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35: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積極心理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抗挫折教育是社會發展的要求高校是人才的集散地,高校培養人才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肩負著建設祖國的偉大使命。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隨著高校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加,就業壓力也逐漸增大。隨著經濟飛速發展,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當今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也與過去不同,種種原因都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擇業觀有很大影響。導致學生群體中出現很多不和諧現象,如人際關系緊張、盲目攀比、學習氛圍差、考試作弊等等。如果這些現象不及時發現并加以制止,很有可能會使一些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容易導致生理上的不協調、不理性,甚至引發犯罪。為此,高校應當在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會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應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高校應該以培養大學生的完美品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抗挫折教育是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的要求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學校的關注。調查顯示,許多校園暴力大部分是因為學生的心理問題引發的。如1991年11月1日的“盧剛事件”,盧剛在取得博士學位后,因為未獲得最佳論文獎,并且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最終釀成悲慘血案。當然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消極情緒不能及時排解。長期處于壓抑、痛苦的心理環境下,學習生活的積極性受挫,如果不及時調整就會進入一個“死循環”,甚至有部分大學生會在絕望中輕生。高校作為育人的地方,必須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抗挫折教育環境,防患于未然,要建立積極的防控體系,緩解和疏導學生消極的挫折情緒。
(三)抗挫折教育是增強大學生生存能力和競爭力的需要每個人都是“社會人”,我們不可能離開社會而生存。因此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諸如工作不順心、人際關系緊張、家庭矛盾等問題。大學生在走向社會以后,當他們單獨面對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問題時,只有具備一定的抗挫折能力,才能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高校在大學生在校期間,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讓大學生學會面對問題和挫折時,不逃避、不放棄,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培養自己頑強的意志,是高校培養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本質需要。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抗挫折教育路徑探析
以往心理學研究重點多放在了心理問題的研究上,認為心理學是為了解決心理問題而存在的一門學科,而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更是不被重視。隨著抗挫折教育的發展,人們更多地關注個體內心對生活所持有的態度,團體情緒在團體協作中也被列為重點參照因素,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理念與觀點能夠幫助個體和團體在遭遇挫折前、挫折中和挫折后找到積極樂觀的因素。所以,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抗挫折教育是一種時代性的探索。
(一)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抗挫折教育的原則高校作為大學生學習知識與文化的場所,在大學生遇到挫折時,應該充分發揮高校的主渠道作用,把大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納入到教育教育體系中,使之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抗挫折教育有其獨特性,所以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高校抗挫折教育應該遵循三點原則:第一,預防性原則。積極心理學研究方法不同于傳統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它更注重個體或團體心理問題產生之前的心理狀態,也就是說個體或團體應該以一種樂觀、積極向上、開朗的心態面對生活、工作或學習。雖然與抗挫折教育的目的一致,但積極心理學更強調發揮人性中的優點來預防挫折感的出現,這樣的心理治愈理念比傳統的修復遇到挫折后的心理問題更具有價值。并且運用積極心理學能夠節省解決心理問題的成本。因此,在抗挫折教育中,運用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積極的認知以抵御挫折。第二,體驗性原則。積極心理學不僅強調教學目標和知識技能目標的實現,更強調學生的積極的情緒體驗。所謂的積極的情緒體驗,早在1998年B.L.Fre-drick就提出了拓延建構理論“認為某些離散的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都是拓延人們瞬間的知性的能力,并能構建和增強人的個人自愿,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調性等。”大學生的情緒特點趨向于強烈且不穩定,所以在抗挫折教育中,不僅要注重大學生認知因素,更應該注重大學生的情感因素,通過各種防范喚起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第三,希望性原則。積極心理學強調每個人心中都有自我實現的向往與需求,這種需求會激發個體的潛能和積極力量。高校在開展抗挫折教育時應注重學生的優點和價值。在生活中大學生往往會感到孤獨和寂寞,希望有人能夠發現他們的價值。所以,在抗挫折教育中,高校應該充分的理解學生,充分的信任他們,給沒個人提供發展的機會,相信他們可以形成積極的人格。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抗挫折教育的路徑
1.心理健康課高校的心理健康課是針對全體大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的一種路徑,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高校心理健康課的主要目標是在挫折產生之前進行積極的預防,面向全體大學生普及專業的抗挫折知識,讓學生們正確認識挫折、抗挫折,并且通過專業講解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抗挫折意識和抗挫折能力,而這一目標恰巧與積極心理學的中心思想相契合。積極心理學強調發揮人性中的優點,培養積極的人格力量,預防面臨挫折所產生的心理問題。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心理學理論,只有將理論具體化才能發揮其實際效用。高校教師可以在心理健康課上課之前與學生們分享一個或兩個積極向上的小故事,也可以在課后與學生進行積極溝通,幫助學生樹立強大的自信和積極樂觀的態度。高校心理健康課程安排定課時進行積極心理學知識普及,能夠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系統的了解到挫折的概念、挫折情境、挫折反應和挫折防御、應對挫折等知識。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引導大學生認識到挫折的兩面性,增強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使大學生處于低強度的積極生活事件中,培養大學生的積極人格,以預防挫折的發生。
2.團體心理輔導所謂團體心理輔導,就是通過團體內部的人際交互作用,促進個體學習團體中大多數人的態度和行為的一種輔導方式。團體心理輔導是高校抗挫折教育的輔助路徑,也是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當前心理學界講心理團體按照功能分為“成長性”團體和“治療性”團體。“治療性”團體輔導注重成員經驗的深層解析、人格的重塑與行為的重建。這種團體輔導方式多用于遇到強大挫折之后,產生深度心理問題的人群。而“成長性”團體輔導注重成員的身心發展,注重成員的正向行為的建立,這種輔導方式符合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校抗挫折教育的基本規律,可以作為大學生應對挫折的重要方法。團體心理輔導具有實踐性、高效性、趣味性等特點,因此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更強的適用性,更明顯的成效性。但是一直以來,受到傳統主流心理學(消極心理學)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問題解決取向的弊端,因此,需要積極心理學思想和理念的介入。高校應充分利用黨小組、學生會、社團等活動團體,定期開展團體心理傾訴活動,幫助學生發泄內心的負面情緒。也可以指定團體心理輔導方案。高校抗挫折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樹立大學生的積極的自我概念,所以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團體心理輔導中,能夠對當前價值取向傾斜的團體心理輔導進行不斷的平衡和完善。
3.積極心理咨詢心理咨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乞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積極心理咨詢是高校抗挫折教育的補充途徑,為受挫嚴重的大學生進行個別調試和輔導。也可以說心理咨詢是一種語言發泄方式,內心釋放的過程,心理導師對咨詢者的輔導可以是一種引導過程,在解答咨詢者問題的過程中加入積極心理相關知識,為可能復發的心理問題做好充分的預防。同時,積極心理咨詢認為每個人都具備兩種能力,一種是愛的能力,一種是認知能力。積極心理咨詢主要針對于遇到挫折之后具有不良心理反應的大學生,消除他們的消極情緒和想象,幫助他們從挫折中解脫出來,為此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咨詢電話,并且專門安排心理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高校抗挫折教育采用積極心理咨詢的方式主要是幫助學生們對挫折進行積極的歸因,指導他們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解釋風格,同時,為學生提供消極情緒宣泄的場所,幫助他們學習講情緒進行轉移、宣泄、升華等調節方法,以提高他們的心理調節和抗挫折能力。
積極心理學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它的代表人物賽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曾撰文指出:“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眾稱心如意”。積極心理學批判傳統的消極心理學長期以來對心理疾病成因、治療方法等主題的專注,以為相關問題的解決就能帶來個體生活的改變,幸福感的獲得。但事實卻是,隨著心理疾病研究的深入,患心理疾病的人數卻日漸增多,這一現象似乎是與心理學的研究初衷背道而馳,作為一股新興的心理學思潮,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人類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品質以及積極的社會制度。它以普通大眾為研究對象,其核心思想是強調心理學要重視人類積極品質的挖掘與培養,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Seligman曾概述了人類6種美德和24種積極力量,包括(1)智慧和知識:創造力、好奇心、開放性思維、熱愛學習、正確觀察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能力;(2)勇氣:英勇、勇敢、堅持、風趣、熱情;(3)博愛和仁慈:和氣、熱愛、社會智力;(4)正義:公平、謙遜、忠誠、平等;(5)節制:自我調節、謹慎、考慮周到;(6)卓越:對優秀和美麗的欣賞、希望、感激、幽默、信仰。這些美德和品質對于健康人格地塑造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大學期間,學生的人格品質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引入積極心理學能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個新視角,為學生積極情緒和個性品質的升華提供方向。
二、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一)注重個別學生與全體學生的兼顧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都以預防和矯正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為主,其他的學生被自然地忽略掉了,這些學生的情況如何呢?他們在大學生活中能感受到幸福快樂而有希望嗎?這些就不得而知了。積極心理學的引入,對所有人的積極情緒、積極品質以及潛力發揮的關注,能從理論上補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打破當下以少數問題學生為重點的局面,使更多的人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視線范圍內,實現個別學生與全體學生的兼顧。
(二)引入積極預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心理學研究者們發現,人性層面的積極力量和美德如勇氣、愛、開放思維、樂觀、希望、堅忍等對于心理疾患起著不容忽視的調節和緩沖作用。對這些品質的挖掘培養,將積極預防的理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當中,能更有效地實現心理預防。自我效能理論曾提出四種增強自我效能的途徑:個人直接的經驗、他人的替代經驗、言語說服以及環境。這四種方式在積極情緒和人格品質的培養中同樣適用。學校可以通過課程、講座等多種方式增進學生的積極體驗,挖掘他自身的積極品質,引導他去發現這些積極品質是如何形成的,他人身上有哪些積極品質是值得他學習借鑒的。當學生擁有相對積極的情緒體驗和個性品質之后,其抗壓能力、應對挫折的能力會自然提升,從而達到積極預防的目的。
【論文摘要】護理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而當今的護理心理學考試弊端較多,為適應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進行考試模式的改革,引入課堂考試、實踐考核、問題論述和期末考試等方法,全面考核學生,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促進教學改革和學生能力的提高。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整體護理觀的不斷深化,心理護理在現代護理學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理論已經成為當代護士不可或缺的理論基礎。護理心理學的教學在各護理院校也彰顯重要,成為主干課程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們也要適應這個發展,深化護理心理學的教學改革,與世界接軌,提高教學質量。論文百事通??
考試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考試所特有的評定、檢測、診斷、反饋和激勵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學環節所不能替代的。科學合理的考試內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素質。護理心理學考試一直沿襲著傳統的考試模式,以教師命題的理論考試為主,缺乏多樣性、科學性和應用性。我們對護理心理學考試內容和方式進行了改革,使考試目標和教學目標形成最大關聯度,采用多種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學和臨床護理的密切結合。以下報告我們在護理心理學考試模式改革的體會:
1傳統考試方法的分析
1.1單一的考試形式:
傳統的護理心理學考試存在著命題憑經驗“講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論考試,試卷組成不注意樣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學內容,造成考試與教學內容有偏差,嚴重影響了對培養人才的評價。
1.2考試內容不合理:
考試內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識,缺乏對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綜合考查,記憶性成分所占比重過大,缺乏對知識應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劃范圍、圈重點”,學生憑借“死記硬背”來準備考試,達不到對學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應用能力的考核:
雖然護理心理學的教學理論課程比重大,缺乏實用有效的實踐課程,但是不能忽視護理心理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應該注重心理學知識與臨床護理工作的緊密結合。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傳統的考試對學生實驗技能考核體現不出來,不能達到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
2改革措施
改革對象為本院05級、06級三年制大專英文護理專業學生,共4個班級,126人,全部為女生。根據護理心理學的課程性質和特點,考核內容包括:課堂考核、實踐考核、問題論述和期末考試四個部分,分別占總成績的10%、10%、20%、60%,學生的最終成績按比例計算得出,具體考試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學效果,積極進行課堂考核:
課堂考核可以集中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開動腦筋。考核內容可以復結,做到課與課之間的聯結,考試內容和時間不預先通知,即興提問,所有學生均在備選之中。所以課堂考核的隨機性大,公平性強。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作答情況給予相應的分值,并做好分數記錄。
2.2針對具體內容進行實踐考核:
護理心理學包括兩個方面的實踐應用內容:一部分是心理學的應用,如:記憶廣度實驗、注意分配實驗,各種心理測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學理論在臨床護理的應用,如:模擬病房場景,對不同階段不同病人的心理護理,各種溝通技巧的使用等。實踐考試時間、地點由教師統一確定,考試項目由學生自己抽取,每項考核內容都有相應的賦分標準,根據表現給予相應的分值,滿分10分。
2.3布置開放性和發揮性的問題,供學生論述:
除了課堂考核和實踐考核外,我們也給學生布置開發性和發揮性的問題,如:“不同氣質類型臨床病人,如何做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列舉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機制,并分析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要求學生以小論文形式論述,字數300~500字。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查閱資料,整理論述。在此期間,老師給予必要的引導答疑,以保證論文的順利完成。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閉卷考試:
期末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60%,涵蓋了護理心理學的定義、理論基礎、具體方法等。在理論上強化學生記憶,為靈活運用奠定必要的基礎。考試題目包括客觀題占50%,主觀題占50%。力求做到內容全面,難易適中,層次分明。考察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
3效果討論
3.1使護理心理學考試更具有科學性、針對性:
針對護理心理學的課程特點及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試成績由課堂考核、實踐考核、問題論述和期末考試四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占相應的比例,這樣的成績能客觀全面地反應學生的實際能力,使培養的學生從“應試型人才”向“應用型人才”轉變。新晨
3.2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考試改革得到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問卷反饋,95.8%的學生非常歡迎考試改革,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理解知識、運行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分析能力、實踐能力、應對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養學生,順應了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3.3考試改革促進教學改革:
考試不是目的,也不僅僅是檢驗教學效果,還有通過對考試結果的分析和應試者的反饋意見,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績中,我們發現學生實踐考核和問題論述成績較低,我們通過教學改革,及時增加實踐課時數,加強學生的臨床心理護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護理心理學問題論述,并與教授護理科研、文件檢索的教師溝通,進行分工整合,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總之,通過考試模式的改革,使學生由被動應付轉為積極參與,僅僅靠死記硬背就遠遠不夠了,迫使學生在學習上主動思考,善于發現創新。只有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才能把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把創新教育與考試創新結合,從而到達教、學、考的和諧統一。
【論文摘要】護理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而當今的護理心理學考試弊端較多,為適應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進行考試模式的改革,引入課堂考試、實踐考核、問題論述和期末考試等方法,全面考核學生,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促進教學改革和學生能力的提高。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整體護理觀的不斷深化,心理護理在現代護理學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理論已經成為當代護士不可或缺的理論基礎。護理心理學的教學在各護理院校也彰顯重要,成為主干課程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們也要適應這個發展,深化護理心理學的教學改革,與世界接軌,提高教學質量。
考試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考試所特有的評定、檢測、診斷、反饋和激勵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學環節所不能替代的。科學合理的考試內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素質。護理心理學考試一直沿襲著傳統的考試模式,以教師命題的理論考試為主,缺乏多樣性、科學性和應用性。我們對護理心理學考試內容和方式進行了改革,使考試目標和教學目標形成最大關聯度,采用多種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學和臨床護理的密切結合。以下報告我們在護理心理學考試模式改革的體會:
1傳統考試方法的分析
1.1單一的考試形式:
傳統的護理心理學考試存在著命題憑經驗“講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論考試,試卷組成不注意樣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學內容,造成考試與教學內容有偏差,嚴重影響了對培養人才的評價。
1.2考試內容不合理:
考試內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識,缺乏對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綜合考查,記憶性成分所占比重過大,缺乏對知識應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劃范圍、圈重點”,學生憑借“死記硬背”來準備考試,達不到對學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應用能力的考核:
雖然護理心理學的教學理論課程比重大,缺乏實用有效的實踐課程,但是不能忽視護理心理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應該注重心理學知識與臨床護理工作的緊密結合。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傳統的考試對學生實驗技能考核體現不出來,不能達到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
2改革措施
改革對象為本院05級、06級三年制大專英文護理專業學生,共4個班級,126人,全部為女生。根據護理心理學的課程性質和特點,考核內容包括:課堂考核、實踐考核、問題論述和期末考試四個部分,分別占總成績的10%、10%、20%、60%,學生的最終成績按比例計算得出,具體考試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學效果,積極進行課堂考核:
課堂考核可以集中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開動腦筋。考核內容可以復結,做到課與課之間的聯結,考試內容和時間不預先通知,即興提問,所有學生均在備選之中。所以課堂考核的隨機性大,公平性強。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作答情況給予相應的分值,并做好分數記錄。
2.2針對具體內容進行實踐考核:
護理心理學包括兩個方面的實踐應用內容:一部分是心理學的應用,如:記憶廣度實驗、注意分配實驗,各種心理測量量表的使用等;
另一部分是心理學理論在臨床護理的應用,如:模擬病房場景,對不同階段不同病人的心理護理,各種溝通技巧的使用等。實踐考試時間、地點由教師統一確定,考試項目由學生自己抽取,每項考核內容都有相應的賦分標準,根據表現給予相應的分值,滿分10分。
2.3布置開放性和發揮性的問題,供學生論述:
除了課堂考核和實踐考核外,我們也給學生布置開發性和發揮性的問題,如:“不同氣質類型臨床病人,如何做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列舉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機制,并分析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要求學生以小論文形式論述,字數300~500字。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查閱資料,整理論述。在此期間,老師給予必要的引導答疑,以保證論文的順利完成。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閉卷考試:
期末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60%,涵蓋了護理心理學的定義、理論基礎、具體方法等。在理論上強化學生記憶,為靈活運用奠定必要的基礎。考試題目包括客觀題占50%,主觀題占50%。力求做到內容全面,難易適中,層次分明。考察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
3效果討論
3.1使護理心理學考試更具有科學性、針對性:
針對護理心理學的課程特點及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試成績由課堂考核、實踐考核、問題論述和期末考試四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占相應的比例,這樣的成績能客觀全面地反應學生的實際能力,使培養的學生從“應試型人才”向“應用型人才”轉變。
3.2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考試改革得到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問卷反饋,95.8%的學生非常歡迎考試改革,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理解知識、運行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分析能力、實踐能力、應對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養學生,順應了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3.3考試改革促進教學改革:
考試不是目的,也不僅僅是檢驗教學效果,還有通過對考試結果的分析和應試者的反饋意見,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績中,我們發現學生實踐考核和問題論述成績較低,我們通過教學改革,及時增加實踐課時數,加強學生的臨床心理護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護理心理學問題論述,并與教授護理科研、文件檢索的教師溝通,進行分工整合,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總之,通過考試模式的改革,使學生由被動應付轉為積極參與,僅僅靠死記硬背就遠遠不夠了,迫使學生在學習上主動思考,善于發現創新。只有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才能把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把創新教育與考試創新結合,從而到達教、學、考的和諧統一。
校園心理劇的理論基礎是莫雷諾(Jacob L.Moreno)于20 世紀30 年代創造的心理治療模式的心理劇,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心理干預技術。中小學教師在掌握和運用心理劇技術探索校園心理劇的時候往往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難。同時,因為校園心理劇是包含著文學(劇本)、音樂(音樂伴奏、音響效果及唱腔等)、美術(布景、燈光、舞臺布景)、舞蹈(演員優美的動作、姿態)等多種因素的藝術性的心靈表達活動,因此對表達的技術與藝術有一定專業要求,僅靠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難以獨立完成。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校園心理劇在中小學的積極推廣。
為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與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將共同舉辦中小學校園心理劇培訓與研討活動,現誠邀各學校相關人員參加,并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參加人員
中小學校長、學校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班主任、音樂教師、美術教師等。
二、研討內容
模塊一:理論篇
心理劇的原理及其治療技術
校園心理劇的基本理論及操作技術
模塊二:實踐篇
校園心理劇實踐操作流程及技術運用
模塊三:觀摩篇
成都市建筑職業中專校校園心理劇現場觀摩
三、研討專家組成
國內心理劇資深導演、心理學博士
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成都市建筑職業中專校德育心理研究室校園心理劇團隊
四、研討時間、地點
1.報到時間:2013年6月3日
研討時間:2013年6月4日~5日
2.報到地點:成都市建筑職業中專校
會議地點:成都市建筑職業中專校
地址:成都市成華區東虹路(三環路東四段內側十陵立交――成渝立交之間)。學校附近的火車站是成都東客站,汽車站是五桂橋公交總站。乘車路線:5、66、80、85、94、97、98、108、120、122、136、137、200、223、537、854、855、856路。
五、研討費用
1.會務費:980元/人(含授課費、午餐費、資料費)。
2.外地參訓人員可協助統一安排食宿(費用自理)。
六、考核與證書
學員完成研討內容并經考核合格者,將頒發由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具章的結業證書。
歡迎學員圍繞校園心理劇提交論文,題目自擬。論文要求:(1)符合本次會議相關主題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開發表;(2)論文內容應包括:論文題目、摘要、關鍵詞、正文及參考文獻,作者及其單位、郵編、電子郵件地址;(3)論文提交郵箱。會議將在了解學員需求的基礎上,根據提交論文的質量決定是否結集出版,優秀論文可推薦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發表;(3)會議將根據提交的論文質量評選出優秀論文,并頒發由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具章的獲獎證書。
如愿參加2013年6月5日會議研討的學校和個人,可以提前將研討的主題、相關內容和聯系方式發到組委會郵箱。經組委會討論后通知學校或個人作會議發言。
七、其他事宜
凡參加研討的學員,均可提交學校在校園心理劇方面遇到的問題與困惑,與會專家將擇選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解答,現場交流。
凡參加研討的學員,每人須攜帶免冠照片2張(注明單位、姓名及身份證號碼)、身份證復印件1份。
八、付款方式
賬號:3100028909024906284
賬戶: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
開戶行:工行北碚勝利分理處
九、報名及聯系方式
報名電話:010-88810835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培訓部 王老師
咨詢電話:18623548686
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劉老師
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
心理學教育論文2300字(一):淺析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有效實施論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國的高校教育事業也突飛猛進。為了確保教育的高效性,教育心理學越來越多的在各高校范圍內實施,根據這些實踐的總結,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也在不斷的深化與發展。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提升高校學生對自身心理情況的認知,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促進學校教書育人的基本目的達成,為社會輸送人才,能夠為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校教學管理;有效實施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16-377
首先教育心理學包含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其主要研究的內容有學生的心理特征、老師的心理特征等。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使得其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實踐反饋才能得到發展,只有經過反復實踐,綜合實踐表明其應用方法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改善、老師的綜合教育能力得到提升,能夠使得學生與教師步伐一致,才能進一步的對該應用進行深入挖掘與發展。
一、高校教學管理中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1.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
現代社會中,由于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普職分流愈近等原因,高校學校在招生時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招生的人數也在不斷的擴大。學生數量的增加與質量的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高校學校的教育質量。現代高校學校中,高校學生大部分年輕處于16-18歲之間,思想、心理、身體都處于發育的重要時期,不能有效對所接觸到的外界信息進行辨別,容易被各種不良的信息誤導,從而產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發育的偏差。高校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城市或者農村中的獨生子女,大部分高校學生均屬于留守兒童,或者家庭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與年齡較小,其專業也剛剛處于初中畢業階段,高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并沒有得到很好養成,自覺性也相對較弱。在高校學校廣撒網的過程中,招收到的學生的個性差異會非常大,部分的學生性格特別任性,部分學生比較自卑,心理上較為脆弱,二者在生活與學習上等各方面的行為習慣并不相同,很容易產生沖突,激化矛盾。大部分的高校生都會存在自己是被淘汰的思想,認為自己很差勁,因此,對待學習時,他們更多是的一種缺乏自信的、消極的態度,在這種態度的影響下,這部分學生不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在學校中得過且過的生活,只希望能拿到畢業證。因此,高校學校的教師需要更為強大的心理素質與教育綜合素養,在面對性格差異較大、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學習興趣差異較大等學生時,能夠對其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1]。
2.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進行多方的實踐與研究后,本人發現現目前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并沒有得到很高的重視與應用。教育心理學綜合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可以對高校學生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多種問題進行引導解決,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心理與教學方法進行指導與幫助。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能夠提高高校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學習與生活的主動性,也能夠使高校學生更好的適應高校學校的學習生活節奏,還能使高校學校的教學管理順利更加順利的進行。
二、現代高校在教育心理學工作方面的問題
1.高校對教育心理學工作重視度
針對高校學校的管理層及老師而言,高校學校的管理層及老師沒有意識到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部分管理層及老師認為高校學校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在實踐動手操作等方面的技術與能力,而不是對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引導,這些管理層及老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只有學生在心理方面健康,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才能更加順利[2]。
2.高校在教育心理學工作開展中資金投入及師資力量
針對高校學校而言,部分高校學校沒有資本對教育心理學進行建設,這里的資本包括資金成本以及師資力量,部分學校沒有足夠的資本開設教育心理學課程,也沒有專業的教育心理學課題研究的團隊。如果心理教育老師專業素質不足,也不能對高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3]。
三、推進高校學校教育心理學工作流程
1.重視教育心理學工作開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校學校需要進一步重視教育心理學工作,推動學校教育心理學工作的進行。在教育心理學的開展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高校學生大多數心理比較敏感,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其生活與心理的健康,并且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正的為學生負責。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關懷,學生才會更加信任教師,師生溝通才能更加深入與有效。例如:某性格較為自卑的學生考試成績差,在與其進行溝通時,需要語氣更為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并告訴學生,老師相信他能夠有進步。
2.組建專業的心理健康團隊
高校應該組織專業的心理健康團隊,引進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設置心理咨詢室等方式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隱私,心理咨詢室的位置可稍僻靜,學生咨詢的心理問題應該進行保密[4]。
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學校應該加強其在教學理念方面的重視,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實際的應用。高校學校應該對心理教學有更為專業、更為正規的實踐行投入,培養更多專業素質能力高、心理素質強大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心理學教育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從心理學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論文
摘要:當前中學生壓力不斷增大,有生活壓力、學習壓力,等等。由于壓力而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也不斷產生,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初中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甚至對他們的正常生活都有影響。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應該多多注意初中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保證學生們的健康心理。本文以此為探究內容,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并提出科學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心理學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是學業轉向繁忙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心智開始成熟,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事物,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的心理變化是很敏感的。而家長、教師看到了當前的社會壓力,所以將孩子從小培養成才的心情十分強烈,但是這樣無形之中容易給初中生們造成負擔,往往容易出現逆反心理,沒辦法與教師或家長好好溝通。因此,教師應該多注意學生們的心理健康變化,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心理學科學、及時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1]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教育觀念落后
當前的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中考中考出一個好成績、升入一個好高中,最后在高考中大放異彩。這樣以成績為標尺的狀況已經屢見不爽。在這種思想下,學校將初中生們的大部分非統考科目課程全部壓縮用來學習統考科,非考試科目遭到擠壓。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傳統的教育觀念下,大部分學校是不會拿出時間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而且根據調查顯示,有很多學校甚至根本沒有開這門課。因此,重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2]
2.教師能力不夠專業
心理健康疏導可以是班主任或者是其他老師來進行,但是這不意味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不強,正相反,它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教學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素質以及優秀的理論知識,并且從事過相關訓練。盡管很多地方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實際從教人員來看,很多往往是雜拼的教師,并不具備專業水平。也就是說,在不懂心理輔導策略和技巧的情況下,效果往往不明顯。很多地區為此開展了心理教師培訓班,但是由于教師們的不重視,再加上人數限制等次要因素,導致培訓效果并不理想。
3.教育的模式化
雖然很多學校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是教師大多在課程設計上照本宣科,沒有對學生們的具體心理狀況進行分析,無序化十分嚴重。不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化還表現在:很多教師名義上是開心理健康輔導課程,但是往往草草講幾句就將時間劃為自習或是統考科授課;雖然很多班級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大多是流于形式,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入到個體,教師只是將可能的情況告誡學生,但是沒有對學生進行單獨的交流,導致學生們只能自己胡亂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題,畢竟初中生思維能力有限,很容易自己走入誤區,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3]
二、從心理學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
1.提高心理學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其實踐能力
上面提到,師資力量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的關鍵。學校要在教師資源配置方面慎重對待,采用專業的人才來進行授課。對于心理教師,教師還可以采用統一培訓的方式,讓他們達到既能提高初中生對自身的認知了解,使他們能主動發現問題并尋求幫助;又能進行合理的團體和個人輔導,在兩種維度下自由切換的能力。當然,非本節課目的老師也可以進行培訓,防止有學生找其傾訴時不能給出正確的建議,要及時疏導,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心理學教師還應該具備實踐能力。教師要實際地解決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做出及時疏導,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們。教師要多與學生們交流,要在實際的校園生活中觀察他們,深入了解學生們出現的心理問題。在與學生們的相處中應該敞開心扉,爭取達到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加方便地看到學生們內心的問題,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接受心理學的知識。
2.更新對學生的教育觀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雖然教育部號召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傳統教育觀念和錯誤認知下,開展過程并不順利。很多學校認為,只要抓好應試教育下的初中生成績發展,管理好學生的紀律和升學率就好,至于心理健康問題的輔導根本不在學校負責的范圍內,而且教師與學校也沒有專業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但是,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們大多數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其根源就是學校過分重視升學率、忽視了學生天性發展的結果。要想讓孩子將更多的精力與能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就要及時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他們精神上的痛苦,而后調動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讓他們健康地發展。因此,學校領導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起著決定性的因素。
3.號召家長的共同參與,給學生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關鍵詞]心理;護理;管理
護理心理學是以普通心理學的一般原理為基礎,以護理人員和患者的個體心理、心理護理、以及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修養為研究重點。因此運用護理心理學,能夠維護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促進護士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醫療服務各項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護理隊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門診護理工作實行院長領導下的護理部主任、科室護士長二級管理體制。搞好護理工作對于提高醫療質量、實施分級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1]。論文百事通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學科的發展,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要從社會、家庭環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身心護理。醫院應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邊緣學科的知識,將心理護理、護理管理中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從而能有效地促進醫院的發展和建設。具體做法如下。
1激勵護理人員樹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
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缺乏正確的全面的認識,認為護理工作每天給患者打針、發藥、三班輪轉、工作單調乏味,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導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臟又累,社會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自卑心理。根據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護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須根據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不同層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質、精神、信息等動力,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勵對于人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內心要爭取實現較好條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產生的一種動力[2]。在門診護理工作中對護理人員運用的最重要的心理護理理論就是激勵理論。激勵理論就是運用這種內心狀態及職工心理需求,激發職工工作動機的一條現代化管理原則。目前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理論主要有需要層次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及公平理論。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1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通過舉行一年一度的慶祝“5.12”國際護士節系列活動,如會議、演講、巡回醫療、觀看錄像等各種形式,積極宣傳黨對護理工作的重視,職工家屬對搞好護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認識護理工作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光榮感、責任感。
1.2開展向先進模范人物學習的活動大力宣傳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先進人物、事跡,用白求恩、趙雪芳精神激勵同行,同時樹立本院護理人員中的先進典型人物,認識到護理工作中的真正價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現象出現,教育護士長和護理人員,時刻樹立“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其崗要負其責”“、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觀念,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務患者”,使全體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普遍增加。
1.4講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對待自己的下屬,防止用簡單、粗暴、訓斥的方法去處理工作中的矛盾,在開展批評或指出對方存在問題的同時,也要注意尊重對方,肯定其成績,贊揚其長處,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對批評的改進意見容易接受,不易產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