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5 15:47: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教育理論學習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幼兒游戲理論與實踐》 “工學結合”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
“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1]美國職業協會在1946年發表的《合作教育宣言》中提出“工學結合”是“將理論學習與真實的工作經歷結合起來,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2001年“工學結合”理念得到進一步深化,“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是一種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職業技能的訓練和實際工作的經歷三者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復雜且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的教育方法”。[2]筆者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游戲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為例,在“工學結合”理念的指引下,結合幼兒教師的職業需要,采用游戲項目教學方案,使學生在幼兒游戲實訓練習中鍛煉并提高幼教專業技能,與《幼兒游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探索與思考。
一、《幼兒游戲理論與實踐》課程基于“工學結合”理念的探索
1.結合職業需要,明確課程目標。
《幼兒游戲理論與實踐》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具有職業技能性質的專業必修課程。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3]幼兒教師職業需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備組織、設計、分析、指導幼兒游戲及教育教學游戲化的意識與能力。在本門課程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結合幼兒教師的職業需要,突出技能型幼兒教師的專業培養目標,將幼兒教師職業與游戲相關的基本職業技能具體化為游戲技能、游戲指導技能和游戲教學技能。《游戲理論與實踐》這門課程如果沒有明確的課程目標指引,就容易出現游戲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或是枯燥的理論知識堆積,或是純粹的玩耍嬉戲,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為此,筆者精心設計游戲理論與實踐課程方案,明確課程目標,用課程目標指引教學活動,使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不但學會玩多種游戲,會組織、指導幼兒游戲,還會設計、創編幼兒游戲教育活動,力求把游戲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
2.教學做合一,實施項目教學。
從杜威“做中學”,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出發,筆者設計了“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即以不同的游戲項目為單位組織教學內容,以角色游戲(娃娃家、醫院、理發店)、結構游戲(拼圖、拼棒、七巧板游戲)、表演游戲(小兔乖乖、猴吃西瓜、小熊請客、三只小豬、小紅帽)、規則游戲(體育游戲、智力游戲、跳房子、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各類游戲的設計與指導為主題開展項目教學。首先,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確定游戲項目計劃、明確學習任務,從游戲環境的創設,游戲材料的準備,到游戲過程中的觀察、指導和評價向學生進行介紹;其次,學生在進行游戲基本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參與表演游戲、結構游戲的實踐操作,設計體育游戲活動方案,進行體育游戲創編和體育游戲的實訓練習,在實際教學情境中探索、實踐、解決問題。這體現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設了學生積極參與、相互團結協作和努力探索創新的主動學習模式。
3.理論聯系實踐,師生共同成長。
在本門課程教學中,筆者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在游戲教育實踐中主動探索。筆者通過完成表演游戲、結構游戲與體育游戲等項目任務,組織和指導游戲教育活動,設計和創編游戲方案,不僅讓學生學會了玩多種游戲,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游戲理論水平和游戲實際操作技能,把幼兒游戲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生的實際操作練習中,筆者針對學生實訓練習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幼兒教育工作的職業要求和學前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基礎,及時地給與學生指導和反饋,解答學生的疑問,與學生共同總結、評析游戲學習情況,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可以這樣說,本門課程實施的過程既是將幼兒游戲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過程,又是師生共同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學相長的過程。
二、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的思考
“工學結合”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強調課程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通過對《幼兒游戲理論與實踐》等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的探索,筆者認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必須克服傳統的“學科本位”課程論思想,樹立瞄準幼兒教育工作的職業需要,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以培養幼兒教育職業技能為基礎,將幼兒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緊密結合,體現“教學做合一”的課程與教學論思想。
1.以幼兒教師的職業要求為導向,確定課程目標。
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要求是制定學前教育課程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在學前教育機構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專業培養目標必須滿足幼兒教育工作的需求,課程教學必須突出對學生未來職業的有效性,即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要滿足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要適應幼兒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需要,幼兒教師必須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不僅要掌握廣泛的科學知識,具備較高的幼兒教育職業技能和幼兒教育理論素養,還要具備彈、說、舞、唱、畫等藝術表演能力。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要依據當代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學生通識教育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重視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藝術感悟能力和藝術表達能力,使學生整體素質趨于合理,具有較強的職業適應性。在課程設置上既要有從整體上適應行業和社會對人才規格多樣化的需求,滿足職業需要的內容,又要有體現學生自身發展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內容。針對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優勢領域的因材施教、定向指導,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獲得健康成長與發展,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滿足幼兒教育的職業要求,為將來的專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著重培養學生的幼兒教育技能,理論聯系實踐。
幼教專業理論知識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而幼教專業技能則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不應以單純的傳授知識為主,而應以培養學生的幼兒教育技能、創新精神和自我學習能力為目的,使學生在學習幼兒教育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提高幼兒教育技能,獲得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在課程教學上,不但要克服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傳授、輕實踐學習的傾向,還要克服過分注重實際操作,忽視理論學習的傾向,避免出現“一刀切”現象,顧此失彼,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不但要加強幼兒教育實踐練習,積累幼兒教育工作的實踐經驗,縮短職業適應期,為學生未來的幼兒教育職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要加強幼兒教育理論的學習,用教育理論來指導教育實踐,在教育實踐中總結和深化教育理論,使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緊密聯系、有機統一。這是由于相對于其他職業來說,學前教育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處于教育的啟蒙階段,其對象是學齡前兒童,這一時期的兒童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期。
3.強化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做合一。
幼兒教師職業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豐富的文化基礎知識,學前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需要學生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還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幼兒教育技能,以及豐富的幼兒教育經驗。因此,教師要強化實踐教學體系,重視學生的基本職業技能訓練,創設實習實訓環境,充分發揮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功能,將實訓內容與課程教學、幼兒教師職業技能緊密結合,就要在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實訓,在實訓過程中深化理論,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化。可通過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模擬、小組討論、觀摩見習、方案設計等方式使學生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接受基本技能訓練,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幼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使幼兒教育基本職業技能訓練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從而增強學生就業上崗和職業變化的適應性。
一言以蔽之,“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切實實現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內容的組織要圍繞幼兒教師職業崗位任務展開,結合幼兒教師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梳理出教學內容組織的主線,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實習實訓和模擬練習,實現“教學做合一”,目的是使學生順利地進入職業生涯,并有利于今后有更好的發展。“工學結合”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是全面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根本性轉變的承載體,是進行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需要不斷深入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N].2006.11.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幼兒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3-0093-01
一、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教育中應用的可能性
(1)多元智能理論是一套較完整的理論體系:目前,美國關于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著作已有40多部,分別從不同層面與角度對多元智能理論進行了理論研究[1]。因此,具有較為完備理論體系的多元智能理論可以保證幼兒教育從一開始就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使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更具意義與價值。
(2)多元智能理論與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相吻合:多元智能理論提倡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而我國的素質教育要求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因此,多元智能理論與素質教育的內涵是幾乎相同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國素質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完備的理論基礎,而且更容易本土化,保證了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更具推廣空間與開展市場。
(3)多元智能理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目前,國內外關于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已經非常成熟,總結出了一系列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的教學方法,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而且現有的研究與實踐成果可以為我國幼兒教育提供指導、參考與借鑒,保證了其在我國幼兒教育中應用與實踐的可能性。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教育中應用的對策
(一)樹立全新的幼兒教育觀
多元智能理論對我國幼兒教育改革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要想推進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與教育觀。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一個幼兒都具有自己的智能特點、學習類型與學習方法。因此,在幼兒園里就再不應該有“笨小孩”的存在,而是具有不同發展方向、不同學習類型與不同智力特點的可造就的“小幼苗”。幼兒教師應該承認幼兒智能的特殊性與差異性,摒棄傳統兒童觀與教育觀的偏見,透過多元智能,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只有具備了這樣積極的兒童觀與教育觀,幼兒教師才能避免消極教育行為,積極的做好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二)創建多元開放的幼兒教育環境
(1)豐富教學材料:操作材料是學習的媒介,幼兒通過對操作材料的反復操作與把玩,運用自己獨特的智能優勢、學習路線與學習方法探索未知,不斷積累經驗。因此,幼兒園必須為幼兒提供可以激發單一智能或者多種智能的操作材料,才能引發幼兒大量不同的學習探索機會。比如可以為幼兒提供各式各樣的玩具汽車與模擬汽車跑道,就可以激發幼兒不同的活動興趣與學習方式,有的幼兒在車道兩邊不停跳來跳去,一會單腿跳,一會雙腿跳,這表明這類幼兒的動作智能發展良好;而有的幼兒喜歡將汽車玩具按照顏色、型號、大小等進行分類,表明這類幼兒的數學邏輯智能良好;還有的幼兒一起玩賽車或者售車游戲,并在共同游戲中進行大量的語言交流,表明這類幼兒的語言智能與交往互動智能良好。由此可見,豐富的教學操作材料可以引發幼兒不同的玩法,也會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2)豐富幼兒園環境:智能潛能能否被激發,也有賴于特定的教育環境。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善于創設不同的教育環境,也激發幼兒多種智能潛能。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創建“圖書角”,以激發幼兒的語言文字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等等;也可以帶領幼兒種植花草,飼養小兔子,以發展幼兒感官的敏銳性、自然觀察力等等。
(三)有效運用多元智能評價
(1)教育評價應該成為自然學習環境的一部分,評價應該在教育活動中進行評價,教育也應該在評價中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幼兒的真實情況,而不是傳統評價理論那樣將教育與評價孤立、分離開來。
(2)評價應該在自然的、無意識的情況下進行。
(3)為了更加準確的評估幼兒,評價不僅要在幼兒園中進行,也要在社區與整個社會中進行,只有聯系日常實際生活,在實際應用中進行評價,才能真正發揮多元智能評價的作用,因此應該加強家長、社區、社會與幼兒園的合作,促進多元智能評價的社會化。
(4)多元智能評價應該“以人為本”。每個幼兒都具備相對獨立的8種智能,而且這8種智能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在每個幼兒身上進行組合,使每個幼兒具備不同特點的智能水平[2]。如果評價方案不考慮幼兒智能的差異性,就會阻礙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因此幼兒教師應該給予幼兒發揮各自所長的機會,并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智能優勢作為其他弱勢智能發展的切入點,實現智能的多元、全面發展。
三、結論
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教育中進行應用是可行的,而且具有重要意義,要想做好多元智能理論在我國幼兒教育中的實踐與應用,就必須樹立全新的幼兒教育觀、創設多元開放的教育環境、有效運用多元智能評價,以促進幼兒智能的多元化、全面化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學模式;教學探討
幼兒教育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理論課程,揭示幼兒如何學習,研究如何更科學、合理、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及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能夠科學地指導幼兒園教師的教學實踐。但是很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由于沒有深入接觸過幼兒,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變化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規律變化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問題感到枯燥而空洞,導致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筆者進行多種教學方法探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結合案例教學,豐富學生的經驗,擴大知識面
案例教學是以理論結合實踐為導向,目的在于啟發學生獨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啟發學生建立一套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案例的分析,突出實踐性,讓學生在校園內就能接觸并學習到大量的社會實際問題,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如可以讓學生觀摩優秀教師的成功范例,通過呈現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進入幼兒園特定的事件和情境中,了解和體驗教師的行為或事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了解幼兒,了解教師與幼兒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案例分析,學生可以在理論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實踐遷移,減少理論學習的空洞乏味程度。
二、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問題意識,主動探索學習
1.模擬教學
創設較為真實的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學生或是扮演教師,或是扮演幼兒,或是作為觀看教學活動并要發表觀點與見解的觀眾,共同建構模擬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學生親身去做、去揣摩“當”教師的過程,能體會教學的豐富性、多變性和生成性,關注教育現場中隨時發生的種種問題,從而加深對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心理狀態的認識。
2.理論結合實際教學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很多內容與幼兒園實際教學有很大的不同,要將理論在實踐中運用,就需要在課堂上收集更多的幼兒園實際問題,結合書本內容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如:在學習“幼兒社會性教育”時,向學生提出幼兒在小班階段特別喜歡說“不要”“不給”“打你”,甚至暴力粗俗的語言,教師應如何去看待和理解。在“學習方法和遷移”的章節中,提出針對幼兒好動、愛思考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交流、討論,教師總結提升,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表揚的藝術,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之由被動學轉為主動學、樂意學。
三、引入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形式
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
在向學生介紹“環境創設”時,可以將在幼兒園搜集到的環境創設主題圖片通過大屏幕進行展示分析,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對環境創設的理論、原則和意義有一個完整、深刻的印象,這樣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起了其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其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利用多媒體,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趣味化
利用多媒體的圖片、表格、視頻等信息處理功能,能將“抽象”變“具體”,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和趣味化。例如:在講授“學習的基本理論”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課件的表格形式把學習的發生及其規律、有效學習的方法等相關問題羅列出來,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并根據有關內容按分類、名稱、觀點、代表人物、實驗對象等問題進行研究學習,同時輔之以有關專家研究實驗的動畫演示講解,使知識進一步形象、直觀、趣味化,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行情境再現,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通過利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真正講清楚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學生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并產生濃厚的興趣。
理論源于實踐,脫離了實踐的理論學習是無水之源,不利于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理解。教師要努力尋求多種教學方法,立足于教學的有效性,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其探討問題的自覺性。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更好地把握幼兒學習心理以及教師和幼兒在教學過程中互動的教學心理行為,為今后到幼兒園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目前,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日漸深入,為更好地適應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層次也大為提高。同時,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在課程方面對課程進行細致化,以培養高技能的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養;在教材方面,倡導專業教師自編高水平教材,以形成有特色的專業課程系列教材;總之,隨著學前教育專業的深入發展,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工作的整體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幼兒師范鋼琴教育中的問題
(一)學生的基礎薄弱
當前幼兒師范院校的招生對象為全國高考生,僅以高考成績為參照標準,這就造成了絕大多數學生的鋼琴基礎為零。而學習任務繁重,練習時間更被減少。學生的音樂熱愛程度、樂感、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欠缺。因此,要讓他們達到較高的可以進行教育幼兒學生的標準,需要極大的努力。
(二)學生對課程認識的不足
由于當前的教育局限以及學校的硬件配置限制。主要的教育形式仍以理論學習為主,技能學習為輔。很多學生都以為聽懂了理論課程就掌握了技能。大部分學生在最初的學習中,對練琴有著極大的熱情,可隨著教學的深入,理論學習更加枯燥,技能訓練愈加繁重。學生逐漸把彈鋼琴變成了機械的作業,應付了事。失去了學習的耐心和興趣。
(三)教學過程中的缺陷
首先,教學形式過于單一,與當下學前教育專業的目標和要求脫軌,當前采用的課程方式大多以集體課、小組課和個別課為主流。尤以小組課和集體課為重,沒有全面的考慮學生的學習層次與基礎。教師與學生雙方缺少積極性,溝通嚴重不足。其次,課程設置缺少創新,教學形式缺乏實用性。“重藝輕技”的觀念仍然存在,僅讓學生為了考級而學習,缺乏對學生學習目標的正確引導。使學生既沒有專業院校學生的演奏技藝,又缺乏教育專業學生的全面性要求。
三、幼兒師范鋼琴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明確職業教育觀念
改變職業教育觀念,一方面在于教師的教育觀念;首先要糾正教師教育思想中的誤區,不要為學生設立過高的技能目標,由于學前教育的時間和顯示限制,演奏技藝的要求并沒有那么重要,需要重視的,是學生的基礎教育,對于基礎的彈奏狀態和姿勢要重視起來。另一方面,是學生的職業觀念。要引導學生認識鋼琴學習,熱愛學習和幼兒音樂。要讓學生樹立起反復練習、勤加練習的學習觀念和幼兒教育離不開音樂和鋼琴,鋼琴不僅是自己的教學工具,也是自己職業生涯中的伙伴。同時要樹立理論學習和技能學習并重的觀點。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二)因材施教,設置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對于任何一個專業都是重要的,是教學工作的指向標。由于學前教育中的學生綜合素質不同,鋼琴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一個能夠根據他們專業特點和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相符合的教學大綱尤為重要。教學大綱的制定,既要突出鋼琴分級教學的特點,明確各個教學階段的目標。也要規定出各級鋼琴演奏技能的重點難點。強調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要求。
(三)突出特色,完善鋼琴教學形勢
建設新型課堂,綜合集體課、小組課等課堂教育的特點。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時間,發揮各種教學方式的特點,以達到優勢互補,既可以解決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又可以顧及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能力,搭建了一個共同學習的平臺,讓課堂成為師生間資源共享的機會。
(四)科學選取,豐富完善學前教育教材
如何讓教師更好地專業成長呢?
斯騰意斯提出教師專業發展有三條途徑:一、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二、通過研究其他教師的經驗;三、在活動室里檢驗已有的理論。
一、加強系統理論學習,為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創造優良的環境
1、通過向教師推薦優秀書刊,我園根據老師的需要給老師配備了大量的學習工具書,像《幼兒教師優秀教案》、《園本化課程方案與實施》、《學前教育》、《幼教園地》、《班主任工作管理優秀案例》等書籍。讓老師們在工作之余不斷地通過閱讀來填充自己的不足之處。組織聆聽專家講座、封閉式培訓、輪流外出學習等形式為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創造條件。而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也是理論自我建構的過程,教師通過吸收外界不同的信息來源,并不斷反思實踐檢驗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從而促使自己的理論得以提高。
2、加強教師之間的理論知識的交流
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師間的理論水平差異很大,組織教師間的互動切磋很有必要,使不同專業的老師都做到專業老師幼教化,幼教老師全面化。通過交流教師不斷吸收別人的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經過加工拉練,教師們不斷超越自己原有的理論經驗,使自己的理論水平逐漸加高。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提供更好地幫助。
二、通過研究其他教師的經驗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
1、分析別人的教案及教育案例
借鑒別人的經驗,是我們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技能的方法之一。當我們看到優秀的教案或案例,就會組織教師觀摩教師的教育活動。并不斷對其教育思想進行探索研究,啟發教師回憶自己在工作實踐中,遇到過同樣的情境,對號入座。然后,進行借鑒,反思,加工,創新。
2、教研活動中的相互交流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最初是全園大教研,可是這種集體學習討論遠遠滿足不了教師渴求提高專業技能的愿望,因為大教研時教師太多,每位教師發表自己的意見機會相對減少,時間短,發言的教師則不能深入闡述,這樣所享受的互動機會也相對減少,因此,園內教研改為級部教研活動,這樣人數相對減少,
教師表現的機會增多,并能輪流發言,充分的調動了他們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
3、觀摩活動后的評價
《綱要》指出:“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我們在觀摩課中以教師的自評為主,主要引導教師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反應,反思活動設計目標選擇內容是否合適,反思每個環節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是否促進了幼兒發展。反思投放的材料是否充足適宜,反思教育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等等。通過分析評價老師們對活動中的很多閃光點,共同借鑒學習,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深入分析,最后有業務能力強,組織水平高的業務院長,將商討的教育經驗進行有效地梳理,提供改進教學的途徑方法,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三、檢驗已有的理論,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1、自我反思調整自身的教育行為
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我們注重引導教師,善于進行教育反思,讓他們借助自己的活動方案,記錄教育筆記,回顧片段等,分析自身的教育的教育行為,逐漸形成自我反思—實踐—在反思—再實踐的方式,這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起著關鍵性作用。例如:今天戶外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們排隊喝水,來了一陣吵鬧聲,保溫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著:“要排隊!要排隊!”我連忙趕過去,原來是大謙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大謙拉開,他卻僵在那里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媽媽,媽媽!”我耐著性子對她說:“老師不批評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大謙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大謙繼續大聲的哭喊。“真是這樣嗎?我相信大謙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大謙擦了擦眼淚,慢慢停止了哭喊,還略微帶點哭腔地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么辦呢?誰愿意讓大謙排前面”。這時有一個小朋友愿意讓大謙排前面,我表揚了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說愿意。“大謙,小朋友們對你真好!”大謙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下次也讓小朋友排我前面。”這件事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么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么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2、從幼兒的表現中檢驗自己的教育行為
《綱要》中強調: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展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為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教師應對自己的教育對象進行特別關注,觀察幼兒活動中的反應,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調整教育策略,這也是提高教師洞察力的關鍵。
3、驗證同事的教育經驗,重構擴展自己的教育經驗
在教研活動中,我們提倡同事之間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大家各抒己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教師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一個大的智慧庫,每一位教師都有一把鑰匙,隨時可以提取精華,并驗證是否適合本班幼兒。老師們會經常把這些問題帶到教研活動中討論互相介紹自己的做法,從中借鑒適合本班實際的策略。
總之,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而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斷的理論學習、教師間相互交流的過程逐漸形成的。教師只有在實踐中自覺地運用各種教育理論,參與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才能不斷分析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通過自我反思檢驗自身已有的專業理論,調整不適宜的教育行為構建,擴展自身的教育經驗,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最終達到創造高質量的幼兒教育目標。
摘要:幼兒園課程是幼兒教育的核心內容,中國幼兒教育經歷了時間的洗禮發展至今有了一定的變化。本文對幼兒課程進行概述,并探討幼兒課程的制定與成效。
關鍵詞:幼兒 教師 課程 制定
一、幼兒課程概述
關于幼兒教育的課程,每一所幼兒園都有不同的設計觀點和教育模式。現可將幼兒課程分為三大類:
⑴自由的教學
對幼兒進行教育時,有的幼兒教育機構本著遵循自然生長的本性和要求,為了使幼兒擁有自由活動的條件,培養成為自由活動的自由人。該教育目的是使幼兒的創造性、自信心、實效性和敏感性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幼兒教師主要是通過教學環境讓幼兒進行自由游戲,在自由游戲中幼兒可以按照個人興趣選擇活動內容,自由開展活動,無需受到任何束縛。
⑵文化傳遞的教學
這一模式主要是將前人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傳輸給幼兒。一般情況下,幼兒教師會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并結合課堂經驗進行教學。幼兒就幼兒教師的語言知識、數學知識進行模仿學習。其教育目的是促進知識的掌握,并提高幼兒學習的技能。幼兒教師主要通過幼兒教學大綱和課本對知識和語言進行教學,尤其重視語言教學,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語言是幼兒發展的基礎。以此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向幼兒傳遞一些自然和社會知識。這要求幼兒教師需要不斷反復的讓他們進行練習,直到完全掌握為止。
⑶進步型的教學
幼兒教育不應該以教師為中心,而是將重心放在兒童身上。消除兒童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模式,從教科書中徹底解放出來,做到在“做中學”。幼兒教師應根據個人需求進行教學,避免孤立于現實世界之外。掌握方法讓幼兒在“發現中學習”或在“做中學”,簡而言之,就是讓幼兒觀察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發展變化規律和相互關系。該教育目的是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自我認知能力。主要的教學內容有時間、空間的概念和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教育手段就是要求幼兒在發現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幼兒教師應提前準備好所需要的學習材料,讓幼兒個人或小組進行實踐活動,并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最后達到思維的進步。
二、幼兒課程制定
⑴課程制定標準
這是每一學科的性質、目標和課程內容的教學指導準則。對幼兒進行教育前,認真分析幼兒的特點和基礎,建立培養目標,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課程。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一般幼兒課程制定的重點不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以實踐為主,讓幼兒容易掌握的。
⑵課程內容
幼兒教師要指導幼兒在不同領域、不同綜合結構得到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按照一定的邏輯線索完成教學課程。
①以時間為線索
幼兒課程可以分為由易到難的三個教學模塊,從單一領域的課程到多領域的課程整合設計,最后到綜合性主題課程。
②將課程內容具體化
在單一領域課程里就課程主題選擇活動目標,制定活動教案,可以分為語言、社會、藝術、科學、健康等教學課程。多領域的課程是在單一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就是在課程目標的制定和安排上體現多領域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在綜合性主題課程里根據課程主題目標和內容安排教學課程,整體學習難度較大,且綜合性強,這是高年級幼兒班的關鍵課程。
⑶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
在標準課程中,傳統的幼兒教學都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教材為中心,僅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間教室中進行課程教學。這將難以達到課程標準的目的,因此我們有如下建議:
①教師要實現三個轉變
幼兒教師在進行課程基礎教育時,要將“以課堂為中心”轉化為“以實踐活動為中心”,就是要求教師把實踐活動安排在幼兒課程中。實踐活動不僅僅屬于教室外,而且屬于課程教育的教學情境中。將“以教師為中心”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把獨立的課程目標交給幼兒去發現、解決,幼兒教師主要提供材料和策略等方面的支持。將“教材為中心”轉化為“課程項目為中心”,按照某種思路建立獨立的項目,每一個項目可以由子項目組成。
②采用五步教學法
幼兒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可以實施五步教學法,即案例學習、方案設計、模擬試教、基地實訓、反思提升。幼兒教師在課堂的作用僅僅只是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并且為幼兒提供課堂教學案例和實踐環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并在生活實踐中充分利用。在課程設計中要注意理論上的“夠用、必需”的基礎,重視實踐課程的分量。幼兒在課程實踐與理論學習內容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在實訓中學習并積累實踐經驗。
三、幼兒課程制定成效
⑴改變幼兒教學的傳統觀念
課程制定的變化促使教學角色發生了改變,幼兒教師從“主角”轉變成“配角”,并指導和支持幼兒進行學習。隨著課程制定越來越標準,幼兒教師的教學也得到提高,并積極主動參加培訓。通過對幼兒的觀察、了解、分析,適當的調整幼兒教學課程。常與家長、幼兒進行溝通,利用有限資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不斷進行總結、反思。
⑵幼兒身心得到發展
隨著幼兒課程制定規范化后,幼兒擁有了很多歡笑的面容,在學習的過程幼兒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讓身心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受益。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一種民主、平等、信任和尊重的關系。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過自主觀察、探究獲得知識和經驗。當幼兒在解決問題時,幼兒和幼兒之間就會增加聯系,從而促進了幼兒人際交往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⑶家庭教育和幼兒教育同步發展
當幼兒園的課程的轉變影響了許多家庭對于幼兒的教育方式。因此,幼兒課程對家庭教育提出新的挑戰。當幼兒園對課程進行規范化標準的同時,家庭的教育觀念也隨著更新,只有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致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教學成果。幼兒園應多提供家長參與幼兒教育的機會,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幼兒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增加溝通,相互理解,促進家庭教育和兒童教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關永紅.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6):100-103.
[2]陳曉蓓.采取多種形式發展早期教育――全國幼兒教育工作會議綜述[N]. 中國教育報,2001-11-20(3).
《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已經將學前教育納為重要之事,《國務院關于指導學前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也已表明學前教育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地方響應國家的號召,分別制定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意圖提高幼兒教育質量。隨著“計劃”的制定實施,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不得不重新提到臺面上來。因此,重新探討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保證幼兒教育質量提高的必要途徑與方式。
2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與分析
2.1重技能輕理論
我國幼兒園大多重視教師技能的學習與培訓,如舞蹈、音樂、美術以及其它教學技能的培訓,這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同時也伴隨著對幼兒教育理論學習與培訓的缺乏。在我國,幼兒教育事業起步晚,幼兒教師學歷以本專科為主,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幼兒教師甚至有些不是幼教專業的人員。因此,大多數幼兒教師的理論水平比較低下,理論素養偏低,對兒童教育的認識不夠深刻,認為在幼兒園只要帶著兒童玩、保證兒童的安全、兒童聽話就可以了。因此我國幼兒教育師資整體現狀是:教師在教學技能、語言組織能力等方面都表現較好,但卻缺乏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意識,教師常常凌駕于幼兒之上,忽視兒童的發展潛能和需要。
2.2缺乏足夠的環境支持
幼兒園教師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機會得到培訓學習的機會,比如為了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幼兒園通常都會采取集體教研、公開課、參與式培訓、合作學習、聽報告講座、外出進修等形式來幫助教師成長,但是由于安排不當或者過于形式,導致幼兒教師在有限的活動中收獲平平。大多數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自身財力物力有限,國家財政投入不多甚至沒有,使得幼兒教師的專業培訓發展的機會更少。另外,大多幼兒園并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沒有形成一個合作學習的文化氛圍,缺乏良好的外部環境。總的來說,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支持不夠,主要表現在培訓學習的形式有待改進;培訓學習的機會比較少;國家財政投入不夠;缺乏互助合作、發展自我的文化環境等。
2.3幼兒教師自身潛能挖掘不夠
在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幼兒園利用檢查、評價、定級等手段對幼兒教師進行外部督促與管制,在一定時間內能夠收到短時的積極的效果,隨著時間的流逝,幼兒教師職業的倦怠等各種因素,會使教師對各種獎懲條例視若無睹,慢慢懈怠。幼兒教師習慣了外部的約束與管制,其自身內部的動機和自我發展反思意識并沒有被很好的挖掘利用,這導致專業發展對于幼兒教師來說仿佛是外在于他們之外的事情,而不是自身發展的必然的需要。
3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3.1注重幼兒教師兒童教育觀念的更新
盧梭主張教育應順從人的“自然天性”,他認為兒童有自己的地位,應當把兒童當作兒童來看[2];杜威認為教育兒童應該“以兒童為中心”,教師應該調整自己,按照兒童的特性來幫助兒童發展,他認為純粹從外部直接指導兒童是不可能的,指導兒童的基礎是兒童自身已有的某些本能或者一種潛在的傾向[3];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吸收”的心理,能夠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知識發展自我[4];還有皮亞杰、陶行知、陳鶴琴等一些教育家都持有相似的觀點,兒童教育的出發點應該是兒童。幼兒園教師對兒童教育的理念有一定的學習和了解,但是不夠系統全面。這需要他們學習研究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并內化為自己行動的指導思想,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指導兒童的發展。否則,教師對兒童的教育依然出自于成人的視角和需要。理論的學習并不意味著對技能的忽視,面對目前幼兒園重技能輕理論的現象,我們需要更加強調理論的學習,轉變兒童教育觀念,喚起幼兒教師在教育中的“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意識。
3.2創造良好的環境
影響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因素多種多樣,既有心理環境也有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如教育管理部門給幼兒教師的教學、科研等壓力過大;教師教育者給教師培訓的內容不符合需求、培訓內容不能連續、沒有后續的指導等;幼兒園缺乏尊重、理解、合作、平等的人文氣息等。物質環境如幼兒園的硬件設施、教師的工資待遇、國家財政的投入等各種因素。為了更好的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幼兒園需要與國家、社區配合,給幼兒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支持。這首先需要國家和幼兒園財政的支持,保證幼兒園物質環境的質量;其次,還需要教師培訓者能夠發現幼兒教師在幼兒教育的盲區,針對盲區進行教育培訓,并能持續的指導直到幼兒教師能夠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第三,還需要幼兒園多一些培訓的形式,給幼兒教師多提供一些發展自我的機會和平臺;最后,幼兒園應該形成一個教師之間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圍,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3.3激發幼兒教師的內部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