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9 14:46: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食品營養與健康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領導重視,責任明確,構建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網絡
為了把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管理員為副組長,具體負責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督查工作。為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我校成立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
組長:分管副校長
副組長:安全管理人
成員名單:年級組長、全體安保人員
二、建立規章制度,重抓落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學校食堂與集體用餐衛生管理的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們制定和完善了符合本校實際的各種食品衛生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職責。做到了食品衛生安全工作有法可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確保落實,監督到位。學校還層層簽訂《學校食品衛生安全責任書》,并為每個工作組配備一名監督員,嚴把食品安全質量關。由于制度健全,職責到位,責任落實,更加有效的保證了我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堵住源頭,規范采購
把住食品采購關,將不合格食品從源頭堵住,是確保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的關鍵。為此,我們根據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共合作的要求,食品采購中,始終堅持對供貨商的《食品衛生許可證為《く工商行政管理登記證》《健康證》《稅務登記證》《質檢報告》等進行嚴格審查。大宗商品的采購,實行“集體考察,集體定點,集體定價的采購機制,對小宗商品及蔬菜的采購由組長,副組長共同詢價,把關質量,通過陽光采購,從源頭上堵住了不合格食品流入學校,保證了進入學校的糧油蔬菜價格合理,質量可靠,新鮮安全,保證了師生的飲食健康為學校的食品安全衛生工作莫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四、加大投入,著力改造食堂及衛生設備標準化,規范化
我校在教委的大力支持下,自籌資金,對學校食堂,根據衛生監督所的規劃要求進行其導文了全面整改,食堂建有“三池”(洗菜池,清潔池,消毒池),三房(主廚房,燒火房,庫房),購買不銹鋼餐具,添置垃圾桶,消毒噴壺,讓每位炊工穿戴制服口罩上崗。
今后我們將認真貫徹上級部門關于進一步増強學校飲食、飲水、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的精神,按照《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管理規定》的要求,切實加強對學校飲食、飲水、食品衛生工作的管理,進一步把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抓緊、抓好、抓落實,優化學校育人環境、為我校的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1改革開放對以來我國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現狀
為了分析我國發展營養健康食品的必要性以及未來市場,首先要了解我國當前的營養健康食品與市場現狀。我國營養健康食品得到快速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受到國際營養健康食品市場的影響,我國食品工業得到了日益增長的發展速度。而且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特征,例如20世紀80年代,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主要是啤酒、飲料等,到了21世紀初期,飲料行業在繼續發展的過程中劃分為碳酸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等不同的種類,同時期得到快速發展的食品行業還包括速食行業、調味品。
很顯然,不同食品行業呈現出階段性發展的特征。從當前食品行業特點來看,與國際各國相比,我國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需求呈上升趨勢,隨著食品加工行業的繼續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健康食品會逐漸成為食品行業發展的新秀。目前,營養健康食品的市場正逐漸轉好,營養健康食品消費群體的消費理念也在不斷的變化,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對于這一現狀的出現,主要由營養健康食品在我國發展的必然性決定。
2我國發展營養健康食品的必要性
2.1國際市場發展的影響日本在20世紀末期,營養健康食品市場出現了許多虛假廣告以及虛假產品,對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同時對消費群體也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扭曲了消費者對營養健康食品的看法。為此,日本相關部門采取了相應的規范化措施:其一,對營養健康食品建立也嚴格的審核體制,對所有的營養健康食品進行檢測與審查,直至2005年初,通過日本營養健康食品審核通過的種類共有470多個。這一舉措,重新樹立了營養健康食品在日本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改善了其對營養健康食品的消費觀念,促進了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其二,簡化審核制度,采用標簽與行業協會結合的方式。主要表現在:①要求營養健康食品的材料高質量,即采用功能與成分接近天然以及有機的食材,保證產品安全;②嚴肅打擊過渡包裝、虛假宣傳,以降低產品的營銷成本。自營養健康食品的概念替代原來的保健食品以來,不僅包裝上更加簡單,銷售額也提高到原來的四倍多。
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初期,我國消費者認為所謂營養健康食品已經通過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檢測與認可才會出現在市場上,于是對營養健康食品產生了過高的期望,感覺其應和藥物具有相同的效果,而且能無病防病、有病治病,在加上生產企業的過渡宣傳與推銷,造成了嚴重的市場混亂,一度將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打擊很低的現象。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我國營養健康食品市場的發展處于緩慢階段。為此,我國也開始思考是否對營養健康食品設立專門的食品檢測和審核制度,恢復和發展營養健康食品市場。
2.2醫療費用高速增長的思考從醫療上來看,主要的消費包括治已病與治未病兩種。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的醫療總費用是145億元左右,到了2007就猛增為10966億元,增長了近76倍之多,人均也達到了844元。在這種環境之下,我國居民醫療支出占到人均總消費的約55%。可以說,醫療費用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一項主要消費,給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此處提到的治未病與我國傳統的中醫治病等有所差別,這里主要是指人們對身體疾病的預防。無病防病已經成為維護我國乃至人類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顯然,預防能夠使人們對治病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而且效果較為顯著。若不能及時做到防病這一措施,醫療費用必然只增不減,從預防的角度考慮,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迫不及待。
2.3食物成分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隨著食品生產行業以及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生產、養殖方式、食物種類以及土壤結構等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此,食物的組成成分也和以往有所不同。據相關數據顯示,2000年測定的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1963年降低了很多:菠菜降低了79%,油菜、茼蒿降低了60%,白菜降低了49%等。
另外,在進行食品的加工中,添加的一些酸、堿、氧等物質,加熱以及生產設備等都會造成營養成本的破壞或者降低。食品的精加工會對食物造成更大的損壞。比如,精面粉中的核黃素要比全麥面粉中的低80%左右,煙酸降低75%左右,硫胺素降低60%左右,葉酸降低40%左右,鋅與鐵分別降低了70%與64%左右。總而言之,當前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比以前降低了很多,且整體含量不平衡。如此以來,對于每個居民而言,幾乎已經無法實現飲食搭配的營養均衡。
3我國營養健康食品的市場分析
3.1人們健康意識增強,逐漸促進營養健康食品消費市場有關調查表明,當前我國城市居民中80%以上具有相應的營養知識;75%的家庭平時比較關注家庭成員的營養與健康狀況;大于30%的居民有已經的營養健康食品消費經歷。2010年我國城市化人口已經超出了45%,人口城市化在改變居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開始逐漸帶動我國營養健康食品市場的發展。
3.2亞健康人群呈增加趨勢,促進市場對營養健康食品需求據《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從提倡飲食中攝入的鈣的含量還不足人體攝入標準的一半,有5.8億居民處于缺乏維生素A的邊緣,約2億居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鐵性貧血,還有1.6億居民的蛋白質攝入量明顯不足。我國新生兒體重偏低的占到總數的15%左右,6歲以下的兒童有發育遲緩現象的占到總數的30%左右;2億人體重超標,其中30%處于肥胖狀態,高血壓居民數約1.5億,高血脂居民數約1.6億,其中25%患有不同程度的血糖疾病。
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國亞健康居民總數已經占到我國總人口的60%多。而且2005年我國的老齡化(60歲為界)人口已經達到1.5億,以后仍將以3%左右的速度增加,老齡化人均將會成為營養健康食品的主要需求群體,因此必然促進營養健康食品市場的繼續發展。
3.3人均收入增長,具備消費能力自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居民的人均消費水品一直處于增長狀態,而且速度較高,1978——2006年間,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和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出現了7%的漲幅,而且城鎮居民的存款增長速度達到了25%。對于人類而言,健康是最基本的條件,是保證居民正常生活與工作的必要條件,對于城鎮居民而言更是如此。從以上數據推斷,到2022年的左右,我國居民的人均收入將比現在增加一倍,對于營養健康食品市場將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3.4國外投資對營養健康食品市場的推動相關數據顯示,僅200年的前三個季度,我國營養健康行業已經獲得國外風險投資5億多美元,其中營養健康食品所占比重最大。而且以大部分國外營養健康食品風投看好我國營養健康食品市場前景。大量外來資金將大大縮短我國營養健康食品的研發周期,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我國相關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最終加快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
4總結
我國是較早具有營養健康學的國家,從傳統的中醫學開始,我國醫療行業就十分重視營養健康食品對疾病的防治作用。我國的中醫營養學,擁有先進的營養健康以及疾病預防理念,這都將成為我國營養健康食品行業以及市場發展的基礎動力。
參考文獻
[1]閆慶松.日本健康食品市場準入及法規分析[J].中國現代中藥,2011,(01).
[2]陳楚華.略談湖南營養健康食品發展之路[J].中國食品,2012,(22).
[3]王瑞元.大力推進全谷物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J].現代面粉工業,2011,(04).
關鍵詞: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第二課堂;教學改革
收稿日期:20130626
基金項目:黔財教(2012)229號,黔科合NY字[2012]3083號,貴州大學2013年SRT計劃項目“影響葡萄酒關鍵因素的研究”及2013年貴州省
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兔眼藍莓組培快繁技術體系構建”資助
作者簡介:楊雪蓮(1981—),女,四川巴中人,博士,主要從事果樹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7032303
1 引言
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和人口素質的高低與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有著緊密關系。良好的營養和健康狀況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1]。公共營養學科是當今熱門學科之一,而公共營養基礎課程中就有各種蔬菜、水果等食品營養是社會的主要焦點之一。我國高等教育涉及到營養學專業或方向有:醫學、食品科學、農學等專業,具體通過開設醫學營養、食品營養學、烹飪與營養教育、食品營養與檢測等課程。據統計,本科教育層次開設營養學專業較少,而專科教育層次(其中職業技術學院居多)開設有關營養學專業的學校和專業遠遠高于本科院校[2]。營養健康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因此營養學知識的普及推廣在當下尤為重要。目前專業從事營養學相關的專業技能人才稀缺,并且有營養學專業的學校開設課程不夠系統和全面,因此營養學建設和完善需要相關學科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實現。
食品營養學與國計民生的關系十分密切,它對于居民營養的改善、疾病的預防、體質的增強、健康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3]。食品營養教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終身教育的內容,因此該學科需要不斷的深化和拓展。據調查,美國大學生中有53%的學生修過營養課程,88%的學生接受過營養學理論教學,87%的學生接受過實踐教學[4],而我國關于食品營養學的教育僅限于特定專業,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普及和推廣營養學知識刻不容緩。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是一門研究園藝植物各類營養成分的學科,為合理膳食搭配奠定基礎,因此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將成為公共營養學的基礎課程。園藝植物食品營養主要包括以蔬菜、水果、茶及部分可食花卉的營養成分說明為主,輔佐日常生活中膳食搭配機理達到健康營養的目的。建設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將對食品營養學起到輔助和推動作用。
2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第二課堂建設的必要性
2.1 教學內容與重點符合高校大學生求知需求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的內容豐富,以選修課形式出現在大學課程教育中。該課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園藝植物的化學成分介紹,具體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風味物質等闡述。其次介紹蔬菜的營養、水果、干果的營養、茶及部分可食花卉等的營養。第三,簡單介紹人體基礎營養需求。最后,以正確選擇園藝植物食品,合理膳食搭配為結語,進一步完善該課程的教學內容。
當前大學生長期吃快餐,吃速食食品,對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取量極為稀少,導致體質較差的現象,有的大學生甚至在上基礎體育課過程中堅持不下來或出現暈倒現象。因此,如何增強或改善體質,成為很多大學生渴求的知識。而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教學內容中的園藝植物化學成分及果蔬營養等重點知識能夠滿足大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所吃果蔬有初步的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飲食取向,使學生們能夠認識到部分速食食品及垃圾食品對身體的危害并能夠積極主動向健康飲食靠近。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開課對象不分專業,不分年級,面向在校大學生開放,目的是向不同專業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果蔬營養情況,并向學生推廣健康合理的膳食搭配,影響深遠。
2.2 教學目標激發大學生學習農業知識的熱情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教學目標使大學生全面了解園藝植物食品營養的組成及掌握基本的均衡膳食搭配原則。學生在學習過程對園藝產品的色、香、味、型等認知,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日常生活中果蔬的認知,并激發對園藝植物乃至其他農業知識的學習熱情。部分蔬菜生長周期較短,學生可通過親自種植體驗生命的偉大和勞動的快樂。
目前,農業和農村發展過程中對科技需求越來越高,而作為農業高層次人才培育場所的高校肩負著向農業不斷輸入人才的重任。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可起到引導大學生學習農業相關知識,并激發大學生為我國農業發展奮斗的熱情。
2.3 教學內容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通過教學實踐課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讓初學者加深對園藝植物的認識,并學習合理膳食搭配,使大學生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在實踐課程中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生物的奧秘,激發學生們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熱情。在實踐過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因此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是一門有潛力的第二課堂,該課程的建設與普及對高校第二課堂具有深遠影響,但如何建設該課程,如何發揮該課程的作用,有待當前高校教師積極思考與探索。
3 對策與建議
3.1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第二課堂設計思路與原則
傳統教育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目的,導致教師和學生間成為傳授與接受的教學關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個性發展的多樣性以及智能的培養,阻礙了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因此嘗試一種教授與引導相結合、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應對當前的社會發展勢在必行。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第二課堂設計思路為將傳統教學的灌輸教育變為啟發引導式教學,監督式教學變為任務式主動學習型教學,通過產學研相結合采用討論式、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5]。
3.2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第二課堂采用引導式教學方法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通過實踐課程,再在理論課程中詳細介紹各類果蔬的化學成分及營養成分。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明確課程主旨,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啟發和引導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探索問題,從實際觀察和文獻收集過程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課程教學可通過動畫視頻,現場模擬等方式,以鮮艷的色彩,動態模式引起學生們的感官刺激,從而達到對所學課程加深印象的目的。課程建設要求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方式靈活,突破傳統的“灌輸式”方法,達到引導式教學的目的,并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
3.3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第二課堂采用任務式教學方法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課程建設過程中分配任務,如陽臺蔬菜種植與管理;市場調查,包括菜市場、超市果蔬供應情況,醫院缺乏營養病癥收集、質量檢測中心數據收集等任務,通過同學們親自種植和調查過程達到深入了解該課程所授知識的目的。
任務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其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及應變能力[6]。通過動手實踐,自主設計實驗或者其中調查,達到激發學生本身潛在的求知欲望。在該課程開展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將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飲食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及實踐創新能力,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3.4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第二課堂采用產學研結合式教學方法
該課程課設過程中可與食品加工廠,如貴州省本地辣椒醬生產廠、薯條生產廠、榨菜生產廠、蔬菜加工廠、食品檢測中心等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給學生提供一個產學研的教學平臺,讓所學的知識展示于生產或生活中。通過產學研過程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看到自己所思所行造成的結果,培養其自發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該課程建設的產學研環節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有一定的貢獻。當前培育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7],而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課程建設的產學研教學方式使學生親自體會果蔬加工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現象,及食品檢測環節出現的問題,誘導學生創新思維,使學生主動思考如何生產出自己喜愛的食品,或如何降低食品的不安全因素等。
4 結語
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是食品科學的一個有益補充,與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該課程建設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營養價值觀及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都有積極推動作用。
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培育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健康體魄、合理飲食習慣有助于大學生應對當前就業局勢。通過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課程建設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及創新創業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積極建設園藝植物食品營養學課程是當前農業院校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參考文獻:
[1] 路新國.《黃帝內經》與中國傳統飲食營養學[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1(4):174.
[2] 周 永,韋 娜.提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5):778~779.
[3] 孫遠明.食品營養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1~50.
[4] Short J E,Chittooran M M.Nutrition education:A survey of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 in undergraduate dietetics educ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04,104(10):1601~16041.
[5] 曾德芳,王珺婷,駱新容.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10):93~96.
(一)社會建設功能
基礎教育階段開設食品營養學課程可以在培育營養學人才的同時,發揮乘數效應,使學生的營養學學習帶動家長,社區,乃至社會對科學攝食,均衡營養的理念的普及,從而加強家庭的預防保健工作,培養居民終身健康養生意識,在營造學生學習氛圍的同時,讓大家互學會用,從精神層面形成自覺的人文關懷。此外,通過對營養素,營養強化產品和保健食品的認識,學生、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杜絕不良食品的危害,防微杜漸,共同監督食品安全領域,真正發揮群防群治的作用;對社會建設領域的保障性教育(營養學普及),擴大性就業(營養師隊伍建設)、完備的社會保障(多一重自我健康保障)、高水平的居民健康都有進步促進作用。
(二)文化建設功能
基礎教育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可以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擴大營養學人才培養的范圍,增強營養學人才培養的能力,提升營養學人才培養的素質,形成完整的營養學教育格局。營養學教育同其他科學教育一樣,從小培養有利于學生對食品營養知識的儲備,學成有效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最嫻熟的學習技能技巧,讓學生從小受到健康營養理念的熏陶,加深對營養學學習的興趣,建立深厚的營養學情感,更利于食品營養學人才培養。同時,在基礎教育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課程順應新課改要求,順應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適應社會,有可操作性。傳統的課程設置有極強的局限性,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營養學課程通過各種實驗,開放性教學方法,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念能力,養成主動性、自覺性的學習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基礎教育的內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通過對學生食品營養情感價值觀的培養來弘揚他們自愛、他愛、大愛的精神。
(三)經濟建設功能
基礎教育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可以以點帶面,以學生帶動家長,家長帶動社區,社區帶動社會,發揮乘數效應來養成良好的營養飲食習慣,抑制疾病的高發率,減少大眾的醫療支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通過群眾自治、全民共治和社區醫院的配合,提高公共營養健康水平,避免國家在醫療建設上的盲目過度的經濟投資,維持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通過對食品添加劑及保健品的識別來共同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的偽劣產品。
(四)政治建設功能
基礎教育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符合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國營養學會的“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營養學會科普工作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為中心,圍繞中國科協‘三服務一加強’精神,以發展創新、積極開拓為指導思想;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寶塔》為科普資源核心內容;以兒童青少年、城鎮居民、公務員、農民等為重點人群;創新宣傳形式,打造品牌活動,開發科普產品精品,積極參與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工作,為提高全民營養科普素質和改善民生提高國民營養健康水平努力。”“以兒童青少年為對象,編著營養知識教材、開發教具,結合營養立法工作,努力爭取將營養知識納入國家小學教育體系。”“民以食為天”,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政策的指導思想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著重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而在基礎教育課程中開展食品營養學的教育正是國家方針政策的具體體現,是對國家號召的熱切響應。它在通過尊重理解部分民族食品禁忌、鞏固食品安全來增強了多民族團結,鞏固國家政治環境的安全穩定。
(五)生態文明建設功能
開設食品營養學,是通過對人體消化、吸收、代謝和排泄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生命體,生命體的價值。通過對營養素的作用機制和他們之間的互相關系來增強學生“和諧、整體、平衡”的理念;通過對食品加工中營養素的破壞來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再通過萬物同源,融會貫通的營養理念來引導學生從整體、和諧、辯證的角度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二、基礎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的可行性
(一)教學目標切合學生發展規律要求
食品營養學的教學目標是形成學生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促進學生身體的發展。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正處于身體發展的黃金時間,在這個時間導入正確科學的飲食營養觀念有利于學生一生的健康發展,可以塑造良好的體型,提高學生的體質,并通過食品制作的美觀效果來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教學內容設置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食品營養學教學可以制定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科書,影音資料,手繪畫冊和參考圖書。側重于學習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通過直觀、簡單易懂的圖片,視頻和音頻等使教學內容簡單,易讀,易掌握。適當增加食品加工程序、烹飪工藝內容,讓學生從做中學,加強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活力,把課堂生動化,培養學生對營養學的深厚情感,促進食品營養學的進一步普及。
(三)教學方法多樣促進學生學習理解
食品營養學的教學可采取多樣性的教學和學習方式,結合調查、討論、實驗、參觀、訪問、合作、研究等多方面的講授形式,并運用接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多樣性的學習方式,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圖文并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加強教學互動,增強教學的效果;針對學生特點突出教學的重難點,運用簡單大方的圖形坐標,使教學層次分明,并注重補充最新的營養學相關新標準,引導學生積極建構。
(四)師資資源配置嚴格便于課程開展
在義務教育階段,《食品營養學》課程的教師來源趨向多元化,不限于當地師范院校的食品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而是面向全國各大高校的相關食品與營養專業的畢業生,凡是熱愛教育教學,并且通過教師入職資格認證考試者都可參與《食品營養學》課程的講授。在入職后,每隔三年都要進行教師資格再認證工作,確保教師來源的規范性和先進性,不斷更新教師的觀念,便于課程的開展,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三、結語
一、加強食物與營養發展工作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食物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全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是,城鄉居民食物與營養消費差距仍然較大,食物供給的結構、質量,距廣大人民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居民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并存,營養健康科學知識不夠普及,不良飲食習慣較為常見,給社會帶來巨大醫療成本,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在這種形勢下,加強食物營養發展工作勢在必行:
(一)食物生產不適應營養需求。優質食物的品種及結構與消費需求結構不協調,特別是安全有保障、質量有標準、產品有標識的優質食物比重較低,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多數農產品生產方式粗放,清潔生產及健康養殖技術滯后,農業面源污染嚴重。部分加工食品過度追求精細,致使礦物質、維生素等微量營養素損失,造成食物資源浪費。 (二)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雙重挑戰。我國城鄉差異大、區域發展不平衡,致使居民食物與營養消費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相當比例的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膳食營養攝入不足,貧血、營養不良發病率仍然較高。有關部門抽樣調查表明:我國約有20%的城鄉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癥狀,其中以營養缺乏性貧血最為常見,并導致多種慢性疾病。新興城鎮地區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較快,居民因營養過剩而引發的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慢性病人數不斷增多,并向低齡化人群蔓延。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青少年糖尿病的比例為1.9%,相當于美國同齡人(0.5%)的4倍,成年糖尿病患者大約8200萬,糖尿病前期的人數大約有3.34億;有12%的兒童超重,在不滿17歲的孩子中有1/3出現了至少一種心血管危險因素。近幾十年,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但健康的生活習慣沒有跟上,導致營養性疾病發病率不斷提高,給我國醫療衛生系統工作提出了嚴重挑戰。 (三)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已引起高度關注。當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事件屢有發生:部分食用農產品存在農藥、獸藥、重金屬殘留超標;食品加工過程中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加工過程質量控制不嚴格;一些小作坊、小食攤衛生條件令人擔憂、質量安全難以保障等。另外,農村地區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薄弱,一些地區甚至尚為空白。 (四)不良飲食習慣影響健康。由于膳食營養與健康科學知識宣傳普及滯后,營養知識的知曉率和健康行為的形成率較低,特別是中低收入地區、教育欠發達地區和新興城鎮居民的科學膳食消費意識更為淡薄。另外,受不健康飲食文化的影響,大吃大喝陋習屢禁不止,既不利于健康,又造成很大浪費。
二、食物與營養發展要進行四個戰略轉變
我國食物生產、消費、營養由不同部門管理,三者難以協調同步,導致當前食物與營養發展滯后于國民經濟。糧食、畜產品、果蔬等主要食物供需不平衡、區域不平衡等問題導致市場波動頻繁;主要食物生產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多品種、個性化需求,常常出現短缺與過剩并存;食物生產與居民營養需求相脫節,既造成農業資源的浪費,又使得營養性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這些問題,迫切要求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進行戰略轉變:
(一)由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決定營養,向營養決定消費、消費決定生產轉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提高我國居民膳食營養水平,改變傳統的“生產什么、就吃什么”的方式。要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發揮市場在食物生產與消費結構中資源配臵的決定性作用,逐步建立以營養需求為導向的現代食物產業體系。實現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決定營養,向營養決定消費、消費決定生產的轉變,進一步探索以營養需求為導向的農業生產要素和市場信息的優化配臵方式,并以此為契機,加快改造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由吃得飽、吃得好,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科學轉變。實踐證明,居民預防和控制營養缺乏、營養過剩和營養相關疾病,關鍵是要掌握科學的營養知識和健康的營養消費理念。我國城鄉居民營養知識的知曉率和健康行為的形成率較低,主要表現三個方面:即攝入不足、膳食過量和過分追求食物精細化與貴重化,忽視營養結構合理搭配,再加上飲食不科學,造成營養性疾病高發。因此,在堅持食物數量安全、質量安全的同時,還要把科學飲食放到同等重要地位,不僅要吃得飽、吃得好,還要吃得科學。 (三)由傳統農產品生產向高端農產品生產轉變。隨著全社會食品質量安全意識不斷增強,必須順應人民要求和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規定,大力發展安全優質、有品牌保障的食用農產品,加強食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快質量安全認證進程,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把無公害農產品作為市場準入的基本條件;擴大總量規模,加快綠色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突出區域生態優勢,適度發展有機食品。使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農產品市場份額穩步提高,地域性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不斷增加。 (四)由初級農產品銷售向加工食品轉變。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營養均衡、方便快捷的加工類食品備受青睞。要增強對主食加工化營養的指導,制定米、面等主食產品加工標準,推進主食工業化、規模化發展。加快發展方便食品、速凍食品、調理食品、休閑食品等新型食品工業。
三、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對策和建議
我國營養師總量與發達國家也相差甚遠,“據統計,目前我國現有營養專業人士還不到4000人,每30萬人才擁有一名營養師。通對我國10個省(區)調查發現,省級防疫站平均從事營養工作的人員為4人,其中絕大多數主要從事食品衛生監督工作,營養工作是兼職,而各地(市)、縣防疫站根本無專職營養師。醫院尚且如此,食堂、賓館、學校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北京星級飯店近600家,幾乎沒有一家餐廳飯店配有專職營養師。我國絕大多數托幼機構、學校、學生營養午餐公司和社區基本上沒有專職營養師。而《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中明確規定:“今后的保健品推薦工作應由公共營養師來承擔’。”具備良好的食品營養學素養是抑制疾病高發,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所在。由于營養不均衡現狀、營養師隊伍的短缺和食品安全的威脅,要求我國尤其在基礎教育中開設食品營養學課程,來科學引導居民和學生的飲食營養工作,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健康問題。
二、基礎教育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的功能性
開展食品營養學教育對于提高學生體質,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促進作用,具體表現有:
(一)社會建設功能
基礎教育階段開設食品營養學課程可以在培育營養學人才的同時,發揮乘數效應,使學生的營養學學習帶動家長,社區,乃至社會對科學攝食,均衡營養的理念的普及,從而加強家庭的預防保健工作,培養居民終身健康養生意識,在營造學生學習氛圍的同時,讓大家互學會用,從精神層面形成自覺的人文關懷。此外,通過對營養素,營養強化產品和保健食品的認識,學生、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杜絕不良食品的危害,防微杜漸,共同監督食品安全領域,真正發揮群防群治的作用;對社會建設領域的保障性教育(營養學普及),擴大性就業(營養師隊伍建設)、完備的社會保障(多一重自我健康保障)、高水平的居民健康都有進步促進作用。
(二)文化建設功能
基礎教育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可以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擴大營養學人才培養的范圍,增強營養學人才培養的能力,提升營養學人才培養的素質,形成完整的營養學教育格局。營養學教育同其他科學教育一樣,從小培養有利于學生對食品營養知識的儲備,學成有效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最嫻熟的學習技能技巧,讓學生從小受到健康營養理念的熏陶,加深對營養學學習的興趣,建立深厚的營養學情感,更利于食品營養學人才培養。同時,在基礎教育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課程順應新課改要求,順應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適應社會,有可操作性。傳統的課程設置有極強的局限性,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營養學課程通過各種實驗,開放性教學方法,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念能力,養成主動性、自覺性的學習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基礎教育的內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通過對學生食品營養情感價值觀的培養來弘揚他們自愛、他愛、大愛的精神。
(三)經濟建設功能
基礎教育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可以以點帶面,以學生帶動家長,家長帶動社區,社區帶動社會,發揮乘數效應來養成良好的營養飲食習慣,抑制疾病的高發率,減少大眾的醫療支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通過群眾自治、全民共治和社區醫院的配合,提高公共營養健康水平,避免國家在醫療建設上的盲目過度的經濟投資,維持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通過對食品添加劑及保健品的識別來共同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的偽劣產品。
(四)政治建設功能
基礎教育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符合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國營養學會的“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營養學會科普工作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為中心,圍繞中國科協‘三服務一加強’精神,以發展創新、積極開拓為指導思想;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寶塔》為科普資源核心內容;以兒童青少年、城鎮居民、公務員、農民等為重點人群;創新宣傳形式,打造品牌活動,開發科普產品精品,積極參與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工作,為提高全民營養科普素質和改善民生提高國民營養健康水平努力。”[4]“以兒童青少年為對象,編著營養知識教材、開發教具,結合營養立法工作,努力爭取將營養知識納入國家小學教育體系。”[4]“民以食為天”,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政策的指導思想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著重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而在基礎教育課程中開展食品營養學的教育正是國家方針政策的具體體現,是對國家號召的熱切響應。它在通過尊重理解部分民族食品禁忌、鞏固食品安全來增強了多民族團結,鞏固國家政治環境的安全穩定。
(五)生態文明建設功能
開設食品營養學,是通過對人體消化、吸收、代謝和排泄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生命體,生命體的價值。通過對營養素的作用機制和他們之間的互相關系來增強學生“和諧、整體、平衡”的理念;通過對食品加工中營養素的破壞來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再通過萬物同源,融會貫通的營養理念來引導學生從整體、和諧、辯證的角度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三、基礎課程中開設食品營養學的可行性
(一)教學目標切合學生發展規律要求
食品營養學的教學目標是形成學生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促進學生身體的發展。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正處于身體發展的黃金時間,在這個時間導入正確科學的飲食營養觀念有利于學生一生的健康發展,可以塑造良好的體型,提高學生的體質,并通過食品制作的美觀效果來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教學內容設置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食品營養學教學可以制定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科書,影音資料,手繪畫冊和參考圖書。側重于學習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通過直觀、簡單易懂的圖片,視頻和音頻等使教學內容簡單,易讀,易掌握。適當增加食品加工程序、烹飪工藝內容,讓學生從做中學,加強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活力,把課堂生動化,培養學生對營養學的深厚情感,促進食品營養學的進一步普及。
(三)教學方法多樣促進學生學習理解
食品營養學的教學可采取多樣性的教學和學習方式,結合調查、討論、實驗、參觀、訪問、合作、研究等多方面的講授形式,并運用接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多樣性的學習方式,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圖文并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加強教學互動,增強教學的效果;針對學生特點突出教學的重難點,運用簡單大方的圖形坐標,使教學層次分明,并注重補充最新的營養學相關新標準,引導學生積極建構。
(四)師資資源配置嚴格便于課程開展
在義務教育階段,《食品營養學》課程的教師來源趨向多元化,不限于當地師范院校的食品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而是面向全國各大高校的相關食品與營養專業的畢業生,凡是熱愛教育教學,并且通過教師入職資格認證考試者都可參與《食品營養學》課程的講授。在入職后,每隔三年都要進行教師資格再認證工作,確保教師來源的規范性和先進性,不斷更新教師的觀念,便于課程的開展,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四、結語
關鍵詞: 中小學生;營養;食品衛生;調查
少年階段的良好的營養是以后成人的健康的基礎。合理的營養是促進兒童正常發育和預防各種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肥胖癥的發病率還有逐漸上升的趨勢[1],此外,營養不良也有著一定的發生率,這勢必會影響到兒童的健康發育。為配合健康教育,對學生普及營養衛生知識,提高學生合理營養的觀念,現于2010 年6 月對我地區600 名中小學生的營養與食品衛生的知識、態度、行為的抽樣調查,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菏澤地區某中小學600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該組學生身體狀況良好,排除急性感染、應激、腫瘤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學生。其中男310 例,占51.7%;女290 例,占48.3%。年齡7~13 歲,平均(9.9±2.5)歲。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的并經專家審核通過的營養與食品衛生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由被調查者的母親、調查人員及調查者本人共同填寫,調查前班主任詳細講解調查目的、調查內容、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解除學生的顧慮。問卷內容包括:①學生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學校、身高和體重等;②營養與食品衛生:包括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和營養行為(早餐、早餐的地點、課間餐及課間奶、零食以及營養保健品的攝入情況)。本次共方法問卷600 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600 份,有效率100%。
2 結果
2.1 營養知識調查結果分析
該組中小學生在營養素、營養與疾病的關系方面的知識有較好了解,其中知道食糖過多或引起肥胖者有372 名,占62.0%。知道缺鈣會引起骨質疏松癥者有480 名,占80.0%。知道富含維生素食品者有510 名,占85.0%。知道富含鈣元素的食品者有498 名,占83.0%。知道富含脂肪的食品者有有480 名,占80.0%。
學生對某些營養知識的了解較為缺乏,其中知曉富含蛋白質的食晶者有348 名,占58.0%。知道缺鐵與貧血的關系者有330 名,占55.0%。知道缺碘與甲狀腺腫大的關系者312 名,占52.0%。知曉富含纖維素的食品者有270 名,占45.0%;知道知曉富含鐵食品者有246 名,占41.0%。知道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者有222 例,占37.9%。知曉高血壓與食鹽的關系者有172 名,占29.0%。對膳食寶塔的了解相對較差。其中有24.0%的學生了解,48.0%的學生了解,28.0%的學生完全沒有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