。裝飾基礎設計來源于現實中的物象,通過一定的裝飾手法對現有的物象進行設計變形,再通過各種材質表現,使圖形在材質上達到觀賞效果。在設計過程中,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對圖形作適合于某種材質的考慮。裝飾基礎設計在材質應用的練習上對裝飾藝術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作用,也唯有在實用的基礎上才能有所突破。在當今創意時代,具有特色化、個性化、藝術化的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材質上的應用教學,無疑使裝飾基礎設計能夠嘗試更好地與現代產業接軌。通過裝飾基礎的模擬教學,把設計與技術、文化、產品和市場融為一體,這樣既有利于傳統藝術產業的延伸,又可以為現有的產業拓展發展空間,使創意產業成為可能。

設計歸根結底是為經濟服務,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迫使設計教育切實了解市場所需,只有跟市場結合,具有特色的個性化產品,才有可能闖出自己的市場,才有可能在國際貿易中找到我們的定位,傳統的裝飾藝術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使裝飾藝術真正成為一種創意產業。

系統的設計思維方法的訓練,關注美感設計,包括對生活形態的理解、設計管理、戰略和產品計劃方面的研究。裝飾基礎設計是從生活形態中,通過觀察事物內部外部結構,進行多種思維變化創作,它是界于抽象與具象之間的思維訓練方式,是對同一物體進行多種變化可能的探索,是對物象進行重新構想,或簡潔或繁復,它的設計創新的系統方法,也能夠和現代設計中思維的形式訓練結合。

當然傳統裝飾基礎課從現代設計觀中來看,思路上也有陳舊的一面,以往有重技法輕創新、重平面效果輕材質塑造等的現象,我們只有在現代設計教育的大環境中完善裝飾基礎,才能讓傳統裝飾藝術更上一個臺面。

參考文獻:

[1]李硯祖:“建構新的設計教育體系,發展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2001’清華國際工業設計論壇暨全國工業設計教學討論會論文集》,北京,2001。

[2]蔡軍:“設計·策略·教育——中國工業設計的思考”,《美術觀察》,1998.8。

[3]過偉敏:《走向系統設計》,江西美術出版社,南昌,2005。

篇(4)

論文摘 要: 以“情感教育”為靈魂的藝術化教學設計是當前學校武術教學彰顯人文關懷和進行審美教育的具體體現。本文以藝術設計為視角,從教學內容、教學語言、教學示范、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對學校武術進行了藝術化設計,以期為學校武術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1.引言 

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孟子有云:“教亦多術矣。”這里所說的“術”,就包含著教學藝術的含義。教育家俞子夷明確提出:“教學法是藝術”,“教學法又是科學”。教學藝術設計是應用系統科學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預設的一種計劃過程。武術教學理應強調教師以情感化的方式傳授知識和技能,選擇師生間交互性較強的教學策略協調、優化教學環節,使教學藝術設計和其指導下的教學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學校武術教學是一種動態發展模式,也是一種藝術,在教學中如何增強教學的藝術效果,讓學生在武術學習中既感受到美與和諧,又體驗到一種藝術的享受,這就需要對武術教學進行良好的藝術化設計。良好的藝術化教學是激發武術教師的創造精神,提高專業素養的需要,也是創設和諧學校武術教學的應有之義。 

2.武術教學內容的設計藝術 

2.1教學內容形式 

從教學內容的運動形式來看,武術教學內容的選編應注重套路、格斗和功法三種運動形式的交融、協調發展。應進一步“優化”套路這一中國武術所特有的運動形式,使其充分體現武術的特點,滿足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需求。 

2.2教學內容分類 

從教學內容的分類來看,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全國統一示范教學內容、地方拳種特色教學內容和適合高年級女生學習的教學內容。 

2.3教學內容層次 

從教學內容的層次來看,武術教學內容可分為“趣味武術”、“技能武術”和“文化武術”等,從培養學生學習武術興趣入手逐步過渡到掌握武術技能和武術文化。 

2.4教學內容構成 

從教學內容的構成來看,武術教學內容包括徒手武術、器械武術和武術文化知識,徒手按照“踢、打、摔、拿、靠”的系列及相應功力鍛煉方法進行分類,并綜合運用上述五種方法,編組成突出武術文化內涵的教學內容,器械以青少年喜愛、便于開展、安全性較高的短棍、兩節棍、劍術和流傳較廣的武術器械為主。 

2.5教學內容創編 

教學內容的創編,突出武術“練打結合”的特色和教練程序,借鑒形意五行拳、太極拳和太極推手等,以及原國家體委組織專家集體創編的“青年拳”為樣本,創編既能單練又可對練的武術教學內容。而在選編武術教材時,既要以通過調研擬定的構建新教材的原則為依據,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當代時尚文化和時尚運動的成功因素。 

3.武術教學中語言的設計藝術 

教學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信息的重要媒介。武術教學作為體育教學的一部分,具有和體育教學一樣的特征,即理論知識與身體運動器官的活動緊密聯系。武術教學要求教師在武術教學過程中,講究語言的藝術化。具體體現在:(1)語言要親切、熱情,尊重學生,多運用鼓勵性話語;(2)語言要詞準意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3)語言要生動,富有哲理;(4)合理利用非語言因素。在武術教學中,為了增強語言表達的藝術效果,武術教師要努力借助自然協調的手勢、表情、眼神、姿勢等一系列非語言因素達到聲情并茂、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4.武術教學中示范的設計藝術 

4.1教師示范 

教師示范的目的在于通過準確、熟練、優美,突出武術特點的直觀性示范,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從而了解所學動作的形象、結構、完成順序,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形成完整的技術動作概念。教師在示范前應給學生布置觀察內容和要點,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動作示范,明確觀察動作示范的目的,并要求學生在示范結束后,根據觀察的結果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從而避免學生看示范的盲目性。教師在示范教學中還要處理好完整和分解示范方法的教學矛盾。采用哪一種示范方法,要根據教學的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的基礎和學生對技術動作掌握的實際情況而定。在教學開始階段,為了使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概念,多采用完整示范。在不同的教學階段,為了突出學習重點,特別是學生掌握動作初期,一般多采用分解示范。在分解教學中一般應遵循“完整—分解—完整”的原則,不宜將動作分解得過細,盡快向學習完整動作過渡,從而避免學生對于技術動作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興趣。 

4.2學生示范 

在教學中,為了便于教師講解或某位同學已經很好地掌握了特定的技術動作,為了在學生中樹立榜樣,產生榜樣效應等,多采用學生示范。教師在讓學生示范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給予一定的激勵,激發其學習熱情。 

4.3合作示范 

攻防技擊性是武術的本質特性,決定了武術教學必須采用合作示范。合作示范能夠形象地體現出武術動作的攻防技擊特點。如武術技術動作中直拳進攻和格擋防守示范;太極拳中的太極推手示范等。合作示范時,教師應在課前與合作者進行認真準備,對要合作完成的技術動作的每一環節進行練習,以便保證在上課時對每一個動作、環節都能給其他學生一個正確、清晰的交代,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運動表象。 

4.4正誤對比示范 

有比較才有鑒別。教師僅僅采用正確示范,由于學生不理解動作性質和作用,容易忽視動作之間存在的區別,因此導致學生不容易發現自身的錯誤在哪里。教師可根據動作的攻防性質找出差異,通過正誤對比示范,使學生明確正誤動作的不同之處,達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目的。而教師讓學生進行正誤對比示范時,則需注意示范前一定要向學生講清楚示范的目的,并做好示范者的思想工作,防止由于示范者做出錯誤動作而受到其他學生的嘲笑,自尊心受到傷害。 

4.5徒手與持器械示范 

各地區課題組調查結果表明,器械套路很受學生的青睞,例如女生青睞于趣味性較強的劍術。教師在教授器械技術動作時,一般采用徒手模仿示范,首先讓學生關注身體及身體各環節的移動路線、用力順序、動作形式及方法等,然后采用持器械的示范,以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技術動作,從而避免學生一開始只是關注手中的器械,而忽略技術動作要領的學習。 

4.6借助現代科技媒體進行示范 

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教師應在直觀性強的武術教學中充分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借助技術錄像、光盤、計算機等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人體對信息的接受渠道越多,對信息的感知就越全面,越有助于促進運動技能的形成。 

5.武術教學方法的設計藝術 

依據武術所具有的體育屬性和功能,從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層面來看,武術教學中常用到范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發現教學法、暗示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等。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武術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關系到能否促進新課程目標的實現,能否激發和保持學生武術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能否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等問題。這就需要以武術教學目標為向導,根據教學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特點對現有的、新引進的教學方法,按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進行程序化設計。這里的程序化設計是指設計武術教學方法的流程。如:第一步,設計由學生獨立學習武術教材或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武術學習的方法;第二步,設計采用講授法或是探索法;第三步,設計激發學生武術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方法問題;第四步:考慮所設計的各種方法相結合的不同方案等。 

6.結語 

學校武術教學的藝術化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武術學習需要,立足學生實際,突出內容的時代性,提高教學內容的豐富化、彈性化、綜合化和系統化,力求設計出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學校武術教學發展規律的更富藝術感和實效性的武術教學。 

 

參考文獻: 

[1]孟子·告子下. 

[2]董遠騫,施毓英編:俞子夷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75. 

[3]楊雪芹,劉定一.體育教學設計[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8:96-98. 

篇(5)

【關鍵詞】高職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攝影 課程改革

隨著攝影技術的普及,高校對攝影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它作為一門專業基礎類課程廣泛存在于視覺傳達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等專業,成為藝術設計類專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有些學校開設了與攝影相關的公共選修課,還有的將攝影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課程。

攝影課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攝影行業的發展,但攝影教學存在的問題卻影響了攝影發展的進度。筆者就目前已有的攝影課進行調研,分析結果顯示不管是什么性質的攝影課,所采用的課程標準、課程目標和課程設計都大同小異,沒有專業和學情的針對性,沒有體現攝影在專業學習中的作用和特點。要想發揮攝影課的作用必須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針對課程存在的環境,開發滿足學校性質、適應專業需求、適合學生特點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

本次研究是以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的攝影課為例,對高職教育體系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攝影課程進行改革與實踐,針對目前該校本專業的特征,研究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

一、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教育的特色

近年來,高職一直在做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改革的工作,可以說各院校的改革百花齊放,各不相同,研究學校高職專業下的課程改革,要明確學校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這樣才能與學校高職教育的整體思路吻合。

高職教育建設與改革的重心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創新辦學模式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把“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培養雙證融合的高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職業綜合能力為目標,重視崗位技能培養與職業素質的養成。

在教學中弱化專業研究,突出強化實訓、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經濟的能力,這是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點。所以對攝影課進行課程改革的核心點是要以滿足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目標。

二、高職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攝影課的作用

設計類專業中的攝影課不同于攝影專業中的攝影課,所以要明確攝影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開發適合本專業需求的攝影課。

攝影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作用是隨處可見的,我們身邊許多包裝、海報、型錄等設計作品,都是通過攝影的手段記錄下圖像,然后進行再設計。攝影課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從學科性質上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一門交叉性學科,它是集營銷、攝影、設計、印刷、展示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所以,攝影目前已經成為支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存在的一個重要方面。

其次,攝影課是一門藝術與技術高度結合的課程,對于提高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執行能力、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感受能力等綜合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所以開設攝影課有助于本專業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對攝影感興趣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攝影學習的機會。

三、高職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攝影課存在的問題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高職建設的過程中,進行了全新的專業開發,并對其中的拓展課進行了改革與實踐,效果顯著,而作為基礎課的攝影課一直沿用本科的上課模式,沒有凸顯學校高職教學的特色。攝影課在整個專業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就目前的授課內容和形式來說,難以滿足專業學習的需求,存在問題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教學目標沒有針對性

目前學校所有設計類專業中攝影課的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都是大同小異,沒有專業和學情的針對性,不管哪個專業下的攝影課,教學目標一般都設定為以一定的攝影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為指導,去介紹攝影的發展、原理、器材、沖洗等,重點講授攝影用光、曝光、構圖等。但這樣的教學目標顯然是不準確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的攝影課,應該是為培養平面設計師服務的。

(二)實訓項目設計不系統

項目的設計不系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時間有限,多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攝影課的上課時間短,一般為2―3周,30―50學時不等,從時間上看,有限的時間里無法進行系統的攝影學習。其次是實訓內容設計不系統,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教學目標的偏離,導致實訓項目的設計忽視了攝影在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中的最終作用和意義。

(三)考核單一

傳統的考核單一,基本上是學生做、教師評,學生最終成績由任課教師定。高職教育是要培養高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學要以實訓帶動理論知識的學習,與企業深度結合,應更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設計和制作能力。而考核作為教學的一部分,不應僅僅是教師的工作,要發揮學生自主考核的主觀能動性,借鑒企業考核員工的制度,使課程考核行業化,考核應由學生、教師、企業教師三者共同完成。

四、攝影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目前,高職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攝影課普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拋開學校性質、專業特點做課程,這樣導致高職學生畢業后沒有任何優勢,相比本科學生來說,沒有足夠的時間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相比中專技校的學生來說,沒有更早地進入社會,積累經驗。所以必須進行開發校本特色的課程改革,才能促進專業發展和學生就業。

在對攝影課程進行改革前,首先要了解學校本專業的特點,分析專業課程開發思路。本專業的課程開發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行業、市場為依據進行的課程開發(見表1):

根據視覺傳達設計行業崗位群的技能要求,確定8門職業基礎課程,如表1中的藝術造型訓練、設計造型基礎、視覺傳達設計原理、設計思維訓練、設計策劃與管理、攝影基礎、絲網印刷技能、印刷實務、計算機輔助設計。

根據視覺傳達設計人員核心崗位的工作任務與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開發確定7門職業崗位課程,如表1中的設計策劃與管理、設計草圖表現、圖形(像)處理與制作、文字信息處理與制作、圖文信息處理與制作、輸出技能實訓、印刷裝訂與制作。

根據專業對應崗位群的工作過程與程序,充分考慮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確定6門職業拓展課程,如表1中的標志設計與制作、包裝設計與制作、VI設計與制作、型錄設計與制作、書籍裝幀設計與制作、海報設計與制作。

通過目前行業反饋的信息,上述以就業為導向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課程開發模式,適合本行業對人才需求的培養。而本專業下的課程也應該以行業為指導進行課程的改革和教學,才能將這一課程體系的教學效果最大化。

攝影課是本專業中一門重要的職業基礎課,只有進行適當的課程改革,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以下是根據近年來對學校本專業攝影課的授課經驗歸納的攝影課需要改革的內容:

(一)以行業為指導、就業為導向確定適合高職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需求的教學目標

高職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的學生,是以能夠順利從事助理級平面設計師工作為目標的,所以本專業中所開設的課程都應該為這一目標服務。本專業中的攝影課的教學目標,不是培養攝影師助理,而是為培養具備攝影技能和修圖技巧的平面設計師(助理級)做準備。在有限的時間里,只有明確課程的培養目標才能使課程效果最大化,更大程度地發揮課程在專業中的作用。

高職課堂教學的任務包括兩部分:一是學習做人;二是學習做事。做人是要做一個具備崗位工作基本素質的人;做事是要通過學習能夠掌握職業崗位的工作技能。為了滿足高職課堂的兩點任務,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要和崗位能力對接。

通過對同類院校同專業和行業企業的調研,總結與本專業攝影課相關的崗位包括:攝影師助理、初級修圖師、平面設計師(助理級)。參考國家攝影師初級資格證書和平面設計師(助理級)資格證書的內容,分析行業中崗位的工作任務,對三個崗位能力進行歸納,結果如表2顯示分別為助理級平面設計師對應的能力、初級攝影師對應的能力、初級修圖師對應的能力。通過對三個崗位能力的分析歸納,將攝影課的課程目標初定為:掌握攝影器材的基本操作能力(相機操作、燈光控制等)、創新能力、與人溝通交流能力、審美能力、圖像攝取能力、圖像篩選能力、后期處理圖片能力、發散思考能力、執行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輔助攝影師拍攝能力等。

檢驗初定的攝影課的課程目標是否準確,是否能夠滿足后期專業課學習的需求,要通過后期職業崗位課和職業拓展課的學習才能得到驗證。

通過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通過攝影課的學習可以完成《圖形(像)信息處理與制作》《圖文組織處理與制作》《包裝設計與制作》《型錄設計與制作》《海報設計與制作》等課程中相關能力的培養。例如攝影課可以解決《包裝設計與制作》課程中圖像攝取、篩選與處理、執行能力、發散思考的能力、輔助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后期處理圖片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表3)。

所以我們初步確定的以行業為指導、就業為導向的攝影課的課程能力目標,定位合理,能夠滿足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需求,能為后續課程做好服務工作。

(二)設計系統化的實訓項目,以工作室為依托,利用校企合作的資源,驅動實訓項目的實施

為了發揮攝影課在本專業中的作用,必須做好學時的分配,通過多方面調研比較,學習周設計為4周,總學時為60學時,確保完成系統化實訓的時間。

項目化教學現在已經不是新鮮的名稱,很多學校的課程都采用項目化的形式進行教學設計,盲目的項目教學會使教學程式化,所以課程設計也要因材施教,結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本專業學生的情況,設計滿足課堂教學需求的實訓項目。

針對近年來教學的積累和行業調研走訪的分析,筆者設計了四個實訓項目,項目設計的內容是以攝影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作用作為主線進行開發的,符合人們對新鮮事物的認知順序:先了解設計中的照片;再去認識拍攝照片的器材,進行模仿拍攝;然后明確攝影作品在設計作品中的處理,全面了解和認識攝影作品在設計中的獲取和使用。通過有序的實訓,將本課程的能力培養目標揉碎分解,融入到具體的實訓項目中,學生能夠掌握設計作品中攝影作品的獲取、篩選和后期處理的方法和技巧。

表4是攝影課設計的四個實訓項目,其中上課地點的變更是我們課程實施中的亮點,根據項目的教學需求調整上課地點,營造項目實施的氛圍。以學校現有圖文工作室、影像工作室為支撐,利用我們現有的校企合作單位,將企業中的項目引入課題中,以工作過程或工作任務為參考對課程進行設計。

項目一的實訓目的是認識照片在設計中的作用,實訓地點選擇在圖文工作室。圖文工作室承擔的工作是圖片的設計、處理、輸出、打印,在這里學生可以得到圖像篩選能力、后期處理圖片能力、審美能力等訓練。通過該項目的訓練,學生能夠明確設計、打印、印刷、制作對攝影作品的要求。

項目二的實訓是走進相機開始了解拍攝的過程,實訓地點是在影像工作室。影像工作室有影棚、燈光器材、攝影器材等設備,學生通過模仿優秀攝影作品,進行拍攝練習,熟悉攝影器材。

項目三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單位來完成實訓,教師要聯系足夠的企業,協助教學,企業在哪里進行拍攝,哪里就是項目實施的地點。通過該項目的實訓,學生分組對實際項目進行全程跟蹤拍攝,做好攝影師助理的工作。

項目四是將實訓過程中拍攝的作品進行篩選,并進行后期設計。通過該項目掌握后期設計對攝影作品的要求,掌握攝影作品刪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結合課程性質和行業工作的特點,課程設計采用項目單的形式執行,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項目開始前,給學生發放項目單,根據項目單教師引導完成必要的理論知識學習,項目單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起到了指導的作用。項目單的內容包括:項目目的、項目內容、項目要求、項目步驟、項目向導和項目體會。

(三)結合行業考核的特點,以任務單的形式進行項目過程的考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項目考核形式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傳統考核模式,將考核的權利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測評,教師只需歸納出實訓項目中的每個任務點,設計項目任務單,發放給學生。任務單對項目執行起到督促的作用,檢查學生能完成每個環節實訓的,任務執行的程度包括四個等級:完成、基本完成、部分完成、不能完成,學生根據自己對相應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勾選,這個環節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完成實訓考核。教師和企業一線的老師參與考核,對每個項目考核的結果進行不同等級的隨機抽查,對學生自我考核起到監督的作用,同時解決實訓中遺留的問題。

高職教育注重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所以要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實訓過程中反復灌輸崗位職責和職業道德,讓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轉第頁)

(接第頁)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導,教師發放實訓項目單學生執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解答問題根據任務單自我考核教師和企業教師分析考核結果總結歸納。

結語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開發和改革有其獨特的地方,此次專業攝影課程改革的實踐與研究,利于學生專業的發展與學習,突出攝影課在專業學習中的作用和地位,改革思路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課程標準行業化。課程標準不能閉門造車,需要以行業作為指導,及時更新并融入行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數年甚至數十年不變的課程標準,已經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教學內容要以職業技能技術培養和文化育人為主線,雙管齊下。所以,攝影課的課程標準要和所在專業的行業結合,找到專業和攝影課的結合點。

其次是課程設計職業化。課堂教學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發展為目的,所以課程設計需要以相關崗位工作的過程作為參考。這種職業化的課程設計是將崗位工作任務融入課堂,需要學生做到能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手腦都動起來。通過實際項目案例的訓練,使學生具備從事行業工作的能力,從而穩步地過渡到就業。但是要做好課堂職業化,需要學校加大與校企的合作,及時更新從企業中引入的設計項目,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求。同時,這樣的課程設計也對專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是能講、會做的雙師型教師,才能更好地實施職業化的課程設計。

最后是課程考核專業化。課程要改革,課程的考核必定要相應做出調整。改變傳統的考核形式,參考行業考核任務的標準,制定相應的考核任務單,使課程考核更加專業化。

攝影課改革的思路清晰,特征明顯,改革是以服務行業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能夠滿足高職教育的需求,滿足相應專業發展的需求。此次改革的方法可以普及到開設攝影課的相關其他專業中,一定會使相應專業的發展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王凡.數碼相機在非專業攝影教學中的眾多優勢[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4.

[2]張曉凱.藝術設計專業的攝影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3(8).

[3]王曉娜,王彥霞,趙宇,等.建設有特色的實踐教學基地[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

[4]崔聰.數字時代高校攝影基礎課程教學探析[J].咸寧學院學報,2011(3).

[5]劉蘭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特色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6]楊國祥,丁鋼.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7]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馬必學,劉曉歡.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職業與教育,2005.

[9]劉敏.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3(5).

[10]官宏云,王立霞.攝影攝像課程教學數字化的實踐與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8(1).

[11]萬劍,李興遠.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職業教育.

[12]陶紅林,王作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3).

[13]劉斌.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攝影課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9(22).

[14]林路.關于高等攝影教育的幾點思考――全國高校攝影教育論文集[C].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5]夏峰,姜林.中國攝影教育任重而道遠[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5).

[16]林燕.“行為導向型”教學法在攝影攝像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2007(10).

篇(6)

一、大學廣告教育的“一個核心”

所謂廣告教育的“一個核心”,即鑄塑學生靈魂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質)教育。

當然,不獨是廣告專業要加強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養,其他任何一個專業學科都應如此。因為大學教育的歷史使命是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培訓技工。與技能學校、職業中專相比,大學的魅力就在于教人學會思想,教人養成獨立品格。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培植著生產與建設所需要的最為復雜的內在動力——創造力和批判精神,而不是所謂的一技之長。為什么哈佛大學能如此出眾,原因在于哈佛大學通過大量的人文課程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人文背景,教師經常向學生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人類從哪里來?向哪里去?每個學生,無論其專業是什么,經常思考和回答這類的問題,就能在關懷人類命運的基礎上來思考本專業的問題,他們就會有領導世界潮流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正因為基于此,德國著名哲學家、學者伽達默爾才說:“教育就意味著人精神深處的深刻變革。”

目前廣告業界的種種弊端,諸如短期行為、好大求洋、缺乏誠信、效率低下、缺乏創造、缺乏文化、違規廣告屢禁不止,以及從業人員大量頻繁跳槽,蓋因缺乏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

那么,何謂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義就是:尊重人的價值,尊重精神的價值。對于個人來說,就是要有自己的人格,有真正屬于自己的頭腦和靈魂,在對世界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態度上自己做主,認真負責。對于社會來說,就是要為此創造一個相宜的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鄧相超,男,山東莘縣人,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山東建筑大學廣告傳播研究所所長,碩士,教授;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協會理事,山東省管理經營研究會理事和品牌與廣告委員會主任;研究領域:廣告傳播,媒介經營,中國文化與文學。

周國平先生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確定為三個層次:

1.人性:尊重人的價值

尊重人的價值,亦即對人的幸福和尊嚴的追求,是廣義的人道主義精神。

人文精神的起點是對人的價值的尊重,確認人是宇宙間的最高價值。這一方面是相對于物而言的,人永遠比物寶貴;另一方面是相對于神而言的,不能以神的名義壓制人。

從這一點出發,人文精神肯定人的塵世幸福,認為人生的價值應在現世實現,人有權追求塵世的幸福,不能把幸福推延到天國或不可見的未來。其中也包括肯定感官的快樂,反對禁欲主義。

但是,和人的生物求相比,人文精神更看重人的精神性品格,認為后者是人的尊嚴之所在。也就是說,對于人來說,尊嚴高于幸福。關于這一點,康德的解說最有代表性。他認為,人一方面屬于現象界,具有感性,受制于自然法則,追求快樂(幸福),另一方面屬于本體界,具有理性,能夠為自己建立道德法則,“人的尊嚴就在于這個能夠作普遍律的立法者的資格”,它證明人是自由的。正是在人的尊嚴之意義上,他進一步提出:人是目的,永遠不可把人用做手段。

2.理性:對真理的追求

這里的理性:對真理的追求,實際上是廣義的科學精神。這種精神可歸納為三個要素:第一,好奇心。好奇心是智力生活的開端和最基本要素。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說,哲學開始于驚疑。其實,科學也是這樣,好奇心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第二,頭腦的認真。好奇心是對未知之物的強烈興趣,它理應引向把未知變成已知的認真的求知過程。真正強烈的好奇心必然會推動人去探根究底。頭腦的認真歸根到底是在知識的根據問題上認真,一種認識是否真理,一定要追問其根據。所謂根據,一是判斷是否符合經驗事實,二是推理是否合乎邏輯,人的理性能力就體現在運用邏輯對經驗材料進行整理;第三,從思想上把握完整的世界圖畫的渴望。好奇心和頭腦的認真面對整個世界,就會追問整個世界存在的根據,因而必然把人引向哲學的沉思或宗教的體悟。愛因斯坦把這種渴望稱作宇宙宗教感情,并認為它是科學研究的最高動機。到了這一步,頭腦與靈魂便相通了,科學與哲學、藝術、宗教便相通了。

3.超越性:對生活意義的追求

超越性指人對超出生存以上的意義之尋求。與理性相比,超越性更是人所特有的本質。動物有某種為生存服務的認識能力(低級理性),但決不可能有超越的追求,不可能有哲學、宗教、藝術。

第一,對自己人生的責任心。這是心靈生活的開端和最基本要素。它根源于對生命的愛。因為這愛,不愿生命流逝,便會珍惜自己的生命體驗和感受,發展出豐富的內心生活。也因為這愛,不愿生命虛度,便要尋求生命的意義,對人生進行思考;第二,靈魂的認真。即在人生的根據問題上認真。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必然會引向對人生意義、根據、價值的追問,要自己來為自己尋求一種人生信仰,自己來確定在世間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式;第三,在精神上與某種宇宙精神本質建立聯系的渴望。認真追問生命的意義,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死亡與不朽、世俗與神圣之類根本性問題,會要求以某種方式超越有限的肉體生命而達于更高的精神存在,渴望與之建立某種聯系。這就是信仰的本來含義。

那么,怎么進行人文精神教育呢?

1.人文精神類素養養成課程

在廣告學專業的培養方案中一定要有自成體系的素養養成類的課程,該類課程的開設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大學生應有的人文精神素養、較高的思想境界、不拘一格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藝術鑒賞能力。如文學、歷史、哲學、電影欣賞、音樂欣賞等課程便應屬于素養養成類課程。這類課程一定要請名家來上,若此類教師缺乏或者由于其他原因無法排課,也可以系列講座的形式來解決。

2.多讀書,多讀好書

有關專家認為,現代青年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在減弱,文化素質和智能發展存在明顯缺陷。我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迷戀大眾文化,迷戀上網,熱衷于看電影,看電視,而不愿去讀書。而電影電視——盡管是由名著改編的,甚至高品位的節目——也不能代替讀書。因為電視高頻率地切換鏡頭,觀眾被鏡頭牽著鼻子走,很少有思考的余地。而文化精神、思想境界只有在理性的指導下才能形成。因此,著名學者張汝倫教授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大眾文化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心靈荒蕪,感情粗糙,頭腦簡單的大眾。”

然而,看書就不同了,讀者可以隨時停下來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和作者“對話”。尤其是閱讀名著,更有利于思想的深刻,更有利于靈魂的升華。因為,你在一次又一次地和大師進行“對話”。

讀書,不僅是學生的事,更應是教師的事。周國平先生說:“由于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于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是教師必須“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謀求自我的靈魂充實和精神生長。作為一項為學生“打底”的工程,教育,天然需要教師具有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一種充實而圣潔的靈魂,一種虔誠而溫馨的情懷,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有人說,沒有名著的民族是可悲的。我們說,擁有名著卻又遠離名著的民族更可悲。因此,我們要大聲疾呼:讓我們的學生去讀書!讓我們的學生讀一切好書!

3.形精神的育人氛圍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教授說:“一流大學應營造一種向上的校園文化和精神氛圍,對師生有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化作用,對人的一生發展和成長有著深刻、持久的影響。”這是經濟學著名的“泡菜理論”精髓之所在。我想一個學科也應如此。

(1)管理體現人文精神

所謂管理體現人文精神,我認為就是全面貫徹“以人為本”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以人為本”,就是把人放在應有的主置上,尊重人、關心人、依靠人來推進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干群關系,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使每個人都能獨立自主地工作和生活,主動積極地做出創造性的貢獻;“以人為本”,就是要從根本上調動人的積極性,必須把以人為本當作一種管理的哲學和觀念。在管理中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要根據人的社會價值和心理活動規律發揮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人的素質不斷提高。

(2)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正在成為共識,對教學改革而言,即要上升到“人文”“人本”教育的高度,不斷探索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在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過程中,各科教育的目標定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并在提高教學效率上下一番功夫。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原則的新的教學觀念。我認為要做到如下幾點:

把人文精神(人文素質)教育貫徹于所有課程的始終。因為素質教育并非增加幾門課程或開好幾門文史、藝術等等課程所能奏效的。只有把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融會于所有教育活動,尤其是教學活動中,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提高學生,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

眾所周知,教學的改革,首先是教師的改變;學生學習內容、方式的改變,也首先是教師的改變。我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教師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學識,二是膽識,三是獨立的人格力量。有人說,人品即文品。對教師來說,人品也是教學的品位。“教師的人格,就是教師的一切。”(烏申斯基語)“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羅曼•羅蘭語)教師,作為知識的播種者,智慧的促生者,心靈的塑造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沒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靈,的確就失掉了“教師的一切”。當教師懷著一個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動過、被荷爾德林、海德格爾的詩意浸潤過、被余秋雨、周國平等哲理文字熨服過……被真善美洗禮過的心靈走進課堂時,他的教學就會非同凡響,產生直達學生心靈的震撼力。教師教學表面雖只是他的言語世界,其實正是他的精神世界——心靈和人格的體現。

而我國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從1950年代重知識、1960年代重能力、到1990年代強調能力與素質并重協調發展。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素質教育被提到特別重要的位置。然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還有待提高,很多時候它只是出現在一些書面宣傳用語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堅決的貫徹執行。素質并不是通過空口說大話就能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也不是只埋頭專注知識傳播,而忽視能動性與創造力的培養所取得的。

物理學家勞厄有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一切學過的東西遺忘的時候所剩下來的東西。”愛因斯坦也曾指出:“用專業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僅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我這里之所以一再強調人文精神素質教育,也是基于這一點。

二、廣告學專業的“三根支柱”

綜合大學廣告專業的畢業生,可能不一定會成為廣告大師,但也不應該滿足于做一個廣告技工。2001年4月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舉辦的“廣告教育高峰論壇”上,許多廣告主從企業和市場發展的角度,對未來廣告教育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第一,廣告教育應該告訴學生品牌的價值、如何創建品牌以及廣告在品牌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第二,教育學生能夠理解并使用所有可能的廣告創作工具;第三,熟練把握定位、戰略、媒介、制作、調查、策劃互聯網、促銷、產品設計、“游擊隊”營銷、預算管理等;第四,教育學生理解廣告只是營銷溝通計劃中的一部分;第五,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廣告操作的實際環境;第六,幫助學生建立他們對于公司和客戶的獨特價值;最后,告訴學生一定要用功,因為這是創建品牌和創作偉大廣告作品的前提。

由此來看我國廣告學專業的定位,便會有諸多的遺憾。我國教育部所頒布的學科體系中,廣告學屬于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下的傳播學(二級學科)下的子學科或稱作三級學科。這個定位實際上是以學科劃分的形式規定了廣告學的學科性質,即廣告學是傳播領域中的學科,廣告學所研究的廣告理論與廣告實踐,是屬于信息傳播理論與信息傳播實踐的研究。這個定位決定了對廣告的信息傳播性質的肯定,但是卻忽略了廣告的營銷本質的基本規定性。

眾所周知,廣告的起源與廣告的真正目的(非商業廣告除外),讓我們認識到:廣告只是借助媒介,運用傳播手段而進行的營銷活動。美國西北大學等大學將廣告學專業納入市場營銷系,便是基于這一點。因此,臺灣奧美的莊淑芬在多種場合談廣告信息傳播時說:“傳播就是營銷。”從這個角度看,廣告運動及其廣告的全球化趨勢——整合營銷傳播的先驅者唐﹒舒爾茨先生便應該稱為傳播教授。

另外,廣告不僅屬于市場營銷和信息傳播范疇,在“呈現”這一環節上,它還屬于藝術范疇,因為缺少藝術性的廣告作品不會帶來視覺震撼,也不能為受眾所喜愛。因此,廣告人才的培養還必須重視表現力,因為良好的美術基礎、審美品味、完稿執行力是優秀廣告人的必備條件。

因此,我將信息傳播、市場營銷和設計制作看作廣告學專業的三根支柱,且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廣告學專業是集信息傳播、市場營銷、藝術設計等學科門類為一體的綜合性、交叉性和操作性極強的應用學科。因此,不管你對廣告學專業如何定位,也不管你校廣告學專業依托于那類專業和學科,這三根支柱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則,你培養的學生便是不合格的。

當然,無論廣告學歸屬如何,其知識體系涉及范圍極廣,它不僅涉及到經濟問題,也涉及到社會問題,不僅涉及到美學與藝術問題,也涉及到傳播學心理學問題,不僅涉及營銷學問題,也涉及到管理學問題,不僅涉及到傳統文化問題,也涉及到現代時尚文化問題,因此無論把廣告學歸屬到哪個學科下,不能忘記的是:廣告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我們認識到廣告學是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不僅有利于其他學科與廣告學的聯系,也有利于確立其他學科在廣告學學科體系中應有的地位。在每一個廣告運動的流程中,市場營銷、信息傳播的知識都是伴隨其中的,其表現形式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基于此,廣告人應該是懂點藝術,熟悉營銷的傳播專家。因此,可以說信息傳播,市場營銷和設計制作是廣告學專業的三塊理論基石。

三、小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一本丁香综合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日韩丰满少妇无吗视频激情内射|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成年av网站全部免费毛片|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 午夜福利电影| 国产gay男性奴视频网站| 日本无遮挡真人祼交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一本本月无码-|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国产国产午夜精华| 成品人视频ww入口| 99久久无码私人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大全|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 18禁美女裸体免费网站| 无码成人亚洲av片|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视频在线| 业余 自由 性别 成熟偷窥|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日本高清不卡aⅴ免费网站|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爱情岛论坛永久网址首页|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99在线视频 | 传媒|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