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積極心理學特點

積極心理學特點精品(七篇)

時間:2023-12-29 15:04: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積極心理學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積極心理學特點

篇(1)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興起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包括三大內容:積極的情感、積極的人格和積極的社會,其應用主要集中在治愈抑郁、提升人們的幸福感和教育研究的實踐當中。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積極力量;幸福感;積極心理治療理論

1積極心理學理論簡述

20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MartinE.P.Seligman挑戰行為主義,在狗的電擊實驗基礎上提出習得無助理論。之后,受5歲女兒的啟發,從習得無助轉向習得樂觀的研究,發現不僅無助可以習得,樂觀也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樂觀研究推動了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的理論和實踐發展。1996年,美國心理學會主席Seligman把建立積極心理學作為學會的一大任務,認為在關注個體心理疾病和痛苦的同時,心理學更應強調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的直接目的是找到人性積極方面的現象世界背后的規律。具體來講,積極心理學關注人性積極的一面,致力于提高普通人的生活質量,促進個人、團體和社會的繁榮,主要研究內容有三個層面:首先,在主觀層面上,研究各種積極情感體驗的作用和其產生發展的機制,目的是促進人的積極體驗,提高幸福感。其次,在個人層面上,研究愛、勇氣、創新、理想等積極人格特質的作用及形成過程,其中重點探究個體產生積極行為的能力和潛力。最后,在群體層面上,既研究國家法律法規等積極的社會大系統,也研究家庭、學校等積極的小系統。例如,探究怎樣建立民主制度,如何形成平等和諧的社區環境,又怎樣為個體創建自由成長的良好社會資源和健康的家庭環境。在研究方法方面,積極心理學主要采用傳統心理學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一些實證主義方法,如調查研究法、比較法、實驗法、因素分析法等。但在方法的具體應用上,積極心理學的態度更寬容、更靈活,只要對研究人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有用,不管是非實證主義研究方法還是實證主義研究方法,它都接受,如采用演繹推理研究人的“積極”的進化及發展,用文化解釋學法來論述個體的發展歷程。

2三種重要的積極品質

2.1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subjectwell-being,SWB)是一種主觀體驗,是個體根據自設標準對其生活質量和身處社會狀況評價的綜合性指標之一,它包括人們常說的幸福、安寧和生活滿意度等。主觀幸福感具有主觀性、穩定性和整體性三個特點,包括認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兩種基本成分,以及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三個維度(孫虎林,2012)。目前,國外研究者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描述主觀幸福感相關的人口統計項目;第二階段是探究獲得幸福的各種途徑和跨文化研究及其理論;第三階段探索主要的研究方法。而我們國內21世紀以來也掀起一股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熱潮,尹華站等人(2012)通過對國內十年主觀幸福感的文獻研究分析發現:主觀幸福感研究文獻數量持續增加,其研究內容也不斷深化和貼近實踐運用,主要內容包括介紹主觀幸福感、編制測驗、分析影響因素和應用實踐等四個方面,研究重心逐漸由介紹轉向影響因素分析和實踐應用。

2.2性格優點

性格優點(CharacterStrengths)是指通過個體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而反映出來的一組積極人格特質。性格優點的測量一般采用量表,早先研究者有開發性格優點量表(VIA-IS)和青少年的性格優點量表(VIA-Youth)。由于年齡較小的兒童無法使用這些自陳量表,后來研究者又提出一種新的方法,主試讓父母先自由描述孩子的人格特點,再通過分析父母的描述內容來了解兒童的性格特點。Seligman和Peterson(2004,2005)在跨文化研究中,把24種性格優點歸類為六種核心美德:智慧、勇氣、人性、正義、節制和超越。此后研究者進行了一系列的跨文化研究,發現在不同文化中性格優點存在普遍性,并且與優良表現、主觀幸福感以及創傷后成長具有顯著正相關。此外,個體性格優點的發展和表現也可能受遺傳、年齡、性別以及個體的的影響(張寧,張雨青,2010)。但是目前關于性格優點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影響因素和關系的探討,而對其發生發展機制的研究仍處在萌芽階段,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揭示遺傳所賦予個體的積極特質,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樣本的代表性,例如把測驗、觀察和訪談等方法結合使用。

2.3心理資本

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capital)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經濟學、投資學和社會學的文獻中。2004年Luthans以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組織行為學的觀點為框架,在分析經濟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特點和區別后,提出了以強調人的積極心理力量為核心的“積極心理資本”概念,使人們開始關注心理資本及其對企業和個人的影響。總的來說,心理資本是指個體所擁有的積極心理資源,它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和堅韌性四個方面,這些成分都類似于狀態的積極心理力量(仲理峰,2007)。心理資本與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共同構成了個體所擁有的可以客觀測量、投資開發和有效管理的人力資源(閻巍,2009),只是相對個人而言,心理資本表現得更為內隱。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心理資本,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發現,心理資本對領導和員工的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等具有積極影響,對離職意向和曠工等具有消極影響。心理資本給組織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對于員工自己,應該通過參加拓展訓練等活動,不斷認識和提升自我,激發自我潛能,做自信、樂觀、堅韌、勇于創新的人;對于領導者,應該從心理學角度拓寬管理視野,掌握幫助員工提升心理素質的方法,引導員工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工作,激發團隊活力,提升工作績效;對于企業,需要擁有出色的企業精神、團隊文化,培養擁有優秀心理資本的領導和員工。

3積極心理學的評價

可以說,積極心理學是對傳統心理學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它因批判傳統心理學強調消極病態心理而產生,其研究方法又積極接納傳統心理學中的實證方法。它體現的積極意義主要在于:首先,心理學的功能在積極心理學中較傳統心理學更為完善。在研究對象和內容上,積極心理學強調對人性積極面和價值的研究,將研究范圍從對病態人群的治療拓展至對大多數健康的普通人心理的積極建設,從關注個人層面的良好發展拓寬至群體和社會團體的積極構建;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加寬容,整合了所有促進積極力量研究的方法。其次,積極心理學在其他領域的積極應用。在臨床心理學領域,運用積極心理學原理進行臨床心理干預稱為“積極心理學療法(Positivepsychotherapy,PPT)”。PPT能夠有效改善抑郁障礙,提升幸福感,尤其是與認知行為療法相結合效果更佳;相比普通的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個體PPT對重度抑郁患者的癥狀消除有更多療效,而團體PPT對輕中度抑郁患者有顯著的效果。在教育領域,積極心理學被運用于戶外教育和輔導心理學中,對挖掘學生潛能和提升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心理資本是積極心理學與組織管理相結合的最好的管理理念,是組織最強有力的競爭力。然而,積極心理學在其短暫的發展歷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

(1)理論基礎單薄,理論體系不夠完整;

(2)表現出一定的話語權,即否認消極的價值和功能;

(3)研究對象不夠全面,抽樣主要集中在成人,缺少有說服力的縱向研究;

(4)和早期心理學的一些相關研究存在一定的脫節;

(5)目前在中國本土化研究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國的積極心理學研究必須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

4結語

積極心理學是對傳統心理學的完善,更是一門新思潮的科學。盡管近幾年對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的研究越來越熱,但完善積極心理學理論體系,發展積極心理學技術,以及拓展和深入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仍然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劉翔平.當代積極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2]崔麗娟,張高產.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思潮[J].心理科學,2005,28(2):402—405.

[3]孫虎林.文科女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情緒智力的關系[J].中國電力教育,2012,(25):137—138.

[4]尹華站,蘇琴,黃希庭.國內十年主觀幸福感研究的內容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8(5):100—105.

[5]張寧,張雨青.性格優點:創造美好生活的心理資本[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7):1161—1167.

[6]仲理峰.心理資本研究評述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15(3):482—487.

[7]閻巍.心理資本的界定與特點[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9):90—91.

[8]Peterson,C.,Park,N.,&Seligman,M.E.P..Assess-mentofcharacterstrengths.InG.P.Koocher,J.C.Norcross,&S.S.Hill,III(Eds),Psychologists’deskreference[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

篇(2)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高職;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8-0054-03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發展人類力量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學科。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是將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團體輔導的優勢相結合的一種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積極心理學課程的重要載體。

高職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呈現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此,針對高職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特點,如何因勢利導,通過營建高凝聚力的班級團隊和激發班級學生內在力量,促進班級和個體的和諧健康發展是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的重要任務。

高職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

(一)大一新生的心理特點

自卑心理 高職新生普遍存在“大學去不了,無奈上高職”的自卑心理。另外,在高職生活期間,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容易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自卑與消極應對如此循環往復,使得高職新生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難以獲得積極的自我認同感。

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 盡管高考失利帶給高職學生諸多挫敗情緒,但高職新生中依然有很多學生對大學生活充滿積極期待,試圖通過自身努力補償過去的學業挫敗經歷。然而,他們很快發現大學生活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樣,產生從高中到高職角色轉變的適應困擾。

缺乏團隊歸屬感和親密關系 很多高職新生反映,與高中階段相比,自己在進入大學后很長一段時間難以找到親密的朋友。另外,班級集體也形同虛設,班級同學之間缺乏了解和互動,更缺乏班級凝聚力和歸屬感。因此,高職新生普遍感覺到內心深深的孤獨。

(二)大二學生的心理特點

學習懈怠現象較為普遍 學習懈怠的情形在大二階段隨處可見。究其原因,高職學生缺乏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缺乏自我管理的動機和能力,容易受到他人的消極影響。即使是那些愿意努力學習的高職學生,最終也會因同伴的影響而放棄自己的初衷,逐漸喪失對學習的執著和熱情。

消極認知導致積極情感缺乏 高職學生常常把應試教育中的無助挫敗感延伸到高職生活,如在人際相處中,更容易表現出抱怨、固執、偏激、敵意、冷漠、攀比等防御行為,以至于難以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總之,高職學生消極的應對方式、較多的挫敗體驗、學業上的習得性無助等相互影響,容易使學生陷入悲觀、迷茫、煩躁、抑郁等消極情緒中。

實習前焦慮 頂崗實習是高職三年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二學生面臨在校學習和頂崗實習的重要轉變,因此,普遍存在焦躁不寧的感受。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二學生感覺自己兩年的專業學習馬上就要結束,而自己感覺學得越多,知道得越少,這種不踏實的感覺讓大二學生對走上實習崗位充滿憂慮。

(三)大三學生的心理特點

升學壓力和就業困擾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三學生的心理壓力驟增。部分學生開始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體驗到強烈的失落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嘆息自己學得不夠充分,因此,開始重新考慮升學的可能。總之,經過十幾年的學業生涯,所有大三學生都不得不面臨人生的第一大選擇:就業。此時,大三學生的內心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期待、挑戰與壓力。

畢業前夕的收獲喜悅與離別傷感 在畢業前夕,大三學生普遍有因大學畢業帶來的收獲喜悅和離別惆悵的雙重感受。一方面,經過三年的努力學習自己終于順利畢業了,終于有機會獨自擔當一份工作和責任,畢業生的內心充滿著收獲的喜悅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另一方面,大學畢業不僅意味著三年同窗好友的離別,更是和十幾年學生時代的永遠告別,畢業生的內心充滿著分離的憂傷和無奈。

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

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班級為學校教育教學提供了組織保障。因此,對班級進行管理就成為必然且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積極心理學團體心理輔導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一邊注重營建開放、愉快、安全的班級團隊氛圍,一邊注重激發每個個體的積極力量,如勇氣、樂觀、人際技能、信仰與希望等,從而達到班級與個體的和諧健康發展。具體策略如下:

(一)大一班級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

針對大一學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孤獨與適應困難等心理特點,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開展了積極關系、積極自我以及積極適應三項團體輔導活動。具體活動方案見表1。

篇(3)

1積極心理學簡述

上世紀60年代,隨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與完善,以及在人類潛能觀的促進作用之下,積極心理學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隨之而來的二戰對積極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戰爭時期以及戰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被放在對戰爭創傷的治愈以及戰后精神疾病的治療與應對上。直至上世紀末,積極心理學才再次在心理學體系中得到廣泛發展,這一時期中,有關研究人員認為積極心理學的本質特點在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本學科是通過對人類積極品質進行研究的方式,挖掘人潛在的建設性力量,以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最終提高人內心幸福感。

2美術教師心理健康現存問題分析

教師由于從事的是教育育人的工作,受到該職業特點的影響,需要教師在職業期間投入大量的情感與精力,以優化教學質量。然而,對于教師自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情感過度消耗,角色頻繁轉換的問題,導致教師所面臨的壓力同樣是非常巨大的。雖然適度的壓力對教師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當壓力超過教師可承受范圍時,就會造成教師過度緊張,心理健康方面產生問題,對教學活動效率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本校為體育運動學校,美術學科教學工作歷來不受重視,教師心理壓力非常大,甚至出現了一系列的身心問題:(1)情緒問題。美術學科教師群體大多有孤獨、憂郁、焦慮、妄想、嫉妒、善變以及暴躁等負面情緒,如果這些負面情緒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排泄與疏發,將直接導致教師職業壓力感加重,嚴重時還可能誘發教師出現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加之本校學生生源參差不齊,除了有來自大城市的學生,還有部分山區學生。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教師必須在不同角色之間進行轉換,以有效展開教學活動,但這種做法的收效甚微,導致教師容易出現自我懷疑的情緒,這種不良的情緒甚至可能被宣泄在學生、同事或者是家人之上,更為嚴重的情況下將出現具有破壞性以及攻擊性的行為,社會影響是非常嚴重的。(2)職業倦怠問題。職業倦怠所反應的是一種因個人成就無法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倦怠性情感,表現在身體上的疲勞與心理上的情感衰竭。對于美術教師而言,職業倦怠的主要表現是:教師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無法感受到從事美術教學工作的興趣與主動性,在生活上態度兩極分化嚴重(表現為憤世嫉俗或者是冷漠少言),伴隨存在成就感、信任感的降低,逐步喪失了繼續努力與奮斗的熱情。本校學生有著非常強的流動性,在有專項需求時,學生必須調動至其他地方參與訓練,再加上美術學科所安排的學時不夠充分(僅僅為正常學校美術學科安排總學時的2/3左右),因此教師更加容易產生消極的態度與行為,部分教師疲于應對這種局面,容易萌生辭職意向,學校除了需要面臨教學資源流失的問題,教學質量更是無從保障。(3)身心疾病。當然,在巨大的教學壓力影響下,教師還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一些身心疾病以及心理障礙,這其中包括了因心理因素而產生的睡眠功能障礙,食欲減退,身體機能失調或病變等軀體性癥狀,部分嚴重的教師還可能出現強迫行為,人際溝通障礙,以及人格缺陷等心理問題,以上問題的存在都對教師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了非常不良的影響。

3基于積極心理學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策略分析

從教育研究的視角上來說,教師對獨立性、自主性以及自我價值實現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這與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導向是完全一致的。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上,心理健康除了追求無心理疾病外,還要求具備積極的生活態度,有健全的人格品質,有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有正常良好的社會功能,有健全健康的精神生活。即在人這一生的發展過程當中,不應當僅關注某個關鍵階段中的關鍵問題,而是需要將目光放在生命全程之上。具體到美術學科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上來說,在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下不單單要求重視美術學科教師群體中所突出的、典型的心理癥狀,還需要高度重視大多數普通教師的心理訴求,通過培養心理素質的方式改善教師的生活狀態,憑借積極的力量幫助教師維護心理健康,以促進其良性發展。在學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為了能夠提高美術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可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樹立積極心理健康管理,明確發展目標

就目前來看,針對教師,乃至普通人所進行的心理健康輔導主要內容集中在個體的心理問題上,以解決心理壓力為主要關注對象,研究的重點沒有集中在對優良品質的培養之上。故而,未來工作中需要打破這一思維局限性,借鑒積極心理學的思想與理念,對心理教育工作進行優化,高度重視培養美術教師的人格力量與魅力,認識到這種人格力量對教師教學以及自身發展所產生的長遠價值。從教師的角度上來說,除了需要積極進行自我反思外,還需要重視培養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正性特征與能力,逐步養成自信自尊以及勤勞上進等特征,在教學中不斷革新教育信念,認識到美術教師這一角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作用與價值,不單單需要扮演好辛勤耕耘的“園丁”,同時也需要在這一過程當中愛護自己,關愛自己,促進自我價值的順利實現,通過對人際關系的改善與調整,打造有較強感染力的積極人格。而對于學校而言,需要重點做好對預防教師心理健康素質不良問題,并促進其健康素質水平提高的工作。從全體性的角度入手,在對待美術學科從教人員時,應當抱有欣賞、贊揚為主的眼光與態度,在潛移默化之中促進美術教師內在力量與潛在能力充分發掘。同時,需要注重教師的積極反應,鼓勵美術教師關注自身的積極品質,培養其主動性與積極性。在此基礎之上,還需要為教師提供系統化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的機會,利用積極地引導,讓美術教師能夠秉持并堅定積極的人生態度,以促進自身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3.2加強積極體驗能力,提高主觀幸福感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每一位美術教師都有促進自我成長與發展的內在動力與潛能,可以通過運用自身動力與潛能的方式,誘發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并通過這種方式,提高教師自身對生活的滿意度,促進主觀幸福感的提高。對于教師而言,美術教師具備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同時有主動學習積極心理學相關理論與實踐方法的意識,掌握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對心理狀態進行調整的方式與方法,特別是情緒狀態比較消極的情況下,能夠通過主動回歸從事美術教育中積極、正面的情感體驗的方式來體會作為一名美術教師的自豪感與成功感。并且,教師還可以探索創造性的方法與手段,提高自身心理狀態的積極性,主動解決心理問題,保障自身心理狀態的健康與良好,將心理問題的指導與輔導自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通過這種方式,讓教師對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與發展問題引起足夠高的重視,主動參與,并提高積極、愉快的正面情感體驗,激發內在動力,反作用于精神上的良性發展。對于學校而言,除了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盡量改善美術學科從教人員的生活水平,還需要根據美術教師所呈現出的價值觀念以及心理健康特點,合理應用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理論與技巧加以干預。其一,需要重視做好對心理健康評價指標的設計,并監督評價指標的應用。即將傳統的工作績效指標替代為基于積極心理健康學的評價標準,梳理積極的榜樣力量以及參照對象,讓教師能夠明確對主動調整價值取向,對教師職業的價值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其二,對于美術教師而言,由于所教授的美術學科對學生升學成績不產生直接影響,也并非重要考試科目,因此美術教師的工作與個人很難受到學校、學生家長、以及學生的認同,許多教師長期游離于各種評優、職稱評定等機會之外,部分教師會出現怨聲哀悼的現象,希望自己的工作被重視,希望自己被肯定,在此基礎之上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以實現自身價值。針對這一特點,需要引導教師重溫以往教學工作中體驗過的積極情感,增加教師對積極情感體驗的體會與感悟,從而在面對當前以及未來教學工作中各種挑戰時能夠更具信心與希望。其三,美術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期間其個人生活是否幸福與愉快,直接受到其是否能夠在教育事業中尋找到快樂的影響。教師生活幸福的與否直接與教師個人心態的平和、互動的情感、以及求知的快樂相關。

4結束語

篇(4)

一、理論背景: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內容與啟示

(一)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與主要內容

2000年,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理論的創始人塞里格曼(Seligman)在《美國心理學家》雜志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PositivePsychology:AnIntroduction)一文,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利用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積極心理學是對傳統心理學的補充和完善,其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積極心理學研究人性中的積極層面,認為心理學研究是為了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加充實有意義。積極心理學以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為研究核心,致力于促進個人、社會以及整個人類的進步和發展。第二,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存在巨大的潛能,都能決定自我的多種基本需要,都重視自我發展,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積極心理學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動機、能力和潛能等。第三,積極心理學提出了積極預防的思想,認為應該致力于培養可以抵御心理問題和疾病的力量,而不是僅僅修正心理缺陷或治療心理疾病。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積極情緒與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社會環境、積極情緒與健康等多個方面。從個體層面而言,積極的人格特征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塞里格曼和彼得森通過反復的調查研究和分類,將人類的性格力量劃分為6種核心美德和24種性格力量。6種核心美德是智慧和知識的力量(包括創造性、好奇心、熱愛學習、思想開放和洞察力)、性格力量(包括誠實、勇敢、堅持和熱情)、人道主義的力量(包括善良、愛和社交智慧)、公正的力量(包括正直、領導力和忠實)、節制的力量(包括原諒、謙虛、審慎和自制)以及卓越的力量(對美和優點的欣賞、感激、希望、幽默和虔誠)。

(二)積極心理學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積極心理學并非全盤否定傳統心理學,關注積極人格也不是完全回避心理問題。積極心理學更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向功能,主張發揮學生優勢、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訴求。首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對青春期心理問題、危機進行干預,它也應對學生的積極人格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強化。其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對心理缺陷、傷害的修復和彌補,也是對學生自身所擁有的力量、能力和潛能的發掘,要相信學生的許多積極心理潛質是可以通過學習、生活實踐而得以開發和培養的。再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關于學生心理問題或疾病的研究,也是關于學生學習、生活及成長過程中健康、快樂和愛的研究。

二、實踐探索: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中心理課教學內容優化

心理課是中小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課堂是心理課的主要陣地。從優化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如何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領下,利用積極心理學的特點和優勢,在教學實踐中對心理課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和優化,從而提高心理課教學的有效性,讓心理課真正成為幫助學生發揮積極優勢和潛能,促進學生積極人格培養的“幸福課”,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實踐和探索的過程。筆者從事過三年初中心理課教學和四年高中心理課教學實踐,一直立足課堂,思考如何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滲透到高中心理課教學內容和實踐中。四年來,筆者邊教學、邊研究、邊總結、邊改進,逐步探索如何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優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潛質,最終開發和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力量和優秀品質。

(一)建構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中心理課教學內容框架

目前上海高中心理課程沒有完全統一的教材,大部分教材的內容結構主要是根據學生存在的心理發展問題進行架構,具體涉及認識自我、學習輔導、情緒輔導、人際交往輔導和職業生涯輔導等單元內容。借鑒積極心理學對積極人格品質的研究,結合高一學生的年齡階段和身心特點,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對現有心理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重組與更新。按照“主題單元學習專題課時”的邏輯層級架構,初步將心理課教學內容劃分為四大主題單元。具體包括積極的個人優勢(發現并利用個人特長)、積極的情緒體驗(打開快樂之門)、積極的社會關系(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積極的生命成長(激發內在動機,鍥而不舍實現目標)。在此基礎上,分解主題單元,形成若干學習專題,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1.積極的個人優勢本主題單元關注如何發現及利用個人優勢。專題1為“培育發揮個人優勢”,其主要目標及內容是理解和欣賞24種性格優勢,認識每個人都獨一無二并具有潛能;積極參與個人優勢實踐的活動,有意識地嘗試積極自我認同的方法。專題2為“開發創造力”,其主要目標及內容是理解創新特質,掌握發散思維方法,培養創新意識;積極參與創新思維訓練活動,在創新思維訓練活動中體驗到愉悅感和成就感。專題3為“聰明學習”,主要目標及內容是認識自己的學習習慣與風格,嘗試時間管理方法;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改善自己的學習效果。2.積極的情緒體驗本主題單元關注如何幫助學生更快樂,滿意地體會過去、快樂地感受現在和滿懷希望地面對未來,從而幫助自己更加幸福地生活。專題1為“主觀幸福感”,主要目標及內容是了解自己的幸福感受,學會適當表達個人情緒;分享積極情緒,提升情緒洞察和調節能力,學習運用多種方法保持愉悅心境。專題2為“學習樂觀”,主要目標及內容是了解樂觀的含義、主要特征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意義,體驗積極歸因的方法;使人生態度和思維方式轉向樂觀,從而激發成功的動力和行為。專題3為“希望和夢想”,主要目標及內容是理解希望的涵義和意義,體驗個體對未來預期的積極情感;學會運用夢想分類和轉換期待對象的方法,促進自己行為的積極改變。專題4為“探索人生意義”,主要目標及內容是感受和分享心流體驗,珍惜生活中所擁有的美好;善于發掘自己的人生價值與意義,珍愛生命、熱愛生活。3.積極的社會關系本主題單元關注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幫助學習者通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升主觀幸福感。專題1為“改善親子關系”,主要目標及內容是感受父母的愛,表達對父母的愛,激發家庭責任感;學習運用積極對話的雙贏技巧,與父母協商解決問題。專題2為“發展和諧的伙伴交往”,主要目標及內容是感受、體驗和諧的同伴交往氛圍;學會溝通與合作。專題3為“感恩與寬容”,主要目標及內容是體驗感恩與寬容,學會表達感激之情和寬容之心;學會運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對待誤解,發展寬容有度的交往能力。專題4為“青春期情感”,主要目標及內容是了解兩性差異,認識異往應遵循的原則;感受純真的“青春情感”,學習適當地表達情感和學會等待,嘗試應對情感困擾。4.積極的生命成長本主題單元關注個人內心成長,幫助學習者激發內在動機、掌握目標的抉擇和執行以及在逆境中反彈。專題1為“在逆境中反彈”,主要目標及內容是感受面對逆境時,永遠不放棄希望的態度。嘗試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和行為去面對逆境、心向未來。專題2為“提高自決能力”,主要目標及內容是感受心理需要獲得滿足的積極情緒體驗;學會遵從內心,面對人生做出積極的選擇和改變,從而提高自決能力。專題3為“促進行動能力”,主要目標及內容是感受目標承諾的積極體驗,愿意為目標付諸努力與行動;嘗試根據自身條件和能力,制定合適的目標和可行的行動計劃。

(二)形成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中心理課的專題教學案例設計

在開展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一心理課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對已有實踐進行反思。根據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一心理課“主題單元學習專題課時”的內容框架,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需求,形成教學內容優化后的《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一心理課專題教學案例》。在主題單元和專題的框架下細化專題,每個專題根據教師和學生需要靈活設計課時,具體課時內容示例見表2。課堂上主要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通過團體游戲和活動、心理測驗、情景劇、影視欣賞、拓展閱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感受和體驗中思考和分享,讓學生看到自身存在的積極優勢和力量,不斷發揮這些優勢和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三、進一步的實踐方向和思考

篇(5)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1 — 0109 — 02

一、 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內涵

積極心理學理念主張對人性堅持積極的評價,研究人類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關注個體和群體如何在良好的環境下獲得更好的發展,使潛能獲得充分的發揮。心理科學具有三項使命:研究消極心理,治療精神疾病;致力于使人類生活更加豐富充實有意義;鑒別并培養有天賦的人。現代心理學研究大多致力于心理治療,研究重點專注于抑郁、焦慮、偏執等負性情緒和行為,對人類自身潛能和積極品質的研究較少。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是關注治療心理疾病的科學,同時也應該是重視人類幸福、快樂、滿意和發展的科學。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研究人的主觀體驗,研究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滿意度、樂觀、希望,包括個體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積極體驗;二是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創造性和人際交往等;三是在群體層面研究影響個體成長和發展的積極的組織系統,包括安定的社會、關系良好的社區、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學校及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等,從而使公民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和職業道德。

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樹立全新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構建符合大學生心理發展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 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積極心理學對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狀態的關注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目的存在一致性,積極心理學理念對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積極心理學取向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采用傳統心理學模式,關注學生產生的問題和困惑,以及預防和治療學生產生的心理障礙或疾病。傳統的教育模式關注的是少部分學生的負性情緒體驗和心理品質,對廣大普通學生的注意力不夠,忽視了普通學生積極品質的發展和心理潛能的開發,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本末倒置。以傳統消極心理學價值取向為主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從根源上預防心理疾病,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和被動性。積極心理學主張激發個體內在的潛能,關注個體和群體自我的積極面,促進人的健康成長。積極心理學同時兼顧了個體和群體及社會的培養目標。不同于以往消極心理學的目標,積極心理學關注個體積極的個性,促使個體潛能的發揮。消極心理學主要是評估和鑒別心理障礙和疾病,積極心理學則是評估積極的心理品質,比如主觀幸福感、積極的情緒體驗和自我概念、人際關機等。評估的目標是引導人們關注個體中積極的品質和潛能,創造有利的環境促使積極品質的發揮。

2.積極心理學取向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積極心理學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視角,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積極心理學研究主觀幸福感、情緒體驗、希望、樂觀、流暢性和思維等。這些內容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具有普遍性和社會性。教師和學生同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和客體。賽里格曼認為心理健康是每個人天賦的能力。個體內自由流暢的思維過程就是心理健康的來源。大學生不論其心理狀態和社會背景存在如何差異,同樣具有構建心理健康的能力。基于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充分發掘社會、校園和家庭豐富的人文資源作為教育內容,深入廣泛、生動切實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

3.積極心理學取向拓寬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積極心理學提出積極預防的思想,強調廣泛干預的作用,認為僅僅關注個體身上存在的缺陷和弱點不能產生有效的預防效果。應該通過系統的塑造個體的各種能力,培養積極品質,專注于個體自身的力量才能做到有效的預防,干預的重點在學生的主觀體驗而不是心理疾病。教育者采納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創設有效的教育環境,運用適合的行為原則和策略引導學生建構積極的自我概念和生活滿意度。并且通過課堂、活動、咨詢及朋輩支持和社會及家庭提供的支持等途徑,全方位、多層次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些教育方式拓寬了高校心理教育途徑,能夠起到有效的干預作用,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預防模式。

4.積極心理學取向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關系

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和學生處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對立關系。在積極心理學取向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成長中的個體。積極心理學主張促使教育者自身改變,教師需要培養自己的積極心理,首先通過自己的行為改變理解促進人類幸福感和獲得幸福感的因素,主動發揮積極功能增加控制適應生活的能力。同時教師以積極的心理看待發展中的學生,重視學生個體的自我成長經驗,發展流暢的思維和積極的情感。教師圍繞學生積極的品質建構活動,提供有效的教育環境(包括課堂環境和實踐環境)增強學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積極心理學強調教育者和學生之間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雙方都是發展中和成長中的個體,教師使用積極的平等的詞匯和方式為心理健康教育營造積極和諧的氛圍。

三、 基于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

1.明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

心理學家英格里斯將心理健康定位為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夠做出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活力,而且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并豐富的情況,不僅只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積極心理學倡導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心理現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不只是幫助個體解決心理問題,而在于培養個體的積極的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提出的積極預防思想認為預防是為了避免問題的產生或為了清楚問題而減少問題可能產生的消極后果所采取的措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標是以促進全體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為宗旨,充分發揮個體潛能,培養他們樂觀積極向上的品質,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結合心理科學的三項使命,心理健康教育應同時包括發展性目標和適應性目標,幫助全體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促進全面發展,對存在心理問題或障礙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同時鑒別發現并培養具有超長能力的學生,促使其發揮潛能。

2.豐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塞里格曼在其作品《真實的幸福》中提出美德和力量是個體積極品質的核心,具有緩沖器的作用,是戰勝心理疾病的有利武器。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都存在積極的心理潛能和自我成長的能力,重視積極品質的培養有利于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培養積極和樂觀的品質為主要內容,鼓勵學生以積極的視角和正確的歸因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同時盡量創造有利條件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激發潛能,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只有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才能做到有效的積極預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培養大學生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包括滿意感、幸福感、樂觀和希望等。積極情緒“拓展—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具有擴建功能有助于拓展個體瞬間知行能力,建構和增強個體的持久性資源。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有助于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保持身心愉悅,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在學習和生活中。二是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積極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個體在面對生活中各種壓力情境中采取更有效的應對策略,積極人格的形成能夠促進個體積極適應能力的發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將培育學生健康人格作為基本內容。教育者應善于發現學生內在具有的積極人格潛力,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樂觀態度。通過有意培養積極的體驗幫助學生建立良好自尊,引導他們對生活事件進行積極的歸因和解釋,促進大學生形成積極的人格特質。

3.拓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途徑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和疾病的矯治模式,積極心理學理念強調應構建以人的發展為核心,重視心理潛能的開發和人格完善的預防性和發展性模式。一、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自助式心理教育是主體通過各種方式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促進心理發展,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積極的因素,面對挫折和障礙具有自我恢復的功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調動人內在具有的自我成長的潛能。尊重大學生自我發展的主體性,采取自助式心理暗示、心理輔導、激勵和心理訓練等教育方式,發掘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加學生的心理體驗,提高心理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學科滲透,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教學教學內容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輔導咨詢,還應將心理教育滲透進各門學科教學活動,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中,充分發掘教育資源,促進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性目標的達成。三、嘗試體驗式教學,將教育內容融入實踐活動中。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切入點開展心理教育,在實踐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通過開展拓展訓練活動和針對性的團體輔導,使參與者深入了解自我,挖掘心理潛能;開設專題講座和名家論壇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造力;開展社團活動增加學生責任心和團隊意識,提高學生人際交往和溝通合作能力。

4.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系統

積極心理學重視積極組織系統的研究,認為人的積極心理品質是在所處的環境中形成和體現的。積極的社會制度是構建個體積極人格的支持力量,是個體不斷產生積極體驗的最直接來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優化環境系統,注重積極的教育生態環境的建設和完善。高校應該努力改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利用積極的校園環境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陶冶大學生情操,增加學生的積極情緒情感體驗,進而培養積極的人格品質。首先加強校園內部環境建設,建立優良的校風學風教風,開展豐富的宿舍文化和社團文化活動,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積極的組織支持系統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三方合力,高校與社區或企業聯合,將內在環境建設與社會環境建設結合,為大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陣地,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增加積極體驗,共同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育人環境,形成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統。

〔參 考 文 獻〕

〔1〕 王佳利.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3,(03).

〔2〕 姜志強,陳浩彬,張玲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摭論〔J〕.中國電力教育,2010,(09).

〔3〕 楊酥,武成莉.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青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析〔J〕.理論導刊,2011,(03).

篇(6)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中職英語教學 中職生

一、引言

中職英語教學目前舉步維艱。學生不僅英語基礎差(其中不乏英語零基礎者)且學習英語的主觀意識淡薄,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沒有興趣, 甚至抱著無所謂放棄的態度,對課堂英語教學持消極和抵觸的情緒。 為適應并接納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 改善中職英語教學課堂現狀,教師應努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把成功教育貫徹到英語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充分發揮潛力,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其英語學習得到改善。

二、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分析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紀末興起的一大心理學發展趨向,它最大的特點是強調心理學要恢復研究人類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希頓(K.M.Shel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對積極心理學的定義揭示了其本質特點:“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 它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sheldonM,kingL,2001)。積極心理學認為,盡管先天的生理因素不可缺少,但人格的形成主要還是依賴于后天的社會生活體驗,正是不同的人在后天有著不同的社會生活體驗,人與人之間才出現了不同的人格面貌,因此,積極心理學把增進個體的積極體驗作為培養個體積極人格的最主要途徑。西方關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當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征、積極的心理過程對于生理健康的影響及培養天才等方向。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研究一個極其關注的中心之一。對于積極情緒,B.L.Fredrick(1998)認為某些離散的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都能構建和增強人的個人資源,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調性等。

積極心理學理念為中職英語教學指明了探索的方向,它能使學生充分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正確地對待自己,從而用一種積極的、健康的心態來學習英語。因此下文集中探討積極的情緒及體驗對中職英語教學的指導意義。

三、積極心理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創設積極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中學階段長期的挫敗感和壓力感使他們漸漸地丟失了學習的信心與快樂。大多數學生是中學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從小學到初中長期承受老師、家長的過多指責和同學們的歧視,缺乏真誠的關愛,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對學校充滿冷漠、恐懼甚至仇視。同時,社會對職業教育還存在著一定偏見,一些中職生認為自己與同齡人比較,未來似乎比較渺茫,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這種心理作用下,當自主性被忽略或個性伸展受到阻礙時,他們表現在行為上就是無所適從、甚至用過激的行為方式去掩飾自己,如逃課、頂撞教師、打架斗毆等。

積極心理學注重人性的優點而不是弱點。專家們認為,激發出人性中那些美好的品質,人就會感受到快樂。所謂優秀的品質包括寬容、責任、利他等。對中職學生,教師應該拋棄“成見”,摒棄傳統的“消極心理學”的影響,充分挖掘學生身上所固有的“潛能、動機和能力”,以排除消極因素的影響,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學生,對學生真誠相待、寬容接納、學會傾聽并給予學生寶貴的信任與尊重,少一點尖酸刻薄,多一點賞識和信賴;少一些冷漠,多一點熱情和交流。中職生學習差多是因為在學習上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他們期盼得到人們的理解,愿意敞開心扉;說話坦誠直率,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得到他人的認可,盡管外表散漫,但他們思想意識活躍,有廣泛的興趣受好,且內心善良單純,樂于助人,懂得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如積極踴躍幫老師收發作業、做教室衛生等。實際上,人在幫助別人、履行職責的同時也會感到自身價值得到實現的快樂。作為教師,應該細心觀察,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提供環境激發學生在該方面的潛能,之后還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取得進步、獲得贊賞的喜悅。師生之間只有互相了解,互相溝通,互相平等,學生才會 “親其師而信其道”,進而表現出學習英語的激情與興趣!一個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英語學習環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還有利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心理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

2. 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因材施教,使學生體驗學會的快樂。

積極心理學認為成功不僅是社會對個人價值的認可,而且是個人對自身價值的自我肯定,它注重追求成功的過程及成功的體驗。它強調成功不僅僅是一種價值判斷,更是一種事實判斷,亦是一種過程的判斷。他們通過挖掘自身的“潛能、動機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所以,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表現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這對其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與信心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自主性差,學習困難、認知能力低等問題,若按教學大綱按部就班教學顯然是行不通的,且中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 因此中職英語教學應以“適用和實用”為原則,以學生能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并能說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交際用語為目標,因此有必要降低教材內容難度,做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體驗到學會的快樂。

在教學內容上降低起點,消除學生畏懼心理,避免過高要求,并合理安排進度,對于難點內容,適當分解。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水平,要求理解掌握內容的程度不同。鼓勵學習較困難的同學,讓他們不要放棄學習,對于課本知識有選擇地學,規劃好學習任務,每天進步一點,循序漸進的復習音標和語法知識, 學會自己查字典拼讀單詞,看懂簡單的課文,進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與此同時,鼓勵學習較輕松的同學,不僅要掌握好課本上的知識點,而且要借助網絡與多媒體等媒介積級進行英語的聽說訓練,積極參加校園內外的英語演講比賽及中職技能大賽等,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聽說能力,進一步發揮和鞏固自己的英語特長。

此外,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難以使中職生長時間專注, 因此還需改進教學形式,優化課堂教學。就業方向的中職學生并不需要英語老師“填鴨式”地講授英語知識,他們需要的是通過在具有英語學習興趣的氛圍下學習到日常生活中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英語語法。 因此教師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來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所以英語課應盡可能開展多媒體教學,適時補充趣味性的英語學習資料(如VOA慢速英語聽力、英語流行歌曲、英美文化介紹、經典英文電影賞析、看漫畫學英語等), 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他們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3. 建立積極的評價機制,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

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可以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收到積極的學習效果。 對中職生,教師要允許他們出差錯,不輕易地指責、批評;多一點寬容,多一些機會。教學中要創設難度適當的提問,讓學生通過付出一定的努力,體驗到戰勝困難后的愉悅,樹立自信。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都有一種成就感,要讓他們有成功的喜悅感,消除他們對回答問題的畏懼感。在他們回答出現小差錯時,也要多肯定和鼓勵:Very good!Thank you!Great!Well done!這些贊賞的話語溫暖著他們的心靈,給予他們再次舉手回答問題的勇氣。總之,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并加以引導、鼓勵,使學生感到自己被賞識、重視,從而會以愉快、積極的心態學習英語。

四、結語

實踐表明,積極心理學對中職英語教學的確有指導意義,教師應充分挖掘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因素,改變中職生的人生觀和學習英語的態度; 創設積極的有利于中職生成長的教育氛圍,使他們從學習英語中找到快樂,樹立信心,從而推動中職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彭美春.積極心理學中積極情緒及體驗的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7).

篇(7)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思潮,由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倡議及定位。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點集中表現在一切從“積極”出發。即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和解讀問題的積極方面,用積極的途徑培養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用積極的反饋強化積極的效果,用積極的態度塑造積極的人生。

積極心理學指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激發學生內在的激情,幫助他們發展綜合技能,承擔起生活的責任,成為有社會能力和責任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這一目標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是一致的。

二、傳統心理學教育的不足

心理科學本應具有三項使命,即治療精神疾病,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充實,發現并培養有天賦的人。傳統心理學多指消極心理學,研究主要是以人類心理問題、心理疾病診斷與治療為中心,對于健康、勇氣和愛則很少涉及。傳統心理學主要關注人類的弱點和問題,如神經衰弱、抑郁、焦慮等癥狀。

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雖然以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目標,但在實際工作中基本沿襲了以往的消極心理學模式,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產生的問題和困惑,似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解決心理問題。在這種消極心理學模式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取向是學生的心理問題,將精力放在那些具有情緒困擾、行為失調以及適應困難的個別學生身上,而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廣大的普通學生身上,忽視了學生發展過程中美好的和積極的方面,忽略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和積極心理潛能的開發,使心理健康教育本末倒置。

三、運用積極心理學完善學生的知、情、意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狀態的關注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學的結合不但有理論上的可能性,也有現實的必要性。積極心理學使個體最大可能地體驗到積極的情感,并獲得積極的發展與完善。但在現實中,大部分民辦高職學生始終與“消極”相伴,缺乏積極的情感體驗,無法獲得積極的發展。因此,積極心理學理論是使民辦高職學生走出心理困境,以積極的狀態、滿懷希望地投入到學習中的一劑不可多得的良藥。

1.培養學生積極的認知品質

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普遍不理想,得到教師及家長的肯定較少,大多數學生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卑、迷茫等悲觀心理,對自己的主觀評價和客觀分析比較消極。但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認為,民辦高職生盡管在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方面不能得心應手,但在視覺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人際交往智能等方面有自己獨到的優勢和潛能,這些優勢和潛能將是他們人生的支撐點和增長點。多元智能理論提供了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從不同角度發現和肯定學生的成就和優勢,不僅能重新喚醒他們的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立,而且能激勵他們做人的勇氣,引領他們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積極心理學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力優勢,主張“揚長”。高職生心理教育重視一般智力的開發與培養,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的創造力。高職生心理教育更注重人固有的智力優勢,在幫助學生了解、認識自己優勢智力的前提下,鼓勵、支持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優勢智力,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發展途徑和發展領域。

2.培養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民辦高職院校生源多樣,學生缺乏社會和生活的經驗,對人生和社會的認識飄忽不定,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消極情緒會造成缺乏目標、害怕失敗、夸大或扭曲事實以及對未來悲觀失望等,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負面影響。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重視生產實踐,決定了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區別于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職生在校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校外實習,他們存在著動手能力強、創新性高、自知力較好等積極的心理特征,而這些經常是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忽視的,也因此使得一些學生過度關注自己的負性心理,而不能發現自己的積極心理,導致自我效能感水平偏低,潛能無法充分發揮。積極情緒具有激活功能、拓展功能、構建功能和緩釋功能等。積極心理學能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愉悅感,并能增強個人能力,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調性(下轉第151頁)(上接第103頁)等。

3.培養學生積極的意志品質

學生的意志品質主要包含自覺性、堅定性、果斷性和自制力四個方面。不少民辦高職學生由于在這四個方面有所欠缺,導致學習成績差,意氣用事,沖動易怒,做事情虎頭蛇尾。教育實踐證明,大多數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智力不一定都高,但學習都自覺主動、有恒心、獨立、自制等。由此可知,良好的意志品質對促進學生努力學習,從而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有著很大的意義。

(1)注意培養學生意志的自覺性。進入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業成績上往往是較差的學生,而產生此種情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學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大部分民辦高職學生將學習視作一種被動被迫的行為。要加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首先得讓他們確定一個積極而明確的學習目的,了解學習的意義所在,而不僅僅是將學習當作不得已而為之的任務。除了學習方面,自覺性在生活中還體現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可以通過紀律制度化進行加強。具有自覺性的人,在行動中既能堅持獨立性,不輕易受外界影響,又能不驕不躁,虛心聽取有益的意見,為了實現合理的目的,能自覺地遵守紀律。

(2)注意培養學生意志的堅定性。意志的堅定性在于能長久地堅持學習和工作,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都不會氣餒,遇到任何挫折都不會灰心,具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而這種意志力是當代學生所匱乏的,在民辦高職學生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這體現為很多學生心理承受力弱,經不起挫折。積極心理學能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堅定性,有頑強的毅力,充滿信心,為正確的目的而奮斗,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善于總結經驗教訓,為了達到目的,持之以恒,百折不回。

(3)注意培養學生意志的果斷性。現今的高職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在他們需要做出人生選擇的時候,往往被父母代勞了。這樣的學生往往缺乏跟外界社會的溝通,缺乏做出判斷與選擇的能力。而在民辦高職學生中,果斷性的缺乏更多地體現在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沒有追求,得過且過。要培養這一類學生果斷性的意志品質則要從源頭出發,凡事不代包代辦,給他們自主選擇的充分的空間與權力。在面臨挫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做出判斷與選擇。培養學生善于觀察事物的發展變化和掌握信息材料的能力,通過分析比較,去偽存真,明辨是非,迅速而堅決地作出決定,停止或改變已經執行的決定。

(4)注意培養學生意志的自制力。近年來,民辦高職院校所發生的學生沖突絕大部分是由于當事人缺乏自制力造成的,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制力是教師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自制力的缺乏不僅表現為爭強好勝、打架斗毆,在學習上也表現為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在生活上則放縱放任。自制力差的學生通常無法將學習作為求學階段的主要任務,往往容易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如沉溺于網絡或是游戲當中。積極心理學能幫助學生克服自我方面的擔心、羞澀、恐懼等情緒的沖動或干擾以及疲勞、負擔過重、知識和能力不足等障礙;即使遇到失敗和挫折,也能忍受各種痛苦和折磨,冷靜地分析挫折原因并堅強地面對挫折。

參考文獻:

[1]甘雄.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0(24).

[2]崔麗娟.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思路[J].心理科學,2005(2).

[3]宋玉冰.論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模冰莲极品自慰人体|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 人妻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高潮爽死抽搐白浆gif视频| 熟女俱乐部五十路六十路av|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法国少妇xxxx做受| 欧美伦费免费全部午夜最新| 永久免费的av在线电影网无码|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国产波霸爆乳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成人无码视频| 国产情侣久久久久aⅴ免费| 亚洲另类色区欧美日韩图片 | 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 高潮迭起av乳颜射后入|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软件|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伊人久久久精品区aaa片| 欧美粗大猛烈老熟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牛牛|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欧美男生射精高潮视频网站|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