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鄉村旅游道路建設

鄉村旅游道路建設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08 11:28: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旅游道路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鄉村旅游道路建設

篇(1)

關鍵詞:從化區;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旅游產品;空間布局;對策

發展旅游活動,進一步帶動農村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拓展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是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

1從化區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現狀情況

20世紀90年代末,從化區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興起,經過10多年發展,目前全市已建立30多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近年來,從化區積極實施“旅游旺市”戰略,開展了農家樂評星級、扶貧、美麗鄉村等一系列工作,2011年更是獲得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等稱號。

2從化區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分類

根據收集到的景點資料,參照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3年5月頒布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對從化區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可分為水域風光、生物景觀、遺址遺跡、鄉村建筑與設施、鄉村旅游商品、鄉村人文活動等。

3從化區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分級

根據現有旅游資源的評定,將生態莊園定位6級、五星級農家樂為5級、四星級農家樂為4級,以此類推,一星級農家樂,未評定景點為零級,共計7個級別。

4從化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分布特征

4.1資源以旅游商品類居多

目前,從化區旅游資源以旅游商品類居多,大多是依托城區、景區的菜品飲食類,鄉村建筑與設施次之,以康體游樂休閑度假地和動物與植物展示地為主,人文活動、生物景觀較少。

4.2分布以道路及重點

景區為導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的分布道路導向特征明顯,主要沿105國道延伸發展,呈現西南———東北方向帶狀分布的特征。

5發展對策

5.1旅游產品開發對策

從化區市鄉村旅游現有產品主要以生態觀光、特色美食、生活體驗類居多,而這些產品大多屬于資源消耗型,針對從化區現狀,未來發展產品主要在以下3個方面:(1)增加綠野田園游覽、野菜野果采摘、教育勞作體驗等產品;(2)豐富和挖掘民俗節慶類活動產品;(3)扶持完善鄉村民宿類產品。

5.2空間布局發展對策

根據從化區地形地貌特征、鄉村旅游資源分布狀況,將從化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布局總體規劃為“一帶一軸五片”的空間結構形態。“一帶”指沿105國道發展的旅游休閑匯集帶;“一軸”指沿355省道發展的旅游休閑延伸軸;“五片”指將從化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劃分為5大片區,分別為:山野鄉村、溫泉鄉村、田園鄉村、古風鄉村、西部鄉村。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景點分布特征,劃出12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具體如下:萬花園名花示范區、大金峰花果示范區、外婆家蘭花生態示范區、良口鎮美食休閑示范區、溫泉鄉村教育示范區、溪頭鄉村生態示范區、灌村果園度假示范區、響水峽農家野趣示范區、蝴蝶谷科普示范區、太平街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錢崗古村落示范區、茂墩水庫庫區養殖示范區。

5.3基礎設施建設

5.3.1道路交通設施。拓寬、改建一批鎮村級道路,建立合理的道路系統,增加停車設施、路標指示,完善道路管理、修繕部分山道,對于一些難、險路段增加防護措施。5.3.2信息服務系統。建立完善細致的從化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網絡信息平臺,加強信息平臺軟硬件建設和維護,實現各示范村“村村上網、戶戶可查、雙語宣傳”。5.3.3服務網點建設。根據需求建立旅游服務網絡,建設旅游集散地6處,鄉村旅游服務點11處,結合從化區綠道9處驛站,共同形成旅游服務網絡,承擔旅游宣傳、指導、問詢、安全、衛生等工作。

參考文獻

1從化區農業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之從化區市[R],2011(10)

篇(2)

為認真貫徹旅游興縣戰略,全面整合**鎮旅游資源,促進旅游全域化發展,加快推進旅游開發和轉型升級,帶動和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特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2020年2月—2020年3月)

調整充實**鎮鄉村旅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相關鎮直二級機構工作職責,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管理統一。明確分管責任人和專職工作人員,具體落實各項任務,要求各村全力配合創建工作。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2020年2月—2020年12月)

通過舉辦節事活動、網站、宣傳橫幅、宣傳車等各種宣傳載體,加大宣傳力度,使全鎮進一步明確發展鄉村旅游的意義、目的、任務和進程,提高關注度和參與度,形成全鎮上下齊心協力抓旅游、促發展的良好工作氛圍。

三、齊心協力,共謀創建(2020年4月—2020年12月)

(一)、整合資源,創建漁鄉小鎮

充分發揮我鎮生態優良、地處景區、基礎較好、特色明顯的優勢,以提質增效為核心,整合資源,依托鑫茗雨、山頭佬、懸崖石斛、銅鑼生態、緣圓緣等龍頭企業,大力實施宋家河古村茶棧、康家大院鄉村驛站、龍井沖漁鄉風情街、**中心集鎮、胡家河游客集散地、堆谷山驢友之家建設;大力發揮茶葉、石斛、油茶、高山蔬菜等產業發展,打造全域化旅游產品;充分利用交通區位、自然資源、歷史人文優勢,加快發展鄉村游、探險游、休閑游、垂釣游、攝影游、養生游等特色旅游

,全力創建富有**特色的漁鄉小鎮。

(二)全力招商,打造特色景區

加大旅游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全面啟動實施廣家河、馬家河景區、風景河景區開發;依托景區帶動,因村制宜,培育特色,完成堆谷山鄉村旅游提升、龍井沖攝影平臺、胡家河觀景平臺和堆谷山碎石寨攝影點等項目建設,打造堆谷山驢友之家、胡家河釣友之家、宋家河茶友之家、東流河攝影之家、龍井沖車友之家;結合大別山紅色旅游,全力推動皮旅奇襲**紀念廣場建設的規劃、征地、場地平整等前期工作。

篇(3)

“五一”小長假,仁懷市長崗鎮藺家坪、尖茶溪新推出的千畝黃金梨園、奇石公@、中華蜂秘境養殖體驗基地、古銀杏群、古鹽道等10多個鄉村小景點,幾乎處處游人爆滿。山地跑馬場、射靶場、智慧兒童游樂園、露天游泳池以及草莓、藍莓、楊梅、樹莓采摘園,山地自行車賽道、垂釣中心、足球場等更是人山人海。

“從沒見過有這么多客人同時出現在我們長崗鎮!”久居貴陽的長崗人陳小平回鄉探親,被游客爆棚的場面驚得目瞪口呆。

貴州仁懷市號稱“中國酒都”,是黔北連綿起伏的巍峨群山中,鑲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4月24日,該市舉辦了第三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大會,這顆曾“以酒為媒”打造全域旅游的黔北明珠,如今探索出了“旅游+扶貧”的新模式,讓農村變景區,讓貧困農戶真正脫貧致富。

早在去年,仁懷市就把“酒”列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在“酒”文化旅游上下足功夫,以“工農旅融合,產城景互動”,構建“一心兩帶,三區四游”的旅游體系,開啟全域旅游。 黔北明珠 貴州仁懷市號稱“中國酒都”,是黔北連綿起伏的巍峨群山中,鑲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曾經,長崗鎮藺田村因石漠化嚴重、交通不便、村容村貌差、產業發展受限等是出名的貧困村,如今發展鄉村旅游,建成了現代農莊、康養基地、音樂噴泉、垂釣體驗等接待設施和景觀,構建了一幅美麗畫卷。同時,完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精品民宿、農家樂,探索“旅游+扶貧”的新模式,幫助當地困難群眾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的目標。

蒼龍街道水塘村和高大坪鎮銀水村更是一道美麗風景線,這里滿目青翠、溪水潺潺,過去破舊的農居變成了頗具風格的農莊和康養中心,大力發展創意農業、現代農業,打造城市農業公園,發展花卉和果園,全村除身體殘疾和喪失勞動力的村民外,如今已全部脫貧。

仁懷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突出“鄉”的特色、“村”的記憶、“旅”的便捷、“游”的情趣、“產”的功效、“業”的布局,著力改善基礎條件、豐富業態布局、打造特色品牌、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水平,真正實現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

這幾年,全市鄉村旅游亮點紛呈。今年1―3月旅游接待279萬人次,同比增長52%,旅游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56%。去年,該市接待游客607.77萬人次,同比增長37.2%,實現旅游總收入77.65億元,同比增長45.2%。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仁懷市把鄉村旅游作為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擴大農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緊緊抓住重要機遇,深挖鄉村旅游資源潛力,通過發展旅游,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了鄉村旅游環境,改變了農民就業結構,實現農民增收。

2015年,蒼龍街道充分發揮水塘村位于城郊的區位優勢和“三山兩水一壩”的自然特色,引進浙江苗夫集團和三森農業公司分別建成“草木年華”景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天水人家”農家樂、“六和苑”民俗、“紅酒坊”等鄉村業態,打造“城市農業公園”,發展花卉和果園面積5000余畝,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精品民宿1家、特色農家樂7家、農家餐館5家、農家超市3家,實現大產業“頂天立地”,小產業“鋪天蓋地”。

“仁懷農村這兩年變化太大了,以前本地的景區景點太少,每到周末的時候,親戚朋友聚會就只能喝酒打牌,但經過幾年的發展,仁懷的景區景點多了起來,環境好了起來,交通也很方便,空閑時間都會帶上家人,約上幾個朋友到周邊農村去玩耍,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市民徐曉斌對《小康》記者說道。

壇廠八卦園的打造,形成了農村社區化、鄉村景觀化、城郊公園化、農業現代化、決策民主化、管理精細化、住宿星級化、餐飲特色化的新型鄉村旅游新模式。自去年清明小長假開園迎客以來,每到周末或假期,本地游客、外地游客甚至國外的游客將景區“擠得滿滿當當”,擁有數百個車位的停車場內經常出現“一位難求”的景象。八卦園開園迎客一年多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去年的“十一”黃金周更吸引了5.5萬人次前來游覽,枇杷村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4800元躍升至12000元。2016年底,村級集體經濟累計超過300萬元。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該景區以“配套設施打基礎、文化產業提品位、鄉村旅游創效益”為思路,著眼高標準、高品位,按照4A級旅游景區標準,精心編制枇杷村“一軸兩園多景”和魯班鎮隆堡村“一園一湖三道五區”發展規劃。

家住八卦園景區的何健對記者說:“兩年前這里道路泥濘,居住環境差,通過一年的打造,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每家都有棟小洋樓、花園,公共配套設施齊全。”

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走農旅一體化發展新路。仁懷將農業旅游、鄉村旅游相結合,大力開發美麗鄉村度假游、田園風光休閑游、自然景觀娛樂游,探索出一條以旅助農、以旅促農、以旅富農的新路子,一個個“村民依戀、市民向往、游客癡迷”的鄉村旅游景點將促進全域旅游持續井噴。

事實上,仁懷鄉村旅游基礎,是經歷“三部曲”之后的呈現。

首先是水、電、路等初級基礎設施建設。仁懷市2013年10月啟動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攻堅,到2015年底全市174個行政村(居)就實現了“村村通油(水泥)路、通客運”,基本實現縣、鄉道路上等級,村、組、寨道路全硬化,全面完成縣、鄉道路超齡油路改造任務,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安全暢通、干支結合、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建成通村油(水泥)路520公里以上;全面完成180公里以上的縣、鄉道路超齡油路改造任務;建成原“撤并建”行政村通村油(水泥)路1026公里,新建通組公路2271公里,完成村寨路面硬化491公里。通組公路采取“群眾打底子,政府鋪面子”的建設方式,大大激活了民間力量,使通組路建設突飛猛進。

接下來是“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打造。仁懷市堅持“336”升級工程“全景域”的理念,實行整村推進和面上示范帶動相結合,重點打造3個遵義市級精品升級示范村,著力實施3個市級升級示范點,抓好6條示范帶升級改造,涉及19個鄉鎮(街道)48個村14000戶,參與群眾65300多人。僅2014年一年,全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完成房屋風貌改造上萬戶,完成投資數億元。

第三步是集中打造旅游景點,就是美麗鄉村升級版的打造。仁懷市以重大節慶為契機凝聚內驅力助推鄉村旅游,并在每一屆推出幾個鄉村旅游亮點。實踐證明,仁懷市以旅發大會夯實旅游基礎的做法成效極為明顯。

長崗鎮藺田村,地處仁懷市和播州區交界處,交通不便,缺水嚴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5人。藺田村是仁懷市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脫貧的村寨之一,該市還有多個村寨,正在走旅游脫貧之路。該市倉龍街道辦水塘村,處在水庫旁邊,雖有良好的生態,卻有600余村民,生活十分貧困。2015年,當地政府決定,在水塘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園,并引進專業化公司,在該村投資3億元,經過一年努力建成葡萄園、草莓園以及花卉苗木園,共計帶動519人脫貧。

“依托山地特色發展鄉村旅游,就是要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仁懷市有關人士說,旅游加扶貧模式,不僅能帶動百姓脫貧致富,還能吸引更多游客來欣賞貴州山水。

城鄉美景帶動產業興旺

今年以來,仁懷市下大力打造出蒼龍社區草木年華旅游觀光項目、高大坪鎮金山銀水景區以及長崗鎮景區。草木年華旅游觀光項目是以花卉樹木種植、園藝觀光為主的農旅一體化項目。景區呈現出“四季都有花看,四季都聞花香”的景象。項目建設帶動了所處村寨的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天水人家”農家樂、“六和苑”民俗、“紅酒坊”等鄉村業態,打造“城市農業公園”。

高大坪鎮銀水村阡陌縱橫、花如金山、水漾銀波、環境優美,毗鄰茅臺機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四在農家?最美鄉村”升級版為載體,立足特色大力發展創意農業、現代農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稻香米基地,打造攝影家采風活動基地、婚慶攝影基地、休閑垂釣基地等,瞄準機場休閑旅游市場,大力發展創意農業觀光旅游,實使村民1387戶實現致富。

當地政府在“綠”上做文章,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產業的興盛也給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極大變化。住洋樓、開轎車、逛淘寶,這些以前在農村很稀奇的事現如今已變得再平常不過。

“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仁懷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逐步加深了對生態與經濟相結合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力度調整生態與產業、興林與富民的關系,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的發展模式,農民從林業上得到的收益逐年增多,激發出更高的造林、育林、護林積極性,進一步加快了林業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走進長崗鎮,核桃樹、桃樹、梨樹、李樹、楊梅樹、黃金梨、紅豆杉次第有序地布局在漫山遍野。長崗鎮把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既綠了荒山,美了村莊,也富了百姓。

喜頭鎮云樂新村從首屆旅發大會開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迅猛,至今每年接待游客約5萬人,項目所涉農副產品戶均增收1000元,農家樂餐旅館年均收入約15萬元,戶均增收約5萬元以上。2016年,五馬鎮實現旅游收入3億多元,截至目前,鄉村旅游帶動10000多名群眾增收8000多萬元。

18年前,因為貧窮,長崗鎮藺田村村民楊遠幫外出打工,通過努力奮斗,終在建材和餐飲業立足,并創立起自己的公司。18年后,家鄉的巨變吸引他回鄉投資“反哺故鄉”,帶領村民一起致富。2015年,楊遠幫發起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黨員+農戶”、“致富能手+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通過流轉土地1800余畝,帶領當地農民種植黃金梨1200畝、楊梅400畝、花椒50畝、精品水稻100畝等,帶動125名村民就業,帶動29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蒼龍街道水塘村,由仁懷三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經果林項目,讓荒山換綠裝,讓村莊換靚裝,讓百姓笑開顏。盛產期優質果產量達240萬斤,盛產期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200萬元。

幾年來,鄉村旅游已成為仁懷市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城鄉居民休憩度假的主要內容,對整合和挖掘旅游資源、豐富旅游內涵、滿足游客多層面需求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仁懷市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示范效應,建成五馬東升農場、壇廠神采八卦園、蒼龍草木年華等一批產加銷一體、工農旅融合的示范園區,初步形成“園區+基地+農戶”鄉鎮全覆蓋格局。

“發展旅游產業,是仁懷堅持紅色傳承、推動綠色發展,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的有效路徑,也是堅守兩條底線、推動脫貧攻堅的戰略選擇。”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張翊皓告訴記者,隨著全域旅游的升級打造,逐漸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酒+旅游”全域旅游大戲開唱

在仁懷市酒都廣場,有這樣一座建筑,占地面積5351.36平方米,長42米、寬22米、高47米,凈容積20767立方米,遠遠看去是一巨型四羊方尊。興于酒、成于酒、名于酒。2016年,一場“酒+旅游”的全域旅游大蛟誥貧即蟮乩開帷幕。

仁懷市以籌備全省十一屆旅發大會為統攬,全面推進景區開發建設,配套旅游基礎設施,豐富旅游業態布局,加強旅游宣傳推介,提升旅游安全管理,強化旅游行業服務質量和水平,快速推動旅游產業健康發展,全域旅游取得碩果。

城有城景,鎮有鎮貌,村有村愁,這是遠來之客對仁懷的贊譽之詞。走進茅臺鎮,入口牌坊、南坳立交、茅臺酒廠新大門、白酒一條街、1915廣場、楊柳灣商業街,灰色飛檐和磚墻、深色雕花門窗、青石板路,獨特的人文景觀讓人目不暇接;祭酒臺上,世代傳承的酒道禮儀莊重肅穆;酒文化城中,千年光陰凝結于酒的智慧讓人感慨;茅臺酒廠內,神秘的生產工藝讓人著迷……

中國的酒都,世界的茅臺,這是仁懷旅游發出的響亮口號,茅臺旅游日漸聚集全球目光。

“茅臺工業旅游和文化旅游如自然天成一般,這讓茅臺旅游不只在貴州,在整個中國都具有不可復制性。”來自香港的游客李小飛說,“國酒探秘之旅的吸引力,絕不亞于任何一個景區。”

據統計,5年來,仁懷市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600萬人次,累計實現旅游收入達18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3%,其中將近七成游客旅游目的地是茅臺古鎮。

以優質資源做旅游,仁懷鄉村旅游道路越走越寬廣。

仁懷市委副書記、市長梁錚說,今后,仁懷市將堅持規劃先行,著力提升基礎,加快鄉村旅游開發步伐,著力建設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交通便捷、服務配套、環境優美、吸引力強的鄉村旅游景區景點,努力擴大客源市場,推動鄉村旅游快速健康發展,讓鄉村旅游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仁懷市結合地域、酒文化、特色產業等特點,融合產業結構調整、鄉村休閑旅游、人文歷史、生態環境、酒都特色、小康六項行動,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形成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百里長廊亮麗風景線。

綠色是仁懷的城市底色。經過多年的建設,形成“一城四片”的城市區域和“一心兩帶三區”產城一體架構。城市建成區達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人。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獲得提名,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成功在即,城市特質形象魅力彰顯。

篇(4)

[關鍵詞]地方旅游業;旅游交通;行政規劃

[中圖分類號]F5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3)02-0113-02

交通是旅游產業發展的脊柱,也是旅游支持系統中最重要的基礎條件。能否“進得來,散得開,出得去”,直接影響著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滿意程度和該區域旅游產業的發展。對于旅游開發而言,景區內部線路和外部連接線路都是增加旅游目的地可進入性的重要措施,科學合理地進行旅游交通規劃對于后期持續發展十分重要。本文以甘肅文縣為例,探討地方旅游交通的具體規劃。

一、現狀分析

文縣交通以212國道、東青公路為主干,212國道和東青(縣道)公路形成的三個出入口成為文縣主要的對外聯系通道。以白龍湖、碧口水庫、漢坪咀水庫為依托的水運網絡兼備的立體交通體系正在助推文縣又好又快發展。縣域內沒有鐵路和高速公路經過,到蘭州、西安、成都三個省會城市都需要一天的時間。

文縣的內部交通由國道212連接周邊的主要景點,其他的縣級和鄉級公路可以作為景區連接線路的主要線路。隨著旅游景區進一步開發,內部交通的線路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文縣內部已修通文武公路、文碧公路和何馬公路等重要公路,截止2009年,全縣通車里程達2043.5公里。境內公路交通已初步形成以國道212線為樞紐,一條省道、一條省養縣道和10條縣鄉道路為骨架,輻射各鄉鎮,連接各村寨,與外相連的公路網絡,路網密度43.83公里百平方公里。

當前,文縣旅游交通還存在以下問題:旅游交通的線路系統沒有形成與規劃目標相適應的通道系統、景觀系統;交通主要是村鎮日常生產生活而規劃設計,較少考慮到旅游發展,景區與擬開發的景區通行狀況差、等級偏低的現象,不少路段僅能滿足農用車行走,凹凸不平,路面窄,遠遠滿足不了規劃目標的要求;城區到景區旅游專線車少,距離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要求尚有很大距離;旅游交通服務設施缺乏,目前旅游區交通多從交通建設角度而言,缺乏針對自駕車游客的服務設施,影響到旅游地的整體形象,也不方便游客旅行。

二、規劃思路

(一)規劃目標

以國道、省道為骨干,進一步完善現有內部交通網絡,重點建設城區至主要旅游區(點)及主要旅游區(點)與國道、省道之間的交通道路和設施,提高交通服務水平,最終建成線路合理、設施先進、服務優良、功能齊全的旅游交通網絡。

(二)規劃原則

遵循區域交通規劃的整體原則,著眼于發展大旅游的需要,依托現有交通道路及服務設施,強化其旅游服務功能;強調交通線路的連貫、順暢和運輸方式的多樣性;充分考慮旅游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三)基本思路

第一,交通先行,適度超前發展。交通發展與旅游產業發展相協調適應,提高旅游地的可進出入性和旅游交通的信息化程度,構建新型的符合旅游產業發展的外部連接交通、區內交通、景區內交通等多層次交通體系。

第二,層次差異。在現有交通線路的基礎上,依據未來游客的規模和居民的消費水平,建設旅游交通支線和開通公交班車。同樣,在旅游交通建設中注意層次有別,區分交通路、旅游路和景觀路。

第三,構建旅游交通網絡體系。文縣旅游交通體系主要包括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對外旅游交通線路、旅游交通聯絡線和旅游交通輔助設施。

其一,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交通集散中心地分為三級:一級集散中心地為文縣縣城區(位于白水江畔);二級集散中心地為碧口鎮汽車站(未來建設);三級集散中心地為各個主要旅游景區(點)的出入口處,以岷山天池、白馬藏族風情區等為重點。其二,對外旅游交通線路。公路方面,主要依托G212國道、縣內省道(大姚公路、東青公路),盡快修建高速公路,將武都區外納鄉、中廟鄉峪家灣村為高速公路過境處,連接重點景區。鐵路方面,依托成渝鐵路(在建),根據市場需要大力開發鐵路旅游專列業務。其三,旅游交通聯絡線。可將文縣城區至岷山天池、麥貢山白馬風情寨、李子壩茶園風光區等景區建設成為旅游交通聯絡線,按照風景道來建設,并根據具體情況相應開設公交車和旅游專線車。其四,交通輔助設施。交通輔助設施主要包括自駕車營地、汽車站、停車場、售票服務處(點)等。

(四)架構旅游交通結構與空間布局

一方面,以城區為主,建設文縣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形成旅游交通軸線,構成一級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另一方面,以文縣碧口鎮、過境高速公路(未來建設)、G212國道、S206省道各出入口為節點,形成至主要旅游區(點)的旅游交通軸線和交通網絡,構成二級旅游交通集散中心。

三、交通規劃要點

(一)旅游聯絡線建設

圍繞文縣城區建設形成便捷的景區之間公路旅游交通體系,促進文縣旅游交通向網絡化方向進軍。完善文縣城區通往各旅游景區(點)的公路交通條件,提高旅游景區(點)至主干公路的公路等級質量。圍繞國道G212及省道S206線及東青公路的建設,主要優化建設“城區—岷山天池”(主要建設橋頭鄉至羊湯寨的旅游公路)、“城區—石坊—石雞壩—哈南寨”、“城區—三國古道摩天嶺”、“碧口鎮—碧峰溝—李子壩”等線路,打通主要連接主要景區的旅游環線。

旅游聯絡線既是游客從交通集散中心、交通干線進入景區(點)的通道,同時也具有旅游觀光路的特點,按照“景隨路開,路為景開”的原則,其建設必須突出交通和觀光兩大功能。同時,必須在保障交通道路建設可行性的前提下,突出保證其交通功能與景觀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安全保障之間的關系,提高景區之間公路的等級質量,道路建設不能破壞景觀和生態環境,并有可靠的安全保證。

(二)風景道建設

風景道是道路旁或視域之內擁有審美風景的景觀道路,是把服務與休閑融為一體的廊道,起到景點與環境的串聯、整合旅游資源的多種功能。文縣有條件建設一兩條富有旅游功能的風景道,成為兼具交通、景觀欣賞和服務休閑功能的廊道,并以旅游功能為主導的山區景觀生態路。風景道全部道路沿線應設立清晰的里程標志,配備齊全的沿線道路公用設施和分站點,適合各種交通工具(自駕汽車、公交車、自行車等)通行游覽,從而構建完善的交通系統。

1.鄉村風景道

可通過對“城區—石雞壩—哈南寨”、“碧口鎮—碧峰溝—李子壩”的鄉村公路升級作為鄉村風景廊道來進行規劃設計,在沿途道路兩側栽種多種鄉村樹種等,對道路兩側的民居、廊橋等進行修復,增加鄉村農家樂接待服務點。

2.縣鄉公路

縣內干線道路應全部達到三級路標準,建成“文明樣板路”。重點鄉鎮公路應達到二級路標準,一般鄉鎮公路達到三級標準,村道不低于四級標準,實現城區至鄉鎮通二級路、鄉鎮之間通三級路、村與村之間通四級路的目標,形成省、縣、城、村四道八達,村村相連的公路網絡。

3.自駕車服務系統

(1)自駕車營地

針對自駕車游客日益增多的形勢,可借助交通條件和優越的自然條件,在交通主干線沿線(可在G212國道)和岷山天池景區周邊建設自駕車營地,提供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停車觀景平臺、路側郊野公園,建設小型野外生態露營地,沿途開發通往道路兩翼的短程徒步路線。

(2)自駕車服務中心

城區建設面向城市游客的自駕車服務中心,根據市場需求提供汽車租賃中心,可在通往各個景區公路沿線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公路服務區、加油站、多功能停車場,增加自駕車服務項目,為自駕車旅游者提供車輛服務設施。

4.公路管理

在養護管理方面,綜合好路率穩定在80%以上,省道80%,縣道75%,鄉道70%,一般鄉村道路60%。在公路服務質量方面,另外,還可在完善公交車的旅游服務功能,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旅游公交專線車上播放介紹景點的電視片,車內外印刷精美的風光圖片;公交車站要求醒目安全,干凈整潔,站牌標注清楚正確,方便游客;公交車運行準點,行駛安全;在各主要站點、車輛上配備多語言導游設備。

5.景區內交通

在旅游景區交通的建設中注意層次有別,區分交通路、旅游路和景觀路。交通路選線應盡可能與地形地貌環境相結合,不破壞自然環境與地質景觀;旅游路為配備游客休息點、廁所、垃圾筒等設施的步行道;景觀路為游覽旅游服務,配置標識系統。

景區內游線上的交通應建設為“景觀步游路”和“生態旅游路”,風格為自然游徑,鋪設少量本地材料與人工材料,做到沒有人工痕跡,如木棧道可用原木枝來建,體現原生態理念。

在景區內增設電瓶車,采用開敞式設計(專為夏天而用),做到無污染生態;在有條件的景區設立特色交通工具,既具有交通功能,又能成為一種旅游吸引物,如牛車、山區的獨輪車等。

6.交通服務設施

加快汽車客運站建設,站內配備旅游信息服務設施。加快豪華旅游車隊市場化發展,增加豪華大巴,旅游季節增加班次。

篇(5)

一、定居點建設與鄉村旅游

1.定居點建設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北川縣災后重建的定居點建設可以促進北川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羌民集體搬進定居點,其生產生活的統一協調,有利于利用整體的人力、物力開發鄉村旅游。北川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利用定居點的建設的絕好機會,在建筑景觀上形成統一的視覺效果,創造出極具地方特色的整體建筑景觀,從而使定居點更具吸引力。羌寨定居點的建設能構建極佳的旅游產業優勢,在改善牧民居住條件的同時,能夠增強景區服務能力。[1]定居點可以成為旅游發展的服務功能區和民族風情社區,拓寬羌民致富、安居樂業的途徑。

2.鄉村旅游發展鞏固定居點建設鄉村旅游的良好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景區良好的人文環境,定居點的建設能使景區接待能力提高,從而反向利于旅游業的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為當地羌民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例如開設家庭旅館、擔任旅游向導、或歌舞表演者等。定居點一方面能擴大景區的接待能力,成為景區的服務區,另一方面定居點本身就是少數民族社區,是鄉村旅游的重要景觀,其人文資源對游客極富吸引力,能使羌民更加重視自己的文化,珍惜并傳承民族文化,從而有利于定居點的建設和發展。

二、定居點建設

512汶川大地震后,地處北川南大門的北川縣69套民居依山而建,民居結構和外觀將全部采用羌寨碉樓風格。羌寨中建成一排排樓房和平房民居,規劃了街道,有市場和游客接待中心。[2]通過對定居點物質、精神文化的建設,改善羌民的人居生活環境,有利于提高羌民的生活水平,并利用鄉村旅游促進羌民定居點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定居點的建設兼顧了普通居住、日常生活、生產和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包括土地利用、住宅布局、建筑特色等。

1.合理利用土地在土地利用方面,定居點周圍的土地有部分用于種植瓜果蔬菜,收獲的農產品供應定居點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旅館經營,以保證北川旅游完整的產業鏈。此外,北川縣鄉村旅游開發還可以借鑒成都近郊鄉村旅游江家菜地的經驗,開辟土地給游客自行參與種植,讓游客在當地既能體驗民族風情又能享受“羌家樂”的樂趣。

2.住宅布局與景觀相宜羌碉是羌族的民族建筑,地底頂窄,墻體從下至上逐漸向內傾斜,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在建筑的特色方面要體現、傳承、恢復羌族的建筑文化,避免刻意采用現代的元素和現代化的設施。羌族特色的吊腳樓、青石板房等民居建筑隨著清朝的“改土歸流”主動或被動漢化。在重建過程中,可以酌情恢復此類建筑的原有風貌。這種建筑既適應當地的地理環境條件,傳承了羌族文化,又能滿足旅游參觀的求異需求,此外還可繼續用于居住或用于開辦旅游餐飲、旅游商品的銷售點。

3.定居點增強旅游接待功能北川縣位于進入北川羌區的第一站,這為北川縣旅游發展提供了最好的發展契機。無論是進入北川老縣城還是去往唐家山地震遺址都會經過此處,地震遺址博物館的修建和唐家山堰塞湖的開發都使北川的旅游業得到較快的發展。北川縣的旅游業發展要提升旅游接待功能,如民居接待、特色餐飲、導游服務等,還應當完善基礎設施,如修建醫療救助站、停車場和修建完善交通道路。完善羌寨的設施與服務,增強旅游接待功能可以延長游客在當地的停留時間,增加定居點居民的收入。

三、鄉村旅游的開發

1.旅游規劃《北川擂鼓鎮災后重建規劃》確定將擂鼓鎮規劃為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城副中心,修建國家地震博物館,以民族旅游和羌族民居為特色,建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羌族第一鎮,構建“一心、三帶、四區”的旅游規劃布局結構。“一心”即羌鎮特色中心區,“三帶”即安北路特色旅游景觀帶、蘇寶河生態旅游景觀帶、干河子生態旅游景觀帶,“四區”即獅子山羌族特色文化景區及兩個居住區、一個產業區。[3]北川旅游資源豐富,加上地震遺址博物館、羌族文化博物館的修建,以及唐家山堰塞湖的開發,將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北川旅游。因此,北川的民居建設要與充分利用其旅游資源,合理規劃,走民居點建設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道路。

2.參與途徑北川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形式多樣。羌民可根據自己的資金、勞動力、傳統技藝水平等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參與,獲取經濟利益。利用羌族民居接待,提供羌族傳統食物,手工生產傳統手工藝品,表演羌族傳統技藝是主要參與途徑。北川縣政府是鄉村旅游的第一責任人,要引導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發展,開拓民族社區多元化參與的途徑:第一,通過居民自己出資或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小額貸款的形式創辦“羌家樂”家庭旅館;開辦羌族特色餐飲店或出售羌族食物,如羌族的“金裹銀”、咂酒等;擅長制作羌族傳統手工藝品的羌民可制作傳統手工藝品,可以讓游客參觀制作過程,或讓游客自己體驗制作;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多,羌民可組建歌舞隊等進行定點表演,賺取收入。第二,打造完整的旅游產業鏈,保證游客在北川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旅游的乘數效應大,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其就業的乘數也很大,不僅可直接提供旅游崗位,而且可以提供旅游相關崗位就業,如維護當地社區的安保,負責對當地生態環境進行監督;從事與鄉村旅游發展所需的農畜產品的生產,為當地民居接待戶和從事餐飲經營的“羌家樂”提供食物原料等。

篇(6)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全會精神,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一體化,增加農民收入為宗旨,以創建全國特色景觀旅游示范鄉(鎮)、村為載體,以開發建設特色鄉村旅游景區(點)為抓手,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立足特色,培育精品;典型示范,逐步帶動;強化培訓,規范管理;不斷提高鄉村旅游品質和服務水平,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培育一批獨具縣域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重點建設一批鄉村旅游示范區和優秀鄉村旅游示范點,全面推進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年實現“135”目標,即每個鄉鎮著力打造1個以上鄉村旅游點,全縣建成3條鄉村旅游線,創建具有接待能力的鄉村旅游點5個以上。到年,創建3個全國特色景觀旅游示范鄉(鎮)、村,全縣形成一鄉一主題,一村一品的鄉村旅游格局。

(三)基本原則

1、加強引導,示范帶動。積極融入省、市發展鄉村旅游大局,以科學規劃引領,以項目建設帶動,以典型示范引導,以宣傳促銷造勢,努力推進鄉村休閑旅游發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堅持不脫離農民、不脫離鄉土、不脫離當地資源條件、不脫離旅游消費水平,突出特色、狠抓重點、扶持典型、培育品牌,推進鄉村旅游特色化、市場化、產業化。

3、市場導向,注重效益。根據客源市場需求,重點開發建設吸引力和生命力強的鄉村旅游精品。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4、以人為本,持續發展。拓寬鄉村旅游公共服務領域,建立以游客為中心安全、周到的服務體系,不斷提高鄉村旅游的公共服務水平,促進鄉村旅游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重點

(一)加快“兩區四線”鄉村旅游景點建設。以旅游區、生態園景區建設為重點,盡快打造一批有亮點和接待條件的鄉村旅游產品。全力推進沿國道、省道、和以設施栽培等高效農業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建設,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農業生態旅游、農村體驗旅游。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旅游活動。充分利用鄉村旅游現有條件,按照“月月有主題,季季有活動”要求,對全縣鄉村旅游資源、產品進行整合,科學設計鄉村旅游線路,組織開展以賞花游、體驗游、休閑游、文化游等為主題的鄉村游活動。

(三)建立功能配套的鄉村旅游服務體系。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圍繞“食、宿、行、游、購、娛”六要素,著力治理村容村貌;結合鄉村規劃,合理布局“農家樂”飯店、農副產品銷售點、公廁、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縣城區重點加快旅游購物市場、餐飲和娛樂設施等建設。

三、實施步驟

(一)資源普查階段

在縣旅游部門具體指導下,各鄉鎮抓緊開展鄉村旅游資源調查摸底工作,重點對資源特色、民族風俗、生態環境、文物古跡等基礎資料進行全面普查,并進行認真分析,提出初步發展方向,組織項目申報,為下一步規劃編制、開發建設工作做好前期準備。

(二)規劃編制階段

由縣旅游部門牽頭,根據資源普查和前期準備工作完成情況,組織并指導各鄉鎮抓緊開展旅游鄉鎮、旅游特色村的規劃和項目開發建設方案編制及評審工作。

(三)開發建設階段

按照“分期開發、分類指導、成熟優先、持續推進”的原則,在縣旅游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各鄉鎮按照審定的規劃方案,抓緊開展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工作,力爭在短期內打造一批有亮點和接待條件的鄉村旅游產品。

(四)驗收評比階段

結合縣綜合目標考核,縣旅游局牽頭,分別對各鄉鎮鄉村旅游開發建設情況進行驗收評比,對全縣鄉村旅游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和建議。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對發展鄉村旅游重要性的認識。發展鄉村旅游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作為農村新興產業,鄉村旅游既有調整產業結構、引領農村服務業發展和解決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也有溝通城鄉居民和諧交往、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促進城鄉一體化和建設富裕、文明、開放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獨特功能。發展鄉村旅游,意義十分重大。為加強對鄉村旅游工作的組織領導,縣專門成立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協調全縣鄉村旅游工作的開展。各鄉鎮也要建立相應的組織協調機構,制訂工作方案,落實工作責任,強化工作措施。

(二)加強協調配合,構建鄉村旅游聯動合作推進機制。縣旅游局作為牽頭部門,要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謀劃好全縣鄉村旅游發展工作,重點做好規劃定位、資源整合、信息服務、業務培訓、產品包裝、宣傳推介、組織協調、考核評比等工作。各鄉鎮政府作為鄉村旅游發展主體,要統籌好本鄉鎮鄉村旅游發展,重點抓好資源發掘、規劃編制、項目開發、基礎建設、引資融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等工作。各有關部門,特別是涉農部門,要重點從政策、資金、人才、技術、基礎建設等方面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要加強協調配合,用足用好新農村建設和促進服務業發展相關政策,積極向上爭取鄉村旅游政策扶持和發展專項資金;要將鄉村旅游工作融入全縣“三農”工作大局,整合優勢,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全縣鄉村旅游發展。

(三)加強宣傳推介,拓展鄉村旅游開發市場空間。一方面,要精心包裝、策劃一批特色鮮明、市場前景好、吸引力強的鄉村旅游建設項目,從項目儲備上為擴大引資打下良好基礎。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氣搞好宣傳推廣。不僅要加強與宣傳部門、新聞媒體的聯系與合作,更要鼓勵、支持開發企業或個人開展鄉村旅游形象營銷活動,多渠道、多平臺、多方位把鄉村旅游做響做亮。要培育壯大鄉村旅游龍頭企業,引導農民和旅游企業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土地流轉、參股、控股和農村居民參與等方式促進鄉村旅游發展。要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拓寬引資渠道,以優惠配套政策,吸引有實力的集團、企業參與鄉村旅游項目的投資經營,不斷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產業。

篇(7)

一、旅游村建設的現狀

(一)農家樂迅速發展成為旅游村建設重要支撐。**區農家樂自2001年十一旅游黃金周在瀛湖鎮湖心村興起以來,先后輻射到玉嵐鄉、南溪鄉、流水鎮、吉河鎮、新城辦、江北辦、迎風鄉、縣河鄉、五里鎮、恒口鎮等鄉鎮、辦事處,基本形成了瀛湖周邊湖畔農家樂,黃洋河、吉河沿岸田園農家樂,香溪洞周邊近郊農家樂,月河川道庭院式農家樂等發展模式,為旅游村建設創造了基礎。旅游村建設也為整合和提升農家樂發展開辟了新路子。延伸閱讀:縣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情況調研報告(各地對農家樂的定義不盡統一,但基本意思相近:利用庭院、堰塘、果園、花圃、農場等自然資源和鄉村文化資源優勢,為旅游者提供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等服務的經營實體。簡單來說,農家樂就是為周邊地區市民提供吃、住、玩服務的休閑場所)

(二)景區周邊環境日趨優化為旅游村建設創造發展空間。隨著瀛湖、香溪洞、毛壩田園農業旅游示范點等主要景區的道路、綠化、景點建設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有效地拓展了以景區自然景觀為依托的農家樂的發展空間,為提升農家樂檔次、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建設旅游村,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三)統籌城鄉一體化促進旅游村建設。圍繞統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扶貧、農業、水利、交通、環衛等部門投入項目資金,加快了旅游村水、電、路、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7.18洪災后,各涉旅鄉鎮、辦事處結合災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設旅游社區、打造農家樂集群等措施,將旅游村建設納入鄉鎮統籌發展規劃,著力改變村容村貌,使建設旅游村基礎條件得到根本改變。

(四)立體交通網絡建設為旅游村開辟新的客源市場。自西康高速公路通車后,**旅游交通大格局優勢凸顯。隨著西康、襄渝、陽安三條鐵路復線,十堰至天水(陜西安康段)、包頭至茂名(陜西安康段)、北京至昆明(陜西安康段)高速公路的建設和安康機場遷建,構建快捷高效的安康交通樞紐,西安、武漢、重慶、成都等大中型城市進入安康三小時生態旅游經濟圈。屆時,以陜南風情特色為主體的**鄉村旅游獨具魅力,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鄉村旅游客源僅以城區居民為一線消費群體的局面。

二、旅游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三個認識誤區。調研中發現,大多數鄉鎮認為旅游村就是以一個行政村為單位;認為旅游村建設就是農家樂經營戶的檔次提升;認為旅游村規劃就是建成一條路、房子兩邊蓋的發展模式。產生這三個誤區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全面地理解旅游村建設環境生態化、居住文明化、餐飲風味化、服務標準化、管理規范化(五化)標準,對旅游業的關聯帶動作用、規模發展效應認識不足,尚未系統的、全方位的考慮旅游村建設中的具體事宜。

(二)缺乏觀賞性景觀和參與性旅游消費支撐。當前,全區旅游村建設僅以農家樂為主體。由于農家樂自身發展缺乏觀賞性景觀和參與性旅游消費項目支撐,導致旅游村以吃(農家飯)、麻(打麻將)為主要消費內容,表現出旅游檔次低、消費單一性、抗市場風險能力差、發展后勁不足。

(三)人力資源不足。突出表現在,鄉鎮機構改革后,原有的旅游辦撤銷,鄉鎮現有從事旅游工作的人員均為兼職人員,旅游村建設工作人力明顯不足。此外,缺少懂旅游、愛旅游、有見解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村建設工作中缺乏創意性的建設思路。

(四)資金缺乏依然是瓶頸。當前,僅僅依靠扶貧、農業、水利、交通、環衛等部門投入項目資金建設旅游村水、電、路、環衛等基礎設施,投資渠道單一,投資額度有限,投入資金明顯不足。

(五)工作考核機制尚未建立。旅游村建設工作未納入年度專項考核,旅游工作質量競爭機制還沒有建立。

三、幾點建議

(一)政府主導、打造景觀

借鑒成都五朵金花等外地旅游村建設的成功經驗,政府按照城市建設標準,對旅游村道路、供電、供水、排污、綠化、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公共基礎設施進行整體規劃、統一建設,力求達到城市化、現代化、集約化。按照農戶出資、政府補貼的辦法,實施民居景觀化,突出規模發展的整體形象。特別是要依托自然資源,實施景觀打造,建設觀賞性和參與性較強的環境元素,營造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入駐經營,走政府搭臺、業主唱戲的路子。延伸閱讀:鄉鎮鄉村旅游工作調研報告精選(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資料,研究鄉村旅游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系,我們成立了有分管的副鄉長為組長的旅游調研工作小組,為調研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調整規劃、打造主題

按照規模發展、不同區域打造不同主題和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的原則,適當調整旅游村布點規劃。具體地說,以黃洋河為紐帶,整合迎風鄉、縣河鄉鄉村旅游資源,融合已建成的毛壩田園、牛蹄嶺遺址、迎風袁臺清代古建筑等基本元素,以走進田園品位鄉村為主題,建設新毛壩田園以新城辦木竹橋村為核心,沿襲首屆東藥王殿壽文化節的影響力,將東藥王殿旅游開發納入其中,著力打造鄉村長壽文化整合瀛湖鎮湖心村、洞橋村和玉嵐鄉橋興村、清泉村等鄉村旅游發展基礎較好的行政村,打造湖畔漁家主題;流水鎮窯頭村以打造古鎮人家為主題,展現陜南古鎮特色。四個板塊打造的四大主題,均以親近自然放飛心情為主線,實現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有機統一。

(三)產業聯動、健全要素

以旅游村為核心,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發揮建設區域內,運輸業、種植業、產品零售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旅館業等相關產業優勢,完善服務,豐富產品,最大限度的延長游客消費鏈條。比如,瀛湖周邊有果樹、有茶葉、有漁業資源,除了推出摘果子、看采茶、垂釣等參與性旅游活動外,可以深加工果品、茶葉、魚產品等,滿足游客購物需求。還可利用瀛湖山青水美的資源優勢,開辟農家寫生基地,增添地域性文化氛圍;黃洋河沿岸群眾擅長制作盆景和根雕,可以將其發展壯大成為傳統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賦予其藝術內涵,為游客增強旅游文化氣息,增加其產品的附加值,促進實現以旅富農。

(四)創新模式、科學發展

鼓勵成立蔬菜種植協會、林果種植協會、畜禽養殖協會、農家樂旅游協會等與旅游行業密切相關的群眾性協作組織,村委會以專業協會為載體,協會帶動經營戶,經營戶相互協作,建立經營戶+專業協會+村委會的管理模式,匯集專業協會優勢因素服務于旅游,實現行業準入、服務質量、收費標準等方面自我規范,共同促進鄉村旅游良性發展。

(五)儲備土地、規模開發

用活土地流轉配套政策,儲備一批鄉村旅游規模開發用地;采用適度土地補償或土地入股方式,將土地資源集約化經營,專門用于大型旅游項目建設;避免農家樂小規模、低檔次、零星式經營。一方面要從旅游村建設規劃入手,嚴格限定土地用途。另一方面要把好入口關,對于投資額度小、規模小、缺少特色的鄉村旅游建設項目予以限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无遮挡18禁网站免费| 香蕉成人伊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大色综合色综合网站|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天堂中文www官网天堂|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五十路熟女俱乐部|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亚洲av|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欧美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黑人巨茎大战欧美白妇|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区|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av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日本阿v视频高清在线中文| 都市激情 在线 亚洲 国产|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青青草视频免费观看| 妲己丰满人熟妇大尺度人体艺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一本本月无码-| 夜夜欢性恔免费视频|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 欧美最猛性xxxx|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