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31 05:13: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材料科學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學校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進入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國高校擴展版ESI高被引論文排行榜中位列第84位。
3、省級重點學科:光學工程、政治經濟學、國際法學、文藝學、傳播學、光學、細胞生物學、材料物理與化學、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結構工程。
4、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50] 、信息與通信工程、光學工程、理論經濟學。
5、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中國語言文學、哲學、生物學、生態學、光學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行政管理、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設計學、美術學、藝術學理論、數學、統計學、心理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應用經濟學、理論、公共管理、理論經濟學等。
關鍵詞:材料專業;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模塊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1-0172-02
隨著新世紀材料及能源學科的大發展機遇,也應和石河子大學進入全國211大學工程計劃的實力,作為新專業,2012年9月,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開始招收本科生。在專業教育過程中,為適應中外科技交流的需要,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程,作為第一界本科生的專業英語教學在本科教學大綱中的第五學期開課?!秾I英語》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選修課,專業英語教學作為專業課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置目的為了強化專業基礎英語的實踐,掌握材料專業的國際科技動態,有能力讀懂專業文獻,學術交流及繼續教育等多方面的能力[1-3]。既是基礎英語知識的延續,又是基礎英語的應用,培養英語及專業知識能力及素質的重要途徑[4]。在材料科學技術領域,國際化已經成為趨勢,查閱國外專利及相關文獻,以及和國際專家面對面交流已經常態化,在各大高校通過專業英語的學習都可以提高本科生的素質教育[5]。目前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中存在諸多問題,如課程學程短、覆蓋面廣、深度不夠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針對我院材料系本科生專業英語教學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措施[3,6]。
一、把握科研動態,選取合適教材
材料專業的專業英語教材很多,如匡少平主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英語》,范積偉主編的《材料專業英語》,曹同玉主編的《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英語》,劉愛國主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英語》,趙安源主編的《材料專業英語》及劉瓊瓊主編的《高分子材料專業英語》等教材。我們選取的是匡少平主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英語》一本作為我院材料系的專業英語的教材,原因有以下幾點[7]。
1.該教材分不同模塊,如金屬陶瓷單元,聚合物材料單元,復合物材料單元及納米結構單元等??梢葬槍Σ煌膯卧K,給予教學不同的課程設計,比如聚合物材料單元和復合材料單元可以放的比重多一些[8]。
2.該教材緊跟科研動態,在教授過程中,很容易插入現有的相關材料的新動態和新工藝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和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9]。
二、教學技巧的探索
針對我院第一屆學生開設的這么專業選修課程,沒有往屆的經驗可以參考,因此,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自身問題,我們提出了一些可以改善的教學技巧。
1.我院開設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專業英語課在大學的第五學期,同時也是高分子化學同期開設的。而學習專業英語最好有高分子化學的背景知識,因此,再次選定專業英語的講課時間是,授課老師可以安排在高分子化學開課之后的兩周后開始。課堂上允許學生隨時打斷,隨時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專業知識疑問[10]。不要給學生提出太高的要求,專業英語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先讓學生慢慢養成專業英語的寫作及表達的邏輯思維,了解語言上的規范,表達上的準確以及文章的流暢性及確切性。
2.本科生學習外語的主動性還不夠,針對這點,我們可以將課文中出現的生詞,提前發給學生,讓他們進行預習,一方面通過預習,對多學課文的專業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可以減少課上做筆記的時間,專心聽講[11]。在課程上,要切實分析特定語句,比如定語比較長的非限定定語從句,分析復雜長句的主語,謂語以及要傳遞的主要信息。在多次的分析句式過程中,讓學生習慣科技論文的表達模式。
3.在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很少,為了抓住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將現有的2個班級分成不同的小組,在進行課前預習的前提下,課上進行朗讀和翻譯工作,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突破啞巴式英語的學習模式。同時,也提高了本科生的專業英語的閱讀,分析和表達能力[12]。合作小組和任務驅動式教學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英語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13]。
4.布置適當的作業,課后獨立完成查閱英文文獻,講授文獻的基本大意,為大四畢業設計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保障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同時,為日后去外企工作的學生也做了相應的鋪墊,和國際化公司員工的標準靠攏,增加就業競爭力[6,14]。
5.抓住大三已經準備考研的同學,他們最知道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整個課堂中,讓他們成為學習專業英語知識的排頭兵,起到帶頭作用,調動起課堂的氣氛,老師輔助提問一些稍有主動障礙的學生,控制住上課開小差的同學,這樣就可以活躍課程氣氛的同時調動起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專業知識和英語知識的學習中來[15]。如果能有本科生參與到相關專業老師的課題組進行實驗環節的訓練,如石河子大學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P)項目,石河子大學“挑戰杯”研究訓練計劃中,更能提高這些學生的專業英語的學習熱情,他們可以將所學的專業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驗中[16]。
三、提高專業英語教師的水平
1.根據專業英語的特殊性,該課程由具備專業知識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因此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常年閱讀專業文獻,撰寫科技論文,在看,寫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17]。但是在聽說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以彌補教學授課所需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學,學院的協助與支持,比如定期選派專業英語教師到國外國內著名高校進行短期研修與培訓,或者提供更多的與外籍教師交流的機會,增加專業英語教師的專業技能。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任課教師應該在專業英語方面的聽、說、讀、寫方面有長足的進步[18]。
2.教師也要不斷的補充更新專業知識,把握科研動態。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穿插任課教師在國際國內會議上的專業學術報告,給學生更多的鮮活知識。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學習專業英語的真正目的和作用[19,20]。
綜上所述,當前,學習好材料學科的專業英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學技巧的多樣性,學生的重視程度等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們要不斷的探索和改革實踐,采取多樣化教學,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生的興趣,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為石河子大學培養專業素質更強的本科生,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壽如.專業英語教學的幾點體會[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89,(01).
[2]張冬梅.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6,(03).
[3]熊曉春.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02).
[4]張吉強,蔡文琴,李澤桂.關于專業英語教學的探索[J].四川解剖學雜志,1997,(01).
[5]欒國顏.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英語教學探討與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01).
[6]崔會芬.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探索[J].科技信息,2010,(15).
[7]莫再樹.關于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的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02).
[8]劉杰穎.專業英語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與教學[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06,(04).
[9]張勇,袁廷新,楊帆.新課程化學實驗功能辨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9,(02).
[10]鄧保慶.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的必要性探討[J].求實,2010,(S1).
[11]李世云,鄒俊,周海駿.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研究[J].廣州化工,2012,(18).
[12]孫麗麗,畢鳳琴,張旭昀.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實踐的認識與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05).
[13]陸江銀,王春曉.化工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14]董世艷.石油相關專業研究生專業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D].長江大學,2013.
[15]馬恒昌,李文鋒,王鋒,et al.化學專業英語教學感悟及策略探索,Wuhan,HuBei,China,F,2013[C].
[16]魯紅典,邵國泉,謝勁松.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的思考[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04).
[17]高云峰.專業英語師資發展[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03).
[18]童慧萍.大學專業英語師資現狀調查分析[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10).
關鍵詞: 研究生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
材料是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與先導,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材料技術是現代高科技與新經濟的三大重要組成部分,在以高科技為主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在產業政策、科學研究、教育與人才培養等方面都給予了材料科學重點支持、優先發展的政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與實踐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
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教育改革迅速發展,幾乎全國所有設有材料專業的院校均已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材料科學與工程教育改革,借鑒歐美諸國材料科學與工程教育模式與體系,培養模式由“專業培養”向“學科培養”發展,從狹窄的專業教育向全面的素質教育轉變,從鉆研狹窄的單科教育向建立工程意識教育轉變;同時,吸收歐美國家的“材料學科共同基礎知識”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從學科式課程向整合式課程轉變,專業課程從中心地位向載體地位轉變,課程內容從以學科發展為中心向以培養學生為中心轉
變[1]。總體來說,我國高校材料教育正在不斷打破舊的專業范圍的約束,向其它專業甚至其它一級學科滲透。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化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成為必然的選擇。
一、國內材料與化學學科研究生培養現狀分析
調研對象為國內“985”高校的材料與化學學科研究生最新培養方案,學科涵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兩個一級學科,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應用化學五個二級學科[2]。調研結果分析表明,國內高校材料與化學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具有如下特點:
(1)除了政治、英語、數學等公共必修課外,課程設置的基本模式為: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包括必修的學術活動、專業外語等)。
(2)專業基礎課的數量少,且必修,或者提供少量課程供選擇;所設課程都為各方向的基礎和共性的理論、測試方法、制備技術和實驗技能等。
(3)專業選修課根據各自的研究方向提供很多課程供選擇。大部分學校開設的專業選修課都在10門以上,如天津大學為材料學碩士生開設了24門專業選修課;哈爾濱工業大學分別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生和博士生開設了35門和14門專業選修課;上海交通大學為材料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和應用化學博士生都開設了20門專業選修課;南京大學為應用化學碩士生開設了26門專業選修課。
(4)對學術活動(讀書報告、參加學術會議、聽學術講座)、前沿進展或專題研討、外語文獻閱讀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和標
準[3]。幾乎所有高校都將上述課程列為必修,并對其考核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哈爾濱工業大學規定研究生參加跨學科學術講座5次,并在全系范圍內做學術報告2次(其中至少1次使用外文),并鼓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5)各高校均傾向于按一級學科設置課程[3,4]。如中南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等均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置了碩士生和博士生的課程體系;四川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等按化學一級學科設置了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應用化學的碩士生課程體系。
(6)規定或鼓勵跨學科修課,以提高綜合素質,拓寬知識面和優化知識結構。
二、我校材料學科研究生培養現狀分析
我校材料類人才培養源于1953年成立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金工金相”專業,至今已有55年的辦學歷史。隨著“哈軍工”主體南遷長沙,學校原專業體系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材料類與化學類合并組建材料工程與應用化學系,先后開設了“金屬材料”、“復合材料”、“軍用材料工程”、“應用化學”等專業,為國家和軍隊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高級技術人才。
隨著高新技術發展對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以及國內外材料科學與工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校材料學科研究生的培養現狀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歷史條件下國民經濟發展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高級人才的需要,突出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按二級學科設置培養方案,與學科交叉融合的大趨勢不相適應。我校材料類研究生培養按“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設置培養方案,此外,還有“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應用化學”、“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3個化學類二級學科碩士點,涉及6個二級學科,分布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4個一級學科中。而近年來,隨著我校材料學科與化學學科相互交叉融合,逐漸形成了以化學基本原理為學科基礎,材料工程為專業方向的特色學科體系,涵蓋結構材料(耐高溫與輕質復合材料)、功能材料(光電功能材料)、材料化學(電池能源材料)、軍事化學(含能推進材料)4個特色學科方向。上述6個二級學科交叉融合于這4個特色學科方向中,且各二級學科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如結構材料方向不僅具有“材料學”的學科屬性,還具有“材料加工工程”與“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的部分學科屬性。因此,這種按二級學科設置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不再代表我校材料學科特色學科方向發展。
(2)專業方向劃分過細,不利于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我校材料與化學類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涉及的研究生培養專業方向達19個,而每年的招生規模小于40人(2008級博士研究生13人,碩士研究生25),并且培養規模有逐年減少的趨勢,這樣每個專業方向年招生規模在2人左右。這必然帶來兩個方面的弊端:一是要開設數量眾多的專業課程(如每個專業方向開設1~2門專業課程,則專業課程的數量達38門之多),而聽課的學員可能只有1~2人,這既加重了教員的負擔,又浪費了日益緊缺的教學資源;二是過多的專業方向不利于教學條件的建設。
(3)課程體系不夠優化,不能滿足跨學科培養的需求。我校自2004年開始暫停“軍用材料工程”專業的本科招生計劃,而材料學科又是我校的優勢學科,所以本?!皯没瘜W”專業的本科生絕大多數選擇報考材料類研究生,呈現較普遍的跨學科培養現象。應用化學專業的本科生由于材料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缺乏,必然會影響其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學習與后續的論文研究,而在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中并沒有將材料學科共同基礎知識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反而是各類專業課程處于中心地位,這必然會制約人才培養的質量。此外,在課程設置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性課程教學,不利于學員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的培養。
三、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改革
在全國材料科學與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為了適應新的歷史條件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對材料類專業高級人才的需要,結合我校材料學科與化學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特點,開展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培養的改革,包括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性教學環節等內容。主要工作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突破學科界限,按一級學科組織人才培養。順應國內外材料科學人才培養改革的主流,突破材料與化學學科界限,按一級學科的模式組織人才培養,不再按二級學科進行區分,而是按“大材料”的思想,下設“結構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化學”、“軍事化學”4個特色學科方向。在課程設置上,摒棄材料與化學相互獨立的模式,跨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化學兩個一級學科設置課程體系,將材料與化學共性的基礎理論作為基礎課程的主體,突顯材料與化學的交叉融合。具體課程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上述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基于材料與化學學科的內在關聯性,將化學定位于材料的基礎學科,而材料學科定位于化學學科的工程化方向之一。因此,材料與化學類研究生完全可以采取大學科群培養模式,跨材料和化學兩個一級學科設置課程體系,完全打通材料與化學課程,不再區分學科門類。這種培養模式雖然在國內同類高校中還不曾采用,是一種培養模式的創新;但和國內眾多重點高校鼓勵研究生跨一級學科選修課程的精神是相符的。因此,材料與化學大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應該是一種有益學科融合,增強研究生學科基礎知識的不錯選擇。
(2)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按照學科知識體系優化設計研究生課程,課程體系和內容的設計力爭做到體現學科內涵、學科基礎和學科前沿。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大幅壓縮專業課程數量,有針對性地開設高水平專業課程,實現專業課程從中心地位向載體地位轉變?!糐P2〗如表1所示,每個學科方向限設專業課程3~4門,且可以跨學科方向選修。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充分考慮“復雜電磁環境”等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的重大需求,用科學技術進步、軍事訓練和武器裝備發展的最新成果充實更新教學內容,如將《功能材料》課程改造成《信息功能材料學》,增設《偽裝隱身技術》、《生物材料學》、《含能材料性能計算原理》等課程?!糐P〗
在實踐性教學環節方面,注重研究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除開設大量的課程實驗外,還增加了《高等合成化學實驗》和《材料制備實驗》2門實驗課程。在實驗內容的選取上緊密結合我??蒲刑厣?,如聚碳硅烷制備與有機硅樹脂合成實驗、C/SiC復合材料制備與聚合物復合材料構件制備實驗、功能陶瓷材料制備與性能表征實驗等。這不僅培養了研究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而且使研究生提前熟悉科研設備,對后續科研工作的開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3)強調自學和研討,強化研究生學術活動。突出強調研究生的自學能力,要求研究生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活動,且明確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專題研討等學術交流活動的等級和次數要求,如博士研究生必須參加不少于20次(碩士研究生為10次)的學術交流活動(其中至少有4次為跨學科交流活動),本人至少主講3次。至少應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或全國性高水平學術會議并。并要在參加每次學術交流活動后,撰寫不少于500字的總結報告。同時強化研究生文獻查閱能力,明確要求博士研究生在開題報告前應至少全文閱讀相關技術文獻資料80篇(碩士研究生為50篇),其中外文文獻資料不少于閱讀總量的1/2,達到熟練的文獻檢索和綜述能力,能夠對文獻進行分析總結,提出該研究方向的發展動態和發展潛力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關鍵問題,并寫出不少于7000字的文獻綜述報告。
四、結束語
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通過本輪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基本理順了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的關系,達到了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優化課程體系、改善創新環境與增強自主學習之目的。但人才培養的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持續不斷地創新與實踐,才能永保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與時代性。
[參考文獻]
[1] 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規格與模式的演變規律[J].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通訊,2006,(1).
[2] 李小年.發揮專業優勢培養創新型復合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5,(2).
[3] 藏興兵,賴小瑩.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7,(3).
[4] 董兵海,王世敏.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2).
論文摘要:材料工程基礎是教育部21世紀初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中主干專業基礎課程,是材料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本文從課程體系、教學手段、能力培養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闡述了課程改革的思路。
“材料工程基礎”是教育部21世紀初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中主干專業基礎課程,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長期以來,備受學校和院領導的重視,這對材料工程基礎課程的改革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進行課程改革,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對材料工程需要的新型人才是材料工程教學團隊需要認真思索的關鍵問題。
1 課程體系
材料學是一門試驗性科學,涵蓋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四個方向,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材料制備與加工的科研與生產工作,材料的多樣性,各種材料制備、加工方法千差萬別,材料工程問題就顯得錯綜復雜了,這就要求從這多種多樣的工程問題中提煉出各種材料制備與加工的共同涉及基礎問題,建立材料學學的平臺課程—材料工程基礎完整的知識體系。
“工程”是科學的某種應用,通過這一應用,使自然界的物質和能源的特性能夠通過各種結構、機器、產品、系統和過程,是以最短的時間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對人類有用的東西。在現代社會中,“工程”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就狹義而言,工程定義為“以某組設想的目標為依據,應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通過一群人的有組織活動將某個(或某些)現有實體(自然的或人造的)轉化為具有預期使用價值的人造產品過程”。就廣義而言,工程則定義為由一群人為達到某種目的,在一個較長時間周期內進行協作活動的過程。又根據兩院院士師昌緒先生的定義:材料是人類制造生活和生產用的物品、器件、構件、機器或其他產品的物質。顯然,材料工程屬狹義工程的范疇,材料工程應為是有組織活動將自然的或人造的物質制造成生活和生產產品的活動或過程。因此,從這個定義出發,凡是材料制備過程中所涉及技術和方法問題都屬材料工程問題包括原材料的輸送、原材料精制、合成、產品精制、后加工、包裝、運輸等生產工序原理以及為完成上述工序的一些配套工序如生產過程中的傳熱問題、三廢處理問題。由于材料的多樣性,各種材料制備、加工方法千差萬別,材料工程問題就顯得內容龐大、錯綜復雜了,避開各種材料的制備的特殊工藝問題,各種材料在制備過程中所涉及的共同的基本原理應成為材料工程課程中的基本問題。我們以自編《材料工程基礎》為教學的教材,教授物質輸送原理及設備、熱量傳遞、質量傳遞,并對質量衡算、能量衡算、經濟衡算做簡單介紹。
2 教學手段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得以實現的。材料工程基礎的教學擬采取小班教學的方式,除在知識點的傳授方面如基本公式的推導、理論的講解仍采用傳統的以教師授課為主方式外,在課堂教學中還采用一下的教學手段。
2.1 多媒體課件
當今的學生,從校門到校門,多數學生既沒有生活經驗,更無工程概念,要學好材料工程基礎這一工程類課程,老實說,有一定的難度,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制作了多媒體課件,模擬實際生產工藝和流程,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繁瑣的內容精煉化,實際問題形象化,為學生生動形象的理解生產原理和過程起了重要的作用。
2.2 討論式教學及設計演練
課堂設置討論課,引導學生探究各種材料制備過程中所共性問題,生產過程技術經濟評價問題,分層次布置工程設計任務,使學生能全面思考工程問題。例如在傳熱部分,進行板式換熱器的設計;在傳質的幾個章節中,吸收部分設計煤氣中苯類物質吸收工藝流程;精餾章節中,進行年產8000噸乙醇板式精餾塔工藝設計等。使學生初步了解設計程序與步驟:設計任務下達后,通過資料的收集,流程選擇,基本計算,確定工藝路線,確定生產設備大小,進行設備平面布置,完成設計任務。
2.3 雙語教學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在國際交流日夜頻繁的今天,語言顯得尤為重要。采用原版教材,雙語教學無疑能使學生掌握原汁原味的英語,為其日后的交流掃清障礙。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國際交流能力和競爭意識,同時可以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優質生源,提高國際化辦學能力。
3 能力培養
在互聯網時代,全民都面臨同樣的信息平臺,甚至我們的學生比教師有更好的計算機能力,輕點鼠標就可能獲得一門學科的基礎理論。這就給我們提出新的問題和面臨嚴峻的挑戰:在互聯網時代,專業課我們應該教學生什么以及如何教,培養學生那些能力。首先是收集信息的能力,現代社會是信息時代,大量信息資源都可以通過網絡共享,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數據庫可以利用,掌握了信息資源,就是掌握了該學科的發展前沿。然后是自主學習能力,收集到信息,怎樣才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就需要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創新的科學思維與人格以及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學習精神;接下來是合作精神,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完成一個工程問題往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人員的相互合作,因此合作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分工合作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本門課而言可以采用分組進行課程設計,同組同學之間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一個課題,已達到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目的。
4 評估體系
理論考試不在作為學業成績的唯一標準,可以從多層面進行評價如理論考試成績、課程設計成績、課堂討論成績、平時作業成績等。
5 結論
材料工程基礎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執行者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課程的內容體系、教學手段、能力培養目標,評價體系進行研究和探索,真正實現培養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昆林.材料工程基礎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2009,9.
[2] 馮曉云,童樹亭,袁華.材料工程基礎 [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7.
[3] 徐德龍,謝峻林.材料工程基礎 [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10.
[4] 周美玲,謝建新,朱寶泉.材料工程基礎 [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1.
[5] 畢大森.材料工程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2.
[6] 谷臣清.材料工程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2.
[7] 蔡珣.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7.
關鍵詞:材料概論 教學模式 改革
材料概論是我院材料科學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行課時間安排在第三學期。本課程融合了材料學各個專業方向的基礎知識、實際應用及最新進展,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強化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復合型人才,并為學生學習后續的專業課打下了基礎,從而實現課程之間的有機銜接及合理過渡,同時,為我院學生第四學期選擇專業方向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所以,材料概論的教學工作對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非常重要,并影響著后續專業課程的展開、實施以及教學效果。材料概論的內容較多,涉及各種材料(包括金屬、陶瓷、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教師對此如果只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就很難達到教學目標。并且材料概論涉及很多抽象知識,如晶體結構、相圖、結晶、缺陷等,對此,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在講授這些抽象知識時僅使用語言和文字很難解釋清楚,而學生在學習上述內容時,理解較困難,學習效果不明顯,進而產生畏難情緒。因此,積極探索本課程新的教學模式,對于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專業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形成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采用這種“授之以魚”的教學模式,學生思維得不到訓練,會逐漸喪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改革的關鍵就是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合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進而創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文化模式。由于材料概論課程的學時數僅有28學時,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使學生初步建立起材料科學與工程知識體系的框架需要我們優化教學內容,同時要注重合理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材料概論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把握四個方面。
一、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
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應主要介紹以下四個部分的內容: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對于其他的基礎知識及新材料方面的內容,教師應安排學生自學或盡量簡單介紹。在四部分主要內容的教學上,教師應該循序漸進地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第一,教師應先教學基礎知識,包括一些綜述性、科普性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關于材料概論課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比較容易理解,并且,對于剛接觸材料概論課程的學生來說,可以為其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和增加信心。第二,教師詳細介紹有關材料的基本種類、特點和用途等方面的內容,切實保證專業知識教學的完整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對于不同材料的具體應用,教師可以借助視頻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既有一定的理論認識,又有深刻的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
二、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扼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教師要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思想,注重啟發式教學。教師要善于設置懸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注重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討論,在問題的討論中,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出個人的觀點及見解,既強化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達到了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教師應注意調節課堂氛圍,可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及規律,采用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
三、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依靠一支粉筆,一本書,統領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鍛煉。采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能夠變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又能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參與感知,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多媒體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使學生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并能夠突出要點,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方法;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可以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多媒體具有交互性,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教學,學習更為主動,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多媒體的動態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過程,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微觀過程以動畫的形式生動地演示出來,而且還可以采用實時影像向學生展示材料加工工藝過程和工藝裝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實現傳統教學方式和課件難以表達的教學意圖,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采用新穎的考核方式
通常課程的考核辦法是采用期中和期末閉卷考試,考查學生對相應的內容的記憶。由于材料概論課程內容涉及面廣、概念多,往往使學生感到不好學,從而產生厭學情緒。要改變這種局面,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不愿學到喜歡學,改革考核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效果。對于考核方式的改革,我們主要是考慮在原有的閉卷考試基礎上,增加一項論文寫作及答辯的內容,整個課程的考核成績由考勤、平時作業、課堂提問、小論文+PPT制作答辯和期末考試五項組成,各項所占的比例初步定為5%、10%、5%、10%、70%。多種考核形式相結合,有利于全面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期末試卷命題強調突出重點內容,同時著重基本理論的考查,在填空和選擇兩種題型中,以課程中基本內容的廣度為主;在綜合分析題中,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與綜合應用基本理論的能力。試題必須做到難易適度,力求考試成績呈正態分布,使考試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繼續學習的自信心,又便于反映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不同掌握程度。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不斷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完善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改革考核制度,使學生通過學習材料概論課程能力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許并社.材料科學概論[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
摘要:雙語教學是地方高校大學教育的一大難題。本文分析了《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課程雙語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對教學過程中的英語使用比例、課前準備、課件制作、作業和考核等問題提出了初步改革方案。
關鍵詞:雙語教學;英語使用比例;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095-02
在2010-202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第一次提出了實施教育國際化的方針政策。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的國際化。雙語教學是實現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國際化的必然選擇。教育國際化的另一重要形式是師生國際流動。雙語教學能為學生出國留學做全方位的鋪墊。因此,雙語教學的意義尤為重要。
早在2001年9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國際先進的新知識、新技術,培養與國際接軌的材料類人才,我校對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課程采取了雙語教學。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一、雙語教學定位
從雙語教學的英文表述(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中可以看到三個關鍵詞:學科內容、語言技能、整合學習。其中“學科內容”置于“語言技能”之前,是首要目標?!罢蠈W習”是雙語教學的精髓,體現了雙語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在教學設計上,要將學科內容和語言技能兩個教學目標整合,處理好語言與學科內容之間的依存關系:語言是學科內容的學習媒介,而學科內容是語言學習的資源?!罢蠈W習”也是雙語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為主。在教學設計上,要創設多種有效活動,形成任務鏈,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積極互動、努力探究、親身體驗的學習情境。
二、教學實踐
1.課程性質與目標。本課程是我校為材料類寬專業本科學生開設的專業課程,屬于專業基礎課。課程凝聚材料學科知識和應用型英語知識的精髓,使用全英文專業教材,通過中英雙語授課使學生在學習材料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和交流的能力。
2.教學方式與考核。本課程總學時32學時,全部為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授課,課件以英語為主。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并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每6學時布置一次課后作業,要求用英語完成。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兼顧雙語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試卷的卷面采取英文題目,學生作答可以用中文。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30%(考勤+習題)和期末考試成績70%組成。
3.授課對象。本課程授課對象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班級人數在20-40人之間。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年的《大學英語》課程,已學的專業課有《材料科學基礎》。由于是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約有1/3學生通過英語4級考試。
4.教師與教材。本課程授課教師為本學院材料學R到淌ΑV鶻灘奈青島科技大學陳克正教授編寫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雙語教材。該書以國外原版教材做參考并根據國內的教學情況及材料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對教材內容進行適度的整合。全書共分固體材料的結構、常用工程材料結構等9章。
三、問題與改進
1.英語使用比例。在雙語課程中,英語的使用比例到底占多少,極大地決定了雙語課程的教學效果。由于環境限制,本課程采用保留性雙語教學,即部分采用雙語教學。一般情況,雙語教學要求英語使用比例不低于50%。在最初的教學中,因為追求英語使用比例,所以除了教材全英文外,電子課件也是全英文的,教師講課采用中英文結合。但是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生較難接受,教學效果較差。分析原因為學生的英語基礎原本就比較差,再加上諸多生僻的專業詞匯和科技英語長難句,使得大部分學生上課無法聽懂。根據雙語教學“學科內容”為首要目標的原則,結合課堂互動的觀察和學生的反饋意見,計劃將教材更換為許并社編寫的全中文教材《材料概論》,從而確保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為了實現雙語教學“語言技能”目標,仍然保留了多媒體課件中較高的英文比例。
2.課前準備。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地方高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于很多專業英語詞匯甚至大學英語詞匯都沒掌握,造成了學生聽課困難。因此提高本課程雙語教學效果的另一個措施是加強學生的課前預習,尤其是對于英語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在每節課下課前,提前告知學生下次課的學習章節,并且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課后預習準備。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會有更好的預習效果。同時注意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提供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回答,使學生都能參與。
另外,為了使學生理解英文課件內容,編寫專業詞匯集發給學生,使其提前掌握每一課的專業詞匯,便于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理解專業知識而不是查找單詞。
3.課件制作。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從方便學生理解出發,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時,對英文專業詞匯加以中文注解。為了幫助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掌握,在多媒體課件中制作收集視頻、動畫、圖片等各種教學素材,增加課堂內容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具有實際意義的科研課題或學術論文等,特別是教師科研工作中的收獲或遇到的問題,相比刻板的教材理論,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梢娍蒲信c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將科研引入課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強化學生對本專業的科研興趣和信心。在本課程中適時適量地給學生展示寫科研成果或論文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開拓學生在材料領域的眼界,從而提升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為其今后在本專業中的工作或科研打下良好基礎。
4.作業與考核。由于全英文教材中沒有習題,所以課后作業題為教師自擬題目。主要針對的是課程的重點知識,題型多數為簡答題。為了督促學生的英語學習,要求采用英文答題。但是學生反應太難,多數學生直接照搬教材相關文字,效果非常不好。后來簡化為可以用中文答題,大部分學生能把教材中文字翻譯為中文答題,但是也有少數學生將互聯網搜索的中文解答直接照搬。不過至少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中文答題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課程期末考試采取筆試閉卷,但是考試成績很不理想。經過實踐反思后采取開卷考試,允許學生在考試時查閱參考書和英文字典,但是不允許使用手機等電子詞典??荚囶}型有填空題、名詞解釋、判斷題、簡答題、綜合題等。開卷后,學生的考試結果有所改善,但是學生的成績及格率還是偏低。將試卷的大部分題目改為中文撰寫,降低了試卷中的英文使用比例后,及格率提高許多。但是從學生掌握知識出發,為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理解,又將開卷考試改為了閉卷考試。經過幾次考試改革后,學生考試成績分布良好,及格率達到正常范圍。
5.課時安排。本課程的總課時為32課時。采取雙語教學后,要兼顧專業知識和科技英語的學習,課時量明顯不夠。因為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英語授課,然而很多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某些重點難點句子,教師必須反復講解,這在很大程度上減慢了授課進度。這就產生了課時不夠的問題。為了使該課程獲得良好的教學質量,必須修改教W計劃,增加總課時數到48課時,才能實現本課程采取雙語教學的最終目的。
6.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另一個原因是課程教學模式單一,授課方法單調。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英語教材時,注重對ppt課件或教材內容的講解,主要采用逐字逐句翻譯的方式講解,沒有形象的描述和過多的專業闡述。這種授課方式枯燥單一,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和上課的積極性。解決方法之一在繼續使用英文課件的基礎上,更換教材為中文教材。方法之二是改變教學方法,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加強師生互動。采用小組討論等其他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雷麗文,等.《材料概論》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1,(29):47-48.
而在8月15日中國青年報也報道了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的2011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簡稱ARWU)。該排名列出了全球領先的500所大學,中國內地共23所大學榜上有名,清華大學再次進入世界前200名,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6所大學排在第201-300名。
2000年香港大學開始在內地招生,內地與香港名校的生源之爭就此拉開了序幕,此后香港中文大學等其他港校的加入,更是使這場生源之爭不斷升級。而最近連續的兩個大學排行榜,再一次把內地與香港名校推到了風口浪尖。雖然參考指標不盡相同,ARWU更注重學術性而QSWUR的指標更多樣化,但QSWUR和ARWU兩個排行榜中排名較前的名校卻驚人的一致,即內地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浙江大學,和香港的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這12所名?;旧隙际蔷C合性大學,可以說各領域學科都有一定的實力,但根據兩個排行榜的學科領域排行來看,各個名校又都有自己的一些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下面,就讓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北京大學
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北大在數學與自然科學(簡稱理科)、工程/技術與計算機科學(簡稱工科)、生命科學與農學(簡稱生命)、臨床醫學與藥學(簡稱醫科)和社會科學(簡稱社科)五大領域均未能進入100強,但在學科排名中北大的數學、化學、計算機和經濟學/商學均位列76-100名,物理學科的排名也接近100名,實力毋容置疑。而在QSWUR的學科領域排名中,北大在藝術人文(第18名)、工程技術(第34名)、生命科學與醫藥(第24名)、自然科學(第17名)和社會科學/管理(第21名)均進入了50強,除工程技術外其余領域均為內地高校第一,展現了非常強大的綜合實力。
在教育部組織的國家重點學科評估中,北大有18個一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口腔醫學、藥學。北大的師資力量也很雄厚,在這些重點學科中還有16名國家級教學名師:趙敦華(哲學與宗教學)、蔣紹愚(中文)、陸儉明(中文)、溫儒敏(中文)、閻步克(歷史)、鄧小南(歷史)、高毅(歷史)、姜伯駒(數學)、丘維聲(數學)、張恭慶(數學)、王稼軍(物理)、吳思誠(物理)、段連運(化學)、許崇任(生命科學)、祝學光(醫學)、王杉(醫學)。此外,還有北京市教學名師和校級教學名師,他們主講的課程也多為精品課程。北大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90門,其中數學科學學院(6門)、物理學院(9門)、信息科學技術學院(5門)、中國語言文學系(8門)和醫學部(19門)較多。
優勢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口腔醫學、藥學
清華大學
眾所周知,清華的工科是最強的,兩個大學排行榜也印證了這一點。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清華的工科進入了50強(第45名),而理科、生命、醫科和社科均未進入百強。學科排名中,計算機學科也進入了學科排名50強(第46名),而數學、物理、化學和經濟學/商學未進入百強。在QSWUR的學科領域排名中,清華的工程技術排名第十,是內地和香港這12所名校中唯一排在前十位的學科領域。在清華的21個一級重點學科中,清華工科獨占16項,包括: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清華工科的國家級教學名師也是最多的,共有11名,他們是:申永勝(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華成英(自動化系)、孫宏斌(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李俊峰(航天航空學院)、范欽珊(航天航空學院)、李俊峰(航天航空學院)、錢易(環境學院)、郝吉明(環境學院)、胡洪營(環境學院)、袁駟(土木工程系)、傅水根(基礎工業訓練中心)。清華的國家級精品課程也有90門,工科課程占了一半以上(48門)。以如此強勁的實力,清華工科絕對是中國頂尖工程師的搖籃。
優勢學科:上文所列的16個工科、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工商管理、美術
復旦大學
根據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復旦只有工科進入了世界百強(52-75名)。QSWUR的學科領域排名則顯示,復旦的藝術人文(第49名)和社會科學/管理(第45名)進入了世界大學50強,工程技術(第98名)、生命科學與醫藥(第67名)、自然科學(第56名)均進入了世界百強,展現出較強的綜合實力。復旦的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有11個: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國家級教學名師也基本上分布在這些重點學科,他們是:陳紀修(數學)、陸谷孫(外國語言文學)、袁志剛(經濟學院)、范康年(化學)、陳思和(中文)、喬守怡(生命科學)、俞吾金(哲學)。復旦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38門,也基本分布在這些重點學科中。
優勢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
上海交通大學
與清華相似,上海交大的傳統優勢也是在工科。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上海交大的工科進入了百強(52-75名),同時計算機學科也進入了學科排名的百強(51-75名)。QSWUR的排名中,工程技術排名第37位,在內地高校中僅次于清華和北大,而生命科學與醫藥(第124名)、自然科學(第114名)和社會科學/管理(第127名)位于百強之外,藝術人文則未上榜。當然,隨著上海交大向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目標邁進,這些學科領域的發展后勁不容小視。上海交大9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全部與工科有關: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分布則較廣泛:洪嘉振(建筑工程與力學)、鄭樹棠 (外國語言文學)、樂經良(數學)、孫麒麟(體育)、王如竹(機械與動力工程)、林志新(生命科學技術)、郭曉奎(醫學)。上海交大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20門。
優勢學科: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南京大學
南大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各領域均未進入百強,但化學學科進入了學科排名的百強(51-75名),高于北大的排名。QSWUR排名中南大較突出的領域是自然科學進入了百強,位列第85名,其余學科領域進入了前200名:藝術人文位列136名,工程技術位列163名、生命科學與醫藥位列193名,社會科學/管理位列131名。南大的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有8個: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國家級教學名師有10位:范從來(商學院)、盧德馨(匡亞明學院)、王守仁(外國語學院)、桑新民(公共管理學院)、左玉輝(環境學院)、沈坤榮(商學院)、徐士進(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周曉虹(社會學院)、劉厚?。ń洕鷮W院)、李滿春(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南大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56門。
優勢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商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科大的工科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也進入了百強(52-75名),而QSWUR的排名中,中科大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表現突出,均進入了百強,分別位列第59名和第72名,而生命科學與醫藥則位列156名,而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管理均未上榜。中科大的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有8個: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核科學與技術。國家級教學名師則有7名:陳國良(計算機)、李尚志(數學)、史濟懷(數學)、施蘊渝(生命科學)、程福臻(天文與應用物理) 、霍劍青(天文與應用物理)、向守平(天文與應用物理)。中科大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13門。
優勢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核科學與技術
浙江大學
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浙大的工科進入了百強(第52-75名),而學科排名中有兩項進入百強:化學(76-100名)和計算機(51-75名)。QSWUR的排名也顯示,浙大在工程技術領域表現突出,進入了百強(第68名),其余領域排名為:藝術人文199名、生命科學與醫藥206名、自然科學139名、社會科學/管理212名。浙大的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有14個:數學、化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 管理科學與工程。國家級教學名師有10名:陸國棟(機械與能源學院)、林正炎(數學)、楊啟帆(數學)、吳秀明(中文)、何蓮珍(外語學院)、應義斌(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何勇(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吳敏(生命科學學院)、劉旭(光學)、朱軍 (農學)。浙大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64門。
優勢學科:數學、化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管理科學與工程
香港大學
在學科領域排名上,香港大學(簡稱港大) 在兩大排行榜上的差異較大。在ARWU中,港大的各領域均未進入百強,僅在學科排名上有化學(51-75名)和計算機(76-100名)進入百強;而在QSWUR中,港大的藝術人文(第25名)、工程技術(45)、生命科學與醫藥(第28名)、自然科學(第46名)和社會科學/管理(第23名)均進入50強,是一所實力雄厚而均衡的名校。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雖然在QSWUR中以上領域的排名港大均低于北大,但總排名卻是港大高于北大,這可能與港大的國際化程度很高有關。
由于香港地區院校不參與教育部組織的各種評估和評獎,因而沒有如內地名校一樣的國家重點學科等數據,只能根據以上學科領域排名及網絡資料推薦優勢學科。
優勢學科:建筑、法律、醫學、社會科學(包括心理學、社會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語言學、哲學及腦神經科學)、文學、化學、工程學(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科學、計算器工程、電機工程、電子及通訊工程、訊息工程、工業工程及科技管理、后勤工程及物流管理、機械工程、機械工程/屋宇設備工程、醫學工程)
香港中文大學
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學(簡稱中大)的工科進入了百強(76-100名),在學科排名中,中大有三個進入百強:數學(第50名)、化學(76-100名)、計算機(第30名,在12所名校中僅次于香港科技大學),優勢突出。而在QSWUR的排名中,中大的五個學科領域均排名百強之列:藝術人文47名、工程技術82名、生命科學與醫藥60名、自然科學90名、社會科學/管理38名,同樣是一所實力均衡而強勁的名校。
優勢學科:數學、化學、計算機、中文、翻譯學、新聞與傳播、專業會計學、社會學、法律
香港科技大學
根據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香港科技大學(簡稱科大)的工科排名第36名,為兩地高校之冠,其社科排名52-75名,使科大成為十二名校中唯一有兩大領域位列百強的;在學科排名中,計算機排名第21位,也是兩地高校之冠,而經濟學/商學也進入了50強(第45名)。QSWUR的排名中,科大的工程技術排名第22位,僅次于清華;生命科學與醫藥(第86名)、自然科學(第55名)、社會科學/管理(第43名)也實力強勁,藝術人文(第195名)則稍遜。因此可以說科大是一所工科優勢比較突出的名校。
優勢學科:工程學院、商業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理學院(數學、生物學)、人文社科學、會計、分子神經學
香港城市大學
在學科領域排名上,香港城市大學(簡稱城大)的工科在ARWU中也進入了50強(第42名),學科排名中則有兩項進入50強:數學(52-75名)和計算機(第50名)。在QSWUR的排名中,城大的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管理展現較強實力,進入了百強,分別位列第79名和第72名,工程技術(第119名)和自然科學(第186名)也具有一定實力。
優勢學科:商學、法學、創意媒體、數學、計算機、社會工作
香港理工大學
根據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香港理工大學(簡稱理大)的工科進入了百強(52-75名),數學(76-100名)與計算機(51-75)進入了學科排名百強。在QSWUR中,理大在藝術人文(第172名)、工程技術(第91名)、生命科學與醫藥(第225名)、社會科學/管理(163名)等領域均具有一定的實力。
優勢學科:酒店及旅游管理、輔助醫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眼科視光學、放射學)、工程、物流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