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11:09: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專業基礎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網絡交流的扁平化與良好的師生互動互聯網平臺極大地縮短了不同區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距離障礙,做到信息的及時傳遞,使全世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變得極為簡單快捷。尤其,網絡交流由最初的郵件發展到即時通訊,再到視頻通話,使人們的通訊方式發生了極大的飛躍,人與人的交流完全可以通過網絡來完成,并能夠實時看到交流雙方的真實情景。
(二)豐富的網絡信息與多樣化的網絡教學資源全球只要有網絡連接的地方,資源和信息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共享。因此,網絡教育可以使資源利用最大化,使得各種優秀的教育資源跨越時空的限制,成為一種廣泛的、輻射性的、開放性的教育。
(三)即時化的網絡信息與網絡教育資源的不斷更新網絡平臺信息傳遞的快捷使得全球各個角落的信息都能夠非常迅速地呈現在瀏覽者的面前,即時資訊使得學習者能夠非常準確地把握前沿動態,做到及時跟蹤和反饋,從而吸收最新的知識,更新視野。
(四)高端的網絡技術與自主化、個性化的網絡教育網絡技術應用于網絡教育中,使學習者不再受時間、地點、課程進度的影響,在學習模式上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特點,充分滿足了學習者現代教育的需求。此外,在網絡教育中,運用計算機所特有的信息數據庫管理技術和雙向互動功能,系統可以記錄每個學習者的個性資料,并對其學習過程和階段情況做完整的系統跟蹤記錄,亦或是對不同學習者提出個性化的學習建議。
(五)強大的網絡信息處理功能與網絡教學媒介的形象性與生動性強大的網絡信息處理功能使得網絡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與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同,網絡教育不再單以文字材料的教材作為教學內容,通過互聯網傳輸的優秀教育資源融文字、聲音、圖形、視頻等形式為一體,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具體。
近年來,大學英語專業基礎課程網絡教育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其網絡教育的進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和矛盾。如,在大量的網絡資源中,如何甄別出適合學習者的教學資源?基礎課程的網絡教學,由于無法進行面對面的師生交流,導致的交流情景體驗的缺失又該如何處理?網絡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對學習者形成直觀的教育效果評估等。此外,英語專業基礎課程的網絡教育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專業基礎課程網絡教學仍正處于摸索狀態。據調查,高校英語專業依賴網絡教育的主要為聽力課程和口語課程。而這兩門課程對于網絡的應用并不充分,其課程的網絡教育仍局限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講授電子教案、或聽力、口語訓練兩個方面,而缺少對其課堂網絡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尤其,網絡廣泛、即時的信息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地使用。
(二)師資隊伍中,能有效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并與現實口語、聽力課有機結合,需要教師成為復合型人才。一方面,英語專業基礎課程網絡教育要求教育者具備新的教育理念,具備較強的信息甄別、評價、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基礎課程的網絡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既懂IT技術,又掌握現代教育理論與方法。教師綜合素質較低導致教師在實施基礎課程網絡教學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三)學生對基礎課程的網絡教育意識不強,重要性認識不足,自身知識建構能力較差。從目前的調查資料來看,學生對于專業課程的網絡教學重視度不夠,總覺得在傳統課堂上,他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更傾向依賴教師獲得新信息與新知識,而對于自身利用網路教學培養自身的自學能力以及自身的知識建構并不是非常重視。
(四)英語專業基礎課程網絡教育缺乏有效的監測手段和評估方法。網絡教學不同于現實課堂教學。利用網絡數據庫管理技術,網絡教學可以對學生成績進行記錄,而其只能為教師評估學生的學業進步提供參考,而不能成為決定性的因素。
三、開展英語專業基礎課程網絡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差別化;教學方法;研究生;課程教學
針對我院研究生課程教學中開設的基礎課“高等熱力學”、專業基礎課“材料化學”“火災動力學”和專業課“消防功能材料”,研究了“差別化”教學方式在不同屬性課程中的應用。
一、基礎課教學
基礎課教學主要強調基本科學方法和基本研究思路。由于學科專業的特殊性,我院本科課程的專業課發展起步較晚,與傳統優勢學科相比存在邏輯推理不太嚴密,有知識斷裂等方面的不足。
在安全技術及工程研究生專業開設了基礎課“高等熱力學”,該課程特點鮮明、資源豐富,邏輯嚴密,推理嚴謹,是樹立科學方法和培養研究思路的優秀課程之一。在該課程設計中,教學目的是扎實基礎理論,培養學習方法,啟發學員積極思考,從習慣聽到習慣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注重培養學員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有意識地進行訓練,糾正我院學員以往“想當然”的思想。
“高等熱力學”教學中選取部分章節內容組織學生自己講授,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引導學員與消防工程等各相關學科進行關聯,通過查資料、對比分析、撰寫讀書筆記、讀書報告和論文等形式引導學員思考該課程在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體系中的作用,避免學員為了考試而學習。但教師不能置身事外,否則會造成個別學員簡單地將教材內容讀一遍而未能取得實際效果,要指導學員進行課程設計,查閱相關背景,對知識進行整理和組織,并清楚表達所授內容,其他學員參與講評,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集思廣益,提高學習效果。
二、專業基礎課教學
“材料化學”是為我院材料學研究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本身具備比較完善的體系。該課程是專業方向的選修課,選課人數較少,此時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基本確定,部分同學已進入課題的前期研究階段。因此,要立足為專業服務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內容的選取要關注學生研究方向,同時將課程內容結合研究生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探討,培養學生研究意識和運用專業基礎知識的能力。
專業基礎課“火災動力學”在火災科學理論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向全院消防各專業研究生開設。選用的教學參考書是火災動力學研究領域的權威專著Drysdale編寫的原版著作。與基礎課教學方法不同,在教學中注重與本科的專業基礎課“消防燃燒學”進行比較,同時重視與其他課程的銜接。對于教學內容處理不能再采用原版著作系統學習,這會限制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教學時應課上進行理論分析討論,課后組織學員查閱理論背景、實驗背景條件以及理論的工程應用,拓寬研究生的視野,加深研究生學習中的思考意識。以專業理論與實際研究相關聯為出發點,并通過研究生授課研討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研究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專業課教學
專業課教學是研究生教育的最基本部分,是提高研究生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直接途徑。通過本科階段的學習,研究生已具有較好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自學能力,因此專業課教學的重點不再是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專業課教學必須具有前瞻性,要引導學生關注學科的發展動態,注意學科的交叉、延伸。 “消防功能材料”是為材料學專業研究生開設的專業課,課程講授應該達到:①了解基礎,了解技術的應用。即學習成熟的理論和技術,了解基礎理論和技術應用,可以參考專業領域學術論文和研究生已取得的成果。②了解消防領域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學院所培養的學員是從事消防實際工作的技術監督或建審人員,學員對工作領域的技術現狀和規范有一個準確的了解,還要了解標準的淵源、背景和目前的狀況,未來工作才能心中有數。③了解國內外專業領域研究動態和技術應用動態。作為專業領域的研究生不了解學科前沿發展動態,未來研究就會沒有方向,不知道目前存在的問題,工作中就不容易發現問題。④了解消防技術監督中其他方面存在的問題,體現知識學有所用。專業課要達到的目的是重基礎、重實際、重研究、重結合。
參考文獻:
[ 1] 喬玉全.21 世紀美國高等教育 [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首屆中國經濟管理基礎課程教學高層論壇將聘請教育部經濟學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逢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長劉志鵬擔任組委會主任,并邀請行業主管部門領導、教育主管部門領導、海內外知名經濟學專家、管理學專家、高等學校一線教師等共同交流我國高等學校經濟管理基礎課程教學的最新創新成果;研討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促進基于信息技術平臺的優質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等,大會同時將展示近年來各高校優秀的課程教學資源成果。
本屆論壇主要內容包括:
11論壇主報告:行業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領導講話,海內外知名經濟學專家、管理學專家介紹經濟管理學科教學的最新進展。
21論壇分報告:優秀論文作者、優秀課程資源主持人專題報告。
31高校優秀課程教學資源成果展示。本屆大會將開辟專門場地,展示各高校優秀的課程教學資源成果。優秀的課程教學資源成果包括精品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教學仿真模擬系統等。
本屆論壇專題主要內容:
(一)經濟類基礎課程教學
11經濟學課程教學
21金融、貿易、財稅、保險學課程教學
(二)管理類(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基礎課程教學
11管理學課程教學
21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
31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
(三)經濟管理課程實驗教學
根據我們的調研發現,現階段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在大多數高職院校由基礎部或公共計算機教學部門負責日常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困惑,比如:教材統一化,教案統一化,課件統一化等,這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⑴教學內容缺乏合理性。對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學習,各個專業學生學習的內容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公共部門負責教學,教案與課件統一,這使得無法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要求,對文、理、工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進一步的重點引導,無法與他們的專業課程學習進行融合以達到輔助學習效果。
⑵不同專業的學生實際操作水平參差不齊,相同專業的學生個體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相對內地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要高一些;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給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中帶來困難。
⑶教學的方式、方法單調。由于基本上是采用案、統一課件,故教學的方式、方法也大同小異。大多數教師仍采用課堂集中授課一次與機房上機操作一次相結合的授課模式。缺乏在課堂中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⑷教材建設相對落后。這幾年計算機技術發展十分迅速,而不少的高職院校公共計算機文化基礎授課內容依據市面的教材,而已經出版的教材內容均滯后于現實需求。以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等為例,部分高職院校仍在介紹WindowsXP操作系統,Office2003等內容,而目前較為主流的Win7、Win8、Office2007及以上的版本卻不予介紹。諸如此類的問題應在公共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過程中及時得到解決。筆者認為教師自編講義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彌補教材的一些不足之處。
⑸教學考核方式有待進一步探索。根據我們的調研發現,部分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考試是以浙江省一級計算機水平考試為依據,采用上機操作形式,甚至有些院校以省計算機水平考試成績替代課程期末考試成績,而這樣的教學考核方式難免會讓人理解為應試教學,失去了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的最基本意義。考證只是水平的象征和檢驗,絕不是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學好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作用是輔助學習其他專業課程。
2高職院校不同專業學生對計算機文化基礎模塊學習的需求統計與分析
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把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內容分為以下模塊: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模塊、Windows操作模塊、中英文字錄入模塊、Office辦公室自動化模塊、數據庫使用基礎模塊、計算機網絡應用模塊、多媒體技術模塊、信息安全模塊。同時對電子、化工、建筑、會計、英語、市場營銷等涵蓋工、理、文、商科不同專業教學內容進行調查。調查發現,不同的專業學生對不同的模塊需求各不相同。
3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實施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
根據上述的統計數據,我們對其結果進行了分析,如圖7所示。圖7中,分別對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模塊、Windows操作模塊、中英文字錄入模塊、Office辦公室自動化模塊、數據庫使用基礎模塊、計算機網絡應用模塊、多媒體技術模塊、信息安全模塊,進行了學生學習需求統計和分析。從圖7我們可以發現,各個專業對Windows操作模塊、Office辦公室自動化模塊、計算機網絡應用模塊這四個模塊的需求比較大,因此我們在設計課程時對上述的四大模塊加強教學。不難發現理工科學生相對文科學生而言在數據庫使用基礎模塊、多媒體技術模塊、信息安全模塊等方面要求高一些;同時發現會計專業的學生對數據庫使用基礎模塊也同樣有著像理工科學生一樣的需求;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對中英文字錄入模塊、計算機網絡應用模塊要求比其他專業都要高,我們認為這與學生未來就業定位有一定的聯系。我們探索了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實施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
⑴合理規劃教學內容。課程組授課教師根據所授課的對象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根據調研分析結果對文理工科在內容上做相應的調整和拓展,達到有的放矢。
⑵教學團隊分工與協作。從原來的教研室案、統一課件、材,到教學團隊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模塊備課,并將模塊備課的授課資源相互分享。同時每位教師也依據不同專業班級有選擇性地對模塊內容進行增減。
⑶突出實際教學效果。對每一次課程授課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從內容上更加突出計算機的實用性,結合當前的計算機技術及時補充授課內容,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的結合,課堂邊學邊做。授課地點選在實驗室,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先理論后操作有一定的區別。
⑷考核方式創新。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輔助其他課程學習。考核不應只是將省一級計算機水平考試通過率作為教學目標,而更應重視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使用計算機提高效率。比如,每年畢業班的學生都會因畢業論文格式而糾結和煩惱,課程組成員在講授Office辦公室自動化模塊時就以我院的畢業生論文及論文格式要求為例進行排版,讓學生提前學習論文排版。畢業生就業求職簡歷的制作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素材,這樣的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該課程的學習實用性。
4結束語
一、高職醫藥院校《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伴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科交叉融合的趨勢必將對中醫藥類相關學科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會加劇職業的變動性。[1]改革教學內容、構建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醫藥教育中醫藥學相關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2]《中醫學基礎》課程知識內容相當繁雜,與很多學科關聯度大,除了指導疾病治療和藥物開發外,還可以應用到綠色養生、預防保健、文化修養等諸多領域。高職醫藥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學生都是被動地學習并進行知識積累,而《中醫學基礎》課程的理論體系辨證思維性強,需要學生通過理性的思維來主動地學習和積累知識。
二、高職醫藥院校《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與方法
(一)以學生實際需求為導向,確定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
《中醫學基礎》課程的授課對象是中藥、中藥制藥技術、中醫保健康復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醫學美容技術、護理等專業的學生,課程設置主要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在此基礎上確定各專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向學生系統地介紹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習其他專業課程奠定堅實的和必要的基礎。因此,《中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必須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既要把握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同時更要關注和竭盡全力地服務于學生所學的各個專業,合理優化學生的中醫學基礎課程的知識結構,進而滿足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其他相關專業知識的需求。
(二)把握課程整體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具體教學內容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和學習平臺,長期以來,中醫學基礎課程一直選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規劃教材,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有統一的授課時數。由于學生所學的專業不同,涉及的學科特點也不同,基于這種情況,必須結合專業的特殊實際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合理恰當地選擇教材內容,變教材內容為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專業和專業涉及的相關課程,有序確定各章節之間的知識層次和邏輯關系,充分反映課程的整體性。同時還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必須要有所側重。
(三)改革考核評價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在總結傳統的《中醫學基礎》課程教育教學評價經驗的基礎上,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要注重課程教學的過程評價,改革以往期末的一次性評價和一卷定終身的不科學考試方法,要科學建立課程考核體系,依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可采用課程論文、課堂發言、分組討論、階段性小測驗、課后作業、實驗課成績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核體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教學和課程考試改革中來,從而保證每個教學環節都能順利實施。這項考核方式改革徹底打破了千人一卷和千人一面的嚴重弊端。
三、高職醫藥院校《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效果
(一)學生學習效果明顯,學業考試成績突出
在《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專業,學生考試合格率明顯提升,優秀率比重明顯提高,考試平均成績總體呈上升趨勢,這充分說明《中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在期末學生評教對教師授課的滿意率測評中,《中醫學基礎》課程授課教師的優秀率達到了95%以上。絕大多數學生對教學改革非常滿意,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二)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結合專業學習中醫學基礎知識
由于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學生的學習模式也與時俱進,他們能夠結合所學專業多角度多維度地去領會知識、掌握技能,注重專業契合度,緊密圍繞專業積極撰寫《中醫學基礎》課程的論文,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加強動手實踐能力。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力求書寫認真、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論據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學生的良好寫作能力以及對一些問題上的靈活思辯能力。
作者簡介:
關鍵詞:專業+創業;實踐;培養方案
工商管理“專業+創業”培養方案設計總的原則是:根據社會人才市場需求和學科發展,培養應用性人才,體現“專業+創業”的培養模式,具體培養方案設計體現“3+1”模式,四年四推進自主培養,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和完善的重點放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運行方式等方面。
一、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
教學計劃主要體現“3+1”,3年校內教育+1年校外實踐教育,即1年通識教育課(專業與創業通識教育課),2年專業基礎課與創業基礎課,專業課與創業專業課的教育,1年校外實習基地教育及畢業實習和創業項目實踐。其中實驗教學四環節順次推進,包括基礎實驗實訓、專業基礎實驗實訓、專業+創業實驗實訓、就業創業實踐。具體如下第1、2學期:理論上公共基礎課和創業通識教育相結合;實驗實踐層面公共基礎實驗和創業通識實驗相結合。公共基礎實驗(實踐)包括入學教育、國防教育與軍事訓練等;創業通識實驗(實踐)包括辦公自動化訓練及考證、經濟應用文寫作訓練、職業發展訓練等。第3、4、5、6學期:理論層面專業基礎課和創業基礎課相結合;專業課和創業專業課相結合專業基礎實驗和創業基礎實驗相結合;專業實驗和創業實驗相結合。其中專業基礎及專業實驗包括財務管理模擬實驗、市場營銷模擬、市場調研與預測課程實習、生產管理課程實習等;創業基礎及創業實驗(實訓)包括人才測評實驗、拓展訓練、社會調查/創業體驗等。 第7、8學期專業實習和創業實習相結合,就業培訓和創業實踐相結合。其中第7學期,主要在學校的校內實習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及創業孵化園進行實驗和實訓,具體項目包括創業資源與商業計劃書訓練、參與項目運營管理、Syb培訓、ERP綜合實訓、SPSS統計軟件應用、商務談判模擬等;第8學期,將學生推向市場,進行畢業實習和創業項目實踐。
二、運行模式
第一階段:普適型教育,主要分三個層面,一是掌握思想政治類教育課程,培養學生最基本的人文底蘊與情懷,二是面向全專業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幫助學生理解創業哲學、創業心理、創業素質以及基本的創業知識,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三是展開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讓學生自我設定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選擇路徑。
第二階段:基礎技能教育,本階段主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科專業分析基本方法與工具,擁有扎實的經濟學、統計學、數學、管理學基礎,為學生解決專業與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分析工具及解決辦法,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習創業的基礎課程,掌握創業的基本理論與技能。
第三階段:專業方向教育,本階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在先修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基礎上,由專業的人才測評教師利用學校先進的人才測評軟件對學生進行素質、性格測評,全面了解的學生的專業方向。其次,專業課與創業課相結合,深入學習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進一步掌握創業的專業知識,使學生不僅擁有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生產運作管理、戰略管理等工商管理的專業知識,而且對中小企業創業、分析創業實踐案例,創業風險,企業家精神等方面知識能夠深度把握。最后,通過選修課程學習,讓學生了解與工商管理專業+創業相關聯的其他學科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第四階段:專業實習與創業實踐,本階段主要開展以下工作:首先是對學生進行ERP實訓與SYB培訓,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在學生全面掌握企業流程與創業過程的基礎上,讓學生的部分課程在企業中學習,并指派相應企業導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其次進一步加強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選擇就業的學生進行企業實習并撰寫畢業論文,選擇創業的學生前期到創業實習基地實習,后期組建創業團隊,提交創業項目策劃案,進駐創業孵化園。
該創新實驗區運行的四個階段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前三個階段,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課內或課外實驗與理論課程匹配,最后一個階段,將學生融入社會,升華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業能力,并在學生就業、創業后兩年內對學生就業情況、創業情況實施跟蹤、指導、反饋,整體掌握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全面實現培養具有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中小企業管理者、就業者和創業者的應用型人才。
三、學生自主管理
“四年四推進”的主要內容:
“四年四推進”是指在大學本科四年培養過程中分四個階段,即在每個年級結合專業培養方案的執行,有目的實施的學生自主教育項目,輔助培養方案的實現,開展有側重點的教育和輔導。第一推進階段:新生適應期和定向期,這一階段目標是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轉變,制定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確定目標。該階段主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學習上如何從被動式轉變為主動式或討論式;生活上如何從依賴式轉變為自理式或自立式;與同學相處如何從本土化轉變為區域化或全國化。將來準備職業生涯規劃,該階段具體的工作包括:專業介紹;個人四年學習規劃:理想、目標、計劃、措施;時間的管理與利用;如何與同學和睦相處;大學學習方法指導;如何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基礎課和專業課關系;實行專業導師制及其他。
第二推進階段:“專業+創業”知識積累和探索期,這一階段重點打牢專業與創業知識基礎,全面進行鍛煉培養。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掌握大學學習特點、方法,具備自覺、主動學習能力;展現個人特長優勢,培養綜合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牢固夯實學業基礎,為后續就業、創業、考研沖刺做好準備。該階段具體工作及方法途徑包括:學習經驗交流會;課程論文練習與交流;聽專業學術報告;學習如何查閱和積累資料及其他。
第三推進階段:社會實踐與職業確定期。這一階段目標:基本完成本科教育大綱規定的課程,具備相應知識基礎和一定的實踐能力,進行“專業+創業”實踐實訓階段。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學業完成及資格證書獲取;會做一般性社會調查;根據老師安排完成實踐獨立課程;能夠完成階段性課程論文。在第二階段有關工作的基礎上應重點考慮以下工作:課程論文或社會調查報告;專業與創業實習;學年論文寫作與交流;職業去向的確定;完成獨立實踐課程及其他。
第四推進階段:目標實現期。該階段目標實現,創業的實現階段,包括個人創業、團隊創業;考取研究生或順利就業。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明確創業方向,進行創業團隊組建、項目的選擇及組織創業;明確考研目標,并參加考前輔導班培訓。端正就業思想,并掌握相應的應聘常識和技巧,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或者創業計劃書。該階段需要做的工作及措施:創業項目的確定,創業團隊組建及創業方案的設計;畢業論文選題指導及答辯;組織就業指導講座和參加校內外招聘會;開展“珍惜在校時光,我為母校添彩”活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實踐能力 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模式
由于地方院校實踐教學受傳統模式的影響,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性,這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影響著高校素質教育的實施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地方院校如何構建富有創造性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怎樣進行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一、地方院校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理論課教學內容和實踐課教學內容的構建
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富有創造性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系統教育而實現的。
1.理論課教學內容的構建
(1)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在課程教學中,將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學內容劃分為3大模塊:①基礎性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涵蓋了學生必須掌握的本課程最基本的內容;②選擇性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可根據學生、專業特點與要求,由任課教師自主選擇組織教學,以突出不同專業的特點,增強教學內容的前沿性、現實性和研討性;③動態性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由任課教師結合理論教學內容,介紹各種實際應用案例,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動態更新。
(2)實驗技能培訓課。這部分內容涵蓋教學計劃規定的實驗原理,基本試劑、基本實驗儀器的性能及其操作規范。目的是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實驗設計的能力、采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3)專業論文寫作課。這部分內容涵蓋了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實習報告的含義和類別、特點和作用、結構和寫法例文與評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說明書寫作特點與基本要求、一般格式、例文與評析;畢業論文含義和類別、特點和功用、選題、寫作步驟、通用格式、例文評析。目的是訓練學生論文或課程論文寫作能力。
(4)創造學課程。這部分內容涵蓋了創造、創造的一般規律、創造者、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創造的方法等。目的是訓練學生眼力,培養創新能力。
(5)科學研究方法論文課。這部分內容涵蓋科學研究的體系與特點;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科學研究的哲學方法、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科技計劃管理;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立項與開題;科學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目的是訓練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文與著作及研究報告的寫作、項目申報能力。
2.實踐課教學內容的構建
(1)驗證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內容比較簡單,主要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掌握基本實驗技能。
(2)自主性實驗。自主性實驗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性原則,根據專業學科發展動態,結合學院科研成果,及時更新部分實驗內容、實驗材料和方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能力、科研能力、訓練研究方法的正確運用。
(3)實習。實習是學生了解社會,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感性認識,掌握實際操作技能。
(4)設計。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處理問題能力。
(5)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必須完成的綜合性獨立作業,根據專業培養的目標,選擇某一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撰寫出用以表現科研成果和闡述學術觀點的文章。
(6)科研項目。教師啟發學生自己提出科研課題,也可由教師布置科研題目,介紹本課題研究思路,學生自己獨立觀察、查找資料、最終寫出研究報告。目的是培養學生科研的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科研技能。
二、地方院校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少數幾門課程所能完成的任務,而是所有課程都應當為之做出貢獻;也不是單純地靠加理論教學或實踐教學環節就能夠完成的任務,而是要科學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環節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把理論教學、實踐教學體系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加以研究和設計。
1.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采取一講、二講、三帶、四導模式
所謂“一講”是指老師把專業課知識傳授給學生,“二講”是指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再進行反饋,“三帶”是指接受知識快的學生帶動指接受知識慢的學生,“四導”是指老師采取啟發式教學開導學生,這種模式主要側重于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
2.實踐教學課程教學內容采取分層次、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模式
如一年級上實驗技能培訓課;二年級上專業論文寫作課;三年級上創造學課;四年級上科學研究方法論課。
3.創建一個以技能訓練為基礎、以研究性實驗為核心、以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組合方案。技能實驗為必做實驗;綜合實驗采取必做與選做并行的方式;研究性實驗采取自主選題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從學科的單一性向多科性發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4.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豐富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開展行業、地方和學校全方位的密切合作,成立三方合作辦公室;二是建立聯合機構,加強長期合作;三是簽訂合作協議,逐步深化合作,主要模式是與企業簽訂“長期全面合作協議”。
5.將科研項目作為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建立以導師為核心的本科生指導小組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論文開題階段,圍繞科研項目讓學生提出創新性課題和實施方案;在科研實施階段,進行具體科研方法和創新方法的教育訓練;在論文的撰寫階段,向學生介紹國內外主要期刊論文、畢業論文等的撰寫格式、方法和技巧。
6.師生科研一體化模式
在實驗教學中,主要采取兩種模式:陣地模式和載體模式。“陣地模式”就是通過邊生產、邊教學、邊科研,使實踐教學更貼近社會、貼近市場、貼近生產生活,實現產學研一體化。“載體模式”就是圍繞一定的教學目的,將采集到的生產或管理實踐中的真實事例,加以典型化處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學案例作為載體,學生通過分析、思考、討論這一過程,學生思維豁然開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
參考文獻:
[1]李錦春.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