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8 10:19: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內容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關鍵點在于,讓學生自己能夠真切的感受音樂欣賞帶來的快樂,這將是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收獲樂趣的主要來源。因此,教師要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內容,以一種直白、生動、形象的方向向學生來呈現這些內容,快速的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那么,我們如何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內容呢?如何進行呈現呢?不同的教學內容其挖掘的點與呈現的方式是不同的,教師在考慮這些問題以前,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來開展教學設計,找到兩者的共通之處。下面我結合一個教學案例來進行說明。
例如,《苗嶺的早晨》這首曲子主要用到了小提琴的音調來表現旋律的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詢問班上是否有學生學習小提琴,如果有學習小提琴的同學,可以讓該同學結合自己的音樂知識來給其他同學解讀這首曲子的內涵。在引導學生欣賞該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合適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比如與曲子內容相關的動畫類視頻,在播放該曲子的時候也播放該動畫視頻,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接著詢問學生是否有去過苗族這類少數民族的地區旅游過?讓曾經去旅游過的學生,對比課堂上播放的曲子與自己親耳感受過的民俗音樂,尋找兩者的共通點。通過這些方式,不僅能讓課堂教學的氛圍變得輕松,對于有音樂才能的學生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而有音樂欣賞經歷的學生則要求要注重相互分享,活躍課堂的交流套路氛圍。
二、教師要注重對自身教學水平的改善與提高
一般說來,學生喜歡上一門課程,不僅僅是因為課程內容本身所具備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往往是因為喜歡這門課程的教師而愿意積極的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可以說,教師自身在建立學生與學科之間興趣點的過程中,其發揮的作業是巨大的。那么,教師如何才能真正獲取學生的喜愛和認可呢?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對自身進行改變:第一,改善與學生的交流方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弱化自身在班級建立的權威者形象,嘗試者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傾聽學生的想法與意見。第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鼓勵學生發言。第三,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去主動了解學生,知道學生普遍喜歡的音樂類型,并從中選取合適的作為教學材料,這樣才能有效的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中情感內容
1.教給學生音樂欣賞的基本知識
單憑聽去體會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內容,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還只能停留在較為淺薄的層面。教師要想真正讓學生具備完整的音樂欣賞能力,必須要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即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以及對于音樂力度與音色的認知。樂理知識主要指的是一些旋律、拍子、速度以及簡單樂曲的認識;音樂力度與色度則是音樂中的重要表現手段,不同的樂器其音色與力度是不同的。對于這些學習內容,教師要在日常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擴充與積累。
2.構建音樂欣賞的橋梁
什么樣的音樂才是好音樂?對于這個問題有一個最為普遍的回答,即能引發聽者共鳴的音樂才是好音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能輕易的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這并不是說這些音樂不好,而是學生本身所具備的音樂水準還不能理解這些作品。尤其是初中音樂教材中存在一批民俗的、古典的音樂,對于大多數聽慣了流行樂的學生來說,聽這類音樂是很難讓他們產生共鳴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音樂時,首先要構建起一座幫助學生理解這些音樂的橋梁。比如,通過給學生放音樂文化紀錄片,讓學生感受一種音樂興起、繁榮的過程,體會這些音樂符號背后所蘊含的深意;或者多多開設以傳統音樂或者古典音樂為主題的班會,鼓勵學生學會自主的去欣賞這些優秀的音樂,讓這些音樂能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表個人的音樂看法,與老師以及同學進行及時的學習交流,只有這樣,音樂才能真正在學生心靈里棲息。
關鍵詞:音樂欣賞課;互動策略;教學應用
一、互動策略在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互動式教學方法借助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動地調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激情,通過教學過程師生間的知識及反饋信息即時交換、教學方式及時調整等多方面相互配合,構成了動態發展的教學統一的交互活動與交換影響的課堂過程。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更富有啟發與引導的教學效果。因此,對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探索與研究是一項具有突出實際價值的研究課題
音樂是一門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課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相比其他學科,更為強調師生間的相互配合作用。因此,互動式教學方法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意義也就更為重要和突出。
《音樂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課程的教育理念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強調了音樂欣賞課教學確立師生互動平等交流的重要性。音樂欣賞課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發現、體驗、創造并享受音樂之美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音樂教師應當與學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互動關系,通過互動欣賞與平等對話來共同提高對音樂的認識與欣賞水平。這要求音樂教師重新定位自身課堂角色,由傳授音樂知識技能轉變為組織引導欣賞音樂作品、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互動策略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組織與實施
互動策略在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應用已成為大勢所趨。在嘗試運用好這一教學策略時,要格外注意充分地利用音樂課堂所固有的情感性、音樂性學科優勢,通過創設、改變、實施音樂欣賞課堂上的授課環境、組織策略與效果評價方式,來促使學生在愉悅心境中全方位、全身心的參與到音樂欣賞實踐中來。使得音樂欣賞課程成為師生通過平等互動來共同探索音樂之美的美妙旅程。
教師在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應用互動策略首先要培養真誠、尊重、信任的情感效應,營造出一種彌漫充盈在師生間的融洽、默契的對話情境,使得師生可以在溫馨的精神氛圍與教育情境中自然、平等地互動交流。
(一)營造情感氛圍。班級授課的傳統課桌“井”字形排列在保障教學秩序的同時,也拉開了師生的心理距離。互動策略在客觀上要求創設出平等對話的情感環境,首先就要改變座位排列形式,比如設計成半圓形、馬蹄形星形等等。在音樂欣賞課堂上,學生可以隨音樂播放隨機流動地坐,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隨地盤腿坐,或者與教師排排坐等等。在將學生從課桌座椅中解放出來的同時,教師也可以蹲下身來以集體一員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展開活動,盡量縮短師生間的物理空間距離,使得心理距離盡情靠攏,從而創設出一種親近、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
(二)創設對話環境。在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互動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引導性、肯定性、發展性、民主性的即時效應,盡可能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有話就說、有疑就問,充分放開畏錯心理。同樣,在需要引導學生發言時,可以采取商量口吻同學生交談,比如“誰想說說”“誰感覺到什么”“我也這樣想的”;如果學生發言出現精彩獨到之處,則要及時捕捉并進行鼓勵,比如“原來是這樣呀”“你幫老師解決了這個問題”;如果學生的發言閃爍其詞時,則要進一步啟發與鼓勵,比如“再講清楚些好嗎”。
(三)組織心理對話。良好對話情境的營造與得體對話環境的創設,最終是為了實現師生間的深層次心理對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情商與情操。在音樂欣賞課堂上,教師要保持學生的心理安閑澄凈,使學生在思想上感受到充分的安舒自由,在感情上得到充分的尊重與信任。所以,無論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出現什么情況,教師都不應上海學生的自尊心。通過主動靠近學生引導學生大膽放心、勇敢熱烈地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即使有古怪問題與荒誕想法也不必指責、回避,鼓勵他們把話說完。只有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安全感與愉悅感,才能真實表現自我,充分進行開放式的心理對話。
三、互動在聲樂教學中的優越性體現
(一)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前期,本身就具有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征。但傳統模式下文化課的緊張應試教育環境與音樂課的散漫放羊授課方式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挫傷其參與積極性。而互動式教學策略則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大膽表現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與表達天賦,促使教師動態掌握學生疑點及思路,營造出溫馨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能力發展,可以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并建立起良好的教學關系。
(二)有利于學生更好參與教學。互動式教學中吸引了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使得教學活動成為學生培養藝術天賦、展示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對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非常有利。這種互動強調給學生提供參與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并盡情展示自我,創造鑒賞音樂的能動性與積極性。教師也應借此用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展示個性、發展自我。這一過程能夠滿足學生的參與、表現、交往、合作欲望,促進他們積極發展思維力進而提高創造力。
(三)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習的主體意識。與文化課的被動填鴨式教育過程不同,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互動式教學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建立起良好的教學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保持著相互協調配合的主體關系,進而培養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在課內課外主動接觸并欣賞高雅藝術。
結語:互動式教學方法由來已久,在一些古代的典籍中就有過表述與體現。隨著音樂欣賞課教學方式方法的發展,基于音樂欣賞課堂的特殊之處,互動式教學方法也逐漸發展出完整的理論體系,并廣泛運用于音樂欣賞課堂教學與課后交流之中,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優勢,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妍菁.初中音樂課堂有效互動策略[J].考試周刊.2013(90)
[2]蘇.初中音樂欣賞課型互動教學策略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一、營造審美氛圍,引導學生建立情感體驗的觀念
在初中音樂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結合自身的條件,營造出音樂藝術氛圍,從而引導學生建立情感體驗的觀念,其中主要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在音樂教室創造了音樂教學基地、展現了多個著名音樂家的圖像和信息,從而在日常教學中影響著學生;第二,依據校園課間循環播放激發學生情感的音樂,或者是讓學生自主提供優美德育音樂資源,在課前時間展示,從而拓展學生對音樂的認知,提升其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二、優化教學方案,引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工作中,教師是學生問題的解決者,學生是教師提出問題和知識的接受者,但是音樂課程與其他學科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還是依據“灌輸式”教學方案,這樣會影響實際教學工作質量。由此,在實施音樂欣賞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案,依據多樣化的教學知識和教學形式展現音樂藝術獨特的吸引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其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項工作:(1)關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2)依據媒體技術創造優質的情感教學場景;(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入更多的流行歌曲。實際案例證明,情感的表現不只在古典音樂中,在流行音樂中情感也非常豐富,流行音樂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促使學生在音樂情感中自主展現和理解。例如,教師在上課之前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在課前播放幾首學生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如《十七歲的雨季》《同桌的你》《中國話》《水手》《稻香》等,這些對于學生而言都是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流行歌曲,有助于教師進行接下來的教學工作。
三、支持學生創造,完善情感體驗
實際教學案例的分析證明,提升學生音樂欣賞水平最重要的就是明確音樂欣賞教學工作是一種思維學習,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情感等,這些情感的終點就是人們的內心,而想象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音樂作品。塞?約翰生提出:“理智像太陽,它的光是恒久的、不變的、持續的;而想象,則像發光的流星,不過是稍瞬即逝的閃耀,其活動無規律,其方向亦不固定。”由此可見,在實際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指導學生發現和明確音樂教學中的魅力,支持學生更多地去創造,不斷地去想象和整理活動,以此提升情感體驗。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梁祝”這一曲調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多次欣賞過程之前明確梁祝故事的情節,并且依據學生自身對故事的理解和分析,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想象當時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故事中最為經典的兩位主人公分別化蝶而去的場景,就是學生蘊含情感最為豐富的時期。還有,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法國圣桑創造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自由想象動物狂歡的場景,以擬人化的手法,將動物們在狂歡節的形態有效地描繪在自己的腦海中,理解歌曲中動物的心態和情感。
四、不斷創新展現,優化音樂情感
關鍵詞:初中音樂 欣賞教學 思維啟發 情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能夠欣賞、懂得音樂,這是審美修養的基本標志之一,離開了這一點就談不到完滿的教育。”音樂新課標強調“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理念,而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為此,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講究教學技巧。從視唱、聽、動等幾個方面人手,讓學生深刻領會音樂、充分體驗音樂情感,準確把握音樂形象,全面提高音樂素質。
一、注重視覺傳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說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音樂修養、健全審美心理、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作用的。對音樂感興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許多學生往往把每周一節的音樂課視為“一周最美好的時刻”。特別是在上到欣賞課的時候,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也使我們失去了對學生進行施教的最佳時機和條件。
我們的學生在欣賞課中,認識音樂主要靠聽覺、想象來完成。其實,視覺也是一種很好的輔助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以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通覺作用。比如說美麗的掛圖與優美的板書就能令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忘情的學習。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時,我在黑板上畫了美麗的傣家竹樓,把歌譜和歌詞抄在水波蕩漾之中,學生一進教室,就被這強烈的視覺沖擊所吸引。上課時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衛黃河》時,利用大幅彩色掛圖引導學生想象,激發學生興趣。另外,現代科技的發展也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福音。多媒體教學的興起,使課堂更加生動、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音像同步展現夕陽西下,皓月東升,江上微波漣漣,白帆點點。樂隊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樂廳中現場欣賞一樣。學生們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樂所展現的清麗優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學習戲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看錄像、聽唱腔、見臉譜和戲裝、知道舞臺美術、用上鑼鼓、學點念白和走步、甚至學一兩個唱段等,通過這些最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戲劇有了感性認識,加深理解。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和體驗,對于理解、評價京劇藝術也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所以在欣賞過程中,運用一些直觀教學,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的音樂欣賞、變抽象為直觀。這樣的方式能讓教師教地更輕松,學生學地更樂意,更投入。
二、注重思維啟發,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中學生正處在富于想象的年齡,我們要鼓勵學生對音樂多聯想和想象。在課堂中試著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度去聽音樂,去感受音樂。只有當課堂充滿充滿著想象,開始有了生動活潑的氣氛時,學生的精神才會飽滿,情緒才會高漲,興趣才會濃厚,思維才會活躍,接受能力才會增強。
在過去的觀點中有時避免學生在欣賞音樂中編故事,那現在我卻要鼓勵我的學生在特定情感基礎上的“瞎想”。如果在正確感受音樂情感基礎上鼓勵、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發展形象思維是很有好處的。這樣的鼓勵、引導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更加濃厚了。
歌劇《卡門》,音樂雄壯、有力。教師先放一段試聽,引導學生:你能想象這是怎樣的一個畫面嗎?我們把音樂和美術這兩種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你們的想象才能。師點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聲喝彩的群眾,畫面呈現出一派熱烈歡騰的情景……接著一步步跟著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講講所知道的關于斗牛的知識,然后再讓學生示范,斗牛的動作等等,最后伴著音樂一起去感受斗牛場的氛圍。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抓住了學生的心,讓他們帶著欣喜與渴望去聽這個音樂。
那么掌握音樂的表現手法,這也是引起聯想和想象的必要條件。如鋼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長笛三度音好像鳥嗚,定音鼓的輪擊好象雷聲,快速半音階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聽到《信天游》就可以聯想起黃土高原的景象,聽到《茉莉花》就好象見到了秀麗的江南水鄉等。
我在向學生講解民族拉弦樂器時,在欣賞內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選和安排,使所選的樂曲既能充分體現該樂器的音色特點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樂曲在情緒和音樂形象上有所對比。這樣,整堂課的欣賞內容就豐富了。如在講解二胡時,我將二胡帶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觀的方式用實物進行介紹,并用多媒體播放二胡現場演奏錄像,讓學生觀看聆聽幾個音樂片段。學生親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豐富的表現力。然后著重介紹并欣賞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編的二胡獨奏曲《陽關三疊》,這是一首抒發詩人王維對一位從軍朋友的別離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緒。學生聆聽了二胡那近似人聲的優美柔和的訴說,再加上教師畫龍點睛地描繪,使學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內涵,同時給他們創設了一個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時又不失時機地抓住他們的表現欲望,以樂曲為背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進一步創作活動。經過討論、編排,學生們選派代表表達了對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詩人與朋友依依不舍的分離場面;有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慘一幕;也有在音樂的襯托下有表情得朗誦同名詩……整個課堂氛圍達到一個。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文化素質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師應讓學生敢于想象、敢于創新、敢于發表不同的意見,教師只有為學生營造一個“敢想、想說、想做”的氛圍,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創設更自由的參與空間。
三、注重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表演意識
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它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要讓學生獲得情感深入體驗,必須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與活動性,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層次的感受和理解。
一、運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名言說:“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音樂修養、健全審美心理、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作用的。對音樂感興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許多學生往往把每周一節的音樂課視為“一周最美好的時刻”。特別是在上到欣賞課的時候,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我們的學生在欣賞課中,認識音樂主要靠聽覺、想象來完成。其實,視覺也是一種很好的輔助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以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通覺作用。比如說美麗的掛圖與優美的板書就能令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忘情的學習。例如:在欣賞七年級下冊歌曲《太湖美》時,因為這是一首具有濃郁江南色彩的民歌,我就會用多媒體展示一組江南著名風景的圖片,與曲調幽雅流暢、委婉曲折、與描繪太湖風光詩情畫意的歌詞相得益彰了。學生就被這強烈的視覺沖擊所吸引。上課時自然格外用心。在欣賞歌曲《保衛黃河》時,利用大幅彩色掛圖引導學生想象,激發學生興趣。另外,現代科技的發展也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福音。多媒體教學的興起,使課堂更加生動、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音像同步展現夕陽西下,皓月東升,江上微波漣漣,白帆點點。樂隊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樂廳中現場欣賞一樣。學生們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樂所展現的清麗優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學習戲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看錄像、聽唱腔、見臉譜和戲裝、知道舞臺美術、用上鑼鼓、學點念白和走步、甚至學一兩個唱段等,通過這些最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戲劇有了感性認識,加深理解。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和體驗,對于理解、評價京劇藝術也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二、營造課堂氛圍,放飛音樂想象
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中學生正處在富于想象的年齡,我們要鼓勵學生對音樂多聯想和想象。在課堂中試著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度去聽音樂,去感受音樂。
在九音樂欣賞課上,歌劇《卡門》,音樂雄壯、有力。教師先放一段試聽,引導學生:你能想象這是怎樣的一個畫面嗎?我們把音樂和美術這兩種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你們的想象才能。師點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聲喝彩的群眾,畫面呈現出一派熱烈歡騰的情景……接著一步步跟著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講講所知道的關于斗牛的知識,然后再讓學生示范,斗牛的動作等等,最后伴著音樂一起去感受斗牛場的氛圍。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抓住了學生的心,讓他們帶著欣喜與渴望去聽這個音樂。
那么掌握音樂的表現手法,這也是引起聯想和想象的必要條件。如鋼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長笛三度音好像鳥嗚,定音鼓的輪擊好象雷聲,快速半音階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聽到《信天游》就可以聯想起黃土高原的景象,聽到《茉莉花》就好象見到了秀麗的江南水鄉等等。
我在向學生講解民族拉弦樂器時,在欣賞內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選和安排,使所選的樂曲既能充分體現該樂器的音色特點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樂曲在情緒和音樂形象上有所對比。這樣,整堂課的欣賞內容就豐富了。如在講解二胡時,我將二胡帶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觀的方式用實物進行介紹,并用多媒體播放二胡現場演奏錄像,讓學生觀看聆聽幾個音樂片段。學生親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豐富的表現力。然后著重介紹并欣賞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編的二胡獨奏曲《陽關三疊》,這是一首抒發詩人王維對一位從軍朋友的別離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緒。學生聆聽了二胡那近似人聲的優美柔和的訴說,再加上教師畫龍點睛地描繪,使學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內涵,同時給他們創設了一個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時又不失時機地抓住他們的表現欲望,以樂曲為背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進一步創作活動。經過討論、編排,學生們選派代表表達了對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詩人與朋友依依不舍的分離場面;有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慘一幕;也有在音樂的襯托下有表情得朗誦同名詩……整個課堂氛圍達到一個。
三、體驗參與樂趣理解音樂共鳴
關鍵詞: 初中音樂欣賞教學 信息技術 應用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出一種符合音樂情境的教學環境和氛圍,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自己的思緒投入到整個音樂氛圍中,把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用最真實的語言表述出來。多媒體手段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為學生提供生動優美的畫面、輕松愉悅的場景及生動有趣的音樂情節,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如教師在讓學生欣賞我國少數民族歌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少數民族生活的畫面,讓學生對他們的服裝、生活環境、配飾及風俗習慣有個大致的了解,激發學生欣賞少數民族歌曲的興趣,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進入課堂教學氛圍中,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又如教師在讓學生欣賞《藍色的多瑙河》時,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描述多瑙河秀麗風光的動態畫面,同時為學生播放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使畫面與旋律相互映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欣賞課的樂趣和美感,加深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二、運用信息技術增強直觀效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戲曲藝術欣賞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必不可少內容。初中生對戲曲知識的了解非常少,對戲曲中采用的省略、想象及裝飾虛擬性等知識了解不多。教師在讓學生欣賞這方面的音樂時,如果采用傳統的欣賞教學方法,則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使學生失去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效果,為學生呈現直觀的音樂畫面,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欣賞京劇這一音樂形式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京劇的唱腔、旋律不同于歌曲,其固有的程式化的板式、唱腔、結構、演唱技術深奧而復雜,形成了獨特的演唱風格。況且不同的行當具有不同的發聲用氣方式,其吐字行腔、潤腔方式和韻味也別具特色。京劇有著豐富的知識,學生了解得非常少。為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國戲曲藝術的巨大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不同音樂家的演唱風格,讓學生直觀地欣賞不同的京劇臉譜。如讓學生細看《霸王別姬》《空城計》等戲曲片段,既讓學生欣賞到優美的京劇唱腔,又能夠讓學生細看京劇藝術家身上所穿的不同顏色的服裝、夸張的臉譜造型,更能夠了解京劇表演中的各種虛擬動作和不同人物的臉譜造型的特征。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重現歷史畫面,陶冶學生情操。
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對優秀歷史音樂作品的欣賞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對歷史畫面的重現和提高教師的音樂教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歷史革命歌曲錄像帶、視頻片段、電影剪輯等,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較好的音樂效果,觀看生動、形象的畫面,欣賞繽紛絢麗的色彩,在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能力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深刻理解真、善、美的真諦,激發學生對丑、惡、丑的憎惡,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目的。如教師在讓學生欣賞《百年滄桑》這首交響詩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讓學生充分了解國家對自己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歷史上香港澳門被其他國家占據多年的屈辱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培養學的愛國意識,從而加強學生對交響詩的理解。再如教師在讓學生在欣賞《黃河大合唱》這部樂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快速切換的功能,為學生呈現完整的歌唱畫面,讓學生欣賞壯麗畫面的同時,感受到動人心弦的音響效果,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到音樂作品所具有的巨大魅力,從而使學生從心底油然生出一種佩服的情感,深深地愛上音樂作品欣賞課。可見,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于為學生呈現生動、直觀的畫面,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初中;音樂欣賞;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0-0089-0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音樂欣賞教學的作用已越來越重要。音樂欣賞教學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審美能力的主陣地,通過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農村初中要加強音樂欣賞的教學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一、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音樂欣賞的欲望
對于音樂知識比較貧乏的農村初中學生,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欣賞課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曲目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把握曲目內在的思想感情,誘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在教學芭蕾舞劇《天鵝湖》時,向學生介紹劇情:芭蕾舞劇《天鵝湖》取材于俄羅斯民間傳說,惡魔把公主奧杰塔及其侍女們變成了一群白天鵝,只有在夜間她們才能恢復人形。王子識破了惡魔的陰謀詭計,用正義去戰勝邪惡,最終使天鵝們恢復了人形,公主奧杰塔與王子結為眷屬。古老而優美的傳說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誘發了他們欣賞芭蕾舞劇《天鵝湖》的欲望。
二、利用現代媒體的優勢,體現音樂欣賞的魅力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聲、光、色、形合一,音畫同步的優勢,在畫面與音響的有機結合與教師的情境創設中,使學生融入優美的旋律和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圍中,體現音樂欣賞的魅力。如在教學《我的家鄉多美好》時,展現了燦爛的陽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悠閑的動物等優美畫面,再配上背景音樂,使聲音、畫面連成一片。看著優美的畫面,傾聽著悅耳的歌聲,學生仿佛置身于家鄉多姿多彩的優美景色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三、強化音樂作品的分析,培養音樂欣賞的能力
在農村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用歌曲旋律代替了全部的教學,導致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把握和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能力。(1)要深刻理解歌詞含義。初中音樂教材里所選欣賞歌曲的歌詞,有的是體現對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大自然美景的贊美;有的是體現熱愛家鄉、報效祖國的赤子情懷。對歌詞的理解,就能使學生了解歌詞的生動故事和創作背景;還能使學生深層次的把握歌曲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從而把詞和曲有機結合在一起。(2)巧用課本插圖。音樂課本中的插圖,是音樂作品中最重要、最精華、最直觀的表現。在彩色插圖的視覺刺激下,伴隨著曲目優美的旋律,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優美、廣闊的音樂情景,從而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如在教學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教材中給出了鳥語花香、草橋結拜、長亭惜別、英臺抗婚、哭靈控訴、化蝶六幅彩色插圖,引導學生依插圖欣賞作品。引子呈現出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呈示部表現草橋結拜、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展開部表現英臺抗婚、哭靈控訴達到了,再現部“化蝶”把學生帶入了神化的意境。由于直觀形象的圖畫,再加上教師的點撥,使學生陶醉在凄美的意境之中。
四、創設學生參與的平臺,提高音樂欣賞的水平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欣賞曲目的特色,積極創設學生參與的表演平臺,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就感,有效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水平。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音樂表現的主題展開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為學生營造一種體驗音樂情感的環境。通過討論,準確把握曲目表現的內涵和思想情感,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如在《保衛黃河》的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就曲目中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有的說,我看到了萬馬奔騰的黃河景象,聽到了震耳欲聾的水浪聲;有的說,我看到了在萬山叢中和青紗帳里,與侵略者展開英勇斗爭的游擊健兒;有的說,我看到了中華民族前赴后繼英勇不屈的獻身精神。學生在音樂的旋律和各抒己見的討論中爆發了想象,從而理解了音樂所表現的意境與主題,引擦出他們的想象火花。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曲目的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曲目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如在歌曲《牧歌》欣賞教學時,當欣賞、試唱過樂曲后,把學生分成三組,一組用馬頭琴伴奏,一組用簡單的蒙古族舞蹈動作跳舞,一組有感情的合唱歌曲,然后角色互換,進行多輪表演。之后,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成若干小組,自由發揮各自的想象及音樂天賦,進行創作表演:有的組穿上事先準備好的蒙古族服裝進行舞蹈表演,有的組介紹了一些蒙古族風土人情,有的組朗誦了一首贊美蒙古族的詩,最大限度地創設了學生參與的平臺,提高了學生欣賞音樂的水平。
五、結束語
總之,在農村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新的教學理念,勇于創新,勤于研究,根據曲目特色不斷創新音樂欣賞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欣賞能力與欣賞層次,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