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01:33: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語議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Nowadays, material possessions have grown to become a large part in our lives. Though, some may doubt and raise their suspicions ? do they really make us happy? I personally agree that material possession makes life easy, convenient along side happy. Firstly, it provides us a comfortable and leisurely life. Secondly because, in most societies, people believe the more possession you have the better. Lastly, it’s great feeling when you own something precious.
Material possessions bring convenience, leisure, and comfort to our life. Television provides us entertainment; cars provide us convenience; a nice home provides a warm shelter and comfort. Even though most of those are things we could live without, we have to admit that it brightens up out life little.
In various religions, it is restricted to retain something of your own. But in our society, it’s somewhat otherwise. People like owning things; they show off about it; they want to own more. It makes them peculiar, and they enjoy it. And surely people wouldn’t take pleasure in something that makes them unhappy?
關(guān)鍵詞:中西文化;思維模式;英語議論文;寫作構(gòu)思;文化差異
一、引言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外的交流也日益增多。除了口語間的交流,書面表達也成為了中國和西方國家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英文寫作,又是我國教學中的一個弱項。對中國學生而言,對英文議論文的寫作常常感覺無從下筆。中國的論文構(gòu)思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學生也受東方文化的影響,在寫作英語議論文的時候也常用漢語的習慣來對整篇文章進行構(gòu)思,相當于將漢語的議論文翻譯成中國的議論文。雖然在語法方面沒有很大的錯誤,但是卻和西方文化相差較大,使西方對論文的內(nèi)容感到匪夷所思,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而了解雙方思維模式的差異,有益于思維模式的轉(zhuǎn)變,以西方思維模式來進行英文議論文的寫作構(gòu)思,達到中西方不同思維模式的靈活運用。
二、中西方思維模式差異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上的表現(xiàn)
(一)中西方思維模式差異在地域文化方面的表現(xiàn)
中西方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不同,在彼此地域中生活的民族不同,對同一個事物和事件的看法和態(tài)度也不同。中國氣候四季分明,大陸性氣候中夏天是最為炎熱難熬的季節(jié)。而西方的英國夏天卻是溫和舒適的季節(jié)。所以,面對“夏天”一詞,中國人馬上會想象到酷暑難耐的樣子。而西方面對“夏天”一詞,就反應(yīng)出一種舒適宜人的感覺。雖然這僅僅是地域差異中一個小小的例子,卻折射出兩種地域的差異性。地域的差異,帶動思維模式的差異,就如同樣是“夏天”,對其的感受卻大相徑庭。因此在英文的寫作構(gòu)思時,要充分考慮到雙方地域文化的差異。
(二)中西方思維模式差異在風俗習慣文化方面的表現(xiàn)
中國和西方國家有著相差較遠的風俗習慣。就如同“春節(jié)”和“圣誕節(jié)”,一個是屬于中國的最重要的節(jié)日,一個是源于西方的重要節(jié)日。中國飲食習慣用匙和筷,西方則是刀和叉。中國崇尚禮儀,認為“左尊右次”,這一點對西方而言,是難以理解的。對各國而言,風俗習慣都是復雜的。不同的風俗習慣,影響不同的思維模式。在英文寫作時,要尊重西方獨有的風俗習慣。
(三)中西方思維模式差異在宗教文化方面的表現(xiàn)
人類文化博大精深,宗教文化是其總重要的一部分。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不同的。崇尚的、忌諱的文化也不同。中國的以佛教和道教為主。而這并不存在于西方文化。西方崇尚的多以基督教為主。信奉上帝是最高的神。在文章寫作中,對詞匯的理解從方面來講也不相同。龍是中國崇尚的圖騰,象征著“高貴,吉祥和神圣”。而西方英語詞匯中“龍(dragon)”僅僅是一種低等的爬行動物。由此看來,在英文議論文寫作中,思維模式同樣要注意西方的信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三、中西方思維模式的差異在英語議論文寫作過程中的表現(xiàn)
(一)寫作中漢語和英語在詞匯上的差異
漢語和英語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上有著不同的偏重。也因此,漢語中動詞在句子中應(yīng)用較多,而英語和漢語比較起來,用名詞多于動詞,比較靜態(tài)化。所以我們在寫作中,要想接近西方風格,就盡量用名詞來表達漢語里用動詞要表達的意思。漢語追求一種語言的韻律,內(nèi)容結(jié)構(gòu)間的協(xié)調(diào)。又包含很多修辭方法,一些意義重復的詞語被多長使用。而英語強調(diào)的是簡潔,流暢,具有邏輯性。西方國家的用詞要求簡明扼要,避免復雜冗長。這點在英語議論文的寫作中要有足夠的重視。
(二)寫作中漢語和英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的差異
英語的句子中必須使用連接詞,以體現(xiàn)句子的完整性。而漢語則著重于句子本身的意義。漢語句子本身不以主語為中心,而是以句子表達的意義為主題。而英語則是要求突出主語,不能將其省略。漢語中多采用主體的思維方式,常用人稱來作為主語,運用主動語態(tài)。英語則對主體和客體有嚴格的區(qū)分,常用物稱來表達事情,被動語態(tài)使用較多。因此,在英語議論文的寫作中要注意句子結(jié)構(gòu)的差別,避免漢語主題的思維模式對英語的句子完整性造成影響。
(三)寫作中漢語和英語在文章篇幅章節(jié)上的差異
漢語的寫作思維方式常采用引言慢慢引出主題,很少直接進入主題。中間內(nèi)容逐點述說,最后結(jié)尾呼應(yīng)引出結(jié)論。受傳統(tǒng)中庸文化的影響,文章也常用辯證的方法,從正反兩方面來敘述主題。而西方文化則更習慣于直奔主題,表明態(tài)度,突出論點。內(nèi)容呈直線型展開,與中心思想緊扣,講究因果思維。在章節(jié)段落中,漢語習慣含蓄的連接,沒有主題句。而英語則習慣在每個段首都有一句提綱類的語言,其余語言都為之服務(wù)。所以在寫作中要注意思維模式合乎英語國家的邏輯方式,闡明觀點。
四、在英語議論文寫作中減少中式思維模式的方法。
如何減少中式思維模式對英語議論文寫作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我國西方語言寫作中長期探索的問題。針對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性,提出以下減少負面影響的方法。
首先,應(yīng)該加強英語語言的文化背景的學習,融入西方各方面文化的認知。除學習英語語言本身之外,對西方的自然地理,風俗習慣,人文風情加以了解。熟悉英語本身的語言背景。尤其重視英語的思維方式的鍛煉,明確英漢兩種思維的差異性,在寫作中摒棄漢語的思維模式。其次,在寫作中重視英文論文的結(jié)構(gòu)和風格,做到論點鮮明,論證有力。不冗長,不繁雜,注重結(jié)構(gòu)的緊湊。再次,充分利用范本來進行模仿寫作,研究英語論文范本的結(jié)構(gòu),句型和詞匯的運用,培養(yǎng)對議論文寫作的興趣,拓寬寫作思路,鍛煉英文的思維模式。同時多閱讀英文資料,強化英文的思維模式,發(fā)現(xiàn)和學會英語議論文的寫作技巧。平時注重英語思維的模仿練習,培養(yǎng)英語議論文的寫作能力。對漢語進行準確的翻譯,也可以為論文的寫作積累更多的詞匯和句子,滿足對寫作在實踐中的需要。
五、結(jié)語
寫作對語言方面涉及很廣泛,不僅包括語言的表達,還有思維方式等多種方面的能力。英漢之間的各種文化差異,決定了中心思維模式的差異,極大影響了英語議論文的構(gòu)思。在今后的英語議論文寫作中,要增強文化間跨越的意識,減少漢語思維模式對英語思維模式的影響,寫出讓西方人民理解和認可的英語議論文。
參考文獻:
[1]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一、議論文的特點
議論文,有論點,有事實。它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情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錯誤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屬于議論文的范疇。
議論文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結(jié)論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論點,即文章的主題,在正文部分擺出有利的事實,對論點進行嚴密的論證,最后根據(jù)前面的論證得出結(jié)論。議論文的三要素即論點、論據(jù)和論證。論點即作者要說明的觀點。論據(jù)是為說明論點服務(wù)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實勝于雄辯,是最好的論據(jù)。論據(jù)也可以是人們公認的真理,經(jīng)過實踐考驗的哲理。論證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方法有:
1.歸納法,即從分析典型,分析個別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點,然后得出結(jié)論。
2.演繹法,即從一般原理出發(fā),對個別事物進行說明、分析,而后得出結(jié)論。
3.對照法,即對所有事實、方面進行對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結(jié)論。
4.駁論法,即先列出錯誤的觀點,然后加以逐條批駁,最后闡明自己的觀點。
二、學生在閱讀議論文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
由于議論文本身語言比較難,而且有時長句子較多,所以學生在做題時很容易對文章的原句產(chǎn)生錯覺,導致誤解。針對學生在閱讀理解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認真加以分析。可以總結(jié)出學生在做題中經(jīng)常會犯以下幾個錯誤。
1.錯誤地把引出話題的句子理解成作者的觀點。
如06年北京卷C篇。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就說到“Poor but honest.”“The deserving poor.”These words always come to my mind when I think of “the poor”.因為后面的文章很難,學生就斷章取義,以為這就是作者的觀點,從而導致整個文章都理解錯誤。
2.錯誤地理解文章原句的邏輯關(guān)系。
如09年上海高考E篇第3題“Some people are against school uniforms because ?搖?搖?搖.”學生在文章中看到了“Some people are against the strict rule of school uniform,but they do not realize that students already accept a kind of rule――wanting to look just like their friends.”這句,錯誤地把原句中的轉(zhuǎn)折關(guān)系理解成了因果關(guān)系,從而選擇了“A.they fail to realize that students have accepted the uniforms.”。
3.分不清各個論證方法的區(qū)別。
如09年湖北C篇第4題“The author tries to persuade readers to accept his argument mainly by?搖?搖?搖.”所給的四個答案:A.pointing out the faults in what zoos do B.using evidence he has collected at zoos C.questioning the way animals are protected D.discussing the advantage of natural habitats。有些學生因為沒有接觸過這類的題,對于這幾種論證方法感到很茫然,從而作出錯誤的選擇。
4.把作者的質(zhì)疑理解為作者的觀點。
這種錯誤較多地出現(xiàn)在駁論文中。在文章中會出現(xiàn)多個疑問,而且句子又比較復雜,學生看了后很容易把這些都當成作者的觀點。
三、閱讀訓練策略
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以上問題,結(jié)合試卷選材和命題的特點,可對學生重點進行如下的針對訓練。
1.選取多題材,拓寬閱讀面。
文章選材上話題來源于生活,有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很熟悉但又產(chǎn)生了廣泛爭議的,有的則是離學生的生活很遠,背景知識很陌生。所以很多學生其實根本就沒讀懂文章。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要選取多題材的議論文,拓寬他們的閱讀面和知識面。
2.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整體把握作者觀點和態(tài)度。
議論文的目的就是作者要通過文章表明和闡述自己的觀點。近幾年高考的議論文閱讀題中,涉及較低能力要求的事實和細節(jié)的考題比例逐步變小,考查主旨概括、作者意圖推測等深層次的考題的比例在增大。而這正是學生答題錯誤較多的地方。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多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更好地把握全篇思想。
英語文章講究使用主題段或主題句。主題段通常在文章開頭,簡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題句可能在一段的開頭交代該段的中心意思,再由全段展開或討論這個意思。主題句也可能在中間或末尾,由全段展開討論后歸納總結(jié)出來。所以始終關(guān)注首尾段落和每段第一句能夠幫助基礎(chǔ)較薄弱在學生在不完全能讀明白文章的情況下也能大概了解作者的觀點。
3.引導學生多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論證是議論文一個很關(guān)鍵的步驟。作者會通過很多方法來引起讀者的思考并喚起讀者的共鳴。在某個程度上對論證方法的考查比對論點的考查更能夠幫助學生把握作者的論證思路,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4.幫助學生歸納題目設(shè)置特點。
議論文在題目設(shè)置上也會呈現(xiàn)和其他文體不一樣的特點,因為議論文閱讀重點考查作者觀點和主旨大意,所以議論文閱讀題干部分一般會用到以下這樣的句子: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Which of the following opinions does the author accept?
The author would probably agree that...
The author tries to persuade readers to accept his argument mainly by...
1)主旨題的解題技巧
*著重理解首末段、首末句;
*段落中出現(xiàn)轉(zhuǎn)折時,該句很可能是主題句;
*作者有意識地反復重復的觀點通常是主旨;
*首段出現(xiàn)疑問句時,對該問題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
*提出文章主旨時常伴有的文字提示:therefore,thus,but,however,in short等。
2)作者態(tài)度題的解題技巧
*作者對某一事物的看法,要么支持,要么反對,帶中立色彩的詞最不可能是正確答案;
*漠不關(guān)心類詞語一定不對,既然寫文章就不會不關(guān)心;
*不要把自己的態(tài)度揉入其中,也要區(qū)分開作者的態(tài)度和作者引用的別人的態(tài)度;
*當作者的態(tài)度沒有明確提出時,要學會根據(jù)作者使用詞語的褒貶性去判斷作者的態(tài)度;
關(guān)鍵詞: 圖表作文 議論文 情態(tài)隱喻
英語寫作是英語學習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寫作的過程就是用英語表達思想的過程,即便對英語為母語者來說有時候也是挑戰(zhàn),更不用說對于外語學習者了。因而,英語寫作在學習和教學中受到了充分的重視,并且引起了諸多學科的關(guān)注,如修辭學、功能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等。這些學科中有的關(guān)注的是寫作微觀層次的修辭手段、語篇銜接手段,有的關(guān)注寫作宏觀層次的題材、語義的連貫、語篇結(jié)構(gòu)和認知框架。然而,針對雅思考試中的圖表作文和議論文,在系統(tǒng)功能的框架內(nèi)從語法隱喻的角度研究圖表作文和議論文特征的文章鮮有。因此,本文從語法隱喻的角度揭示雅思寫作中圖表作文與議論文的情態(tài)隱喻的特征。
一、語法隱喻理論與人際隱喻
(一)語法隱喻理論。語法隱喻概念由韓禮德首次提出,他專門用一章,超越小句:表達的隱喻模式,論述了語法隱喻概念。韓禮德認為語法隱喻是與傳統(tǒng)的詞匯隱喻互補的一種隱喻模式,通過與詞匯隱喻的類比,將語法隱喻界定為意義實現(xiàn)形式的隱喻變體。也就是,從意義和語法實現(xiàn)形式的體現(xiàn)關(guān)系上界定了語法隱喻,語法隱喻是同一意義的不同語法實現(xiàn)形式,即“隱喻式”。“隱喻式”與“一致式”,組成一個不能截然分開的連續(xù)體,它們分別位于實現(xiàn)形式的兩極。依照語言的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語法隱喻可以分為三類:概念隱喻、人際隱喻和語篇隱喻。
(二)人際隱喻。人際隱喻是表達人際意義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情態(tài)隱喻和語氣隱喻。語言能夠表達人際意義的手段有很多,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語氣和情態(tài)。Thompson指出語氣就是“主語和限定成分共同構(gòu)成的小句成分”,是語義交換功能的核心,能夠?qū)崿F(xiàn)不同的言語功能:陳述、疑問、感嘆和命令。依照言語功能的不同,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和祈使句,這些句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實現(xiàn)形式上主要表現(xiàn)為主語和限定成分順序的不同。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和祈使句與它們所表達的言語功能之間并不是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有時會出現(xiàn)違反默認的言語功能,錯位表達的現(xiàn)象,這就為語氣隱喻提供了可能。情態(tài)就是講話人對自己講的命題的成功性或有效性所作出的判斷,或在命令中要求對方承擔的義務(wù),或在提議中要表達的個人意愿,這些語義資源由語法的情態(tài)系統(tǒng)實現(xiàn)。依照交換的物品類型不同,情態(tài)可分為兩類:情態(tài)化(modalization)和意態(tài)化(modulation)。如果交換的物品是信息,情態(tài)可以從可能性(probability)和經(jīng)常性(usuality)的角度考查信息的可靠性;如果交換的物品是貨物或服務(wù),情態(tài)就是說話人對交換的最終成功性的自信度。在命令中,這涉及說話人執(zhí)行命令的義務(wù)程度,而在提供中,它關(guān)系說話人完成提供的意愿(willingness)或傾向(inclination)的程度。為了更好地區(qū)分二者,前者被稱為“情態(tài)化”,后者被稱為“意態(tài)化”。根據(jù)情態(tài)的取向性,情態(tài)可分為:顯性主觀(explicit subjective)、隱性主觀(implicit subjective)、顯性客觀(explicit objective)和隱性客觀(implicit objective)。不難看出,顯性主觀和顯性客觀情態(tài)的實現(xiàn)形式不同于隱性主觀和隱性客觀情態(tài)的實現(xiàn)形式,前者以小句的形式實現(xiàn),后者以詞組的形式實現(xiàn)。以詞組的形式實現(xiàn)的就是情態(tài)的“一致式”,以小句的形式實現(xiàn)的就是情態(tài)的“隱喻式”,因而,情態(tài)隱喻就是情態(tài)在語義和詞匯語法實現(xiàn)關(guān)系的重新組合(realignment),即體現(xiàn)為以其他的語法手段實現(xiàn)情態(tài)的表達,包括顯性主觀和顯性客觀兩類。就轉(zhuǎn)級向度而言,情態(tài)隱喻表現(xiàn)為情態(tài)的評價由詞組級階上升到小句級階,即簡單小句中的副詞詞組或介詞短語變?yōu)閺秃暇渲衅鹜渡渥饔玫男【洌喲灾褪羌夒A的上升。這是情態(tài)隱喻的重要特征,可以作為區(qū)分情態(tài)的“一致式”和“隱喻式”的重要標準。
二、情態(tài)類型出現(xiàn)頻次與題材的關(guān)系
圖表作文和議論文分別屬于不同的寫作體裁,前者屬于說明文,后者屬于議論文。圖表作文作為說明文的一種類型,就是通過語言的形式客觀真實地再現(xiàn)圖表中的信息,無需添加作者任何的評價或觀點;而議論文就是作者陳述自己的觀點,并且運用充分的論據(jù)挑戰(zhàn)別人的觀點,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以求得讀者的贊同和支持。說明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描述和傳遞信息;而議論文最主要的寫作目的就是說服讀者,以贊同或支持的作者的觀點或主張。不同的體裁和寫作目的或交際目的,決定了語言表達不同。從功能語言學的角度來說,就是意義潛勢決定語言實現(xiàn)形式,不同的意義潛勢體現(xiàn)在詞匯語法層就會有不同的實現(xiàn)形式。
圖表作文為了達到客觀真實地再現(xiàn)圖表中信息的交際目的,縮小了人際意義協(xié)商的范圍,幾乎不使用情態(tài)隱喻,有時可能會少量使用隱形主觀情態(tài)。議論文為了達到說服讀者的目的,則大量使用各類情態(tài)手段,尤其是隱形主觀情態(tài),以慢慢地與讀者進行意義協(xié)商,逐步讓讀者贊同或支持自己的觀點。另外,使用較多的就是顯性主觀隱喻,對于這類隱喻情態(tài)的使用,多出現(xiàn)在需要明確亮明作者觀點的地方,多為文章的開頭段或結(jié)尾段,這也符合議論文寫作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策略。顯性客觀隱喻的使用較少,主要出現(xiàn)以科學技術(shù)為主題的議論文中,隱匿了說話人,使這些被轉(zhuǎn)述的命題或提議包裹上了客觀的外衣,降低了人際意義的協(xié)商。
三、寫作教學的啟示
在教學中要明確圖表作文和議論文的特點,明確告知學生這兩類作文在情態(tài)隱喻上的使用特點。圖表作文中,盡量不使用凸顯主觀意志的情態(tài)隱喻;在議論文中,要正確地使用各類情態(tài):明確亮明觀點時使用顯性主觀隱喻,較多地用在開頭和結(jié)尾段;與讀者進行意義協(xié)商時,較多地使用主觀隱性情態(tài);客觀地轉(zhuǎn)述事實或評價時,較多地使用顯性客觀隱喻。通過對雅思寫作中圖表作文和議論文小量語料的分析發(fā)現(xiàn),情態(tài)隱喻的使用在兩類不同體裁的作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是不同的,圖表作文中情態(tài)隱喻幾乎沒有出現(xiàn),只有出現(xiàn)了少量的隱性主觀情態(tài);議論文中情態(tài)隱喻出現(xiàn)較多,而且呈現(xiàn)出有規(guī)律的分布特征。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 M.I.M.Matthiessen.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 edition)[M].London:Arnold,2004:620.
英語書信常見寫作模板
1、開頭部分
How nice to hear from you again.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activity. I’m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of Apr. 9th. I’m pleased to hear that you’re coming to China for a visit. I’m writing to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during my stay in America.
2、結(jié)尾部分
With best wishes.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I’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reply earlier.
口頭通知常見寫作模板
1、開場白部分
Ladies and gentlemen,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an announcement to make.
2、正文部分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it. Please take your notebooks and make notes.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we’ll have a discussion in groups. Please come on time and don’t be late.
3、結(jié)束語部分
Please come and join in it. Everybody is welcome to attend it. I hope you’ll have a nice time here. That’s all. Thank you.
議論文模板
1、正反觀點議論文模板
導入: 第1段:Recently we’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we should... (導入話題) Our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is topic.(觀點有分歧)
正文: 第2段: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in favour of it.(正方觀點) Here are the reasons. First... Second... Finally...(列出2~3個zan成的理由)
第3段:However, the others are strongly against it. (反方觀點) Their reasons ar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 What’s more... In addition...(列出2~3個反對的理由)
結(jié)論: 第4段:Personally speaking, the advantages overweigh the disadvantages, for it will do us more harm than good, so I support it.(個人觀點)
2、“A或者B”類議論文模板
導入: 第1段:Some people hold the opinion that A is superior to B in many ways. Others, however, argue that B is much better. Personally, I would prefer A because I think A has more advantages.
正文: 第2段: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I prefer A.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 Another reason is that...(zan同A的原因)
第3段: Of course, B also has advantages to some extent... (列出1~2個B的優(yōu)勢)
書面表達一直是高考英語的重頭戲,綜觀2014高考18套英語試卷,書面表達不外乎有以下六種形式:半開放性作文,開放性作文,看圖作文,提綱類作文,讀寫任務(wù)型作文,應(yīng)用文。
在《江蘇省2014年高考考試說明》中,書面表達示例部分多了讀寫任務(wù)作文,這一作文類型在《江蘇省2013年高考考試說明》上是沒有的。當時就有專家預測:2014江蘇高考英語寫作要求必然出現(xiàn)變化。果然,今年江蘇高考英語考查了讀寫任務(wù)型寫作。
讀寫任務(wù)型作文中要求先用約30個詞歸納所提供文章的大意,再用約120個詞就這一事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兩部分看似關(guān)系不大,其實前一部分的歸納大意是事實的提煉,它和后一部分的發(fā)表觀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看起來好像容易寫,但事實上思維如果放不開,會覺得無話可寫,更寫不出出彩的文章。如何才能較好地完成這樣的書面表達呢?
一、歸納文章大意
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文章一般分為三類:敘事類、論述類和說明類。
1、敘事類文章的內(nèi)容包括“主題、情節(jié)和主旨”三個方面,其中情節(jié)是主要部分,“主題”和“主旨”有時藏于“情節(jié)”之中。但在寫摘要時,不能僅僅寫情節(jié),必要時要點出“主題”和“主旨”。敘事類文章通常用what-who-when-where-how-why的方法去總結(jié)和串聯(lián)文章的大意,這幾個要素有時全有,有時只有一部分。用最簡練的語言來說明故事講述了什么,要省去其中的細節(jié),不要拖泥帶水。
2、議論文的內(nèi)容包括“觀點、論據(jù)、結(jié)論”三個方面,所以議論文的摘要就是把這三個方面說清楚。議論文的主體部分是論證的過程,論據(jù)占有很大的部分,但在寫摘要的時候,不需要詳寫論證的過程,因為它有很多細節(jié)信息,而細節(jié)信息是寫摘要所應(yīng)該剔除的,所以議論文的摘要應(yīng)當將“觀點、論據(jù)、結(jié)論”三個方面同等對待。通常在文章的首段或末段中找出主題句;在文章的主體部分中找論據(jù)或事例。需要注意的是概括大意只是概括文章作者的觀點,而不是你的觀點,所以一定要客觀地陳述文章的觀點,不能添加或轉(zhuǎn)變。
3、說明性或描述性短文是用概括的文字來說明某種現(xiàn)象。如閱讀材料是一個故事,應(yīng)該用最簡練的語言來說明故事講述了什么,不能拖泥帶水,而且最好講述該故事給你的啟示或其中的一個道理。
二、發(fā)表自己觀點。
讀寫任務(wù)型作文要求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jié)合,通過閱讀所給材料,對信息進行加工,并結(jié)合積累的相關(guān)知識,按照任務(wù)要求謀篇布局,完成寫作任務(wù)。發(fā)表觀點即表示作文屬于議論文范疇,即使用一般現(xiàn)在時和第三人稱。要特別注意思想的辯證性,看待問題要一分為二,不能絕對化。要盡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單詞句式,也要使用高級詞匯和高級句型使文章顯得更有檔次。以2014年江蘇卷為例,卷面要求是:
【寫作內(nèi)容】
1.用約 30 個單詞寫出上文概要;
2.用約 120 個單詞發(fā)表你的觀點,內(nèi)容包括:
(1)支持或反對漢語詞典收錄英語詞匯;
(2)用 2-3個理由或論據(jù)支撐你的觀點。
【寫作要求】
1.可以支持文中任一觀點,但必須提供理由或論據(jù);
2.闡述觀點或提供論據(jù)時,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語句;
3.作文中不能出現(xiàn)真實姓名和學校名稱;
4.不必寫標題。
解題思路為:
1、認真審題,領(lǐng)悟題意
用約 120 個單詞發(fā)表你的觀點,內(nèi)容包括:
(1)表明支持或反對漢語詞典收錄英語詞匯的態(tài)度;
(2)用 2- 3個理由即論據(jù)支撐自己的觀點,要擺事實,講道理。
根據(jù)寫作內(nèi)容確立以下要點:
①文體:議論文
②人稱:第一人稱
③時態(tài):一般現(xiàn)在時(主體時態(tài))、一般過去時(“經(jīng)歷”)
2、整理要點,布局謀篇
在明確寫作要求和寫作內(nèi)容后,不要急于動筆寫作。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劃分文章的段落,理清文章的層次。如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把主體部分直接按照寫作內(nèi)容中的兩個點分成三段。這樣閱卷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否把要點寫全。此外,第二段的筆墨分配要有機平衡,不能光用理論也需要事實論據(jù)。
3、組織材料,充分論證
(1)開門見山,簡潔明了
由第一步分析可知,本文是議論文,要求我們首先表明自己的認識。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目前英語詞匯使用的普遍性及大家在討論漢語詞典是否需要收集英語詞匯。然后直接闡述自己對此事的觀點
(2)收集材料,逐步論述
寫作要求中提到:闡述觀點或提供論據(jù)時,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語句。那么,在材料中查看有無可以利用的論點、論據(jù)后,再用自己的話語進行歸納總結(jié),用以充實文章的內(nèi)容,從而達到移花接木的效果。如原文中有: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like these are getting popular.They have already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anguage.可以轉(zhuǎn)述為As the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is on the rise,it’s no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se words in Chinese contexts.要求說明理由和提供論據(jù),那么,可以闡述事實:Most people nowadays use “IT” instead of its translation “xinxi jishu.”也可以闡述其他國家的做法,如In English,there are many words borrowed from Latin,F(xiàn)rench,or even Chinese.還可以從自身的做法出發(fā),漢語曾經(jīng)引進過日語,如Chinese has never stopped taking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say,“ganbu” or “minzhu” from Japanese.從這幾個方面出發(fā),就能將論據(jù)整理得清晰全面而又有說服力了。
4、勘誤潤色,錦上添花
打好草稿后,需要認真復查,盡可能減少失誤。檢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時態(tài)、語態(tài)是否正確,主謂是否一致,句子結(jié)構(gòu)是否完整,詞語搭配是否恰當,單詞拼寫是否有誤,標點符號是否準確等。
下面結(jié)合潘教授的觀點,談?wù)勎覍Ξ斚伦h論文教學的反思與探討。
一、對議論文“要素”的反思與探討:理論性、邏輯性、概括性
潘教授認為議論文“三要素”提煉不當,那么議論文寫作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呢?議論文的知識體系究竟是什么呢?
記得2002年韓雪屏先生在《語文建設(shè)》上發(fā)表了《審視語文課程的知識基礎(chǔ)》一文后,就引出了對語文知識問題的大討論。十年過去了,到現(xiàn)在我們還沒有厘清中小學語文課程需要的知識有哪些,對議論文的知識體系的構(gòu)建還處于停滯的地步,盡管其中也有許多人作出了探索,出現(xiàn)了議論文的能力訓練體系、思維訓練體系、目標分類體系、議論文寫作范式等研究成果,但這些研究與實驗并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同時對于議論文寫作知識的研究還沒有本質(zhì)上的突破。
那么議論文的“要素”是什么呢?從文體特征和寫作的基本要求看,記敘文在于以情動人,使人感動;說明文在于以知啟人,使人明白;應(yīng)用文在于以事告人,使人知曉:而議論文是以理服人,使人信服。
以理服人、使人信服,應(yīng)該是議論文的基本要素,結(jié)合高朝俊教授及相關(guān)專家的觀點,從文體特征和寫作要求看,議論文的“要素”可作如下概括:
(一)理論性。議論文又稱說理文,強調(diào)文章要說出的是“理”,即要有理論性的觀點,也強調(diào)文章要竭盡力量說道理,即要以理服人。議論文要從個別的現(xiàn)象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要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這樣的觀點才有高度,道理才具有普遍性,才能令人信服。正如列寧在《哲學筆記》說:“羅列一般的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不是從全部總和,不是從聯(lián)系中去把握事實,那么事實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甚至連兒戲都不如。”
(二)邏輯性。議論文要發(fā)議論和說道理,它所遵循的是思維的邏輯性、完整性、嚴密性、條理性,以及推論的合理性、證偽的科學性。在論述過程中,要運用邏輯思維的工具,以概念、判斷、推理、比較、分類、分析、概括、綜合等手段去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
(三)概括性。一是對內(nèi)容的概括性,即要從大量的現(xiàn)象中概括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二是語言的概括性,即要以概括性的語言來將具體事例、現(xiàn)象等抽象化,而不是作生動的描述。
我以為從內(nèi)容、思維、語言等方面提煉出議論文的基本要素,易于被老師接受、學生理解,易于在寫作中運用。
二、對議論文寫作目的的反思與探討:負責的態(tài)度、理性的精神、求真與求善
潘教授認為議論文寫作的目的是“求真”,我認為這是議論文寫作的較高目標。結(jié)合議論文寫作教學的具體情況,議論文寫作教學的目的應(yīng)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觀點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議論文寫作的要求是:“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精神。”2000年《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議論文寫作的要求是:“能有意識地考慮寫作的目的和對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兩者都強調(diào)了“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我以為“負責的態(tài)度”是議論文寫作中“求真”的基本要求。
到了高中階段,中學生基本完成了心理上的“斷乳期”,身心發(fā)展已經(jīng)漸趨成熟,參與社會日漸廣泛深入,他們對社會、自然、人生、自我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認識與思考。但由于高中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這些思考和認識又有許多不足,如他們的觀點常常情緒化,許多觀點不切實際、偏激,因此引導學生“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在高中階段顯得尤其重要。
朱光潛先生認為寫作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有話必說,無話不說,說須心口如一,不能說謊……如果存心說謊,那是入手就走錯了路,他愈寫就愈入迷,離文學愈遠。許多人在文學上不能有所成就,大半都誤在入手就養(yǎng)成了說謊的習慣。”我們看到當下學生在作文中迎合教師、迎合評分標準、迎合政治、迎合時勢,說假說、空話,就是不敢說真話,這哪里是什么“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呢?
我認為在議論文寫作時應(yīng)特別強調(diào)學生“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讓他們養(yǎng)成發(fā)表觀點時不信口開河、口無遮攔,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在網(wǎng)絡(luò)時代,“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更是對一個公民和網(wǎng)民的基本要求。
王棟生先生認為:“寫作要有公民意識……公民意識需要我們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高中生寫作要有社會性,我們固然要關(guān)注社會上的重大事件,表現(xiàn)社會的重大主題,但更要從身邊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人生。在這樣的社會實踐中,一步步增加自己的社會責任感。”這里強調(diào)“寫作要有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都是以“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為基礎(chǔ)的。
(二)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精神
德國啟蒙運動的思想家萊辛有句名言:“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占有更為可貴。”寫作要達到“求真”的目的,除了培養(yǎng)學生“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精神。
我認為理性精神就是客觀的依據(jù)、理性的懷疑、獨立的思考、多元的視野、平等的爭論、實踐的檢驗、寬容的激勵,還有實事求是、質(zhì)疑探討、真誠合作等,而這種理性精神在當下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常常被忽視。
而國外在議論文教學中都十分關(guān)注理性精神。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公立學校英語課程標準(9~12年級)對議論文的要求有:“預想讀者可能出現(xiàn)的誤解、偏見和期望,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論述。”德國的高中課程標準強調(diào):“能以說理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觀點”,以及“能表達反駁性論據(jù),并能有效地用于議論”。加拿大阿爾伯特省的課程標準則強調(diào)“欣賞他人思想和表達的多樣性”。我們可以看出,“反駁性論據(jù)”“欣賞他人思想”等,都是理性精神的表現(xiàn),也說明國外議論文教學非常強調(diào)理性精神。
因此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上,無論是學生寫作前的指導,還是寫作過程中的思考與探討,或是寫作后的講評,都可以通過作文案例,來具體分析學生是否有情緒化、非理性的表達,如果有,努力更改,從而使學生在學習議論文寫作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理性的精神,并用理性的精神戰(zhàn)勝個人甚至一個群體的非理性的情緒,這樣才能加深對社會、事物的認識,才能逐步走向?qū)φ胬淼恼J識。
(三)議論文寫作“求真”也要“求善”
潘教授強調(diào)議論文的寫作目的是“求真”,我覺得求真之外,還要“求善”。
議論文中的“求善”,就是以一顆善良之心、以悲天憫人的情懷來看待社會人生,是對弱者的同情、對強權(quán)的批判、對文明的倡導、對愚昧的針砭、對真善美的謳歌、對假惡丑的鞭撻,等等。
作文如做人,于漪強調(diào)“要作好文章,首先要在做人上狠下工夫……盡管現(xiàn)在大家都在提倡創(chuàng)新和求異,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東西,是不必質(zhì)疑的,更是不能失缺的”。她說:“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史學家,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身上更吸引人的不是其他,而是一種人文精神,一種偉大的悲天憫人的氣度和對國家對民族的無限熱情與熱愛,像杜甫和列夫·托爾斯泰等。而現(xiàn)在的學生如果家里的屋子破了,能自己動手修繕已經(jīng)很不錯了,恐怕很難想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更不可能有‘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胸襟和為理想而舍棄一切的豪情。”我想于漪老師所強調(diào)的“做人”“精神”“人文精神”“悲天憫人的氣度”“熱情與熱愛”其實就是人的一顆善心。
在學生作文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尊重與寬容,例如看待“小悅悅事件”。不是任由學生一味地去批判路人見死不救,而是應(yīng)該結(jié)合當下的社會實際和當下公民的素質(zhì),設(shè)身處地地去看待路人的選擇,理解他們的選擇,寬容他們的不足,同時再引出自己對路人及其他公民的期望,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重演,希望他們有正確的選擇與行動,希望網(wǎng)民及社會輿論有正確的導向。這樣的表達,才是有一顆“善心”的表現(xiàn)。
三、對“材料意識缺乏”的反思與探討:積累有價值的素材并適當加工
潘新和教授認為“‘材料’意識,可謂議論體式寫作的首要意識”,確實如此。積累材料固然重要,但是積累什么樣的材料更重要。我以為有思想價值、有說服力的材料才是有價值的素材。
議論文是要表達作者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批判、糾正別人錯誤的觀點與思想的。有人說,“千古文章意為高”,這里的“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有沒有獨到、深刻的“意”是區(qū)分文章高下的重要方面。只有運用有思想價值的材料,才能有效地幫助作者表達思想,所以積累的材料必須具有思想價值。
議論文寫作的目標之一就是以理服人,論據(jù)有說服力是首要的要求。那些有影響的事件、公開的數(shù)據(jù)、經(jīng)典的名言等可以看成有說服力的素材。
要讓素材變成有價值的論據(jù),還要學會加工材料。有價值的材料如同一塊璞玉,如果不加工,其價值就不能提升。所謂加工材料,不僅是要除去與觀點無關(guān)的內(nèi)容,還要通過分析,凸顯材料的思想價值,強化其針對性,從而提升其說服力。
下面試舉一例說明對材料的加工意識的重要性。
材料:《老子·道德經(jīng)》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從“一切貴在開始”的角度加工材料:“合抱之木”,不可謂不“大”;“九層之臺”,不可謂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謂不“遠”。然而,這“大”“高”“遠”,都是從“毫末”“累土”“足下”開始的。不自“毫末”,何來“合抱”?不起“累土”,哪來“九層”?不始“足下”,何以“千里”?可見,一切貴在“始”。
從“成功貴在積累”的角度加工材料:“合抱之木”,不可謂不“大”;“九層之臺”,不可謂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謂不“遠”。然而,這“大”“高”“遠”,都是由“毫末”“累土”“足下”一點點累積而成的。沒有“毫末”之積,何來“合抱”之大?沒有“累土”之積,哪來“九層”之高?沒有“足下”之積,怎至“千里”之遠?可見,成功貴在“積累”。
這樣的加工就是以多元的眼光來加工材料,使材料與觀點緊密結(jié)合,從而有效地表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加強說服力。
四、對“思想方法片面”的反思與探討:多樣性、深刻性、批判性
潘教授認為學生思想方法片面的原因是“‘議論文三要素’的著眼點是論點與論據(jù)的統(tǒng)一,而不是矛盾”。這是原因之一,但我認為學生思想方法片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思維品質(zhì)的低下。
美國學者唐納德·奎恩說:“在整個寫作中,寫作與思維是同時產(chǎn)生的,寫作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的過程。”也就是說只有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我認為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思維的多樣性。“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一個問題要從盡可能多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認識更全面、更透徹。如“小悅悅事件”,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受害者本人小悅悅看,受害者能否得到及時救助,關(guān)系到一個人的生命安危;從小悅悅的父母看,監(jiān)護小孩子,來不得半點馬虎;從十六個旁觀者看,救助他人,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帶來災(zāi)難;從社會的角度看,當下的社會為什么人們不敢做好人,為什么不敢去救助他人,這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這樣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就會形成對“小悅事件”的全面認識。
二是思維的深刻性。就是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能從特殊性看到普遍性,從現(xiàn)象揭示本質(zhì)。還以“小悅悅事件”為例,透過十六個路人的冷漠,可以發(fā)現(xiàn)社會的冷漠。追問為什么,會發(fā)現(xiàn)當前社會人們的道德水準出現(xiàn)了較大的滑坡。繼續(xù)追問,會發(fā)現(xiàn):一是當代社會人們追求物質(zhì)享受,忽視精神追求;二是做好事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再追問,會發(fā)現(xiàn)社會缺少“好人”的保障機制,做好人的成本太高,好人一旦受到誣陷,只能流血又流淚,這樣一來,人們與其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通過追問,便會把握出現(xiàn)這一事件的原因:社會機制、公民教育、民族劣根性……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一是要形成良好的社會保障機制;二是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對公民的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素養(yǎng);三是改造民族的劣根性,弘揚助人為樂、樂善好施的民族文化。這樣,經(jīng)過反復的追問,就形成了思維的深刻性。
三是思維的批判性。我以為要有一種質(zhì)疑精神和否定精神,對問題既不是全盤肯定也不是全盤否定,而是要辯證全面地認識。如2011年江蘇高考題“拒絕平庸”,如果全盤肯定,就是要拒絕平庸,人要成為優(yōu)秀的人;如果全盤否定,不拒絕平庸,似乎是強調(diào)做一個平庸的人也是好的。這兩種觀點似乎都有偏頗,只有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平庸”問題,才可以發(fā)現(xiàn),拒絕平庸、追求卓越是人的一種理想追求,如不能實現(xiàn)理想,做一個平庸的好人也未嘗不可,正如古人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如果用辯證的眼光看這個問題,拒絕平庸,但不是拒絕平凡;拒絕平庸,但不是拒絕平常,人可以平凡、平常,但不能庸俗。思維中如果有了批判性,認識問題會更全面、辯證,甚至會出現(xiàn)新知,產(chǎn)生真知灼見。
五、對具體分析欠缺的反思與探討:多一點哲學思維
潘教授認為學生不會具體分析,導致說理的貧乏,這確實指出了當下學生議論文寫作的實際問題。我以為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學生在分析時要運用哲學思維和邏輯思維。
請看這樣一個議論文片段:
當翁帆選擇了楊振寧,多少人輕易地說“不”?當萬科老總王石為賑災(zāi)捐款數(shù)額不大之時,多少人輕易地說“不”?當范美忠老師說出地震時自己先跑,未救學生時,多少人輕易地說“不”?(如果學生僅僅寫到這里,就是現(xiàn)象的羅列,就是就事論事,看似有氣勢,而實際上沒有說服力。)可是有誰規(guī)定,28歲不能嫁給82歲?有誰規(guī)定,自愿捐款,數(shù)額必須達到一個定量?有誰規(guī)定,教師不能懦弱膽怯害怕死亡,而必須成為舍生忘死的英雄?(這段文字就包含了幾種哲學思想:對立與統(tǒng)一、相對與絕對、現(xiàn)象與本質(zhì)。)我們羨慕郎情妾意,可是忘年之愛也未為不可;我們尊敬慈善大義,可是捐款也該以自愿為前提;我們崇敬救人英雄,可是救己的凡人也不算可恥(運用了事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哲學關(guān)系來進行推理。)我們可以對他們說“不”,但請不要輕易地說“不”: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表達自我,你再冷靜想一想,再決定,是“可以”,還是“不”
當我們自覺地運用了哲學思想進行分析,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矛盾,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能全面深刻地論述問題,就會顯露思想的鋒芒。
正如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說:“無論寫什么文章,要寫得好,先決條件是具有正確的思想認識、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見聞,相當?shù)乃季S能力。”結(jié)合議論文寫作,這里的“正確的思想認識”涉及寫作目的和思想方法;“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見聞”涉及材料意識;“相當?shù)乃季S能力”涉及具體分析。如果再加上合理的議論文知識,我們就有可能解決當下議論文“三要素”所帶來的弊害。
僅以此向潘新和教授請教,并愿拋磚引玉。
注釋:
[1]韓雪屏《審視語文課程的知識基礎(chǔ)》,《語文建設(shè)》2002年第5期。
[2]高朝俊、鄒昭華《議論文的特點——議論文寫作漫談之一》,《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高中)》,2007年第3期。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9頁。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朱光潛《談文學》,《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第277-278頁。
[6]丁帆、楊九俊主編《高中語文》(必修五),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40-41頁。
[7](8][9]洪宗禮、柳士鎮(zhèn)、倪文錦主編《母語教材研究》(第6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98、226、359頁。
[10]吳弘《學生作文嚴重“缺鈣”——著名語文教育專家于漪近日剖析教學弊病》,《青年報——學生導刊》2000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