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2: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問題的應對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水資源――生態之源。
例1 (2014?北京卷)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0世紀50年代以來,針對海河流域頻發的旱澇災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庫,在東部新開了多條入海河道。
(1)結合流域氣候和地形特點,分析修建水庫和新開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的1/7。
(2)針對流域水資源匱乏的現狀,簡述農業生產應采取的對策。
(3)指出河源地區旅游開發和景區建設給河流帶來的環境問題,列舉一項應對措施。
解析 (1)海河流域為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害頻發,修建水庫可以調節徑流季節變化,雨季蓄水防洪,減輕旱澇災害;下游地區地勢低平,開挖入海河道的目的是利于泄洪排水。(2)針對農業水資源短缺問題,主要從培育和種植耐旱作物,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3)因為流域內降水較少,地表水貧乏,景區建設會加劇植被破壞和水污染,導致水土流失加重,其環境治理也應針對這兩個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
答案 (1)流域內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節和年際變化大。中上游地區以山地、高原為主,平時地表徑流量少,暴雨時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庫蓄水調節,可緩解旱澇災害。下游地區以平原為主,排水不暢,支流集中匯聚于海河,易發生洪澇,開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廣耐旱作物;應用噴灌、滴灌、微灌等節水技術,發展節水農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抵御旱災的能力。
(3)問題:河水污染(水質下降),徑流量減少(變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應對措施:合理規劃,加強監測,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數,保護植被,植樹種草,等等。
點拔 解決水資源問題,既要按照水循環原理,修水庫和跨區域調水工程,調節水資源的季節分配與地區分均等問題,更要從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加強立法,提高人們的節水與保護水資源的意識,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減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土地資源――社會之源。
例2 (2014?海南卷)下圖示意的農業區是新疆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該農業區耕地面積不斷擴大。
分析該農業區耕地面積擴大帶來的環境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并發揮想象,環境問題主要有:加劇水資源短缺,湖泊萎縮,土壤次生鹽堿化加重等。應對措施:合理用水,發展節水農業,改進灌溉方式,跨流域調水等。
答案 環境問題:該區域地處內陸,氣候干旱,耕地面積增加會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減,加劇水資源短缺;入湖水量減少,濕地萎縮;灌溉用水量加大,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鹽漬化。
應對措施:限制開荒面積,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發展節水型農業。
礦產資源――經濟之源。
例3 (2014?江蘇卷)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大慶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陸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止2008年大慶油田已經開采出可采儲量的75%。近年大慶重點發展了石化深加工、電子信息、機械及儀表儀器生產等產業。下表是大慶市近年主要經濟和產業指標值。
材料二 玉門是我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2009年被列為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開采造成大氣、水和土壤的嚴重污染,老城區人口從13萬銳減至3萬。近年來玉門重點發展了新能源產業。
(1)目前大慶和玉門在資源、經濟和環境三方面面臨問題的差異是 。
(2)根據各自面臨的問題和具有的優勢,兩市選擇不同產業發展方向的原因是 。
(3)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國家戰略,對大慶、玉門這類資源型城市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是 。
(4)在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方面,大慶和玉門采取了各具特色的舉措,據此談談你對“因地制宜”思想的認識。
解析 (1)本題考查同學們對兩城市現狀的了解,要準確提取有效信息。主要體現在玉門石油資源已經面臨枯竭,大慶也將面臨石油枯竭問題;玉門的經濟發展已經衰退,大慶的采掘業比重過高;玉門的環境問題更加嚴重。(2)本題考查城市發展方向差異的原因分析,兩地的資源種類和地理區位差異明顯,所以發展方向不同。(3)資源型城市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是提供資金、技術和相關優惠政策。(4)本題考查同學們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運用比較的方法來處理問題,利用現象來解釋原理。
答案 (1)玉門石油資源已經枯竭,大慶也將面臨石油枯竭的問題;玉門的經濟發展已經衰退,大慶的采掘業比重過高;玉門的環境問題更加嚴重
(2)大慶:區位優越;資金、技術等條件好 玉門: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適合發展新能源產業
(3)提供資金、技術和相關優惠政策
(4)“因地”是指根據條件,“制宜”是指應采取合適的對策和措施,同是資源型城市,但所處地理位置不一樣,條件有差異,應采用適合各自情況的產業轉型政策。
點拔 對礦產資源的復習,要以區域能源資源的類型為突破口,針對區域的發展階段的特點與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突出經濟轉型與環境治理。
(2014?新課標全國卷Ⅰ)太陽能光熱電站通過數以十萬計的反光板聚焦太陽能,給高塔頂端的鍋爐加熱,產生蒸汽,驅動發電機發電。據此完成1~2題。
1.我國下列地區中,資源條件最適宜建太陽能光熱電站的是( )
A.柴達木盆地 B.黃土高原
C.山東半島 D.東南丘陵
2.太陽能光熱電站可能會( )
A.提升地表溫度 B.干擾飛機電子導航
C.誤傷途經飛鳥 D.提高作物產量
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內陸綠洲地區。21世紀初,該國甲地發現便于開采、儲量豐富的優質磷酸鹽礦(位置見圖)。初期開采的礦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該國在甲地附近籌建磷酸鹽工業城,使其成為集開采、加工為一體的國際磷酸鹽工業中心。
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鹽礦石,都會造成污染。有觀點認為“與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鹽礦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較輕”。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請通過對甲、乙兩地的對比分析,闡述理由。
1.A 2.C
[關鍵詞] 城市化環境問題;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F290 [文獻標識碼] A
城市化是指農業人口及土地向非農業城市轉化的過程。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農業人口減少,城市人口增多,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增大,農業用地向非農業用地轉變。城市化水平用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它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水平。2011年12月,中國社會藍皮書,中國內地的城市化水平突破50%,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中國的城市化進入關鍵階段。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城市無序擴張,城市的基礎設施跟不上,環境保護建設不完善,必然會出現一系列環境問題。
1 城市化中的環境問題
1.1 城市大氣污染
城市化進程中,工業生產、燃料燃燒和交通運輸等人為活動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對人和環境有害的物質。這其中包括氣溶膠狀態污染物和氣體狀態污染物。最近,人們非常關心的PM2.5就屬于氣溶膠狀態污染物。PM2.5粒徑較小,可以進入人體的肺泡中,嚴重損害人體的心肺功能。倫敦型煙霧和光化學煙霧的產生與氣體狀態污染物密切相關,這些煙霧對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易引發呼吸道疾病。
1.2 城市水體污染
城市化進程中,城市人口擴張,工業生產增多,造成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徒增。有些城市生活污水不經過污水管網收集處理而直接排放,部分工廠直接將廢水排入河流,造成水體嚴重污染。據統計,目前國內4/5左右的城鎮污水沒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左右的城鎮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準。城市的水體污染不僅對水環境造成破壞,更對人們的飲用水安全構成威脅。
1.3 城市固體廢棄物污染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巨大,垃圾“圍城”已經在許多城市出現。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方式主要為填埋,造成了大面積的土地無法被利用。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工業固體廢棄物的問題日益突出,據《2011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為325140萬噸,綜合利用率為60.5%。其中顯示:危險固體廢棄物未經無害化處理,遺留在土壤中,會嚴重危害居民的身體健康。鉻渣是一種危險固體廢棄物,全國每年新排放鉻渣約60萬噸,進過無害化處理的部分不足17%。
1.4 城市噪聲污染
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生活和休息的或在某些場合不需要、不和諧的聲音,都屬于噪聲。噪聲對聽力造成損失,長期在強烈噪聲的環境中工作,會產生噪聲性耳聾。噪聲對睡眠產生干擾,影響睡眠質量。噪聲還能作用于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全身各個器官。
1.5 熱島效應
熱島效應是城市的溫度高于郊區的現象。熱島效應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化,人們的日常生活發出的熱量增多,另一方面,城市中路面硬化程度高,而且瀝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和植被更容易吸收和保存熱量。熱島效應會造成城市的暴雨、颶風、云霧等異常天氣,會增大城市的能源消耗,增大用水量,會形成城市風,加劇城市大氣污染。
2 城市化中環境問題的應對措施:
2.1 重視環境規劃
在進行城市總體規劃時,要重視環境規劃。環境規劃在環境功能區劃的基礎上,制定了環境質量和污染物總量目標,從而減少環境污染,減少環境破壞,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規劃也是實現環境保護以預防為主的重要手段。
2.2 重視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包括道路系統、給水排水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垃圾處理系統、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城市環境基礎設施不健全,既影響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增加了城市區域環境綜合治理的難度。因此,在進行城市建設時,要把環境建設放在首要位置。
2.3 重視城市環境管理
環境管理包括環境計劃管理、環境質量管理和環境技術管理。環境管理可以制訂城市污染控制計劃、制訂城市環境質量標準、確定污染防治技術等,從而更好地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矛盾。環境監測部門應做好城市環境質量檢測,預測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及時向公眾公布檢測結果。環保執法部門應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改造、拆遷,甚至關閉。政府部門應加大環境科研方面的投入,運用先進的科技產品來應對污染問題。
二、考點層析
考點1: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圖釋考點】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圖1)
【疑難突破】
典型生態問題的成因、危害、措施及主要分布地區(表2)
考點2: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圖釋考點】流域的綜合開發(圖2)
【疑難突破】
1.資源型地區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表3)
2.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可持續發展
一個地區內的資源狀況影響著區域的發展方向,而對區域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事關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狀況不同,其所處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經濟基礎也不同,因而其開發利用的方式和方向應因地制宜,如表4。
考點3: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疑難突破】
1. 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發展需綜合考慮該區域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農業布局及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也必須因地制宜(圖3)。
2.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圖4)
考點4: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疑難突破】
1.資源跨區域調配
(1)跨區域調配資源的原因(圖5)。
(2)解決資源短缺的途徑:從開源、節流兩方面考慮,包括提高利用率,節約資源;尋找替代品和跨區域調配資源等。
(3)跨區域資源調配線路的選擇:從消費能力、線路長短、施工難度、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考慮。要保證穩定、安全的資源供應,也要考慮線路的造價、沿線地形及河流等自然條件和城市分布等經濟條件;要盡量避免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4)跨區域調配工程的影響:要考慮對調出地、沿線、調入地的經濟、社會、生態方面的影響,要分析有利、不利影響(見圖5)。
2.產業轉移的原因、規律和影響
(1)影響產業轉移的區位因素。分析影響因素時,需從轉移的產業部門的主導因素入手,對比分析轉入地和轉出地的區位條件。產業轉移的目的是尋找最佳區位,降低生產成本。發達國家或地區到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投資建廠,主要看中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廣闊的市場、地價便宜的優勢或轉移嚴重污染工業。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投資建廠,則主要考慮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信息優勢以及避開關稅壁壘等因素。
(2)產業轉移的規律。產業轉移就地域來看:由國內發達地區轉移到欠發達地區,在國際上由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就產業轉移類型來看:先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產業,再轉移資金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3)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表5)。
三、圖像突破
1.某流域開發水系圖的判讀
【圖型解讀】(圖6)
【判讀方法】
(1)讀流域名稱。
(2)讀地形:根據等高線、山峰等信息判斷地形類型。若沒有以上信息,則根據具體區域判斷地形類型,如圖6中南部為南嶺山地,河流中下游為湘江平原。
(3)讀地勢:根據河流流向判斷該地區的地勢總體特點。
(4)讀氣候:根據經緯度、海陸位置或具體區域判斷該地氣候類型。
(5)讀水文、水系特征:如流量大小、季節變化等水文特征和干支流形狀、河網密度、河流長度、流域面積等水系特征。
圖6區域礦產資源,特別是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河流上建有水電站,水能資源豐富。
2.生態農業關聯圖的判讀
【圖型解讀】我國南方某農村生態農業試驗場生產模式圖(圖7)
【判讀方法】
(1)找典型作物,推斷所在地區:判讀時抓住典型作物(具有地帶性特點或指示性的作物)。
(2)看箭頭及標注,分析對環境的影響:閱讀圖中箭頭的指向,注意觀察廢棄物的排放、能量和原料的來源,探究其對環境的影響。圖中箭頭顯示,大田農業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糞肥、塘泥。雜物、糞渣等成為沼氣池的原料,體現了循環經濟思路。沼氣是一種清潔能源,可以解決農村的燃料問題,緩解飼料、肥料、燃料相爭的矛盾,有利于保護植被,減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凈化環境。
(3)看生產環節,關注經濟效益:關注圖中農業生產的環節,看自然資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看產品的種類和數量是否多,產業鏈是否延長,是否使經濟效益提高,增強了市場的適應性。
四、思維建模
1. 生態環境問題的分析思路
【典例精析】
(2014年全國卷Ⅰ)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8所示區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
(1)說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2)針對該路段的風沙災害,請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1)冬春季氣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護;大風多,湖面較寬闊,西風經湖面無阻擋,沙源東部為河谷,風力強勁。
(2)在鐵路兩側設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蓋沙面;設置石(草)方格沙障。
【以例得法】
(1)分析角度:①獲取信息:題目關于風向、風速及大風日數和季節、海拔等文字材料信息,圖中湖泊的位置;②描述表達:沙源形成條件的氣候、地形、下墊面特點、植被條件,防治措施主要從阻沙、固沙方面考慮;③知識應用:河流和湖泊水位變化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不同類型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以例建模: 分析某生態問題的綜合成因,一般按以下思路展開。
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地形類型、海拔高度、地勢起伏狀況、封閉狀況等);②氣候原因(熱量條件、降水條件、風力、風向等);③土壤條件(土壤組成、肥力、質地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狀況、季節變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蝕強度或沉積強度等)。
人為原因:包括當地農業結構、居民能源消費結構、生產技術、政策導向等。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開說明,應有針對性地對某生態問題的有關方面進行分析說明。
解答治理措施應把握兩點:①瞄準設問、分析原因,針對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②解題時有兩個注意:一是自然條件一般不易改變,主要應從改變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方面來尋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綜合性的,一般應該包括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點應盡量全面,而且應具有針對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分析思路
【典例精析】
(2014年北京卷)讀圖9,回答下列問題。
20世紀50年代以來,針對海河流域頻發的旱澇災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庫,在東部新開了多條入海河道。
(1)結合流域氣候和地形特點,分析修建水庫和新開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2)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的1/7。指出河源地區旅游開發和景區建設給河流帶來的環境問題,并列舉一項應對措施。
答案:(1)流域內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節和年際變化大。中上游地區以山地、高原為主,平時地表徑流量少,暴雨時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庫蓄水調節,可緩解旱澇災害;下游地區以平原為主,排水不暢,支流集中匯聚于海河,易發生洪澇,開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問題:河水污染(水質下降);徑流量減少(變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應對措施:合理規劃,加強監測,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數,保護植被,植樹種草等。
【以例得法】
【關鍵詞】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質量問題;應對措施
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土木工程也在實踐中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與進步。目前,土木工程已經成為一門集多種技術和專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學科,而在土木工程的應用中,更是要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機械設備以及各類建筑材料,整個施工現場就是一個龐大雜亂的項目,而要想使這些復雜混亂的事物都能夠按照既定的程序配合施工,以使工程在預期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目標,就離不開科學有效的建筑管理。那么,如何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管理水平,以更好的促進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呢?筆者在以多年土木建筑施工實踐中得出的經驗中,對土木工程建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1.土木工程建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基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復雜性和當前施工管理制度體系的不完善,都會使得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在開展中出現很多問題,對工程的進度和質量控制帶來很大影響。筆者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后,將其分為以下四大類:
1.1施工現場管理問題
主要表現在對勞動力資源和物料資源全面有效控制的限制、全面檢查施工質量的困難和安全責任意識的不明確上。另外由于工作量大,及時糾正施工偏差的難度加大,造成大面積返工的情況時有發生。而目前的制度和安全責任制都有,但是逐級減弱,到施工現場時工作制度和責任都變得相當模糊,從而造成管理混亂的狀態。
1.2質量管理問題
土木工程的施工質量和責任者掛鉤不緊密,是造成施工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也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這種現狀容易造成施工單位的態度失端、粗心大意的不良心態,在不經意間降低工程建設質量。另外,設計者與施工者聯系缺乏也是造成質量問題的因素。比如,由于地方要求增加項目,而設計者又不能及時更改,并與各單位整體協調,就容易造成施工單位拆東墻補西墻,或者干脆偷工減料,這樣工程質量就失去了保障。
1.3體制問題
當前我國的項目法人制度沒有落實到位,伴隨著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施工建設的運行,法人制運作混亂,有的是集建設管理、籌資、運營和還貸一體化,有的則是籌資建設和運營還貸分屬于不同單位管理。我國企業管理者又不能長期在一個企業工作,這種短期化的行為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對土木工程項目管理的各方面都有影響。同時,我國的土木工程監理機制還不健全,外加監理市場混亂的現狀,對實施有效監督非常不利,抑制了其健康發展。
1.4環境問題
在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會帶來諸如粉塵、噪音、有害氣體、雜亂的施工現場、廢棄物堆積和高空墜物等,這些給居民造成很大程度的心理和生理傷害。企業單位對環境問題缺乏認識,往往忽視這些問題帶來的嚴重后果,在施工管理中也缺少專門的環境公害問題管理規則。
2.施工管理問題應對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的土木工程建筑管理工作的開展與實施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與缺陷,這不僅制約了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的發展,同時也嚴重阻礙了土木工程在建筑領域中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為此,必須對上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應對處理。筆者分別對上述每個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具體如下所示:
2.1 規范施工現場管理
施工現場的有效管理是保證土木工程各個項目和環節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為此,必須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管理力度。對于在施工現場的所有施工人員、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都要進行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職責,避免因責權不清發生混亂。另外,要對現場所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所有人都能意識到服從管理的重要性,使其樹立起高度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使每位職工在施工中都能恪盡職守,認真負責的對待自己的工作,避免因工作失誤而引起事故的發生。
同時,要加強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培養,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學健全的現場施工管理方案和制度,確保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使現場每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與合理配合,保證施工進度不會因管理混亂而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還需要對進入施工現場的建筑材料進行嚴格把關,禁止任何不符合技術要求的建筑材料進入施工現場,以保證工程質量。只有嚴格規范施工現場的管理,使整個現場呈現井然有序的局面,才能使工程得以順利實施。
2.2綜合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是一項工程項目中最重要的管理內容,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需要考慮到的影響因素較多,為此,需要先確保建筑施工的流程的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每個項目都環環相扣,繼而保證工程質量。因此,要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并制定相應的質量目標,使工程質量管理更加系統化。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員和項目部管理人員的素質也很重要,施工單位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對自身工作的認識,具備項目施工所必需的技術,并制定相應的考核機制,以促進施工人員的自我提升。另外,還可以采用獎勵機制提高施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這些措施都能提高工程的質量。
2.3優化體制系統
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避免專業素養缺乏的人魚目混珠,比如針對監理人員素質偏低的現狀,土木工程項目施工企業要及時聽取監理部門的匯報報告,對不合理的項目加以糾正,同時要及時更新和維修施工設備。
要盡快落實項目法人制度,一個項目要有一個管理人員負責到底,而不應短期管理,影響項目的長期規劃,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要進行綜合整合,優化整體機制,加強相互的合作和明確各自的分工。
2.4全面減少環境公害
提高環境意識,加強環境管理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解決環境公害問題的有效措施,因此要進行落實。一方面,要采取宣傳等措施加強施工人員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另一方面,施工企業要加強施工環節監管,將環境問題降低到最小程度。采用預制裝配施工可以降低粉塵、噪聲等對環境的危害,選擇質量較好的工程材料可以防止有害氣體的出現。
1 霧霾的概念
霧霾,從科學的角度看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但是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表現特征,因此現代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霧霾,他是在特定的氣候條件并且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下的結果。由于其所排放的可吸入顆粒物大于PM 2.5,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巨大的威脅,同時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霧霾,被人們稱為當今時代下最具有威脅性的空氣污染問題。科學高效的環境監測,對及時發現和制約霧霾等環境問題的進一步擴散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也暴露出我國環境監測體系中所存在的諸多漏洞,環境監測體系的建設是一個巨大且復雜的工程,在此過程中這需要我們從多個角度采取有力的措施,來改善和提高我國目前的環境監測水平[1-2]。
2 霧霾天氣的發展現狀
隨著當前工業的快速發展,其廢棄物排放量也不斷增多,同時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霧霾量,近些年,我國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城市不斷迎來霧霾的侵襲,其在我國的一線二線城市的擴散比例不斷提高,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從2013年開始,在我國的中東部地區其空氣質量就不斷下降,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天空中常常會出現黃色可見的灰塵,其實質就是霧霾,造成能見度也明顯下降。中東部華北由于本身氣候就比較干燥在一成程度上也為霧霾的產生提供了契機,在我國的華南、華北以及東北地區尤其是河南、江蘇以及北京等地區的霧霾污染相對更加嚴重,每月霧霾天氣長達10天-15天左右,甚至有些地區高達20天。同時在春節,期間東北華北地區由于冬季取暖,煤和天然氣的使用率的提高大大加重了我國的霧霾天氣,以北京為代表的城市更加嚴重,對人們的出行和工作都帶來了很多不便。截止到去年為止,根據相關數據的調查顯示,全國平均霧霾日達到了21世紀的最高水平,霧霾天氣的不斷增多,進一步加重了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嚴重制約了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
3 提高我國環境監測建設水平的有效途徑
霧霾問題近些年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日益凸顯,也暴露了原本我國環境監測體系中所存在的諸多弊端,要想有效的緩解和解決我國的霧霾污染等環境問題,還要積極提高我國的環境監測水平,主要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建設:
3.1 推行環境監測的市場化發展
要想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環境監測水平還要在歷史發展的新時期積極推行環境監測的市場化發展。首先,要積極建立和完善科學高效的環境監測市場化體系。根據目前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來看,對環境的監測還主要依靠專業化的環境監測公司和國家的環境監測中心來完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環境監測領域還不夠市場化,對此,我國政府等相關機構要積極推進環境監測市場化的建設,扶持中小型環境監測公司的發展,打造專業化、高效化的環境監測平臺。除此以外,還要積極利用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發展原則來促進環境監測公司的良性競爭,才能不斷的促使環境監測機構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使整體的環境監測服務質量得到有效的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我國還可以積極學習和汲取西方發達國家環境監測市場化發展的理念和對策,積極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為環境監測市場化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也能有效的規范我國的環境監測市場發展的秩序。
3.2 有效提高環境監測的透明度
環境監測是空氣質量以及其他環境問題顯示與公共的重要途徑,也是及時發展和規避環境問題的重要平臺,環境監測的結果對于我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采用有效措施應對霧霾等環境問題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有效提高我國的環境監測的透明度對于環境監測體系的完善和建設都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PM2.5是我國環境監測體系中的重要指標,PM2.5的公示結果也是人們對霧霾等空氣污染的了解重要方向性內容,社會公眾可以對此做出有效的預防,避免空氣的污染對生活和身體健康所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環境監測的透明度和其監測結果也可以有效的幫助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而如何有效的提高環境監測的透明度要注重以下幾點:首先,要積極建設和完善有關環境監測的政策法規,為提高環境監測的透明度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其次,我國也要積極拓寬和完善環境監測公示平臺,加強對其監控數據科學性和系統性的研究,提高環境監測透明度建設的意識。積極對突發性的霧霾和其他環境問題進行科學、高效的公示,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3.3 加強地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霧霾等環境問題,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域內的所獨自面對的問題,霧霾的發生和擴散是一種跨地區的空氣污染問題,因此要想有效的加強環境監測水平和解決目前的環境問題,還需要加強各個地區之間的膠料和合作。解決霧霾等環境問題首先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在改善過程中不僅不要各個政府部門的協作,還需要各個地區對霧霾的具體擴散情況和成因進行有效的交流。首先,加強地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要積極整個地區之間的信息資源和相關的環境污染數據,加強各個地區之間數據的對比和差異性分析。其次,也要積極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平臺,不僅可以方便人員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證數據的及時共享。
加強地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強化了改善環境問題隊伍的建設。大大提高的實際的環境監測水平。
3.4 不斷完善環境監測體系
從現在我國環境監測中心在數據收集、處理以及數據公布的一系列過程中可以發現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體系還存在諸多漏洞,針對其環境監測體制的主要監測內容來看,還是著重空氣、水質以及噪音等環境問題,相對于其他的土壤等資源因素則關注的比較少。對此我國要積極完善完善環境監測體系的監測內容,擴大環境監測的范圍,提高數據監測的系統性。其次,我國還要積極加強對環境監測體系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強化和更新基礎的硬件監測設備和軟件技術,積極汲取國外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和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也可以有效的完善目前的實際環境監測體系。對于提高我國環境監測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4 結語
綜上所述,霧霾等環境問題的出現,是氣候和社會經濟發展共同作用下的結果,面對日趨嚴重的霧霾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對人們生產和生活所帶來的諸多弊端,我國要在提高社會公眾保護環境意識的同時,也要積極加強我國環境監測建設的水平。霧霾等環境污染問題要積極依靠各個地域和公眾以及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從推進環境監測市場化發展,促進環境監測專業化、加強地區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合作以及提高環境監測的透明度等諸多方面來加強我國環境監測的實際建設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有有效的促進我國的環境監測體系發展和完善,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資源和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莉.從霧霾天氣談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J].能源與環境,2014,33(4):60-61.
[2]彭紅利. 霧霾天氣治理視角下的企業社會責任反思[J]. 經濟論壇,2014,(04):152-155+173.
[3]林述連,王朝杰,賴良金.空氣污染(霧霾)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質量控制分析[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16,(04):62-64.
隨著資源的日益匱乏,環境的日益惡化,低碳經濟越來越被世界各國重視并推廣。為積極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挑戰、氣候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我國正在推行節能減排政策,并科學的對產業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并將低碳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作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各企業更應該積極適應時代變革,緊跟發展趨勢,努力推行低碳經濟,對自身企業的管理進行創新各改革,以促進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關鍵詞】
低碳經濟;視角;企業管理;創新
1 低碳經濟的誕生
由于世界人口的日漸增長,全球整體的經濟規模迅速擴張,人類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所處的生存環境也越來越艱難。正是處于這種人類發展的關鍵時刻,為更好的解決和應對發展帶來的資源短缺現象和碳排放量過高等生存環境問題,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越來越多,重視程度也到達了一個相對的鼎峰。于是,關于發展低碳化經濟的改革在全球范圍內如星火燎原般迅速進行,由此也正式拉開了人類社會進入低碳經濟的大幕。在低碳經濟時代,對于經濟發展的要求是實現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硬性指標。大力推行低碳經濟,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人類對煤炭、石油等消耗性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性,從而積極促使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全面走入新的發展時期。這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能在既保證世界經濟發展穩定和繁榮的同時,又大大降低由于發展經濟導致的碳排放量,進而促進世界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如今,低碳經濟在世界各國,已經不再僅被當做一個政治口號或是人們對經濟發展的美好期望,而是已經深入人心的經濟轉型。目前,隨著低碳經濟的逐步深入和推廣,其對傳統經濟造成的沖擊越來越大,影響力也越來越深,從而迫使傳統經濟走上科學轉型的發展道路。這是一場亙古未有、顛覆性的經濟和社會的全面改革,不僅將改變人類的價值觀、發展觀、消費觀,還將導致人類社會經濟全面實現科學轉型,從而適應時代的變革和發展的要求。身為世界經濟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企業也必須走在時展潮流的前列,積極由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科學轉型,引導企業更快更好發展。
2 低碳經濟視角下企業管理創新的研究背景
氣候環境的惡性變化在近年來已經逐漸顯露出了其對人類社會的嚴重危害性,也在現實中給世界人民帶來了重大的生命安全威脅和經濟損失。其殘酷的消極影響,已經引起了人類社會的普遍關注。為此,人類社會正在積極尋找應對措施,盡可能的緩解全球環境的惡化,促進其向良性轉化。由此,低碳經濟的概念應運而生,且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的各經濟體達成了高度的共識。低碳經濟的推行,將極大程度的緩解人類社會遇到的環境問題,幫助人們更好的應對氣候的惡劣變化,降低人類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強烈依賴,以科學的方式,走上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道路。在低碳經濟被積極發展和推行的全球化大環境下,作為經濟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建立低碳經濟的發展意識。從自身做起,積極推行低碳經濟,才能促進企業發展更快更好,才能適應時代的變革,從而推動社會和國家的低碳化經濟的發展進程。因此,企業必須以發展低碳經濟的意識和科學觀念,對企業的管理進行創新,以適應經濟發展的潮流。從低碳經濟的視角來看,企業要向尋求企業經濟持續穩定的健康發展,必須在企業的實際管理中樹立低碳發展的意識和信念,對企業的績效、財務、營銷方式進行全面科學的創新。
3 我國推行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的需求,我國在很長一段時期曾普遍實行的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這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驚人成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危害巨大的副作用——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劇烈的氣候變化。重大雪災、干旱、洪澇等環境氣候問題層出不窮,為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和重大的損失,也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霾。面對這種重大問題,我國高瞻遠矚,及時對傳統經濟的三高發展模式剎車,積極推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經濟。這也意味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也意味著傳統的三高經濟發展模式的壽終正寢。在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下,我國政府制定了科學的發展策略,積極實施有效措施改善環境,降低氣候變化的劇烈程度,最大限度的減少環境氣候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
積極推行低碳經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我國對環境氣候的有效控制,降低其消極影響,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由傳統模式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全面轉型,完成產業結構的科學調整,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實行低碳經濟,有利于完善經濟產業結構,對企業的產業進行重新科學的配置,在保障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的保護,減少了由經濟發展帶來的污染問題。這一科學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能夠保障我國人民擁有一個更加安全可靠的生存環境,同時還能實現人民健康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在低碳經濟的視角下,作為企業,應該在進行企業管理創新時樹立低碳經濟發展的意識和觀念,科學合理的促進企業發展的轉型。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推行低碳的經濟發展路線是企業產業調整的科學選擇,是順應歷史潮流,塑造企業發展新面貌的必經歷程。只有主動積極推行低碳經濟,才能在國際貿易市場贏得尊重,宣傳企業實施低碳化發展的新形象。同時,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有責任也有義務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只有積極在企業的發展和管理上推行低碳經濟,才能為企業贏得寶貴的市場競爭優勢。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企業錯失了推行低碳經濟的大好機遇,就將為企業日后的發展埋下隱患,嚴重影響到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采礦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目前采礦行業由于不規范的操作行為等原因,其存在著眾多的不安全事故。筆者針對這個問題分析了采礦工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且提出了應對的措施,希望可以幫助采礦行業解決這個問題,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
采礦工程;安全問題;措施
礦產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同時也是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對于我國的科技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國門的打開,我國對于采礦行業的安全生產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從而使得采礦技術在逐漸的提升。但是在現實的采礦工程中,不可避免的還存在著一些安全問題。從而嚴重的危害到了采礦人員的生命安全,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1采礦工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1.1采礦技術設備落后
由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我國的采礦事業不斷地發展,但是我國的采礦技術和采礦的設備遠遠落后于我國采礦事業的發展,這就直接導致了我國礦產資源的浪費[1]。由于我國社會的功利性,這就造成了許多企業為了追求盈利,煤礦為了追求產量效益,從而存在礦區在進行著各種小規模的開采。由于是小規模的開采,許多小礦井為了降低生產的成本,使得設備和技術都過于落后,這樣降低了采礦的效益,同時對于在開采煤礦的期間對于安全不重視,從而沒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從理論上可以實現自動化采礦,但是在實際開采煤礦的時候,采礦行業卻未能做到標準的執行。在采礦過程中由于從業人員人流量過于頻繁,導致很多從業人員沒有接受采礦知識的培訓,從而盲目的開展采礦工作,對于出現故障的設備只能依靠經驗對其進行維修,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對采礦設備進行專業的保養,特別是對于電氣設備、機械設備不進行專業的檢修,從而導致了設備的嚴重磨損,對于生產環節的安全性帶來了很大的危害。由于礦產地質的勘探技術的不到位,導致了不能將礦產地質進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資源較少時,且達不到高效率之時,便會被采礦單位所拋棄[2]。從而使得我國的礦產資源受到嚴重的浪費,并且對于礦區的環境破壞較大。同時這種粗放型的開采模式嚴重的阻礙了采礦行業的發展,嚴重降低了采礦工程的經濟效益。
1.2采礦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從日常生活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地下礦產資源的開采都是需要修建礦井,并且在采礦期間,從業人員都必須在井下工作。在采礦期間使用的是自動化設備,并且井下工作是需要照明系統的,這就意味著在井下是需要供配電的,但是在線路設計的時候采礦人員會為了方便,或者是降低成本,忽略了用電系統的總功率,往往只會優化部分系統。但是由于使用的設備過多,往往會超出線路的荷載,最終導致系統出現短路的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火災事故的發生。采礦從業人員在系統發生短路的時候,沒有按照規范將設備斷開,沒有對靜電采取防范措施,從而引發電器事故的發生[3]。由于礦產資源種類的繁多,所使用的采礦技術也是各不相同,并且在采礦之前一定要根據礦產地質層的深度制定采礦計劃。當開采深度增加的時候一定要對松軟地質層進行加固處理,避免坍塌事故的發生,這也是國家對于采礦行業的規定,但是由于高效益的誘惑,或者是大意,沒有對松軟地質層進行加固處理,從而造成了人員的傷亡。新聞中常見的礦區發生爆炸坍塌的罪魁禍首就是瓦斯。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過程中瓦斯會不斷的涌出來,如果井下的通風設備不達標,采礦從業人員在吸入瓦斯后會發生中毒反應,出現生命危險。但瓦斯大量劇增的時候,一點明火便會引發礦區爆炸坍塌,造成人員的傷亡。同時地下水的滲透等等都會引發安全事故的出現。
2采礦工程中存在安全問題的應對措施
2.1提高采礦工程技術設備
采礦行業一定要對采礦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進行專業的培訓,并且進行嚴格的考核,從而達到從業人員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在一起,希望通過此舉,從而確保從業人員的安全,采礦行業的快速發展。但是在采礦的過程中僅僅依靠從業人員的技術很難保障采礦環節的安全,同時還應注重將先進的設備引進到采礦行業中,對使用中的設備做到專業的保養,并且定期的對設備進行檢修,將磨損嚴重的零件進行及時地修理,如果磨損太過嚴重直接將零件進行更換,從而確保設備在采礦工程中的安全性。在采礦開始之前一定要將設備作業、人力作業區分開來,并做好相互配合、相互交接的工作,對于在采礦工程中所要使用到的電氣設備一定要做好防火措施,對于供電情況進行檢測,保證設備在使用的階段不能超過供電系統的荷載能力[4]。采礦行業可以將西方先進的采礦技術引進回國,指派技術人員到西方的采礦企業中去學習,將先進的技術帶回國,同時可以幫助采礦工程中的管理人員將采礦期間所存在的問題、弊端進行整改。同時還可以合理的對采礦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并將員工的檔案進行完善并且保存起來。同時還應做到和員工進行交流,聽取員工對工作的意見和自己所擅長的技術工作,這樣可以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費。并且在設備的選擇中一定要結合實際進行開工,在采礦工程開始之前一定要對礦產區進行全面的、詳細的檢測,從而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資源浪費現象的出現。在礦產區周邊所使用到的設備、施工的質量等都要達到要求,包括礦產資源運輸時所需要的公路的質量要求,這樣可以確保礦產資源在運輸的途中的安全。在對采礦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的時候一定要吸取已經發生事故的經驗,并對采礦的理論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培養出來專業的創新性的采礦人才。
2.2解決采礦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在采礦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安全,這不僅要求采礦的從業人員本身就具有安全意識,以及具有安全防范措施,并且還要保證在采礦工程中的設備等方面都要采取安全措施,假設沒有采取安全措施就立刻停止采礦。在采礦工程中的領導者一定要對采礦過程中的管理者,或者是采礦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方面的指導和監督,并且對安全進行全面的檢查,將國家對于安全生產的相關法律法規徹底執行起來。領導者一定要熟悉礦井中能引發一切安全事故的相關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從而制定相關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時領導者為了給從業人員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工作氛圍,可以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并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的相關規定制定出采礦工程中的安全細則和生產規范。從而確保從業人員的安全,促進采礦行業的不斷發展。為了確保安全細則和生產規范的準確落實,采礦行業的領導者可以實施獎懲措施,對于在采礦過程中未能按照規范進行作業的人員采取經濟處罰,嚴重時給予礦井管理者降級或者是開除的措施。并對已經發生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記錄資料,為以后的采礦作業提供經驗。
2.3保護生態環境,落實可持續發展政策
由于現在的環境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在采礦的期間一定要對環境進行保護。礦產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一定要合理的進行開采,并對礦區的周邊環境進行保護,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現存資源被破壞,或者是未成形的資源被破壞。從實踐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地面植被,被破壞的生態問題一直都是采礦工程與自然界的主要矛盾所在[5]。因為在開采的過程中進行的鉆井,會導致地表植被被破壞,土壤得不到保護,逐漸會形成荒漠化,這非常不利于地區的發展。因此在采礦工程結束后,采礦行業的領導者一定要對礦區的環境問題給予重視,其需要采用的重要措施是:對于地下空洞的回填,如果不加以回填或者是處理,那么在發生地震或者是自然災害的時候,容易發生坍塌事件的發生。從而對于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人們的自身安全都會帶來危害。所以采礦工程的技術人員一定要對現有開采工程的方式進行反思,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開采方案,落實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開采的效益,加強采礦技術的不斷改進。
3結束語
解決采礦工程中存在的各種安全問題,因此一定要改變落后的采礦技術、設備,這就要求采礦工程人員要對采礦技術進行創新,對采礦設備進行研究、更新,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采礦業,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從而促進我國采礦業的不斷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作者:趙樹多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小明.淺析采礦工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及應對措施[J].能源與節能,2015(12):7-8.
[2]龍珠明.淺談采礦工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及應對措施[J].民營科技,2012(10):205.
[3]荊利.采礦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術因素和應對措施探析[J].知識經濟,2014(05):79.