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新工科課程建設

新工科課程建設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10 10:45: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工科課程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工科課程建設

篇(1)

關鍵詞:新工科,綜合素質,冶金工程,人才培養

冶金工程專業以物理化學、冶金原理、傳輸原理為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為基礎,現已拓展到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生物冶金及冶金能源與二次資源回收等方向。

1國內外冶金工程專業分布

我國冶金高校分布見表1所示。可見,冶金工程專業的分布,緊緊圍繞資源而建。那么本專業畢業生需掌握基本原理及實驗技能、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在相關領域從事生產、設計、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專業技術及管理人才。因此,除基礎核心課程外,還應重視特色課程,比如:雙語教學課程、研究型課程、討論型課程和資源特色課程。根據貴州省的資源特色,貴州大學冶金特色課程有錳冶金學、鈦冶金。另外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信息技術的進步,國內外冶金工程專業正在緩慢的轉型,國外冶金表現尤為突出。表2是國外傳統冶金高校的分布。比如:化工冶金、礦物冶金,冶金材料和生物冶金等,這是順應社會與市場發展的需要。同時,在本科教學的基礎上,著重對其進行引導創新及高層次方向研究。因此,非常規冶金發展非常迅速,真空冶金、微波冶金、超重力冶金、超聲波冶金等,并獨樹一幟。比如昆明理工大學的真空冶金與微波冶金,北京科技大學的超重力冶金,其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在冶金領域的運用,效果都優于常規冶金,可能是未來的一個大的方向。

2新興產業相關工科專業分布

最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發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新工科”已經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隨后各個高校舉行了相關專題討論研討會[1]。新工科建設需要重點把握教與學、創新創業與實踐;新工科是基于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國際競爭新形勢、立德樹人新要求而提出[2]。因此,在這樣基礎氛圍下,目前全國工科專業建設注重專業設置前瞻性,一些緊缺學科專業也加快建設和發展,2010年后相關新興專業分布見表3所示。那么冶金工程專業的發展也應該順應時代,強化自身專業素養,提高冶金工程工科專業的責任與使命感,回報社會。

3冶金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基礎課程建設培養方已問題不大,關鍵在于冶金工程專業實施專業英語及雙語教學,因為其是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順應我國冶金工程行業發展趨勢的體現;也是為了服務國際化、全球化的中國鋼鐵行業,所以如何全面提高專業英語或雙語教學已刻不容緩[4]。20世紀70年代,專業英語的教學理論和實踐已在歐美、日本等很多國家得以普及。對于冶金工程專業的學生,簡單地說專業英語不僅能幫助了解國際上本領域的研究現狀,還能對日程英語的交流學習起到促進作用[5]。但通過某地區高校冶金專業英語教學調研可知:教材絕大多數是自編講義,詳見表4,而且授課語言基本上是“以漢語為主”[6]。由此可見,冶金專業英語教學過程問題較多,而且該領域專業的師資力量薄弱,遠遠達不到學生的需求,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冶金專業英語教學質量和效果。

4結語

由于冶金工程專業的特殊性,課程涉及面廣、實踐性強,實習過程危險性大等,因此一些企業不愿意接待學生的認識實習與生產實習。但好在部分高校已經開始運行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平臺系統。虛擬仿真包括高爐煉鐵、轉爐煉鋼、板坯連鑄、LF精煉及鋁電解等各工藝過程的2D/3D動畫、視頻、教科書電子資源、論文電子資源等專業相關的素材庫;這樣讓學生更直接行動形象地了解整個工藝過程,而且學生通過仿真系統可以在線學習,數值建模某個工藝流程,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7]。因此,仿真系統平臺的建設是未來冶金工程教學教輔的必備平臺。

參考文獻

[1]張大良.因時而動返本開新建設發展新工科——在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國大學教學,2017,(04):4-9.

[2]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

[3]吳愛華,侯永峰,楊秋波,等.加快發展和建設新工科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9.

[4]李建立,余岳,朱航宇,等.冶金工程專業雙語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16,(02):49-51.

[5]王苗,李進,王碧俠.冶金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13,(01):59-61.

[6]任朝迎.昆明地區高校冶金專業英語教學調研[J].中國冶金教育,2015,(01):43-46.

篇(2)

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給產業帶來很大的變化,制造業首當其沖,將會成為各國經濟未來競爭的前沿。美、德、日本等發達國家都相繼做出了戰略部署,我國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人工智能2.0”“一帶一路”等重大部署,主要解決產業與科技的重大發展問題。加入競爭潮流,推動傳統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教育部以此為契機,舉行了高等工程教育發展研討會,形成“‘新工科’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等文件,提倡以跨界、創新為特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這樣戰略的發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撐,也為下一步的工程教育創新指明了方向。高校應該主動調整教育結構,發展新興前沿學科專業,積極推動工程教育改革創新。迎接全球新的科技與產業革命的到來,為培養新型工科人才,提升我國社會產業升級與發展做出變化。于是“新工科”概念應運而生。

二、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

現代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是在20世紀80年代,與新工科的人才培養的新理念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造成人才質量的缺失。

(一)學科壁壘,限制藝術設計人才知識體系的拓展

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更多是專業學習,對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在專業培養方面,大多數院校仍然強調傳統型的技法教育,以造型和設計基礎及專業三大塊為主,而相關學科知識涉及太少,知識體系不完整,遠遠達不到創新融合的知識和能力的需求。其次,由于招生政策上重專業、輕文化課的特點,以及專業劃分過細等原因,造成專業之間隔閡嚴重、知識面狹窄,限制了藝術設計知識的全面性。

(二)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呈現模糊性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而人才的優劣就落在課程設置上。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在同時展上呈現出模糊性,課程建設落后,學科體系創新不夠。專業課與基礎課、通識課、技能課等缺乏規劃,課程科目多,課程內容重復現象嚴重,教學內容單一,實踐應用能力和對新技術的拓展不足。導致教與學出現較嚴重的脫節。直接影響了專業設計的水平和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傳統教學方式束縛學生創新力的培養

教育方式陳舊直接影響學生的創新力,老師主導教學,學生被動學習,課程教學設計落后,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和創新意識認識不足。在現行的藝術類升學體制上,過于強調專業成績,直接造成學生在文化學習能力上的欠缺,綜合素質偏低,缺乏獨立思考的精神和溝通能力。老師在教學中把藝術設計教育當成一門技能課,圖形語言表面視覺化的訓練較多,造成培養目標不清晰、知識體系不完整,忘記了設計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

(四)師資結構不合理,實踐性教學滯后

理論與實踐脫節是高校目前比較嚴重的問題,大部分的老師學歷高、有理論知識,很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能力,對藝術設計這種要求實踐性強的課程教學把握不了。也有一些學校要求教師追求科研,或要求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導致教師對教學缺乏熱情,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風格的形成。此外,高校由于盲目擴招,部分師生比例失調、教師一崗多職、大班授課等,甚至質量監控和評價機制不健全,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新工科”背景下藝術設計課程建設的思考

“新工科”的理念給教育帶來了新思想,藝術設計專業應該順應潮流,改革創新,探索符合現代藝術教育規律和時代特征的新培養模式,為學科的發展提供新思路。

(一)學習“新工科”理念,促進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新模式

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首先需要加強創新思維培養,培養對美的洞察力,克服由于招生政策產生的影響。依托新工科的新理念、新培養模式,強調跨界融合創新教育,著重邏輯思維的突破訓練。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進行技術性的創作和創意活動思考的同時,加強對創造美的認知,將內心的感悟轉化為自己獨特的藝術設計語言。加強通識教育和跨界交叉學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通專融合、跨界培養”的思路促進人才培養,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要求藝術設計學科與其他學科、本專業與其他相關專業之間交叉融合和跨界發展,打破單一的學科和專業界限,向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方向發展,構建新的藝術設計體系,讓學生在廣闊的哲理空間中享受設計教育。用實踐教學帶動創新創業。實踐和創新能力的訓練是藝術設計專業的根本,包括手、腦、耳、眼、口等多方位的訓練,加強信息、產業、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協同育人,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藝術設計教育責任共同體,力求多元、多維度發展,推動藝術設計創新創業的提高。

(二)用跨學科學習方法來構建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新通道

傳統的藝術設計學科涉及圖形、造型、色彩學、空間學等幾大類知識,更多的是用形象思維。加強跨學科學習,培養用工科思維去提出、分析、解決問題,構建藝術設計人才的新方向。1.跨學科交叉培養的構建。藝術與文理工科交叉學習,理工科課程具有較強的理性,學習的是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運用邏輯思維理性地解決問題;文科的感性思維與藝術設計相對較為接近,能幫助我們提高想象力、閱讀和理解能力,能給予藝術設計增加深厚的底蘊。比如,一句話或一首詩,可以成為一幅畫面,就能讓人產生不同的聯想,不一樣的意境。藝術設計離不開對理工科知識的學習,相互結合更能改變人類的生存空間和生活方式,比如,人類對新材料探索、人機數據產品、智能制造等都是藝術和科技結合的產物。因此,藝術設計的人才培養既要有想象力,又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從多學科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藝術與通識課程融合的培養。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它能構建和完善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習以創造力培養為前提,學生需要廣博的知識才能保證其知識結構完整,需要學生跨校、跨系、跨學科等方式全面學習。另外,通識教育還能彌補因應試教育出現“高分低能”現象以及對不同知識點的銜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藝術與實踐應用學科交叉培養。實踐性是藝術設計教學的特點,要加強實踐育人,可從校內和校外實踐搭建平臺,校外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可聘請設計師參與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編寫實用教材、指導學生實踐教學等,在校內建立創新團隊、增加實踐項目,建立綜合創新平臺。把人工智能、大數據、新媒體、數碼技術、3D打印等最新技術運用到藝術設計教學中。2.構建專業交叉學習模式,培養大藝術設計理念。首先加強本專業內的寬口徑學習。整合相關課程,減少課程內容的重復率,相互銜接,淡化專業教研室,完善院系內選修課的模式,讓專業之間深度融合。比如完成一個產品宣傳,就把標志設計、包裝設計、攝影攝像制作、海報設計等課程作為板塊來教學,形成專業一體化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把教學內容多樣性、適用性、連貫性等統一考慮起來建設。3.跨學科知識的學習培養還涉及其他方式。如彈性學制、大類招生、跨界培養、融合產學研教、轉專業、主輔修、搭建創新平臺等。還需加強慕課、網絡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等方式的學習。

(三)增強創新創業意識,打造產學研融合新平臺

前兩年,國家提出“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推動了創新創業的新,也激活了高校產學研教的熱情。以產業需求為平臺,促進高校創新創業的發展,完善科教結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建設以實踐一體化為出發點的協同育人組織機構。讓藝術設計學生能運用完整的思維,把創意通過實物展現出來,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還可以采用科研訓練、學科競賽、創客、工作室教學等模式,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以學生中心”,激發學習動力,讓學生明白自己是教育的重要參與者,養成自主學習、互動學習、深度和分析學習等多種學習方法,構建健全的知識面。同時,加強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的選擇方式。讓教師更多地定位在引導者的角色,重在傳授知識,制造學習氛圍和學習方法、方式上。以科研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是高校教師的主體,科研是教師完善自我和教學提高能力的源泉,要二者有機結合,以科研促進教學。同時,重構教學關系,讓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打破思維定勢,加強創新思維訓練,從全新的角度去完成藝術設計課程,培養學生創造力。嚴謹的治學態度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將科研項目、學術論文成果融入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良好的學風。例如,將人文社科課題的“麥草畫的應用研究”結合到藝術概論和工藝美術史等課程進行教學,能拓寬學生對民間工藝知識面,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及實際應用。增強了教學的深度、拓展教學的廣度;再如將素描的基礎教學課題研究成果與專業緊密結合,增強了知識的厚度和提高了教學質量。還可將科研成果運用到教案中,同步前進。這樣能培養學生的研究和創新思維能力,讓教師成為學習的推動者。

(四)提升教學質量體系,探索建立評價管理新機制

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是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保障,倡導素質教育,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作為評價的重要目標。

1.建立完善的教學保障體系。學生是教學質量的主體,也是教學和管理環節中的重中之重。學生對教學質量的建設和評價最具有客觀性,一個好的教學質量管理運行機制能決定教學的成敗,它必須結合學校定位,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結構,形成具有學科優勢、特色鮮明的專業。在培養和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加強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培養。比如啟動專業大類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專業與實踐教育的融通;搭建移動教學平臺,推進導師制、輔修、雙學位制度、促進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

2.規范教學質量監控與管理制度。教學質量監控管理是保證教學工作順暢,教學質量體系完整的組織工作,要求多部門相互協調和監管。課堂教學質量在監控系統中占據首要位置,保留傳統的督導、領導、同行聽課監管體系,增加學生督導組、行業專家組等機構,發揮學生督導組和專家組特定優勢,采取聽課、查課、評教評學、測試、質量跟蹤、信息公開制等形式。還需點到面、主和次等機動靈活的檢查體系,落實問題的收集和反饋,探討教學改進等并提出修改意見。實踐教學考核和質量監控體系的優化在藝術設計專業中極其重要,把握成果導向考核的特點,抓住行程式考核這條線,突出跨學科的兼容性。以授課教師為主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學界和業界專家參與考核等多種形式結合,強調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做到考核的客觀公正。同時,把握市場人才需求,建立實踐教學質量控制體系,完善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調查的工作管理,做到圍繞市場教學的學習考核模式。客觀的評價監控體系能促進工作,而教學結果是反映教師成績的重要依據,而多點運用學校教學和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教學檢查及教學管理,采用報紙、網上新聞、校領導信箱等途徑,實現數據的采集、管理、查詢、分析與上報的功能,并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再由相關部門進行調研、分析和準確評估,提出建議予以答復。

3.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力,而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評價的方式很多,更多的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如網評和學生信息員評教,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評價的客觀性,而學生信息員重在提供教學過程的動態信息;督導團是一個專家團體,能幫助老師改進問題,并將處理意見送至教務管理部門處理后由此再反饋到執行部門。教研室評價和教師互評兩塊,從某個角度來說,同行評價可能更深入,需要從師德形象、教學任務、教學規范、教研活動、業務進修、科研等全面進行。另外,考試也是評價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必須確保考核方法和成績的公平公正,做到以規范、調整教學為考試目的。

4.加強教學輔助與服務系統建設。高校的教輔和行政服務部門往往不被人重視,也非常重要,其任務是保障教學的順利進行。突出以教學為中心的管理方式,嚴格規范的管理、快速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是對這些部門的基本要求,也對教學的基本環境和學校的氛圍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包括校園網絡管理、教學設備及實驗實訓室、學工、后勤、圖書館、教師信息管理系統等保障系統,還涉及到教學系統、辦公管理系統、考務管理系統等,可借用校園網、大數據、微信、線上線下、定期質量報告,立足數據分析來為學校服務。

篇(3)

關鍵詞:技能競賽;新工科建設;計算機教學

1新工科與技能競賽

2017年2月教育部門全面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工作,先后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打造了領先全球的工程教育中國模式,為高等教育強國建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新工科是新經濟環境下應對新經濟的調整,站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滿足市場產業需求與未來發展的高度,在“卓越計劃”的基礎上所提出的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教育行動計劃。新工科擁有展現時展特征、多學科交融、涉及范圍廣等特點。新工科提出后受到了全國各個高校、教育部、各個產業的熱切關注。但是各個專家學者對新工科的研討主要集中在框架上,對高等教育課程體系設置鮮有涉及。以計算機課程教學為例,當前很多高校計算機課程體系依然沿用傳統的計算機課程知識結構,并且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上沒有進行創新改革,僅僅只是將全日制教材進行簡化、壓縮,甚至不經過創新改革直接使用,從而導致計算機教學與計算機行業人才需求相脫節,學生無法通過計算機課程教學成為社會所需的計算機綜合人才。當前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難以滿足新工科對計算機人才培養的要求,尤其是難以滿足“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人才要求。可以看出,為了進一步推進新工科建設,迫切需要針對新工科背景下的計算機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技能競賽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發展的重要成果不僅僅能夠代表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成果,同時也是高等教育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重要平臺。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參與技能競賽,能夠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不斷探索新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創新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對計算機教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技能競賽充分發揮了檢驗展示、選拔激勵、引領展示三種功能,尤其是連續多年邀請企業深度參與,從賽事設計、比賽規則到競賽裁判,絕大多數都是以行業頂尖專家為主,目的即為利用技能競賽來指導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教學的開展,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創新改革,充分體現了技能競賽所具備的企業對接、就業導向、專業技能培養的效用。

2新工科背景下技能競賽對計算機教學的啟示

2.1新工科背景下技能競賽對課程改革的作用

新工科背景下技能競賽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能夠起到風向標的作用,引領著高等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1)技能競賽對高等教育課程目標制定的指引作用。應用型本科院校掌握實時職業需求并不是從行業數據、新聞報道或數據統計上獲取的,而是需要與企業進行深入的接觸與溝通以掌握。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目標的設定則要求與企業進行深入密切的接觸與溝通,對職業崗位、崗位具體工作內容進行分析,才能夠設立正確的高等教育課程目標。然而,當前高等教育課程目標的設立并沒有與企業進行深入的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有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影響著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使得高等教育改革無法順利進行。高等教育課程目標的設定方面職業性有所欠缺。而技能競賽的開展可以給高等教育課程目標的設立進行有效引導。基于技能競賽應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準確得知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以便有針對性的設立教育目標,探索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途徑。(2)技能競賽有助于課程內容更加實用。應用型本科院校組織參與技能競賽則需要與企業進行深入緊密的接觸。在技能競賽的準備時期,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了進一步獲取比賽優勢會深入企業,探索掌握企業所需求的職業技能,了解企業的人才缺口,明確企業對職業人才的實際需求,以便做好充分的技能競賽準備,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這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設定相關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以及課程建設會形成重要的影響。另外,部分技能競賽會有企業贊助支持,企業也希望借此機會宣傳企業形象,提升社會知名度,從而主動與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密切接觸,讓應用型本科院校對課程內容的選擇更加有的放矢。(3)技能競賽主導學生專業技能提升。技能競賽中題目設定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以工作任務為導向,貼近企業的實際生產工作。技能競賽題目設定與企業經營需求相結合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課程內容選擇以及課程開展要貼近企業需求。技能競賽中具體的參賽項目都不是課程、課程教師單獨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擁有不同專業優勢的教師一同合作方能完成。這一需求則要求高等教育計算機教學課程需要始終圍繞工作任務來開展。技能競賽的最終目的在于引導應用型本科院校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準,為社會輸送大量綜合性、技能型人才。技能競賽是一個公平公正的展示交流平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比賽中獲得了優秀的成績能夠向社會、企業宣傳院校的辦學質量與教育實力,同時也為學生打造了展示專業技能的平臺,讓企業更了解當今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水準。

2.2新工科背景下技能競賽對計算機教學的啟示

2.2.1基于技能競賽下計算機課程教學

技能競賽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選拔的重要平臺,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重要措施,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制度設計與創新。應用型本科院校參與技能競賽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技能專業訓練,構建滿足技能競賽需求的計算機教學體系。技能競賽專業訓練對于參加職業競賽選手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經驗,需要技能競賽參賽選手從頭開始,嚴以律己。指導教師需要時刻關注比賽發展動態,準確掌握比賽要求,針對參賽選手的不同特點制定的細致的培訓方案。國際計算機技能競賽的項目問世是經過國家、企業對計算機產業發展市場調查的,競賽項目是計算機產業中較為廣泛與實用的領域。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教學產生了一定的指導性意義。早期計算機技能競賽主要側重于辦公軟件與PowerPoint的使用。因此,各大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了計算機辦公軟件與PowerPoint的相關課程。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個人計算機已經全面普及,在實現互聯網的鏈接、設置、信息傳遞方面需要運用到大量互聯網應用知識與能力。針對這一情況職業計算機技能競賽將競賽項目轉向為網絡應用,PowerPoint的制作也轉變為影視后期處理。針對計算機技能競賽的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教學可以實現方向轉移,適當加重計算機技能競賽內容方面的課程與訓練。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教學中的相關課程有網頁制作、計算機組裝、計算機網絡等。在職業計算機技能競賽的指導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要讓學生對計算機課程始終保持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所有學生需要在剛入學一年級時參與辦公自動化考試,考試內容為Word、Excel以及Win-dows的使用。計算機課程在學習網頁制作時要掌握Dreamweaver的使用。網頁制作后期要有網站,掌握建站點的相關技能,并且學會設計動態網頁。計算機課程要進一步加重實訓教學的比例。針對計算機網絡設備的調試與使用,應用型本科院校還需要建立專門的網絡實驗室供計算機相關課程實訓的開展。如針對技能競賽計算機教學可以開設《工業產品設計》、《影視后期制作》等課程。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情況,計算機教學可以選擇更加適合中職學生的教學方法,根據計算機教學內容應用項目教學法、行動導向法、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法等。

2.2.2基于技能競賽下計算機創新創業教學

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其應用領域也持續處于快速擴張中。計算機領域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深化了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教學必須要立足于時展的需求,積極探索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創業思路。在這一基礎下計算機教學必須要做好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傾向學生創新精神、創業能力、領導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是要打造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教師團隊。高素質師資教育隊伍決定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關鍵。技能競賽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點撥,只有提升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才能夠使得技能競賽準備工作順利開展,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組織與指導學生參與技能競賽要選拔培養一批擁有扎實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為計算機技能競賽提供技術支持。二是要培養學生技能競賽骨干隊伍。基于技能競賽的計算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要有意識的挖掘擁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將“有興趣、有意識、肯吃苦、善鉆研”的學生作為技能競賽的培養對象,鼓勵其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為這些學生提供計算機創新創業平臺。應用型本科院校還可以積極鼓勵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學生“傳幫帶”對計算機創新創業有興趣的學生,以保持技能競賽隊伍的穩定性。三是建立產學研結合的計算機實踐教育模式。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計算機人才培養目標,根據計算機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定位,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深化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將創新創業融入到日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培養。在計算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要重視“產學研”的結合,以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與企業合作共贏的結果。從國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先進發展經驗來看,計算機教學的產學研結合能夠充分利用應用型本科院校、企業、科研單位等不同教育形式與人才培養的優勢,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創新意識、創業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企業提供的產學研項目,可以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新合作模式,為學生提供參與技術創新、應用創新的機會。同時,高校可以從產學研項目中深入開發挖掘競賽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積極開展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核心的第二課堂活動,大力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體驗,讓學生能夠更加扎實的掌握創新知識與創業技能。

篇(4)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fession of a regional university is necessary to choose technology-based training mode. From reality of regional college, investigat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location and specifications, intellectual structure, describe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 in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training, propose the thinking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the mechanism of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of a regional university.

關鍵詞: 區域性高校;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Key words: regional university;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training mode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4-0213-02

0引言

從高等教育工科人才培養模式來看,一般可將其分為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研究型人才主要是重點院校的任務,而培養社會大量亟需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則是一般本科院校的任務,因此,多數區域性地方院校都選擇了技術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玉溪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區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原有基礎是師范教育,設置工科專業起步較晚,經過幾年的摸索,雖然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成果,但工科辦學基礎還相對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從觀念層面上來看還較多地停留在過去幾十年形成的師范教育上,還未完全從以前的師范教育模式中跳出來,對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的認識不足;從師資隊伍上說,現有師資隊伍較多偏重于理論型,缺少工程實踐方面的經驗,存在著重"學"輕"術"現象;從人才培養模式上看,重理論,輕實踐,存在著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比較薄弱、適應性較差等問題,迫切需要改革。

在高校逐步走出象牙塔、融入社會并與市場需求日趨緊密結合的今天,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作為區域性地方本科院校,其人才培養目標不能完全照搬研究型工科大學已有的模式,必須立足實際,面向市場,服務地方,依托行業,發揮優勢,走出特色化的專業辦學之路。

通過對部分高校相同相近專業、高職院校、人才中心、相關行業用人單位等進行了參觀考察和深度訪談,收集了一些有關專業建設、 人才培養方案、 師生教與學的需求以及人才市場變化態勢等多方面相關數據信息。從調查中深切感受到:高校與產業界缺乏應有的溝通,相互之間都不知道對方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出現了畢業生就業難與緊缺人才招聘難的雙重困境。地方高校與研究型工科大學在生源素質、 師資力量、 教學設施 、 科研經費、社會資源支持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在培養高級工程創新研究人才和工程設計人才方面,處于明顯劣勢。而與高職院校或中職學校相比,他們在培養“理論夠用,重在操作”的熟練技工方面更為得心應手。作為區域性高校的工科專業,其核心任務不是培養熟練技工而是培養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在調查中還發現:地方的基層相關單位,最需要的就是既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求真務實、踏實肯干,安心基層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由此,瞄準就業市場中,上承綜合性工科大學、下接高職院校的這一中間地帶,培養市場急需的專業基礎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就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1更新觀念,理清思路,制定切合實際的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現代教育觀念和新形勢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習與討論,提出區域性高校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指導思想:培養方案的修改應首先考慮培養人才培養的定位和規格,應用型本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應以本科層次的基礎理論教學、學生基本素質培養、應用能力培養為主導,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行的是本科層次教育,有著本科教育的共性,不同于高職高專層次,不能隨意降低本科層次的基本理論教育規格,但它又有別于傳統的普通本科教育,更強調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要求學生具有較為寬廣的理論基礎和可供廣泛遷移的知識平臺,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有進一步發展的后勁。

在培養目標上:培養具有一定創新潛力和技術開發的應用型人才,體現為以通識為基礎的技術應用人才。

在知識的構建上:為學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識框架,注重掌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

在素質和能力培養上:重視知識和技術的應用能力培養,同時要為學生構建應用知識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的二次開發能力,強調的是綜合素質的培養。

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實現方式上:雖然也重視理論教學,但更加重視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更重視實踐教學。

2注重應用,突出特色,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傳統精英教育模式下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傳承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忽視了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這必然與當今就業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產生嚴重脫節,以學科為本位的學術化課程結構和教學形式更是難以適應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要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實現從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

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提供符合時代需要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大力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倡啟發式教學,注重因材施教。要優化課程結構,構建以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有利于學科交叉與融合的課程體系。堅持以人為本,以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和個性發展為出發點,積極構建科學合理、成熟完善的“平臺十模塊”課程結構體系。本著“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優化結構,精簡內容,擴大選修,注重實踐,形成特色”,按縱向層次搭建四個平臺即公共課程平臺、學科基礎課程平臺、專業課程平臺和學生自選課平臺。模塊方向要以行業和職業要求為導向,適應應用性和能力培養的需要,要充分利用重點學科建設、重點專業建設、重點課程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等優秀成果和資源,整合課程體系,改變課程內容陳舊、分割過細和簡單拼湊的狀況,對于同類專業間的相同基礎課程,加強內容和體系上的統籌協調,根據培養目標構建起融會貫通、緊密結合、有機聯系、特色鮮明的課程結構體系。

圍繞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積極進行課程體系改革,通過培養方案的修訂,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完善學分制,增開全校性素質教育選修課,拓寬學生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完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實踐性教學的學時比例,加強產學研結合,與相關企業、行業共建實習基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實習指導,使學生更具有就業適應性。

3崇尚實踐,回歸工程,培養應用型人才

實踐教學環節是影響當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最突出的環節。對于工科教學來說,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實踐教學活動尤為重要。一個專業應具有怎樣的特色,最終將體現在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否為社會所認可。而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踐教學體系如何構建。

3.1 優化實踐教學體系,系統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實踐教學體系必須依據市場需求確定不同類型的應用型人才目標和規格,構建相應的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為了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實踐教學體系可分為既相對獨立又有機聯系的三個層次:基礎層次設置了軍訓、金工實習、計算機操作技能、驗證性實驗、社會調查等內容,注重基礎技能訓練;拓展層次設置了課程設計、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生產實習、專業素質訓練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綜合層次設置了畢業設計(論文)、畢業實習、工程設計開發訓練、社會實踐、學生科研項目、科技競賽等內容,注重綜合素質訓練。

3.2 創建開放教學平臺,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圍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實踐教學平臺是高校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實踐教學既似課堂教學,但又區別于單純的課堂教學,其重要的環節是教師對實踐教學的指導。指導教師主要采用集中上課講解、學生課內實踐、課外輔導相結合的手段實現大實踐教學觀,即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實驗與科研、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將實踐教學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

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推出“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及就業工作一體化工程改革方案”,讓學生在畢業實習過程中提煉出畢業設計課題,或者帶著畢業設計課題去畢業實習,通過畢業實習了解實習單位,為就業打下基礎,改變過去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就業工作相互獨立、分割的局面。

配合實踐教學改革和要求,積極組織學生積極申報校、院學生科研項目、開放實驗項目和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積極參加程序設計競賽、電子設計大賽、創業大賽等。根據專業的特點組織舉辦如程序設計、電工技術、計算機維修等旨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技能考證培訓班,為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搭建多層次的實踐平臺。

4條件為基,師資為要,建立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機制

為確保新模式在人才培養中的具體實施,踐行教學改革理念,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要以配套的實驗條件、實踐基地、經費保障為基礎,“教學型+工程師型+科研型”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還要建立與之配套的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機制。

4.1 外引內培相結合,打造師資強隊目前難以擺脫“理論脫離實踐”困境的一個主因是絕大部分教師直接來自于高校,工程實踐經驗不足,習慣于理論教學。為了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首先,根據教師的發展方向和專業、學科建設的需要,選派教師尤其是直接從學校出來的青年教師到對口的企業、設計院等單位進行為期半年至一年的工程實踐,并形成制度。教師在參加工程實踐期間,通過參與工程規劃及設計來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定期匯報自己所從事的工程實踐進展與發展。工程實踐結束后,開設工程實踐講座,介紹實踐收獲和工程中的新技術、新工藝等收獲。其次,制定激勵措施和鼓勵性政策,對教師的教學考核,綜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情況進行評價,積極引導教師向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材料立體化、教學方法多樣化方面發展;在晉升職稱的指標上,不僅要求發表科研論文,還要看承擔項目情況以及項目完成情況。在教師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執業資格考試,對獲得執業資格的教師,給予適當獎勵等。鼓勵把高水平的科研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和增強實踐教學效果。聘請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國內工程實踐方面的專家或實際工程部門的管理者擔任專業課教師,對青年教師實施有效的“傳、幫、帶”,有效指導學生開展專業實踐教學活動。

4.2 資源共享,建立校內校外雙向實踐教學基地如果說"復合型"師資隊伍是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智力支持,那么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建設就是實踐教學的物質支持。實踐教學比理論教學需要更多的空間和經費,只有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學資源,才能有效化解資源緊張的矛盾。為此,很必要建立校內校外雙向實踐教學基地,共同承擔實踐教學任務。

根據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了校內實驗室建設。爭取能夠 100%地開出教學計劃中的必修課實驗,努力開出80%的選修課實驗。充分利用實驗室、模型、計算機仿真等多種形式就地開展實踐教學,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4.3 多元互補,完善教學質量監督與評價機制在教改的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有不少學生對部分課程學習不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單一,手段簡單。在實施“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體系中,必須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質量監督與評價機制。“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新體系強調的是全方位,多層次,因此,質量監督與評價也應是多元互補的,從不同的角度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情況。

在評價主體上,嘗試由過去的學校、教師評價變為學校、教師、企業或社會等多方綜合評價;在評價內容和標準上,不僅強調突出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與實踐應用能力,而且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等方面的考察;評價形式上,采取傳統的紙質考試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尤其針對實驗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環節,形成一套較為科學的管理、運行與評價機制,使“教”與“學”都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從重理論的掌握轉變為到重知識應用和能力培養,使考、教、學成為協調互動的體系,達到提高學生素質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國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課題組.我國工程師培養的重要性與培養途徑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2]楊德廣.高校必須樹立正確的定位觀與質量觀[J].高等教育研究,2005,(2).

篇(5)

一,調研目的

緊緊圍繞學校 "以工科為主,理工經管文法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總體建設目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加快發展計算機及信息工程學院全面發展.

二,調研過程

為確保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計信學院學習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認真分析了問題現狀,總結歸納了重點問題,通過協調統籌安排,分工責任到人,制定可行性調研方案,緊扣調研提綱,以研討,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學校,學院今后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與建議.

三,調研內容

(一),學科和科研工作

各調研組針對學院學術水平有待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之薄弱等問題,分析查找原因,并結合學院"xx"發展規劃目標,進一步明確和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努力為提升科研實力做好相應的準備.

通過這項工作,讓廣大教師了解參與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國家特色專業和通信工程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工作,查找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專業建設中來,切實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使全體學生受益.

通過這項工作,進一步適應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使計算機基礎教育達到一個新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

通過這項工作,使得科研方面,能圍繞學校科技重點,從項目申報,基地建設,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科研管理等方面,系統推進學院的學術組織改革,增強學院科學研究能力和實力,做大,做強學院的科研工作.

學科調研內容:

1,精品課程建設問題;

2,加強實驗室建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如何提高教師積極性,參與指導學生科技創新工作;

4,如何從專業能力的培養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5,構建具有特色的創新型教學體系;

6,根據學科差別,合理分類教學;

7,針對學生的特點,采取分層次培養;

8,探索創新能力培養新途徑;

9,教學模式和手段的改革;

10,學科方向,學科團隊和研究所的關系.

科研調研內容:

1,如何擴大申報縱向項目類別;

2,如何提高承接重大科研工程項目的能力;

3,如何申請和建設科研基地;

4,如何理順教師考核指標與學院科研發展總體目標的關系.

(二),學生工作

深入了解影響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因素,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學生的

可持續發展提供教育思路.

學生工作調研內容:

1,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合力建設,如何加強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契合;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及其課程輔導體系建設;

3,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4,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教學等培養環節上難以滿足大學生的成長需要,也無法達到社會的人才需求.人才培養的質量存在與社會脫節的現象.須加大對學生校外科技創新的投入和支持,在提高學生實踐環節上調整培養方案.

5,進一步加強校企聯合,開發合作模式,探討信息類專業的在校職業實訓的意義和可行性;

四,調研結果

(一),學科和科研工作

本科教學:

篇(6)

關鍵詞 工作過程 產業依托 訂單模式

《機械制造基礎》是一門研究常用工程材料、毛坯成型和機械加工工藝與裝備、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等內容的綜合性技術基礎課程。該課程與專業多門相關學科(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技術等)知識結構交叉,聯系密切。

《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現代制造方法和工藝技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工科學生進行的第一次工程實踐訓練,也是大學階段唯一的一次較系統的工程訓練。因此,《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對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復合型、實用型的工程技術人材具有其它課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積極探索和建立新課程教學體系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1. 目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實習、實訓與理論教學的整合。另外,長期以來,學生的課程實習、實驗一直存在著諸如實習(實驗)設備單一落后、內容僵化陳舊、學生難以真正融入實踐的問題,嚴重限制了該課程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建立。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機械的依賴于固定的百分

比——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各按一定比例計入總評。但這樣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過于片面,對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期間的表現不能客觀、靈活、全面的給出科學的評價。建立全面、有效的課程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特色教材的開發與編制。目前教學中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格式化、套路化,

不能適應當今對專業型、技術型、特色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立足本地產業特色進行產業特色教材的開發與編制,將為特色、優勢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

2. 課程建設方案設計

針對高職高專工科《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應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的課程建設需求,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提出了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的一系列新思路,并應用于教學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建立系統性實踐教學及評價體系,強化實踐與理論的聯系及融合

根據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成長的規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整合,尤其注重課堂理論知識與課外實踐的整合,按照工作過程,將實習、實訓化整為零,溶入整個教學過程。構建以項目任務為驅動的模塊化、層次化、綜合化的課程模式,優化《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結構。結合我院及周邊機械產業實際情況,建立課程實踐教學體系:金工實習,項目實驗,校外實習實訓。

經過組織課程組教師與實驗實訓指導人員共同研究、探討,調整金工實習在教學計劃中的安排,將其定位為《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的先期實踐課程。金工實習共四周,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安排在第一學年第二學期進行,在教學進程中,處于《機械制造基礎》理論教學開始之前,為學生對后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前期感性認識,讓學生初步建立“機械制造”的基本概念;第二階段安排在第二學年第一學期進行,與《機械制造基礎》教學過程并行,讓學生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參與實踐,為增強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實踐保障。

重新定位金工實習課程的教育目標,以“學習工程知識,增加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為方針。由金工實習基地擔負金工實踐環節的提高性實驗與新技術、新工藝的實驗,由實驗指導人員針對學生在實習現場的具體表現完成對學生現場實習任務布置、實習過程指導、實習表現的總結和實習效果評價等工作。

依托本院周邊支柱產業, 采用廠家實際產品為金工實習任務對象,引導學生進入“真實職業情景”,增強實訓實效性的同時,變消耗性實訓為效益性實訓,真正實現工學結合。

同時,針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各實驗項目在各階段教學中的作用,合理安排各實驗項目開展時間。做到理論課內容與相應實驗項目的緊密對應和結合;實驗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看實驗、記結果”,轉變“做實驗、重分析”,為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驗項目設計、實驗程序準備、實驗過程進行、實驗結果分析和實驗效果評價的全過程,讓學生充分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從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充分與周邊支柱產業企業實現對接,擴充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發揮“訂單式培養”的優勢,定期讓學生走進對接企業生產一線,由企業導師在實際工作情境中進行現場指導和教學,并對其在指定情境任務中的具體表現給予評價。

2.2 課程質量標準、教學大綱,考核評價方式的開發與改革

針對當前對高職高專《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重視實踐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的紐帶作用,把學生在實踐環節的表現及其評價納入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并明確及份額。通過“階段項目考核期中考核階段項目考核期終考核”的方式,開展理論教學效果評價;通過“實驗項目單項評價+實驗課程綜合評價”的方式開展實驗教學效果評價;將上述評價結果與學生平時考勤、作業評價結果、企業導師情境任務效果評價相結合,通過量化綜合評價過程,完成教學質量的基本考核。

2.3 產業特色教材體系開發與建設

組織課程組成員、周邊支柱產業企業專家,結合當前對高職高專《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擬定教材結構框架,并結合本地企業實訓基地產品特點,配合“訂單式培養模式”的要求,完成教材內容的更新和整合,完成產業特色教材的優化和完善,從而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在實訓教學中的作用,將“情境、任務教學”落到實處。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拓寬了知識視野,又加強了學生對高新技術的認識以及創新意識。總之,加強教材的實用型,減少繁復的理論,增加規律性知識的總結和提煉,使教材成為“實用型的技術手冊”。

3. 結束語:一門課程的開發與建設,不僅僅是對教學內容的調整和知識的生硬重組,而是對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對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質結構的重塑和完善。這些不是表面功夫所能做到的,也不是僅僅一門課程的改革能夠實現的。只有學校、院系、企業多方位、多層次的協調和合作,從整個課程體系著手。這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教學中多方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新的方法才能實現,但改革的成果必能讓學生真正的掌握該課程的知識,具備共相應的工程實際按能力。

參考文獻

【1】呂英波. 關于《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J].機電技術,2006,(1).

【2】付洪.對高校理科理工科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培養的理論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7,(3).

篇(7)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科建設;區域經濟;社會服務

學科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基礎與發展平臺,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包括科學研究、學科交叉與融合等,是學科的內涵延伸和升華,學校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科建設和發展水平。許多人認為學科建設是本科院校的事情,對學校的一切包括社會聲譽和地位起重要作用;而高職院校重點是抓專業建設,注重學科的外延發展、學科的組合與應用,關注的是社會需求與反應。然而,專業是建立在相應學科基礎上的一個學科群落,一個專業可能要求多學科的綜合和支持,而一個學科可在不同專業領域中應用,離開了學科建設和發展,專業建設根基就不牢固。

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各學科如何進一步建設,成為研究者們思考與探索的重要問題。國外高職教育是通過與企業合作辦學,利用雙方資源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國內許多高職院校借鑒國外經驗,積極與企業合作,加強了學科建設的針對性,但還存在不足:(1)學科建設中以科技創新為起點的多學科綜合和可持續發展問題;(2)校企合作的深度問題。這些是高職學科發展的主要瓶頸。本校結合區域特點開展學科建設,積累了以下一些經驗。

一、學科建設的目標

高職院校的學科建設必須明確自己的社會定位,根據專業建設發展需求確定重點建設的學科、目標以及如何建設等。學科建設的目標不是學科繁榮,而是通過學科建設提高專業水平;高職生中有許多人會成為管理者或技術骨干,尤其是對工科學生來說,要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才能掌握機器的原理、性能等,才能深入到技術和工藝的內部,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進而成為引領職業技術發展的前沿人才,這也是高職與中職教育的區別,體現了學科建設的必要性。我院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基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學科建設,建設實用性強、區域特色鮮明、體現技術發展的學科和課程,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二、學科建設的實施

(一)以基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特色

辦學理念和特色是學校賴以生存的基礎,對師生員工起著目標引導與行為激勵的作用。生源的不斷減少是高職院校面臨的突出問題,學校面對的是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選擇,如果沒有特色和社會影響力,將會被淘汰。學科特色和專業特色是最重要、最具直接影響的特色,只有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融合地方經濟特點辦出特色,才有競爭力,才能在地區相關產業發展中起到創新和主干作用,學校才能成為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開發基地,否則將使學校陷入生存危機。我院依托行業與企業進行學科建設,注重學科的整合與配置,建設“專業群”,基于應用提升學科水平,“以學生為本”,把學生塑造成為身體、心理、智力、創新能力、道德素質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二)學科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并重

基礎知識是學生成長與終生發展的平臺,重點建設基礎學科既是學科建設自身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需要,要在基礎學科平臺上進行專業學科、交叉學科、前沿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下面以化學工程為例來進行分析。

1.學科建設與學生發展

化學工程是我院的傳統專業,隨著江蘇“四大醫藥板塊”的形成和連云港石化行業的大發展,迫切需要懂生產工藝、產品分析及銷售等高端技能型人才;化工類專業基礎相似,崗位性強,技術密集程度高,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不是簡單的操作技能,也不是單純的經驗積累,而是要對整個流程及所在崗位工藝原理、設備特征有較深入的理解,也需要相關的環保、安全、節能、經濟核算等基礎知識,因而高職學生要有一定“度”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基礎,這離不開學科建設。

2.學科交叉與重組

學科交叉、帶動和輻射是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學科建設不是單一學科的建設,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基點統籌規劃,從多學科綜合、互動、協調發展的角度實施學科的分化和整合;根據學生特點及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我院化學工程學科建設以服務于應用化工、化學制藥、生物制藥和工業分析與檢測等專業群為目的,在發展高職教育和區域經濟的迫切需要下進行學科建設,包括四大化學、化工、機電、信息、外語等基礎學科的建設,以增強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3.學習環境與氛圍

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是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的另一重要方面,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加強與國外學校的交流合作,學習國外辦學經驗,我院與韓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有關學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能夠激勵學生形成優良品行、遠大的抱負,體現學校內涵發展的精神底蘊,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師的學風與教風深深影響了學生。

(三)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綜合實訓基地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職院校多年來改革的重要方面,然而成效不大,主要是由于校企雙方的價值取向不同,難以形成共同的利益基礎,不能很好把握教學和生產的結合,如果只重視生產,不重視教學和學科建設,忽視“培養人才”,學校對企業便產生懷疑;如果過分強調教學,忽視企業“生產”,使企業對合作失去動力;許多“生產型”實訓基地也是如此,能夠真正做到對學科建設起作用的校企合作并不多見。

我院引進設備工藝先進、管理水平高的骨干企業進校園,共建校內生產型實訓工廠和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用于生產、創造利潤,同時以生產環境培訓學生;將應用開發類的企業難題和生產實例融入教學,讓學生參與項目的研發,企業將研究成果用于生產;依托實訓基地,實施“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按照企業化要求對學生進行培訓和考核,企業通過考核引進人才。已創建60余個實訓基地,融教學、職業院校共享、培訓、研發、技術服務、職業技能鑒定于一體,為江蘇虹港石化等多家企業提供職工培訓和研發合作,提高了基地的設備運轉率和綜合效益。通過創新工作基地的建設使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新技術應用水平在項目的開發應用中得到提高。企業全面參與建設過程:如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的建設等,為企業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

(四)以科研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是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上的,只有重視科研,才能建設學科、發展學科,進而整合學科、提升學科,沒有學科建設作基礎和帶動,任何專業建設都只能在低水平徘徊。提高師生的科研意識和水平,鼓勵師生多搞項目、多搞科研、多出成果、促進學科建設,也是學校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具條件。

本校以科技服務拓展專業發展,教師積極參加“科技專家進企業”等活動,僅醫藥化工學院每年參與技術服務的教師就在10人以上。2年內與企業合作申報省、市級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10項以上、專利8項,科研項目經費累計超過百萬元。通過科技服務,提高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和教學能力,通過科研工作,可以使學生對某項目領域的相關知識理解和掌握得更透徹,科研成果進課堂、進教材,以強化學科建設。

(五)建設高層次的“雙師型”學科梯隊

學科梯隊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關鍵,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和補充,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科前沿信息,加強高學歷人才的工程實踐能力,充分利用信息資源豐富和高層次人才集聚的優勢,為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和推廣提供技術服務,解決企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雙方共同開展科技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人員、轉崗再就業人員提供多個工種、多個層面的技能培訓。按照“數量保證、結構合理、素質過硬、整體優化”的原則培養和引進人才,建成專兼職結合的“雙師型”優秀創新團隊,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從企業聘請行業資深專家作為兼職帶頭人,承擔學科建設規劃、方案設計、教師培養等工作。

三、學科建設基礎上的專業建設

高職學科建設應根據職業崗位需求和本地區的經濟特色,面對區域高新技術支柱產業及相關產業應用性較強的前沿領域,以確保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校企共建學科建設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創建產學研結合的平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時應用于實踐;企業將最新的行業信息和實踐結果及時、準確地反饋回學校,避免學科發展方向的偏差。根據崗位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和行動領域,引導課程設置,培植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機制,專業間相互支撐,帶動專業群的建設。

(一)重組課程體系

由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對崗位群職業能力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素質等要素分解和量化,重組課程體系,使課程內容包括整個生產和管理過程,進行“教、學、做”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構建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銜接的職業能力課,與生產和就業緊密結合,建立動態和開放的標準評價體系。

例如我校醫藥化工學院以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為依據,以產品的合成、復配、分離和分析的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融入職業資格標準,引入完整的工作結構,工學結合,將課程分解成以“實際、實踐、實用”項目為載體的學習單元,即以“典型產品的生產過程”為教學項目,使學生經歷完整的工作程序,完成完整的生產工作任務并獲得有意義的成果,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將認知學習、能力訓練、問題探究融于一體,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帶動知識點的學習。其中,涉及到多學科綜合知識,包括化學化工、機械、電子、自動化等。我們在藥物合成技術課程建設中與江蘇德源藥業、連云港盛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層次的合作關系。

(二)精品課程開發與教材建設

校企合作編寫特色教材,開發精品開放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教學基本建設的核心工作,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是深化教學改革、實現培養目標的保證。我校以“藥物合成技術”、“工程制圖與計算機繪圖”、《高職高專英語》等省級精品課程帶動其他各門課程的建設,無機化學、化工原理、外貿單證操作等課程被列為全校重點建設的精品開放課程。教材建設是專業建設中的重要方面,高質量的教材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證,根據學校的定位、特色及專業培養目標,我們認真開展理論實踐一體化教材編寫研究,已有省級及以上精品教材多部。

(三)以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反饋學科建設

構建貫穿于“學業與職業”全過程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建設學校、社會、企業多元化質量評價機制,實現職業技能鑒定與教學質量評價的接軌。每年舉行1-2次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會議,審議人才培養方案,指導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通過與企業行業交流,了解技術不斷革新的形勢下對崗位能力的要求和需求,作為制訂招生計劃和教學改革的依據;通過教學督導工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建立學生對教學的反饋體系,隨時了解教學中的不足;采用書面測試與其他評價的多樣化方法,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將評價和指導伴隨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堅持畢業生回訪和跟蹤調查,了解他們的崗位信息及對課程設置的建議,作為每年修訂教學大綱的依據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国产成人免费无码av在线播放| 一本本月无码-|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大全| 全黄性性激高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 激情人妻另类人妻伦|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射精专区一区二区朝鲜|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欧美 日韩 国产 亚洲 色|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dv内射一区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狠狠噜狠狠狠狠丁香五月|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女女互磨互喷水高潮les呻吟|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裸拍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亚洲 高清 成人 动漫| 亚洲男同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