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5: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命質量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符號表征 邏輯形式 價值意義 比值 育人
密度教學一直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點、難點,之前筆者通過《“密度”教學的邏輯解析和突破策略》(見《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年第4期,下稱《解析》)一文闡述了相關思考和實踐,取得了一些進展,本文在此基礎上,從知識論的視角對密度的概念及其教學再作探討,以期深化對密度的認識,提升密度教學的品質,不當之處,望方家賜教。
一、基于知識結構看“密度"概念教學
教育場域中完整的知識,應該是“符號表征、邏輯形式(也可以稱為思維方法)與價值意義的三位一體”。所謂符號表征,指以理論化的符號呈現的人們關于世界的認識成果。所謂邏輯形式,指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是知識構成的規則或法則。所謂價值意義,指知識內具的促進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發展的力量,是知識與人的發展之間的一種價值關系。符號表征回答知識“是什么”,邏輯形式回答知識“如何做”,價值意義回答知識“為什么”。符號表征處于知識的表層,邏輯形式處于知識中層,價值意義處于知識的核心層,如果把知識看作一座冰山,符號表征處在知識冰山的水平面之上,是顯性部分,邏輯形式和價值意義處在知識冰山的水平面之下,是緘默部分,鑲嵌在知識表層的符號表征之中。對于學習者而言,知識的符號表征是一種客觀存在,邏輯形式也是非人為的,要得到特定的符號表征,必須遵循相應的邏輯形式,否則會造成學習知識時的思維斷層,甚至是未經過任何思考的、僅僅是對知識符號表征的死記硬背,知識就成了無用的死的行囊。而鑲嵌在知識中的價值意義,應該是一種假定性的意義,有待教學活動的激活與轉化,使其由預設性轉為生成性,由假定性轉為現實性。
對于“密度”,其符號表征是書本上的黑體字――“某種物質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之比叫作這種物質的密度”及計算公式和單位。其邏輯形式是比值定義法,解決為什么出現質量和體積之比和怎么將學生引到“質量與體積之比”的問題,學生不理解“質量與體積之比”就不可能真正建構起“密度”概念。其基本的價值意義是定量認識物質的一種性質,通過這種性質我們可以區分、辨別不同的物質。并可以通過質量、密度、體積的相關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初中物理而言,還可以為接下來的液體壓強和浮力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這是認知方面的意義。我們對知識的理解還需超越這樣的“工具理性”,將知識與人的發展和幸福聯系起來,知識不是教師傳遞給學生的東西,而是師生通過課堂交往、思維碰撞、共同實踐而形成的經驗改造和新的意義生成。所以在密度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科情感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看到世界,而且看到自身,感受到自身作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知識既有這樣一般的、抽象的意義,還有特殊的、個性的意義,對于每一位具體的學生來說,因為先天秉性、后天經驗、價值取向的不同,知識的現實意義會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是難以捉摸、無限綿延的,筆者認為這種不確定性恰恰是課堂教學的魅力之所在。
二、基于知識形成看“密度"概念教學
知識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并鉆進人的腦海中,任何知識的獲得皆是人直面問題而嘗試解答的結果,即知識是由問題創生出來的(我們把這樣的問題稱為知識的本源性問題,問題同時也是思維的開始)。“在人類的認識史上,從來就沒有哪一種知識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每一種知識都有一個屬于它自己的故事,每一個知識的故事都非常精彩。”人們想要探求自然界各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揭示其背后蘊含的規律,所以有了物理學。牛頓為了解答“蘋果為什么總是落向地面而不落向天空”發現了萬有引力;法拉第為了解答“既然電能生磁,那么磁能不能生電呢”而發現了電磁感應;從辨別皇冠中是否摻有雜質的問題開始,阿基米德對浮體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終發現了阿基米德原理。科學史上這樣的例證不勝枚舉。可見,知識都是有“根”有“據”有“魂”生長出來的,有其獨特的生命力,問題就是知識的根,邏輯形式就是知識的據,價值意義就是知識的魂。一旦問題、邏輯形式、價值意義任一方面受到新事物的質疑或否定,則相應的知識就受到質疑或否定。喪失生命力的知識必定會在時間的長河中逐漸消弭。
對于密度,都知道它是通過比值定義法得來的一個概念,比值定義法是怎么回事呢?人們普遍認為“在研究物理問題時,常會遇見這樣的情況,某兩個(或幾個)量在一定條件下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個常量,這個常量正好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屬性。因此,利用這個比值可以定義出描寫事物本質屬性的一類概念。”蘇科版教材引出密度概念的處理方法就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從知識形成的角度看,其缺陷在于沒有從一個確定的問題出發形成知識,但蘇科版教材的迷惑性在于:其看起來也是從問題出發,遵循一定的邏輯形式,得出了密度概念,并且密度形成過程中也出現比值。但細思量之后會發現,它是將應用密度解決的問題當做引出密度的問題。即辨別物質的問題情景是強加的,要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并不需要辨別物質的問題情境來驅動,人教版教材就沒有從辨別物質出發去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按照蘇科版教材的編排進行教學會導致學生的認識活動是迂回的,這種迂回也能構成思維路線,但整個思路呈逆行態勢,不能很好地切合學生的已有認知結構和認知習慣,給學生學習造成較大的困難。
實際上,比值定義法作為一種科學方法,是人們認識物質世界的途徑和方式,支配著知識的建構和獲取的過程。從知識論的角度看,比值定義法對應的是從問題到知識的整個創生過程,即知識的邏輯形式,通過比值定義法得到的知識是以比值定義式出現的符號表征。只有跳出對比值定義法的認識誤區,準確把握建構密度概念的邏輯形式,重新設定密度的教學路徑,才能讓學生感受密度概念的來龍去脈,把握概念的物理意義和存在價值。正如筆者在《解析》一文中指出的,能夠創生出“密度”的本源性問題應該是“為什么相同體積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是一定的,相同體積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是不同的”,其答案是“這是由物質的本領決定的,我們將物質的這種本領稱為聚集質量的能力,同種物質聚集質量的能力一定,不同物質聚集質量的能力不同”,也許學生不容易想到“物質聚集質量的能力”,但只要稍作說明,學生很容易接受,比如:(常溫常壓下)1 m3的鐵塊聚集的質量是7.9×10kg、1m3的銅塊聚集的質量是8.9×10kg,如果是1m3的水聚集的質量是1.0×10kg,顯示出不同物質聚集質量的能力不同。接著新問題出現了:如何比較不同物質聚集質量能力的強弱?有之前建構速度概念的經驗,學生很容易想到在質量相同時比體積,體積小的物質聚集質量的能力強,和在體積相同時比質量,質量大的物質聚集質量的能力強這兩種方法,也不難想到在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都不相等時,采用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為什么不用體積與質量的比值略)來比較,“比值就是“相除”,“相除”有等分除(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和包含除(把一個數按每幾個一份來分,可以分稱幾份)兩種含義,這里采用等分除的含義。”這樣做的意義是通過數學方法使相比較的物體體積相等,然后比較質量最終比較出哪種物質聚集質量的能力強。既然同種物質聚集質量的能力一定,不同物質聚集質量的能力不同,我們就可以用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來定量描述物質聚集質量的能力,并可以以此辨別、區分不同的物質,即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很有用,為了表述和研究的方便(比如,有了密度這個概念才便于我們研究浮力),物理學專門引入概念“密度”表示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這樣就清楚我們是基于一種怎樣的需要才用到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怎樣引出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我們為什么需要有密度這個概念,彰顯了密度的價值意義和邏輯形式,最終得出密度的符號表征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三、基于知識目的看“密度”概念教學
【關鍵詞】 乳腺癌;外科治療;生命質量
醫學模式已從單純的生物學模式發展為“生物-心理-社會”新的醫學模式,從而推動著人們從群體、心理健康以至生態系統來綜合考慮健康和疾病問題,醫學已不只是保存生命與改善器官功能,而是要重視提高生命質量(quality of life)[1,2]。本文參考有關資料,研究乳腺癌患者手術后不同生存期的生命質量,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醫學干預,提高生命質量。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組手術后乳腺癌40例,均為女性,年齡35~60歲,平均48.6歲。生存期1~2年17例,2~3年13例,3年以上10例。健康對照組按隨機原則,從到醫院例行健康體檢者(年齡35~60歲)中抽取18例無疾病的自愿受試者。
1.2 方法 在《生命質量調查表》[3]基礎上,結合乳腺癌手術后的特點,修訂編制出《乳腺癌患者手術后生命質量調查表》,其內容包括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由5個因子19個條目組成,即術后胸部癥狀(因子1,含4個條目),治療副作用(因子2,含4個條目),社會生活能力(因子3,含4個條目),心理障礙(因子4,含4個條目)和社會活動情況(因子5,含3個條目)。每張調查表計算總分(每個條目分之和)、總均分(總分/調查條目數)、因子分(組成某因子的條目分之和/組成該因子的條目數。本次研究經統計學檢驗其信度、敏感性與可行性均在心理測量學可以接受的水平)。
2 結果
乳腺癌手術后不同生存期病例與健康對照組均分值比較。可以看出因子5(社會活動情況)在各生存期病例與健康組比較中均無顯著差異。手術后初期尤其是1~2年病例其總分、總均分及1~4因子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
3 討論
1947年WHO提出了健康的全新概念,健康不僅僅表示不生病,而是生理、心理和社會關系的良好狀態。人們從關心生命的長短發展到關心生命的質量,提出了與健康有關的生命質量概念,它涉及人類生活諸多領域,不僅與婚姻、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疾病等各種客觀指標有關,而且還包括個人體驗良好狀態的主觀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偏向注重即刻的需求和希望,本研究根據乳腺癌絕數為中老年女性的特點,修訂的調查表內容基本覆蓋了生命質量的各個方面,且具有較好的敏感性、重復性及有效性。
通過對30例乳腺癌手術不同生存期患者與健康組的對照研究,其結果有2個特點:①手術后初期患者生命質量多方面受到損害,隨著生存期的延長,生命質量逐漸改善,生存期3年以上病例,生命質量各方面與健康對照組差異已無顯著性,不同之處是病例組表現出更珍視生命;影響手術生命初期患者生命質量的主要是切口疼痛、切口周圍麻木感、睡眠質量下降、精力差、軀體不適感、食欲下降、日常生活能力有所降低、化療期間的惡心或嘔吐、負性情感焦慮、抑郁增多、對生活的信心下降等;尤其是手術后1~2年組的患者表現尤為突出,故需要更多地進行醫學干預;②因子5即社會活動情況(包括夫妻關系、父母職責和關心國家大事)在各生存期患者并不比健康人差,可能與手術一應激事件使家庭凝聚力增強,相互支持增多有關,現時也反映了國人傳統道德觀念,當得知是癌癥時,家屬尤其是配偶會更加關心患者,而患者往往會更加牽掛孩子。對乳腺癌手術后不同生存期的質量調查,能了解和掌握不同生存期的生命質量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醫學干預,這對提高生命質量十分有意義。醫學干預不僅要盡量減少治療的副作用,改善軀體功能,而且要重視治療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對腫瘤患者起行心理干預的方法很多,歸納起來有四種方法:教育、行為訓練、個體心理治療和集體心理治療[3,4],通過傳授有關知識,訓練心理應激方式,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增強自信心,在延長生命的同時提高生命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Orley J,Kuyken W.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Intenational perspectives? M.Berlin Germany Spriger-Verlay,1994.
[2] Spilke B.Quality of life assessing on clinical trials.New York:USA Raven Press.Ltd,1990,23:64-78.
關鍵詞:初中生物;概念教學法;教學質量
所謂生物概念,就是指對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生命活動現象及規律的總括,能夠反映出生物的結構、生物的原理、生命活動以及生命規律。生物概念教學就是以生物概念為基礎,讓學生明確生物概念,從而掌握生物知識,提高自身的生物素養。那么,教師如何能夠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靈活運用概念教學法呢?筆者在本文中將依據自身在生物教學方面的經驗談談生物概念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一、以生活經驗為切入點導出概念教學
如果說學校是學生的第一教學課堂,那么,生活便是學生的第二教學課堂,所以生活經驗無疑會是生物概念教學的最好切入點。那么如何能夠找到相應的生活經驗作為切入口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如問題情境,針對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教師設問并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中,抓住生物的核心概念進行講解,從而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理解。
這里列舉一個案例:筆者在教學動物的先天這一內容的時候,結合了生活常識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并提出相關問題:小貓咪是不是一出生就知道了怎么進食,怎么睡覺呢?小貓咪會不會跟你一樣會做數學題呢?這樣兩個問題看似類似,都是圍繞貓咪而展開的。可是二者又有區別:前者與動物的先天相關,而后者跟動物的后天相關。這樣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兩個問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先天”和“后天”的概念。
二、以概念的關鍵詞為切入點,精準把握生物概念
鑒于生物概念一般具有較強的總結性,所以其中的關鍵詞對學生理解掌握整個概念會有影響。因此,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概念中關鍵詞的推敲,引導學生抓住概念的本質,從而掌握生物概念的精髓。
例如,在講到“遺傳與變異”這一節內容中的“相對性狀”這個概念時,筆者就概念中的兩個“同一”與一個“不同”這幾個關鍵詞進行分析,即對“同一生物”“同一性狀”以及“不同表現形式”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相對性狀”這個生物概念中的幾個要點,從而避免出現混淆概念要點的現象。此外,抓住關鍵詞進行分析也可以減少學生的記憶量,從而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
三、借助模型與實驗推導生物概念
概念是由語言文字組成的,這點毋庸置疑,因此,概念也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從而影響學生對其的理解。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感性的教學工具,如模型或者實驗,來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生物概念形象記憶,從而達到更好的理解與記憶效果。同時,學生的感性認知也會得到一定的滿足,進而激發學生對生物的求知欲。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體呼吸器官的知識點時,可以將人體器官制作成模型,比如說利用塑料管與塑料瓶以及氣球等材料制作相應的氣管、外界以及肺,從而模仿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這一過程,賦予硬邦邦的生物概念生命力,讓其變得形象生動起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
除了生物模型的制作以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小實驗,既強化了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例如,針對“植物呼吸”這一知識點,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動手做相關的小實驗。首先,教師可以講植物呼吸作用的相關知識點概念,讓學生對植物呼吸作用的過程、原料、條件以及產物有了相應的基礎知識,然后讓學生在課后為學校里的小樹苗(具備綠葉)套上一個塑料袋或者塑料瓶,并且密封,然后第二天早上解開塑料袋或塑料瓶觀察其現象。這樣一個小實驗操作簡單,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概念分析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一舉多得。
四、合理運用概念圖梳理生物概念
面對多且雜的生物知識,如果光憑語言文字來記憶的話,學生必然會感到厭煩,因此,教師便可以借用概念圖來輔助學生梳理生物概念,并強化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概念圖形象具體的特點在理清龐雜的知識點方面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例如,講解“遺傳與變異”的內容時,教師則可以利用概念圖理清染色體、基因以及DNA之間的聯系:DNA在染色體上,而基因在DNA上。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理清這些重點知識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找到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深化理解
初中生物知識點看似龐雜、零散,但卻相互聯系。通過概念教學法,學生可以很好地找到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同時也可以深化自身對其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講組織、器官與系統這三個概念的時候,先讓學生了解這些概念,再讓學生找到其中的聯系與區別,比如說多個組織可以構成一個器官,多個器官又可以構成一個系統,最終形成一個人體。這樣便可以讓學生找到各個概念之間的區別以及聯系,明白生物概念既獨立存在又相互聯系,進而更加高效率地學習生物。
總而言之,概念教學法的引進對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幫助極大,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生物概念,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相關知識點,還能綜合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當合理有效地運用生物概念教學法,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何廣海.試論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J].考試,2013(01).
關鍵詞:新版GMP;質量;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0300-02
藥品是用來治病救人的,藥品安全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因此藥品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然而,與此同時,其風險也是巨大的。一段時間以來,我國GMP制度在企制藥企業執行中也發現了各種問題。比如一些企業看重“硬件”而忽視“軟件”,不注重管理的落實,人員素質不強,安全意識淡薄,違規操作現象嚴重,有些企業甚至為了降低成本而不顧藥品質量安全,這些現象給藥品質量帶來的巨大風險。鑒于此,在GMP中引入風險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世界范圍內,歐盟的GMP以及ICH—Q9中早已提出了質量風險管理的概念,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將質量風險管理制度引入了新版GMP。
1質量風險管理概述
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可預見性,為了以最小的成本將風險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就有了風險管理的必要,這也是新版GMP引入質量風險管理的目的之所在。藥品的風險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人為因素的影響,二是藥品本身的“二重性”。在藥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包括原材料的選取、生產工藝的確定與變更、產品入庫、銷售等等因素都有可能成為藥品安全的影響因子,使得藥品的質量可能受到威脅,因此,為了保證藥品的安全,對于每一種風險因素都要注重管理。
新版GMP對于藥品的質量風險管理的定義為:“質量風險管理是對藥品整個生命周期進行質量風險的識別、評估、控制、溝通、回顧的系統過程,運用時可采用前瞻或回顧的方式。”在定義中說明了藥品生產過程中質量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對實踐起著指導作用。這種質量風險管理制度是一種“常態管理”,一種“過程分析”(即PAT),它強調的是管理的連續性,反復評估藥品質量風險管理的風險與收益比。其指導思想是要在風險到來之前或作用期間,預測其可能對可能造成的影響,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同時,又因為風險并非一次性,而是貫穿在藥品生產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這也就要求我們在進行風險管理時要無時無刻,不間斷。
2質量風險管理引入新版GMP的意義
新版GMP第一次將質量風險管理這一國際上強化藥品安全管理與控制的概念引入到文件中,由此,在藥品生產中得以正式應用這一和國際接軌的基于風險管理理念的藥品質量管理方法。在新版GMP中,強調了將質量風險管理貫穿整個產品生命周期,這就意味著,在藥品的研發、生產到使用的整個過程中,都要考量安全問題,對藥品生產企業來說,在整個質量管理體系中,質量風險管理是一切質量管理工作的出發點,處于統領地位,可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質量風險管理是衡量企業能否實現管理現代化的要素之一。從本質上來說,風險管理是科學管理加上持續改進,強調前瞻性的預防行為以及調查問題根本原因并實現持續改進,保證決策的有效性與恰當性,取得“控制損失,創造價值”的雙重效果。我國新版GMP適時引入這一先進的概念和要求,對企業質量管理有重大的意義。對于制藥企業來說,對藥品實施質量風險管理不僅是責任,也是一種義務,不僅關系到到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也是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新版GMP對質量風險管理要求企業在三個不同層面上應用:第一,在思維和做決策時,要首先強調質量風險,基于風險的概念去決策;第二,要求企業建立風險控制體系,在新產品開發、新設備購置、新車間建立以及處理重大客戶投訴問題時,要強調對這些重要環節的風險評價;第三,企業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要用風險管理工具進行風險識別、分析和評價,并以此作為工作決策的依據。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參與國際競爭較早的企業能夠比較完善地形成風險管理體系和實踐,更多的企業則需要一段時間來理解和接受。
對于企業來說,今后一段時間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考慮如何貫徹和執行質量風險管理。質量風險管理的順利執行和運用,需要企業每個部門、每位負責人、每位員工的共同理解、認識以及自覺落實到行動中去。對于企業來說,新版GMP的實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果善于抓住機會,將會在質量管理的道路上、在企業發展的道路上順勢而上,開展新的征程,創造新的輝煌。
3 實施質量風險管理體系的要點
新版 GMP 對于質量風險管理共有三點要求,對于質量風險管理的流程和原則作出了概要性的要求,鼓勵制藥企業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采用基于風險的方法來評估質量風險,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但是,目前來說制藥企業對于質量風險管理理念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并且缺少實踐經驗。人用藥品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議(ICH)的ICH-Q9 質量風險管理提供了一個優秀的高水平的操作框架指導,我們在摸索實施藥品質量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借鑒ICH-Q9 中介紹的流程和方法,解決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具體來說,在十四質量風險管理體系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3.1質量風險評估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患者的利益,因此必須給予科學的和特定的認識。風險評價是基于對基礎科學、適用法規及風險所涉及的相關工藝過程的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并且,在這些將被評價的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有可能對患者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潛在影響的因素。
3.2符合適當法律法規是首要的和絕對的要求。風險評估不僅是用來評價如何確保符合和優化結果,更要滿足相關法律法規。
3.3有效的風險管理建立在充分地理解公司業務流程的基礎上,要對風險可能造成的潛在危害及風險管理評估結果的責任歸屬有明確的認識;在風險評估過程中,必須考慮不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險管理流程的文件記錄要與風險水平相適應。
3.4要想有效管理風險,首先要將其識別出來,并進行有效評估,并考慮到進一步的緩解風險和風險溝通。這個原則包括涉及到四個基本階段: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識別、分析和評價);風險控制(包括風險降低和風險認可);風險通報和風險回顧。
3.5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使用正式的風險管理流程(比如標準化的工具)。對于不很復雜性潛在風險較低的區域可以使用非正式的風險管理流程(比如根據經驗來評估)。一般來說,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過程中,每天都會進行風險決策,對于復雜性較低的或者那些包含較小風險的決策,對選項進行定性分析就足以滿足所有風險管理需求。一般而言,隨著事件復雜性或風險的增加,所采用的風險評估工具也要趨于更加復雜,以有效進行相應的分析工作。
參考文獻
[1]周文瑜,梁毅.淺談新版GMP中的質量風險管理制度[J].中國制藥裝備,2011(8).
【關鍵詞】惡性腫瘤,生命質量,現狀
為了全面地評價疾病和治療給病人造成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各方面的影響,在20世紀30-40年代,醫學領域提出了生命質量的概念,70年代后形成研究熱潮。目前,生命質量已成為心腦血管疾病、風濕病等慢性疾病和腫瘤臨床研究必不可少的評價內容之一。
1、生命質量定義
生命質量又稱為生活質量、生存質量,最初是社會學概念,由美國經濟學家Calbraith JK 在20世紀50年代末提出。世界衛生組織將生命質量定義為:不同的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與他們的生活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的生活狀態的體驗。
生命質量的評價可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末。1948年,Karnofsky和Burchenal用功能狀況量表測量癌癥化療病人的身體功能狀況,現代生命質量研究始于1976 年Priestman 等人,1993年,WHO 成立了生命質量研究組,1994年成立了國際生命質量研究協會(ISOQOL),研究組將生命質量定義為: 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與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及所關心的事情有關的生存狀況的體驗。1989年又將生命質量測定作為腫瘤臨床試驗和慢性病治療效果的評價方法。
2、生命質量的評價方法
按照目的和內容的不同,生命質量的測定也有不同的方法,常見的有訪談法、觀察法、主觀報告法、癥狀定式檢查法、標準化的量表評價法,目前標準化的量表測定是主流。1991年,WHO成立了生命質量研究組,本著國際可比性的要求,在美、英、俄、日等國家建立了15個研究協作中心,同步研究跨國、跨地區、多文化、多語言的生命質量測定量表
我國生命質量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初的工作主要是翻譯和總數國外的有關文獻及研究進展,但生命質量測定應深深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中,研制和應用中國文化特色的生命質量測定量表也是必要的,目前,我國的生命質量測定量表系列與昆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研制,已完成的有肺癌(QLICP-LU)、乳腺癌(QLICP-BR)、直腸癌(QLICP-CR)、頭頸癌(QLICP-HN)、肝癌( QLICP- LI) 、胃癌( QLICP- ST)等。我國學者已經研制本國特色的量表仍存在許多問題,量表評價中需要測定多少例數還有待解決。
3、我國生命質量研究現況
靳艷軍指出生命質量量表在我國的應用主要于健康人群、腫瘤及慢性病患者。李向云調查了農村老年人生命質量影響因素,結果表明日常生活能力、慢性病患病情況、經濟收入、居住環境、生活滿意度和家庭關系是影響農村老年人生命質量的主要因素。張芳對出租車司機生命質量進行了調查。
萬崇華、羅家洪等人對癌癥病人生命質量研究概況進行了概述,主要介紹了一些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以及測評的應用狀況,李雪飛的研究指出經濟狀況是影響癌癥患者生命質量、心境狀況的重要因素,馬紅霞采用EORTC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 C30( V3. 0) 中文版對183名癌癥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指出文化程度是影響癌癥患者生命質量的主要因素。王愷、吳彬對大腸癌患者進行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年齡、飲食情況、體育鍛煉、家庭經濟負擔是影響大腸癌患者生命質量的最主要因素。
關鍵詞:顧客價值;價值構成;價值計算;價值創新
顧客價值在顧客價值理論出現以后逐漸被視為一種新的競爭優勢來源,研究者的重點在于如何贏得顧客的擁護和信賴。而為了讓價值創造具有競爭優勢,企業就要進行顧客價值管理,令企業創造和傳遞的顧客價值不僅可以增加顧客價值,而且具有差別性優勢。
1、顧客價值概念研究
在早期的研究中,市場利潤包含了相對價格的價值和相對產品質量的形成,在給定價格條件下,在給定質量水平下,預期價格高于實際價格,或者是實際產品質量超出了顧客預期,顧客就獲得了價值。
顧客感知價值概念是由V.A.Zeitham[1]首先提出的,繼而philip Kolter[2]提出顧客讓渡價值的概念。顧客感知價值是指權衡客戶感知到的利益和獲得的產品或服務付出成本之后,對產品或服務效用給出全面的評價。顧客讓渡價值是指總顧客價值與總顧客成本之間存在的差額。其中,總顧客價值指的是從某一特定產品或服務中顧客期望獲得的一組利益,而總顧客成本指的是在獲得、評估以及使用產品或服務的時候所引起的預計費用。”Woodruff[3]提出了本身尚無嚴格定義的術語,如以往對顧客價值的認識往往局限于產品和服務屬性,并且需要依賴效用、質量和利益等。研究中為了克服這種不足提出了顧客價值的概念,它指的是顧客對于自己要實現的目標,目標產品具有的屬性,屬性特有的實效以及使用獲得的結果在特定使用情景下的評價和感知偏好。此定義強調了價值是來源于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偏好、感知和評價,同時綜合考慮了顧客對產品或服務實際的價值和期望的價值。
2、顧客價值構成的研究
顧客價值研究除了對概念和定義的探討外,還對顧客價值構成做出了大量的研究。Achim和Heinz在顧客價值構成方面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視角。Achim對顧客價值的定義是,顧客價值包括貨幣和非貨幣兩個因素,關鍵的決策者在顧客關系中感受到的是收益和付出之間的存在的權衡,而且站在價值創造角度上提出了直接和間接功能。Heinz指出對顧客價值的分析如果限定在了貨幣收益的層面上會低估客戶的收益性。顧客終身價值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基礎收益、成長收益、網絡收益以及學習收益。
在顧客價值感知理論的分析過程中得知,時間和精力等也可以成為價值成本因素,因此顧客價值構成不能僅局限于產品和服務的貨幣屬性上。產品以及服務的內質不同,他們向顧客所傳達的內涵也就不同,產品或服務價值的使用價值和制造成本應該在顧客對其的感受之下,因此,顧客價值作為一項產品或服務的核心標志不應該是供應商決定而是由顧客決定。產品的市場價值關鍵在于顧客對價值的理解和感受,而不僅僅由產品的價值所決定的,更為重要的是對價值的感知以及認同會成為影響消費做出決定的重要因素。
3、顧客價值的評價方法綜述
首先提出顧客價值計算方法的是BarbaraB.Jackson,他給出基于傳統現金分析方法度量顧客終身價值的計算公式,并指出顧客價值有賴于顧客在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增加企業收益及降低成本的能力。PaulD.B和NadaI.N在對Jackson的方法細化分析的基礎上,對顧客永久性流失和間歇性購買這兩種不同的顧客行為進行研究,提出顧客保留模型和顧客遷移模型。
國內的學者研究中,陳明亮[4]指出顧客購買行為是具有延續性和繼承性的,提出了客戶生命周期價值的擬合預測法。擬合預測法是利用客戶購買行為的歷史利潤,來預測客戶未來購買行為的客戶生命周期價值。倒“U”形的客戶生命周期價值預測的三階段擬合函數是根據顧客生命周期理論建立的。劉向陽[5]將客戶價值的分析計算分為穩定型和變動型兩種情況,并利用收益現值法構建出了兩種情況下的客戶價值預測模型。
4、價值創新理論
價值創新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金昌為和莫泊奈發表的《價值創新:高速成長的戰略邏輯》上。價值創新企業觀察顧客價值的變化往往是站在新進入者的角度,他們評價市場機會時很少在資源能力條件上受到束縛,因而能獲得更準確的信息,及時果斷的采取相應的行動,而傳統戰略邏輯的遵循者更加強調的是現有的資源能力條件。加勒特等人指出價值創新其實是創新的演化形式,更好地理解價值創新的涵義可以從顧客價值和創新兩個角度入手。價值創新指的是價值和創新的聯合,創新的最終形式為創造和傳遞顧客價值。
基于顧客的需求,現有市場因為顧客價值創新的出現而有了全新而優越的顧客價值,或是擺脫企業原競爭領域創造新市場。顧客價值創新要想對顧客產生鎖住效應,可以在企業與替代品、現有競爭者、潛在競爭者之間建立競爭隔離帶來擺脫競爭。
5、研究展望
通過以上總結,可以發現,一方面,現有的評估模型有效性和實用性存在明顯的置疑,他們大都基于大量的假設,或嚴格限定了所需的數據模型,或限定了單個顧客具體的現金流和時間業務類型;而另一方面,現有模型主要關注于對顧客的挽留和維系,不能全面體現顧客行為和價值源泉,忽視了其他顧客價值行為的重要影響,有可能忽略對顧客資源的研究和開發,導致經營方向放在有價值顧客的爭奪或降低開發成本上。另外,多數研究的側重點仍在靜態指標的研究和計算上,反映顧客價值動態結構和動態本質的研究十分匱乏。(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VA.Zeithaml,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Quality,and Value:AMeans a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ournal of Marketing 52[J],July 1988.
[2]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Woodruff.R Customer value:the next 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J],V01.25,No.2,1997.
吳雪萍、郝人緣在《比較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從核心概念、主要步驟、突出特點三個角度全面分析了歐盟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內部質量管理工具:質量環。
質量是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生命,建立內部質量管理系統(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MS)是提升職業教育和培訓質量的有效途徑,而質量環是內部質量管理的主要工具。質量環也稱PDCA循環或戴明環,是主要用于改進業務流程的重復性四步問題解決法。
質量管理和質量文化是實施質量環時所涉及的兩個核心概念。質量管理是確定質量政策、目標和責任,經由系統內部的質量計劃、質量監控和質量保障所實施的一切管理活動,其貫穿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日常工作的始終,包括:組織運營、組織發展、人員管理、資源開發、合作開展和績效評估等。質量文化產生于運作良好的專門質量管理系統和負責任的質量計劃實施者之間的互動,主要體現在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對“質量”概念的理解以及組織的愿景和使命上。有效的質量管理和濃厚的質量文化能夠促進質量環的順利實施。
質量環的運行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步驟:1.制定戰略規劃。規劃圍繞著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的質量目標,指明質量管理工作所需資源和活動,主要體現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的戰略愿景、清晰目標、具體行動、測量指標和責任義務等。2.實施具體措施。首先,賦予參與規劃實施的員工一定的自和靈活度;其次,建立公開透明的決策機制和賞罰分明的規章制度,從而保障決策的科學性;最后,加強員工實施戰略規劃的動力和能力。3.評估實施結果。判斷戰略規劃實施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收集分析與質量目標直接相關的結果信息,評估結果所涉及的對象分為內部利益相關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4.修正方案。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分析影響質量的因素,其次確定所需改進的重點,最后制訂科學合理的改進方案。
基于以上的分析,作者歸納出質量環所具有的特點:1.涉及利益主體廣泛而深入,既有內部人員也有社會相關群體。2.質量環管理具有全面性,既包括整個職業教育和培訓過程的縱向管理對象,也包括員工素養、教學質量、資源條件三方面的橫向管理對象。3.質量環采用多種方法管理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的教育培訓質量,管理方法具有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