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5: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法律知識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nd Middle Teacher in Rural Area
Liu Yanjin
(陜西教育學院,西安 710061)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n 710061,China)
摘要: 農村中小教師教育法制素質的高低,關系著我國教育法制進程的快慢。調查顯示: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法律知識偏低、法律意識淡漠、侵權現象嚴重。要改變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法制素質的現狀,應該從增強教師的法律意識、完善學校內部規則、加強對學生法律知識教育等幾個方面入手。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he legal syste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is related to the pace of leg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have low legal knowledge and legal sense, and infringement is serious. To change the status, we should enhance the legal awareness, improve the internal rules of the school and enhance students' knowledge of the law.
關鍵詞: 農村 中小學教師 法制素質 調查研究
Key words: rural area;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the quality of the legal system;survey and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0-0189-02
0引言
加強中小學教師普法教育,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法律素質,對培養具有現代法治觀念的公民、推進依法治教具有重要意義。為準確、有效地了解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法制素質現狀,筆者針對教師法制教育的特點,設計了相關問卷,對問卷進行了分析與討論,并根據調查問卷中發現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問題,提出了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法制教育現狀的對策。
1研究方法與被試教師
1.1 研究方法 本調查主要采用問卷法對教師進行調查測試,并輔之以學生問卷,為了更進一步地驗證教師問卷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程度。對教師的問卷測試共設計了43道題目,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①教師對教育基本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②教師法律意識的基本情況;③教師侵權的現狀及其類型。
1.2 被試教師 調查在陜西省渭南市、西安市兩個城市的周邊農村中小學進行,每個城市隨機抽取了若干所學校,每所學校又抽取了若干教師和班級。被試教師從小學到高中各年級共160人,問卷的回收率為98%。
1.3 數據處理 全部問卷均按社會科學統計分析軟件包SPSS10.0在微機上進行匯總和分類統計。
2調查結果與現狀分析
2.1 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法律知識的現狀調查發現,農村教師普遍掌握一定程度的教育法律常識,對教育法律法規有一定的粗淺了解。教師對自己掌握的教育法律知識進行評價時,有82%的教師認為只是有所了解,僅有13%的人認為自己很清楚。關于教育法律知識這一部分,我們設計了12道題,都是教師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教育法律問題。這部分題目的總分為30,教師平均得分為17.9,按百分計算為59.6。其中,高分占17.2%(77分以上),中分占34.7%(77-43.3分),兩者累計為51.9%,而低分(43.3分以下)竟占49.1%。表明農村教師掌握教育法律知識的程度從整體上是比較低的。而且,農村教師對具有一定深度的教育法律知識的掌握還較為欠缺。我們在教育法律知識的問題中設計了兩道具有一定難度和專業性的問題,從農村中小學教師對自身權利與義務的掌握情況也能反映出教師法律知識水平的高低。調查顯示,農村中小學教師對自身權利與義務的認識模糊。有64.4%的教師將“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的教師的專門權利當作是教師的義務;有40.6%的教師將人身權當作教師的專門權利。教師對這兩道問題回答的正確率普遍較低,分別為29.7%、11.6%。這種模糊的和不準確的認識可能影響到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履行義務,甚至出現侵權行為。
2.2 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法律意識的現狀教師的法律意識集中表現為教師對教育教學、教育管理過程中各種侵權行為的認識、看法。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管理行為,以及當其權益受損時應采取什么法律救濟途徑,是教師法律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看法,也能反映出我國中小學教師法律意識水平。在對“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體罰行為導致學生人身傷害的,你認為學校是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嗎?”和“在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由于教師的過失造成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學校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的作答中,接近于85%左右的教師認為學校應當承擔責任,但也有15%的教師認為不應當承擔或不清楚。教師對學生的犯行為,除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外,學校領導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必須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依據問卷結果所反映的情況來看,有接近于30%的教師對學校領導、教師行政主管部門是否承擔法律責任回答是不應當承擔或不清楚,且女教師不知道或不清楚的高出男教師近10個百分點。
2.3 農村中小學教師侵權的類型及其現狀教師的侵權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教育管理過程中,因過錯侵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并給學生造成了損害的后果。學生作為一個在校接受教育的公民,依據《教育法》規定,享有人身權、受教育權、獲得公正評價權、財產權以及隱私權等法定的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犯、損害其依法享受的權益,否則就要承擔否定性的法律后果。調查顯示,有83.8%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認為體罰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和管理學生,有15%的教師由于氣憤而體罰學生。56.2%的男教師和50.5%的女教師認為目前中小學中普遍存在著體罰學生的現象,初中教師比高中教師高出近30%,且兩者存在著顯著性的差異;有59.6%的男教師和59.2%的女教師認為在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過程中教師輕微體罰學生是可以接受的行為,從學校類型看,65.3%的初中教師認為學校存在體罰學生的現象;對教師輕微體罰持有認同感的初中教師達到73.4%。這充分說明目前我國中小學中體罰學生的現象普遍,其中初中較小學、高中嚴重。調查結果說明中小學教師的法律觀念淡漠、法律意識不強。《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0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通過調查,我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隱私權的認識有待提高。調查顯示,51.3%的教師認為,“學校把學生的考試成績按名次張榜公布”不是侵犯學生的隱私權;有75.8%的學生反映學校經常將其成績張榜公布。25%的教師對將學生的來往信件收藏并轉交于家長的行為是認同的。而10%高中生反映他們的信件經常被老師“私拆、截留”。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①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法律知識從整體上是比較低的,不僅表現為法律知識的普及率不高,如農村中小學教師對我國的教育基本法、《教師法》的頒布時間、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的法定年齡、教師的專門權利、教師的義務等的認知水平不夠,同時教師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學校類型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且性別之間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有著較大的差異,也就是說,男性教師的法律知識普遍高于女性。②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法律意識還有待提高,且在不同的群體中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不僅表現為當自身權利受到侵犯后對獲得救濟渠道的缺乏認識以及對學校傷害事故中民事賠償、主要責任的承擔等方面的淡漠,同時,對于教師的犯行為學校、教育行政機關是否承擔法律責任等表示不清楚或不應當承擔,而且不同的教師群體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著差異。③農村中小學校中普遍存在著侵犯學生權利的現象,且在不同的群體之間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尤以對學生以體罰或變相體罰的侵權現象最為嚴重,同時學生的受教育權、公正評價權等被侵犯的現象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農村中小學教師對將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趕出教室、動員“差生”回家、將學生成績張榜公布等的現象持的認同率都比較高,認為學校可以這樣做。
3.2 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法制教育素質現狀的對策①加大對教師法律知識的教育和宣傳,從而增強教師的法律意識。農村中小學教師法律知識偏低、法律意識淡漠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領導應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教師學習國家已經頒布的各種教育法律法規,集中教師利用寒暑假、短期培訓等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習方式應靈活多樣,進行普法教育,法條的解釋是必要的,想辦法引導教師自覺自覺的理解、認同和接受法制教育宣傳,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風氣。②學校的領導應當身體力行,從完善學校內部規則入手,使整個學校形成依法治教的氛圍。農村中小學教師法律素質的提高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的領導應當從自身做起,以完善學校內部規則為切入點,這就要求學校的內部規則不得與上位法律相抵觸。許多學校的許多懲罰性規則,嚴重地損害了學生、教師的合法權益。有關機構應組織專門人員對學校自治規則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凡與法律相沖突的自治規則,必須予以糾正。③相關部門、學校應當認識到教師侵權行為屬于職務侵權,因此法律責任的承擔,不僅要追究教師的責任,而且學校、相關部門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調查中發現,不論是教育行政機關負責人、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在教師職務侵權行為發生后,一般認為教師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只有部分學生家長認為學校要負法律責任,很少有人意識到教育行政機關負責人、學校領導因失職、瀆職等也應承擔行政法律責任。教師的職務性質是“公務”而非“私務”。基于教師職務行為對學生造成的傷害不僅要追究教師本人的法律責任,還要追究學校民事賠償責任和學校領導、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的行政法律責任。④提高學生法制意識,使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身的權利。學生是教師教育教學的對象,教師權威性得到多數學生承認,當教師侵權行為發生,大多數學生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因此,要有效遏制教師侵權行為,要通過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制意識,必要時能夠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的權利。⑤相關部門、學校還應建立起配套完整并切實可行的教師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監督機制。為督促教師教育行為的規范化,學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管理制度和教育督導機構,以便有效地監督教育法律的執行情況,以免惡性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孫戰民.從認知到行動:教師教育法律素質的概念、意義和結構[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版),2010,(02).
[2]藺艷娥.農村中小學教師法制素質的缺失與理性追求[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
[3]袁彥勛.深化改革,依法治校[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
[4]毛志鵬.大學素質教育中法制教育的反思[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0,(15).
XXXX年是全面實施第四個法制宣傳教育五年規劃驗收年,今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在分局黨委和教育局黨委的領導下,進一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按照依法治教第三個規劃和“四五”普法規劃的要求,繼續堅持普治并舉,標本兼治的原則,注重實效,鞏固成果,以此為契機,推動普法學習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師生的法律素質,提高學校領導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教師依法執教意識,提高學生學法、懂法和運用法律能力,為推進教育可持續發展不懈努力。
二、具體任務和要求:
X、做好“四五”普法的總結驗收工作。
根據九三分局的“四五”普法總結考核驗收標準和驗收方案,做好各階段的準備工作,確保“四五”普法總結驗收工作有行動,有亮點,有實效。學校黨支部召開部署落實有關普法總結驗收方案會議,由黨辦、政教、工團等部門牽頭,分頭落實《方案》要求,實事求是,保證質量,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分階段做好部署:第一階段(X月XX日至X月XX日),主要是制定好總結驗收方案和標準細則,做好查漏補缺工作。第二階段(X月X日至X月XX日)為自查自驗階段,自查自驗與抽查相結合。東西兩校區及各處室各年級要認真做好自查工作,收集整理“四五”普法工作的有關材料,圖片、音像等資料。在自查自驗的同時積極改進普法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第三階段(X月XX日X月XX日)為上級驗收階段,做好迎檢各項準備工作。 X、繼續深入開展學校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活動。學校領導及中層以上干部,要重點學習《中國行政法律制度》《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行政訴訟法》、《教育法》以及與本校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干部法律知識讀本”等教材、聘請司法部門人員來校做法律講座等不同形式,進行教育法規的學習。領導班子學習日(每周五下午)重點學習《憲法修正案》、《中國憲法制度》《中國民事法律制度》等法律法規。黨支部要組織進行學習情況記錄檢查,并提供相關問卷進行練習鞏固,提高學習實效。也使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得到提高,法律知識、法律意識得到提高。
X、教師法制教育。
要利用政治學習、業務學習時間安排學法內容,每月集中學習X小時以上。做好教師“五法一規范”的學習和培訓考核工作,在師德培訓中增加法制教育內容。教師法制教育重點學習《憲法修正案》及與教師利益相關的教育政策法規。進行以年級組為單位的法制宣傳評比活動,加強教師法制教育實效。建立校內教師申訴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決教師與學校的爭議,維護教師合法權益。
班主任是學校開展對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宣傳員和指導監督員,班主任要具備法律宣傳員的能力,必須學懂、學深、學透并會運用法律解釋學生現實生活中提出的涉及有關法律問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要利用學習日進行專題學習,政教處組織班主任進行普法辦班學習,做學生的普法學習表率。要求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的普法教育要做到有教安,有記錄。
X、學生法制教育。
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主的“與法同行”主題教育活動。繼續重點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黑龍江省社會治安處罰條例》等法律法規,強化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開展多種形式以法制教育為的主題班會活動,以課堂教育和專題活動相結合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思路,分年級組織一次法制教育的參觀或觀看一次VCD,舉辦一次法制知識演講會,上好一堂法制知識教育課,舉辦一次法制知識征文比賽,組織一次大型法制宣傳活動。這“五個一”活動可由工團、學生會等組織利用廣播、電視、校園網等宣傳輿論工具,進行大力宣傳法律法規,各班級要繼續辦好法制宣傳櫥窗、專欄、板報、墻報、圖展等,搞好法律進學校的活動。充分發揮好教育主陣地作用,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采取專題講座、報告會、問卷、競賽等各種形式,把理論性與實踐性,課堂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學生們的法律意識,提高青少年學法、用法、守法的自覺性。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加強與司法部門、綜治委的聯系,積極參與開展校園治安治理工作,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法制教育。積極開展課外法制教育,不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機制,減少和杜絕學生違法行為。
三、健全預防和保障工作機制。
為了構建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要讓法制宣傳走進社會,走進學校。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2020年學校法制宣傳日主題活動總結范文5篇,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學校法制宣傳日主題活動總結112月4日是我國的憲法日,為推動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我校將每年的12月份定為法制安全教育月。結合我校工作實際,在全校開展了法制安全教育月活動,重點開展了國家憲法日學習宣傳教育活動。
圍繞國家憲法日主題,充分利用班級板報、電子屏、學校廣播站等渠道做好學習宣傳活動,使師生做到知法、守法、護法,營造了憲法教育的良好氛圍。并精心做好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號召各班圍繞憲法學習日主題,開展一次“知法、守法、做合格學生”、“法律與我同行”主題班會活動,組織師生集體學習憲法知識。
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們的法律意識,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憲法日這天我們特邀請邊門鎮中心小學法制副校長、邊門鎮派出所副所長郭峰來到邊門鎮中心小學,為全校的師生進行法律知識講座。通過帶領學生觀看視頻,短劇表演,法律常識講座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宣傳教育。郭所長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自己辦案當中遇到的真實案例,為同學們講解法律常識,給同學們敲醒了警鐘。同時圍繞現在很多校園中存在的校園欺凌事件進行分析講解,讓同學們對校園欺凌有了新的認識,雖然這一現象在他們身邊偶有發生,但他們并不是真正意識到它的危害性。他們通過這次講座,知道了校園欺凌的危害性及應對辦法,同學們受益匪淺。在進行互動的時候,大家踴躍參加,用惟妙惟肖的表演生動地再現了校園欺凌時的場面,同學們在觀看的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教育。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法律,社會才會有和平和秩序,大家要知法懂法,更要遵法,還要合理的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維護自身的利益。
我校在國家憲法日學習宣傳教育活動有效開展,營造了守法光榮、違法恥辱的良好風氣,使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大大增強,也使學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顯提高,各項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的法制軌道,為學校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學校法制宣傳日主題活動總結220__年的12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法制宣傳日,為積極貫徹實施“12.4”法制宣傳日活動,為了進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根據市教育局指示精神,以及《中小學生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我校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為創建安全文明校園重要工作來抓。給學生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我校深入開展了法制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大家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制的力量深入人心。現將我校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成立領導小組,強化教師法制意識。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本次“12.4”法制宣傳日活動,2014年11月6日郭校長主持召開動員大會,認真學習《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成立了本次活動的領導小組、確定了本次活動主題和指導思想及活動內容。學校利用每周四的例會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并要求教師寫學習心得、交流法制教育經驗體會,努力提高廣大教師的法制意識和依法治教的自覺性。力求使全校廣大師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辦事。
二、營造文化氛圍,注重校園法制宣傳。
為了配合本次“12.4”法制宣傳日活動的開展增強宣傳力度,在學校門前懸掛“學習宣傳憲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的橫幅標語,在學校最顯眼的地方懸掛上名人畫像及其格言,各種規范守則等,營造校園氛圍。我們還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剖析法律案件,通過班會、夕會課向學生進行“法在身邊”的法制教育和現場討論會,營造濃厚的法律宣傳氛圍。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受到熏陶,在積極的校園氛圍中受到教育,從而明確了真善美、假丑惡,提高了對外來文化,各種犯罪違紀誘因的免疫力。
三、積極開展豐富多采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為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效果,我們采取多種教育形式對全體師生進行輔導;另一方面,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努力營造法制宣傳教育的氛圍。在此,學校進行“法制教育宣傳日”法制教育講座,進行法制教育主題班報活動;進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報比賽;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使他們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自覺性。由于思想重視,認識到位,教學效果較好。
主要工作:
1、利用11月6日教師例會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提出工作要求。
2、組織學習: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其他的一些法律知識,加大培養法制觀念的力度。
3、宣傳板報:學校開辟一個法制園地,采取板報等形式,以學生學法為內容、定期搞好法制宣傳。
4、11月18日各班班主任還利用班會、夕會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活動。
5、11月25日校園廣播臺做一次普法專題廣播。
充分利用校廣播站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向廣大學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使學生人人懂得學法、知法,做守法的小公民。
6、開展班隊會活動。
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張娜以“法律助我成長”為主題的少先隊法制教育活動。
7、法制講座:12月2日學校舉行法制教育專題講座
8、12月5日各班以手抄報的形式把法律知識向同學展示。
9、12月9日__老師國旗下講話“做一個守法小公民”
“12.4“法制宣傳日雖然告一段落,但我們決心繼續開展好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活動,上好法制課,利用各種薛傳載體,搞好宣傳,使廣大師生不斷增強意識,形成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總之,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我們將持之以恒地開展好此項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學校法制宣傳日主題活動總結3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我們以班主任工作為主線,通過班會、校報、校廣播站、宣傳欄及專家學者報告等形式,把革命傳統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結合起來,以“12.4”法制宣傳日為契機,全面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
一、把法制教育融入日常教學與活動
學生入校伊始,我們就把校規校紀教育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課,嚴抓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各年級各班級將法制與安全作為學生教育的頭等大事,利用班會、班級、黑板報等形式,廣泛宣傳,并于今年10月份和所有學生簽定了“安全協議書”。
二、開展專家講座,提高學生思想意識
結合改革開放30年宣傳教育,我們在全體學生中開展了“法制、安全、健康成長”主題征文,引導學生反思自小學至今親身體驗到的教育巨變,增強遵紀守法、積極向上的自覺性。
我們于今年10月份,聘請老校友,南京軍(!)師大學教授徐福慶專門回校做“人生成長”報告,徐教授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給全體學生以啟迪,堅定學生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的積極性。
三、通過各種渠道,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學校廣開宣傳渠道,新竹報、校廣報站開辟了專門的“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欄目,學校宣傳欄期期都張貼法制與安全內容。
結合宣傳教育活動,學校又每月進行一次專項法制與安全檢查,對管制刀具、非法音像、書刊,對教室、宿舍內的用電等安全隱患進行全面的檢查,集中整治。
“依法治校、以德治教”,通過我們的工作,全校學生法制意識強、依法行事觀念濃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獲得積極進展。
學校法制宣傳日主題活動總結4為推進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我們努力做到經常教育與集體教育相結合,普遍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通過扎實而有效的法制教育宣傳活動,學生的基礎道德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文明行為習慣得到基本養成,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得到了及時的預防和矯治。
一、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任務
在法制教育中,成立了法制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書記任組長負總責,抓好法制教育制度的制定、健全和貫徹實施。德育主任為副組長,做好各項具體的安排、組織和教育工作,班主任等其他老師工作者充分認識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引導青少年學生自覺遵守社會秩序,依法維護自身權益,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德育處、教務處、班主任、少先隊等各方面,形成了法制教育的合力,通過共同探討,統一思想,確保了法制教育的一致性。
二、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質
通過各種政治學習,業務培訓,通過對《教育法》、《教師法》、《未成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廣大教職工增強了依法執教,依法治教的自覺性,杜絕了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等違反師德行為的現象,明確了學校在未成年人保護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與法律責任。幫助教師確立了轉化一個后進生比培養一個優等生更重要的意識,加強幫教轉化工作。在工作中多給后進生一份理解、一份關心、一份愛護,為他們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轉化環境。
三、學生法制觀念不斷增強,出現了護法典型
我們先后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了《憲法》、《刑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法律、法規。通過講解,使學生了解了我國已步入法制化軌道,我們要自覺地用法律法規來約束自己、保護自己。同時,利用課堂教育,配合重大節日、活動和課外閱讀等多種形式開展法制教育。
通過學校法制教育,廣大學生的法制觀念進一步提高,遵紀守法觀念,權利義務觀念,特別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見義勇為的觀念開始樹立,出現了護法典型。
四、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實施立體化教育
積極組織對學生家長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積極引導家庭開展各種學法活動,充分發揮好家庭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在校進行“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的圖片展示讓每個學生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關內容,知道兩法賦予自己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使學生聽課后,知道了什么行為是合法的,什么行為是違法的;懂得了什么事應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
我校堅持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利用晨會、班會活動,以《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主要內容的法律知識學習,培養學生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總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我們將不斷努力,扎實開展具體工作,勇于開拓創新、探索。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途徑,以提高工作的實效,確保我校的違法犯罪率為零,爭創平安學校。
學校法制宣傳日主題活動總結512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法制宣傳日,為響應上級活動通知,做好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我校根據學校實際,以“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為主題,制定一系列活動方案,并踐之以行,力求有效對全體師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給學生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我校深入開展了法制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大家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制的力量深入人心。現將我校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成立領導小組,強化教師法制意識。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本次“12.4”法制宣傳日活動,認真學習《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成立了本次活動的領導小組、確定了本次活動主題和指導思想及活動內容。學校利用每周一的例會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并要求教師寫學習心得、交流法制教育經驗體會,努力提高廣大教師的法制意識和依法治教的自覺性。力求使全校廣大師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辦事。
二、營造文化氛圍,注重校園法制宣傳。
學校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剖析法律案件,通過班會向學生進行“法在身邊”的法制教育和現場討論會,營造濃厚的法律宣傳氛圍。
三、積極開展豐富多采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職業素養包括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隱性職業素養包括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態度等方面。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則包括:專業知識、臨床技能、人文素質、醫德修養。其中,專業知識、臨床技能為顯性的職業素養,人文素質以及醫德修養為隱性的職業素養。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是從事醫學活動的基本條件,故加強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教育,將其貫穿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將是未來醫學生素質教育的新趨勢。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從學校到醫院、從課堂到病房、從書本到病人、從學生到醫生的轉變,是醫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實習期間對他們進行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救死扶傷的精神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今后養成以人為本的職業素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實習階段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方法
(一)崗前培訓
學生在校接受的主要是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培訓,缺少臨床實踐經驗,當進入臨床實習后,很多學生表現出束手無策,此時,必要的崗前培訓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職業素養的形成是從進入臨床實習開始的。實習單位應加強對實習生的崗前培訓,培訓內容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醫德醫風教育
要使醫學生完成從一個醫學生到實習醫生的轉變,首先要進行醫德醫風教育,使其深刻領悟到,“救死扶傷”的內涵,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意識。為醫者,必懷仁者之心,善待生命,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伸出友愛之手;為醫者,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用藥,維護醫學神圣,守護醫生的職業尊嚴。通過多媒體授課,提出明確的醫德醫風規范要求,讓學生充分認識醫德醫風的基礎、重點、方向和核心;組織實習生觀看醫務工作者先進事跡的視頻資料,討論觀后感,讓學生感受到先進醫務工作者的高尚情操,進一步增強自己為醫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其以嚴謹的態度進入臨床工作,為今后成為一個合格的醫護人員奠定基礎。
(2)法律意識的教育
隨著患者及其家屬法律意識的增強,醫療糾紛的日益增多,醫患矛盾激化,加強醫學生法律素質教育,使醫學生全面掌握與醫療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是培養醫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臨床實習階段,首先要提高實習醫院對法律意識培養的重視,為相關課程的安排及實施提供便利條件。其次,加強師資力量的培訓,提高臨床教師法律意識,只有帶教教師法律水平不斷提高,才能滿足醫學生掌握法律知識的需求,讓醫學生在執業準入前,就具有基本的法律知識和健康的法律心理準備。再次,改善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通過一些典型案例的探討、學生辯論、角色扮演等,使實習生熟知患者的主要權利,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病人和自身的權益。
(3)醫患溝通技巧教育
一名合格醫務工作者應具備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因此,在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將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作為主要的臨床技能之一進行有計劃的培養教育,對保障學生將來的醫療工作順利進行,增強醫患的信任感,減少醫療糾紛等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開展醫患溝通技巧教學,使醫學生注重自身醫患溝通技巧的培養,學習運用成熟的醫患溝通經驗來充實自己的實踐技能。帶教老師在教學中,結合在各類突發事件和醫療糾紛中有關醫患溝通內容的典型案例,對臨床醫療護理工作進行重點剖析講解,同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模擬醫患雙方展開辯論和中心發言,幫助學生提高溝通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是防范日后執業生涯中醫療糾紛發生的需要。
(4)人文的教育
現代醫學模式已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種醫學模式從生物、心理、社會全面綜合的水平上認識人的健康和疾病,反映了醫學技術的進步,從更高層次上實現了對人的尊重,對醫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臨床帶教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知識、人文素養,遵循人文素質教學規律,堅持科學發展觀,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講授醫學專業知識的同時,灌輸人文知識,進行人文精神教育,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同時,思想上得到直接的熏陶,人文素養也得到一定的升華。教學醫院應定期舉辦醫學科學和醫學人文精神專題講座,使學生將醫學人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患者。
(5)禮儀修養的教育
禮儀修養是醫患雙方贏得尊重和愛戴,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最佳形式。良好的禮儀修養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人的痛苦,對醫療護理質量的提高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將理論培訓和情景模擬表演相結合,對實習生進行禮儀培訓,可讓醫學生遵守禮儀規范,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服務質量,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并給患者以良好的印象,增強患者的信任感,對防止醫療事故或糾紛的發生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臨床帶教
帶教老師在實習生實習生活中扮演著“授人以漁”的角色,其言傳身教對實習生的影響不可忽視。選派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醫護人員作為臨床帶教老師,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臨床帶教老師應該“以身做則”,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以德育人,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正確的醫護觀念,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讓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醫德,言傳身教,讓實習生接受高尚醫德的熏陶。
(三)考核評價
考察和評價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社會適應能力等隱性職業素養是考核醫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建立針對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帶教教師評價、病人評價、護士評價了解和判斷學生社會交際能力、溝通能力、職業道德修養和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評分,將考核的原則、內容、方法等加以科學化和合理化,并不斷加以總結、修改和補充,使考核評價機制在隱性職業素養教育中產生良好的效果。
三結語
一、思想認識有了提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認識上到位,才有行動上的自覺。聯系自己的工作實踐,我認為,法律知識的缺乏,法律運用上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都很大程度阻礙經濟的更大發展,并引發種種矛盾,危害著社會穩定。在學習中不斷認識到,雖然自己知道法律價值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相關法律知識準備不夠充足,在處事中更多地想到運用行政手段去管理事務,而不善于運用法律手段。因而,作為公務員,學好法律重要,懂得合情合理的運用法律也非常重要,理順工作、維護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和諧。
二、主動認真學法
作為一名新任職的教育行政干部,懂得教育等相關法律法規,懂得在教育行政管理中運用好法律法規,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乎黨的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來到新的崗位,我抓住各種法制培訓、講座等機會了解法律知識點,并在工作之余認真學習了《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民辦教促進法》、《教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更深認識到如何依法辦好教育事業。
法治與人治相對,意指國家采取一系列完善的法律制度來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以維護社會秩序。一般而言,法治不僅包含著法律和制度,還包含著思想、意識和理念。前者是顯性的,后者是隱性的。隱性的“法治”決定著法律和制度的合理性及其能否獲取普遍的服從。
1.邏輯關系:共同使命征途上的“相依為命”
幼兒教師隊伍師德建設作為道德建設的一部分,隸屬于德治。故此,我們上升到概念層面從德治與法治的關系這一角度來理解幼兒教師隊伍師德建設亟須法治的必然性。其一,從內涵上看,法治與德治的價值互蘊。無論是德治,還是法治,我們首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德與法的標準是什么?顯然,只有體現社會普遍利益的法律才可以獲得社會的普遍服從。這就是說,法律的權威必須源于自身所包括的道德內核,譬如體現人們對幸福、安全的期盼以及對正義公平的追求,否則它就會成為形同虛設的“死法”。道德的標準也是一樣,多元化的道德必須借助于法治的民主與平等的意涵,方能為現代民主社會所接受。其二,就社會目的而言,都是維護社會統治。“法治”與“德治”均屬于上層建筑范疇,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行為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兩者皆是為了建立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使社會處于健康發展狀態。其三,從調節機制來說,兩者互成“補角”。前者主要借助于社會輿論、社會教育來培養人們道德情感,通過道德譴責來懲罰道德失范行為,是一種“軟調節”;后者是由國家立法機構制定或認可法律來約束或制裁人們的行為,主要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實施,是一種“硬調節”。其四,從法治建設對“德治”的作用來看,“法治建設不僅關乎法律的健全本身,而且關乎我國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走向,因此,以法治推進道德,是我們時代所面臨的偉大使命”。學前教育作為社會的一個子系統,同樣受到法治的影響。因此,用“法治”來推進幼兒教師隊伍師德建設從邏輯關系層面上來說是行得通的。
2.實踐訴求:幼兒教師師德失范行為需要法治的介入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舊的道德觀念受到嚴重沖擊,新的道德規范尚在建立之中,而教師正處于新舊道德交替的歷史嬗變期,面臨著新的挑戰與考驗。在此情況下,由于道德調節本身的非強迫性,一些幼兒教師嚴重違法行為屢屢出現,包括常見于網絡的“虐童”事件、漸行漸遠的“喂藥”事件和偶有發生的“校車安全”事件等。對此,學前教育專家馮曉霞說道:“我們現在的法律太不完善,很多法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更像是一個宣言和原則,對于這些違法的教師太寬容,很多虐童事件曝光后,無法處置,難以量刑,當事人僅僅被拘留和罰款,最后便不了了之。對于這些不止一次毆打、傷害孩子的教師,我們不僅要讓他們負起相應的刑事責任,更要永久性地禁止他們進入這個行業。”很顯然,由于“法治”在幼兒園的缺位,致使一些幼兒教師為所欲為,即使獲得相應的懲罰,當事人受到了教訓,也不能從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強硬的威懾力,幼兒教師在內心深處欠缺“法律的威嚴性”。故此,我們必須在加強幼兒教育領域的法治建設,以規范和引導幼兒教育實踐。
3.現實困境:法治建設在幼教領域的“擱淺”
宏觀層面,學前教育法律法規不完備,師德建設無“法”可依,需要“通過立法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法制軌道”。我國已有的學前教育法規從內容上看較為全面,如《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然而,這些法律法規在有效性和強制性上都存在著不足,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此外,涉及幼兒教師隊伍師德建設的內容較少,缺乏有關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方面的相關規定。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只能依據《教師法》《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而這些法律法規具有普適性,其中教師行為規范也大多屬于指向性法規。指向性法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實踐的寬度,但無法為專業、特殊的幼兒教師群體提供可參考的實踐行為標準依據,從而難以約束教師道德失范行為。有關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處于中空地段,不僅造成了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為無法可依,還使學前教育管理部門在管理過程中難以做到有法可依。微觀層面,幼兒教師的法律意識不強,師德建設缺乏內在的約束力。法律意識在內容上包含“對法現象的知曉、理解和把握;對法規范和法行為的情感、評價和態度;對法現象的意愿、要求和期待”。在現實中,一些幼兒教師在以上三個方面表現得不盡人意。其一,對基本的法律常識的缺乏。譬如,一些幼兒教師為吸引家長以便獲得更多的生源,通常以本班、本園的兒童生活及活動的照片作為宣傳的噱頭,絲毫不知道這已經侵犯了《民法通則》中規定的兒童享有的“肖像權”。其二,對法的情感“疏離”。這主要表現為幼兒教師在工作中僅僅將法律(如《教育法》《教師法》等)作為自己行為的最低要求,形成了“在幼兒園工作只要不違法就行了”等類似的心態,缺乏對法律精神的信仰。因此,在日常教學中,由于環境影響的復雜性以及一些幼兒教師(特別是新手幼師)自身情緒自控性較低,屢屢曝出幼兒教師體罰、虐待兒童等師德失范行為。三是用法的意愿不高,當教師自己權益受到侵害時,很少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諸如一些民辦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園簽訂《聘用合同》后,教師對待自己不合理的薪資待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問題時,不能積極運用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
二、以法治推進幼兒教師隊伍師德建設的對策探尋
法治包括法律、制度和執行過程中的普遍服從。從法治的外延出發,基于其與幼兒教師隊伍師德建設的關系,可以從三方面探尋可行之策。
1.加快《學前教育法》的立法進程,做到有法可依
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以法治推進幼兒教師隊伍師德建設的先決條件。《教育法》明確規定: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學制的第一階段,是基礎教育的基礎。這從法律上確認了學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至此,社會各界就一直為制定《學前教育法》而努力。1998年開始,龐麗娟教授就學前教育立法問題提交提案,直到2001年,該提案才被作為民進中央的提案提交到政協大會。2003年,學前教育立法被列入十屆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的立法規劃,2004年,該委員會開始進行立法調研,并于2006年年底委托教育部開展學前教育法案的研究與起草工作。2007年11月,教育部將學前教育立法納入了今后五年的立法工作重點。2011年2月,教育部在公布年度工作重點時,指出要在同年啟動學前教育立法。2012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學前教育法列為立法項目,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真研究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加快立法工作進程。2013年,教育部已全面啟動學前教育法的起草工作,開展立法調研。綜上可知,從學前教育立法提案到現今,大約經歷16年,其立法進程是緩慢而艱辛的。而在此之前,《義務教育法》(1986)、《職業教育法》(1996)、《高等教育法》(1998)都相繼頒布與施行,而學前教育至今仍沒有全國性的專門法律,使其發展缺乏必要的政策規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因此,要加快制定《學前教育法》,提高學前教育的法律地位,保障學前教育發展。加快《學前教育法》的立法進程還是“由學前教育本身特點所決定的;學前教育發展現狀的需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需要;構建完整的教育法制體系的需要;順應學前教育立法國際性趨勢的需要”。在推進立法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學前教育立法以《憲法》《教育法》以及《教師法》為直接立法依據,并適當考慮《未成年人保護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幼兒園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第二,遵循學前教育立法的基本理念與價值取向,包括“強化學前教育的公共性與公益性;強化學前教育的公共性與公益性;以公平和均衡為基本立法價值取向,優先保障并向農村和弱勢群體傾斜”;第三,突出幼兒教師師德的地位,對幼兒教師的師德行為給予明確、可操作的規定,并界定師德失范行為的程度以及相應的懲罰措施;第四,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前教育法的立法相關經驗,并結合我國學前教育相關規章、制度條例等,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出科學的法律。
2.構建有效的幼兒教師職業宣誓制度,內化外在約束
“道德需要制度的倫理關懷。通過制度的合理安排使各種復雜的社會利益關系得到正當解決,這是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礎。……如果沒有制度調節來奠定和保持社會公平、正義的倫理基礎,那么道德自律在利益沖突面前是很難維持鞏固的。”制度在道德建設上無論是外在倫理關系的調節還是內在道德自律的鞏固都起著基礎性作用。宣誓作為一項儀式,具有“證明;相互取得信任;建立共同體;合法化”等作用,建立起職業宣誓制度,可以為職業道德的建設提供保障。目前,在我國醫生、公務員、律師、醫生等職業中已相繼建立職業宣誓制度。幼兒教師作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卻缺乏有效的宣誓制度。實踐證明,宣誓對教師是有積極作用的,例如,可以內隱地強化教師的角色認知;有利于教師職業情感的陶冶;有利于未來教師職業行為的規范和激勵。更重要的是,構建幼兒教師職業宣誓制度是把法治落實到實處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誠如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的精神》上所寫:“誓言在羅馬法中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沒有比立誓更能使他們遵守法律了”,便很好地詮釋了宣誓能夠促進法律的普遍服從達到內化的作用。構建宣誓制度,首先必須要通過明晰的法律條文對教師宣誓制度予以確定。如果在法律上缺乏制約,致使宣誓制度欠缺相應的地位,則易造成宣誓活動流于形式。因此,須從宣誓的主體(幼兒教師)、宣誓的對象(憲法等法律或國家)、宣誓的時間(入職時和教師節)、宣誓的內容、宣誓的儀式(奏國歌等)等方面做出翔實的規定。其次,重構新時代的教師誓詞。鑒于“追尋職業道德的源泉,學習職業道德的精髓,重構教師職業誓詞,是時展的要求”,因此,幼兒教師的誓詞應當主要包括:教師對于教育事業的信念堅守和獻身教育事業的專業理想;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職業態度及職業精神;教師對與教師職業相關的他人(領導、同事、學生家長)的承諾;宣誓者對本人的嚴格要求(教育者成為一個合格教育者的條件)和對教師實際生活(教師在其中所能體會到的甘與苦)的接受與承諾。其次,明確宣誓的流程。其流程可根據具體的宣誓大會而定,但筆者要強調兩點:一要有視、音頻等記錄,為幼兒教師日后工作提供自我監督;二應有其他非教育部門人員到場,以督促活動的進程。最后,要為宣誓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通過經費的投入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3.提高幼兒教師的法律素養,倡導依法執教
醫學院校法制教育存在邊緣化現實高校對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大多局限于教學計劃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的設置[4],該課程是由《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兩門課合并而成,其中涉及法律部分的內容削減到僅占總篇幅的1/3左右。根據本課題組對安徽省四所主要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調查:首先,開設該課程的學時數平均約49個,“法律基礎”部分約占16學時(若按照原兩門課計算,總學時至少在80個以上,“法律基礎”部分內容超過30個學時),而內容幾乎涵蓋所有的實體法和程序法。由于內容龐雜與課時太少導致教師無法對“法律基礎”部分科學合理的講授,勢必使部分教師產生“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被弱化的錯覺。這大大挫傷教師對該部分內容教授和研究的積極性、并嚴重影響教學效果,使法制教育在醫學教育體系中被邊緣化。其次,4所院校中獨立開設《醫療衛生法規》課程僅為2所,1所融合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還有1所沒開設該課程;開設該課程的院校平均學時數約21個。1000名被調查學生對本專業所講述的法律內容認為“學時適中、內容豐富、效果良好”的僅為27.58%[5]。其三,從事法制教育的教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學人文者醫學知識欠缺,學醫學者人文知識不足[6]。此外,還存在教育形式單一、教學方法落后、支持性環境不足和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等。
構建醫學院校的法制教育新體系
國家、學校和社會應重新認識構建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制教育體系。在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途徑和方法等方面應加強建設,并進行有效實施和科學評價。培養和造就一支具有較高法律素質、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衛生人才隊伍。提高認識,科學定位醫學院校法制教育目標“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目標,法制宣傳教育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加強醫學生法制教育,“使他們具備權利意識、責任意識、義務意識和法治觀念”[7],有利于規范當前醫藥衛生行業中的不同主體的行為,推進新醫改目標的實現。首先,國家在制定高等教育方針政策層面必須賦予法制教育的獨立地位,教育主管部門應為醫學院校構建一套完整且與醫學道德教育并存的課程體系。高校應轉變法制教育從屬性觀念,“突出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同等性”[8],使廣大師生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同時要“盡量避免法律工具主義影響,真正將法制教育當成一種信仰教育”[9]。其次,醫學院校應構建符合醫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特別是新醫改目標要求的法制教育目標體系。在構建中既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的要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又要突出“學校教育學科的課程性”;并充分發揮醫德與法制教育的互補功能,實現兩者協調發展、有機融合。通過法制教育使學生達到“知-信-行”的轉化過程。
完善法制教育的內容體系目前,我國醫學院校對學生相關法律知識的教育明顯滯后于法治社會的建設和醫學專業知識的教育。醫學生的法律基礎知識和醫療執業相關的專業法律知識嚴重匱乏,一些學生違法犯罪、日常違約受騙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醫療糾紛常見于新聞媒體。醫學生法制教育難以適應現實社會和未來執業環境。改革和完善醫學院校現有的法制教學體系,加強法制教育的學科建設,“學科是教育教學的基礎和依托,教育是通過學科來進行的”[10]。建立符合高等醫學教育規律、和諧社會建設和促進人全面發展需要的課程。因此,醫學院校的法制教育內容應設計三個層次、實現三項目標。第一層次:開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律基礎課程,重點掌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論、法學原理、憲法和基本法的理論及相關重點法條。使學生能夠熟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本質和內涵、基本法知識,學會法律思維和增強法律信仰。第二層次:開設日常公共安全和就業創業方面的法律課程,重點掌握網絡安全、道路交通、食品安全、治安管理、就業促進、勞動合同、社會保險和公務員招考等方面法律知識。提高學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識,警惕就業陷阱、反就業歧視,明確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中所享有的權利義務,自覺養成“依法辦事”。第三層次:加強職業法律教育,重點掌握執業醫師法、藥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傳染病防治法、母嬰保健法、侵權責任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醫療法律教育與臨床專業課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醫療法專業知識”、樹立醫療權義意識;領會醫事法律精神,增強“醫療職業的法律技能”,緩解當前醫患緊張的關系。這三個層次是相互聯系、逐步遞進,通過對醫學生系統的法制教育以實現醫學人才完美的人格。
探索靈活多樣的教育途徑及方法醫學院校法制教育應根據教育的特點和醫學生的需求,突出學科課程的特性。在充分發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主陣地的基礎上有效開辟多種教育途徑,將法制教育貫穿于高等醫學教育的全過程。充分發揮課堂法制教育基礎性的作用首先,提高法制教育課堂效果。在灌輸式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互動式、診所式和實踐性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培養其法律情感;同時,學校適當增加學時數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增設配套性的系列選修課程,增加涉及大學生安全和醫療行業中發生的典型案件,通過模擬法庭、以案說法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展開討論、相互辯論,教師給予積極引導和總結。其次,綜合研究醫學專業課學科與法制教育相關內容,提煉出法制教育知識的滲透點,將相關的法律知識融合于專業課的教學中。“此方法解決了由于學校課程繁多,難以為公民教育課挪出專門的時間和空間之難題”[11]。積極開設第二課堂,挖掘和利用社會法制教育資源醫學與法學均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醫學生法制教育在課堂教育的主渠道外應積極探索新途徑,延伸到教室外、到社會中去。一方面,將優質的法制教育資源引進校園、走進教室。通過聘請法學院校和三甲醫院負責醫療糾紛處理的專家擔任醫事法專業的教學、開設講座等;邀請律師、人力資源和司法部門相關人員走進校園。通過作報告、展板、知識競賽、舉辦模擬法庭和開展巡回法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學生走進鄉村、走入街道社區開展法制情況調研,參觀司法機關、監獄和進入法庭旁聽等方式了解社會違法犯罪現象等活動,用鮮活的案例對學生開展體驗式的教育。此外,學校相關部門和學生社團應運用廣播、報刊、宣傳欄和互聯網等作為法制教育的載體。形成多管齊下、各部門分工負責與相互協調參與的法制教育新格局。#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